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你们要加油

2022-07-04

第一篇:孩子们你们要加油

孩子们,你们好1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之《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一

怀着激动的心情从领导的手中拿过来了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轻轻的抚摸着封面,轻轻的嗅一嗅书香,接着便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书本,贪婪的吸取营养。

从三篇序言当中,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作者这样的形象:他慈祥、和蔼、对儿童充满了无限的爱和耐心,对教育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期望,他真诚的爱着教育事业,并一直在为此实践,与其说他是一个教育家,不如说他是一个平凡的老师,因为事实就是这样,他每天都在教室,每天都在研究和思考着自己的学生,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教育前辈!

从短短的三篇序言中我读到了一个真正爱学生的教育前辈。 序言中这样写道“人道主义原则和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是阿莫纳什维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则”“相信儿童”,“一个学日好比一个交响曲,而这交响曲的主旋律,在我听来就是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这些论述无不肯定了作者对儿童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喊,而不是“作秀”,只有真正把儿童的感受放在心中的教育才是充满力量的教育。

我们可以试想,在他将要接一个新的班级时他是怀着怎样一种期待去想象每一个孩子的音容笑貌,兴趣爱好,是怎样怀着一颗柔软的心给每一个孩子说上自己想说的话,是怎样热切的期望和孩子们开始自己的第一次谈话,他的细心,他对教育和孩子们的爱怎能不让我们感动,随着教学时间的延长,我们的热情,我们对孩子们的爱师否和

阿莫纳什维利还有可比性,想到这儿,我的脸有些微微的发烫,我知道,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从序言中我还读到了一 个敢于身体力行的教育前辈。

序言中这样写道“做为一个学者,阿莫纳什维利具有一个学者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理论联系实际。”他认为学者 必须亲自在学校上课,掌握教育艺术,掌握教育艺术,否则就剥夺他写学术著作的权利。我想阿莫纳什维利之所以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这样卓越 的成就肯定是与他长年累月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有教学一线的经验积累,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天长日久自然就有了自己丰富的感悟。假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能不断的总结反思,那么成长成一个作者这样的学者也是很有可能的。

怀着敬畏,我将认真研读着阿莫纳什维利的精神,并前进„„

五龙口二中付空霞 7楼

第二篇: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的作者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书中主要讲述了他对学生的德育、智育及与家长的沟通联系等的各个方面,现在我看到书的一半左右了,这本书里讲的很细致入微,讲到的案例也很典型。读了这本书,给我最深的一个感觉是“快乐”,他的孩子们很快乐,阿莫老师也很快乐。

开学第一天,老师亲切地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这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因为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开学第一天,原本老师根本不认识他们,所以在开学前他对着照片上的样子一一记下了每个孩子的相貌和名字。我们试想一下,当孩子与你第一次见面时就听到你准确叫出他的名字,孩子心里该会多么激动与快乐。而且老师还一一与孩子握手,这时孩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尊重,从而他们也会来尊重你。在第一天的第一堂课上,没有行为规范的宣讲,老师也没有严肃地说:“你以后就是学生了,学生应该怎么怎么样,不能怎么怎么样”,如果这么说了,那孩子就会觉得被束缚了,从而不喜欢学校,不喜欢成为一名学生。阿莫老师是让孩子们直接进入有趣的教学课堂,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学习。

课余时间,阿莫老师提出了课间休息的教育学,也许我们觉得在课间,学生只要“不乱跑,不损坏东西、不打架、不欺负同学”这就够了。其实并不够!阿莫老师给他的孩子们准备了简单的运动设备、画画用的大张白纸、以供欣赏的美丽图画、彩笔、各种有趣的单词、成语卡片等等孩子们能安全、文明地去玩的东西。这样孩子们就不会闯祸,而且能更好地让他们得到发展,可谓一举两得。儿童是活泼好动的人,是渴望改造的积极幻想家。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实现他们渴望的有组织的环境。不过,在这个环境里没有用手指指着的威吓,没有对调皮捣蛋的后果的警告,也没有道德说教,有的仅仅是对他们的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还有就是周末,我读到最窝心的一个情节是:一个男孩在周六的早晨醒来,起床后就要去上学,他妈妈就说:“今天是周末,不用上学,我们在家休息。”男孩说:“为什么不能去学校休息呢?”看,孩子们已经爱上了学校,爱上了学习。

第三篇:《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读书报告

书名:《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 作者:阿莫纳什维利

出版社名: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2月

一、内容概要

“阿莫纳什维利是合作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小学教师。他创造了一套以师生独特的交往方式为基础,并具有他本人鲜明个性特点的合作教学模式,被简单作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他提出了建立实事求是的师生关系的原则,认为在知识探索中,教师有时应当扮演与学生一样的求知者的角色,有时“健忘”,有时“犯错误”,提出与学生答案相反的论证,激起学生与教师辩论的愿望。在阿莫纳什维利的教学中,教师以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感到自己是与教师平等的伙伴,并从这种积极参与中获得认识的快乐,交往的快乐。”

本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学家根据他长时间的实践所写出的“无分教育三部曲”的第二本书,延续第一本书《孩子们,你们好》,描述小学

二、三年级的学校生活,以一种几近“日记式”的手法,延续了他以往的风格与思想,但是也提出了新的观点。该书是在学校改革规定为“新四年制小学”后所写,作者清楚地意识到,这种模式不同于20世纪70年代前通行的那种四年制小学的翻版,“新四年制小学”儿童的年龄均降低了一岁,但是作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教学和教育的内容应该同样降低水平,他认为,在以个性的观点为基础的教育过程中,孩子们会表现出更广泛的潜力、学习兴趣和愿望,成为易于接受教育影响的人。这不只是阿莫纳什维利对于更好的教育方式的探究精神、也表现了他对于孩子们的信心与发展潜力的认可。

二、 心得评论

(一)、教师应为儿童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这一点可以说是许多有思想的教育者的心声,然而就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现状而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在学校所学学科有许多并不具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基本上是为考试而学,考试后就忘得一干二净,而老师和家长等社会群体则皆以分数评定学生的好坏,导致了一种现象:学生在校拼命地学,课外拼命的上补习班,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小受到忽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没能得到很好的培养,造成了性格的缺失,这是考试模式所带来的弊端,而为了迎合这种模式,教师上课时也皆是“填鸭式教育”,学生并不能很好的产生学习的乐趣,而更多的是“分数的乐趣”,须知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热爱学习,对学习抱积极主动的态度才是更长远的发展。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也提到,“不宜通过提问的方式,要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难题的途径”。

当孩子以一种近乎乞求的眼神看着你时,收获的却只是“不行”、“还有很多作业”这样的回答,何不叫人寒心呢!孩子们需要的是丰富的童年生活,此外才是读书学习,疲于奔命地在课外参加不感兴趣的培训、读书、写作等活动,只会造成延缓儿童发展、使其实际生活贫乏化的结果,难道每一个成年人一出生就能认真学习、坐在教室里侃侃而谈吗?童年的生活经验是助孩子成长的翅膀,这种经验是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孩子,就比如说,现在我身边的很多人常常会回忆起童年,这种记忆、这种经验给了他们无限的动力,可以说是一剂“永不失效”的减压剂。孩子们需要童年,教师也应该将童年的经验带入到孩子的童年中去。这可以说是带给我最大感悟的一点。

所以,应该倡导的模式是“在玩中学习”,要让学习变成孩子的一种兴趣;要采用引导、合作的方法代替传统的“传授和接受”的教学方法,使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二)、区别对待和一视同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得到教师的“区别对待”——依据不同个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得到教师特别的关心和教育;而在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孩子,不对其持有偏见,不歧视“差生”,不遗弃“差生”,给他们更多的爱和关怀,“教育的强大力量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区别对待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形成他的个性特点,能在多大程度上以普遍的友爱和与人为善的精神感染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文中谦逊的“好学生”埃卡还是“差生”“你”都拥有一颗细腻而敏感的心,当他们对教师的行为有所不满时,总会通过一些细小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而作为教师则要善于发现这些细节并及时采取措施,细心地做一位守卫者。

(三)、儿童应该具备怎样的独立性?当一位孩子想向旁边的同学寻求帮助时,获取的却是同学死死捂住的作业本以及老师的责骂,那么这时他应该怎么做呢?他会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感吗?每位同学只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得打扰旁边同学的学习,这是教师所推崇的独立,但是须知,孩子们并不是“孤独的冒险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孤立的教学环境的条件下,学生完成学习和认识任务时不可能有真正的独立性,他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可能会陷入冥思苦想的死胡同”,因此所谓独立性应该视情况而定,只有在真正了解该知识的情况下,学生才会拥有独立性——积极的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在没有获取真正独立性的情况下,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每班都布有一名情报员,情报员通常都为“不需操心的好学生”,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其他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孤立、这位“情报员”也会受到同学的孤立,尽管教师的本意是好的,他想帮助那些“独立性不够的学生”,让他们因“情报员”的反应而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说这也类似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提到的“尊重和耻辱”,利用“名誉”去管教孩子,然而使用“情报员”一般都是“报忧不报喜”,一部分孩子的“名誉”总是受损,而另一部分的孩子一直默默无闻,如此以往,对于孩子的精神、个性的养成都是具有一定影响的。 阿莫纳什维利的教育取消了分数,但这并不等于对于孩子的学习不作评价,分数并不是“法官”,真正起作用的应该是教师、同学、父母的评价,就像上面所说“尊重和耻辱”,都是相对于洛克的观点,阿莫纳什维利可以说提出了更细致、更系统化的方式——实质性评价,这一点也是全书的亮点。像上述观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对学生“一视同仁”与“区别对待”、校内外活动要新颖多样、学生思维要活跃等皆是实质化评价中的标准以及教学结构部分。实质化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要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另一种独立性,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教师的评价活动,在集体的学习和认识活动中的实质性评价,在学生独立的学习和认识活动中的实质性评价。

在最初阶段,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激励性的校正,基本为赞许性的评价,如“你取得了成功,我为你高兴”、“我很喜欢你的作业”。而此后教师则可以步步加深,将学生的成果与自己心中的理想结果进行比较,以此作出评价。然而,不管是处于何种阶段,教师的评语都必须出于善意的态度。

在集体评价中,阿莫纳什维利推崇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这样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相互提出意见,而不会任由教师为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

而最后则是学生自我评价的阶段了,在进行具有独立性的学习活动时,学生能够进行自我思考,有了求知的欲望,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评价,指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

这种评价方式更为具体,可以取代分数的消极影响,然而相对于它实施的可能性,却是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首先,相对于家乡的情况,还是处于封闭式的传统教育——分数制教育,一个班人数众多,教师也分身乏术,因此,我认为,这时能够做的就是第一,教师要消除传统观念,尽量将这种评价方式融入到课堂中,就比如,老师上课可以叫“好学生”,也可以叫“差生”回答问题,并且要依据他们的情况做出评价,而不是“公式化”的“好的”、“谢谢”,并且要调动同学对他们进行鼓励、进行评价。第二,教师要给学生这样一种意识,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全面的发展自己才是最为基础的,因此我认为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更改”“差生”的成绩单,给予他们以信心,并在评语处认真的基于每位学生进行评价。第三,“保卫儿童是教师的使命”,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协商,不让他们因分数而做出伤害儿童的事。

《科尔恰克教育著作选集》中有这样的段话:“教育者应该是这样的人:不束缚儿童,而是解放儿童;不压制儿童,而是尊重儿童;不草率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精心培养儿童;不强迫儿童服从自己的意志,而是给予循循善诱的教导;不苛求儿童,而是听取儿童的意见。”可以说这是所有有思想的教育者的最强,也是《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这本春风所带给我的最大感受。

646班16号李舒涵

第四篇:《孩子们,你们好!》读后感

读《孩子们,你们好!》有感

假期时间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你们好!》一书,感觉受益匪浅。当初之所以看这本书完全是因为被它的名字吸引,觉得书名特别的温馨,感觉作者应该是个特别富有爱心的人,应该是一个特别了解学生的人。

当我第一次捧起《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时,感觉是那么亲切与兴奋。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阿莫纳什维利,倾听着大师的教诲,他于无声处给我上了精彩的一课:他没有任何理论的教条和喋喋不休的枯燥论述,却时时处处充满了教学的机智和教育的智慧;他以无私的爱、智慧的爱、生趣盎然又充满原则的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的奇迹;阿莫纳什维利用他的言行,以他无与伦比的教学方法,拓开了一片教育新天地,谱写了教育新篇章。

看这本书时,我好像是他的那一班被他称为“零年级”的6岁孩子们一样,在他自由的校园里,在他欢乐的课堂里,在他火热的暑假里,享受着计算,享受着阅读,享受着学习,享受着友谊,享受着童年。我也同样渴望着能成为他那样的老师,用充满激情的爱,充满智慧的爱去启迪我的学生,也让他们如书中的孩子们一样,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热爱探索,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每天都充满快乐。我细细品味着他创造的课堂的神气韵味,体悟着他顽皮的、充满灵性的教育教学旨趣,并不断地被他深深感动着。

书中字里行间无不投射出爱的光芒和人本主义思想。其人道主义原则和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是阿莫纳什维利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强调教师要热爱、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成功要抱有信心,使他们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我想,作为一个教育者,让孩子们时时能感受学习的快乐,品味探索和收获的愉悦,享受成长的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挚爱教师职业者的追求。《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以一个教学班为实例,生动、形象、具体的展现了他和他的学生在小学四年里的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所有方面。阿莫纳什维利在书中用一行行的字句“弹奏”出了永不变更的教育主旋律——对学生的爱。《孩子们,你们好!》是一本充满爱的书,也是一本充满乐趣的书,还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孩子们,你们好!”这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了,而阿莫纳什维利则在开学前一直反复的练习着这句

话,之所以反复的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和面部表情。因为他一直遵循着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力图显示出自己对儿童的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这是一本好书,对于教小学的我来说,受益匪浅。书中展示的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很具体,操作性很强。

回想自己课堂的常规教育,孩子们刚上课时“向老师问好”。全体起立---点头——声音响亮一起说“老师好!”,语气坚定,不要拖音,孩子们起立太慢,重来;声音太轻太拖,重来。但是对于我的回应,我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好!”从未想过,我是否也需要练习?当我对孩子们问好的时候,是否面带笑容,是否声音响亮,是否真诚?

学生在课堂上爱不假思索的大声说答案,怎样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书中谈到的教会学生思考地方法很可行。比如,让学生数出一幅图中不同图形的个数,学生会数出出现不同的结果,并争论着,“6个!”“7个!”“6个!”“7个!”作者并不介意这种喊叫,而是装着反复检查自己的答案,并低声建议学生再检查一遍自己的答案,学生便会模仿着老师去数。这样就教给了学生思考检查的方法。他把教方法渗透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中,并演示给学生看,在行动上引导学生思考,并不是仅仅告诉学生要检查。他还适时的表扬学生,“你们看,他在用手指着认真检查呢!”学生就会学着去检查。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就会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这就是无痕的教育,这个方法我试了,挺好的,效果不错。

阿莫钠什维利对学生的爱不仅表现在为孩子着想,而且表现在尊重孩子的心灵,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的一点一滴中。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全心全意地关怀孩子的生活。当学生过生日时,他会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过一个难忘而特殊的生日,当学生为作业中的红线批改,而感到伤心,自责时,他会及时改进,当学生出现纠纷时,他会因势利导,当学生顽皮时,他不去压制,而是引导……如此多的教育细节,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热情与执着。

他把儿童看做是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自我,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设身处地的为儿童着想,诊视他们的感情,愿望,需求,以他们的乐为乐,以他们的忧为忧,与孩子心心相通,与孩子打成一片,成为孩子的朋友。这种境界不正是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去追求的吗?

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们在孩子的生命中,再教育的里程上究竟处在一个怎样的位置?答案很简单,我们是未来一代人的榜样。因为我们背负着塑造千千万万孩子个性的使命,我们将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

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在他们的为人处事中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他们对他们未来子女的教育方式。我们在他们的身上会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永生!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谨慎,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及教育方法。因为孩子们十分会模仿,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我们在与孩子正式见面之前,必须要想好第一句话,第一课上该讲些什么内容,说些什么话,这些都要做到有所准备。这些话将传达给孩子,我们有多爱他们。正如书上所说:“如果我力图先是出自己对儿童的真正的爱,我就必须以最完美的形式去显示它。”

“真正的童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从一个质的状态到一个更高水平的质的状态的过渡的人生。儿童自己没有能力完成这一个成长的过程,应该由关心着他们的、给他们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成人去帮助他们。”学习,在多数人的眼里应该是一种严肃的活动,课堂更应该是一个传授知识的神圣场所,而阿莫纳什维利让我们看到了原本被许多学生视为单调乏味的学习,一种强迫性的、无法解脱的“苦难”的学习可以是如此多姿多彩,可以是如此充满欢笑和快乐。

让学生考取好的成绩也许已经够难,但要让学生爱上学习似乎一直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阿莫纳什维却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验向我们证实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不仅有可能完成,而且教育者也必须完成这项任务,这是出于“爱儿童,理解儿童”的最基本的原则,而这两条基本原则也恰恰是阿莫纳什维利教育思想中最为核心的思想。

阿莫纳什维利让他所教的孩子们愿意信任教师、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着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一切皆缘于阿莫纳什维利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心中的“爱”和“理解”。在这本书中,他也教给了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究竟该如何体现”——“要全心全意地爱儿童。为了这样地爱儿童,就需要向儿童学习应该如何表示这样的爱。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日、每一堂课都看作是献给儿童的礼物。教师与儿童的每一次交往应该使双方感到喜悦和快乐”。儿童不同于成人的个性、情感、需求特点要求教师要进行教育活动就必须先去理解儿童。教师也只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在洞察了儿童的内心,理解了儿童的行为举止的基础上,才能取得儿童的信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使儿童自愿地接受教育,快乐地学习。

学校是你的,班级是你的,就必须要学会自己处理一些意外的,突发的状况。我们必须要在这时间里学会怎样的处理方式才是最合理的。我们可以拒绝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但是请记住,我们无法拒绝一颗想要学习的心。每个孩子都是

平等的,我们必要尽力让他们感到他们自己不是被遗弃的那一个。

合适的教育方法是从观察与摸索中得到的,我们要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厌恶或者逃离学习。在课堂上与孩子相处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们要绞尽脑汁的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足以让他们在其间常有!抓住个别差异,不让一个孩子落下!

他把儿童看做是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自我,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设身处地的为儿童着想,诊视他们的感情,愿望,需求,以他们的乐为乐,以他们的忧为忧,与孩子心心相通,与孩子打成一片,成为孩子的朋友。这种境界不正是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去追求的吗?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一句句令人启迪的话语,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师爱的无私、师爱的博大,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牢记,爱是教育的前提,尊重要从细节开始。用爱去温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启迪孩子们的智慧,关注孩子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领孩子们找寻成长的快乐,同时也让我们自己用心去感受与孩子同行的快乐,追寻教育者的幸福!

《孩子们,你们好!》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词藻,艰深的理论,而是以平实的语言像大家讲述着一个个教学故事,而在这些语言中,都充满了一位教育家、一名小学教师对他的学生们,对所有孩子们的满腔的爱。正是这种无私的爱,才创造出了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当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的感觉是阿莫纳什维利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小学教师,但当自己越往深处读时,我不由的感叹到:大师不亏为大师!他似乎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哪怕只是一件小事。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全心全意的爱孩子,爱不是喊在口头上的,而是体现在每一天,每一堂课,每一次与孩子的交往中。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热爱他们,把自己当做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行为举止,知道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学生自愿接受教育,快乐的学习。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1. 灌输式教育和自主学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国内教育的弊端,三字经,教不严,师之惰,还有诸如严师出高徒等古训,把我们的教学搞得和封建王朝一样,虽然现在我们已经摆脱了八股文,但是,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还是觉得教学就是应该那种灌输式的。老师高高在上,学生们背着手在课桌上乖乖坐好。

每个大人都是有过儿童阶段的,每个儿童没有过过大人的生活,所以我们应

该多从儿童的想法出发,小孩子都是有无穷的求知欲的,总是喜欢问为什么。本书从教学方法上看,总是以一种鼓励的姿态去面对小孩子的求知欲。引导孩子主动寻找答案,甚至,老师会隐藏自己的知识,让学生来解说,经常用自己犯错、让学生找错并且证明的方式来教学,这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思考以及对深化正确的认识。尽量可以用正面的表扬去鼓励,信心和兴趣是让小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源泉。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问题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对那些没有特定答案的问题,比如地球绕太阳转的问题,如果孩子的回答能讲出个所以然,希望能把他们的答案保留。

2.允许孩子犯错

我想,如果看到一个小孩子犯错了,需要先考虑这个他的动机是什么,是有心还是无心之过,并且,采取的方式可以尽量缓和,大可不必在大庭广众批评。对于犯错误的孩子以引导教育为主,尽量一对一教育,不要有第三人在场,作者提到“孩子们都喜欢有自己的小秘密。”

子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儿童做事的正确与否相比大人而言更加随性。往往我们在看待他们犯错的时候,传统的作法都是叫他们长记性,我想谁都有被老师批评的时候,有些还是当着全班所有同学的面,这样很容易让小孩产生自卑心理。

3. 让课堂始终有新鲜感

玩是孩子的天性,寓教于乐,就像小孩子比较喜欢看图片多的书一样一样的,如果教学搞得跟看动画片一样,估计一节课40分钟根本不够用,因为他们可以在家窝在沙发上看一天动画片都不会累。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将40分钟分成了许多模块,始终给学生有变换的新鲜感,所以能够将时间充分运用,学生也不至于有疲乏无聊感。在我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调整上课节奏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4.孩子的教育不光是学校的责任

除了学校的8个小时,孩子其他的时间基本都和家长在一起,教育无处不在,包括纸皮果削要丢垃圾桶,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这就需要学校和家长要经常沟通。文中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给我印象很深。

童年应该是金色的,儿童的求学之路应该是快乐的。阿莫纳什维利告诉我们,在儿童的求学之路上,教师应该伸出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爱”和“理解”去帮助儿童,为他们今天的生活与明天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最后我想借用阿

莫纳什维利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读书体会交流——“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的职业的幸福。”

第五篇: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节约水

小朋友们你们一定要节约水,我曾经没节约水,花了不少钱。

在一个月里,我洗手后,就没关水。星期天,我和妈妈去交水费,来到交水费的地方,有个叔叔说:“你们的水费是35元。”这时我和妈妈吓下了一跳,我想可能是我经常没关水,所以就花了35元。回到家,妈妈就坐在沙发上认真思考为什么会花这么多钱?我知道自己错了,水是那么重要的,如果水没有,那我们怎么生活呢?我应该爱惜水,从现在做起。于是我从早到晚用过的水就用来冲厕所,一个月又过去了,我们,来到交水的地方,叔叔说:“你们的水费是15元。”我们非常高兴,回到家,妈妈看见原来是我节约的水,知道我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在这一件事里,我学会了这样爱惜水和其它的东西。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上一篇:合约专员岗位职责下一篇:合作伙伴双赢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