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2024-04-10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共8篇)

篇1: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适应普通中小学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对校园、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加强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中小学校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 本建设标准适用于新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建、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要视学校已有建筑物、构筑物注①、道路、管网、绿化等现状和具体情况,参照本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第三条 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需要与可能,正确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结合的关系。

第四条 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坚持先规划设计后建设的原则。学校的规划设计要便于分期实施。改建、扩建项目应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和设备。

第五条 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同时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建筑法规的要求注②。

第二章 学校建设规模与校舍用房的组成 第六条 学校建设规模

一、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学校规模、城乡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

二、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

1、完全小学: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45人。

2、九年制学校:18班、27班、36班、45班,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45人。

3、初级中学:12班、18班、24班、30班,每班50人。

4、农村宜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5、逐渐实现小班化,小学阶段每班30人,中学阶段每班40人。

6、每个县(区)建一所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学校,能满足 10个教学班(500 名)以上学生住宿、生活和教学、实践活动的要求。

第七条 校舍用房的组成

一、普通中小学校校舍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

二、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1、完全小学:设置普通教室(多媒体);科学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综合活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

2、九年制学校:设置普通教室(多媒体);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综合活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馆、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

3、初级中学:设置普通教室(多媒体);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综合活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合班教室、图书馆、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

三、办公用房

普通中小学校设置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团办公室、档案室及广播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传达值宿室等管理用房。

小学设置少先队室;初中设置共青团室。

四、生活服务用房

普通中小学校应根据办学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工单身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教工与学生厕所等用房;可设置学生宿舍、锅炉房、浴室、自行车库等用房。

五、示范性学校、民族学校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可增设本条未列出的其他用房。

第三章 学校网点布局、选址与规划设计

第八条 学校网点布局

一、普通中小学校网点布局应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以及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布点。新建住宅区内,要根据规划的居住人口及实际人口出生率,建设规模适宜的中小学校。普通中小学校网点布局应符合下列原则:

1、学生能就近入学;

2、学校应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

3、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二、学校服务半径要根据学校规模、交通及学生住宿条件、方便学生就学等原则确定。中小学生不应跨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无立交设施的交通主干道上学。

第九条 校址选择

一、新建、迁建的普通中小学校,校址一定要选择在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地段。

二、新建的普通中小学校,校址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或地势较高、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三、学校宜设在无污染的地段。学校与各类污染源注③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四、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五、为了保证具有安全、安静、卫生的教学与育人环境,学校应避免各种城市噪声的干扰和污水、废水、尘埃的污染,尤其是主要教学用房应与铁路、交通干道、机场及飞机起降航线保持足够安全、卫生防护距离。

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公路干线同侧路边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小于80m时,必须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第十条 校园规划设计

一、总体规划设计应做到: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应协调一致,与校园绿化、美化融为一体,构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以便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休息、活动、交流的环境空间。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和办公用房可设在同一幢楼内,但应注意各功能部位布置合理、联系方便,避免相互干扰。校园内的生活用房不应妨碍教学区的建设与使用。

二、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余地。教工住宅应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不应建在校园内。

三、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勤工俭学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各区之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临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乡规划、及国家现行的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四、校园、校舍应整体性强。建筑组合应紧凑、集中,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要力求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具有优秀历史文化重大价值的校园及校舍应依法保护,并合理保持其特色。校园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五、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保证教学用房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

六、音乐教室、舞蹈教师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七、体育活动场地

1、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楼应有合理的间隔,并应联系便利。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2、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

3、体育活动场地与城市道路之间应有5~10米的隔离带。

4、体育活动场地应有良好的日照、通风和宽敞的活动空间。

5、体育活动场地应为弹性地面,并应采取有效的防滑和排水措施。

八、体育活动室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九、校园内必须设置旗台、旗杆。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十、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路线要通畅便捷,应避免穿越体育运动场地,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学校停车场应设置在行车方便、不影响教学宁静、保证师生安全和不影响景观环境的地段。

十一、校园内,室外上下水、煤气、热力、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线,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并按防火规范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变配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当留有余量。室外多种管线的敷设应用地下管沟暗设。

十二、学校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便于学生就学,有利于人流迅速疏散,不宜紧靠城乡主干道。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置警示标志。

十三、校园应有围墙,沿主要街道的围墙宜有良好通透性。

十四、校园应满足无障碍设计的要求注④。要充分按照人的尺度和活动空间参数进行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实施的范围,应包括室外活动和运动场地入口通道处,绿化景观活动空间入口处,学校教学用房及食堂等主要入口、水平通道、楼梯、电梯、厕所和轮椅席等。

十五、植物园地的肥料堆积发孝场及小动物饲养场不得污染水源和邻近建筑物。第四章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第十一条 校舍建筑面积指标

一、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和生均建筑面积指标不应低于表4-11-1的规定,并应留有发展的空间。

二、示范性学校、民族学校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学校经主管部门批准增列的校舍用房,可另行增加面积指标。

注:

①上表建筑面积以墙厚240mm计算,寒冷和严寒地区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可根据实际墙厚增加。

②表中不含自行车、汽车存放面积。自行车和汽车的存放面积分别1㎡/辆和25~40㎡/辆另计,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另行增加,并宜在建筑物内设半地下室解决。

③寄宿学校,应另增加相应的生活服务用房面积。

④本标准在核算校舍建筑面积时所涉及的平面利用系数K值,系采用各种用房综合的平面利用系数,即K=0.6。

第十二条 教学用房的配置标准

一、完全小学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

1、普通教室

每班设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6㎡。

2、专用教室

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4-12-1的规定。

3、公共教学用房

公共教学用房的使用面积不低于4-12-2的规定。

二、九年制学校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

1、普通教室

每班设1间,小学阶段与中学阶段的普通教室每间使用面积均不得小于96m2。

2、专用教室

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4-12-3的规定。

3、公共教学用房

公共教学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4-12-4的规定。

三、初级中学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的使用面积

1、普通教室

每班设1间,每间使用面积不得小于96m2。

2、专用教室

专用教室的使用面积,分别不宜小于表4-12-5的规定。

3、公共教学用房

公共教学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4-12-6的规定。

第十三条 办公用房的配置标准

中小学校教学办公室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m2/人。其他办公用房和管理用房的配置可在办公用房面积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普通中小学校办公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表4-13-1的规定。

表4-13-1普通完全小学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明细表

第十四条 生活服务用房的配置标准

普通中小学校教职工及学生生活服务用房的建设与管理应逐步实现社会化。近阶段,普通中小学校生活服务用房应按下列标准配置:

一、教工单身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等部分生活用房的使用面积,不宜少于表4-14-1的规定。

二、学生宿舍按实有住校学生人数配置。住校学生的居住标准不宜低于表4-14-2的规定。

三、学校集体食堂

食堂应距污染源25米以上。

食堂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等场所。

四、水源

自备水源必须远离污染源。

五、锅炉房的配置

冬季采暖地区,学校如需自行提供采暖热力时,应按国家有关采暖标准的规定和实际需要采暖用房的面积配置锅炉房。

六、浴室的配置

按实际需要合理配置。

第五章 校舍主要建筑标准

第十五条 普通中小学校的建筑标准,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节能、美观的原则,应根据各地经济条件、学校使用功能和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确定,并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校舍应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造符合办学要求和适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校舍。

第十六条 建筑层数。

中小学校的教学、办公用房宜设计成多层建筑。小学的普通教室宜在四层以下,不宜超过四层;中学的普通教室宜在五层以下,不宜超过五层。其他教学、办公用房可根据使用要求设计。

第十七条 层高

系指上下两层楼面之间的距离。坡屋顶,系指楼面或地面至屋架下弦的距离。

一、普通教室的层高,小学不宜低于3600mm;中学不宜低于3800mm。

二、专用教室、公共教学用房,进深若大于7200mm,层高不宜低于3900mm。

三、行政办公用房的层高不宜低于3000mm。

四、多功能教室、合班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的层高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阶梯教室最后一排的地面到棚顶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第十八条 耐火等级。

楼房不低于二级,平房不低于三级。

第十九条 学校各类房间围护结构设计应满足隔声和噪音的设计规范要求。

各类用房室内允许噪声级(A声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语言教室、阅览室等有特殊安静要求的房间,室内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40dB;

二、一般教室室内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0 dB;

三、健身房、教师办公室及以操作为主的的实验室等无特殊要求的房间,室内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55dB。

第二十条 建筑结构。

校舍建筑结构应满足50年的使用年限,应根据校舍的使用功能、平面和空间可以改变的要求,以及保障安全和抗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要求,采用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其中,教学用房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校舍不得采用空斗砖墙、空心砖墙和生土墙体作为承重结构。易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应按当地的地震裂度、抗风或抗洪要求进行设防。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品种、规格、型号、标号、质量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第二十一条 屋面。

应根据各地雨雪量等气象条件和建材供应情况,采用钢筋混凝土平屋面或坡屋面。上述屋面均应有可靠的防水、隔热、保温措施。上人屋面,应设置安全防护栏,其净高不应低于1100mm。

第二十二条 楼地面。

一、普通教室和各种专用教室、门厅、走道、楼梯,均宜采用防尘易清洁、耐磨的楼地面。

二、化学实验室宜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楼地面。

三、音乐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宜采用软性(如木地板等)楼地面。

四、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等需要埋设管线的部位,楼地面的做法要有利于管线维修。

计算机教室地面还宜采用能导出静电的材料。

五、食堂、厕所等用房宜做防滑易清洁的楼地面,应有可靠的防水和排水设施。

第二十三条 门厅、走廊

一、教学楼宜设置门厅,门厅宜适度宽敞,有利于人流集散通行和短暂停留。在寒冷或风沙大的地区,教学楼门厅入口应设挡风间或双道门。挡风间或双道门的深度,不宜小于2100mm。

二、教学楼宜采用外廊或单内廊,廊净宽不应小于2100mm;中内廊净宽不应小于3000mm。办公用房的廊宽不应小于1500mm。

三、门厅和走廊的楼地面不宜设台阶。走廊楼地面、走廊与房间楼地面略有高差时,应采用防滑坡道。高差较大必须设置台阶时,台阶不应少于三级。

四、外廊栏板或栏杆净高度不应低于1100mm。栏杆或栏板的设计应坚固安全,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

五、教学楼内,应在走廊、过厅旁边的合适位置设置饮水处。

第二十四条 楼梯。

楼梯的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交通疏散和防火规范的规定。

楼梯不得采用螺形或扇步踏步。

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

台阶高度不应大于150mm。楼梯井的净宽度不宜大于200mm。当超过200mm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室内楼梯栏板或栏杆的净高度不应小于900mm;室外楼梯栏板或栏杆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100mm。栏杆或栏板的设计应坚固安全,不应采用易于攀登的花格。

第二十五条 门窗。

教学用房的门窗要有利于采光、通风。门扇上宜设观察窗。门框上部应设采光通风窗。并宜设置固定门扇的定门器。

门窗应便于开启、清洁、耐用。

门窗开启后不得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

外门窗应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普通教室、各种专用教室和部分公共教学用房应根据人流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前后门。

教室安全出入口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000 mm,多功能教室、合班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阶梯教室安全出入口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2000mm;

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500mm。

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均不宜设置门槛。

位于楼梯平台处的采光窗,窗下墙高度小于1100mm的应设安全护栏。

第二十六条 建筑装修

建筑内装修。

1、室内装修的构造和装修材料应满足安全、防水、和环保等要求;

2、室内装修不得破坏结构主体;

3、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宜做成圆角。

4、墙面、顶棚一般宜做普通装修,门厅可做中级装修。

5、音乐、语言、计算机、视听等专用教室可根据需要及经济条件做普通或中级装修。

6、走廊、门厅、楼梯间内均宜做高度不低于1200mm,易清洗、不易污损的墙裙,饮水间、浴室、厕所宜做高度不低于1500mm,便于冲洗的墙裙。

二、建筑外装修。应根据城乡建设规划和校园景观的整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装修。装修材料应能防止雨水渗透,其色彩应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室外装修不应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

第二十七条 厕所。

1.师生厕所应分设

2.新建教学楼应每层设水冲式厕所。独立设置的厕所与生活饮用水水源和食堂相距30米以上。

室内厕所及前室应分别设污水池、地漏、洗手台和镜台。校园较大的学校,宜同时设置适量厕位的室外厕所,其位置应在教学、办公区的下风方向,并保持适宜的距离。

厕所宜采用瓷质的大小便糟,大便厕位宜设隔板。要妥善解决厕所的排气问题。

3.女生应按每15人设一个蹲位;男生应按每30人设一个蹲位,每40人设1米长的小便槽。

4.厕所内宜设置单排蹲位,蹲位不得建于蓄粪池之上,并与之有隔断;蓄粪池应加盖。小学厕所蹲位宽度(两脚踏位之间距离)不超过18厘米。

5、厕所结构应安全、完整,应有顶、墙、门、窗和人工照明。

第二十八条 停车场宜在建筑物内设半地下室解决。停车场地应平整、坚实、防滑、并应满足排水要求。半地下停车库最低处净高不应低于2m.第二十九条 室内环境

一、采光。

1、应保证教室、图书阅览室及实验室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

2、教学用房宜双侧采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主要采光窗窗台高度宜为900mm。

3、教学及办公用房的采光玻地比(窗户的透光面积与室内楼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并应防止眩光。

二、照明。

教学用房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达到规定的照度标准。

教室黑板应设黑板灯,黑板灯对学生和教师均不得产生直接眩光。

教学、办公用房应采用配用保护角灯罩的荧光灯具,不得用裸灯;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不应低于1700mm(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除外);教室灯管排列应采用长轴垂直于黑板的方向布置。

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合班教室,前排灯不应遮挡后排学生视线及产生直接眩光。

生物实验室的实验桌上宜设局部照明。前排灯对后排学生不得产生直接眩光。

对于识别颜色有较高要求的教室,如美术教室等,宜采用高显色性光源。

教学用的照明要能够分楼、分层、分部位控制。

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表5-29-1的规定。

表5-29-1 各类用房平均照度表

教学、办公楼等应设置适应教学、办公手段现代化的电器插座和分楼、分层或分部位控制的广播线路。劳动教室、劳动技术教室、科技活动室、厨房等用房,宜根据设备运行需要设置动力电源插座。

三、通风换气。

教学、办公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必须保持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

教学用房应有换气设施,确保室内空气中CO2的浓度低于1.5‰。

炎热地区可采用开窗换气;温暖地区宜采用开窗与开启小气窗相结合的方式换气;寒冷和严寒地区应在外墙(或采光窗上部)和内走廊墙上设置小气窗(或门头采光通风窗),或在室内设附墙竖向排气道换气。外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1.67%,设于走廊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3.34%。当采用附墙竖向排气道时,排气口应设在每层排气道的顶部(临近天棚处)位置,排气口大小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并设调节风门。

化学实验室、药品贮藏室及贮藏柜、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体育活动室等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有效的排气装置。

四、室内温度。

必须保持教学和办公用房有适宜的室内温度,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GB 5701的有关要求宜在16℃-28℃。寒冷和严寒地区,采用热水供暖系统,供暖管道宜纳入地区集中供热管网。过渡地区、非集中采暖工区应因地制宜进行采暖。年日照时数大的地区可利用太阳能采暖。炎热季节应因地制宜设置降温设施,室内的电扇、空调等设备的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条 主要用房固定设施配置

一、普通教室。室内前部应设置书写板、电视机架、投影幕挂购、讲台;后墙宜设置展示板;适当位置宜设置清洁柜、贮物柜和音箱等。

二、教师办公室。宜设洗手台、存衣柜、嵌墙式或悬挂式书柜。

第三十一条 教学、办公楼内应有归集垃圾的位置,垃圾宜分类收集和处理。

第三十二条 综合布线系统。

一、教学、办公楼应设置综合布线系统,或预留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位置及贯通的管线井道。

二、综合布线系统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可靠,实现智能化。

三、综合布线系统应以校园主要建筑为平台,综合布线,满足校舍内信息通信网络的布线要求,支持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建筑内应设置有线电视系统(包括闭路电视系统及广播电视卫星系统)、公用直线电话、内线电话和作息音响信号系统,应设置终端到校园各类校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

第三十三条 校舍建筑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改善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设备和照明设备的效率,以保证室内环境,节约能源。校舍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宜利用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利用夏季自然通风。建筑的朝向宜选择最佳朝向或接近最佳朝向。

第 六 章

学校用地

第三十四条学校用地应包括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和绿化用地三部分。各部分用地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建筑用地、体育活动场地、绿化用地之间有绿化带隔离者,应划至绿化带边缘;无绿化带隔离者,应以道路中心线为界。

二、学校建筑用地应包括建筑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通道、房前屋后的零星绿地、小片课间活动场地。

三、学校运动场地应包括体育课、课间操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整片运动场地。

四、学校绿化用地应包括成片绿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

第三十五条学校建筑用地

一、学校的建筑容积率可根据其性质、建筑用地和建筑面积的多少确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容积率有关要求。

二、有住宿生的学校,宜有部分学生住宿用地。

三、学校的自行车棚用地应根据城乡交通情况决定。

四、当学校建在无集中供热的地段时,应留有锅炉房、燃料、灰渣的堆放用地。

第三十六条学校体育活动场地

一、运动场地应能容纳全校师生同时做课间操之用。

二、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应包括环形跑道、直跑道;篮球、排球场地(兼部分课间操场地)、运动器械场地,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应有游戏场地。

三、学校田径运动场地规格不宜低于表6-36-(1.2.3)的规定

注:

1.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包括100米的直跑道,200米的环形田径场应至少包括60米直跑道。直跑到每组按6条或8条计算。小学两组60 m直跑道,中学两组100 m直跑道。

2.田径场内应设置1~2个沙坑(长5~6米、宽2.75~4米,助跑道长25~45米)。

3.器械体操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

4.因受地理环境限制达不到标准的山区学校,可因地制宜建设相应的体育活动场地。

5、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游泳、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等运动场地。

第三十七条

学校绿化用地

中小学校园绿地面积占学校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5%。

第三十八条、学校生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指标不宜低于表6-38-1的规定。

注①构筑物:通常情况下,所谓构筑物就是不具备、不包含或不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造物,比如水塔、水池、过滤池、澄清池、沼气池等。一般具备、包含或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造物称为建筑物。构筑物的称谓在给排水教科书中提得比较多。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定义不是绝对的。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就江河、渠道上的所有建造物都称为建筑物,比如水工建筑物。

注②还应符合《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建标[1996] 640号)、《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 102号)的规定

注③远离污染源的地段,主要指各种工、矿企事业单位所排放的各类有害物,如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

化学污染源:指排出有害气体、液体的公厂对空气、环境及水源产生的污染。

生物污染源:指垃圾堆放站、粪便、传染病医院等疾病传染源。

物理污染源:指过强的声、光、热、电磁波等。

注④无障碍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的规定

篇2: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自查自评报告

卓尼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

我校根据《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甘南州义务教育标准化建档目录及表册》中的12项核心指标及28项普通指标,学校校委成员组织人员,逐一进行建档、归类,现将我校自查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阿子滩九年制学校始建于1933年,1970年迁入新址,距卓尼县城 32公里,是一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2614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469平方米,硬化面积6595平方米,绿化面积950平方米。学校设有仪器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学校的仪器按国家贫困地区初中二类标准配发。学校共有图书共计16132册多册,生均35.7册以上。

计算机课程从四年级全面开设。全校有15个教学班,11个班级已配备电子白板,教师均能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授课。

二、学校自评情况

(一)、办学规模

1、我校属于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本学期我校小学有9个教学班,初中6个教学班;

2、每年级每班学生数平均35—45人,符合标准。

(二)、用地和建筑面积

3、校园用地面积:小学用地面积5321.42平方米,生均占23.97平方米,低于标准34平方米;初中用地面积2873.6平方米,生均占13.2平方米,低于标准32平方米,不符合标准。

4、我校为寄宿制学校,校舍建筑面积3469平方米,小学生均为10.1平方米,初中生均为5.57平方米,不低于13.41平方米。不符合标准。

5、学校有1330平方米的体育场地,由于用地确实受到限制,体育运动场地当中无100米直跑道和田径场地,但学校均设置有适量的球类、器械等运动场地,基本能满足全校师生同时做操和开展体育活动。

(三)、教学仪器设备

6.小学实验教学仪器达到《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基本要求;学校有物理、化学实验室,科学、数学仪器室,无地理、生物实验室。

7.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要求。

8.音乐、美术器材配备基本达到《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2002‟17号)要求,各种设施设备都正常运行,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9.学校计算机拥有数量小学生机比为1:4.2,初中生机比为1 :2.1,计算机教室按标准班额配备每生1台计算机;教师使用的计算机,师机比至少达到1∶2.4,逐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四)、教师

11.小学教职工与学生为1:8.6,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百分比达到90%以上;初中教职工与学生为1∶16;12.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百分比达到85%以上。中小学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自评结果:十二项核心指标中,用地面积,体育场地均未达到标准。

(五)、校园

校园选址和布局合理,校方具有土地使用证书,建有围墙和校门,配有升旗设施。(六)、教学及其辅助用房

①体育器材室1个,器材配备基本达标;

②计算机教室1个。其中,学生用60台,生机比为小学2.4%,初中为4.4%;

③电子白板教室11个。其中教师用19台,师机比为1:2.4;

④理化生室3个,仪器配备达到省定基本要求; 学校无音、美、心理咨询室。(七)、生活用房

学校厕所符合卫生标准,使用方便。女生14个蹲位平均为16.1:1,男生蹲位24个,平均为9.41:1位,食堂设施符合食品卫生管理标准,并按卫生管理要求进行日常管理,定期消毒,通风、采光良好、卫生、整洁,学生营养餐管理规范,符合要求。学生宿舍建筑面积小学生均为2.75平方米,小于5平方米,初中生均3.,06平方米,小于5.5平方米,每人一张床。宿舍坚固安全,配套设施齐全,通风、采光和卫生状况良好,但无厕所、盥洗设施。宿舍设室外厕所的厕所距离宿舍设置合理,并设有路灯。

学校仍存在4栋D级危房。(八)、办学装备

学校配有远程教育卫星教学收视点设备及教学资源,初中按远程教育要求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可通过卫星或互联网接收远程教育资源。(九)、校长教师

我校严格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校长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经历,身体健康。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职称,具有“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每三年接受一次提高培训,取得了“提高培训合格证书”。

(十)、专职人员

我校专职管理人员由县组织部和教育局共同配备2名副科级

专职管理人员,占教职工的4%,小于教职工总数的10%,工勤人员小于教职工总数的5%。学校每个宿舍都配备一名生活指导老师,学校从卫生院聘请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由学区的政教主任担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十一)、学校管理

学校有规范的教职工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学校按照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校,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校园文化、美化、绿化特色突出,育人环境良好。学校安全设施齐备、制度健全、责任到人、无安全隐患。

(十二)、教育质量

中小学应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达不到100%,初中合格率达不到95%以上;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合格率不高于95%,中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达到100%;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8%。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1.厕所严重紧缺,给师生生活带来加大的不便,2.学生成绩合格率有待提高、3.学校办学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师敬业精神、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还需加大力度。

今后,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这次“迎评”为契机,发展我学区教育事业。我们坚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质量必将在上一个台阶。

篇3: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一、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现状

我区从2005年开始启动九年一贯制学校。到目前为止已建成10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在建2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 预计2009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46679平方米, 投入资金4710万元。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成, 改善了办学条件, 缩小了城乡学校间在设备设施上的差距, 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一) 促进资源共享, 有利于办学条件的均衡发展

我们通过实施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 实施农村学校校园校舍建设工程、课桌椅改造工程和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使农村学校的办学设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基本上实现了办学条件的均衡。

一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整合了办学优势。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 集中投入、添置教学设施, 提高学校办学层次, 使有限资金得到更合理的分配, 提高了教学资源利用率。同时, 弥补了农村学校的内涵发展, 克服了学科不配套, 课程开设不齐全、兼课或包班现象, 解决了教师任务重、时间紧, 缺少研究、思考、反思、改进的时间和意识等难题。

二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优化了师资配置。综合学科的教师, 跨中小学年级任课。小学开设由专业教师承担的英语课程。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人员指数减少, 把更多的编制留给教学一线教师, 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优化和竞争。给教师提供更多的成长空间。

三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让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网络资源、多媒体等设施都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让“宽带”、“光纤”进入校园, 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实效, 改变农村原来落后的不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办学模式。

(二) 教育资源重组, 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 有利于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产生更大的办学效益, 体现“1+1>2”的效应,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彰显德育新理念。学校能够根据“三段一体”的特点, 系统编制从小学直至中学的德育目标、要求及内容系列,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 用一以贯之的影响, 牢固奠定其思想、信念、理想、行业习惯的形成和转变的基础。

二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突出办学新特色。九年一贯制学校能够将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风格、学习策略、校园文化建设等进行整体设计, 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作通盘考虑, 统一实施。学校从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 (九年) 全部开设英语课程和计算机课程, 长期的、形式多样的英语及计算机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群体的成绩达到良好的水平, 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另外, 利用九年一贯制的教学资源优势和教师优势, 从小学开设“科技兴趣班”、“英语班”、“书法班”、“体育班”、“音乐班”、“美术班”等等, 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年级组管理上, 把小学六年级纳入初中部管理, 使学生提前适应初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三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弥合教学衔接点。六年级和七年级的教师任课有机交叉, 大大淡化中小学教师教学思路的界限。组成一至九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与物理化学、社会与历史地理等贯通始终的教研组, 把中小学的教学研讨全面融为一体, 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整合。

四是九年一贯制学校搭建教师成长新平台。合并成立九年一贯制学校后, 根据教师的专业及特长, 统一调配, 使学科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得到解决, 又给青年教师的一专多能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间。教师群体的云集, 人气旺, 凝聚力强, 可以使教师之间加大教学交流、生活互助的力度, 形成稳定的、健康的工作圈子、生活圈子。

(三) 人事一体管理, 有利于管理水平均衡发展

一是运行机制更科学。学校建立与九年一贯制要求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适应中小学一体办学的领导、管理班子, 能根据中小学教育不同特点组织精要、高效的领导干部队伍。学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 分工明确。实行“统一领导、分部负责、全程管理、分权赋职”的原则, 保证学校一体化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

二是办学思路更明确。学校领导致力于走“以人为本、和谐健康”的发展道路, 特别是中小学校合并成为一个九年一贯制学校, 各方面更是遵循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连续性等原则, 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体现九年一贯的“一体化”特色, 走向和谐发展的办学道路。

三是教育要素更和谐。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各科老师等诸要素共同构成教育主体。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注重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 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 增强竞争实力, 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在学校行政管理上注重中小学两部相结合的“一体化”特色, 促进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

二、关于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建议

(一) 治薄扶弱, 完成改造任务

统筹农村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 切实把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领导, 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 调动搞好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的积极性。撤销那些生源不足、教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 应做到因地制宜, 详细论证, 完善规划, 分步实施。应合理实行撤、并、合、建并举, 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 充分发挥资源的规模效应。以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为龙头, 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 力争尽早实现每个乡 (镇) 建成一所标准化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计划。同时应与省、市配套, 设立专项资金, 采取配置校车、集中住宿等办法, 解决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 避免增加农民负担。

(二) 整合队伍, 统筹教师资源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夯实教育人才支撑,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 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 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成为全社会的表率。不断推进“名师兴教”工程。积极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 使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一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激励教师安心农村教育, 激励优秀教师向农村逆向流动。在评优及干部任用等方面大幅度向有教学经验的农村教师倾斜, 特级教师、省级名师、中级以上职称的资格评定教师, 必须到农村学校任教3年, 或者同等条件下农村教师优先考虑, 以稳定现有的农村教师队伍。选派农村教师到优质学校跟班学习进修,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同时, 加强乡镇农村学校校长的培训, 提高农村学校教育管理水平, 全面提高我区义务教育的水平。二是要严把师范毕业生招聘质量关, 及时为农村学校补充新生力量。三是要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 用以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四是开展城乡学校“手拉手”帮扶活动, 由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结成对子, 帮助其开展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培训等, 城区学校为农村学校带去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 使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三) 强化教研, 实现资源共享

一是通过开放听课、跨校兼课、集体备课、承担课题和师徒结对等方式, 实现以强带弱, 共同发展。二是加快我区中小学教师网络教研培训, 努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搞好教育软件资源开发, 注重教学软件与课程相配套, 与教学内容相吻合, 开发出适合我区中小学教育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一场革命”, 促进了我区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 为全区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双高”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使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各乡镇党委、政府的积极支持下, 全力加快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 扎扎实实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篇4:如何建设普通中小学校网站

关键词:网站;团队;板块;维护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24-01

网站不同于传统的媒体需要印刷、发行、张贴等,它具有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涉及方面广,传播范围大,宣传力度强,反馈信息快等到诸多方面的特点。一所中小学拥有了自己的网站就等同于一位新娘穿上了漂亮的婚纱。但是对于一般来学校来说要建好自己学校的网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先来看看如何让一所学校拥有一个网站。

首先、要找到一个空间放置你的网站,对于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常用不排除以下三种情况:a、向网络接入商(北方网通南方电信最强)申请独立IP并将该IP的80端口映射到网站所在的机器。b、网上购买虚拟空间。C、向拥有独立IP的单位(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企业、机关等)借用空间。在这三种方法中最方便的是第一种,最便宜的是第三种。

其次、要拥有一个与学校名称、教学特色相挂钩的域名,该域名需要从域名提供商那里申请,此工作一般通过网络来完成。所申请的域名一定要特色,方便记忆,比如重庆八中的域名:www.cq8z.com 。申请完毕后需进入域名管理中将所申请的域名与第一步的网络空间相关联,完成这一步后网站建设的前期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

最后、构建服务器装入网站代码,对于服务器的构建一般采用windows server 系列,部分专家级人员会选用Linux 等非windows 系列。按照相应的资料配置好服器,如果本校人员能编写代码就自己编写,如果不能就从网上购买代码或下免费代码试用。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一个学校的网站就起步了,但是要建好建全网站接下来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前边的工作是网站管理员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下边我们来看看如何才能让网站具有魅力和特色。

首先、组建一支网站建设团队。这个团队应是一个与学校各方面信息有关的综合性团队,由学校的主管部门和普通教师组成。一般来说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人员组成

其次、对于网站的内容学校应通过行政会议研讨决定,但是应从一点出发:能够全面反应学校的特色,让访问者一进入网站后就知道该校什么最具特色,最值得学子,教师所向往。网站的内容就侧重到某一方面。比如有的学校是以高考而出名,他可以多做一些高考的成果,而有的学校却是以素质教育而出名就可以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多展示素质教育成果。

再次、一个网站的板块划分也是至关重要。为了让网站看起来整洁、有序,网站管理员应从多方面出发考虑,根据校高层提出的要求把每一块认真落实。大体来说不能显得凌乱无章、无头无绪、归类要具体。一般情况可以考虑出下形式:

篇5: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对子 ”活动的通知

省内各高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光荣而艰巨使命。为充分发挥高校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08年4月,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全省高校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活动。省内各高校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理论课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年底,经学校推荐,专家评选,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74名同志“辽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推进理论课教师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做好学生服务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高校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对子”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高校理论课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与大学生“结对子”,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在对高校理论课教师的日常考核、专业职务晋升以及省级理论课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等评选中,都对理论课教师的学生服务工作有明确要求,因此,希望各高校对此项工作高度认识,周密部署,切实将“结对子”活动做实、做细。

二、组织领导

在2008年活动基础上,继续由各高校理论课教师“结对子”领导小组(组长:学校主管理论课教学的领导;具体负责:学校理论课教学部(处)的负责人组织部署和实施。

三、活动要求

每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要与所教年级的至少一名大学生结成对子。通过“结对子”对学生遇到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并通过他们更多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所思所想、共性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给予有针对性的回答。每位教师要将自己“结对子”的过程,用写实的方式记录下来,如学生提出了什么问题,我给了学生什么样的帮助,特别是通过“结对子”,学生由什么样的变化,自己有些什么样的体会、认识等。每学期末每位理论课教师都要对自己“结对子”的情况写出总结。

四、考核检查

每学期结束后,各高校都要对本校的“结对子”工作进行一次总结。每年年底,各校准备“结对子”活动总结材料,报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同时,在校生万人以上的学校可以推荐5位、万人以下的学校可以推荐3位理论课教师“结对子”的经验总结材料。省教育厅将对高校开展这项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对优秀的学校和个人给予宣传表彰。

中共辽宁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 辽宁省教育厅

二○○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关于推荐使用《聚焦:大学生关注的形势与政策》的函

教社研函[2009]第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认真解答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努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力量编写了《聚焦:大学生关注的形势与政策》一书。

本书以当代大学生和高校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紧紧围绕当前师生最关心、最迫切希望回答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思想,深入浅出地回答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在教师和学生中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书观点正确、文风朴实、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可作为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学生党校以及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辅助教材。

本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时事畅想文化公司负责发行。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和各高校把本书作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推荐教材以及开展理论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在教师和青年学生中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力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篇6: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老观坨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我代表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我校检查、评估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是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机制,是时代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我校通过创建标准化学校工作的全面启动,硬件设施进一步更新、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档次,社会反响不断增强,学校整体工作全面提高。下面就我校的各方面情况、各项工作向各位专家、领导汇报如下:

一、学校自然情况概述

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034平方米,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7人,教学班18个,学生603名。

在‚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一流名校‛办学目标引领下,围绕‚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理念,实践着‚求知、博学、争先、感恩‛这一理念。近年来,学校获得了辽宁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沈阳市卫生先进单位、沈阳市 ‚平安校园‛、沈阳市‚科技发展项目学校‛等诸多荣誉。

二、学校标准化创建工作情况

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工作材料 在县委县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强化科学管理,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目前,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集中办学、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全面发展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特别是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社会声誉也在不断提高。

1.加大投入,为标准化学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高标准、高质量’地完善学校基础设施,是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的前提。为此,县教育局优先安排资金,努力改善我校的办学环境和条件。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先后筹集资金300余万元,增加学校设施投入,增添教学设备仪器图书,加固综合实验楼,不断完善硬件、软件建设。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提高。县教育局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通过每年的督导,参与到学校的规划和管理之中,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引导学校依法办学,结合学校实际,把学校的办学方向引领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正确轨道上来。也正是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这种严格要求和不断投入,使我校能够基本达到标准化学校的要求。目前,学校有标准的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教室、微机室、综合活动室、体音美专业教室、理化生科实验室、图书室等,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各项活动的顺利开 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工作材料 展,更重要的是,真正使得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正是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改变了农村孩子的受教育现状,同时,规范了我校的办学,让乡村的孩子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们均等的教育。

2.提升品味,提升创建质量

按照《辽宁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配有图书馆、舞蹈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语音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机器人教室、航模活动室等专用教室。按照省统一要求完成装备管理信息数据输入。

推进信息化进程。更新‚技防监控系统‛、建学习型主题网页、完善校园网站……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分层培训。让教师带着新技术和新观念进入实践状态。组织师生参加‚小太阳网上行动‛、‚网络征文‛、‚网页制作‛等活动。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教育管理信息化。

3.优化课改 提升创建效果

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新课改。学习省内外高效课堂模式,尝试‚教师导入-小组探究-互相表现‛的常规课堂模式改革,尝试‚自查-自评-反思‛的评价模式,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反思等功能,帮助教师提升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做好‚三个到位‛。即‚要求到位,检查到位,总结到位‛。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工作材料 按有关规定设置机构和岗位。先后制定《学籍管理要求》、《教师考评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要求》等制度。

4.磨砺队伍 提升人文环境

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定会带动学校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学校领导把‚律己、爱业‛作为座右铭,在实践中锤炼敏锐的管理头脑和丰富的经验。在学校领导的带动下,中层领导扎实工作,钻研创新,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形成协调一致的团队默契。重视师德教育,通过党员教师的点亮工程及向英雄模范学习等活动,乐业敬业已成为教师文化的主流。

5.发展学生 提升教育质量

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能,从激发兴趣入手,拓宽文化视野,创编《扇子舞》体育校本教材、《机器人》科技校本教材、独具特色的《七巧板》校本教材。组建了舞蹈队、合唱队、三棋小组、机器人小组、七巧板小组、航模活动小组、风筝小组等团队。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学生的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6.发展特色 拭亮学校品牌

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自2008年11月与辽中县科协合作,开展科技特色活动以来,成效显著,硕果累累。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科技发展项目学校‛和‚沈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试点学校。还是‚全国暨辽宁省首批‘七巧科技’系列活动《校本课程》示范学校‛,以及中国教育学会 ‚十二五‛ 教育科研 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工作材料 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实验学校。2012年9月,我校被省教育厅、省科协评为辽宁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

科技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开拓了学生的眼界,让学校在区域内有了较大影响力。

三、创建工作成果和经验

回顾老观坨学校的发展历程,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思考,对标准化创建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1.坚持高起点定位

学校标准化建设极大推动了学校优质资源的增量变化。走进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科普画廊、文化走廊的绚烂多彩陪伴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金钥匙雕塑、科技之星雕塑构成了老观坨学校‚学科学、爱科学‛的校园文化。

创建过程适逢学校‚再提升‛规划草拟以及行动起步,通过横向对比,对学校的办学优势以及工作不足认识更加明确,在以后的工作中明确了建设方向。

2.坚持规范化实施

学校标准化建设极大促进了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化和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让学生享受轻松而优质的教育成为老观坨学校共同的教育价值观。

3.坚持特色化办学

学校标准化建设极大坚定了学校打造品牌的决心。新时代 创建基础教育强县工作材料 的学生需要从具体中感受现实,从创造中获得未来。我校将继续以科技教育为学校办学特色,弘扬自主创新,提升学生的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品质。2013年3月,辽中县科技教育工作现场会在学校召开,教育局领导对学校蓬勃的朝气和精细化管理给予高度评价。

在科技特色办学思想的引领下,刚刚结束的沈阳市创新大赛中,我校多个师生作品获奖。这些都预示着学校的特色工作将昂首向前、阔步前进。

四、存在问题

1.办学条件不够完善,专用教室设备设施不够齐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需增加。

2.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与水平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3.校园环境设施还应逐步完善。4.学校的管理工作仍需加强。五 整改措施

1.制定规划,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政府部门加大对学校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办学环境与条件。

2.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强化管理,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篇7: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来安县教育局:

按照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经过广泛宣传、全面建设、自查自评、整改提高等阶段,我校稳步扎实地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

自2011年截止2012年10月底,全校累计投入标准化建设的经费达到185万元,其中基建178万元,购置电脑、教学投影设备, 各类器材7万元。现在,学校的校园、校舍焕然一新,教学设施、设备达到县颁标准,学校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教学行为,依法治校深入人心;学校针对实际情况,在管理上下功夫,软件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教育资源得到明显优化。

我校按照《来安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督导评估办法》等文件精神,对照《来安县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考核表》的各项标准,以分数衡量达成度”的办法,通过“听、看、查、访、算”等评估方式,全面收集并梳理评估信息,对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估。评估结果如下:教学装备得分为40分,学校建设得分为20分,师资配备得分为15分,学校管理得分为22分,合计97分。学校符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达标学校标准。特此恳请县教育局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小组的领导、专家莅临我校评估验收。

来安县西武九年一贯制学校

篇8: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

一、整体管理, 发挥优势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探索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运行机制, 一种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办学模式, 它重点要回答和解决如何充分发挥九年一贯教育教学的优势, 让所有学生获得最快最佳的发展, 并为他们终生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问题。进行九年一贯制办学管理模式的研究, 涉及和要解决的问题诸多, 如在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研究上, 突出学校管理体制与管理网络和学校行政管理两个问题的研究;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德育工作的研究侧重学校德育目标与任务, 学校德育原则和学校德育的实施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进行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 从社会学上看, 九年一贯制学校满足了我国社会发展

所提出的要求。《义务教育法》规定:“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为:地方人民政府设置或批准设置的全日制小学;全日制普通中学, 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学校。”可见, 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实现国家社会所要求的九年义务教育任务上, 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如果不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家与社会的要求, 九年一贯就失去了社会基础, 九年一贯制学校自然也就缺乏社会制约前提。因此,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的出现与发展有其必然性与现实性。

2. 从教育上看, 九年一贯制不仅提出了一种新的学制形

式, 还由这一学制所组织的学校教育, 在管理体制、教育教学运行机制、课程教材设置、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评价和师资队伍素质等方面有与其他学制学校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需要人们从教育学上研究其管理特点、方式, 研究教育教学的评价与操作方法。例如,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 对教师素质如何适应“九年一贯”这种既非中学又非小学的教育形式就已有不同的要求, 师范教育与现有教师如何调整、改善与提高, 也有实践的需要。有关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将会把教育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3. 从生理学、心理学上看, 九年一贯制学校中的学生从7

岁入学, 跨越儿童期、少年期直至青年初期, 在漫长的九年学校生活中, 生理与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 其时间跨度之长、形式之繁复、内容之丰富、活动之集中与典型, 都远远超过其他学制类型的学校。而教师在九年时间里, 伴随着学生走过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 其对学生影响之大也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为学生平稳度过其人生最重要时期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有利于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很显然,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出现, 既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又给心理学与学校心理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

4. 从管理学上看, 九年一贯制学校既非中学又非小学教

育行政部门, 要对其实施管理, 学校就要对自身进行管理, 这都不是原有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学所能给予回答的, 这种对原有管理模式的突破, 不仅有实践意义, 也有理论意义。原来依照学程划分的学校管理, 只注重了学程阶段性而忽视了连续性, 只注重了教育的计划性而忽视了基础教育阶段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义务性与全民性, 忽略了国家、社会所要求的义务教育的完整性及完整管理。因此,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出现促进了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的改革, 其实践也影响着管理学特别是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二、加强衔接, 平稳过渡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 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它体现了教育一体化和教育规模集聚理论。一体化理论体现在学制设置上, 使教育的功能主要定位在发展而不在选拔, 这符合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教育规模集聚理论是重组教育资源, 使内部各因素能较均衡地运行, 达到较高的效益。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是我国素质教育模式之一, 是一种经过长期探索与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所谓“模式”, 是具体结构、程序、策略和方法的合成表现。九年一贯制办学管理模式, 就是九年一贯制这一特有的办学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结构程序策略和方法。

“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与国家所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相一致;二是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级, 相继完成小学教至初中教育, 其间不间断、不选拔, 一以贯之地接受九年学校教育;三是施行一体化学校行政、教育和教学管理, 保证素质教育要求在各个年级和各方面得到有效的落实;四是综合利用教育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充分发挥教育效益;五是九年一贯制办学管理模式的结构相对比较清晰, 在入学、升学、毕业上有操作规范, 在师资调动上有流动的程序, 在管理过程中有特定的规章制度, 使学校教育工作从目标、内容、方式与评价上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使之既要体现中小学教育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 又要体现连续性、发展性和实效性。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这一系统是各个相关的子系统有机组合构成的, 它首先是个整体, 但其中各个子系统相对独立, 有着各自的特点, 所以不能一刀切, 必须有与各子系统相应的管理措施, 明确分工, 发挥子系统的作用。但是作为一个整体中的部分, 各子系统必须服从母系统的调节, 与其他子系统协同作用, 产生“1+1>2”的效应。管理系统中各个层面的组织有其各自的职能, 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各层级间不能“越位”, 也不能相互“替代”, 更不能由较高层次的某一层面大权独揽。而应各司其职, 各尽其能。领导者的任务就在于根据共同设定并认可的目标, 对各个层级实施调控, 协调好相互间的关系, 使之产生共振效应。我们提出的“整分管理模式”可以说是对这些管理理论的实践与检验, 同时, 探索的结果必然会起到丰富理论的作用。

三、资源共享, 师资互补

上一篇:第六个二月十四爱情散文下一篇:深圳市人才引进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