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一个“越轨”的女子-萧红

2024-05-04

毕业论文-一个“越轨”的女子-萧红(精选3篇)

篇1:毕业论文-一个“越轨”的女子-萧红

毕业论文-一个“越轨”的女子-萧红 - 语言文学论文

摘   要

鲁迅先生给萧红的《生死场》作序时,夸她有着“越轨的笔致”,本文论述了她在思想、性别及道德上的“越轨”倾向。从民族意识到女性意识再到人性意识,3个意识的转变标志着她思想的越轨;从她的作品中领会女性所代表的苦难及男性所代表的民族劣根性,这是她关于性别的越轨;她对家庭、爱情及时代的叛逆和对自由的追求标志着她道德的越轨。萧红的1生是叛逆的`1生,也是不断追求的1生,她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叛逆1切她所认为的不合理,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她关注女性,关注弱者,到最后她关注着整个人类。她超前的思想促使她写出1部部经典之作。

关键词:萧红;思想越轨;性别越轨;道德越轨

ABSTRACT

Mr. Lu Xun praises Xiaohong that her style is Beyond bounds when he made the foreword for her work“Life and Death Field ”.This article said she has the derail tendency in the thought, the sex and the morals. Realize from the national consciousness,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human nature consciousness, three consciousness transformations symbolize her thought going off course;we also can realize the misery which female represent and the national incorrigbility which the male represent from her work.those are beyond bounds thought about the sex .she rebelled her family,her love,her time and pursued freedom,those symbolized her derailment about moral. Xiao Hongs life is rebels life and the life which pursues unceasingly.she perseveres own throughout faith, rebel all she thought is unreasonable, is pursuing her own dreams. She pays attention to the female, the weak, the entire humanity. Her thought in advance urges her to write many classics work.

Key words: Xiao Hong; Beyond bounds thought ; Beyond bounds sex;

Beyond bounds morals

....................................

篇2:毕业论文-一个“越轨”的女子-萧红

萧红生于辛亥年, "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传统道德, 提倡民主和科学,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知识分子。萧红虽然成长于呼兰这个保守闭塞的小县城, 但是她没有接受过传统的私塾教育, 并且一直坚持不懈的求学, 特别是她经过反复斗争终于进入了哈尔滨这个国际大都市求学的经历, 更加开阔了她的人生。受哈尔滨大的生活环境的影响, 她的审美情趣也日渐国际化, 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受异域风情影响, 这些都早已脱离了呼兰小县城的圈囿, 为她日后大胆自由的"越轨"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萧红在社会革命中迅速成长为一位拥有先进思想的人, 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依然在社会中普遍存在。因此, 萧红响应个性解放、婚姻自主, 勇敢决绝地逃出荒凉无情的家庭走向社会, 依然没有摆脱悲苦、孤寂的生活。在文人圈中, 萧红虽然深受鲁迅先生赏识和称赞, 并且凭借《生死场》蜚声文坛, 一举成名, 但是由于她和萧军的关系, 认识的朋友也大多是萧军的朋友, 萧军大男子主义思想严重, 而且不理解也并不十分欣赏萧红的创作, 因此常常在朋友中诋毁萧红, 这使得自尊异常强烈的萧红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萧红虽然有自觉的女性意识、女权思想, 但是女性在险恶纷乱的社会中无法拥有自由独立幸福的生活, 她不得不哀叹:"我是个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 羽翼是稀薄的, 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而且多么讨厌呵, 女性有着过多的自我牺牲精神。"

萧红短暂的生命为了"永远的憧憬和追求"奔波一生, 父母亲情的冷酷让敏感渴望温暖和爱的萧红脱离包办婚姻的家庭牢笼, 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是强大的男权中心主义掌控的社会以及战乱纷争的时代, 让萧红的梦想一次又一次的破灭了, 她"时刻期待着黎明的曙色却永远葬身于黑暗之中, 永久憧憬着人间的爱意和温暖却倍受凌辱与蹂躏而过早的离去, 强烈向往着辉煌的人生却终守着寂寞与孤独。", 最终香消玉殒于他乡异地。

2 不幸的人生体验和多元的性格

萧红的童年是寂寞荒凉的, 她在一个阴冷、缺乏爱和温暖的荒凉家庭中长大, 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母亲的疼爱。父亲常年不在家, 母亲忙于生育以及家庭事务, 没有时间关心和照顾她, 最糟糕的是生母早逝, 后母冷漠而且擅长恶人先告状, 为此萧红常常遭受父亲的打骂。但性格倔强的她, 面对阴险的母亲, 暴躁的父亲, 宁愿被打死, 也不低头。这些现实使得萧红的自尊心十分强烈, 情感细腻又多思敏感, 缺乏母爱的生活也给她的内心造成了永久的忧郁情结。

为了反对家长包办婚姻、继续求学以及摆脱没有爱和温暖的冷漠荒凉的家庭, 萧红离家出走哈尔滨。经济上萧红十分窘迫, 她孤立无助, 经济窘迫, 又不谙世事, 因此委身于曾立誓坚决不嫁的汪恩甲, 不幸怀孕, 这段怀孕的经历对萧红以后的创作意义重大。她体验到了未婚先孕的恐惧, 就像《生死场》中金枝的遭遇:"金枝觉得肚子是个可怕的怪物, 觉得里面有块硬的地方, 等她确信肚子里有了孩子的时候, 她的心立刻发呕一般颤嗦起来, 她被恐怖和不安把握着了。"[1]品尝了女性生育的疼痛, 又遭受被男性抛弃的不幸, 留下她一个大着肚子行动极不方便的小女人做人质, 一天天的盼望、希望、失望又绝望。死亡威逼着她, 债主胁迫着她, 可是曾经的梦想激励着她, 她那么的热爱生活, 她不想死, 她奋力挣扎, 终于逃出了魔掌。十月怀胎以及生育给萧红造成的伤痛终生难忘, 所以在她的作品中关于生育分娩的部分都是一些血淋淋的惨不忍睹的场景, 女性面临着生与死的抉择, 萧红自身在怀孕后被抛弃的经历让她认为男人大都是反感女人生育的, 所以五姑姑的姐姐的男人甚至在妻子分娩时都要实施暴力。而分娩的疼痛、挣扎的痛苦萧红对每一细节都描写的十分逼真、惨烈。《弃儿》中的芹临产前的经历就是萧红的亲历:

芹肚子疼的不知人事, 在土炕上滚得不成人样了, 脸和白纸一个样, 痛的稍轻些, 她爬下地来, 想喝一杯水。茶杯刚拿在手里, 又痛的不能耐了, 杯子摔在地板上。[2]

芹独自面临着这种剧痛, 身边没有安抚的人, 也没有照顾的人, 所以萧红作品中男人在妻子分娩时始终是缺席的, 除了施暴的举动。萧红曾十分渴望有一个温馨的充满爱的稳定的小家庭, 可是在和萧军共处的六年时间里, 萧军尽管对萧红呵护怜爱, 但他大男子主义思想严重, 性情暴躁, 经常与萧红争吵有时候甚至会动手打人。萧红的情感经历和经济上的始终窘迫, 让她深刻真切的体会到了女性的苦难, 深谙女性的内心世界, 对于女性的婚恋、生育和爱情生活十分熟悉, 因此一下笔就出手不凡。

3 结语

萧红的文字因其"越轨"具有无法复制的永恒艺术价值, 因此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她以"越轨的笔致"和女性特有的明丽和新鲜给中国文学史填充了一种崭新的素质和独特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骆宾基.萧红小传[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73.

篇3:毕业论文-一个“越轨”的女子-萧红

关键词:萧红;冷暖;人性;艺术

初读萧红的《呼兰河传》,便能够从稀松平淡的文字之间感受温度。我想,文字作为抒写人类情感的工具,能够执笔抒写使读者感受冷暖的,萧红便是如此,她的《呼兰河传》亦是如此。

一、概述

萧红的人生经历是坎坷而近乎悲惨的,在没有父爱关怀的地主家庭里,她唯一的幸福体现便是她的祖父,而父亲暴利的性格以及父辈们的为人处事作风,使得萧红过早的明白了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以及世态炎凉,尽管童年的悲楚遭遇带给她的是性格上的缺陷,她敏感多情却也多疑纯真,但是却丝毫不能影响她在文坛上的绝得影响力。

我想在萧红一生的著作里,除了《生死场》便是这部《呼兰河传》更能体现她的一生了。因为,它就像是一部掺杂了自传,诗歌、小说、散文艺术文体的综合表现形式,矛盾先生为她作序,满行文字间,见得最多的便是“寂寞”二字,就如萧红在文中描述的寂寞的童年遭遇,犹如寂寞的人物特征,寂寞而苍凉的故事环境,寂寞而孤独的心境历程,如此强烈的寂寞席卷而来,冲击着我们的神经,当然我们也能够理解矛盾先生对这部作品里“寂寞”的深刻解读,因为这便是萧红近乎寂寞了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回忆童年

一个富有情感财富的女子,她的精神世界是饱满的,她的人物特征是鲜活而又具有影响力的,在面对生活所迫而导致的窘困境况,因为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生活环境,她选择用文笔抒写,物质世界匮乏的她,精神世界给她的是源源不断的能量与支持,我想,她的灵魂唯有“丰满”能够描述她,“寂寞”就好像是她的外衣,一个用“寂寞”作为面具来观察人性世界的女子。

在小说中最为柔软和动人的部分便是在她讲述自己和祖父的童年生活一幕幕感人场景,我们都有过和自己的长辈一起生活的经历,在这段以儿童作为描述体的文字里,其实是一种反向效果的艺术表现手法,正是这样的一种艺术语言文字,我们才能够联想出一幅幅生动而温暖的生活场景,这些绘声绘色,充满欢声笑语触动人心的词汇,就如我们进入到了童年萧红的记忆之中,那些咿呀学语的对话以及祖父充满智慧的言语,都不难看出祖父和作者之间的深厚亲情。例如她这样描述到:“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两个人的情感羁绊就这样深深的烙下印子,以至于对小说在写“我”和祖父的第二章里,起首她便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极短的尾声与之呼应,“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时过情迁,那个当初带她在园子里一起玩耍,学习种菜的祖父,那个个子高高瘦瘦,身体硬朗,带有月牙状笑容盈盈的可爱模样的祖父,在伴随着作者的悲痛之中,连同祖父与自己的回忆与情深,连同对着世间一切的真情与冷暖,一同埋如到了黄土之中。而她也近乎绝望般的描写了对于祖父之死的悲痛感受,“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好像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的空空虚虚的。”我想,只有人本身对于情感的绝对深入入和付出,才会有面对情感所表现的绝对极端的思想和做法,而她,就是这样一个在情感与爱之间,倾入付出自己的人,而往往这样的人,则更容易感受到情感背后的绝望所带来的巨大悲痛。

三、小人物角色描写

我们也不难理解作者笔下的小人物角色,她们起初都是快乐和单纯生活的农民,但是私心与利益之间,竟也可做出丧心病狂的举动,正如那一盏盏高挂的灯笼,昭示着人物主角的生死,他们大多数承受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压迫与人民思想之间击撞的迫害,在这松散的章节之间,每一个章节都有着一个人物的生动描写,似乎看起来这些人物之间像是一个单个的章节描述,但是每一个章节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在平淡朴实的文字笔触下,精巧的布局与巧妙的构思以及情感的真实把控无疑是该小说题材的一个亮点,萧红所做的,不外乎是在清理之间,诸多情感把控之下的自然之举,渐渐整理出一条条清晰的主线,而这也是一种成为影响世人的作家所具备的品质。

四、结语

总之,在萧红的文字之间,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一幕幕人性光环下的集聚效应,即集聚了世间冷暖,人情世故,人生百态的文字化体现方式,在真情与世俗之间,萧红选择了用真情作为打破世俗评说的武器,在一次次重大选择之间,萧红所做的是遵从自己的本心,那个愿意为爱的自由,爱的奔放,爱的潇洒磊落去追求和相信爱情的女子,那个愿意倾身于战斗与恶势力和世间一切阻碍宁可战死也绝不服输的女子,那个只是愿意沉浸在对于所爱之人满满深情里不能自拔的女子,真实美丽,自由崇真,我想,不是由于美丽所以真实,而正是真实,才更能方显出美丽!

在文字之间,她有着绝世的才华,在生活之间,她拥有着孤绝的品质,她就是这样一位女子,悲者已矣,如斯绝华。

参考文献:

上一篇:从平方差教学看有效性下一篇:用优良作风凝聚党心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