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损伤护理常规

2024-05-16

腹部损伤护理常规(精选6篇)

篇1:腹部损伤护理常规

腹部外伤性多脏器损伤护理常规

㈠观察要点

⒈严密监测患者意识情况,P、R、BP、CVP、尿量、肢体温度、颜色,注意有无休克的表现。

⒉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注意呼吸的形态及频率。

⒊观察腹痛的特征、无腹膜刺激症,判断是实质脏器损伤还是空腔脏器损伤。⒋观察患者的体位及局部软组织损伤、肢体活动情况。㈡护理要点

⒈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人工呼吸。

⒉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静脉通道2~3条,以上肢静脉为宜(1路扩容输血输液、1路滴注或推注各种药物),必要时行深静脉置管。⒊体位:抬高下肢15°~20°;合并休克者,取休克卧位(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

⒋遵医嘱立即行备皮、皮试、合血、导尿、胃肠减压等,协助做好术前准备。⒌术后护理:

⑴体位:根据麻醉方式,采取必要的体位,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 ⑵遵医嘱准确给药、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⑶严格记录24h尿量,观察尿量颜色,并做好护理记录;

⑷切口护理:定时观察敷料,是否有出血及不正常分泌物,敷料被浸湿时注意其颜色、性质及量,并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并做好记录;

⑸疼痛护理:如采取合适体位、遵医嘱使用止痛剂、辅助疗法等;

⑹引流管的护理:明确各种引流管的位置及作用,妥善固定和保护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定时更换引流袋。

⑺评估肠蠕动恢复情况,据情况鼓励适当活动。⒍做好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⑴病室定期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留置氧气管、胃管、导尿管按相应常规护理。

⑵口腔护理2次/d,协助翻身、拍背,指导咳嗽咳痰,及时吸痰,防止肺部感染。⒎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指导饮食。

⒏心理护理:鼓励开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㈢指导要点

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情绪。⒉适当休息,注意锻炼,促进康复。⒊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⒋告知患者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38℃)或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篇2:腹部损伤护理常规

临床案例

男性,48岁,餐后1小时,被马踢伤中上腹后,突感上腹部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刀割样,短时间内腹痛逐渐扩至全腹,左上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X线检查显示膈下有游离气体。

1、初步的诊断是?

2、主要的护理诊断是?护理措施是? 概述

腹部损伤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腹壁和(或)腹腔内器官损伤。腹部损伤可分开放性和闭和性两大类。分开放性损伤腹璧有伤口,多拌有内脏损伤,闭合性损伤体表无伤口很难判断是否伴有内脏损伤。病因

开放性损伤多由刀刺、枪弹等引起,闭合性损伤常为高处坠落、挤压、车祸、拳打足踢等钝性暴力所致。临床表现

肝、脾、胰、肾等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腔内出血,包括病人面色苍白,脉搏加快,严重时脉搏细弱,血压不稳定,尿量改变,甚至休克;腹痛多呈持续性,不很剧烈;腹膜刺激征不严重。但伴有胆汁或胰液等渗入腹腔是出现明显的腹膜刺激征,肾脏损伤时出现血尿。

胃肠道、胆、道膀胱等空腔脏器破裂时,主要临床表现是弥漫性腹膜炎。除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呕血或便血等)及之后出现的全身性感染症状外,腹膜刺激征最为突出。上消化道破裂时,因胃液、胆汁或胰液的强烈化学刺激,立即引起剧烈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典型的腹膜炎体征。下消化道破裂时,腹膜炎体征出现得比较晚,程度较轻,但造成的细菌污染严重,有时可有气腹征,随后出现肠麻痹、腹胀或感染性休克。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术前观察及护理

(1)迅速安置好患者,不随便搬动,以免加重伤情,每30~60min测BP、P、R各1次,并记录。严密观察患者神志,注意有无口渴、表情淡漠或烦躁、面色苍白,呼吸、脉搏加快等失血性休克现象。(2)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预防休克,给予广谱抗生素以预防或治疗可能存在的腹内感染。

(3)严密观察腹部体征,注意有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肝浊音界有无缩小或消失,有无移动性浊音等。协助医生及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腹腔穿刺、B超检查及血常规检查和腹部X线检查。(4)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关心安慰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5)体位:半卧位可以促使腹内渗出液积聚于盆腔,减少吸收、减轻中毒症状并利于引流,同时使隔肌下移,腹肌松弛,减轻腹胀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休克病人取休克卧位。(6)禁食、胃肠道穿孔的病人必须胃肠减压

(7)术前准备:做好术前药物过敏试验及配血准备,手术区域备皮。根据病情需要放置胃管及尿管。

术后护理

3.1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24h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面色、尿量的变化,严密观察有无腹腔内出血。如有意外,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2 做好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腹腔内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经常挤捏引流管以防血块堵塞,并随时注意观察引流量、性状,准确记录24h引流量。

3.3 加强基础护理 指导患者取半卧位,进行正确的咳嗽,避免切口的疼痛与裂开。协助危重患者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对留置尿管者,要加强尿道护理,防止逆行感染。

3.4 对症护理 对胃肠道、胆道手术来说,术后需禁食,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可以通过抽吸胃液,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观察病人有无消化道合并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3.5患者消耗显著,因此,要加强静脉内营养支持治疗。消化道经受创伤、手术、禁食三重打击,常伴有应激性溃疡,出现呕吐咖啡色胃液或排柏油样便。严格记录呕吐液和大便量,以便估计出血量,并遵医嘱进行相关止血、输血处理。此外,当患者恢复肛门排气后,即可进食,从流质饮食、半流食到普通饮食逐步增加,指导患者进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饮食。

3.6 加强心理护理 对于腹部闭合伤患者的护理除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外,还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对他们加强心理护理。因腹部闭合伤使患者产生极度的痛苦与焦虑、恐惧,再加上某些插入性操作如置胃管、尿管等,致使患者即刻出现恶心、呕吐、频频尿意等不适,这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应向患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以友善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取得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和依靠。使患者能获得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抢救时机。

3.7 解释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卧床期间进行床上活动,体力恢复后尽早下床走动,促进肠功能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

出院指导

(1)1~3个月内不应参加重体力劳动,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暴饮暴食。

(3)肝破裂、脾破裂术后出院3~6个月后复查。(4)出院后如有腹胀、腹痛等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精选习题

1.区别空腔脏器破裂与实质脏器破裂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A.外伤史 B.腹痛程度C.腹膜刺激征轻重D.有无移动性浊音 E.腹腔穿刺液性状

2.持续胃肠减压时间较长时应加强的护理项目有

A.口腔卫生B.预防压疮发生C.要服药时,由管注入D.记录吸出液的量和质E.及时更换收集瓶

3.对腹部闭合性损伤与内出血合并休克的病人应

A.全力抢救休克B.立即手术C.休克改善后再行手术D.抢救休克同时手术E.手术止血后治疗休克

4.有利于腹膜炎渗液至盆腔,减少毒素吸收的措施是 A.禁食、禁饮、输液B.胃肠减压C.应用抗生素D.安置半卧位 E.保持腹腔引流通畅

5.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损伤最可能的依据是

A.腹式呼吸消失B.腹肌紧张C.肝浊音界缩小D.移动性浊音阳性 E.腹腔抽到不凝固血液

6.关于胃肠减压的目的,错误的是

A.改善肠壁的血液循环B.促进胃肠吻合口愈合c.维持正常体液平衡 D.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E.减轻胃肠道内压力

7.腹腔手术后停止胃肠减压的主要依据是 A.术后2~3天 B.肛门排气后 C.无胃液抽出 D.无腹胀、呕吐E.肠鸣音恢复 8.赵女士,急性腹膜炎,确诊的可靠体征是

A.腹胀 B.腹膜刺激征C.肝浊音界消失 D.肠呜音减弱 E.移动性浊音

篇3:腹部损伤的护理要点分析

1 临床资料

该组患者60例, 均为复合型腹部外伤, 其中男48例, 女12例。年龄13~66岁, 平均年龄32岁, 60例患者中初诊54例, 转诊6例。致伤原因以刺伤、车祸、高空坠落为主, 从伤后到就诊平均为3h, 其中术前有失血性休克48例。开放性损伤32例, 闭合性损伤28例。肠破裂18例, 脾破裂12例, 肝破裂2裂。胃贯通伤22例, 肠系膜破裂后腹膜血肿10例。2次以上手术18例, 2个以上脏器损伤20例。损伤严重度评价按照1974年Baker提出的评分[1]ISS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25~54分。该评分目前已被创伤界所公认, 并已广泛用于临床。该组均<16分的有32例, >l6分有28例, 平均28.5分。该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首先抓紧时机及时增加静脉回流, 快速滴注平衡盐溶液和人工胶体液, 其中胶体液更容易恢复血管内容量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同时能维持胶体渗透压, 持续时间也较长。当患者已呈明显休克时, 估计失血量一般达1500mL以上, 在保证氧供的同时, 应快速输液并尽早输全血。对于伴有胸部严重创伤的病人易发生肺水肿和心衰, 需间隔输入一定量的新鲜血, 以维持红细胞比容在25%以上。对伴有骨盆骨折的腹部损伤尤其是腹腔内血管断裂或腹膜后血肿患者, 不宜从下肢大量快速输入, 以免漏入腹腔。

2 护理

2.1 院前救护

入院前的护理必须在外伤后立即开始, 这对提高伤者存活率有重要意义, 时间不能>20min, 否则会延误外科诊治。迅速评估患者伤情,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意识、面色、骨折情况、出血量多少、受伤部位与程度等迅速判断病情, 进行ISS评分, 为进一步抢救护理提供依据。立即为患者安置床位, 为增加回心血量, 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恢复采用中凹卧位, 即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20°。为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士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边, 迅速清除患者鼻腔内的血液、口腔内痰液、呕吐物等。严重多发伤常伴有呼吸道梗阻致窒息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 以提高患者机体组织血氧含量。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辅以呼吸机。立即建立静脉通道2~3条, 保证大量输液输血畅通如果患者血压低于8Kpa以下, 首先输入平衡液3000mL左右, 然后输入胶体液, 止血药、抗生素、全血、血管活性药物质等。止血:常用方法有腹部压力带法、加压包扎法;止痛:疼痛引起休克, 一般肌注吗啡5~10mg或杜冷丁50~100mg, 必要时行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 监测中心静脉压。同时注意保暖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则立即给予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密切配合医生进行诊断性操作, 对有手术指征的患者, 做好皮试、配血、备皮、血气分析、留置胃管和尿管等术前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该组患者完成手术后, 大部分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慌、急躁、焦虑等情绪。因为此时患者对于伤痛无思想准备, 精神负担重, 而且还面临着再次的确定性手术。此时要注意加强心理护理, 在思想上给予安慰和鼓励, 同时动员患者家人朋友等做好患者工作, 稳定其情绪, 配合护理和治疗[2]。

2.2.2 一般护理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及心电变化, 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 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气管插管的患者定时吸痰。肝破裂修补术后取平卧位, 尽量少活动, 防止术后出血。常规吸氧2~4L/min保持良好静脉通道, 掌握输液速度及先后顺序。根据病情取有效卧位, 可减轻对心肺的压迫。当应用止痛药, 但要注意血压、脉搏及呼吸情况。保持各引流管通畅, 防止逆行感染, 应警惕腹腔内出血的可能。

2.2.3 静脉营养支持

患者术后营养补充是通过既经济实惠又操作简便的浅静脉营养来实现的。合理配比易使热量充分吸收, 减少对血管刺激, 主要能源以高渗葡萄糖为主, 但糖尿病患者除外, 脂肪乳、氨基酸应同时输入, 以减少分解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抗生素应在患者体温最高时输入。

3 结果

经过我院的抢救和护理, 60例患者治愈57例出院, 治愈率为95.0%, 1例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 2例死于顽固性休克, 平均住院时间为 (27.5±2.3) d。

4 结语

腹部损伤病情凶险, 病程长, 治疗复杂, 其需明确腹部外伤的部位和性质, 除临床检查外, 需要作一些有效的检查。其中腹腔穿刺、剖腹探查、B超、CT检查是诊断腹部伤的重要方法[3]。我院通过对复合性腹部外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及术前救护和术后护理的急救配合, 严密观察病情动态, 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 一般护理和静脉营养支持, 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治愈率为95.0% (57/60) , 综上所述, 良对于腹部损伤患者进行及时的院前救护, 围手术期进行合理的护理, 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较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佩芳, 周继红.创伤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48.

[2]连叔薏, 许若侨, 蔡泽玲.严重腹部外伤的急救与护理干预[J].航空航天医药, 2006, 17 (2) :8849.

篇4: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探讨

【关键词】腹部;损伤;护理

腹部损伤是常见的损伤。在损伤造成的死亡中,大约四分之一与腹部损伤有关。腹部损伤的患者可有一个或多个器官的损伤。由于腹部损伤可能涉及内脏,在对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腹腔内出血和腹膜炎的表现[1]。临床表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评估患者神志变化和皮肤情况。轻度休克的患者,皮肤苍白、湿冷;中度休克的患者,可有多汗和少尿;重度休克的患者,可出现烦躁、定向障碍、近期记忆缺失等。腹部评估观察并记录腹部伤口情况,观察腹部皮肤有无寮斑。对开放性损伤,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异物存在等。触诊腹部有无腹腔内出血、腹肌强直、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有无其他部位的疼痛。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咳血或尿血。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34例腹部损伤患者给予护理措施,分组护理,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34腹部损伤患者,实验组17例,平均年龄为(46.55±5.35)岁,男女比例1:1,对照组17例,平均年龄为(45.25±5.5)岁,男女比例1:1。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2.1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 用外部加压或无菌敷料压迫控制外出血。建立快速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输注温的生理盐水或乳酸盐林格氏溶液。抽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型和交叉配血。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尿管,观察有无血尿,准确记录尿量及尿比重等。若无颅骨损伤等禁忌时,可以给患者插人鼻胃管,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同时降低呕吐和误吸的危险。脱去衣物,给予毛毯。必要时给予加温的静脉输液和加温湿化的氧气,保证患者舒适。损伤早期每15-30分钟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情况,平稳后改为每小时一次。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肠鸣音,尿量,氧饱和度,有无呕吐、肌紧张和反跳痛等。配合医生进行腹腔穿刺。

1.2.2预防感染 消毒嵌入的异物,不要拔除。用无菌盐水敷料覆盖暴露的器官或组织。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1.2.3疼痛的护理 评估患者腹痛或牵涉痛及恶心的情况。观察患者有无腹内脏器损伤的表现,诊断未明确者禁用镇痛剂,以防掩盖伤情[2]。

1.2.4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时,护士需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是否稳定,感染是否被控制,观察其疼痛是否减轻,患者是否了解治疗方案。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时,护士需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是否稳定,感染是否被控制,观察其疼痛是否减轻,患者是否了解治疗方案。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使用χ2检验,<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研究护理方法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使用χ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将护理方案数据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发现采用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两组时间与住院天数相同,实验组17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护理有效16,护理无效1例,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1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有效14,护理无效3例,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腹部损伤患者总的处理原则为:预防和控制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腹部损伤的急诊处理为预防缺血性休克和感染。对于有严重的腹部损伤患者来说,如果存在腹膜刺激的表现,应剖腹探查,修补受损器官。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开放性损伤穿破腹膜者为穿透性损伤;其中,投射物有人口、出口者为贯通伤。穿透性腹部损伤通常与枪击和刺伤等暴力有关,很少引起多器官损伤,但常合并胸腔、脊柱和后腹膜腔等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血。闭合性损伤常引起多器官损伤,常见原因为交通意外、高空坠落、挤压等。通常腹部损伤可有肝、脾、胰腺、肠系膜动脉、横膈膜、膀胱、大血管、胃、肠、肾等器官的破裂,这些破裂可导致大出血和缺血性休克,需尽快手术。腹部损伤患者总的处理原则为:预防和控制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腹部损伤的急诊处理为预防缺血性休克和感染[3]。对于有严重的腹部损伤患者来说,如果存在腹膜刺激的表现,应剖腹探查,修补受损器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效果较为一般,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疗效显著。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部损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更好的治疗腹部损伤患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恕,李木泉.胸腹多发伤43例诊治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1996,12(2):89.

[2]黄显凯.加强腹部创伤的早期诊治[J].创伤外科杂志,2007,9(5):385-387.

篇5:外科学——腹部损伤

第一节 概述

分类:

1.开放性损伤:穿透伤:有腹膜破损者(多伴内脏损伤),非穿透伤:无腹膜破损者(偶伴内脏器官损伤);贯通伤:投射物有入口出口者,盲管伤;有入口无出口者。2.闭合性损伤:可能仅局限于腹壁,也可同时兼有内脏器官损伤。3.医源性损伤:各种穿刺、内镜、灌肠、刮宫、腹部手术等诊治措施。病因:

1.开放性损伤:常由锐器、枪弹、弹片所引起。受损脏器的顺序:肝、小肠、胃、结肠、大血管等。

2.闭合性损伤:常系坠落、碰撞、冲击、挤压、拳大脚踢等钝性暴力。受损脏器的顺序:脾、肾、小肠、肝、肠系膜等。

腹部损伤的严重程度,是否涉及内脏器官、涉及什么内脏器官等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暴力的强度、速度、着力部位和作用方向等因素。它们还受到解剖特点、内脏器官原有病理情况和功能状态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临床表现:由于伤情的不同,腹部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的差异,从无明显症状体征到出现重度休克甚至处于濒死状态。主要病理变化是腹腔内出血和腹膜炎。

实质器官:主要表现是出血。出血出到体外、腹腔内、腹膜后以及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内。胆汁和胰液外漏可同时伴有腹膜炎。

空腔器官:主要是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征)。对腹膜刺激最强的顺序:胃液、胆汁、胰液、肠液,血液最轻。有时可以有气腹征。

外伤时实质器官和空腔器官的损伤可同时存在,所以出血和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可同时存在。诊断:

了解受伤过程和体检是诊断腹部损伤的主要内容,外伤的患者一般病情比较重,所以诊断和抢救措施常常同时进行。在诊断时,应考虑腹部多个器官损伤和腹部以外的损伤。开放性损伤:

要慎重考虑是否为穿透伤。有腹膜刺激征或腹内组织、器官自腹壁伤口突出者显然腹膜已穿透,且绝大多数都有内脏器官损伤。诊断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穿透伤的入口和出口可能不在腹部;

B.腹部的切线伤,虽未穿透腹膜,但不排除内脏器官损伤的可能; C.穿透伤的入口、出口与伤道不一定呈直线; D.伤口大小与病情不一定成正比。腹部闭合性损伤:

首先需要认真考虑是否有内脏器官损伤,若有,其病情要比无者严重的多,且绝大部分需早期手术,如不能及时诊断,可能贻误手术时机而导致严重后果。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有无内脏器官损伤:多数伤者根据伤史和临床表现都能诊断,但仍有不少伤者的诊断并不容易,多见于伤者早期到医院就诊,单纯腹壁损伤伴明显腹壁软组织挫伤者。再就是其他部位的损伤严重,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为了防止漏诊必须做到: A.详细了解受伤史; B.重视全身情况的观察;

C.全面而有重点的体格检查; D.进行必要的化验。

若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有腹内器官损伤: A.早期出现休克征象者;

B.有持续性甚至进行性腹部剧痛同时伴有消化道症状者; C.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 D.有气腹表现者;

E.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者; F.便血、呕血或尿血者; G.直肠指检有阳性发现者。

• 2.什么脏器受到损伤:应先确定哪一类脏器损伤,然后考虑具体脏器。以下几点对确诊有一定价值:

A.有恶心、呕吐、便血、气腹者多为胃肠道损伤;

B.有排尿困难、血尿、外阴或会阴部牵涉痛者,提示泌尿系器官损伤 ; C.有膈面腹膜刺激表现者,提示上腹部器官损伤; D.有下位肋骨骨折者,有肝或脾破裂的可能;

E.有骨盆骨折者,提示直肠、膀胱、尿道损伤的可能。• 3.是否有多发性损伤: 各种多发性损伤可能有: A.腹内某一器官有多处破裂; B.腹内有一个以上器官受到损伤;

C.除腹部损伤外,尚有其它部位的合并损伤;

D.腹部以外损伤累及腹内器官。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在诊断和治疗中,都应注意避免漏诊,否则必将导致严重后果。提高警惕和诊治中的全局观点是避免这种错误的关键。

• 4.诊断遇有困难怎么办:以上检查和分析未能明确诊断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进行其他辅助检查: A.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阳性率可达90%以上,对于判断腹腔内脏器官有无损伤和哪一类器官损伤有很大帮助。严重腹内胀气,大月份妊娠,因既往手术或炎症造成的腹腔内广泛粘连以及躁动不能合作者,不宜作腹腔穿刺。诊断性腹腔穿刺灌洗虽然很敏感,但是不宜把其阳性结果作为剖腹探查的绝对指证,而是应全面检查,慎重考虑再作出决定; B.X线检查:应选择性应用,主要是胸片和平卧位腹平片; C.B超检查:主要用于实质性器官损伤的检查;

D.CT检查:对实质器官损伤及其范围程度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E.其他检查:上述检查未能明确诊断时,可选用选择性血管造影、MRI、MRCP以及诊断性腹腔镜检查。

(2)进行严密观察:对于一时不能明确有无腹腔内脏损伤的患者,严密观察是诊断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其包括:

A.每15~30分钟测一次生命体征; B.每30分钟检查一次腹部情况; C.每30~60分钟,复查血常规;

D.必要时可重复进行 诊断性腹腔穿刺术和腹腔灌洗术。• 除了随时掌握伤情变化外,观察期间应做到: A.不随便搬动伤者,以免加重伤情; B.不注射止痛剂,以免掩盖伤情; C.禁饮食。

• 为了给可能需要进行的手术治疗创造条件,观察期间还应进行以下处理: • 积极补充血容量,防治休克; • 给予广谱抗生素; • 胃肠减压。

(3)剖腹探查:以上方法未能排除腹内器官损伤或出现以下情况时,应剖腹探查。A.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有进行性加重或范围扩大; B.肠鸣音逐渐减弱、消失或出现明显腹胀; C.全身情况有恶化趋势; D.膈下有游离气体表现; E.红细胞计数进行下降;

F.血压有稳定转为不稳甚至下降; G.腹穿为阳性; H.胃肠出血;

I.积极治疗休克而情况不见好转或继续恶化。

• 处理:腹壁闭合性损伤和盲管伤的处理原则和其他软组织的相应损伤是一致的。•

穿透性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腹内损伤多需手术。

腹部以外另有伴发损伤,应全面权衡轻重缓急,首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损伤。

麻醉应选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理想,既能保证麻醉效果,又能根据需要供氧,并防止术中误吸。

• 切口选择:不仅要保证满足彻底探查腹腔内所有的部位,还应能迅速切开缝合,且创伤较小。• 探查:首先查有无出血,再查有无空腔脏器破裂。原则是先止血,再修补。先修补污染重的,再处理污染轻的。

• 放置引流的原则:肝、胆、脾、十二指肠及结肠损伤者;空腔脏器修补后可能发生溢漏者;有较大创面裸露继续渗出者;局部已形成脓肿者。

• 引流种类:烟卷引流;乳胶管引流;双套管负压吸引管。

第二节 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及处理

一、脾破裂(splenic rupture):脾是腹部内脏最容易受损的器官,尤其是脾脏有病理病变时,更易破裂。按病理解剖脾破裂可分为中央型破裂(破在脾实质深部)、被膜 下破裂(破在脾实质周边部)和真性破裂(破损累及被膜)。真性脾破裂在临床中最多见。• 脾损伤Ⅳ级分级法:

Ⅰ级: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手术所见脾裂伤长度≤5.0cm,深度≤ 1.0cm; Ⅱ级:脾裂伤总长度> 5.0cm,深度> 1.0cm,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 Ⅲ级: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损; Ⅳ级: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损。• 处理

处理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

1.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一过性休克,影象学证实脾裂伤比较局限、表浅,无其他腹腔脏器合并伤者,在严密观察下,可非手术治疗,尤其是小儿,成功率可高达80%以上。

2.观察中如发现继续出血(48小时内需输血>1200ml)或有其他器官损伤,应立即手术。3.彻底查明伤情,尽可能保留脾脏。

4.脾中心部碎裂,脾门撕裂或有大量失活组织,高龄及多发伤情况严重者需迅速结束手术,行全脾切除术。

5.在野战条件下,原则行全脾切除术。6.病理性脾肿大发生破裂,应予切除。

7.非真性脾破裂,可形成局限性血肿,36~48小时可再次破裂,称为延迟性脾破裂。一般发生在2周以内,也可迟至数月,此种情况下脾应予切除。

二、肝破裂(liver rupture)

• 肝破裂:右肝叶较左肝叶多,肝破裂无论在致伤因素、病理类型和临床表现都和脾破裂极为相似;但因肝破裂后可能有胆汁溢入腹腔,故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常较脾破裂者更为明显。血液也可以进入胆道,从而出现黑便和呕血。处理以手术为主,原则是彻底清创、确切止血、清除胆汁溢漏和建立通常引流。手术方式多样,包括缝合、肝切除、肝动脉结扎、填塞等等方式。

三、胰腺损伤 •

四、胃损伤

• 五、十二指肠损伤 •

六、小肠损伤 •

七、结肠损伤 •

八、直肠损伤 •

篇6:腹部闭合性损伤致急性阑尾炎1例

【中图分类号】d919.4;r65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4)01—0060—0

1案例报告

某男,40岁。某日在某车站工地上与他人发生纠纷,被他人

用四轮拖拉机机头顶撞腹部后挤压在水泥电线杆上,伤后见腹

部、背部皮肤多处

软组织挫伤,诉腹疼,腹腔穿刺未见血性液体,临床诊断为闭合性腹部外伤,予以保守治疗。1d后出现下腹疼

伴发热,体格检查为腹膜炎体征,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血

常规检查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至16×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增

多,立位拍摄腹部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疑肠破裂,开腹探查见

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康复,无其他并发症。

讨 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致急性阑尾炎是指健康的个体因腹部遭受

闭合性外力作用而引发的阑尾急性炎症l1j。临床少见,容易发

生误诊。文献报道[1,2],外伤后急性阑尾炎与应激反应、内脏

血管收缩或阑尾管壁肌层痉挛引起阑尾缺血、继发性细菌感染

或暴力性损伤引起的瞬间内脏移位、阑尾扭转,致阑尾血供发生

障碍有关。其发生机制可能有:(1)瞬间的腹腔高压和剧烈的肠

痉挛使小肠内的粪便进入阑尾,形成梗阻;(2)腹部外伤后内脏

血管反应,阑尾系膜的损伤引起阑尾血管血栓的形成均可导致

阑尾缺血;(3)阑尾创伤后应激反应造成粘膜下淋巴系统增生,排空受阻,形成腔内高压;(4)创伤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及阑尾粘

膜的轻微损伤,导致细菌感染。本例腹部受到钝性外力1d后出

现腹膜炎体征,并见膈下游离气体,分析认为,可能与首次腹腔

穿刺时注入空气有关。

fluler于1996年提出推断腹部外伤后阑尾炎的3个必要条

件 :(1)以前无腹疼史;(2)创伤必须是直接作用于腹部,呈闭

合性;(3)有阑尾炎的症状并需要治疗。临床法医学鉴定除需要

考虑上述3个条件外,还必须有确证的腹部外伤史、术中证实有

急性阑尾炎的表现,同时还需判定外伤与阑尾炎的因果关系,参

考有关文献[1]:对于伤前无阑尾炎病史,腹部外伤后数小时至

数天内表现为急性阑尾炎者,拟判定外伤与阑尾炎之间存在直

接因果关系,外伤参与程度为75% ~ 100%,若经手术治疗后痊

愈无并发症的,根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35条评定为

轻伤;若损伤后阑尾炎穿孔引起化脓性腹膜炎,或者其他严重并

发症如感染性休克的,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67条、第71

条或第87条评定为重伤。对既往有急性阑尾炎或反复发作者,在此基础上腹部遭受外力作用而引发的阑尾炎急性发作,拟判

定外伤与阑尾炎之间系间接因果关系,外伤参与程度为25%。不

评定损伤程度。本例伤前无阑尾炎发作史,腹部闭合性创伤1

天后出现急性阑尾炎的症状和体征并经手术证实,其损伤程度

评定为轻伤。

参考文献

[1]范利华,吴军,牛伟新主编.损伤与疾病的法医鉴定.北京:法律出版

社.2000 62~63

[2]邓兆平腹部外伤后急性阑尾炎二例报道腹部外科杂志,1998,11:78

[3]serour f,efrati y,klin b,et a1.acute appendicitis following abdominal

trauma.arch surg,1996,131:785~ 786

上一篇:bim项目总结下一篇:开封游记小学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