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一历史会考

2022-09-05

第一篇:云南省高一历史会考

高一历史会考复习整理

高一历史会考知识梳理

一、列强对近代中国的入侵战争史:

1、鸦片战争(1840-1842年)

《南京条约》(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中法战争(1883-1885年)

中国不败而败

4、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

《马关条约》(1895年)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辛丑条约》(1901年)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

中国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首次胜利

二、中国的民主革命史:

第一阶段: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开始)

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1911年,武昌起义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政府:南京临时政府

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第二阶段:五四运动(1919年)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三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

1、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

2、合作开始的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3、合作的政治基础: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

4、合作的任务: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反帝反封

5、合作的成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

6、合作的结果: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三阶段:国共对峙的十年(1927-1937年)

1、八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共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2、井冈山的斗争和土地革命

3、五次“围剿”与反“围剿”

4、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起止地点:江西瑞金——甘肃会宁

5、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

6、日本入侵:九一八事变(1931)、华北事变(1935)、泸沟桥事变(1937) 第四阶段:

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

2、抗日战争: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枣宜会战——张自忠将军牺牲

3、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的抗战

4、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内: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国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第五阶段:解放战争(1946-1949年)

1、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台湾问题:

1、第一阶段: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

2、第二阶段: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复台湾

3、第三阶段: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

4、第四阶段: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两案真正停火

5、第五阶段:80年代,两案开始了民间交往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方针,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

6、第六阶段: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案关系协会(海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达成共识——“九二共识”——“海峡两案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今天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有利因素:○2“一国两制”的有利方针

○3海峡两案人民的共同心愿

○(2)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四、新中国的外交:

1、第一阶段:50年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1953年

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

中国代表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首次以大国的身份参加的会议

○31955年

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2、第二阶段: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关键一环是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

11971年10月,第26节联合国会议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订《上海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第三阶段:新时期活跃的多边外交

1200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

○22001年10月,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2001年6月,中国促成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五、党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共二大:1922年

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中共三大:1923年

提出了国共合作的内容

4、国民党一大:1924年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实现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5、遵义会议:1935.1

1纠正了党内以王明为主的左倾错误;

○2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原因:中共第一次独立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成功的解决

○自己的问题。)

6、瓦窑堡会议:1935.12

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7、洛川会议:1937年

确立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年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中共八大:1956年

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10、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政治上:拨乱反正,彻底的肃清了文革的“左”倾错误

主要内容:○2经济上:改革开放

○3思想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组织上: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领导班子

11、中共十四大:1992年

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党的指导地位

12、中共十五大:1997年

确立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3、中共十六大:2002年

确立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为党的指导思想

六、法律史: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八、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前提: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2、第一阶段: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1)两条途径:○2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1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2)特点:○2产业结构不均衡: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3资金技术力量薄弱: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

○在夹缝中求生存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第二阶段:初步发展 中日甲午战争后—一战前夕(1895年-1913年) (原因)

4、第三阶段: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原因)

5、陷入困境:国民政府统治的后期

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2)三大改造(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错误

(3)八字方针(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恢复发展 第三阶段:“文革”**的十年(1966-1976年)

“文革”性质:是由中国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

在政治方面的最大教训:加强党的民主法制建设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

十二、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的历史巨变、三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核心:

1、第一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1911年)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

第一个伟人: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思想核心: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第二次历史巨变: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

诞生的第二个伟人:毛泽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引领者

思想核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回答的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问题

3、第三次历史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和改革开放决策的出台:

诞生的第三个伟人: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设计师 思想核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回答的问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补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回答的党的建设问题。

第二篇:200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 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839年被道光帝派到广东查禁鸦片的钦差大臣是A.琦善 B.林则徐 C.邓廷桢 D.关天培 2.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A.《四洲志》 B.《定国是诏》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康輶纪行》 D.《瀛环志略》 5.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 B.奕訢 C.李鸿章 D.张之洞 6.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湖北织布局 B.继昌隆缫丝厂 C.福州船政局 D.发昌机器厂 7.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马尾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威海战役 9.帝国主义国家掀起掠夺中国的瓜分狂潮,开始于德国强占

A.“新界” B.胶州湾 C.旅顺 D.广州湾 10.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山东 D.直隶 C.天津 D.北京

11.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是A.《望厦条约》 B.《中法新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革命军》一书的作者,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邹容是(图略) 13.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兴中会 B.同盟会 C.国民党 D.文学社 1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于A.上海 B.南京 C.北京 D.武汉

15.下列条约中,明确规定广大蒙古地区为中国领土的是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C.《中俄布连斯奇界约》 D.中俄《改订条约》 1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新青年》创刊 B.《时务报》创刊C.《民报》创刊 D.《中外纪闻》创刊 17.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鲁迅 C.蔡元培 D.李大钊 18.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日本夺得在山东的特权 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五四运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

A.青年学生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D.商人 2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旧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民主革命纲领 D.自由平等学说 21.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是

A.二次革命 B.五卅运动 C.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D.护国运动

22.表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的事件是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24.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是

A.中共三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5.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延安 B.会宁 C.瑞金 D.遵义

26.奠定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是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C.《论持久战》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27.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徐州会战 28.日本侵略军攻陷南京后,血腥屠杀中国军民达A.10多万人 B.20多万人 C. 30多万人 D.40多万人

29.1941年,在安徽茂林地区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包围袭击新四军的事件,历史上称为

A.“一二一血案” B.“较场口血案” C.“皖南事变” D.“下关惨案” 30.下列不属于1942年中共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是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党八股 D.反对官僚主义 31.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2.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

A.扶蒋反共 B.政治孤立 C.经济封锁 D.军事包围 33.华东解放军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74师三万余人的战役是A.青化砭战役 B.羊马河战役 C.沙家店战役 D.孟良崮战役

34.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台湾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是A.“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B.“二二八起义”C.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5.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中原地区 36.发动辽沈战役的人民军队是

A.中原解放军 B.华北解放军 C.东北解放军 D.华东解放军 37.严复宣传“优胜劣汰”,“世道必进”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译著是A.《方圆阐幽》 B.《重学》 C.《天演论》 D.《决疑数学》 38.在“史界革命”中,新史学的代表人物是A.陶行知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夏曾佑

39.毛泽东的下列著作中,指出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是为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是

A.《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B.《实践论》C.《矛盾论》 D.《论联合政府》

4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1.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A.团结─批评 B.批评─团结─批评C.批评─团结 D.团结─批评─团结 42.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A.综合发展 B.平衡发展

C.重点发展重工业 D.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43.为后来粉碎“四人帮”奠定了群众基础的事件是A.“批林批孔运动” B.“二月抗争”

C.“四五运动” D.“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44.改革开放初期,设置了经济特区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浙江 C.四川、湖南 D.广东、福建 45.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长期合作,平等互利”的方针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D.“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方针第Ⅱ卷(非选择题 5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4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材料二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这个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2)材料二出自哪个不平等条约?(1分)这个条约的签订对变化了的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什么影响?(1分)

(3)指出两则材料相似内容。(3分)

(4)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这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 47.阅读下列材料: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

各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国共产党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什么文件?(1分)

(2)依据材料指出这次土地改革的总路线(4分)和实施范围。(1分)(3)这次土改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8.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这是我们对外政策的一个基础。我们讲永远属于第三世界,就是说,现在中国穷,理所当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侮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

邓小平《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世界”指什么?(1分)“三个世界”的划分是谁提出的?(1分)(2)依据材料指出中国属于哪一个世界?(1分)为什么中国永远属于这个世界?(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怎样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的?(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49小题10分,第50、51小题各9分,共28分。)

49.简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6分)和失败原因。(4分)

50.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3分)为什么说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6分)

51.简要回答有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几个问题。

(1)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什么?(1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怎样的指导方针?(2分)并果断地停止了什么错误口号的使用?(1分)

(3)这次会议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1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请指出改革后农村经济体制的主要形式及农村改革产生的作用。(4分)

2003年福建省普通高中会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 )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2.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清朝的“天朝上国”迷梦被打破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3.近代史上,侵吞我国北方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4.太平天国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的事件是 ( )A.金田起义 B.东乡称王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5.下列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瀛环志略》 D.《资政新篇》 6.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姚莹 D.徐继畲 7.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 ( )

A.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要不要反对外来侵略C.要不要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要不要坚持封建伦理道德 8.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 ( )

A.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 9.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在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中,被推为义军首领的是 ( )1徐骧 2丘逢甲 3刘永福 4唐景崧A.12B.13 C.23 D.24

1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 ( )A.《孔子改制考》 B.《新学伪经考》 C.《变法通议》 D.《应诏统筹全局折》

12.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曾攻占北京的是 (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12 B.23 C.24 D.34 13.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 )

A.山东 B.直隶 C.天津 D.北京

14.20世纪初期,保路运动规模最大的省是 ( )

A.广东 B.湖南 C.湖北 D.四川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的政治体制是 ( )

A.三权分立 B.多党制 C.一党专制 D.君主立宪制

16.1916年袁世凯帝制梦破灭,若以中华民国纪元推算,这一年是 ( )A.民国4年 B.民国5年 C.民国6年 D.民国7年 17.新文化运动初期的主要内容包括 (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宣传社会主义A. B. C. D.

18.在中国首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19.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 )①吴佩孚 ②孙传芳 ③张作霖 ④冯玉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927年,汪精卫彻底叛变革命的事件是 ( )A.“中山舰事件”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C.“整理党务案”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1.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 )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22.1936年起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核心的军队是 ( )A.抗日联军 B.抗日游击队 C.新四军 D.八路军 23.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4.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 )A.延安 B.吴起镇 C.瑞金 D.会宁

25.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是 ( )A.华北事变 B.一二九运动

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 26.将下列日军侵华事变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八一三事变 ③七七事变 ④一二八事变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①②③④ 27.抗战初期,中国军队取得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 )

A.淞沪会战 B.枣宜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豫湘桂战役 28.根据下图判断,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分布在( )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以南地区D.西南地区

29.1940年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的人物是 ( )A.陈毅 B.叶挺 C.周恩来 D.彭德怀

30.1941─1942年,中共在根据地建设中,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而采取的措施是 ( )

A.整风运动 B.反“扫荡”斗争 C.大生产运动 D.“三三制”原则 3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32.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中日民族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

33.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开始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北解放区 ③华东解放区 ④山东解放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4.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 )A.长春 B.北平 C.张家口 D.天津

3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首要任务是 ( )A.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制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6.为粉碎“四人帮”奠定群众基础的事件是 ( )A.“四五运动” B.“九一三事件”C.“二月抗争” D.“批林批孔运动”

3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是在 ( )A.沿海 B.内地 C.城市 D.农村

3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原则不包括 ( )A.民族平等 B.民族独立

C.民族团结 D.共同发展繁荣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此材料出自 ( )A.《共同纲领》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告台湾同胞书》 D.《中美联合公报》

40.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万隆会议 B.亚非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5月4 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及地点。(2分)

(2)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3分)

(3)依据材料归纳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3分)(4)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 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材料二 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两则材料出自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的报告?(1分)他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怎样转移?(2分)

(2)结合课本知识,写出建国初期被“糖弹”击倒的两个共产党人姓名。 (2分)他们在什么运动中被依法判处死刑?(1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共产党人应该怎样防止被“糖弹”击倒?(2分)(4)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43.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

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是谁在哪一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强调指出的?(2分)(2)依据材料概括,怎样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分)(3)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我们曾经照搬过哪一国的模式?(1分)(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1分)

(5)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共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4.简要回答中国近现代史上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几个问题:(10分)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何年代?主要分布于哪些地区?请举一例早期著名民族企业的名称。(3分)

(2)19世纪末,伴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哪个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掀起了史称什么的改良运动?(2分)

(3)简要指出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3分)(4)1953─1956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什么政策?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2分)

45.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事件,并简述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及失败的主要原因。(10分)

46.简要回答下列有关“统一战线”的问题:(10分)

(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2)指出抗日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名称及其正式建立的标志事件。(2分)(3)1956年,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什么方针?它标志着什么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分)

(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高举什么旗帜?它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4分)

第三篇: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测试二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测试二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等风风雨雨之后,到了(17世纪)60—80年代,中下层人民既没有自己的组织,贵族、资产阶级也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这段话旨在说明(

) A. 英国“光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 英国选择成立共和国的必然性 D. 英国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2.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 对外开放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政策 D. 多边外边交政策

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该条款体现了( ) ①宪法至上②主权在民③中央集权④三权分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5.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确切地说,这一论断( ) A. 提升了民族力量 B. 凝练了民族精神 C.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D. 推动了民族繁荣 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 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 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段文字反映出( )

A. 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C. 三权分立的原则 D. 共和政体的实质

8.法国右翼学者让·塞维利亚在《历史真相》一书中认为,公社时期的巴黎处于一种恐怖的气氛下,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他的观点(

)

A. 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B. 分析了当时巴黎的客观形势 C. 提供了审视历史的正确视角 D. 反映了对工人运动的偏见 9.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 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 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 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10.二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 ) A. 维也纳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一超多强”的格局

11.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这表明当时英国内阁( )

A. 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权 B. 加强对议会工作的控制 C. 权力的膨胀达到顶峰 D. 对下院的控制大为削弱

12.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 A. 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 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 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 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13.《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突出特点是( )

①签订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③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④通商口岸已深入中国内地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 ) A. 国王是国家元首 B. 国王“统而不治” C. 国王任命内阁首相 D. 国王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15.导致下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放通商口岸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政府奖励实业 D. 引进外国资本

16.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

) A. 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 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 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 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17.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措施都(

) A. 忽视市场的作用 B. 强化指令性的经济计划

C. 力图解决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的问题 D. 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18.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③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9.某经济学流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这一理论(

) A. 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B. 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 C. 与自由放任政策相一致 D. 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

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35美元等价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这本质上说明(

)

A. 实行了固定汇率制

B. 美元在货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C. 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 美元与黄金价值相等

21.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2.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 20世纪50年代初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初期 D. 20世纪70年代末

23.下列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股票投机盛行

B. 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力 C.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 D.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丧失了生命力

24.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1的是(

)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上海合作组织

2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了历史小论文。下列他们立论的题目中,错误的是(

) A. 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B. 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C.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6.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7.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28.“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

A. 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 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 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29.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

) A. 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 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 世界市场一体化 D. 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30.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 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乔治•凯南说“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那么苏联党的结构就要经历一段非常紧张的阶段,最终将导致苏联政权的解体或逐步软化。” ——摘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其原因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看,这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体现了何种政策主张?为落实上述主张,美国采取了哪些行动? (2)根据材料

一、

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32(2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 ——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官员主要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

二、

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前往东方探险的目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预示着资产阶级革命将会用新的方式来达到目标,即结束暴力革命的方式,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故选A。 2.【答案】B

【解析】“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体现的是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由此可得知我国外交政策的法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选C。 3.【答案】C

【解析】从材料“瀛东弃可伤”“初传烽火照辽阳”“筹海患难防”可知,这次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所以答案选C。 4.【答案】C

【解析】材料“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材料“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体现了联邦制即中央集权制的原则。所以答案选C。 5.【答案】C

【解析】民族认同感表示个体对所属群体的归属感,即一个民族中的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意识。题干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直接表述了其“认同感”。故答案选C。 6.【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前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C项错误;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项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所以答案选D。 7.【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句主要强调了联邦政府拥有哪些权力,第二句话说明地方各州之间拥有的自治权,故能反映出美国政治结构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A C D三项表述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符合题意。 8.【答案】D

【解析】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 否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措施, “造反者们”的称呼也反映出对工人运动的偏见,故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依据图表时间信息,C项发生在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国共兵力对比由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符合史实。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与表中时间不符。故答案选C。 10.【答案】C

【解析】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一些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 11.【答案】B

【解析】材料“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说明英国内阁对议会加强了控制。所以应选B。 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可见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故选A。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对中国的危害更大了,①②③④均是《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特点。 14.【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可知英国责任制内阁已经确立并得到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与题干信息“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相符,故B项正确;AC项不能说明题干“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信息,故排除;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故D项错误。 15.【答案】B

【解析】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找到呈现大幅增长的时期,通过观察表格可知数字大幅增长的时期是1894年至1913年,这个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为了赔偿大量的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这一时期的数字有大幅的增长。 16.【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大量金银涌入西欧,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引发通货膨胀,结果使封建主、城乡雇佣工人和一般贫苦农民的收入受到严重损害,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大发横财,这样就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A项为最佳答案;B项只能导致制造业主的收入增加,故不正确;C项只能使大西洋沿岸的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增加,故不正确;D项只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不能导致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不正确。 17.【答案】C

【解析】两个改革都没有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D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并且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所以A不是相同点;B错误;故C正确。 18.【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①错误,②③是其进步性,④是其局限性。因此D正确。 19.【答案】B

【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与材料内容相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货币学派主张,从“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可知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从“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可知仍然主张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与自由放任政策不同,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后,国家减少了对经济干预,缓解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 20.【答案】C

【解析】这样的规定使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各国货币、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21.【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

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 22.【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说明事情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仍然在“割资本主义尾巴”说明旧的思想做法依然存在,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新变化。根据以上推论,此事应该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 23.【答案】D

【解析】股票投机、购买力低、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等反映了产销矛盾,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但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生命力,故选D项。 24.【答案】C

【解析】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盟;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 25.【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是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的,A项论文题目不符合史实,故选A。 26.【答案】B

【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无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市场、货币等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项。 27.【答案】D

【解析】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故时间排序应为②①④③,选择D项符合题意。 28.【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通过立法打击别国,维护本国商业利益,根据“1651年12月”可以判断此时为17世纪中期,恰是英国与商业比较发达的荷兰之间的殖民争夺时期,故D项正确。 29.【答案】A

【解析】当今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B、C两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D项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出现。故选A。 30.【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行的,故B项正确;C、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问题中列宁采取的政策不符,故错误。

31.【答案】(1)主张:遏制苏联。 行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经济上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和遏制苏联,同时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2)原因: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根本纠正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思维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了政治思想的混乱;政治多样化导致了社会动荡加剧,危机全面爆发;西方的和平演变。 【解析】(1)本题考查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第一问学生从“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得出美国要遏制苏联的意图;第二问学生结合所学答出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的措施即可。

(2)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学生从材料中“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可知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较好的基础知识。

32.【答案】(1)方式:世袭。原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

(2)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3)不同: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关系: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4)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析】(1)据材料“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可知,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为世官制,其方式为世袭制。原因结合材料“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据材料可知,材料二体现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材料三体现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材料四体现的选官制度为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选官标准的演变为由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到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直至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演变过程。(3)据材料“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知,察举制中的考试不是能否做官的标准,只是用以区分等级高下;据材料“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由材料“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可以归纳出二者的关系。(4)本题考查科举制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影响在于:有利于打破特权对官制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为封建王朝的发展繁荣奠定了人才基础。

33.【答案】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经济计划,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影响: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解析】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影响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从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角度回答;消极方面从对农业、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等角度回答。

34.【答案】原因: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必须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目的:熟悉当地风俗人情,传播宗教;掠夺黄金、白银、香料等。

【解析】第一小问的原因需要区别“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的原因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前者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后者因为哥伦布相信并接受了地圆学说。第二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提炼并联系所学知识从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传播宗教;“黄金热”、希望得到东方的香料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四篇:云南省2006年6月普通高中会考

云南省2006年6月普通高中会考(2008-06-30 18:03:38)生物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生长在沙漠地带的仙人掌,叶片已演变成刺状,这表明生物体具有 A.应激性 B.变异性 C.恒定性 D.适应性 2.组成糖元的化学元素是 生物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生长在沙漠地带的仙人掌,叶片已演变成刺状,这表明生物体具有 A.应激性 B.变异性 C.恒定性 D.适应性 2.组成糖元的化学元素是

A.C、H、O、N B.C、H、O、P C.C、H、O D.C、H、O、S 3.下列哪项不是蛋白质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A.细胞成分的更新物质 B.酶的主要成分 C.组织修复的原料 D.能量的主要来源

4.细胞膜常常被脂质溶剂和蛋白酶处理后溶解,由此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A.蛋白质和糖类 B.蛋白质和核酸 C.糖类和磷脂 D.磷脂和蛋白质 5.下列叙述不属于癌细胞特征的是

A.癌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只能分裂50―60次 B.癌细胞能无限增殖

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D.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机体内的分散和转移

6.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实验中,将唾液稀释10倍与唾液原液的实验效果基本相同,这表明酶具有

A.专一性 B.稳定性 C.多样性 D.高效性 7.下列关于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TP的全称是三磷酸腺苷

B.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C.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 D.ATP中大量的能量贮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8.移栽植物时,人们常常要去掉几片叶,主要是为了 A.降低呼吸作用 B.降低光合作用 C.减少蒸腾作用 D.操作工艺简便

9.为了促进根吸收矿质元素,在农田中一般采取的措施是

A.尽量施肥 B.大量灌溉 C.增加光照 D.疏松土壤 10.如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是恒温动物 B.乙是恒温动物 C.甲是变温动物 D.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11.与尿素生成有关的生化反应是 A.氨基转换作用 B.脱氨基作用 C.氨基酸缩合 D.核苷酸分解 12.下列生物的同化类型属于自养型的是

①大肠杆菌 ②硝化细菌 ③衣藻 ④肠道申的蛔虫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将胚芽鞘的尖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纸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左侧照光,胚芽鞘将 A.直立向上生长 B.向左侧弯曲 C.向右侧弯曲 D.无规律弯曲

14.在棉花的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其结果能使侧芽的生长素含量 A.减少,抑制其生长 B.减少,利于其生长 C.增加,抑制其生长 D.增加,利于其生长 15.人在幼年时期,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则会患 A.侏儒症 B.呆小症 C.巨人症 D.佝偻病 16.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17.人类后天性行为的最高级形式是 A.反射活动 B.印随学习 C.模仿学习 D.推理和判断

18.要使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三种不同口味的苹果,应采用的方法是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分根 1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A.第一次分裂前期 B.第一次分裂后期 C.第二次分裂前期 D.第二次分裂后期

20.一个西瓜中有许多粒瓜籽,这是因为一朵西瓜花中含有许多 A.子房 B.雌蕊 C.胚珠 D.花药

21.在蛙胚的发育过程中,具有三个胚层且细胞分化最明显的时期是 A.卵裂期 B.原肠胚期 C.囊胚期 D.受精卵时期 22.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合成噬菌体DNA的原料——脱氧核苷酸来自于 A.噬菌体 B.细菌 C.细菌和噬菌体 D.细菌培养基

23.具有1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4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A.60个 B.80个 C.120个 D.180个 24.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是指 A.基因上3个相邻的碱基 B.DNA上3个相邻的碱基 C.转运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 D.信使RNA 上3个相邻的碱基

25.狗的卷毛(C)对直毛(c)是显性,要判断一只卷毛狗是否是纯合子,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杂交 B.测交 C.自交 D.正交 26.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只有一种基因型的是 A.AABbx AABb B.AaBbx aaBb C.AaBbxaabb D.AAbbxaaBB 27.某妇女患有红绿色盲,而丈夫色觉正常。请你预测他们子女的表现型是 A.儿子、女儿色觉都正常 B.儿子、女儿都是红绿色盲

C.儿子色觉肯定正常,女儿肯定是红绿色盲 D.儿子肯定是红绿色盲,女儿色觉肯定正常

28.一种植物只开红花,但在红花中偶尔出现了一朵白花,将白花所结种子种下,后代仍开白花。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互换 29.果蝇的下列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A.受精卵 B.体细胞 C.精原细胞 D.精子

30.40岁以上妇女所生子女中,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要比24~34岁的妇女所生子女的发病率高10倍。由此看出,预防此种遗传病的最主要措施是 A.适龄生育 B,禁止近亲结婚 C.进行遗传咨询 D.产前诊断

31.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一定是

A.单倍体 B.多倍体 C.杂合子 D.纯合子 3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

A.生物的多样性 B.生物的适应性 C.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D.生物进化的原因

33.在一个自然种群中,如果一个等位基因B的频率为0.70,那么相对应的另外一个等位基因b的频率是

A.0.30 B.0.35 C.0.70 D.0.09 34.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是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冰 D.土壤 35.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是 A.垂直结构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年龄组成

36.滇金丝猴是云南特有的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哪类生态系统中 A.草原生态系统 B.湿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37.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A.碳酸盐 B.二氧化碳 C.碳酸 D.碳水化合物

38.云南很多城市都在扩大城市绿地,绿地有多种生态效应,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B.增加大气湿度

C.降低空气中尘埃含量 D.减少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

39.我国从198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酸雨的测定,结果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监测到酸雨。由于大量使用高硫煤,西南地区酸雨比较严重。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SO2 B.H2S C.亚硝酸盐 D.甲烷 40.关于生物圈的稳态,全面正确的表达是 A.生物圈的结构十分稳定不发生变化. B.生物圈的功能很完善稳定

C.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能维持不变状态 D.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云南省2006年6月普通高中会考 生物试卷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41.下图是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根据图中的编号及所指部位回答: (示例;[5]内质网)

(1) 在动物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 的细胞器是[ ] 。

(2) 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的细胞 器是[ ] 。

(3) 在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纺 锤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 ] 。

(4)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 [ ] 。

(5) [ ] 是遗传物质贮 存和复制的场所。

42.下图是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光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 [ ] 上进行 的。

(2)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

质③是 ,它

来自于水的分解。 (3) 图中⑥表示的化学过程是 。

(4) 假如对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但供给二氧化碳,则C化合物的

含量将会 (答增加或减少)。

(5)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⑦ 。

43.下图为人体糖代谢图解,请据图回答:

(1) 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后,被彻底分解成[G] ,它通过 方式被吸收进入血液而成为血糖。

(2) 图中⑤所示的生化过程叫做 。

(3)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还可以通过无氧呼吸获得少量能量,无氧呼吸的产物除了ATP外,还有 。

(4) 少吃脂肪只吃糖类食物也会发胖,这是因为血糖还可以转变成 的缘故。

44.下图表示某种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 (1) A细胞表示 分裂,其细胞内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

(2) B细胞表示 分裂,其细胞内含有 个DNA分子,该种生物不分裂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 条。

45.下图是某种人类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A为显性基因, a为隐性基因),请据图回答:

(1) 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基因。

(2) 4号个体的基因型是 ,8号个体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

(3)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8号个体和9号个体不能结婚。如果他们结婚,生出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 。

46.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共有 条食物链,同时占有两 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 (2)鼠和昆虫的关系是 。 (3)作为生态系统,除图中的组成成分以外,还应该

包含 、 。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有2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47.回答下列实验问题:

(1) 鉴定成熟梨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 。

(2)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首先要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的 ,在视野中可看到处于细胞周期中的 期的细胞数量最多。 (3) 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 。为了防止叶绿体中色素在研磨过程中被破坏,还须加入少许 。

48.鸡的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在血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在血浆中含有血浆蛋白。 下面是证明血浆蛋白存在的实验设计。请利用所学的知识予以补充。

材料与仪器:新鲜鸡血、柠檬酸钠(可防止血液凝固)、试管及其他所需的仪器与试剂。 (1)实验原理:蛋白质与 试剂发生作用,呈现 色反应。 (2)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新鲜鸡血放入试管并加入少量的柠檬酸钠混合均匀。 第二步:将该试管静置并分率出上清液(血浆)。

第三步: 。 第四步: 。 (3)预期实验结果: 。

第五篇:高一通用技术会考思考题

一、限制主题的思考题

1.反思总结“技术及其性质”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技术的两面性。即,任何一项技术和技术产

品,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如,火药既可以用于生产建设,

也可能用于战争。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是非观念是行为的指

南,“是”的行为,要肯定支持;“非”的行为,要否定打击。如,对用技术制作

促进人类健康食品的行为,要肯定支持;对用技术制作危害人类健康食品的行为,

要否定打击,使技术的“利”得到发挥,技术的“弊”得到遏制。 2.反思总结“设计过程”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学会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即,发现与明确问题→指

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认识到制作一个模型或原型应该遵循“设计的

一般过程”。以前,我们都是“直接制作”模型或原型,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

大。如果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很多问题就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暴露并解决,

减少折腾与浪费。

3..反思总结“设计交流”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学会了看三视图。主视图是由前向后投影,在正面

看到的视图;俯视图是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上看到的视图;左视图是由左向

右投影,在侧面看到的视图。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懂得设计要用“技术语言”表达。以前学校艺

术节我们设计了舞台道具请工人师傅加工,又比又划地都不能让别人清楚自己的

设计,最后返工了多次才勉强做好。今年我们绘制了标准的三视图,没费口舌交

流,一次就做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4..反思总结“设计评价”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评价设计的一般原则。即,安全性、创新性、

经济性、实用性、道德性、美观性、可持续性等。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一般性评价。例如根据台

灯的设计要求与评价原则,用雷达图对班上A、B、C、D四组同学的台灯设计

方案进行了评价,确定最佳方案为D方案。

5..反思总结“结构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支撑面面

积、重心高度、结构形状,如,台灯用重的底座就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照相机三脚架是增加结构稳定性的典型,既增大了支撑面面积友采用了稳定性较

好的三角形结构。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以用于自我保护。

例如在发生电梯下坠的事故瞬间,我们可以迅速双脚分开(增大支撑面面积)、

蹲下(降低重心)、双手抱头并将脸贴近膝盖(结构形状从I形改变为S形),

提高自身的稳定性,降低受伤的可能性。

6..反思总结“流程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流程的含义。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

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这些活动、事项或行为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

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学习也需要合理的流程。例如。学校的作息时

间表就反映了师生在一天活动的流程;上课增加随手将重点记在书上的环节,能

提高听课的效率;调整做作业的时序,交替完成文、理科作业,能提高思维活跃

度等。

7..反思总结“系统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系统的整体性。它“说明”系统的任何一个

问题都会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一个系统的性能无绝于它的短板)。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 懂得我们的学习不能偏科。它“说明”与其

10门课程得90分,一门课程得30分,不如每门课程得85分。 8..反思总结“控制与设计”这一主题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项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给自己的启示与帮助。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项收获”是:知道了控制的含义。控制是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

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如,通过制冷与保温的手段,

使电冰箱的温度控制在适宜保存食物的范围。

任务②该收获给我的“启示与帮助”是:看到了生活中的控制。骑自行车时,车速太快,

我们会通过刹车,控制车速;室内亮度不够时,我们会打开电灯,控制亮度。

二、不限制主题的思考题

1.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②说明自己解决该问题的主张。 答法一:

任务①我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产品造成新的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

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快餐饭盒一类的新产品仍然在不断地生产,造成

新的污染。

任务②我解决该问题的主张是:新产品的设计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般的设计

过程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果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新产品这集的问题放在

“制定设计方案”之前,在设计时就要求解决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新产品造成

新污染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答法二:

任务①我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设计时如何保证作品的稳定性。这个问题需要

我们在设计时考虑作品形状、重心及支撑面等对稳定性的影响。

任务②:通过对该问题的解决,我理解了一个物体的重心位置的高低(越低越稳定)、

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的大小(越大越稳定)和结构的形状是影响结构

稳定的因素。

2 2..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不满意的一项内容, ②说明你对该项内容的改进建议。 答:任务①我最不满意的一项“内容”是:“设计的评价与设计的交流”这部分提供的案例

较少。虽然设计的交流贯穿于设计的全过程,也介绍了设计交流的多种方式,但

在如何学会设计交流与评价的案例的可操作性有限。

任务②我对该项内容的改进建议是:增加多个简单、易行的案例可供选择。如:模型桥

结构设计的交流会;台灯、小书架或相框的设计交流会等。 3..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最满意的一次实践活动或参与过的一项实践活动, ②说明该活动的特色。 答:任务①我最满意的一次实践活动是:钢锯的使用。以前使用钢锯,锯条很容易折断。这

学期老师教给我们钢锯的操作要领“远端15°起锯,推锯加压而回锯不加压,

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我照此理论操作,很轻松地就锯断了角铁,

而且锯条也没有折断。

任务②该活动的特色是:理论联系实际。钢锯使用的实践使我们对钢锯操作的理论有了

清楚的概念,较快地学会钢锯的操作。如果不经过实践,我们很难理解“远端

15°起锯,推锯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的意

义,很难掌握这些操作要领。

4..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学会的一个重要方法, ②说明该方法对自己的帮助。

答:任务①:学会的一个“重要方法”是设计的一般过程。即,发现与明确问题→指定设计

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与维护。

任务②:给自己的“帮助”是认识到制作一个模型或原型应该遵循“设计的一般过程”。

以前,我们都是“直接制作”模型或原型,不仅效率低,而且浪费大。如果遵

循“设计的一般过程”,很多问题就可以在设计的过程中暴露并解决,减少折腾

与浪费。

5..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懂得的一个重要道理, ②说明该道理的意义。 答法一:

任务①:我懂得的一个“重要道理”是实际操作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以前使用钢锯,

锯条很容易折断。这学期老师教给我们钢锯的操作要领“远端15°起锯,推锯

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我照此理论操作,很

轻松地就锯断了角铁,而且锯条也没有折断。 任务②:该道理让我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理论告诉我们前人总结的操作要领“远

端15°起锯,推锯加压而回锯不加压,锯程要长,推拉频率约30次/分钟。”如

果没有理论的指导,我们要经过很多次失败才能摸索出这些道理。 答法二:

任务①:我懂得的一个重要“道理”是结构的强度原理。结构的强度指的是结构具有的

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它的大小与结构对象的结构形状、使用材料及构件之

间的连接方式有关系。

任务②:强度原理在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地使用它,可以增强我在设计活动中对

作品强度设计能力的把握,也增强了我对生活中强度问题的判断和应用能力。

6..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得到的一个重要收获, ②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

答:任务①我得到的“一个重要收获”是:知道了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即,支撑面

面积、重心高度、结构形状,如,台灯用重的底座就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加稳定

性。照相机三脚架是增加结构稳定性的典型,既增大了支撑面面积友采用了稳定

性较好的三角形结构。

任务②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以用于自我保护。例如在

发生电梯下坠的事故瞬间,我们可以迅速双脚分开(增大支撑面面积)、蹲下(降

低重心)、双手抱头并将脸贴近膝盖(结构形状从I形改变为S形),提高自身的

稳定性,降低受伤的可能性。

7..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说明你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 ②说明这个进步对自己的帮助。

答:任务①:我取得的“一个重要进步”是:学会了看三视图。主视图是由前向后投影,在

正面看到的视图;俯视图是由上向下投影,在水平面上看到的视图;左视图是

由左向右投影,在侧面看到的视图。

任务②:这个进步对自己的帮助是:懂得设计要用“技术语言”表达。以前学校艺术节

我们设计了舞台道具请工人师傅加工,又比又划地都不能让别人清楚自己的设

计,最后返工了多次才勉强做好。今年我们绘制了标准的三视图,没费口舌交

流,一次就做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

上一篇:幼儿园活动游戏大全下一篇: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