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年度计划书

2024-04-19

大学生村官年度计划书(共8篇)

篇1:大学生村官年度计划书

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计划

XX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也将来到,为了更好的展开工作,我将在以往的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寻找方法,再接再厉,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工作中去,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为民谋利益为根本,拟定好新的一年工作计划。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便更好地为村民服务。

1、加强对各种知识的理论学习。积极向村两委学习

农村工作方法,向书本学习农村理论知识。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2、努力参加各种实践,增强基层工作业务水平。多角度、多渠道与外界接触,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增加自身本领。

二、具体工作安排:

1、加强基层党员组织建设。组织培训好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精神文件和党的惠民政策,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为民服务的能力,解决群众最关心热点、难点问题,做好为群众谋利益,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

2、继续做好群众工作和村两委的日常事务。推进村务信息公开,贴近村民,打好群众基础,在实际工作中树立大学生村官良好的形象,构建和谐的民政关系,以利于各项工作的展开。继续做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农村各项工程建设,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做实事,切实提高农村群众的整体生活质量。

3、继续做好远程教育工作。更好的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

4、进一步改善村内的卫生环境。为有效整治村内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村内出车派专人负责清理,从而彻底改善我村环境卫生。

5、更好的融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打成一片。在新的一年里,将会有新的工作任务,要及时了解村里各项工作的动向,多向村两委和村民学习,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以便及时的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多向村民学习一些农业知识,参加一些农村实践活动。

总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党的十八会议精神为指导,要进一步加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农村工作本领,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从而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的期望和支持。

篇2:大学生村官年度计划书

经过培训考核,我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适应和学习后,我对农村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以下是我2014年度工作计划。

一、参加实践,熟悉环境,了解村情村貌

在“五个一”活动中,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入户走访工作,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了解了很多也学习了很多,所以在2014年中我会继续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深入到群众当中,为今后开展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1、本村的村情村貌

通过村干部的介绍,可以知道我村地理位置、人口情况、村名组情况,但还要跟村干部下村实地了解各村名组的实际情况,各村民的大体生活状况。

2、对本村的村民、老党员、留守儿童进行走访

利用更多的时间走进弱势群体,走进工作一线,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于老党员和村民代表,主要是学习他们为人处世的方法,吸收经验。

二、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

1、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对于新任职到村的大学生村官,首要工作应该做好党建工作,面对村里党员转出、转进,流动党员管理不规范,党建材料凌乱等情况,我会对其进行整理、归档,并做好电子档备份。

2、村委会日常事务

推进村务党务信息公开,协助村两委处理好日常事务,农村工作复杂而繁琐,所以在工作中更需要耐心于信心。村民之间的关系盘根错杂,邻里之间发生矛盾时有发生,在村民有了矛盾以后,协同村调解委员对村民进行耐心劝导,使其误会消除,在这过程中,认真学习村干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同时,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会协同村干部,搞好计划生育工作,两检是计生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方面的工作主要还是以学习为主。

3、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

农家书屋是一个村宝贵的文化财富,图书内容保罗万象,为了方便广大村民及时找到自己所需的书籍,需要给在册图书分门别类的编号、重新排放。加大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使村民知晓,能实实在在的为村民利用,并且做好农家书屋管理规章制度,使每本图书用于民,利于民,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

4、远程教育

依托远程教育的网络优势,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个人专业特长,履行好远程教育管理员的职责,做好远程教育播放登记工作,并且经常组织村民观看远教内容,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加强自身修养

1、争当“十大员”

即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先进文化的传播员,村级组织建设的推进员,远程教育的管理员,科学技术的推广员,服务群众的代办员,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员,致富信息的传递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党情民意的报告员。

2、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

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党中央的各类新政策、新知识,阅读人民日报、安徽日报、皖西日报、中国妇女报,掌握最新的新闻消息,并且做好重要消息的记录。

3、加强个人能力的培养

在协助村干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他们为人处事、处理各类纠纷的能力,在学习中勤总结、勤思考,把他们的处事方法、经验转化吸收为自己的智慧结晶,增强自身独挡一面的能力。

4、调整心态,实现角色转变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要转变,不能自己闷头学习,而是应该深入基层,利用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努力做好工作。同时,也要做好从“大学生”向“小学生”角色的转变,虽然文化程度比村干部高些,但在处理具体的事务中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所以要勇当小学生,向广大村民前辈们学习。

5、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大学生村官,需要学习和交流的东西还很多,所以,要加强与同批大学生村官之间的工作交流,取长补短;对于工作

上遇到的问题,请求前几批大学生村官给予帮助。按时向组织部汇报自己在村工作情况、思想情况,及时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动态。

篇3:“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未来走向

关于它的走向,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各持己见。政府认为,这是一项新的就业政策,一是可以给当代大学生提供新的就业出路,二是可以给农村注入新鲜的血液,而且可以在大学生和农村的不断融合中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因此,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它的闪光点将会日益凸显出来。社会上人们认为,现在的“村官计划”和当年的知青下乡没有太大区别,终归会以失败而告终。一些高校虽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官”的招募工作,但是关于“村官”的未来命运也不能作出较为肯定的回答。在多方调查过后,笔者认为,“村官计划”实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其结果在短期内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一、“国家的优厚待遇”是吸引大学生的最核心部分

国家规定,大学生“村官”入驻基层,不但有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多种保险,而且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如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考研究生时,总分加10分,考公务员时,总分加5分,同等条件下都是优先录取。具体的待遇可以根据不同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比如重庆,“村官”每月至少有1000元工资,年度考核等次为称职以上的将给予3000元的奖励,连续3年考核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将获2万元奖励,公务员选拔时将获优先资格。在河南,大学生“村官”实行4个优先:发展党员优先培养、选用支书优先使用、招录公务员优先录用、推荐荣誉优先考虑。尤其是北京,诱惑力最大:按照北京市人事局的规定,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比较优厚:他们与乡镇政府签订劳动合同的3年期限内,第一年的月薪2000元,第二年2500元,第三年3000元,并由政府缴纳各类社会保险。外地生源的“村官”只要连续两年考核合格,就可以办理北京户口。3年合同期满后,可以续签合同,也可以另行自主择业。市政府为“卸任”后的大学生“村官”提供了一系列优惠待遇:机关招考公务员优先录取、报考研究生优先录取。北京大学还将对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推荐免试读研等。

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于是成批成批的大学毕业生争先恐后地下基层当“村官”。但是,据笔者多方调查却发现,“优厚的待遇”才是吸引大学生的最核心部分。因此,这种引力一旦减弱或是消失,他们的热情肯定也就随之而去了。

二、现实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还不具备留住人才的条件

国家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得到了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积极响应。可以说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国家所推出的是一项双赢政策。但是由于农村基层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导致了大多数农村无法兑现它的承诺。

首先,物质利益无法保障。工资水平达不到,或是根本发不出来。这种情况在海南省最为突出。据了解,海南省1999年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定安县、临高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市、文昌市、儋州市、三亚市等市县都先后组织招聘过一批“大学生村官”。唐敏(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位。唐敏1998年毕业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1年4月,她放弃月薪2000余元的某农业公司技术部经理职位,和其他99名大学生一起经过考试,被海南省儋州市选聘到乡(镇)村委会挂职担任“大学生村官”。当“大学生村官”快5年了,5年来,工资从300元涨到了500元。其他人的境况基本和她相同。现在,和她一起的总数100名“大学生村官”仍然在岗的只有53人。

其次,仕途前景堪忧。按照《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规定,“到农村就业的,可通过法定程序安排担任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相应职务”,“要把这批人员作为将来补充乡镇、街道干部的重要来源”。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多少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满后能有机会选拔到乡镇机关呢!更何况,县乡政府根本就没有单独增加公务员编制的权力,加之乡镇事业单位超编本来就很严重,哪里有大学生“村官”的容身之地呢!即使上级政府想解决“村官”的后顾之忧,那也只是上级政府的一厢情愿。以实施“村官计划”最早的海南省为例,去海南省锻炼的“村官”,在合格期满后,几乎没有人能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有的甚至服务期还未满就被分到村里去当代课老师。一谈起海南省“大学生村官”现状,海南省委领导都流露出隐隐的担忧。河北省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由此不难看出,农村发展水平低才是人才流失的关键。综观整个国家的“村官计划”,国家原本是想把新鲜的血液注入农村,提高农村生产力,彻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但是现在农村的落后条件又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那么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而且这一矛盾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才能解决的。

三、大学生选择“村官”的心态,更多的是源于利益的驱使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学到中学,基本上跟社会两层皮,隔膜很深。大学期间,培养环节又不重视社会实践,因此,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仅能力差,心理素质也不好。一下子将他们扔到复杂的农村环境里,面对错综复杂的宗族、宗派、宗教和地域纠纷,多半都难以适应。因此,笔者认为:如今的一些“村官”大学生,更加看重的是日后在户口、就业、考研等方面的诸多优惠,他们到农村基层很少会有长远的制度性打算。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孔雀东南飞”、“人往高处走”,他们不会在农村留一辈子,做“村官”只是权宜之计,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大学毕业生的这一趋之若鹜的现象用利益因素去分析应该更为贴切。

四、村民们对大学生的抵制情绪严重

首先,按照农村多年的传统,农村干部一般是村民们选举出来的,而不是“上级”派下来的。传统的选举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村民们的思维模式,因此,在他们看来,派遣“村官”的制度是不符合村规的。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确确实实明确规定了“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这条规定就意味着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换言之,村干部只能由本村村民担任。不难看出,作为一项新政策,“大学生村官”在法律层面遇到了困难。再者,大学生在村民们的眼里是个既不了解农村情况,又不了解村民疾苦,也不具备领导村民致富能力的形象。因此,“大学生村官”在村里支持率很低。“在农村,大学生来了是一回事,村民和村干部容不容你又是一回事。”一位大学生感慨,“有些村民对大学生下农村挺怀疑的。”村民们认为,在农村工作更多得靠个人实力威望,这如战争时期的部队干部,是靠带领部队打出来的,派来的一般水土难服。可见,大学生要想和村民融合在一起,真正地在村里干出一番业绩实属不易。下面这组统计数据也着实说明了这一点。农民对“本土的乡村建设者”、“支农志愿者”、“下派村干部”、“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干部”的支持率分别为34%、30%、28%、8%。

综上所述,选派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促进城乡之间人才的合理流动,扩大大学生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和尝试,一些相关的制度和配套机制还很难一时到位,思想认识上还有些不成熟,致使在实施中出现了失误,甚至是停滞现象。这些负面的影响使人们对“村官计划”的前途在较短时期内产生了茫然和迷惑。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如果想使“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具有后续性和持久的吸引力,就必须制定比较完善和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吴荣融、仁明超:《海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渐趋停滞》、《考的是“村官”一年后却成了代课老师》、《百名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之惑》,《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1日4版。

[2].谢丁:《河北大学生“村官”模式为何失败》,《乡镇论坛》,2006[8]。

篇4:对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张瑶祥(1960- ),男,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招生与就业及教育经济。(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0-0027-02

一、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意义

(一)该计划是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双重压力。一方面,由于人才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部分毕业生“无业可就”;另一方面,虽然广大基层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但是由于长期的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分配制度的影响,加上基层吸引人才的物质条件相对不足,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一些跳出农门的学子也千方百计地挤进城市,不愿回乡反哺,部分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结构性矛盾所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一时难以缓解。针对这一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号召广大毕业生到基层去,这是一个正确的导向。但是,要使到基层去、到农村去成为让新一代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并不是喊一句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大学生当“村官”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这个载体或者说切入点,加上合理的政策安排,提供比较优惠的政策,落实有关待遇,可以激发大学生们当村官的热情,让一部分优秀的大学生自觉地到基层锻炼成长,对当代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就会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单纯从数字上来分析,村官岗位给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虽然很有限,但是这项措施对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会起到实质性的影响。这批“大学生村官”顺利开展工作之后,他们周围的同学就不会再认为到农村工作是件丢人的事,就不会只往大城市里挤,这在很大程度上能缓解大城市的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村官”们工作一段时间后,熟悉了基层的情况,他们可以准确地向母校提供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建设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有利于促进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做到按需培养。另外,一部分“大学生村官”还能够带队或牵线搭桥到母校招聘毕业生,甚至能通过自己在基层的成功创业,创造就业岗位。从这种意义上看,大学生村官的现实意义,就不应该止于“大学生有了职业,乡村有了活力”之类的影响,深入地看,“大学生村官”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成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的突破口。总之,“大学生村官”的成功,必将激起更多大学生服务基层、服务农村的热情。

(二)该计划是新农村建设对人才迫切需要的反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人口多、劳动力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多且整体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社会事业发展、财政支出、贷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差距不断加大,努力缩小城乡差距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近9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在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系统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全国国有企事业单位中的农业科技人员只有67万人,仅占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2%,高、中级农业科技人员主要分布在省会城市为主的省级涉农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许多县没有高级农业科技人员。由此可见,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人才只有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这使农村成了人才存量的“低谷”。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对人才的需求必然不断加大。破解“三农”难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归根结底需要人才。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农业产业化,需要千千万万个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大学生来建设,大学生到农村去,必将给解决“三农”问题注入生机与活力。同样,大学生自身发展也需要农村这个广阔天地。试想,十年苦读,所为何来?说到底还是为了学有所用,发挥才干,在大中城市人才集中、求职困难的情况下,农村不仅创业机会较多,成功概率也相对较大,农村正是许多大学生大显身手的用武之地。近年来,国家把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各地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倾斜政策,以更好地吸引毕业生。对农村来说,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将给农村带来新知识和新力量,帮助农民致富,这可以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一步。

(三)该计划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人才战略工程,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造就新型村级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础,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存在的年龄老化、思想僵化、知识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选拔一批素质高、年纪轻、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官”,是全面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培养造就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村干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农村的情况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上级要征用农民的土地,农民又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这自然会有矛盾。还有农村计划生育问题、宅基地问题、邻里纠纷等,千头万绪。由此可见,处理农村中各种各样的矛盾,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有好处。对“大学生村官”来说,农村工作的经历会变成其一生的财富。因此,从长远来说,“大学生村官”的经历,既是对学生自身的一种锤炼,也能为以后的发展积累经验。今后,在县、乡两级新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可以优先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干部,让有农村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综上所述,通过优中选优选聘优秀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是推动我国农村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有效途径。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和推广

(一)在政策上既要解决“敢下去”的问题,也要解决“愿意下去”的问题

我们一直鼓励大学毕业生要下农村,但却始终拿不出有效的举措来吸引人才去农村。过去那种靠政治动员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做法已与市场经济的时代背景相去甚远,但完全靠市场驱动的话,农村的现状又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因此,要想真正把大学生吸引到农村去,关键还是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方面,政府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既要解决“敢下去”的问题,也要解决“愿意下去”的问题。

在解决“敢下去”的问题上,目前,各地区出台了许多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如保留大城市常住人口户籍、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提干时有政策倾斜、考研酌情加分等。这一系列优惠政策,解除了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增强了他们到基层就业的信心。但是,在解决“愿意下去”的问题上,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无论是在政策上,还是在认识上,各地的做法都不太一致。要让大学生“愿意下去”,政府就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让大学生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这是农村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关键。具体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严格贯彻落实和兑现有关政策、待遇,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诚信度,使毕业生安心在基层就业。要提前就毕业生的管理、培养、使用做出具体安排,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既要委以学生重任,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成长,又要加强培训,使其不断更新知识,增长才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二是优化学习和生活环境。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后,难免会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这就需要基层政府及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地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前对大学生的吃、住、行等生活需要做好计划和准备,保证大学生到岗后能吃得上、住得下、干得好,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后勤服务保障。

(二)高校要积极为大学生赴基层投身新农村做“村官”铺路架桥

1.做好教育和引导工作。全体教职工应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教育为己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引导毕业生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特别是任课教师应寓思想教育于专业教学之中,引导学生认识人才成长规律,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

2.建立跟踪寻访服务基层优秀校友的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关注他们的成长,挖掘并宣传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邀请他们回母校作报告,以典型引路,激发在校生投身基层建设的热情,引导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

3.加强实践锻炼。高校应通过与基层开展共建活动,建立更多的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锻炼岗位,使学生走出校门前就能够亲身体验基层工作感觉,了解农村现阶段的真实情况,锻炼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其对农民和家乡的感情,增强其对建设家乡、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实际能力。

4.建立相应的培养制度。建议“村官”选拔在学生毕业前一年进行,把被选拔为“村官”的学生组成“村官班”。在最后一年结合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根据新农村建设发展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要求,进行有关专业技能培训和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如加强学习农村政策、农村实用技术、法律、经济学、社会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内容,还可以根据农村的实际需要,有重点地培养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同时,组织“村官班”的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等活动,丰富基层工作阅历,获取农村工作技能,为尽快适应农村工作打下基础。

(三)在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高度认识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市(县)、乡镇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党委书记要亲自抓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组织建设的一项硬任务,列入党建目标经常性工作管理内容。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要从大局出发,认清形势,放下包袱,转变观念,敞开胸怀,对“大学生村官”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生活上关心,努力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宽松环境。

2.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切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要认真总结各地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正确处理好现实需要和实际可能的关系。由于各地农村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在推广这项计划时,要因地制宜地先进行试点,然后逐步展开。笔者认为,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要尽量从社会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开始,因为经济越发达,越是需要人才,更有可能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当然,经济欠发达地区也需要大学生,可以先采用“三支一扶”(即“支农”“支教”“支医”“扶贫”)的形式。然后,在这些志愿者中选择合适的大学生当“村官”,这样做,效果可能会更好。

3.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办法,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在选拔过程中,要坚持“德才兼备”和“自愿、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并要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激励机制、淘汰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大学生村官”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4.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不仅仅是农业类院校的事,而且是摆在所有高校面前的大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既需要农业技术人员,也需要其他各类人才。

综上所述,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导向,随着党和国家制定的一系列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去建功立业,必将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建设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指导监督,为有志投身新农村做“村官”的大学生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层层落实责任制,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到位”,真正把“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好。

[参考文献]

[1]杨晨.大学生当“村官”能否缓解就业压力[EB/OL].http://www.jyb.com.cn,2006-05-15.

[2]马龙生.“大学生村官”是历史变革的承担者[N].光明日报,2006-03-29.

[3]钟方新,吕晓良,于杰.毕业后去基层就业都准备好了吗[N].中国教育报,2006-07-19.

[4]谢保杰.“大学生村官”彰显新的价值取向和政策意义[J].北京观察,2006(4).

[5]张俊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社会矛盾——鹤壁市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决策探索,2006(9).

[6]薛新生.选派“大学生村官”的做法和启示[J].领导科学,2006(9).

篇5:大学生村官年度工作计划

所谓“忘记”,就是在工作中忘记大学生这一光环,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来融入到农村中,投入到工作中。刚来的那段时间,每当有村民来办事的时候,村支书、主任都很热情地向村民介绍我,说我是村里来的大学生,来为大家服务的。但即便如此,村民还是大都打量一番后和我打声招呼,然后继续和村支书、主任谈事情。慢慢的我了解到那是村民对我的不信任,认为我是一个只懂理论知识,不能实干的黄毛丫头、娇娇小姐。“要想从事农村工作,就必须融入到农民群众中”这是村支书给我的提点。为此,我更加深入农村工作,与村支书、主任一起风里来雨里去,半身的泥泞。戴草帽、穿胶鞋、说农家话、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一副农民形象。村民渐渐开始认同我了,不再认为我是一个娇娇小姐,有事情也愿意给我说了。村民的信任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信心和希望,也让我以后的工作更顺利的开展起来。所谓“想起”,就是在生活中想起“村官”这一职责,时刻铭记责任和使命,对自己严格要求,经常性的“自律、自省、自知”,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培养。我来农村的目的就是想为村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用新的科学的理念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逐步转变其传统农业观念,为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来到丰收村,我给自己的定位不是一个知识分子,而是一位迫切的需要学习、需要锻炼、甘于奉献的学生。因为我知道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证明什么,只有在工作中做出成绩,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才是我们要努力做到的。

二、立足本职,实干出真知。

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检验知识的正确与否;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接触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好基层;也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才能极大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加基层工作经验。为此我积极投身到村里各项工作事务中去。

(一)积极参与我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民致富的最有效的途径。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我村气候、土壤条件,利用自己所学知识探索适合我村的经济作物。努力发展竹产业和烤烟业,逐步实现我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今年我县引进了一个20万吨竹浆生产企业,我认识到这是一个我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的机会。再加上今年我村争取到国家扶贫项目,村支部与村委会决定将金沟湾一带发展成为千亩竹产业示范项目基地。但我村去年造竹500亩,由于技术跟不上导致成活率较底,到最后验收合格仅100余亩,这大大的打击了今年我村群众造竹积极性。为了不重蹈去年失败教训,我主动参加镇里组织的造竹动员会、栽竹技术现场培训会,学习栽竹相关知识。随后立即在村里召开了栽竹动员大会,统一群众造竹致富思想,并作现场技术培训指导,从打竹窝到选竹种、用肥等细节一个也不放过。之后的造竹阶段,深入田间地里,查看村民打的竹窝符不符合要求,栽竹是否恰当,有问题及时提出并给予及时指导,亲自示范。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我村群众造竹致富热情明显提高了,同时也保证了造竹成活率。烤烟生产是我镇提高农民收入的重点项目,春耕生产开始,村里规划烤烟种植面积,随后组织了烟地翻犁、秸杆还田、肥料准备工作。我负责联系两户烟农的烤烟生产工作,为他们提供相关种烟技术和资料,到户查看烤烟生产情况,尽自己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二)积极开展我村富民、惠民行动。十七大报告中把民生问题作为了重点工作,为保证国家富民、惠民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到实处,我积极参与生猪养殖保险、新合医疗的政策宣传、业务办理工作;支持全市健康面对面行动,组织村民参加健康体检;今年全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冰冻灾害,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不少。虽然外面是冰雪交加、寒风刺骨,但我仍坚守在抗灾救灾第一线,登记村民受灾情况、安抚受灾群众情绪,积极投身到灾后重建工作中去,起到一个村干部该有的表率作用。冒着严寒给受灾特困户送去过节大米、食用油、棉被,给他们送上镇党委、政府的一片爱心,确保他们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把国家的富民、惠民行动推向深入。

(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改善我村硬环境与软环境。积极配合村领导争取项目资金,努力协调好公路建设占地问题及矛盾纠纷,给群众讲道理、摆事实。到目前为止参与过两次企社重大纠纷调解,保障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维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在每次纠纷调解中当看着复杂的矛盾在自己和同志们的不懈调解下,由大化下,由小化无,心里感到无比的高兴,觉得和谐农村就在眼前。同时也体会到了“和事佬”的艰辛与不易。

(四)其他工作。镇领导常称我为“三副职”因为我还兼任了村副计生专干、副文书、副主任工作。三个职位让我有了更多锻炼自己各方面处事能力、协调能力的机会,也尽快的让自己熟悉了农村工作。

这其中有过一天步行几十里路的艰难,有过因丈量土地摔伤而引起疼痛,有过在地里日晒雨淋风吹的心酸,也有午饭用红薯充饥的无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切的一切都终将成为我成长历程的见证,而那顶草帽、那双水胶鞋将继续伴随我踏上的新的征途。

三、从小事做起,时刻谨记服务宗旨。

作为一名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新人,我深深明白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要从日常点滴做起,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自身能力。除努力协助村支书、主任做好各项工作事务外,还努力做好四个小角色(卫生员、打字员、记录员、接待员)。

1、卫生员。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自从担任村主任助理以来,我主动承担起村活动室的清洁工作,让活动室时刻以整洁的姿态展现在大家面前。

2、打字员。由于村上没人会使用计算机,需要完善的软件资料又很多,特别是平安创建工作、换届选举工作、灾后重建工作等,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我自然承担起了打字任务,完成了村上所有文件资料的打印整理归档工作。

3、记录员。每月召开的一事一议、镇机关召开的各项工作会议,我都自觉承担起了会议记录工作,使得各项软件资料得到完善。

篇6:大学生村官2011年度工作计划

刘春源

送走2010,迎来2011。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的村官工作生涯承上启下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将在县、镇两级领导的关怀和帮扶下,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继续发扬创新创业创优精神和求实务实落实工作作风,一边紧抓村里的日常公共事务不放松,一边勇于实践,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全面推进东北角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紧紧围绕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带领村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关注“三农”问题,鼓励并带领村民发展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强化科技兴农,在规模效益上求突破,加快农业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产业化、企业化和规模化进程。大力发展高效种植业,稳定蔬菜面积,扩大油料、甜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并进行深加工,使农副产品就地增值。在鼓励和带领农民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产业的同时,我也要加强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等方面的农业专业知识学习,请教种植能手和养殖大户,不断积累丰富的种植、养殖知识和经验,确保能够随时解决村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病虫灾害、灌溉排水等方面的难题和困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工程,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1

二、紧紧围绕全镇“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关注民生,紧贴民心,积极推动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改善民生,紧贴民心,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村级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可靠保障和重要内容。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切实关注民生,让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全村百姓。

“三农”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农民增收,这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带领、引导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行科技兴农,做好做强优势产业,增加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双帮双带”作用,在我自己勇于实践创业的同时,要鼓励和引领群众利用村内资源发展个体工商户,不仅能优化创业环境,还拓宽了村民的创收渠道,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快速迈进。

积极推动全村各项社会事业稳固前进,与镇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联系和沟通,坚持不懈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持之以恒的抓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抓重点,攻难点,提高计划生育水平。要建立完善、合理的统计网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和受益群体,配合镇民政部门积极做好贫困户的救济款物和低保金的发放工作。配合镇卫生部门,积极发展基层卫生事业,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9%。配合镇工贸中心,加强对村民的工作技能和技术培训力度,加大“内转外输”力度,做好劳动力培训与就业转移工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配合镇文化中心,搞好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大力实施关爱工程,关注五保老人,详细调查全村贫困家庭基本情况,为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给予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不让一例学生因经济原因而失学。

三、紧紧围绕全镇“和谐发展”的工作意识,强化法治建设和社会安全建设,打造安居乐业、稳定祥和的治安环境。

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是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坚实基础。发展是目的,稳定是保证,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做到头脑清醒、居安思危、依法治村,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维护社会稳定。

一要严厉打击那些别有用心地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无中生有、制造事端干扰我们村稳定发展的人和事。二要严厉打击纠帮结伙、欺压百姓、横行乡里、扰乱市场秩序的“市霸”、“村霸”。三要畅通我们与村民的沟通渠道,并与镇信访部门紧密配合,紧盯“上访钉子户”,及时排查、主动化解不稳定因素,调处村民之间的各类矛盾和纠纷,确保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镇,维护好社会稳定。四要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村,严格依法行政,村“治安巡查队”加强全村庄的昼夜安全巡逻,为推动村级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平安稳定的治安环境。

四、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实施培养和锻炼的发展方向,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村民推进“创业富民”进程,带动全村村民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在镇党委、政府对我们大学生村官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系统,不仅在网络上帮助村民寻求就业、致富的信息和门路,还要将我们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向外宣传,形成捆绑式销售,帮助村民联系和开拓进货渠道、产品销路等事项,解决村民创业的后顾之忧。扩大远程教育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范围,免费为村民教授office办公软件、上网、制作网页等一些简单的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使村民能够主动操作在网络上宣传自己的产品、检索自己所需的信息等内容,为创业致富、全面奔小康打造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

五、认真完成县委组织部和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事项。

篇7:大学生村官年度计划书

2013年10月以来,我有幸在红旗村委担任村官,在上级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认真协助村委领导开展各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政治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学党章、读党史、正三观”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

二、深入基层,开展各项工作

1.和村干部一起对辖区各条自然村进行实地走访,从村头到村尾,走家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实际情况;

2.在日常的交流当中,注重向村委领导班子了解辖区的实际情况;

3.充分利用到各条自然村办事(调解纠纷,发放慰问品等)机会向村民了解情况,尤其是利用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这一契机,协助村委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4.协助村委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对村里的道路进行修建和维护。

5.协助村两委班子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及时调解农村的纠纷(土地纠纷、林权纠纷、生产生活纠纷)维护农村的 1

安全稳定。

6.协助村两委班子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工作。

篇8: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综述与展望

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开始,农村精英输入城市,农村出现了基层行政组织缺失或者老龄化。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开始调整发展策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标志着国家发展策略从城市中心、以农村哺育城市模式开始向新农村建设、以城市反哺农业模式转移。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考取公务员成为毕业生竞相争抢的热点,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考碗热潮,为了顺利的端上公务员这个“金饭碗”,大学生们在认真复习应考,奋斗在“题海”与“辅导班”之间,不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社会竞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选拔优秀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开始启动。

2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过程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担任村支书助理或村主任助理等“村官”,是解决农村人才匮乏,搭建农村人才“高地”,促进城乡人才双向流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

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发展过程的研究各位学者的观点也有所不同。陈忠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走过了试点、深化和组织制度化三个阶段;周成军根据大学生村官规模、社会关注及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和试行,将大学生村官政策归纳为萌发(1995~2001),成长(2002~2005年),普及(2006年至今)三个递进阶段。李华忠,杨桓则将大学生村官计划划分为初期探索(1995~2004),全面铺开(2005~2007),战略提升(2008年至今),关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展过程各位学者的观点虽然不一致,但各位学者都将1995年江苏丰县的“雏鹰工程”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开始,划分的分歧主要在于对村官计划理解角度的差异。

3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主要研究成果

3.1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作用与意义

对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作用与意义,大部分研究者从理论与实践层面给予了肯定与积极的评价。他们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当前我国为建设新农村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在制度设计上承载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生力军,为党政领导培养基层后备人选,同时也是国家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

安勇提出大学生村官计划是新农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双赢之举”:一方面缓解了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匮乏,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开创了人才培养和锻炼的新型模式,使大学生村官的综合素质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全面提高。胡跃高概括了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部分技术和方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给农村带来了一股新风;三是改进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殷殷通过调查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制度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鉴学伟等认为大学生担任村官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陈忠则从更深刻的层面解析大学生村官制度的重要意义,提出大学生村官制度所内涵的“知识与社会相结合、农村与城市相结合、上层与基层相结合”的政治发展理念,对探索、形成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生态建构与转换模式,对培育深层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政治人有重要意义。

3.2 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村官计划由于政策设计的缺陷和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预期效果,使得不少大学生村官有被冷落的感觉,纷纷选择其他就业方式,寻求经济上更大的收益,拓宽个人的发展空间。

学者们将这些问题归纳如下:大学生个人方面的问题、政策设计的缺陷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

安勇从大学生村官自身方面,概括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误区:把参加新农村建设当作进入大城市的“跳板”;在新农村建设中急于求成;认为参加新农村建设是“大材小用”;在新农村建设中畏难怕苦;在新农村建设中轻视农民和农村干部。

马骥从大学生村官心理方面,认为存在着如下矛盾:法律定位与工作身份的矛盾;扎根心理与未来发展的矛盾;事业热情与工作经验的矛盾;知识结构与服务工作的矛盾。

吕洪良从村官政策本身,归纳出以下问题: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待遇标准偏低,工作推动困难;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模糊,身份处境尴尬;大学生村官专业技能偏离,前途发展困惑。

侯典牧对北京市大学生村官的访谈认为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以下问题:大学生自身“村官”行为的短视性;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和培训体系;工作内容琐碎、专业才能难以施展,造成大学生当“村官”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大大影响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村官卸任后的出路问题,工作满意度随“村官”工作时间逐步降低。

通过文献梳理,总结大学生村官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身份尴尬,岗位配置模糊;第二,工作待遇偏低,且地区差异较大;第三、培训与管理机制不健全;第四,未来出路狭窄,发展空间受限;第五,社会支持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3.3 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

3.3.1 探索新的制度安排,使大学生村官身份合法化

针对大学生村官非官非农的身份定位,以及大学生村官没有本地户籍不能直接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法律瓶颈,学者们提出:吕洪良提出应明确政策的合法性,完善村民自治法,鼓励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为村官职业化消除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

安勇认为针对困扰大学生村官进入村委班子的身份问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实行身份与岗位分离制度,探索诸如“荣誉村民”等机制,解决好选举身份问题。

陈忠认为破解大学生村官身份困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其未来身份的定位,最理想的状态是希望现在的大学生村官成为优秀的政治人或优秀的企业家。

付建军认为,可以从大学生村官的户籍方面入手,对于那些愿意扎根农村,同时工作表现良好的大学生村官,将户籍转至工作地,进而实现大学生村官的户籍本土化,为大学生村官参与农村选举提供制度支持。蔡杨则提出将大学生村官的“组织选拔”改为“志愿服务”,这样既可以避免与现行的村民自治的基本法规相冲突,同时可以培育整个社会志愿服务的水平。下派大学生村官工作岗位由“工作分配”转变为“职业选择”。增加大学生村官选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大学生人尽其才,发挥专业优势。

3.3.2 设计明晰化的岗位职责,使大学生村官岗位实权化

大学生村官选拔过程中对专业性的忽视,导致大学生村官与服务地区需求的脱节,致使大学生村官所学不能所用;大学生村官的助理身份使其在实行工作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及工作权限,导致大学生村官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以及依附性。有的学者提出一方面在现有的选拔模式基础上,增加服务地区的自主性,同时考虑到当地经济发展与大学生村官的专业背景想结合。刘唐宇等提出在大学生选拔环节应注重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与服务地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大学生村官有服务农村社会的强烈意愿与热情;要选聘思维习惯、民间风俗和语言风格较为相近的大学生。殷殷提出在选拔考试过程中,注重选拔标准的合理化和科学化,适当增加关于农村基层现状、农业生产的知识测试,使真正有思想、有能力、有志于带领农民致富者脱颖而出。曹青提出明确“大学生村官”角色以及职能,使“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干事创业,使用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组织部门在工作安排上应尽量让“大学生村官”担任一定的实职,分配其负责某个方面的工作,通过给权力、压担子、激发其工作热情,加快其角色转变。同时,实行一个村多名大学生村官,既方便相互支持、相互照应,又利于相互之间的传帮带作用的发挥。安勇提出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选拔优秀的、专业对口和立志扎根农村的大学生,特别是要优先选拔那些本乡本土、自愿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付建军提出在大学生村官选拨过程中应将大学生村官的本土模式与合作模式,把农村大学生与城市大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3.3.3 采取多元化激励措施,提升大学生村官待遇

大学生村官应当是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素质人才,这种高定位必然要伴随以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只有这样才能弥补农村远落后于城市的缺憾。王文举等提出按照国家政策,严格落实各项待遇,设立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因服务地区差异而导致的收入差距过大,鼓励多种形式的奖励方式,保证将要进入大学生村官队伍的大学生村官有一个良好的预期。吕洪良等认为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第一,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待遇水平与当地公务员的待遇水平相当,甚至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待遇水平;第二,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按照合法程序推荐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各级人民代表或乡镇一级的团委干部,积极探索从农村基层干部选拔公务员的有效途径。

3.3.4 加强系统化培训体系建立,提高大学生村官的理论水平

大学生村官要尽快适应村官的生活,端正动机,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做好服务工作,提升个人能力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为此学者提出了很多观点。为大学生村官提供知识、能力与心态的培训。为大学生村官建立导师制,通过服务地区的优秀党员、干部带动大学生村官尽早熟悉农村环境,融入农村生活,更好地服务农村地区;有的学者提出高校应该在大学生中开设农村管理、农村经济以及农村文化方面的课程,为大学生毕业后从事村官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吕洪良提出加强大学生在农村社会的实践机会,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跟踪了解,利用学校资源,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困难。胡跃高则主张在高等学校专设类似于推广硕士的大学生“村官”专业硕士,进行大学生“村官”在职专业训练,增强创业知识与能力,为村官的进一步深造提高平台。更多的学者提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应该定期化、常态化、个性化。张淑春提出高等院校是培养大学生村官能力素质的基地,为此高校各有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建立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有效机制,为广大农村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曹青认为应当采取提供实践参与的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加强与农村的沟通。

3.3.5 完善管理与考核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管理规范化

现有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考核模式是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一个软肋,大学生村官的考核机制的不健全或者部分缺失,导致大学生村官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偏离制度设计的初衷,部分大学生村官被截留在乡镇,部分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地区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对农村事务则敷衍了事。因此,部分学者提出健全村官考核机制、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待遇、加强人文关怀,通过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使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农村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才干,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胡跃高提出对期满的大学生“村官”进行公平合理的考核,建立大学生“村官”人才库,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加强“出岗”后管理工作,做好大学生“村官”跟踪管理,根据发展需要,制定专门政策给予支持。周春林提出对已经任职的“村官”要加强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出台相应的制度,例如“三帮一联”制度即村级干部帮带、乡镇领导帮教、县直局委帮扶。曹青指出应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分聘期考核与目标考核,考核办法包括:对“大学生村官”开展的工作细化分解成量化指标,考核结果县委组织部备案,要将考核情况与年底评优和奖励相挂钩,同时,应明确考方式,适当合理运用淘汰制度,作为“大学生村官”享受续聘、奖惩、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张清华提出制定一套完善的追踪评估体系,对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定期进行评估。大学生通过选拔成为村官,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全国大学生村官的办公室,来操作实施具体工作。

3.3.6 设计合理的发展通道,使大学生村官前途明晰化

决定大学生村官制度能否长效的关键就是大学生村官的发展路径,现有的为村官设计的出路只能使很少一部分村官获益,大部分村官要重新回归就业市场找工作,而村官工作的经验对其重新回归城市、市场经济并无裨益。安勇提出通道建设。要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安心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政府应建立灵活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加强他们二次择业的通道建设。要改革户籍制度,既允许他们将户口迁到农村,也允许他们在重新就业时把户口迁走,形成能进能出的畅通机制。对于服务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应予以奖励,对于在服务期间另谋职业的应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偿。政府还应建立大学生村官人才信息库,及时为人才市场提供信息,优先为他们推荐工作。姜勇提出转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倾斜重心,目前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更像是为大学生去农村镀金而设计的,这使得大学生村官在合同期满后离去的人必定众多。因此,应当把优惠政策的重心进行适当倾斜,一是由精神上的鼓励转化为物质上的支持;二是要更多地给予在合同期满后留守农村的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而不是给予其考研、考公务员时的加分政策。蔡杨认为“大学生村官”的退出机制应该从“就业安置”转变为“货币补偿”,在目前就业岗位比较紧张的情况,对大学生村官的安置也可以采取货币补偿的办法。胡跃高提出农村创业是大学生村官的根本道路;付建军提出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吕洪良认为应积极探索从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中考录公务员、提拔乡镇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王文举认为应当为大学生村官开设职业生涯培训,帮助其树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设计职业生涯规划路线。大学生村官创业是很多学者所主张的。设计出一套弹性任期制。于泉提出对多年在农村工作,且连续多年考核合格、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直接保送到国家重点大学读研;对于大学生“村官”任期届满选择自主择业的,政府部门应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政府应出台配套措施,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

3.3.7 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使大学生村官工作专业化

吕洪良提出加强对学生村官的帮扶政策以及切实帮助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王文举提出完善大学生村官的支持机制的具体措施:为了弥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社会的不适应,建议成立工作队,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加强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上的合作与支持,降低其孤独感;建立完善的信息定期上报与反馈机制,及时将大学生村官在服务地区的不适应反映出来,并及时解决,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必要、人性化的支持。

安勇提出要强化校地合作,以校地共建助推“大学生村官计划”。高校应成立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研究机构,组建专家顾问团,结对支持大学生村官,及时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持,使高校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4 结语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看到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研究已有了不少成效。然而,当前的研究尚有一些不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大部分的研究是建立在理论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之上,所制定的发展策略立足于研究者、观察者的角度,从大学生自身的需求,考虑个性化的大学生村官实际需求的实证研究比较少。

第二,对村官的定量研究较少,在有限的定量研究中样本量也较少。也有研究者通过实证研究来关注大学生村官,但是,根据笔者分析,大部分的样本量在100以内,其样本较少,代表性不足。

第三,已有的研究缺乏对大学生村官的人文关怀。对大学生村官的主观体验、生活质量、闲暇生活、社会支持的关注较少。大学生村官的主观感受、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对其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忽视对科学研究大学生村官政策是不利的。

上一篇:Keep Fit作文200字下一篇:鸟开头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