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2024-05-04

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精选12篇)

篇1: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变化过程中,存在着破与立相结合的规律,破与立结合方可实现新旧价值观的更替.在这一过程中,又往往要借助核心价值观的辐射与边沿价值观的聚合双向互动来完成.在辐射与聚合的双向互动、相互作用中,核心价值占有主导的地位,但同时应对其他价值保有一定的.宽容性.此外,以核心价值为主导、多重价值组合的价值体系,体现了特定社会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理想,它对社会成员起特定的驱动作用,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价值,这就是所谓的价值目标适时上升规律.

作 者:陈章龙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97刊 名: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4(1)分类号:B821关键词:价值观念 核心价值 多重价值 价值体系

篇2: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正确理解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培养学生透 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2)觉悟方面:通过价值规律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国家有关经济政策,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宣传者和促进者。

二、教学重点: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难点: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新课导入: 在文艺晚会、联欢会上要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能打动观众,能获奖,靠什么?

议论(好嗓子、曲目选得好、服装统一、音乐效果好、美术背景好、指挥艺术)

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指挥的作用,指挥者把每一个演唱者的技艺整合在一起。可见,指挥是合唱演出的核心和灵魂。商品经济中有一只“看不 见的手”,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变化和发展,那就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

一、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商品经济中有许多经济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价值规律是最基本的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发生作用。那么,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 、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同学们回忆一下,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为什么?

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

目的是赚钱,获取利润。要获取利润,就必须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价值。

篇3: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及其规律变化

一、英语委婉语的构成

英语中委婉语的构成形式是丰富的, 表达方式不同。

(一) 从语音、语法、词汇角度分析。

主要是采用更改句子的语音语调, 通过他国语言的表达方式, 通过使语言模糊以及改变语法的应用形式来达到想表达的委婉效果。首先从语音层面来看, 当我们想表达的内容不能直接表达的时候, 我们可以通过更改语调来实现委婉陈述的目的。在英语的句型中, 祈使句通过是用来命令某人做某事, 含有命令的意思, 这样让听话人难以接受, 如果能提升句子的语调, 就可以改变语气, 达到委婉陈述的效果。其次, 从词汇层面来看, 借用其他国家的语言来表达委婉语也是十分常见的, 例如很多英语中的委婉语来自于法语及拉丁语。其笼统词汇的表达方法也可以达到委婉的目的。一些禁忌语也可以通过转化成抽象词汇进行陈述, 就会让人们易于接受。最后, 从语法层面来看, 我们可以用语法的技巧使表达的内容弱化其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在英语中, 时态的转换以及主动和被动语态的运用, 就可以很清楚的达到委婉的效果。

(二) 从积极、消极角度分析。

积极委婉语与消极委婉语也常被用来对委婉语进行分类。在积极委婉语中, 通常采用夸张的形式进行表达, 通过意义上的扬升, 把差的说成好的, 通过意义上的转变进行委婉表述。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对某种职业、机构进行积极委婉语处理的情况。在消极委婉语中, 通常采用缩小语意的形式进行表达, 通过语意的削弱, 把原本负面的事情表达的柔和一些, 我们常常可以见到对死亡进行消极委婉语处理的情况。

(三) 从传统委婉语和文体委婉语的角度分析。

传统委婉语适用于禁忌事物, 如果直接表达禁忌事物, 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使用传统委婉语进行表达, 就会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并且会留下彬彬有礼的印象。文体委婉语适用于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因为礼貌而对别人进行称赞, 表达恭维之情。

(四) 从一般委婉语和临时委婉语的角度分析。

一般委婉语适用于一个团体内的特定语言, 是指根据这个团体的特点, 进行自行创造的现成语言单位。临时委婉语是指具有随意性、不定性可能只用过几次, 就不再出现了。

(五) 从构词、拼写、修辞角度分析。

首先, 英语中的委婉语可能运用比喻法、低调说法、反面着笔法、模糊词语法、同义词替代法、首字母组合法、押韵替代法、逆拼法、借代法等等方式进行运用。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 还会在英语中出现很多委婉语的构成方式, 这些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二、英语委婉语的变化规律

在探究英语委婉语的变化规律的过程中, 不难看出, 其变化规律能清晰的反映出社会心理的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英语委婉语的变化规律依据年代的不同, 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委婉语的产生其实来自于古代对于神灵的害怕。纵观一百多年以来, 英语委婉语的表达大概经历了六次的变化。为什么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众多的变化呢?我们可以看到在一种委婉语使用时间过长的时候, 其原本意思在不断的淡化, 我们再接触这一种委婉语的时候, 我们会反映出它所要修饰词的含义。

同时, 由于年龄、性别、成长环境的差异、学识不同等等, 这些也会影响人们对同一委婉语进行理解。在与人们沟通交流的过程中, 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就是人们根据某一特定的场景, 进行现场即兴创造一些委婉语, 这些都不是固定不变的, 只要在沟通的过程中, 说话人与听话人互相明白对方的意思, 那这样的委婉语创造就使成功的。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 英语中委婉语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进行变化的。首先, 我们来关注排除规律, 排除规律的禁忌就是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多义词的出现, 会让其中某一个意思影响其他意思的表达, 会在陈述的过程中产生一定负面的联想。因此, 在语义的发展过程中, 多义词中的贬义意思终将会让褒义词以及中性词排除掉, 英语委婉语这种排除规律也很常见。

其次, 更新规律在英语委婉语中的运用。可以从委婉语产生的时候开始分析, 任何某一委婉语,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 其任意性在所指以及能指之间被破坏了, 在运用过程中, 两者的经常被使用者联系以及等同起来, 原本所要表达的委婉功能逐渐消失了。所以人们又开始淡忘它, 避免使用它,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 人们就开始寻找新的委婉语来替代它了, 这就是更新规律的运用。

再次, 历时文体演变规律也是建立在更新规律和排除规律之上的, 因为更新规律和排除规律所以出现了很多委婉语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失去了委婉的功能。无论多么新的委婉语都会有过时的时候, 不再使用, 新的委婉语就会应运而生, 这种就是历时文体变化规律。

最后, 社会价值观评判标准变化的规律。英语中委婉语主要是因为避免不愉快或者禁忌语言才产生的, 还有一种情况应值得注意, 就是因为社会道德标准的限制而不能使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都会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也推动了道德标准的不断变化, 有很多词语退出社会的舞台, 但是也会有很多词语由原来的禁止使用转变成被大众接受, 等等。

综上所述, 委婉语在英语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正确运用以及理解英语委婉语已经变的非常重要。委婉语涉及到人性中较为敏感的方面, 所以,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英语委婉语的使用频率将会不断攀升, 它将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杨静, 赖晓鹏.英语委婉语中合作原则的违反与礼貌原则的体现[J].安徽文学 (下半月) .2008年07期.

[2]孙飞凤.试论英语文体委婉语的运用与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刘明芳.交互式课堂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委婉语使用个案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4]刘艳丽, 张金玲.论英语委婉语的分类与构成特点[J].现代企业教育.2012 (13) .

篇4: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当代医学生 价值观 规律特点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如何加強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汇、相互冲撞和相互激荡,新生的、进步的思想会催生,而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思想也会沉渣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使当代医学生经受住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成为医学生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当代医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

由于时代大背景的不同,每个时期的医学生的价值观都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五六十年代的医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奉献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事业之中。改革开放后,医学生的自立代替了过去的被动接受,个性张扬代替了过去的完全依附,同时也出现了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的思想特点。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我国医学生的思想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而这些变化也离不开其生活和成长的环境,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和教育的本身。

二、当代医学生的价值观特点

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当代医学生的价值观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从总体上是来说是良好的,主流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成长成才愿望迫切,但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国内改革的深入,各种医患关系交错呈现,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倾向的影响使医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虽然理想信念明确,但价值观趋于多元化。从整体上看,我国当代医学生是具有明确的理想信念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在国内外显著的阶段性大气候的影响下,当代医学生正接受着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渗透和渲染,这些因素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的价值选择趋于务实和多元化,功利色彩较浓。面对现代的各种医患之间的矛盾,医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化更趋明显,先公后私、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精神价值受到部分医学生的质疑;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越来越被更多医学生接受,一些医学生甚至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权力、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面。

三、当代医学生价值观的变化规律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一些现实问题,在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些问题主要有对“安乐死”的态度“红包现象”和“专家门诊”等等。大多数学生认同安乐死这种做法,他们从“人的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符合安乐死条件的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都是无益的。他们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人的本质及人的社会价值理论。而少数学生则反对安乐死,他们认为那样是不人道的,违背了医学目的的初衷。在对“红包现象”的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坚决反对医生收受患者在任何情况下给予的红包,认为说到底红包是不道德的,是违背医生的天职的。另有10%的同学认为如果患者主动给,医生可以收下,没有必要拒绝,对公费医疗或是家境富裕的患者可予以暗示或索要,以补偿医生工资待遇低的缺陷。在“专家门诊”的调查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此种措施是可取的,是新时期医院改革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标示着人的价值,是消除平均分配弊端的有利措施,并认为如果在医院中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那么自己完全可以出去行医,只要有能力。另有部分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认为“专家门诊”又造成了新的不平等,对它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专家的水平也是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而现在的专家吸引了大部分患者,这就剥夺了青年医生正常成长以至成熟的实践机会,也造成了收入上的明显差距,使一些年轻医生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再者,有些专家名不符实,有欺骗行为。

从学生们的这些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的价值观更趋向于实际,正在摆脱以往那种似乎是处于理想状态的态势;他们的价值观有走极端的趋势;他们的价值观念更多地受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响,更加注重自身地位的取得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讨论

从大学生们这些观念的变化中我们就可以探究到他们价值观变化的规律,并从中得到些启示。中国传统人生论中“以义为重”的价值观,突出强调“重义”、“见利思义”、“舍生取义”。大学生以往接受的都是这种道德思想教育。但是在现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们固有的、稳定的思维模式被打破,被传统道德标准压抑的个体的生命、人格、利益、渴求此时渲泄出来,致使道德评价中出现错乱和失当,价值目标呈现多元化,价值观的混乱、偏离与失范,使大学生感到原有的价值观念已经过,不切实际,已无法解释一些现象。

社会发展在客观上应该是一个不断提高人的主体性,实现人的主体价值的过程。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社会人群的价值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畸形发展的趋向。他们片面的理解主体价值,把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私利、经济收入、个人高消费看成是主体的最大价值所在,进而出现各种医学腐败现象,完全抛弃原有的道德标准、义务和责任,而这恰恰是导致医学生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学生们开始否定传统的道德价值理论,从“以义为重”转向“以利为重”,并认为收取“红包”是可行之事,获取额外收入是天经地义之事而不管采用何种手段。面对这样不正常的现实,我们必须通过具体有效的宣传与教育,加强医学校园文化建设,强调职业医生必须掌握一系列与传统的只注重诊断和医治本身截然不同的技能和技巧。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反对以问题为中心,重视病人的参与价值。以病人为中心的医患关系,让病人感到充分的尊重和得到及时的帮助,能有效的减少伤害发生后可能引发的愤怒、焦虑和抑郁的症状。了解现代医患关系特点,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并结合临床实习,以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再次发生新的、质的变化。

我们应使学生明确正确价值观念的丰富内涵,使他们认识到,虽然社会中出现各种不良现象,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社会的进步一定会消除它们。我们在对医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中,应当从现实的社会条件和人们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新型的医患关系特点,充分调动医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高尚的医德情操,促使他们建构符合现今社会需求,能够真正实现个人价值追求的科学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付勇.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医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46):57-58.

[2]文阳初.医学模式的转变[M].北京:人民出卫生版社,2004:8.

[3]阳天明.医学生价值取向变化趋势的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6):60-62.

[4]郑雪倩.确立正确医疗价值观重构和谐医患关系[J].当代医学,2006,6:70-73.

篇5: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一方面:供求关系变动会影响价格

一方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供求关系

( 2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⒈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这个轴心上下波动的。

⒉ 从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价格总的来说仍然与价值相符。

3 、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

课堂练习:

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供过于求必然引起:

A 价格不变 B 价格升高 C 价格平稳 D 价格下跌

2 、一般说来,商品的价格由 -------- 决定,受 ---------- 影响:

A 供求关系 、买卖能力 B 商品质量、商品的使用价值

C 政府部门 、市场需求 D 商品价值、市场供求关系

《经济管理》撰文指出,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占有人才,谁就会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成为市场的赢家。据此回答 3 、4 题:

3 、这里说的:”赢家“,从经济学上看就是:

A 、市场竞争的胜利者 B 、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者

C 、优质产品的经营者 D、 商品生产的管理者

4 、 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A 、是商品生产者的根本目的 B 、反映了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

C 、表明商品科技含量越高越好 D 、体现了商品二因素的对立统一

篇6: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一.    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一《思想政治》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主要阐述了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内容,属于商品经济的一般知识。这一课实际上是经济常识的基础课、入门课,内容十分重要,但却比较抽象,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但却具有很实际的意义。

本框是第一课的重点之一,因为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作为一只“无形的手”始终贯穿在商品经济中,只有对它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有形的手”,从而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正确认识。

2.教学目标:

(1)在知识方面: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知识目标为:一是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二是分析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2)在能力方面: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从而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在觉悟方面:通过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分析,让学生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最终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提高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自觉性。

3.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及课文的内容,我认为讲授本框时,应把重点放在“价值规律的内容”上。之所以说它是重点,是因为只有掌握价值规律的内容,才能真正掌握价值规律的实质,懂得价值规律的作用。

本框的难点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按等价进行交换的商品很少,不等价交换到处都是,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经济学研究的是现象背后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抓住本质的东西,舍弃非本质的东西,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讲,决非易事。

4.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告诉我们:“有效地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出发点,也是教与学的归宿。因此,我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分五个环节,即确定目标,展示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矫正目标。实行分层次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展示目标。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可以为教师定下一则金科玉律。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在贯穿启发式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图示法来辅助本框的教学。而且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感官密切配合,协调作用,并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不同优势,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认知活动的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学法:

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的“学会”,更要引导他们“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在讲这部分内容前,我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生活题材,结合价值量、使用价值、供求关系、成本等知识加以分析。学生为了搞清这些知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市场进行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于是,课堂上,学生就能根据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提出有见解性的问题展开讨论,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论题还涉及了劳动生产率、管理水平、科技含量、劳动者的智商、信息、专利等知识,在理解了课本知识外,还拓宽了他们的认知空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让学生注意近几年VCD价格的情况:据最新统计数字,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VCD品牌达到106种之多。为600万台,为1000万台,VCD机的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台,而市场容量只有1200至1500台。不少人疾呼:VCD严重过剩!然而厂家却仍然大手笔再战江湖。原因何在?原来每台2.0版VCD元单碟机的材料成本只有800 元,而首先上市的VCD售价竟达5300元。所以形成VCD市场前景一片看好。然而好景不长,其降幅之快,也是家电市场绝无仅有的。从1993年最早的5300元一台,到19上半年竟下跌至2500元,19中,售价普遍在1400元左右。而现在,厦新等VCD单碟机的价格已跌至700元左右,从推出到现在,价格下跌了7倍多。接着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这一材料来导入新课,一是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的特点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是用学生熟悉并公认的直观形象材料导课,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为顺利完成本科堂教学任务作良好的铺垫。

2.讲授新课

本框知识体系简洁明了,主要分二块,一是价值规律的内容;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教学关键是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运用VCD“价格大战”的材料来进行教学。首先我请学生注意材料中的这部分内容:然而厂家却仍然大手笔再战江湖。原因何在?原来每台2.0版VCD元单碟机的.材料成本只有800 元,而首先上市的VCD售价竟达5300元。所以形成VCD市场前景一片看好。然而好景不长,其降幅之快,也是家电市场绝无仅有的。从1993年最早的5300元一台,到年上半年竟下跌至2500元,年中,售价普遍在1400元左右。而现在,厦新等VCD单碟机的价格已跌至700元左右,从推出到现在,价格下跌了7倍多。展示这部分材料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VCD价格的下降会一直持续下去吗?为什么?”从学生熟悉的材料以及学生在课前掌握的市场情况,再结合课本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通过争辩,求得共识――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为交换的一方一直吃亏,那么交换就不会长久持续下去。商品交换必然要趋向于等价交换。

在有了一定的客观事实和思想认识基础的情况下,学生肯定会有这样的疑问:“可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不等价交换,这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吗?”为了解答学生的这一疑问,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对照VCD机1993年与现在的价格,你认为是什么因素引起VCD机价格的上升与下降?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必然会引起价格背离价值。接着再问学生:“你认为VCD价格的下降会不会影响其产业的发展?”在学生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让生明白:价格也会反过来影响商品的供求关系,使价格接近价值。综合这两者,最后得出结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

篇7:论社会工程哲学研究的基本价值

论社会工程哲学研究的基本价值

社会技术哲学研究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形成了“气候”,而社会工程哲学的研究则刚刚开始.因此,必须首先对社会工程哲学研究的价值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社会工程哲学是社会技术哲学的证明和延伸,或者说,社会工程哲学是社会技术哲学的.“下游产品”,社会工程哲学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发展和具体化,社会工程哲学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诸多社会工程的方法论.

作 者:田鹏颖 TIAN Peng-ying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沈阳,110034 刊 名: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8(4) 分类号:C0 关键词:社会工程   社会工程哲学   社会技术哲学  

篇8: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又称根本规律, 是事物之间或事物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它可具体表述为: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其中,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指教育者所运用的教育介体 (即所传授的教育内容和所实施的教育方法) 和教育环体 (即所创设的教育环境) ;“一定要适合”是指一定要基本适合这样一种必然趋势, 是以承认存在不适合的情况为前提的, 而并非时时处处都一定要完全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是指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现有状况和发展状况。

适应超越规律就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 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决定教育者的活动的性质、发展方向和形式。具体而言, 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决定教育者所传授的教育内容、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和所创设的教育环境的性质和层次。另一方面,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具有反作用。当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相适合时, 教育者所传授环境的教育内容、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和所创设的教育环境就会推动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 使受教育者逐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反之, 当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不适合时, 教育者所传授的教育内容、所实施的教育方法和所创设的教育环境就会阻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 使受教育者难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但是,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反作用, 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务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是辨证统一的, 既相互作用, 又相互转化, 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不断发展。

适应超越规律是否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取决于它是否具备作为基本规律范畴应有的本质特征。一般而言, 基本规律范畴应具备以下四个本质特征:第一, 它揭示某一现象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第二, 它在某一现象特有的规律体系中居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第三, 它在某一种现象的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第四。它具有历史性。那么, 这一规律是否具备作为基本规律范畴的上述四个本质特征呢?

1 它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是否定自身, 即不断克服旧质, 增加新质, 最终克服决定矛盾运动的矛盾自身。而适应超越律正好揭示了这一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是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被克服的必然结果。因为正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这个中介, 从根本上推动了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 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受教育者进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前, 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结构, 达到了一定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 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之前, 必须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确定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相协调的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 然后再实施教育活动。教育者通过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的传授影响受教育者, 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受教育者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表现为教育者所传授的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与受教育者已有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之间的否定性运动。这种否定性运动使得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诸心理要素呈现出此消彼长、此涨彼落的状态。只有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活动, 才能使这种状态向积极方向变化发展。这时, 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居于支配地位;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居于从属地位。但是,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当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状况相协调时, 受教育者必然主动接受教育, 从而引起自身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这时, 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居于支配地位;而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成了矛盾的次要方面, 居于从属地位。然而, 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从知到行的过程, 即知然后行, 行深化知, 知行互动, 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的过程。

2 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体系中居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在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关的各个阶段、环节上具体展开, 产生了与之相辅相成的许多个体矛盾。基本矛盾和具体矛盾在事务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基本矛盾规定事务的本质和发展方向, 具体矛盾通过基本矛盾影响事物的发展。凡是矛盾运动, 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对基本矛盾运动规则的揭示抽象是基本规律, 对具体矛盾运动规则的揭示抽象是具体规律, 它们共同构成了事物运动的规律体系。由于基本规律和具体规律所依赖的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基本规律必然制约和影响具体规律的实现程度, 在规律体系中居于最高层次。例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双向互动规律 (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 、内化外化规律 (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 和协调控制规律 (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等具体规律的实现程度, 最终受到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规律的制约。因此, 适应超越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体系中居于总体上的最高层次, 充分具备作为基本规律范畴的第二个本质特征。

3 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多种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 这些规律的作用不是等同的, 而是有差别的。其中, 适应超越律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它的地位是其它规律所不能取代的。这是因为, 第一, 它贯穿于思想政治过程的始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 无论是内化阶段, 还是外化阶段, 乃至重新教育阶段, 这一规律都始终存在并发挥作用。只有当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被克服时, 它才随之消失。而其它规律只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某一阶段起作用, 只有当某一具体矛盾被克服时, 依赖于这一具体矛盾的规律才失去作用。第二, 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发展的基本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不断发展的基本趋势, 正是由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与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 再到基本适合, 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则所规定的。因此, 适应超越律充分具备作为基本规律范畴的第三个本质特征。

4 它具有历史性。

所谓基本规律的历史性, 是指在不同社会和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 它的本质内涵不同, 它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适应超越律具有历史性。这是因为, 第一, 它在不同社会的思想教育过程中, 以及在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它的本质内涵不同。例如, 在资本主义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教育, 一切教育活动都建立在由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异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而形成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基础之上;在社会主义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政治品德教育, 一切教育活动都建立在由于人们之间的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关系而形成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的基础上。第二, 它在不同性质的社会中发挥作用的性质不同。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这一规律作用的总趋势是阻碍社会前进;在社会主义社会, 这一规律本质上起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因此, 适应超越律充分具备作为基本规律范畴的第四个本质特征。

篇9:浅论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教学;教学过程;基本规律

一、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教学双边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构成教学过程的复杂关系。杜威指出,“教之于学,如同卖之于买”。教学双边关系中的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因素,二者的交互影响和辩证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一)教与学的逻辑关系

教与学作为教学活动中两项主要活动,其间的逻辑关系并不必然存在“正比例”的关系,但却必然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应该表现为“正效应”,不应该表现为“负效应”。现实中往往存在教大于学或者有教无学的现象,致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东西无法全部吸收,只能学到部分内容,或者学生对教师的教授内容全然不知,没有学到教师计划要教的东西。

(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在教与学的矛盾关系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起主导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有其必然性,这是因为教师的职责就在于要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同时,教师“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受过专业教育的培养和训练,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广博的知识和经验,并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因此,教师有责任、也有能力主导教学过程,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负起责任。当然,教人者只有学高身正,才能为人师表。

(三)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只有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基础,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愈大,学习效果愈好。因此,教师要确立“学生学习要靠自己主动学习,他人不能包办代替”的观念。

(四)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才会产生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为主体”不同于“儿童中心”,因为它是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条件的;“教师为主导”也与“教师中心”有别,因为它是以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就越强。反之亦然,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必然落空。

二、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是向学生有组织、高效率地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的智能、品德、体质、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均依存于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

(一)学生的智能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

科学规律性的知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基础要素,所以缺乏科学规律性的知识,学生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二)学生的品德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

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来就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教学正是通过传授具有思想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的。

(三)学生的体质发展对知识传授的依存

在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的传授为学生的体力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学生体力的发展主要包括保护健康、增进体质和促进发育。教学在传授知识技能发展认识能力的同时,承担着保护健康、促进发育和增强体质的任务,而后者的实现与前者所能提供的科学依据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学生的发展不能脱离知识传授的过程,知识传授必然影响学生的发展。但是,影响的性质和程度却又具有或然性。如不具备科学性的所谓“知识”,就可能会给学生的智能、品德和体力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对学生的发展缺乏明确指向的知识传授,就可能会降低影响学生智能、品德和体力发展的程度。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水平,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得以统一实现。

三、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

间接经验是指他人认识的成果,他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理性认识,大多表现为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實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总是借助已有的直接经验去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间接经验,也不能忽视学生的直接经验,要在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四、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的和谐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能否共同组成优化的结构,并作为一个和谐的系统发挥其整体最佳功能,从根本上制约着教学的最终效果。这是教学过程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

(一)教学要素的和谐优化

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和影响要素,对教学效果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各种要素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力,是其他要素所不能取代的;并且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改善,亦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十分微妙的影响;而所有要素及其相互联系所共同形成的系统整体,则会产生一种更大的“合力”作用,制约着教学效果所能达到的最大值。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充分发挥各要素的作用,改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整体合力的产生,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教学结构的和谐优化

组成教学结构的各个部分,都应注意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安排其在整个结构中的地位、顺序以及时间分配,使之成为一个和谐完整的结构体系,做到合理操作、协调配合、有效控制、相互促进,则教学必然会出现整体优化的效应。这决不是像有些教师那样,只局限于在某个或某几个孤立部分上下功夫,而不注意将教学结构和谐优化所能达到的效果。

(三)教学环节的和谐优化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诸如备课、上课、课外辅导以及考核评定等,都是以各自的质量和效率保证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计划、增强联系、环环相扣,不仅使每个环节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保障,而且使整个教学的流程顺利进行,使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障。上课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固然应当重点对待,但其他环节也不应忽视,否则可能会造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致使整个教学质量和效率降低的后果。

(四)教学节奏的和谐优化

教学活动的每一细节要做到缜密思考、精心设计,才能真正把一堂课“雕塑”成精美的艺术品。教学的节奏应巧妙安排、衔接有序,表现出快慢适宜、动静相生、疏密相间、起伏有致、穿插得体等特点,使整个教学活动严密合理、融洽统一。教学节奏的和谐优化程度,体现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水平。具有整体和谐节奏的教学,可给学生美妙的艺术享受,使之在身心愉悦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以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及其关系,促使教学系统和谐优化,是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反之,则只能导致整个教学质量的降低。

【参考文献】

篇10: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中, 价值规律不仅表现为价值如何决定的规律, 同时也表现为价值如何实现的规律。通俗地说, 就是表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对某种商品的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要大致相同。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就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两种经常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出现抢购风, 这一时期虽然许多商品都能实现其自身价值, 但是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了不好的影响。通货膨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经常出现, 近年来, 党和政府就此对经济增长成功地实现了“软着落”, 从而避免了1985年和1989年曾一度出现的经济萧条局面, 对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都极为重要。通货紧缩则表现为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许多商品都卖不出去, 从而不能实现自身价值, 整个市场比较消极。这种经济现象, 我国在1999、2000、2001这三年的经济发展中有所表现, 这也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利。为此, 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例如国家连续7次降息并应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 以消费拉动生产。同时, 每年还发行国债1500亿元, 也是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再如国家还增加了银行贷款, 用于农业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扩建、经济适用房六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以扩大内需, 来拉动经济增长, 使商品实现其自身价值, 从而实现商品的总供给量和总需求量达到基本平衡。

价值规律也是商品经济中的主要规律, 为了使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就必须完善市场体制, 规范市场秩序。近年来, 我国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强化市场的统一性, 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但还要大力推进市场对内对外开放, 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 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 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废止妨碍公平竞争、设置行政壁垒、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分割市场的规定, 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 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 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同时, 也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 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 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

当今, 发达国家也是市场经济完善和成熟的国家, 比如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西方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值得一提的是, 西欧市场是世界第一大市场, 西欧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西欧不仅是世界最大的进出口市场, 也是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同时, 西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西欧市场有3.8亿消费者, 人均消费达12470美元。西欧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是很高的, 有着巨大的市场购买力, 因而随着我国的企业日益的增强, 应千方百计去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前提与基础, 价值规律又是商品经济中主要的规律。而商品的价值又由社会生产它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这就要千方百计地降低社会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 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这也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目的。从另外的角度说, 商品也一定要现实其自身价值, 这也是价值规律的又一重要内容, 表现为社会上商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一致。这样, 就要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等一系列不利的因素。实现的方法是国家采用一系列的经济杠杆、经济政策来调控和克服它们, 进而保证经济社会的正常、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从而达到完善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所以价值规律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掌握好它, 以便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主要规律,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掌握和懂得价值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了解国情, 应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11:论价值观变化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基本形式 形象化 视觉化 文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118-02

第一章图形

一版式设计中彩色图片的应用

版式设计中色彩、图片、文字是设计元素中不可或缺的设计语言,其中色彩带给人一种明快、活泼的视觉感;图片设计所在的位置及各种形式的摆放使版式设计形成一定的规律,从而破除版式设计中呆板、沉闷的视觉感;文字是版式设计中第三大创意元素,文字的编排,文字的创意设计,文字的大小形式都能影响人们对整个版式设计的视觉感官。如果文字的编排设计恰到好处,会极大提高版式设计中版面的构成感。

作用于视觉版式设计中图片色彩与色彩的差异同样会影响整个版式设计。

(一)作用于视觉版式设计中图片的色彩与色彩的差别。

色彩的三要素包括色彩纯度、色彩明度与色相。

色彩综合对比是指色彩中的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差别,多种色彩组合后,产生相应的效果。通常来说,多种色彩下的色彩组合往往会出现各种差别,不同属性的对比效果,很明显多项色彩要比单项色彩丰富的多。所以,在版式设计中大都应用多项色彩对比,很少应用单项对比。图片在运用时需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纯度为主,抓住某一重点,使其占主要地位。从色相的角度可分为暗、中、深等色调倾向。从明度角度可分为浅、中、灰等色调倾向,从感情角度可分为冷色调、暖色调、华丽色调、古朴色调、高雅色调、轻快等色调倾向。

(二)色调倾向在图片中的表示

明色调:明色调带给人活力、高雅、振奋、无拘无束、康健等感觉。

灰色调:灰色调带给人雅致、、冷静、朴素、柔和等感觉。

暗色调:暗色调带给人成熟、充实、大气、朴素、大方的感觉。

淡色调:淡色调带给人纯净、活泼、柔美简单的感觉。

中间色调:中间色带给人随以、古朴、简洁、沉稳的感觉。

二常用图片的类别

我们平时所说的常用图片类别分为:

一、按不同形式的题材分为人物图片、景色图片、静态物图片、动态物图片、知识类图片、科技类图片、文学艺术类图片等:

二、按颜色分为黑色白色、单色、多彩色。

三、摄影图片,按摄影的场景分为近、中、远还有常见的特写图片等;

四、按相机镜头的应用可分为广角图片、远焦图片、近焦图片、微距图片等;

五、按眼睛的视角角度分为鸟瞰、仰视、平视、俯视等。

第二章文字表达

一字体所代表的风格

版面设计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就是文字,文字不仅能够在处理后相对于图片来说传达更精准的信息,而且可以使读者快速有效阅读,不仅能够带给人一种简易的阅读感很能够向人们传达一种审美的情趣。在文字排版中在对文字的组合、字体大小以及字体的疏、密程度、字体的排版设计可以让有拥挤感的读物例如:报纸,杂志等入读起来不拥挤,阅读更加方便,舒服。文字的字体选用是版式设计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不同的字体样式,风格也会不同。任何字体的设计都要传达一种不同的情感,通过字体的语言向外界传达一种信息,然而字体语言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要依据所定的主题来选择字体从而能传递正确的信息。例如:字体中,宋体,隶书能够表达传统意义的主题;黑体能够表达严谨,严肃的意义;中特广告体能够表达具有现代感的主题等。总而言之,字体的选用风格要与所表达的主题相符。在版式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字体的样式选择不宜过多,容易给人一种杂,无序的感觉。运用字体版式设计,要注意不同字体间相互区别和相互协调,给人一种清晰,舒畅的阅读感。到目前为止,字体创作设计已成为创新的设计表现形式。字体编排设计不仅能传达语言,还将成为一种审美,一种情趣。

二、文字的类别

(1)中文字体:就我们来说中文字体在字体设计元素中是比较常用的。随着字体设计形式多样化宋体,楷体,隶书,篆书等古代延续下来的中国传统字体俨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字体创意设计和研发,尤其是篆书字体的设计多应用于标志设计。现如今,更多具有流行元素的设计大大丰富了版式设计的多样化。

(2)英文字体:英文字体的字母比较多,有大小写形式之分且每个字母大小不一,所以在版式设计中英文字体的设计和编排都需要极为细腻、斟酌。英文字体的版式编排设计多应用于海报或大小标题。

(3)创意字体:创意字体是目前是设计界比较流行的字体编排设计。因为其本身就带有一种创意色彩极具浓厚的设计。具有创意字体的设计会有一种新颖设计感,独特,出其不意,给人一种特别的印象记忆,同时也具有独特性设计性。很难让人忘记。

第三章图文编排的基本形式

(1)上下左右分割编排

上下分割一般为上半部分为文字下半部分为图片或下半部分为文字上半部分为图片;左半部分为文字右半部分为图片或右半部分为文字左半部分为图片。这种四中分割形式。这两种分割形式比较沉稳,但稍有呆板。在设计中由于视觉原因版式左右分割时应两侧对比强烈些,图片宜配在左侧且活泼,右侧文字安排有度,可以调节版面拟补呆板沉闷的不足。

(2)线性编排

简单地说,线性编排就是被编排的设计元素被安排在一个线状的序列空间。线性排列可以很有规律如:平行,垂直等形式的线性排列;可以纵横交错排列如:叠加,重合排列;或从任何角度发射的线性元素都可以产生线状。而这种线状不一定是直的、也可以是扭曲。被设计元素可以根据距离,重叠,大小的不同相互反复结合重叠编排,出现新的形势。版式设计中线性编排具有极强的律动感。

(3)重复编排

这种编排形式比较常见把内容相同的图片重复,会有一种规律和韵律出现。在版式编排中重复编排形式弱化周围非主体的设计元素从而可以突出整个编排设计的主体,在整个版式设计中通过图片重复编排的对比,使设计元素简单明了,然而不乏突出主体设计元素。

(4)渐变重复编排是重复编排的一种形式,又独立于重复编排,有自身的特点。渐变重复是一种特殊的重复编排,意在指设计元素的形状、位置、方向,、大小的转换,通过这种转化能够强调设计元素的意义。

(5)以中心为重点

以中心为重点的版式编排设计在整个版面中具有沉稳、平衡、集中的意义同样也是是中心版式编排设计的三个特点。适用于以中心为点,四周发散的形式营造空间中的点或场。

(6)对称与均衡的形式表现

对称、均衡编排形式有格调高、特色化的特点。常常给人一种平衡,沉稳的视觉效果。对称、均衡的形式为彰显其格调高、特色化,因此在设计时要强调一种庄严,庄重的情感,注重设计的排列细节等设计因素。

(7)重叠编排

重叠编排顾名思义是各设计元素间上下重叠,覆盖的一种编排形式,且各元素之间有相互识别性,因此在设计时应区分设计元素的形状,色彩,大小,虚实,位置等,使版面层次分明且无棱乱,使元素更具有识别性。

(8)蒙德里安式编排

蒙德里安式版式编排设计是由著名抽象派画家蒙德里安设计的冷抽象构图风格,水平线,垂直线,几何形等格局的编排设计,将设计元素置于其中进行构图。这种构图比较抽象,夸张。意在表现版式设计的独特性特点。

(9)边框式编排

这种版式编排比较适应于报纸,杂志刊物等信息量比较大的设计中。或四周图形,文案居中或文案四周,图形居中两种编排方式。边框式编排设计是版式设计中比较规整的简单容易识别文字。边框式编排的缺点在于比较呆板,缺乏设计感,设计空间相对于其他几种类的编排设计而言比较小。因此,边框式编排不适用于设计感强的版式设计。

(10)散点式编排

在版式设计中散点式编排最容易出现凌乱,无律的情况。散点式编排的优点在于多种图形,字体的设计安排。图形,字体的设计可以使整幅版面富有情趣,活力,活泼。因此,在版式设计中需要注重图片文字的大小,主次的分配,还应该主意疏密,均衡,做到疏而不乱,密而不闷。

(11)留白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留白能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像空气可以让人自由呼吸。舒适,自然,对于我们来说留白很常见,在作画中留白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给人以无限遐想。通常有许多好的画家设计师所做的画所设计出的作品都以大片留白作为一种作业技巧,然而这种绘画或设计方式并不让人感觉空、缺,反而这种绘画或设计相对于其他几种版式编排设计来说格调更高,设计品位更佳。可以引用这样的一种诗句也“此处无声胜有声”。因此,在版式编排设计中设计元素不完全要充满整个版式,尝试留白,要知道设计的品位与意图有时需要留白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凸显设计的内涵。

第四章趋于简化的两种图文编排形式

一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版式设计:

以文字为主的版式设计如图1文字为主体,图片作为一个辅助的元素,将图片虚化,图片充分衬托出文字设计元素的主要内容。如今文字已不仅仅是传达信息的元素,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启迪性,宣传性是时代赋予文字的新视角。然而文字是任何版面的核心也是视觉传达最直接的方式,因此,文字在版式编排设计中尤为重要。以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版式编排设计是文字设计的一种新视角,突出文字彰显文字作为主要内容的版式设计是一种趋于简化的图文编排形式。

二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版式设计:

以图片为主的版式设计如图2图片为主,文字作为一个辅助元素存在于版面中,图片的放置空间较大,文字设计较小,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图片在版式编排设计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元素,可以作为设计元素也可以作为内容出现在版式设计中,是版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设计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因此,在选择设计版式编排的时候可以尝试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版式设计。

总结

篇12:论合同正义原则的价值与基本表现

“正义”一词在罗马法中的概念为“使每个人获得其应得的东西的永恒不变的意志”。尽管罗马法强调私权至上、意思自治, 但是罗马法也要求合同的订立要符合社会正义的标准, 社会正义是对合同双方的道德层面的要求, 然而道德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罗马法并不能将其像法律规范那样进行定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社会中强调的权利、自由等理念日益突出, 比较典型的表现为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盛行一时。但是物极必反, 过度的强调自由必然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为了抑制过于泛滥的权利本位的思想, 合同正义性原则应运而生, 并得到不断发展。从严格意义上讲, 现代民法中的合同正义原则确立于19 世纪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主要体现在法国、德国以及日本民法典中。20 世纪以来, 一些垄断集团和大公司采用了格式合同和各种免责条款, 使经济上弱小的广大消费者只能被迫接受合同的不公平条款, 显然这样合同是不公正的, 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因而, 西方国家开始通过加强立法来实现对合同的干预, 合同正义的概念也就因此明确了。

二、合同正义原则的本质及内容

在当代的商品社会中, 强调人们在市场活动中必须诚实守信, 同时要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合法利益, 显然这与民事主体的趋利性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通过这里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合同正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对合同当事人的一种道德上的要求, 这一要求不仅体现在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公平与诚实信用, 还体现在合同当事人对第三人及国家利益的尊重。简单地说, 合同正义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之间在合同的负担和风险上应合理分配, 同时强调不损害他人以及社会利益。在法理学中, 我们强调正义原则离不开公平、平等、公正、公开、诚实信用等。

三、合同正义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价值与地位

如果想要正确认识合同正义原则在合同法中的价值和地位, 就必须将合同自由原则与合同正义原则进行对比, 要将二者之间追求的利益进行权衡。合同自由原则与合同正义原则是指导市场中合同交易活动的两个重要原则, 两者相辅相存, 相伴而生, 是辩证统一的组合。合同自由原则是维持自由竞争的基础, 而合同正义原则则是自由竞争的有效保障, 在市场竞争中, 我们不仅要强调交易的自由、效率, 同时我们也要考虑交易安全和交易效率。众所周知, 有序的市场经济也能反过来推动交易的有效进行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不仅要强调自由原则和个人权利的争取, 我们也要考虑整个社会的正义以及社会整体利益。只有将自由竞争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才能践行真正的合同自由, 从这一角度上来讲, 合同正义原则贯穿着合同法的始终。

四、合同正义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具体表现

合同正义原则贯穿于合同法的始终, 其主要表现在: 首先合同法的第6 条中对诚实信用的规定, 确定了诚信的基础性地位与原则性指导方向, 同时在第60 条和第92 条分别规定了具体体现诚信原则的附随义务与后合同义务。其次合同法中对缔约过失责任的责任范围与责任方式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这无疑是有利于交易的促成和维护交易的安全。缔约过失责任的规定一方面能够促使人们不断寻找交易的对象, 从而促进交易的繁荣, 并且一旦遭受损失就可诉求法律的保护, 这无疑是给人们提供了法律安全保障; 另一方面也在警示告诫从事交易准备的人, 要诚实地对待交易另一方, 否则就要为自己所犯下的过失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再次, 合同法中对格式条款的成立、解释、生效等相关规则作出了明确规定, 这样从而也就防止经济力量占优势的一方利用格式条款损害经济上处于弱势一方的消费者的利益。最后, 合同法的第5 条也明确了公平原则, 并贯穿于合同订立到履行到终止的过程之中。

五、总结

公平正义是合同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它强调要将自由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强调公平、公正、诚实信用, 强调保护社会利益和整体利益, 强调使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得到有效的调和。通过法律效力使合同实现真正的自由合同正义原则有助于实现合同当事人、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均衡, 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合同关系合乎法律的要求, 促进经济的稳健迅速发展。总而言之, 合同法正义原则在合同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促进合同关系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因而,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必须要坚持合同正义原则在合同法中的独立地位。

摘要:合同法作为私法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人们在研究合同法时大多都在强调合同自由, 在确认合同自由的同时, 我们也应当考虑合同正义, 因为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具有公法的某些特性的, 我们在强调意思一致的同时, 也要保障公平正义。通过列举法和概括法说明合同正义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基本表现, 并通过与合同自由原则进行比较, 以此来阐明合同正义原则在合同法体系中的地位。

关键词:合同正义原则,价值,基本表现

参考文献

[1]段启俊, 蔡学恩, 邱启雄.论合同正义性[M].武汉: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9, 53 (5) .

上一篇:沁水联社关于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下一篇:在民盟潘集支部委员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