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改造账务处理

2024-04-22

固定资产改造账务处理(共9篇)

篇1:固定资产改造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账务处理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

(1)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包括买价、支付的包装费、运输费等)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2)发生的安装等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预付账款

(3)安装完毕结转在建工程和油气开发支出,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和安装成本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3、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1)自营工程领用的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2)自营工程领用本单位的商品产品

借:在建工程

贷:产成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自营工程发生的其它费用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

辅助生产

(4)固定资产购建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4、出包工程

(1)预付工程价款

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2)资产负债表日,按合理估计的工程进度和合同规定结算的进度款

借:在建工程 贷:预付账款

银行存款

(3)工程完工与承包企业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按应补付的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4)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按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5、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

借:固定资产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或股本)溢价

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银行存款

按期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7、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确定的入账价值)

贷:营业外收入—接受捐赠利得

银行存款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8、盘盈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盘盈的固定资产、油气资产属于前期差错造成的,按前期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处理,通过“以前损益调整” 科目核算。

9、接受的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或以应收债权换入的固定资产、油气资产见“应收 账款”科目

10、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1)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换入固定资产、油气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投资收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2)以产成品、库存商品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贷:主营业务收入(公允价值)

其他业务收入(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其他相关税金)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原材料(3)以固定资产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油气资产账面净值)

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银行存款等(应交的相关税费)

贷: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借:固定资产(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

贷:固定资产清理(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加相关税费)

按转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 按转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借: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4)以无形资产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累计摊销

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

(5)以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投资收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余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投资收益(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涉及补价的,收到补价的企业,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减去补价后的余额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支付补价的企业,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和补价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比照上述分录处理。

11、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地计量的

(1)以固定资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累计折旧(已提的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换出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2)以无形资产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换出无形资产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3)以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换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换出长期股权投资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换出持有至到期投资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相关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的相关税金)

涉及补价的,同时进行相应处理。

12、开发新产品、新技术而购置的单台设备在规定的价值以下的固定资产,按规定一次计入研究开发费用

借:固定资产

贷:银行存款 一次计入费用时

借:研发支出

贷:累计折旧

13、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见“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14、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累计折耗(计提的折耗)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油气资产(账面原价)

银行存款等(捐赠转出的固定资产、油气资产应交的相关税费)

借:营业外支出—捐赠支出(“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余额)

贷:固定资产清理

15、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转出的固定资产,见“应付账款”科目

16、盘亏的固定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账面价值)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固定资产折旧 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借:制造费用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其他业务成本

贷: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固定资产清理

1、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油气资产账面价值)累计折旧(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账面原价)

2、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应交的税金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

借:银行存款

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4、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赔偿的损失

借:其他应收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5、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6、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失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理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盘盈、盘亏

1、盘盈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盘亏的固定资产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净值)

累计折旧(已提折旧)贷:固定资产(原价)

3、转销固定资产盘盈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资产盘盈利得

4、转销固定资产盘亏

借:营业外支出—资产盘亏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篇2:固定资产改造账务处理

1:外购资产的账务处理

(1)外购不需要安装调试的设备(例如空调、电脑等)

①已开票:

借:固定资产-xx设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贷:其他应付款-xx供应商

②未开票:

借:固定资产-xx(净价)

贷:其他应付款-暂估

待暂估入账的固定资产发收到发票后,要在U8总账系统中作一笔冲销的暂估凭证:借:其他应付款-暂估贷:固定资产-xx设备 之后,再做一笔挂账的分录:(分录同①)(2)外购需要安装的设备 ① 已开票:

借:在建工程-xx设备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贷:其他应付款-xx供应商 ②未开票:

借:在建工程-国内设备-暂估贷:其他应付款-暂估 发票到时,先冲暂估:借:其他应付款-暂估

贷:在建工程-国内设备-暂估 之后,再做一笔挂账的分录(分录同①)

2、关于付款的账务处理

3:关于工程到发票时的账务处理

(1)工程进度>所开发票金额,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xx供应商(金额与发票金额一致)

贷: 其他应付款-xx供应商(与发票金额一致)

借: 在建工程-XX供应商(金额等于工程进度*合同总价)

贷: 其他应付款-XX供应商(金额同上)

注:月末要对在建工程进行一次性暂估: 4:关于固定资产转固的账务处理 借:固定资产-xx设备 贷:在建工程-xx设备

在转固之前,通知设备部及厂务部办理<<固定资产竣工验收单>>,之后把此单附在凭证后面

5、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房屋及建筑物30年,机器设备10年,运输设备6年,电子设备及办公设备5年。采用直线法进行计提折旧,残值率为10%。(1)计提: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10%)

/(使用年限*12)

(2)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折旧费

制造费用-折旧费 管理费用-折旧费 研发费用-折旧费 营业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电子设备/办公设备之后结转辅助生产成本:

(2)工程进度<=所开发票金额,做账务处理如下:

(1)拿到付款的单据,先看一下合同跟踪表,若合借:生产成本-折旧费 同跟踪表中预付款项有金额存在,则需冲掉,会计分录贷:制造费用-折旧费 如下:

借:预付账款

其他应付款(注:当付款金额大于预付款金额的请款有此分录)

贷::银行存款 应付票据

(2)若合同跟踪表无预付款项,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 其他应付款-XX供应商贷: 银行存款应付票据

(3)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固定资产当月增加的,当

篇3:高校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探讨

一、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现状与问题

(一) 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大导致数据统计不准确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有关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 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 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 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都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 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这是根据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制定的, 目前来看已明显偏低。但在国家未出台新标准前, 必须按照此标准认定, 造成了单位大量的办公桌椅等简易设备被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从而导致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大, 增加了固定资产数据统计的不准确性。

(二) 固定资产新旧程度无法准确反映

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相对应, 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随其使用而改变。实际情况是, 许多事业单位 (如高校、科研、医院等事业单位) 的固定资产种类多、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 它们虽然在形态上仍然保持完整, 性能上也能达到当初设计的水平, 但是由于技术进步, 更新换代产品不断涌现, 使这一类固定资产的技术寿命大大缩短, 使用价值也相对降低。随着这一类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日益加大, 无形损耗显得尤为突出。

(三) 事业单位所耗成本无法客观真实反映

现行高校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直接确认为支出,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账面上固定资产价值始终是其购买时的原始价格, 无法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另外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不核算成本, 使得高校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购置固定资产时只考虑本部门的需要, 极少考虑资产的运行效率, 购置后资产利用率低, 直接导致资产闲置和资金浪费。因此只有通过计提折旧、核算资产成本方式, 才能进一步挖掘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 不利于高校进行绩效考核

现行制度规定:高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在固定资产核算中不计提折旧, 固定基金也由于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而虚高 (即净资产虚高) , 专用基金中修购基金的提取并未引起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任何变化, 却使净资产中既包含了固定基金, 又包含了固定资产的修购基金, 不适当地夸大了事业单位的净资产。这些信息的不真实和缺失不利于对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

二、固定资产原值核算

(一) 固定资产入账的单价标准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变化, 目前商品单价都在相应的提高。固定资产尤其是电子设备更新及报废的速度也有相应加快。因此, 会计核算也应与时俱进, 适应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 固定资产单价的确定相应提高、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相应缩短。比照企业会计准则, 固定资产单价在2000元以上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高校的固定资产单价确定也可以相应提高到2000元, 这样不但能减少其核算的范围, 同时也适应了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要求。

(二) 固定资产入账原值的确定

一是外购的固定资产。新制度规定其成本包括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二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成本构成是由建造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三是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比照同期、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确定。四是盘盈的固定资产。盘盈的固定资产按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入账五是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按照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入账。

三、计提折旧补偿机制的建立

(一) 建立折旧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补偿机制通过折旧费用成本化、产品出售收益化得到实现。而高校“生产”的是准公共产品, “生产”中耗损了固定资产, 理论上应由消费者买单, 但在国家作为高校的主办者, 作为投资主体, 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的前提下, 耗损的固定资产价值, 只能从主要受益者——国家和政府获得拨款补偿。因为财政性资金 (拨款和学杂费) 已占学校总收入的九成左右, 且实行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因此折旧补偿来源只能是财政拨款。基于此, 我们提出带帽下达“折旧补偿拨款 (额度) ”的设想。国家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补偿拨款 (额度) ”的多少, 一定程度上代表国家对固定资产的投入力度、补偿速度。若国家投入高于折旧速度, 高校才有发展速度, 若低于折旧速度, 只能是维持或后退。

(二) 计提折旧的可行性

一是国有资产大清查为强化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提供了条件。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大清查为制定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提供了第一手素材。财政部门可以依据清查结果分门别类地制定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标准 (包括已完工未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二是带帽专项可纳入部门预算, 并与“折旧补偿拨款 (额度) ”建立对应关系。每年的财政拨款指标中, 都有下达的专项 (课题) 拨款未纳入部门预算, 而专项拨款经费 (包括基建财政拨款) 又多以购建固定资产为主, 财政可将专项拨款与固定资产折旧挂钩, 要求学校互为参照, 分别编制折旧预算和专项预算, 将两个预算统一于部门预算一张表, 或要求学校先行编制折旧预算纳入部门预算, 在随后编制的专项预算中, 要求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和维修计划原则上不得突破折旧预算。三是我国高校财务、资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部门预算制度已在高校实施多年, 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管理平台也日臻先进, 配套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也越来越使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 体质保障、技术支撑为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打下了基础。

(三) 计提折旧的对象

在研究了国有资产大清查的情况后认为, 固定资产折旧对象以八大类为宜。即房屋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文体设备。这些设备计提办法比较成熟, 预计使用年限、预计报废残值易于确定, 操作性强。而对于土地、家具、图书、文物及陈列品等资产, 在高校特定的环境里, 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但不宜计提折旧。“征求意见稿”已将图书、文物及陈列品作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 不计提折旧, 这样创新处理较合理, 依照这样的思路, 土地、家具在取得时发生的支出, 可直接列作费用。

(四) 折旧核算的管理

在“征求意见稿”基础上, 拟将“资产折耗”一级科目改为“折旧费用”, 笔者认为无形资产可不进行价值折耗摊销, 出售无形资产时直接冲抵原价, 因为无形资产耗损不稳定, 还有可能升值, 且业务量极少, 所以应简化财务处理。另在“财政拨款”一级科目下增设“折旧补偿拨款 (额度) ”二级科目或放在“其他经费拨款”中核算, 同时增设“专用基金———折旧基金”二级明细科目。固定资产购置时, 借记“固定资产”, 贷记“累计折旧”;受到带帽下达的“折旧补偿拨款 (额度) ”时, 借记“银行存款 (用款额度) ”, 贷记“折旧补偿拨款 (额度) ”;年终结转时, 借记“折旧补偿拨款 (额度) ”, 贷记“专用基金———折旧基金”;同时结转折旧费用, 借记“专用基金———折旧基金”, 贷记“折旧费用”。“专用基金———折旧基金”专户, 借方反映实际计提折旧数、存量固定资产补提折旧滚动结余数等。借方有余额时, 为学校待补偿折旧额。贷方有余额时, 反映学校滚存的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基金结存数。这样, 通过“折旧费用”、“折旧补偿拨款 (额度) ”、“专用基金———折旧基金”, 形成新的收支循环, 便于核算和反映固定资产损耗程度和折旧补偿程度。

参考文献

[1]朱鸿眉:《高校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 《教育财会研究》2008年第1期。

篇4: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探讨

摘 要 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体现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事业单位必须要引进会计管理方式,集中解决以往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系列主要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事业单位新会计管理制度的有关要求,探讨了今后一个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账务处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实际上就是在履行法律赋予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仅对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关乎事业单位职能转变和分类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为了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在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水平,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

一、传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存在的主要弊端

1.不能完全适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提高,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处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职能转变和固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特别是事业单位传统的固定资产会计管理模式不能够真实准确地反应出真实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差别,也无法真正体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运行模式的现状,严重影响到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也给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

2.虚增净资产。传统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管理模式只计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通过提取修购基金来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在固定资产计价、增加、转让、报废等方面,虽然制定了详细的制度规定和计算方法,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计算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损耗。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要求,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是相对的科目,一方面提取修购基金,另一方面则通过提取修购基金直接增加专用基金[1],造成了事业单位净资产的重复计算和虚增,净资产统计信息严重失实。

3.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更新。按照现行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管理办法,事业单位需要通过提取修购基金的方式,来实现对固定资产价值损耗的补偿。按照这种管理模式,收入较多的事业单位将获得相对较多的补偿资金,而收入较少甚至没有额外收入的事业单位,能够提取和获得的补偿资金则相对较少[2]。这种折旧补偿基金提取的办法不同于企业单位,是以固定资产原值为计算基础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的事业单位由于收入资金较少,很难满足固定资产更新的要求,影响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能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步伐逐步加快,很多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都已经取消,这种固定资产更新方式将受到更多局限。

4.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严重不实。受到固定资产账目管理的一系列限制和影响,事业单位的会计账目真实性和准确性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不仅无法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物状况、数量的增减变化等信息,而且还容易导致很多固定资产游离于会计管理制度之外,形成“小账”,甚至出现固定资产被侵占、外借、租赁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也给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带来不利影响。

5.无法准确衡量事业单位支出情况。在现行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管理制度下,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需要记在“事业支出”、“专用基金”等科目。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资金科目[3]。由于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涉及折旧计算,损耗无法在成本中得以实现,因此会人为降低事业单位的收入成本,造成成本核算严重不实。

二、事业单位改革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当前是我国事业单位职能转变和分类改革的关键时期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全新要求。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类型更为多样。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关要求,大部分事业单位将侧重于从事公共服务工作,行政管理职能将逐步弱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配备更多适应工作需要的固定资产。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职能转变和分类改革的彻底完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类型将更加丰富,数量也会进一步增加,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2.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精细化将是今后一个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另一个主要趋势。为了确保国有资产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事业单位必须要在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方面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3.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提出了全新要求。2013年1月1日起,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式颁布实施。新制度中提出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新方式和新要求,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列工作提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而这将成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制度化基础。

4.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方式将更加科学。今后一个阶段,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将面临着全面修订和完善。固定资产损耗计算、固定资产购入科目记账、修购基金提取、捐赠固定资产账面等都将成为新规定的重点内容。通过全面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蒋桂琴.探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职业圈.2007(20)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浅析.财会通讯.2009(6)

篇5: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清理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

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企业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先记入“在建工程”

科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本科目。

购入固定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按应付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本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

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自行建造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应按估

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成本后再进行调整。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本科目或“在建工程”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

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租赁期届满,企业取得该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将该项固定资产从“融资

租入固定资产”明细科目转入有关明细科目。

固定资产存在弃置义务的,应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预计弃置费用的现值,借记本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在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计算确定各期应负担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处置固定资产时,按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其账面原价,贷记本科目。已计

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2008年12月1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对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分别做了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对于《通知》中所规定的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的会计及税务处理,目前实务界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1)固定资产清理时

4年累计计提折旧=(860 000÷10)×4=344 000(元),2009年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582 000÷(1+4%)] ×4%×50%=11 192.31(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516 000

累计折旧344 000

贷:固定资产860 000

(2)收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582 000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1 192.31

贷:固定资产清理559 615.38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2 384.62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11 192.31

借:固定资产清理 43 615.38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清理43 615.38

方法

(二):直接按照减半的增值税计提销售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销项税)。

(1)固定资产清理时,会计处理同上。

(2)收到价款时

借:银行存款 582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70 807.69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1 192.31

借:固定资产清理54807.69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清理43 615.38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收入11 192.31

由上可知,上述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区别在于:方法

(一)是把减免的一半增值税作为补贴收入,另一半增值税作为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交纳的增值税,方法

(二)则直接体现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交的已减半的增值税。虽然两种会计处理方法计入营业外收入总额一致,但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都遇到了如下困难: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调整增值税纳税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2008]1075号)相关规定,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应开具4%普通销售发票,在填写《增值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一)》时,只能填写在第10栏4%征收率表中。但是该栏目数据属于简易征收办法征收增值税货物的销售额和应纳税额明细,在主表《增值税申报表(适用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中,销售额反映在第5栏,该销售额所对应的增值税却反映在该表第21栏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中。而企业财务账上是把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同按适用税率征税货物及劳务销售额应纳销项税进行合计后,扣减进项税和进项税转出,得出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

当企业当期期末应交增值税出现留抵税额时,如果采取方法

(一)进行会计处理,虽然该会计处理方法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经济活动真实过程,但在填报《增值税申报表》时,会出现增值税主表上的期末留抵税同企业财务账上的留抵额存在差额的情况,该差额为清理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同时,《增值税申报表》上还反映当期企业应交纳增值税,所应缴纳的增值税金额就是按简易办法销售额计算得出的应纳税额,而企业财务账上应交增值税只出现留抵税额,致使企业财务账数据同《增值税申报表》纳税数据不一致。

方法

(二)的会计处理虽然简单、直观地体现了清理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但是无法完整体现清理旧的固定资产所应享受的税收优惠。同时,在填报《增值税申报表》时也会出现困难:目前新增值税条例规定的增值税税率只有17%、13%、7%、4%和3%五种,《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列资料(表

一)》上并无2%税率一栏,如果按照方法

(二)直接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科目中按照减半的增值税计提增值税,会给财务人员带来填报时的困扰。

二、对固定资产清理账务处理的建议

笔者认为,企业清理旧的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时应采用第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因为任何财务会计分录都应完整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来龙去脉,方法

(一)完整体现了企业清理旧固定资产所应缴纳的增值税和应享受的税收优惠,同时也满足目前《增值税申报表》中税率填写要求。为了保证企业财务账上所反映的当期留抵税、应缴纳的增值税与《增值税申报表》的主表期末留抵税额、应缴纳的增值税数据保持一致,笔者认为,企业财务人员应把当期销售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征收的增值税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会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22 384.62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2 384.6

篇6:企业固定资产处置账务处理方法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因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处置固定资产,其账务处理方法如下:

一、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户。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

二、发生的清理费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以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

三、出售收入和残料等的处理。收到出售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按实际收到的出售价款以及残料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原材料”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四、保险赔偿的处理。计算或收到的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应冲减清理支出,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五、清理净损益的处理。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经批准后:

(一)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二)属于生产经营期间由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借记“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篇7:资产损失的账务处理

文章来源:中顾网 作者:佚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5-20 16:58:18

 本文主要介绍了资产损失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和资产损失的账务处理中的问题和对策的内容,并提供专业律师免费法律解答。

推荐阅读:

【资产损失的账务处理】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

为了正确核算企业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和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企业应当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按照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反映各类资产在当期 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同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分别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 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

当企业确定资产发生了减值时,应当根据所确认的资产减值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在期末,企业应当将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应当没有余额。各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累积每期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直至相关资产被处置时才予以 转出。

根据测试和计算结果,XYZ公司应确认的船舶减值损失为5 035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50 350 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350 000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船舶的账面价值变为10 965万元,在该船舶剩余使用寿命内,公司应当以此为基础计提折旧。如果发生进一步减值的,再作进一步的减值测试。

篇8:固定资产处置账务处理的常见问题

本文以生产设备的出售和非正常损失为例来阐述处置固定资产按照简易办法征税的相关账务处理, 并分析了常见问题。

案例:甲公司是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一般纳税人, 2012年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 出售生产设备一台, 价税合计120 640元, 款项已收存银行。该设备于2008年1月购入, 原购买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0 000元, 增值税51 000元, 已提折旧120 000元。

(2) 出售生产设备一台, 价税合计117 000元, 款项已收存银行。该设备2009年1月购入, 原购买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00 000元, 增值税34 000元, 已提折旧50 000元。

(3) 2012年7月一台生产设备被盗。该设备系2009年1月购入, 原值500 000元 (不含增值税) , 已提折旧400 000元。经批准, 应由责任人赔款50 000元。

要求:针对上述业务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只考虑增值税) 。

一、税法相关规定

1. 固定资产销售。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70号) 的规定, 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转型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销售自己使用过的转型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 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2. 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同时, 根据财税[2008]170号文的规定, 已经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的, 应在当月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

二、具体账务处理

1. 转型前购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1) 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80 000, 累计折旧120 000;贷:固定资产300 000。 (2) 计算增值税并结转清理损益, 借:银行存款120 640, 营业外支出61 680;贷:固定资产清理180 000, 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2 320。

2. 转型后购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1) 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150 000, 累计折旧50 000;贷:固定资产200 000。 (2) 核算清理收入及税费, 借:银行存款117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17 000。 (3) 结转清理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5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50 000。

3. 非正常损失固定资产的处置。

(1) 发生非正常损失时转销固定资产并转出进项税额,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117 000, 累计折旧400 000;贷:固定资产5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17 000。 (2) 批准处理后结转损益, 借:其他应收款50 000, 营业外支出67 000;贷:待处理财产损溢117 000。

三、常见问题分析

1. 转型前购置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不少财税人员误将第一笔业务的增值税2 320元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有关管理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9]90号) 的规定, 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适用按简易办法依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政策的, 应开具普通发票, 不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采用简易办法计算的应纳税额计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 转型后购置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很多会计人员误将第二笔业务的增值税17 000元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方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价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和相关税费, 相当于结转货物的销售成本。而增值税是价外税, 若将增值税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的借方, 无疑将增值税视同价内税计入销售成本。所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借方核算的税费应该主要指营业税等相关税费, 不应该包括增值税。

3. 非正常损失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目前大多数财务会计教材都只是阐述了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的相关账务处理, 没有涉及固定资产的相关内容。根据财税[2008]170号文的规定, 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的, 应在当月按下列公式计算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净值×适用税率。其中所称固定资产净值, 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计提折旧后计算的固定资产净值。这里的净值不是计税基础, 所以只需要以会计账面净值为基础计算进项税额并予以转出。○

篇9:金融资产基本账务处理解析

金融资产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而产生的一个概念。该准则实际上并未对金融资产给出明确定义,而是对其确认范围进行了规定。该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金融资产,是指企业的下列资产:(一)现金;(二)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三)从其他单位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因此,根据准则可以认定,库存现金、存放于金融机构的款项以及代表在未来期间收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如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出保证金、贷款、投资等这些基本金融工具都属于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按其具体核算特点的不同,又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其中,第三类“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与原来的处理方法变化不大,笔者主要对另外三类金融资产的基本账务处理进行分析、总结。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股权类、债权类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法

该类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发生的增减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该账户有别于“投资收益”账户,核算的是尚未实现的投资损益)。

会计处理时需要设置的账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一)取得金融资产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取得时的公允价值)

投资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收股利(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全部款项)

(二)持有期间收到股利或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债权类)

应收股利(股权类)

贷:投资收益

(三)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发生增减变动时

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作反向处理。

(四)出售金融资产时

1.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

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2.由于交易已发生,金融资产的价值已经实现,所以将原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的部分,转入“投资收益”账户: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或反之)

举例:某企业于20X6年1月1日购入债券,债券面值200万元,票面利率3%,企业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该债券时,共支付价款210万元(含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利息6万元及交易费用4万元)。

1.取得该项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00

应收利息6

投资收益4

贷:银行存款 210

2.20X6年1月5日,收到最初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利息

借:银行存款 6

贷:应收利息 6

3.若20X6年1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1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

4.20X6年1月31日计息

借:应收利息 0.5

贷:投资收益0.5

5.若20X6年2月28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204万元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

6.20X6年2月28日计息

借:应收利息 0.5

贷:投资收益0.5

7.20X6年3月2日,将该债券处置,售价240万元(包括2个月的利息1万元)

借:银行存款 239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200

—公允价值变动4

投资收益 39

借:银行存款1

贷:应收利息1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仅包括债权类金融资产)——摊余成本法

该类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即“成本”及“利息调整”两个明细账户的余额合计数)。持有期间按照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 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本金+(-) 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会计处理时需要设置的账户:

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利息调整(溢、折价及交易费用)

—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一)取得金融资产时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金额,含交易费用)

差额:借或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账户。

(二)持有期间计提、调整利息时

1.分期付息、一次还本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记或贷记)

贷: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2.一次还本付息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借记或贷记)

贷:投资收益 (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三)出售金融资产时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应计利息

—利息调整 (借记或贷记)

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举例:20X1年1月1日,A公司支付价款200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B公司当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面值2500万元,票面利率4.72%,该债券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可收取利息118万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A公司准备持有该债券至其到期(不考虑所得税费用及资产减值损失等因素)。

计算实际利率i:

118×(P,i,1)+ 118×(P,i,2)+ 118×(P,i,3)+ 118×(P,i,4)+ (118+2500) ×(P,i,5)=2000,得出i=10%[算式中(P,i,1)表示年利率为i的1年复利现值系数。]

1.20x1年1月1日购入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500

贷:银行存款 2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0

2.20x1年12月31日计提、调整利息

借:应收利息11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2

贷:投资收益200

3.20x2年12月31日计提、调整利息

借:应收利息11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0

贷:投资收益 208

4.20x3年12月31日计提、调整利息

借:应收利息 11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00

贷:投资收益 218

5.20x4年12月31日计提、调整利息

借:应收利息 11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08

贷:投资收益226

20x1-20x4年每年年末收到利息

借:银行存款118

贷:应收利息 118

6.20x5年12月31日计提、调整利息,并收回本金及最后一年利息

借:应收利息 118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120

贷:投资收益 238

借:银行存款2618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500

应收利息 118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股权类、债权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法

与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相比,该类金融资产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但其公允价值发生的增减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在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再由“资本公积”账户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即“投资收益”账户)。

会计处理时需要设置的账户:

股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交易费用)

—公允价值变动

债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公允价值变动

—利息调整(溢、折价及交易费用)

—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具体账务处理:股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具体账务处理基本同于第一类金融资产(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中的股权类资产的处理,不同之处在于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确认价值;债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具体账务处理可以借鉴第二类金融资产(即“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方法。会计期末,股权类、债权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均应按照公允价值对其账面进行调整(即调增或调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账户);同时,将公允价值的增减变动金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

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由于其价值已经实现,再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账户的余额(即公允价值的累计变动额)转入“投资收益”账户。

下表是对四类金融资产计量的对比分析:

上一篇:A0,A1,A2,A3,A4图纸标准大小和格式下一篇:《excel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