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学习机会1

2024-05-08

珍惜学习机会1(精选6篇)

篇1:珍惜学习机会1

《珍惜学习机会》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自己受教育机会,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觉学习的态度。

(二)知识、能力目标

懂得采用各种合法方式维护受教育权,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身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三)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维护受教育权的方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如何维护我们的受教育权。

(二)教学难点: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准备

(一)课件制作:搜集图片、制作漫画《学校·寺庙》、链接相关素材

(二)学生准备活动:讲故事、预习本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 第一幕:北京大学保安甘相伟蹭课自学考上北大还出了一本书《站着上北大》。第二幕:悬崖小学:四川省凉山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学校建在海拔2800多米的山顶平地上。这座有两栋房子和一小块水泥操场的学校,是周围孩子接受教育的唯一场所。学校有80个彝族学生,其中17人住在悬崖下,要爬天梯上学。

第三幕:古代学校只允许富家子弟上学,平民是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同学们看完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归纳:说的很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简单的八个字但是要做到做好也并不容易。我们与他们相比,上学不用去蹭课,不用爬天梯,每个人都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与他们相比,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要幸福很多。这告诉我们学习机会是来之不易的。今天我们能够坐在这么明亮宽敞的教室里,享受这么好的教学环境。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的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过渡:请同学们阅读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那我们现在就先来一起学习我们的权利。

(二)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分析虚线框内容,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分别提问(向新闻媒体求助、教育行政部门、亲人)同学们都很聪明,知道寻找方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归纳:从刚才的法律条文我们了解到受教育权是法律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者受到侵犯时,我们就可以采用诉讼或者非诉讼的方式予以维护。

过渡: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去履行我们受教育的义务

(三)履行受教育义务 屏幕显示:

材料一:我国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材料二:2007年我国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国家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

提问:大家有没有在学校寄宿的学生,父母跟读的同学。

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都不容易,我们应加倍努力学习,报答父母之恩 归纳:

看到大屏幕的这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齐读。

提问: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谁说的?(周恩来总理)

教师: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当时他的校长称赞说“有志者当效周生”也就是说我们都应该像周恩来总理学习这种精神。

归纳: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崛起了,而且正在发展壮大。现在不需要大家像我们的革命先烈前辈他们那样去流血牺牲的付出了,我们生活在他们读书学习所创造出来的安逸环境中又应该怎么去学习,去履行我们受教育的义务呢?书上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一起来读一下。(64页)过渡:我们在学习中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现在我们前后两排小组讨论一下,如果你遇到了下列问题,你打算怎么办?

问题:做作业时候遇到疑难问题?、上自己不太喜欢的课,考试成绩不太理想。教师: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请先第一小组的小组代表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学生回答:略 教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遇到什么困难我们可以跟同学老师请教。积极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过渡:请看到相关链接。用一句话来概括(活到老,学到老)

归纳: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我们正处于人生旅途的花季,风华正茂,更应该抓紧时间,珍惜学习的机会。在这个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教育义务。使自己的生命放出绚丽的光彩,为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作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维护自身的受教育权利,珍惜受教育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了自身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也为了中华民族 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五)作业

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写下来下节课一起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篇2:珍惜学习机会1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下)第六课题为《终身受益的权利》,其中第二框题为《珍惜学习机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应该说,让跨入初中校门的学生认识自己所拥有的学习权利是一种幸福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找了许多课外资料。其中有日本地震、利比亚战火中失学儿童事例,也有我国贫困山区面临失学的儿童的相关图片及他们非常珍惜学习机会刻苦学习的图片,藉此让学生通过对比,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形成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部分学生对受教育的权利无所谓,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他们已经厌倦了学校生活。对于这部分学生学习完该节内容,学生反映很平淡。

在设计本课时,我设计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学习《义务教育法》通过收集的材料,及身边的事例展开了讨论,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了新的领悟,并懂得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达到了教材的教学目的。但是,谁想当天上这一节课时,正好八(2)班学生已辍学张燕来校拿书,准备出外打工。我想正好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也想教育当事人放弃辍学念头,尽量能把初中念完。我通过讲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劳动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给用童工。同时讲现在就业的形势,大学生就业都相当困难,何况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学生。不管从对国家还是对家庭、对自己都是有害的。同时我在上课时候也针对我校、我们长丰初中生流失现象,请学生展开讨论。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及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鲜生动的事例,真正意识到现在出去打工是对人生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违法的行为。一个真正的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不应该只看见眼前的利益,更应看到将来长远的利益。这样就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新课标中曾强调:“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思品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的课程,而品德不是说教就可以培养的。所以,思品课教学,更应侧重于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让学生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篇3:珍惜学习机会1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思维

创设合理、生动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趣味先行。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自觉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和亢奋的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问题的欲望,让他们在思维的海洋里畅游、成长,体现教学的高效性。

2.生活奠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中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情境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3.目标引领。任何情境的创设都应该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三维目标不明确,那么创设的情境就是失效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偏离的。

本节课笔者以“杀鱼弟”的故事为线索。一开始笔者说:“同学们,最近有一则社会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们还亲切地称主人公为‘杀鱼弟’,你们愿意了解吗?”这马上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叫他‘杀鱼弟’呢?”接着笔者播放了相关视频。看着视频中这位2001年出生的小男孩犀利的眼神,娴熟地卖鱼、 杀鱼,学生被深深震撼了。观看视频后,笔者结合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如下情境。

苏州某论坛针对“杀鱼弟”的故事展开了讨论,下面是其中四位网友的观点。

简单生活:孩子还这么小,无知的父母,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做呢?蓝色泪珠:既然父母不让读书,那他也只能认命了。上鱼儿:我们都是同龄人,我也想向他学习, 弃学回家,帮爸爸妈妈多赚钱!夕阳红:以前家里穷,读不起书,现在我66岁高龄了,还在和娃娃们一起读书, 他这么小的娃怎么能不读书呢?

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情境,利用已有生活体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的思维被迅速唤醒。

二、设计有效问题———驱动思维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引出问题。问题设计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思维由问题产生,不同层次的思维需要不同类型的问题引领。科学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又可以驱动学生思维,使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 分析、解决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呢?

1.紧扣教学目标,让问题设计指向明确。课堂中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相符合。问题要从材料中引出,问题结论要与教材相联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问题设计过于随意,偏离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整体把握,让问题设计层次分明。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布局,先提出一些有思维缓冲的问题,然后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引导他们向更高的思维水平发展。问题既要兼顾知识又要兼顾理解和应用。如果课堂仅呈现单一、无层次的问题,往往会导致教学的模式化和课堂的枯燥化,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思维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着眼学生实际,让问题设计灵活开放。 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灵活开放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探索、发现和归纳问题,从而不断巩固和深化知识,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中,针对论坛上四位网友的观点,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1.你如何看待 “杀鱼弟”父母的行为? (设计意图: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2.他只能认命吗?请你支招,帮帮“杀鱼弟”,让他重返校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3.上鱼儿可以弃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确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问题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纠正了学生的思维误区。)4.为何高龄老人还要坚持学习呢?(设计意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培养思维的延伸性。)

这四个问题从情境中引出,涵盖了本课全部的教学内容。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与思考,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实现由知识、能力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得以驱动,同时三维目标也得以落实,因此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问题———提升思维

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一直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质疑能力和独创性思维,凸显思维的张力,提升思维的品质。这种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内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使生生互动有益又高效。

2.辩论。由于受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等的限制, 学生对某些新知识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容易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知识的混淆处、学习的重难点处“互辩”, 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有效的辩论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课的教学中,针对设计的四个问题,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倾听甚至质疑,在与同伴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得出最后的结论。在交流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

正当学生在互相交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 一位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提出:“要不要读书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呢?上鱼儿当然可以弃学。”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话题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几个学生也跃跃欲试,似乎有话要说。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 “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头脑中的知识。”“我们都这么大了,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再大也只是初中生,国家法律规定公民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反双方的争论十分激烈,学生旁征博引,努力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引导升华: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为了自身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更应该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在这个思辨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与信息相互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通过思考、类比、归纳,完成了对思维的迁移、延伸等,为提升思维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效问题和合作探究问题等途径,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我们共同奏响这动人的教学之曲吧!

摘要: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在教学中,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以思想品德课八年级《珍惜学习机会》为例,从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思维;设计有效问题——驱动思维;合作探究问题——提升思维三个方面,对如何激活思维的策略进行探索。

篇4:珍惜学习机会1

[关键词]问题 激活思维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独立思考需要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问题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如何通过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珍惜学习机会》一课,浅谈思想品德课中激活学生思维的三个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思维

创设合理、生动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趣味先行。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自觉思考和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富有情趣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情绪处于积极和亢奋的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究问题的欲望,让他们在思维的海洋里畅游、成长,体现教学的高效性。

2.生活奠基。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中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情境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3.目标引领。任何情境的创设都应该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三维目标不明确,那么创设的情境就是失效的,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偏离的。

本节课笔者以“杀鱼弟”的故事为线索。一开始笔者说:“同学们,最近有一则社会新闻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们还亲切地称主人公为‘杀鱼弟,你们愿意了解吗?”这马上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叫他‘杀鱼弟呢?”接着笔者播放了相关视频。看着视频中这位2001年出生的小男孩犀利的眼神,娴熟地卖鱼、杀鱼,学生被深深震撼了。观看视频后,笔者结合三维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如下情境。

苏州某论坛针对“杀鱼弟”的故事展开了讨论,下面是其中四位网友的观点。

简单生活:孩子还这么小,无知的父母,你们怎么可以这么做呢?蓝色泪珠:既然父母不让读书,那他也只能认命了。上鱼儿:我们都是同龄人,我也想向他学习,弃学回家,帮爸爸妈妈多赚钱!夕阳红:以前家里穷,读不起书,现在我66岁高龄了,还在和娃娃们一起读书,他这么小的娃怎么能不读书呢?

生活化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进入情境,利用已有生活体验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的思维被迅速唤醒。

二、设计有效问题——驱动思维

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引出问题。问题设计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思维由问题产生,不同层次的思维需要不同类型的问题引领。科学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完善知识结构,同时又可以驱动学生思维,使他们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设计有效的问题呢?

1.紧扣教学目标,让问题设计指向明确。课堂中提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因此,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目标,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能力和实际水平相符合。问题要从材料中引出,问题结论要与教材相联系,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问题设计过于随意,偏离教学目标,指向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整体把握,让问题设计层次分明。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巧妙布局,先提出一些有思维缓冲的问题,然后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引导他们向更高的思维水平发展。问题既要兼顾知识又要兼顾理解和应用。如果课堂仅呈现单一、无层次的问题,往往会导致教学的模式化和课堂的枯燥化,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思维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3.着眼学生实际,让问题设计灵活开放。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了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规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灵活开放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探索、发现和归纳问题,从而不断巩固和深化知识,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和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中, 针对论坛上四位网友的观点,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1.你如何看待“杀鱼弟”父母的行为?(设计意图: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能力。)2.他只能认命吗?请你支招,帮帮“杀鱼弟”,让他重返校园。(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去解决问题,培养 学生思维的独创性。)3.上鱼儿可以弃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就是让学生明确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又是一种义务。问题设计紧扣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纠正了学生的思维误区。)4.为何高龄老人还要坚持学习呢?(设计意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了解“终身学习”的概念,培养思维的延伸性。)

这四个问题从情境中引出,涵盖了本课全部的教学内容。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引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与思考,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实现由知识、能力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驱动,同时三维目标也得以落实,因此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探究问题——提升思维

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一直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质疑能力和独创性思维,凸显思维的张力,提升思维的品质。这种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科学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倾听,内化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使生生互动有益又高效。

2.辩论。由于受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等的限制,学生对某些新知识的理解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容易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在知识的混淆处、学习的重难点处“互辩”,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有效的辩论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在本课的教学中,针对设计的四个问题,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倾听甚至质疑,在与同伴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后,形成自己的看法,得出最后的结论。在交流过程中,笔者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

正当学生在互相交流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一位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的学生突然提出:“要不要读书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呢?上鱼儿当然可以弃学。”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话题立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几个学生也跃跃欲试,似乎有话要说。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组织了一场辩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最强大的武器就是头脑中的知识。”“我们都这么大了,有权决定自己的事情。我们拥有选择的权利。”“我们再大也只是初中生,国家法律规定公民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正反双方的争论十分激烈,学生旁征博引,努力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引导升华: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为了自身的发展、国家的富强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更应该履行好受教育的义务。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在这个思辨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知识与信息相互交流、思维碰撞的过程。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通过思考、类比、归纳,完成了对思维的迁移、延伸等,为提升思维的品质奠定了基础。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效问题和合作探究问题等途径,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我们共同奏响这动人的教学之曲吧!

篇5:珍惜机会勤奋学习

扩充知识储量 提高政治素养

——第十期中青干部培训班学习小结

在组织的关心下,我有幸参加了**市第十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在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举办的理论培训,到**军分区进行了封闭式军训,并到**市人大常委会顶岗锻炼,接受了不同的教育和经验积累,中青班的学习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现将本人一段时间来的初浅认识总结如下:

一、提高理论素养,加强党性锻炼。

理论培训期间,在各位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我系统学习了公文写作与处理、干部礼仪、干部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如何提高中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勤政廉政、感恩思进、提高预防处理公共事件能力、州情、市情讲座、音乐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这次培训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实用性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性强。通过系统的学习,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党性修养得到锻炼和提高,对目前州内外经济形势有了细致的了解,从而为更好地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知识涉及面广。所学知识涵盖民族文化、自身修养、工作实际等方面,在较短时间内吸收了大

量的知识,对今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是现实意义强。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一节州情市情课,针对德宏目前的发展规划有针对性的讲解,使我们将理论学习和现实实践进一步有机的结合,对我们今后的现实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能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马列主义信念。现时期,坚定党的信念,则是要坚定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为此,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保持良好的政治心态。要立志有所作为,努力做“有境界、有智慧、有勇气、有分寸”的四有型青年。要淡泊名利,懂得作为一名青年干部,取得成绩,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这里面有个人努力的结果,但更多的是凝结了组织和群众的心血,一定要十分珍惜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一定要十分珍惜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和岗位,一定要对组织、对群众,也对自己负责,好自为之,走好每一步,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要在复杂多变、充满诱惑的特殊社会环境中,既成就事业,又健康成长。理论来自实践,科学的理论总是严格地以事实为依据,并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自己的工作实践统一起来,认真研究工作中不断变化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做到胸中有

数,学而思,思而信,信而行,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增强了体质,磨练了意志

这次市委专门安排我们到部队进行为期十天的封闭式训练,短短几天的军训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煅练,还有思想上的薰陶,意志上的垂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军人严谨的作风、坚强的毅力以及不怕苦、不怕累、守纪律和艰苦朴素的精神。

正如**部长所说:“军训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强大家的体质,同时也希望大家向解放军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良传统,并把这种优良的作风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

军训期间,不管是烈日当头,还是大雨倾盆,我们都必须服从命令坚持训练,作为一名军人,服从上级命令是天职,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应该服从领导安排,虚心向老同志及同事学习,认真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是我学到的又一个军人的好传统。军训期间,我们起早晚睡,每天除了训练,还要打扫宿舍卫生、整理床铺、洗衣服,吃完饭还要自己清洗碗具。这些大大小小的事都要自己干,非常辛苦,但我们牢记教官鼓励我们的话:努力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军训还使我懂得了铁的纪律是取得胜利的保证。纪律中有我,纪律中有你,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严格遵守纪律,服从领导安排,按时

按质按量的完成好工作任务,就是一名称职的干部,再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经验就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干部。军训让我真正体会到做一个军人的艰辛,同时,我也知道了,一个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要有不怕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和勇往直前的钢强毅力。我要把军人的好精神、好传统、好作风带进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去。

三、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工作能力

这次中青班首次试行顶岗培训,对我们年轻干部来说是难得的机会,是组织的关心和信任。这次分配到**市人大顶岗学习,作为一名乡镇人大秘书,我尤其珍惜这次到市级机关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人大常委会闭会期间的日常工作,时时刻刻对自己要求严格,服从安排,遵守纪律,认真完成顶岗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顶岗期间时逢潞西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三十周年,市人大作为活动的筹备机关,肩负重任,在这次活动的筹备中,我与单位同事共同完成了,“人大法律知识考试”试题的出题工作,认真批改了全市68个单位的2000多份试卷,独自完成“人大法律知识竞赛A套试题”的出题工作,与同事策划有关竞赛规则等。通过顶岗锻炼使我增强了对人大系统更进一步的了解,熟练掌握了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有关法律程序。下步我将会把好的方式方法带到基层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四、在交流中培养了高度和战略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每个环节都全身心的投入。听报告时,积极思考,将自己的一些思想、观念与老师所作报告的内容相联系,希望通过这样的思考,加深自己对党的知识的认识理解。讨论时,我听取同学们的发言,同时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从中收获了不少心得。

篇6:珍惜学习机会说课稿

灵璧中学黄学飞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珍惜学习机会》位于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2节。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是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的拓展和延伸,与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一道构成本册教材的主体部分,为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作了铺垫。本节处于第六课的第2节,主要依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内容标准部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内容而设计。本节由“维护受教育权”和“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两个部分组成。与第一节“知识助我成长”之间存在因果必然的联系。在懂得了教育涵义和作用,受教育权的涵义,义务教育的涵义和特征之后,通过本节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维护受教育权的方式,如何履行义务教育的义务以及如何珍惜学习机会,也可以说是对第一节内容的深化。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

二、我与他人关系”中:“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目标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时要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制定依据:现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初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如有的家长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探究,提高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通过阅读感悟,创设情境,自我反省等方法,增强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引导学生认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制定依据:根据现在在初中生中存在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如初中生辍学现象。

教学重点: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教学难点: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接受义务教育阶段,但他们对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很模糊,其次,由于各种原因侵害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行为时有发生,而很多未成年人缺乏权利意识,也不懂得如何维权。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维护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法

新课标提出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据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探究;阅读材料,感悟道理;创设情境,自我反省等方法

四、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将运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同时在对案例分析、阅读感悟、课堂总结的过程中训练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招聘广告 导入新课

我设计四个招聘广告,我先让学生谈谈上述材料对自身的启示,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我来引导:在当代,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也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改变命运,应该珍惜自己学习机会。

(二)案例分析 小组探究

1、学生分析“小梅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案例,引导学生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并指出学生可以选择非讼诉或讼诉方式予以维护。

2、一个学校的学生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除了自己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之外,还有以学生整体为单位受到校外社会力量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的探索,以期引起学生对该种情况的关注,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阅读材料 感悟道理 材料见P63(下)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应该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明确义务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创设情境 自我反省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行为中不利于学习的行为,使其得到纠正,并指导学生如何做到珍惜学习的机会。

(五)课堂总结 收获盘点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总结,梳理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六)巩固提升 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练习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知识运用能力。

六、设计理念

上一篇:欧阳修《原弊》阅读答案下一篇:2021年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