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筹

2024-04-10

教育统筹(精选6篇)

篇1:教育统筹

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余庆县凉风小学 罗德友

[摘要]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内各小学教育的差距。教育均衡发展之“根”首先是落实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教育均衡发展之“本”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教育均衡发展之“魂”是学校发展的创新。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天时、地理、人和兼备。只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奋力追、全力赶、努力超,不懈怠,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更高目标一定能实现。

[关键词] 均衡发展 教育布局 队伍建设 发展创新

伴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催人奋进、气贯长虹的“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强音在黔北边陲小县——余庆大地激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赶超,凝聚力量,攻坚克难,2012年实现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到2020年和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全县教育工作者反思的焦点,更是对十八大精神怎么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怎么干的行动部署。作为学校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清楚地意识到:面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尽最大努力统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了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促进校际联合与合作,缩小区域内各小学教育的差距,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凉风小学从2010年就率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了多种措施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使本片区由原来的四间“小而分散型” 学校合并成两间“综合型”学校。向“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统筹教育资源”迈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来之不易,他主要来源于认识与实践相并重。

一、教育均衡发展之“根”首先是落实教育布局结构的合理调整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社会的公正,全力维护教育公平,让每一位公民的子女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创造尽可能均衡的接受教育的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底线,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更是地方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敢于担当起维护公众教育基本权利的责任和义务。为均衡化教育提供服务,实行公平化教育给足政策,并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尽力向弱势群体倾斜,逐年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农村最边远薄弱学校得受益。凉风小学就是紧紧抓住这难得的机遇主动对接,奋力赶超,凝聚力量,攻坚克难采取了多种措施,顺利地对原来的“家巷小学”“后平小学”撤并建,全力打造新的“凉风小学”。加大调整教育资源内部分配、确保原来的“长征小学” 校际分配的力度。另一方面合理、有节的诉求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硬件教育资源配置上的大力支持。在2011年、2012年最终实现了校园“班班通”工程建设和学生“借读制”宿舍楼的修建。学校多媒体教室、学生计算机教室、图书室、实验室、多功能室、实验仪器室、音乐体育美术器材保管室建成并投入使用。为推进教育公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育均衡发展之“本”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软资源强才能算强、软资源均衡才是真均衡。为了更好的培养区域内的教师,整体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发展,使每一个教育者都能培养出优秀学生,学校在教师队伍的打造和培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过程管理,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1、认真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对学校发展必须教师队伍整体建设优先发展的认识,针

对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知识构成和教学能力素质的构成特点,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亲自抓,教导处具体“专人负责、分工明确、分层培训、分类推进、高效务实”的工作原则去实施。形成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培训网络”,制定 “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方案”。确定学习目标,专人辅导,按计划开展培训提升。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规范、实效的过程管理,把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学校发展的大计来抓。根据不同层次对教育教学的需求,设立不同的内容,采取专题系列培训、自学辅导和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等多种形式培训活动。让教师的技能培训常学常新,与时俱进,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二)、全面提示“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模范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五个践行”:

1、践行自觉学习新知识、新教育理论、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文化素养。

2、践行模范遵守师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模范遵守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树立先进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3、践行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践行深入课堂、深入班级,关心师生,尊重师生,积极为师生解难题、办实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5、践行模范遵纪守法。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维护稳定,坚决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做斗争,达到社会评价满意度高。

三、教育均衡发展之“魂”是学校发展的创新

自信源于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正能量。源于外部机遇聚合、内部机遇凸显的双重并进。解放思想,就是要结合实践,“十破十立”树立学校发展新的观念新的体制。凉风小学学校发展创新的主题是——创建农村示范型特色学校。具体内容和要求是:

1、彰显特色育人环境

2、践行有效的工作制度

3、创先发展教育特色

4、突出学校工作亮点

5、打造社会满意度高的教师团队

努力做到“四个好”:

1、领导班子好。班子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重大考验和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班子应具有较高的谋划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改革、勇于创新的能力和科学决策、依法管理和民主管理的能力。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认真研究和解决师生反映的突出问题,工作措施符合实际,成效显著;注重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班子健全团结;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班子带头应发挥表率作用;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

2、教师团队好。严格履行学校工作制度和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管理和监督,教师整体素质要高标准,突出敢闯敢“我为人先”的模范作用。

3、工作机制好。紧紧围绕学校科学发展,切实履行职责。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实际积极建立健全本部门本学校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制度完善,民主氛围浓,落实措施得力,工作成绩突出,师生反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高。

4、环境育人好。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遇,围绕“城乡同质、设施同配、师

资同优、学生同享”大力彰显学校教育特色,亮化校园建设,为师生打造优美、怡人、温馨的育人环境。

站在新的起点上看大教育观,发展空间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加自信与幸福。学校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天时、地理、人和兼备。我们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奋力追、全力赶、努力超,不懈怠,促进学校教育均衡发展的更高目标一定能实现。

篇2:教育统筹

对重庆教育而言,去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家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花落重庆,让重庆的教育改革承载着示范全国的使命。

就在全国瞩目重庆教育改革之时,位于三峡库区的丰都县也同步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大幕。徜徉于城乡校园之间,流连于丰都课堂之中,丰都人常常惊喜的发现,他们身边的学校在一天天的变靓,学生的课堂在一天天的变活,一系列开启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方略,正在不断改写丰都的教育发展史。

谋略篇:以城带乡捆绑发展

丰都的教育现状,跟三峡库区其他区县一样不容乐观。教育负债多、学校危改任务重、教学设备不能适应改革需要、城镇学校容量小、大班额现象突出、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都是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丰都人知道,要解决这些多年积淀下来的教育沉疴,必须进行深度谋划。丰都着眼于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台了《中共丰都县委丰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统筹城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丰都县2009-2020年城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勾勒了丰都学校建设标准化、教育管理规范化、教育质量优良化、学校发展特色化的宏伟目标,对城乡教育统筹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和定位。

回眸教育发展历程,各级政府对教育的目光常常停留在城市和重点学校,风靡一时的精英教育成就了一批社会的佼佼者,却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丧失了公平的成长机会。为改变这样的现状,丰都人痛定思痛,深入反省,穷县办大教育的雄才伟略由此诞生。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将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强化各级党政教育职责,委托乡镇教育管理中心强化对辖区内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成人学校的管理,系列举措健全了农村教育统筹管理机制。

透析丰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难发现,其中一个重大的谋略,就是“以城带乡”捆绑发展的管理模式,即“县城学校+农村学校”和“示范学校+薄弱学校”的教育片区管理制度,县里对片区内的干部、师资、生源、投入、教研等进行统筹调配。

教育片区内的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每年提出在教育教学方面需要帮助的具体内容,经片区内各校长讨论确定帮扶主题,选派经验丰富的领导到农村学校交流任职,帮助他们建立和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与之对应,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选派相关领导到城市学校或重点学校顶岗学习。同时,通过教师双向或多向交流,骨干教师异地带徒、支教,优势学校对薄弱学校进行财力物力支援等,改善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了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丰都县教委主任夏绍荣告诉记者,为避免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教育片区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教委对片区内各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捆绑考核,将教学质量监控情况和过程督导、年终评估等情况,纳入计算片区内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质量提高率,计入学校考核,以此带动和促进片区内各学校同进步,同发展。

截止目前,丰都共有市级重点中学2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1所、市级德育示范学校5所、市级卫生与健康促进示范学校4所、市级绿色学校5所、市级示范园2所、市级民主管理示范学校2所、市级依法治校示范学校3所、市级“模范职工之家”1所、市级家长示范学校4所。

建设篇: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伴随农村人口的转移,生源的分布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丰都县遵循“小学向完全小学集中、初中向中心集镇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的原则,制定了《丰都县2007-2012年普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并积极稳妥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切实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在布局调整的过程中,丰都紧紧围绕教育发展规划,按照“够用、适用、安全”的原则,大力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城镇学校扩容工程、震后校舍加固工程等,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开展“薄弱学校”治理,避免重复建设。近年来,全县先后投入资金3479万元,及时消除D级危房,改(扩)建校舍6.92万平方米,加固维修因地震形成的部分B、C级危房,配备完善了校园防雷、初中教学仪器、小学体育器材等设施设备,及时启动了职教中心、名山镇中心校校舍整体搬迁工程和高家镇中心校、一校扩容工程建设。今年秋季高家镇中心校扩建校舍投入使用、名山镇中心校整体搬迁完毕,2010年秋季职教中心入驻水天坪工业园区、一校扩建工程全面竣工。到2012年,全县将投资8300万元,新建校舍124333平方米,完成52所中小学寄宿制建设项目,逐步实现所有中学、中心校寄宿制。

在采访中得知,丰都将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计划到2015年,全县城乡教育标准化格局基本形成,普通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60%以上。丰都县教委主任夏绍荣告诉记者,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城镇学校容量不足、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

为让同在一个蓝天下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丰都还争取投入资金933.6万元,建成82个光盘播放点、200个远程教育卫星教学接收点、42个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投影教室,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全覆盖。面对新的形势,丰都又投入专项资金150万余元,建立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校校通,逐步实现班班通。

师资篇:学者型教师成长路径

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开拓创新意识,决定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目标的成败。丰都围绕“建一流班子、抓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思路,大胆创新举措,积极构建岗位管理、选拔任用、全员培训、骨干引领“四大机制”,做到让肯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荣誉,着力建设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

“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必须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通过几年的努力,努力造就一批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丰都县教委一负责人在全县教师培训会上如是说。的确,近年来,丰都通过举办培训班、论坛、经验交流等形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面向全体教师,大力开展新课程培训、岗前培训、班主任培训、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学科教师培训、清华大学远程教育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累计培训近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技能。

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丰都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教师奖励扶助基金会,设立了农村教师津贴,制定了《丰都县“名教师、名校长”评比考核实施方案》,让广大农村优秀教师有了新的希望和憧憬。为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丰都又将教师地方津贴、住房公积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建立定期为教师免费体检和定期选派优秀农村教师疗养制度,切实让广大教师感受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心。如今,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定期支教机制已经形成,广大农村教师扎根山区、奉献教育的意识更加浓郁。

送教下乡、送培训下乡等活动,是丰都实现城乡优质师资共建共享的重要举措。县教委根据全县教师培训的安排和农村学校的需求,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将培训活动送到学校,让广大教师体味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带来的不同教学效果。同时,每到一地,农村学校都要提交薄弱学科名册,县教委将选择相应学科骨干教师异校带徒一年或任教2至3周,教会当地学校教师教学各环节的方法。或者由有薄弱学科的学校选派教师到牵头单位,由骨干教师指导学习和实践课前准备、教学艺术、作业布置及批阅、课后辅导、效果监测等。

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成长,还得益于丰都创新教师队伍编制管理体制。县教委、编办、人事等部门在招聘优秀大学生、引进县外优秀教师时实行编制、职称特殊政策,最大限度地满足高中优质化、职高专业化和小学初中标准化发展需要,为推进名师强校战略给予政策支持,为全县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职教篇:为统筹城乡储备人才

如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的共同追求。在这一进程中,职业教育引起了上上下下的普遍关注。

丰都一方面对县域内的职业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在水天坪工业园区划地200亩迁建职教中心,打造三峡库区移民培训就业基地,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做好做优精品专业,从而构建合理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为实施“兴工强县”、“劳务开发”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同时,以职教中心为主体,以创办达标民办中职学校为辅助,进一步加大职教统筹发展力度,引导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在全县上下形成宣传职教、理解职教、重视职教的良好氛围。

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上,丰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探索“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三段式”培养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产学研结合”和“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

丰都县教委负责人称,丰都的职业教育不仅仅针对初中毕业生,更多的是对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包括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下岗人员再就业培训、移民培训等,建立企业“订单”、学校“接单”、政府“买单”的劳动培训机制,以此提高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促进农村劳动力高水平转移,初步形成以服务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三农”为宗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丰都在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子。县教委先后荣获全国 “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市 “两基”工作先进集体、教育管理先进集体、法制建设先进集体、教育信息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丰都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规模化、职业教育特色化的发展格局指日可待,丰都教育大地定会绽放城乡统筹发展的异彩。

重庆“教改”方案

重庆专家多条建议被纳入国家新“教改”方案征求意见稿,或将成为未来正式方案中的内容。昨日,记者从我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座谈会上获悉,在为国家方案提出积极建议的同时,我市的本地“教改”方案计划于3月底亮相,并向社会征求意见。

重庆建议:文理科要交叉

昨日,20多位重庆教育专家聚集在一起,讨论刚刚出炉的国家新“教改”方案。

“其中,已吸纳多条重庆建议”,西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赵伶俐教授说,“涉及到高中、高等和继续教育等多方面。”

在高中教育中,我市专家提出的“文理交叉”便是一个亮点。

目前,社会对文理是否分科争论激烈。“我们认为,培养综合型人才需要文理兼修,而非绝对的分开。”

于是,该建议也被写入现在的征求意见稿。赵教授说:“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和课程设置上突出文理兼修,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安排。”

此外,《纲要》第八章提出的搭建“终生学习立交桥”,也是由重庆提出。

赵教授认为:“应该促进教育纵向链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以满足个人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据了解,我市有3位专家直接参与了国家方案制定,包括上述内容,多条建议都有望进入最后的方案。

重庆教改:突出本地特色

该负责人介绍:“重庆的方案共有3个版本,包括A、B和综合版本,他们各具特色,各有侧重。”

其中,A版本主要是站在全国高度来把握重庆的教改;B版本则是突出重庆地方特色;综合版本则容二者之长。

“最后可能采用的是综合版本”,他说,“这个版本最大的亮点是结合了重庆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现状,凸显重庆特色。”

对于具体内容,该负责人表示尚不便透露,“但是,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新的惊喜!”

重庆目标:教育需要更公平

昨日,教育公平问题也成为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市教委负责人表示,促进教育更加公平将成为重庆教育改革的未来目标。

他认为,其中主要包含3个内容:

其一,义务教育服务要更完善。具体来说,就是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不仅能够读书,而且还要提高他们受教育的质量;二,让大部分地区的学生拥有水平相当的校舍,尤其要改善边远贫苦地区学校的校舍水平。三,要通过教育改革实现升学公平,让所有学生拥有公平的就学机会。”

据悉,上述目标都会在我市即将出炉的“教改”方案中得到体现。

高考文理是否分开?

我市将随高中“课改”方案调整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我国将在2020年取消高考文理分科。对此,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目前还没有针对该问题的具体办法,将来是否会有所变化,要根据新的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而定。

连日来,高中文理是否分科、高考方案有没有新调整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其中,支持和反对的几乎各占一半。对此,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认为,高考文理是否分科,要根据国家政策而定,我市目前没有具体措施。同时,由此所引发的高考变化,我市也尚无定论,该问题将待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确定之后才会考虑。

此外,最近还有专家提出“我国大学生是少而非多”的观点。对此,该负责人表示,大学生数量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定。未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结构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肯定有所变化。总体而言,大学生的数量会呈现增加趋势,这是我国教育水平发展的必然趋势,重庆也是如此。

丰都县教委提出四个“基本均衡”目标统筹城乡教育

丰都县将全面取缔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重点班、快慢班,大班额比例要控制在10%以内,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使城乡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县教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丰都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特点,把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均衡教育,作为当前解决的首要问题,提出四个“基本均衡”目标,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实现办学条件基本均衡。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力争向上争取资金5500万元,完成对6所完小和10所初中,共计4.1万㎡校舍的迁(扩)建,完成5所中小学的塑胶运动场建设;统筹公用经费43万元,充实86所完小的图书仪器设备;建成教育城域网,基本实现“校校通”。

二是实现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启动校长素质提升工程,举办薄弱学校校长培训班,完善校长挂职交流培养制度,建立优秀校长、教育管理人才资源库,完成715人次的学校干部培训任务;落实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开展第二批县级骨干教师培养认定工作,完成3500人次专技人员的培训任务,将农村中小学县级骨干教师占农村教师数的比例提高到4%;制定出台《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管理办法》,试点推行长期制、短期制、单向派入制、双向互派制以及紧缺学科教师走教制等多种支教形式,优化平衡师资。

三是实现管理水平基本均衡。建立教委领导联系片区、机关干部联系乡(镇)制度,完善城乡学校“1+1”捆绑发展机制;启动“丰都县规范化学校”创建工作,建成规范化学校15所;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划片招生政策,全面取缔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重点班、快慢班,“大班额”比例降低到10%以内。

篇3:教育统筹浅议

统筹是指导人们筹划, 解决实践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和方法, 为使各项社会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必须考虑如何合理安排, 设计各种环节和步骤, 对社会活动进行科学组织。统筹思想在中国有悠久历史, 例如著名的田忌赛马就是统筹思想的充分显现。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五个统筹”的观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统筹便被赋予了具有当今的国情的时代意义。

谈到统筹, 很自然会想到运筹。从作者观点上来看, 统筹和运筹的区别在于:运筹是明确为解决系统的指挥, 管理出现问题而采用的方法, 而统筹不只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一种战略方式, 即在没有出现问题之前, 统筹思想仍然指导着发展, 指导着如何可持续发展, 如何均衡发展。同时, 运筹着重解决效率问题, 即系统内人力物力财力的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 而资源的有效配置不一定是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资源的合理配置上, 更多要依靠统筹思想。

二、教育统筹的内涵

胡锦涛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有关教育统筹的概念即: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统筹城乡、区域教育, 统筹各级各类教育, 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 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统筹包括教育系统内的资源有效, 合理的整合分配, 教师教学的统筹, 学生学习的统筹, 还包括教育系统与社会, 经济的统筹发展。

三、教育统筹必要性论证

从传统经济学的观点上看,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品。这里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虽然义务教育接近于公共品的范畴,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接近于私人物品的范畴, 但是, 作者认为, 教育的正外部性, 无论大小, 是均不可否认的。教育所产生的外在效益和内在效益其受益者都包括个人和国家, 因此, 教育成本的分担需要统筹国家, 地方和个人。同时学校作为一事业单位, 不能完全用市场的理论来进行运作, 即在培养人才上, 要考虑短期的市场需求, 也要考虑长期的国家发展需求。从微观层面上举例, 高校, 在学科建设上不仅要注意应用型学科的建设与投入, 更要在基础学科的建设上多加考虑, 将二者有机的统一起来。

在管理学上, 有著名的木桶定理:一个木桶储存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最高的那个木条, 而取决于最短的那根。一国教育事业同样如此, 各级各类的教育发展都应该统筹兼顾, 而不仅仅着眼于某一类或某一层的教育, 让长的木条更长, 让短的木条不变甚至更短, 这样无论对教育发展还是经济发展, 都会形成瓶颈。另外, 一个木桶漏水与否也取决于各个木条轧的紧密程度, 在一国教育事业上来看, 也应如此, 各层各类教育不能独立发展, 而需要统筹发展,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这样才能“不漏水”。

从博弈论的观点分析, 集体理性和个人理性存在着冲突, 囚徒困境在教育事业中依然存在, 例如:中小学各科教师国庆期间布置作业, 语文老师为从其个人理性出发, 认为语文应该在七天内加强练习, 就让学生七天都学语文, 同样数学老师, 化学老师, 物理老师等等都如此, 那么对于学生来说, 达到了真正的效用了吗?同样对于各级各类学校来说, 也存在类似情况。比如高中, 其毕业学生的高考成绩是判定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这会导致学校从其个人理性出发, 只抓学习, 分数。而大学, 工作单位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是学习好, 更重要的是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要求, 整个社会要求也如此, 这就导致了,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四、对于教育统筹的一些建议

根据在国家颁布的学制系统中有无明确地位, 比较固定的办学任务, 培养目标, 修业年限, 课程标准, 经考试合格发给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或专业合格证书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而教育统筹则包括正规教育的统筹和非正规教育的统筹。在此, 本文只讨论正规教育。

从微观层面上, 各级各类的学校内部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 合理配置, 需要统筹。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校在统筹的过程中要首先注重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其次要注意统筹各科目教授与课业,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 统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传授, 既要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也要为人师表, 担当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高中学校的统筹除了义务教育要注重统筹的方面, 还要注重各个之间的统筹学科教授, 比如说理科综合, 文科综合等, 在对学生评价上, 不应该只用高考分数来评价, 而更应该关注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心理健康等问题, 为以后成长作铺垫。

从中观层面上来讲, 要统筹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问题, 即是各级各类学校均衡, 协调发展, 不让某一类, 级教育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甚至社会发展的瓶颈。同时统筹城市与农村, 中部与西部的教育资源分配, 使全国教育均衡发展。统筹重点学校和非重点的扶持力度, 把教育公平放在一个重要位置。统筹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规模, 结构问题, 使教育的接轨问题能够顺利进行。在全国, 建立良好的教师流动机制, 统筹教师资源的有效和合理配置。

从宏观层面上来谈, 教育要统筹其它社会事业的发展问题, 例如教育如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等, 并且, 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 人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需要统筹学校如何同社会接轨的问题, 这个接轨不只是科学知识的传授, 还包括各种社会基本礼仪, 基本文化的接轨。

参考文献

篇4:统筹城乡教育 均衡教育发展

关键词: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226-01

根据福建省政府规划,永定县2012年底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2013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那么,永定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如何呢?笔者作了一些调查与思考。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永定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1 着力教育改革,构建均衡发展格局。为了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永定县进一步抓好了小学办学行为规范工作,推进小学区域教育特色的规划和特色学校的创建,促进小学教育内涵的提升。加强初中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控制初中辍学率。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规定标准。

1.2 着力资源整合,均衡教育资源配置。2011年以来,永定县加大了学校布局调整力度。实施了实验小学校安工程和扩容工程、搬迁了教育局,扩建了教学楼和实验综合楼。选址迁建了永定三中,待原三中搬迁后,把大洲小学迁至原校址改办实验小学分校。把城关中学改办成永定第二高级中学。兴建第二实验小学,以解决城区学校学位不足问题。

1.3 着力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师资均衡。为促进城乡师资均衡。永定县实施城区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协同发展试点,深化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拓展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半径,促使薄弱学校快速崛起。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常态化,“名师工作室*落实名师带徒、名师定期定点送教下乡。2011年以来招聘了137名教师,补充农村幼儿教师和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

1.4 着力质量管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永定县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理念,大力弘扬“崇文重教*的客家精神,充分利用永定老区丰富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红色文化、客家文化、生态文化、传统美德等优良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问题

尽管永定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但是,永定县义务教育发展依然处于不均衡状态,主要表现在:

——学校布局不均衡。永定县目前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已不能适应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新形势,而且矛盾比较突出。城区学校超大班额现象严重。

——硬件建设不均衡。从资源均衡配置差异系数看:永定县城区小学、初中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八项指标系数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从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看:永定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城区学校。

——教育质量不均衡。学校布局和办学条件的不均衡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最能直观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就是中考EC值,永定县今年中考成绩处于全市的中等水平。在城区主要靠二中、三中,乡镇前三强的争夺近年一直在侨钦中学、培才中学,古竹中学之间,其他学校都在下游徘徊。学校布局、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直接导致县城"窗口"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办学差距不断拉大,成了永定县“择校风*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配备、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减少差异,缩小差距,巩固优势,使优者更优,弱者变强,协调发展。

3.1 规划学校布局。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永定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加之人口生育得到有效控制,农村人口逐步减少,原先分级办学时的村办小学生源减少,对分散在农村的初中、小学进行相应的调整是必要的。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方便群众,有利于适龄儿童就近入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循序渐进。永定县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焦点在城区。永定县政府作出实施实验小学校安工程、搬迁教育局、选址迁建永定三中、把城关中学改办成永定第二高级中学、兴建第二实验小学的决策是正确的。特别是迁建永定三中后,可以解决城区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因此,加快新三中的建设步伐,是实现永定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3.2 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资基础。要增加教育投入,才能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要继续落实好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的要求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规定,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二是继续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惠及城乡居民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是足额征收教育附加,支持义务教育发展;四是保障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和公用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五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教育项目投入和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确保农村中小学改造、改善、建设的需要;六是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探索建立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规范有序地进入教育。要科学、合理地核定农村中小学基本经费,并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教育,尽力为学校减轻经费开支负担。

3.3 改善办学条件。要按照《福建省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标准》做好生均校园面积、生均校舍面积,寄宿生生均宿舍面积,生均食堂面积,生均运动场面积和专用教室不足的整改工作,配齐教育技术装备、体育设施、卫生保健设备、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根据任务目标,制定计划,落实资金,根据《标准》,确定每一所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完成标准化建设的时间,按时序进度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才能确保永定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如期实现。

3.4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4.1 创新管理体制。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我县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县的城区建立"小片区"管理模式试点,要落实以片区内优质学校为龙头捆绑周边一般校,实行“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统一教学、捆绑考核*,带动一般校提升办学水平,以缓解城区“择校*问题。

3.4.2 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好课程,不得挤占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和校本课程的课时。推广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建立、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和反馈指导体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3.4.3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各级政府要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单纯以升学考试成绩奖惩学校和教师,不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义务教育学校按政策规定招生,不进行小学升初中选拔性招生,不违反规定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课余时间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不违反规定向学生和家长乱收费。

篇5:教育统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开门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成才。”实现教育公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的目标。

我国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出要表现在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及教学质量这几个方面。由于城乡差异等区域性经济差异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教育资源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大幅增加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也有明显改善,但教育优质资源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不均衡的方面:一是办学条件不均衡,二是管理水平城乡差异大,共享不够。三是优质师资力量不均衡。四是教育教学质量不均衡。只有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才能优化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推行干部交流。城区学校领导水平较高,管理能力较强,师资实力雄厚,已向立足于电子文化的现代学校管理方式转型,办学特色明显,教育教学质量高。而农村学校领导素质参次不齐,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特色少、创新少、品牌少、影响小,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大多数农村学校仍停留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办学品位等“软实力”方面,与城市学校差距较大。因此城乡优质资源共享首先应该共享管理,建立城乡学校管理队伍定期交流制度十分必要。

二、统筹城乡师资建设,提高城乡师资队伍水平。城区学校规模大、条件好,吸引了大量农村骨干教师“孔雀向南飞”,汇聚了大批高素质教育人才。学科教师配套,专业对口,专业水平普遍较高。城区学校经费充足,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福利待遇好,专心教育,思想稳定。农村学校规模小,条件差,缺乏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必要条件,骨干教师大量流向城区。农村教师编制少,学科教师不配套,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饱和,英语、音乐、信息技术教师相当紧缺,在村小往往1师1班,在完小被迫多级多科上课,教非所学的现象突出,“万金油”教师是农村学校的常态。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民转公”、“代转公”教师,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农村学校经费紧缺,进修提高机会极少,福利待遇微薄,农村教师不安心农村,不安心教育,不求进取,已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教师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是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

一是深化改革,统筹教师配置。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实行同一标准,按规定配备农村中心幼儿园和村小教职工,配足、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专职教师。进一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每年定向选聘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新增教师应优先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需要。

二是强化创新,统筹教师培训。加快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打造一流培训基地。制定教师培训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扩大互动交流,完善城区学校教师支教服务制度,农村学校上派挂职学习制度。

三是严格纪律,统筹教师流动。深化教师调配制度改革,改变教师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状况,形成合理、有序的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农村缺编学校教师一律不得调出,新聘任到农村学校服务期未满3年、评聘了中级及其以上职称后未满3年的,不得申请调入城区学校。

四是大力推进“名师”工程,实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三优”计划。探索开辟补充农村学校紧缺师资绿色通道,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外引名师,内联骨干,聘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前来授教,把管理经验丰富、教学技术精湛、深受师生好评的教师予以重用。

三、统筹城乡内涵建设,提高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充分深入挖掘和利用学校内部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学校内部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制,走质量型、精细型、特色型、创新型发展之路,打造学校特色,提高城乡学校办学水平。

一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意识。加强学校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优化育人环境,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是强化捆绑发展,增强学校发展合力。建立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或城区薄弱学校捆绑发展机制,组建相互对应、相对固定、紧密联系的办学共同体。实行联校共同体“五统一、一联席、一共享”的运作方式,即统一工作计划、统一管理机制、统一活动安排、统一质量要求、统一绩效考核;定期召开联校行政联席会议,研究办学共同体重大事项;共享联校共同体的各类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篇6:教育统筹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教育统筹,教育城乡一体化工程,要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目标,以教育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科学制定方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集中人力物力,强力推进,才能使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重点建设项目的同时,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把重点项目建设和改变学校面貌、育人环境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作为统筹的重点。

一、城乡统筹、合理布局,使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使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学校规模基本适度,有限资源有效利用,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为了适应城镇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优化我县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具体表现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上要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教育机会的不平衡,在现有教育公共资源的配置上做到“三个倾斜”:即重点向农村倾斜,向经济落后的乡镇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因地制宜地规划一批小学寄宿制学校,农村中学全部建成寄宿制学校,规划开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从小学到初中 “就地就近”入学,实现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到乡镇中心校住读,初中学生全部住读。创造性的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二、对口支援、帮带扶,使城乡教师素质均衡发展

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本目的是 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我县教育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采取对口支援、上挂下派、师资培训、校长培优等一系列措施,使农村学校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和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1、开展城乡学校对口支援活动。广泛开展帮扶、技援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经验交流、送课下乡、城乡学校共同教研、城乡学生手拉手等活动,向农村学校提供资金或教学设备、仪器、教具、图书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组织城乡学生互相访问、参观、学习,开展社会调查和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活动,缩小城乡对口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了对口学校之间的交流。

2、开展城乡学校干部上挂下派工作。为切实加大城乡学校干部锻炼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即从县城内行学校选派中层以上干部或优秀青年教师到农村学校挂职锻炼,从农村学校选派中层以上干部或优秀青年教师到城内学校挂职锻炼。

3、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和校长培优工程。师资队伍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培训,使他们在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学科水平、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其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校本研修中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培养培训使其成为当地教育的骨干力量,并优先推荐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市级培训对象。为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力度,农村中小学校长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将带动整个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加快信息化工程,使我县城乡教育信息一体化推进教育发展 以计算机网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以卫星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三网结合互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远程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更是我们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提高全体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措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及教育信息化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以远程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普及城乡信息教育技术。

上一篇:革命先烈事迹介绍下一篇: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