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规范

2024-05-02

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规范(共6篇)

篇1: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规范

一、人力资源规划概述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定义

人力资源规划(Human Resources Planning)也被称之为人才资源规划, 是组织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平衡过程。人力资源规划实质上是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要求的基础, 为完成这些任务和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5方面:晋升规划:这是组织晋升政策的一种表达方式, 是人事政策的具体体现。补充规划:补充规划的目的在于合理填补组织中长期可能产生的职位空缺。培训开发规划:培训开发规划的目的是为企业中、长期所需弥补的职位空缺事先准备人员。调配规划:组织内的人员在未来职位上的分配, 是通过有计划的人员内部流动来实现的。工资规划:为了确保未来的人工成本不超过合理的支付限度, 工资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性

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 人力资源规划最具有战略性和积极的应变性。组织发展战略及目标、任务、计划的制订与人力资源战略及计划的制订紧密相连。人力资源规划规定了招聘和挑选人才的目的、要求及原则;人员的培训和发展、人员的空缺都必须依据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实施和调整;员工的报酬、福利等也必须依据人力资源规划中规定的政策实施。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 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 而且在实施企业目标和规划的过程中, 还能不断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和措施, 指导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所以说, 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靠性直接关系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成败。其功能如下所示:

人力资源规划能够确保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与人力资源的结构密切相关。在静态的组织条件下,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表现得并不明显。因为静态的组织意味着它的生产经营领域不变、所采取的技术不变、组织的规模不变, 这也就意味着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均不发生变化。而静态的组织结构对当今社会而言, 其存在、发展、参与竞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个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组织均以动态结构存在。而对于一个动态的组织来说, 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不可能自动实现, 因此就要分析供求的差异, 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调整差异。由此可见, 预测供求差异并调整差异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职能。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大型和复杂结构的组织中,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十分明显。因为无论是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 还是职务、人员以及任务的调整, 不通过一定的计划是无法实现的。例如何时需要补充人员、补充哪些层次的人员, 以及如何组织多种需求的培训。这些管理工作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下进行极有可能给组织的正常运作带来紊乱。因此,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管理的重要依据, 可以为组织的录用、晋升、培训、人员调整以及人工成本的控制等活动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

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控制企业的人工成本。人力资源规划对预测中、长期的人工成本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工成本中最大的支出是工资, 而工资总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中的人员分布状况。人员分布状况指的是组织中的人员在不同职务上、不同级别上的数量状况。当一个组织年轻的时候, 处于低职务的人多, 人工成本相对便宜,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员的职务等级水平上升, 工资的成本也就逐渐增所能承担的能力。在没有人力资源规划的情况下, 未来的人工成本是未知的, 难免会发生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趋势,因此, 在预测未来企业发展的条件下, 有计划地逐步调整人员的分布状况, 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地支付范围内十分重要。

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引导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职业生涯发展, 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 员工才可以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 从而去积极地争取。

(三)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上我们知道, 人力资源规划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那么在进行这项系统工作的时候,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应当引起组织所有员工关注的工作。人力资源规划不只是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事情, 所有管理者, 上至高层管理者下到部门主管以至每一个员工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人力资源规划中最重要的是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 应当不遗余力地推动人力资源规划的进行和调整。人力资源规划的实际运作程序是, 各部门主管初步规划, 再由人力资源部门汇总, 参照公司发展策略与目标, 考核人员生产力与人事薪酬运算等因素, 与各部门协调并达成共识, 后向上呈报。

2、人力资源规划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培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培育一种创新、积极向上, 符合实际情况的人文环境。在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充分注意企业文化的融合与渗透, 保障企业经营的特色,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和组织行为的约束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延续性, 具有符合本企业利益的人力资源特色。

3、人力资源规划要使企业和员工都得到长期的利益。人力资源规划不仅是面向企业的计划, 也是面向员工的计划。企业的发展和员工发展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只考虑企业的发展需要, 而忽视员工的发展, 则会有损企业发展目标的最终达成。一份好的人力资源规划, 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长期利益的计划, 一定是能够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计划。

总体来说,人力资源指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人自身的力量—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如果没有人力资源,其他一切资源都毫无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的获取人力资源,并把所获得的人力资源整合到组织中而融为一体,保持和激励他们对本组织的忠诚与积极性,控制他们的工作绩效并作相应调整,尽量开发他们的潜能,以支持组织目标实现的活动。它与组织中的生产、营销、财务等一样,是组织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管理职能,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

二、北京莱格装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分析研究

(一)北京莱格装饰公司概况

北京莱格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于2008年02月02日在朝阳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丁拥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专业承包;室内装饰工程设计;会议及展览服务等。是集室内设计、预算、施工、材料于一体的专业化设计公司。装饰公司是为相关业主提供装修装饰方面的技术支持,包括提供设计师和装修工人,从专业的设计和可实现性的角度上,为客户营造更温馨和舒适的家园而成立的企业机构,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的眼光和技术手段,让客户享受美的视觉和精神感受,让客户的生活更加丰富。主要使建筑物体现 坚固,实用,美观等功能需要。

本人于2019年暑假期间曾经前往该公司在湖北省武汉市的建筑工地进行工作,担任市场经理助理一职,负责辅助市场经理的日常工作,如整理单据发票等以及跟随市场经理与甲方进行会谈签约等,也曾经进入工地负责看管电梯和仓库和作为监工监督工人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工人日常工作的观察发现了一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决定在本篇论文中针对人力资源从以下方面进行规划与设计

(二)北京莱格装饰公司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与其他公司所相比较,本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对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本的特性和人力资源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作用等,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采用的是粗放的、放任自流的方式,停留在“人事管理”上;此外,过去对教育和知识不够重视,也对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比如普遍忽视人力资源的资本性,甚至根本上就不承认人才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是最稀缺的要素,因此,企业管理中对人这一特殊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淡薄;企业在进行资产评估时也不考虑人力资产的价值;只知固定资产的折旧以及设备的更新改造,而不知道或不顾人力资产也具有需要追加投资、更新改造的特性。由于轻视或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省院一直未能建立起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投资、保障体系与体制。只至现在,该公司甚至在组织结构上仍未设立人力资源部,可见经营者的观念上并未从人事管理转变到人力资源的管理上来。总的来说,企业对人的重要性的认识现在还仅仅处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初级阶段,只注重人才的可用性,而忽视人才的发展性;企业人力资源还没有被提到是企业发展重要推动力的高度去认识。企业没有建立起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机制,职工的早期教育、在职培训和中后期的再教育投资为该公司所忽视。部分企业员工仅为中学或小学毕业,本科学历及以上的员工较少。这种员工素质的缺乏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发展。这决定着部分中小企业只能以人力资源的优势提升利润空间,将会降低员工应有的工资待遇,进而形成一定的恶性循环。在这种恶性循环影响下,企业原有的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也会大量流失。他们会在人才规划的影响下放弃现有企业的工作,投入他们认为更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中。由此看出,人才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大量流失是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问题。

2、资本结构失衡,核心竞争力弱

企业自身资金配置不合理,组织结构不清晰,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不高。企业资金配置的不合理,还会影响到现金流的管理,进而导致供大于求,产品积压停滞,进而影响企业资金回抽增值。企业创新能力低,生产率低,再加上资金管理不合理等问题,使得该公司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在众多企业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企业必须在制度上加强创新,在生产上提高效率,并且进一步优化资金结构,建立科学管理、分明权责、清晰产权的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

3、没有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高管选拔机制。

有一个好的高管是公司解困与发展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目前存在制度方面缺陷的情况下,如果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懂市场、想干事业的高管,可以弥补企业制度上的缺陷,使企业在现行体制下得到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反之,如果公司没有一个好的领头人,企业也就死气沉沉、困难重重。上级组织部门的用人标准与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用人标准在许多方面都不同,这种用人制度机制对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行为要求也不同于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的要求。

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模式是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原因。对于该问题的产生应该着眼于中小企业最初的创建或诞生阶段。中小企业经营和管理常常以“家天下”为主,即个人担当企业实际决策者,而相关重要部门的人事则安排与自己有着一定关系的亲属。就是说,这种亲情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和有效的发展。因为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于“家天下”的成员有着强大的魅力和号召力,他们不需要制定具体的管理标准和模式。但是这就需要企业实际决策者的亲力亲为,无论是日常管理工作的安排,还是企业战略的发展之地,都需要实际管理者亲自参与。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这种事必亲为的管理模式会使实际管理者造成一定的劳累,他们因此不能集中精力考虑符合企业长远规划的相关内容。第二,这种事必亲为的管理模式限制了其他管理人才的发挥,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经营将以实际管理者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其他管理者都将成为陪衬。

4、与国际大型装饰公司相比仍存在差距

莱格装饰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实力较弱,与一些大型公司集团相比,还不具备很强的竞争能力。由于企业经营者的选择是一种政府行为,使得企业经营者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行政官员,上级主管部门在观念上一般也将他们作为一定行政级别的经济干部来看待,从而对他们的激励也往往体现在“加官晋职”上。其结果是,企业经营者的时间和精力花在政府部门的多、花在企业的少,花在官场的多、花在市场的少。政治性激励成为政府调动经营者积极性的主要激励方式。另外,该公司现存的报酬制度也严重挫伤了企业经营者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很容易理解,当企业高层经理人员还在受着“工资不得超过企业员工平均工资 4 倍~6 倍”之类的束缚时,又怎能要求经营者将企业的目标结合,又怎能要求他们为企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才智。在责任和利益不能从制度得到对等的情况下,有可能企业领导采取了“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方法,或采取灰色乃至黑色的途径来增加自己的实际收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效率低下、经营和投资中浪费十分严重的现象普遍存在。可以说:我们有天下最便宜的企业家——工资最低,我们同时又有天下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大量亏损。

在按职能分工设置的企业组织管理体制下,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工作以及由此而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被多层次的集权管理模式掩盖在整个企业低效率的产出之中,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最终也就导致了整个企业创新能力的低下。

三 北京莱格装饰公司人力资源问题分析理论

(一)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关键因素

能否做好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能否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整体效果的主要内容之一。人力资源规划一是要考虑每个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制定出适合当前企业发展的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不断地发展、外部环境不断地变化,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规划作出调整。二是要考虑企业的外部环境,要看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而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还要结合市场的发展动向以及人才市场招聘形势,调整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人力资源供求关系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主要受到以下三种因素的影响,第一是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第二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位设置,第三是组织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主要有两种类型,主观判断法和定量分析预测法。主观判断法通常适合企业短期的需求预测。一种是专家征询法,根据产品的特征、企业的现状、政府的政策和市场的需求来判断下一步的需求,它适用于环境变动速度比较小,组织规模不大的情况,是一种简单且快速的方法,但是更容易屈从于某些人或组织的权威或者存在从众心理,盲目的少数服从多数。另一种方法是德尔菲法,这种方法更能应对当前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日新月异的管理方式。它是由组织征集若干了解该组织的专家和管理者,继而组成一个专业的预测小组,按照规定程序,采取背靠背的形式逐一征询每位专家对未来市场变化的意见或判断,继而再进行预测的一种主观判断法。这种办法首先是提出预测问题,将问题寄送给专家,专家们各自以书面形式发表意见。然后将专家的意见合并同类事件,排查出次要事件,归纳反馈给每位专家,专家们再根据反馈的结果重新进行考虑,对调查表中所列举的每一个事件进行评价,结果修改完成以后再重新寄回。组织者对各方反馈的意见进行重新整理,再完成反馈。如此,循环往复,经过几次的反馈,专家的意见趋于集中,组织就可以通过数字化处理,得出结果。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群体决策的一些可能存在的缺点,每个人的观点都可以表达出来,并不是声音最大或地位最高的人就可以控制群体意志,管理者不仅可以广泛征集到各种意见,也可以集中重要观点,以便做出最优决策。另一类方法是定量分析预测法,这里是以工作负荷法来说明。工作负荷法就是以现有工作量推算未来工作量,以确定员工需求的办法。定量分析法避免了个人的主观臆断,是一种非常常见、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分析方法。供给预测囊括了组织内外这两类供给预测方法。组织内部供给预测包含两种方法,其一是人员继承法,这是一种主观预测的方式,它是指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研宄、做出评估之后,找出在未来可能的职位继任者。企业人员继承法与财产、王位继承类似,可以是部门内部的“直系亲属”,也可以是其他人员的“非直系亲属”。职位候选人不一定非得来自本部门,而且其工作业绩也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却应该是最具备接任该职位工作的能力或者潜力的人。组织外部供给预测要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地区人力资源总体构成,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地区同行业的劳动力平均价格;劳动力的择业观;本地区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等。

(二)人员招聘理论

1、员工招聘指的是组织为了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根据未来员工需求的数量和质量的预测,从组织内部选拔或从外部招聘员工的过程。

2、吸引更多人才应聘,是提高组织招聘质量的重要环节。成功的招募不仅为组织提供了众多的选择,而是能选拔高质量适合组织需要的人才,减少组织和个人的双重损失。招聘分为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内部招聘指的是从组织内部选拔适合的员工的一种招聘方式。内部招聘有四种主要来源一是内部提升;二是工作轮换;三是工作调换;四是内部人员的重新聘用2Q。外部招聘指企业根据自身的需要从组织外部招聘符合企业要求的人员,并将新招聘的人员纳入到适合位置的招聘方式。外部招聘有六种方式,一是广告招聘;二是校园招聘;三是就业中介;四是召开招聘会;五是网络招聘,六是竞赛招聘等。内部招聘为组织节约了招聘费用、简化了招聘程序,缩短了选人用人的时间成本;招聘的员工质量比较可靠;有助于员工内部流动,匹配更合适的岗位。但是这种办法让选择的范围变小,对于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需要寻求外部招聘。

3、不管哪种形式的招聘都需要通过人员面试来进一步决定是否被组织录用。面试为组织和应聘人员提供了一个面对面、正式的、近距离的交流机会,也使组织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应聘者是否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多种能力,应聘者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到组织的基本情况,更好的匹配个人意愿、个人兴趣和组织需求。从面试的组织形式来看,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面试,也称标准化面试,这种面试形式不仅融入了标准化测验的优势,而且规避了传统的仅靠经验进行面试的缺陷。因此,结构化面试的结果能够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相对准确和可靠的信息。非结构化面试,既没有固定的模式、框架,也没有确定的程序,面试官没有固定和标准的答案。这种面试方法能给面试双方充分的自由进行谈话,主考官也可以针对面试者的个人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提问。虽然非结构化面试这种形式给面试考官比较自由发挥的空间,但是它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这种形式很容易受到主考官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面试结果难以量化,而且也无法同其他面试者的考核结果进行有效的横向比较等。一般来说,现在大多数的企业都是采取混合型面试方法,发扬两种面试方式的优点,规避两种面试方式的缺陷,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多方位开发和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4、人员甄选,是衡量一个应聘者是否能被组织选中的度量衡,甄选标准可依据应聘者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适时调整。人员甄选有两种模式,其一是单一预测决策模式;另外一种是复合预测决策模式。单一预测决策模式的作用是为同一种职位或多个相似的职位从一大批应聘者中选拔合适的人才。根据组织内部对岗位的需求而制定出的考核项,按照加权平均的方法对应聘者进行综合考评,进而甄选出符合条件的人才。复合预测决策模式是在一次招聘中,为多个性质不同的岗位聘用不同的求职者。进行综合性能力测试,按照职位的不同对每一名员工进行评分。最后按照“人选职位”和“职位选人”这两种双向选择确定多人的岗位。

(三)绩效考核理论

1、绩效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比。投入的是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人力、物力、时间等企业资源,也是员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投入的情感,情绪等精神资源;产出的是组织或个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企业必须转变绩效管理方式,保障企业在惊涛骇浪的市场中平稳前行。

2、目标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给了员工一个明确的、具体的工作并不意味着员工就有了工作目标,只有将企业的使命和任务转换成员工的个人目标,员工才能确定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什么。目标的制定是企业高层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过度关注目标,有可能导致对实现目标的过程关注度不够,也有可能打击工作认真但由于意外事件导致结果不尽如人意的员工的积极性,还会使员工过分追求结果,不顾其他。实际工作中,有些部门为了完成本部门的目标,做决策的时候忽视大局,不顾整体利益。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不清楚,出现部门之间推倭扯皮的不良现象。最不利的是,目标管理可能会使目标制定的时候更加短视,不能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不利于企业的和发展和壮大

3、关键绩效指标

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是对组织能否正常运作起着关键作用的主要衡量参数,它是通过逐层分解,自上而下地生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切中目标的战术目标。关键绩效指标和目标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战略的解读可以把企业的使命和愿景整合成一系列目标,从目标中提炼出企业的关键成功要素,就可以将其转换成可量化可操作的关键绩效指标。

4、平衡记分卡是以绩效测评最好的十二家美国公司围绕着数据源统计、总结而提出的绩效管理的办法它打破了财务性评价这一传统评价方式,更多地考虑了长期价值,以公司战略为行为导向,指引着绩效管理向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平衡记分卡这个评价体系能够实现企业内外部、企业工作数量与质量、企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企业目标结果和动机的平衡。在财务维度上,企业作为主要的市场主体,获取利润是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企业成立的出发点。所有的行为都是终归于财务目标的实现。在顾客维度上,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是获得利润的前提,是企业能长久生存的重要因素。利用平衡记分卡,在促使团队合作,激励企业员工的同时可整体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对企业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还要有足够的人员及资金的支持。

(四)薪酬管理理论

1、薪酬是企业给予它的员工的一种回报和答谢形式。

2、薪酬的构成。主要分为工资、奖励和福利。工资是由组织中员工所在的岗位、员工学历与技能、工龄等各方面共同决定的,故而,工资是一种十分稳定的薪酬类型。工资具有两大特征。首先,工资具有稳定性,这是组织员工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组织相关要求来完成组织所要求的基本工作,组织将会按时将工资发放给员工。再者工资的刚性比较强,如果基本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会引起组织员工的强烈不满,进而影响到组织的正常运营与长远发展。工资的另一大特征是具有差异性,组织不同员工所处的岗位,级别等基本条件存在差异,都会使得各员工之间的工资存在一定差异。奖励通常与绩效挂钩,奖励取决于组织员工的个人效能或是组织内部某一团体的生产成果,更有甚者整个单位的生产成果也会影响到个人的绩效。奖励也具备两大特征,首先,奖励具有敏感性,它会因为来自于个人的、部门的、企业的业绩的不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员工的绩效,随着这些因素的改变而产生变化。其次,奖励具有差异性,奖励政策的制定是根据岗位的不同,职责的不同来凸显组织个体薪酬的不同。福利是一种补充性薪酬,就企业员工来说,保险福利就是一种薪酬,其突出特征是福利的差异性比较小而且具有稳定性,它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和补贴、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带薪休假、子女教育津贴等。企业在设计薪酬体系时多为全员性福利,应注意到各岗位与各等级的福利是平等的、统一的,所以其具备差异性较低的特征。但是针对一些特殊情况,福利还有针对特殊群体的,这种特殊福利可能是针对高管、高学历人才或者家庭困难的员工,这些优厚的福利更能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彰显企业的人文关怀,让组织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为此,组织应当按时发放福利,这也是能够彰显企业稳定性特征的3、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员工十分重视薪酬分配制度中的公平感,而且薪酬是否公平分配对个体员工的影响较大。但是当下,我国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的薪酬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现象,也存在企业对员工的激励失衡的现象。这是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自己的付出、投入与最终获得的报酬得出来的一种主观感受。一是当员工认为自身的投入获得比与参照人的投入获得比相当时,他就容易获得公平感,也能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情绪;二是当员工认为自身的投入获得比远远低于参照人的投入获得比时,他就会感到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是不公平的,气愤甚至焦虑,这就可能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消退,甚至有可能会通过减少工作投入来获得心理平衡感;三是员工认为自身的投入获得比明显高于参照人的投入获得比时,可能会心安理得,给自己自认为合理的理由弥补“歉疚感”。由此可见,薪酬分配制度是否合理影响到员工的公平感,继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绩效水平。

四、改进北京莱格装饰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

(一)转变管理理念

1、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很多种类,但是总结起来,最重要的一方面是要以人为本。传统管理中,把人等同于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而现代管理中,要重视人的作用,一个企业能否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要想实现转型,在企业成熟期寻求突破,首先要转变管理理念,实现个人发展和员工发展共羸的局面。吸纳人才,尊重人才,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企业发生的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把员工的意见和想法纳入其中,有效规避错误决策、也能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从而增强j公司在市场中的的综合竞争实力。

2、构建现代化公司治理模式

随着当下市场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j公司构建现代化的公司治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建立三权分立的现代化公司制衡结构即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及监事会三权分立制衡。企业股东大会掌握企业中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企业董事会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权、企业监事会行使对企业股东大会、企业董事会的监督的权利,这三种权利会形成相互制衡的状态用以确保企业能够正常运行。其次,民营企业应该尽快建立健全现代化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公司监督制度。企业监事会的人员任命,主要来自于股东、公司员工、非本公司的专业人士,而且本公司的董事、董事长、经理、总经理等高级职务人员不能担任企业的监事会的成员。为了确保监事会的监督职权能够公正、顺利的行使,J公司应该无条件的向监事会提供有关本公司经营相关的所有信息,以便于企业监事会弄够顺利的对公司进行检查,从而做出公正的评价。成立监事会以后在公司进行的重大决策、资金的使用情况、合同的签订情况,民营企业的总经理有必要如实报告给企业的监事会,如果监事会在监察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一旦发现重大问题监事会应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做出汇报

(二)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该企业发展比较稳定,已经进入发展的成熟期,但是仍未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没有为企业拓展,寻求新的机遇做好后备人才准备。这对企业未来发展是不利的。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迫在眉睫。人力资源规划立足现在,着眼于未来,围绕主业和主导产品规划,从公司内部环境看要考虑自身内部的要素和特征、发展需求、人力资源状况等。从公司外部栏,要考虑到自身的内外部环境、市场竞争、发展机会与可能面临的挑战。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承载企业历史,展望企业未来的文化形象,是企业前进的灯塔。企业构建企业文化,让员工的价值与企业的发展实现完美的契合。1、做好宣传工作,丰富企业文化载体。2、挖掘企业历史,形成独特企业文化.3、畅通沟通渠道,沟通是促进形成企业协同合作、携手共进文化氛围的桥梁,沟通是春风化雨,并非一蹴而就。该公司机构设置简单,人员构成简单,有利于员工之间更好的沟通。但是销售行业特点,使得员工更多的是在同外部人员沟通交流,内部员工交流反倒较少。公司的良好运营离不开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设置联络员的方式,通过各个部门主管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推进部门之间的对接。鼓励员工和员工之间、员工和部门主管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形成人人能交心的良好的企业环境促进企业文化协作发展企业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在企业和员工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的过程。为企业的发展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改进激励方式

采用单一的物质激励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它的激励作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消减。企业制定出来的薪酬管理体系最直接目标就是为了让本企业的员工对薪酬体系感到满意,从而使本企业的薪酬体系能够对员工起到刺激和激励作用。故而,公司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福利待遇要提高对工资以外薪酬的重视程度,注重奖励和福利。2、强化精神激励,满足员工不同方面需求,因人施策,把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一是对于完成个人阶段性任务的员工进行书面或口头表扬3、信任是企业获取社会地位,得到同行肯定的体现,也是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的体现。信任也是企业实力的展示,它也是相互的,企业老板要给予员工充分的肯定和信任,让员工认同企业,心系企业,归属于企业,主动为企业发展而努力。4、结合员工个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岗位分配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时刻保持健康的积极的工作状态,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博有一席之地。

(五)优化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提高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知晓度。明确考核的目的、对象以及具体的考核内容等。让员工对考核全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考核结果能有正确的态度。也能让员工深入参与到考核中去,达到企业同员工之间互动,共同优化绩效管理。2、合理选取绩效指标,让员工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又不至于认为目标高不可攀。不仅对各项指标中的权重进行权衡,还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1)分清指标主次:根据J企业特点,绩效指标中要考虑销售额完成情况、销售价格达成情况等,这也是绩效指标中权重应占比较大的项目。(2)绩效指标要能够精准反映企业不同部门和不同节点的运营情况同企业整体运行状况。3、绩效管理形成双向沟通机制。让企业员工和公司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绩效沟通和意见反馈。不仅能帮助企业更好的了解员工,也能帮助员工更好的了解自己,更深入的参与到企业的管理运营中去。4、绩效考核结果及时有效的运用。将考核结果的应用到绩效考核中去是考核最终目的之一,也是发挥激励作用,产生最直接的影响。5、绩效管理全过程要体现人本管理。人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最宝贵的资源,绩效管理的全过程都是围绕着人这一主体开展的。只有对企业充满认同和感恩,认为自己从属于这个企业的员工才能发挥出员工最大的优势,才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人本管理要求员工能够全员参与,有参与途径,有沟通渠道。企业同外部保持沟通,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也要保持沟通,人人能够畅所欲言,为员工提供实现理想的平台与机会。绩效管理强调的不仅仅是管理,更是同员工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不断实现组织和员工的目标,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双向共同发展。

(六)完善薪酬制度

合理的公司薪酬的确定一是要依据阜阳经济发展水平,二是要充分参考同行业薪酬水平,三是要了解员工对薪酬体系的观点和看法,四是要结合公司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从公司的自身发展可以看出,公司的打拼现已初具规模。从白酒饮料市场来看,未来几年发展空间依旧势头强劲。但是从企业内部来看,新员工的工资较低,福利待遇不佳,试用期持续时间为半年,只能拿到很微薄的基本工资,这很容易让新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留不住新员工。从企业外部来看,该公司同同类其他公司相比,工资水平比其他公司略低一些,也导致员工容易产生不公平感,导致新老员工相继跳槽。这样不但不能够吸引人才,更会使现有的员工同企业离心,对企业失望和沮丧。因此,综合上述各种相关因素,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加对销售型人才的吸引力,公司可以采取略高于同行业的薪酬策略。在公司的薪酬体系建设上。要从工资、奖励和福利三方面同时着手。员工福利是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员工幸福感的重要方式,优渥的福利政策有利于吸引优秀员工主动来企业谋职;有利于稳定企业内部的员工队伍;有利于提高本企业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在其他企业眼中的形象;有利于提升员工服务于本企业及对自身所在岗位的满意度

篇2:人力资源规划管理规范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对策

一、案例概况

A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主要以研制、生产、销售医药、农药为主,B是A在中国的子公司。随着生产业务的扩大以及对生产部门人力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开发,初,分公司总经理想在生产部门设立一个处理人事事务的职位,工作主要是负责生产部与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并希望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寻找人才。

于是人力资源部经理建华开始设计了两个方案:方案一,在本行业专业媒体中做专业人员招聘,费用为3500元,好处是:招聘成本低;不利条件:企业宣传力度小;方案二,在大众媒体上做招聘,费用为8500元;好处是:企业影响力度很大;不利条件:非专业人才的比例很高,前期筛选工作量大,招聘成本高。最终总经理为了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企业的机会,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且制定了招聘广告,具体内容如下:您的就业机会在A化学有限公司下属的B公司,诚邀对于希望发展迅速的新行业的生产部人力资源主管,主要负责主管生产部和人力资源部两部门协调性工作。抓住机会!充满信心!请把简历寄到:B公司人力资源部收。

最终人力资源部经理建华和生产部门经理于欣经过反复考虑后,达成共识,一致录用王智勇,原因是两位负责人对王智勇面谈表现都有很好的印象。但是,当王智勇来到公司工作了六个月,结果发现王智勇的工作不如期望得好,指定的工作经常不能按时完成,有时甚至表现出不胜任其工作的行为,所以引起了管理层的抱怨,显然他对此职位不适合,必须加以处理。然而,王智勇也很委屈,在来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招聘所描述的公司环境和各方面情况与实际情况并不一样。原来谈好的薪酬待遇在进入公司后又有所减少。工作的性质和面试时所描述的也有所不同,也没有正规的工作说明书作为岗位工作的基础依据。看完这个案例,我们不禁会问,这究竟是谁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

1、缺乏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

一般情况下,企业出现的问题是由于没有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造成的。例如:企业经常会出现人员不足的现象,企业经营战略计划经常因为人员到位不及时而推迟或改变计划,企业现有人员因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而影响工作积极性,造成所需要完成的工作越来越多滞留,导致企业信誉度下降,从而使企业经营能力减弱。如果人力资源管理无法进行适当的规划,企业将被迫在一些将发生的事件发生后,而不是之前做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将不是选动性反应,所以这将是不被预防的。

2、缺少工作分析

看了B公司招聘广告词的描述方式,使人有一种应聘的冲动,但冲动不能代表其它。求职者需要了解详细的信息时,不知道本岗位是做什么的,公司没有向求职者提到岗位的详尽描述和胜任本岗位的所需的知识、技能、体力等方面要求。同时在公司人员面试、筛选、评估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工具作为考评人员素质、水平、技术和业务实力评测手段,面试人的主观看法在评价中所占的比重要远远高于科学的评测方式。由于缺少工作分析,在人员录用过程中没有科学的录用依据,所以造成入职人员与岗位要求的差距,甚至造成应聘者与岗位完全不相符的尴尬情景。

3、基础环节不扎实

我们往往看到这样的情形:人力资源部埋怨用人部门对所需人员缺乏清晰明确的要求;用人部门埋怨人力资源部不能及时招聘到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财务部门埋怨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太快;用人部门埋怨人手不够工作无法按时完成;人力资源部埋怨企业想要淘汰的人流不出去而想要保留的人又留不住……

4、招聘程序不合理

从招聘程序来看,本案例也存在许多失误,所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首先,招聘前应该明确岗位职责和岗位的资格能力要求。明确岗位职责主要是使应聘者明确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避免出现“从进公司的第一天起,我们只是接受任务,一天到晚埋头干活,干得不明不白的,无从了解我们的工作是为了什么”的情况。明确岗位资格能力要求,有利于企业合理筹划人才调配,也为科学评估岗位价值、确定薪酬福利水平提供了依据,使得企业薪酬水平具有必要的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其次,在招聘时企业应该将公司的相关政策,尤其是薪酬福利、绩效管理办法等向应聘者明确,避免“搭错车”、“选错郎”,防止王智勇这种情形的出现。

三、解决对策

1、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和招聘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把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转化成人力资本的需求,以企业整体的超前和量化的角度分析和指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具体目标。人力资源规划的结果能够使管理者了解什么样的人应该被招聘进来填补什么样的岗位空缺。

2、进行正确的工作分析

美国著名学者怀特先生说:“当今企业管理的大部分工作是建立在工作分析这个基础上的,不可缺少。一个企业的工作分析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正是如此,所以一个企业更有必要进行工作分析。仅从一个方面来说,工作分析的好坏与否,是招聘选择录用的前提。试想,如果招聘者不知道胜任某项工作所必须的资格条件,那么员工的招聘、选择和录用工作将是漫无目的的;如果缺少适当的工作说明书,就会在没有一个清楚的指导性文件的情况下去招聘、选择和录用员工,而这样做的结果将会是非常糟糕的。

3、进一步完善招聘、选拔及录用的程序

由于一个成功的招聘活动,将会给企业带来以下的竞争优势:一是低的招聘成本;二是吸引合格的候选人;三是降低员工进入后的流失率。所以企业无论是运作步骤操作,还是每一步骤的具体实施细节,都应该参照一定的规范实施。尤其在面试选拔期间,科学性的做法对人员的筛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面试者与求职者的正式交谈,笔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技能测试、知识测试等方面,达到客观了解求职者的业务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求职动机、表达能力、逻辑性思维等项情况,并对是否采用作出判断与决策。要想准确了解这些信息,就必须做到招聘程序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在录用选拔中应注重效度和信度的问题。因为这两个指标能帮助企业了解求职者更准确、细致的信息。

4、招聘适合企业组织的最优人才

篇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研究分析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 企业人力资源是由企业支配并加以开发的、依附于企业员工个体的、对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劳动能力的总和。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 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力资源在企业各项资源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相互依赖性, 即在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进一步强调员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开发利用性, 更加注重员工的资源性, 强调员工是具有创造力, 是最有价值的资源, 是可以带来丰厚回报的特殊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规划。规划工作明确各个岗位任务的特点, 从而确定企业中不同岗位的性质和要求; (2) 甄选。甄选是要确保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职位候选人, 并能以合理的成本从职位申请人中选拔出最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 (3) 考评。考评是指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工作表现进行比较和评价, 分出优劣高低, 为薪资分配和员工发展提供依据; (4) 激励。激励是为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提高人力资源效益的一系列工作; (5) 开发。开发是指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增强员工的工作能力, 引导员工的个性发展; (6) 调配。调配是为使员工达到职位所要求的技能和素质水平而进行的动态人事匹配活动。

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瓶颈

然而就我国目前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而言, 对于人力资源的认识依然不够深入, 人力资源的作用配置依然不够优化, 人力资源的管理依然不够科学高效。具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瓶颈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研究, 没有实现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还保留部分人事管理特点, 以“事”为中心, 把人视为一种成本, 当作一种工具, 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 注重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调配和培训等与企业内部人员管理有关的事项, 对人力资源开发职能重视不够, 没有将企业的目标和员工个人目标结合起来, 实现公司和员工共同发展, 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相适应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形成了人才队伍的“四多四少”。表现为:一般性人才多, 拔尖人才少。知识单一的人才多, 复合型人才少。具备原有学历知识的人才多, 能够系统得到知识更新的人才少。管理岗位多, 专业技术岗位少。

人才队伍的知识水平和整体创新能力, 还不能完全满足生产和科研的需要。适应新形势人才成长的选拔、培养、使用等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的任务还比较艰巨。

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缺乏融合。人事部门未完全把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在企业中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力功能、融合力功能、约束力功能没有被很好地挖掘出来, 没有被作为经济发展本身的一种科学规律加以总结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在营造人才与企业和谐发展、建设学习型企业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发挥作用。

3 人力资源规划目标与对策措施

3.1 人力资源规划目标

围绕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建立和完善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 在组织结构科学合理、精干高效的基础之上, 实现人员总量适当、综合素质提升、结构更趋合理、薪酬激励作用更加突出, 人才成长环境优化与和谐。

以实施“人才强企”的战略作为根本, 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构筑“人才高地”, 形成适合于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配套、门类齐全、梯次配备的人才群体, 创建持久性的人才竞争优势。

3.2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建立企业人才调控配置机制, 通过有计划的组织配置, 对企业现有人才进行资源整合, 优化人才结构。打破“厂际”和“身份”界限, 清楚人才单位所有, 岗位界定过死等壁垒羁绊, 大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正确使用。完善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相关政策, 鼓励人才向专业性岗位和操作技能岗位流动, 向生产、经营、科研一线流动, 通过实施提高待遇、增加福利等政策,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发挥市场机制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 营造公平竞争的企业内部人才市场环境, 按照企业各个层面对人才的需求, 疏通人才流动渠道, 确定人才的流向。推行人才“合同式”流动方式, 签订固定岗位、固定期限、固定内容的流动合同, 合同期满后可重新选择岗位。探索操作岗位人员流动新办法, 实行老龄员工辅助岗位和转岗制度, 使生产装置始终保持一个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建立机关站所富余人员向生产一线流动的机制, 把一些年轻的机关员工充实到基层单位, 使他们既得到实践锻炼, 又改善人力资源配置, 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采取“兼职兼薪”的办法, 创新人才“柔性流动”的机制。针对油田企业人才总量大, 但高层次、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相对较少的特点, 考虑通过人才互借、兼职兼薪等形式开展项目合作、进行技术攻关, 形成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大力盘活人力资源, 激活人才存量, 实现以存量促增量。

3.3 适时挖掘人才和有效培训人才

以加强员工能力建设为核心, 从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需要出发, 建立员工终身培训体系, 完善各层次员工培训机制。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工作实际及员工期望, 合理确定培训需求, 分层次, 有重点的开展基础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与管理能力培训。完善培训管理机制, 建立选调与竞争相结合的培训对象选拨制度, 坚持培训与使用紧密挂钩。建立培训考核测评模型与平台, 加快培训过程管理, 完善培训后续调查与核验机制。加大培训投入, 完善培训费用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按工资总额2.5%比例提取, 采取经费指标分解方式, 公司控制总额, 直属单位控制分解额度的办法, 加强对费用使用情况的评估和考核, 用好用活经费。

制定员工晋升规划、培养开发规划、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岗位交流、压担子等方式,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养, 加快各级后备干部的培养进程。开展“导师制”等培养方式, 加速专业技术人员成才的步伐。通过“师徒结对子”等方式, 加大操作技能人员培养。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培养与指导, 为新进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做好跟踪培养。通过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探索岗位操作新方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平台。确保员工有机会、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所拥有的知识与技能, 并且能够通过工作来满足个人的需求, 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帮助员工提升和实现自身价值。

3.4 建设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深化工资制度改革, 建立以工作业绩为分配基础的薪酬体系。同时, 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薪酬分配制度, 引入市场劳动力价位体系,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薪酬水平为依据、以行业企业为参照的动态薪酬分配体系, 充分反映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挥其调节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调整关键岗位、艰辛岗位的岗位津贴, 鼓励员工向这些岗位流动。提高专家津贴、星级操作员津贴和其他的技术津贴, 增加核心人才的待遇。增加工龄津贴额度, 鼓励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

采取精神激励方式, 实现激励方式多样化。注重利用丰富工作内容, 为员工提供获得成就感、认同感、承担责任和更有挑战性工作的机会等精神激励手段, 实现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的有机结合, 发挥人性化管理的优势。

3.5 强化人本管理, 实现共同发展

以实施人本管理为核心, 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企业要从单方面要求员工为企业服务, 向加快实现企业与员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转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人性需要和个性发展。一方面, 企业要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 通过员工实现经营效益, 实现企业发展;另一方面, 企业要注重为员工提供发展条件, 搭建发展舞台, 使员工能够在企业中提高自己的价值, 使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一致, 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那丽.来自国企盘活人才的报告[J].人力资源, 2004, (6) .

篇4: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

關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 规划 战略性 竞争优势

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体现在战略性激励”上。在新经济时代,任何组织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所面临一个基本任务,就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应对高绩效工作系统、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以及全球性等三大挑战,来获取和保持组织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战略优势。同时进行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建立组织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框架,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

从21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30多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教育不断更新,以知识型人才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为基础的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决定微观经济组织及其他各类机构健康运作和市场竞争成败的战略性要素。随着产业和经济民主化运动的推进,严格的反歧视、平等就业、劳动保障方面的法规纷纷出台,以及工会高度组织化的外部压力不断加剧,导致组织人力资源关系越来越复杂。这样一来,仅基于劳资关系而由个别人事管理人员从事一些经验性、简单低档次的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的做法的传统人事型管理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战略性的、全面系统的、真正“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中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我们逐渐发现战略性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和传统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特性是“战略性”的,是以激励为核心的。以此为基石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搭建人力资源管理的逻辑框架和理论体系。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不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体现在:

①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是其战略指导思想。

②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是其战略目标。

③做到“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是其战略范围。

④运用“系统化科学方法和人文艺术”的权变管理是其战略措施。

和一般的组织管理比较,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实现措施,即根据不同员工设定绩效标准和奖酬值,以满足人的多层次和多元化需要为出发点,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由许多复杂因素耦合作用会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利用效果,其中管理的激励作用是最重要的。决定组织运营绩效优劣的关键因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否“以人为本”,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2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任务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获得和保持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所谓“竞争战略优势”,是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相对于竞争者更为优越的稳定市场地位或发展潜能,它在市场竞争中不仅有非凡的竞争能力、优越竞争条件更能在恰当时机做出果断的竞争行动,它的优势体现在:

2.1 低成本战略,其核心是以比竞争对手较低的产品或服务成本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实质上是较高的组织工作绩效,如可通过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途径来实现,主要途径就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和拥有高绩效工作系统,是一个组织获得市场竞争战略优势的组织基础。首先,高绩效工作系统要有高新技术信息系统的支撑;其次,高绩效工作系统更本质地说是一种社会组织系统;而将组织的技术支撑基础与社会组织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中介环节,正是人力资源管理。

2.2 差异化战略,即通过为顾客提供独特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从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如何满足利益相关者个人需要或群体需要是“顾客至上主义”战略核心,实现方式有售后服务、营销宣传或工艺改进等,但它们都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直接联系。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异常复杂,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成功扩展其人力资本运营实力,获取市场竞争战略优势的关键所在就是不断提高跨文化管理水平。所以,现代组织战略管理所面临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应对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挑战和全球性挑战。

因此,只有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去经营管理,进行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等方式,为了让企业能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实践中挤入全国500强的前列。通过适当的股权制度安排进行战略性激励,是现代企业和其他有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前沿和前瞻性的重要课题。

3 人力资源规划

在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中,HR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企业在需要某类人员而在人才市场获取不到、企业已经付出某方面的培训费用,但由于许多老员工的离开又必须再次付出这方面的培训费用、企业为了避免人才短缺而大量储备人才,最终造成人才浪费的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培养的员工“跳槽”成为竞争对手的骨干力量时等等问题,该怎么办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许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借助于事前的规划,即人力资源规划。

从本质出发,人力资源规划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人力资源需求,二是人力资源供给。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首先必须思考四个问题,才能再看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①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企业的组织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去适应公司的战略目标?

②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人员的数量,质量有何要求?

③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水平如何?

④如何才能填补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

首先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现状做深刻的调研和诊断。了解之后,看需要采取何种管控模式,在这种管控模式下怎么去设计组织架构、岗位?这些都可以通过调查,访谈,高层讨论等得到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调研时,大家要做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企业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等等,它们能够保障我们企业日常的运行。否则人力资源规划便是空中楼阁,规划没法开展,人员的数量无法去准确的预测,这必然导致人员流失,或者工作不饱和等等不稳定的因素。

其次,需要分析公司的整体能力。这个整体能力指的不光是人员的数量,还有人员的质量。现在公司的人员数量是否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人员后续的招聘和引进能力如何,企业内部有没有一些晋升或者轮换的通道。其次是人员的质量,指的就是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能力与企业岗位的要求的能力是否相匹配,如果能力不足,那么我们需要加强能力的培训,如果能力充足,那么就重点关注数量方面。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是一个综合体,不可偏废。

最后,需要了解员工的敬业度。其实员工的投入,往往跟企业给其的回报相关。其实不管在那个企业,一个员工愿意长时间的留下来工作,无非五个因素:工作职责、环境、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管理。从市场上企业敬业度的驱动因素重要程度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依次递减。

我们可以通过调研了解自己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实际驱动情况,与一些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寻找自身的差距。对那些激励效果提升空间比较大的因素重点关注。

总之,人力资源规划是个系统工作,它架起了企业的战略与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这座大桥,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真正适合公司的战略目标,让人力资源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战略中去,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而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赖华强,洪旭莲.如何让人力资源规划无缝对接企业战略[J].经营管理者.2011,(4).

[2]张百鹏.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1).

[3]陆贤清.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

[4]关晶莹,曹向阳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1,(1).

[5]陶琳,刘翠丽.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企业观察.2011,(1).

篇5:hr-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制定人力资源战略

①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⑤根据战略落实情况及各种因素调整战略及规划;

②组织实施人力资源战略;④定期检查监督战略目标的实施情况,并向总监汇报工作;③实施职责范围内的战略目标;

③实施职责范围内的战略目标

负责定岗定编工作

③审核定岗定编报告,并报总经理审批

②调查、分析、确认各部门及下属分公司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计划,编制集团公司第二定岗定编报告;④组织落实定岗定编工作;

⑤配合落实定岗定编工作;

①年底组织各部门及下属分公司梳理部门职责分配图,汇总各部门及下属分公司的岗位设置及人员配置计划;⑤配合落实定岗定编工作;

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制定及管理

③审核规划和预算;并报总经理审批;⑤各项费用支出审批;⑧审核预算调整建议;②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及预算;④各项费用支出审核;⑦定期汇总、分析费用支出报表,向总监提出预算调整建议;

①制定与劳动关系相关的预算;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费用统计;①制定与招聘、培训相关的预算;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费用统计;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根据公司的战略制定集团和各业务单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并推行③审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⑥对制度的落实进行指导并给予支持;

②制定、修改、审核、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⑤对各分公司制度实施中的偏差进行沟通,并采取适当的办法予以纠正。

①制定与劳动关系相关方面的制度;④推行与劳动关系相关方面的制度并检查下属分公司制度的落实情况;

①制定与招聘、培训相关的制度;④推行与招聘、培训相关方面的制度并检查下属分公司制度的落实情况;

职位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④审核部门《职责分配图》和《职位说明书》⑧审批修改意见;

①协助部门负责人设置岗位和分配部门职责;③审核部门《职责分配图》和《职位说明书》;⑦审核修改意见;

②收集部门《职责分配图》和《职位说明书》;⑤《部门职责分配图》和《职位说明书》存档;⑥每年末组织各部门审核《职责分配图》及《职位说明书》,收集整理修改意见;⑨更新部门《职责分配图》和《职位说明书》;

薪酬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③审核薪资结构和奖励计划,并报总经理审批;⑨复核调整意见;

②制定薪资结构和奖励计划;④组织向下属分子公司推广薪酬体系;⑧结合劳动力市场及相关改进意见制定原薪酬体系的调整建议;

⑤执行薪酬政策;⑥每年末分析总结在执行薪酬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报HR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评审;⑩更新薪酬体系并执行新政策;

①社会劳动力薪资水平调研,收集整理相关信息;⑦调查当年的社会劳动力薪资水平,收集整理相关信息;

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①组织高层领导确定一级部门关键绩效指标;③审核绩效管理文件;并报总经理审批;⑨复核调整意见;

②制定绩效管理体系相关文件;⑤绩效管理沟通与培训;⑥组织向下属分子公司推广绩效考核体系;⑧结合公司的业务重点及相关改进意见制定原考核体系的调整建议;

④组织实施绩效管理;⑦每年末分析总结在执行绩效考核体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报HR经理;⑩更新绩效考核体系并推广执行;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配置使用和维护

③审核配置方案及费用预算;⑤确认供应商;

②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规划HR管理软件的配置需求,提出配置方案及费用预算;④组织评审供应商;

①分析所负责的业务中可以用软件实施管理的模块,提出软件配置需求;⑥软件相关模块的使用和维护;

①分析所负责的业务中可以用软件实施管理的模块,提出软件配置需求;⑥软件相关模块的使用和维护;

人才管理

外部招聘

③审批招聘计划、《用人需求表》及费用预算; ⑥参与高层岗位人选面试;⑦确定最终人选;

②审核招聘计划、《用人需求表》及费用预算;⑤参与关键岗位人选面试;

①根据定岗定编计划和实际用人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和费用预算;④组织招聘(招聘渠道选择、招聘信息发布和更新、资料收集和筛选、协调面试,参与普通职位人选面试)

内部选拔

③确定最终任职人选;

②审核参选人员的任职资格,提出推荐建议;

①组织内部选拔

员工培训

③审批培训规划

②审核培训计划,结合公司的发展目标及业务重点完善培训规划;⑥监督培训效果

①统计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④实施培训计划(确定培训方式、培训机构联系、课件和老师筛选;⑤定期制定培训工作总结;

试用员工考核及沟通

③审批《员工转正评审表》;

②了解试用员工的表现,与关键岗位试用人员或部门主管进行沟通,提供新员工转正考核意见;

①对关键岗位试用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调查,制定《试用员工月度跟踪表》报HR经理;总部日常人事工作

档案管理

⑤审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④分析人事报表,定期向总监汇报公司人力资源状况;

①分类保管《入职登记表》、《服务协议书》、《劳动合同》、《保密协议》、员工档案等;②将重要的人事信息录入电脑;③按要求提供各类人事报表;

办理保险

②审核保险缴交清单

①每月办理员工保险

薪酬管理

③审批《月度工资明细表》

②审核《月度工资明细表》

①制定《月度工资明细表》

③审核绩效考核结果

②审核绩效考核结果

①组织实施考核,并统计绩效考核

入职离职

③审核入职、转正、离职手续办理情况

②确定入职薪资、试用期限;审核转正申请表和离职结算清单①办理入职、转正、离职手续

岗位调动

③审核调派单、盖章

②审核《员工调派单》,确定调派后的薪资;

①办理岗位调动手续、跟踪

劳动合同

②审核《劳动合同》范本

①审核《劳动合同》范本

③组织《劳动合同》新签和续签

保密协议

②审核《保密协议》范本

①审核《保密协议》范本

③组织签订《保密协议》

③审核《考勤表》②审核《考勤表》①进行考勤统计

活动组织

②审核活动经费预算①策划公司文化活动③组织公司文化活动③组织公司文化活动文化宣传

篇6: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

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基本要求

应该体现以下原则和要求:

(1)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这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2)从企业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建立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使之更加充满活力。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应当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同时,有所创新、有所前进。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与创新,必须在国家劳动人事法律、法规的大框架内进行。

(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必须与企业集体劳动合同保持协调一致。

(6)必须重视管理制度信息的采集、沟通与处理,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的动态性。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结构

(1)概括说明建立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因,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在企业单位中加强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对负责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范围、业务分工,以及各级参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要求做出具体的规定。

(3)明确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程序和步骤,惟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要求。

(4)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的依据和基本原理,彩数据采集、汇总整理、信息传递的形式和方法,惟及考证指标和标准等做出简要确切的解释和说明。

(5)详细规定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类别、层次和期限(何时提出计划,何时确定计划,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具体检查,何时反馈汇总,何时总结上报等等。)

(6)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所使用的报表格式、量表、统计口径、填写方法、文字撰写和上报期限等提出具体的要求。

(7)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结果和应用原则和要求,惟及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薪酬奖励、人事调整、晋升培训等)的贯彻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兑现办法做出明确规定。

(8)对各个职能和业务部门关于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总结、表彰活动和要求做出原则规定。

(9)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员工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程序和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详细的规定。

(10)对本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解释、实施和修改等其他有关总是做出必要的说明。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构成劳动人事基础管理制度和企业员工管理制度。

4、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录用、保持、发展、考评、调整。

四、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

1、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

(1)在审核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时,道德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项目。

(2)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规定和发放标准的新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权益的资金管理、社会保险等重要项目,以保证在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中得以体现。

2、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

(1)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准确性

1)关注政府有关部门发布的企业工资指导线,用三条线(即基准线、预警线和控制下线)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确定工资增长幅度,维护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各自的佥权益。

2)定期进行劳动力工资水平的市场调查

3)关注消费者物价指数

(2)进行比较分析

(3)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公式“算了再干”收入-利润=成本“干了再算”收入-成本=利润

上一篇:高淳殡仪馆安全生产自查报告下一篇:计算机公共课教学资料下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