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科学操作理念

2022-07-15

第一篇:树立科学操作理念

树立科学执政理念专题

科学执政理念是科学执政的思想基础。坚持科学执政,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国内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执政的新理念,不断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确立科学执政理念首先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和当今中国发展中的所有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发展。我们要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上来。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央“五个统筹”要求,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着力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实现共同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宏观调控作为一个重大机遇,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宏观调控的目标、方向、重点和力度,在营造发展氛围、破解要素制约、加快结构调整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要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从粗放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方式向集约的生态型发展方式转变,在加快发展中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转变增长方式中加快经济发展,建立起循环经济发展体系,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整体推进,努力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实现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对执政党而言,坚持科学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但体现在发展上,也必然体现在政绩上。历史充分证明,一个政党能否长期执政,与这个党创造的政绩休戚相关,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认可的政绩,才能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社会群众基础。因此我们在执政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执政行为必须以人为本,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胡锦涛同志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就是说,要把执政为民作为执政党的第一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群众的解放和幸福作为共产党人的终身追求,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人民创造实实在在的政绩,真正造福百姓。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勤政廉政的基础上,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千方百计造福百姓,高度关注民生。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要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特别是对当前群众的住房难、就业难、行路难、办事难等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尽快解决好。

三、牢固树立全面的创新观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执政党永葆活力的源泉。实践证明,唯有创新,政党才能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唯有创新,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科学性,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坚持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创新。创新应坚持理论、制度、科技、文化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相统一。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树立起全面的创新观,倡导和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在广泛的领域和层面开拓创新,让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创造力、想象力的思想之花在理论、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结出绚丽多彩的文明之果。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抓住求真务实这一本质,使主观更加符合客观,理论更加符合实际。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最关键的就是要坚持求真务实,将中央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中央精神,勇于创新,善于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科学态度,大胆进行探索,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树立全面的创新观必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社会发展不会停止,创新也没有止境,在创新的过程中隐含着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这需要我们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敢为天下先,不断地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作为执政党,要强化党员干部的进取意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

四、牢固树立持久的稳定观

持久的稳定观的实质,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对执政党来说,稳定压倒一切,任何时候稳定都是改革创新和发展的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人民就无法安居乐业,就根本谈不上改革和发展,执政也就会面临一系列困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总的来说,社会稳定系数日益增强,解决不稳定问题的办法增多。但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或者求稳怕乱不敢放手改革发展,或者为改革发展而忽视维护稳定。持久的稳定观,是大稳定观,追求的是维护稳定而不是维护现状;是长期稳定,而不是短期稳定;是动态的稳定,而不是静态的稳定;是改革发展促进稳定,在维护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

树立持久的稳定观,就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完整的社会信息反馈网络,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建立完备的突发事件管理制度和紧急状态法律法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一个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充满活力和持久的稳定环境。

树立持久的稳定观,就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的成果,特别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确把握各项改革的出台时机和推行力度,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要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群众共同前进。

五、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个政党能不能凝聚大批优秀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党的兴衰存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应鼓励人人都作贡献,倡导人人都能成才。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全面统筹人才工作,使我们党真正成为聚集优秀人才的执政党。统筹发展规划,把人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队伍建设,既突出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又要加强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多样化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工作环节,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机制,正确把握引进、培养、使用人才三个关键环节的内在联系,有效促进各个工作环节的有机统一,提高人才开发的整体效能。统筹政策措施,根据总体部署和要求,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措施,注重各项政策措施的衔接和落实,努力营造人才政策优势。统筹资源开发,注重人才资源开发与其他要素资源的相互配套,促进人才开发与创新创业环境资源的有机结合,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第二篇: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创新服务科学发展

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创新服务科学发展——对基层国家审计机关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思考 (2010-1-21)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的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对审计本质最深刻、最精辟的揭示与概括,是对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审计监督制度最宏观的定位。理论的提出,不仅丰富和拓展了国家审计的理论体系,而且对各级审计进一步理清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推动审计事业深入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作为基层国家审计,应当在深刻学习领会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工作的形势与特点,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高效之途。

一、准确领会和把握“免疫系统”论的内涵和意义

审计“免疫系统”论是在全面总结多年审计实践经验,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审计工作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提出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是“科学发展观”和“审计跟进”要求在审计领域的具体化。科学发展观是审计工作的灵魂和指南,“审计跟进”作为对科学发展观的解读是对审计工作的宏观指导与要求,两种理论都要求审计事业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理念,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免疫系统”论正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审计工作内在规律,结合中国当下国情提出的,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并在实践中根据“审计跟进”的要求不断修正完善。

(二)是对传统审计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我国审计理论至今共产生“经济卫士”和“免疫系统”两种体系性提法,两种提法对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审计定位也都十分准确。从层次上看,“经济卫士”论具有首创性,“免疫系统”论则更多体现出继承与创新性,表现为“与时俱进”。“免疫系统”论继承了“经济卫士”论强调审计经济监督的本质,同时又根据时代要求提出发挥预警、抵御和建设作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利益,这是对“经济卫士”论的突破与深化。

(三)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审计工作最具现实意义的实践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审计工作将长期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期,时势发展已使基层审计充分认识到审计转型的不可回避性,但是,对审计转型终极目标的认识却相对浅显。“免疫系统”论适时、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它通过揭示国家审计的根本性质、功能特性等要素,为审计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指明了方向和目标,对推动审计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对基层审计工作的要求

“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必须“两手抓”:一方面要揭露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发挥审计在惩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关注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促进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对基层审计而言,就是要在对全部政府性资金的审计监督中,通过发现和揭示存在问题,促进解决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审计在更深层次和更广范围内的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首先,基层审计必须牢固树立“三种理念”:

(一)牢固树立“科学”的理念。“免疫系统”论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的理念。首先,审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既要看到发展中的成绩,也要看到发展中的不足,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科学审计新举措;同时,要把审计置于国家整个经济社会运行的全过程,通过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二)牢固树立“大局”的理念。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来谋划和开展,通过揭示分析各种阻碍发展、影响全局、损害民利的问题,在制度、体制和机制层面上提出宏观性建议,为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三)牢固树立“绩效”的理念。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根本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审计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运用绩效审计的理念和方法,围绕政府职责履行和工作绩效评估的重点,着眼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问题,积极寻求破解发展难题的对策和建议,有效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其次,基层审计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作为审计的基本职责是手段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功能,必须正确处理好审计监督与服务大局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把各种违纪违规问题查深、查透;另一方面要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注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督促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落实问题整改、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二)正确处理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免疫系统”论重申了“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指导方针,对基层审计而言,要正确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审计的覆盖面,实施全面审计,消除监督盲区;另一方面要围绕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突出对重点部门、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突出揭露重大违纪违规和影响全局发展的问题。

(三)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审计要充分发挥建设性作用,必须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伴随着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审计项目量逐年增加。在确保完成各项审计任务的同时,基层审计要高度重视质量这条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制定符合审计工作规律、切合审计工作实践的审计业务准则,逐步构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四)正确处理他律与自律的关系。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对审计人员和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审计“正人”必先“正己”,因此,要以审计素质和能力建设为突破口,一方面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培训,一方面加强机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为审计事业发展注入活力,努力使基层审计的队伍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三、基层审计工作现状与“免疫系统”要求存在差距

当前,审计的作用正逐渐由经济扩大到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审计的地位也与日提升,领导越来越重视,百姓越来越关注。但是也必须看到,与“免疫系统”要求相比,与发展变化的形势相比,基层审计还存在一些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对审计使命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解放。基层审计在审计使命认识上存在“三个不足”,需要在观念上“三个破除”。“三个不足”是:对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使命和责任认识不足;对审计在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职能认识不足;对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推进审计科学发展的认识不足。“三个破除”是:思维方式要破除专注微观、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势;审计目标要破除查错纠弊的狭隘观念;审计方法要破除凭经验查帐的落后习惯。

(二)审计职能定位有偏差,建设性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工作要从以批判为主的监督者向以监督为途径、以发展为目标的建设者转变。之前,基层审计对审计的定位更多是监督,近年来逐步转向了监督与服务并重,但审计工作立足于服务、反映审计情况着眼于服务、提出审计建议注重于服务的意识还不够;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成果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期望还不相适应。

(三)审计队伍现状不容乐观,能力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审计队伍建设还存在“四个不适应”:一是思维方式、宏观意识和创新能力与形势发展不适应,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不强;二是知识与专业结构与审计事业发展不适应,综合性人才缺乏;三是力量与任务不适应,力量未能与任务扩展同步增强;四是技术方法与形势要求不适应,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进一步突破。

(四)审计成果转化不够,成效有待进一步拓展。审计工作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成果的运用上。多年来,基层审计在审计成果转化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运用还非常有限,审计意见和建议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强,尤其是完善制度、机制和体制的建议比较少;推进审计成果运用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对审计成果的提炼、分析和整合还不够,审计成果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审计管理科学性不够,机制创新有待进一步推进。目前,基层审计的计划管理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主要表现为:项目选择自主性受限制,缺乏科学性;审计对象选择和项目确定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认证程序;审计计划安排偏重本,缺乏长远性;重点工程项目执行进度受限制,工作开展依赖于资料报送,且跨项目较多;计划完成后的质量评估、绩效评价跟进不及时;项目“调增调减”相对随意,审计成本意识不强。

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把握现阶段对审计工作的特殊需求,认真研究和思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措施,推进审计工作全面、均衡发展,更好地为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支持。基层审计不符合“免疫系统”要求的几个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通过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创新逐步加以解决。

四、基层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

基层审计要充分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必须紧密结合基层工作的特性,克服和弥补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加大四方面的探索力度: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一是要树立“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理念,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把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作为审计重点,为领导科学决策服务;二是要树立“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理念,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三是要树立“依法审计、文明审计”的理念,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既不失职不作为,也不越权乱作为。

(二)充分履行审计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树立“五个观”,发挥好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大局观,以推动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为目标,既强化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又突出重点部位审计,堵塞管理漏洞,促进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二是人本观,以落实惠民政策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关注民生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的执行效果,推动实事惠民;三是绩效观,以促进提高资金和决策效益为目标,探索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四是绿色观,以促进节约型、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为目标,关注节能降耗、重大损失浪费和资源生态破坏问题;五是安全观,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为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三)创新审计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全力推进绩效审计,注重从政策执行、资金使用、资源利用、行政效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效益、效率和效果。;积极探索跟踪审计,通过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跟踪监督,及时发挥预警和控制作用;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计算机人才培养和自主研发,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督。

(四)切实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为审计监督提供坚实保障。要以创建审计文明为抓手,在审计队伍的观念、素质、作风等方面“更新升级”;要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打造团结共事、勤勉廉政、开拓进取的坚强领导核心;要强化审计能力建设,进一步抓好教育培训和实践探索,提高审计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和能力;要强化审计机关作风建设,着力抓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审计队伍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审计工作和谐发展。

作者:苏州市审计局课题组

第三篇:树立科学理念统筹审计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作为处于经济监督前沿,担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职责的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必须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全面统筹审计

工作发展,使审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相适应。笔者现结合基层审计机关实际,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科学认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

审计是独立检查会计账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一是法律地位高。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审计制度,“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这项法律规定是国务院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所没有的。二是在党委、政府工作盘子上的地位高。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审计工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审计工作,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向审计机关交办审计事项,为审计机关解决实际困难,在重大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安排、企业改革、财政改革等方面征求和采纳审计意见,为审计机关依法审计、依法处理撑腰壮胆。审计机关成为党委、政府宏观管理的“眼睛”。三是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高。随着“审计风暴”的掀起,审计公开的力度不断加大,社会各界越来越了解审计、支持审计,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值和评价都很高。不少群众在审计过程中积极向审计部门反映情况、提供线索;遇到经济政策执行上的疑难问题,积极向审计机关咨询;在自己的合法经济利益受到损害时,及时向审计机关举报,请求审计机关维权,审计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审计的地位决定着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工具。审计机关作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感受和抵御违法违规等“病害”侵蚀的风险,及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及时地运用法定职能去抵御、查处、消除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有权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病害”,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安全运行。二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工具。 现代国家审计是民主法制的产物,更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工具。审计通过经济监督来促进民主法制建设。让人民群众了解取之于民的财富是否用之于民,知道人民的公仆是不是真正地为人民履行了责任,了解纳税人的钱是否管得好、花得值。同时,把审计的结果公之于众,促进政府部门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用群众的民主监督来推动政府执政为民。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严格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督促被审计单位依法经营、依法行政。国家审计机关还可以通过审计,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行为,促使其公开、公正、公平,促进建设法制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三是推动改革的工具。审计具有很强的建设性作用,通过审计,发现制度机制本身的缺陷,以及制度、机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党委、政府和被审计对象加以改进、完善和落实,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化。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从事审计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开展审计工作,促进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科学安排审计工作各项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期、资源环境改变期、社会矛盾凸现期和各项改革攻坚期,改革发展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认真履行审计职责,努力推动审计工作在新时期新阶段取得新成绩,是国家审计机关的重要任务。为此,刘家义审计长指出新的历史时期审计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牢固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面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审计机关要认真落实好审计长讲话精神和审计署五年工作规划,抓住五条主线,科学安排审计工作。

一是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这条主线。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加强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树立

第四篇: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推动(定稿)

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推动 多种经营不断上水平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多经局领导班子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基础上,全体班子成员分别进场(厂)入户,进行分析调查研究,营造科学发展环境,为全局多种经营产业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

一、产业发展基本概况

1、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经济效益情况

近几年来,绥棱局审时度势,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思路,2000——2002年期间,确定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 山上山下协调发展’’的战略,在加强基地建设和发展加工产业的同时,2003年初,把发展庭院经济,壮大私营经济,实现产业化经营列为重点工作,2005年加大了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几年来的发展,使绥棱局多种经营产业逐渐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现已初具产业规模,多种经营产值达22235万元,比2000年增加11965万元,利润达3550万元。较2000年增加2825万元。在种植业上,绥棱局现有耕地15.5万亩,已全部施行承包经营,粮豆总产达15万吨,全年投入农业生产资金2400万元,职工收入800万;在食用菌产业上,全局生产食用菌200万袋,生产投入资金200万元,职工收入100万元;在畜牧生产上,不断优化区城布局,突出发展特色养殖。目前,全局生猪饲

1 养总量达30000头,千头以上猪场7处,百头以上猪场40处,貉饲养总量1000只,獭兔饲养总量达10000只,禽饲养总量17.2万只;在加工业上,绥棱局相继组建白马石食品有限公司,福瑞德超微粉碎中心、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等龙头企业,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的经营形式,形成产业链,带动职工群众就业增收;在旅游产业上,一是招商引资300万元,于2001年建成了绥棱林业局白马石山庄,可接待游客近百人,是集餐饮、娱乐、住宿、体闲度假、举行会议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二是投资250万元于2002年7月28日正式建设了绥棱林业局森林旅游,诺敏河浪漫漂流项目,开通了75公里森林旅游水火车,铁路、公路并行直达景区。修建了一次可供200人就餐的漂流水上餐厅、蒙古屋、风情屋及一些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三是经省政府支持,协同绥棱县有部门,修整了张家湾白马石抗联遗址,建设了遗址纪念碑,陈雷同志新笔撰书提词为“白马石遗址纪念碑文”它将成为绥棱地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亮点。四是初步打造了绥棱局五一石塘沟、跃进跃秀峰森林生态旅游风景区。以上景区景点年平均接待游客达10000人以上,产值达100万元以上,利润近10万元。

2、已建和拟建产业园区和加工园区情况

一是拟建草柳柳编加工园区,以鑫泽公司为龙头,依靠草柳编厂制作出工艺品,开发利用树皮、树枝、柳条、青苔、松塔、塔头草等丰富的林区资源,拉动职工就业增收。

二是食用菌加工园区,以东股流林场食用菌基地为龙头,开发市场,进行食用菌加工,现通过招商引资,现加工企业与绥棱局已达成

2 意向协议,预计10月末投产运营。

三是北药加工园区,以福瑞德药厂为龙头,重点开发五味子加工项目,现已与百爱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已正常投产运营。

四是薯业加工园区,以松森淀粉厂为龙头,不断开发新产品,延伸产业链。

五是食品加工园区,以白马石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年生产系列饮品600万听(瓶)实现利润40万元。

六是石材加工园区建设,以建兴石材厂为龙头,年加工荒材3000m³,产板材8万平方米,实现利润30万元。

二、产业发展主要成效

1、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招商引资组建龙头企业,采取龙头带基地、基地连万家、经营形式,形成产业链, 不断地优化多种经营产业结构,2005年,通过引资吉林松涛盛公司组建松森淀粉,与哈市百爱公司合作,整合福瑞德药厂,大力发展具有林区特色马铃薯产业和以五味子为重点的北药产业,促使我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种植大豆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明显得到改善,大豆种植面积逐渐缩减,马铃薯、北药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显著增加,粮、经、饲比例由2000年单一的粮食作物调整到70:28:2。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发展庭院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壮大特色养殖产业和食用菌产业,现已成为职工群众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2、“十一五期”开局年采取重点推进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工作机制,一是成立由党政两

3 个一把手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重点工作推进小组,负责重点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推进全面工作。二是精心谋划制定规划,明确建设思路和目标,在通过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绥棱局“十一五”期产业发展规划,实施重点工作推进安排意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将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完成时限,实施方案,具体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一一明确,确保重点工作有序的实施。三是健全机制落实责任,构建了责任机制,进行全方位的扶持。

(2)优化环境,形成良好发展氛围。一是加大重点工作推进力 度,促进党员领导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转变;二是制定扶持政策,为重点工作顺利实施营造宽松环境;三是抓科技培训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工作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3、多种经营产业化基地建设情况

多种经营产业基地:

1、粮豆生产基地有5处,高油高蛋白优质大豆种植基地4000亩,在生产上按有机食品标准进行运作,待时机该基地以张家湾农场、五四农场、五道河农场、公安局四平山农场为骨干, 待时机成熟后再申报认证。

2、是食用菌生产基地2000万袋,该基地以东股流林场、北流为主,由晶森公司进行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实现食用菌二次加工和二次增值。

3、北药产业基地,以福瑞德药厂为龙头,开发五味子产品,通过龙头加工带动北药种植基地建设,目前,绥棱局北药种植面积达4460亩,其中五味子面积达2925亩,平贝732亩,其它药材803亩。

4、马铃薯产业基地,以松森淀粉厂为

龙头,年加工鲜薯3万吨,通过淀粉加工,带动马铃薯基地建设,拉动职工增收,现已规划马铃薯种植基地1500亩,今年实际播种面积达8700亩。

5、特色养殖基地:全局生猪饲养总量达30000头,特种山猪饲养总量已达2000头,毛皮动物獭兔、貉饲养总量达12000只,千头以上养猪场7处,其中特种山猪养殖1处,百头以上养猪场40处,千只以上獭兔养殖场5处。

三、招商引资开发情况

1、引资黑龙江省邮政管理服务总公司300万元,于2001年在张家湾农场组建绥棱林业局白马石山庄。

2、引资吉林省松原市松涛盛生化制品有限公司1011万元,于2005年在张家湾农场组建绥棱林业局松森淀粉加工厂,已于2007年投产使用。

3、引资大庆胜利石材工艺行500万元,于2006年在林业局建兴所组建绥棱胜利石材开发有限公司。

四、制约多种经营产业发展问题

1、林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低产田面积较大,单产低,职工和种地户收入少。

国家应对森工系统内的农田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和改造力度,在农业开发项目上,国家应给予倾斜政策。

2、森工企业没有享受到国家对农业的粮食直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种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国家应比照农村,给予森工企业补贴待遇。

3、由于森工企业缺乏资金,在农来技术推广上,动植物防疫检疫上体系还不完善,希望国家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4、多种经营项目及龙头加工产业开发资金匮乏,贷款难。而地方政府及金融部门只负责地方企业,对森工企业的贷款未列入计划范畴之内。望国家给予政策上的倾斜。

1、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规模打算

①开发五一石塘沟石林景点,跃进跃秀峰景点,建设起止年限为2006——2009年,计划投资2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35万元,向上争取资金130万元,其它渠道融资35万元。

②开发西北河——张家湾激情漂流项目。建设起止年限为2008——2009年,计划投资10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15万元,向上争取资金70万元,其它渠道融资15万元。

③白马石山庄续建。建设起止年限为:2008——2010年,计划投资100万元,其中,自筹30万元,向上争取资金70万元。

④开发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申报建设开发资金2500万元,建设面积为5公顷,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

上述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白马石旅游景区为中心向外幅射,集吃、佳、行、游、购、娱乐一体,功能完备,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旅游休闲度假风景区。

2、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及打算

按照市场引导和森工总局创造良好环境的前提下,2007年绿色产品标认证力争续办饮料2个。到2010年,有效使用绿色标识产品

6 达到6个,其中有:绿色双高优质大豆1个(面积40000亩)、北药1个、饮料2个、食用菌1个、生猪1个。每年度以30%速度递增。

3、北药开发产业发展规划

①2007年,我局北药种植以五味子、平贝等为主,计划种植面积达4000亩;到2008年面积达4500亩;2009年面积达5000亩;到2010年,北药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到2008——2010年林冠下北药保护区五味子达到30000亩;刺五加达到70000亩;串地龙达到10000亩。

②到2010年发展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药厂1个。

③建设规范化五味子园区1个(面积30000亩);刺五加基地园区1个(面积70000亩),串地龙园区1个(面积10000亩)。

4、畜牧业养殖业发展规划

林蛙养殖面积稳定在14500公顷,计划年成品蛙由2007年的65万只增至2010年80万只;养牛由2007年的6500头增至2010年的10000头;养羊由2007年6500只增至2010年10000只;养鹿由2007年400只增至2010年1000只;养禽由2007年21万只增至2010年22万只。

在畜牧养殖业上,今后要坚持养殖和防疫并重的原则,向扩大养殖群体规模上发展,向特色珍稀动物养殖要效益。在2007年重点抓好扩大特种山野猪养殖和狐、貉、獭兔等毛皮动物养殖规模,强化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好标准化小区养殖,推进标准化养殖规模。在扩繁期间,多经局要掌握好发展动态,积极为养殖户提供各

7 类信息,通告区域疫情,抓好防控工作;沟通好各种销售渠道,帮助推销畜牧业产品,确保“十一五”期间畜牧养殖业健康稳步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通过调研,在科学发展上有了新飞跃,牢固树立了科学发展理念,弘扬了求真务实,增强落实了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效推进了多种经营又好又快发展。

多种经营局党总支

二00九年五月

第五篇: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 从全局和整体上推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黄毅就《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答记者问 2011年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继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之后,以国务院名义下发的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又一重要文件。国家安监总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黄毅,就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请问《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如何理解《意见》出台的重大意义?

黄毅:《意见》是在“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继续保持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的背景下出台的。《意见》是与国务院2004年《决定》相继承,与国务院2010年《通知》相补充,与《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相配套,对“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全局和整体上推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

今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8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同志向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安全发展理念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有关问题。国家安监总局党组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地人民政府意见建议,组织起草了《意见》初稿。张德江副总理对《意见》稿的主题、思路和基本内容等都及时作出了重要指示,并于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审议。会后又进行了调整修改,再次印发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先后十易其稿,完成了文件的起草任务。最后报请国务院审改、定稿,作为今年的国发40号文件印发。 《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统揽,通篇贯穿着“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着党的“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安全生产上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记者:从内容上看,《意见》有哪些突出特点?

黄毅:《意见》共分为10个部分、33条,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其特点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统一”。

一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意见》既重申和延续了国务院2004年《决定》、2010年《通知》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制度,又适应安全生产工作进展状况和现阶段规律特点,创新和发展完善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理念、方式方法和政策措施。

二是务虚与务实的统一。《意见》既从理论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一系列理论创新点;又从现实出发,针对目前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举措。 三是治标与治本的统一。《意见》既重视解决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监管不严、执法治理不力、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等比较浅显易见的突出问题;又注重把加强安全生产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要从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等环节入手,努力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意见》立意高远,逻辑严密,既有宏观战略和总体思路的要求,同时重点也很明确,突出强调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基础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体现出党和政府致力于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和长效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依法规范高效运行轨道的决心和意图;对重点行业领域当前必须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如煤矿瓦斯防治、道路交通领域的长途客运和校车安全、城市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整治等也都做了强调,有助于提高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记者:《意见》的内容有哪些理论上的创新发展? 黄毅:《意见》在总结近年来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理论做出了重大创新和发展。主要有六个理论创新点:

一是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见》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的“三个事关”(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其中,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进一步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能否实现安全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的重要思想。《意见》还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臵”。这都有助于我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进一步阐明了安全发展的深刻内涵。《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对安全发展的内涵作出科学的阐释,有助于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凝聚安全发展共识,形成安全发展的合力。 三是提出衡量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意见》提出,要把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这一衡量标准的提出,对于深化安全生产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是进一步确认“事故易发期理论”。《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这样的表述,体现了中央在对现阶段安全生产规律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必然度过一个“事故易发期”,这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经历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把握这个规律性认识,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尽量缩短“易发期”进程,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五是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战略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和对策。把安全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来实施,这是中央在科学把握现阶段社会特征和安全生产规律基础上,有效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意见》在确认“事故易发期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此,《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六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的宏观思路。《意见》站在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四条基本原则,即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这些原则,既体现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要求,又切中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带有规律性的理论概括。 记者:《意见》建立和完善了哪些主要制度?

黄毅:《意见》在继承发扬以往各项行之有效对策措施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以下10项制度。

(1)安全生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明确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求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做好分管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

(2)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安全许可前臵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臵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尤其要求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

(3)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制度。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重点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公路客运和校车安全监管制度。要求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这些规定和要求,都深刻吸取了一个时期来发生的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血的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事故防范作用。 (5)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同时要求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提高矿山企业集约化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

(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要求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7)政府引导带动、各方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投入制度。要求探索建立中央、地方、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的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8)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继续大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信用体系,依法依规惩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9)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奖惩制度。规定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10)安全生产监督制度。要求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记者:《意见》提出了哪些具有长远意义的安全生产重点建设任务?

黄毅:《意见》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这一部分,针对煤矿、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冶金等行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提出7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点建设任务。 (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特别强调注重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对企业达标创建工作的监督指导,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3)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要求抓紧7个国家级、14个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4)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要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加强在岗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监管监察队伍履职能力。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改善监管监察装备和条件,创新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5)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求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臵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6)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要求在中小学广泛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课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和安全社区,创建若干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7)安全产业发展。要求把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积极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进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具体解读:

《意见》出台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意见》是在“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继续保持稳定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发展任务十分艰巨繁重的背景下出台的。《意见》是与国务院2004年《决定》相继承,与国务院2010年《通知》相补充,与《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相配套,对“十二五”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全局和整体上推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规范性文件。

今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相继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8月,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同志向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安全发展理念的建议》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有关问题。国家安监总局党组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地人民政府意见建议,组织起草了《意见》初稿。张德江副总理对《意见》稿的主题、思路和基本内容等都及时作出了重要指示,并于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对初稿进行了讨论审议。会后又进行了调整修改,再次印发国务院安委会成员单位征求意见。先后十易其稿,完成了文件的起草任务。最后报请国务院审改、定稿,作为今年的国发40号文件印发。

《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统揽,通篇贯穿着“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贯穿着党的“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安全生产上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指示精神,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意见》的理论创新

《意见》在总结近年来安全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安全生产理论做出了重大创新和发展。主要有六个理论创新点:

一是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意见》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的“三个事关”(即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其中,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进一步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能否实现安全发展,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的重要思想。《意见》还明确提出“必须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的位臵”。这都有助于我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进一步阐明了安全发展的深刻内涵。《意见》明确指出,要把安全真正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使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建立在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的基础之上,确保人民群众平安幸福地享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对安全发展的内涵作出科学的阐释,有助于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凝聚安全发展共识,形成安全发展的合力。

三是提出衡量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意见》提出,要把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这一重要思想和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建设的每一个环节,使之成为衡量各行业领域、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标准,自觉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实现安全与发展的有机统一。这一衡量标准的提出,对于深化安全生产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是进一步确认“事故易发期理论”。《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处于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高峰期。这样的表述,体现了中央在对现阶段安全生产规律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工业化进程中必然度过一个“事故易发期”,这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经历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把握这个规律性认识,有助于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尽量缩短“易发期”进程,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 五是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战略泛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和对策。把安全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来实施,这是中央在科学把握现阶段社会特征和安全生产规律基础上,有效应对新情况新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意见》在确认“事故易发期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此,《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

六是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的宏观思路。《意见》站在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四条基本原则,即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依法治安、综合治理;突出预防、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创新管理。这些原则,既体现了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要求,又切中安全生产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是带有规律性的理论概括。

《意见》中提出的安全生产重点建设任务

《意见》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这一部分,针对煤矿、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冶金等行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分别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除此之外,还提出7项具有长远意义的重点建设任务。

(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求充分运用科技和信息手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强化监测监控、预报预警,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企业要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分析,重大隐患要及时报安全监管监察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特别强调注重发挥注册安全工程师对企业安全状况诊断、评估、整改方面的作用。

(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强对企业达标创建工作的监督指导,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向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主管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3)应急救援队伍和基地建设。要求抓紧7个国家级、14个区域性矿山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救援队伍社会化服务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

(4)专业化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要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的能力评价体系,加强在岗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监管监察队伍履职能力。进一步充实基层监管力量,改善监管监察装备和条件,创新安全监管监察体制,切实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

(5)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要求整合安全科技优势资源,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安全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在事故预防预警、防治控制、抢险处臵等方面尽快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

(6)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要求在中小学广泛普及安全基础教育;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和职业健康知识课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建设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主题街道和安全社区,创建若干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和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7)安全产业发展。要求把安全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产业,积极发展安全装备融资租赁业务,促进企业加快提升安全装备水平。

《意见》中建立和完善的制度

《意见》在继承发扬以往各项行之有效对策措施的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以下10项制度。

(1)安全生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制度。明确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求定期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组织解决安全生产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健全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做好分管范围的安全生产工作。

(2)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安全许可前臵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和产业政策,严把行业安全准入关,强化建设项目安全核准,把安全生产条件作为高危行业建设项目审批的前臵条件,未通过安全评估的不准立项;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要依法取缔。尤其要求建立完善铁路、公路、水利、核电等重点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制定和实施高危行业从业人员资格标准。

(3)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制度。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律经严格考核、持证上岗。企业用工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职工必须全部经培训合格后上岗。重点强化高危行业和中小企业一线员工安全培训。完善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安全生产分管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加强公路客运和校车安全监管制度。要求修订完善长途客运车辆安全技术标准,逐步淘汰安全性能差的运营车型,禁止客运车辆挂靠运营,研究建立长途客车驾驶人强制休息制度;特别要抓紧完善校车安全法规和标准,依法强化校车安全监管。这些规定和要求,都深刻吸取了一个时期来发生的道路交通重特大事故血的教训,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事故防范作用。

(5)非煤矿山主要矿种最小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同时要求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常态化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充填开采标准和规定,提高矿山企业集约化程度和安全生产水平。

(6)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要求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同意的,一律不得批准该建设项目;对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予以关闭。

(7)政府引导带动、各方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投入制度。要求探索建立中央、地方、社会和企业共同承担的安全生产长效投入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和高危行业领域的倾斜,完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强化政府投资对安全生产投入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8)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制度。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继续大力推动企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建立健全各类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信用体系,依法依规惩处安全生产失信行为。建立健全与企业信誉、项目核准、用地审批、证券融资、银行贷款等方面相挂钩的安全生产约束机制。

(9)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奖惩制度。规定把安全生产考核控制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政绩业绩考核中安全生产的权重和考核力度;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之中,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以适当形式予以表扬和奖励,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的要依法严格追究责任。

(10)安全生产监督制度。要求推进安全生产政务公开,健全行政许可网上申请、受理、审批制度,落实安全生产新闻发布制度和救援工作报道机制,完善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意见》的突出特点

《意见》共分为10个部分、33条,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其特点可以集中概括为“四个统一”。

一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意见》既重申和延续了国务院2004年《决定》、2010年《通知》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制度,又适应安全生产工作进展状况和现阶段规律特点,创新和发展完善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理念、方式方法和政策措施。

二是务虚与务实的统一。《意见》既从理论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一系列理论创新点;又从现实出发,针对目前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举措。

三是治标与治本的统一。《意见》既重视解决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的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监管不严、执法治理不力、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等比较浅显易见的突出问题;又注重把加强安全生产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要从严格安全生产准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等环节入手,努力解决影响制约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四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意见》立意高远,逻辑严密,既有宏观战略和总体思路的要求,同时重点也很明确,突出强调了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基础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体现出党和政府致力于建立安全生产法治秩序和长效机制、把安全生产纳入依法规范高效运行轨道的决心和意图;对重点行业领域当前必须突出抓好的重点工作,如煤矿瓦斯防治、道路交通领域的长途客运和校车安全、城市地下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整治等也都做了强调,有助于提高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一篇:森林防火会议纪要下一篇:说课电工单元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