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领导成员

2023-01-15

第一篇:辽宁省教育厅领导成员

辽宁省领导谈县域经济发展

作者:付丁

2011-2-2

2壮大县域经济是保证“民富”的重要根本

——辽宁省领导谈县域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网中国访谈

嘉宾:辽宁省副省长 赵化明

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 何焕秋

辽宁省农办主任 刘凤海

中国网沈阳讯 县域经济长期以来是辽宁省区域经济的短板,但是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评价当中,辽宁省有7个县级市入围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百强名单。如此剧变,也让辽宁现象在这次评价当中大放光彩。

11月11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赵化明就辽宁县域经济的“异军突起”现象和发展规划等相关问题,在沈阳接受了“中国网中国县域经济频道”的专访。陪同赵化明副省长接受采访的还有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辽宁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主任(正厅级)刘凤海,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何焕秋。

正文:

中国网: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欢迎您的收看。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评价当中,辽宁省有7个县级市入围了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的百强名单。县域经济长期以来是辽宁省区域经济的短板,在此次却一军突起,成为了辽宁区域发展的长项。如此剧变,也让辽宁现象在这次评价当中大放光彩,此次访谈我们就邀请到了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先生,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何焕秋先生,以及辽宁省农办主任刘凤海先生,请他们为我们详细解读一下一鸣惊人的“辽宁现象”。

欢迎三位嘉宾做客中国访谈。首先请问一下赵省长,您如何评价在这次全国第十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当中一军突起的“辽宁现象”呢?

赵化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在十一五期间确实表现出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象,经济实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但是我认为,谈不上“辽宁现象”,因为辽宁通过老工业全面振兴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县域经济,从2009年与2005年相比,我们全国44个县的生产总值年均增幅是40,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是62。

现在县里面一般预算投入都突破了3亿元,确实出现了比较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在县域的园区建设,产业集群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增幅得是比较大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接近于沿海人民的收入水平,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势头。

中国网:这样一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赵化明: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处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我认为辽宁和其他沿海城市比较,我们经济的发展差距主要在县域经济,所以我们在“十一五当中主攻的就是县域应该,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每年县域经济都专门召开各种会议来部署,业务进行安排,指标进行分解。而且我们的省长每个季度都参加县域经济的形势分析会议和通报会议,现场为各县,特别是县里面的园区和项目解决难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第二点,我们提出一个比较好的思路,就是提出每一个县要建设一个园区,要培植一个产业集群,使农村的项目进园区,以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它为载体来支撑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点,出台了一些很有含金量的政策。比如说县域经济重点项目有投资补贴政策,每个园区一年有2000万基础设施建设补贴的政策。

第四点,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县域经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大环境,给企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就是说,在全国政策趋同的形势下,辽宁突出抓了非经济因素对经济因素的影响,所以出现了无论我们是利用外资还是引进内资,还是社会资金的投入,使得辽宁的县域经济在项目投入上和前些年比都是成倍增长,所以出现了这么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网:县域经济曾经是辽宁省区域应该发展的短板,它给我们辽宁省区域应该发展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赵化明:辽宁省县域经济前些年发展滞后,人们常常说是短板,但是短板短在什么地方:第一是总量规模小;第二,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产业规模,特别是产业集群的水平比较低;第三,结构并不优化。过去我们县域经济还是小打小闹,还是以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现象出现,有小、有弱、有散。所以支撑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差就差在这个方面。

中国网:刚才我们说道在这次的评价当中,辽宁省有7个县级市入围了百强的名单,对于入围百强当中的县市,对其他的县市有什么样的影响?尤其对于辽宁省的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样的作用?

赵化明:我们有7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百强县的评比活动对我们县域经济发展来说,就是我们每个县的发展目标,每个县都是在全力以赴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加速推进自身的经济发展,来争取进入百强县的。进入到百强县的行列,第一是增强了县里的领导班子和广大群众的信心。第二是营造了发展的氛围。使人们认为辽宁是个适合人居、适合发展的一块宝地,辽宁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使得没有进入百强县的地区,进一步增强信心。我觉得根据现在的发展态势,我们估算在最近2—3年内,辽宁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数要突破10个,有可能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能有10—15个进入到百强县。

中国网:这对于辽宁省的新农村建设有怎样的作用?

赵化明: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我们现在重点在考虑,我们的发展思路是以项目为支撑来发展现代农业,以园区为支撑发展现代化产业,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来实现新农村的建设,靠县域经济的支撑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农村建设首先要解决经济的支撑力问题,要解决人民群众收入迅速提高的问题,群众享受公共事业服务的问题,这些都要靠经济来支撑,这样加速发展县域经济,使辽宁农村和县域尽早地完成资本积累过程,来支撑新农村建设。现在我们也在考虑,推出重点区域,比如重点乡镇的建设,重点村的建设,重点社区的建设,要考虑农民如何进得了城,如何住得起楼,如何能够保障就业,如何能够得到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发达的县域经济来支撑。

中国网:都说农业和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刘凤海主任是辽宁省农办的主任,在这一点上您怎么看?您觉得这样的评价对于辽宁省的新农村建设有怎样的作用?

刘凤海:省委、省政府在确定县域经济发展当中明确了一个重要的思路,就是推进“三化”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我理解“三化”和“三农”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提出用“三化”带“三农”:

第一,利用工业化提升农业,特别是辽宁是老工业基地,有强大的工业基础,通过县域工业的发展,工业园区的发展提升农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先进的装备、基础设施。

第二,用城镇化带动农村,因为辽宁的城镇化水平在全国还是比较高的,我们怎么样把城镇化的水平提高,包括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农民享受更多的城市公共事业服务,带动农民。我理解这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农民的这些问题,水利设施、生产水平、生活条件的改善,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第三,用产业化提升农业,农业现在的产业化水平和先进的省份相比还是比较低,通过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拉长农业产业链条,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利润空间很大,辽宁也有这个基础条件,我们想用“三化”带“三农”,解决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问题。

中国网:何秘书长您有怎样的看法?

何焕秋:辽宁的县域经济这几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去年已有7个县进入全国百强县,应该说这确实是

一种奇迹。但是我感到,我们与江苏、浙江、山东这三个省相比,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目前看差距还是很大,比如山东、浙江、江苏有二十几个县进入全国百强。现在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效率上看,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种差距既表明我们落后的一面,同时也表明我们县域经济未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我们省自身来看,目前在全省的经济总量,包括财政比重来看,虽然发展很快,但县域经济在全省的经济比重中还是很低的。去年省财政收入占全省的17,不到18。今年大概能增长3个百分点,达到21左右,这个发展空间还是有的,发达省份县域经济总量都会达到50左右,有的省达到了50以上,所以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常大。所以,省委、省政府确定要大力地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使辽宁经济能够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实际最大的潜力还是在县域经济。

中国网:刚才您说到了,与江苏、山东等县域经济发展相比,我们辽宁省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但会不会也存在一定的优势?

何焕秋:差距本身就应该是优势,因为这说明我们还有很多能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因为我们辽宁省从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来讲差距并不是很大,发展的绝对量和速度在这些县之后,说明我们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经过努力,经过“三化”推进,再有这么几年,我们县域经济应该说还会得到一个很好的发展,还能上一个非好的台阶。

中国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何焕秋:刚才省长说的很全,说的很深刻,就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再有

7、8个县争取进入全国百强县,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现在我们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是非常清晰的,就是围绕这个目标往前推进。中国网:我们在创建百强县的过程中,是否也会涌现出一些典型的例子,或者说涌现出一些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甚至可以拿来推广的一些发展模式呢?

何焕秋:我感觉不一定准确,比如说我们的“开原模式”应该说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模式,无论是工业化、城镇化还是农业现代化,它都是综合发展的模式。如果从瓦房店来看,它是一个大规划、大项目、大投入、大发展、大和谐的模式,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一样,我们义县主要是发展速度快,虽然它总量不大,但一年翻一番,这些县域经济发展,虽然它有共同的地方,但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各有各的发展渠道和发展途径,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必须走哪一条路。共同的东西是有的,但各自发展也依据各自的区位条件、经济基础和各种生产要素,发展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其它县也有其它县的特点。

开原县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延边、沿海优势,但开原县这几年发展很快,它的最大特点是综合发展,它在大力推进工业化,推进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的同时,又把城镇建设同步地往前推进,它现在的城市建设也非常漂亮,城市集聚能力和集聚功能现在也在发挥,同时它现在农业的现代化,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方面推进的也非常快,它的特点是达到这三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步发展、协调发展的水平。

义县原来很多年都是辽宁的一个贫困县,排位在最后,前两年已经实现了一年财政收入翻一番,去年财政收入已经达到1亿,今年已经能够达到5.12亿的水平,它主要是推进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群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户,引进龙头企业加速它的发展,来带动它整个县城的经济发展。

瓦房店是通过引进大企业,搞大招商、大规划,通过大投入,大的经济战略调整带动它的整体发展,所以,瓦房店目前在全省县域经济排位应该是最靠前的。其它的县域经济也有各自的特点,像庄德现在主要是搞海洋经济,前段时间我们省长带队专门围绕它的海洋经济发展搞研究,它的区位条件、地理优势非常明显,它把海洋经济通过这几年做大做强,所以,各县有各个县的特点。

中国网:您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难,我们是怎么样来解决这些困难的?

何焕秋:一是生产要素的运输,现在特别是在土地、资金,国家有些宏观调控政策,和县域经济目前发展的需求肯定是有矛盾的。二是人才运输,现在在县域这边,客观地讲还是有很多高端人才留不住。三是市场运输,现在特别是在国外出口,这个优势还是没有显现出来,我认为这与市场培育有关系,我们相当一部分县域企业品牌的影响力,包括核心竞争力方面还是有所欠缺。下一步我们有这么几个想法:

第一,对县域政策的倾斜,在整个“十二五”期间还是要继续加大,特别是对县域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镇化、工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刚才省长介绍的一些政策我们也要按照它去继续执行,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第二,市场培育。这几年我们关键还是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企业市场主体作用发挥,提升整个县域经济的产业水平,目前在县域融资,包括推动县域企业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目前看到这种模式很好,有的县域企业和龙头企业已经非常明显地看到这个优势。我们想在“十二五”期间还是要通过推动企业的做大做强,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如果一个县有一个企业上市,那么四十四个县有四十几家上市公司出现,这个问题就会得到大大的缓解。

第三,生产要素的瓶颈包括土地。我们认为要提高土地的节约利用水平,盘活一些闲置的土地,包括县级、农村的一些闲置土地,未留地的综合开发利用,基本能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从而解决发展空间的问题,通过多渠道的融资解决资金问题,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的吸引,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通过企业自身做大做强,解决市场营销的问题,进入国内外市场,起到投资拉动、消费需求拉动和出口拉动的作用,进而解决“十二五”期间整个县域发展的问题。

中国网:刚才何秘书长也说了,7个百强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可以说各具特色,我们也知道,根据区域特色发展县域经济也是县域经济发展非常大的一个特点,赵省长,您觉得我们辽宁省是如何结合本省地域特色来进行发展的呢?

赵化明:辽宁现在正在实行三大战略:一是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二是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三是突破辽吉黑发展战略。三个经济区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集聚生产要素的能力也不同,发展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各有差异,所以我们现在要沿海地区重点来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辽宁中部城市地区要以装备制造业、先进的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辽西北地区重点发展农饲加工企业和一些适合于这个区域要素集聚能力的产业。

中国网: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如何具体体现“三化一体”这个目标呢?

赵化明:“三化一体”,无论是工业化、城市化还是产业化,它是互相连接的,你在县里面发展县域园区和农业现代化园区,小城镇建设,它们是融为一体的。这里既解决了农民走出土地,参与就业的问题,又实现了县域园区工业企业支撑城镇建设的问题。城镇建设又起到了集聚人才、集聚信息流、现金流、人流的问题,所以,它们之间应该是共同发展的。

中国网:刚才您也说到辽宁省的县域经济发展,尽管与山东、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有一些差距,但是我们也有优势,就是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是怎样的呢?

赵化明:我们现在正在做“十二五”规划,第一,初步想县域经济还要实现三年翻一番,使县域经济、县域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第二,要突出农民征收,争取要让农民收入高于“十一五”。第三,突出县域经济产业发展,有些县产业集群要突破一千亿,有些县要突破五百亿,有些县要突破三百亿,同时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来支撑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是这个思路,也就是说还是以“三化”为主导,以县域经济为载体,来支撑新农村建设。

中国网:赵省长,您作为主管领导,您对辽宁省县域经济未来发展有一个怎样的期待呢?

赵化明:我想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会很快成为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或者说我们县域经济总量要占辽宁省经济总量的50以上,而且辽宁省今后发展优势在县域经济,所以,县域经济今后不论对接纳劳动力转移还是支撑县城建设、小城市建设还是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会发挥巨大的作用。中国网:两位有什么样的期待?

何焕秋:我想辽宁省经过“十二五”这五年的努力,我们在全国县域经济中应该是升级进位的,我想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

刘凤海:辽宁省的县域经济明天会更加美好!

中国网:我们在这里也祝愿辽宁省的县域经济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再次感谢三位的做客!感谢各位网

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赵化明:谢谢!

第二篇:辽宁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

辽宁中公教育:http://ln.offcn.com

我省出台《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安于现状不想事不干事者将被问责。

为从严整治“为官不为”问题,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日前,省纪委机关和省委组织部下发了《党政领导干部不作为不担当问责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15种不作为不担当情形将被问责。

《办法》规定应当问责的不作为情形包括:对中央及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传达贯彻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效率低下,或者打折扣、做选择,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状态,消极怠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认真履职,该批办、交办事项不及时办理,该限时办结事项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贻误工作,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或者被投诉经查实的;对群众反映强烈、上级明令督查并要求整改的问题,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自查发现的严重问题,在职责范围内不及时解决,或者因为措施不力导致问题重复出现、没有明显改观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想事、不干事,年度重点工作未完成目标任务,或者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工作打不开局面的;作风漂浮、好大喜功,不认真调查研究、科学论证,脱离实际盲目决策,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不能认真履职尽责、创造性开展工作,对改革发展稳定问题不重视、不研究,被动应付,缺乏有效措施,工作严重滞后的;组织领导能力弱,业务素质和决策水平低,导致不作为的;其他不作为的情形。

《办法》规定应当问责的不担当情形包括:对新一轮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怕担风险、畏首畏尾,有难度的事不愿干,有风险的事不敢干,没先例的事不肯干,影响事业发展的;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对怕担责任、不敢果断决策,导致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不当,造成事态扩大和恶劣影响,受到省、市、县通报批评的;对在职责范围内监管不力、处置不当,发生重大事故、事件、案件的;对应由几个地区或者部门共同办理的事项,主办地区或者部门不主动牵头协调,协办地区或者部门不积极配合,推诿扯皮,致使工作延误的;怕得罪人,对直接管辖的地区、部门、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或者下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不及时制止或查处的;其他不担当的情形。

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将依规受到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情节较重或者群众反映强烈、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组织处理,包括调离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

《办法》规定:受到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受到调离岗位处理的,一年内不得提拔;受到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原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两年内不得提拔;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实行。

更多公务员资料详情:http://ln.offcn.com/?wt.mc_id=bk6403

第三篇:辽宁省教育厅

辽辽辽辽宁宁宁宁省省省省教财人工育政事商 厅 厅 厅 局 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文件

辽宁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辽宁省国家税务局 辽宁省地方税务局

辽教发[2006] 022号

———————————————————————————

关于规范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全面 推进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1 各普通高校,各市财政局、国资委、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意见》精神,全面推进高校校办企业的改制工作,进一步促进高校校办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全省高校校办企业发展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教育部关于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指导意见》(教技发[2005]2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意见》(辽政发[2005]15号)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有利于校企发展为标准,以和谐稳定为前提,积极推进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高校科技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改革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做到校企转制与发展相结合,处理好发展与规范的辩证关系;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和要求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足发展,规范管理。

3.组织落实、全面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因校制宜,因企施策,多种形式实现改革创新。

4.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各种审批手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操作,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 5.依法保护学校、企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防止学校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学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6.以人为本,依法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安置企业职工,确保社会稳定。

三、工作目标

7.明晰校办企业产权关系,理顺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完善校办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起高校规避风险的“防火墙”;规范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实现以资本为纽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机制灵活的管理体系,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有效的激励、监督、约束机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校办企业成为承担有限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市场经营主体和法人治理结构。

8.到2007年6月末前,在明晰产权基础上,除学校全资的高校资产公司和高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以外的学校全资校办企业完成改制。各高校要依法设立和组建高校资产公司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他类型的有限责任公司。

9.逐步建立和完善高校在创办科技企业中的投入与撤出机制,构建高校规避企业运营风险、实现资本良性循环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和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渠道,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与校办企业经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四、规范校办产业管理体制

(一)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经营

10.改革高校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直接办企业的体制,重新确立国有经营性资产的责任主体;依法规范理顺高校与企业的财务、资产、 3 管理和产权关系,明确高校企业出资人代表,建立起科学、规范的高校产业管理体制,规避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的经济和法律风险。

11.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授权,高校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具有占有、使用、一定的处置和收益分配的权利。学校要设立资产管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监督与管理;要对所投资企业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清产核资,按照资产属性,建立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分类建帐、分开管理的制度;清产核资要申请立项,清产核资结果应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确认。

12.允许学校将闲置、富余及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确需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投资的,必须严格评估、公正计价,并按规定程序上报主管部门审核及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确认。

13.学校不得使用国拨教育经费、科研代管费、基本建设费、专项拨款等预算内资金及用于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各项基金作为经营性投资。

14.各高校应按照有利于高校科技产业长远发展、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高校产业规范管理的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有限公司)”的规定,依法设立和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对于产业规模比较小的高校,可从现有校办企业中选择一个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高校资产公司。同时将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由其代表学校持有对企业投资所形成的股权,并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核定,授权对经营性国有资产行使出资人权利。

15.高校依法设立和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应向主管部门报送组建方 4 案,方案内容要确保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

(1)资产公司的名称和性质;

(2)组建或改建的目标、原则和方式;

(3)注册资本的金额及来源;

(4)资产公司的经营目标、主要职责和主要权限;

(5)资产公司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权安排;

(6)投资管理机制、业绩考核机制等主要工作制度;

(7)学校事业编制人员的安置方案;

(8)有关资产的清产核资、审计及评估情况。

16. 设立和组建高校资产公司应履行审批手续。高校资产公司的审批应向主管部门提供如下材料:

(1)学校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的请示;

(2)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方案;

(3)章程草案;

(4)《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5)有关资产的审计报告、评估报告;

(6)组建高校资产公司的法律意见书。

17.学校作为国有资产的授权管理者,其主要职能是:向资产公司派出董事会成员;与资产公司签订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书;审定资产公司重大投资决策和利润分配方案;审定涉及经营性国有资产变动的重大事项;对资产公司的经营活动,执行国家关于国有资产与财务的管理规定情况进行监督;依据资产公司的经营状况,组织设置资产公司的薪酬体系,决定资产公司薪酬分配方案。

5 18.高校资产公司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经营、监督和管理学校所投资企业的股权和经营性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向所投资企业派出股东代表,委派董事会、监事会成员,行使出资人权利、履行出资人义务,包括参与企业的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等;统筹管理、整合资源,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孵化科技企业,创办具有文化教育特色和智力资源优势的企业。

19. 高校投入到高校资产公司的资产应独立完整、权属清晰。高校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应办理产权变更手续,明确界定该资产的范围。高校资产公司应当对该资产独立登记、建帐、核算、管理。学校以其拥有的科研成果、专利、非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出资的,必须公正评估、计价,通过高校资产公司进行规范投资,并处理好院、系、所的利益关系。

20.高校资产公司应保证独立性,并要严格规范学校和企业的关系。学校除对高校资产公司进行投资外,不得再以事业单位法人的身份对外进行投资和从事经营活动,也不干预所投资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高校及其职能部门不得以其他任何形式影响其经营管理的独立性;高校资产公司业务应完全独立于高校,高校及其下属的其他单位不应从事与高校资产公司相同或相近的业务。

21.高校资产公司设立后,高校应以出资人身份向高校资产公司派出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和监事会依据《公司法》的规定行使相应职权。高校资产公司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资产公司董事会可以聘请外部独立董事。高校资产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及其他内部机构应独立运作。

22.高校资产公司应严格按照《公司法》规定规范运行,按照现代 6 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产权关系和法人治理结构。高校与高校资产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学校以投入到资产公司的财产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学校不得以其所拥有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教学、科研设备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承担资产公司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担保等相关的民事责任。

23.高校的院、处、系、所等下属单位创办的公司,应划归高校资产公司管理。高校资产公司要在兼顾各方责、权、利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改制、重组等方式对现有校办企业进行整合。资产公司的投资活动应主要围绕转化学校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一般不得投资经营与本校技术成果转化无关的非科技型企业。

24.高校资产公司需在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高校资产公司成立后,纳入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范畴,其对外投资、资产处置及转让企业股权行为,应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履行评估、审批、备案等手续;转让企业中的国有股权,需进入国家认可的国有产权交易场所依法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高校资产公司原则上不允许为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和其它融资活动提供担保。

25.学校和资产公司都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研究重大决策的会议必须对所作出的决定,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议记录。对于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产业政策致使企业遭受严重损失的决策,必须追究有关决策人员的责任。

26.要建立业绩考核制度及其奖惩办法。高校资产公司及其派出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切实加强对所投资企业的监管。对因 7 管理不善、监管不严、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追究学校或高校资产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企业中学校相关人员的责任,涉及违法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二)现有校办企业的改制与规范管理

27.全面推进高校全资企业的改革,加快高校企业的社会化进程。校办企业要普遍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纳税、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

28.有校办企业的各高校要认真制订校办企业改制方案。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改制的目的及必要性,改制后企业的资产、业务、股权设置和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改制的具体形式;改制后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的债权、债务落实情况;职工安置方案;改制的操作程序,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中介机构和产权交易市场的选择等。对改制方案应出具法律意见书,同时要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改制方案等相关资料。

29.校办企业实施改制须由审批改制方案的单位确定的具有资质、信誉及能力的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结果经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审核认定后,要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核准。

30.高校企业改制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各种审批手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操作。本着有利于企业发展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精神,在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重组、股权设置、人员安置等方面,坚持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兼顾学校、企业、职工的利益,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高校企业的改组、改制。可采取增量重 8 组、存量盘活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方式(如股份制、合资合作、有限责任、兼并、出售等)实现改制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资本为纽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31.校办企业改制涉及“改制的基本程序、改制事项的审批、改制方案的制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定价、交易与转让价款管理、职工安置和调整劳动关系、股权设置、监督检查”等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省直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5]24号)规定办理。

32.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股权管理和资产处置是高校企业改制的重要内容。校办企业改制首先要按照有关规定切实对企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盘点实物、核实账目,核查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做好各类应收及预付账款、各项对外投资、账外资产的清查,做好有关抵押、担保等事项的清理工作,按照国家规定调整有关账务。

33.校办企业改制涉及土地使用权的,必须经土地确权登记并明确土地使用权的处置方式。进入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土地使用权必须经具备土地估价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备案。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必须按照国家土地管理有关规定办理土地使用权处置审批手续。

34.企业实施改制仅涉及引入非国有投资者少量投资,且企业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规范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本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不进行清产核资。

9 35.校办企业改制中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关于印发<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5]78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执行。拟通过增资扩股实施改制的企业,应当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媒体或网络等公开企业改制有关情况、投资者条件等信息,择优选择投资者;情况特殊的,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可通过向多个具备相关资质条件的潜在投资者提供信息等方式,选定投资者。

36.没有进入校办企业改制资产范围的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特许经营权等资产,改制后的企业不得无偿使用;若需使用的,有偿使用费或租赁费计算标准应参考资产评估价或同类资产的市场价确定。

37.非国有投资者以实物资产和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特许经营权等资产评估作价参与企业改制,由国有产权持有单位和非国有投资者共同认可的中介机构,对双方进入改制企业的资产按同一基准日进行评估;若一方资产已经评估,可由另一方对资产评估结果进行复核。

38.校办企业改制必须明确保全金融债权,依法落实金融债务,并征得金融机构债权人的同意。

39.学校应抓紧对现有企业进行清理。对长期亏损、投资无回报的企业坚决予以撤并或退出;与学校教学、科研无直接关系的企业,原则上要进行脱钩,极个别需要保留的,要加以规范,将投资范围逐渐转移到科技成果转化和直接为教学、科研服务上来;与学校没有资产关系的“挂靠”企业,必须限期解除“挂靠”关系。今后除学校资产公司外, 10 学校所属院、系、所及其他下属单位不得以学校名义从事任何形式的投资经营活动。

40.学校要依法严格管理校名冠名权。学校企业需要冠以校名的应经学校批准,原则上企业使用冠名权是有偿的。擅自冠用或变相冠用校名的社会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促其迅速纠正。学校清理社会企业擅用校名有困难的,可报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进行处理。

41.学校投资企业不得无偿使用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及其他物质条件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42.在清产核资、财务审计、离任审计、资产评估、落实债务、产权交易等过程中发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逃废金融债务等违法违纪问题的,必须暂停改制并追查有关人员的责任。禁止以权谋私、违纪违规谋取个人和小集体利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妥善处理校办企业的劳动人事关系

43.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改制方案制订过程中要充分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争取广大职工群众对改制的理解和支持。改制方案必须提交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并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应当向广大职工群众讲清楚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改制的规定,改制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企业的发展思路。

44.校办企业实施改制前,原企业应当与投资者就职工安置费用、劳动关系接续等问题明确相关责任,并制订职工安置方案。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企业方可实施改制。职工安置方案必须及时向广大职工群众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的人员状况及分流安置意见;职工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及重新签订办法;解 11 除劳动合同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支付办法;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拖欠职工的工资等债务和企业欠缴的社会保险费处理办法等。

45.校办企业实施改制时必须向职工群众公布企业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指标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结果,接受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

46.校办企业改制后企业应继续履行改制前企业与留用的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留用的职工在改制前企业的工作年限应合并计算为在改制后企业的工作年限;对改制为国有控股企业的原企业不得向继续留用的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好改制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对企业改制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再继续留用的职工,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不得强迫职工将经济补偿金等费用用于对改制后企业的投资或借给改制后的企业(包括改制企业的投资者)使用。

47.校办企业改制时,对经确认的拖欠职工的工资、集资款、医疗费和挪用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原则上要一次性付清。改制后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为企业身份职工接续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并按时为职工足额交纳各种社会保险费。

48.高校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主用人。改制过程中,对改制前在校办企业工作的原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可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稳妥处理高校企业的人事关系,改制中富余的事业编制人员由学校逐步消化。各高校要全力推行人员聘用制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在推行人员聘用制时,对未被聘用的改制前在校办企业工作的原学校事业单位在编人员,按照《事业单位未聘人员分流安置指导意见》 12 (辽人发[2003]17号)等有关政策进行稳妥安置,确保改革平稳实施。

49.改制后企业所有员工应实行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管理制度。 50.改制后的学校投资企业如需要聘用学校事业编制人员,应与学校办理借用手续,并向学校支付相关费用。

51.在高校资产公司任职的学校工作人员,如继续担任学校行政领导职务的,不得在公司领取劳动报酬。严格禁止校级领导干部在资产公司下属企业中兼职。

52. 改制企业职工安置方案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省教育厅、省人事厅及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将加强对改制企业落实职工安置方案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53. 高校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鼓励和支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符合高校企业发展特点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机制。各高校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和教职工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并将参与该项工作的绩效作为评聘、考核教职员工的依据。

54.要在学校和产业之间建立开放的人员流动机制,实行双向流动。今后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向企业委派技术骨干和主要管理人员,这部分人员仍可保留学校事业编制。在企业任职期间,不再享受学校的工资福利待遇,改按企业工资福利待遇的规定执行,其提拔任用、职务职称评聘等,要结合企业工作特点进行。

55. 鼓励技术持有人和参与成果转化、产业化的主要人员,以及企业管理人员持有高校控、参股企业的股份。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在以 13 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投资入股企业时,给予技术持有人和其他主要人员不低于所占股权20%、原则上不超过50%的奖励。

56.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的精神,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技术、科研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可结合企业改制,从企业最近几年国有资产净值的增值额中拿出一定比例(一般不超过30%),折为股份后以适当的优惠价格有偿出售给个人。具体方案由学校提出,报省有关部门审批。

57.高校资产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管理层(企业负责人)可试行年薪制的分配方式,其年薪收入应当同企业经营业绩、经营难度、经营风险紧密挂钩。

58.学校企业中的上市公司,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可以实行股票期权试点。非上市的学校企业实行职工持股试点,可以参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并视具体情况进行。职工持股应充分尊重职工本人意愿。

59.积极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学科技园要实行政府推动支持、高等学校主导、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高校要将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规划,切实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领导,在人才、技术、装备和信息等资源方面进一步向大学科技园开放。

60.规范高校校办产业管理体制涉及税收政策应按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39号)文件规定执行。

61.支持学校通过规范的渠道转让持有的股份公司、包括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以建立学校投入撤出机制。

14 62.校办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管、资产处置、出售及转让收益等应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资委关于加强我省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4]43号)、《辽宁省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第189号)、《关于辽宁省企业国有资产处置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国资[2006]17号)和《辽宁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国有资产监管的政策规定办理。今后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由省政府明确后的职能部门实施综合管理。

63.鼓励学校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在香港和境外上市,省有关部门在上市事宜办理上给予积极支持。

五、规范管理体制工作的领导与实施

64. 推进高校产业规范化建设,关系到高校自身的改革与长远发展。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加强对校办企业改制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有关改制的各项规定,认真履行改制的各项工作程序,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积极有序进行。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工作由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地方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

65.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妥善处理好原地方政策与现有政策的衔接,防止引发新的矛盾。同时关心改制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督促落实改制措施,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改制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66.成立辽宁省高校校办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教育厅、财政厅、国资委、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省直有关部门组成),加强对改制工作的领导、协调和政策研究,指导校办企业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教育厅。

15 67.各高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校企改制领导小组。改制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确定改制方案,制定有关政策,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具体措施,协调解决改制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校企改制工作。

68.各高校要根据本实施意见尽快制定规范校办企业管理体制的具体实施方案,2006年11月末前,上报校办企业改制实施方案(纸质一式5份及电子文档)。经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和企业组织实施。

69.2006年12月开始,省教育厅组织督导组深入部分高校和企业督导检查改制工作落实和进展情况,研究和指导校企改制工作。

70.各高校要在2007年2月末前全面完成高校校办企业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产权登记等工作;2007年6月末前完成高校全资校办企业的改制和高校资产公司的组建工作,并完成学校所有经营性资产划转到高校资产公司的工作。

71.本实施意见未涉及的有关事项参照省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72.本实施意见由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二 O O 六年十月二十日

第四篇: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

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

辽教发[2012]2号

各市教育局,省属有关院校,厅直有关单位和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规划纲要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促进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塑造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省教育厅决定从2012年起,围绕全省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确定工作主题,在全省深入开展为期三年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承担者。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我省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省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省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和模范典型,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但同时也必须看到,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教师素质和教书育人能力的更高期待,我省的师德师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发展和相对薄弱的环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水平和全面素质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我省基础教育战线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为重点,力行师德师风规范,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优化制度环境。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敬业奉献精神,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使广大教师依法执教、规范从教、优质施教、文明执教,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形成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 1.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认真组织广大教师重点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试行)》等规范性文件。要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制度,各有关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应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要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提高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引导广大教师正确理解、充分认识师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成为师德高尚、知行统

一、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的楷模。

2.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积极探索建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不断完善考核要素,加强对区域内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考核。要构建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不断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检查、评估和奖惩的重要指标。要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师风建设监督网络,公开师德师风举报电话,设立师德师风举报信箱,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合格的必备的基本要求,要把师德师风表现作为教师考核、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绩效工资分配等的重要依据。

3.积极创设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载体,营造教师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不断丰富活动载体。通过师德师风大讲堂、论坛、报告会、演讲比赛、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培育、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激励、导向和示范作用。

4.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塑造新时期人民教师良好形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辽宁省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试行)》对中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深入开展师德师风评议工作,切实解决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研究解决办法和措施。要通过加强监督和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职责,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考核,要求教师备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杜绝教师从事有偿补课、有偿托管。

5.关心爱护教师,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有机结合,重视教师、关爱教师,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依法保障教师教育工作经费投入,保障教师待遇,尤其要关注和保障农村教师的切身利益。要关心教师疾苦,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教师从教的光荣感、神圣感、责任感,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主题与步骤 2012—2014年,全省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将分别按照“规范行为、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优质施教”、“爱生奉献、幸福从教”主题确定工作内容,开展系列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师德师风水平。要求广大教师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规范职业行为,杜绝违背师德的行为;要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树立教学为尚、教学为先的观念,努力形成出色的教学效果和独特的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要增强爱护学生的情感与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尊重教师和教师的首创精神,努力创造条件,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充分发挥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广大教师从教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要分按照宣传动员、对照检查、建章立制和总结深化四个阶段有序推进各项具体工作。一是宣传动员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分层面组织召开动员会,进行全面部署落实。二是对照检查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按照教师自查对照、征求意见、民主评议和学校自查四个环节开展评议工作,全面系统梳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三是建章立制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根据对照检查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四是总结深化阶段。各地和各院校要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交流、推广行之有效的活动经验,发现、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不断把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向深入。省教育厅将在各地和各院校对照检查、总结深化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力量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开展总结、表彰活动。

五、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有关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开展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是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出的重要举措,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工作、作为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中心工作,长抓不懈。要充分发挥监察、督导以及社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做到上下协调一致,部门分工负责,共同推进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2.营造舆论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新时期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3.加强监督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同教育教学工作中心任务结合起来,把解决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与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问题结合起来,通过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体现建设工作的成果。同时,要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教育系统的行风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五日

第五篇:辽宁省教育心理学第十章小结

第十章

人际交往

本章小结

1.人际交往的概念从动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和物质方面的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交往产生的情感积累,是人与人之间相对稳定的情感链接,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和距离。情感的产生、保持、改变和消亡都由个人把握。所以,就本质而言,人际关系是一种非规范性的关系。

2.人际交往的条件:①交往双方共同理解并使用的符号系统;②交往中的信息传递尽量少受外界干扰;③信息接受者要有适宜的心理准备。

3.交往过程的基本要素:信息源、信息、信息渠道、接受者。 4.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动机、情感、态度和行为等。

5.人际认知是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6.人际认知包括自我的认知和对他人的认知。

7.人际印象形成的特点:一致性倾向、评价的中心性、核心特性作用。

8.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①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②近因效应是指在人际认知活动中,最近的印象对人的评价起着重要作用。③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④定势效应是指当认识他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以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按照事物的一定外部联系对他们进行认知和评价。⑤投射效应是指以己度人,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的一种认知障碍。⑥正性偏差是指人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具有正面评价超过负面评价的倾向。⑦刻板效应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9.归因指的是根据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对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自己或他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10.基本归因错误是指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11.自利偏差是一种动机性的偏差,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把自己的成就归因于自己,而否认或者推托自己失误的责任。

12.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人际吸引的条件主要是熟悉、吸引人的个人特征、相似与互补、喜欢与爱情等。

13.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强化原则、社会交换原则和联结原则。 14.良好人际交往的态度:尊重、宽容、真诚、理解、给与爱。

上一篇:历年天津高考语文真题下一篇:六年级语文公开课说课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