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和人生的自我思考

2024-04-26

论价值和人生的自我思考(精选8篇)

篇1:论价值和人生的自我思考

论价值和人生的自我思考

□ xiongiris

【摘要】价值作为一个尺度,衡量着每一个社会单元在整个社会体系中发挥的作用的大小。而人是社会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在社会和自然中的关系中所具有的意义,是可以衡量的。人类本身就是世界上最高的价值,而他们的行为也是另外一种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人生价值、价值分类、大学生、自身价值、应对措施。

价值是一个广泛的定义,是某种个体或事物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比如:某个科研项目的实用价值、某种特产的经济价值、某个特色景点的旅游价值等等。正如《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中提到:

“The term ‘value’ originally meant the worth of something, chiefly in the economic sense of exchange value, as in the work of the 18th-century political economist Adam Smith.A broad extension of the meaning of value to wider areas of philosophical interest occurred during the 19th centur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 variety of thinkers and schools.A value, Ralph Barton Perry theorized, is ‘any object of any interest.’ Later, he explored eight ‘realms’ of value: morality, religion, art, science, economics, politics, law, and custom.”①

然而对每一个个体,尤其是对于人来说,价值就值得深入研究了。价值体现着在一定社会、阶级和个人之间的联系中。人作为一切物质价值、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承担者和创造者,其本身就是世界上最高的和绝对的价值。人的价值不可能独立存在于世界上,它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是在通过人与人相处、交往时才得意体现出来。人类他们以自身的行为发挥极大的作用,影响着地球环境、推动社会的发展,创造价值。而社会对某一个人的评价便可称作为其存在价值。反过来,当每一个人去衡量某个事物的时候,他会去衡量事物本身的价值,是不是值得他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换取该事物带来的收获。在某程度上,人类把活动的收获归结到人类本身的人生价值上。

“所谓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人生的价值不同于商品的价值,它包括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个方面,前者是人道主义的视野,即个人对于社会的尊重和满足;后者则是人生哲学的主题,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争取理解和把握存在价值和活动价值两者之间的关系。”②

所谓的存在价值,简单地来说,就是人活在世上不容易,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身体去生活或者即使是苟延残喘地活下去已经是不容易了。人的生命始终处于矛盾发展当中,生活的最大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和走向死亡之路,而是如何好好地活着,怎样使自己更快乐,寻觅人生的最高真谛,把握自我人生的正确航标,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看待整个世界变①

② 来自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网址为http:///EBchecked/topic/46184/axiology来自 盛世兴 天津中医药大学 期刊《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及其标准与评价》

化的规律所在,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天,争取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和体味,努力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打击和考验,坚持顽强的斗志,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开心最重要。就如《非诚勿扰》的著名主持人孟非的一句话:“失之坦然,得之淡然,获之当然,一切顺其自然。”

再看活动价值。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学会了耕种、收获、制作、交易等技术,懂得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也懂得了生存与生活的方式。新时代的人们已经从过去的为生存而活转向为生活而活,部分人类开始意识到“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真理。这里的行乐并不是纵欲、毫不节制地享受生活,而是用自己喜欢或者乐意的方式去干自己想干的,使自己的社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去改变社会,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去亲近自然,饮水思源。

同样就个人来说,价值可根据价值关系的主体人分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以及物质精神综合价值。

物质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物质需要的满足,主要表现为经济价值。它是不同主体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的体现.精神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精神需要的满足主要表现为政治、道德、文化价值,它是社会政治、道德、文化关系的体现。③

精神价值就是课题对主体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价值往往不以具体实物去表现。精神价值往往是指事后的收获、评价等一系列摸不着的东西。但他往往比物质价值更有意义。

就个人来说,价值还可就价值关系的成果分为真(科学的价值)、善(伦理的价值)、美(审美的价值)。

价值是内在的、主管的概念,这里所提出的是道德的、伦理的、美学的标准,具有文化上和人格上的中心特性。一个学生的职责是好好学习,但是除了专业知识的掌握之外,还得懂人情世故,还得善解人意,知冷知热,有一个颗善良的心,做一个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的人。

基于以上的理论知识,我认为当前我个人自身的价值实现的较好,而且我竟继续努力进一步将自身价值实现到最大化。

对于自身而言,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就在于他对社会是都有贡献。不是以贡献的大小做病假标准,而是以你的诚心。倘若,你带着一颗赤诚的心去向身边的人传授某一种文化,或者,你坚守着某一种艺术,决心将它发扬光大并让它得到传承,这也是一种风险,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喜欢传统文化,我感叹着中国文化的流失。我在用我最原始的方式,去感染身边每一个人,让他们喜欢换上中华文化,喜欢上中华戏曲,让他们知道传统文化从来不寂寞,从来不落后,传统文化也可以很潮。及时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我却能以我的方式,尽可能地推广到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如同作为平民代言人一般,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切身生活中来,从草根开始宣传,让他们明白,高雅艺术并不是不能进入千家百户。这仅仅是一个细节,但我觉得却是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方面。看的是舞台商量里的身段与身段,听到的是台上台下悠扬的曲调和热闹的掌声;看不到的是我们坚守传承传统文化的艰辛,听不到的是我们寂寞的抽泣。但是,我从来不后悔,我爱中国传统文化。

在当今高校扩招的潮流下,大学生无核心信仰、敢于庸庸碌碌的现象实属严重,而同样身为高校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摆脱碌碌无为的平凡生活,活出精彩自我,体现自身价值?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有正确的信仰。哲学指出,正确的思想认识能够③ 来自 刘先义 山东师范大学 《德育价值论——道德教育中的价值问题研究》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对大学生来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关键时刻正确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少走弯路。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懂得为人,助人,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点奉献。

其次,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歌德曾说过:“你若要喜欢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无论你做什么,都或多或少地对社会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当个体说要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他必定要为社会创造出一定的价值,他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否则,他所做的一切都将会是镜中花、水中月,虚幻一场。

最后,要坚持。当今在社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人开始迷离,慢慢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他们开始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盲目地攀比,盲目的炫耀。可是,比不过的还是自己遗留的那一刻空虚的心。要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价值,就要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方向,坚持才会胜利。

价值本事也是一种“值得期求的、美好的事物的观念,或者值得期求的、美好的事物本身,它所反映的是每个人所需求的东西:目标、爱好、气球的最终地位,或是人们心目中关于美好的和正确的书屋的观念,以及人们‘应该’做什么而不是‘想要’做什么的观念。”④

因此,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坚持我喜欢的,即使我很大程度上不会在这方面从事,但我会保留着一份热情,将爱好进行到底,绝不低头。④ 来自于《文化学词典》价值的定义。

篇2:论价值和人生的自我思考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国家开放大学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80

分)

材料分析一:医务工作者展现了救死扶伤的崇高精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连续奋战,有的不幸被病毒感染,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展现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普通人可以通过自我隔离把客观风险与主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而医务工作者则选择了“逆行”。当很多人在家中安全隔离时,大批白衣天使却走出家门,坚守工作岗位,用生命守护生命。疫情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风险更高,工作环节更复杂,工作强度更大。面对这些严峻考验,医务工作者不负人民重托,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真正内涵。

请回答: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如何?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

参考答案: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个体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在这里,价值客体与在人生社会价值关系中一样是个体的生

活实践,而价值主体则是个体自身。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来说所具有的价值。在这里,价值客体是个体的人生活动,价值主体是社会和他人。衡量人生社会价值的尺度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贡献越大,其人生的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反之,其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越小;如果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没有贡献,反而起到某种反作用,那么,这种人生的社会价值就表现为负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与人生的社会价值一样,也有质和量的差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任何一个人要生存下去,必须满足自己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满足的方式和满足的程度不同,从而使得社会中的个体成为具有差异的个性存在。人在的自我价值还是个人发展的条件,人不仅有生存的需要,还有发展的需要,个人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力求各方面进步以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社会是人创造并由个体组成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另外,人又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人物质和精神的需要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不是上天赐予的,而是社会中的人们创造的,社会对人生的价值,不过是由无数过去和现在的人生对社会创造的价值所构成的。在此意上说,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前提。

人们自己选择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以独特的思想和行为赋予生活实践以性特征。但是,任何个体的人生意义却只能够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条件基础之上并在社会中实现,离开这个基础,个人就不能作为人而存在,当然也无法创造人生的价值。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一个人的生活具有什么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规定的,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有人主张以极端的个人主义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以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个人需要的满足,个体的所有需要都满足了,这样的人生就具有最大的价值口显然,这种主张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和错误的,是把人生价值中的主体和客体关系颠倒了。唱“索取”当作人生价值,也就是把社会对于人生的价值错当作人生自身的价值,这并不是对人生价值的确认,恰恰是对人生

价值的否定。这种主张在实践上不仅行不通,还是十分有害的。在任何社会条件下,如果每个人都只要求社会满足自己的欲望,只考虑“人人为我”,就不会有什么人来“

为我”了;如果每个人都把他人和社会统统看做是满足自己私欲的工具,以为只有自己才是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无止境地追求享受和占有,那么,作为个人存在的前提和现实条件的社会也就无法和谐地存在下去了。

人的需要构成了人生价值关系中的主导方面,生活实践中的个体“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实践作何评价和怎样评价,受到评价者所处社会关系的制约,也受到其思想和认识水平、道德境界、评价的方式和角度的影响,因而呈现出个性的特点。人生价值观属于认识的范畴,人的任何认识在形式上都是主观的。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的人生价值观会有很多区别,就是在同一个历史时期、相同的社会条件下,面对同样类型和性质的生活实践,不同人的价值评价也会存在差异,有时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个性特点和主观色彩是人们在人生问题上进行价值评判的重要特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人生价值问题上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存在客观标准,人们也无法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实践进行客观评价。实际上,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实践,元论是自我评价还是社会评价,客观性都是更为根本的特点。价值表示的是主体的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生活实践及其成果因满足人类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而具有价值性,而这种价值性产生于人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价值,也是在社会实践中确立自己的人生价值尺度。人生价值体现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人生价值的评价是一个过程,而且与人生价值的创造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事实决定了以劳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性实践不仅是人的本质属性,也是人生具有价值属性的根源和基础,实践活动及其成果具有客观性,决定了对其加以价值评价同样存在着客观的标准和尺度。人的劳动及其成果是人生价值尺度的基本内容,只有以劳动及其成果为标准,才能度量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及其大小。人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人的需要以及通过实践对需要的满足一定会打上历史的、社会的烙印在历史上,关于人生价值,曾经出现过种种不同的标准和尺度,譬如以一个人的家庭出身即所谓的“血统”贵贱为标准,或者以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等级高低和权力大小为标准,或者以一个人所拥有的金钱多少为标准……而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这些不同的人生价值评价标准又可能同时存在并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然而,透过这些形形色色的标准和尺度,我们则不难发现一个基本的事实,无论哪一个时代、哪一个人,人生价值标准的确立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人生价值观是一定

会关系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发生了变化,人生价值标准和人生价值观也就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变化和设展遵循着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在人生问题上的价值标准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以其社会性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是否通过其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贡献并完善自我,则应当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交流和交往日益广泛和形式多样,人们在思想活跃、观念更新的同时,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同内容和形式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们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条件,也为人们形成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生创造了可能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在人生问题上

从此不再有客观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尺度了。应当说,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篇3:论价值和人生的自我思考

关键词:商品,价值,使用价值

1 商品的概念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 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马克思, 1867) 这是马克思为商品所下的定义。而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 工业化生产如日中天, 物质商品统治着商品世界。所以马克思本人也无法逾越那个时代的局限, 他把商品仅仅定义在有形物质商品的范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马克思, 1867) 这种有用性“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 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马克思, 1867) 后面的举例也都是有形物体, 而对无形物只字未提。显而易见, 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是依附于有形物体的, 那么由此可以推断, 马克思认为, 只有有形物体才可能有使用价值, 从而才可以有价值。

但是按照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对物质和意识的定义, 物质是现实世界的客观存在, 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如电磁场看不见, 摸不着, 但却是客观存在, 而非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所以它是物质。由此上文的“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某种需要的物” (同上) 就当然不单单指有形物了, 还包括无形的客观存在。再来看马克思对商品的描述,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失其中任何一个因素, 就不能成为商品。” (同上) 而无形的服务, 如理发店里的理发, 我们没有得到任何一种实物, 但它有使用价值即让我们的头发变得好看, 使我们产生愉悦感, 它是理发师为了获得价值而和我们做的交易, 我们为此付给了理发师相应的价值。显然, 理发这项服务也是商品, 尽管它是无形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服务业作为一个如今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大贡献的行业, 服务劳动理所当然的创造了价值。

因此对现代意义上商品的定义就是劳动者在其中耗费了劳动, 并且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效用的一种媒介, 这种媒介可以是实物, 可以是服务, 甚至可以只是一种观念, 也可以是这几种概念的融合。总之, 商品的属性依然是马克思所说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离开了其中任何一点都不能称为商品, 反之, 具备了这两点就是商品。一句话, 只要其中凝聚了劳动, 只要能提供效用, 无论是什么, 反正它就是商品。

2 商品的价值构成

2.1 现代商品的成本构成

在马克思的论述中, 商品价值Q=C+V+M, 其中C为不变成本, 即生产资料价值, V为可变成本, 即劳动力价值, 而M为剩余价值, 。但马克思所指的C+V都是在生产部门耗费的物料和人工。而在现代企业, C+V涵盖的领域不但包括生产部门, 还包括研发, 销售, 管理, 物流等部门, 总之, 除了财务部门的财务费用是分配剩余价值外, 其余部门在现代企业的作用都是为了生产这最终的产品而服务。其中的费用都可以计入生产成本C+V。

2.2 对史正富成本观点的看法

在会计记账中, 把原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计入生产成本, 此外还有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都是计入营业成本的。所以这里, 我不同意史正富的观点, 他认为,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研发费用, 不属于C+V, 所以要从剩余价值M中提取, 这是错误的, 他没有理解总体工人的概念。虽然他认为中小企业出于发展需要, 要开展研发活动, 就只能从剩余价值中提取费用, 而不能把研发费用计入成本, 但我认为这样就涉及到了扩大化的社会再生产了, 而且研发费用等为小企业发展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还是要记入生产成本的, 只不过不在当下而在未来。而且我在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企业, 一个相对成熟的企业。这个时候企业的各方面事业已经相对稳定了, 企业也有能力承担开发新产品, 获取新市场的费用, 并把这些费用计入成本而不是从剩余价值中提取。所以, 这里的企业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稳定的企业, 而动态发展的中小企业, 其研发费用等从长期来看, 最终还是要记入产品成本的, 因此依然符合我在这里的假设。

2.3 超级工厂

“产品从个体生产者的直接产品转化为社会产品, 转化为总体工人即结合劳动人员的共同产品。总体工人的各个成员较直接地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因此, 随着劳动过程本身的协作性质的发展, 生产劳动和它的承担者即生产工人的概念也就必然扩大。” (马克思, 1867) 由此可以看出, 马克思早有先见之明, 工人的概念会扩大, 只是在当时直接生产劳动依然占据主体地位, 马克思对生产劳动给予特别关注, 而对间接劳动少有涉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但他早已提出了总体工人的概念。整个工厂可以看着一个整体, 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出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产品。那么此前一切的劳动都凝聚在这个最后的商品中, 这是分工的结果。那么随之扩展, 为了把商品交到消费者手中而存在的这个完整的调查, 研发, 生产, 销售, 物流, 售后的一系列系统, 可以看做一个超级工厂。这个超级工厂, 并非指一个单独的厂商, 而是一个包括上下游许多厂商的产业链。出于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相互分工合作, 最终完成了最后这个完整的商品。

3 商品的价值分配

3.1 产业链各部门的价值分配

而这个完整的商品价值实现后, 其剩余价值将在各个厂商之间进行分配, 至于怎么分配, 取决于中间产品的市场情况, 也取决于厂商之间的博弈。有的商品, 生产商占据主导权, 销售商只能获取其中一小部分价值。而有的商品, 生产商几乎都成了OEM的代工厂商, 靠生产贴牌产品获取订单客户的一点佣金, 实际上沦为了一个超级的大工人。这个大工人被品牌厂商所雇用, 按照品牌厂商的要求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在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的今天, 中国的沿海的许多出口导向型的工厂实际上扮演着这样的角色。他们招纳农民工为他们干活, 但是那些厂商本身也是被外国的大企业招纳去的工人, 靠领取微薄的工资度日。一旦遇到金融危机, 订单旋即大量减少, 他们是最先受损失的。这些说明, 在各个不同的时代, 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是各有不同的。每个时代的分配方式都导致了处于产业链不同地段的厂商和千千万工人的不同命运。

3.2 关于金融业的价值获取

在金融业日益强盛的时代, 金融几乎左右着全球的经济, 金融业丰厚的利润令许多行业的人羡慕。为产业链提供资金货币服务的金融部门是否也参与了产品价值的创造呢?我认为是的。证券, 银行, 保险行业只是借出资金给工厂用, 他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不劳动而坐吃余利。但是, 他们在客观上促进了这个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了这个商品的形成。而且他们决定不决定投资这个产业是要经过详细的调查, 分析, 评估, 决策的, 而且有的还要参与厂商的管理。那么他们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的, 所以他们的劳动也创造了价值, 并且凝聚在这个最终商品中。但是他们的所分得的价值除了劳动所得外, 还有贷出资金部分所获得的利息。总之, 为这个最终商品的形成而付出了劳动的所有的人都是广义上的工人, 他们的劳动都创造了价值并且凝聚在这个最终产品中。所以他们都应该分配到所创造的价值。

4 复合商品

4.1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释放

商品带给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就是它的有用性, 包括物质的享受, 也包括精神的愉悦, 总之它的使用价值包括一切由此带来的满足和幸福感。商品的在被交换到消费者手中后, 消费者便得到了它的使用价值, 而使用价值的释放却并不是瞬间完成, 而是有一定的时间的, 其中有长有短, 食品吃的瞬间就释放了, 而耐用消费品则是需要一年甚至几年。

4.2 复合商品的概念

消费者购买商品, 并不是单单买这个实物, 而是购买与之相关联的一切服务。而消费者享受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方式, 也逐渐的变得多样起来, 售前订做, 送货上门, 售后服务。从而, 我们可以把商品的范畴进行扩展, 商品已经不单单是指一件物品或一项服务, 而是卖者和买者达成的为买者带来利益的一系列服务或实物。比如, 消费者买一台电脑, 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因为买电脑而享受到的效用, 如个性设计, 软件安装, 保修服务, 送货上门等等。所以, 消费者买的不是单单一台电脑, 而是这一系列的服务, 这才是完整的商品。而销售商得到的也不单单是这台电脑的价值, 而是这一系列服务和实物的价值总和。在这个总和中, 包括有形的实物和无形的服务, 而实物和服务都是凝聚了劳动的有价值的商品, 也都具有使用价值, 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商品集。这个商品集, 就是一个复合商品, 其中包含着有形物品和无形服务, 而它们都无一例外是为消费者提供使用价值。在这其中, 物品和服务的所占权重因为不同行业不同商品而有各自的不同。有的甚至是1:0, 如牙膏, 有的很接近0:1, 如心理咨询。这种服务中有实物, 实物中有服务的复合商品, 是当今商品发展的一个趋势, 消费者购买商品, 越来越重视购买这个商品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的效用。

5 观念的商品—对商品概念的进一步发展

5.1 观念商品的形成

商品的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使用价值, 生产者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商品来获得价值。于是商品不过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互换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载体, 如果双方的目的可以达到, 那么就无所谓这个载体是有形还是无形, 更无所谓它到底是什么了。从这个角度讲, 只要其中凝聚了劳动, 而且给消费者带来了使用价值, 它就可以称为商品, 那么信息产品也是商品。商品仅仅变成了一个概念, 一种观念上的东西, 一个符号。这和货币在商品之间的交换中所起的作用相似, 最后货币变成了一种符号, 而不是足值的金银。而后, 甚至这个符号都不要了, 货币脱离了实体存在, 出现了信用货币。所以, 随着生产的发展, 也许会出现一种观念上的商品, 信用商品。

5.2 虚拟商品—网络游戏装备的分析

而如今的网络游戏里的虚拟装备, 正如电子货币一样, 是一种虚拟的信用商品。首先, 网络游戏是研发者, 运营商付出了劳动而制造出来的一种有使用价值的虚拟物, 因为它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愉悦。而研发者, 运营商在其中付诸了劳动, 所以它有价值。但是它是虚拟的, 而且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又没有直接的接触, 所以它不可能像理发或者心理咨询那样提供一种实在的服务, 而是一种虚拟的服务;它也不是如牙膏那样的实在的物品, 可以买回来看到实物, 而是一种虚拟的物品, 它被存放在运营商的服务器上, 而只要消费者即玩家拥有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在任何一台连网的电脑上登录游戏并享用这些装备。这本身就像是客户把钱存在银行, 而只拿着储蓄卡进行各种活动一样。信用货币是货币由金银等实物货币慢慢发展而成的, 是货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货币本身是物物交换的载体, 是价值流动的媒介。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个媒介变得多种多样, 最后发展到了观念上, 形成了虚拟的信用货币。而对于商品来说, 我认为它的一方面的作用就是使用价值的载体, 是使用价值流动的媒介。那么同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个媒介也可以多种多样, 有实物, 有服务, 只要能给消费者带来效用即可。最后它也能发展到观念上, 形成虚拟的信用商品。

篇4: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超越自我

近年来,城市气象日益成为民众和政府关心的问题,每天定时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令记者想不到的是,从事气象研究,却本不在张朝林的志向之中。

巧结“姻缘”

1990年,18岁的张朝林考入云南大学,攻读天气动力学和企业管理双学位。“也许是与‘飞机、飞行’打交道吧”,这就是当时张朝林对天气动力学所下的“定义”。如今,每每想起此事,张朝林仍觉得十分有趣。上大学后,张朝林渐渐意识到了气象学利国利民的重要性,虽然学气象对专业的要求非常高,但张朝林还是完成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喜欢的转变。

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张朝林来到了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新的工作环境、新的研究方向一度让张朝林很不适应。但不久张朝林就赶上了整个气象部门的改革重组,过去只属于北京市气象局的北京气象研究所,不再只关心北京的气象问题了,张朝林也有了更多可以选择的项目。

天道酬勤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刻苦钻研,张朝林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并且在北京地基GPS气象应用技术、中尺度和3DVAR数值预报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业务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基GPS气象网业务建设和应用、奥运精细数值预报技术开发中发挥了重要的核心作用,展现出了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出色的科研工作能力。在大气环流谱模式动力框架研究、中尺度精细数值预报、资料同化、观(探)测网建设及其资料数值应用评估方面,取得了多项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重要的学术与科技奖励。

在科研成果业务应用研究方面,张朝林主持的“北京地区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应用研究”项目,得到了中国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科委、科技部的连续支持。项目在北京夏季强烈天气敏感区(房山、怀柔),建立了北京地基全球定位系统气象(GPS-MET)监测平台。2006年通过共建共享等方式,整合了京津冀等地各部门地基GPS气象站网资料,实现了环北京地区地基GPS气象资料的准实时解算处理和产品分发共享中心的建设。该平台的建成,为气象业务和2008年北京奥运气象科技保障提供了全新的四维大气水汽实时监测“天眼”,项目成果为进一步探索环北京地区暴雨强度、移动路径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的研究方面提供了新的探测手段和资料渠道。在地基GPS单双频组网、资料同化应用和四维层析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张朝林先后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第十届中国气象学会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等奖项。还获得了北京市2001年度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第五届(2002年)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北京市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第五批(2001-2006年度)“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

挑战自我

2001年,以“北京城市下垫面发展变化对水库流域水资源影响的研究”为依托,张朝林申请了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而该项目对于张朝林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当被评审专家问及为何不以擅长的领域申报新星项目时,喜欢挑战自我的张朝林表示,“正是基于对以前领域的研究,使我有信心完成新的挑战。”张朝林的自信打动了评审专家,最终,他如愿地入选了新星计划。

“这个项目非常贴近百姓生活,科学上也很前沿,虽然难度很大,但我觉得里面确实有很多内容值得研究……”谈起新星项目,原本就十分健谈的张朝林,谈性更浓了。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张朝林的事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是该稳守阵地的时候了。但张朝林却表示,他更愿意把人生当作是一场旅行,终点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5: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

F1170811 3117119096张慧娟

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溯而说,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什么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我一直觉得人生观之类的么,代表的则是个人的看法态度而已。就像每个人志向不同兴趣不同,每个人的追求也不同。就像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杜甫范仲淹和浪漫痴狂追求真爱的贾宝玉的人生观便是大相径庭。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批判杜甫不具平常人性而宝玉只顾个人恩怨啊。按我的理解,他们没有孰高尚孰卑劣之分,只要他们都follow their hearts ,pursue the most beautiful things like peace and love(他们都追随着内心,追求着人世间最美丽的事情,像和平与爱。)至于在每个人的心中衡量最美的事情的标杆,则不应对比。

但我们为什么要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呢?

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在高中就有提到,但真正强调却是在大学。其实,人生观价值观每个人都有,是在从小到大自然而然具有的一种本能属性。它不是思想者的特有财富,无论是主席还是清洁工农民,无论是CEO还是底层农民,我们都有各自的人生观。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选择都有一致的有些区别的倾向。其接受事情的尺度和准则也大大不同。因为人会思考,行为之前会有动机有目标,很多事件都能反应统一的属性或本质及关联性,即人与人之间便有了对待同一件事思考方式行为选择的不同,这便是人生观的由来。它最初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而如今我们更多的是在接受教育的这么多年中逐渐形成了人生观。即实践少思考多。所以现在大学里突然强调起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是在叫我们从无到有的培养,而是对目前的人生观的反思改善。使即将步入社会投入实践的我们拥有一个健康而坚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现实的洞察力及思辨能力。不要被现实的表象迷惑了双眼。并且我们要做一个了解自己有明晰目标的人,这便是我们大学生区别于蹉跎终日自己的人生观是什么都不知道只会一味透支欢乐而此即为其“价值观”的社会蠹虫的地方。

那我们为什么要有人生观价值观呢?也就是问我们为什么要明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呢?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我们出生到死亡,不能只一味的索取,与他人的关系即社会地位的存在则让我们肩负着一定的责任。我们需要做出贡献产生收获。即我们要有用有价值。就像宝玉的父亲整天恨铁不成钢,“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古今不肖第一,世上无能无双。”此无能便是叹息宝玉仕途经济上担不了家庭的未来,是无价值的只会消费的于国于家的混账。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就是希望他们以后能为社会做出大的贡献来换的名誉财富么?而有价值的人自然受到更大的尊重,获得尊重人才会快乐啊。所以古代的文人志士都整天处于怀才不遇状嗟叹啊伤怀,因为他们不想过着没有价值而卑微平庸的生活。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决定人生态度。虽然人各有志,但最基本的人生目的还是发挥价值不留遗憾不留骂名吧。而人生宝贵,无论你追求的是什么,都须认真务实的做好事情,珍惜亲情友情爱情。认真履行我们的义务具有良好的道德是对他人的尊重关怀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而在当今文化交杂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未统一的时代,人们的人生观或多或少的会受到什么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等等的侵蚀。

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莫名的想到了马加爵和最近频繁的大学生自杀事件。马加爵是不幸的,他给人们上了悲哀又警醒的一课。他的身边同学充斥着很多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成分,对这个农村的贫寒子弟冷眼嘲笑羞辱,而马自身也没守好内心的天平,在种种的愤怒不平下忘了人生的追求,使自己陷入了悲哀。实际上,我们在以后,是会遭遇很多的挫折不平的,可面对这些又能怎么办呢?追求更好的生活,让自己更好,便是我唯一的内心驱动力,这便是我的人生观吧。说的偏激了叫“时代很坏我们很好”,自己要珍惜自己的未来。而那么多跳楼的学生呢?我一直觉得自杀是自己的选择,有时未尝也不是一种可选项,对某些人来说也是一种好事。当某些人失去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虽然我们总是安慰道这没关系还有更好的事情在后面或者这所谓的美好的事情不值得殒命,但,有时候一个人失去了人生的终极追求,自杀,就像林黛玉的殒命,也是美丽的。也就像三毛,她四十八岁的时候选择了自杀。在此之前她曾多次问她的父母如果自杀会怎么样,他的爸爸说:如果你杀了我女儿,我一定会和你拼命,和你生生世世为敌!而被病痛和失去爱人的伤痛折磨的三毛,最终还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觉得她的人生已经圆满已经足够了。确实,她已经尽到了她最大的价值,她的父母应该体谅。但是,这些青春里的孩子,却还未发挥一点光和热就早早的熄灭了人生之光,所谓的残酷青春黯淡青春中的心魔让他们对以后不敢憧憬而选择了逃避吧。这种人生观,便是没有想到了自己与他人的联系啊,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否圆满是否应当,是比较不负责任比较任性的吧。

至于价值观,除了上述的消极到自杀的一类,其实有很多种啊。有的人追求隐逸自由,不肯去眉折腰事权贵,有的人把挣钱当作第一要务,有的人把感情作为第一追求。但我觉得,无论怎样,我们都应当记住这几句话:我,是属于我自己的,也是属于他人属于社会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通济天下。这便是我理解的就我来说最好的人生观。穷不意味着贫穷,意指不得志的困境。“穷”时独善其身,一方面意味着面对不幸时心中的火焰光芒不熄,努力追求更好,不违背生命的初衷。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要从自己出发,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就好,不能好高骛远,打着一心为国为民的幌子却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过不好。古代有许多酸腐的文人,只想着某一天做官发达,面对“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只能一脸无奈。社会这个大家由众多的小家组成,平凡的我们应踏实的过好自己的生活。“达则兼济天下”则意味着当我们有朝一日成为了社会某一领域的骨干力量拥有了一定的财富知识能力可以给与的时候,一定要以大处为重,周济天下,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沸沸扬扬的“陈光标”事件虽然褒贬不一吧,但我还是钦佩他的捐献精神。同时也让我感到了中国有多少人为富不仁,多少人淡漠的烧着钞票。当一个人很有钱的时候,他的财富应该是属于人类的。

前几天英语课上老师给我们放映了地球2100这部环保片。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每个人对于环境保护的义务。同样的,我们应当在平时独善其身,以后也应该为此更多的兼济天下。号召更多的人投入这项工作。

这个想法让我感到了我多重的社会角色。我以后应该会是个医生,但我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公民。但我不犯法不违反道德就是足够了么?我发现社会上存在着很多“软性”的责任,它赋予于每一个公民,却又不在法律或道德定义范围之内。以后的我,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其实也可以参加很多的环保组织动物保护者协会,虽然其他公民仍旧过着自我的生活,但我可以作为“公民代表”承担起这个责任啊,由此将环保宣传与贯彻,follow my heart,让这个世界因为我,可以

变得更好一点点,让一些人幸福快乐而自己对自己也很满意,这便是我最大的价值最大的追求了。

篇6: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很明显,从政治角度讲,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人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我们均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甚至解决了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的贡献很突出,他的成就是不朽的。过去,我们也许觉得他只是一个普通科学家,通过“2004感动中国”栏目对袁隆平的介绍得知,他不仅仅是科学家,可以称为我们的精神领袖。他的生活是那么朴素。

我们应该这样想过,袁隆平完全可以把那项使我们吃饱的专利留给自己,然后成为大富翁,或者让国家给予他些什么。可是他没有,只是有几个奖章罢了。这就是满足。我们也晓得巴尔扎克的《守财奴》里面的角色,如此贪婪。可我们领袖是如此节俭,我们充满感叹的同时,有无不为之震撼。我们当中的某些人是否就是贪婪的人呢?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是这样做的吗?我们当然提倡勤俭节约。

从以上可知,人生的自我价值说的直白些就在于自己对人生的满足价值。袁隆平不侧重物质,而是精神。而贪婪的人呢,显然侧重物质,甚者两者兼要。这样,就有了不同的自我价值。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对于袁隆平的社会价值我们家喻户晓,他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而且还无偿地捐赠给了世界。这是物质上对社会的贡献,可是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么具有奉献精神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并且他的这种职业精神和道德观念更感染着我们,他对我们的精神贡献又是多么巨大啊!这样看来,袁隆平院士充分实现了其社会价值。

3、总之,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的自我价值无法实现时,是否会对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有所影响呢,我们会失去自信?这样一试想,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就降低了,进而生活变得萧条了,人格从此开始堕落,再后变成行尸走肉。这只是一个设想,当然我们都不想这样。所以我们都很努力地工作和学习,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且我们都渴望着完美,哪怕它不存在。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我们个人价值实现了才能看到社会价值。袁隆平院士其实也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了他的成就,可是我们也许忽视了他的努力和奋斗过程,可这样违背了我们平时说的“只重视过程,不要太关心结果”,那么自我价值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了,而且这个过程为社会价值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

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从社会的角度讲,袁隆平院士,他也是一个社会人士,也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也处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中。所以他实现自我价值要通过这个社会,因为这个社会为他准备了一些必要的东西,家庭和工作环境,机遇等等,跟我们一样。例如他的研究土地和实验器材,这些就是具体的物质条件,知识和科学的运用是给他工作的平台,也可以称之为价值属性。然后要实现自我价值,那就要满足,自己要在社会中才可以满足。袁隆平院士的满足就是研究出杂交水稻然后把它奉献个大家,也就是奉献给了社会,他选择了这样的方式。有的人选择自己独有,用资本主义的思想是价值,不是大社会的思想,不是社会主义共产的思想,当然也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了。我们认可了袁隆平院士的做法,也就是认可他实现自我的方式,也是社会认可的。这样袁隆平院士的社会价值就实现了,而且是我们所渴望的。

所以我们为之感动,袁隆平院士被这样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那么我们就这样简单地认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吗?不,我们还要注重实现他们。我们怎么实现呢?

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在人类历史上,许多有抱负有才能的人之所以未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就是因为缺乏实现人生价值的社会客观条件。所以我们就要抓住必要的客观条件然后扶助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现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是人们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就应该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把握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

篇7:如何寻找自我的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观是建立在世界观和生命观基础上随时调整人生方向的“罗盘”和“指南针”,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人生,人生的千差万别主要是门类繁多的价值观导致的,耶稣和佛陀的价值观成就了他们神佛的品质,有人从政,有人经商,有人当牧师法师,有人成了大盗窃贼,这主要是他们不同的价值观成就的。

价值观就是一种意识,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追求,许多人一辈子匆忙奔波最后一事无成,主要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价值观,他们从来没有思考过人生什么是最重要的,所以也不清楚人生的主次先后和轻重缓急,他们在随大流,东风大了跟东风,西风强了随西风,忙了一辈子,也没忙出一个所以然来。

没有方向的人生是盲目的,没有价值观的人生是迷茫的,人生的苦恼和不幸主要的在于没有人生的方向和价值观。

我想大家已经知道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我们的重要性了。那么具体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我作为一名大学生,那我就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谈谈这个深刻的问题。

首先大学生的世界观应该立足高远,毕竟未来我们肩上还承担发展国家,富强国家的使命,那么我觉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很适合。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所以我们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从其中吸取有用的营养,从而为我们个人的成长奠定基础。

其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有了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接着我们就要选择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几乎每时每刻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做事说话经常考虑:“有没有用?”“有没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种价值判断,我们赞美杰出人物的高贵品质时常说“比金子还珍贵”,我们指责某些人的不道德时,常说真“不值钱”。“金子”、“钱”是一种价值判断。毛泽东同志赞扬张恩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这也是价值判断。

1.正确地对待权力、地位、金钱。

很多人对财富理解片面了。财富并不只是权力、金钱,它们只是财富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种而已。邓小平三起三落,当年人们“批邓”时,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为中国设计一副崭新的蓝图呢?比尔·盖茨中途退学时,谁会想到他能成为世界首富呢?这样的例子多得数不胜数,世界上什么样的奇迹都可能发生,其前提只有一点:我还活着,我要努力行动,我有信心,这是人一生中最最宝贵的财富。

第二个重要的财富就是今天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请万分地珍视它们!家很温暖——这份亲情是财富,朋友很贴心——这份友情是财富,爱人很体贴——这份爱情是财富。

第三,你的抱怨表示你对现状有所不满意,你在试图努力改变它们,在追求你想要的东西。这种欲望、上进心也是财富。还有你的很多美好品质都是财富。

2.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缺少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提倡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不仅要有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3.走自己的路

我自己的路,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在于生存。这个特殊的社会中,给我既创造了丰富的机会,也带来了种种困惑,情感的荒芜、欲望的膨胀、无处不在的孤独、内心的矛盾冲突以及生活中的种种不幸。有时虽然活得很艰苦,但觉醒与思考让我成竹在胸!一次次思想的崛起,意志的淬火,是我向光明人生迈进的动力与激情。

篇8:论价值和人生的自我思考

关键词:自我价值感,动机,行为,同伴群体

1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过分强调,使得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完全由考试分数决定,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注定了一部分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无法获得必要的自我价值感。这不但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悖的,而且对部分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研究表明,自我价值评价与人的感情密切相关,随后又影响人的动机和行为(1)。

本文通过于对于唐仲英爱心奖学金的评选的选举过程前后的学生自我价值的量化比较,试图运用现有理论对影响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同伴因素做出描述和分析,在量化分析以及理论运用两方面做出创新。

2 唐仲英“爱心奖学金”项目简介

唐仲英基金会(Cyrus Tang Foundation)是由美籍华人唐仲英先生于1995年私人出资在美国成立的,分为唐仲英基金会(中国)、唐仲英基金会(美国)及唐氏中药研究基金会三个部分,致力于中美两国的教育、医疗及社会公益事业。

唐氏基金会于2006年在江苏省宿豫区、安徽省舒城县、陕西省周至县各农村初中设立了“唐仲英爱心奖学金”,奖励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刻苦勤俭、成绩优良的初中生。2007年,爱心奖学金从初中扩展到高中,从三省三地扩展到八省十县。2008年和2009年,爱心奖学金又扩展至吴江市和上海市。此次调研活动以陕西省周至县“爱心奖学金”项目实施情况为样本。

3 数据来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的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受唐仲英基金会委托,对“爱心奖学金”项目对于中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选取了陕西省的周至县和蓝田县作为研究样本县,对两个县参与爱心奖学金项目的中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自尊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细致调查。调查中使用了规范的测试问卷并主要选取了国内高等院校的研究生作为调查员,因此,保证了调查数据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本文所选用的数据主要来自本次调查的关于学生自尊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着重考察爱心奖学金选举过程对三类学生自我认知的影响。

4 分析结果描述

唐仲英爱心奖学金选举过程包括两轮,第一轮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三名奖学金候选者,三名候选者当中将经过第二轮无记名选举产生一名奖学金的最终获得者。本文将三名候选者中的两名落选者简略称作落选者,以区别于奖学金的获得者。同时还有在每个班级随机选取的五个普通同学作为对照组。本文着重考察落选者与奖学金获得者以及落选者与普通同学在选举前后自尊、自信和社会责任感三方面所受的影响程度。

4.1 爱心奖学金选举过程对于学生自尊心的影响

在爱心奖学金选举前对样本学生的自尊水平的测试结果显示,样本的均值较为正常(27分左右,总分为40分),对比发现奖学金获得者、落选者和普通同学之间在数据上没有显著的差异。虽然获得者与落选者都属于在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方面的突出者,但在选举前其与普通同学在自尊水平上并无太大差异。然而通过选举,奖学金落选者与获得者在自尊测试中的得分增长水平都超过普通同学。普通同学的自尊水平虽然也有所提高,但增加幅度远远小于奖学金落选者和奖学金获得者。而与奖学金获得者对比下,落选者自尊水平的增加水平并无太大差距。

4.2 爱心奖学金选举过程对学生自信心的影响

对于样本学生的自信水平测试显示,选举前三类学生在自信心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三类学生的得分都在总分为40分的测试中得到28分左右,反映了较高的自信水平。在选举后的测试结果显示三类学生自信心测试得分都有所增加,但在幅度上有所不同。奖学金落选者的得分增长幅度最大,其次是奖学金获得者,普通学生的自信心测试得分增长幅度则相对较小。

4.3 爱心奖学金选举过程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

在选举前,根据国际标准的社会责任感测试问卷,奖学金获得者的社会责任感测试得分(37分左右)要高于普通同学和奖学金落选者(36分左右)。这也反映了奖学金评选活动的宗旨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但在选举后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奖学金获得者与普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虽然都有所增加,但幅度远远低于奖学金落选者。

5 对于调查结果的理论分析

5.1 奖学金落选者与普通学生的对比分析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的“镜中自我”理论认为自我价值和自尊直接反应的是个体认为别人怎样来认识自己。个体的价值反映在人们对待他的行为上,而那些重要的使个体能够认知自己的“镜像”对个体的自尊和自信有着重要影响。术语“镜像自我”就是指个体在他人眼中看到的自我。这种自我认知的形式被称作反射性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过程。米德也强调,“个体经验到他的自我本身,并非直接的经验,而是间接地经验,是从同一社会群体其他个体成员的特定观点,或从他所属的整个社会群体的一半观点来看待他的自我的。”(2)而且米德的符号沟通理论非常强调社会交互作用对于自我发展的影响。(3)金齐(Kinch)进一步将反射性评价分为三部分:他人的真实评价;我们对于这些评价的知觉;我们自己关于我们自己的评价。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他人的真实评价必须通过第二部分也就是个体认知才能对个体的自我评价产生影响。(4)通过测试我们得知,奖学金落选者虽然最终并未获奖,但在第一轮投票中,自身的品德修养已经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选举作为一种沟通与表达机制已经再次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使奖学金落选者对同学们的真实想法产生了认知。积极的镜像自我也起到了一定得积极作用,使得奖学金落选者相对于普通学生,在自我评价方面产生了更多的提高,具体体现在自尊自信以及随之产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测试水平增长幅度的差异上。

5.2 奖学金落选者与奖学金获得者的对比分析

区分奖学金获得者与落选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是否得到了基金会“权威”的认可。在事实上落选者在基金会这个“权威”的评价下和普通学生是相同的(同样未受到基金会的最终认可)。然而从调查结果上看,落选者在自我价值感提升方面与得奖者的差距并不大,在如社会责任感的某些项上甚至提升幅度超过了得奖者。这首先打消了关于落选者是否因落选而增加挫败感并影响其自我价值的顾虑,同时也客观上反映了同辈群体(peer group)的评价反馈的重要作用,对比同辈群体的影响来说,权威性的反馈和激励相对有限。从结果来看似乎来自同伴的积极的镜像自我对个体产生了更多的正面影响。

6 结论与建议

唐仲英“爱心奖学金”项目的选举过程为我们进一步对在校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进行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案例,对于选举前后三类学生自我价值感的变化情况的理论分析证实了被感知的社会评价对学生自我价值感的作用以及同辈群体在社会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在校青少年的自我价值感的培养,首先要多元化评价,在加强智力教育的同时应强调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其他的评价渠道。德育奖学金选举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评价表达机制,使学生感知到了他人的积极评价,促进了其自我价值感和进一步的表现。这一机制在处于青春期成长中的中学生们更显得尤其重要,在学校里通常意义上的道德评价往往较少且多为老师等方面的消极评价,积极评价往往难以通过固定机制加以表达,因此积极的评价体系应切实建立。其次,还应强调同伴的作用,避免仅仅依赖老师和学校方面的权威性评价体系。同伴群体在青少年心理成长中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发挥。从调查分析上可以看出落选者的挫折感远远小于所受到的正面激励,因此,在同伴表达机制的建设中可以适当增加候选者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受到同伴激励的学生数量,使得同伴间正面激励得到最大发挥。只有不断完善社会评价体系,促进青少年的自我家孩子感的提高,才能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现,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人才。

参考文献

[1]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尊、自信和社会责任感——来自唐仲英“爱心奖学金”的实证分析[J].农村教育行动计划.

[2]翟洪昌,史清敏,黄希庭.影响中学生自我价值感形成的诸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0(4):408-411.

[3]范蔚,陈红.中学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352-353.

[4]郑海燕,刘晓明,莫雷.初二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自我价值感与目标取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0(3):16-22.

[5]龚艺华,黄希庭.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32-34.

上一篇: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下一篇:谈《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