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

2024-04-15

不足(共11篇)

篇1:不足

【成语】贪心不足

【拼音】tān xīn bù zú

【简拼】txbz

【近义词】贪得无厌、贪心无厌

【反义词】心满意足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解释】贪得无厌,永不满足。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五回:“汝贪心不足!既得吴郡,而又强并吾界!”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需求

【例子】刘心武《钟鼓楼》第三章:“绝不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英文翻译】be insatiably greedy

【谜语】得陇望蜀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篇2:不足

【拼音】bù zú guà chǐ

【简拼】bzgc

【近义词】不在话下、微不足道、不屑一顾

【反义词】举足轻重、有口皆碑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动宾式

【成语解释】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表示不值得一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事情很小,微不足道

【例子】宋江答道:“无能小将,不足挂齿。”(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七回)

【英文翻译】not worth mentioning

【谜语】掉牙;补牙

【成语正音】足,不能读作“zhú”。

【成语辩形】齿,不能写作“尺”。

【产生年代】古代

篇3:不足

一、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持续稳定发展得益于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张

市场经济强调效率,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 但我们必须承认, 每个“经济人”由于天赋、能力、机遇、健康等方面的差别, 市场竞争能力千差万别, 竞争的结果必定是贫富有别, 出现阶层差别。如果没有国家调控, 这种差别就会越拉越大, 形成“马太效应”, 基尼系数达到一定程度, 就可能引发社会动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此有过精辟分析, 他认为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而生产的相对过剩是因为生产资料占有者——资本家总想压低工资以提高利润, 必然导致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越来越小, 而资本家的利润所占份额越来越大。资本家掌握的财富越多, 则工人阶级掌握的财富就越少, 导致资本家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 工人阶级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弱, 社会分化为对立的两极:富裕的资本家阶级和贫穷的工人阶级。资本家的逐利本性会导致其不会把全部利润挥霍掉, 而是尽可能用于扩大再生产以谋求更多的利润, 而贫穷的工人无力消费掉整个社会的产品, 这样总供给与总需求出现失衡, 到了一定程度, 本质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就会发生, 而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 经济危机的破坏力也会与日俱增。1929~1933年大危机使西方认识到, 国家如果再不干预, 市场就有崩溃的可能,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干预市场, 人为矫正市场失衡, 主要手段就是通过实施“需求管理”, 即国家引导扩大需求, 即内需, 来消化社会过剩的产能, 平衡供求, 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稳固国内需求, 二战后西方的一项重大政策调整是阶层重塑, 即通过政府的干预调整贫富差距, 使财富向大多数人手里分配, 营造一个在国民中占多数的中等收入阶层, 即中产阶级, 遏制“马太效应”, 降低基尼系数, 具体手段包括提升公民的教育水准、制定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工会保护工人权益的能力、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充分运用财政税收制度等等, 防止财富向少数人集中, 培养出一个人数众多、收入丰裕、生活富足的中产阶级 (中等收入阶层) 。“有恒产者有恒心”, 这个中产阶级成为西方社会的基石, 更是西方社会的消费主力, 他们富足稳定的生活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全, 消费层次高, 成为市场的“铁胃”, 拥有极强的消费力, 成为西方社会的内需主力, 引领拉动着西方经济的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在美国, 中产阶级没有标准定义, 一般认为, 美国65%~85%的人属于中产阶级, 中产阶级占有了社会财富的大多数, 是美国市场的主要购买者,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决定着美国经济的兴衰。所以从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来看, 中等收入阶层 (中产阶级) 塑造对于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非常重要, 这是西方战后几十年来经济危机周期变长且破坏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也是西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中等收入阶层比例过低严重制约我国内需扩张

阶层是阶级的下位概念, 每一个阶级都包含诸多阶层。受马克思理论的影响, 我国的阶级理论曾经非常发达, 但改革开放后原先的“两阶级一阶层”[1]发生了高度分化, 单纯的阶级划分方法的解释力日渐降低。我国学者开始重视从阶层的角度研究中国的社会结构, 当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汗牛充栋, 笔者选择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成果作为问题分析的依据。2001年11月, 历时三年, 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陆学艺担纲的重大课题《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发布, 该研究“以职业分类为基础, 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 将当代中国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

(一)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 这一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2.1%。

(二) 经理人员阶层。

指国有、集体、私营和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1.5%。

(三) 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0.6%。

(四)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 (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 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5.1%。

(五) 办事人员阶层。

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4.8%。

(六) 个体工商户阶层。

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 (包括不动产) 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且以此为生的人,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4.2%。

(七)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12%。

(八) 产业工人阶层。

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22.6%。

(九) 农业劳动者阶层。

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 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 以农 (林、牧、渔) 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 并以农 (林、牧、渔) 业为惟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44%。

(十)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 (排除在校学生) , 这一阶层占比约为3.1%。

虽然陆学艺的研究以职业为基本依据, 但是在中国这个正在从“身份”向“契约”转变的社会里, 各阶层的收入与其职业 (身份) 正相关。笔者以这项研究为准探究我国各阶层的收入分布状况。这十大阶层依其收入水平可以分为高收入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低收入阶层、极低收入阶层四个层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尽管阶层的划分标准很多, 如职业、收入、教育水准、价值观念等等, 但最重要最基本的标准还是收入水平 (财富占有水平) 。

从表1可以看出, 中国目前的收入结构是“三角型”, 高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仅占人口的较小比例, 低收入阶层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这就决定了中国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力低下, 无力消费掉国内市场的巨大产能, 导致内需不振。

高收入阶层消费力惊人, 胡润百富榜2010年1月14日发布《2010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称, 2009年中国的高收入阶层的人均消费170万元[2]。这一群体消费方式追求个性化和现代化, 物质消费讲求高质、品牌、时尚和个性, 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成为消费的重点和热点, 高档商品、进口商品、奢侈品已经成为经常性消费内容。虽然这个阶层消费力惊人, 但是人数比重太低, 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有限 (而且该阶层的消费对象相当部分是进口的高档奢侈品) , 况且其边际消费能力是逐渐降低的, 其庞大的财产更多是作为资本投入了扩大再生产, 所以依靠高收入阶层不能解决中国目前内需问题。

低收入阶层虽然人数众多, 但收入有限, 在国民财富中的比重偏低, 无法对内需起到主体的拉动作用。按照经济学家李实的研究, 全国高收入阶层占15%左右, 中间阶层占到10%左右, 而低收入阶层超过70%。[3]低收入群体在人口中的占比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农业人口在人口中的占比过高, 而收入过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76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781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的3倍。2008年全国有7.2亿农民, 即使农民把收入全部消费, 也仅及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30%。而2008年年末, 农村人口中还有4, 007万贫困人口, 这部分人口的全部潜在消费力不及480亿元。另外据陆学艺等人的研究, 2005年, 10%的城乡低收入户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7.4%和51.4%,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7个和5.9个百分点。食品支出用去了低收入户城乡居民家庭近一半的收入, 而居住的支出又花去了12.3%和13.3%的收入, 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均增长15%以上, 几无结余。[4]所以这一阶层消费非常谨慎, 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于改善生活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 虽有愿望和要求, 但力不从心。

中等收入阶层在一国的内需中无疑应当居于主力的位置, 因为这一阶层消费行为比较理性, 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提高, 生存消费的支出比重不断降低, 消费领域比较宽, 所以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我国这一阶层发育严重不足, 2001年占人口的比重仅为14.1%, 根据陆学艺等人的研究, 2000年之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 但到2009年我国的中等收入阶层 (中产阶层) 在人口中的比例也不过23%左右, 仍未在人口中占据多数, 所以这一阶层的发育不足对中国的消费力具有极大的约束。[5]

三、结语

中国目前内需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中等收入阶层发育不足, 要想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必须通过分配制度改革扩张中等收入阶层, 形成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使国民财富为大多数国民掌握,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稳定强大的消费力, 使内需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

参考文献

[1].陈光金.当代中国的五次阶层流变[J].瞭望东方周刊, 2006, 40

[2].陈斌.中国富豪2009年人均消费170万:平均有3辆车4块表[N].重庆晚报, 2010-01-15 (3)

[3].李实.中国低收入阶层超70%, 收入分配不公加剧贫困[N].第一财经日报, 2009-11-16 (2)

[4].汝信, 陆学艺, 李培林.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16~25

篇4:“三不足”的不足

“三不足”是不是王安石的原话,是在什么情境下说的,在学界多有争议。这里不做史学考证,仅仅对其文本含义加以分析。平心而论,“三不足”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鼓励人们坚守自己的信念能够起到正面作用。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看,“三不足”也存在着先天不足,不能到处乱用。

有许多格言名句,一旦脱离了具体情境,就无法判断对错。比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以用来赞美宽容,也可以用来讽刺圆滑。“三不足”也是如此。当用它来鼓舞斗志时,就不能说它一无是处,但当用它作为“无法无天”的遁词时,它的缺陷立马凸显。作为管理者,最好慎用这种名言。如果要用,必须考虑具体情境。

同“三不足”几乎对立的,还有一段名言,是孔子说过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入,畏圣人之言”。两相比较,就更能反映出“三不足”的不足。就以天命来说,古代有许多人频繁强调天命的重要性,这不仅仅是用来神化统治权威的,而且也是用来约束统治者的。具有天命,才具有统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所以,古人有言:“君道隆盛矣,而可畏者唯天。”就是强调天对君主的制约。因为古代的帝王位于权力最高点,先辈只好用比帝王更高的“天命”来约束其行为。尽管这是软约束,但总比没有约束要强些。如果帝王连天都不怕,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所以,就在王安石变法的当时,同为宰相的富弼就加以驳斥说:“人君所畏唯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为者!此必奸人欲进邪说,以摇上心,使辅拂谏争之臣,无所使其力。”富弼认为这种说法的要害,是压制不同意见,阻挡对皇帝的进谏。他强调这关系到天下治乱,力争其不可。从当时情势来看,富弼所言,有一定道理。当开封民间出现了断腕自残方式对抗新法的情况下,王安石还辩解说这是“愚蠢为人所惑动”,“亦不足怪”,就已经使他主持的变法走到了尽头。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有其内在的自身因素,不仅仅是反对者在作怪。

管理者在进行变革时,不能不管不顾。尤其是外在约束较少的高管层,更应该抱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小心谨慎态度,古代的天命可以不管,但事物的法则总该遵循;前人的旧制可以变革,但行为的惯性总要考虑;风言风语的闲话可以不听,但民情的向背和员工的心态总得重视。没有这种考量,只是一味强调“无所畏惧”,往往是自己给自己制造困局。当然,承认“畏天命”的正面意义,不是什么事都不敢做,强调制度遗产的效用,不是不可变革而是要衡量沉没成本,重视员工心态,不是谁也不开罪而是要寻求心理认同。“三不足”的说法,只能用于强化意志,而不能用于行为选择。

篇5:不足

一、政治方面,“四个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不坚定、两个维护做的不够,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辜负党中央的殷切期望,扎实工作、埋头苦干,更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撸起袖子加油干。

二、深度广度把握不够。理论学习系统性不够,虽然平时也较为注意学习,但学习的资料不系统,不广泛,有时只注重实用主义,急用先学,不注重全面、系统;大局意识不强。

二、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篇6:不足

盘点轻松解决奶水不足的方法

是有心无力,奶水太少根本不够宝宝吃,所以只能额外再给宝宝配奶粉吃。新妈妈产后奶水不足怎么办?马氏催乳中心为您盘点轻松解决奶水不足的方法。新妈妈要树立必胜的信心

相信很多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就已经想好喂养宝宝的方式了,然后也做了很多迎接小宝宝的准备,所以在心态上一定要彻底放松。只要在生活起居方面,比如胸罩的选择以及身体的清洁方面多多注意一点就好了。

及时、正确地让宝宝吮吸乳头

宝宝出生30分钟以后就可以让他学着吸吮乳头了,这样有利于促进新妈妈尽早分泌乳汁。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还要帮助宝宝培养正确的吮吸姿势,最重要的就是让宝宝的身体处在最舒服的状态,不要蜷缩起来。宝宝刚生出来的时候胃容量很小,随着宝宝的成长需要的奶水会不断增多。

必备的催奶食物来补充营养母乳喂养的好处很多,现在很多妈妈也准备亲自喂养宝宝,但是有时候真的新妈妈开始用母乳喂养宝宝以后,身体上的营养会损耗地很厉害。一般来说,产妇三天以后就要开始食用催奶食物了。但是在食物的搭配和选择上也要注意不能太过大补,因为孕妇产后体虚,先需要慢慢调理,而且催奶太多容易造成乳腺阻塞。

母乳期间远离药物

篇7:不足

打开excel错误提示截图如下

我们如果点击“确定”立即就弹出一个“文件已损坏,无法打开”了,这相要怎么解决呢解决办法

2.我们现在开始打开“内存不足”问题,然后首先打开EXCEL表格如下图所示,

3.现在我们在打开的excel文档中我们点击菜单上的“文件”》“选项”然后我们再点击    4.然后在选项中我们找到“信任中心”》点击“信任中心设置”如下图所示点击详细进入。    5.然后我们在打开的“受信任位置”中点击“添加受信任位置”进入如下图所示。    6.将C/D/E/F...盘都添加上,并且选择“同是新人该位置的子文件夹”即可 了

一聚教程提醒您,如果你还款解决此问题我们可以利用QQ电脑管家来检查杀毒一下吧,可能是电脑中毒了也不一定哦。

篇8:“镁”中不能不足

A.铁B.镁C.钠D.锌

答:正确答案为B。

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金属微量元素很多,虽然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不及体重的万分之一,但对我们的健康却是“四两拨千斤”,人体缺少必需的微量元素就会生病。因此,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市场上一些补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与追捧。

在市面上出现的保健品中,钙、铁、锌、硒四种微量元素似乎成了“名角”。“健康骨骼支持你——钙尔奇”“黄金搭档,补充钙铁锌硒维生素”“补锌,我选蓝屏的”……而其他的一些金属元素,似乎就成了名不经转的“配角”,在我们的记忆里,它们的“身影”模糊,比如镁。

被称为“生命活动的激活剂”的镁,是哺乳动物和人类所必需的常量元素,在人体运动功能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参与体内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包括骨及细胞的形成,与神经肌肉和心脏功能有密切关系。人之所以活着,全靠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维持着生命活动,而催化这些生化反应则需要上千种促酶(生物催化剂)。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镁可激活325个酶系统,人到中年以后要注意“镁”食,即要多食含镁丰富的食物。中年之后多发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塞、糖尿病等,都与体内镁含量降低有关。

体内镁缺乏,人就会情绪不安、易激动、肌肉无力、耐久力降低等。特别是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会大量消耗体内的镁,导致肌肉的活动功能降低,甚至还会发生手足抽搐、痉挛等。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儿童每天约需镁200毫克,成年女性约为300毫克,成年男性约350毫克,孕妇以及喂奶期女性约为450毫克。

要补充镁,其实很简单,不需要刻意花大价钱去买专门的补品。镁普遍存在于食物中,由于叶绿素是镁卟啉的蝥合物,因此,要补镁,绿叶蔬菜是首选。肌肉和脏器中也较多。相比较而言,植物性食品中的镁利用率较低,而动物性食品中镁的利用率较高,达30%~40%。

篇9:不足

(1)“经营过度,管理不足”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从来不缺少对中国市场的把握与感悟,市场意识非常先进,中场感觉非常到位,经营手段也足够的高明,这一点恐怕与国外的企业家难分伯仲。但是企业如果仅仅依此作大作强,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需要整体的和有效的管理体系,我认为‘管理是企业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没有管理的经营是机会主义的,强势的经营与脆弱的管理并存,必然造成企业经营的成果被管理的黑洞所吞噬。”

(2)“管理过度,经营不足”

“我们企业在过去的20年当中,经营的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创新,基本上都是降价促销、做广告等等。但是管理上我们做了很多的努力,比如说流程再造、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期权激励、企业文化等等,几乎所有管理的方法都涉及到了。如果一个企业只是在使用降价这样的经营手段,那它在管理上只需要做成本管理就够了,其他都可以不做的,但是事实上许多企业把以上的管理办法都做全了,最后还造成了企业的亏损。因为管理只是在解决一个效率问题,效率是相对经营来说的,如果和经营不匹配的话,就会出问题的。”

两种观点各有各的道理,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中心联合举办本期月度论坛,一同探讨:哪一个观点更符合大多数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更及时地补齐可能出现的管理或者营销方面的短板,不至于因为某一方面的差距巨大而限制企业的成长?

陈锡忠:济南华联商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大多数企业创业初期,或者发展的初级阶段,管理者几乎把精力都放在经营上,尽可能调动所有的人力,投入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来做经营开拓,在经营方面绞尽脑汁搞创新,在管理方面却往往很浮躁,别人的管理体系、经验拿来就用。比如发现市场上有一本《给加细亚的一封信》的书,或同类的管理方面的书籍,我们经常就拿过来照本宣科地学,有什么就学什么。这使得我们没有自己的管理体系,这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共有的现状,在管理上不去创造、不下工夫。

以我们华联商厦为例,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商业零售(超市或大卖场)。初期,我们在经营上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打败对手,增加市场占有率。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想尽一切办法去搞促销,与消费者互动,出现了很多管理规范、管理制度与经营发生冲突的情况,当时肯定是以经营为主,管理无条件让步:无论是资金调度、人员安排,还是物流、商品定价都围绕经营来做,五条件地服从经营需要。1995年华联商厦开业,1998年便有将近价值1000万的问题商品库存,而那个时候我们总共才有两三百万的利润。最终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所在,1998年我们便做了流程再造,从重经营开始走向重管理。

通过这两三年的不断调整,济南华联在区域内取得了比较好的市场份额,每年有几千万的纯利润,但新问题又来了:我们对资金的控制越来越没底,因为我们用的是和厂家联营的形式,主动权掌握在厂家手里,这对于我们来说又是一定程度上管理的失控.因此提高管理能力依然是我们目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总的来说,我对管理的困惑较多,因为经营的问题是具体的,而管理的问题是模糊的。

苟轶群:四川省简阳市海底捞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中国市场经济正处在转型期,企业也跟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管理和经营两个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但目前在企业中,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我认为存在更多的问题是“经营过度,管理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以民营企业为例,民营企业刚开始起步的时候都比较小,这时候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怎么让自己生存下去?第一就是要保证现金流,要保证现金流就必须狠抓经营。民营企业起步的时候就注定了要从经营先入手,这是造成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的第一个原因。

2、民营企业刚开始时,很多问题都是依靠创业者自己一个人解决的。此时没有太多的约束,很多问题解决起来都比较灵活,效率也比较高,这个时候必然不会在管理方面有太多的精力投入。

3、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开始注重管理了。但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企业资金的积累都是几何倍数增加的,今年是两千万,明年可能是四千万或者是六千万;此时企业经营者尽管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但管理水平的提高却很难呈现几何倍数的增加,跟不上经营扩张的速度。经营的扩张速度高于管理提高的速度,也是造成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锦红:上海旧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很多民营企业起家的时候带有机会导向的特征,可能是偶然抓住了一个产品机会,产品赚钱了以后,就会发现要想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开始重视品牌。从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企业需要进行一场变革,品牌经营比较好的企业会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未来可能会做大、做强。所以说讨论经营和管理哪个重要,我认为每一段时间都不一样——在企业以产品经营为主的时候,那一定是经营重要;而在企业创立品牌的时候,当然是管理重要。

一个企业需要打三张牌:市场营销,资金链,内部管理。我把市场营销放在第一位,资金链放在第二位,内部管理放在第三位。为什么呢?因为有市场就能够带来资金的运转,否则便没有了资金链:另外,如果不把资金投入到市场,也不会产生持续的资金链。管理可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但市场却不是想开动就能开动的。

吴少生:深圳市联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们公司以前是做国际贸易的,1998年以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公司连续进行了几次转型。国家开始西部大开发,我们利用区域、资金优势,在西北地区投资了一个能源项目。从做贸易公司到进行资源开发,我们进行了第一次经营转型。但刚开始在管理上就出现了很多薄弱环节,跟不上经营的速度。

后来,香港迪斯尼乐园开放了,我们感觉到机会来了,购买了20辆大巴士,经营深圳到香港的运输业务。这是我们公司第二次转型,我们的市场定位和开发都很到位,但由于管理跟不上运营,结果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第三次经营转型时,我们看到了深圳跟东莞两地之间存在空缺的厂房租赁市场,便立即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开发厂房租赁市场。又由于管理跟不上,导致经营出现了很多问题。

经过这几次转型后,我们认识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不一样,经营和管理的侧重也不一样。企业转型前没有很充分的人才储备,转型后我们又从事不同的行业,所以怎样有效的管理,才能让企业正

常运转,这对我们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市场的占有和经营都是企业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加强管理。

周媛:太原市康友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经营的过程中,我对“经营过度,管理不足”与“管理过度,经营不足”这两点都有一些感受。尽管我的企业刚刚成立两三年,但在经营中却出现了非常有代表性的几次变化:

1、第一年一切都围绕着销售和经营,一年下来企业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需要的人员也在不断的增多,公司内部人员的配合及人员安排上等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问题。

2、第二年我们对工作重心做了调整,吸取了第一年的教训,我主要把精力放在管理上,在诸如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方面倾注了较多精力。同时还吸纳了多方面的人才。但随着企业发展,企业又出现了一个问题,管理注重了,反而经营不足。

3、第三年还是回到了经营重心上。总体感觉到管理都是为经营在服务,管理必须以经营为基础,以经营为前提。才能让企业长期发展下去。

马卫军:山西同仁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我们公司,以前我们凭借经验和感觉去做事。近一段时间企业进行了转型,把管理放在了第一位,先思考后做事,省得走一些弯路。还把企业做了三个层面的调整:第一个层面是让了解顾客的人成为决策者,不再像以前只是由董事长、董事作为决策者,比如说做零售的第一线店长,就可能是我们的决策者;第二层面是执行层,即层层进行授权,第三个层面是监督层,想一些考核的办法进行考核。

一般公司都是先有经营后有管理,在确保不走极端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偏重于经营。因为利润往往是来自于经营的,而管理是支持经营的。

徐亚亮:中发实业集团董事、总裁助理

如果把经营初期比喻成培育婴儿的话,那么企业必然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首先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再有是市场的占有率及现金流。只有像小孩儿一样,吃饱了才能长大。所以我认为经营和管理过度都是不合适的。但是在初期经营上过度是有利而无害的。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组织变得庞大的时候,管理才变成最重要的。

我在公司负责典当业务的运营。典当是一个老行业也是一个新行业,从1986年成立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典当公司到今天为止,全国共有三千余家典当公司,从经营范围来讲主要是提供贷款,利率稍微高一些,有服务费和手续费。

1995年我们在哈尔滨偶然进入了典当行业,当时的中国典当公司不是很多,当地我们算第二家。1995—1998年这四年间,我们的贷款额每年都达到了翻两番以上的速度,发展非常快的。1998年—1999年的时候,典当公司营业额是六千万,实现净利润是一千二百万,而实际上只有九个人在运作。应该说前期我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管理,考虑的只是市场占有率,第一年投入了几百万就有很好的回报,然后就考虑到第二年的投入,把资金贷出去,把服务费收回来。公司投入的所有资源,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其他方面的资源,都是围绕着经营,怎么才能快一些做起来,把市场做大,把企业做起来。

1997年的时候,我们对外招兵买马,进行招聘,有一个哈药集团办公室副主任到我们这儿来,当时我们考虑,这种大企业管理办公室的人对我们有什么用呢?我们主要是想把业务做大。1998年以后,我们集团整体战略向南发展,我们公司也在北京设立了分公司,到现在为止在北京设立了四家独立法人的典当公司。成立四家典当公司后,我们也希望每一家典当公司的业务规模都超过哈尔滨的公司,我们当时认为如果按哈尔滨的经营状况算,几年以后在全国将会有很大的利润额,现在看这是以点代面了。我们当时没有考虑到多家典当公司成立以后,原来的经营方式好不好用?资金投入到典当公司后风险怎么解决?很多家典当公司需要投入,应该怎么办?这在管理上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还有我们的人力资源(如典当公司经理和各级管理人员的任命)和风险防范体系诸多管理问题都暴露出来了。2003年以后,我《逐渐意识到管理的至关重要。典当行业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但是目前在国内它还是一个不成熟的行业,在全国也没有一个很优秀的连锁典当公司可以拿来学习,所以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

杨志明:德国柯诺木业集团中国区营销总监

我个人认为在企业在前期成长的过程当中经营重要一些,壮大以后管理成分才会要加重一些。我觉得许多中国企业还是倾向于“管理过度,经营不足”。

我们德国柯诺木业是全球最大的木地板集团,进入中国以后,推出一个品牌叫“克诺森华”,在管理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我们公司后来推出一个品牌叫“莱茵阳光”,前期投入的人员非常少,找到了一些市场机会,在经营上下的功夫要比“克诺森华”多很多。“克诺森华”做了五年,”莱茵阳光”才做了一年多,然而销售额却是“克诺森公地”的三倍多。

还有其它行业,比如说手机行业,无论是TCL还是海尔,他们都是不缺管理的,但为什么还会失败呢?是因为中国的企业经营就喜欢简单模仿,只要出现新产品就进行模仿,然后再广告轰炸。而国外企业不同,他们对消费者需求把握得非常好。例如索爱推出了时尚的音乐手机,摩托罗拉手机也有很多款型,不但漂亮而且科技含量高,而国产手机很明显跟不上国外手机的市场步伐。

管理是一种手段,管理最终的结果是不需要管理。因此我觉得还是经营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市场有很多可待开采的地方,要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包括新产品会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拿洗衣粉来说,如果超声波洗衣机发明后,不需要洗涤用品就能洗干净衣服,日化行业的企业就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吴春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为技术公司高级管理顾问

经营和管理的区分

“经营过度,管理不足”来源于韦尔奇的一句话,他说“美国企业多是管理多余,领导不足”,我在他的话上延伸出来了“经营过度,管理不足”。探讨这个话题首先需要做四个基础说明:

1、经营和管理是有区别的;

2、经营与管理不是论证而是实证,主要是针对中国企业的现实,提出这个问题;

3、经营与管理的标杆。假设经营和管理比较,就应要有个标杆,过度与不足是和什么相比?这个标杆就是世界领先企业。这样一比较,问题就出来了,目前中国的企业大多数是“经营过度,管理不足”;

4、在正常情况下,提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相对论。

我们首先要把经营和管理分开,然后来谈经营和管理的问题。关于经营和管理的区分,我想是这样的:

第一个区分是“什么是企业?”企业就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是什么?就是经营行为。

第二个是既然顾客创造出来了,那么就要给顾客东西。因为创造顾客,顾客就有了需求;要满足这个需求,就要拿自己的东西给消费者;或者说采购别人的东西,再给消费者;或者是把别人创造的东西,经过自己的选择后再给顾客。此时产生价值的过程就是管理。

第三个企业是功利的,功和利是区分开的。利就是利润,功就是内部的基本功,功利实际上就是经营管理。收入是来自外部的,即市场,这就是经营行为,然后减掉成本才是利润。那么成本是什么?成本就是管理,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内部的基本功才能来获取企业的利润。

第四个区别是经营和管理的区别。经营是要效益,管理是要效率。经营就是要赚钱,不赚钱的企业是最丢脸的企业。企业要效益,但是效益和管理产生的效率是相连的,只有管理的高效率才能带来经营的高效益。

中国企业的现实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面临着几个现实性的问题:

1、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是未被完全开发的,新兴市场不断涌现对中国的企业来讲是利好的机会。

2、英国有一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智商达到了104,是全世界最高的.智商最重要的体现在经营上,也就是企业家对市场的把握,对机会的把握。

3、从性格来讲中国人更善于经营,而不善于管理。英雄气是中国人的特性,是能做大事的特性,恰巧也是做好经营的关键因素,如开拓新市场是中国人最开心的事儿。管理主要体现在细节,而细节是我们中国人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如默默无闻不断改善,中国人是耐不住这种寂寞的。

4、中国的企业竞争还没有达到白热化。中国企业还处在不断洗牌的阶段,还没有达到充分的竞争,从这个角度讲,这也可算是“经营过度、管理不足”的背景。

我们还可以看另外一个证据,比较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人均效率。在中国,不管是哪个企业都不敢和国外企业比人均效率.华为1999年和微软的人均效率比是1:8.8,到了2001年是1:4.7,现在是1:3.5。“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华为提出来的,即“向管理要效率”。华为的总裁任正非只抓三件事:第一是管方向,第二是管节奏,第三是人均效率。华为去年招了15000人,人均效率没有下降,因为华为将人均效率的提高作为企业管理的首重。

篇10:自身优势和不足

1.自身的优势

在工作方面,我踏实工作,认真负责,将领导布置的每一份任务力求做到最好。务实、实事求是,喜欢做实际的考虑。喜欢单独思考,独立完成任务。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维护集体。工作时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

适应能力强、对生活不挑剔,能应对一切挑战。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和奢望,从不挑剔。

2.自身不足

表达能力不强。我个人觉得表达能力,一部分源于天性,一部分源于个人知识。在这一点上,我很不足,需要长期的积累。

思考太片面。我很容易把一件事想得太简单,太理想化,而实际操作却出现一个个的难题。这与我的阅历,经历也有关,相信经过积累,实践,对我有所帮助。

3.总结:

篇11:中药气味理论不足

作者:徐春梅,姚映芷,黄亚群 作者单位: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综合门诊部,江苏 南京 210044;3.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关键词】 气味理论 理论基础 滞后性 临床疗效

气味理论是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迄今仍用以说明或解释中药的作用机理,指导中药的临床实践,必然有其不足之处。回顾文献发现,中药气味理论的认识略显粗疏笼统,甚至难免牵强附会,这样有可能忽视临床用药的正确经验。气味理论不足的原因

在临床实践中,医家在辨证选药时,大多根据气味理论来指导临床用药。气味理论研究,也是以指导临床用药为目的。如药性寒凉的药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药性温热的药可温里散寒,助阳回阳。辛味药能发散;甘味药能补益;咸味药能软坚等。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代医家用药多以个人经验为主,定性强于定量,定性与定量均以个人经验为据,量效关系较为模糊,且笼统而随意性大,阻碍气味理论更好地发展。气味理论不足的具体表现

2.1 气味理论的理论基础局限性中药的气味理论指“四气五味”(有时也称“四性五味)。”“四气”是根据阴阳理论将药物分成寒、热两类,再根据程度差异进一步分为寒、凉、温、热四类。“五味”是根据五行理论将药物分成辛、苦、酸、咸、甘五种。那么“四气五味”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四气五味”理论是中医临床实践中对药物功能判断,能够治疗寒证的药物是温热药,能够治疗热证的药物是寒凉药;“五味”的理论则是中医根据人的感官真实滋味的感知及对药物功能所作的归纳总结,是“神农尝百草”的结果。相对而言,“四气”的判断较可靠,“五味”的推理则不免要多受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阴阳五行理论不够完善, 而“四气五味说”受到阴阳五行理论的影响,“四气五味说”也就难免存有缺陷。

2.2 气味理论的滞后性以传统气味理论对一些药物的应用效能进行比较研究时,就会发现与气味不相符合的内容,如活血祛淤类药物,50%左右性味项下均未有“辛”味记载,而五味学说只有“辛”能行血,尽管有的药物如紫丹参,牛膝、桃仁等已被证实具有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障碍等药理作用。又如药物苦味与归经的关系:188种苦味药中,纯苦味药37种,苦兼它味药71种,气味结合苦寒(凉)药57种,以脏腑而论108种药物一概入归肝经,入肝经的比值味数最高,这就与“苦入心”的传统理论相悖。

2.3 气味理论存在以偏概全中药气味理论作为一种用药理论,应该能够系统反映中药内在规律性,指导和提高临床用药的水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对中药性能的认识是不够全面的,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如四气主要用以说明药物的寒热性质,而五味主要是指酸苦甘辛咸,功用归纳起来,不外乎发散、行气、行血、补益、和中、缓急、收涩、通泄、降泄、清泄、燥湿、坚阴、软坚、渗湿利水等十余种。从《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到《中药大辞典》载药5707种药物的功效作用,都用传统药性理论中“五味”的内容来概括,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苦能降泄、通泄、燥湿,但没有提到“苦味健胃”,临床经验有些苦味药物确有健胃之功,如:大黄、黄连味苦能健胃;辛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也没讲述“辛味能润”。“辛味能润”则是对肾气不化,津液不能输布所致燥证的一种特殊治法,如半硫丸用以治疗老人虚秘,就是利用半夏的辛润之性。由此看出气味理论的内容不是十分全面,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气味理论难免存在以偏概全。

2.4 气味理论难以系统解释临床疗效气味中的“味”是临床用药的主要依据,如紫丹参辛、苦微寒,入肝、心、心包经。临床上主要运用于血淤气滞所主的心腹、胃脘疼痛,月经不调、产后淤滞疼痛,关节肿痛,高热谵语,心悸怔忡、失眠等证,若仅用传统药性“苦能燥湿能泄热,微寒能凉血”来注释其功能,就很难全面准确阐述紫丹参独特的药效。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积、泻下、通便作用。“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故咸味药不宜多食,有的伤脾胃,脾胃虚弱便溏者慎用,但紫河车味咸,能益气养血,脾胃虚弱,湿困纳呆者慎用;鹿茸味咸,能补肾益精血,胃火盛者忌用;鸡子黄甘、咸、平对心脏有益;海马甘、温,活血化淤;丝瓜络气味甘、平;橘络气味甘、苦、平,但却有明显的通络之功用;苍术气味是辛、苦、温,有明目之功,可治疗夜盲症;蝉衣又名蝉蜕、蝉壳、蝉退,气味甘、咸、凉,能明目退翳,却能疏散风热,治疗风热或肝热翳障;紫河车、阿胶、蛤蚧、鹿茸等“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或甘咸,具强壮滋补功能,且作用明显强于一般甘味补药;肉桂气味辛、甘、大热、纯阳之性,其性升散,趋向主向上向外。肉桂升散之性,如何能向下去“引火归源”呢 ?赤小豆气味甘、微寒,能利水消肿、利湿退黄;川楝子味苦,却能行气止痛;赤芍味苦,却能活血祛淤。事实上,很多药物诸如驱虫药、截疟药、麻醉药、外用药等,其疗效卓著,备受临床医者的推崇和喜用,却难以用传统气味理论来阐释其应用效能。

实证(一):《神农本草经》中云:“斑蝥性寒”,秦东风[1]认为斑蝥性热而非性寒。斑蝥主要适用于 :①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或坚硬如石的阴疽[2];②风痰阻络之面神经麻痹[3];③风寒湿痹、鼻鼽乳蛾、疯犬咬伤、牛皮癣[2~5];④癌症[6,7]。治疗的病症大多属阴属寒。翻阅治温热病的内服外敷方剂,未见用斑蝥者。斑蝥常作为灸药物使用,外贴易致皮肤发热发赤,甚或起泡,无火不成灸;中毒造成的吐血尿血,血色多鲜红,并伴有口干,胃脘灼热等症。血证的主要原因有热盛迫血,虚火扰络,气不摄血,淤血阻滞,阳气虚衰等。斑蝥中毒造成的吐血尿血,血色多鲜红,并伴有口干、胃脘灼热等症,这些与热盛伤及血络的表现一致。我们还从临床上观察到,癌证患者服用斑蝥,热盛津亏及肝肾阴虚者较痰结、湿聚、阳虚者等更易出现吐血尿血。文献资料显示,黄连、黄柏、滑石、靛汁、竹叶、芦根等[8~10]能解斑蝥之毒。正如《神农本草经》中所云“治寒以热药,治热以寒药”,黄连、滑石等性寒,以寒制热,寒热相克,中毒易解。由此得出斑蝥性热之结论。

实证(二):木鳖子为葫芦科植物木鳖Momordicacochinchinensis(Lour.)Spr.的干燥成熟种子, 历版《中国药典》均谓其药性为“温”。于智敏、周超凡[11]从药用植物的亲缘关系、功用主治、组成方剂的配伍、临床禁忌证和中毒表现等4个方面基本可以证明木鳖子药性非温而应为寒凉。

综上所述,传统中药气味理论存在某些不足,作为临床中医药工作者,应加强中药气味理论的研究,以适应中药现代化高速发展的需要,使传统中医药能够走向世界,而不是被西医药所取代。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不足】相关文章:

不足改进04-11

查不足04-18

主要不足05-01

教学反思不足04-17

总结个人不足05-08

不足为奇05-08

不足及对策05-20

影响因素不足05-21

不足整改措施范文05-24

党员个人不足范文05-25

上一篇:于腊八节的诗句下一篇:发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