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

2024-05-10

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精选8篇)

篇1: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

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研究论文

一、引言

对于施工现场管理者来说,其主要任务不仅是要使工程质量满足设计技术标准,还要在确保进度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控制工程造价,使各项运行机制处于合理运行期间,这样将使企业效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在与国际合作不断深入的环境下,为了提高效率和增强自身竞争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我国现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我国将按国际惯例完善和改进企业管理机制,进一步还要架构适应国际环境的管理体系。本文将针对目前国内关于工程管理上的问题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创新性建议,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寻找突破口对其展开讨论来创新工程管理的效率。

二、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施工工程管理机制与体系没有与国际先进管理模式接轨,还出现了跟不上经济形势的发展的步伐,其表现现状也不容客观,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人员因素

1.专业素质低众所周知,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参与整个项目的全部过程,管理人员从项目确立、规划、乃至实施及完成都有所涉及,另外,工程管理也渗入到项目安全、工程质量和进度、还有合同管理及成本预算等多个方面。所以说,工程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出现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明确,管理机制不到位,不完善,将造成管理人员责任缺失,素质地下,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责任习惯,将使工程管理处于混乱状态。

2.管理水平低若现场管理技术滞后于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发展,将会直接制约工程进度的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低下也会妨碍项目个别部分之间的有效沟通,其协调性也会受到直接影响。对此,落后陈旧的.管理技术直接限制了工程进度,造成了极大地浪费。

(二)施工操作人员因素

施工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及教育程度、社会经验等综合素质尚待提升,将会影响施工的整体效益及质量。为了保障规定的施工质量,工程规模的扩大与相应技术要求的提高也使得工程施工人员面临很大难度,施工人员具备的技术不一致性也使得管理存在一定难度。若进行分组作业时,具备不同施工技术的施工人员将会导致工程进度和质量不一致,这将对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协调能力带来考验。

(三)设备与工程材料等资源因素

1.设备管理问题我国许多施工现场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施工设备的使用率低下,处于闲置状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嘱咐设备负责人保养威胁施工设备,这样不仅提高了设备的故障率,增加了工程成本,还降低了部门工程进度和质量。所以说如何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是考核管理人员的主要指标。

2.材料管理问题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不仅要考虑设备的利用率,还要考虑材料的利用率。材料的造价占工程总造价的比重达六成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处于难管理状态,尤其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市场现有材料不一定与技术要求的材料规格一致,将会造成施工中需要及时协调与沟通,这将会影响施工进度与质量。

(四)其他因素

施工安全的管理手段滞后将会使安全隐患较多,构建的安全管理制度不清晰、建立的安全小组进行监督和管理不够,现场施工管理的环境非常复杂,因此必须重视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且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安全管理理念等。

三、工程管理的创新和实践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施工现场工程管理需要运用新观念及新构想通过培养创新管理能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如:

(一)重视施工队伍素质建设

在管理过程中,要突出管理的创新意识,烘托企业和项目管理的文化氛围,从整体上提高和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不管是针对工程管理人员,还是施工操作人员,都应该密切注意自身业务素质状况。企业要针对具体情况加大培训力度,让他们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培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并鼓励创新思维,从队伍建设上强化施工效率,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增加企业和社会效益,进而使队伍建设得到完善。必须重视优化施工队伍结。为了有效地减少项目施工成本和工期,使资源的消耗降至最低,通过培训使施工操作人员通过新技术和材料提高施工的技术含量,保障施工技术和质量达到标准和要求。

(二)提高设备和材料等资源的利用率

针对设备使用率低下问题,工程管理人员应充分合理地利用机械设备并及时注意保养,以降低故障率,从而提高部门的管理效率。另外,施工材料的现场管护是很重要的,需要协调处理好材料的防潮、防水和防腐问题。

(三)其他创新实践

制定切实相关地安全策略和建议,通过合理布局和创新意识,降低安全隐患,减少或消灭危险源,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效果。

四、总结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管理方法也应有所创新和改变。通过创新性研究可以对我国工程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使其朝全面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也可以让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实现企业降本增效。这将会使企业积极推进现场工程管理提升建设,对不断改进现场工程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篇2: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市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及下一步工作等谈几点看法,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指正。

一、**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

中央、自治区和市做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重大部署以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纳入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稳步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政府市长和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全市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政法暨信访工作会议。会上,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2012政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各乡镇、市直各部门签定了目标责任状。

(二)严格落实项目,统筹推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

案》。围绕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统筹有力的综治维稳工作体系、各类社会群体服务管理体系、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等五大体系,确立了28个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明确了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径图”,确保每一项任务落实到单位,责任明确到个人。

(三)发挥先行政策优势,试点推进。按照市委政法委、综治委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选择了**乡、**等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综合试点,每个试点地区由党委一把手负总责,并确定一名科级领导干部担任联络员,力求通过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开展试点工作,为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积累工作经验,进而为下一步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会管理创新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只是起步,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的部门主要领导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概念不清,重视不够高。不知道什么是社会管理创新,不清楚社会管理创新的目标任务,找不到与自身工作的结合点,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到位,工作上不研究,没有真正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项目建设进展缓慢。我市在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中确定了28个项目,目前,这些项目进展极不平衡,有的正在准备,有的却迟迟没有行动。三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

职能单位和相关部门对工作参与引导不够,习惯于大包大揽、单项管理,一些本该群众参与的社会性、公益性、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因为统统由部门和乡镇来管,既不公开,又不民主,群众产生误解,由此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值得深思。

三、下一步工作

为切实抓紧抓好我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下半年,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的任务分解和时限要求,采取项目化管理的办法,对每一个创新项目认真进行全面的回查,查缺补漏,巩固提高。对已初步完成的项目,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强化和完善;对尚未完成的项目,要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找准结合点、着力点、切入点,作出有目标任务、有责任分工、有工作措施、有进度要求的具体安排,确保《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出经验、出成果,树立典型。

在此,特别是以下八个项目需要重点落实:

(一)开设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由就业局牵头,推行就业服务工作属地化,为失业居民提供就职登记,创业扶持、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一站式服务。

(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项目。由维稳办负责,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预案,把稳定风险评估纳入政府决策程序,对重大决策做到“应评全评”、“应否当否”。

(三)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建设项目。按照全市综合

试点工作的总体安排,确定为试点的**乡要以政法综治工作中心和信息化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打造五个平台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居委会、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人民调解室、社情民意表达室),力争建成一流的综合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窗口;确定为试点的**社区,要以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建立社情民意工作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综治维稳工作站、流动人口活动中心、明确责任人和联系人,促进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

(四)城镇社会治安科技防控建设项目。由公安局牵头,综治办配合,推进住宅小区、重点单位、大型商场、酒店、金融部门、学校、医院视频监控系统与市“110”指挥中心的联网,建立统一高效的视频监控网络。

(五)基层平安建设项目。由综治办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组织开展 “平安乡镇”、“平安村”、“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市场”、“平安企业”评比命名活动,推动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六)加强小旅馆管理建设项目。由公安局负责,依法加强对小旅馆的管理,全面普及旅馆业信息系统和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提升信息登记、上传的数量和质量,及时、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实际情况,实现对小旅馆的有效管理。

(七)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建设项目。建立特殊人群信息

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由公安局负责,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库、境外来华人员信息库、吸毒人员信息库、易肇事肇祸倾向精神病人信息库、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信息库和有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行为青少年信息库;由团委负责,建立社会闲散青少年信息库;由教育局负责,建立失学儿童信息库;由司法局负责,建立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和社区矫正对象信息库;由市委防范办负责,建立“法轮功”等邪教人员信息库。

篇3:分析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管理

在企业管理当中, 现场工程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就目前而言, 我国在这方面的管理还比较空泛, 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建设过程当中。有效的现场工程管理能够充分反映一个企业的先进的工作水平, 且伴随着我国企业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 现场工程管理所占地位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并对企业项目工程的施工质量、成本、进度以及安全进行有效地控制, 应当不断地提升和创新企业现场工程管理水平。

2 有关现场工程管理相关内容的分析

现场工程管理除了包括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上的管理, 确保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相应的准则和规定进行施工, 并加强其现场施工管理的自觉性和自发性之外;还包括确保施工现场及相关的施工措施落实情况, 并针对相关的施工机械装备、材料及工程质量等进行管理, 能够真正将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质量及标准落到实处。对现场工程施工质量与进度上的管理, 相关的管理工作人员要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和调整。要知道, 施工现场所出现的各种情况是不断变化着的,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进行现场工程管理时, 能够随机应变, 应对各种突发的事件。在管理工程质量方面, 应该对其进行相关的检测, 以防止偷工减料现象的出现, 并依据相关法规及标准待到检验合格之后, 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在管理施工进度方面, 相关管理人员应根据初定的进度计划, 结合相应的实际建设情况来合理地安排工作程序, 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 绝不可因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延误施工的进度。

3 现场工程管理中应遵循的创新原则

3.1 确保各建设单位有效联系的原则

随着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 通常情况下, 一个工程项目的建造都是由多个建设单位相互协作, 共同参与来完成的。而在合作期间, 各参建的建设单位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 如果对这些矛盾处理得不恰当或者不完善的话, 势必会给建设工作造成一定的误差, 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 为了确保整个工程的建设能够如期顺利地完成, 工程的各项质量及工期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应该处理好各参建单位的关系, 以避免各项冲突矛盾的发生。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对现场施工管理进行有效地控制和创新, 以确保各建设单位之间的有效联系。

3.2 科学地协调好与地方相统一的原则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 对各项问题进行恰当的论证分析与处理关乎到一个工程项目是否可行, 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对整个项目有着不可忽视的连接作用, 妥善地办理地方手续与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更是关乎到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系统性的处理等等, 这些都属于现场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施工管理过程中, 除了涉及到工程项目的诸多方面之外, 还与地方有着紧密不可分割的联系, 处理和协调好各施工环节彼此之间的关系, 对提高施工质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3 坚持实施工程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原则

实施有效的现场工程管理将对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想很好地控制工程的质量, 除了对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行及时乃至全面的了解之外, 还应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 坚持科学性原则, 才能更好地创新管理。

4 现场工程管理的相关创新方案

在建立一套完善的现场工程创新管理方案时, 应当根据施工企业的真实情况与对工程管理的内在要求, 并依据相应的时代要求及创新原则来制定。

4.1 观念上的创新

对项目施工管理进行不断地创新, 其关键就在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们的重视, 加大经费的投入, 大力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 切实加强创新的意识;并运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注重以市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深刻认识到创新管理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以及长期性;建筑施工的企业还应将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放到企业发展战略的最高度, 并切实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4.2 组织机构上的创新

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 在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 将项目作为合同签订之后, 随之项目经理也会由此诞生, 直至合同的终止而结束。这时, 项目部会代表着建筑的施工企业, 但它自身又不是企业, 根本无法承担这一项明确而有界限的责任, 所以在工程施工当中, 项目部往往只会考虑其自身局部的利益, 不能将其运作与企业的发展在真正意义上联系起来, 从而给企业埋下了隐患;项目经理又有着绝对的指挥权与决策权, 对人、财、物也有着处置权, 虽然受企业相关责任书的限制, 但在实质上还是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要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工程的施工, 难以协调企业、项目、职工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来予以解决的。所以, 应当将建筑施工项目及其施工管理内容进行空间上、主体上的延伸, 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行合约、获取社会及经济效益的全过程出发, 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以此来创新和建立健全项目部相关的组织机构, 如设立项目部为企业的分公司等。

4.3 体制与管理上的创新

在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工程管理进行相关的机构创新之后, 还需为这一机构进行体制与管理上的创新。项目仍是以合同履约期为生命周期, 但项目部不再作为企业的派出机构, 而是属于企业的子公司独立存在, 并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首先, 确立明确的有限责任制度。项目分公司应制定相关资产经营责任制, 明确企业是其投资主体, 做到产权清晰, 并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新型的产权关系;而作为经营所有者的企业应置身于控股公司的位置, 利用自己股东的身份来行使职权, 并同时承担相应的有限责任, 以此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门之间各自的职责;其次, 建立一项完善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利用这种方式使得项目部拥有一份界线清楚的财产, 并使用这份界线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相应的法人责任, 以此来确保项目部的独立法人地位;最后, 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 并受企业所有者的激励与约束。由于项目部分公司是由企业出资兴建起来的, 所以在各方面都应体现出企业控股公司的意愿, 一方面是追求最大的利润, 另一方面是尽量的回避市场的风险。追求最大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一种激励, 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能够认真执行合同, 切实抓好项目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等的控制;与此同时, 还应避免因合同缺陷或是管理不善而带来的风险问题, 使得项目部分公司受到一定的约束。

4.4 技术上的创新

对现场工程管理进行技术上的创新, 其实质在于企业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 应用创新的知识, 采用新的生产及经营管理模式来提高产品技术上的含量、附加值, 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占据有利市场实现其价值。技术创新所采用的模式应当是从后往前做模式, 即先依据市场的需要确定产品, 再依据产品来确定相应的技术及工艺, 最后确定所要采用的技术模式, 究竟是自主开发、还是合作开发、亦或是引进的形式。

只有对项目施工管理进行强有力的技术创新, 才能确保现场工程管理的顺利施行, 才能够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成本、质量及进度的有效控制, 才能最终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真正掌握工程管理的相关核心技术才能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外, 对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技术创新同时还为其体制创新、结构或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它还是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创新的现场工程管理对现代的建筑行业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能够和企业的某些制度相适应, 在施工之时, 应进一步完善对成本目标、质量目标、进度目标以及安全目标等的控制, 并通过对现场工程管理模式不断地改革和创新, 使之与现实生产环境相适应, 从而推进现代工程建筑行业的发展步伐。

摘要:对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体现了建筑工程行业发展的战略要求, 其目的就在于优化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要素, 以尽快完成工程项目, 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对现场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 接着提出了在管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创新原则, 最后就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管理的方案。

关键词:现场工程管理,创新原则,创新管理

参考文献

[1]柳青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广东建材.2008.

[2]顾满林, 聂增民, 刘明军.论施工现场工程管理创新与实践[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6.

篇4:工程管理中现场管理的创新分析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场管理;创新

只有不断的创新现场管理,才能不断的丰富工程管理的内涵,从而为整个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工程质量的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工程管理中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充分意识到工程管理中现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工程管理中现场管理创新性的体现,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建筑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那么在工程管理中现场管理中应如何加强对其的创新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工程管理中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

只有分析不足才能更好地确保所采取措施的针对性和创新性,因而就当前来看,在工程管理中的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较多,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工程管理中的现场管理包含了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等方面的管理,俗称“三控、三管、一协调”,所以以下笔者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不足分析

当前,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强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对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往往具有较大的强度。但是在实际工程中,部分建筑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往往疏于忽视。例如有的企业在投标过程中不惜采取低于成本的报价的手段争取中标,但实际操作中在有限的资金内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问题疏于忽视,尤其在隐蔽工程中,对其质量管理更是掉以轻心,导致很多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下降。加上施工现场的人员管理混乱、物资材料管理不当,施工现场的脏乱差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质量的提升。此外,有的施工企业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未能按规定对节能、环保进行“三同时”施工,忽视对环境的保护,导致大量废弃物随意倾倒,施工中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往往具有较高的能耗,而对于投资相对较大的节能技术则是能不用则不用,尤其是部分施工企业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低下,极大的导致了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低下。

1.2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不足分析

安全管理是整个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重头戏。就目前来看,施工企业在安全方面的投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这也就使得当前的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率在不断的下降。但是同时需要意识到的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往往只注重重点的管理,而忽视对细节的管理,正是由于在细节管理过程中往往忽视,经常是导致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例如在操作机械时,部分机械的某一部件发生了故障,虽然其发生事故的概率较低,但是其一旦发生事故就具有致命性,因而安全管理细节不容忽视。与此同时,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人和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忽视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投入,往往认为只要安全防护设施到位即可,而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方面则显得较为不足。加上建筑工程项目往往工期紧、任务重,很多施工人员处于高强度的工作,身心的疲惫、安全意识的缺乏以及安全防护技术水平的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1]。

1.3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不足分析

成本管理也是现场管理的重头戏,整个工程的成本能否得到高效的控制,直接关乎施工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而整个工程成本的90%消耗在施工现场,所以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也十分注重,然而由于成本管理方法的不当,使得很多工程出现“三超”的现象,最后不仅难以及时的交付工程,还需要因此承担相应的风险。究其根源,主要是在施工现场进行成本管理时往往只注重从材料、人员等成本方面的控制,而很少通过现代化的技术达到强化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成效,而这也是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此外,为了控制成本,一味的压缩材料和人工的成本,最终只得以牺牲工程质量为代价,而这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不仅得不偿失,而且对于业主來说,也是对业主不负责任的表现,而这就会降低企业的社会效益,所以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加强自身社会效益的提升也显得尤为必要。

1.3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的进度管理不足

加强进度管理是确保施工企业将工程项目及时、安全、高效、高质量交付业主使用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整个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就当前来看,虽然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决策阶段就对工程进度管理计划制定里程碑,但只是对整个工程的进度进行确定,而并没有对工程总控计划进行全面的细化和分解,而这就会导致进度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具体的目标,加上对进度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全面的预料,所以在制定进度被延误的补救方案时,往往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尤其是在工程进度管理中忽视新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的作用,导致现场进度管理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在进行进度管理时,往往难以处理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之间的关系,导致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难以得到优化和提升[2]。

2.加强工程现场管理,彰显管理创新性的几点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不足有了基本的认识,那么我们应如何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才能彰显管理的创新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1厘清四者关系,夯实现场管理成效

针对四者之间的关系难以厘清导致工程现场管理混乱的现状,为了更好地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创新,首先就必须对四者的关系进行厘清。首先,安全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质量是施工现场管理的目标,成本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动力,进度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其次,注重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同时,还应注重成本的管理,切实加强现代工艺技术、材料设备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在强化工程质量的同时将工程成本和进度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自身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2.2强化环境管理,创新现场管理方式

在注重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管理的同时,还应在整个施工现场管理中加强环境管理,尤其是应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加强节能工艺技术设备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彰显整个施工的环保性和节能性。与此同时,在整个施工现场管理中切实注重环境的保护,严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才能彰显企业现场管理方式的创新性。

2.3强化工程管理,提高现场管理的创新性

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做好常规管理工作的同时,其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应朝着责任管理方面前进,即明确管理人员责任的同时,对直接责任人也应明确,并在做好常规检查的同时强化对其的定性管理,即结合确定的工程目标,与实际的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符合建筑工程建设要求后才能交付业主使用,通过内部强化质量管理成效,为工程的建设和使用增值。而在安全管理时,主要应注重安全防护技术的传输,尤其是应做好事故模拟演练工作,才能强化安全管理成效。而在成本和进度管理时,主要应改进施工工艺、确定管理目标、细化管理目标等措施强化创新成效[3]。

3.结语

综上所述,现场管理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在注重质量、安全、成本和进度管理的同时,不仅要加强新型工艺节能技术设备的应用,还应切实加强环境的保护,才能更好地强化整个管理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黄锡游.分析工程管理中现场工程管理的创新管理[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132.

[2]陆文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其优化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8:68-69.

篇5: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

自三年前实行工程项目部“监管合一”模式管理工程以来,经过不断磨合,“监管合一”的管理模式从不断有人质疑到现在的各级政府支持倡导,已经深入人心,为这几年股份公司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也为我们培养了一大批工程技术人才,更为重要的是坚定了建设公司上下对公司改革的信心。如今,我们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随着各种创新思路、革新办法的产生试行,新的矛盾、阻力也在不断显现。最近公司上下关注、争论的问题就是海港工程公司投入运行、直接参建后各工程项目部产生的思想认识、人员管理、协调运行等困惑,有些项目部配合协调比较好,有些项目部存在步调不一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公司领导多次参加梅山、穿山、镇海等工程项目部现场协调工作会议,深入思考酝酿,改革创新制度,决定在海港公司参建的项目部实行“一岗三职”一体化运作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协调好手中人力物力资源,更好保质高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对于怎样贯彻好“一岗三职”管理办法,我们有一些初步的想法: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正确理解“一岗三职”管理模式 目前各项目现场管理难点主要是海港工程公司参建以后出现的人员划分、职责划分、协调管理等新问题。经过今年的港口调研活动和强港工程创新研讨会,目前公司上下已经对海港公司参建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得到了股份公司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因此首先我们公司上下,特别是项目部人员必须提高认识,思想上与公司改革方 1

向保持高度一致,各级领导更是要做好管辖范围内的正确引导工作。

“一岗三职”就是一个人、一个岗位、三个职责,区别于“监管合一”的“一岗二职”,就是项目部人员在项目部岗位上承担业主、监理、施工三个职责。要正确认识“一岗三职”,首先需要认识到海港公司与建设公司项目部目标是高度一致的,一道共同监督管理分包单位或班组,程序上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四控二管”上实现三重管理,最终实现工程管理目标。必须明确这个思想理念,各部门人员也必须真正理解执行,这样既解决了重复管理、推诿扯皮的问题,施工管理真正落地,又解决了海港公司发展初期现场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也符合相关建设管理的规定和精神。

二、明确人员划分,规避法律风险

在“一岗三职”一体化运作模式下,继续坚持“小业主 大监理”,建设单位业主体系主要由各分管领导等很小一批人兼任,监理、施工人员按建设管理规定明确人员划分、职责划分,通俗点说就是划分好谁签字,确保符合建设法律规范。目前由于工程项目多,涉及公司多,人员相对紧缺等原因,各项目、各公司的人员划分已经出现困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统筹调配现场管理人员,确保工程质量管理落地

在“一岗三职”实际操作过程中,监理体系的总监、专监继续按岗位划分行使职责,海港工程公司的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也按岗位划分行使职责,各旁站监理、海港工程公司施工员、安全员等五大员由各项目部联合海港工程公司统一调配使用,配合一定的激励

机制,既节约了人员,又确保各工程安全、质量、进度、费用控制。

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调配是核心问题,可能会有信任问题、工作习惯问题等干扰因素,但总体而言应该明确现场人员精简高效,各施工作业面必须有项目部人员到位监督管理,至于具体怎么调配,就需要各项目部努力带动现场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智慧、因人而异、因岗而异配臵人员。

四、明确工程项目部与海港公司管理范畴

为更好推行“一岗三职”管理模式,应明确各项目部分管领导或项目部负责人为本项目部一体化运作的第一责任人,相比以前项目部经理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承担更多的职责。

为更好推行“一岗三职”管理模式,应明确项目部人员日常管理包括海港公司人员全部由项目部管理,海港公司协助管理业务工作。在“一岗三职”一体化运作模式下,工程项目现场分为施工管理、资料、外部协调三个层面。工程部分工作(例如资料上报、现场施工及协调等)由海港公司做,监理业主负责外部协调、审查或复核,这样大多数管理人员就能下沉到施工现场,既有利于工程管理,又能锻炼培养人才。

为更好推行“一岗三职”管理模式,要实行市场化的薪酬激励,鼓励多劳多得,鼓励收入向一线倾斜。

为更好推行“一岗三职”管理模式,更好解决内部协调配合问题,更好解决职责与利益的矛盾,建议由海港公司身份人员担任项目部领导。

五、“一岗三职”管理模式目标

1、项目部人员精简,运作高效;

2、各项目部、海港公司生产要素动态管理、优化组台;

3、建设管理程序规范到位;

4、严格的劳动纪律、完善的协调机制确保项目现场管理工作;

5、灵活实用的用工、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工作效率;

6、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

篇6: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

冼银崧同志在**区街道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现场会上的讲话 ?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参观了**街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增进中心、卫生服务站,在会上**街、区民政局、区人口和计生局、各街道的领导分别就有关主题进行了通报和总结,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对今年以来的街道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提出 3 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认真总结街道社区改革创新工作的经验,加快推动 ?

幸福**建设 ?

今年以来,各街道、各部门 1 直高度重视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工作,到 9 月底,我区各街道“1 队 3 中心”工作及街道社区服务改革创新工作两项工作基本完成,“3 化”社会服务组的工作全面铺开,其他相干工作也都扎实有序展开,获得了 1 定成效。

我们要进 1 步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切实增强推动社区管理服务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和紧急感。当前,**正在牢牢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区的目标,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和谐,说到底就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更好管理和服务人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城市社会转型和基层社会结构变化,愈来愈多的“单位人 ?

”变成了“社会人”。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人”生活的主要承载地,社区管理服务弄好了,“社会人”能够有效变成“社区人”,构建和谐社会就有了基础保证,建设幸福**就有了基层平台。必须从建设幸福**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街道社区在管理服务“社会人”方面的基础作用,进 1 步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认真总结

前段试点工作经验,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推开社区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工作,加快构建具有**特点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真正使社区成为解决大众困难和问题的民生“第 1 线”、市民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港湾”,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平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扎实推动**社会建设转型升级。

进 1 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要以提高社区居民幸福度为根本导向,集中资源和气力把社区这个平台建设好,努力为市民大众提供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1 要加快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服务体制。依照管理、服务、执法“3 位 1 体”的思路,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服务资源下沉,以街道为核心节点,充分整合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资源和气力,在全区各街道全面铺开街道机构和聘请人员整合工作,积极推动街道“1 队 3 中心”建设,把基层资源和工作气力交由街道统 1 管理、统 1 指挥、统 1 调配。同时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建立健全以社区为平台的民意诉求畅通渠道,努力实现对人的服务管理 ?

“社区化”。进 1 步加强和改良活动人口管理服务,增进和谐社区建设。2 要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推动街道社区“5 个 1”(1 个家庭服务中心、1 个小公园、1 个大众文娱场所、1 个卫生服务机构和 1 个治安视频监控中心)工程建设,突出抓好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确保今年内全面完成。制定社区办公及活动场所建设的标准和规范,整合现有场地资源,为社区办公和居民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资条件。抓紧推行社区小工程建设计划,建设整治社区环境。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道(镇)、社区 4 级服务管理网络,加强信息化建设,确保实现连接顺畅、信息互联、资源同享。3 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社区

服务。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引进社会组织或企业承接社区综合服务,寻求把政府购买服务和社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大力培养和发展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加快社工人材队伍专业化建设,支持和鼓励工青妇残等人民团体、大众组织成立公益类社会服务组织,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突出抓好社区服务共建同享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发动和动员整合全社会各方面气力,包括居住生活在社区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家、社会人士和志愿者等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构成共建同享幸福社区的生动局面。

2、继续深入做好 5 方面工作,推动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上新台阶 ?是继续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重心下移,积极构建区、街道、社区 4 级政务服务网络,着力打造 3 级服务平台,畅通讯息沟通渠道,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2是继续完善街道家庭服务中心建设。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着力构成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社区提供自助互助服务、市场提供便民利民商业服务的新格局,为市区居民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社会服务。要有效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专业团体、社区组织及社工、义工等 1 切资源和气力,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同享。3 是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把社区信息化建设作为“智慧**”的重要内容来抓,构建起连通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公众信息平台。选择 1 些社区展开智能化改造示范工程,以“1 页(市民个人主页)、1 卡(社会保障市民卡)、1 库(城市海量信息资源库)、1 台(公共支持平台)”为载体,打造智能家庭、智能楼宇和智能社区,让市民最直接享受 1站式“智慧城市”服务。4 是加快培养社会组织。创新社会组织管理

模式,进 1 步下降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条件,鼓励社会组织面向社区 1线展开服务,重点扶持发展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确保服务质量,真正实现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互通互补。5 是抓好社工队伍建设。着力打造 1 支结构公道、素质良好、具有活力的社会工作人材队伍,实现 2012 ?

年全区登记在册的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员到达1千人,到2015年达 2 千人的目标。

3、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目标全面实现 ?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 1 项系统工程,内容丰富,要求具体,触及面广,而且是个长时间、艰巨、复杂的进程,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和街道领导要认真实行职责,结合部门和街道职能,把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作为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依照各自职责和承当的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分解落实,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催促检查。各部门、街道务必依照时间节点做好有关工作推动。要进 1 步强化大局意识,提升全区工作协力。社区工作是全部社会工作的基础和平台,全区上下都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当前,改革已破题,获得了1定的成效,但同时 1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 1起浮出水面,全区上下 1 定要进 1 步提高认识,统 1 思想,坚定信心,正确领会区委、区政府的改革意图,将区委、区政府的有关精神和工作部署贯彻履行到位。街道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解决试点阶段发现的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途径,特别是探索解决台帐问题、制度问题、服务效能和资源整合等问题。部门要进 1 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力,简化办事程序,尽快对下到社区的工作进行梳理,对可下可不下的事项坚决收回,对必须下沉的事项明确制度规范和实行

细则,进 1 步规范进社区工作并加强业务指点,切实为社区减负。同时,部门与部门之间,部门与街道之间要发扬合作精神,加大对改革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强沟通和调和,及时解决改革推动中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齐心协力推动改革进程。

篇7: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

(2011年4月25日)

周 铁 根

尊敬的马院长、同志们:

今天的现场会是我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入新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第二个现场推进会。市中院对今天的会议高度重视,马院长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马院长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我县法院近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的成效,对如东法院下一阶段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县法院全体干警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各部门的同志也要从中汲取精髓,结合自身实际,自觉开展创新实践。

刚才,县委常委、政法委陈建华书记通报了全县一季度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情况。总体上看,全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正式启动以来,特别是在3月底县检察院现场会之后,各地、各部门都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认真部署,深入研究,着力创新,涌现了一批特色和亮点。今天的现场会,既是对县法院立足自身职能,努力践行“能动司法、和谐司法、公正司法”理念,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所取得成绩的一次充分肯定和全面展示,也是县委、县政府总结经验典型,实施以点带面、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下面,我简要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责 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对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有了新的提升,投身社会管理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普遍增强。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和省、市委立足于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提出的一项全新任务,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迫切需要我们在认识上再深化、再提升。

一要从“执政之基”的高度来深化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认识。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我党的“执政之基”,是我们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根本目的是要保障群众利益、稳定社会秩序,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因此,只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让我们的管理思路更加灵活,管理方法更加多样,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社会快速发展、矛盾日益复杂的局面。

二要从“发展之要”的高度来深化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认识。加快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加强社会管理则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自身利益得到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得到有效伸张,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的有效手段。大量事实表明,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十二五”时期是建设现代化新如东的关键期,我们不仅要实现经济发展上的晋位 赶超,更要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上的勇争一流。

三要从“和谐之本”的高度来深化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认识。构建和谐如东最根本的就在于实现人民群众在利益诉求、利益协调、利益共享等方面的和谐共进。当前,随着社会主体和利益诉求的日趋多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新的深层次问题与旧矛盾、老问题互相纠结,我们既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够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协调群众利益、增进民生福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因此,各地、各部门要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检验和衡量自身执政能力及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来对待,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社会管理也是政绩”的理念,用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社会管理,进一步增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自觉性。

二、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在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新突破

民生是一切社会问题的源头,是社会矛盾纠纷的“总开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最大限度地激发区域范围内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矛盾的总要求,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回应民求”、“化解民怨”、“保障民安”、“维护民权”上,以切实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我县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一要着眼于“回应民求”,在群众需求最迫切的方面抓创新。群众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要求,增强群众观点是我们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基础。各级干部要时刻牢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回应民求作为第一职责”,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始终做到围绕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始终做到依靠群众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始终做到用群众的监督评价来衡量社会管理的成效。县法院要依托“司法服务超市”这一载体,妥善受理“民诉”,重点做好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劳动争议、行政诉讼、案件执行、司法救助、刑事资助、涉法涉诉案件的回应、处置。县信访部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要加快组建“县民生权益保障中心”的步伐,通过整合司法、人社、民政、教育、卫生、安监、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十大民生部门的力量,快速回应“民求”。

二要着眼于“化解民怨”,在社会矛盾最突出的领域抓创新。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各类矛盾的积聚、问题的积累、情绪的积淀使得“化解民怨”成为各级干部必备的基本功。随着我县开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沿海开发、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落户过程中涉及到的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等方面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可能会有所增加,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可能引发新的矛盾;随着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和城乡居民收入调整,将带来就业结构、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深刻变化,可能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变为社区,农民变为市民,极易造成“个别问题群体化、局部问题扩大化、经济问题政治化”的不良局面。对此,各地、各部门要加强源头治理,健全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听证对话等机制,从制度上不断规范行政行为,有效提高行政执法的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对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全面实施听证对话和稳定风 险评估,进行经济效益和稳定风险“双评估”,不断增强评估的权威性,尤其对住房、教育、卫生、物价、征地、拆迁等事关民生方面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举措,要确保听证率、评估率达到100%。

三要着眼于“保障民安”,在群众期待最普遍的地方抓创新。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群最普遍、最基本的期盼。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打造平安社会环境,提高公众安全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紧扣“保障民安”这一目标,进一步健全“大防控”机制,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着力构建缜密的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要加快沿海经济开发区“维稳与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建设,为进一步完善全县应急救援机制提供典型示范。要着力突破特殊群体服务管理中的难题,对流动人口,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管理规范、统一高效的要求,加快实施“一证通”制度和“一站式”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刑释解教人员、违法青少年等重点人群,要加大动态帮教力度,严格落实管控责任,帮助解决就业、基本生活保障等实际问题,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促进社会和谐。

四要着眼于“维护民权”,在社会关系最敏感的环节抓创新。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是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前提,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己任。要把促进、保障公平正义鲜明地书写在社会管理的旗帜上、落实在社会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司法部门要紧紧围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重要职责,着力解决利益冲突问题,有效化解日益突出的干群矛盾。要在帮助群众 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抓住人民群众意见较大的执法问题,特别是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和诉讼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加强执法监督,规范自由裁量权,确保公正廉洁执法,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快速推进、取得实效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把思路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成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加强组织领导,最核心的是要明确工作责任,最根本的是要狠抓措施落实。

一是要着力构建与新形势相适应的领导新格局。从领导认识来讲,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一项政治性、全局性工作,需要各地、各部门真正将其作为战略之举、当务之急,摆上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形成双轮并驱、互动并进的新格局。全县各级干部在作风上要更加务实高效,既要敢于担当,又要善于创新。尤其是“一把手”,既要当好调研员,深入基层、深入实际、集思广益、科学谋划;又要当好指挥员,科学运筹、协调各方、定期听取汇报,及时解决难题;还要当好战斗员,带头试点、带头抓点,培树典型,做到点上开花,面上推广。在工作导向上,要大力倡导和推动以科学发展实绩论英雄、用干部的新导向,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的实效,还要看社会管理的成绩,促使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二是要着力构建与新任务相匹配的组织新体系。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新体系。刚才,大家参观了县法院的“司法服务超 市”,这一创新整合了多个方面的资源,创新了崭新的组织体系,构建了全新的工作平台,县委、县政府对此充分肯定,同时也积极鼓励条件成熟的镇(区)和部门大胆探索、勇于突破。从设立社会管理创新组织体系的目的、任务来看,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两个环节:一方面要组建好。就是要搭建好组织架构、落实好工作人员、完善好具体制度,真正使各级“创新办”成为各地、各部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参谋部”、“综合部”、“职能部”,而不是仅仅挂了一块牌子。另一方面要运行好。也就是要确保其高效、有序、通畅地运转,阶段性工作要谋划好、推进好、落实好。

三是要着力构建与新要求相符合的工作新机制。各地、各部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项目很多、任务很重,当前要认真梳理一遍,坚持整体系统的理念和统筹兼顾的办法,做到善于以重点带一般,以局部带全局,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面面俱到、平均用功。要建立健全创新项目组织推进、定期研讨、督查考核机制,对重点项目,要有专门班子和专项的制度,着力培育出有特色、有潜力、有活力的社会管理创新典型。要严格过程控制,切实按照《责任分解表》确定的“时间表”和“路径图”,以严肃的纪律、严格的作风、严密的督查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快速推进,确保社会管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篇8:创新现场管理的六大平台

关键词:企业,作业现场,环境,管理

企业生产作业现场, 是产品的诞生地, 是三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也是一项永久性“工程”。如何经营企业生产作业现场, 全过程管理到位, 进而创造一方和谐环境?福建省三钢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三钢)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针对冶金企业环境条件差, 生产作业现场“老面孔”, 不断完善作业现场管理, 以创新为抓手, 营造和谐、安全、文明、有序、洁净、美化的生产作业环境。

一、以完善物流管理和强化保洁为平台, 改善生产作业环境

在生产作业场, 物品的日常流动方向、流动数量、流动时间, 既有规律性, 也有不确定性;为了改善现场作业环境, 必须对日常流动物品实施定置管理。三钢作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生产过程物流量大, 且多数原料呈粉状和小块状;废渣、粉尘等伴生物多, 导致环境治理工作量大, 现场管理难度也大。三钢占地面积仅2.72平方千米, 为有效利用生产作业现场资源, 将完善物流管理和日常保洁作为现场管理的平台, 有效地促进了生产作业环境建设。

首先, 制定物流管理规则, 对生产现场定置图绘制、区域划分、通道设置、标志牌设计、区域界线标识、物品存放数量和方式等作详细规定。同时, 各二级单位以改善作业环境、促进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为目的, 从理顺物流、完善设施、优化空间利用、改进人机关系、加快生产节奏、实现均衡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等多角度、多层面的要求统筹规划和优化物流管理方案。各单位根据各自情况, 在生产现场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地制作可供大型备件存放的货架、可移动的小件物品货架、多层立体式货架等, 要求各类物品按物料的形状、大小、轻重、使用频度、防护标准合理存放, 方便物料的存放和取用, 提高空间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其次, 通过明确生产作业卫生责任区、完善日常清扫保洁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措施, 提高各类场所的洁净度, 对各类场所实行分层次差异化管理, 对不同的场所提出不同的管理、考核要求。加强技改竣工项目、公共场所、交叉交界场所、公厕等区域的文明卫生协调与管理, 促进这些场所清洁状况的有效改善。针对一些生产场所边技改边生产, 交叉作业导致现场管理滑坡、环境卫生不整洁的现象,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各类会议、宣传报道、现场交流等方式及时将有关要求传达到位, 提高广大职工对现场管理的认识;并召集各二级单位专业人员分析、查找现场管理存在的显性和隐性问题, 要求各单位对显性问题及时纠正, 对隐性问题加强日常监控和管理;同时, 树立现场管理样板单位, 召开现场管理现场会, 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 统一认识, 制定现场管理深入整改方案, 加大现场管理监控和整改力度。

二、以专项管理为平台, 深化生产作业环境建设

定置管理和日常保洁对环境建设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然而要全方位实施环境建设, 解决环境建设深层次的问题, 抓好专项管理尤为重要。如设备现场管理的改进, 提高了设备完好率, 减少了跑冒滴漏, 改善了设备周围的环境。工艺现场管理的改进, 能够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 减少了不合格品的数量, 各种不合格品占用的空间也减少了。工艺和设备的改进, 还可以减少“三废”的排放量, 是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环保措施的完善, 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安全现场管理的加强, 能减少各类事故隐患, 提高了生产现场的安全系数, 而“安全”是环境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生产过程各环节、各工序的优化组织和合理调度, 可以实现生产的协调、均衡和高效, 大大减少各种物料的存放空间。

为更好地控制环境污染, 三钢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系统实施一系列方案。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各个环节;在组织机构、资金保障、技术措施等方方面面, 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在技术、管理和资金等方面每年加大投入力度, 使环境建设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坚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原则, 积极采用新设备、新工艺, 防治工业污染。仅“十五”期间就投入环保治理资金2.8亿元。投资5284万元建设了日处理能力10万吨以上的总排污口污水处理厂, 实现了污水闭路循环处理、达标排放。投资1500多万元的焦化地面除尘站, 每年捕集焦粉和煤尘1200吨, 为焦炉环境污染治理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焦化厂以创特级焦炉为契机,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现场管理, 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烧结厂的烧结车间, 原先是粉尘排放的要害部位, 近年来, 该厂加强环保管理, 通过对除尘设备的改造和添置, 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粉尘排放。炼钢厂深化现场管理, 硬件方面, 加大环保设施的改造力度, 建设封闭式的转炉烟尘回收装置, 除尘效果显著改善;软件方面, 把生产环境建设融入到企业形象战略中, 通过强化现场管理, “创一流水平, 树一流形象”, 扩充环境建设的内涵。棒材厂和两个高线厂这几条现代化生产线更是以高标准抓环境建设, 在生产准备和试生产期间, 即同步规划现场管理方案, 构建了高起点的现场管理框架, 为生产环境建设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技术创新为平台, 提高生产作业环境建设的层次

多年来, 三钢坚持清洁生产, 依靠技术创新, 倾力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依靠新技术、新装备、将炼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和其它副产品进行回收和深加工, 年年创效益, 2006年产值达l.63亿元, 对1050m3高炉采用于式除尘新工艺, 除尘效果大大改善。将转炉除尘污泥取代铸铁屑作为脱硫剂, 用于地方煤气公司煤气脱硫, 进行资源循环利用, 减少二氧化硫污染, 实现了环保、节能和资源的永续利用。高炉除尘灰、烧结除尘灰、转炉污泥、轧钢氧化铁皮、钢渣等含铁废物, 年回收量达26万吨左右, 全部进行循环利用, 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年创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除了将焦炉、高炉、转炉产生的煤气用于轧钢、烧结矿、石灰的生产和民用外, 三钢将富余的煤气用于发电, 日发电量达70多万千瓦时, 年创经济效益上亿元, 又大大减少了煤气放散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四、以结合各类场所的特点为平台, 美化生产作业环境

各单位的生产特点不同, 现场管理与环境建设的方式也不同。为了使生产环境建设上台阶, 三钢各单位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新办法、新经验。焦化厂机动车间创建的花园式车间远近闻名, 走进车间庭院, 映人眼帘的不仅有一盆盆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盆景, 还有喷泉鱼池、美不胜收。这里成了员工生产工作之余的休闲场所。在炼铁厂高炉出铁平台, 铁渣总是与铁水相伴而生, 一日不清就会堆积如山, 为了炉前平台的整洁, 该车间设计了十几只方形大渣斗, 定位整齐摆放, 所有铁渣及时入斗存放, 炉前平台定期冲洗, 时时保持洁净状态。炼钢厂转炉平台的定置管理从原材料的有序堆放入手, 将合金、补炉材料、保温材料、测温棒等分别装斗存放;各种合金料的品名标示清晰, 入炉合金用电子称精确计量, 准确投用, 地面上再也看不到散落的合金了, 整个平台显得宽敞、洁净;车间通道一侧摆放了一排排的鲜花绿叶, 令人赏心悦目, 在两个连铸车间, 浇铸平台十分整洁, 见不到任何多余的物料, 品种繁多的备件全部定位摆放, 整齐有序;在几条棒材和高速线材生产线, 整洁光亮的绿色安全通道十分醒目, 周围地面也是一尘不染;在装辊作业区, 地面油污总是用木屑清理得干干净净;高线厂从提高职工素养入手, 把全线禁烟作为强化现场管理的切入点, 在作业场所设置许多充满人性关怀、温馨感人的标语和口号, 令人精神振奋, 心情舒畅, 运输处以铁路维护为重点, 结合线路改造, 加大整治力度, 通过创建文明站场、文明站区等活动, 带动了铁路环境建设;在煤化工公司, 到处是管道、化学罐体和容器, 但不见一处跑冒滴漏, 现场管理细致入微;在冶金建设公司的几个安装制作大厅, 大型制作件常能挤满整个空间, 材料种类多, 但他们精于空间规划, 作业现场忙而不乱规范有序;锭坯场场地小, 钢坯周转量大, 安全要求高, 各类坯料堆垛码放得整整齐齐, 一丝不苟, 确保安全。

五、以提高职工素养为平台, 规范生产作业环境建设成果

实践水平的提高, 总是伴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从长远看, 要使现场管理与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完善和深化, 变被动为主动, 职工素养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根本所在。为此, 三钢编定加强现场管理宣传手册, 开展多层次的现场管理知识培训, 系统地学习现场管理的原理、方法、作用和意义, 提高了职工的思想意识和管理技能。利用会议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媒介大力宣传现场管理和环境建设的有关知识和最新成果, 宣传强化现场管理对改善工作环境、塑造企业形象、创造企业文化的重大意义, 对职工现场管理意识的树立和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把企业文化渗透到现场管理中, 在生产现场张贴宣传三钢文化、振奋职工精神的图片、标语。现场管理意识的树立, 使职工比较自觉地参与现场管理。环境塑造人, 作业环境面貌的改观, 鼓舞了职工投身现场管理的热情, 又促进了职工对现场管理的再认识、再审视、再探索、再改进, 实现现场管理、环境建设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六、以生产作业环境建设为平台, 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经营原则

上一篇:2023-2028年中国顺丁橡胶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下一篇:可怕的曾国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