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情教育无私奉献

2024-04-21

倾情教育无私奉献(共8篇)

篇1:倾情教育无私奉献

倾 情 教 育,无 私 奉 献

——记惠东县大岭中心学校朱伟平老师

朱伟平同志是惠东县大岭中心学校的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优秀班主任。1992年毕业于广东省广州师范学校,大学学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曾获“惠东县优秀教师”、“惠东县优秀班主任”、“惠东县骨干教师”、“惠东县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一、师德——无私奉献

19年来,他始终以火一样的热情,十倍的努力,百倍的干劲勤勤恳恳地扎根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教书育人”这个平凡而神圣的工作岗位上默默的挥洒汗水,浇灌着一批又一批的花朵。他以自己的行动出色地履行一个教师的职责,他以自己的工作实绩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得到了学校和上级教育部门的肯定。

朱伟平老师经常说:“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就要把我的青春、我的热情、我的全部精力都献给它,这样,我才会问心无悔。”他就是凭着这种坚定的信念,放弃了几次改行升迁的机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学生身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的努力也终于有了回报。19年来,他曾多次被大岭镇、惠东县授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正是由于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他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同事们的赞赏,领导的赏识。

二、班主任——严勤博爱

19年来,他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他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学业成绩一直都非常优秀。

为师者,只有处处以身作则,时时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做好教学工作。因此,在工作中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从每天上下班的时间遵守,他总是早来晚走,从不迟到早退,而且没有间缺。他就是从这些日常生活的细微小事入手,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的。就这样,学生不知不觉的就和他亲近了,他就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特别愿意听他的话,喜欢上他的课。朱伟平老师高尚的师德不仅表现在他的表率作用上,更表现在他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上。他教的学生,个性差异比较大,但是他总是能把握学生共性的同时,摸住个性差异,对症下药。他解决学生思想行为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长期坚持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的引导,从不用武断生硬的简单粗暴的方式。在他看来,再落后的学生他都能发现他的闪光点,都能找到坚定他进步的信念的理由,这样学生看到了自己光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不仅仅是自己教的学生,在全校的学生心目中,他也是一位很有威信的教育管理者,他每天早来晚走,不但要做好自己班级的各项工作,还要参与全校查课,对全校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教育需要严勤,更需要博爱。朱伟平老师就是凭着一颗爱心来做好他的教育工作的。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朱老师认为,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学生,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教师,他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教育专家常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

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19年来的经历,朱伟平老师发现:当一个孩子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2008年的秋天的一个晚上,晚自习后,学生何水清无故被打,值班领导及时把他送往医院。当朱伟平老师得知此事后,二话没说骑上摩托车,自己掏钱买上水果、牛奶就往医院奔去。“水清,都是老师没有保护好你,让你受伤了!”这是她到医院后抚摸着何水清的头说的第一句话。看到气喘吁吁朱老师说出这样自责的话,何水清哭了,家长哭了,周围的人全哭了„„家长握着朱老师的手,激动的哽咽无语。

何水清病愈后,“报仇”的念头时刻折磨着他。冯老师洞察出他的心思后,无数次对这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相信学校、家长、派出所会给他满意的答复。

何水清表面上好像冷静下来了。谁知在距中考还有一百多天时,他突然“扑通”一声给朱老师跪下了:“朱老师,你永远是我的好老师。谢谢你教了我这三年。今天我走后,就再也不会给你添麻烦了!”说完,何水清拿起早已准备好的书包大步向校门口跑去。回过神来的朱老师知道情况不妙,赶紧让同学把何水清拉回了教室。

后来,在朱老师爱的熏陶下,何水清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惠东中学。

三、教学——倾情奋进

朱伟平老师常说:“做事情,有十分力就不能用八分。为什么?你自己认为还有余力可用,但天长日久,别人会认为你只有八分能力呢。”朱老师教学十九年,送出批批优秀毕业生。正是他的奋进促成了他的学生的优秀和他自己的优秀。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再差的班,到他手里“回回炉”,总能更上“几”层楼。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也议论纷纷:因为朱老师有威力,所以学生愿意跟他学。作

家冰心女士这样认为的:“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有多少滴汗水、泪水掉落地面迸溅成缓缓上升的璀璨水花,也许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记得2007年暑假刚过,我们办公室的老师们正在为准备新授课的教学课件而大伤脑筋时,“别担心,我都找好了。”朱老师沉静的说。“什么?找好了?还‘都’找了?”大家的嘴都变成了“O”型。“是真的。”“亲爱的朱老师,光家务事我们就忙的不可开交,你哪来时间找课件呀?你不累吗?”“边玩边找,工作、生活两不误,一点也不累。”他就是这样一个永远把工作干在最前面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朱伟平老师多次获得了“惠东县骨干教师”、“惠东县优秀教师”、“惠东县优秀指导老师”。他还多次获得了惠东县优质课评比各奖项。这就是倾情奋进,走在教学最前沿的朱伟平老师。

朱伟平老师近20年的教学经历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刻苦钻研业务、教学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朱伟平老师以他的奉献精神,不懈的努力和全心全意工作的态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他不愧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

篇2:倾情教育无私奉献

稿

瓮安县玉华中学

王明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结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倾情奉献教育,争当师德标兵”

通过这次教师作风整顿和师德师风教育“6.28”事件大讨伦活动,在这一周来我们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贵州省召开“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等各种法律法规和各种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文章。充分认识了“6.28”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查摆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县局“教师禁行性规定”、和“师德师风自查90问”、以及“教育局“七查”、“五对照”、“十个一”,逐一开展了自我剖析,通过自我剖析,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把自己奉献结孩子,怀着一份使命感,结每一个孩子一缕阳光,对孩子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倾情奉献教育,争当师德标兵

一、深刻认识“6.28”事件,改变工作作风、认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在7月24日至7月30日,学校组织学习了石宗源在《贵州省召开“6.28”事件阶段性处置情况汇报会》、以及县委书记龙长春在《全县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并组织收看了“6.28”事件的光碟,以及学习了各种法律法规,使我充分认识到了“6.28”事件的深层次原因,这次事件有部份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打、砸、抢、烧县政府,县公安局大楼的悲惨事件,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这是教育的悲剧,是太阳底下的阴影,是被教育遗亡的角落。学生被黑恶努业所利用,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教育的缺陷和断层,当今家庭教育,由于独生子女增多,打工热潮到致留守儿童的增长,致使孩子从小得不到父爱和母爱。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误入歧途,被黑恶势力所利用。二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不到位,内容单一,活动缺乏,使学生在校得不到社会公德教育、礼仪文明教育、安全意识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等,三、是由于现在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的缺陷,致使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递,忽略学生人格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为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德育的力度、内容、活动使学生受到良好品德的熏陶。四是现行网络游戏的影响,致使有的学生受“色”“情”的不良迷惑,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而一撅不振,弃学而流浪于社会,被黑恶势力所利用。故此我们要充认识学校师德工作的重要性。作为学校教育工作来说,《教育法》中明文规定“教育必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第六条“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从目前国家来看,法律是建全的,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是否依法从教,是否全面贯彻执行了国家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这些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的单一性和成绩的典型性,致使学校没有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重智育发展,轻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意识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如这些年来,在学校为了考试科目的成绩,将音、体、美、劳,电教等考查科目不引起重视,相应课程被考试科目所挤占。只将这些考查科目排在课表上,没有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在加上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单一,活动枯竭、缺少一些社会公德意识、礼仪文明行为、观念理想教育等的演讲活动、关爱别人和弱者、感恩图报等品德教育活动,学生思想偏激,性格浮躁,加之家庭教育的断层而到致学生很容易受黑恶努力的影响和利用。为此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要全身心地报入教育,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应把德育放在首位,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品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

二、逐一查摆问题,明确工作目标,认识师德工作的重要

师德即教师的品德、言行,它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应是学生的楷模。为此结合县局“六查、五对照、十个一”以及“黔南州教师六不准”和“瓮安县教育局教师禁行性十大规定”,“瓮安县教育局师德师风自查90问”认真查摆问题,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教师法》的学习,逐一对照自己的工作,切实将该做的认真做好,不该做的决不越线,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爱岗敬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工作中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严谨治学、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决不在学生中传播有害身心健康的思想。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水平,将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指导,撰写教学教研论文。关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牢记北京大学特级教师霍懋征的名言,“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可以把枯萎的小草催生;爱是熔炉,可以点石成金。”对于教学,要付出真心,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所学的一切教结学生,对他们负责、尊重他们的人格,结合初中生好动、贪玩、好奇心强,逆反心理突出的年龄特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教育。对于难教的学生要坚持教育,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千万不能放弃,要使他们能在学校快乐地成长,让他们明辨是非,促使他们健康发展。在同事中,谦虚谨慎,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互助学习,建立起“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理念,维护学校荣誉,廉洁从教,尊重家长,在教学中,针对学生情况,时常家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仪表端庄,遵守公德,举止文明,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努力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识师德工作的重要性,争做师德楷模。

三、理清思路、踏实工作、无怨无悔、倾情奉献教育

经过这次“干部作风整顿”和“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让我们明确目标,理清思路,踏实工作。倾情奉献教育,找到了来年工作的切入点,使下期工作做出成效。

1、我们教导处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指导,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教研业务能力,以全面实施新“课改”为突破口。争取在下年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

2、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和现代教学理论,狠抓教导处的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教导处现有成员2人,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教导处平时多抽时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工作中,教导处要经常不定期召开教学教研碰头会,及时交流教学经验,分析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重大事项及时向校领导请示汇报,团结互助,尽心尽责,该做的工作提前考虑、做在前面,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上班时间不外出。熟悉教育教学业务,努力具有讲课、评课和指导教研教改、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尽可能多深入课堂听课。同时,以身作则,教好自己所任的课程,在教师中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

3、提高教师的教育自觉性,使教师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习惯。教导处要求以身作则,各班主任要在早7:00以前到校,指导检查学生早读,教导处坚持天天查课,坚持定时和不定时检查教师上课和备课情况。

4、带领全体教师集体学习新课标理念,继续推进“课改”和“中继教”的各项工作。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学习本学科新《课标》。制定教学计划,教导同志每期必上一节公开课,教导处明确职责,强化治理。备课和教学均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施教;加强教学研究,狠抓过程落实。备课、讲课、听课和评课都以新“课改”为标准,引导教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切磋教学技术,改革旧的教育教学理念。

5、创建温馨校园,争做文明教师。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意见,抓好教与学的各个环节。首先,教导处带领教师不断学习、明确责任,分工到人,各教研组组长每月对本组教师的备课、上课定时和不下时的深入课堂进行一次普查,并且在每月28日将普查记录整理交教务处。这样有力的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次,教导处召开全体教研组长会议,向每个教研组长布置任务,明确责任,第三,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教导处在教学中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要督促实施,包括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课都正常开课,科学安排课程表。面向全体学生,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实施、教案、作业批改记录、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开展评教评学调查,并举行一次教案和作业展览。通过各种检查,对每个教师的教学等情况都做好记录,作为考核教师的依据。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求按照新“课改”的新理念备课,做到不求全面,但求突破。布置作业时,做到少而精。真正把课堂改革引向深入,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加强理、化、生的实验教学。开展“创建温馨校园,争做文明教师”的业务学习活动。

6、加强对课堂检查

对课堂教学的治理,实行大面积的听课措施。为了进一步搞好教学研究,推动新“课改”和“中断教”工作,使教师相互学习,我们在下期实行全体教师的讲课、听课、评课制度,即每名教师在本教研组至少举行一节公开课;教研组进行评课。这项活动有利的促进了教学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学会制作课件教学,运用多媒体上课。每个教师每期至少要在多媒体上一至二节课。

7、加强对教学工作多方面的检查力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教导处分工合作,不定时检查,了解教师备、教、改、辅、访、考的常规教育教学情况,加强考务工作的力度,使教师能勤于工作,少闲谈多工作。争做行动的矮子,不做说话的巨人。

8、不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指导教学工作。教研组长座谈会,对学生的思想情况、班级情况进行分析。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任课和其他情况。同时,检查治理好班上每周召开的主题班会,要求班主任认真开好每周的班会,班会时间不准教师讲课或搞其他活动,使班会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篇3:倾情教育无私奉献

一、教学理论研究

张正东教授的外语教学理论观游走于中西之间, 是继承中华文化并借鉴国外成果的融合体。张教授一贯主张“中国的英语教学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实际, 外国的东西可以学习、借鉴, 但不可照搬。”如, 最先开展课堂教学调查 (1953) ;第一个到藏区教课、调研并呼吁要重视少数民族的外语教学 (1983) ;第一个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提出建言 (2005) ……张教授发掘了很多“中国特色”的教研成果, 如, 在英语课堂上“用功学习外语的中国学生如果一节课不能记点什么, 就会感到空, 似无所获。他们总觉得记住了东西才是自己的, 这为运用积累了‘本钱’。”这对我们现今的外语教学很有启发意义。在继承中华文化方面, 张教授从中华教育经验中概括出四条原则:⒈教师推动原则;⒉温故知新原则;⒊导而弗牵;⒋教、学交错原则;⒌活化事件原则。张教授对上述原则既有继承, 又有创新, 如, 中华文化向来主张“严师出高徒”“教不严, 师之惰”。张教授认为“严师并不只是指对学生严厉, 而是指对学生、对教师都要严格要求, 教师必须以‘一桶水’传‘一瓢水’, 不断地重新备课, 切实做到‘师高’从而使‘弟子强’。从外语教学来看, 体现对师、生双方严格要求的严师精神应该是值得保存和发扬的。”对于外语教学法研究, 张教授建议外语教师要清晰了解外语教学法的属性和类别, 这是教学法学科建设的起点。很多人把学校外语课的教学和人类学习外语等同了。人类学习外语只有工具性目的, 而学校外语课是完成特定教育目的的手段。研究人类外语学习的应用语言学不能等同于研究学校外语课教学的外语教学法。

二、教育政策研究

我国是居世界首位的外语教育大国。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多, 其中制约全局的大问题便是缺乏成体系的外语教育政策, 更缺乏有关外语政策的研究。有鉴于此, 张教授耄耋之年还不忘为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研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写了《中国外语教育政策漫议》系列文章。立足国情, 张教授提出制约外语政策六因素:1.自上而下中华大统一文化;2.发展不平衡的多样并存与无目的语环境;3.严格计划导致人文素质的边缘化;4.英/外语价值观的矛盾;5.外语教学及其研究中的西方中心;6.方法论的三大失误。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张教授指出“我们既没有抓住外语教育教学都属于文化传承活动这个共性, 又没有抓住外语教育不同于科学教育、也不同于母语、二语、通用语教育的特性。”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英语课程标准》, 张教授亦从实际出发提出制约我国英语课程目标的因素:1.忽略了中国国情特点;2.脱离经济实际搞“齐步走”;3.学制的诉求。张教授据此提出了以下建言:1.整合教育目标;2.突出语言目标的外语特点;3.语言目标的多元化。就英语课程目标, 张教授一直强调“基教阶段要着重培养广大学生离校后一遇到需要而继续学习英/外语的能力和方法。”这些给予我们的启发是:基础阶段的外语教学是打基础的教学, 教师应教会学生“工具性”知识。此外, 张教授对西部大开发外语教育政策的制订、小学英语的教育政策、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 对我国英语教育政策有效运行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三、教学流派研究

张教授主持的《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研究》是我国第一个外语教育的国家社科资助金项目课题。《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既继承了中华文化, 又吸收借鉴了西方理论, 对立足本土的英语教学理论与流派总结全面且富有特色和代表性。以英语大师林语堂为例, 林氏以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和英语通著名, 他对外语教育的贡献非常大。自20世纪30乃至40年代初期, 许多学人都因读过《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而在英语学习上受益终生。林氏的英语著作因政治原因在建国后一段时间被禁止引用, 直至1982年, 外研社出版《开明英文文法》, 逐渐打开林氏作品的“禁区”, 呈现外语教育与研究的新纪元。张教授多次提及林氏对外语教育的贡献, 如在《张正东英语教育自选集》“自序”忆恩师时写道, 那以后有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读林语堂的《开明英文文法》, 虽然苦涩难懂, 却令我了解到英语这东西“不过如此”。有此认识, 学习起来就不再那么朦胧了。张教授在其“论中国英语教育的发展道路”中提出, 我国英语教育应拟定分层目标, 并把林语堂作为精通英语语文、令英美人敬佩的英语高级专家的代表人物。张教授在其《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的第二篇“中国外语教育家的思想与理论”及第三篇“中国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以26页的篇幅分别对“外语教育家林语堂”以及“林语堂教学法”进行专题论述。这是对张教授在其“有关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理念”一文中所指出的“我们对民国时期的积极教育经验缺乏总结”的最好诠释。与民国时期英语教育研究史料非常缺乏相比, 《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对我国英语教育流派全面总结的水准可见一斑。

四、教育内容研究

有关外语教什么的问题, 张教授高瞻远瞩, 强调我国英语教学应是立足语言知识教学兼顾人文教育的渗透。语言知识的落脚点又是什么呢?张教授认为“FL学习者的教学内容应侧重其语言的规范性和高频率的使用面, 帮助学生学一些‘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学一当十’具有生成力的‘种子性’语言材料”。张教授的研究结论并非闭门造车, 而是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整个人类社会在开展外语教学进程中的得与失、优与劣的深刻总结与概括。立足国情并从语言学习、运用及教学的角度, 张教授从源头上分析L2及FL教学的本质属性, “FL是为了与外国交流沟通而使用和学习的非本族语言, L2则是在异国之内学习和使用的非本族语语言”。从学习动力来看, “L2学习者在异国的环境中主要为了生存而学, 他们要通过目的语的学习而融入当地社会, 有一种‘背水一战’的压力;FL学习者主要是工具性动力, 即把目的语作为图谋良好发展的工具, 如升学、升职的工具, 国际交流的工具等。”张教授关于外语教学内容研究的前瞻性还体现在寓人文教育于外语教育之中。外语和其他科目具有同样的教育任务并必须包含人文教育的内容。2003年教育部研制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英语教育的内容和要求, 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其前两项是语言内容, 后三项是人文教育内容。从人文教育内容的范围来看, 情感态度在教学中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只有在学习中通过外显或内隐的方式从情感态度方面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 张教授所著“外语教学的情感因素”一文初刊于《西南师范学院学报 (哲社版) 》1985年第2期, 比新课程提前了18年。张教授据情感因素提倡四种教学法:⒈学生主体;⒉教师导而弗牵;⒊具体教法多样化;⒋掌握教学活动的情感目标。

五、教法改革研究

张教授是教学探索不折不扣的“改革派”。在他看来, “教改探索是一切教学研究、改革、创造的源头, 是发现问题、验证问题以至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 张教授还倡导教学探索的个性化, 应依据外语教学所在国家、地区和个性 (特殊情况) , 否则易陷入外语教改探索的三个误区:西方中心, 忽视教学环境, 围绕新异的语言学说打转。张教授从实践层次着手研究, 提出“外语立体化教学法”, 该法的哲学思想是从教学实际出发, 因环境制宜, 扬长避短。就结构讲, 该法将教学主体 (学生) 、教学客体 (外语) 和教学环境三者组合成以跨国文化为顶、经济发展为底的立体。国外各流派大多只注意立体的五面之一, 或只注意学生和语言, 那是片面的。关于教学主体, 此法从我国文化和学习传统出发, 认为学校外语课的学习主要是认知学习, 不是习得;在教学客体方面, 认为学生的思维水平远远超过其外语言语能力, 学习语言结构是训练语言能力的基础。在教学环境方面, 此法重视学生的母语特点和所在班、校的教学条件, 如师资水平、教学设备, 尤其注意外语与第二语言以及学校外语和职业培训外语在教学上的差别, 反对食洋不化。就跨国文化, 此法主张除了目的语国家文化, 还要注意本国文化;还要视需要定英语教学的目的及要求。外语立体化教学法追求广泛的适用性, 即不论什么学校、班级都可以应用, 应用之道是遵守6句24字原则 (即总模式) :自学为主, 听读先行;精泛倒置, 知集技循;整体多变, 用中渐准。张教授创立的“立体化教学法”与当今教学改革主流理念不谋而合。1991年在英国召开的第25届国际英语教师协会 (IATE-FL) 年会上公认20世纪90年代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从语言 (language) 到教育 (pedagogy) , 2007年召开的TESOL和IATEFL国际学术年会中均有专家、学者提出了英语教学对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及相关理念的重视等许多观点与此法不谋而合。该研究成果于1996年、1997年受到四川省政府和教育部表彰, 同时被《中国中学英语教育百科全书》收录并作详细介绍。

六、教师教育研究

作为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协作组的顾问和学术组长, 张教授没有停止过对职前英语师范生教育及职后教师教育工作的思考并提出建言。针对当前师范外语院系所面临的追赶非师范外语院系、受非师范外语院系排挤以及师范外语院系的功能错位等现象, 张教授深入剖析其成因并从政策层面、院系建设和应对策略给政府、师范外语院系以及一线教师提供了可行的方法。针对师范外语院系建设, 张教授提出“研究生扩招后, 一般高校外语院系也招英语教学方向的研究生, 难免有人对语言/英/外语教学研究必然以中小学初学者为对象这种基本概念还欠清楚。”这致使我国师范外语院系长期忽视研究自己的经验, 即忽视了立足实践层次的研究。关于教改实践, 教师如果仅仅是立足三尺讲台保住自己的“升学率”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不断研究信息时代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事物才能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张教授提出“寻找问题—认识问题—形成假说—验证假说—表述成果”的五环节科研模式。对于整个科研的宏观态度, 张教授倡导胡适所提出的“大胆假设, 小心求证”的观点。张教授还从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高度强调“中小学外语教学科研所研究的问题侧重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 如果对研究的结果不抱着小心求证的态度, 一旦将不符合实际的结果传播出去, 就会误人子弟, 危害下一代。”张教授这些建言对规范目前的外语师范教育及教师教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篇4:倾情奉献 挚诚难言

新年将至,全彩《轻兵器》权当新年礼物,也借此之际,祝朋友们新年快乐!

——褚倩倩

新的《轻兵器》又呈现了新的面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王 辉

非常感谢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我工作的支持,也衷心希望对我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我的工作信条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魏开功

您的喜爱,就是我的快乐。

愿做一名园丁,在《轻兵器》百花园里辛勤耕作,为您献上最新最美的“花朵”。

——田永澍

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多年的厚爱。在新世纪里,让我们更加密切配合,为办好《轻兵器》杂志携手前进!

——樵夫

广大轻兵器爱好者:给您拜年了!

我愿以优质的服务

架起你我之间的桥梁

成为您值得信赖的朋友

——章霞

一枪一世界,一弹一天地。

掌中看无限,刊中透永恒。

读者朋友,用您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我们不懈的努力共创《轻兵器》美好的明天。

——何懿

广大的轻兵器爱好者:新年好!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在今后的日子里,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您的需求,将是我工作中努力的目标!

——陈惠艳

想到《轻兵器》背后千千万万读者充满热望的眼睛,我在欣喜之中也常感恐慌。我真的能拿出什么奉献给读者呢?我不敢言,只有把自己融入辛勤的耕耘中。

——王晓涛

经过紧张的筹备,全新彩版的《轻兵器》终于与大家见面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一如即往真诚为大家服务,共创我们优质的品牌杂志。

——刘玉珍

感谢广大读者的厚爱!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不吝赐教,与我们携起手来,办好共有的《轻兵器》。

篇5:倾情奉献在岗位

——推荐评选省劳模裘金火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在南京市汽车驾驶员培训行业,说起驾培处副处长裘金火,无论是驾校校长、接触过的驾校教练员,还是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大家都会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夸赞他是一个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争先、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创新求变的典范。工作30多年来,他对驾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工作的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出一曲曲市级劳动模范的奉献之歌。

无怨无悔,心系驾培事业

“老裘,该休息休息了,干驾培这么多年,受苦挨累不说,你看看,头发都白了。”身边一些要好的朋友时不时的调侃他。驾驶培训从“十五”期间培训了44.1万人到“十一五”培训驾驶人77.7万人,整整增加了76%,行业管理人员增加了1人,全市仅有8名行政执法人员,管理着56个驾校、3076辆教练车3216名教练员,2010年全年实际管理驾驶人培训过程超过50万人次。驾培管理人少事杂,工作量大,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多方协调,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哪一个环节做不好都会直接影响行业的整体形象。裘金火对此深有感触:工作总归要有人做,只要平时多点奉献,在爱岗敬业上多下功夫,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单位的同事说,老裘是个工作狂。从早到晚就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转个不停,双休日不是对新教练员培训考核就是到驾校进行理论开班检查,不然就是到办公室加班,有时晚上还要在办

公室忙活一阵才回家。在裘金火的眼里,干工作就要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精神。

裘金火同志业务能力超强,全省驾培行业规范化管理工作,上级部门交由南京先行试点,从驾校教学规范化管理、安全管理、依法经营、教练员管理、教练车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帮助驾校逐一梳理,还总结了驾培行业推进规范化管理的“五统一”,受到省运管局的充分肯定。来自全省13个市的代表现场观摩了试点驾校规范管理、规范培训、规范教学等先进经验和做法,促进了全省驾培行业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裘金火同志还分管科技工作,南京的驾驶培训智能化管理也是在全省率先实现的,从2006年到2010年,驾培智能化管理系统已经第四次升级工作。从驾培记录仪单机运行,到远程联网审核,数据分析、GPS定位,其一步步发展无不凝聚裘金火的心血,运用科技手段进一步把好道路交通安全第一关。

为普及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文明驾驶技能,裘金火同志编写教练员继续教育读本5辑,十项科目教学教案,共计?万字;五年来对全省新教练员培训讲授道德法纪课400余场,并亲自担任示范讲解考官,直接考核教练员?多少名。

由于长期的辛劳,他的身体健康状况明显下降,经常头晕感冒,精疲力尽。2010年体检裘金火被查出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血糖超出正常值3倍,同事们都劝他回家静养,短暂的医院治疗后,他又回到工作岗位,也没有因此要求给予任何特殊照顾,还是一如既往努力认真地完成手中的每一项工作,投入到蓬勃的驾培事业中。

无私无畏,真情回报社会

“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裘金火常常这样讲,他说自己取得的成绩和社会的认可,离不开党多年来的培养和关怀,离不开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理应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社会。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工作中,他总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拼搏、与时俱进;生活中,他总是谦虚谨慎、朴实无华、严于律己、乐于助人。

我处开展大规模的取缔培训点的工作中,部分驾校的学员因拆点不能就近学习驾驶,他考虑到社会安全和学员的利益,多次亲自驱车前往驾校,与负责人沟通协调,使900多名学员到就近驾校学习驾驶,此举受到了驾校和学员的一致好评。

有人说他有爱,那是他为了促进行业发展、社会和谐,怀着一颗炙热的爱心,有人说他无情,那是面对驾培行业管理工作不徇私情。

2006年~2010年,裘金火又亲自披挂上阵,战斗冲锋在打击驾校违法违规设立培训点工作的第一线,他既是指战员又是一名无惧无畏的执法人员,共计取缔违法违规培训点多少个?

一次,在清理驾校违法违规培训点的工作中,某驾校经屡次警告仍不按规定拆除培训点,裘金火采取强制措施,依法查扣该培训点一辆教学车辆。当天下午,他便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对方在电话中恶狠狠的说:“你别做的太绝了,赶紧把车放了,否则别怪我对你不客气!”裘金火毫不畏惧:“不是我做的绝,而是你们藐视法律法规,威胁恐吓我不怕,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2010年公安部111号令正式出台,进一步放宽了残疾人驾

驶机动车的身体条件,残疾人学驾工作相关筹备工作迫在眉睫。关键时刻,裘金火同志挺身而出,代表我处出面与残联、公安、工商、质检等七个部门协调,又主动、积极配合市残联,先后落实了狮麟、钟山、石佛寺、天勋等4所驾校作为残疾人培训基地,组织教学大纲讨论、残疾人教练员培训,统一订购残疾人教学车辆及残疾人培训的辅助装臵,完成了驾校内无障碍设施的改造,修建了提供给残疾人住宿的房间。至此,在裘金火同志的组织下,我市率先在全省打开残疾人学驾的绿色通道。

奥运火炬传递南京段工作的保障 “保证培训质量,服务社会大众”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在副处长岗位上多年,他下基层总是悉心指导,热心帮扶,从不摆架子、拿脸色;到他办公室办事的,他都以客相待,笑脸相迎,一杯热茶,平常而真诚。

身教重于言教。裘金火宽以待人,热心助人,在别人有困难时去帮一把,在给下属布臵任务时从不用命令式的口气,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的感召着身边的人。大家在愉悦的工作环境中共同营造了“心气足、人气旺、风气正”的良好氛围。

对同志的爱并不等于做老好人,在事关党性与原则面前,裘金火从不以感情代替原则,敢于唱黑脸。

裘金火经常要求驾培的执法人员,公平、公正、公开实施行业管理,要与被管理对象保持距离,我们管理的力度越大,被管理对象越想接近你,这是因为你手中的权力可以为他们办事,这

样就更需要我们慎重使用手足权力。驾培计划管理涉及较大经济利益,多一个人的培训计划,就多一份利润,裘金火同志严格依据驾校的培训能力以及市场供求关系,制定培训开班计划,每月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市驾校,实现信息透明、公开,杜绝暗箱操作,保持清正廉洁。在2010年在南京市交通局组织开展的“走进百家企业”活动中,其中,有两所驾校被列为走访对象,恰恰这两所驾校共同反映南京市驾驶员培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检查工作时从不给被管理对象添麻烦、增负担,递烟不抽、供水不喝,他们从不在驾校吃饭。正是在裘处长的影响和带领下,驾驶培训管理科工作人员坚持清正廉洁,真心实意为被管理者服务,受到大家的一至认可。

篇6:在水一方 倾情奉献

倾情奉献

普兰店市林业水利局局长王平同志先进事迹

王平,男,现年54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任普兰店市林业水利局局长,自任职以来,努力践行“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以其前瞻的视角、敏捷的思维和惊人的胆识,锐意创新,大胆改革,围绕全市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目标、认真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积极实施科技兴水战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水利工作者应尽的职责,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使全市水利事业走向了快速蓬勃发展的轨道,谱写了普兰店水利事业的新篇章。

虚心学习和研究是他做好工作、追求事业的法宝。刚刚接触水利工作的他并不是一帆风顺,2010年年初,王平同志被任命为普兰店市林业水利局局长,对水利系统工作不完全了解,而且水利部门的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肩上的担子也重,但他能吃苦、勤学习、善思考,他深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有不断地充实、学习和积累才能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实。为了尽快进入“角色”,他坚持深入基层进行调研、认真研读水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资料,在较短时间内了解熟悉了水利系统的各项工作,把握了工作的主动权。经过几个月的探索和实践,他成为水利工作的行家能手,成为大连市水利系统局长中的一名佼佼者。

“职务是责任、权利是义务,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敬其业就应竭其力。”这句话已成为王平同志人生的座右铭牢记于心。两年来,在王平同志的带领下,按照新市区背景下“两区、两轴、六组团”的新定位,林水局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全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 历史性突破。农建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续五年获得省、市农建“大禹杯”竞赛优胜单位,他本人也被评为“先进个人”。2010年全市水利基本建设总投资达2.6亿元,完成工程项目486项,全国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也落户我市(区),由此我市可以连续3年得到国家、大连市的资金支持4800万元,这将大大改善我区(市)农田水利的投资额度。今年以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颁布实施,他又带领林水局广大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抢抓一号文件出台的重大机遇,吃透文件精神,按照“向上争资促建设,借助项目求发展”的思路,坚持民生为本、狠抓项目落实,突出抓好区(市)政府确定的2011年十大水利工程的开工建设与管理,着力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打造“民生水利”品牌。截至目前,全区(市)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总额达5.9亿元,鞍子河水库扩建工程、刘大水库输水入普二期工程、中水回用工程、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工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中央小水重点县工程、防洪保安工程等为重点的民生水利建设正热火朝天地全面铺开,上演了一系列发展水利、惠及民生的重头好戏。

鞍子河水库扩建工程始于2004年,但一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他接手后,先后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到基层调研,拜访已退休的水利局老领导和资深专家,并多次与市领导一同赴省、市相关业务部门争取,在他的辛勤努力下,上级同意立项审批,工程于2011年6月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基础防渗墙工程91延长米,2056.3平方米,占总工程量的30.7%。年内完成大坝右岸护坡工程。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6项防洪应急工程现已完工;刘大水库输水入普二期工程现已完成了管材的采购招标,施工监理标段10月25日开标,力争明年3月末完工;中水回用工程于11月11日开标;普兰店市2011年共 计建设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项(其中海湾新区9项),连城市自来水管网4处,铺设供水管网416km,解决了7655户、23688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实际完成生态河治理工程14条(段),筑堤75.37公里,生态建设面积1.29万亩,植树26万棵;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已完成11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2万亩,投入资金952万元; 2011年新建灌溉工程267项,新增调蓄水量62.3万方,新增及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共完成治理任务9.1万亩,其中水土保持林6.5万亩,经济林1.3万亩,生态修复1。2万亩,基本农田1000亩,完成作业路建设110公里,谷坊300座、植树752万株,其中干杂果152株、水保林610万株。投入机械台班2.1万个,投工投劳15.5万工日。

水利发展,规划先行。项目是水利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一载体、第一抓手,必须用最大的力度、最硬的措施、最严的责任抓好项目建设,以项目大投入拉动水利大发展。两年来,王平从专业角度出发,始终高度重视规划和项目储备,超前工作,精心谋划,实现了项目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确保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延续。市林水局在他的带领下,按照轻重缓急、滚动推进的要求,充实完善项目储备库。进一步规范前期决策程序,重点抓紧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灌区节水改造三大目标的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加快推进生态河治理、移民扶持工程、水源工程及水保项目的前期工作,努力实现项目规划立项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和中央规定的投向,全市水利事业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王平同志的真实写照。他非常注重班子的团结,职工的团结。工作中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上任两 年来,王平同志在系统内大力实行了“机制管事、制度管人”,对全局财务、办公用品和车辆实施了统管,成立了局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严肃了财经纪律,规范了办公程序。针对市自来水公司多年来班子涣散、队伍不整、亏损严重等实际,他多次深入公司调研,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优化了队伍结构;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规范了工作行为,提高了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增强了广大职工爱岗敬业意识;大力实施“净水工程”、“畅通工程”,全面提升了城区饮水水质、保证了及时畅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使公司焕发了勃勃生机。

干练中透出深邃,稳健中不乏睿智,微笑中充满自信,步履中迈出坚毅。谦和而坦诚,热情而豪爽,是王平同志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他凭着一身正气和对工作的满腔热情,在林水局局长的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篇7:倾情教育无私奉献

――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福建同乡会会长陈聪聪女士

撰文|唐微微 邓丽云 杨舒霞

陈聪聪女士 是乐於奉献的巾帼之花,以梦想照亮现实。成长路上,纵使遇到诸多艰难困苦,她都始终保持着奋发图强的拼搏干劲,人生事业在坚忍不拔中璀璨绽放。如今,她将奉献助人作为自己的生活梦想,服务社群,鞠躬尽瘁,希望生活的这片土地更加美好。她情?M桑梓,感恩祖国,家国梦,时刻萦绕心头。常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而陈聪聪女士更将梦想付诸实践,倾情奉献,助力“中国梦”腾飞,实为难能可贵!

【陈聪聪女士,联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席。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福州大学客座教授、校董会会董,全国妇女第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福建省妇女联合会执委,香港福建同乡会会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香港福建同乡会会长,香港和平统一联合总会副会长,中国高等院校香港联合会副会长,香港侨界联合会常务董事等多职。】

我的香港梦:东方之珠更加美

梦想是思想之花,人类因梦想而伟大。2013年“中国梦”的提出,激励着全体国人为之激昂奋斗。对於生活在香港的陈聪聪女士来说,“中国梦”?K非遥不可及。她说“中国梦”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梦想,是每一位国民个人梦想的叠加,小梦汇聚成大梦,只要大家细心培育,努力实践,光明和希望总是会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此时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阳光披露,满照人间。

“立足香港,要实现中国梦,首先要做好香港梦。”陈聪聪女士如斯说道。回想起来,她在这片土地打拼、创业,直至站稳脚跟,中间的艰辛自是不言而喻。“1988年,我从菲律宾移居香港和家人团聚。初到香港时,因人生地不熟,为生活奔走忙碌成为当务之急。”刚开始,陈聪聪女士在一家洋行从事管理工作,但心怀创业梦想的她,从不甘於满足现状,不久,陈聪聪女士即创办了香港绿洲行,由此走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大道。在勤力拼搏中,她带领公司逐步迈上了稳定的发展轨道。如今,过去的艰辛与风云早已幻化成眼中的笑容,淡定而从容。

陈聪聪女士对生活的这片热土饱含深情,因为爱之深,所以责之切。“相比来说,香港这几年的经济发展?K没有大的进步,近来对於施政的反对声甚嚣尘上,某些负面因素在电视报纸等传媒报道下放大了,这些都对香港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其实横向相比,澳门在回归後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但香港在这方面的成绩?K不明显。”陈聪聪女士希望大家怀着更为理性包容的心态,每个人都努力向上,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这样香港社会才能在一点一滴的推动中不断前进。“当然,经济社会发展首先需要政治环境稳定,而经济发展了,香港才会更加繁荣,大家齐心协力,方能赢得更加美好的明天。”陈聪聪女士是与这座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城市共同成长的一代,她相信,有梦就有希望,她与大家共同守望着这个“香港梦”――东方之珠,未来更加熠熠生辉!

我的家乡梦:服务乡亲乐奉献

陈聪聪女士生长於福建晋江,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对於故乡的一草一木,她仍是熟稔亲切。回顾起来,陈聪聪女士的成长道路是充满艰辛的。尚在一岁稚龄时,她的父亲便到菲律宾谋生,是祖母在贫困中将她养育成人,而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读中学时她每个月仅能依靠着12元的助学金生活。“那时没有三餐饭可吃,上完课之後,我就不敢回宿舍去,为什麽啊?一天只有一餐饭,没有那麽多饭可煮。但是宿舍里的同学每个人给我一点,把我叫回来吃,我是这样度过来的。”

艰难困苦,玉汝於成,对於坚忍不拔的陈聪聪女士来说,贫困是激发努力向前的动力。中学毕业时,她以优??的成绩考入福州大学,攻读电机系自动化专业,是“文革”结束後的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後,陈聪聪女士曾到福州团市委工作了一段时间,因骨子里流淌着“爱拼才会赢”的信念,其後她选择放??舒适的工作环境,於1984年只身到菲律宾创业。从那开始,虽然身离故乡,但她心始终牵?臁?

对於家乡的关注与投入,陈聪聪女士可谓是不遗?N力。很早的时候,她就在家乡投资兴业,相继创办了石狮市锡州化工涂料有限公司、石狮站点科技有限公司、泉州市聚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福建站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引入科技潮流,促进家乡发展进步。如今,她更担任着福州大学客座教授及校董会会董、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福建省妇女联合会执委、香港福建社团联会副主席、香港福建同乡会会长等多项与家乡息息相关的职务,在教育、妇幼、同乡联谊等领域尽心付出,载德载善。

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之前,陈聪聪女士已担任过多年的福建省政协委员。在参政议政工作上,她不挂虚衔,而是身体力行地参与其中,关注民生,致力促进福建发展。这其中可圈可点的当属其在2003年省政协会议上提出的修建洋下海堤的提案。“家乡晋江每到海汛季节时,会有大量良田和房屋被海水吞噬,不仅是对地方经济造成损失,更对民众生活不利,如此修建海堤是势在必行。”提案呈交的第二年,该海堤的建设被列为第四期国债项目,省政府拨款108万元组织兴建。其後,陈聪聪女士又根据晋江围头半岛的地理优势,提交了一份关於加紧开发围头半岛的建议书,建议将此地建设成对台贸易的桥头堡。如此将家乡发展?M於心头,陈聪聪女士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2013年她获福建省政府表彰为优秀特邀港澳委员,更於3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由此,立於更加广阔的平台,陈聪聪女士踌躇满怀。她感慨地说:“当政协委员不容易,要做好政协委员更不容易。政协委员的职务不是花架子,而是做实事的,只有为老百姓着想,为它们谋发展,才称得上称职。”诚哉斯言,令人动容。

我的中国梦:和平团结祖国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陈聪聪女士非常关注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她常说,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在教育培养上社会要多下功夫,“中国梦”更需要青少年去实现。为了加强香港青少年对於国家历史的了解,每年她与香港福建同乡会同仁都会组织“红色之旅”,带领青少年到内地各个省去参观交流。“只有更好地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国家,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陈聪聪女士很早就开始支持母校福州大学的工作,连任三届福州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如今还担任着中国高等院校香港联合会副会长,着手推动福州大学和家乡晋江合作开展办学项目,促进家乡发展的进一步提升。

陈聪聪女士是妇女界的中坚力量和长久奉献者。作为全国妇女第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除了在妇女权益保护等方面倾注心血外,她们还积极发挥优势,每年组织与台湾妇女界的交流大会,为搭建两岸沟通平台而贡献力量。此外,她还担任了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理事、香港和平统一联合总会副会长等职务,以民间的力量促进两岸交流与统一。“记得有一次我们妇女界过去台湾开会前,正碰上?U风来袭,暴雨如注,但大家还是坚持冒雨前往,我们希望通过交流能为两岸的和平统一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特别是香港,更要做好榜样的力量,为两岸团圆树立信心与希望。”陈聪聪女士坚定说道。

篇8:倾情教育无私奉献

十度春秋, 本刊始终坚持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宗旨, 努力打造传播新理念、探索新规律、交流新经验的平台。十年来, 我们善处各类来稿逾20000件, 其中, 经斟字酌句加工并编辑刊发的超过7000篇, 出版正刊近180期;本刊稳步发展, 不断壮大, 现已从始创时的48页月刊成长为64页半月刊, 且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全国教育类期刊中已从默默无闻发展到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广认可度。这颇值得怀念和庆贺。

十度春秋, 本刊发展佳绩屡屡。这是我们与广大读者、作者、发行者戮力同心、抢抓机遇、共谋发展的成果, 也是本刊主管、主办单位历届领导班子以及专家顾问正确领导、及时指导、鼎力支持的成果。值此, 我们还要感念本刊前身———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1978年创办的不定期《教研参考资料》、1984年改版的内部刊物《河北教研》, 感谢历任编辑们所创造、积累、传承的紧密跟踪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 密切与读者、作者的联系, 编辑工作精益求精等宝贵的精神财富。

十度春秋, 本刊发展得益于课程改革的时代大潮。1999年本刊创刊, 适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揭幕;随后,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发布, 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2003年) 及其相应的实验教科书推行使用, 课改进入实施阶段。课改是基础教育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管理上全方位、多层面的重大变革。随着课改的推行和深入, 必然出现许许多多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产生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研究课题, 推动群众性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化。本刊有幸跟踪和见证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 扎根于这片改革创新、机遇充盈的沃土, 取得长足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乃时代造化、时势使然。

十度春秋, 本刊发展已站到新的起点。本刊作为以基础教育教师、教研人员和管理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以反映基础教育“中观” (介于宏观与微观) 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主体的教育学术刊物, 是基础教育领域中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联结的纽带、互动的平台、创新的园区。因此, 本刊将继续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理念、新目标、新模式、新方法的广泛宣传、深入解读、科学实施和创新探索;致力于群众性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的理论指导、试验引路、典型示范和创新启迪;致力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召唤, 积极回应基础教育实践者的呼声和诉求。这些就是本刊继续改革、创新、发展的动力、方向和目标, 也是对作者、对来稿的恳切期待。

上一篇:2015年初三毕业鉴定评语下一篇:粗粮市场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