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课程实验

2024-05-11

管理会计课程实验(精选8篇)

篇1:管理会计课程实验

会计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日期王晴2007级会计2009年 7 月6日

为期四天的的会计综合实验在一片手忙脚乱中结束了,短短的四天,既短暂又漫长。我们在其他大部分同学都在休息的时候坐在教室里,面对着一堆收据、凭证填填写写以及来回的转单,每个人都沉寂在这种忙碌的快乐里面。常常是还没有意识到,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时间就早已悄悄溜走。我想每位同学在最后看到成形的那一本凭证时,心里应该都怀着莫大的成就感的。这是我们这一届会计双学位的最后一门课程了,也是我们这两年来所学知识的一次大的综合,我在内心是非常珍惜的,同时更是有着很多的感触。那些跳跃的数字填在彩色缤纷的凭证上,闪烁着会计这门学科的美丽。我为她的魅力折服。通过本次实验,我对老师讲的一些理论知识又实践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本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缩短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也使我们认识、观察社会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这四天来,我们充实了知识,也重新又爱上了会计一回,以下是这次实验的具体内容。

一、实验时间

2009年6月13~14日、7月4~5日

二、实验方式

手工实验。

三、实验内容

本次会计综合实验的总的目的是要根据各会计规范,使我们学生较熟练、系统、全面地掌握企业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各岗位进行的日常会计处理工作,具有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

实验内容主要是七到八位同学为一组,以仿真的诚信务实(模拟)有限公司的会计核算资料,通过几十笔业务填制相关的票据并根据组员的分工填写记账凭证,根据现实生活中对会计职业的要求进行转单,由代表不同身份的同组同学审核、过账,指导我们全面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基本方法进行仿真实验。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会计实务再认识。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科目就像是砖头一样一点一点的盖起了会计这座大

厦,因此我们要对常见的会计科目烂熟于心。在课程的一开始,老师就要我们提笔默写常见的会计科目,我想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忽视最基础的东西。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是财务报告的最主要的两个表,因此这两个表中主要的项目也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

2.基础会计实务复习。基础会计是第一学期的时候学的,在基础会计课程上完之后我们也曾

经上过基础会计实验课,那时候我们刚入门,主要就是填制一些比较简单的会计凭证以及审核、过账,最后是结账,登记到科目汇总表和会计报表中。在这次的实验课中,我们也

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回忆起来凭证的填制方法。

3.现金收款。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身为出纳要如何开出收据,登记现金日记账,并且学习了验钞和点钞;身为会计人员如何根据出纳填写的收据或存现回单完成后续工作——审核原始单据、制单、审核记帐凭证和过账等。

4.现金付款。现金付款的步骤比较多一些,从领款人拿着经过公司的各个领导签字同意的原

始单据交由出纳确认到确认无误后经办人将凭证交给会计制单,会计记帐、转单审核无误后交出纳;出纳点钞核对金额;出纳将现金交领款人,要求点收签字;无误后在支出凭单上盖“现金付讫”章并登记现金日记帐;凭证交会计。从这现金付款的第一笔业务开始,我们组员就开始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了,主要就是转单容易弄混淆,谁是谁的什么经常会弄混,所以我们组7人就把所有的关系都在一张纸上列的清清楚楚,这样一来,有点糊涂的时候就拿纸来看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5.银行账户开立。一般来说。企业必然要与银行打交道,那么开立银行账户就是必须的。早

银行账户开立之后很多账目都是通过银行来往,包括下面的银行现金收款、付款和银行账户转账收款、付款。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学会如何运用现金对账单、现金缴款单回单、转账支票等等开出支出或者收入凭证,同时,对于现金对账单、现金缴款单回单、转账支票这种原始单据也要熟悉。

6.银行帐户现金收款。

7.银行帐户现金付款。

8.银行账户转帐收款。

9.银行帐户转帐付款。

10.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科目也是任何企业、公司必不可缺少的,其中应付职工薪酬中又包括

各种福利费用,同时又分为不同的部门人员的薪酬,要记入不同的科目。在实际操作中,也要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例如工资核算员填写“领款申请单”,经批准后,连同工资清单(实际发放的工资数)软盘和工资汇总表交到出纳处。出纳再开转帐支票2张(1张是当月实发工资合计数,1张是代发工资手续费:1元/人。),连同工资软盘、代发工资清单(四联)交银行等等。

四、实验收获

在实验课程的港开始,我们有过粗心,有过急躁,但是随着课程的进行,我们手中的活页开始变的有条不紊了,我们开始知道程序步骤都是这么样的,一个凭证制完之后应找谁来审核谁来过账了,在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很多的心得体会:

1.会计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也是一个需要很认真的去对待的工作。会计师一个要频繁的与

数据打交道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耐心,更要细心,因此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要用心的去写、用心的去核对。在课程中,我曾经也不止一次的因为一个字写错而不得撕掉重新再写,现在这只是实验课程,可是如果在现实工作中呢,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会为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可能会因此而要承担法律责任。会计实验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了态度的重要性。其实在任何工作中都需要我们以一颗认真的心来对待,尤其是我们将要踏入毕业生的行列,即将要面临就业,我们要抓紧时间去纠正自己学生的那种一切都还可以撕掉重写的习惯,养成任何事情都细心去做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工作岗位上获得长足的发展。

2.在我们只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觉得不是很难的东西,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就束手无

策了。在之前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时,会计对于我们来说感觉就只是书面上的那些计算方法、会计分录等等,而实验却让我们认识了生动形象的会计工作是什么样子的,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能只是动脑筋琢磨书本上的东西,还得动手操作操作,才能真正掌握其本质。所以,这次手工实验课对我们深入了解会计这门学科有重大意义!

3.课程中,我们每个组员所代表的职务都不是固定的,每个票据制作完成之后都需要交给正

确的同学来审核签字等,会计工作中每一个原始单据或者凭证都需要层层把关,审核和过账一个都不能少,虽然这样会会麻烦,可是这就是原则问题吧。我们在报纸杂志电视等等都见到过有些公司、企业做假账逃税、骗税,或者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来粉饰太平,不能给大众真实的公司、企业的运作情况。这些都逃不掉会计人员的参与,那么作为会计人员,我们要如何权衡其中的利弊呢?我觉得做人有做人起码的准则,作为一个行业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有该行业的行业素质在里面,我们要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不要为一些眼前利益而蒙蔽了双眼。

五、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很难说,我做出了怎样的成绩,不过我的收获很多,也相信这对我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一个非会计专业的双学位的学生,当初选择学习会计双学位也是因为兴趣问题,在学习双学位之前我也自己买过会计方面的教材自己看了一些。我愿意从事会计方面的职业,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那么我就要努力去克服自己的一些缺陷,努力的向成为一位合格的会计人员靠拢。在课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去正视和改正:

1.对会计知识掌握的还不够牢固,有些业务不太清楚分录要怎么记。

2.粗心大意,常常脑子里想的和手下写出来的有出入。

3.脾气急躁,做错一笔账之后就会很烦躁。

4.有时候静不下心来做凭证等,容易走神。

篇2:管理会计课程实验

2加强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教材建设

目前,因为高校对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不太重视,所以管理会计的实验教材相对比较少,从目前的实验教材情况来看,一是数量比较少,二是在为数不多的管理会计的实验教材中,模拟的实验项目不能成为一个体系,形成一整套的资料,更多的实验项目就像是单独列举的一个一个的例子。要加强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建设,首先必须要加强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教材建设。管理会计的实验教材必须要能够融合管理会计的理论与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能,在实验教材中,要能够通过文字和图片比较详细地介绍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应用过程及其在EXCEL中一些应用。另外,还必须要有相应的实验系统来演示管理会计模型在EXCEL表中运用的全过程。除此之外,还必须创建相应的管理会计模型的`模板来训练学生掌握并完成管理会计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等相关职能。

3加强管理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建设

管理会计行使着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的职能,因此在管理会计的实验教学中也应该围绕着它的基本职能来安排实验内容,具体包括了成本形态分析及变动成本法、本量力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存货决策、标准成本、全面预算等几个方面的模拟实验。相对于已有的理论课的学习,管理会计的实验课程中,在本量利分析中,可增加非线性的本量利分析,销售预测可增加多元线性回归的预测模型;存货决策中,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扩展,增加存在数量折扣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与存货陆续入库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在短期经营决策力中,可增加产品的组合决策模型、价格需求弹性模型等内容。另外,在进行实验教学时,由于管理会计涉及到的计算方法有时比较复杂,因此,还应该促使学生掌握EXCEL工作表的各种功能,能将其应用于管理会计的实际工作中去,决策管理会计的实际问题,如,可以进行因素变动的假设分析、结果变动的假设分析等,同时,为以后会计人员能够建立出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会计的模型奠定基础。

4要有完善的管理会计教学模式

4.1要构建各个实验项目

要根据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计成各个实验项目,从而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模拟的实验项目来巩固管理会计的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理论讲解的方式,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自主参加模拟项目的学习,并探究项目的各项内容,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型的学习。

4.2进行案例教学

在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中,对于变动成本法、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模块的内容,可以通过案例的方式来进行教学,通过场景展现管理会计人员可能遇到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的学习和自己的分析,来解决案例中的相关问题,并获取一定的技能。

4.3模拟企业管理会计岗位

篇3: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的构建

1. 实验项目的作用

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师根据实验项目的内容和要求在实验室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是实验教学的实施者, 实验室为实验教学提供条件和场所。实验项目是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是为验证或发现科学原理、科学事实, 或利用科学原理进行能力培养而独立开设的实验教学单元, 也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实践教学的一种教学设计。

2. 实验项目类型

按照功能划分, 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分为验证性实验项目和研究性实验项目。验证性实验 (包括体验型、情景型和验证型等) 的功能是验证理论、辅助知识理解, 熟悉行业 (职业) 技术环境, 掌握实用工具和方法, 其作用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研究性实验 (研究型、设计型、探索型和创新型等) 的功能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工具进行决策模拟或方案设计, 培养信息提取能力、分析能力及研究与创新能力。按照内容编排划分, 可以把实验项目分为单元型和综合型。因此, 综合考虑实验项目可以分为4类:单元型验证性实验、综合型验证性实验、单元型研究性实验和综合型研究性实验。对于一个专业或课程而言, 4种类型的实验项目存在数量比例关系、层次关系, 建设过程中应适合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合理配置。

3. 实验项目构建原则

第一, 整体性原则。

每个实验项目是课程实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课程实验体系和课程理论体系共同组成该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又是整体专业教学一个组成部分。因此, 实验项目构建要有整体观, 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不能把实验项目孤立于人才培养方案之外, 破坏教学体系的整体性, 使整个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

第二, 组合性原则。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两方面有机结合, 才能达到期望的教学效果和效率。在设计教学计划, 建设师资队伍, 编写大纲、教材和编制实验项目等工作中, 要有一揽子组合方案, 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整合, 充分发挥各种优势, 达到“互通、互补和互助”。

第三, 经济性原则。

配置实验项目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合理利用时间和空间资源。由于学生的学时和学分是有限的, 课程是一种排他性安排。不能为了强调实验教学而增加大学生的学时和学分的总量, 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另外, 实验手段多种多样, 实验室也有各种类型, 如分为模拟实验室和场景实验室等。追求现实场景的模拟一般要求较大的投入, 应避免追求形式上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实验项目建设真正适应实际教学的需要。

4. 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项目的途径

根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以及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项目分为以下4种途径:

(1) 理论教学的实践性延伸——验证性实验项目。实验教学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 使学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和应用所学理论。但是, 并不是所有理论都要通过实践教学验证或解释, 只有那些理论教学不能解释清晰或有必要感性体验的理论知识, 需要实验教学验证, 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

(2) 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探索——研究性实验项目。专业理论体系具有封闭性, 一旦固定下来, 在一定时期就处于稳定状态。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发现和发展新的理论, 经过长期检验融入理论体系之中。研究性实验具有开放性, 在实践中不拘泥于僵化的理论知识和经验, 在具体环境下发展和创新。

(3) 实务领域的规范性应用——验证性实验项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要适应社会需求, 满足社会经济岗位要求, 为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作准备。适应社会规范性职业要求, 高校有责任开展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

(4) 实务领域的创新性探索——研究性实验项目。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 实验室是科学家和企业家的“家”。高等学校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目标, 创新性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使学生有能力承担未来改造社会变革社会的责任。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问题分析

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遍开设IT与会计结合的课程, 课程名称有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计算机会计、电算化会计、财务软件应用等。虽然课程名称不同, 但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基本是一致的, 而且已经成为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由于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 实验教学成为其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我们归纳了部分高校 (共17个)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实验教学情况, 理论课程一般为54学时, 实验课时一般为36学时, 实验项目大致分为3类:会计软件操作类、会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类和会计软件相关的调查研究类, 典型的实验项目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到,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普遍把商业化会计软件实务操作作为主要的实验项目, 个别的学校开设系统分析与设计和调查研究型实验项目。综合分析目前的该课程实验项目设计, 存在如下问题:

(1) 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整体缺乏系统性。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是专业整体的组成部分, 需要整体协调。其中最主要就是传统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之间的协调。会计软件操作基本是一种“黑箱”操作, 不能使学生深入掌握业务处理过程。因此多数学校开设电算化实验, 同时不摒弃手工会计模拟。致使传统手工会计模拟与电子化操作无法相互替代, 课程内容重复, 实验室重复建设。

(2) 项目设计软件导向,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的具体展开, 基本上都是通过安排学生在实验室学习某一个会计软件的操作, 模拟账套的训练来完成的。软件厂商提供什么软件功能, 就开设什么实验项目, 缺乏与课程目标相一致的案例支持, 致使理论与实验两个教学环节的脱离。

(3) 操作层面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居多, 缺乏研究性实验项目。实验项目80%以上是简单的软件操作, 不能深入了解软件的功能和内部处理。实验只能达到软件操作者培训目的, 不能使电子化业务处理与会计知识相结合。而分析设计型实验项目又偏重于计算机专业知识, 对于会计学专业学生有一定困难, 致使多数研究性实验项目形式重于内容。

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构建

针对目前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存在的问题, 基于实验项目构建原则与方法, 重新构建的实验项目。具体实验项目设置参见表2。

构建说明:

(1) 符合专业实验需求, 体现整体观。首先实验项目反映专业整体, 与其他课程知识结合, 会计知识与IT知识结合。另外, 实验项目之间有紧密相关性。4种实验类型比例合理, 层次安排有序。

(2)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体现组合观。系统描述、业务流程描述、内部控制分析等实验项目, 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很好地结合。通过会计业务流程描述等实验项目, 可以取代手工会计模拟实验。

(3) 实验项目构建多种途径, 体现科学性。构建途径参见表3。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验教学要随着理论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发展而进行创新和探索, 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探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主要论述了实验项目的作用、类型、构建原则以及构建途径。据此深入分析了目前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 进而重新构建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验项目体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实验项目,构建

参考文献

[1]钟晓鸣.改革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的思考[C].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 2005.

[2]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3]屈锡华, 王慧敏.社会中管理与管理中的社会——同构中的范式[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1) .

篇4: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实验课程的改进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管理信息系统(MIS)》课程是高等学校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是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的一套新体系。高等学校管理类相关专业设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概念、作用、技术基础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信息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现代企业和组织,能够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进行案例分析,具备基本的企业信息系统开发规划能力,为今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打下基础[1]。

本人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信息技术及其在管理中应用方式更新发展的速度也很快,现有教材中理论体系部分前沿性知识不够,案例分析的内容缺乏实际背景,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很难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过程及方法,需要对《管理信息系统》及相关实验课程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改进。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前沿理论知识不足

尽管现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相关教材很多,但多数教材内容雷同且知识体系陈旧,尤其缺乏相关前沿理论知识的内容。国内许多教材基本上都是在简单介绍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与数据、信息、知识等相关基础概念后,就按照面向过程的结构化信息系统分析设计方法为主线安排章节。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软件工程方面的内容,缺少如何从企业管理角度构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此外,当前国内外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主要以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为主,而我国大多数教材对原型法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只作一般性的介绍,致使《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陈旧。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在授课中,多数管理类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对于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为核心的教学框架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而部分具有理工科特长的学生却对系统规划与需求分析中所需的管理学相关知识表现出理解困难。同时,很多教师在讲授时,面对不同专业、不同需求的学生,没有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整理出具有一定个性化特征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案例,大多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固定方式教学。

(二)教学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与实践环节较弱

(1)在教学方法上,多数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在没有感性认识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往往不会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考察学生学习效果时,大都采取传统的命题闭卷考试方法,没有实际操作环节的考核。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只能死记硬背,没有做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3]。

(2)目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多以讲授理论为主,在内容的讲授上一般是基础理论加技术加应用,现有《管理信息系统》教材中,符合实际的完整开发应用案例较少,加之不少任课教师本身缺乏实际开发应用系统的经验,很难从社会实践中收集到合适的教学案例。学生对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问题缺乏感性认识,已有的一些案例对企业背景介绍也不够详细,使得多数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困难,无法做到透彻地分析和领会。

(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实践性更强的学科,但是在很多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课时安排上理论教学部分过多,上机实验教学环节课时不足。

(三)缺乏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大多数学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都由任课教师一个人独自完成,不同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展教学,缺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一起研讨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很多教师理论知识虽然丰富,但缺乏实际的系统开发和应用能力。随着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即便是经过了专业培训或者有过系统开发经验的教师,靠一位教师个人的能力也很难把握课程相关理念与知识的最新动向[4]。

(四)学生对课程认知有差异

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理解和需求存在较大偏差,甚至有很多学生会错误的理解《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不少学生觉得这门课属于计算机系列课程,认为学习这门课就是要学习如何编程,如何开发信息系统。所以部分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生觉得学习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这些内容纯属多余,还不如多学几门语言来得实用;而多数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又十分缺乏计算机相关基础知识,所以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一种排斥心理,认为学习管理专业的不需要学习信息系统,从而不愿意花精力好好学习这门课。实际上,编写程序只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很小的一个技术环节,成功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在于对业务对象管理问题的把握和基于管理问题导向的系统需求分析,而系统运行效率和性能又取决于系统设计环节。正是存在着这些理念上的错误认识,学生难以从深层次理解“构建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有效地为企业管理服务”这一核心问题,从而也就不能认识到这门课学习的重点所在[5-7]。

二、课程改进的目标

(1)教师梯队结构合理。主讲教师长期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教学基本功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为课程持续改进提供充分的保障。

(2)课程体系完整,内容新颖。课程要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涉及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领域知识,体系完整,内容紧跟学科前沿。

(3)实践环节具有明显特色。本门课程要对实践环节足够重视,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虚拟系统调查、分析与设计、上机实验等方式,形成了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框架。

(4)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教学过程结合具体科研项目进行案例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课程改进的主要措施

(一)改进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前沿理论知识更新很快,要求任课教师动态跟踪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并及时将前沿理论知识引入课程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基础,结合信息经济学、信息技术及知识工程研究的发展,及时拓展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影响等。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将知识学习和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原则,引入一些信息系统驱动下最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如ERP、JIT、敏捷制造、CRM、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等。始终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结合任课教师参与和主持的有关科研课题,采用案例教学,上机实验教学等形式,增强教学环节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式

主要采用理論讲授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理论讲授中结合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教师从事的有关科研课题,引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上机实验等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互动教学过程[4]。

1.案例教学

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项目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教学管理系统的案例,使学生由浅入深的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与生命周期过程。

在概念、思想和原理讲授中也引入相关案例,如讲授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环境因素时,本人就结合煤矿企业生产过程的特征(投入的都是辅助材料,投入物与产出物没有确定的供求联系)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针对某个具体企业的组织特征和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

2.课堂讨论

每堂课要预先设定一个讨论主题,点取学生讲解答疑,进行自评互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讲解。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学习的兴趣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也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上机实验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既要求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应用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在应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最有效方法。在上机实验环节,应着重培养应用Visio、Rational Rose等CASE工具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的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和熟练应用SQLServer等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的能力。结合上机实验环节,可以开设多个实验项目,要有侧重单项技能训练的实验项目,也要有综合性实验项目。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程指导,并配备1-2名有丰富经验的研究生协助进行实验指导。

(三)建立教学团队

结合所在单位条件,联合多名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间要经常交流经验,相互听课,为不断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工作质量提供保障。此外,上机实验环节让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有丰富的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实施经验的研究生参与指导,使上机实验环节的效果得到很大提升。

(四)改善教学条件

教学单位除具有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讲授的条件外,还应建设能同时容纳所有上课学生进行上机实验的教学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上机实验所需的数据库(SQLServer等)、CASE工具(Visio2003,IBM Rational Rose)等软件系统,并搭建PowerBuilder或.Net等大型应用系统开发环境。

此外,课程负责人或教学单位还应该与专业从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的有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参观学习,提供讨论案例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打破以单一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案例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魏玲,孙晓宇,代德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2(6):55-56

[3]梁亚玲.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10):100-101

[4]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5]胡晶,李春林.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无边界”教学模式的学习型组织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8):83-84

[6]郭伟光,李道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23):105-107

[7]龙世荣,赵学孔.高职高专院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 (5):106-108

作者简介:

篇5:管理会计课程实验

特别提示: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是教学必要环节,要求每个学生在课程实验各个环节准时参加并认真完成,无故缺席、迟到、早退、不按要求完成者即不合格。中途确有重要事情请假的,请找年级主任或学院领导批准,并留存经批准的书面请假条,质疑时间绝对不能缺席。任课老师没有权力批假,请配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谢谢!具体说明:

1、分组共同完成案例;分组每组人数最多6人;每人至少主要负责1个案例;分组名单原则上由班长或者负责同学按照学号划分或者自行组合;

2、案例资料内容不必体现在案例报告中,案例报告内容中必须详细写明每位成员分工情况(具体负责哪块内容以及报告哪个部分);每个案例报告完成要另起一页,不要连着写;【后附报告模版】

3、先自行完成书面报告(除了报告封面、目录、报告模版等格式统一规定外,其余关于报告具体内容、字数不作统一限定;但要求打印),然后集中质疑(即老师提问,提问内容不限,成员之一主答,每个成员均应作好答辩准备);

4、考核:(1)若各环节均参加:案例书面报告评分占50%,答辩评分占50%;加权

(2)若缺任一环节:

0分;

5、上机要求【利用自有资源在实践环节规定时间内完成】:查找3~6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有关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及经营决策的资料,具体有(1)产品成本构成的详细内容;(2)成本核算程序及方法;(3)成本控制的手段及成本管理制度;(4)管理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情况等。通过成本资料的查找,说明成本及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篇6:会计实验课程心得体会

一直觉得做账是很容易的事情,是正常人都能做好的。但是这次会计实验课真是当头棒喝。在初学的时候一头雾水,动手实践后手忙脚乱,错漏百出,总是要返工。真是莫大的讽刺。通过这次实验,在工作上认识到两点:

一,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从知识上讲,会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二,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会计不是一件具有创新意识的工作,它是靠一个又一个精准的数字来反映问题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自己对数字的敏感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弥补漏洞。

以前,我总以为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当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其次,我发现会计的连通性、逻辑性和规范性很强。每一笔业务的发生,都要根据其原始凭证,一一登记入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三栏式账、多栏式账、总账等等可能连通起来的账户。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会计的实践中,漏账、错账的更正,都不允许随意添改,不容弄虚作假。每一个程序、步骤都得以会计制度为前提、为基矗体现了会计的规范性。

这次课程中登账的工作如下:首先要根据业务的发生,取得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帐凭证。然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以及试算平衡表,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原本以为很简单,但是下手去做的时候才发现很容易出错,很多细节需要关注,凭证上方的编号写错都要全部重填。经常会出现的错误当然是数位填错,这要是在银行里面出差错,1万写错成100万,这真心后果不堪设想。

会计本来就是烦琐的工作。在我曾觉得整天要对着那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而心生烦闷、厌倦,以致于登账登得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这只会导致“雪上加霜”。但是做久了就会发现,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会左右逢源。越做越觉乐趣,越做越起劲。梁启超说过:凡职业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干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篇7:管理会计课程实验

实验一 应收应付系统初始化

一、实验内容 设置系统参数 设置基础资料 输入初始数据 与总账系统对账 结束初始化

(应收、应付系统是两个系统,要分别进行操作)

二、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 软件环境:金蝶K3 WISE v13.1

三、操作部门及人员

财务部、往来账会计马秀伟(XXX5)

四、实验主要步骤:

系统设置—初始化—应收款管理--期初数据录入(1)应收帐款(发票、预收单、其他应收款)(2)应收票据 业务

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选择单据类型—选择业务类型

2、单据生成凭证

(1)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凭证处理

(2)单据保存和审核后直接在单据的界面上生成凭证

3、核销

(1)财务会计—应收款管理--结算--核销管理(2)收款单保存和审核以后在单据中直接核销 用户管理

初始余额录入

系统参数设置

科目设置

客户设置

部门设置

职员设置

物料设置

供应商设置

应收款汇总

应付款汇总

实验二

供应链初始化

一、实验内容

设置供应链系统核算参数

设置供应链系统相关的公用基础资料 设置系统参数 初始存货余额录入

输入启用前未处理完单据 与总账系统对账 结束初始化

二、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 软件环境:金蝶K3 WISE v13.1

三、操作部门及人员

财务部张婷(XXX1):基础资料 存货初始余额录入,结束初始化 仓库管理员曹敏(XXX9)输入库存类单据 仓库主管 赵力(XXX8)审核曹敏输入的单据

四、实验主要步骤:

系统设置—初始化—供应链--参数设置

系统设置—初始化—供应链--初始存货余额录入

实验三

供应商管理

一、实验内容

设置供应商供货信息 采购价格设置 采购报价的审核

二、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 软件环境:金蝶K3 WISE v13.1

三、操作部门及人员

采购资料、单据由采购员胡开林录入

资料、单据审核由采购部经理李大勇(XXX6)审核

四、实验主要步骤:

实验四

采购业务流程定义

一、实验内容 业务流程的设置

二、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 软件环境:金蝶K3 WISE v13.1

三、操作部门及人员 采购部经理李大勇

四、实验主要步骤:

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订单----→保存--→审核

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订单----→保存--→审核

供应链--→采购管理--→外购入库----→保存--→审核

供应链--→采购管理--→费用发票----→保存--→审核

供应链--→采购管理--→采购发票----→确定--→钩稽--→全部退出

供应链--→入库核算--→外购入库核算--→确定--→核算 供应链--→凭证管理--→生成凭证--

供应链--→仓储管理--→领料发货----→审核

实验五

采购申请

一、实验内容 采购申请单的输入 采购申请单的审核

二、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 软件环境:金蝶K3 WISE v13.1

三、操作部门及人员

采购申请 车间工人胡兵、赵武 审核 车间主任张二柱、朱铁

四、实验主要步骤: 采购申请单

实验六

采购订货

一、实验内容

采购订单的多级审核设置 采购订单的录入 采购订单的审核

二、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 软件环境:金蝶K3 WISE v13.1

三、操作部门及人员

采购订单(合同)整理 胡开林

限额内采购订单由采购部经理李大勇审核 超出限额,还需由财务部经理许静审核 采购订单的审核规范由财务部经理许静确定

四、实验主要步骤:

【实验七】仓库收货

一、实验内容 外购入库单的输入 外购入库单的审核

二、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 软件环境:金蝶K3 WISE v13.1

三、操作部门及人员

原材料的采购入库

仓库管理员

曹敏(XXX8)负责 进出库业务单据 审核 仓储部 赵力(XXX9)

四、实验主要步骤:

【实验八】财务记账

一、实验内容 采购发票的输入 采购发票的审核

采购发票和外购入库单的勾稽

二、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 软件环境:金蝶K3 WISE v13.1

三、操作部门及人员

原材料的采购入库

仓库管理员

曹敏(XXX8)负责 进出库业务单据 审核 仓储部 赵力(XXX9)

四、实验主要步骤:

【实验九】采购退货

一、实验内容

采购退货单的输入及审核 红字发票的输入及审核

红字发票和采购退货单的勾稽

二、实验条件:

微机一台; 软件环境:金蝶K3 WISE v13.1

三、操作部门及人员

采购退货的处理由仓库管理员曹敏负责 进出库业务单据 审核 仓储部经理 赵力 红字发票由往来账会计马秀伟处理

采购发票的审核、勾稽由财务部经理许静负责。

四、实验主要步骤: 打开【采购入库单】

单击工具栏上的【红字】按钮,依次键入【供应商】、【日期】信息

单击选中【源单类型】为外购入库,在【选单号】过滤窗口中单击选中已经收货的蓝字外购入库单

篇8:管理会计课程实验

虽然多数高校和职业院校对物流教育越来越重视,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教学体系不健全、教学手段落后、实验室投入不足,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物流是实务性和工程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专业,因此,学校的物流教育不仅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要的优秀物流人才。物流实验课程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科学地设定物流实验课程体系,并建设满足培养目标的物流实验室,则是其中的关键[1,2,3,4]。

1 物流实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1.1 物流教育的发展趋势

①物流教育思想融合和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的趋势。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多方面能力的要求,将来的物流管理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将围绕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做出调整。

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体系也将向综合化发展,整个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相互割裂和重复讲授,同时课程内容将依据不同的培养要求而设置。

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实用化趋势。

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要解决物流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脱钩的矛盾。未来的物流教育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增加实践环节,加强实验基地和实验室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④物流教育将致力于培养科技型和知识创新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人类已跨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传输手段日益更新,信息的发生量也日益增大。新的电子商务知识不断涌现,物流技术与装备日益更新,都要求各类物流人员加速知识的更新。

1.2 物流实验课程的作用

以先进的物流理念为指导的物流实验课程使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现代物流技术和工具,并熟悉物流系统的作业流程,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马上胜任一定的工作,增强了其实用性;物流实验课程能够使学生的物流方案在物流实验室实现,便于学生设计物流系统、分析方案的优劣和效果,培养学生对物流理论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物流课程的兴趣;综合性的物流实验将涉及到物流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综合实验既锻炼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还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实际物流方案的模拟和改进型的物流实验项目往往涉及到一个项目团队共同完成,这就涉及到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物流实验课程可以适应物流教育的发展趋势,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物流实验课程体系设计

过去,在相关的物流专业培养方案中,大多把实验环节设置在具体的专业课内。例如,物流信息系统、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第三方物流、运输管理等课程,每门课均设有6-8课时不等的实验课,实验教学显得很分散、不系统,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实验教学体系,而且也不好配备实验教学的师资。因此,必须加以整合。

2.1 物流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物流实验课程体系必须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必须审视毕业生就业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各种知识技能。从总体上讲,高等院校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信息科学技术方法与手段,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物流活动的能力,从事现代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应该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性。物流实验课程应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强化特色,整合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编写适用的实验教材,制订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办成以物流技术设备应用与仿真基本模块、物流管理软件应用提高型模块和物流方案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模块三个层次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2.2 独立开设系统化的物流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要打破以往实验课隶属于各门课程的传统做法,按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若干门实验课,如考虑设置物流技术、仓储自动化、信息系统等基础实验课,在高年级开设配送中心设计、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综合实验课。面向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多模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如将实验课分为必修实验(包括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和选修实验两个层次,既使绝大部分学生做完必修实验即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选做若干设计性或综合性选修实验,少数尖子学生还可以做研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可以是由学生自选经教师批准的课题,而更多的是结合教师的课题做研究性的实验,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2.3 实验课程内容构成

在实验内容上剔除陈旧、不合理的内容,在充实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根据认识和能力提高的循序渐进原则,在正确定位阶段性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按层次结构设计实验教学内容:

一是基本性实验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实验方法,学会常规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撰写实验报告,熟悉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原理、方法;

二是综合性实验,该层次实验内容从实际工程应用中选取,兼顾一定的学科交叉知识,目标是培养综合运用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观念和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设计性实验,通过设计性实验的教学,让学生独立完成从查找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到系统实现直至设计、编写实验报告的全过程工作,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制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是研究性实验,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科研究和产品开发等课题,以课题小组的形式实施,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会设计编写科研报告和有关论证报告,为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3 物流实验内容的结构体系

要建立科学化、系统化、具有自身特色的物流实验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结合自身优势、整合现有资源,这样才能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建设出适合教学、科研还能够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高层次物流实验室。以下简单介绍广州大学物流实验室体系。

3.1 实验软、硬件平台体系

软件方面包括:货代系统(海运),货代系统(空运),集装箱码头系统,仓储系统,报关行系统,快递管理系统,物流配送系统,企业ERP系统,商业POS系统;在系统硬件方面,目前的配置包括计算机终端、手持终端、条码打印机、POS机、RF无限射频、GPS/GIS、仓库货架、托盘、电子标签、电瓶叉车、标准20尺冷藏集装箱物流技术条件试验系统。在此平台上可以进行如下试验:

①物流技术与仿真系统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全自动堆垛机,四自由度机械手,辊道输送机,电子称,条码读入器,以及一些控制管理系统,可以与企业ERP以及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控制。学生根据具体的仓库业务,应用系统工程原理和物流优化理论等,自行设计和建立货物出入库、物资订购与调拨、自动化存储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提出仓储管理的优化方案和措施。

②物流流程管理软件操作实验。包括各类主要的物流软件,如仓储管理、第三方物流、国际货代预报关、采购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等。可以进行货物订单的处理,货物的混装,运输调度计划,货物跟踪与查询等,可以模拟操作流程,配送计划,配送路线,商品包装单位,人员岗位与作业时间等,配送系统的优化,等等。

③物流系统仿真模拟实验。采用标准的仿真教学软件,面向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 3D 动画仿真软件系统。可以把现有的或正在规划中的物流配送中心或工厂在计算机系统中建成虚拟的 3D 动画模型,以实现一种以 3D 动画为载体,集作业人员、搬运设备、货物、控制系统、数据信息合为一体的系统仿真平台,为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和改善提供有效的可视化手段。

④物流沙盘模拟实验。以信息技术为主,以物流实体模型为辅,对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进行模拟的实战演练。通过沙盘模型展示物流的概念、设备、设施等,让学生从沙盘模型宏观地了解物流主要运输工具及机场、车站、港口、公路以及仓储等相关设施;直观地标识参与物流过程的各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库存水平、生产设备、运输等情况,能够宏观地了解物流的主要过程,了解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通过物流沙盘演练,学生可以宏观的对区域性物流、物流园区或企业内物流进行系统方案设计。

⑤冷链物流技术条件仿真模拟试验。对货物运输条件(包括温度、卫生、包装、装载等的技术标准,承运条件、途中作业、到达作业要求,以及棚、敞车的运输技术条件)的模拟和优化。结合低温物流的特点及易腐货物贮运特性及要求,分析货物的质量指标(成熟度、新鲜度、完整性等)要求,进行运输、加工及贮藏记录等要求的模拟,确定各类冷藏保鲜物流技术参数。

3.2 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3.2.1 实验课程总目标

通过实验课程体系的教学、训练,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掌握有关物流信息、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配送与仓储管理、国际物流与报关等方面的实际知识或运作过程,为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复合型物流高级专业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2.2 实验课程分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为基础性实验,主要内容为物流技术装备与作业仿真。达到对物流设备、技术和作业有一个较全面德感性认识。具体包括:(1)掌握托盘、叉车、货架、pos机、条码、条码打印机、手持终端、无线射频采集器、GPS设备等基本物流设备以及配套软件的使用方法;(2)能够在物流仿真软件的配合下按照既定的物流方案,并整合系统内的物流设备,执行物流方案;(3)分析物流方案的执行过程,并对物流方案的合理化提出建议,为下一阶段物流系统方案设计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为提高性实验,主要内容为物流系统软件应用,达到对采购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国际货物与报关、第三方物流、仿真应用软件的掌握。具体包括:(1)通过采购管理实验,学生应掌握采购计划的制订、供应商管理、采购合同的制订以及采购批量的确定;(2)通过仓储管理实验,学生应掌握仓储计划的编制、物料的收发、库存的控制与管理;(3)通过运输管理实验,学生应掌握运输成本分析、运输线路的选择与设计、运输合同的制订;(4)通过国际货物与报关实验,学生应掌握对外贸易合同的制订、一般贸易进出口货物和特殊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5)通过第三方物流实验,学生应掌握物流供应商的管理;(6)利用仿真软件,自主设计物流作业流程。

第三阶段为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主要内容为物流方案设计和沙盘演练,达到对所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具体包括:(1)综合运用各门专业课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案例情境下的物流问题;(2)巩固和强化前面所修物流专业课程学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3)掌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4)进行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培养较强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2.3 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

①对实验条件的要求:

要求有相关的模拟教学软件、计算机、模拟设备与设施、仿真实验台及其它配套设施与实验材料。

②对实验课程任课教师的要求:

要编写相关的实验课教材或实验指导书,要求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教师主讲、任课教师配合、实验室人员配合,实验结束要抽查批阅实验报告;每门实验课程可以分阶段进行。

③对学生的要求:

要有相应课程的学习基础,实验前要预习,实验中要自己动手并作实验记录,实验完毕要提交实验报告。

4 结语

目前,我国物流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的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例如实验项目的设计、实验室的配套建设、实验教学的考核、实验教材的编写等,物流实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本文仅根据本校的实际做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江大立,王丰,杨西龙.军事物流实验室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11):97-100.

[2]孙鹏.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管理科学文摘,2005,(05):45-47.

[3]孙福东,李洪武.国际物流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0:136-138.

上一篇:如何上好一节政治课下一篇:外国名人智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