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腊八节的诗句

2024-04-15

于腊八节的诗句(通用12篇)

篇1:于腊八节的诗句

有关腊八节的诗句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语言言简义丰,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腊八节的诗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2、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3、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4、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5、且免编民役,休论邸报除。

6、世事无足语,且看烛花红。

7、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

8、东州逢腊雪,却忆竟陵梅。

9、两乡侈各健,一粥喜遥同。

10、中庭石井栏,晨汲气如炊。

11、久是无人过,谁知照酒杯。

12、今日复何事,环佩联冰澌。

13、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14、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15、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16、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17、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18、冻木知春早,晴风卷雾昏。

19、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20、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

21、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22、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

23、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24、地炉炽新炭,三酌对山妻。

25、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26、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27、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28、夜来月中影,窥我读书帷。

29、夜衾蒸肤汗,朝壶溢唾痰。

30、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

31、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

32、客路人方远,天涯雁欲回。

33、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34、寒夜不可旦,老鸡鸣苦迟。

35、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

36、岁时筋力减,日夜鬓毛疏。

37、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38、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

39、归梦涉远道,青山非故庐。

40、怀君八日语,五见十年中。

41、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42、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43、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

44、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45、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

46、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

47、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48、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49、晨兴出户视,风折山树枝。

50、最爱堂东梅,洌寒亦弄姿。

篇2:于腊八节的诗句

1、《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2、《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赏析:

诗中描写了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3、《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赏析:

从句中可以看出,古代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赏析:

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5、《腊八日水草庵即事》——(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作者简介:

顾梦游,崇祯十五年(1642)岁贡生,善行草书。与黄道周、龚鼎孳、周亮工、冒襄、张风等相往来。入清不仕。平生任侠好义,莆田友人宋珏客死吴门,归葬于福建。家贫无子,诗草散佚。他跋涉三千余里,奠酒墓门,为之整理诗草,并请“善文者”钱谦益为之撰写墓表。顺治初年,方外友人和尚释函可住在他家,写了一部纪南明福王小朝廷覆灭而有损于清王朝的私史。事发,函可被抓去审问盘讯。这件事连累到他,而他脸不变色,口无悔词。后来,由于函可的坚贞不屈,口无二词,他才幸免于难。晚年为洲田所累,穷困自甘,以书易粟,求者成市,卒年六十二。

顾梦游善行草书,工古文辞,著有《茂绿轩集》。

6、《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7、《腊八粥》——(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8、《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自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延。与民优游,享受万年。

【作者简介】

裴秀,字季彦,魏晋期间的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生于一个世代官宦家庭。晋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因服食寒食散后误饮冷酒,中毒身死。裴秀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政治方面,但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图书学家。李约瑟称他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约公元90-168)齐名,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篇3:于腊八节的诗句

一、中国古代的蜡祭和腊祭

先秦时期,我国有很多祭祀活动,如对祖先的祭祀,对山川河流等自然神的祭祀等,并且有春、夏、秋、冬不同的祭祀时间。其中冬季有两个重要的祭祀——蜡祭和腊祭。

蜡,音乍。蜡祭是岁终对八位农神的祭祀。《礼记·郊特牲》云:“天子大蜡八。”郑玄注:“所祭有八神,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

如果按照《礼记》经文的解释,蜡祭八神,应没有昆虫,猫虎各算一神。《郊特牲》云:“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蜡祭的八神皆与农业有关。孔颖达疏证,先啬就是始造田者,此处指的是神农,在蜡祭之首。司啬,指的是农神后稷,周人先祖。农,古之田畷;邮表畷,是田畯督约百姓在田间的所舍之处。坊,指的蓄水之处;庸,指的是受水、泄水之沟。另外,还有猫、虎之神。

蜡祭所祭的是农神,是为了报答众位农神对农业种植的功劳和贡献。古人认为,无论是祖先,如神农、后稷,或者是农官田畯,甚至水池、水沟、猫、虎等,只要他(或它)对人类有好处,就要对他祭祀、报答。他们祭祀农神,祝愿“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希望土地不要被冲毁,水归其壑,不要泛滥,昆虫不要为灾,杂草归于薮泽,不要生在良田之中。

蜡祭在郊外举行。《郊特牲》云:“八蜡以配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腊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我国古代是一农业社会,农业收成关系着这个社会的兴衰。蜡祭的八位神灵,如果接受了祭祀,那么这年的收成就会顺成,贵族统治者就不再兴土功,而息民。蜡祭是古代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祭祀。

《礼记·月令》记载了周代冬季的另一个祭祀腊祭,“孟冬之月,……是月也,大饮烝。天子乃祈求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天宗,指的是日月星辰;大割,就是大杀群牲,用猎取的禽兽以祭先祖及五祀。先祖,当然指的是祖先。五祀,《白虎通》卷一云:“五祀者,何谓也?谓门、户、井、灶、中罾也。”由此可见,这个祭祀所祭的天宗、祖先、五祀,所祈的是来年的收成。

东汉经学家郑玄《月令》注曰:“此周礼所谓蜡祭也。”郑玄认为,蜡祭、腊祭是一个祭祀。唐代孔颖达疏曰:“此等之祭,总谓之蜡。若细别言之,天宗、公社、门闾,谓之蜡,其祭则皮弁、素服、葛带、榛杖。其腊先祖五祀,谓之息民之祭,其祭则黄衣黄裳。”孔颖达虽然看出二祭有细微的区别,但他以为“总谓之蜡”。蜡、腊二祭是一个祭祀。

东汉人蔡邕发现了蜡、腊是两个不同的祭祀。他说:“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曰腊。”一说,《月令》孟冬腊先祖五祀,自昔有之,非自秦汉始也。又郑玄《月令注》,腊,即《周礼》所谓蜡。不知腊祭先祖,蜡百神,二祭有别,郑合为一。非也。”(《正字通》引)蔡邕已经看出了蜡、腊二祭的区别。

蜡祭,是礼祭八神,所用祭品是“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这里所说的“万物”,当是指田中所产的谷粟杂粮。此祭应为郊祭,即露天而祭。

《月令》的腊祭,祭祀的是“先祖五祀”,是祖先之神,那么此祭在庙中举行,所用祭品则为田猎所得禽兽。

蜡祭、腊祭在祭祀中都有祈求来年收成的内容。

二、蜡、腊二祭合一及腊日的出现

自汉代,蜡、腊二祭就合为一个祭祀了。蜡、腊二祭皆有祈求年成,祭祀农神的内容,二祭又皆在冬季。蜡祭,《郊特牲》云:“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祭,《月令》云:“孟冬之月,……腊先祖五祀。”既然二祭有共同的内容,祭祀时间相近,那么人们将蜡、腊二祭合为一祭,则是很自然的事。

《礼记·礼运》云:“昔者仲尼与於蜡宾。”汉代应劭《风俗通义》卷八云:“腊,谨按礼传,……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祭祀其先祖。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汉家火行,衰于戌,故曰腊也。”由此可以看出,汉代像应劭这样的经学大师也说不清蜡与腊的区别,到底什么是腊祭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秦汉时期,周代的蜡祭已经没有了,与腊祭合而为一,其祭名曰腊祭。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汉王朝改用《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年终的12月则称为腊月。12月称为腊月,当与腊祭有关。腊祭在腊月某一日举行。隋人杜台卿撰写的《玉烛宝典》云:“腊者祭先祖,蜡者报百神,同日异祭也。”也就是在腊月的某一固定的日子举行腊祭和蜡祭。这个固定的日子叫腊日。

那么,腊月的哪一天为腊日呢?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巫术学说盛行,特别是《周易》及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等十翼的产生,虽然有其哲理性,但充满了浓厚的巫术思想。《周易·系辞上》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周易·正义》云:“此言天地阴阳、自然奇偶之数。”人们赋数字以灵性,以奇数作为阳数,象征天、君、父、男;以偶数为阴数,象征地、母、女等。这种巫术思想也掺糅在人们的祭祀活动中。《礼记·郊特牲》云:“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孔颖达疏曰:“鼎俎奇者,以其盛牲体。牲体动物,动物属阳,故其数奇。笾豆偶者,其实兼有植物,植物属阴,故其数偶。故云阴阳之义也。”牲为天之所产,属阳,其盛器鼎俎亦用奇数组合;黍稷谷物等植物系地之所产,属阴,其盛器笾豆簋等用偶数组合。

腊祭本为蜡、腊合一的祭祀,是岁终的农祭。如蜡祭,所祭八神皆农神,即田中之神,所用祭品也是“合聚万物而索之”的农产品。腊祭的对象除“先祖五祀”,亦有祈农业收成的内容。那么蜡、腊合一的腊祭应以农业祭祀为主,应属阴,故腊祭之日亦应用阴数之日。最高的单偶数是八,象征地数;又腊八与蜡祭之八相合。《郊特牲》所说的“天子大蜡八”。虽然“蜡八”与“腊八”的意义不同,但有可能,人们就取了这种巧合,把腊月的八日定为腊日。

萧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荆楚一带,“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腊鼓鸣,春草生。”说明至少在南朝梁时期,我国长江流域的荆楚地区已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荆楚地区的人民是华夏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萧梁时期以及萧梁之前,华夏民族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习俗已经形成。

三、腊八节、祭灶节的来历

先秦时期,我国有祭灶神的习俗。《礼记·礼器》云:“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郑玄注:“奥当为爨字之误,或作灶。”也就是说,老妇要祭烧火的灶,祭则有神。老妇以瓶为尊盛酒,以盆为簋盛食,以祀灶神。但古籍记载,先秦时期祭灶有在夏日的。《礼记·月令》曰:“孟夏之月,……其祀灶,祭先肺。”郑玄注曰:“夏,阳气盛热,于郊外祀之于灶,从热类也。”因灶中有火,夏日亦热,故于夏日祭灶。《淮南子·氾论训》云:“炎帝於火官而死为灶。”炎帝作灶神,有大材小用之嫌,只是一种传说和附会。

然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孟冬之月的腊祭所祭的“腊先祖五祀”,其中“五祀”中包括有祀灶。《礼记·祭法》曰:“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历、曰户、曰灶。……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灶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所祀的神灵。先秦时期,有在夏日祭灶,取其热的意义;有在冬日祭灶,取其岁终之祭义。

秦汉以后,由于腊祭腊日的出现,又由于《月令》中的腊祭五祀,亦祀灶神,故祭灶也固定在腊月祭祀。《后汉书·阴识传》载:“(东汉)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以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东汉人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而见灶神,以黄羊祭之,以至暴富,从此每逢腊日祭灶。晋人干宝的《搜神记》、梁朝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都记载了阴子方腊日祭灶的故事。《荆楚岁时记》云:“阴氏世蒙其福、俗人所竞尚,以此故也。”荆楚地区的人民皆效仿阴氏,腊日祭灶,遂成习俗。该书还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所以我国荆楚地区有腊八祭灶的习俗。

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祭祀的物品和日子也不相同。《荆楚岁时记》云:“其日(腊日),并以豚酒祭灶神。”而清人富察敦宗的《燕京岁时记》云:“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黄羊,近闻内廷尚用之,民间不见用也。民间祭灶,惟用南糖、关东糖、糖饼及清水草豆而已。”《帝京岁时纪胜》曰:“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槽炒豆水盂。”腊月廿三日(有廿四日)是灶神上天汇报的日子,家家户户都要祭灶。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我国南方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祭灶,北方则有以廿三日(或廿四日)祭灶的习俗。祭灶的日子虽然不同,但以腊月八日为腊日却是共同的。至今,我国中原地区以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以五谷杂粮熬粥祭之,腊八节所祭的应为农神;以腊月廿三日祭灶,以南糖和糖饼祭之。这当是南北习俗的融合。

腊八节本来是我国自先秦、秦汉就有的祭农神的节日,后代又被佛教借用为斋僧日。南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记载: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以银铜沙罗或好盆器,坐一金铜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杨枝洒浴,排门教化。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又《东京梦华录》卷八注引金盈之《醉翁谈录》四:“八日,诸经说佛生日,不同其指。言四月八日生者为多。……南方多用此日,北方专用腊八。”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南北朝以后,佛教犹盛。僧人四处传教化缘,世人以粥斋僧是最为寻常之事。我国自先秦时期以五谷杂粮祭祀农神,也逐渐演变为以五谷杂粮熬成粥以祀农神,“事神以事生。”腊八节,世人以腊八粥斋僧是顺理成章之事。所以腊八节被佛教徒借用演变成斋僧节,甚至被误认为是佛的生日,当是误传和借用。

古代文献记载,自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蜡祭和腊祭;秦汉以后,蜡、腊二祭合一,称为腊祭。东汉时期,荆楚地区就以腊月八日为腊日,并有了腊八祭灶的习俗。宋代的腊八俗佛、斋僧,是佛教徒对腊八节和腊八粥的借用和演变。

篇4:小时候的腊八节

腊月初八是腊月里一个重要节日,从此拉开了年的序幕。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是这天的两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此前一两天母亲买菜时捎带手就把各种杂粮、干果和米醋带回家了。初七下午放学回来,我便帮助母亲做熬粥的准备。先把各种豆子、花生米和莲子、杏仁泡上,然后开始砸核桃,剥栗子、松子、桂圆、白果,把红枣去核儿。吃过晚饭,我再把大米、小米、黄米、高粱米、紫米、大麦米、葡萄干洗了泡上,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熬粥是技术活儿,母亲不放心交给我,她要亲自动手。

那时候,北京冬天取暖多靠屋里生个煤炉,母亲也不去厨房做饭了,就用煤炉炒菜蒸饭熬粥,屋里也因此多了点蒸汽和炒菜的香味儿,不仅暖意融融,更增添了些生活气息。母亲拿一个平时蒸馒头的大铁锅熬粥,边干边说:“熬粥要大火烧开,小火慢熬……”她做饭时常常这样,好像是自言自语,其实是在教我做饭。

晚上我们老早就睡了,母亲却得盯着粥锅,怕潽锅或巴锅。粥快熟前,母亲还要加入青丝和糖玫瑰,给粥增加色彩和香气。清晨起来,我们每人盛上一碗腊八粥再加上一勺红糖,黏糊糊热乎乎又香又甜,吃进肚里暖遍全身。邻居之间也少不了互送一碗腊八粥,各家用料总是有差异,味道自然不同,互相品尝一下,更重要的是联络感情。

腊八蒜做起来简单,把紫皮蒜剥了皮放进一个大瓶子里,倒入米醋后加盖把口封严就行了。但之后的等待令人煎熬。母亲说要放在暖和的地方蒜才能绿得快,我是急脾气,每天想起来就看看有没有变化,一会儿把它放在火炉旁,一会儿拿到太阳下晒。几天后新鲜劲儿一过,我也就忘了。哪天忽然又想起来,发现原来一颗颗白玉似的蒜瓣全都变得碧绿碧绿的了,于是欣喜万分。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吃饺子时就着腊八蒜、蘸着腊八醋,别有一番滋味。

春节年年过,自从成家有了孩子,过年更多的成了一份责任。而小时候盼着过年,是期待,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那时过年更有年味儿,也永远值得回味。

篇5:腊八节的经典诗句

清·吴步韩

一笑弄诸孙,腊八粥中分枣子;

双扶呼小婢,秋千院里看梅花。

腊八粥(乙丑)

清·王季珠

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

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腊八日园梅有开者(己丑)

清·阮元

雪后云阴意冷清,閒随双鹤绕园行。

梅花有性真天放,得到开时便纵情。

腊八日煮粥感赋

清末·陈曾寿

其一

香粥分雏闹膝前,儿时风味渺如烟。

老夫奉佛焚香了,自忏平头六十年。

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残岁即事(庚午年)

明·王彦泓

雪霁寒新腊八天,侍儿擎烛过妆前。

肉糜旧话重拈起,引得红腮一笑嫣。

腊八日

明·杨慎

御沟回合咽冰泉,宫树霏微变冷烟。

丑应商春才八日,戍从汉腊已千年。

彩毫想继银罂句,玉烛仍稽宝蘡篇。

隔户车声流水过,却疑豳鼓奏村田。

己卯腊八日雪为魏伯亮赋

元·虞集

官桥柳外雪飞绵,客舍樽前急管弦。

僧粥晓分惊腊日,猎围晨出忆残年。

白头长与青山对,华屋谁为翠黛怜。

惟有寒梅能老大,独将清艳向江天。

腊八日早漫成

宋·张即之

簿书应接一身兼,减却新诗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寸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閒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腊八日破晓过锡山作

清·洪亮吉

山雨接天白,破寒溪上来。

北风吹别袂,南酒劝衔杯。

宿鸟依林颤,惊鱼蹴浪回。

呼僮泛膏粥,聊赏胆瓶梅。

腊八日怀圣仆

明·葛一龙

怀君八日语,五见十年中。

险阻贫兼病,西南北又东。

两乡侈各健,一粥喜遥同。

木末临清晓,应披看雪红。

腊八日未雪不寒

宋末元初·方回

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

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

夜炉蒸肤汗,朝壶溢唾痰。

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庚辰腊八日大雪

宋·张耒

平生腊八日,借钵受斋糜。

客路岁将晚,旅庖晨不炊。

持杯从破律,遣兴自吟诗。

何日依禅宿,钟鱼自有时。

偈颂

宋·释师观

腊八是今朝,如来成道日。

夜半见明星,从此生荆棘。

荆棘生人间,天上错流传。

腊八日巳分大雪

近代·汪石青

春痕掐到雪中条,忽惊腊八是今朝。

先生大笑冲寒起,蹇驴一径踏琼瑶。

腊八日雪

清·弘历(皇帝乾隆)

一夜同云布,凌晨散玉花。

最宜逢腊日,顿觉助年华。

麦垄从添润,梅村欲放葩。

篇6:描写腊八节的诗句

《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

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腊八为魏伯亮诗》

(元) 虞集

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赏佳品达妙门,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篇7:有关腊八节的经典诗句

1、《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2、《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3、《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4、《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各地腊八节日习俗

1、陕西腊八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肃腊八节日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宁腊八节日的习俗

腊八节日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4、江浙腊八节日的习俗

江苏省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5、西北地区腊八节日的习俗

篇8:腊八节的经典诗句古诗

【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

2、《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3、《韦使君宅海榴咏》

【唐】皇甫曾

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榴花带雪红。

闭阁寂寥常对此,江湖心在数枝中。

4、《岁暮怀崔峒耿湋》

【唐】司空曙

腊月江天见春色,白花青柳疑寒食。

洛阳旧社各东西,楚国游人不相识。

5、《腊月九日雪三绝句》

【宋】苏辙

天公留雪待嘉平,飞霰来时晓未明。

病士拥衾催暖酒,闭门不听扫瑶琼。

6、《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宋】赵万年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7、《腊日》

【晋】陶渊明

风雪送馀运,无妨时已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8、《竹里馆》

【唐】卢象

江南冰不闭,山泽气潜通。

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

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

回首金陵岸,依依向北风。

9、《生查子》

【宋】洪适

腊月到盘洲,寒重层冰结。

试去探梅花,休把南枝折。

顷刻暗同云,不觉红炉热。

隐隐绿蓑翁,独钓寒江雪。

10、《腊日》

【明】李先芳

腊日烟光薄,郊园朔气空。

岁登通蜡祭,酒熟醵村翁。

积雪连长陌,枯桑起大风。

村村闻赛鼓,又了一年中。

11、《桂州腊夜》

【唐】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12、《腊八日发桐城》

【元】陶安

邑人生怅怏,送别郭东门。

冻木知春早,晴风卷雾昏。

石桥分古道,野烧露新痕。

行处山农说,留声到子孙。

13、《庚子腊月五日》

【唐】司空图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14、《洛阳东门送别》

【唐】储光羲

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

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15、《腊八日未雪不寒》

【宋】方回

寒暖违时节,于民有弗堪。

岂应今腊八,恰似旧春三。

夜衾蒸肤汗,朝壶溢唾痰。

浑疑北风雪,不肯到江南。

16、《腊八日怀圣仆》

【明】葛一龙

怀君八日语,五见十年中。

险阻贫兼病,西南北又东。

两乡侈各健,一粥喜遥同。

木末临清晓,应披看雪红。

17、《唐辰腊八日大雪二首》

【唐】张耒

东州逢腊雪,却忆竟陵梅。

客路人方远,天涯雁欲回。

遥怜檐外白,还点砌边苔。

久是无人过,谁知照酒杯。

18、《好事近》

【宋】程大昌

腊月做生朝,只有南枝梅玉。

此外后生桃李,未舒英吐馥。

后园别自出神奇,现双松双竹。

报道前堂琴瑟,俱长生厚福。

19、《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20、《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唐】韦应物

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

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

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

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

21、《腊八日雪参议林郎中有诗因次韵》

【宋】喻良能

玉树参差见,银花子细看。

淖糜分腊序,圆炭度朝寒。

冉冉头新白,匆匆岁又残。

聊凭一杯醉,忍把两眉攒。

22、《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23、《腊月菊》

【宋】方回

九日侵寻蜡口徂,金钿尚可泛屠苏。

凿冰池畔枝尤劲,栽竹林边蕊不枯。

同味迟生新枸杞,齐名久谢旧茱萸。

土龙弃我登高侣,端肯趋时媚我无。

24、《望江南》

【宋】吴潜

家山好,好处是安居。

无事不须干郡县,有余但管济乡闾。及早了王租。

随日力,也著几般书。

静里精神偏爽快,闲中光景越舒徐。腊月尽工夫。

25、《十二月一日》

【唐】杜甫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

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

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

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

26、《腊前月季》

【唐】杨万里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

折来喜作新年看,忘却今晨是冬季。

27、《腊月二十五日偶忆孟浩然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

【宋】舒岳祥

归梦涉远道,青山非故庐。

岁时筋力减,日夜鬓毛疏。

且免编民役,休论邸报除。

百年余二老,莫遣寸阴虚。

28、《腊月八夜雨》

【宋】周文璞

愁云欲雪未成雪,忽闻寒雨夜淋浪。

但知岁月堕寂寞,不悟乾坤发艳阳。

天黑鬼车声更大,夜阑客枕梦初长。

明朝起视篱砌下,草芽浥浥又回黄。

29、《腊八日夜直》

【清】曾国藩

翻从官宿得闲时,仙掖深深昼掩帷。

静向古人书易入,寒偏今日酒堪持。

浓饘说献宫中佛,晴雪看分禁里墀。

日暮武英门外望,并阑冰合柳枯垂。

30、《腊八日早漫成》

【宋】张即之

簿书方应接一身,减却新计上笔尖。

愧我世无分雨补,为农忧有岁时占。

客因年近思家切,人到心间饮水甜。

昨夜一番乡屋梦,寒梅香处短筇拈。

31、《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32、《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33、《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唐】韦元旦

灞涘长安恒近日,殷正腊月早迎新。

池鱼戏叶仍含冻,宫女裁花已作春。

向苑云疑承翠幄,入林风若起青蘋。

年年斗柄东无限,愿挹琼觞寿北辰。

34、《腊八》

【唐】杜甫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

有肴如林,有货如山。

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祥风协调,降祉白天。

方隅清谧,嘉祚日廷。

与民优游,享寿万年。

35、《渔家傲》

【宋】欧阳修

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要向。

谢女雪诗真绝唱。无比况。长堤柳絮飞来往。

便好开尊夸酒量。酒阑莫遣笙歌放。

此去青春都一饷。休怅望。瑶林即日堪寻访。

36、《渔家傲引》

【宋】洪适

腊月行舟冰凿罅。潜鳞透暖偏堪射。

岁岁年年篷作舍。三冬夜。牛衣自暖何须借。

滕六晚来方命驾。千山绝影飞禽怕。

江上雪如花片下。宜入画。一蓑披著归来也。

37、《鹧鸪天·寿外舅》

【宋】廖行之

腊月今朝恰一旬。梅花开遍陇头春。

篆烟起处人称寿,从昔家和福自生。

新喜事,得佳姻。贤郎顺妇正充庭。

从今更祝千千岁,要与邦人作典型。

38、《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

【唐】刘长卿

长沙耆旧拜旌麾,喜见江潭积雪时。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

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

39、《瑞鹧鸪·咏红梅》

【宋】晏殊

越娥红泪泣朝云。越梅从此学妖颦。

腊月初头、庾岭繁开后,特染妍华赠世人。

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

何时驿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报道江南别样春。

40、《虞美人·自兰陵归,冬夜饮严州酒作》

【宋】葛胜仲

严陵滩畔香醪好。遮莫东方晓。

春风盎盎入寒肌。人道霜浓腊月、我还疑。

红炉火热香围坐。梅蕊迎春破。

篇9:描写腊八节的古诗句

描写腊八节的古诗句描写腊八节的诗句赏析腊八节的解答诗词腊八节的诗八首

宛丘粥

粥食文化源有头,长命百岁神仙求。

炎帝都陈尝毒草,五谷艺就始作粥。

食粥之人长康健,博寿风习传九州。

我饮腊粥寻根蒂,亦追先祖亦千秋。

腊八粥

一阳初复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节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赏佳品达妙门,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升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腊八节的经典诗句描写腊八的诗句

腊八祝福

天寒地冻腊八粥,暖暖亲情涌心头。

电邮动画与健康,获益多多忙稽首。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乐接腊八粥

白发顽童迎新年,岁岁此时开华宴。

今夕未酒已沉醉,只缘诗友情意酣。


篇10:腊八节诗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篇11:有关腊八节诗句

有关腊八节诗句

晋·裴秀--《大腊》

晋时河东闻喜人裴秀,由魏仕晋,不觉又到岁终腊日,提笔挥毫写出《大腊》诗一首:“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腊报勤。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裎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穆穆我后,务蕾蒸黎。宣力菑亩,沾体暴肌。饮飨清祀,四方来绥。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祥风协调,降祉白天。方隅清谧,嘉祚日廷。与民优游,享寿万年。”诗中描述了古代腊祭时,祭祀百神,向百神报告“年丰物阜”的好年景,感谢百神保佑万事成功的场景。

北齐·魏收--《腊节》

诗曰:“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写出了寒凝大地、数九隆冬时节,人们在桌上摆上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谢百神的福佑,抒发久已宿居于心中的敬神之情。

唐·杜甫--《腊日》

诗曰:“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往年的腊日天气还很冷,温暖离人还很遥远。而当年腊日气候温和,冰冻全消。诗人高兴之余准备辞朝还家,纵酒狂饮欢度良宵,但此时此刻,他又因感念皇帝对他的恩泽,不能随便走开。

宋·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诗曰:“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清·道光帝--《腊八粥》

清代,朝廷于腊八这天,有赐粥的风俗。清道光皇帝曾作诗《腊八粥》:“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可以想见,施散腊八粥和皇家食用腊八粥必然是万头攒动,人涌如潮。

清·夏仁虎--《腊八》

诗曰:“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诗中描写道,腊八一到,民间家家户户都要煮腊八粥吃,而朝廷乃当世**,他也要到雍和宫煮粥奉佛并赐大臣、诸王、宫妃等。据文献记载,清代雍和宫有四口煮粥的大锅,锅最大的直径为二米,深一米五,可容米数担。熬粥时,第一锅粥是奉佛的,第二锅粥是赐给太后和帝后家眷的,第三锅粥是赐给诸王和少主府的,第四锅粥是赐给喇嘛的。

清·李福--《腊八粥》

清代《清嘉录》引用了李福的《腊八粥》一诗:“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敦。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偿,嗟叹复何益。安得布地金,凭杖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粒。”这首诗详尽地描述了腊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同时还反映了旧时荒政歉收、百姓饥饿和佛寺施粥的情景,思想内容极为深刻。

【腊八节的传说】

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

篇12:腊八节相关诗句

一、《腊八粥》——(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济众普。

盈几馨香细细浮,堆盘果蔬纷纷聚。

共尝佳品达沙门,沙门色相传莲炬。

童稚饱腹庆州平,还向街头击腊鼓。

二、《腊节》——(北齐)魏收

凝寒迫清祀,

有酒宴嘉平。

宿心何所道,

藉此慰中情。

三、《腊八》——(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对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四、《腊日》——(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婴下九霄。

五、清·顾梦游——《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六、《腊八粥》——(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糁入。

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生,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之我无得。此景望见之,令我心凄恻。

荒政十有二,蠲赈最下策。悭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数。

所以经费艰,安能按户给。吾佛好施舍,君子贵周急。

愿言借粟多,苍生免菜色。此去虚莫尝,嗟叹复何益。

安得布地金,凭仗大慈力。倦然对是的,趾望丞民立。

七、《大腊》——(晋)裴秀

日躔星记,大吕司晨。玄象改次,庶众更新。岁事告成,八蜡报勤。

告成伊何,年丰物阜。丰禋孝祀,介兹万祜。报勤伊何,农功是归。

穆穆我后,务兹蒸黎。宣力葘亩,沾体暴饥。饮飨清祀,四方来绥。

充仞郊甸,鳞集京师。交错贸迁,纷葩相追。掺袂成幕,连衽成帷。

有肉如丘,有酒如泉。有肴如林,有货如山。率土同欢,和气来臻。

上一篇:喝得很慢的土豆汤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下一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