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和减小学作文

2024-04-21

加和减小学作文(精选9篇)

篇1:加和减小学作文

加和减小学作文

加能算和,减能算差。

一天,加和减争了起来。加说:“我能把两个数合起来,本领比你大。”减说:“不对,我的`本领才比你大,能从和里减去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加说:“我可以做一些算式,证明加比减好。”减说:“我也能做一些算式,证明减比加好。”

他们俩走到一个加法乐园门口。加大模大样地走了进去,加做一道道加法算式,减却只能呆呆看着。加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加比减好。”减摇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俩继续往前走,来到了一个减法乐园。减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做起了题目,加却苦思冥想,怎么也做不出来。减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减比加好。”加摇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乘评理。乘说:“你们都别吵,我出题给你们做,4﹢( )=7,谁能做?”加马上说:“我会做。”可加怎么也算不出来,请减来帮忙,减很快就算了出来:7-4=3,答案是3。

乘说:“再看这一道,( )-3=27,谁能做?”这道题看是减法算式,但减吸取了加的教训,减紧锁眉头算了半天算不出来,只好请加来帮忙,加很轻松地说:“我做出来了,27﹢3=30,答案是30。”

乘说:“你们俩各有各的本领,经常谁也离不开谁。”

从此,加和减成了好朋友。

篇2:加和减小学作文

生活是我们最伟大的土壤,而我们就是这片土壤上的作物,加和减,什么时候是好的,什么时候是坏的,这都得看这片土壤的时机。

在这片土壤收获的时候,我们不能再使用加法。通常,我们都喜欢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在这片土壤稀稀拉拉的时候,做做加法是没有问题,甚至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快乐,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有而美好,我们可以看见我们自己一砖一瓦将我们的生活建设起来,也可以看见我们自己为生活这片土壤种上丰富的作物。然而当这片土壤收获的时候,我们则不能再使用加法,加了之后,我们的生活必将变得臃肿,我们的作物也必然会变得过剩,以致于造成浪费。

在这片土壤播种的时候,我们不能再使用减法。给自己的生活做过减法的人,都知道做减法的必要,减法可以让我们的生活重新恢复到轻盈,减法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重新变得充满活力。这是做减法的意义,却改变不了减法不适合我们在土壤播种的时候使用的事实。在我们这片生活的土壤刚开始播种时,我们一定不要做减法,这时候的减法只会让我们变得消极,这时候的减法只会让我们变得自我怀疑,而这时候的减法,我们该安放在何处呢?可以记录下来,在下一个收获的季节,让我们变得简单而富有。

篇3:高考改革不只是加和减

经过不断探索, 高考变革经历了从科目加减变革、时间加减变革, 到现在正热议的科目权重加减变革, 高考一直在变革中。但是做了多年的“加减法”之后, 我们的高考还是处于让同一年龄的孩子, 用同一试题, 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 以高强度、高难度、高速度, 同时也高失误地同挤独木桥的处境。高考在这种貌似公平的幌子下扼杀了越来越多孩子的人生可能性, 而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孩子成长过程中人生价值观的误导。

高考科目及其权重是加是减, 似乎谁都有发言权!可谓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到底谁最有发言权? 其实很简单, 问一问参加高考的孩子。高考是孩子的权利, 重要的是要给他们选择的权利。高考改革不是加减问题, 而是要解决每个孩子的个体需求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人, 有不同的潜能, 有不同的兴趣爱好, 有不同的理想抱负, 不同的成长经历。高考不仅是选拔, 更重要的是识别, 识别是选拔的基础。所以高考要帮助孩子找到能成为他 (她) 想成为自己未来愿景中的人的可能性, 让孩子自己去作决定, 也只能让孩子去决定。

未来社会是价值观多元的社会。在未来社会多元价值观视野下, 没有哪一科是绝对主科, 没有哪一个科目是每个孩子都必须要考的, 没有哪一个科目是每个孩子必须同时选修的。只有孩子喜欢的科目才应该列为他们的高考科目。高考改革的制度设计要变独木桥为立交桥, 能为拥有每一种潜能的孩子进行识别和分流。比如让有文学天赋而数学弱势的孩子拥有不参加数学高考的权力。要让孩子有学习的主动权, 要给孩子选择科目学习时机和时间的权力。考试的目的不能是为了排个前后, 判个高低, 而应为了让孩子认识自我, 找到未来的方向, 树立迈向人生旅程的信心。

天生其人必有才, 天生其才必有用。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高考改革就是要让高考承担伯乐的使命, 识别孩子的潜能, 让每个孩子都能依托自己的优势潜能在未来多元社会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 理想的高考应该是所有的学科都是高考科目, 供孩子任选四科 (优势潜能学科、相关联学科、兴趣学科、长期养成学科) , 同时让孩子能任选考试时间、任选考试顺序。每个孩子的高考是不同的, 让每个孩子拥有属于自己的高考, 是人性和人道的。

篇4: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生活;兴趣

长时间以来,作文教学常常令教者和学生望而生畏。学生要么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要么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那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能够文通句达地写出较好的习作呢?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 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报刊、杂志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蜜集”,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你再读学生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而已变得圆润、丰满。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二、勤于练笔,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

一个成功的人离不开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从小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將受用一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就是勤于练笔,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刮一阵风,你把它记下来,下场雨,你把它记下来,到了某一天,这阵风这场雨也许就派上用场了。”勤练笔是培养学生动手组织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只要抓住事物特征经常练习,头脑中就会积累作文素材,以后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当然,良好的习作习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教师指导、监督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成长的每一天,并要求学生经常翻读自己的日记,让他们在日记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从而产生习作的兴趣。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也是一个好方法,学生可以在读书中增长见识,陶治情操;在笔记中养成习惯,提高能力,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再者,可以有目的地增加学生训练的机会。除课本上所规定的训练次数外,教师就应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有目的地进行适当的训练。如续写、改写、仿写等,对每次训练教师都应认真指导,精批细改,真正让学生练一次是一次,练一次进一次,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三、从生活中写起,从细微处入手

过去,一上作文课,有的学生就发愁没的可写,这是学生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没有积累写作素材造成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亲身实践,才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如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生活中的偶发事件,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生活环境的改善等;让学生动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深入实际调查,如环保调查,节日礼品的调查,零花钱的使用调查,餐桌食品的调查等,这些都是学生绝好的写作素材。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豁然开朗,深深感到是生活赋予他们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生活是永远写不完的诗,作不完的画。这时学生的作品便会丰富多采,各具特色。例如,我让学生进行环保调查,全班学生选材达几十种之多,如乱砍乱伐、水资源浪费、大气污染、乱贴小广告、生活垃圾、动物保护等,而且写得内容详实,既分析了现状,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实践的结果。

由于小学生的理性认识能力弱,对事物缺乏细致观察,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针对这一弱点,教师就要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孩子们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味和声色等各方面。让孩子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抒自己想抒的情。让孩子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当天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近自己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经常给孩子们介绍读到的一些好文章,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文章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给人什么启发等。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如何融入情境,畅所欲言,给孩子们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孩子们尽情地挥洒。

四、多一点呵护,少一些打击

教师也要彻底地改变评价的要求,一切以孩子们需要为要求。对孩子们的作文大多应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要会加以表扬,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习作兴趣。教师们可以从孩子们的作文中发现生动鲜活的东西,那是非常感动人心的东西。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无论孩子写得怎样,那都是他们真实的想法。那都是应该被保护的。这就是所说的“原生态”作文了,让孩子们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那些作文少了精巧的结构,优美的词语,深刻的思想,但却多了很多清新自然,触动你灵魂的东西。而这正是教师要去呵护、培养的东西。

在定位写作要求时,不宜过高,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多鼓励孩子们,引导他们学会思考,思考人生、自然、生命;思考社会热点话题等。通过写作,整理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逐步使自己的观点更加周全,更加深刻。通过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写下对当前社会某砦热点问题的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他们的社会视野和知识视野。

总之,写作教学应贴近孩子们实际,让孩子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教师应引导孩子们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篇5:加和减小学作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38-5 46-40 26+13

38-20 46-7 37+25

学生口答,选择其中的几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弄清题意,列出算式。

教师出示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喜欢买那一种玩具。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8-25和44-25

2、探索算法。

提问:这两道减法题,你能口算出得数吗?

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全班学生交流。

提问:你认为谁的方法比较好?哪一种方法最适合你?

3、对比算法。

提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组织交流。

指出:在口算时,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比较每组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独立填表。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读题,观察比较算式的不同,再由学生独立进行口算。

集体订正时,说说每组题在算法上有什么联系?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在小组内估计哪种球最贵,再算一算。通过比较,验证估计的结果。

6、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指名说说题意。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全课总结

夸夸你的同学在这节课上的表现。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38-25=13

篇6:加和减小学作文

教材先安排口算的教学,再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能经常运用学到的口算,既便于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了口算能力。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口算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以相应的减法;能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

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会,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 单元设计意图 1笨谒憬萄体现以下几点:

(1)鼓励学生独立计算,倡导算法多样化。

(2)组织对比,区分进位与不进位、退位与不退位,既能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又为估计打基础。

(4)加强估计。

2苯饩隽讲郊扑闶导饰侍饪梢源右韵铝椒矫娼萄:

(1)利用线段图启示算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举一反三,让学生解决一些变式问题,组建认识结构。

3绷废暗纳杓坪徒萄А

(1)整理口算思路,重视口算练习。

口算要加强比较,在这些比较中,既要有知识内容,也要有思考方法,还要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

(2)加强估算。

(3)开放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在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体会估算的价值,灵活掌握估算方法,发展数感;并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加法。

课前准备:挂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常规训练、 出示口算:6+8、11-6、52+7、36+9、32+40+5、20+30、30+90、、43+20、

50-20、48-20-5、32-7 通过口算激活学生的口算意识

二、主动探索、形成结构 1、出示不进位加法43+21=

(1)讨论得出方法

师:你是怎样口算的?有什么方法。

(2)比较渗透“转化”

师:我们想出了几种口算方法,这几种口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引导学生说出“都是把两位数分解成一位数和整十数,转化成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

2、进位加法

师:出示43+2=请在方框里填上一个数字,所组成的题目要比老师先前出的题要难。该填什么数字呢?难在哪里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总结比较提升认识

师:43+21和43+29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通过口算43+21让学生跳出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思路的束缚,呈现多样的口算方法,为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特别是进位加打下基础。通过比较共同点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比较不同点

引起学生注意进位加。

三、练习(一)、专项训练,提升数感。

1.猜一猜:出示4□+2□,猜一猜得数可能是多少?

2.编一编:自主编题计算,同桌交换校对。

3.说一说:编对了吗?编题时你是怎么想的?对××编的题目有什么想说的?

26+352+837+5

26+4352+1837+25

26+6352+3837+55

(二).分层练习,提升能力1、“想想做做”第3题

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填一填。

2、估估算算:先估计出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出结果。

3、参观动物园(即“想想做做”第5题)

师:他们最后来到了动物园。看看动物园都有些什么?

问题一:从熊猫馆到老虎馆哪条路最近?

问题二:小明从猴山到蛇馆,小红从猴山到孔雀园,谁走的路近?

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由浅入深,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化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师:回忆回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通过说说自己的收获达到知识的及时巩固。

教学反思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运用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在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体会估算的价值,灵活掌握估算方法,发展数感;并进一步提高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迁移、推理的能力;初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

课前准备:挂图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

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继续带大家到玩具店去参观。(出示书上的图)

你想要些什么?需要多少元?

今天我们不同时买两样玩具,而是比较一种玩具比另一中玩具贵多少元。 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新授

(1)客车比小汽车贵多少元?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贵”的意思。

学生列式:38-25=

应怎样口算?

(2)火车比小汽车贵多少元?

学生列式:44-25=

应怎样口算?

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时,不退位的应该怎样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时,退位时应该怎样减。

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获取新的知识,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法进行口算,真正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三、

区别异同

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1)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2) 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二题

第3题。

(1)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书上填表。 比较不同点

引起学生注意退位减。

第4题。

小结:整百数减整百数,从百位减起,得数的十位、个位都是0。

第5题。

(1)选出其中一组题先估算再口算,

小结估算方法:先减十位,再减个位的,退位的再减一个十。 ( 设计形式多样,由浅入深,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趣味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化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的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间可以相互出题考对方。

通过总结达到学生对知识的及时巩固。

教学反思

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上衣和裤子的关系)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能运用数和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习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询“为什么”的习惯。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重点与难点: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课前准备:幻灯片、两个盒子和动物玩具。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初步感知

1、猜玩具个数

今天,老师先和大家做个游戏。(出示两个盒子)这里有两个盒子,里面装着些动物玩具。红盒子里装着2个动物玩具,猜猜黄盒子里装了几个动物玩具?(指名猜)

只要老师送你们一句话,你们就能猜对了:黄盒子里装的个数是红盒子里的2倍。(再指名猜)

2、验证

打开盒子验证玩具个数。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相信接下来大家的表现一定会更出色。

通过选择比较合理、适合自己的方法,为今天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根据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探索解题方法

1、出示情景图

玲玲妈妈带着玲玲去去买衣服。

指名提问,问到“上衣多少钱”时,请学生口头解答,老师板书出算式)。

2、教学例题(1)

妈妈想考考玲玲,问道:“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引出课题:有时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可以让“数学画”,也就是线段图来帮助我们发现数量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想了解吗?

(2)画线段图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

通过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具体问题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来表示,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那么长的线段。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衣服一共要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括号和问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出示课题)

3、教学例题(2)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看线段图,问题还能这么表示吗?那怎么表示

三、练习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要求什么。

出示汽车图

出示情景图。(本子2元,水彩笔的价钱是本子的8倍,铅笔盒的价钱比本子贵16元) 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教学反思

课题: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课)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画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运用数和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学会画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练习指导

1、第7题。

(1)读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线段图所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

提问:①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要先算出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

②还可以怎样思考?

板书:解法一:42-15=27(张)42+27=69(张)

解法二:42×2=84(张)84-15=69(张)

小结:解法一为什么用减法求男生的张数?解法二为什么算出了2个42后要减去15?

2、第8题。

(1)读题: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用线段图所表示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吗?会解答吗?

3、第9题。

小结:第一步都是要先求出灰兔拔的棵数,第二步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

通过示范画出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线段图,再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可以先让学生试着画出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线段图,再列示解答。也可进一步指导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画法。

二、思考题。 (1)指导学生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画法:先画一倍数,谁为一倍数?女孩为一倍数,妈妈是几倍数?表示妈妈的年龄应画几个女孩的长度?“大27岁”标在哪个位置?

(2)解题:从线段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会解答这道题吗?在小组里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可以先引导学生画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再借助直观图确定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说说自己的收获达到知识的及时巩固。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五(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快速地口算出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重点与难点:通过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和速度。

课前准备:口算卡片、P51(2)的数字抽拉卡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二、基本题练习

出示口算练习纸。

组织比较加、减法在算法上的共同之处

www.xkb1.com

练习中让学生进行适当的估计,主要是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在学生独立估算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三、综合题练习

组织学生先明确题目要求,尝试估算后再交流估算方法。

组织集体交流提问。 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反思 新课标第一网

课题:练习五(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

2、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较熟练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着重练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感受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明确思路。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常规练习

1、出示口算:54+45=37+32=

65+22=47+36=36+59=17+74=78-44=77-13=

51-24=30-12=

2、补条件,提问题

(1)大汽车有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2辆。?

(2)白兔有15只,,白兔和灰兔一共有几只?

通过计算和比一比,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应用题练习

(3)交流,说说你怎样想的。

交流,说说你怎样想的。

组织提问。评评谁提的问题好。

Xkb1.com

组织交流。

组织分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数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说说自己的收获达到知识的及时巩固。

教学反思

课题:练习五(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看懂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帮助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

2、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较熟练地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着重练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进一步感受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明确思路。

课前准备: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练习指导

1、第48页,第11题。

(1)指导读题:

先读图中黑板中的信息,再读黑板外的信息,最后读问题。

(2)提问:要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用到哪些信息?一步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先算什么?怎样算?再算什么?

要解决第二个问题,要用到哪些信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算?

2、第48页,第12题。

(1)读题: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说说。

3、第48页,第13题。

(1)读题:货架上有哪些体育用品?单价是多少?题目要求什么?

(2)你会怎么买呢?在小组里说说。

4、第48页,思考题。

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要提醒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要求“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先要算出他们下午借了多少本,等

着重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

除了运动鞋与篮球,运动鞋与网球拍这两种组合总价超过100元不能选外其余都可以用100元来购买。

二、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说说自己的收获达到知识的及时巩固。

篇7:小学作文教学浅见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实践与体会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250-01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困扰广大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更是如此。学生作文没少写,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久而久之,作文教学自然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每到作文课,随便马虎了事;每到考试前,就猜题、押题。由于平时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对头,于是就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老师们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没有真正重视作文教学,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启迪和训练,而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做应付考试的标准化练习题上。其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远离了课外的有效读物。许多家长和老师把课外阅读当成是看闲书,真正支持的很少,甚至千方百计地禁止。这样,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老师烦琐枯燥的分析,真正能起到文学熏陶的东西接触太少了,可以说成了文学的“贫血儿”。第三,生活的单调。农村学生本来应该比城市学生活动的范围要大得多,但为了与别的学校竞争升学率,学生在校时间很长,一天除了吃饭就是上课、自习。这样,学生的活动范围就自然被缩小了。试想,一个没有生活感知的学生,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第四,教学观念落后。由于信息交流和教学条件的限制,许多老师的作文观念比较陈旧,几十年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对作文教学的更新和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预示着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来到了。尤其是话题作文的不断推出,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作为农村语文老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首先,应该把扩大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语文老师应当教育学生明确向课外拓展的重要性,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或课外书,让他们学会学习。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老师再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和引导,对学生进行美感熏陶、情感激发;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类图书。在提倡“终身学习”、“学会学习”的今天,让学生学会看书无疑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写作时才会“有米下锅”。

其次,从培养写作兴趣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辟的论述。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学生会乐于去写。我们农村有许多活动,城里孩子就比不上农村孩子感受深刻,老师可引导学生就地取材。要想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动笔头,多动脑筋。老师既要利用每周作文课时间让学生写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作文,更要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随笔,还可以通过指导写日记,办手抄报、黑板报,培养其写作兴趣。同时,对学生作文不可求全责备,要多鼓励,以免挫伤其积极性。

第三,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源泉。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但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的。比如,一到农忙时节,老师要建议家长们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体会田间劳动的甘苦。当然,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事物,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启发学生善于站在一草一木、一石一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感受生活的真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开阔了,想像力就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必定会增强,何愁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第四,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按传统的过程模式组织教学,大多数老师在作文的批改上存在误区。其实作文批改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教师批,或学生批,要交错进行,形式要多样。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自己要转变观念,可以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一个不懂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讲评作文时应以激励为主,善于捕捉闪光点给予表扬。

第五,作文讲评力求新颖独到。作文讲评课力求生动、新奇、多样,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明白好在哪里,错在哪里。一是生动。坚持让学生从范例中体会写作规律。对学生习作中那些夸大其词的描写、啼笑皆非的想象、张冠李戴的用词等比较普遍典型的错误,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二是新奇。注意选择那些充满情趣、富有特色又符合教学要求的文章或习作,力求激发学生的悟性,从中得到启迪。我曾给学生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登载的《我的妈妈》,这篇短文一改只写妈妈“好”的老套子,写了妈妈生活中的一些“缺点”。文章出自孩子的眼光,写得十分诙谐有趣。这篇范文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选材一定要新颖,要写得生动,有特点。三是多样。讲评形式多样,可以避免学生因单调重复产生厌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注重综合讲评、重点讲评、个别讲评的差异性,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不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评,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弱点和兴奋点。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完善自我,改变观念,不断探索,大胆实践,积极创新,才会经常出现作文教学的新局面。

篇8:小学作文教学管见

一、广读

新《大纲》要求我们必须指导学生读好三部教材。文字教材:学好语文文本材料,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内容广泛。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与课外是相辅相成的。声像材料:健康向上的电视、电影、录音带、录像带、光碟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社会生活材料:“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引导学生“读”好社会生活这部“大书”。

读是积累的根本途径。知识的积累得益于广读,写作水平的提高也得益于广读,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入有神”。

怎样读?一要加强诵读。诵读是一种语言整体感悟,言文之妙,情感之真全都可通过诵读求得。语文课堂应书声琅琅,让学生在朗读中发现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悟出课文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感悟文章表达思想的脉络和文章的表达形式,为写作做好铺垫。二要达到速读。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都要求学生具有快速获得知识的能力,而速读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捷径。三要做好读书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先生的读书经验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尤为重要。要求学生每天读书或摘抄三五个优美词语,或摘抄一两段佳句,或撰写心得体会,然后定期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向大家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好文章,这样学生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兴趣越来越浓,水平越来越高,猎取的知识、信息越来越多,作文的材料积累也就越来越丰富。

二、多看

所谓多看,就是要求学生多观察,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小学生注意力差,观察能力有限,这就要求教师正确、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怎样观察呢?一是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捕捉典型材料。学生的视线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学校、家里、同学、老师、上学、放学,天天都一个样,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里老师要选择最佳的观察对象,安排合理的观察顺序,理出清晰的观察思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从而训练学生把平常的小事写出新意,并从中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习惯,以达到处处留心、事事关心,在日常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构建典型材料的目的。二是运用多种感官,丰富写作素材。观察不仅是看,还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感官去多方面地感觉或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三是填写观察日记,养成观察习惯。观察不应只是作文前的例行公事。作为语文教师,除了指导观察的顺序,教给观察方法外,还应指导学生填写观察记录。较好的方法是每周交流一次,评选班级“最佳观察员”,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学会观察,留心生活,就会在生活这本“大书”中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勤写

勤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热情是写作的动力。教师要去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营造轻松和谐的写作环境,鼓励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讲身边的人,叙身边的事,评身边的理,肯定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练笔习惯,不让学生有等待、依赖心理。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抓住生活中出现的人、事、物,鼓励学生主动练笔,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如,一次放午学,铃声刚停,明亮的教室忽然一暗,经验告诉我们:大雨将至。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了让学生观察雨,感受雨,我立即布置了练笔题《和乌云赛跑》及要求:将雨前、雨时、雨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要求观察有序,真实具体。作文收上来了,同学们个个感受深刻,或免受“淋浴”之苦,或懊悔一时冲动而变成了“落汤鸡”,或感悟这次幸运绝非下次幸运,或惊喜雨后的清凉宜人……再如,抓住刚学的课文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笔。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布置学生写想象作文《买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同学们的爱心在这里得到了诠释……及时有目的地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习惯,学生既掌握了课文的写作方法,又摸索出了自己的写作技巧,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再次是勤写日记。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临睡前把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梳理一遍,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期坚持,形成习惯,这对写作文大有裨益。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落实广读、多看、勤写三原则,促使学生由怕写作文到爱写作文,从而写出好作文来。

篇9:小学作文案例指导

My Class

沈佳妮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崇福镇虎啸中心小学四年级

I’m in Class 3 Grade 4. I’m very happy in this class.

My classroom is on the second floor. It’s big and clean. There is a blank TV, a white computer and a large teacher’s desk in the classroom. There are four green fans and six white lights. The doors are brown. We clean them every day. There are many desks and chairs in the classroom. My seat is near the door. On my desk, there are some books and pencils. Then you can see a clock on the wall. It’s white and round.

The head teacher of the class is Miss Zhang. She also is our English teacher. She is kind. She has long hair. She often plays ping-pong with us. I like her very much.

My classmates are lovely. We often play games after class. When I have some trouble. They will help me.

I love my class very much. Welcome to my class.

指導老师: 张小燕

案例二:

A pleasant day in the park

鄢梦莎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崇福镇虎啸中心小学四年级

It’s a sunny day. The sky is blue. The air is fresh. I go to the Forest Park with my parents. Now my father is driving the car. My mother is listening to music. I’m eating good food. We are very happy.

After a short time, we get to the park. Wow! So many people! Old men and women are walking on the path slowly. Children are running and laughing excitedly. Fathers and mothers are watching them kindly. In the middle of the park, there is a big pool. Suddenly the water flies to the sky from the pool. Oh, it is the fountain! How beautiful! Sometimes it looks like a bridge. Sometimes it looks like a basket. Sometimes it looks like a bottle.

We are walking along the pool. When we are tired, we are sitting on the bench to have a rest.

Time is slipping by. The sun is falling down. We have to go home. What a pleasant day!

上一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典礼讲话下一篇:我快乐的童年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