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事业而无私燃烧

2024-04-20

为教育事业而无私燃烧(精选5篇)

篇1:为教育事业而无私燃烧

为教育事业而无私燃烧

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在这百花争艳,风景怡人的季节,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我们又走进火红的七月。它是这样令人心潮激荡,它是这样令人信心倍增,它是这样令人充满希望。1921年的七月,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革命先驱者编织了红色的党旗。正是这面鲜红的党旗,引领全国人民打退了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使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正是这面鲜红的党旗,才有抗日英烈共赴国难,才有解放英豪血祭中华,才有和平劳模汗洒热土!白山黑水,抹不掉他们带血的足迹,黄河长江,诉不尽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繁荣进步做出的功勋,永垂丹青。

党是我心中一面永远飘扬的旗帜。从儿时的少先队员到中学时代的共青团员,到现在的党员教师,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冼礼,思想一次又一次的升华。我不断告诫自己:我不仅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更是一名中共党员。虽然我没有“气吞万里如虎” 的气魄;没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概;没有“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气量,但我有这样的誓言:一生爱党爱国爱教育,终身树人树德树师表!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为此,我愿做花圃里一个勤劳的园丁,默默无闻地耕耘,用丰富的知识、辛勤的汗水哺育着他们的成长;以“为人师表”、“润物无声”等教师道德要求让每一位学生终生受益;把对学生的爱心化做阳光,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因为党在我心中!

在党的九十风岁生日前夕,我借用网上的一首诗,来表达我作为一名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情怀:

我愿把自己当作蜡烛,为教育事业而无私燃烧!我愿把自己当作春蚕,为教育事业而吐丝结茧!岁月可以带走我的青春,时光可以更改我的容颜,可是,这一切都无法改变我内心的一个信念,那就是—— 永远跟党走,党在我心中!

计算机系

篇2:为教育事业而无私燃烧

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普陀幼儿园 茅汶霏

中国,在世界,作为一个在国际乐坛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周小燕闪光的名字和同样闪光的艺术生涯为我们铸造了整整半个多世纪的灿烂辉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生命不息、创造不止的艺术开拓者形象。她的歌品、艺品、师品、如山一般挺拔,海一样宽广。“周小燕”这三个极平凡的汉字,谱写成了全中国最富于歌唱意义的名字之一。

她现已八十八岁高龄,还在努力实践着自己“为祖国、为艺术、一天要作几天用”的豪迈诺言,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遗余力,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风貌,深深感染了我。

在敬佩、激动之余,我们要向周小燕同志学习,要学习她始终坚持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爱国爱党,矢志不渝地为当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我要认真学习,身体力行。

我们要学习她时刻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永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本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以周小燕为榜样,时刻为学生着想,奉献学生,使自己的工作能让学校风心,家长满意。

我们要学习她积极献身党的教育事业,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把对党的无限忠诚落实到数十年如一日的教书育人中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像她那样努力工作,认真学习,在当前德望二期课改精神的引领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

篇3:为教育事业而无私燃烧

当日下午,在北京五洲大酒店还举行了“吴清一教授80华诞学术研讨会”,来自物流领域的领导、专家、知名企业家等4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研讨会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靳伟主持,与会嘉宾踊跃发言,阐述了吴清一的物流学术思想,回顾了他为推动我国物流事业发展付出的巨大努力,并分享了自己与吴老师交往中印象深刻的感人故事。每个人的发言无论长短,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值得一提的是,在研讨会上首次发布的由《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编著的《吴清一的物流之路》备受瞩目。该书分为“物流人生”“社会交往”“风采集锦”“经典文集”四部分,详细介绍了吴清一从事物流事业以来的丰富经历与丰硕成果,反映了他人生中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全面呈现了他的学术发展脉络和事业发展历程。这本书是学习吴清一先生物流思想、了解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难得读本。

吴清一50岁以后才开始接触现代物流理念,在日本“物流之父”平原直先生的引导下,他认识到物流对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促进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决定跨行进入物流领域。此后30年来,他潜心研究学习,不断探索实践,成为我国物流行业尤其是物流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可以说,吴清一教授德高望重,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不余遗力,作为中国物流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他在多个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取得的成就也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如,2003年,吴清一被评为“中国物流界十大风云人物”,2006年被评为“中国首批有突出贡献的物流专家”,2008年被评为“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人物”。

直到今天,吴清一教授以80高龄仍然为物流行业奔忙。下面我们走进吴清一的物流人生,了解他的学术思想与行业贡献,学习他的忘我工作精神,以他为榜样,共同为促进中国物流业创新发展而不懈努力。

师从平原直,开启物流人生

1985年,吴清一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神奈川大学研究学习。在日期间,吴清一结识了改变他学术研究方向,引导他走向物流道路的贵人、导师——日本物流之父平原直先生。在之后的交往中,平原直介绍了自己的物流思想,这也成为此后几十年吴清一对于物流认识的一个基本视角:从系统中看货物的流通,即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不仅包括多个环节,而且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物流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从系统观念出发,以整体效益的提升为评价准则。

平原直先生还带领吴清一参观了日本很多现代化的物流项目,并分析了其成功之处,这使吴清一坚定地相信物流科学必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他也认定自己从工程技术角度切入物流科学将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方向,从此他潜心研究物流,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促进专业教育,培养物流人才

吴清一作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和著名物流专家,在推动国内物流专业教育发展和物流专门人才培养方面功不可没。

1987年,吴清一出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的关于机械学科研究生专业目录修订会议,第一次提出在研究生专业中增加“物流技术”专业;1989年,吴清一在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冶金机械博士点专业中设置了一个新的方向——冶金物流系统,并于当年招收了我国第一批物流方向的博士生;1993年,他创办了一个废钢物流班,以定向培养的方式为当时的冶金部废钢公司培养人才,这是国内首个物流专业本科教育。1996年,吴清一编著出版了《物流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最早进入学校教室的物流教材之一。如今,物流专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数百所高等院校都设置了相关专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而吴清一所在的北京科技大学由于起步较早,在这个专业的教学上处于领先地位。

除了在学校专业教育方面取得建树外,吴清一还为国家物流师系列人才的培训工作付出巨大努力。200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针对物流从业人员制定一个国家职业标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立即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成立专家组,并请时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的吴清一领头承担了此项重要工作。专家组最终通过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分为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助理物流师三个层级;并确定了每一级人员应该掌握的知识、具备的技能,以及能够担任的相应工作岗位。

由于吴清一的知识背景、企业服务经验以及在物流业的影响力,他被专家组任命为教材编写小组组长,全权负责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按照吴清一的理念,首先应该有一本系统讲述物流科学概念与基础知识的教材《现代物流基础》,此为培训各级物流师所通用;其次是根据不同的级别,编写特定教材,分别为:助理物流师的《物流实务》、中级物流师的《物流管理》与高级物流师的《物流工程》,以及参考资料《物流常用法律法规》,一共5部系列教材。吴清一亲自把关,给某些不达标的稿件提出修改意见,反复来回几次后最终全部定稿。最后的统稿工作量也大得惊人,这5本教材,近300万字文稿的统合工作,都落到了吴清一一个人的肩上。

最终的成果还是让吴清一十分满意,也得到各方认可。这套教材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已沿用多年。现今,已经有近30万从业人员接受了物流师资格认证培训,这套教材也成为考生们的金牌教材。更重要的是,物流师培训在全国各地展开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物流人才紧缺的状况。

创办物流杂志,推广物流技术

在吴清一推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各项事业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是创办了《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并领导杂志不断创新发展,在大力宣传现代物流理念、推动物流技术装备广泛应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994年,在平原直先生的提议和帮助下,吴清一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经过一番努力,创办了《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在杂志初创时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吴清一没有放弃,而是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使杂志生存下来,并逐渐得到了业界的认同。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物流产业的大发展,《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国宝集团李忠明先生的大力支持下,2001年,杂志由季刊改为双月刊,由黑白页面改为全彩印刷;2003年改为月刊发行,在兼备深度的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时效性。

杂志随着影响扩大和实力增强,不断开辟出一些很好的项目。如,从2001年开始,在吴清一的倡议与领导下,杂志社举办了中日韩物流技术与应用交流会,逐步搭建起亚洲物流界深入沟通与合作的桥梁。

2006年以来,中国物流技术装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也获得了巨大发展,成长为亚洲最著名的物流媒体,在业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内容报道方面,杂志在业界首先开始了对烟草、零售、服装、家电、快速消费品、电子商务、快递、冷链等众多行业的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度系列报道,并发表了一系列带有方向性的文章,如提出“智慧物流”理念等,引领了物流行业特别是物流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

近几年来,杂志社成功主办了一系列的产业物流会议。如,“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中国快速消费品供应链与物流高峰会”、“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物流装备企业家年会”等系列品牌会议。这些活动由于贴近市场需求,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得到专家、企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

目前,《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形成了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和会议的立体传播网络,在物流领域确立和巩固了权威地位,成为中国物流领域尤其是物流技术装备行业交流与合作的最佳平台。

启动物流咨询,提供专业服务

2000年前后,中国物流事业发展形势大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等项目纷纷上马。由于在中国物流界的元老地位,吴清一常常会作为专家参加一些物流项目的评审工作。但他看到的咨询规划书,或略显粗糙,或华而不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国内真正懂物流的人还是少数。同时,刚刚起步的物流技术咨询市场也相当混乱,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和物流技术咨询的正规、专业团队极少。吴清一敏锐地意识到上述问题所在,他一连发表数篇文章,宣传物流咨询的重要性,以及正确对待物流咨询项目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他也暗下思忖,自己能不能开展物流咨询业务?这样,既可以为中国物流事业健康发展尽一份力,又可以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也可以锻炼队伍和培养人才。

2000年,吴清一教授承接了广东省南海市交通局相关项目。借此契机,由南海市交通局下属公司出资40%,吴清一利用项目课题费出资60%,双方于2002年共同成立了北京昊鼎物流科技公司。昊鼎公司成立后,依托北京科技大学的专业人才团队,承接了大量地方政府与企业的物流咨询规划项目,如中国邮政物流的规划项目和北京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项目,都十分成功。至今,昊鼎已完成上百个咨询规划项目,在国内物流工程研究领域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开创托盘事业,力推托盘共用

由于受平原直先生的指导和影响下,吴清一很早就认识到:中国物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托盘必将成为物流领域的“重中之重”。为此,他第一个提出创办中国的托盘行业组织,并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提出在联合会下成立托盘专业委员会,得到了支持。托盘委自2001年开始筹建,2006年正式在民政部注册成立,吴清一亲自担任托盘委主任,主持工作。

在吴清一的领导下,托盘委全力发展托盘理论,构建托盘框架体系,推进托盘标准化等基础性工作,建立托盘产业队伍,推动托盘共用系统建设,使中国托盘行业独立出来,并从散乱无序到健康稳步发展。此外,他还积极开展托盘领域的国际交流工作,成功多次组织召开了托盘业国际交流大会。现在,托盘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上升,托盘共用系统、托盘标准化等得到中央领导和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并写进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政府文件,与吴清一和托盘委多年来的积极工作密不可分。

2013年,吴清一又将托盘理论进行了延伸与拓展,创见性地提出单元化物流理论,发表了系列文章,并提议举办了首届单元化物流系统建设研讨会,着力在业界推进“单元化”物流理念与实践,为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和成本降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供应链物流进一步升级发展指明了方向。

德高望重,大家风范,良师益友,人生楷模

吴清一先生能够得到物流业界的交口称赞和高度认可,除了他博大精深的学识,还有他豁达淡定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吴清一作为老师,春风化雨,诲人不倦,如今已桃李遍天下。如,他的博士生李苏剑,通过参与并完成吴清一承接的项目写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成为该领域的权威专家;吴清一促使他的学生高文义和房殿军先后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其中房殿军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积极促进中德物流界的交流与合作。这些在国内相关领域取得成就的弟子们无不表达了对吴清一老师的感恩之情,并对他工作中的执着精神和认真态度十分钦敬,很多人都称他为“事业上的良师,人生中的楷模”。

此外,吴清一作为著名物流专家,经常有企业请他对工作给予指导。只要时间允许,吴清一也很愿意与企业交流自己对物流行业与技术发展的看法,介绍国内外物流前沿知识,对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导。很多企业老总回忆起在自己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吴清一教授给予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帮助,心中都充满了敬意和感激,纷纷表示要像他一样热爱物流事业,更加努力地做好工作,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篇4:墨子:无私智者为和平而生

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生平难以详考。《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孙诒让推算墨子的生卒年代大约是公元前468和公元前387 年,一般认为墨子在孔子与孟子之间,大约与子思同时。他生于鲁国的平民之家,长期住在鲁国,是个能工巧匠。他的祖先是宋国人,他曾做过宋国的大夫,但时间不长。

墨翟起先学习儒家学说,但是强烈地感受到儒家学说的弊端,例如繁复的礼乐对社会没有益处,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妨害了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于是他创立了崭新的学说——墨家。

墨子的理论基础是以“天志”和“明鬼”为核心的有神论。他认为,天有意志,奖善惩恶,主持公平正义。人们相信鬼神的监督,就会严以律己,不做坏事。墨子否定孔子的“天命”观,提倡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从事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改造自身,改造社会。

墨子的主要主张是“兼爱”。它与孔子那种有差别有等级的“仁爱”截然不同,是不分高低贵贱,不分地域和种族的,是毫无偏见、毫无私心杂念的最博大的爱。“视人之国若己之国,视人之家若己之家,视人之身若己之身”。这样的爱今天的人们还没有完全具备。不必说民族主义煽动仇恨和对立,单是地方保护主义在经济领域的壁垒就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倘若普天下的人们都实行“兼爱”,还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呢?

墨子提倡“非乐”、“节用”、“节葬”,反对浮华奢侈,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儒家为了服丧荒废生产的荒谬做法。墨子重视生产劳动,说“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反对不劳而获。墨子主张“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者得治”,体现了下层人民对社会公平、和谐、安定的诉求。

墨子主张“非攻”。他听说公输盘(鲁班)为楚惠王造了云梯,即将攻打宋国,就从鲁国(山东南部)出发,用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都城郢(湖北江陵),通过说理和技术比武,阻止了一场侵略战争。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这应该是何等辛劳啊?他的精神动力是对天下所有人的爱,对侵略战争的恨。公输盘暗自以为杀了墨子就可以顺利地消灭宋国,谁知墨子说,他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带着他的守城器械到了宋国,等待楚国的入侵。于是楚王放弃了出战的念头。墨家不怕作战,不怕牺牲,“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淮南子》)他们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战争,但是为了正义,决不吝惜个人的得失甚至是生命。这至今仍是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

墨子主张“尚贤”,消除贵族世袭制,有才能的人可以得到任用,无才能的人就该让贤。“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墨子的教导和言行被后世门徒编为《墨子》一书。全书共有71篇,现存53篇。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通常称为《墨经》或《墨辩》,有说不包括《大取》、《小取》。

墨子一生没有脱离生产劳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经验极其丰富。他的门徒继承了他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注意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墨经》作为墨家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在诸子百家中空前绝后。它在逻辑学、认识论、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军事、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杰出成就是世界罕见的。所以杨向奎先生说:“一部《墨经》等于整个希腊。”很多人对《周易》与现代科学的穿凿附会如同天书奇谈,不足为训,而《墨经》的准确表述、严密论证和实实在在的成就,让任何人都心悦诚服,赞叹不已!它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葩,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辉煌篇章。

墨子广收门徒,组织严密,在私学中独树一帜。他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劝说当政者采纳他的主张。他向楚惠王献书,楚惠王不能采纳他的主张,但是承认是“良书”,愿收留他。墨子说:“道不行不受其赏,义不听不处其朝。”离开了楚国,他回到鲁国。越王听说墨子是个贤人,邀请他前往越国,愿赐给他三百里土地。但他的条件只有一个:“听吾言,用我道”,根本不在乎物质享受,一心只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和信念,社会正义是他心目中最神圣、最崇高的目标。墨家门徒来自普通劳动者,他们生活简朴,吃苦耐劳,勤于实践,自苦利人,言行一致,“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处处从劳苦大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实现平等、和平而奋斗不息。他们行侠仗义,扶危济困,无所畏惧,堪称最早的侠客。

《韩非子·显学》把儒家与墨家并称为“世之显学”,对当时思想界影响很大。墨子死后,墨家分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墨家长期是儒家学说的主要反对力量。自从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墨家受到排斥,走向衰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挫折。然而墨子的思想和精神一直扎根于人们心中。墨子的主张在劳动者的思想意识里潜移默化。墨家的大公无私、先天下之忧而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是古往今来一代代仁人志士的生动写照。

今天,无论是个人的成长与修养、和谐社会的建设,还是人与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都能够从博大精深的墨家那里得到启迪和教益。墨家的很多基本原理,很多行为规范,尽管过了二十多个世纪,至今依然闪耀着科学与人性的光辉,依然是先进的精神文明要素。墨子的理论是包容一切的,开放的,是需要与时俱进的。我们要弘扬墨家文化的优秀成分,齐心协力打造新墨学,为中华文化增添更多民族性强、充满活力的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美好传统并没有过时,应该大力提倡。在国际关系中,墨子的智慧同样能够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新希望。

时代在前进,不必要求所有的人都像墨子那样艰苦,那样公而忘私,不可能让所有的国家都停止侵略扩张,但是,只要有人在努力实践这样伟大的理想,践行这样的人生准则,我们的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

篇5:青春为信用社而燃烧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十载春秋已逝,回首来路,生命的履历是一段段不平凡的道路。

想起刚刚离开象牙塔还是2009年,抱着迷茫和忐忑以及浪漫和欣喜进入农村信用社,但工作繁重的压力瞬时扑面而来,很快让我的这种乌托邦的幻想熄灭。

但我没有退缩,在繁琐而紧张的工作中,我渐渐品味到了工作的乐趣,体会到了劳动的幸福,也逐渐融入了这个团结、奋发、开拓创新的集体,并找到了个人的价值和集体的荣誉感。我最终认定:只要立足本岗,热爱本职,钻研本业,乐于奉献,就一定能确立人生的航向和目标,我下定决心,要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在农村信用社的岗位上做一名优秀的信用社人。

因为这样的精神状态,我在农村信用社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在信用社业务推广中、在日常繁琐的票据事务中、在历史遗留的不良贷款中,不舍昼夜,不畏艰难,与全行同事尽忠职守,有效的维护了我社的债权;也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全行同仁同心同德合力开创出了信用社的市场地位;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状态,信用社才能在资金管理上严谨细致、合理利用,不断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能。

在这十年里,我深刻体会了我社英明果敢的领导班子、团结拼搏的员工队伍,以及求实创新的发展战略。我们以客户第一的服务理念,以整洁明亮的办公环境,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无时无刻激励着我社员工,也感染着客户,使我社展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和跨越发展的时代风貌。

弹指而逝的十年,是播撒希望、浇灌繁荣、收获硕果的十年,我们经受了艰辛的磨砺,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我们紧紧抓住机遇,打造出骄人的业绩,面对激烈的竞争、严峻的挑战,全社上下知难而上、愈战愈勇;我也从一名拙劣的新手,磨砺成为业务精湛、操作熟练的合格、专业的信用社人。

2018年,我社施行了以进一步解放思想、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如何深化信用社发展的思路上来,认清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积极、有序、稳妥的推进了我社的改革和发展。今天,在体制改革的一周年里,我们回顾改革的成绩,感到无限欣慰和骄傲,我社存款逾百亿元,各项业务都突飞猛进,呈现出红红火火的势头。一年的体制改革体现出领导的英明决策,也展现出我社敢于突破,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精神,以及先人后己,无私忘我的工作热忱。我深深感受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每一点进步都是团队力量凝聚的结果。为此,我要进一步把自己投身于整个团队建设当中,始终将团队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经历了成长的烦恼、懂得了收获的快乐,看到了拼搏向上的力量、感受了团结互助的温暖。我与同事们共同在磨砺中成长、在发展中进步,今天,我骄傲地说 我是信用社人、我与信用社共成长。

也许,岁月可以改变我们的青春、理想,但有一种东西永远不会失落;也许时间能冲淡记忆,但有一种精神将永远在我们心中铭刻。它就是信用社人对事业的执着,它就是信用社人走村窜巷匆匆的步履,它就是信用社人脊梁上流淌的热汗,它就是信用社人为事业添彩而默默奉献的年华……

感谢信用社,不仅给我我一个立身成人的平台,更给我我一个感悟人身、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上一篇:建筑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任务书下一篇:县级惩防体系建设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