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学习机会反思

2024-05-05

珍惜学习机会反思(通用6篇)

篇1:珍惜学习机会反思

无病呻吟的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

——《珍惜学习机会》课堂实录及反思

教学内容: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所用班级:济水一中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授课、实录整理、反思:马德生 教学目标:

1.了解受教育权被侵犯时要采取的合法途径。

2、懂得珍惜学习机会,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思路:

【《珍惜学习机会》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我的设计思路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活动化和教学活动内容化以帮助学生了解维护受教育权的途径,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实录与反思:

课前与个别学生交流:(现在学到哪一课了?平时老师是怎么上课的?我们学校开展的“五星班级”活动,我们班评出“五星”了吗?)

反思:

【这个交流很及时。这个我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这是一个教师应变能力的体现,也是基本素质的体现。但我没有做到。】

一、开场白:

师:大家什么时候接到来这里(指安排的授课教室)上课的通知? 众生:刚刚接到。

师:大家从教室来到这里的路上都在想些什么? 众生:谁给我们上课?讲哪一课?

师:大家现在明白谁上课了吧?感觉如何? 众生:恩。有点帅。

反思:【我来上课前对自己的有意“包装”初见成效。】 师:大家想知道我的女儿怎么评价我吗? 众生:想知道。

师:我的女儿评价我是长满小痘痘的大帅哥。

已上课:35秒(注:提前上课1分钟,没有计时。实为1分35秒)反思:【这些对话内容虽然能走进学生内心,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多余,用一词来形容:废话!这些对话对于极其宝贵的课堂时间来说是极大的浪费!】

师:刚才大家有人问今天上什么?大家猜猜? 众生:上政治。师:上政治哪一课呢? 众生:无形的财产。

反思:【学生认为我会接着他们老师讲的内容继续讲。这样的猜测在情理之中,但这样的发问却无任何意义。只能增加学生的失落感。】

师:大家猜的对吗? 众生:不知道。

师:可以再猜,能猜的到吗? 众生:维护消费者权益。

师:下面我们翻开书的目录来看一下。(学生打开书)书的目录里总共有几课?你最喜欢哪一课呢?

众生:十课。第七课、第九课、第十课、„„

师:看来这节课老师很难满足大家的愿望了。每个同学都想听其中的一课,老师只能讲其中的一课。那么也许这节课不能满足每位同学的需要(此处先说成需望,口误后立即改为需要),但希望这节课能够给你带来收获。

已上课:1分35秒(实际2分35秒)反思:

【以上内容与设计初衷有严重的违背,因此与学生谈话再次成为废话。设计这个对话的初衷是:学生在猜本节课内容时要说“不知道”,让他们猜时他们要说“猜不着”,接着我结合丘吉尔成功秘诀——“决不放弃”来告诉学生:无论干什么事都不要轻言放弃。以此,我想对学生进行信心教育,以体现思品 的德育功能。现在看来,其实也完全没有必要设计此环节。这种预设的思维方式极其不恰当。我完全把学生的思维捆绑在自己身上,需要学生像木偶一样跟着自己走。】

师:那么这节课是什么呢?我先来大家讲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众生:想。

反思:【这样的提问和回答没有任何意义。】

师:讲《多捡些“鹅卵石”上路》。讲故事中我把“鹅卵石”三个字写在黑板上。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我们现在每个同学就像年青人一样,(此处重复:就像正在路上走的青年),我们需要什么呢?

生:知识。

师:知识(重复)。那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课文的,大家来看。大家猜到哪一课了吗?

生:第八课。

师:第八课(重复)。对吗? 生:第六课。

师;第六课。哪一框? 生:第二框《珍惜学习机会》

已上课:4分53秒(实际5分53秒)反思:

【开场白的设计初衷有两个:一是为了拉近师生关系,活跃一下课堂氛围;二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现思想品德德育功能的同时,为上好这节课做铺垫。但在让学生猜本节课教学内容,却出现了差错:学生说的有条有理。这一下打乱我的设计。然而我却没有处理好。因此,当进行完开场白时,上课已经七分钟。这反映我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时还不够机智。不够灵活机智还表现在:我讲“鹅卵石”故事时,有学生已经说出了故事,我应停下来让学生来讲。学生会的我不需要再讲,应锻炼机会让给学生。我心目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必须加强。】

再设计:

【开场白:直接从故事导入新课,多余的内容全部删除。】

二、讲授新课:

(一)由课题导入

一起说的同时,我板书课题:珍惜学习机会。

师:我们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想法呢?(教师重复两遍)师挑选学生回答。生1: 生2: 生3:

都是围绕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来回答。我对回答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能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从这个题目(指课题)中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学生举手回答)

生:列举有:侵犯受教育的表现;怎样珍惜学习机会;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怎么样来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学生每说一个,我重复一遍)

师:大家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人回答。

师:世间问题有很多很多,我们提问题的方法有几种? 生:三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我在课题处板书三种提问方式。已上课:7分40秒(实际8分40秒)反思:

【分析课题,一方面是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想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这也为后面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做铺垫。这是从学习方法方面进行的,也是本节课中比较满意的一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复”成为本环节中比较突出的现象。我不断进行重复,表面是在强调,其实反映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和对学生的不放心。】

再设计:

【及时提示学生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学生带着问题预习

师:下面我们来看课本。这一框中有几页内容?多长时间能看完呢?

生:有五页,需要五分钟。

师:我不相信大家需要这么长时间。下面我们用五分钟时间带着两个问题开始预习。第一个问题是这一框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这一框中你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下面开始

反思:

【这两个问题应如何区别呢?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几乎没有区别开。其实这两个问题的区别我也没有仔细想过。现在看来,这种设问是不正确的,也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混乱。】

学生带着两个问题预习。我把这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巡视学生预习情况。我询问了倒数第二排的一名同学,是否明白我刚才的问题。【反思:也许是借班上课的缘故,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学生。】

已上课:13分06秒(实际14分06秒)反思:

【我的废话太多。课堂语言对有限的课堂时间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今后我必须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其实这体现的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效率。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三)问题交流和展示

(5分钟以后,提示:预习完的同学请举手示意。)师:预习完的请把黑板上的问题写在自己的书上。反思:

【我的表述有错误,给学生也带来了错误的思维。结果学生把黑板上我板书的两个问题(即:最感兴趣的问题;最想弄清楚的问题)写了下来。我的本意是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两个问题内容写下来,以便学生交流时有针对性。发现学生出现错误时没有及时改正。此处用了两分多钟,用时较长。教师准确的表述是多么重要!机智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又何尝不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这就是的教育魅力所在,这就是教育的艺术。它并不完全在我们的预设之中,而在预设与生成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地变动。”】

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和最想弄明白的问题交流一下,先在组内解决自己的疑问。然后评选出每一组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和最想弄明白的问题。每组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两个问题提出来。

我在每一个小组中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当我巡回一遍时,已经用时五分钟。反思:【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前面的错误并没有影响学生的讨论。我深入每一小组,就是想把这个错误降到最代。看来只是我表述错误而已。】

师:请每一组出一名代表说出自己小组的两个问题。你的问题说出来后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答,解答不出来的回答我们共同解答。

已上课:26分03秒(实际27分03秒)反思:

【“你的问题说出来后让其他组的同学帮助解答,解答不出来的回答我们共同解答”,这句话我只是在课堂上提了出来,却没有去落实。这成为了一句空话。其实这一解决问题的环节因没有去落实而变得形同虚设。要么不说,要么说了就要去落实!课堂就应如此。】

【按照小组顺序,学生边说,我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学生共提出了九个问题。这时,我才发现我原先在黑板上板书的两个问题离得太近,给板书带来了不便。这一点也说明我备课比较仓促,尤其是在板书设计方面。】

【学生列出了很多问题,我没有及时告诉学生找出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来解决。这是学习方法论问题。当遇到很多问题又不可能一一解决时,必须找到最关键且最重要的问题。这是一次给学生传授“渔”的好时机,我浪费掉了!】

(四)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共同解决问题

师:我们提出的问题基本集中在以上九个方面。(我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说)这些问题是大家提出来的,大家提出的问题大家来解决。下面我们看书中本框最前面的一个情境:小梅与爸爸的故事。我们先分组(每组基本在十名同学左右),第一组称为小梅的爸爸组,第二组称为小梅组,第三组称为小梅的老师组,第四组称为小梅的同学组,第五组称为社会组。下面我们开始,根据各小组扮演的角色,讨论如何帮助小梅。首先我们请小梅的爸爸组和小梅组各出一名同学把这个故事情境再现一下。给这两组的同学一分钟准备时间,其他组同学把自己的角色再看一下。

再设计:【先让学生列举学校周围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现象。选取其中一个典型现象进行分组探讨。】

反思:【过渡有点差强人意,太勉强。这样的分组有点创意。】

1、角色扮演:

三分钟后,扮演爸爸和小梅的两名同学上台表演。已上课:31分40秒(实际32分40秒)反思:

【这个环节设计让学生准备一分钟,但实际上给了三分钟的时间。当我发现一分钟学生无法完成准备任务时,我进行了及时调整。但学生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看完录相课后,我想:让其他组在讨论的同时,他们准备如何表演。总得感觉是学生素质较好,大胆、积极,敢于表现自己。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我最担心在借班上课时学生不愿上台表演。成功的角色分组和扮演是这节课比较满意的一个地方。】

2、献计献策:

师:刚才两位同学表演的非常好,我们鼓励一下。按照我们刚才分的组,分别按照自己的角色讨论如何帮帮小梅,看一看哪一组讨论出来的帮助小梅的方法最多。给大家三分钟时间。

学生激烈讨论,我在每一个小组里询问他们解决问题的情况。并告诉每组同学挑选一名代表站起来回答问题,一定要说清自己是小梅的哪一组。(反思:再次出现只提出要求没有落实。这会给学生造成错觉,长期的话会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

已上课:35分40秒(实际36分40秒)

反思:【学生讨论的异常激烈。这种表面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遮盖了课堂设计上的一些缺陷,但却是假象!课后细想:假如学生上课不为所动,这节课会怎么样?我不敢去想。】

3、锦囊妙计展示 三分钟后。

师:每一组出一名代表。按小梅的爸爸组,小梅的老师组,小梅的同学组,小梅的社会组,小梅组的顺序进行汇报。

已上课:39分43秒(实际40分43秒)

反思:【学生小组汇报顺序出现了问题。按逻辑顺序,应该最后让小梅的爸爸组发言。因为当他们听到以上各组的发言时,他们再发言合乎情理。问题也

恰好出在这儿,一开始小梅的爸爸组首先发言,结果不知道说什么。这是教学设计的又一次失误!】

(五)照应开头,结束

师:刚才大家都帮助了小梅。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现象。作为同龄人,我们应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像小梅这样的同学,目的就是希望我们每位同学像开头故事中所说的一样多捡些“鹅卵石”上路。珍惜今天的机会,为明天创造财富。

已上课:40分12秒(实际41分12秒)反思:

【听到铃声时,还有一些教学设计没有进行(如知识有无用辩论赛;评选班中“学习之星”谈心得),我仓促结束了本节课。虽然照应了开头,但课上得很勉强。因此,上完课,自己连连摇头。】

总述:

当我抽到《珍惜学习机会》这一框时,我几乎晕倒了。“怕什么来什么”。因为我从来没有进行过八年级思想品德内容的教学,虽然事先也有准备,但还是不充分。更重要的是这次是借班上课,对学情完全不了解。还有一点出乎我的意料,学生早已学过这一框,没有了新意,可还得把这一框上成新授课。并且这一点是我在要上课时才知道的。

这一节失败的地方有三点:一是开场白的设计几乎无效,因为这些设计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没有任何关联,白白浪费了一节课中五分之一的时间;二是课堂教学环节设计远离学生生活,远离社会生活实际,有一种隔靴搔痒的之感,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三是课堂板书不太条理,没有突出教学内容和环节。

如果非要找一点成功之处的话,那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情境表演和解决问题环节,虽然情境不贴近学生,但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比较满意。还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可能是学生学过的内容,这些问题无论从提出还是解决都显得比较容易。

这一节课我总的感觉是无病呻吟。按说《珍惜学习机会》这一框是最接近学生生活的,学生也最容易有话题可谈。可是我在设计时却偏离了学生的生活。课堂上虽有灵光一闪(如学生上课的教室外面正处繁华地段,车声、人声吵杂),但却没有抓住;学生虽有最感兴趣的话题(如部分家长认为知识无用不让孩子上学;家中有钱不愿让孩子上学等),却没有引入课堂让学生探讨。当课堂远

离了生活,课堂就会变得浮躁。我深深体会到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的魅力所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非常令我满意,可是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上学生完全成了我的道具。学生的表演都是完全按照我的设计一步步在进行,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无价值和意义,学生毫不关心。我总得感觉:师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那么矫揉造作,是那么苍白无力。至此,我再次体会到思想品德课中学生知、行的脱节是多么可怕。从课堂的生命力方面来说,这是一节无病呻吟的课堂!从课堂的实效方面来说,这是一节无效课堂!

教学环节再设计:

第一步:用“鹅卵石”故事导入新课。(约3三分钟)

第二步:找一找学校附近侵害我们受教育权现象。找其中一个典型现象,通过不同角色扮演寻找解决途径。(意图:了解维权途径。是本节课的重点)(约15分钟左右)

第三步:结合当今一些社会现象(如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家中有花不完的钱,上不上学无所谓),辨一辨:正方——知识创造财富;反方:知识无用。(意图:从辩论中明白只有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才会在明天创造更多的财富,才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节课的难点。)(约10分钟)

第四步:结合学校开展的“争五星班级,做文明学生”活动,评选出班中的“学习之星”,并让他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意图: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学生我们要像她一样珍惜学习机会。)(约10分钟)

第五步:一句话谈收获。听歌《我的未来不是梦》。(约2分钟)板书再设计:

珍惜学习机会

一、听故事,谈感悟——鹅卵石

二、找一找,议一议——侵犯受教育权,维护受教育权

三、辩一辩——知识创造财富,珍惜学习机会

四、评一评——力量来自身边的榜样

五、谈一谈,听一听

篇2:珍惜学习机会反思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

(二)知识、能力目标

懂得采用各种合法方式维护受教育权,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身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维护受教育权的方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如何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

(二)教学难点: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准备

(一)课件制作:搜集图片、制作漫画《学校·寺庙》、链接相关素材

(二)学生准备活动:讲故事、预习本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第一幕:北京大学保安甘相伟蹭课自学考上北大还出了一本书《站着上北大》。第二幕:悬崖小学:四川省凉山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学校建在海拔2800多米的山顶平地上。这座有两栋房子和一小块水泥操场的学校,是周围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学校有80个彝族学生,其中17人住在悬崖下,要爬天梯上学。

第三幕:古代学校只允许富家子弟上学,平民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同学们看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归纳:说的很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简单的八个字但是要做到做好也并不容易。我们与他们相比,上学不用去蹭课,不用爬天梯,每个人都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与他们相比,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幸福很多。这告诉我们学习机会是来之不易的。今天我们能够坐在这么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享受这么好的教学环境。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的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那我们现在就先来一起学习我们的权利。

(二)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分析虚线框内容,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分别提问(向新闻媒体求助、教育行政部门、亲人)同学们都很聪明,知道寻找方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归纳:从刚才的法律条文我们了解到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者受到侵犯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的方式予以维护。

过渡: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去履行我们受教育的义务

(三)履行受教育义务 屏幕显示:

材料一:我国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材料二:2007年我国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提问:大家有没有在学校寄宿的学生,父母跟读的同学。

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都不容易,我们应加倍努力学习,报答父母之恩 归纳:

看到大屏幕的这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提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周恩来总理)

教师: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当时他的校长称赞说“有志者当效周生”也就是说我们都应该像周恩来总理学习这种精神。

归纳: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崛起了,而且正在发展壮大。现在不需要大家像我们的革命先烈前辈他们那样去流血牺牲的付出了,我们生活在他们读书学习所创造出来的安逸环境中又应该怎么去学习,去履行我们受教育的义务呢?书上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一起来读一下。(64页)过渡:我们在学习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前后两排小组讨论一下,如果你遇到了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问题:做作业时候遇到疑难问题?、上自己不太喜欢的课,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教师: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请先第一小组的小组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可以跟同学老师请教。积极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过渡:请看到相关链接。用一句话来概括(活到老,学到老)

归纳: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正处于人生旅途的花季,风华正茂,更应该抓紧时间,珍惜学习的机会。在这个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教育义务。使自己的生命放出绚丽的光彩,为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作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维护自身的受教育权利,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也为了中华民族 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五)作业

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写下来下节课一起分享

六、板书设计

篇3:珍惜学习机会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思维

创设合理、生动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趣味先行。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自觉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和亢奋的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问题的欲望,让他们在思维的海洋里畅游、成长,体现教学的高效性。

2.生活奠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中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情境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3.目标引领。任何情境的创设都应该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三维目标不明确,那么创设的情境就是失效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偏离的。

本节课笔者以“杀鱼弟”的故事为线索。一开始笔者说:“同学们,最近有一则社会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们还亲切地称主人公为‘杀鱼弟’,你们愿意了解吗?”这马上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叫他‘杀鱼弟’呢?”接着笔者播放了相关视频。看着视频中这位2001年出生的小男孩犀利的眼神,娴熟地卖鱼、 杀鱼,学生被深深震撼了。观看视频后,笔者结合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如下情境。

苏州某论坛针对“杀鱼弟”的故事展开了讨论,下面是其中四位网友的观点。

简单生活:孩子还这么小,无知的父母,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做呢?蓝色泪珠:既然父母不让读书,那他也只能认命了。上鱼儿:我们都是同龄人,我也想向他学习, 弃学回家,帮爸爸妈妈多赚钱!夕阳红:以前家里穷,读不起书,现在我66岁高龄了,还在和娃娃们一起读书, 他这么小的娃怎么能不读书呢?

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情境,利用已有生活体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的思维被迅速唤醒。

二、设计有效问题———驱动思维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引出问题。问题设计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思维由问题产生,不同层次的思维需要不同类型的问题引领。科学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又可以驱动学生思维,使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 分析、解决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呢?

1.紧扣教学目标,让问题设计指向明确。课堂中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相符合。问题要从材料中引出,问题结论要与教材相联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问题设计过于随意,偏离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整体把握,让问题设计层次分明。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布局,先提出一些有思维缓冲的问题,然后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引导他们向更高的思维水平发展。问题既要兼顾知识又要兼顾理解和应用。如果课堂仅呈现单一、无层次的问题,往往会导致教学的模式化和课堂的枯燥化,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思维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着眼学生实际,让问题设计灵活开放。 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灵活开放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探索、发现和归纳问题,从而不断巩固和深化知识,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中,针对论坛上四位网友的观点,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1.你如何看待 “杀鱼弟”父母的行为? (设计意图: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2.他只能认命吗?请你支招,帮帮“杀鱼弟”,让他重返校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3.上鱼儿可以弃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确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问题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纠正了学生的思维误区。)4.为何高龄老人还要坚持学习呢?(设计意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培养思维的延伸性。)

这四个问题从情境中引出,涵盖了本课全部的教学内容。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与思考,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实现由知识、能力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得以驱动,同时三维目标也得以落实,因此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问题———提升思维

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一直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质疑能力和独创性思维,凸显思维的张力,提升思维的品质。这种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内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使生生互动有益又高效。

2.辩论。由于受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等的限制, 学生对某些新知识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容易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知识的混淆处、学习的重难点处“互辩”, 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有效的辩论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课的教学中,针对设计的四个问题,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倾听甚至质疑,在与同伴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得出最后的结论。在交流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

正当学生在互相交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 一位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提出:“要不要读书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呢?上鱼儿当然可以弃学。”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话题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几个学生也跃跃欲试,似乎有话要说。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头脑中的知识。”“我们都这么大了,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再大也只是初中生,国家法律规定公民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反双方的争论十分激烈,学生旁征博引,努力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引导升华: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为了自身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更应该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在这个思辨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与信息相互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通过思考、类比、归纳,完成了对思维的迁移、延伸等,为提升思维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效问题和合作探究问题等途径,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我们共同奏响这动人的教学之曲吧!

摘要: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在教学中,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以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珍惜学习机会》为例,从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思维;设计有效问题——驱动思维;合作探究问题——提升思维三个方面,对如何激活思维的策略进行探索。

篇4:珍惜学习机会反思

[关键词]问题 激活思维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独立思考需要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问题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如何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珍惜学习机会》一课,浅谈思想品德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个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思维

创设合理、生动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趣味先行。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自觉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和亢奋的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问题的欲望,让他们在思维的海洋里畅游、成长,体现教学的高效性。

2.生活奠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中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情境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3.目标引领。任何情境的创设都应该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三维目标不明确,那么创设的情境就是失效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偏离的。

本节课笔者以“杀鱼弟”的故事为线索。一开始笔者说:“同学们,最近有一则社会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们还亲切地称主人公为‘杀鱼弟,你们愿意了解吗?”这马上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叫他‘杀鱼弟呢?”接着笔者播放了相关视频。看着视频中这位2001年出生的小男孩犀利的眼神,娴熟地卖鱼、杀鱼,学生被深深震撼了。观看视频后,笔者结合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如下情境。

苏州某论坛针对“杀鱼弟”的故事展开了讨论,下面是其中四位网友的观点。

简单生活:孩子还这么小,无知的父母,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做呢?蓝色泪珠:既然父母不让读书,那他也只能认命了。上鱼儿:我们都是同龄人,我也想向他学习,弃学回家,帮爸爸妈妈多赚钱!夕阳红:以前家里穷,读不起书,现在我66岁高龄了,还在和娃娃们一起读书,他这么小的娃怎么能不读书呢?

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情境,利用已有生活体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的思维被迅速唤醒。

二、设计有效问题——驱动思维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引出问题。问题设计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思维由问题产生,不同层次的思维需要不同类型的问题引领。科学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又可以驱动学生思维,使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呢?

1.紧扣教学目标,让问题设计指向明确。课堂中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相符合。问题要从材料中引出,问题结论要与教材相联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问题设计过于随意,偏离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整体把握,让问题设计层次分明。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布局,先提出一些有思维缓冲的问题,然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引导他们向更高的思维水平发展。问题既要兼顾知识又要兼顾理解和应用。如果课堂仅呈现单一、无层次的问题,往往会导致教学的模式化和课堂的枯燥化,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思维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着眼学生实际,让问题设计灵活开放。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灵活开放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探索、发现和归纳问题,从而不断巩固和深化知识,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中, 针对论坛上四位网友的观点,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1.你如何看待“杀鱼弟”父母的行为?(设计意图: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2.他只能认命吗?请你支招,帮帮“杀鱼弟”,让他重返校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去解决问题,培养 学生思维的独创性。)3.上鱼儿可以弃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确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问题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纠正了学生的思维误区。)4.为何高龄老人还要坚持学习呢?(设计意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培养思维的延伸性。)

这四个问题从情境中引出,涵盖了本课全部的教学内容。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与思考,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实现由知识、能力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驱动,同时三维目标也得以落实,因此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问题——提升思维

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一直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质疑能力和独创性思维,凸显思维的张力,提升思维的品质。这种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内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使生生互动有益又高效。

2.辩论。由于受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等的限制,学生对某些新知识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容易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知识的混淆处、学习的重难点处“互辩”,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有效的辩论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课的教学中,针对设计的四个问题,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倾听甚至质疑,在与同伴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得出最后的结论。在交流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

正当学生在互相交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一位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提出:“要不要读书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呢?上鱼儿当然可以弃学。”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话题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几个学生也跃跃欲试,似乎有话要说。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头脑中的知识。”“我们都这么大了,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再大也只是初中生,国家法律规定公民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反双方的争论十分激烈,学生旁征博引,努力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引导升华: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为了自身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更应该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在这个思辨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与信息相互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通过思考、类比、归纳,完成了对思维的迁移、延伸等,为提升思维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效问题和合作探究问题等途径,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我们共同奏响这动人的教学之曲吧!

篇5: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使学生认识到,接受教育,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

四、使用教材构想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资源进行了必要的整合。导课时,我设计了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图片中的情景和我们现在学习条件的比较,得出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教学设计时,我把教材中的一些活动进行了取舍,如:舍去了教材P63第一个活动“假如你是该校一名学生,该怎么办?”;教材P64活动“小刚拒绝辍学,对自己、家庭、社会的好处?”等。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从中你看到了什么会想到什么呢?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图片中的情景和我们现在学习条件的比较,得出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多媒体展示标题)珍惜学习机会

学习目标

1、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2、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

4、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

(二)探究学习:

1、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材料)

学生阅读案例材料。

想一想:(1)案例中的父亲做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发言,教师小结:受教育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是我们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

(2)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的权利?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小结: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知识拓展: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行为 ①非法雇用童工

②不按国家预算核拨教育经费,挪用教育经费

③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秩序或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④对危险校舍不及时维修而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 ⑤学校或教育机构违反国家规定,乱向受教育者收取费用 ⑥体罚学生。随意开除学生

⑦学校周围环境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噪音、网吧、迷信活动)⑧家长中断子女义务教育学业

⑨上级随便指示学校停课,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多媒体展示标题)

一、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2、感悟:(多媒体展示材料)

目的: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明白今天的受教育机会是来之不易的 要求: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更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多媒体展示标题)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问题)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要求:学生明确问题,思考后回答。

教师引导, 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最主要有三项: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如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具体有:

①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接受教育,勤于学习,更新知识,提升能力、学会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②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③初中阶段是人的身心和智能发展最为迅速、最为明显的时期,是我们掌握知识、塑造自我的黄金时期,要抓住时机学习。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①受教育既是我们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②我们一定要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③当我们的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采用非诉讼方式和诉讼方式来维权。总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四)课堂练习

1、初二学生小王说: “受教育是我的权利,我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这种说法(C)A 是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表现 B 符合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C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D 强调了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关系

2、陈某被高某冒名顶替进入某大学就读。事隔多年后,陈某得知了这一情况,愤然将高某告上了法庭,这是因为高某的行为侵犯了她的(A)

①受教育权 ②姓名权 ③肖像权 ④隐私权

A ① ② B ① ③ C ② ④ D ③ 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08年6月10日,中学生周某因贪玩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以周某平常不注意听讲,学习差为由,劝其退学,以免再影响全班成绩,周某回到家与其父亲讲明事情的经过后,其父与班主任大打出手,造成了不良影响。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

①周某的行为是不合法的,因为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做到: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学习任务的义务。材料中的周某应该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②班主任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他侵犯了周某的受教育权。因为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是必须承担的。他不应该劝其退学,应该帮助学生改正缺点,鼓励学生迎头赶上。

③周某父亲的行为是不合法的,他的行为不仅侵犯了班主任老师的人身权利,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作为孩子的父亲应该向学校或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来维权。

4、阅读材料,简要回答。

中学生小A希望通过带手机、穿品牌的方式来赢得他人的欣赏,而对自己的学业却漫不经心。一次考试时,因为发短信作弊,他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很不满意,顶撞老师。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小A的行为进行简要评析。(8分)

①认为佩带手机才能得到他人欣赏是一种虚荣的心理,不能树立正确的自尊心。②对待学习漫不经心是不珍惜受教育的权利,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表现。③对老师的批评不满是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的表现。④考场上作弊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五)板书:

二、珍惜学习机会

(一)维护受教育权利

1、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

2、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二)履行受教育义务

1、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2、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如何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任务

(六)课后作业 目标:12、14、16题

六、教学反思

篇6:珍惜学习机会的名言

2.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3.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 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 根

5.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6. 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7.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8.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9.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干

10.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1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2. 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13.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14. 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笛卡儿

15.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 克

16.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17.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18. 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贝勒斯

19.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20.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利希顿堡

21. 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清诗铎·趁早歌》

22. 春庭早色和烟暖;午夜书声带月寒。 作者:《对联集锦》

23.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

24.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25.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26.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格言联璧》

27. 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盖亚斯(壳牌石油策划经理)

28. 情况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毛泽东

29.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30. 好问,是好的。……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能得到正确答复,也未必受到大益。所以学问二字,“问”放在“学”的下面。——谢觉哉

31.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邓拓

32.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33. 惜时专心苦读是做学问的一个好方法。——蔡尚思

34. 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华罗庚

35.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36. 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7.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

38.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39. 求学将以致用;读书先在虚心。 ——《对联集锦》

上一篇: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总结下一篇:WI-RL-04制服房工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