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故事力”培养实施方案

2024-05-25

学生“故事力”培养实施方案(共8篇)

篇1:学生“故事力”培养实施方案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对学生进行“故事力”培养的实施方案

故事是人的心灵得以自由舒展的地方。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和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积极健康、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给孩子带来很多知识和快乐,而且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好品德。为全面贯彻落实泰安市教研室《关于在全市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力推行小学生“故事力”培养的通知》精神,结合学生实际,决定在全市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力推行小学生“故事力”培养。

一、指导思想

深化素质教育,坚持《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理念、提出的要求和做法,大力推进“质量效益”双高工程,促进我市小学语文教学走上健康道路。推行小学生“故事力”培养,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改善写话和习作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实施目标

1、以丰富多彩的“故事力”活动为载体,步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学生感受讲故事、写故事带来的快乐,受到高尚情操和高雅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培养审美能力,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2、对学生进行说话力、敏感力、构思力等训练,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故事力”。

3、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改善写话和习作教学质量,解决制约语文教学水平整体推进的瓶颈,提高学生故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新课程实施水平和科研能力,形成“故事力”培养的基本模式。

三、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故事力的培养应面向全体,而不是好学生唱独角戏,应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2、主动性原则。不断激发学生对故事力的兴趣,让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全过程。

3、求实性原则。立足我市学生发展实际,针对现状,认真分析和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及办法,正确处理学生故事力培养目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务求取得实效。

4、循序渐进性原则。故事力的培养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重大工程,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改进方法,积累经验,完善方案,循序渐进地推进和实施。

5、创新性原则。每一位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重视学生所提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的新颖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探索和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新措施。

四、实施途径

低年级实施途径

(一)巧设语言情境,培养学生故事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多数胆子小,说话轻声细语,怕说错话,怕老师批评,怕别人嘲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先消除低年级学生胆怯的心理,才能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尽量采取正面激励的方法。学生说话时,抓住其优点给予赞赏,尽量少纠错,多指正;少批评,多表扬。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胆怯的心理会慢慢消除。

(二)听故事,培养学生听辨能力

学生首先应该学习的技巧是听课,只有有效地听课,学习才会进步。“听”与说、读、写同样重要。通过听故事,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的听辨能力和概括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边听边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听故事活动:

1、大声读给孩子听。“读给孩子听”是最好的阅读启蒙,是最吸

引孩子们的阅读形式,能给予孩子畅快的阅读享受,给予孩子直接的情感熏陶和丰富的语言积累。教师应自己而且引导家长给孩子读故事,在故事体验中学习倾听。

2、利用广播、电视、有声网络等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听故事活动。

3、开展听故事竞赛活动。听一个小故事,然后组织学生开展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对故事人物、情节简单作出评价、说出听后的感受等活动。

(三)从词入手,打开故事思路

一年级的学生,一般都能用一些简单的字组词,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用自己组的词说一句话故事,学生在说话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时间久了,学生就知道了什么是一句完整的话。到了二年级,学生的认识、思维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由原来的说写一句话扩展为说写一段话故事。在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到先说后写。故事训练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表达有序、用词恰当、语句通顺等能力。

(四)利用教材、图画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课本是最好的故事训练材料,从一年级起,就应有意识地利用语文课本加强学生的故事训练。比如:每当学完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给家长汇报学习内容。如果是一篇故事,就要求学生回家给家长讲故事,家长对孩子的汇报写出评价。如:“我的孩子给我讲的故事真动听,我喜欢听。”等。家长的鼓励、肯定,无疑增强了孩子们讲故事的信心,同时孩子们在讲述的过程中,积累了词汇,增强了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经常里利用一些课文让学生续编故事,如续编《坐井观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编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说话训练。

看图编故事也是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是让学生充分观察图画,思考图意的基础上进行口头表达训练。在看图写话前,首先指导学生看好图,编故事。注意遵循看——想——说这一顺序,在学生

明确图意要求后,让学生说说图画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抓住重点,尤其是针对图中想象部分的描述鼓励孩子敢想敢说。把自己想说的内容表达完整后,再互相交流对图的理解。这样相互填补彼此头脑中的空白,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汉字加拼音,提前写故事

由于一年级刚入学的新生识字不多,会说不会写,表达能力受到阻碍。为此,事先教他们用汉语拼音做拐杖,把自己要说的故事用汉语拼音写下来,提高孩子写的兴趣。教师应顺着他们的情绪,因势利导,紧抓不放,也用拼音给他们写回话、评语等,促进了提前读写。在孩子们学完拼音,利用汉语识字教学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做法:用当堂学的生字先口头组词,再用组的词进行口头编故事,然后将编的故事写下来。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开始要求他们只要用几句话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就行了。写故事时,会写的、学过的字一定要使用汉字,不会写的字则用拼音代替。这种拼音加汉字,汉字带拼音的方法,不但巩固了所学拼音和汉字,提高了讲故事、写故事的能力,而且养成了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为作文起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坚持写日记,厚积薄发

俗话说:“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得到了提高,写故事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在提高低年级写话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也非常重要。从一年级起,可以开始训练学生写一句话故事日记。日记内容不限,可以写你看到的,你听到的,你心里想到的,你干了什么,你学了什么,你玩了什么。只要你觉得有意思,就写下来。”学生刚开始都只是一句、两句话,随着说话能力的提高,写的日记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当然,教师要负责检查批阅,应多鼓励,少批评,多批少改。对于写的好的日记故事,教师要在班里读一读,进行认真评价,树立榜样,同时也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学生写日记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中年级实施途径

(一)讲“故事”

1、创设情境,体验“故事”。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听别人讲话要专心,能了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课堂教学中很多情况下,大部分教师是通过听、说的途径来传授知识的,学生听、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小故事穿插在语文教学中去,达到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例如:讲《田忌赛马》时,可以补充“孙庞斗智”的历史故事;讲《鲁班学艺》时,补充“伞的传说”。学生听完以后,要求他们把故事的内容口头复述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听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能力。

2、对话训练,表演“故事”。

从故事入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作文内容的机会,因而学生常能满怀信心地写出生动活泼、语言流畅的故事。用“表演之星”或“模仿秀”的形式让学生复述对话或把对话创作成小故事进行表演。通过各种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器官,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动耳,实现“动中学、学中动”。

三年级时,每周进行一次“我是小小故事王”活动,一周三位学生进行讲故事竞技,全班同学轮流进行。将自己熟知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评价标准:大胆、声音宏亮;能大致说说故事内容即可。在四年级时,每周进行一次“我是小小演讲家”,要求学生据主题准备一份比较短小的演讲稿,半脱稿进行演讲。评价标准:大胆、声音宏亮;口齿清楚;有一定的主题。通过这样的活动意在培养学生乐于表达,激发表达的兴趣,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3、深入实践,练说“故事”

指导学生进行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故事力的提高。调查采访活动;为社区服务活动等。比如:指导学生调查生活中滥用成语现象。让学生走到街上的店铺针对滥用成语现象进行追根溯源。还向老师、家长、学生(包括校外)发出调查表统计滥用

成语的数量,回收后再分析、归纳、总结。这个活动不仅能让他们认识到不会说或不善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生活情趣、工作效率,而且体会到生活中的“说”与社会活动中的“说”有着质的区别和不同要求,而要适应社会活动中“说”的要求,就必须在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强 “说”的基本功训练。

4、闭目沉思,忆画“故事”。

这是以现有的故事题材来进行延伸创作的形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为了上好“画故事”课,教师首先要查阅与故事有关的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启发孩子们关于故事的联想,再根据这种联想确定自己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来作画。

⑴教师讲故事,学生“画故事” 通常采取的教学步骤为: ①教师讲述故事;

②学生对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或场景进行构思; ③学生采用不同的创作手段,进行构图; ④学生进一步处理画面,完成作品。⑵教师给主题,学生“画故事”

这种方式,即由教师提供一个主题,学生自己进行故事的编创,再进行绘画作品的艺术创作的过程,称之为“双重创作”。当然,这里的故事创作不是真正文学意义上的高要求的文字表现,而是指许多学生都会在无意识间作出的用语言、线条甚至玩具表达的某些听到、看到或在梦中、现实生活中经历过的情节或片段。

“双重创作”的教学步骤为:

①教师给主题,学生发挥生活经验或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大胆构思;

②学生根据构思用绘画的形式在纸上构图; ③学生处理画面,完成作品;

④学生“说”画。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后一个环节“说”画的设计能提供孩子在绘画创作之后,用语言再现故事的机会。这对于锻炼

学生的思维,培养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写“故事”

1、关注构思,补救故事。

好的故事,不需要构思。但世上完美的故事实在太少,故事也要“化妆”,好的构思,能补救故事的不完美。

比如一只小鸟和一只驯鹿在森林里一起游玩。这故事初听没什么吸引人的。但某版教材的课文《会走路的树》这么写: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小鸟看见了,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当然可以。来吧!”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这里,作者巧妙的构思,将故事救活了。

如何帮助学生构思好的故事,可有一些适当的训练:(1)构思,一件十分常见的事情。(2)构思,弥补故事的不完美。(3)构思,有一定的游戏规则。(4)起步,让读者看出你的构思。(5)升级,力争拥有几条“构思线”。(6)高明地藏起你的构思。(7)构思,发现内在的关联。(8)构思,把“布”想成“衣服”。(9)构思,材料的整理与取舍。(10)构思,寻找故事的“曲折点”。(11)构思,只是一种新习惯。

2、见缝插针,相机训练。

随着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大胆创造,编出生动有意义的属于自己的故事。围绕“故事”进行写作练笔,是成功的教学经验。基本形式有:看图写故事、给开头写故事、续编故事、读儿歌、古诗写故事、组合词语写故事、模仿生活情景写故事、观察生活现象写故事、故事新编、自由创作故事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记自己的成长故事、班级成长故事等。学生写故事,也就是在写自己的生活、愿望、灵感,学生建构故事必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从而反映了自己的人格,完善生命意义。

高年级实施途径

(一)进行故事课堂模式研究

1、听一听故事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模仿,更能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关注。要通过教师讲故事、媒体播放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接受和模仿所讲故事的语言、神态、动作,感受讲故事的方法、技巧,为学生后续的提高作铺垫。故事讲述中教师的语言运用技巧十分重要。教师讲述故事应做到:(1)语言要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感,要用普通话,吐字清楚,语句流畅,声音响亮,速度适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变化语调也随之有所变化。(2)语言要符合作品中角色的性格特征。(3)适当地夸张使用象声词和语气助词,渲染气氛。

2、想一想故事

故事即是文学作品,同时它也是教育的好阵地,故事中往往都蕴涵着一定的思想道理或 科学道理。听完故事后让学生想一想故事,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明白一些科学道理、做人道理等。像科学童话《老鼠打天敌》,幻想中的老鼠有了枪,打死了黄鼠狼、蛇等天敌,老鼠无限地繁殖下去了。讲完后引导学生讨论:这样世界会怎样?又让学生讨论:假如把老鼠都消灭光,世界又会怎样?这样一堂活动课,气氛必然十分活跃,学生争论不休。这个小故事里所含的生态学知识和哲理能让学生思考一生,故事在教育中的作用,也充分显示出来了。如《望远镜的故事》、《电机的发展过程》等等,这类故事通过文艺和科学相结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在学科课程中,往往侧重于科学技术结论的传授;在校本活动课程中,通过科学史中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科学过程,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思想。

3、讲一讲故事

通过讲一讲故事,不但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故事,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讲故事时,要适当指导学生做到有声有色,富于感情。故事中的对话要力求用不同的语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尽量使用明白准确、生动的语言,讲故事主要形式有看实物说话、看图片说话、看场景说话,以完整地讲故事为主,可以配以旁白、音乐、简单的动作,力求将故事情节真实、贴切、生动地展示出来。

4、演一演故事

学生通过自由选择,担任教材中自己喜欢的角色,通过使用角色语言,模拟角色行为,遵从角色规范,体验不同的角色情感,从而促进了学生的言语交流,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体验合作与协商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后,可以表演得惟妙惟肖。

5、编一编故事

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编写故事,能使感觉更敏锐,文笔更凝炼,而新编故事因其原创性的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活动中使用“补白”、“续写”、“改写”、“讨论”、“创作”等办法,让学生在故事中活动起来,成为故事的主人。例如几幅连环画,其中的一幅没有文字说明,或者根本没有画,让学生自己去写、去画,去讲故事。

(二)辅以有效的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引发学生的注意。

根据故事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走出教室,臵身于故事情节中,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内容从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直观形象的景物,这种视觉效应也利于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参与观察以至动手操作。

2、将故事教学与音乐、美术等相结合。

故事教学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其方式有排图讲故事、拼图讲故事和构图讲故事。如排图讲故事,即教师提供给学生一组顺序打乱的图片,让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将图片排序,并且按排好的图讲述故事。这种形式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造性,发展语言的连贯性有积极作用。故事教学也可以与音乐活动相结合,如给故事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3、运用问题法进行故事教学。为改变导语雷同的现象,教师必须善于在开始讲故事时运用各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浓

厚的兴趣。问题式最能调动学生情绪,在整个故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但难于驾驭。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掌握提问的时机和技巧。如采用重复启发式导入语的方法,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在多种假设问题的启发下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故事教学中设疑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对一些有趣的事总爱刨根问底。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如:在开展《送你一把伞》故事教学时,教师拿出一把小花伞,提问:“这把小花伞是送给谁的呢?为什么要送给他?想知道的话,就请你们竖起耳朵听仔细了。”用提出疑问开始,使学生处于一种十分想知道答案的心理状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

(三)加强互动评价交流

在编写故事实践中,要还学生以自主权,设立新的故事写作流程为:学生初写→生生互评→师生共赏→自改或互改→誊写→再改……,把故事写作玩的特性,练的本源尽力张显出来,这样就把写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状态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发挥自主能动性。这样,教师在指导前可以借助学生的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从而针对学生个体制定具体的点评指导方案,使学生乐于接受。

合作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因为这种学习方式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和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教学民主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故事水平等不同的情况寻找伙伴组成“故事互助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体中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习作单兵作战孤立无援的困境。

诚然,指导学生自主故事,不是说教师可以“清闲”,在自主编

故事、讲故事、写故事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发展的正确性、科学性,既不能自由放任任其发展,又不能完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因此,只有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前提下,加以有效、适当的指导,才能给学生的自由飞翔加上强劲的双翅;只有二者和谐地在故事教学中共生,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故事力的发展。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确保“故事力”活动顺利进行。各乡镇、学校要层层抓好活动的落实,形成健全的管理网络,成立“故事力”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等,负责组织、管理、开展各项活动。

2、各单位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科学有效、富有特色、具有可操作性的分学段实施方案。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积累、完善各种过程性资料(数字、图片、文字等),并分类立卷。

3、为使活动得到持久、深入、有效的开展,各单位要广泛发动,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校园网等阵地,大力营造良好的“故事力”培养环境。要做好宣传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开展“故事力”活动的重大意义,并逐步将该活动由学校延伸到家庭和社会。

4、各单位要适时进行研讨课、讲故事、编故事大赛等系列活动,促进“故事力”深入开展;市、乡镇教研室在组织教学调研以及语文考试、考查中要加大考查学生“故事力”的题目,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充分调动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积极性。

5、我市将结合实际,实地调研,注重过程性指导,及时发现典型,推广经验,通过现场会、比赛等形式促进活动有效开展,促进本项工作高位运行。各单位要制定符合本镇实际的具体措施,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提升,力争用三年时间做出成效,真正为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篇2:学生“故事力”培养实施方案

原点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

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第4期,第1-7页

获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一、问题的提出

我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专业不是英语教育。在从事英语教学的16年中,我既是教英语的教师,也是自学英语的学生。我既是英语教学的当局者,也是“跳出盒子思维”的草根研究者,能够近距离、多角度、大范围地了解一线英语教学的真实面貌,发现当前的英语教学偏离语言教学规律和学习主体,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低下,主要表现在:

(一)英语教师缺失儿童立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国际上通用的外语教学基本概念、研究成果知之不多,甚至流传着许多谬说和曲解(龚亚夫,2010)。在基本概念缺位的情况下,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两种不正常的现象:

一类教师闭门造车,对任何改革和理论置之不理,一切跟着感觉走,凭着老经验做事,以考试成绩论输赢,蛮干苦干,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时候不惜以牺牲学生的身心为代价,换取教学质量。另一类教师丧失独立思考能力,屈从“本族语者主义”,对权威专家或时尚的教学模式俯首帖耳,意识不到教育文化的具体性,盲信凡是英美等国家认为“好的”教学标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量尺,只关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名门正宗,不在乎学生的具体情况。

学生立场的缺失,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目中无人”,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原动力。不但成绩不好的学生不喜欢英语,而且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也讨厌英语。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个负担,他们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

(二)英语课堂教学特性异化,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功利思想的左右下,英语课堂教学丧失了有声音、有思辨、有情感的语言特质,盛行“呈现规则—操练做题—反馈巩固”的理科式教学模式。英语本是一个花枝招展、百伶百俐、能言善辩的小女孩,结果被异化为一个暮气沉沉、呆头呆脑、笨嘴拙舌的傻小子。

许多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只局限于知识传输,较少有意识地把英语作为描形叙事或者抒情说理的交流工具,较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知识,思考语言,并对所学语言做出自己的决定”(Jeremy Harmer,2011)。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不利于优化英语学习方式:学生没有机会尝试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会灵活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源,拓宽学习渠道并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风格。

(三)英语课外阅读萎缩,学生缺乏英语自主学习的时空 英语阅读教学“面黄肌瘦”,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吃不饱。教师热衷于对教材进行精耕细作,不注重举三反一式的语言积累,只知道深挖井,忽视广积粮。

其二,吃不好。多数教材为精加工的细粮,营养大量流失,少见文质兼美的鲜活语言,学生英语文学阅读量少得惊人(柯安利,2007)。

其三,吃不了。学生听读词汇量低,没有处理“稍有嚼劲”的真实语言材料的基本能力。许多师生认识不到,在信息时代,能听懂或看懂100个单词,比完全掌握10个单词更重要。

大量阅读是外语学习成功者的共同经验。一个缺乏泛读计划的课堂,将无法有效提高学生任何方面的语言发展(Colin Davis, 1995)。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的三个阶段

最初,定位于试题与做法,一切围绕提高教学GDP打转,结果考试成绩上去了,但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却下来了。后来,转移到琢磨教材与教法,把教材视为圣经,追逐时尚教学法,结果理论水平上去了,但教学接不上地气。最后,回归到学生与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还教于学,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力为原点,寻找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

(二)探索方式的选择

我的教学研究过程形成一个行动研究环。

1.确定问题(Identifying questions)。我的行动研究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聚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要求自己在粗粗一看没有问题的地方能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的时候能聚焦问题,在别人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能有效地解决问题。2.采集分析数据(Processing data)。在没有强大教学测量工具的情况下,我采用课堂录像、观察学生、访谈、问卷调查、参阅文献等方式来采集数据。

3.实施行动(Undertaking actions)。我把课堂当成实验室,一有新想法,就到课堂去检验,打破常规,看看换一种方式会有什么结果。

4.总结反思(Reflecting)。我一直坚持写教学博客,把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做法和心得总结成文,与更多的一线教师分享和讨论。

(三)教学理论的内化

外语教学有许多教学流派、方法、程序和技术。通过大量阅读、反思和实践,我终于厘清了这些概念。众多的教学流派就如一个个菜系。教学的内容就是各式各样营养丰富的食材。方法、程序就如蒸、煎、炖、炒等烹饪手段。情境、气氛、媒体就如烹饪的各种调料,而学生正是我们的顾客。教师就要像厨师一样,精选食材,精心为学生烹制一道道符合其口味的英语美味佳肴。我们做事情的方式并不取决于方法的选择,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样教学的理由和我们所处的教学环节。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学生是谁,教学环境是什么样的,要分析这些特点,然后选择符合要求的最适合所在环境的教学程序和技术(Jeremy Harmer,2010)。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提炼“16字英语学习力培养目标”

在英语学习力培养教学模式中,学习者是中心,行为系统是重心,动力系统是前提,调节与支持系统是保障。通常来说,一个英语学习力很强的学生具备“双商”:自我管理的情商和有效学习的智商。

一个情商高的英语学习者,懂得苦中作乐,会有效管理好自己的英语学习动机、注意力和情绪,会从英语学习中寻找到“个人意义”,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一个“智商高”的英语学习者,懂得方式方法,会挖掘和使用学习资源,知道运用记笔记、形象思维、迁移、推断、建构等学习策略。

(二)总结出“原点教学操作指南”认知努力 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情商和有效学习的智商,学会管理自己时间、目标和情绪。鼓励学生参与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任务,去思考语言,发现语言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与情感体验,让他们体会到深层次的学习快乐。

听读领先 经典素读

先听读,后说写。加大声音和文本的输入量,集中扩充听读“听读词汇量”,坚持“从听读中来,到听读中去”。提供“有嚼劲”的文学作品,采取私塾式的“素读”学习方式:不求甚解,反复诵读,烂熟于心,慢慢体悟。

整存整取 情景对应

多创设基于生活的教学情景,弥补真实语境不足,把语言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情景记忆对应,建立关联,把语块(lexical chunks)作为知识基本教学单位,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对语言知识进行“整存整取”,批量处理。

组合评价 潜能激发

篇3:如何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关键词:专注力,教学方法,家校结合

针对孩子上课走神,思想不集中,完全忽略老师讲课内容的这个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呢?

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要重视课前三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间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课一歌、有谜同猜、绕口令等活动,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教学中,把授课内容中的名称改成班级学生的名字,尤其是学号靠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这样做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提醒正在溜号的学生,让他们因为自己的名字被老师点到而提高注意力;因为他们的名字被提起,大家都在念他们的名字交流意见,他们个个也都会以“主人公”意识而去积极思考,让他们参与到具体的地理情境中去,会增加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会让他们因为身边人的事情而感到有趣,进而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避免学习注意力分散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1. 魅力课堂从微笑开始。

教师一进课堂,就要抛弃杂念,甩开一切烦恼,集中精力,精神饱满,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从而也愉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没有哪一个人会对一成不变的事物感兴趣。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会利用变化语调、丰富的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进而增强注意力。

当课堂上出现个别同学分散精力的时候,用眼神,直直的盯着他,即使他自己没有发现你已经知道他没认真听课,他旁边的同学也会悄悄的告诉他。用动作,你可以悄悄的,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脑袋,他的肩,来暗示他,他自然就会坐好认真听。我认为这比当中批评要好的多,一不影响上课,二不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

2. 关注全体爱每一个学生。

学生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应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断地帮助、鼓励他们。

3. 利用电教手段,情境展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录音、幻灯、投影、录像等电教手段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形象,恰当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如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出示了动画课件,学生在读时能集中注意力,兴致很高,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学生均能踊跃发言,效果良好。

4. 会用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

其实,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还是有需求的,即使学号再靠后的学生,虽然自信心已经被打击的麻木,但还坚持在学校学习,那就说明他们还是希望学到一些知识的。所以我在讲课时,对于一些重难点会者直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我们考试会出现的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听。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绝大部分同学都会高度集中注意力。

5. 树立榜样,及时表扬。

在很多同学精力分散,坐不端正,开始有小动作的时候,我就会表扬一直坐得很端正认真听课的同学,其他同学会立刻坐得端端正正的。对于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一旦有某些良好情况,立刻对他大肆表扬,使得这些学生为了某些目的自然而然的认真听讲。

6. 语言幽默风趣。

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干巴巴的语言,同样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幽默。适当的幽默不但不会影响上课,而且会活跃气氛。

三、而对于专注力的培养,家长要配合老师相互协调

第一,设置某项任务,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并且监测其效果。不管是写字还是看书,对于当天制定的计划应该当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去完成,因为接的太多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也会延长其拖拉的毛病。

第二,让孩子做事情要从一而终。如果一个任务实施的跨越度比较大的话,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尽量要从开始到结束全部坚持下来,通过这样的方法的话,也能够让孩子在最快的时间之内提高自己的做事情的态度。而专注力是对某件事情的一种兴趣,并且能够将此坚持下来。所以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应该尽量让自己的孩子能够积极面对,即便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要坚持下来,对某个东西专注力越持久,那么取得胜利的因素也就越大。

第三,设置难度合宜的项目,直到孩子学习结束。在设置相关的项目的时候,尽量要突出其项目的合宜难度,不要过难,这样会降低孩子学习的兴趣,也不要过于简单,这样会减少孩子学习的学习兴趣。只有难度适中的项目才是锻炼专注力最好的方法。

第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宁整洁的环境,这是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条件。孩子的学习环境也力求固定。孩子在学习时,如果大人走来走去,说这讲那,甚至看电视、听广播,就会严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也最好坐下来,看点书读点报,或做一些不惹孩子注意的事情。

第五,给孩子健全的爱。父母要帮助孩子充实生活,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还要帮助孩子多交朋友,鼓励孩子把朋友请到家里来玩,当然,从孩子正常人格的形成角度来讲,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缺少父爱,孩子会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等;缺少母爱,孩子会表现的孤僻、冷漠、缺乏爱心和同情心、心胸狭隘等。

第六,培养乐观开朗的孩子,不要经常斥责孩子。父母要保持乐观友好的态度,不要动不动就责骂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诸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都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沮丧的情绪,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父母经常斥责孩子,就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多疑、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安心学习。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不要经常斥责孩子,要把斥责变为鼓励、将批评变成表扬,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让孩子学会积极沟通,给孩子交往的自由。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及外界交往,并给孩子提供各种交往的机会,要教给孩子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如要有礼貌,要善于倾听他人,关心他人,要讲信用,等等。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会产生自尊和自信感,这种良好的感觉会激发孩子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孩子有时会情绪低落,但他不知道这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低落可以通过及时、积极的沟通得以缓解和消除,生活中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疏导情绪,让孩子不在为消极情绪所困扰。

篇4:如何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关键词:专注力教学方法家校结合

针对孩子上课走神,思想不集中,完全忽略老师讲课内容的这个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呢?

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要重视课前三分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上节课的内容或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由课间导入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尽快达到最佳水平,我们可以结合小学生爱说、爱唱、爱表演的特点,在课前三分钟开展每课一歌、有谜同猜、绕口令等活动,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在教学中,把授课内容中的名称改成班级学生的名字,尤其是学号靠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这样做起到一箭三雕的作用:提醒正在溜号的学生,让他们因为自己的名字被老师点到而提高注意力;因为他们的名字被提起,大家都在念他们的名字交流意见,他们个个也都会以“主人公”意识而去积极思考,让他们参与到具体的地理情境中去,会增加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会让他们因为身边人的事情而感到有趣,进而提高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二、避免学习注意力分散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1.魅力课堂从微笑开始。教师一进课堂,就要抛弃杂念,甩开一切烦恼,集中精力,精神饱满,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从而也愉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没有哪一个人会对一成不变的事物感兴趣。学生对老师也是如此。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会利用变化语调、丰富的表情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进而增强注意力。

当课堂上出现个别同学分散精力的时候,用眼神,直直的盯着他,即使他自己没有发现你已经知道他没认真听课,他旁边的同学也会悄悄的告诉他。用动作,你可以悄悄的,一边讲课一边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脑袋,他的肩,来暗示他,他自然就会坐好认真听。我认为这比当中批评要好的多,一不影响上课,二不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

2.关注全体爱每一个学生。学生之间都存在个体差异,要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特别应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断地帮助、鼓励他们。

3.利用电教手段,情境展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录音、幻灯、投影、录像等电教手段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形象,恰当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如我在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出示了动画课件,学生在读时能集中注意力,兴致很高,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学生均能踊跃发言,效果良好。

4.会用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其实,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还是有需求的,即使学号再靠后的学生,虽然自信心已经被打击的麻木,但还坚持在学校学习,那就说明他们还是希望学到一些知识的。所以我在讲课时,对于一些重难点会者直接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我们考试会出现的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听。这样学生就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学习目标,绝大部分同学都会高度集中注意力。

5.树立榜样,及时表扬。在很多同学精力分散,坐不端正,开始有小动作的时候,我就会表扬一直坐得很端正认真听课的同学,其他同学会立刻坐得端端正正的。对于那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一旦有某些良好情况,立刻对他大肆表扬,使得这些学生为了某些目的自然而然的认真听讲。

6.语言幽默风趣。幽默在人际交往中是必不可少,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干巴巴的语言,同样在课堂上教师也要幽默。适当的幽默不但不会影响上课,而且会活跃气氛。

三、而对于专注力的培养,家长要配合老师相互协调

第一,设置某项任务,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并且监测其效果。不管是写字还是看书,对于当天制定的计划应该当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去完成,因为接的太多的话,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也会延长其拖拉的毛病。

第二,让孩子做事情要从一而终。如果一个任务实施的跨越度比较大的话,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尽量要从开始到结束全部坚持下来,通过这样的方法的话,也能够让孩子在最快的时间之内提高自己的做事情的态度。而专注力是对某件事情的一种兴趣,并且能够将此坚持下来。所以说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应该尽量让自己的孩子能够积极面对,即便是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要坚持下来,对某个东西专注力越持久,那么取得胜利的因素也就越大。

第三,设置难度合宜的项目,直到孩子学习结束。在设置相关的项目的时候,尽量要突出其项目的合宜难度,不要过难,这样会降低孩子学习的兴趣,也不要过于简单,这样会减少孩子学习的学习兴趣。只有难度适中的项目才是锻炼专注力最好的方法。

第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宁整洁的环境,这是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条件。孩子的学习环境也力求固定。孩子在学习时,如果大人走来走去,说这讲那,甚至看电视、听广播,就会严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也最好坐下来,看点书读点报,或做一些不惹孩子注意的事情。

第五,给孩子健全的爱。父母要帮助孩子充实生活,抽时间多陪陪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还要帮助孩子多交朋友,鼓励孩子把朋友请到家里来玩,当然,从孩子正常人格的形成角度来讲,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缺少父爱,孩子会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等;缺少母爱,孩子会表现的孤僻、冷漠、缺乏爱心和同情心、心胸狭隘等。

第六,培养乐观开朗的孩子,不要经常斥责孩子。父母要保持乐观友好的态度,不要动不动就责骂孩子,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诸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都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沮丧的情绪,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父母经常斥责孩子,就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多疑、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安心学习。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艺术,不要经常斥责孩子,要把斥责变为鼓励、将批评变成表扬,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让孩子学会积极沟通,给孩子交往的自由。父母一定要鼓励孩子与同龄人及外界交往,并给孩子提供各种交往的机会,要教给孩子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如要有礼貌,要善于倾听他人,关心他人,要讲信用,等等。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会产生自尊和自信感,这种良好的感觉会激发孩子积极面对人生的态度,从而保持良好的情绪,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孩子有时会情绪低落,但他不知道这会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低落可以通过及时、积极的沟通得以缓解和消除,生活中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疏导情绪,让孩子不在为消极情绪所困扰。

篇5: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

--------王建军

【摘要】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小学生的精力易于分散,专注力差,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很多身在小学任教老师一直探索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简要述说如何培养好小学生专注力的几点建议:

一、排除紧张和杂想;

二、做到“三心”合一;

三、一次只做一件事;

四、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专注力

专注力就是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马克思曾说过:“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爱因斯坦也曾说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出自壮志或单纯的责任感,而是出自对人和客观事物的热爱和专注”。教学实践表明:成绩好的学生,大都具备良好的专注力。可见专注对于一个人走向成功是何等的重要。据有关心理学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小学生的精力易于分散,专注力差。因此,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小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专注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排除紧张和杂想

紧张和杂想是影响小学生专注力的最大因素。因此,在培养小学生专注力时,老师首先应让学生学会排除学习或做事前心里的紧张和杂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排除学生心里的紧张和杂想:1.教学生学会做深呼吸。做深呼吸可以有效地排除心里的紧张和杂想,很多练习气功者,在习功前都要做几次深呼吸,目的在于排除心里的紧张和杂念,使心境处于一种自然镇静的状态。所以在课前、考试前等,让学生多做几次深呼吸,可以有效地排除其心里的紧张和杂想。2.让教学过程“趣”起来。笔者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在课堂上精力易分散的学生,有83%是对老师的教学感到无味,有的竟生感厌烦,从而想到别的地方。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尽量使教学活动“趣”起来,这也是提高学生专注力排除杂念的有效方法。3.多采用参与式的教学。笔者调查在课堂上精力易分散的学生中,有12%的学生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被冷落,没有得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采用参与式的教学,也是提高学生注意力排除心里杂想的另一种方法。

2.做到“三心”合一

“三心”合一,就是心里所想到的、耳朵所听到的、眼睛所看到的,集中到某一点或某一项活动上。

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练习做到“三心”合一。如在语文教学听、说练习中,我们可以这样训练学生:听,要求学生做到:(1)能准确的识记原话;(2)能明原话的意思;(3)能听出的话语表达得是否完整。说,要求学生做到:(1)想好所要说的内容;(2)怎样说?别人才能明白我的意思;(3)我这样说,别人是否乐于听。经常这样或类似这样的训练,就不知不觉的让学生做到了“三心”合一。

3.一次只做一件事

使学生做到排除心里紧张和杂想、“三心”合一的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歌德曾讲过:“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会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分散精神的要求置之度外,一次只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做一件事就把它做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一次只做一件事和一次做两件事。发现其结果差别很大,前者有90%以上的学生能把一件事做好,后者几乎没有学生把两件事都做好。所以,一次只做一件事是培养好学生专注力,提高其做事效率的重要举措。

4.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

我们在培养小学生专注力的过程中,除了让学生做到排除紧张和杂想、“三心”合一、一次只做一件事外,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小学生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如果我们让其大脑经常处于疲劳状态,那将不利于其大脑的发育,从而也影响他们的专注力。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是提其专注力的又一举措。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习惯:1.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作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作业,有利于小学生大脑的开发,少则不达,多则反之;2.不能熬夜,一天的睡眠保证在8个小时以上;3.一次看书的时间不能超过50分钟;4.头痛或头脑感觉疲劳时,严禁看书或思考问题。

篇6:学生“故事力”培养实施方案

新课程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已作为首要学习内容,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积极投入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是学生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长远的意义、价值。“养习于童蒙”,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只有紧紧抓住孩童时期,用好的习惯规范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分析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对症下药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不爱预习,一味依靠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精神;写字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二、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

课堂前置,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这就是预习。当然,教师泛泛而谈预习是如何、如何重要,是枉费心机,也是徒劳的。在学生的眼里,优等生一句朴实无华的心得体会,比专家学者滔滔不绝的演讲更可信、更有价值。基于对学生这一认知特点的理解,我尝试了以下做法:首先,我通过走访,了解班里课前主动预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同学公开场合谈心得、谈体会,充分发挥这些同学的“榜样效应”,让其他同学都羡慕这些教师眼里的“红人”,学习上的“领头雁”,从而对课前预习的作用产生“神秘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进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做次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发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大有好转:调查前,比较好的班级课前预习的同学仅寥寥几人;调查时,有的班级课前预习的学生竟达到半数以上。这一结果充分说明,此做法让不少同学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尝到了课前预习的甜头。

小学生有这样一个特点: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但持续时间较短。学生的这一生理特点,直接导致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会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新鲜感逐渐降低。因此,教师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强化学生的这一兴趣,促使学生把兴趣持续下去,转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放弃课前预习,甚至对课前预习产生厌烦。故此,在课堂上,我常设置这样一些环节,譬如:说说新课谈到的主要问题、重难点;谈谈你心中的困惑等等,通过这些环节一方面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让预习较好的同学在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中体验预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他们把课前预习从感兴趣变成自己的一种乐趣,进而形成自己的一种良好习惯。久而久之,“我预习,我快乐,我受益”的良好氛围便会渐渐在班内形成。

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的学科、同一学科的不同内容所适用的预习方法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其认知规律,我个人总结出下面几种预习方法效果较好。

①、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②、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如果有能力的还可以写出心得和总结。

③、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④、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⑤、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决问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我认为审题之所以会出现错误,原因有三:一是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二是还有的同学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各种错误的式子。三是审题时注意到了问题(如单位不统一等),但在做题目时候却忘记了。

对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读题习惯显得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基础。

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题习惯呢?我认为主要有一下三点:

(1)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努力把一些审题中出现的不好的审题习惯扼制住。审题时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拿到题目后,不要盲目的答题,而是要多读,多想、读出深意,引导他们一边读一边思考:“读了这一句,我可以想到些什么,求出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彻底得将题意弄清,以达到良好的审题效果。(2)咬文嚼字,读懂。

咬文嚼字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只有学生在审题中养成认真推敲、咬文嚼字的习惯,才能真正理解题意。为了让学生能把认真读题、仔细推敲的过程表现出来,强化学生认真审题的意识,我要求学生一边读题时,一边圈圈画画,把重要的字词圈起来,提醒自己注意。(3)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用自己习惯的符号来圈画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像“——”、“?”、和“△△”等都可以找出题目条件、问题,提醒自己注意,使其参与认知活动。

按照上面的方法,每次做练习或者考试,要学生仔细读题,能自己说出题目意思,并训练他们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的意义。坚持长期指导和训练,做到持之以恒。

四、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习惯

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我现在所教的四年级学生的特点,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我比较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在我教学时我尽量把语言说的精炼、准确,并增加一些形象思维的色彩。2、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可是一个班有67个人,怎么样能让所有的人都动口呢?我主要采用的是同桌对答的方式。当一个问题出现后,先指名让学生回答,在他们回答问题后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这样就能增加其它学生学习的参与竞争意识。当大家都想说时,再让他们同桌互相说,这样并可以做到生生互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动口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与人交流的意识与技巧。也促使学生专心听讲习惯的养成。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在现行课堂上一定要动静结合。要有一段时间让学生静下来,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消化当堂的知识。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来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4、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养成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

我在教学中注意观察,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养成好习惯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给他们在评比台上加分。而对于那些上课不认真听课、偷偷做小动作的学生及时提醒、纠正。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在学生的作业中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我认为良好的作业习惯应该包括:态度认真、及时检查验算、书写工整、独立完成、富有创见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不仅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检验习惯,经常事后后悔,我们习惯把这种现象称为马虎,其实是学生能力素养培养缺失的体现,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方面的训练与培养。所以,在平时的作业中,对于一些字迹潦草的学生先进行提醒,如果不改的话,只能进行适当的惩罚。不要过于相信学生的检验能力,每个问题的检验方法往往是有多种。解方程、脱式计算、填空等的检验都要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回顾,针对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验。如:对应用题的检验学生是非常困难,然而检验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检验应用题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篇7:学生“故事力”培养实施方案

鱼塘乡小学

刘华

摘要:在新的教育观念引导下,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自身努力过程和学习成效的反思,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要通过自检自控、互评他评、自我反思、自我评量四种方式,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独立性、科学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反思力、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下,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学生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自律学习者,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终生爱好学习的自主学习者。要让每个人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最根本的是培养学生的反思力,帮助学生发展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的反思,学会为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逐渐成为自律学习者。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力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凭借学习实例,培养自我反思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反思力,首先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反思的意识。否则,学生的反思只可能在面临困境寻找出路或有了错误被迫“检讨”时才会出现。

要让学生形成自觉反思的意识,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不断在学习中求优,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效。另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到反思的价值,使反思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从低年级起,我们就十分注重借助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体验反思的价值。如在一年级数学学习中:“一艘船上载了75头牛,32只羊,问船长有几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独立解答,结果许多学

3、验证法: 运用数学学科所具有的验算方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如:解方程时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检验,根据加减法关系对减法运算进行验算等。

4、预测反思法: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然后把预测结果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思考自己的得失,譬如学生自己设置条件,仿照前面结论形成过程,再作推导,以评价自己对结论的理解程度。如在课前说明学习内容目标,让学生提出能否实现。课结束前,让学生思考是否完成目标,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作出评价。

二、引导自我评估,提高评价能力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通常把学生的评估工作放在最后,且基本由教师来完成。偶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也大多只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答案去批改,订正自己的作业,对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无实际作用。

因此,要使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评估能够促进学生反思力的评估,教师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在进行教学时,把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作为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去真正落实,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与教师、与同伴一起分析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讨论自己对学习的监控、调节能力,发展反思力。而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估的基础、前提和重点是:

(1)创设良好的评价环境

由于传统的集中式评价强调教师评价的权威性,且对学生的评价多以教师为主,因而导致学生缺少参与评价的机会和意识。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新的评价观,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反馈、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创设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积极互动的评价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过程、形成一个更为客观的自我评价。其次,引导学生注重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评价,如在听讲时,学生应经常评价自己的理解状况,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这一新信息意味着什么?与其它信息及以前所学过的信息有什么联系?还可对这一信息怎么理解?用什么例子说明?等。在每节课末几分钟,可引导学生进行“即时回想”,并形成习惯,如在学习了“三角形面积”后,学生可自觉地这样反思:这节课我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指导自查自改,发展调控能力

学生愿不愿意,会不会进行自查自改,是他们有没有学会学习,有没有形成自觉反思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可设计一套“数学解题自查提问表”,如“题计算的自查提问表”抱括4个方面的自查:

1、题目抄错了吗?

2、竖式列得正确吗?

3、验算一遍,计算中有没有错误?

4、横式上的得数写了没有?写对了吗?等,以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意识和习惯。

而在作业批改上,我们也以培养学生的反思为出发点,改革作业批改方法,基本做法为:

1、提供信息。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只在过程和结果均正确的题目上批“∨”。对过程有错或结果错误的题,如果是优等生,则在该题旁打上一个“(?)”号;对中下学生,则在出错这一步后用记号“?”;对于学困生,则先在具体出错处划“—”并打上“△”标志。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改提供不同的信息,创造不同条件。

2、自查反思。学生根据教师批改符号的提示进行反思:哪里错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进行改正?等等;

3、记录汇报。学生将错题及失误内容、原因改正后的解题过程等记录在自己的的学习日志上,并向教师汇报反思过程。

篇8: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力

1. 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学习是一种长期的, 独立的, 艰苦的个体劳动, 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入学就分出高低,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由于智力、理解力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逐渐出现分化, 学习的情趣也随着发展而变化。中职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跟不上学习脚步的一群, 相对来讲是义务教育阶段升学失败的一部分, 他们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很大程度上在学习中是被忽视的群体, 久而久之, 参与课堂教学成了与他们不相关的事情, 学习的兴趣就无从谈起, 学生基本上忘记了去提出问题, 总是在听老师对优秀学生的问答, 进入职业中学, 他们的起点基本上一样, 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不是看别人做事, 要重新拾起信心, 从发现问题开始, 把自己带到课堂中, 成为学习的主角, 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是很好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的方法, 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很重要, 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先去启发学生思考,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有学习的能动性, 提出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

2.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任何事情的解决可能都不是一种方法, 因人因时而宜, 找到合适自己的、最佳的方法, 提高效率, 达到成功的目的。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地, 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也是半个社会, 书本知识是生存的根本, 生存的能力又是变通的知识, 只有对问题能多角度的思考, 才能找到捷径, 也就是做到比别人更胜一筹款。如何培养学习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教学的过程中, 对问题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的思路, 发散学生思维。例如在《图形图像处理phohoshop》专业课教学中, 要对两个图片1和2进行融合处理形成效果图3。很多学生会

根据前面的知识把树和车重叠的部分剪出来, 生成一个新的图层, 然后把剪出的部分放在原位置, 调整图层关系, 最终实现需要的效果, 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向学生提问:处理图片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 这样处理的直接后果就是把原图片破坏了, 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如果一次不成功前面的所有操作都是白费, 有没有另外一种方法来处理:蒙版应用, 把车中不需要显示的部分遮起来, 只需对蒙版层进行处理, 而对原图片没有任何影响, 修改随心所欲, 简捷方便。这个事例的处理告诉学生, 遇到问题首先是周密的多角度思考, 不要盲目行动, 然后找到最合理的方法,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学生学会发散思维, 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 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 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 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 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

3. 培养学生积极讨论, 发表自己的意见的习惯。

一个具有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浓厚学习氛围的集体无疑会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是教师的重任, 在课堂上如果只是教师演独角戏, 肯定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教师要把问题给学生, 可以先把学生分成小组, 积极展开课堂讨论,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处理图3和图4两张图片如图5的效果。

如何把羊头选出来是关键, 学生各抒已见, 讨论结果有两种, 一种是使用套索工具, 一种是用路径工具, 然后让学生发言, 阐述用自己的方法如何实现, 并进行操作演示, 在此过程中提示操作注意事项, 分享对学习知识理解的心得。学生之间的学习交融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学习讨论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 相互影响, 形成良好的班风, 使沐浴其中的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

4. 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解决问题的习惯。

善于提出问题, 遇到问题展开讨论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开动脑筋使思维活跃, 讨论充分展示了合作学习, 但不是什么时候遇到问题的时候都有同伴与之商量, 针对所学的知识要有独立钻研的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 应该学会追根溯源, 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 弄清楚道理更重要, 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 都要问自己为什么, 能深入下去, 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养成了独立钻研、解决问题的习惯, 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遇到问题迎难而上, 不会退却, 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5.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 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并的习惯。

人对知识的掌握总有一个遗忘过程,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曲归并,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进行科学有效的知识建构,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以实现知识的重组、迁移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回顾与反思能力, 掌握整理知识和复习知识的方法, 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自觉整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同时弥补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进一步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 使所学知识更牢固,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培养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学习习惯多种多样,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个体差别, 扬长避短, 通过对学生学习惯的培养, 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使学生都能成为一个掌握现代知识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张山;怎样提高学学生的学习力;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卢俊荣;构建学习型班集体, 提升学生的学习力;2011.5

上一篇:新学期收获的作文下一篇:口腔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