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2024-04-18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共12篇)

篇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以下的注会教材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你理清思路。

一、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

1.租赁期开始日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孰低)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折现率的确定(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其折现率可按下列顺序确定)

①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

②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

③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2.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直接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3.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的处理——按实际利率法分摊

★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分摊率的确定:

(1)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

★会计处理: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4.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应提折旧总额的确定:

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担保余值

不存在担保余值的:应提折旧总额=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折旧期间:

①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将会取得租赁资产所有权,即可认为承租人拥有该项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寿命作为折旧期间;

②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是否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两者中较短者作为折旧期间。

★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履约成本发生时通常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管理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

①或有租金以销售百分比、使用量等为依据计算的:

借: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②或有租金以物价指数为依据计算的: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

5.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1)返还租赁资产

①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

借:累计折旧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②不存在承租人担保余值: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优惠续租租赁资产

①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

②如果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没有续租支付的违约金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

(3)留购租赁资产

①支付购买价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贷:银行存款

②结转固定资产所有权:

借:固定资产——生产用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处理

1.租赁期开始日

(1)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

(2)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计算

未实现融资收益=(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初始直接费用的现值+未担保余值的现值)

(3)会计处理

借:长期应收款(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未担保余值

营业外支出(融资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融资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初始直接费用)

营业外收入(融资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未实现融资收益

2.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的会计处理

(1)分配方法——按实际利率法分配

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租赁内含利率

(2)会计处理

①按收到的租金: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

②按当期应确认的融资收入金额: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

3.应收融资租赁款坏账准备的计提

出租人只需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减去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差额部分(在金额上等于本金的部分)合理计提坏账准备,而不是对应收融资租赁款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对应收融资租赁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相同。

4.未担保余值发生变动的会计处理

(1)期末

①未担保余值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

②将减值金额与由此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减少额的差额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资产减值损失

(2)已确认损失的未担保余值得以恢复的

①按未担保余值恢复的金额

借:未担保余值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②原减值额与由此产生的租赁投资净额的增加额的差额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未实现融资收益

5.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对或有租金应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收入

借:应收账款

贷:租赁收入

6.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1)收回租赁资产

①存在担保余值(长期应收款有余额),不存在未担保余值(未担保余值无余额)

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长期应收款

应向承租人收取的价值损失补偿金:

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收入

②存在担保余值,也存在未担保余值

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长期应收款

未担保余值

应向承租人收取的价值损失补偿金:

借: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收入

③不存在担保余值,但存在未担保余值

借:融资租赁资产

贷:未担保余值

④不存在担保余值,也不存在未担保余值——不做会计处理,只需做备查登记

(2)优惠续租租赁资产

①如果承租人行使优惠续租选择权——则视同该项租赁一直存在而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②如果租赁期届满时承租人没有续租——承租人返还资产的会计处理同上述(1)收回租赁资产的会计处理。

(3)留购租赁资产

①收到购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

②如存在未担保余值

借:营业外支出

贷:未担保余值

篇2: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一、融资租赁方式的确认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满足下列标准之一的,即可认定为融资租赁:租赁期满时,资产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人;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合理地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租赁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这里的“大部分”租赁期占租赁资产开始日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75%以上;就承租人而言,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修整,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原则

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在法律形式上资产的所有权租赁期间仍然属于租出人,但由于资产的租赁期基本上包括了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承租企业实质上获得了租赁资产所能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同时承担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有风险。因此,承租企业应将融资租入资产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入账,同时确认相应的负债,并采用与自有应计提折旧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来确定,而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入账核算,两者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三、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相关的概念

1、最低付款额的现值

最低付款额的现值,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是指几呼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几呼相当于”在实务上是指90%以上的比例。

所谓最低租赁付款额,是指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各种款项(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加上由承租企业或其他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这里的“最低”的含义是指出租入在租赁开始日对承租人的最小债权。在租赁开始日,它是能够被承租人确定的。

2、或有租金、履约成本、资产余值 或有租金是指金额不固定、以时间长短以外的其他因素(如销售百分比、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租金。它的发生与否有赖于未来事项的发生与否予以证实。因此,我国会计准则规定“或有租金”不包括在最低租赁付款额之内,而在其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的费用。

履约成本是指在租赁期内为租赁资产支付的各种使用成本,如技术咨询和服务费、人员培训费、维修费、保险费等。这些费用一般而言都是由于承租人正常使用资产而应支付的费用。

资产余值是指租赁开始日估计的租赁期满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如果承租方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价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方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此时购买价格应包括最低租赁付款额内。

3、折现率

承租企业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之间的差额时,需要考虑折现率的问题。我国会计准则对折现率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单位需要严格按照下列顺序选用:(1)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2)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3)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将融资租赁作为经营租赁来核算,进而粉饰企业的财务状况。

4、未确认融资费用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之间的差额,按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入账,并在租赁期内按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计入各项期财务费用。在实际利率下,各年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照各年未偿还租赁负债额的现值(长期应付款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进行计算。

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企业在租赁期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含增值税)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减去可抵扣的增值说后余额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账户;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账户;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

2、每期支付租赁费用时,借记:“长期应付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如果支付的租金中包含履约成本,按履约成本,借记:“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

3、每期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按当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金额,错记:“财务费用”账户,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

4、企业租入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折旧政策应和自有固定资产折旧政策一致,同自有固定资定一样,折旧方法一般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确定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折旧期应视租赁合同而论,如果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企业将会取得资产的所有权,即可认为企业拥有该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因此应以该资产的使用寿命作为折旧期间,如果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后企业是否能够取得租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则应以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寿命中两者较短者作为折旧期。提取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账户,贷记:“累计折旧”账户。

5、企业按销售量、使用量、物价指数等为依据计算的或有租金,通常计入销售费用,借记“销售费用”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6、租赁期满时,企业对租赁固定资产的处理通常有三种情况:即返还、优惠续租和留购。那么,企业向出租入返还资产时,借记:“累计折旧”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账户;企业行使优惠续租权时,此时应视为该项资产租赁一直存在而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即支付买价款时,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同时,还应结转固定资产的明细账,借记:“固定资产——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账户,贷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账户。

四、应用举例:

2008年12月31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的标的物:程控生产线。

2、起租日期:租赁物运抵A公司生产车间之日,即2009年1月1日。

3、租赁期:从起租日算起36个月,即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4、租金支付方式:自起租日起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000000元。

5、该生产线的保险费、维护等费用均由A公司负担,估计每年约100000元。

6、该生产线在2009年1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2600000元。

7、租赁合同规定的年利率为8%.8、A公司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差旅费10000元。

9、该生产线为全新设备,估计使用年限为5年。A公司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10、2010年和2011年两年,A公司每年按该生产线所生产的产品的年销售收入的1%向B公司支付经营分享收入。2010年、2011年A公司分别实现销售收入10000000元和15000000元。

A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首先、关于租赁开始日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判断租赁类型

本例中租赁期为3年,占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5年)的60%(小于75%),没有满足融资租赁的第3条标准;另外,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25777100(计算过程见后),大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90%,即2340000元(2600000×90%),满足融资租赁的第4条标准,因此,A公司应该将这项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

第二步、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本例中A公司不知道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因此应选择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8%作为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率。

最低租赁付款额=各项租金之合+承租人担保的资产余值=1000000×3+0=3000000(元)

计算现值的过程如下:

每期租金1000000元的年金现值=1000000×PA(3,8%)

查表得知PA(3,8%)=2.5771 每期租金的现值之和=1000000×2.5771=2577100元

小于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2600000元。

根据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该为其折现值2577100元。

第三步、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最低租赁付款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3000000-2577100=422900(元)

第四步、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25771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422900.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3000000.00 其次、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确定融资费用分配率

由于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为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折现值,因此该折现率就是其融资费用分配率,即8%.第二步、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下表:

第三步、会计处理

(1)2009年12月31日,支付第一期租金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2)2009年1月——12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时,(206168÷12=17180.67)

借:财务费用 17180.6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7180.67(3)2010年12月31日,支付第二期租金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0(4)2010年1月-12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时,(142661.44÷12=11888.45)

借:财务费用 11888.4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1888.45(5)2011年12月31日,支付第三期租金时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 10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0(6)2011年1月——12月,每月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时,(74070.56÷12=6172.55)

借:财务费用 6172.5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6172.55 再次、计提租赁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第一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

根据合同规定。由于A公司无法合理确定在租赁期满时能够取得租赁资产的所有权,因此,应当在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的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本例中,租赁期为3年,短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5年,因此按3年计提折旧。按平均年限法计算每年计提折旧额为: 2577100÷3=859033.33(元)

第二步、会计处理

借:制造费用 859033.33

贷:累计折旧 859033.33 最后、或有租金及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1)或有租金。

2010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B公司支付经营收入100000元。

2011年12月31日,根据合同规定应向B公司支付经营收入1500000元。

借:销售费用 150000

贷:其他应付款——B公司 150000(2)2011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将该生产线退还B公司时,借:累计折旧 25771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577100

1、您的稿件须是财经类的、健康向上的财会论文或探讨类文章。

2、您可以在网上直接投稿或选择附件上传也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方式投稿。

3、我们会定期将原创文章刊登在《会计文苑》栏目,优秀文章推荐发表在《财会学习》并给作者邮寄当期样刊。

4、在本栏目发表原创文章5篇以上,且至少一篇被《财会学习》选用的,我们会为作者建立专栏。

5、发稿时请务必留下您的真实姓名、QQ、联系地址或联系方法,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6、如果是还未公开发表的稿件,您还要另投他处不希望在网上公开请点击“暂不公开”或在文中注明。

7、文章均需经过我们的审核,通过审核的文章将会刊登在相应栏目中,未通过审核的文章有可能是决定采纳发表,发表的文章我们会电话通知。

8、一般情况下,稿件审核将在收到作者投稿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您未接到发表电话且未审核,您可另投他处,所收稿件恕不退回。

9、本栏目是广大网友展示优秀作品的平台,作者在此发表作品视为作者同意不必支付稿酬。

篇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由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期限超过一年, 因而其入账价值和计税基础不同所带来的暂时性差异将影响整个固定资产租赁期。

[例1]B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台设备。有关资料如下:租赁开始日为2007年12月25日, 租赁期从2007年12月25日到2010年12月25日, 共三年 (估计租赁设备剩余寿命为三年) ;租赁双方确认租赁设备的公允价值为497.37万元;每年年末要求B公司支付租金200万元;该设备租赁期满时估计资产余值为0。在洽谈租赁业务中B公司发生初始直接费用0.63万元。租赁合同利率为8%。租赁设备不需安装当月即投入使用。

(1) 确定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并入账。《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第十一条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 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 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 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同时, 第十二条规定:“承租人在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时, 能够取得出租人租赁内含利率的, 应当采用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折现率;否则, 应当采用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作为折现率。承租人无法取得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且租赁合同没有规定利率的, 应当采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本例中, 已知租赁合同利率, 则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及会计处理如下:

最低租赁付款额=200×3=600 (万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200×P/A (8%, 3) =515.42万元>租赁设备的公允价值497.37万元

租赁设备的入账价值=497.37万元

租赁设备的账面价值=497.37+0.63=498 (万元)

2007年12月25日取得租赁设备时会计处理:

承租人支付初始直接费用会计处理:

(2) 租入时的暂时性差异分析及所得税会计处理。在上述会计处理中, 除银行存款外, 其他三个项目均有可能产生暂时性差异。第一,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 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因而, 本例中, 按税法确认的固定资产计税基础应为600.63万元 (合同付款总额600万元与相关费用0.63万元之和) 。其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形成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102.63万元。第二, 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在新会计准则下, “未确认融资费用”属于“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 “长期应付款”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面价值应合并处理。“长期应付款”科目的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的余额反映了长期应付款项目的账面价值。因而本例中, 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为497.37万元 (600-102.63) 。而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长期应付款”的计税基础为600万元。其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02.63万元 (600-497.37) 。第三, 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会计处理。通常情况下,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十一条、第十三条规定, “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 不予确认: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或可抵扣亏损) ”。本例中, 租入固定资产入账时, 既不影响会计利润, 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因而租赁日入账时,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2.63万元, 及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者所相应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不予确认。

二、租入固定资产使用时的所得税会计处理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常涉及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投入使用后每月折旧额的计提;二是各期支付租金时, 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 计提折旧时就会影响到利润, 此时的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 应予确认;由于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 与其相关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时也会影响到利润, 此时的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 也应予确认。

[例2]承上例, B公司租入设备后当即投入使用。假设B公司2007年至2010年每年会计利润均为4000万元, 除此笔融资租赁业务外, 无其他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对此项固定资产, 会计和税法均采用直线法折旧。

(1) 会计折旧额的计算。应计折旧总额的确定;由于本例中承租人无需对资产余值提供担保, 因而应计折旧总额应为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即498万元。本例租赁期与估计剩余使用寿命均为3年, 则即折旧期为3年。各年折旧额166万元 (498÷3)

(2) 税法折旧额的计算。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为600.63万元, 因而各年的折旧额为200.21万元 (600.63÷3) 。

(3) 未确认融资费用各年的分摊额。根据准则的规定, 承租人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并且规定, 承租人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的, 应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额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的折现率。经计算, 本例中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为10% (497.37=200·P/A (10%, 3) 。则各年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情况如下表1:

单位:万元

税法以收付实现制原则来确定负债的计税基础, 因而长期应付款在第1年末、第2年末、第3年末的计税基础分别为400万元、200万元、0元。与上表1中的本金余额 (即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 的差额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 各年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 和所得税费用。

单位:万元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5) 各年的相关账务处理

每月计提折旧时

每年年末支付租金时

每年年末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根据表1, 2008年年末作如下分录:

其他各年同理。三年共确认财务费用102.63万元。

每年末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根据表2, 2007年末初始取得租赁资产时, 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不符合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 的条件。2008年末的68.42万元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17.105万元, 2008年末的52.893万元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13.22325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

以后各年会计分录同理。

由上述会计处理及表2可以看出, 由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使得各期所得税费用均为1000万元, 与各年的会计利润4000万元实现了更好地配比, 更全面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参考文献

篇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关键词】 融资购入;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

融资购入固定资产,从其形式上来讲就是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其分期付款期通常在3年以上。由于分期付款具有缓解企业资金短缺的作用,所以从其实质上来讲具有融资的性质。为此,对于融资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能按照其未来实际付款额确定,而应按照其未来各期付款额的现值确定。至于融资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与未来实际付款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并在日后实际付款时,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对于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部分,计入“在建工程”科目,予以资本化;对于不符合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科目,予以费用化。具体会计核算程序如下:

一、会计核算程序

1.确定入账价值

融资购入固定资产,如果是分期不等额付款的,以复利现值作为其确定入账价值的基础;如果是分期等额付款的,以年金现值作为其确定入账价值的基础。

(1)复利现值=∑(每次付款额×复利现值系数)

(2)年金现值=每次付款额×年金现值系数

公式中的n为付款期,R为贴现率。

2.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每期应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1)当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当期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分摊率(即贴现率)

(2)当期应付本金减少额=当期实际支付的款项-当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3)当期期末应付本金余额=当期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当期应付本金减少额

在运用上述公式计算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注意以下要点:①第一期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就是融资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即未来分期付款额的现值);②公式中分摊率,就是计算现值时所用的贴现率(即实际利率);③当期期末的应付本金余额,就是下期期初的应付本金余额;④最后一期的摊销额,应采用倒扣的办法,以保证未确认融资费用全部摊销完毕;⑤由于每期付款额既包括支付的本金,又包括支付的利息,所以从每期支付的款项中扣除了每期支付的利息就是每期支付的本金,即当期应付本金的减少额。

3.会计分录

(1)购入时

借:固定资产(未来分期付款额的现值,假设无相关税费)

未确认融资费用(双方差额)

贷:长期应付款(未来分期付款额之和)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上是按未来分期付款额的现值,作为融资购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第五十八条规定:“外购的固定资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其他支出作为计税基础。”由于会计与税法对外购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计算基础不同,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产生暂时性差异。

(2)每期付款时

借:长期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3)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费用化)

在建工程(资本化)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二、实例分析

甲公司2007年1月1日从乙公司购入A生产设备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购货合同约定,A设备的总价款为3 800万元,当日支付800万元,余款分3年于每年末平均支付。设备交付安装,用银行存款支付安装等相关费用27万元,设备于3月31日安装完毕交付使用。设备预计净残值为8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假定同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期数为3期的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为2.673。

要求:(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及未确认融资费用。(2)计算甲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3)计算甲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每年计提的折旧额。(4)编制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度与该设备相关的会计分录(为简化计算,假定每年年末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和计提折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全部计入财务费用)。

具体步骤如下:

(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及未确认融资费用。

①长期应付款入账金额=3 800-800=3 000(万元)。

②计算总价款的现值=800+1 000×2.673=3 473(万元)。

③设备的入账价值=3 473+27=3 500(万元)。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3 800-3473=327(万元)。

(2)计算甲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

①2007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3 000-327)×6%=160.38(万元)。

②2008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3 000-1 000)-(327-160.38)]×6%=110(万元)。

③2009年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327-160.38-110=56.62

(万元)。

(3)计算甲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每年计提的折旧额。

①2007年应计提的折旧=(3 500-80)×5/15×9/12

=855(万元)。

②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3 500-80)×5/15×3/12

+(3 500-80)×4/15×9/12=969(万元)

③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3 500-80)×4/15×3/12+

(3 500-80)×3/15×9/12=741(万元)

(4)编制2007年、2008年和2009年度与该设备相关的会计分录(为简化计算,假定每年年末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和计提折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全部计入财务费用)。

①2007年度:

借:在建工程3 473

未确认融资费用327

贷:长期应付款 3 000

银行存款 800

借:在建工程27

贷:银行存款27

借:固定资产 3 500

贷:在建工程3500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贷:银行存款1 000

借:财务费用 160.38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60.38

借:制造费用855

贷:累计折旧 855

②2008年度:

借:长期应付款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借:财务费用11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10

借:制造费用 969

贷:累计折旧 969

③2009年度:

借:长期应付款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借:财务费用56.62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56.62

借:制造费用741

篇5: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一、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对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承租企业应单设“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企业应在租赁期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税法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可见,税法并未规定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而是采用相对简化的处理方式,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作为计税基础,比会计准则的规定更直观、更简单。

上述差异导致融资租人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大于初始会计成本。另外会计与税法计提固定资产的方法与折旧年限不一致、预计净残值的差异等,都会造成会计与税法每年计提的折旧数额可能不一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每期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当期应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金额,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而税法对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计价不考虑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不承认会计确认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也不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纳税调整

会计与税法每年计提的折旧数额不一致,要求企业每年申报所得税时,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上对未确认融资费用,每期摊销时,计入财务费用,税法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每年进行所得税申报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例]2007年12月31日,大华公司从乙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人一套设备。租赁公司购置设备的成本为510000元,公允价值为510000元,租赁期为5年,合同规定每年末支付租金118708元,期满设备归大华公司所有,租赁内含利率为6%。该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税法规定机器设备的折旧年限为10年。假定会计与税法均预计无残值,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大华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租赁开始日确定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118708×(P/A,6%,5)=500000(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小于设备的公允价值,因此,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即为500000元。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500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

9354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费

593540

(2)2008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采用实际利率发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如表1: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费

118708

贷:银行存款

118708

借:财务费用

300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30000

借:制造费用

1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

以后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同2008年相关账务处理。

(3)2012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时:

借:固定资产

5000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00000

大华公司相关纳税调整如下:

2007年12月31日,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000元,计税基础为593540元,二者之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93540元(593540-500000),但所扣除的费用没有差异,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无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

该设备每年税前扣除折旧额为:593540÷10=59354(元)。

2008年至2012年,该设备每年会计上计提折旧100000元,税前准予扣除折旧额为59354元,企业每年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646元。2013年至2017年,该设备每年会计上计提折旧额为0,税前准予扣除折旧额为59354元,企业每年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9354元。

会计上对未确认融资费用,每期摊销时,计入财务费用,税法不允许在税前扣除。2008年企业申报所得税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0000元。以后在每个支付租金的,均按会计上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作纳税调整增加。

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

承上例:大华公司每年资产负债表日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情况如表2。

大华公司每年资产负债表日因未确认融资费用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情况如表3。

假定华丰公司2007年以后每年会计利润为1000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也为1000000元,应交所得税为250000元,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

2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338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0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

23385

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70646元(1000000+40646+30000),应交所得税为267661.5元,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

2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161.5

递延所得税负债

7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67661.5

2009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65324元(1000000+40646-4-24678),应交所得税额为266331元,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

249941

递延所得税资产

10161.5

递延所得税负债

6228.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66331

以后略。

篇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为了区别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企业其他自有固定资产,企业应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单独设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核算,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规定: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而不是确认为当期费用。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格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格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格与购买价格之间的差额,除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例1

某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生产设备一台,按照租赁合同的规定双方确定的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万元,租赁期限为五年,最低租赁付款额为2400万元。

借:在建工程2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4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2400

企业支付了生产设备的运输费、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计30万元:

借:在建工程30

贷:银行存款30

例2

该企业在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生产设备时,支付手续费、公证费、印花税等各项费用为50万元。

借:在建工程50

贷:银行存款50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安装调试完工后投入使用时: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080

贷:在建工程2080

根据规定,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合理分摊,每年分摊的金额为80万,每年分摊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财务费用8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80

如按租赁合同规定:租金应于每年年初支付,每年支付租金580万元,在支付租金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580

贷:银行存款580

在实际融资合同中一般同时规定:在租赁期间内,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上调(下降)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将按上调(下降)幅度相应调整租金。

例3

如在租赁期内的第4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假定经计算后,则每年需20万元,第4、5年应分别支付租金为600万元。

借:财务费用20

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580

贷:银行存款600

假定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在不考虑净残值的情况,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为208万元:

借:制造费用208

贷:累计折旧208

5年融资租赁期限届满后,企业应将固定资产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篇7: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时间:2014/7/8

问:我公司在今年5月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套环保设备,租赁期5年,期满后我公司拥有租入环保设备的所有权。请问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环保设备,能否享受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条的规定,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69号)第十条的规定,实施条例第一百条规定的购置并实际使用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包括承租方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并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约定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设备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企业。凡融资租赁期届满后租赁设备所有权未转移至承租方企业的,承租方企业应停止享受抵免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篇8: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租赁准则第11条规定:“在租赁期开始日, 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 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承租人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 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 应当计入租入资产价值”。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58条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租赁合同未约定付款总额的, 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

从上述会计与税务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规定可以看出, 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存在差异。计税基础体现了实际发生的原则, 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包含应支付的租金和实际发生的费用。会计计量体现了公允性原则, 将公允价与最低租赁付款额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其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摊销。因此, 会计与税法初始计量的差异体现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中, 每一纳税年度应调整会计与税务的折旧额。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纳税调整

会计与税法每年计提的折旧数额不一致, 要求企业每年申报所得税时, 应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会计上对未确认融资费用, 每期摊销时, 计入财务费用, 税法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每年进行所得税申报时,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例1:江信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台机械设备。有关资料如下:租赁开始日为2007年12月19日, 租赁期从2007年12月19日到2010年12月19日, 共三年 (估计租赁设备剩余寿命为5年) ;租赁双方确认租赁设备的公允价值为525万元;每年年末要求B公司支付租金200万元;该设备租赁期满时无剩余资产价值。在洽谈租赁业务中江信公司发生初始直接费用1万元。租赁合同利率为8%。租赁设备不需安装当月即投入使用。

江信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2007年12月19日, 租赁开始日确定租赁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200×3=600 (万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200×P/A (8%, 3) =525.42 (万元)

租赁设备的公允价值为525万元, 租赁设备的入账价值为525万元。

租赁设备的账面价值=525+1=526 (万元)

1.2007年12月19日取得租赁设备时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5 250 000

未确认融资费用750 000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6 000 000

承租人支付初始直接费用的会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10 000

贷:银行存款10 000

2.2008年12月31日, 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采用直线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费2 000 000

贷:银行存款2 000 000

借:财务费用420 00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20 000

借:制造费用1 750 000

贷:累计折旧1 750 000

以后年度支付租金、分摊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 同2008年相关账务处理。

3.2010年12月31日租赁期满时:

借:固定资产5 250 000

贷: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5 250 000

江信公司相关纳税调整如下:2007年12月31日, 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25万元, 计税基础为600万元, 二者之间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75万元 (600-525) , 但所扣除的费用没有差异, 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 无需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该设备每年税前扣除折旧额为:600÷5=120 (万元) 。2008年至2010年, 该设备每年会计上计提折旧175万元, 税前准予扣除折旧额为120万元, 企业每年申报企业所得税时, 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55万元。2011年至2012年, 该设备每年会计上计提折旧额为0元, 税前准予扣除折旧额为120万元, 企业每年申报企业所得税时, 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20万元。

三、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得税会计处理

例2:承上例, 假定江信公司2007年以后每年会计利润为100万元, 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2007年, 应纳税所得额为100万元, 应交所得税为25万元, 设江信公司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1万元, 因未确认融资费用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为2.1万元, 则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25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1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5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21 000

2008年, 设江信公司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4万元, 因未确认融资费用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为3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为107万元 (100+4+3) , 应交所得税为26.75万元, 所得税会计处理为:

借:所得税费用250 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0 000

递延所得税负债7 5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67 500

以后年度会计分录同理。

摘要: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 (以下简称租赁准则) 和企业所得税法对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及后续计量的规定有所不同, 因而根据所得税会计的相关规定, 上述差异会形成纳税调整事项, 影响各期所得税费用。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中承租人的纳税调整及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纳税调整,所得税会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翟继光, 易运和, 张晓冬.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7.

篇9: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业务越来越多,未决诉讼、为其他单位债务提供担保等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会计上必须对此做出恰当的帐务处理,即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关键词 或有资产 或者负债 财务处理 问题探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的或有事项概念是:“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或有事项分为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和预计负债三大类。

或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资产,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有资产主要来自于未决诉讼和未决仲裁两个方面。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理解此概念应把握以下内容:

一是潜在义务。或有负债作为一项潜在义务,其结果如何只能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例如,201×年12月2日,甲企业因故与乙企业发生经济纠纷,因此乙企业向法院提起诉讼。但时间上即将跨年,该起诉讼仍尚未进行审理。由于案情比较复杂,或者人民法院可能还有一段准备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和诉讼准备,或者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等因素。从201×年末看,诉讼的最后结果如何尚难确定。201×年末,甲企业承担的义务就属于潜在义务。

二是特殊的现时义务。是指该义务的履行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者是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的计量就视作为殊的现时义务,其特殊之处在于:。其中,“不是很可能”的概率区间是“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例如,甲企业为乙企业某贷款项目提供担保,当担保合同签订时甲企业就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负有连带偿债责任。但甲企业最终替不替乙企业还贷呢?签订担保合同时还具有不确定性。如果贷款到期,乙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甲企业连带还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甲企业应将该现时义务作为或有负债披露。这是特殊现时义务的第一个特征。特殊现时义务的第二个特征是: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的计量。例如,甲公司向某企业职工提供午餐,导致全体职工食物中毒。甲公司承诺负担一切费用。直到年末,事态仍在发展,赔偿费用难以预计。此时,甲企业承担的该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的计量”。

三是或有负债的具体内容。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或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含产品安全保证)、承诺、亏损合同、重组义务、环境污染整治等。

四是或有负债的披露。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规定:“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仅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反映企业的“潜在义务”和“未确认为负债的现时义务”。

举例: A公司欠衡达厂货款80万元。按合同规定,A公司应于2012年10月5日前付清款项,但A公司未按期付款。为此,衡达厂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2012年12月5日一审判决,A公司应向衡达厂支付货款80万元,按万分之五支付货款延付利息2.4万元,还要承担诉讼费0.8万元,三项共计83.2万元。A公司不服,认为衡达厂所提供的材料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要求,并因此向衡达厂提出索赔16万元的诉讼要求。截止2012年12月31日,该诉讼尚在审理当中。

(1)衡达厂在2012年12月5日接到一审判决后,因胜诉获得了收取罚息和诉讼费的权利。此时,如果A公司服从判决,不再反诉,则衡达厂就应确认为一项资产。但事实上A公司不服判决,提出了反诉,则衡达厂得到3.2万元的罚息和诉讼费就不那么完全有把握。这3.2万元就成为衡达厂的一项或有资产。

不仅如此,衡达厂经过进一步分析认为,该厂所提供的材料确有不符合同要求的地方,A公司反诉可能成功,则衡达厂很可能承担16万元的赔偿损失,这是衡达厂的一种或有负债。因此2012年12月31日衡达厂在资产负债表下附注中,既要说明“或有资产”3.2万元,又要说明“或有负债”16万元。

《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准则从稳健性原则出发,规定:“企业通常不应当披露或有资产。但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应当披露其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等”。

《或有事项》准则对各种可能性及其对应的概率作了如下规定:

结果的可能性 对应的概率区间

基本确定 大于95%但小于100%

很可能 大于50%但小于或等于95%

可能 大于5%但小于或等于50%

极小可能 大于0但小于或等于5%

从上述规定看,只有概率大于50%以上,处于“很可能”区间以上,或有资产才予披露。

(2)A公司在2012年12月5日接到一审判决后,因败诉而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其3.2万元的罚息和诉讼费为一项“预计负债”。

同时,A公司提出反诉,并有充分理由说明很可能胜诉,则A公司2012年12月31日应在资产负债表下披露或有资产16万元。

必须指出,A公司在掌握了一定证据时提出反诉,并认为很可能胜诉,则A公司应在2012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附注中对或有资产16万元作披露;如果A公司没有充分理由说明反诉成功,出于稳健性考虑,一般不作“或有资产”披露,因为披露或有资产可能会导致那些可能永远不会实现的收益得到确认。在这种情况下A公司在2012年12月5日收到法院判决后应作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8000元

营业外支出—罚息支出24000元

贷:预计负债—32000元

参考文献:

[1]魏敏. 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准则与各国间的比较.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2]夏鹏. 探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准则体系中的运用.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5).

篇10: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将不适用或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对外出售转让,或因磨损、技术进步等原因将固定资产进行报废,还可能由于遭受自然灾害等而对毁损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等。企业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1.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2.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基本环节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等。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将处置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转出的固定资产,按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

2.发生的清理费用等。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的相关税费及其他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科目。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及残料变价收入等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4.保险赔偿等的处理。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如为贷方余额,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科目。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一)固定资产出售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出售是指企业因调整经营方针或因考虑技术进步等因素,决定将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出售给其他单位。

(二)固定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报废有的属于正常报废,如由于使用期限已满不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有的属于提前报废,如确定预计使用年限时未考虑无形损耗而在技术进步时必须淘汰的固定资产,以及由于管理不善或自然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毁损。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其账面价值应为预计净残值。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但未提足的折旧也不再补提。

篇11: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财务处理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在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规定上存在差异, 造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会计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 导致后续期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由于纳税调整的计算比较复杂, 笔者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例:2007年12月1日, 甲运输公司与乙租赁公司签订了一份融资租赁20辆货车的租赁合同。合同规定:租赁期开始日为2008年1月1日;租赁期为3年, 每年年末支付租金240万元;租赁期满时, 甲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批货车的选择权, 购买价为30万元, 估计该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该批货车于2007年12月31日运抵甲公司, 当日投入运营;甲公司决定租赁期满时, 购买该批货车;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于每年年末一次确认融资费用并计提折旧;租赁开始日该批货车的公允价值为600万元;租赁内含报酬率为10%。假设未发生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印花税等初始直接费用。

一、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但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计算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和未确认融资费用。

最低租赁付款额, 是指在租赁期内, 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 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由于甲公司在租赁期满时行使选择权, 因此最低租赁付款额包括各期租金之和以及行使选择权支付的金额。

最低租赁付款额=240×3+30=750 (万元)

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240× (P/A, 10%, 3) +30× (P/F, 10%, 3) =619.40 (万元)

由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619.40万元大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600万元, 故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为600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750-600=150 (万元)

2.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确认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 以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承租人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为计税基础。由于甲公司在租赁期满时行使选择权, 因此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为各期租金之和加上行使选择权支付的金额。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240×3+30=750 (万元)

3. 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固定资产初始入账价值-固定资产计税基础=600-750=-150 (万元)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上述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虽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但属于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特殊情况。原因是如果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则需调整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 对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将违背会计核算中的历史成本原则, 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笔者认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初始计量时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做法, 但不认同上述解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初始计量时, 固定资产项目会计初始入账价值和税法的计税基础不同, 但二者的差额在会计核算中记入“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虽然该科目归属于负债类科目, 但其借方余额可以理解为一项虚拟的资产, 因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未来期间要分摊计入财务费用, 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五条的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虽然固定资产项目存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但如果把未确认融资费用理解为一项资产, 由于固定资产项目会计初始入账价值加上未确认融资费用等于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 就整体而言, 在初始计量上不存在差异, 因此, 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规定存在差异, 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1.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计算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和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假设不考虑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4年, 则:

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600÷4=150 (万元)

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根据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即:

经过多次测试, 用插值法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为11.8%。

2008年末确认的融资费用=600×11.8%=70.8 (万元)

2009年末确认的融资费用= (600-240+70.8) ×11.8%=50.83 (万元)

2010年末确认的融资费用=150-70.8-50.83=28.37 (万元)

2. 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 计算允许扣除的折旧额。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 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假设不考虑净残值, 则:

每年应计提的折旧额=750÷4=187.5 (万元)

3. 计算每年的差异额, 进行纳税调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每年计提的折旧额加上确认的融资费用, 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对损益的影响。按照税法的规定, 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 每年只允许税前扣除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折旧额。因此, 每年的差异额为:会计折旧加上确认的融资费用, 减去按税法规定确认的折旧额。

2008年末确认的差异额= (150+70.8) -187.5=33.3 (万元)

2009年末确认的差异额= (150+50.83) -187.5=13.33 (万元)

2010年末确认的差异额= (150+28.37) -187.5=-9.13 (万元)

2011年末确认的差异额=150-187.5=-37.5 (万元)

各年差异额的合计数=33.3+13.33-9.13-37.5=0

为了更好地反映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纳税调整, 现将计算过程用下面的表格列示:

单位:万元

篇12: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融资风险研究

【关键词】固定资产 投资企业 融资结构 融资风险

基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分析模型,即总供给=总需求;总需求=消费+投资+出口+政府支出。消费、投资、出口从需求方面共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这被形象地比喻为“三驾马车”。投资在短期可以增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长期可以形成一定的生产力,增加社会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商品供给,推动经济增长。因此,投资对经济增长既有供给效应,又有需求效应,既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又是诱发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具有“双刃剑”的作用。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外部需求大幅萎缩,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显著,融资金额不断增加。在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正常进行的情况下,融资风险亦不容忽视。

一、国家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融资风险控制

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企业纷纷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融资力度。资本金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亦是融资的前提和保障。资本金充足有利于筹集资金,防范融资风险,反之,资本金不足项目贷款无法及时、足额到位,影响项目建设进展,对负债产生潜在风险。

为控制企业投资风险、防范金融风险,自1996年起国务院制定《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和对外融资进行约束。随着经济形势变化,2004年和2009年分别对该制度进行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国内需求,有保有压,促进结构调整,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是企业在控制融资总额时,亦不可忽视融资期限的搭配。

二、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按照生命周期理论,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因为规模扩张相对较快,应更多筹集与长期资产回收期相适应的长期资金。成熟期鉴于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大量增长和企业资产扩张速度的放缓,一般以短期资金为主。衰退期若没有更新投资的需求,企业一般不会借入长期资金,以避免支付高昂的利息费用。

处于扩大内需的经济环境下,固定资产投资企业属于资金密集性企业,投资初期,高投入、低收入,属于成长期企业。因此,应更多筹集长期资金,较少筹集短期资金。

三、模型分析

通过对煤炭、机场、港口、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进行分析,此类企业资金需求(D)主要包括:建设资金需求(Dj),还本付息(Di),营运资金需求及其他(Du)。建设资金需求主要通过项目贷款和自有资金解决。因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期一般为3~5年,所以项目贷款通常为长期贷款(Ll)。还本付息和营运资金及其他需求由自有资金和短期贷款(Ls)解决。假设年初可支配存量资金Fa,年内收入I。Fb指年终可支配存量资金(安全资金存量)。所以,

D=Dj+Di+Du ①

Fa+I+Ll+Ls=D+Fb ②

2009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这是目前执行的最新规定,对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进行调整(设资本金比例为R)。则:

Ll=Dj*(1-R) ③

由①②②③得:

Ls=Dj*R+Di+Du+Fb-Fa-I ④

一般情况下,当年收入I要首先满足建设项目资本金投入,才能确保资金安全,则:

I≥Ll/(1-R)*R ⑤

1≥R≥A(1≥A≥0的常量) ⑥

由④⑤⑥解得:

Dj(1-A)≥Ll≥Dj-I,⑦

Dj+Di+Du+Fb-Fa-I≥Ls≥A*Dj+Di+Du+Fb-Fa-I。⑧

在年初预算时,已知Fa,预估Dj、Di、Du、Fa和I,可确定年内融资结构。一是期限结构,长期融资金额为Ll,短期融资金额为Ls;二是性质结构,建设项目融资金额为Ll,用于还本付息及营运资金为Ls。

四、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在融资形势较宽松的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企业的融资结构须满足⑦⑧,才能确保企业安全运行。在货币市场较紧时,融资结构满足⑦⑧较难,为确保建设项目正常进行,可适当增加短期资金Ls,但建议Ls增速不超过I增速,因为今年Ls的新增将是明年的到期,如果当年Ls增加较多,存在下一年集中到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胡永远.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J].经济评论,2003.(3).

[2]沈利生,吴振宇.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

上一篇:煤矿培训工作总结下一篇:以名利为话题的高考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