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2024-05-07

脑梗塞病人标准护理计划(精选8篇)

篇1:脑梗塞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脑梗塞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脑梗塞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而言。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清理呼吸道无效;③肢体活动障碍;④活动无耐力;⑤语言沟通障碍;⑥焦虑;⑦有发生褥疮的可能;⑧有外伤的危险;⑨有误吸的危险;⑩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⑾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一、生活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 偏瘫。

意识障碍。

体力不支,虚弱。

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

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进食、穿衣、修饰、沐浴、入厕和下床等。

依赖心理增强。

视力障碍,感知障碍。

[护理目标]

病人卧床期间感到清洁舒适,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病人能进行自理活动,如梳头、洗脸、入厕、穿衣等。

病人恢复到原来的日常生活自理水平。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完成自理活动,鼓励病人寻求帮助。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以方便病人随时取用。

信号灯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声立即予以答复。

恢复期鼓励病人独立完成生活自理活动,以增进病人自我照顾的能力和信心,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提高生存质量。

卧床期间协助病人完成生活护理:

穿衣/修饰自理缺陷:①指导病人穿衣时先穿患侧,后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②鼓励病人穿较宽松柔软的衣服,使穿脱方便和穿着舒服。③穿不用系带的鞋。④给病人换衣裤时,注意用屏风遮挡,并可适当摇高床头,需要时帮助病人。

卫生/沐浴自理缺陷:①帮助病人完成晨、晚间护理,协助病人洗脸、刷牙、漱口、梳头、剪指(趾)甲。②洗澡时需有家属或陪护人员在场,给予适当的帮助。③必要时给予床上擦浴,关好门窗,调节室温。④出汗多时,及时擦洗,更换干净衣裤。

入厕自理缺陷:①入厕时需有人陪护,给予必要的帮助。②手纸放在病人伸手可及之处,必要时帮助病人穿脱衣服。③入厕时注意安全,防止跌倒。④鼓励病人尽可能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⑤必要时给予便器,协助其在床上排便。

进食自理缺陷:①保持进行食场所安静、清洁,进食时避免更换床单、清扫床单等护理活动。②给病人充足的进食时间,进食速度宜慢。③有吞咽困难的病人,宜进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④对不能由口进食的病人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并每天口腔护理2次。⑤尽可能鼓励病人用健侧手进食。

[重点评价]

病人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床单位是否清洁、舒适。

病人自理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能进行哪些自理活动。

病人能否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清理呼吸道无效 [相关因素] 1.肺部感染。

2.分泌物过多。

3.咳嗽无力或疲乏。

意识障碍,认知障碍。

[主要表现]

呼吸音粗,呼吸浅而快,伴有鼻翼煽动、三凹征。

呼吸道分泌物多、咳嗽、咳痰。

咳嗽无力,不能有效地咳出痰液。

因呼吸困难,使用辅助呼吸机。

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通畅,表现为呼吸音清晰,呼吸正常并经治疗后能有效地咳出痰液。

[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注意保暖。

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50%∽70%。

如果病人有痰鸣音,鼓励病人咳嗽,指导病人有效排痰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负压抽吸痰液。

指导病人进行体位引流,排痰前可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

遵医嘱给予床旁雾化吸入和湿化吸氧,达到稀释痰液和消炎的目的。

在病人心脏能耐受的范围内鼓励其多饮水。

[重点评价]

听诊肺部呼吸音是否正常。

呼吸道是否通畅。

有无咳嗽,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

呼吸困难的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三、肢体活动障碍

[相关因素] 偏瘫。

意识障碍。

神经肌肉障碍。

[主要表现]

病人偏瘫,一侧肢体运动功能丧失。

病人偏瘫,肢体不能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行走、穿衣、进餐、洗脸、梳头等。

[护理目标]

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病人在帮助下可以进行活动,如扶行、穿衣等。

病人达到最佳的自理水平程度,如进餐、洗脸、梳头等。

[护理措施]

准确评估病人患肢的活动能力,与病人共同制定护理计划。

将患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足下垂、爪形手等后遗症。

鼓励病人积极锻炼患肢,对于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表扬。

及时协助和督促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根据病情在床上被动运动→床上主动活动→床边活动→下床活动的次序进行,做到强度适中,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被动运动的幅度由小到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按摩应以轻柔缓慢的手法进行。

教会病人家属及陪人进行锻炼的方法。

活动时需有人陪护,防止受伤。

配合针灸、理疗等,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鼓励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活动,以适应回归家庭和社会的需要。

[重点评价]

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是否提高。

病人肢体功能是否恢复,能否自行进餐、洗脸、穿衣等,及是否需要他人协助。

四、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卧床时间过长。

身体虚弱。

瘫痪肢体的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

休息、睡眠时间不足。

缺乏动力,精神抑郁。

[主要表现]

活动耐力水平下降,不能完成日常活动。

完成日常活动时病人感到气促、胸闷、出汗、虚弱和疲乏,并伴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依赖心理加重,对下床活动有畏惧情绪。

[护理目标]

能完成日常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时身体无不适感。

病人能讲述活动时节省体力的方法。

[护理措施]

评估和记录病人对活动量的耐受水平。

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病人锻炼时如出现呼吸和脉搏加快、出汗增多等症状,应适当限制活动量。

指导病人使用辅助设施,如床栏、扶手、拐杖、轮椅等帮助完成自理活动。

鼓励病人独立完成自理活动,增加病人的自我价值观。

与病人和家属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加强患肢康复锻炼,逐渐增加活动量,以达到增加其耐受水平的目的。

病人活动时,给予必要的帮助。

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重点评价]

病人的活动耐力是否较前有所增加。

是否能独立完成自理活动。

五、语言沟通障碍

[相关因素] 失语症。

意识改变。

文化差异,如说不同种语言,使用方言。

气管切开术。

[主要表现]

不能自主说话。昏迷。

命名性失语、失写症,失读症。

语言表达力差,如语言欠流利。

气管切开或插管及方言等妨碍语言沟通。

呼吸困难造成说话困难。

[护理目标]

病人能与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病人能采取各种沟通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

[护理措施]

鼓励病人大声说话,病人进行尝试和获取成功时给予表扬。

注意观察病人非语言的沟通信息,体贴关心病人,避免挫伤病人自尊心的言行。

指导病人使用肢体语言和手势语言等多种沟通方式,以达到有效表达自己需要的目的。

对病人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利用图片、字画,以及儿童读物等,从简单开始,按照字→词→语段的顺序,循序渐进,教病人学说话,表达自己的需要。

多与病人交流,鼓励病人多参与家属及朋友之间的交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重点评价]

病人的沟通能力有无改善,是否能有效表达自己的需要。

病人是否能主动与人交谈。

六、焦虑

[相关因素]

健康状况的改变在心理上造成威胁感。

环境改变。

经济负担过重的压力。

[主要表现]

病人自诉焦虑、烦躁不安。

病人对自己疾病的预后表示担忧。

常伴心神不安,多虑、失眠。

病人为医疗费所造成的经济负担过重而着急。

[护理目标]

病人能采取应对焦虑的有效措施。

焦虑程度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认识到病人的焦虑,承认病人的感受,对病人表示理解。

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和同病室的病友,消除由于医院环境造成的陌生和紧张感。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病人的需要,关心和安慰病人,并设法为其解决实际需要。

耐心解释病情,使之消除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指导病人采取放松疗法,如缓慢地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气功疗法等。

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焦虑药。

多与单位及家属联系,达成社会,家庭与医院的相互配合。

尽量简化治疗方案,做到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收费。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正确叙说和采取减轻焦虑的方法。

焦虑程度是否减轻。

焦虑感是否消失。

七、有发生褥疮的可能

[相关因素] 肢体瘫痪。

长期卧床。

年老消瘦,营养不良。

感知改变。

大小便失禁。

[主要表现]

老年人皮肤较干燥,弹性较差,容易破损。

局部皮肤长期受压,皮肤发红,反应性充血。

出汗多,皮肤潮湿。

营养不良,皮肤弹性性差,骨隆突部位皮下脂肪少。

[护理目标] 不发生褥疮。

病人感到清洁、舒适。

[护理措施]

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1次,按摩局部骨隆突处,并注意翻身时避免推、拉、拖的动作,以免擦伤皮肤。

睡气垫床,骨隆突受压处垫软枕或橡皮圈,以减轻局部受压。

保持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出汗多时,及时擦洗,更换干净衣裤。

注意合理进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每天热水泡脚,温水擦浴,促进机体血液循环。

[重点评价]

发生褥疮的不利因素是否去除。

观察受压处皮肤的变化情况。

有外伤的危险

[相关因素]

肢体活动障碍。

躁动或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

病人由于偏瘫导致行走不稳、持物不稳、平衡功能差。

运动量过度而造成肌腱牵拉伤。

病人躁动或精神障碍而导致坠床。

[护理目标]

病人处于安全的环境,并有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病人不发生受伤。

[护理措施]

正确评估病人的危险因素,与病人和家属共同制定护理措施。

病人入厕或外出时有人陪伴,鼓励病人寻找帮助。

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容易拿取的地方。

对意识障碍的病人加床栏,防止病人坠床,走廊加扶手,周围环境中设有障碍物,以防跌倒。

经常巡视病人,必要时给予关心和帮助。

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注意克服急于求成心理,做到运动适度,方法得当。

[重点评价] 病人有无受伤。

病房环境是否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妥当。

九、误吸的危险

[相关因素]

吞咽神经受损。

意识改变。

咳嗽和呕吐反射降低。

鼻饲。

气管切开或有气管插管。

[主要表现]

吞咽障碍致口腔内有残留食物。

咳嗽和呕吐反射降低。

意识障碍。

进食、饮水时,食物或水反呛进入气管。

[护理目标]

住院期间无误吸的发生。

病人能采取有效的的防止误吸的方法。

[护理措施]

取侧卧位或平卧头侧位,抬高床头。

指导病人缓慢进食;喂食时,不要催促病人,宜予糊状食物,健侧喂入。餐毕喂数口温开水,使口内残留食物吞食干净。

将食物和药物压碎,以利吞咽。

指导病人使用吸水管饮水。

必要时鼻饲流质饮食,进食前要先证实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入食物。

[重点评价]

是否有误吸发生。

能否采取有效的预防误吸的方法。

潜在并发症--肺部感染

[相关因素] 长期卧床。

机体抵抗力下降。

不能进行有效地咳嗽促进痰液的排出。

气管切开。

[主要表现]

病人咳嗽,咳痰。

病人不能进行有效地咳嗽,咳嗽无力。

呼吸音粗,呼吸困难。

体温升高,外周血细胞计数升高。

胸部X线片示肺部有阴影。

[护理目标]

病人理解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完成护理计划。

住院期间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护理措施]

向病人解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及时吸出口、鼻腔分泌物,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每天2次。

[重点评价]住院期间是否有肺部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十一、潜在并发症--泌尿系感染

[相关因素] 长期卧床。

机体抵抗力下降。

留置导尿管。

[主要表现]

留置导管者,尿道口分泌物增多,尿道口有炎症表现。

尿液颜色加深、混浊,甚至肉眼血尿。

尿液显微镜下检查有脓球、白细胞、红细胞等。

尿培养结果呈阳性。

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人诉腰痛,或肾区叩击痛。

[护理目标]

病人理解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完成护理计划。

住院期间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护理措施]

向病人解释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

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尿湿衣裤后及时更换、及时擦洗。

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每4小时松开开关,定时排尿,促进膀胱功能恢复;会阴部擦洗,每天2次。

导尿时,严守操作规程,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观察尿量、颜色、性质是否有改变,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定时做尿培养,以监测是否有泌尿系感染。

[重点评价]

住院期间是否泌尿系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监测尿常规有无异常。

篇2:脑梗塞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护理干预对脑梗塞病人非计划外拔管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脑梗塞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干预组(120例)。对照组按脑梗塞病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及针对发生非计划拔管原因给予重点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脑梗塞的生命质量。【关键词】;脑梗塞; 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插管意外脱管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神经内科危重症较多,均留置各种管道,每条管道均在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缓解各种症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科2007年7月~2010年7月240脑梗塞病人留置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胃管、尿管,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其中12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UEX的发生率,现总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病房2007年7月~2010年7月间脑梗塞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20例,男69例,女51例,胃管25例,静脉置管60例,中心静脉导管5例,尿管25例,气管插管5例,年龄46~85岁;干预组120例,男70例,女50例,胃管27例,中心静脉导管3例,静脉置管51例,尿管35例,气管插管4例,年龄47岁~80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脑梗塞病人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2.1)加强与脑梗塞患者的沟通,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安慰和必要的保证。尤其对于清醒但情绪不够稳定的患者,要注重给予心理干预,清楚地解释各导管的作用及自行拔管的危害性。

(2.2)适当使用镇静剂。对于极度烦躁的患者,遵医嘱及时合理使用镇静剂,如安定、复方冬眠合剂等。护士要确保镇静剂及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通过刺痛、呼唤等方式确认患者处于镇静、冬眠状态。

(2.3)及时有效的肢体约束。[2]无论清醒或昏迷者,所给予护理干预措施之一是适当的肢体约束,视情况可只约束两上肢,极度烦躁者约束四肢。利用多层棉布特制的约束带固定肢体(约束上肢的部位是手腕处),要注意约束的松紧度,以能放入一指为宜。而固定两上肢在床边的距离以患者抬头不能用自己的手触摸到插管为宜,每2小时放松约束带并协助被动运动,同时注意使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必要时手套式约束及胸带约束。尤其是约束带放松期间,应人为固定,设专人看护,防止拔管。

(2.4)有效固定。定期检查中心静脉导管与皮肤连接处缝线,避免斯脱缝线。更换贴膜时粘合紧密,防止因产生气泡黏贴不牢固;静脉留置针处予以弹力绷带或棉袜套保护;尿管气囊充液>15ml,保证气囊均匀扩张成球形;气管切开病人剧烈咳嗽后系带固定松紧度受到活动度的增大而发生改变,应及时加以调整;鼻饲需使用专用的固定胶布,缠绕固定于胃管并再次固定于面颊或耳廓,发现胶布粘性降低或脱落及时更换。

(2.5)加强护士培训。建立非计划性拔管应急流程及登记本,培养护士防拔管的意识及评估能力。规范操作常规,护理操作时妥善固定好导管,动作适度,防止导管脱出,加强巡视及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结果

两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的比较

对照组发生UEX 22例,发生率为9.12%,干预组发生8例,发生率为3.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97,P<0.01),干预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结

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对患者可造成损伤、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增加经济负担、影响预后甚至引发医疗投诉及纠纷。本观察发现干预组UEX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是减少和降低UEX发生的重要原因,重视与患者进行非语言性沟通,适时对高危人群连续使用镇静剂,安全有效的肢体约束及规范的技术操作等护理干预措施,具备了比传统脑梗塞常规护理所不具有的优点。充分了解非计划性拔管的常见因素,做好有效的预防应对,防患于未然是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重要因素。参 考 文 献

篇3:预见性护理对脑梗塞病人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0 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有2 4例女性, 76例男性, 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3~78, 平均年龄为56.8岁。利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1.2 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 对照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点。

(1) 病情观察: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时, 一定要对患者的血压变化进行严格的监测, 防止患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血栓的情况, 这也是预防患者出现脑血栓的关键措施。

(2) 对间隙性梗塞以及暂时性脑缺血进行控制:由于暂时性的脑缺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脑部血液循环不全的情况, 这也是脑血管闭塞的早期症状之一。因此, 护理人员在对脑梗塞高危人群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其是否存在暂时性脑缺血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一旦出现此类症状, 就要必须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处理, 防止其进展为脑梗塞。

(3) 脑保护:在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过程中, 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给予适当的低温治疗。这样做的主要是为了降低患者脑部的新陈代谢能力, 提高患者的缺氧耐受性, 从而达到减低颅内压, 减少脑水肿以及脑损害的发生率。此外, 这种护理方式还可以降低脑细胞的活性, 使机体对毒素的反应过程受到抑制, 为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

(4) 饮食护理: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 一定要对患者的吞咽进行全面的评估, 并对患者以往的吞咽能力以及饮食习惯进行详细的了解。然后根据评估以及调查了解的结果对患者的饮食方式、食物种类以及实物的性质进行适当的选择, 例如对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 最好选用半流质或软食。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过程中, 还必须对患者进食的时间、矢量、是否喷食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同时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适当的吞咽功能训练。

(5) 预见性心理护理:患者在入院后, 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沟通,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对患者的基本情况、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以及患病前后是否存在反常举动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对患者目前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地评估, 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对于患者在入院后焦虑、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 可以通过交流、读书、看包、听音乐等方式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 以此来为患者的预后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评价指标

采用该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该研究所有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此次共发放问卷10 0份, 所有问卷均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 由患者或家属进行填写, 并当场回收, 该研究的问卷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 P S 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

2 结果

注:与对照组相比, Ρ<0.05。

3 讨论

对于脑梗塞的预见性的护理, 通常情况下梗塞的发病次数与痴呆的进展呈现正比关系, 所以对于脑梗塞的预见性护理非常重要。

密切观察病情。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对血压的变化引起重视, 达到预防脑血栓的形成目的, 在此过程中要防止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 这些便是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是进行预防性脑梗塞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该组实验中有90%患者有高血压病史, 因此在进行降压的时候要缓慢降压, 不能操之过急, 要确保血压在安全的范围之中。在晚上患者熟睡的时候比较注意引起脑血管阻塞, 因为这时较之白天血压会下降10%左右, 会出现血流缓慢, 此时的血小板以及纤维蛋白比较容易形成堆积, 所以形成脑血栓的病人, 很多都是在安睡一夜的时候被发现, 该组的21例均是在早晨起床发现。

控制暂时性的脑缺血以及腔隙性梗塞。由于暂时性的脑缺血以及可逆性的脑循环均是出现脑血管梗塞的早期征兆, 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大约50%~70%的脑血栓的形成都是由暂时性的脑缺血造成。脑缺血相对于脑缺血腔隙性梗塞的发作症状则是较轻, 在住院期间出现的11例有16次出现了头疼、头晕、目眩、视力模糊, 而且还出现了说话口齿不清, 肢体四肢麻木无力, 短暂的失语等都是由于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随后给予正确的治疗护理, 使之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 经过实践证明在预防脑血栓的时候具有根本性的措施是对暂时性脑缺血的发作进行控制。

脑保护。对患者采用脑保护的措施, 主要可以从3个方面着手:一是低温疗法, 二是过度换气, 三是药物疗法。在此过程中采用的降温主要是对脑的代谢进行降低, 减少脑损伤, 提高脑的缺氧耐受性, 通过低温的疗法可以使得脑细胞处于抑制的状态, 不断缓解对毒素的处理, 为脑功能的修复提供环境。从方法二中采用的换气方法, 即是能够有效的降低脑颅内的压力和脑水肿, 对于护理治疗的时候使用的药物作用主要也是从脑的代谢着手, 采用的这些方法都是为了对脑进行保护, 在护理过程中要对其进行严格的保护, 防止出现病情的恶化。

参考文献

[1]李怡.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31 (5) :32-33.

[2]白萍.预见性护理对脑外伤重症监护患者疗效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 2013 (4) :66, 96.

[3]陈佩莲, 郭金梅.预见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 (13) :2160-2161.

篇4:浅谈脑梗塞病人的护理

【关键词】脑梗塞;阶段;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20-02

一前言

脑梗塞是指的是因为脑供血不畅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是发生局部坏死、软化,最后形成梗死一种脑血管疾病。在临床治疗上,最常见的是存在脑血栓形成以及脑栓塞。脑动脉壁脑血栓形成值的就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其他的影响因素导致管腔狭窄,闭塞,造成局部灶脑梗塞。因为身体的其他位置的栓子会掉落[1]。例如: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脱落的碎片、心脏的附壁血栓脱落的碎片或颅外动脉壁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血栓碎片。这些碎片会进入脑循环,造成局部脑血管出现堵塞,最后形成局部灶性脑死塞,这就是常见的脑栓塞。

二急性发作阶段的护理工作

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就需要让患者平卧,指导其将头部抬高,最佳高度为三十度上下。采取最为方便、快速的交通方式将患者送往附近的市级医院,时间最好保持在1.5个小时左右,如果送到小型医院,对患者没有好处,因为小医院治疗设备相对比较缺乏。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就需要及时的拨打120,医院会及时的派出救护车。在等待救护车来的期间,如果患者存在呕吐、意识障碍等现象,患者家属可以帮助患者将头侧向一边,避免患者的呕吐物进入患者肺部,引发其他病症。

三住院急救阶段的护理工作

(一)要保持合作呼吸道顺畅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患者的抵抗力就会迅速下降,在这个期间一定要注意给患者保暖,避免患者感冒。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的头部侧向一边,不管患者是处在何种体位,这样使呼吸道分泌物可以顺利的实现引流。如果患者口中有痰或者是其他的分泌物,就需要及时的将其吸出。在帮助患者翻身更换体位的时候,要轻轻的扣拍患者的背部,这样可以降低吸入性或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机会。如果患者偏瘫卧床,其抵抗能力较差,很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在护理这类型病人的时候需要注意,反之患者受凉感冒,如果患者受凉感冒,就会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后痰液难以咳出,引发肺部感染。

(二)预防褥疮发生

如果患者长期偏瘫卧床,并且保持一个固定的位置,患者受压的部位的血循环受到阻碍,造成营养供应不良,患者的抵抗能力迅速下降。会造成患者局部皮肤发红、溃疡、糜烂、破溃,最后转化成褥疮。如果程度加深,褥疮面积会加大,程度加深,最后会造成全身感染,甚至是败血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其生活质量。预防褥疮的产生,就是要定期的转变患者的卧床姿势,最好是没2.5个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2]。床褥需要保持清洁,在或者大小便之后要及时的清理,让患者的皮肤保持卫生干燥。如果患者局部皮肤存在发红现象,就使用百分之五十的酒精进行擦拭,同時需要缓缓的按摩发红部位。除了究竟之外还可以使用艾条灸发红局部,让皮肤发烫。如果患者已经存在褥疮,就需要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病人出院后恢复期的家庭护理工作

在血管闭塞的过程中,脑细胞因为缺血缺氧死亡,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就会早治被堵塞的血管更加的大,并且还会增加脑细胞死亡的数量。因为脑细胞死亡是没有办法重生的,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其保留住。在住院期间,医生是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且得到了很好的护理效果,但是患者会不同程度的留下一些残疾,这就是常见的后遗症。后遗症在医院内不能彻底的解决,需要在相应的康复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

(一)选择科学的用药方法,减少和避免脑梗塞的复发

患者出院之后,还需要规律性是用药,一个科学有效的用药方法可以实现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的基础病变的有效控制,患者需要定期的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和复查。一般用来治疗脑梗塞的药物有以下几种:拜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或者脑活素片等脑保护营养药物。在选择药物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中西药,因为西药见效较快,中药安全可靠,药性强[3]。两者的嘉禾使用可以有效的增效减毒,促进脑梗塞患者的快速康复。

(二)康复治疗需及时正确

经过医院的治疗,脑梗塞患者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后遗症,例如:失语、偏瘫、单瘫等。如果只是通过药物来治疗后遗症,效果不是很明显。如果通过正确科学积极的康复治疗就会取的非常显著的效果,使大多数患者可以生活自理,同时还要结合床上床下适当肢体锻炼。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原发疾病的有效治疗,要积极的治疗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帮助患者安排好日常的生活,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休息,同时还要减少和避免情绪激动,戒烟戒酒,定期的回医院进行复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是前往较为正规的康复医院进行复查,患者也可以通过购买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和录像,在家里进行自查。在病后的4.5个月左右是最佳的康复期,在6个月后康复难度较大。

五总结

脑梗塞是一种复发性高的,不可逆转的慢性脑血管疾病,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4]。在治疗之后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后遗症,所以,要对患者所处的阶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这样才能促进患者快速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姚俊玲.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脑梗塞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9(01):965-966

[2]吴庆英.脑梗塞病人的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5(06):854-855

[3]殷宝媚.人性化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4(04):325-326

篇5:颈椎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的疾病。根据受压组织不同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及混合型颈椎病。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颌枕带牵引、颈托和围领等)和手术治疗,后者又分前路及前外侧手术及后路手术。其中前路手术常需取髂骨植骨。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焦虑;(2)躯体移动障碍;(3)自理缺陷;(4)舒适的改变;(5)有排泄型态的改变;(6)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7)有发生意外的可能;(8)潜在并发症--窒息;(9)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10)潜在并发症--褥疮。

焦虑

躯体移动障碍

自理缺陷

以上一~三均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舒适的改变

相关因素

1、神经根受压。

2、脊髓受压。

3、交感神经受刺激。

4、椎动脉痉挛。

主要表现

1、颈肩痛,并向上肢放射。

2、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

3、头痛、头晕、眼花、视觉障碍甚至猝倒。

护理目标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减轻或得到控制。

病人未出现由于不舒适而引起的并发症。

护理措施:

体位:颈椎病病人的病程较长,且有反复性,入院后须去枕平卧硬板床,保持颈椎平直,可在头部加枕垫使颈部后伸,以增加舒适感。

为病人提供良好的环境,保持病室清洁及床单位的干燥、整洁,调节室温于 22-26℃,地板干燥无水。

协助料理日常生活,防止由于行走不稳、眩晕而致的摔倒。

病室有防摔倒设施:地板为防滑材料;厕所有扶手;有助行器等。

症状发作间歇期,下地活动时有人照应。

症状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日常用具尽量为不易破损的材料,避免病人使用时,由于乏力致物品坠地摔坏,刺伤、烫伤皮肤。

维持牵引病人有效效能,改善舒适状态。

重点评价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是否减轻。

病人是否得到了较全面的照顾。

病人是否出现由于不舒适引起的并发症。

五、有排泄型态的改变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六、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

对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七、有发生意外的可能

参照:“股骨颈骨折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潜在并发症--窒息

相关因素

清理呼吸道低效:呼吸肌麻痹、全麻插管术后、颈部过度制动所致。

血肿压迫:伤口渗血多且引流不畅。

植骨脱出压迫气管。

进食不当,误入气管。

主要表现

病人无力咳嗽、排痰,喉部有痰鸣音。

伤口明显肿胀,急起气促。

头痛突然剧烈移动后呼吸困难。

进食后呛咳、紫绀、濒死感。

护理目标

病人呼吸道通畅。

病人伤口引流通畅,无血肿压迫。

病人体位舒适,未出现头颈部剧烈地移动。

病人未出现窒息。

病人一旦出现窒息,能得到及时地抢救。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术后病人(尤其是术前有瘫痪者)有无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并作如下准备:(1)置抽吸装置于床旁,有痰时及时抽吸,保持呼吸道通畅。(2)备气管切开包于床旁。

观察局部渗血情况,警惕血肿压迫脊髓、气管而窒息。(1)保持伤口内置负压引流装置通畅,以防术后肌肉创面渗血而致血肿。(2)观察颈部伤口敷料渗血及颈部肿胀情况。若伤口敷料渗血多,颈部逐渐肿胀,且负压引流装置引流量少,则很可能出现由于渗血导致肿胀,压迫脊髓、气管而窒息。(3)一旦发现肿胀明显且伴有气促、紫绀等窒息前兆,立即报告医师,积极静脉用止血药及扩容,并作好血肿清除术的准备。

颈部两侧置砂袋制动,严防头颈部突然转动、过早翻身而致颈部植入骨松脱,压迫气管而窒息。(1)前路手术后,在拔引流管前仰卧位,不翻身(需在骶尾部、肩胛区、足跟等骨隆突处按摩,免生褥疮),以防引流管位置移动或脱出致引流不畅,也防止植入骨松脱。(2)协助翻身时,保持头颈部一致,保持颈与脊柱在同一轴线上,且翻身的频率与幅度依病情而定。以防扭曲、用力过度致植入骨脱出。

加强巡视(尤其是夜班),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变深、血压下降等。在夜间,若伤口局部有血肿存在,极易导致窒息而死亡,应立即报告医师作相应处理。

进食注意事项:(1)术后当天禁食,以后根据颈部肿胀、喉部舒适程度、呼吸道分泌物量来决定进食时间与种类(由进食流质→半流质→软食)。(2)饮水、进食速度宜慢且均匀。

遵医嘱准确、及时使用脱水剂和少量激素,以减轻脊髓、颈部水肿,防止窒息。

重点评价

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痰鸣音。

病人伤口引流是否通畅。

病人颈部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制动。

病人进食方式与种类是否依病情而宜。

病人一旦出现窒息,是否得到了急救。

九、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

相关因素 硬脊膜破裂。

主要表现

伤口引流量过多、且引流液体稀薄、色淡。

伤口敷料上有渗液、或被渗湿,颜色淡红或无色。

护理目标

病人出现脑脊液漏时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

病人出现脑脊液漏后无明显的继发感染(颅内感染)。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伤口引流液的量与色,出现脑脊液漏时,及时报告医师。

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过多后颅内压降低所致头痛、血压下降等,并作相应处理。(1)平卧位。(2)多饮盐水,必要时遵医嘱静滴生理盐水。

预防感染:(1)及时更换被脑脊液渗湿之敷料,且在颈部区域外垫无菌、吸水性能良好的棉垫。(2)更换引流装置、倾倒引流液时严格无菌操作,以 防逆行感染。(3)遵医嘱使用足量、足疗程的抗生素。(4)观察体温及有无颅内感染征象(头痛加剧、呕吐、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等)。(5)加强营养,静脉补充氨基酸、血蛋白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存在脑脊液漏。

病人出现脑脊液漏后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处理。

篇6:脑梗塞病人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

主要脑梗塞、脑栓塞及腔隙性脑梗死三类。

(一)主要脑梗塞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 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二)临床表现:

(1)血栓形成者,多见于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中老年患者;而栓子所致者,常有栓子来源的疾病的征象,如心脏疾病,尤其是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疾病等。(2)血栓形成者,先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如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起病缓慢,常在睡眠或安静时发生;而由栓子所致者,多无前驱症状、发病急骤,在数分钟内发展至高峰。

(3)较少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等全脑症状,主要是局灶性脑功能缺失的征象,依据受累血骨部位不同而异:如颈内动脉闭塞的同侧单眼失明或/及Horner氏综合征,对侧偏瘫;大脑中动脉闭塞时对侧完全性偏瘫、感觉障碍、同侧偏盲等;小脑后下动脉的闭塞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同 侧Horner氏综合征,共济失调,同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和对侧肢体的浅感觉减退或轻度偏瘫。

(4)如系栓子所致,除脑部征象外,尚可见到皮肤、粘膜、视网膜、脾、肾、心脏等栓塞征象。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视

(三)治疗(l)一般支持疗法:脑血栓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加强调养护理,给予低流量吸氧,每天补充足够的水及营养。昏迷患者应注意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防止吸人性肺炎 肺炎及褥疮,有发热及合并肺部感染者,应及早应用抗生素进行抗菌。

(2)改善脑的血液循环:恢复血液供应一般采用扩容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可以改善脑的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以缩小梗塞范围。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低分子右旋糖酐、7O6代血浆、烟酸、罂粟碱、维脑路通、654-

2、复方丹参液、川芎嗪、抗栓丸、己酮可可碱、培他定等。脑血栓急性期有脑水肿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不宜用扩血管药和扩容药。

(3)防止脑水肿:大面积的脑梗死以及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等,均能产生严重的脑水肿,使颅内压升高而诱发脑缅,危及生命。所以对于脑血栓急性期,提倡降颅压治疗。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是高渗液、利尿剂及自由基清除剂。

(4)抗凝疗法:适用于高凝状态的患者,目的是防止血栓扩大而加重病情。但抗凝治疗时必须每日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纤维蛋白原测定。

(5)溶血栓疗法

(四)护理、一、饮食营养问题:发病的当天需禁食,以静脉输液维持营养,48h后根据病情而定,可给予鼻饲饮食,供给药物和营养。每天要准确记录患者液体出入量,以便了解每日输入量和排出量是否平衡,能否满足机体需要。

二、卧床休息: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以降低脑代谢,减少脑需氧量,减少感染的机会。病室要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有躁动不安者特别注意环境安静,适当避光,减少刺激,并加床栏以防坠床碰伤。

三、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急性脑血管病均有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可能,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体温持续升高、心率快、血压低、频繁呃逆、有咖啡样胃液从口角流出,或者从鼻 饲管内抽取咖啡样胃液,提示有消化道血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四、褥疮防治:由于昏迷,老年人皮肤干燥多皱、弹性差、抵抗力差,皮肤损伤后修复能力弱,易发生压迫损伤或褥疮。因此,要做好皮肤护理,定时更换卧位,翻身1次/2h,同时给受压部位做环形按摩,以减轻体重对局部的压迫,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给患者擦浴2次/d,随时清洗大小便,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舒适,防止褥疮发生。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不易咳出,且因舌肌松弛易引起舌后坠、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鼻咽部及口腔的分泌物、呕吐物等易积聚在喉头而发生呼吸道阻塞,并易被吸入肺内引起吸入性肺炎。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及呼吸道通畅,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患者取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利于分泌物排出。必要时用吸痰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如果有舌根后坠现象,就用舌钳将舌轻轻拉出。

(五)功能锻炼指导训练病人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可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脑梗塞的患者病情稳定一周后可逐渐增加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人员通过按摩及被动主动运动可以活跃指头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机能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并牵伸痉挛肌肉,保持关节韧带及关节的正常伸展度,防止关节畸形、挛缩。锻炼过程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一、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急性期护理上要注意将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在病人病情稳定情况下,最初由护理人员帮助活动病人患肢,经常性的关节全范围活动,可以预防关节固定不动,肌腱萎缩,肌肉萎缩,并可以有效的防止重足,重腕,冰冻肩等情况的出现。指导和辅助其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从简单的屈伸开始,要求活动充分,合理适

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每天2~4次,每次5~30分钟。嘱病人经常用热水浸泡患侧肢体,促进其血液循环。不仅活动瘫痪肢体关节,同时活动患肢的小关节(指趾关节)。

二、协助病人在床上翻身:卧床期间,应帮助病人维持良好的体位,偏瘫病人常喜欢躺在患侧,易使患侧肢体损伤,应多躺向健侧,间或躺向患侧或仰卧。俯卧位是很好的卧姿,可以尝试让病人俯卧15~20分钟,俯卧时,一定要在脐部到大腿部垫一软枕垫等,使髋关节伸张。并使患侧肢体维持功能位,并经常变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

三、在床上活动患肢:鼓励病人锻炼患肢,做各种活动,如屈曲肘关节,把手挪到胸前。用手擦脸,用小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这些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为站立和行走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四、练习坐起 背部垫被褥,让病人靠着锻炼躯干肌肉,以后让人扶着床档起坐和独立坐起。病人在床上稳坐后,让其坐床沿,使两下肢下垂并练习两下肢活动,准备下地站立和步行。

五、锻炼站立和步行:最初由两人扶着站立,以后可以由一个人扶着病人或让病人自己扶着床档或墙壁独立站起,当病人能独立站立和保持体位平衡后,才能开始跨步动作。注意不要让病人急于行走,主要是让病人体会迈步的感觉及保持平衡,逐步达到能自己行走,老年人可以练习扶拐或手杖行走。

篇7: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计划

一护理诊断头痛,与脑出血颅内压增高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能描述头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

2,经脱水疗法后,病人头痛明显减轻。

护理措施

1,评估记录头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

2,头部抬高15°-30°。

3.遵医嘱应用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静滴每6小时1次,速尿20MG静滴每6小时1次。

4,观察病人头痛的情况及有无脑疝的先兆症状。

二护理诊断焦虑,与瘫痪失语和担心预后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能面对现实,进行自我调节,并能用非语言形式进行沟通,保持情绪稳定。

护理措施

1.耐心向病人详细介绍同类病已治愈的典型病例。

2,教会病人用手势和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3,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多与病人沟通。

4,观察情绪变化

三护理诊断吞咽困难:与病变累及吞咽迷走神经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愿意接受鼻饲饮食。

2,病人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

3,病人体重能保持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吞咽困难的程度。

2,向病人解释吞咽困难的愿原因

3,向病人说明插鼻饲管的目的和意义,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4,与病人及家属讨论饮食的种类,合理搭配饮食结构,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包括水果蔬菜,总热量在8400KJ,必要时与病人讨论饮食的结构,满足病人的需要。

5,口腔护理每日2次。

6,每半个月测体重1次。

7,指导病人做吞咽功能训练,每周更换鼻饲管时,检查吞咽功能恢复情况,若功能恢复良好,饮水无呛咳,无噎食,即不再插管。

四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病变累及体温调节中枢或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天内体温恢复正常。

2,病人的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维持在正常范围。

护理措施

1,观察体温的变化,评估病人高热的程度。

2,体温超过39摄氏度,采取物理降温,头置冰袋或冰帽,调节室温在18°--20° 3,多喝水2500ML每天,鼻饲者从管中注入,必要时静脉补充液体。

4.出汗时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及床单,保持清洁干燥。

5,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及降温药物并观察疗效。

6.定时检测血象,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1次测体温并记录。

五护理诊断语言沟通障碍;与病变累及语言中枢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能进行非语言沟通,表达情感和要求。(1)点头或摇头。(2)摆手(3)手指某物(4)运用表情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家属解释失语的原因。

2,训练病人用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1)点头或摇头,摆手,表示接受或是不接受,是或不是。

(2)手指某物配合表情表示需要

3,与家属共同讨论制定语言训练计划

(1)第1周练习唇语

(2)第2、3周练习听读,认读简单句子。

(3)第4周练习简单的语言交流,出院继续训练。

六护理诊断躯体移动障碍:与肢体瘫痪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在协助下能定时翻身更换体位。

2,病人更换体位后感觉舒适

3,保持皮肤完整无损

护理措施

1,向家属解释躯体移动障碍的原因及活动躯体的重要性。

2,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1次,翻身后瘫痪肢体放置功能位。

3,按摩受压部位皮肤。

4,观察病人活动功能改善情况及经常受压皮肤情况。

七护理诊断便秘:与饮食形态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有关。

护理目标

1,家属能描述防治便秘的方法:(1)食物含丰富的纤维素。

(2)多饮水

(3)腹部按摩方法

(4)简易通便法

2,病人排便形态恢复正常:(1)大便成形不干。

(2)大便不费力

(3)排便次数在正常范围内

护理措施

1.与家属讨论预防便秘的方法:(1)食物中添加含纤维素丰富的蔬菜、水果,如:

油菜、芹菜、香蕉、桔子。

(2)根据病情多饮水

(3)教会家属腹部按摩的方法,顺序:从升结肠

--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手法:由轻到

重。

(4)简易通便法

2,排便期间提供安全而隐蔽的环境。

3,遵医嘱应用软化大便的药物

4,观察病人排便形态恢复的情况

八护理诊断自理缺陷(进餐、卫生、入厕):与瘫痪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能够接受家属|护士给予的生活护理和帮助

2、病情稳定后,能运用建侧肢体的功能参与自理:(1)取物(2)喝水(3)移动位置(4)洗脸漱口

3,病情稳定后能够进行患肢体日常生活技巧的训练,如:系鞋带、解扣。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自理缺陷的程度。

2,家属|护士为病人提供生活照顾和帮助:(1)喂饭(2)协助病人洗脸、更衣、床上大小便。

3.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能用健侧肢体功能参与自理:(1)取物(2)喝水(3)移动位置(4)洗脸漱口

4,急性期过后训练病人患肢的日常生活技巧,如:系鞋带、解扣

5、观察自理缺陷恢复情况

九护理诊断有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受压和营养不良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家属能叙述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易发生部位及预防措施。

2、住院期间不发生褥疮

护理措施

1,解释发生皮肤受损的因素。

2、解释说明预防皮肤受损的措施;(1)每2--3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2)翻身时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

(3)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渣屑

(4)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等营养丰富的饮食,每日热量8400ML3、观察皮肤受压情况,若有异常及时处理

十护理诊断有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呼吸道分泌物排除不畅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呢/家属能说出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2、病人能有效地排痰

3、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

4、肺部听诊无罗音

护理措施

1、评估病人的呼吸音,以了解病人呼吸状态

2.向病人/家属解释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3、教授家属协助病人翻身拍背的方法

4、口腔护理每日2次

5.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或吸痰

6、根据病情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7、保持房间湿度60%--70%

8遵医嘱应用祛痰的药物

9、指导病人进行咳痰和深呼吸利于排痰

10.观察病人体温、呼吸的变化及痰的性质、量、气味、颜色等。

十一护理诊断有发生废用综合症的危险:与肢体瘫痪有关

护理目标

1、病人/家属能说出发生废用综合症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2、病人不发生足下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3、病人/家属能掌握功能训练技巧

4.病人/家属能积极参与康复功能的训练

护理措施

1。向病人/家属解释发生废用综合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2、向病人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病人家属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功能锻炼

3.与病人家属共同讨论制定功能锻炼计划

(1)发病2--3周内练习床上坐起,并对患肢进行按摩及被动活动

(2)3--4周患肢进行主动活动及被动活动

(3)4周根据患肢肌力情况练习行走和持物等活动

(4)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4、教授病人/家属功能锻炼的方法。

5、观察病人肌力,有无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

十二护理诊断潜在并发症;脑疝:与脑实质血管破裂、血液溢出所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有关。

护理目标脑疝发生时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向家属解释发生脑疝的原因、临床表现。

2.向病人/家属解释防治脑疝的措施,去除诱发因素,如;腰穿、用力大便。

3.头部放置冰袋或冰帽,以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防止加重脑水肿。

4、吸氧

5、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速尿。

6、控制体液摄入量,静脉总入量以2000ML/d为宜

篇8:脑梗塞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急性脑梗塞(CT或者MRI确诊)后并无严重意识障碍(GCS评分9~12分)的住院病人76例为观察对象,男41例,女35例,年龄43~66岁,住院时间15~22天。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其中基底区梗塞32例,额叶梗塞10例,颞叶梗塞9例,枕叶梗塞8例,腔隙性梗塞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死部位、病程及所用药物等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严重器质性疾病及脏器功能衰竭、认知障碍及依从性差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家庭康复训练,即首先由康复治疗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康复知识教育及技术指导,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然后由家属实施。在康复理疗医生指导下,由1名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负责,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人和家属入院健康教育和早期康复治疗训练指导,对个别心理压力大的病人先向陪护家属介绍。具体操作是先演示正确的操作姿势,讲解与示范训练相结合,待病人和家属理解后方可独立操作。住院期间康复治疗训练由责任护士督促指导完成,并循序渐进进行长期家庭治疗和护理的健康教育及治疗训练干预指导,于出院前完成指导,整个家庭治疗和护理过程从病人入院至出院贯穿始终。具体内容包括:⑴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告知患者家属脑梗塞病人一般会经过急性发作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3个阶段,多数病人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综合防治都是在家中进行的,坚持有效的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及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能够达到有效改善症状并不再复发的康复目的。⑵训练指导:指导患者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鼓励患侧肢体主动、被动运动。床上动作训练:进行床上翻身、移位、躯干活动、坐起及坐位重心转移、姿势调整的训练。站立及站立平衡功能训练、行走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患者活动时,把障碍物从患者经常活动的区域移开,提供安全环境,并保持患者经常使用的物品在伸手可触及处。逐渐增加活动量,指导患者坐、立、走。先与患者手拉手或用布带拴在床尾,让患者手拉布带,然后慢慢坐起,待适应后再协助患者

坐于床边,两腿下垂,扶患者站立,待站稳以后,指导协助其在原地做起步动作。手扶床栏做下蹲、直立等动作。逐步用健手扶栏,患手提重物,由轻到重,握拳等,以训练手的功能。待病情好转后,可由家属陪同到室内活动,逐步过渡到生活能够自理。分阶段逐步对家属进行康复训练各阶段操作的技术指导,不论病情轻重,争取尽早对病人实施主动和被动康复训练治疗,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⑶加强心理护理,教会病人、家属减缓压力的方法,例如听音乐、深呼吸及轻松愉快的谈话等,要求在情感上表示理解和同情,生活上给予支持和关心。⑷营养护理: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各种蔬菜、水果及豆类等,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忌暴饮暴食。

1.3 纳入标准

本组入选病例均符合198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

1.4 评估方法

⑴分别在入院及出院3个月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2],ADL量表内容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大便、小便、上厕所、床椅转移、行走及上下楼梯10个方面共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伤残程度越低,>75分为轻度致残,50~75分为中度致残,<25分为重度致残[3]。⑵采用简式Fugl Meyer(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法评测患者的运动功能,包括对上肢运动功能评测和下肢运动功能评测,总分100分,其中上肢总分为66分,下肢总分为34分;上下肢总分≥96分以上为轻度肢体功能障碍,85~95分为中度肢体功能障碍,50~84分为较明显的肢体功能障碍,<50分为严重肢体功能障碍。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诊断标准(CSS)进行评分,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有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瘫痪肢体肌力提高Ⅰ级以上,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

1.6 统计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为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ADL、FMA评分比较

实验组患者住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ADL、F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脑梗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年发病率高达217/10万,其病死率排在心肌梗塞和癌症之后,居第三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在我国老年人群中脑梗塞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随着临床对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明显增加。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接受了以挽救生命为目标、药物治疗为主的一系列治疗后,未及时得到合理有效的康复指导便离开医院,导致在存活者中约有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4]。因此,加强对脑梗塞患者的康复训练,尤其是加强家庭康复训练在促进患者康复、减少致残率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采用家庭康复训练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显示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ADL能力、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家庭康复训练在改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方面效果显著。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及重组,同时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也不容忽视。

家庭模式固定,与病人呈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容易满足病人的安全需求,增强病人锻炼的意志力,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责任护士对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技术操作及护理干预指导,提高病人家属积极陪护康复治疗锻炼的主动性,同时加强医患之间、家属和病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信任关系;家属和病人之间相互鼓励,在情感上产生连带感、责任感、回归家庭和社会感,鼓励病人尽早进入康复治疗训练,并且在家属和病人心理上有利于产生一种能够客观认识和对待疾病的态度,消除病人孤独、自卑和消极被动训练感,这也是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康复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家庭治疗和护理有的放矢地进行健康宣教和康复治疗训练干预指导,让家属和病人了解药物治疗的目的;熟悉疾病不同阶段病人常见的心理变化特征;尽快、尽早掌握系统化康复治疗和护理的正确操作方法;了解急性脑梗塞伴偏瘫康复治疗的效果及出院后饮食和坚持训练的注意事项,从而提高了病人和家属对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的认知水平和自我康复治疗及护理技能,这对疾病的康复有着正性影响,有利于提高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的急救、康复治疗及护理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病人实施家庭治疗及护理干预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为57.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由于疾病原因限制病人的活动能力,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其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病人心理压力较大,更容易引起恐惧和焦虑绝望等负性情绪。据统计,脑梗塞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0%[5],心理因素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患者治疗和获得社会支持的因素。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改善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情绪缓和,而情绪缓和可以使患者在心理状态、社会支持时得到平衡,从而增强了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对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在症状改善方面,病人和家属对心理支持的要求高于躯体的舒适,病人家属的焦虑心理、病人自己恐惧和绝望的心理,都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和指导。通过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指导,并对患者家属交代患者当前特殊的心理特点,说明家庭支持和安慰的重要性,在情感上达到病人和家属相互理解和同情,生活上达到病人和家属相互支持和关心,矫治病人和家属对用药治疗寄予过高希望的不良状态,通过家属促使病人自愿地采取有利于疾病恢复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病人和家属共同积极配合康复治疗锻炼的目的。家庭治疗和护理根据病人各个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责任护士时刻关注病人和家属的心理变化,督促指导家属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位;加强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指导,树立家属和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机能训练中及时鼓励提醒病人在步行能力锻炼中的进步,消除影响逐步提高步态质量康复治疗的不利心理因素,保证病人持之以恒、足量和长期的运动功能训练的健康心理状态,这对提高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应重视康复护理措施的时效性,康复治疗的目的依不同阶段,根据病人的病情尽早有目的地实行系统化康复治疗。早期保持各关节的正常功能位,并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其次是预防和减轻痉挛,最后以机能训练为主。有研究表明,脑梗塞后恢复率在病后3个月内,特别是最初4周内最快[5],明确强调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抓住中枢神经损伤早期可塑性强的特点,积极创造重建运动反射的条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及护理训练,不仅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康复,而且可以缩短康复治疗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康复理疗医生指导下,由责任护士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人和家属入院健康教育和早期康复治疗训练指导,尤其是对个别心理压力大的病人,应先向陪护家属介绍、演示正确操作训练的方法,再由家属向病人讲解与示范相结合,使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早期得到家属的康复护理。早期肌力锻炼大多数患者取仰卧位,家属配合实施,进行正确的卧床康复护理,抓、捏、按摩及运动功能的肩关节外展、前臂伸直并外旋,两侧髋关节则需内收,膝关节伸展,脚踝要处于90°的状态,并且要使患者勾脚背,保证其脚背垂直于床面[6]等,接着由卧位、坐位、站立逐步进行锻炼、直至有助步行锻炼和独立步行锻炼等康复治疗指导。家庭治疗和护理有目的、有侧重和有重复,根据治疗效果,穿插交替调整康复治疗方案,不论病情轻重,简单易实施,有较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程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7]。因此,家庭治疗和护理对于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是重要的补充。

综上所述,实施家庭治疗和护理干预指导,不仅缩短了康复治疗时间、降低费用,同时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延续性护理服务技术,使病人和家属建立了有利于疾病恢复的健康心理、日常行为和生活方式,保证护理服务的延续性,显著提高了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对恢复期病人可增强病人的康复治疗意志力、自我监护能力,避免再次损伤,其作用更为重要。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治疗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康复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塞(CT或者MRI确诊)后无严重意识障碍(GCS评分9~12分)的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实施家庭治疗及护理。出院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ADL评分和F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的有效率为92.10%,对照组仅为52.89%,经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时与出院后3个月ADL、FMA评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结论 良好的家庭治疗及护理干预,容易满足病人的安全需求,增强了病人的意志力,能够使急性脑梗塞伴偏瘫病人的运动机能达到最大可能的恢复。

关键词:生活质量,脑梗塞,偏瘫,家庭治疗,护理

参考文献

[1]吴玉琴,贺丹军,李勇,等.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情绪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2.

[2]魏国荣.8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步行训练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7(2):55.

[3]于兑生编译.偏瘫康复医学评价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02-207.

[4]叶凤英.指导脑卒中偏瘫患者及家属家庭中康复训练效果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593.

[5]孟家眉.神经内科临床新进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59-161.

[6]刘威,张芊.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影响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学,2012,14(2):31.

上一篇:记叙文中的描写方法下一篇: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