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事业单位管理局

2023-05-01

第一篇:云南省事业单位管理局

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云财资【2010】11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9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7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各民主党派机关(以下统称行政单位),以及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活动。

第三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应遵循权属清晰、安全完整、风险控制、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四条 省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包括单位自用、出租、出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包括单位自用、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应首先保证满足履行国家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五条 省财政部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等事项进行审批(审核)或备案。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的具体管理。

第六条 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事项的批复,以及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报主管部门备案的文件,是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办理产权登记和账务处理的重要依据。账务处理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省级行政单位应对本单位出租、出借,事业单位应对本单位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关信息进行披露。

第八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应按照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 第九条 省级行政单位拟出租、出借,事业单位拟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应当权属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不得进行对外投资或出租、出借。

第十条 省级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自主经营、对外投资、举办经济实体。已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的,应当按照国家关于党政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规定进行脱钩。脱钩之前,行政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经济实体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管。财政部门应当对其经济效益、收益分配及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单位自用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自用资产管理应本着实物量和价值量并重的原则,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完善资产管理账表及有关资料,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并对资产丢失、毁损等情况实行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自用资产的验收、领用、使用、保管和维护等内部管理流程,并加强审计监督和绩效考评。

第十三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单位购置、接受捐赠、无偿划拨等方式获得的资产应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严把数量、质量关,验收合格后送达具体使用部门;自建资产应及时办理竣工验收、竣工财务决算编报以及按要求办理资产移交和产权登记。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资产的相关凭证或文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四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领用交回制度。资产领用应当经主管领导批准。资产出库时保管人员应及时办理出库手续。办公用资产应落实到人,使用人员离职时,所用资产应按规定交回。

第十五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认真做好自用资产使用管理,经常检查并改善资产使用状况,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损耗,做到高效节约、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

第十六条 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建立资产共享共用与资产绩效、资产配置、单位预算挂钩的联动机制。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本单位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工作,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第十七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非物质性资产,进行可靠、有效的分类、登记、评估和管理。

第十八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向单位领导报送资产统计报告,及时反映本单位资产使用以及变动情况。

第三章 对外投资管理

第十九条 省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100万元)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部门审批;单项或批量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于批复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文件(一式三份)报省财政部门备案。涉及货币资金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部门审批。重大事项,主管部门报省财政部门审核后,由省财政部门报省政府审批。省级事业单位应加强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二十条 省级事业单位应在科学论证、公开决策的基础上提出对外投资申请,并附相关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主管部门应对省级事业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决策过程的合规性、拟投资项目资金来源的合理性等进行审查,并报省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

省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效益情况是主管部门审核新增对外投资事项的参考依据。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资产负债率过高的省级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行为。

第二十一条 省级事业单位申请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应提供如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一)省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事项的书面申请;

(二)拟对外投资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省级事业单位进行对外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省级事业单位关于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议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五)省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拟合作方法人证书复印件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等;

(六)拟创办经济实体的章程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下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七)省级事业单位与拟合作方签订的合作意向书、协议草案或合同草案;

(八)省级事业单位上财务报表;

(九)经中介机构审计的拟合作方上年财务报表;

(十)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二条 省级事业单位转让(减持)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按照《云南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省级事业单位经批准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的,应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拟投资资产进行评估。资产评估报告按规定报省财政部门备案或核准。省级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经批准后,与对方最终签订的《投资协议》等正式文本应报主管部门和省财政部门确认或备案。 第二十四条 省级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职能定位,不得用财政拨款及结余、上级补助、确保履行职能和满足事业发展正常需要的资产、以及临时机构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投资,严格控制货币资金和非主业对外投资。

第二十五条 省级事业单位不得从事以下对外投资事项:

(一)买卖期货、股票,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购买各种企业债券、各类投资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品或进行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三)利用国外贷款的事业单位,在国外债务尚未清偿前利用该贷款形成的资产对外投资;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对外投资事项。 第二十六条 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对外投资:

(一)已被依法查封、冻结的;

(二)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三)产权有争议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第二十七条 省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进行境外投资的,应遵循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 省级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的管理,建立风险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出资人负责。

第二十九条 省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应按照预算管理及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三十条 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考核。省级事业单位应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内控机制和保值增值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第四章 出租、出借管理

第三十一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下同)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含100万元)的,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财政部门审批;资产单项或批量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由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并于15个工作日内将审批结果(一式三份)报省财政部门备案。重大事项,主管部门报省财政部门审核后,由省财政部门报省政府审批。

第三十二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应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申请,并附相关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或者审批。主管部门应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申报材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决策过程的合规性进行审查,按规定报省财政部门审批或者备案。

第三十三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申请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应提供如下材料,并对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负责:

(一)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拟出租、出借事项的书面申请;

(二)拟出租、出借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三)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出租、出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关于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五)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拟出租出借方的行政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或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等;

(六)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三十四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出租、出借:

(一)已被依法查封、冻结的;

(二)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三)产权有争议的;

(四)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第三十五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经批准后,与对方最终签订的《出租、出借协议》等正式文本应报主管部门和省财政部门确认或备查。 第三十六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有偿使用取得的收入,原则上用于原单位维持机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上缴省级国库,支出按照履行职能需要由财政统筹安排,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取得的收入,应按照预算管理及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省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行为及其收入的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要认真执行国有资产使用的相关规定,切实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

第三十八条 主管部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权限申报,擅自对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进行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

(二)对不符合规定的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事项予以审批;

(三)串通作弊,暗箱操作,违规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

(四)其他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主管部门、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省级事业单位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和《云南省省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等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所投资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于每个会计终了后,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部门决算报表格式、内容和要求,对其国有资产使用情况进行报告,报主管部门后,由主管部门汇总后报省财政部门。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并执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省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按照本办法执行。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省级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省级事业单位,其国有资产使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主管部门应依据本办法,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包括驻外办事机构)国有资产使用的具体实施办法,报省财政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授予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一定限额的国有资产使用权限并报省财政部门备案。州市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办法,由州市县财政局参照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并报省财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四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活动,应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失密和泄密。 第四十五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云南省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云南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此前颁布的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二篇:河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

关于省直部分事业单位法人2009年度

重要事项的公告

为了落实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根据2009年12月全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编委《2010年河南省机构编制工作要点》安排,现将部分事业单位法人2009年度重要事项信息公开如下:

1、河南教育报刊社:《小学生学习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入选2009年中国邮政发行产销报刊80强;《教育时报》、《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小学生学习报》在河南省第七届报纸综合质量检测中被评为一级报纸;我报社树人网在河南省首届十佳网站评选中获提名奖。

2、义马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获河南省计量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检查先进集体、河南省放射卫生管理先进集体;被义马市评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

3、妇女生活杂志社:荣获中国期刊协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评选的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

4、开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荣获河南省巾帼文明岗、开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先进 1

单位、开封市药品检验工作先进单位、开封市药品打假工作先进单位、开封市药品不良反应检测工作先进单位、开封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5、河南省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授予09年度全国科普先进集体标兵称号。

6、商丘师范学院:在河南报业集团举办的大型读者调查评选活动中荣获河南最具影响力十大教育品牌称号;被教育部、省直工委授予集体优秀奖;获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称号;2个服务团队被授予省级优秀服务团队、驻村工作或省级先进单位;档案管理晋升国家二级。

7、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2009年荣获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颁发的“中国绿色食品2009烟台博览会优秀组织奖”。

8、郑州轻工业学院:2009年度获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省属大中专学校人事工作先进单位、创新工作一等奖、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省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第七届挑战杯河南省大中专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全省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考核优秀单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优秀考点、09年度省会高校餐饮安全管理先进集体、省直机关老年体育工作先进集体。

9、河南省人口信息中心:被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评

为五好基层党组织;被省直工委评为青年文明号。

10、河南中医学院:2009年针灸推拿获国家级“第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药学课程教学团获省级教学团队称号;《中药鉴定学》课程获省级精品课程称号;药物制剂和护理学两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科研奖项36项,其中省部级8项(一等奖)、厅局级28项;在全国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11、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省高校社会治安治理先进单位、全国煤炭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煤炭教育先进单位、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12、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荣获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河南省粮食局2009年度完成责任目标先进单位、河南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先进基层工会。

13、河南省信阳水利技工学校:获得河南省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文明单位、河南省人事厅省水利厅联合表彰的河南省水利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水利厅表彰的五好基层党总支、辖区政府表彰的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14、河南省经贸工程技术学校:成功申报省重点技校;

荣获2009年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职业教育品牌。

15、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荣获全国医药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和省卫生厅评选的全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16、河南省消费者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颁发商品和服务监督工作优秀项目二等奖;全国消协组织系统09年度开展消费与发展年主题活动先进单位。

17、河南省开封人民警察学校:获河南省精神文明单位、河南省行风政风评议先进单位、河南省教育厅教育培训年先进单位、开封市党建带团建先进单位、开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开封市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开封市五四红旗团委、共青团河南省委五四红旗团支部。

18、河南省郑州水利学校:被教育厅表彰为河南省参加2009年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被河南省高校工作委员会和教育厅表彰为全省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单位;获河南省第四届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组织奖。

19、河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20、河南妇女儿童活动中心:2009年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儿童

中心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河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21、信阳师范学院: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获河南省教育厅全国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单位;获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高校基建管理先进单位;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22、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在全省行风评议中再次位居全省中专学校第三名;被评为09年度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文明学校荣誉称号。

23、新乡医学院:获2009年大学生志愿者千乡万村环保科普行动先进集体、首届河南省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2009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大学生反邪教知识竞赛二等奖。

24、周口师范学院: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植物生理学课程被评为2009年度省级精品课程;被评为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获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出活动优秀组织奖、省大型趣味体育比赛优秀组织奖。

25、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荣获:中国最受企业欢迎农业院校20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品牌、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范校、河南省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集体、河南省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政研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组织奖;被评为河南省首家“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被授予河南省首批创业教育师范学校、全省教育系统创新工作一等奖、2009年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9年度人事代理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度河南省省属大中专院校人事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教育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

26、河南省林业产业发展中心:荣获2009年度《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产品年鉴》编撰工作特等奖;被日本国际协力机构评为中国日元贷款植树造林项目最佳部门协调奖。

27、河南省胸科医院:荣获全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省医院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28、洛阳师范学院:被授予全省“教育培训年”先进单位。〃

第三篇:云南省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

云办发[2004]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文明单位建设,规范评选表彰文明单位工作,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创建活动健康发展,根据《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关于评选表彰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的暂行办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建文明单位是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是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方式,是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公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有力手段。文明单位是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能够发挥示范作用的单位,经社会认可和有关部门严格评选,由县以上党委和政府共同命名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三条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主要任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重在建设、注重实效、多办实事,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促进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和可

1 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共同进步。

第四条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要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列入议事日程,认真安排部署,提供必要条件,将其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的一项重要内容。具体工作由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条 文明单位创建范围:本省境内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机关及其基层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党团组织健全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中央驻滇各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科(处)室、车间、大专院校的系(室)及在职人员在10人以下的规模较小单位一般不命名省级文明单位。

第六条 文明单位分为省、市(地、州)、县(市、区)三级,由同级党委和政府共同审批、命名。

第二章 文明单位条件

第七条 省级文明单位的基本条件:

(一)指导思想明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单位的目标管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二)领导班子坚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

2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团结奋进,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科学民主,落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办事制度,廉洁自律,密切联系群众,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

(三)工作成绩突出。生产经营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科学管理,诚信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工作成绩和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当地或同行业前列;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廉洁高效、办事公道、依法行政、执政为民,重大决策民主公开,群众满意率高;服务性单位工作规范,周到细致,优质高效,业务处于当地或同行业先进水平。

(四)创建工作机制健全。把创建活动摆上领导重要议事日程,创建机构和人员落实,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到人,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文明学校、文明处室、文明车间、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等各种群众性创建活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注重创建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的检查和监督。

(五)思想道德教育深入。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经常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经常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突出抓好诚信建设,经常开展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对青年职工、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六)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不断提高。重视职工基础知识教育和

3 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应用和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劳动生产率居先进水平。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效果良好。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无计划外生育,无重大责任事故,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秩序良好。内务管理规范有序,内外环境整洁优美,搞好绿化、美化工作,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工业企业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污染控制达到国家标准。

(八)示范作用明显。带头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军(警)民共建活动,扶贫济困,挂钩扶贫工作扎实有效,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在支持和参与当地建设方面能起到先进示范作用。

第八条 各级文明委可参照上述基本条件,与时俱进,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细则。

第三章 文明单位命名

第九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按照自愿申报、逐级推荐、择优评选的程序进行。

(一)县(市、区)级文明单位产生的一般程序是:有创建规划,经常开展创建活动,创建效果显著的单位,经过认真自评,可向乡(镇、街)申请参加文明单位的评选;经乡(镇、街)党委、政府推荐,由县(市、区)文明委组织考核、验收并同时征求其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对于合格

4 者报请县(市、区)委和政府审批、命名。

(二)市(地、州)、省两级文明单位的产生一般实行“升级制”。市(地、州)级文明单位从县(市、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省级文明单位从市(地、州)级文明单位中产生。

各级文明委按照标准对命名本级文明单位1年以上单位进行审核,遵循好中选优的原则,向上级文明委推荐。由上级文明委组织考核、验收,对于合格者,报请本级党委和政府审批、命名。

第十条 文明单位命名前须进行公示。各级文明委对拟命名的本级文明单位名单和向上级文明委推荐的名单都要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第十一条 文明单位实行届期制,各级文明单位3年命名一次。每期届满后,须重新参加申报、评选。

第四章 文明单位管理

第十二条 对创建文明单位日常工作的管理,按照谁推荐谁负责的原则,由各级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负责。各级文明委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文明单位在届期内实行动态管理。市(地、州)文明委每年要对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进行一次复查,并向省文明办提出复查报告。省文明委及其办公室对各级文明单位有检查监督权,发现重大问题将酌情按本办法规定处理。

5 第十四条 文明单位要加强自身管理,克服重创建、轻管理的现象,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建立定期汇报和发生问题及时报告制度,文明单位在创建活动中发生的重大问题,要主动报告同级文明委及其办公室。对重大事件如有隐瞒、漏报情况,在查实情况后将撤销其文明单位称号,同时视情节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并建议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五条 各级文明办和文明单位要建立健全文明单位档案,档案基本内容:文明单位的概况、申报审批表、主要事迹、考核和复查记录、重大事故和奖惩情况等。要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要求逐步规范化。

第十六条 文明单位合并或分解的,其荣誉称号自动取消。以上情况应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备案。发生上述情况的单位,下一届可在原级别上重新申报。文明单位改变名称的,仍保留原荣誉称号,但应在1个月内向管理部门办理名称变更手续,否则,原荣誉称号自动取消,下一届可在原级别上重新申报。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七条 各级文明单位,分别由同级党委、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和牌匾。

第十八条 对文明单位的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各级文明委可从实际出发制定奖励办法。

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的,可一次性发给本单位干部、职工(含合同制工人、离退休人员)

6 人均1个月基本工资的奖金。

企业和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的,可一次性发给单位干部、职工人均1个月标准工资(有岗位津贴的,包括岗位津贴)的奖金。所需资金可计人企业生产成本。

市(地、州)、县(市、区)级文明单位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执行。 第十九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创建文明单位的成效,作为考核单位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提拔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条件。

第二十条 被命名的文明单位在届期内发生严重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的,同级文明委可根据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警告,令其限期整改处理,直至报告命名机关撤销其荣誉称号。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权力由原批准命名机关行使。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参加文明单位评选,已经命名的应撤销荣誉称号并收回奖匾:领导班子成员有腐败行为或严重渎职的;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三废”排放违反环保规定,造成恶劣影响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发生刑事案件,治安秩序混乱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的;搞非法宗教活动的;出现计划外生育的;申报时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

第二十二条 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经2年以上时间的整改创建,重新达到标准的,可在原级别上重新申报。

第六章 附则

7 第二十三条 驻滇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文明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1988年印发的《云南省文明单位建设管理条例(试行)》同时停止执行。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南省盐务管理局等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 〔2008〕2号 【发布日期】2008-01-04 【生效日期】2008-01-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南省盐务管理局等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通知

(豫政 〔2008〕2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有关规定,经研究,同意河南省盐务管理局、河南省煤炭行业档案馆、河南省无线电监测站等3个事业单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以下简称参照管理)。

列入参照管理的单位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及各项配套法规政策的规定,全面实施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惩、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告等各项管理制度。要按照《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方案》和中组部、人事部《关于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组通字〔2006〕27号),对参照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确定职务与级别、套改工资。

参照管理的单位不实行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不得从事经营活动。

各地在参照管理工作中,要严明纪律,不得擅自扩大参照管理范围。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参照管理单位执行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和监督,对不执行录用、职务与级别确定、工资福利保险制度等管理规定的,要责令其限期改正,并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一月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出台《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河南省出台《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 领导职数不超过7职 严惩超编、冒领等行为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日前我省出台的《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擅自增加编制、编外聘用、调整编制结构比例及经费、冒用资金等行为将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于4月1日起施行。1997年8月21日发布的《河南省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豫政〔1997〕50号)同时废止。

事业单位领导职数不得超过7职

走进一个事业单位,“将多兵寡”的局面不能再有了。《办法》规定,核定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应当遵守下列限额规定:(一)编制数额在10名以下的,核定1至2职;(二)编制数额在11名至50名的,核定2至3职;(三)编制数额在51名至200名的,核定3至4职;(四)编制数额在201名至1000名的,核定4至5职;(五)编制数额在1001名至3000名的,核定5至6职;(六)编制数额在3000名以上的,不超过7职。《办法》还规定,核定事业单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应当遵守下列限额规定:(一)编制数额在5名以下的,核定1职;(二)编制数额在6名至10名的,核定2职;(三)编制数额在11名以上的,核定3职。

擅自增加编制、增加领导、冒用财政经费将被追责

严惩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办法》规定,有下列11种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擅自变更事业单位职责的;(二)擅自设立、合并、分设和撤销事业单位的;(三)擅自变更事业单位名称、规格及其内设机构的;(四)擅自增加事业编制和事业单位领导职数的;(五)擅自占用事业编制的;(六)擅自调整人员编制结构比例及经费形式的;(七)擅自在事业编制外聘用人员的;(八)超出编制限额调配财政供养人员、为超编人员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以虚报人员等方式占用编制并冒用财政资金的;(九)擅自超职数、超规格配备领导成员的;(十)违反规定干预下级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的;(十一)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的其他行为。《办法》还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

守、徇私舞弊,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事业编制是单位岗位、人员、经费设置的依据

禁止擅自设立事业单位和增加事业编制。《办法》规定,依照国家和省规定的程序设置的事业单位和核定的事业编制,是岗位设置、聘用(录用)、调配工作人员、配备领导成员和核拨经费的依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与财政预算相互制约的机制。禁止擅自设立事业单位和增加事业编制。对擅自设立事业单位、增加事业编制和编制外增加人员的,不得核拨财政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办法》还规定,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由专项的机构编制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其他规章、规范性文件不得就机构编制作出具体规定。机构编制具体事项,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专项办理。

事业单位冠“国”名应报国务院审批

《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名称应当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相一致,并与党政机关、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名称相区别。事业单位一般称院、校、所、台、站、社、团、馆、中心等。《办法》还规定,事业单位名称冠“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和“国际”等字样的,应当报国务院审批;省辖市以下事业单位名称冠“河南省”、“河南”、“全省”等字样且不冠所在省辖市、县(市、区)名称的,应当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

上一篇:以品为题目的现代诗歌下一篇:疫情人员调休工作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