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学反思

2024-04-15

四教学反思(精选6篇)

篇1:四教学反思

这次习作是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进行习作教学之前,我先不做任何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动笔。作文草稿交上了,其根底,我是一目了然,便可对症下药!其次,部分孩子对写作的心态肯定是感觉痛苦不堪,事先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看看参考资料,这样课堂上听了老师的指导,胸中必然有数。

教学时,我再次让他们默读了一遍写作要求,摸清习作共提出几个问题。围绕“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展开讨论;同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照片的那个孩子去体会当时的人物心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挥想象。把答案的关键词作为纲要板书出来,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接着让学生观察照片中孩子的外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这样一个衣衫褴褛、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孩子?只有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社会环境下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描写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环境要相辅相成,环境的描写为人物的外貌、性格及命运起到一定的衬托作用。

第一堂课引导学生怎样去写,留下七八分钟让学生静思默想。写文章一定先静思,否则喧哗浮躁是无法做出思路清晰、情深意切的好文来的。第二堂课开始让学生动笔,三十分钟后,只见他们草稿上的文章已经成形。

这两次教学,我都有丝快意。虽没有写出详细的教学设计,但脑中的教学思路很明了,心中有内容。自己在课堂能点到就来,出口就有内容,没有那么苦恼,没有绞尽脑汁的痛苦。要先让学生写起来不那么痛苦,首先老师自己要言之有物,没有痛苦烦恼的感觉,文章最忌讳的是洋洋洒洒,却空虚矫情,没有自己的东西!

篇2:四教学反思

一课一得,得不在于一课。这是我选择这篇包含了十二个成语的课文的主要目的。希望通过这节课,打开孩子们对成语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十二个成语,仅仅是成语王国里的冰山一角,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知道成语的博大精深、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二、 授课目标

识字四的教学目标,我设定为

1、 认识“寸、益”等9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并能背诵。

3、 初步了解相关的成语故事,并懂得成语里蕴含的道理。

4、 激发探究成语奥秘的兴趣。

对于本班学生特点,设定这些目标,特别是“懂得成语里蕴含的道理”,其实是给自己出了难题。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成语,一下子出现十二个成语,能记下了已经很不错了。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定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要在课堂内完成,实在并不好操作。 40分钟的时间,前20分钟用来认识生字词,后20分钟用来学文。前半段时间是常规流程,生字带拼音读、识字方法、去掉拼音读、组词读,加上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开火车游戏”“挑战王游戏”等来激发学习兴趣,整个过程下来孩子们都能保持相对的激情和信心,把生字词掌握好。但是后半段的成语学习,就显得有些“好高骛远”了。虽然课前做了大量前置性预习作业,要求学生查找本课的成语解释,并通过借阅成语故事书来拓展阅读,了解其他成语故事,学生也能用心完成,并且在课余时间乐于和我分享他们所认识的新成语,言谈之间充满着喜悦和收获。这给了我一种错觉,孩子们对成语的自主学习还是蛮到位的。于是,我在制定教

学目标上,还加了知识性迁移运用,希望通过成语造句训练,让学生能将成语与生活实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复习,取得好成绩应该是__________的事了。”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想来还是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出现了不符合学情的情况。

三、 策略完善

1.十二个成语学习可减为八个,减轻课上的学习任务,不求多,求学得扎实,并能将学习方法迁移课后自学,剩下四个成语就作为课后作业,供学生自行学习,和父母分享交流所得。

2.集中识字前,可添置随文识字,多读几次成语,加深印象,再将生字抽出单独强调。这样既学习了生字,又能将成语熟记于心。

3.完成成语运用这一目标时,可将填空题改为选择题,降低难度。学生就能通过四个选项进行对比分析,加以选择,而不至于一下子头脑空白,这也给预习不够充分的学生,对本课成语不够熟悉的学生帮助。

4.学生讲故事开课导入,能够起模范作用。如果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及时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更妙了。有些遗憾,故事讲完后就直接读课题了,如果能够加上“你还通过课外学习知道了哪些成语?”孩子们课前预习准备充分的“知识财富”能够得到运用,我想这会是激励孩子们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成语故事的最好激励了。

5.拓展分享环节有所欠缺,本课教学理念是“乐学成语,拓展分享”,本来是希望安排5至8分钟时间给学生分享自己自己课外所记下来的成语和成语故事,但课上学生显得很拘谨很紧张,分享不积极,可能是教师鼓励不够。

四、 后续效果

篇3:四教学反思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在实施新课改的多年里, 我校惯用强化教学工作量、绝对延长教学时间力图提高教学质量, 但事与愿违, 不仅师生疲惫不堪, 而且严重挫伤师生的教学积极性, 教学效率低下, 教学质量未能大面积提高, 师生关系紧张。反思我们的教学, 在工作量和时间上的打拼, 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校近几年, 通过理论学习、“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借鉴外校课改经验,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 从本校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改革创新课堂结构, 教学方式、方法。杜郎口中学等兄弟学校新课改的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勇敢地走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之路, 减轻师生负担, 打破新课改“穿新鞋, 走老路”的局面, 构建高效课堂, 才能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本着适应新课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删繁就简、优质高效的原则, 大胆把传统课堂教学时间45分钟压缩为40分钟, 废除了无效环节, 调整课堂结构, 优化整合教学环节。提倡“明确任务—自学互助—展示点拨—效果反馈”四时段课堂教学模式。在运用“四时段式”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 坚持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性质特点和农村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出发, 探索改进, 初步形成“明确任务—展示点拨—反馈补救—预习自学”思想品德“四时段”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

二、思想品德“四时段”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

第一时段:明确任务 (约4分钟) 。首先教师设计情境导入。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 可选择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音乐导入, 也可故事导入, 引导学生观看有关视频导入, 设置问题导入等。目的是创设情境, 或暗示、或设问, 引导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领会意图, 以良好的心境进入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情境导入十分重要, 因为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然后利用多媒体或其他工具展示或口头说明, 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教学活动安排及要求, 以便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自觉、自主性, 减少盲目性, 提高课堂教学活动效率。

第二时段:展示点拨 (约17分钟) 。此时段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组互动的过程, 主角是学生。首先约用2分钟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小组长主持下组内合作交流课前预习自学情况, 小组推荐代表、记录人等, 做好展示达标的准备。然后约用15分钟时间引导学生展示学习达标成果。学习小组推荐的代表提出问题, 阐述自己的观点、见解, 小组成员可随时讨论、合作探究, 对本组代表的展示进行适当补充。小组之间展开竞争, 相互辩论、点评、纠偏、补充。教师平等地与学生互动, 参与学生讨论、与学生合作探究, 并适时适当地拓展、补充、点评激励。开放的课堂具有不确定性, 教师的引导点拨应根据课堂的表现, 灵活调整, 有弹性。注重学生差异, 把握优、中、差生展现的机会。避免展示成为演戏、课堂成为个别优等生展示的平台, 而要给更多的学生创设机会。特别要关注那些平时不爱表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和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学生, 让其得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满足他们得到爱和尊重的需要, 注重营造激发他们学习思考热情、聪明才智和改错勇气的氛围。在这一时段中, 通过各种互动, 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中体验、感悟、内化知识, 提升自我。

第三时段:反馈补救 (约9分钟) 。首先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反思、总结。可引导学生在学习小组或全班复述本节课重点, 反思自己的理解、感受、体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 相互检测,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木桶效应原理, 在这一时段应更多关注学困生的达标情况, 通过他们的说、演、练、写等活动暴露出目标达成中存在的最基本问题, 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补救、在互动参与中共同提高, 增进友谊。然后布置课外作业, 以便复习巩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业可以是口头的, 也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操作性的, 也可以是记忆性的。总之, 应体现减负高效原则。

第四时段:预习自学 (约10分钟) 。首先教师展示下节课具体的预习自学目标要求, 或学生根据课后问题、提示等自拟学习目标。制订的教学目标要全面、具体、适宜。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 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 体现思想品德学科特点。实践证明, 目标越具体明确, 学生互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越高, 课堂教学效率也越高。教学目标应以思想品德课标为指导, 体现年级、学段、单元教材特点, 符合本校学生年龄、认识规律和思想品德实际, 难易适度。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 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因此, 它的正确制订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然后, 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展开预习自学。预习自学过程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学习”、“先学后教”的理念, 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学生通过预习自学, 独立思考, 解决学习中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 初步体会、感悟教材思想品德观点。把预习自学中发现的难点带进课堂, 在学习小组或全班合作探究。通过预习自学, 课堂上展示达标时学生才能有足够时间、有准备地充分交流自己的见解、展示个性风采, 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得到提升。这样, 既避免了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活动,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预习自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习惯。在预习自学中, 学生通过搜集与课程有关的资料信息、社会热点, 既开阔了眼界, 拓展、积累了知识, 又学会了搜集整理资料信息的方法, 还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学习资料信息在小组或全班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通过预习自学, 学生可初步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提升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 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通过预习自学,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知难而进、勇敢顽强的品质。由于思想品德课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 预习自学安排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 可克服课堂时间不足的缺陷,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在课外自主支配学习时间、空间, 至下节课前完成预习自学任务的需要。实践证明, 没有充分的预习自学,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就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预习自学愈充分, 课堂教学效率就愈高。预习自学是整个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应加以重视。

三、思想品德“四时段”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平台。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我校近几年的思想品德“四时段”互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证明, “四时段”互动参与式教学适应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废除无效环节, 简化有效环节, 提高了时间的合理利用效率。“四时段”互动参与式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学”的本质, 还学习自主权于学生, 为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了条件, 有利于调动学生互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还大量时间于学生, 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思考、合作探究、内化知识。“四时段”互动参与式教学体现了“教为学服务”的理念, 在师生、生生互动参与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有利于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四时段”互动参与式教学解放了师生, 体现出优质高效原则,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苦讲, 学生苦听、苦背、枯燥厌烦的课, 而是轻松、融洽、快乐的教学活动过程。“四时段”互动参与式教学简单明了, 易操作。正确、灵活运用能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当然思想品德“四时段”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还需在今后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反思、完善, 逐步走向成熟。

思想品德“四时段”互动参与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有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的实践精神, 但也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可死搬硬套,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思想品德“四时段”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中, 需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避免以主导代替主体;需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关系, 不是任何事任何时候都需要讨论, 当学生独立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 需要时再引导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效果可能更佳;需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讲求艺术。做到能放能收, 既营造活泼、开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发展个性, 又有实效, 不走过场。实践证明, 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放任自流、无目标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收不到好的效果;需处理好学生个体与全体的关系, 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引导学生积极互动参与教学活动, 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需处理好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关系, 重视班级学习小组的建设, 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内部管理的功能;需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学生动脑思考的关系,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的应用无疑能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比较直观、有激发学生兴趣之功能, 但要从学生角度出发留给其足够的思考、内化时间。既要关注已设计问题的解决, 又要引导、启发学生作更深层次的思考, 为达标而服务, 不可滥用;需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 思想品德四时段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应向课前、课后延伸, 既体现先学后教、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原则, 又可防止课堂上热热闹闹而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出现, 以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从本校实际出发,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打破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课堂结构, 精简优化教学环节, 合理有效分配使用教学时间, 探索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新型的师生关系, 是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当务之急。结合思想品德新课程性质,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运用“明确任务—展示点拨—反馈补救—预习自学”四时段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 追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高效率, 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篇4:四教学反思

【关键词】“三、四、四”课堂教学 教师 学生 反思

为了适应新课改发展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品质为优、德育为先”的素质教育理念,构建 “合作·自主·创新”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借鉴先进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创出了自己的“三、四、四”课堂教学模式。

“三、四、四”教学模式中的“三”指“三放”。即解放老师、解放课堂、解放学生。具体表现为: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动起来,师生共处同一位置,不再区分上下关系。老师不站在讲台上课,而站在学生中间,在教室内走动。站在教室前面讲课的是学生,学生讲、师生听、师生评、师生议。教师不占用黑板,所有的黑板全是学生使用,教师几乎不用板书,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板演。

前“四”指“四化”。即最大化的学生活动、最小化的教师讲解、最优化的课堂操作、最亮化的课堂展示。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讨论、自我展示、自我练习、自我讲解等自主活动,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评。老师在上课前做充足的准备,任务分配要非常到位,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接下来由每组派代表讲解各组所分配到的知识点。在这个环节里,老师看似非常轻松,站在那里静静地聆听学生的发言,适当时候稍作点评,但这个环节恰恰也是课堂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学生的思维是否被激发,每一位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他们所讲述的观点是否正确等,这就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高度关注,教师的思维要紧紧跟随着学生,从他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判断出他是否掌握了知识要点。课堂展示是对学生预习的延伸,交流预习的成果,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小组内最佳的解答方案。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示提升,学生们便理解得更快,体会得更深、更透。此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组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把握优、中、差生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让课堂富有弹性。

后“四”指课堂流程四环节。即提出目标、梳理预习、展示提高、练习反馈。提出目标、梳理预习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示提高,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讲解、穿插巩固;各小组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这四环节构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正是这个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四、四”教学模式适用于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它不能运用于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它必须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要求老师有极强驾驭这种模式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使得整个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占用了大量时间,学生学习的空间、时间少之又少。“三、四、四”教学模式一开始就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引发探究问题,进而讨论、巩固新知。这样的教学,教师讲得少,学生动得多、花时少、收获大、效果好,课本作业基本在课堂上完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牢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也充分关注到了后进生。但我的这种教学模式起步不久,正处于发展阶段,它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更要积极钻研,尽量做到:

1.人人参与,感受学习的快乐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参与学习的快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勇敢表现、主动积极的性格,取消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权,都有锻炼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参与率,一节课有多少人参与了提问、讨论、练习。课堂教学中多评选勇士、闯将、智慧将军、创新健将等智星称号。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习惯。会听:上课时专心听课,细心听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精力集中。勤思: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和同学们解答的情况,要在学习过程中边动手边动脑。敢说:上课要大胆发言,敢大声讲解,敢于反驳别人乃至老师的意见。

篇5:识字四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课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采用加一加,减一减,对比换偏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同时写字的指导是识字教学的重点,本课八个要写的字中,有六个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观察、分析字形,运用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把字写规范,写美观。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所:左边的笔顺是。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我还注重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

开始上课时先简介了成语特点: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的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像“拔苗助长”。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像“守株待兔”。让学生理解成语是什么,然后再讲解课文,“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讲解成语时,首先先让学生了解字面意思,自己先思考,然后我再给延伸意思,让学生自己学会其中的道理。

经过做题我发现学生对成语故事知道的太少,平时积累不够,以后要让学生多积累成语,多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培养总结道理的习惯。对讲过的一些易错的字还是容易写错,这就说明我在强调时没有吸引他的注意力,以后要学着怎样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吸引他的注意力。

篇6:四年级教学反思

《颐和园》这篇课文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教学中,我们围绕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来展开讨论。学生能够抓住课文的2345段,从中提取描写长廊、佛香阁、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等美景的好词句交流,朗读,好几个同学读到“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这一句,我根据课文中的泡泡问大家:“滑”字用的好在哪里?学生们在思考,课前学生只是根据老师设计的前置性作业去读课文,认生字,围绕一个主线问题,找相关的答案,没有注意课文中的关键词或者提示语(小泡泡)。有的学生说:因为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所以,在作者看来,游船从湖面上是滑过,而不是“划”过。这是范玉涵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这一句我认为是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来说明昆明湖的美,而“滑”字则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昆明湖的静。多么准确的描述,精炼!这个小姑娘平时总是默默地一言不发,但是文章总是充满诗情画意,一发言就博得同学们热烈掌声。

我赶紧跟上一句:“几乎不留一点痕迹”中的“几乎”可以省略吗?学生略一思考,就回答说不能省略,因为不可能不留一点痕迹。从而懂得作者的用词准确了。

上一篇:清河三中汇报材料下一篇:外科自我鉴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