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2022-10-11

第一篇: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酸的和甜的》教学反思

《酸的和甜的》这一课很有趣,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事要亲自尝试。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掌握文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在情境和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下面就《酸的和甜的》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片断一:

教师设疑引趣,导入新课(出示一串葡萄):小朋友,这是什么水果?谁来尝尝是什么味道?(指名上台品尝)告诉大家味道怎么样?(甜甜的)奇怪了,葡萄明明是甜的,味道好极了,有一群小动物却嚷者:“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吧!请大家先自学课文。”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进行拼读;然后同位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接着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齐读生字词,小组交流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这期间,老师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老师说:“哪个组汇报自学情况?”小组长带领齐读生字词后,小组汇报提示容易读错的字音。

思考:

老师只提示“自学课文”,孩子就能按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同桌互检生字读音,再到小组的学习,一步步地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二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片段二:

进行角色朗读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狐狸说,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小松鼠、小兔子是怎么说的,猴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请五人为一组,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最好边读边做一些动作。”孩子们纷纷五人为一组进行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读了好几次。孩子们练读后进行汇报,听读的同学要认真听,然后说说哪儿读得好,具体说说哪个词语读得好,进行生生之间的赏析性评价。最后戴上头饰在全班表演,评选最佳表演组和最佳小演员。

思考:

1.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而不能当甩手掌柜,放任自流。分角色朗读的训练,老师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学习的效果看,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读出不同角色的特点。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有待提高。我们是否可以在孩子们自学练读前,老师先和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全班评价后再让孩子深入研读。老师可设计这样的导语:你们能读得比他们更好吗?想想怎样读才读得更好?这样,既可以给面上孩子们模范的作用,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4.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

老师组织孩子们五人一组进行练习,但我们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老师可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才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3.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五十个孩子就有五十只猴子,五十只狐狸。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里必须得读重音,哪里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给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4.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当然,赏析性评价还可以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例如,孩子这样自我评价:“我觉得我读„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读得好,我特别注意读出„酸的‟,可以看出小兔子是多么相信狐狸的话。”这同样可以激起孩子们的自我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和课后反思,我更加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注重对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还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孩子,这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二篇: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申报省论文 前时小学 时莉贞)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郑市郭店镇前时小学

时莉贞 2011.11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浅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课程标准》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一、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车间”;语言文字是车间加工产品的“零件”。为了确保“产品”的合格,我给自己定了一个教学原则:上每节课前一定根据教材特点和单元重点明确:教学生学什么知识,训练什么能力及怎样训练。我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路子是:教师引导,提示规律、辅导探索、放手实践、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好习惯、抓住不放、反复训练 。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为了走出长期以来老师“扶一扶”学生“走一走”,老师“不扶”学生“不走”的识字教学误区。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训练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让学生取得识字的主动权:首先我让同学们过汉语拼音关;然后在新学期伊始专门上好两至三节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的理论课。讲汉字的特点规律,讲自学汉字的方法,并进行具体辅导。我把识字方法归纳为六个字:点(点出生字)、读(读准字音)、记(记住音、形特点)、查(利用工具书查字义)、写(连词端正书写)、默(自己默出所学生字)。经过一段独立性学习。学生完全养成习惯,不仅每篇课文中的生字学生完全掌握,就连课外阅读中发现的生字,学生也主动学习掌

握。学生掌握了识字能力,学习兴趣高了,看书、作文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项细致、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这里仅就在课堂教学中,怎样阅读能力浅谈一些做法。

以《爬山虎的脚》为例。这是一篇按描写事物的文章。学生在阅读中经常遇见,在教育学生时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因此,我在备课时不仅确定在字、词、句、章方面要传授哪些知识,而且把培养阅读和写作这类描写物的能力作为教学和重点。正如《课程标准》上所说:“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看书和作文。”

那么怎样培养呢?我反复阅读、研究、思考找出这类记叙文的特点和规律,简略归纳为两点:1.要把事物的整体特征有一个概括。2.在描写过程时,要把重要的特征、具体描写的部分写具体生动。教学时,揭示以上规律,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按以上两点自学,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只用了一堂课,使学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这篇文章,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又初步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这类描写性文章的能力。接着,我又用了一课时,叫学生根据老师归纳的两条规律,试分析“习作选”上的同类文章。由于学生手中有了“工具”,独立实践很快就把文中的主要事物特点、都有哪些几部分组成等等搞清楚了。我又设计了短文练习进一步培养和检查学生的能力窨提高如何,短文的题目是:“我家的猫”。作业效果较好。

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我根据不同的课文,培养学生的不同能力,充分发挥课文应有作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就重点培训学生有详有略,观察写物的这是一些观察写物的文章,通过物的描写抓住事物本身特点的能力来阅读;

学习《观潮》就重点培训学生先总述后分述能力;学习《鸟的天堂》就重点培训学生按时间顺序描述事情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习诗歌、古诗就培训学生的朗读及欣赏诗句的能力„„这样抓住不放,积少成多、学生的能力一堂课一堂地逐渐形成技能。

教学的实践,使我尝到了重视培养学生能力的甜头,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从一堂课中增长知识:识字能力、阅读的能力、写作的能力。慢慢“入了门”、“上了路”有了自己见解,独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不是当“观众”看来的,也不是当“听众”听来的。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我常想:几个月能培养出一名熟练的汽车司机,

二、三年能培养出一我优秀的飞行员,就在于他们学了知识后天天实践。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要总是“抱”着学生走,生怕学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课文“嚼”得太烂,尽让学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会逐步退化了。我给自己订了一个教学原则:给自学让路;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独霸课堂教学时间,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自学习惯。具体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的路子是: 第一步:读文、点字、查字、认字、写字。 第二步:读文、思考、分层分段、写大意。

第三步:读文、划重点的字、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写出文章中心。 第四步:读文、背好词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写好的句、节、段、创造性讲述课文内容;最后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自己生活中可写的事情。自学的

四个步骤,二十字的自学方法,开学初主教给学生,以便学生按法自学。

由于开展了自学,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逐渐形成了:“主动学、动脑思、学踏实、学方法、勤实践、好又精”的良好学风。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抓好作文教学,突破这一难关,培养写作能力。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教师感到难,学生更感到难,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为了突破这一难关,我给自己的作文教学定了“两紧”、“两多”、“一改”的教学原则。“两紧”是:紧密联系阅读联系阅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两多”是多读、写写。“一改”是改革指导和批改的方法。 紧密联系阅读联系教材,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每篇课文都有是学生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思想,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但这只是纸中谈兵,要把知识化为能力非多写不可。我教完一篇有特色的课文,就要求同学们进行一次小练笔,运用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练习。

例如: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就写自己观察过的动物;学了《蟋蟀的住宅》就写“我的家”或“我的卧室”。学生既熟悉课室,加之有范文为例,因此写起来得心应手。又如:学了《鸟的天堂》一课,我设计了《我是快乐的小鸟》。这样的练习既是延伸的练习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更加深了思想教育。

再如《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课文都是通过具体描写事物的优秀范文。阅读后,我设计了“家乡的小河”的写作训练。要求要求按照总分总的顺序写,小河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一年四季小河的变化写出家乡的小河,结果

学生写出了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文采飞扬的好文章。 多读、多写

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多读多写。这是有效的经验。在教学中我为同学创造多读多写的条件,促进其能力提高。

多读:1.我在班级办了个“小图书馆”有多种儿童读物,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并鼓励大家摘抄好的词、句、节;充分利用每周五班去校图书馆阅览时间,帮助他们找好书、看好书;节假除了要求他们多注意在大街、小巷、家里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还要求用一小时时间读各种类型的书籍;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禽;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等等。使用权他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知识。

2.每星期抽

一、二节语文课,由老师或同学介绍一两篇好文章,师生共同细细欣赏。从而达到:学写作方法,品好词好句,练写作能力目的。

多写:笔勤出好文。我们班坚持每周两篇小作,两周一篇大作,有的同学还坚持写日记。这样,每周动三次笔进行写作练习,思路会开、笔头会活、文章会精。

改革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

写作量一大,指导和批改作文的方法一定要改革。我的方法是:一是亲自“下水”;二是认真记录;三是面批面改;四是加强评讲。

亲自“下水”:教师跟学生一起作文,是无声的战鼓,最能激励、启发学生。同时能发现写作时,可运用哪些学生学过的知识技能加以指导;能发现写作时的重、难点加以帮助。

认真记录:学生初稿我都认真记录下优缺点,便于面批,评讲时用。

当面批改:为了使批改更有效,我见缝插针,挤出每堂下课十分钟,面批

一、二人,中午上课前面批

五、六人,两天就可面批二分之一,且批改效果好。

加强评讲:(1)读好的例文;(2)找出病句、病节抄在小黑板上,全班同学当“小医生”为其“治病”。(3)学生互相评阅。

除了上述所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还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实际出发,这样学生才能写出体会最深、感情最真的精品。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解放”了老师,又“救活”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现在提倡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题

现在提倡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题,但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譬如:1:如果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 可能完不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2:也有可能有偏离原来的教学设计。请问大家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中学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新标准、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虽然一轮课改已经结束,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我们得重新思考和重视一些问题,认真把握新课程标准,实施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

由于不同地区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不同,全国统一教材只可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按适合各地区一般学生的情况来编写,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适合每一个班的学生。

2012年我们贵州省高中新课改进入第二个年头,但是在课改怎么改?课程的大幅度调整,特别是容量大时间少让每一个老教师感到我们盘县二中是六盘水市的一所知名的

我们经常喊出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这一口号.然而,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是有效,高效的呢? 看完孔凡哲教授的<课堂教学策略与反思>第二节从有效活动时间反思教案的设计,深感自己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多不足.我们经常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但却没能静下心来精心设计每节教案,课后没能及时回顾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环节及行为,更谈不上对教案的反思修改,没有高质量的教案,自然影响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 回顾平日的教学确实存在如下不足:

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独霸课堂。课上讲得太多,留给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练习的时间太少、甚至没有. 学生没有消化理解的时机,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对知识本身的传授和对德育知识的灌输时间分配不合理。新知识的传授和巩固复习时间分配不合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意识到了学生为什么出现倦怠、厌烦等不稳定情绪。做一名高效老师,课上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老师,我要从以下几方面调整我的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时间分配上根据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调整,力求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水平。

二、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通过对有效活动时间的反思、调控,达到有效提高教案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来教学。要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时间,在学生的兴奋时间内,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思维活跃,教师在这一短时间集中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最好的吸收和理解。

课堂45分钟,最怕老师当“麦霸”

( 2009年12月15日 09:29 ) 45分钟的一堂课,除去做练习的几分钟,讲台前的老师一直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中间既有精心设计的课件,也有整齐漂亮的板书,看得出为了上好这堂公开课,她花了很多心思。

然而,就在评课阶段,教研员一下就切中了要害:“课堂虽然很丰富,但却是老师丰富,而不是学生丰富。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老师的才华,而不是学生的能力,老师挤占了学生的表现时间。”

这是记者在采访中曾经碰到的一个实例。教研员说,教师如此“一手遮天”的课堂,只会让学生缺乏思考缺乏锻炼,“左耳进右耳出”。

“轻负高质”的课堂,老师不能当“麦霸”!这次在采访多位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时,他们几乎都提到了: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出来、动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真正在课堂上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常见动作——

简单问答中

变出“新花头”

老师提问学生作答,这是课堂中最平常的一种对话方式。有些老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能会对学生的回答,仅用简单的“对”或“不对”一笔带过。那么如何对这一常见问答形式稍加变通,让学生有更可发挥的地方?记者问了几位老师。

“学生的回答,是课堂中最丰富最多元最可挖掘的内容。”大关中学的吴红清老师说。每位学生说完之后,她往往会再请一位或者几位同学来点评,前一位同学回答得怎么样,如果是好好在哪里,不好又不好在哪里,让更多的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很多时候,她会鼓励学生动动笔再回答,口头表达兼顾书面表达。

保俶塔实验学校的张英飞老师,则把学生的回答摆到了一定高度。“凡是学生的精彩发言,我会提醒其他学生,这么好的发言,大家赶紧记到笔记中去。”自己的话能被同班同学记到笔记本上,这是一件多么自豪的事!张老师说,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如果说文科的回答是一种锻炼的话,那学生在理科学习中的回答,更能透出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回答中,就能看出他们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从而能帮助老师及时在课堂上调整教学。”十五中的数学老师李春梅说。

个性动作——

每堂课有一个三分钟演讲

张英飞老师在她的每一堂课上都设置了一个“热身活动”:三分钟演讲。全班同学按学号轮流。上正课之前,先请这位上台来做演讲。“讲什么内容,全由学生自己来定,我就提了一个建议,为了博得演讲效果,内容一定要新,不要老调重弹。”张老师说。

一位同学演讲完之后,再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分别进行点评,可以针对演讲者,也可以针对演讲的内容。这之后张老师才“姗姗出场”,学生演讲和点评的几分钟内,她所要思考的就是,怎么把话题用一句话很自然地从演讲内容衔接到课堂内容上去。“一学期锻炼下来之后,效果不错,学生胆子大了,表达能力强了,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张老师说。

说说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

如果说张老师设计的是一个开场白,那吴红清老师就安排了一个结束语。在一堂新课结束后,她每次都会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相当于一个自由讨论时间,一般会有20分钟左右,学生很喜欢来发表观点。”吴老师说,前两天学习的是鲁迅的作品,有位学生的回答让她印象很深刻:“作者的文中都设置一个或几个孩子的角色,我想这是作者对于未来的一种思考,对于将来社会的一种担忧„„”

此外,每学一新课,她还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简要概述。“经过加工合成,让课本知识真正转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如何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随感

摘要:课堂只有45分钟,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用好45分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认为思想政治课必须以善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感兴趣,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用充沛的感情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情真意切中学习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和道理的理解和认识,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达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益。 关键词:45分钟 兴趣 合作 质量

提到思想政治课,总是给人一种印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比较抽象,趣味性缺乏,枯燥乏味。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整体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如果教师在课堂45分钟教学中能够满怀激情,生动传情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参与,使教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那么学生就能学的主动,学的愉快,学的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很好,教学质量一定会提高。

那么如何才能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呢?

一、以兴趣为切入口,吸引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相同的教学内容,同一教学对象,在同一个教室里,同样45分钟,不同的教师可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好的课堂导入,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活动,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导入时,要通过通俗易懂,有情有趣的词语,达到“惠于心而秀于口”效果。在具体的讲授中也应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浅入深出、巧妙分散,并抓住学生探新求异的心理,制造疑点,提出假设,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使课堂气氛有急有缓,有条不紊。而对那些抽象枯燥、复杂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他们想听、爱听。

例如我在讲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抽象难懂的哲学观点时,如果教师空洞地讲述理论,学生既会觉得难以理解,又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时,我借助往年的一道高考试题,一幅漫画,用多媒体屏幕打出:讲述的是一个男生,手里拿着足球,一个女生,手里拿着浇花喷壶。而天气突然下起雨来。他们各自说了一句话:

“真倒霉,下雨了”,

“真好,下雨了”。

紧接着,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

①为什么他们对下雨的认识不一样?

②他们的不同身份,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明白了道理,而且记忆持久。既加深了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悟,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变“苦教”为“乐教”,变“苦学”为“乐学”。

二、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夸美纽斯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起来的。”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释疑解疑,有所进取。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质疑、解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针对所学的知识设立疑问,制造学习“障碍”,点燃思维的火花,在问题思考中完成教与学的过程。

例如我在讲“商品”时,不是直接提问“什么是商品”,而是采取迂回式提问:

①一提到商品,同学们很自然会想到商店里香脆的牛肉面、可口的饮料、笔挺的西服等等。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又将到哪里去?

②大自然中和煦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③医院里给重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④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

通过设疑,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具体,使学生在“设疑——释疑——无疑”的过程中掌握了“商品”的概念。通过不断的设疑,让学生是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

三、倡导合作精神,开展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倡导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倡导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思想政治教学走上自主化、合作化、情感化、民主化的道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长期以来,我们都在探索教学模式:“先教后学”教学模式、“三案●六环节”模式、“六模块”教学法,小组学习法,都体现了在新课程条件下师生角色观转变。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是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引导着。以“先学后教“模式为例,其实质并不意味着”教“与”学“的先后顺序排列,它是对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是一种“扬弃”。“先教”中的“先”字,其含义应该是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生生合作、组组合作、师生合作的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平台,创造一个课程各要素间积极合作,主动探究的课程学习氛围。而“后教”中的“后”字则更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个性的发展。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能把文字、图象、声音、动化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政治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真正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例如我在讲述《文化生活》中 “传统文化的继承”时,运用了两个视频:一是《华夏之光》,通过观看,让学生能运用辨证观点去分析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分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从而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二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视频显示会徽设计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文化精神,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传统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传统习俗:红色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让学生知道奥运会徽是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神韵的中国汉文化符号,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觉悟。既扩充了课堂的知识容量,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展示多学科知识的辅助功能,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比较,不仅能较系统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还能很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的理想的教学效果,来源于不断学习,来源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来源于对教材的深入理解,更来源于对学生的爱。“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深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提升自我,广泛涉猎,应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断思考,不断学习。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活用新教材,更新教学观念,上好每堂课,用好45分钟,把质量真正地贯穿于45分钟的课堂去。

第四篇:构建有效课堂__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构建有效课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姓名: 温丽娟

单位:河源市源城区源南小学

科目:语文

电话:15016208016

邮箱:522293327@qq.com

构建有效课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已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接受,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 主体 主动权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形式教育下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则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客体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呢?

一、要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

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够, 这儿不放心让学生做,哪儿也不放心让学生做,到头来,苦了老师,累了学生,学习效率总是很低。老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讲了、练了都学不好,何况是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根本是办不到的事情。同

时,我们的老师认为,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对学生认真讲解与传授,这才放心。孰不知这恰巧颠倒了教学中的主次地位,让学生处在了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好比一场音乐会,乐团在指挥的引领下,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美妙的乐音是乐团里的乐手们演奏出来的,而不是指挥。指挥只是负责好了各个乐手之间的谐调,教师就是指挥,而不是乐手。反之,课堂就是音乐独奏会,教师成了演奏乐手,学生成了听众。自然而然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点儿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只有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理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次关系,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教师才能给学生上出高质量的实效课。

二、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

要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过程由被动的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转变为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使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必要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建构式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一味地继承式学习向继承和创新式结合转变,从一味的静听式向静听和活动相结合转变。譬如我在讲读《藤野先生》之前,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至五个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交流,看哪个同学问题设计好,能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一石激起

千层浪,绝大部分同学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气氛浓厚,教学重点、难点在同学们的交流与讨论中突破了、解决了。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在以往教学中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课后跟踪检测成绩也非常的好。从此以后,我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的质疑。这时候我要走下讲台,为学生提供服务。让学生在与教师平等交流中愉快地学习知识。

三、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把多元化形式引进到语文课堂教学中。 “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要求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来达到这一教学要求。现行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综合学习课。在学习之前,教师都要提前几天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生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这是因为综合学习课的主角是学生,为了保证综合学习课的顺利教学。学生事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这样语文课就走出了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形成了多元化教学形式。

四、解决“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师生互动。

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对课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五、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认为虚心学习是提高新课程教学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自已只有不断的通过,学习——借鉴——应用这样的模式,才能更快的提高自己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学生也才能真正体现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听了《艰难的国运和强健的国民》一节示范课,收获颇丰。教师除了引导自然外,最主要的是问题设置有坡度,环环相扣有悬念,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个个重点、难点迎刃而解。整篇课文的分析理解是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完成的。他的这种教学设计引入到了我的教学中,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有效的教学,高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特点。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激发了他们禁锢的热情,激活了他们沉睡的潜能,开启了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了他们囚禁的情愫。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思考、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第五篇:把班级交给学生

从去年9月份开学开始,我接任了班主任的工作。做为一个英语老师,在从教十几年的生涯里,做班主任的时间也不是很长。

刚一接这个班级的时候,我怀着很大的热情,觉得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师,管理四十几个小孩子还是应该没有问题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我发现,自己把这些孩子们想的太简单了。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感兴趣,愿意接受,接受的也快,好动,不听话。做班主任的头一个月,每天我都事必躬亲,忙前忙后,结果累得筋疲力尽,嗓子都喊哑了,但孩子们似乎不是很“领情”,好像也不是很喜欢我这个新班主任。为此,我感觉很头痛。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想想自己努力的工作得不到肯定,我觉得很苦恼。

后来,就这种情况,我请教了学校的一位老班主任,她告诉我,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强,创造能力强,应该把班级的事情多交给孩子来做,不要事必躬亲。班主任只是做一个管理协调的工作就可以了。她的一番话,极大增加了我的信心。我把班级的工作分成了四十几份,大到班长管理整个班级,小到图书管理员、课代表,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工作,自己准备竞选演讲稿,专门拿出几节自习课的时间让孩子们自由竞选。由孩子们投票选择,整个过程,班主任和家长都不能参与,全部由孩子们自己完成。这个时候,孩子们真正成了主角,真正成了班级的主人。为了自己竞选能够成功,平时调皮的那些孩子也表现好了。当选以后,表现不好,会被撤掉。所以,每个孩子也都尽量好好表现自己,班级的纪律更好了,孩子们的学习也更努力了。

一个简简单单的措施,彻底地改变了班级的状况,我也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每当我踏进菁菁校园,听那一声声真挚的问候,看那一双双求知的双眸,顿觉一股活力注入心田,一份责任感油然而生。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感到:学校是我的舞台,学生是我的最爱。

上一篇:玻璃幕墙更换施工方案下一篇:本科大二学生入党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