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腊八节相关的故事传说

2024-04-28

和腊八节相关的故事传说(精选7篇)

篇1:和腊八节相关的故事传说

俗语有云: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意思就是从腊八节开始,许多人家就开始操办起春节的准备工作了,从腊八开始,具有浓浓中国味的春节就此拉开序幕了。那么,腊八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腊八粥与腊八节又有什么关系呢?欢迎阅读下面的腊八节的传说故事,一起来了解清楚。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1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

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

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2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3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

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4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

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5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

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6

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

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篇2:和腊八节相关的故事传说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他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2、朱元璋受难之说

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过一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跌断。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极了,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了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

3、赤豆打鬼之说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而大人小孩生病、身体不好都是腊八节这些疫鬼作祟的原因。所以,在腊八这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

4、纪念修长城的民工之说

相传,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民工们长年在工地上不能回家,吃粮全靠家里人送。家里粮食送不到的,就有可能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一些少粮的民工们把各自剩下的五谷杂粮熬成稀粥,每人喝一碗抵御饥寒。后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5、牢记祖先勤俭美德之说

传说,西晋时有个青年人很懒,游手好闲,坐吃山空,等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没粮了。饥饿难熬的年轻人,遍搜家里的坛坛罐罐,将残余的五谷颗粒连同可食的残碎物,一起煮了一碗粥喝下。从此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勤劳过日。人们借此教育子女,腊八喝粥,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6、怀念岳飞之说

篇3: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个被称为“祟”的小妖怪, 它长着黑黑的身子, 但手却是雪白的。每年春节除夕夜, 它都要到人间害人, 专门摸熟睡的小孩子的脑门。

凡是被“祟”的雪白小手摸过的小孩就会生病, 莫名其妙地发高烧, 整夜说胡话, 等到十几天高烧退去后, 小孩就会变成痴呆疯癫的傻子。

所以, 每年到了除夕这一天, 家长们都怕“祟”来伤害自己的孩子, 就整夜亮着灯, 陪孩子一起玩, 不让他们睡觉。这在当时叫做“守祟”。

后来, 人们觉得说“祟”这个怪物有些晦气, 又因为“岁”与“祟”谐音, 于是人们就慢慢改“守祟”为现在所说的“守岁”了。

篇4:和腊八节相关的故事传说

关键词:黄老将;袁国公;传说故事;巫山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7-213-01

笔者查宜昌小峰乡罗家森老人所藏《族谱•序》记载:“在明朝时期,我国大西北(南)惨遭灾疫,人员稀少,朝廷拟定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国家进行了大移民。”据当地小峰乡老人所讲他们江西移民湖北的有三个共同点:迁出缘由明代(朱洪武)“调凡”;江西迁出地朱氏巷、红土地庙、大柳树;迁入(小峰)后人口繁衍,一些继续向北迁入鄂西北,而更多是迁入巴蜀天府之国去发展了。而其中移民的祖先的民风风俗对后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巫山县起阳乡袁黄两大家族体现得就十分明显的,甚至在当今两个家族都还遗留了几百年前先祖的遗风。下面就以故事与传说看移民后的社会斗争与协作情况。

一、黄老将和袁国公的故事

筆者收集的起阳的著名传说:袁家出了一个袁国公性机敏,善投机取巧,善射箭,有非常了得的真本事;黄家出了个黄老将性愚钝,善打枪(火铳,重五十五斤),是朝廷一员猛将(曾中武状元),原来二人从小长大,是好朋友。后来袁国公见天下大乱,想乘乱捞一把,于是当了反王,战败逃亡,黄老将作为朝廷武将奉旨追杀袁,追至锣鼓坪,隔二里之遥,袁勒马驻山梁高喝决斗,而黄老将劝朋友投降,但二人彼此都不想伤害朋友性命,袁国公说:“多谢老友,我誓死不降,你我比试技艺一决高下吧。”黄老将于是说:“亮出你左手”,袁国公晾(抬)左手,黄一枪击掉其左手。袁面不改色,一手抬弓,用嘴拉箭,道:“黄老将扯住你右耳”,话音刚落,袁国公“嗖”的一箭将黄老将右耳射落马下。袁国公伤重奔走到当阳一险峻的峡谷叫里河八字沟,遇一怀孕妇人(有说是老农者)问:“此地为何处?”,怀孕妇人(老农)曰:“阎王鼻子鬼门关。”袁国公仰天长叹:“天要亡我也。”自刎而亡。黄老将取其首级向朝廷领赏,朝廷(有人说是皇帝)曰:“让你养活大昌县一万人或者将大昌东西二坝送给你怎么样?(意思让他当一县之长)”黄老将曰:“我一人难养,怎能养大昌万人,我就要(巫山起阳)九十门后面的铜罐沟那些山林吧。”

笔者推测九十门是靠近神农架的森林地区,黄喜猎,故选择了无人居住的山林。还有可能老将杀友有愧,隐居山林吧,另外袁家的后人在铜罐沟找到铜矿,用木炭冶炼,听说铜矿成色还蛮好,至今该山林仍为黄姓所有,但是山林却是附近各乡各姓取薪烧炭的地方。据我幺爷讲,黄老将的火铳、战袍被被黄家后代保留,据说身高1.90米的人站在一米多高的大桌子上,穿上其战袍,衣襟仍沾着地(而巫山文峰观道士孙至阳(老家起阳乡)说黄老将道袍被成都博物馆收藏。

查《黄氏宗谱》和《袁氏族谱》,两大家族都是明时第一次“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而听黄玉江老人讲黄老将叫黄金榜;亦有说是其兄黄金贵者;亦有说二人同为武将者,均称黄老将,都有武功。《黄氏总谱》记载黄金榜:“(黄)成治子,(娶)胡氏生登座,葬老垣子,(胡)氏亦葬老垣子。”黄金贵(其兄):“(黄)成治子,(娶)袁氏生登科葬老垣子祠堂佐(左)手,坐北向南。”事实上两弟兄就埋笔者家(起阳乡起阳村黄家院(垣)子)屋后竹林中,有倒伏碑刻,而黄金贵娶袁家为媳妇,假设两弟兄任意一人为老将,袁黄也是亲戚。笔者因家族中有不孝子孙准备掘墓,打老将坟墓主意,而不敢砍竹察勘碑刻,故时间不可考,而袁国公叫袁朝宪。而正史笔者暂时没有查到二人记载。笔者存疑结合家谱推测传说出现的可能原因为:

黄袁二家族参加了元末红巾军不同政权,史载“洪武四年平蜀,大肆杀戮。” 黄氏可能为后来地明王朝朱元璋地军队,袁氏参加明玉珍大夏政权。朱元璋统一全国,进攻明玉珍大夏政权,袁国公是大夏时先到巫山湖广移民,而黄老将时是后来明王朝移民,二人各为其主,是元末红巾农民军之间的斗争。《黄氏宗谱》载:“黄氏先公原籍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瓦子岗大堰口万仞岩人氏。自大明洪武三年,天下大乱,红军作耗,民不安生。至六年大定,始秦川陕人民余尽无,遵奉圣旨,移民填籍……”《袁氏家谱》:“袁姓祖始由江西袁州迁于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洗脚河黄土坎,明时又迁大昌起阳坝而基业焉。时起阳坝之有袁氏由此始也。”乍看二姓看不出时间,但当地老人都说袁氏先到起阳坝,《袁氏家谱》为避祸便隐藏了这时间(历史),巫山县、庙堂、平河等乡十大家族(沈、陶、杨、石、刘、黄、李、袁、张、王)约占三乡人口的五分之四,由时间推测与先到移民先插占肥沃地域相符,也映证笔者推论,也就是说此传说可能体现元末红巾军不同农民军政权之间的斗争,而黄老将和袁国公可能只是虚构的人物。

文献记载巴山地区明末清初的这次战乱较多,如云阳县“自明季丧乱遭献贼屠孑遗流换,土著稀简。” 而巫山县有“土著人甚鲜。”的说法。光绪十一年《大宁县志》引《蜀碧》“崇祯十二年八月,张献忠寇蜀,官军败绩于汤家坝。”任乃强先生称:“至顺治七年时,蜀人大体已尽叙、泸、重、涪、万、遵义与松、茂、雅州保宁一带,略有人迹而已”。 对大量移民地名关于战争的破坏和人口耗损都有记载。由此可推测袁氏可能为在第一次“湖广填四川”湖广移民参加张献忠大西或者李自成余部的农民军后代遗留的老移民,黄氏或许是参加清军的明湖广移民遗留后代。

篇5:有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来历故事|腊八节由来的故事

一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三说: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四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节的传说故事>>>腊八粥与年味的故事

五说: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六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七说: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节的资料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 “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节的来历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祀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 “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篇6:腊八节的来历有哪些传说故事

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有关的传说

腊八节的来历

腊八节,原为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返回目录

腊八节的由来

道教说法据《云笈七笺》记载,正月初一(春节)是天腊,五帝会于东方九炁青天;五月初五(端午节)名地腊,五帝会于南方三炁丹天;七月初七(乞巧节)是道德腊,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十月初一(寒衣节)是民岁腊,五帝会于北方五炁黑天;腊月初八(腊八节)是王侯腊,五帝会于上方玄都玉京。据《赤松子章历》记载:

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益添年命。求祷子孕,祭祀先亡,升达玄祖。其日不可壅滞沟涧,用力色欲。可吟咏歌赞,导引神气。

五月初二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外滋万类,内延年寿,记录长生名字。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玄祖。其日不可伐损树木、血食,可服气,消息四大。

七月初二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学业文籍,名官降益。其日可谢罪、请福、服气、沐浴、祭祀先亡。其日不可伐树碎石,食啖酸咸,乘骑临险。可导引摄理,展舒筋骨。

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料、官爵、算尽、疾病轻重。其日可谢罪、请添算寿、祭祀先亡、沐浴玄祖。慎勿多食、侄昏醉睡。可行道礼拜、旋逵庭坛。

腊月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降注三万六千神气。其日可谢罪、求延年益寿、安定百神、移易名位、回改贫乏、沐浴、祭祀先亡、大醮天官,令人所求从愿,求道必获。此日不得聚会饮乐。可清净经行山林有坛庭之处,行道有念,三魂七魄,不得经营俗事,逢腊日即是。

据以上,正月初一天腊,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月初五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七月初七道德腊,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十月初一民岁腊,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十二初八王侯腊,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五腊日,斋戒沐浴,朝真行道,自然获福无量。三元节三官大帝赐福赦罪解厄,五腊日便是五帝校定生人延益的良日。《赤松子章历·卷二》有:王长谓赵升真人曰:子知五腊日乎?赵升真人曰:吾于鹤呜洞侍右,闻先师与郁华真人论之,五腊日者,五行旬尽,新旧交接,恩赦求真,降注生气,添神请算之良日也。此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也。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此日可斋戒沐浴,朝真行道。今故明传妙旨,可宜勤行之。”五腊日,五帝朝会玄都,统御人间地府、五岳四渎、三万六千阴阳,校定生人,延益之良日,是学道修真求生之士,斋戒沐浴,朝真行道的日子。

〈〈〈返回目录

腊八节有关的传说

一:对忠臣岳飞的怀念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二:朱元璋遇难之说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三:悼念秦长城修筑民工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篇7:腊八节神话传说故事

附:腊八节各地习俗

1、陕西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肃腊八节的习俗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宁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4、江浙腊八节的习俗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5、西北腊八节的习俗

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6、宁夏腊八节的习俗

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7、北京腊八节的习俗

上一篇:自动化技术系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工作职责下一篇:村精准扶贫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