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安精神的三种境界

2024-05-21

关于公安精神的三种境界(精选10篇)

篇1:关于公安精神的三种境界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种境界,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也是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

笔者认为当警察的也应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把警察当作一种职业,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第二种境界是把警察当作一种事业,全身心地投入,不仅想干事,还能干成事;第三种境界是把警察当成一种艺术,不仅是熟悉工作,更能驾驭工作,乐在其中。

一、把警察当作一种职业,铸造忠诚警魂

公安机关特殊的性质和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公安队伍建设的首位,把忠诚作为最高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为谁奋斗、怎样工作”这个人生最基本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讲共产党的大道理。这也是硬道理,是我们立身做人的根本标准,共产党人不信、不讲共产党的大道理,就会迷失人生的大方向,就有变质的危险。公安机关是一支以党员为主的战斗队伍,公安民警的立身做人,就要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反映着人民警察的精神旗帜和生命之灵魂,对人民警察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我们要准确把握“江苏公安精神”的实质,牢固树立忠诚敬业的精神,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倡导和弘扬“江苏公安精神”的重要现实意义,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的执法权力都是人民所赋予,只有忠诚敬业才能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闪耀的警徽,也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把警察当作一种事业,锻造主体能力

现在公安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没有一种苦干实干精神是难以担当重任的。要把工作做好、做出色,就要全身心地投入,不仅苦干,还要巧干,要有综合的思想业务水平,要有主体警察意识和能力。主体警察意识是指对自身作为一名警察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认识和自觉,包括对自身主体地位、社会责任、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认知,对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科学认识。当前人民警察的主体意识精神,包括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自主精神,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团结互助、主动合作的协作精神,以除暴安良、维护社会正义、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公安工作的主人翁精神,以及善于吸纳新观念、提出新思想、发明新办法、开创新局面的创新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使自己的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协调能力和“说得过、追得上、打得赢”的单兵作战能力。这样,从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警察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从而真正地在警察生涯中自觉做到“人民警察为人民、人民警察爱人民”。

三、把警察当作一种艺术,塑造高贵品质

艺术,是一种让人有着美好的心态和境界,更有着一种价值导向。这主要不是体现在专业技术甚至主要也不是贡献量上,把警察当作一种艺术,其价值内涵是共同、共通的,是如何看待劳动、对待劳动、基于怎样的精神境界从事这样的工作。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无论职位高低,也无论权力大小,都应该忠诚于党和人民,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思想。人民警察的性质从根本上揭示了警察职业的价值标准,服务成为人民警察鲜明的职业行为。树立新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一名遵纪守法、执法为民、廉洁奉公的人民警察,正确行使手中权力,不为名利地位和金钱所动,不以权谋私是人民警察应有的高尚品质。这样,在工作劳动问题上达到了常人未能到达的境界,正像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及艺术重在“个性表达”一样,警察精神内涵的表达和彰显也应该是个性的、独到的,在理想信念上不动摇,在精神追求上不放松,在工作标准上不降低,在情感联络中不失准,在诱惑面前不动心,山盟海誓面前不动心,抵制得住诱惑,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价值、有境界的警察。

篇2:关于公安精神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几句话,大家可能都很熟悉。但是,对我来说更是意义深远。

我想,不管我能不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有所追求的人来讲,我完全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人生境界。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点粗浅的体会,想与大家共勉。我认为,作为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要具备以下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大学无涯,教师要有学养

第二种境界:大爱无声,教师要有爱心

第三种境界:大道无形,教师要有思想

第一种境界:大“学”无涯,教师要有学养

学习是一个老话题了,但是对于一个真正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人来讲,可以说是“此生有涯,此学无涯”。我觉得,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倍加需要静下心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学好一点,争做一名有学养的教师。

一要有书香气。古时读书人家,一般都家藏万卷图书。我们的古人为防止书籍霉变、虫蛀,用樟木制成书箱来存放书籍;或用樟木片放在书籍间隙;或放一种叫芸香草的中药。随时间的积累,当书之主人打开书箱,翻阅书籍时,就会有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此之谓“书香”的渊源。有道是“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自然应该身上常留书香气,读好“有字之书”,求得“有我之境”;读好“无字之书”,求得“无我之境”。用书香滋养心灵,以书香成就人生。

二要有书生气。人们说得好“越单纯越幸福”。坐在一个小小的书房里,手捧书籍,在淡淡的灯光下,与古今中外的名家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是一份难以言喻的喜悦与享受。心与书的交流,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伴随着感悟和体会,淡淡的喜悦在心头升起,让自己始终保持着一份纯净而又向上的心态。

当我的论文《写在教育的天平上》发表后不久,湖北省黄岗中学教务主任发来电子邮件向我告知,他们学校曾专门召开行政会进行学习与研讨。当我收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刘霞光博士从美国发来的电子邮件:“潘老师:您好!阅读了你的博客上的文章,感动又感慨!我现在是在大洋彼岸写这封短信,只是想表达诚挚的问候和对你的敬意!”当我收到一个名叫小凡的网友的来信说:“潘老师,当我看了您写的《我是农民的孩子》后我流泪了,人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被感动,从而在感动之余去思索着关于自己的事情。”„„我感动了,我为他们而感动,我为自己而感动,我为文字而感动,我为友情而感动。三要有书剑气。李白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多么得意的神态;“岂是蓬蒿人”,何等自负的心理。古人北宋大儒张横渠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何等的开放大气、豪气冲天!龚自珍“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是何等豪情壮志!他们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书剑气的人呢?我认为只有丰厚的读书和大胆的实践才能赋予人这种气质,这种气质作为一个教师非常需要的,因为只有拥有了这种书生意气和英雄豪气,才能自觉地推进教育改革,才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才能去开展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第二种境界:大爱无声,教师要有爱心

胡锦涛总书记说:教师是一份职业,是一份特殊的职业。我的理解就是教师是用一份用特殊的爱打造人类灵魂的职业,就是说教师应该努力去承担对教育的责任,满怀对教育者的真心关爱,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的事业。特别是在当前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教师有没有一种智慧的、深远的大爱精神,博爱精神,是关系中国教育走向成功未来的重要保证。教师应该无条件地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去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大爱无声,教师的爱润物无声。在我所处的昌化地区,就有许多爱的典型。龙岗小学的爱心妈妈盛老师,为了呵护一个因不习惯住校而哭闹的小女孩而当起了临时妈妈陪护小女孩一起睡觉。洪岭小学和石瑞小学的扎根山区教师群体他们都以琐碎点滴成就不凡美丽人生。马啸中学的方校长以一名共产党党员身先士卒的最朴实管理方法带领自己的团队真正体现了“其身正,不令则行”的良好工作氛围。昌化一小以感化后进生为契机演绎着“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昌化镇中心幼儿园以幼儿园是我家为主题着力营造家的和谐与温馨;昌化镇小以一个教师的真诚反思从而使教育回归于理想的起点。还有昌化职高的老师上阵父子兵,两代为人师,献身教育无悔怨。

大爱无声,教师的爱感天动地。前段时间我再次捧起《教师何以感动中国》这本震撼我灵魂的书籍,当我轻轻翻开扉页用心灵去感悟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时,泪水还是一次一次模糊了我的双眼。《谭千秋:生命的最后姿势》、《袁文婷:青春定格“公主教师”离去了》、《吴忠洪:用生命雕刻师德丰碑》、《王敏:美丽之花在震灾中绽放》。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但在灾难来临的那一刻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行动与生命去诠释一名教师的责任和胸怀。他们是教师,他们感动着中国!我也是一名的教师,我除了感动和敬仰,我应该学习什么呢?我们也许没有那样的生死抉择,我们也不希望有那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肩负的责任是永恒的。

这些教师真实感人的,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爱中能看到真和善,拥有了真和善也就拥有了美。我想,这样人和事也会发生在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老师的身上,因为在座的每一个老师的身上都拥有这样可贵的品质。我相信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希望。

第三种境界:大道无形,教师要有思想

哲学家说,我思故我在。毛泽东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对我们老师来讲,就是说要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思想。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教师,去解释教育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领导,去制定教育政策,用思想推动教育的改革;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去创建先进的办学模式;更需要成千上万有思想的教师,他们用真善美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鼎起教育的未来。

一要用思想武装行为。“观念改变,行动改变,命运改变”。命运的改变,远远不只是个人命运的改变,也将是整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改变。“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所敬仰的李镇西老师说得很有哲理。通过教学反思,思想锤炼,李镇西成为了一代名师。

我在教育实践中开展了十多项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撰写了近百篇评论文章,涉及心理、美育、诗歌、宗教等领域,大力宣传“成长比分数更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经历比名次更重要,对话比对抗更重要,激励比指责更重要”等教育理念。

二要用思想滋养心灵。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培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倘若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倘若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去鼓舞人心,课堂生活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

比如我向学生讲辛德勒的故事、居里夫人的故事,让学生去看电影《泰坦尼克号》,介绍美国“9·11”恐怖事件中的人员疏离细节,感受其中的人性美。我引导学生阅读龚自珍、严复、潭嗣同、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文志士传奇,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拨动他们思想启蒙的心弦。交流是张扬生命欲望的途径。我采用希腊苏格拉底“精神催产术”,精心组织开展讲演、独白、艺术表演、辨论、小组商谈等活动,在与学生深入交流中培养他们追求真理的智慧与勇气。

三要用思想打造家园。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念。一个人,如果没有精神家园,即使物质家园再好,也不会幸福的。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教师,必然要点亮思想之灯,上下求索,百折不饶,锲而不舍,用丰富的思想打造精神家园。

我自开个人博客以来,始终怀揣着激情与梦想,坚持着理想与信念,在忙碌之中打造精神家园,至今有300多篇次文章在新华网、人民网、人教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中国教师网等网站发表与转载。我结识了北京师大、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肖川、周彬、张晓鹏、龙井田等全国著名教授,领悟了他们学者的风范与情怀;欣赏了他们敏锐的思想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我广结天下精英并以他们为榜样,时刻勉励自己。在这里记载着我的心路历程,在这里聆听着我的心跳脉搏,在过去的日子里,我失去了很多很多,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很多:无言的伤痛、无声的感动、失败的泪水、成功的喜悦,都成为我生命的历程、人生的财富。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真正能点燃激情,燃烧青春的岁月并不太长。就像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那样,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我认为,一个人的事业就好比是非洲大草原,至于我,是羚羊还是狮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一种奔跑的激情和梦想,重要的是能不能跑得足够快,重要的是能不能跑得足够优美。我相信,只要我坚守教师的理想与信念,努力追求“大学无涯、大爱无声、大道无形”三种境界,我一定会活出幸福的人生。

篇3:“览物之情”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看山是山, 看水是水”, 说的是贩夫走卒、凡夫俗子们。他们关心的是水里的鱼, 碗中的饭, 袋里的钱能否养家糊口, 美丽的山光水色在他们的眼里只是一道虚设的布景, 山就是山, 水就是水, 当不得饭、当不得衣……只是, 课文隐含未写而已!

第二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指的是那些擅长吟诗作赋的文人骚客、贬官谪士们。山水在他们的眼中, 不再只是毫无意义的布景和道具, 而是他们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和精神寄托。“以物喜”, “以己悲”。看到春和景明、优美亮丽的风景, 他们就“心旷神怡, 把酒临风, 其喜洋洋者矣”;同样, 当他们春风得意、官运亨通之时, 看在眼里的风景自然也就喜气盈盈, 格外动人。反之, 看到了霪雨霏霏、浊浪排空的凄惨景象, 他们就产生了“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若他们正被贬谪流放或怀才不遇之际, 看在眼里的风景会更悲惨凄凉……触景生情, 寄情于景, 才能情景交融!

第三种境界是“看山还是山, 看水还是水”, 只有那些“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古仁人才能做得到!他们关注的不是怡人悦目的山水美景, 而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生活;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一时荣辱得失, 而是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 “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他们襟怀开阔, 心系社稷苍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人才是范仲淹和滕子京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微斯人, 吾谁与归?

篇4:探讨创新的三种精神境界

一、如何理解创新

创新,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熊彼特20世纪初最早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的定义,是指通过采用一种新技术,生产一种新产品,再通过开辟一个新市场,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来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从社会学意义来看,这里的创新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是不断破坏旧的架构,建立新的组织的过程。自此理论提出以来,对于什么是创新的研究和争议始终没有停止过。上世纪50年代,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把创新引进管理领域,他认为创新就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包括技术创新和社会创新两个层面。而现在“创新”两个字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如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经营创新、教育创新等。

尽管创新一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但人们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却五花八门,随着时代的前行,创新的内涵和领域也不断被突破。那么,我们是否就不能对创新进行界定了呢?创新与科技、知识、创造、创意、产品工艺研发、发明或发现密切相关,以至于在很多场合人们把它们等同起来,这给创新的实施带来许多“负面影响”。这里我从否定的方面追问:创新不是什么?即创新与上述概念的区别,或许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创新的内涵。

首先,创新不是科学技术、知识。科学作为一种探索未知的客观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获得的是认识客观世界存在及规律的知识与方法,如开普勒天文观测获得的行星运行三定律,达尔文生物考察揭示出的生物进化论等。技术是为实现人的一定目的而形成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知识、技能、设施与方法,如地质勘探技术、火箭发射技术等。尽管科技成果有可能转化为生产力,但科技本身只是以知识或专利的形态存在,并不是创新本身。

其次,创新不是创造、创意。创意其实就是新的设想、新的点子,这是创造性活动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把创新等同于创造、创意是片面的认识,创造是新创意或新关系的发现。创造性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实现可以导向创新,但不是创新本身。

再次,创新不是发明或发现。可以说目前我们所涉及的创新概念主要是围绕技术创新展开的,很多情况下,发明或发现、取得专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创新最重要的内涵,但发明或发现与创新还是有着本质的差异。德国学者冯•布朗指出,发明指的是一种概念,一份图样,一种新的或改进了的装置。发明可以申请专利,但未必能带来适应市场的产品和服务。

无论如何理解,创新都强调必须完善新知识的发展和利用,而不是局限于纯粹的发明。不论发明多么新颖,要实现商业成功,还必须关注项目管理、市场开发、财务管理以及组织的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发明不等于创新,但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品化。在发明未能转化为创新之前,发明只是一个新观念、新设想。发明不一定导致创新,但创新前身大多是发明。创新其实就是发明和洞察力的结合,是把一个创意转变成商业价值的过程。《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认为,当一个新的构想在实验室被证实是可行的时候,这仅仅是发明,只有当它被用于生产,创造出全新的产业,或使原有的产业发生重大改变时,才能称之为创新。这个过程是多元的、复杂的历程,包含着创新来源、创新内容、创新领域、创新程度、创新参与者的复杂多样性。

最后,创新不是产品工艺研发。产品工艺研发是创新的前期阶段,是创新的投入,是创新成功的物质和科学基础,也可以说是创新的实体化机构。研发活动有助于创新,但有研发并不一定意味着有创新。

创新是动态和变化的,要给创新概念下一个权威的定义显得不现实。20世纪90年代,创新的主要议题还只是技术、质量控制和降低成本,但今天,创新的涵义已经不止如此,企业以效率为中心而组织,以创新和成长为中心而再造,以及把设计当做创新和差异化之源等,都可以看作是创新的表现。也许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严格地界定创新,那样反而限制了思维创新。企业也不要把创新看得高不可攀。其实,创新并非什么高深莫测的神话,而是人类最普遍的行为。创新无处不在,无人不能。

二、创新的精神境界

对于工业社会来说,制造是其核心范畴,对于知识经济社会来说,创新则是其核心范畴。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要研究创新的发展。创新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双重作用,人类在创造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从创新的本质来看,创新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最高本质;从创新的社会作用来看,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从创新的价值目标来看,创新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创新是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从远古人类钻木取火到瓦特发明蒸汽机,从爱迪生探索灯泡到博纳斯•李发明因特网,人类的发明创新活动从未停止过,创新以各种形态存在于人类的历史上,它可以是原理的突破,可以是工具的更新,可以是范式的形成。探索创新的存在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把握创新的规律、总结创新的方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创新作为人的独创性活动,其实是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

1.创新是人的物质手段和理论形态的创造性体现

创新作为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既有实物形态也有理论形态。实物形态凝结于新的生产工具的发明、新的劳动对象的产生等;创新的理论形态是指创新作为一种方法研究,散见于各类文献和理论中。无论是实物形态还是理论形态,都是人的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到现代社会的航天飞船,从中国古代的天工开物到现代创新方法的TRIZ理论,关于创新的物质手段和理论提炼始终在不断进行。原先人们只是过多地关注创新的实物形态和具体作用,将重心放在科学的突破和技术的运用上,对于创新方法的理论提炼没有进行挖掘。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科学中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才华,由于方法拙劣可能被削弱,甚至被扼杀;良好的方法则会增长、促进这种才华。创新方法是建立在认识规律基础上的有关创新的心理、思维方法、技巧和手段的总和,是实现创新的中介和桥梁。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不断涌现的创新成果和模式,创新方法的探索也逐步展开,其中在创新方法史上最负盛名的TRIZ理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它建立起了一整套体系完善、高效实用的解决发明问题的理论方法体系,开启了对于创新的理论探索。由此可见,创新作为一种不断进步和吸取最新成果的理论体系的形态,存在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2.创新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立

马克思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和继承,发现实践是人类把自在之物转为自我之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通过主观世界的指导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人类真正成为主人翁,构建起对立统一的主客体的两级,人类在改造客体时获得了客体的意义;同时又是一个自我确证的过程,主客体不是凭空被创造出来或者预先设定的,而是在创新型的劳动中产生的。因此,创新实践活动是主客体得以存在的基础。

人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性指的是人类不仅能够支配和改造外部世界,而且还能够控制自身。能动性指的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听之任之,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积极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性是指主体改变客体的原有状态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三者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的不同方面,同时也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创新是一个认识自主性的主体,产生创新的想法和热情,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用来满足自身需求的一个将人的主体的三个方面统一起来的过程。

创新活动不仅构建了主体和客体这一对象性关系的两极,而且形成了主体和客体双向运动的内在机制。由于主体的创新活动从而使自在之物转化为我之物,使创新活动在给人类带来精神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在完善着人,丰富着人,使主体日臻完善、主体性不断提高。所以说,创新是人的主体力量的源泉,是人获得主体性的依据,并反映出人的主体性发挥程度。创新的不断发展,使人类主体性越来越丰富。

3.创新是人的最高本质的体现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社会性的产物,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有机结合的共同体。人类具有意识,总是力图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提供新的知识、能力、方法、工具和产品。卡西尔认为,人就是人的文化,真正的人性无非就是人的无限性的创造性活动。一旦停止创新活动,人类就会丧失劳动的技能,慢慢退化为一般动物。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通过社会实践创造全面的社会关系来全面地创造自己的本质的,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人在创新活动中,不是在某一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在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人的创新活动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外化、一种对象化的活动,创新作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就是人自身的本质力量的发展。

创新活动是一种探索性、开拓性、高风险、收益大的活动,需要主体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体的各种能力和潜能。创新活动唯一的目的就是探索未知世界和获取创新成果,这使得主体全身心地沉浸在非凡的探索过程中,没有私心杂念和狭隘功利的干扰和驱动,也忘掉了现实生活中的是是非非和各种利益矛盾的冲突。也正是在这种深层次的沉浸中,创新主体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出各种能量,也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其全面的本质。

(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到今天,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新陈代谢的过程,社会发展无论是改良还是革命,从本质上讲,其主要不是通过量的变化和积累产生的,而是通过不断创新产生出来的质变促成的,创新才是社会和民族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

1.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

创新的政治形态就是创新通过经济领域对整个社会领域产生影响,从而对社会的政治、文化等产生塑性作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次科技革命,而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可以看作是创新的集成性爆发。从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可以看出,创新以社会变革力量的形态出现,存在于人类社会制度的变迁之中,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个民族而言,能够永远保持活力,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创新的精髓,适应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新世界,创新不仅使生产力在量上有了飞速的增长,更是推动了其他生产力要素的改进和革新,使生产力在质上有了飞跃,引领着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方向,从而带动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2.创新是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途径

生产和需求是当今社会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内容。如何满足和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社会进步动力问题的关键。只有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全民都投入到创新的浪潮中的社会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通过开拓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把和谐社会建立在丰厚的物质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突破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才能把社会真正地建立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通过文化创新,在全社会弘扬鼓励创新、团结友爱的精神,才能够将理想变成现实。

创新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也是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特征。和谐社会不能没有热情、没有突破、没有创新精神,如果片面强调社会的稳定,以稳定来掩盖创新,这是低水平的稳定,也是最危险的稳定。只有全社会形成创新浪潮,才能激发人民的创新激情,使社会财富的创造源头源源不尽,这样的社会才能长久地保持稳定。

创新是一个社会人才得以解放发展的关键,只有创造活力才能推动社会的车轮前进,只有一个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社会,才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社会。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协四大上曾讲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三者之间一脉相承,且后者是对前者的拓展和深化。因而,科技创新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对我们提高生产力,满足社会需求都非常重要。

3.创新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20世纪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利用技术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社会财富,技术因此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杠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构建需要技术创新作为基础,通过创新,引进以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鼓励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弥补物质资源的缺乏,彻底打破束缚人类发展的对稀缺资源依赖的瓶颈。通过创新,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节约了自然资源,改善了自然环境,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发展效益的提高。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乃至人类文明进化的重要底蕴和基础。一方面,只有通过人们的创新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才能创造出更多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商品,以适应人们的需要,从而提高效率、降低能耗,以此来降低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少对自然界的破坏,延缓资源的耗竭;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人们利用自身的智慧开拓新资源,以避免对某些资源的无限制开采,也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生态和谐发展。

(三)创新乃人性之魂

1.创新是人性的张扬

列宁说:“世界不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人性是指人的本质力量和人的需要的集合,是历史发展和人的认识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上,对人和人性进行了论述。人的“自由自觉活动”是人的本质,人是追求自由自觉创造性的存在物,而这种自由自觉活动又具有全面性、普遍性和统一性,人性就是追求这种自由自在的统一。这种本性从方法论上来说就是创新。创新是实践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目的,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创造性思维指导下得出的新的符合社会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新成果。正是因为创新方法是人的本性的张扬,所以人类追求自由而自觉的创造性活动才永远不会停止。创新作为人性的张扬,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创新的基本主体,创新作为人性的一部分形态,有着持续不断的动力。

2.创新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

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人摆脱了动物那种单纯的生物适应,那种消极地适应自然界来维持自己生存的本能活动,而是上升到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来让自然界为自己服务,支配和利用自然界。人类每一次的技术创新都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的创造,人类在创新实践中实现着自己的目的,获得了实在的自由,并反过来进一步地推进了人和自然关系的丰富和发展。创新提高了人认识和利用自然的手段和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进一步探知自然界未知的领域,通过新的手段来创造和检验自身活动,从而获得了对自然界更深和更广泛的认识,更好地使客观世界为自己服务。创新的发展其实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是人类实践活动深化的表现,人类通过源源不断的创新,改善同自然界的关系,达到同自然和谐统一。

此外,人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人只有在相互交往中才能生存,而创新活动的不断涌现,为人类创造出许多新的活动领域,提供了一些新的交往方式,使人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广,自由度也越来越大。创新在扩大人们的社会交往范围的同时,也促进了交往形式的丰富和发展。

首先,创新提高了人对自身的一种认识能力。创新是人类最主要的活动,人在创新中能够把自身作为一种意识对象,能够意识到自身的本性、需求、价值和本质力量,通过创新活动将自身价值尺度外化到客观对象之中,改造客观世界来满足自身需要。创新是一座连接客观事物结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与主体自身不断变化需要、利益和能力的桥梁。创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人们在创新的过程中提高了对自身的认识能力。

其次,创新提升了人的自我意识。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的问题。创新是一个创造和创效的双重活动,它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人类把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人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创新是通向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也是人实现真正自我革命,摒弃个人主义、自我中心、自我膨胀,实现人的思想和行为能够有利于他人、集体、社会和自然的有效途径。

再次,创新有效地提高了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创新能够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能够培养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创新也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人在创新活动中要面对一些以前没有面对过的问题,这就要求人类有充分的自我调整、自我控制和自我适应的能力,这样才能够面对变化莫测的新情况,才能取得创新的成果。这种调控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包括器具和方法上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创新的活动成果和创新的价值目标一致。

最后,创新提升了人的自我价值的程度。创新是一个通过主观价值的指引,发挥主观能动性,遵循客观规律,通过实践活动来满足人的需求的一个过程。在创新活动中,只有个人的自我价值同社会价值和谐统一到一起,整个社会的人的作用汇聚到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程度的提高。在创新活动中,人类终将依靠自己的主体力量,凭借创新活动走出生存困境,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等各种关系的和谐统一。

创新的三种精神境界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一体,任何一方发展不协调,都会影响到整个创新体系的运行。创新的理论形态是创新机制的灵魂。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只有掌握了创新的理论,才能够将各个方面的信息进行整合,又好又快地进行创新活动。创新的社会形态是创新的内核。创新的最终目的就是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只有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要求的创造性劳动才有资格称之为创新。如果偏离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创造性活动就不会成为创新,甚至会阻碍创新。只有认清了创新的内核,才能真正理解创新的价值和作用,才能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的人性形态是创新的动力源泉。只有弘扬创新精神,使创新理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使整个社会都形成创新的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来。人类和自然界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才能有所前进。

责编/刘荣

赵建军,哲学硕士、博士,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研究,前后主持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地方委托课题,出版专著、合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哲学年鉴》等全文转摘。目前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全国党校系统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林业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其在创新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和创新方法等领域研究成果颇丰。目前主持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重大课题“创新方法的政策环境与体制机制研究”,由其主编的《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一书即将出版。

篇5:学习的三种境界

一、第一层为苦学

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同学,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

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二、第二层为好学

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似渴,常常注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三、第三层为会学

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的轻松,思维也变的灵活流畅,

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中,第一层居多,第二层为少数,第三层次更少。我们应当明确,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学会学习,三种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

一、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

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

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二、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三、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

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

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期下去,必然会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

篇6:活动营销的三种境界

这是对古今成大学问者治学、立业过程中三种境界的论述,极富真知灼见。第一种境界讲的是成就大学问者入门前表现出来的茫无头绪,不知所措,求学无门的疑惑、彷徨和痛苦;第二种境界则讲的是他们孜孜不倦、坚持不懈,叩打学门时上下求索,攀登书山时以勤为径,泛舟学海时将苦作舟的勤奋、执著与坚韧;而第三种境界讲的则是这些人功到自然成,灵犀相通,炉火纯青,畅游学海胜似闲庭信步,漫步书山能悟其中真谛的怡然自乐和欣喜恬适。

这三种境界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也是对人生奋斗过程的综述与总括,把本不相干的这三句名言连缀成“三重境界”之说,将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秘密结晶于文学意象之中,

事实上,中国营销界有句顺口溜: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文化。这句话说的是企业营销的三种境界。同样,将其套用在企业的活动营销上,一样适用:三流活动卖产品,二流活动推品牌,一流活动讲文化。

三流活动卖产品

谈及企业搞活动,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促销活动”这一概念。的确,不少企业为了刺激产品销售,纷纷展开各类促销活动。当然,通过促销活动卖产品的境界也有不同。一些不入流的促销活动,直接以打折、超低价或者买赠活动吸引消费者;一些稍微入流的促销活动,则是围绕节日营销展开,针对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展开节日促销;一些称得上入流的促销活动,则围绕重大热点事件如奥运会(买产品赢奥运门票)等。

不可否认,展开促销活动,刺激产品销售这一点肯定没错,尤其是快速消费品类,拉动销售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众多促销活动带来的销售业绩是昙花一现的。在促销活动结束以后,销售的下滑趋势是明显的。比如五一节促销,确实迎来了黄金周七天的销售高峰,但是黄金周之后呢?惨不忍睹,而且这一状况持续到月底的情况经常出现。另外,中国目前的绝大多数行业都是处于恶性竞争的时代,“你降价,我也降价”或者“你方降停,我登场”。在价格战的厮杀下,众多行业都进入微利时代。

所以,以卖产品为主的促销活动,只能暂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和竞争对手相比,这些促销行为几乎是无差别的、同质化的。为此,以品牌推广为主的活动营销浮出水面。

篇7:做事情的三种境界

做事情有三种境界:第一境界:用手做事情;第二境界:用脑做事情;第三境界:用心做事情。做事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做事情的境界。

做事情的第一境界:用手做事情。

用手做事情是指:按规矩做事,按要求做事,按程序做事,只要按部就班,没偏差地执行就好。只有简单的目的:把事情做完,不考虑做事的效果如何;不考虑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即不考虑工作效率、工作效益问题。做事过程中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状态,因循守旧,依样画葫芦,机械式地工作;做事结果只求把事情做完而不论做事的快慢、对错、好坏。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地踏步,没有进步可言,所谓“不进则退”,不进步就是落后,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这样的人生,注定只能平平淡淡,难成大事。

做事情的第二境界:用脑做事情。

一个人做事情能够用脑想问题、做事情,相对于用手做事情而言算是前进了一大步。用脑做事情能够事前先分析如何去做?采取什么方法?如何做得更快?做事过程中,不但要懂得怎样做,还要想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所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样不但能把事情做完,而且能把事情做对。做事的过程中善于用脑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并善于总结处理事情的经验,进而改善做事的方法,提高工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做得对、做得快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做事情的第三境界:用心做事情。

篇8:活力对话的三种境界

境界一, 在内外联系中建构意义

文本的意义是模糊而又立体的, 这种文本往往散落在文章中的不同地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敏锐地根据意义的核心内容也就是意义之“魂”去发现这些“点”, 然后再连“点”成“线”, 组“线”成“面”, 通过多角度的解读, 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建构出有骨有肉、有情有义的立体意义。由此通过内联文本盘活整体意境, 下面以《夹竹桃》教学片段为例说明此问题。

师:你是如何理解夹竹桃的“韧性”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 拿出笔, 注意联系上下文, 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我从“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夏日的暴雨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这句话, 感受到了夹竹桃的坚强。因此, 我把“韧性”理解为坚强、顽强。

生2:我从“在和煦的春风里, 在夏日的暴雨里, 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 无不奉陪”读出了夹竹桃的花期之长。因而我把“韧性”理解为持之以恒。

生3:读了“一朵花败了, 又开出一朵, 一嘟噜花黄了, 又长出一嘟噜”, 我感受到了夹竹桃顽强的生命力, 因而我把“韧性”理解为顽强的生命力。

教师的一句“拿出笔, 在书上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引导学生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努力发现前后内在的联系, 这是指导阅读的一种基本策略。学生通过这种内部联系的建立之后, 在脑中对“韧性”的理解就不再是干瘪的、符号化的内容, 而是与文章整体意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有血有肉的领悟。这正是我们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所应当追求的一种最基本的境界。但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 接下来还需要通过外联生活激活体验的张力。

师:悄悄地, 一声不响的,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 夹竹桃目睹了百花争艳的繁华美景, 又亲见了百花的无奈凋零, 它始终如一。它的坚强、它的持之以恒、它的默默无闻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使我们想起了很多……

生1:我想到了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锋, 他就像夹竹桃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生2:我想起了每天清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 一年四季, 他们总是迎着朝阳用双手打扮着世界。

生3:我回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天游峰的扫路人》, 那一级级清清爽爽的台阶和老人那爽朗的笑声至今还回响在我的耳畔。

生4:我想到了“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的青草。

教师将夹竹桃人性化的导语, 激发了学生更广泛的联想, “目睹”、“亲见”等词语激活了学生无限的生活体验。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灵性在“外引”中得到点燃, 原来“韧性”离我们并不遥远, 只要我们打开心灵的“窗口”, 就会发现“韧性”在我们的身边。经过老师巧妙的点拨, 学生对话的灵性得到进一步的张扬。“韧性”不仅仅是一种坚强, 更是一种独一无二、持之以恒的“坚守”!此时, 学生终于探究出了丰厚的“韧性”, 品味到了夹竹桃所独有的魅力!

境界二, 在情感交融中发展关系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主体间性的对话, 各对话主体间的关系值得我们关注。“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必须认识到关系对人类生活的根本性。”“对话把关系与理解置于学校生活的核心地位。”课堂是一种前社会组织,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基础上, 还必须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 即创造、抚育和发展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下以《航天飞机》教学片段———“了解航天飞机的外形”为例说明问题。

1.我们去瞧瞧它的样子吧!读故事第二段, 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

2.自由读, 请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说感受:航天飞机的外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外形很大, 是巨无霸, 是大块头、大胖子, 是飞机中的老大。很奇特!方方的机尾还会喷火呢!)

4.说外形:如果结合文中词句介绍航天飞机的外形, 该怎么介绍才有趣呢?

(1) 指学生进行介绍。 (评:不错, 还能加进自己的感受呢!还能用上中心句。还挺幽默的呢!) (2) 转换语言:假如你就是这架巨无霸, 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呢? (3) 学生创造性地述说。 (评:一架幽默的航天飞机、能说会道的航天飞机、自信的航天飞机、声音洪亮的航天飞机。)

从以上片段中我们可以洞察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关系, 几处标志性的语句不是浅层次的称呼与说法的改变, 而是深层次关系观念的转变。开头一句“我们去瞧瞧他的样子吧!”教师把自己与学生置于很亲切的学习伙伴关系中, 一起走向文本, 积极营造了与文本之间的亲近感, 这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起着奠基性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对课文语言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以后, 引导学生进行快乐换位“假如你就是……”, 将学生置于语言内化所必需的一种角色关系情境之中, 使学生的语言内化与各主体间关系的快乐重构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境界三, 在智慧引导中成就学生

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三方主体间对话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有成就感, 最高境界应当是这样的:学生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真正自主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阅读思维和具体可操作的阅读方式, 并不断得到更新, 有较稳定的内在动力, 语文素养的培养得到自主、持续的发展。我们日常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应当为学生造就点滴的成功, 逐步积累语文素养提高的成就感。

下面以《小露珠》教学片段为例说明问题。

学生读课文2—5自然段, 通过交流就知道了这部分内容:太阳出来后, 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都来了, 它们都来和小露珠打招呼, 都来赞美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

师:刚刚小动物们都向我打招呼了, 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比眼力, 看哪个同学的小眼睛最会发现。再读读这三段描写小动物们招呼的话, 你有什么发现? (实物投影, 出示段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教师要善于让学生成为成功的发现者。]

生:提示语都在说的话的后面。

师:你发现了每个段落表达上的相同点, 真好!

生:打招呼的时候都说:“早哇, 像什么一样的什么。”它们都把小露珠比作美丽的珠宝。

师:是呀, 说得对。那再想一想, 为什么要把小露珠比作美丽的珠宝呢?

【肯定后的追问, 引导学生走向深入。】

生:因为小露珠和它们有一样的特点。

师:说得好, 比喻的手法不是乱用的, 事物之间一定要有相同的特点才能作比。再想一想:小露珠形成的时间, 你还能发现其他的原因吗?

【“再想一想”鼓励学生进一步发现。前面对比喻的解读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生:小露珠是非常不容易的, 它爬、滚了一夜才会这么圆润、闪亮的。因此才会像宝石那么美丽。

师:是啊, 小露珠在把全部生命的光彩都绽放出来, 在小动物的眼里才会美得像珍贵的宝石一样。

【接着学生的回答作了精练的概括和肯定, 无形中给了学生最有效的激励。】

生:三只小动物的动作都不一样:蹦到大荷叶上、爬到草秆上、落在花朵上。

师:你觉得这样说好吗?

生:好的。因为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 而且一点都不重复。

师:同学们的小眼睛真厉害呢, 在对几段话的比较、思考中发现了很多语言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通过总结, 强化了对学生成功发现的肯定。】

篇9:爱的三种境界

什么是相爱?似乎这么多年沉积下来,好也罢坏也罢,看过许多风景,较之当年的青涩小毛头自然多了许多体会,两个人好,男欢女爱的两情相悦,感情到底是什么,各有各的说法。

首先是宿舍最小的老六发言,老六结婚较晚,老婆年龄比他小得多,但是却非常懂事。刚刚结婚,自然两人相处情浓,每天恨不得发几十条短信,打十几个电话。

老六在一家中学做教师,学校离家里比较远,每天都要骑车走三四公里。冬天还好说,只是到了夏天,一路上烈日炎炎,骑一路车下来,往往要热一身汗,为此,他没少埋怨。

老六的老婆在移动公司上班。月底,由于完成了任务,奖励了两千多元的奖金。发奖金那天,恰是老婆的生日,于是她喊了几个同事,大家聚在家里一起吃饭。席间,就说到刚刚发的奖金,几个同事分别规划了自己奖金的用途。

老六一道道地往上送菜,趁上菜的间隙,听她们聊得倒也有趣,但无非是把这两千元投到衣服、化妆品甚至一些新潮的美容方式上。

轮到自己的老婆时,老六刚刚做好了一个汤要往上端,忽然,就听到老婆说,我要用这钱买一辆电动车。

同事哄笑,说你买那个干什么,骑上去多老土,再说了,公司每个月还报销交通费,买个这东西占地方不说,还要提心吊胆。

老婆笑笑,说,电动车是我为我老公买的。他学校离得远,每次回来,汗都把衣服湿透了,那个时候,我就有个愿望,如果公路两边都能种上大树多好,可是,我知道这个愿望实现不了,于是就只能想办法缩短他在路上的时间,他上班那么辛苦,我想为他做点什么,夫妻两个不是这样吗,相互都能给对方希望,多好啊。

老六当时手一滑,一碗汤差点儿掉在地上。后来,他当场给老婆鞠了一躬,说,谢谢你,老婆。

其实,关于小两口的事情,老六讲得还不少,比如老婆怕他手冷想为他用毛线织手套,怕他自卑想为他买不落伍的衣服,甚至包括想为那么喜欢女孩的他生一个漂亮的女儿等。

最后,老六动情地说,其实,两个人之间的好,要看是不是心里想着能为对方做些什么,至少你要想到了,我总结了三个字,想为他(她),这才是最好的感情。

老六的话大家都表示赞同,而就在这时,宿舍的老二慢悠悠地开口,说,这可能不算是最好的感情,我来给大家讲一段,也是我个人的事情。

他结婚比较早,大学毕业第二年,就与父亲单位里的一个女孩结了婚。女孩比他大一岁,是父亲战友的女儿,两家关系非常好。

都说男小女大好养活,这话不假,他尤其赞同,在家里,几乎很多事情他都操不上心,都是老婆一手操持,为此,他也乐得做甩手掌柜。

只是生活谁也不知道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前年,他不小心卷入了一场经济纠纷之中。起因很复杂,最后的结果是,两个人不仅赔掉了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五年积蓄,而且,还欠了很多钱。

生活一下子陷入了窘迫之中,两个人的工资便显得紧张起来。每次发下来工资都要精打细算。

那天,妻子觉得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他上班忙,没有陪她去,只叮嘱了一定不要怕花钱,医生说怎么治就怎么治。

虽然没有陪着去,但到底是不放心的,中午快下班时,他打了一个电话,電话那边老婆的话很轻松,说没事,只是炎症而已,医生开了药,我看了看方子,觉得医院的药太贵了,就没有买,准备到药房看看。

中午,他回到家,看到桌上摆了一瓶药水,是治脚气的。他有些疑惑,问老婆,没想到正在做饭的她却回了句,药房的药也贵,不如去我妈那里找些普通的消炎药来吃,正巧看到这个治脚气的喷剂在做活动,想到你的脚气犯了,就拿看病剩下的钱给你买了瓶药水。

老婆的话说得轻描淡写,似乎拉家常一样,但他却突然怔住了,站在她的身后,看着她正在忙碌的样子,他突然很想抱抱她,因为他发现,自己的眼睛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湿湿的,一种比温情更温暖的东西在心底慢慢地流淌开来。

最后,他说,其实,最好的爱并不是想为你,而是为你想,想为你可能只是希望,要有一个实现的过程,而为你想却能真真切切地让你感受到关怀,因为,在为你想的同时,她会悄悄为你做。

老二的话大家更是赞同。

宿舍老大终于开口了,以往,在我们的卧谈会中,老大的发言始终很精辟。

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故事,但与他息息相关。

有这么一对老夫妻,男人脾气火暴,军人出身,对妻子非常不好,常常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发脾气甚至打人。两口子就这样吵吵闹闹地过了几十年,也都老了。只是丈夫的脾气依然火暴,但也正是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突然间就因为一次发火而引起中风,虽然抢救及时,但是却落下了后遗症,那就是记忆力减退,总是想不起很多东西。

老两口常在小区里散步,而散步的时候,妻子的手总是紧紧地拉住丈夫的手,因为他总是记不起自己的家在哪里,自己又叫什么名字。

妻子料理了丈夫的一切事务,领工资、交电费、走亲戚以及各种应该有的往来。她能清晰地记得丈夫的每一个习惯和要求,比如领工资的时候,能细心地把工资条理顺了订在一起,交完电费总是夹在一个本子里面,在亲友面前说一些很暖人心的客气话等,这些,丈夫都没有教过她,可是她就能这样自然地顺延着丈夫的习惯做。

转眼,丈夫这种状态已经过了一年,终于等到了他们独生儿子结婚的那几天。

老夫妻早早就开始准备,虽然丈夫脑子不行,但是脾气却不小,各种婚礼的规程,要严格按照老家的习俗准备。他跑前跑后,但常常说得前言不搭后语,于是,来帮助筹备婚礼的人也烦,帮忙的亲戚也烦,但丈夫却乐此不疲,跑来跑去。不仅跑,还说,这种事情,女人怎么能行,怎么也要有个男人支撑着。

婚礼的前一天晚上,他终于消停下来,他似乎很累,泡一杯茶,开始问话,某某项准备好了吗?然后,妻子笑着回答,好了,找了某某家的东西,又请了哪个地方的人。

哦,他又想想,那该请的客人都请到了吗?妻子就又笑,拿出一个名册来让他过目。

哦,看看,这些东西幸好我提到了,否则的话不就乱套了?

众人都笑了,其实他提的这些问题,在前几天他根本没有提到过。但是新郎没笑,他悄悄低下头问妈妈,你怎么知道提前预备爸要问的这些东西。

妈妈抬起头,说了一句让他怕是一生也不能忘记的话,她说,这么多年过来了,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后来,丈夫再次入院,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但是很奇怪,仅仅是一个眼神,妻子就能知道他要什么,是想翻身了还是想喝水了,是想看看小孙子了还是想让人陪他说说话,而且这种判断几乎精确到百分之百。

这个时候,儿子再次想起了妈妈的那句话,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宿舍老大重复这句话的时候,眼睛里有亮亮的东西在闪,他说他就是那个新郎,而那对夫妻,就是他的父母。因此,他觉得这世上更好的爱,可能是想为他(她),也可能是为他(她)想,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她)未想,想到他(她)未想的东西,两个人真的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再也分不开了。

我们都没有说话。其实,这世间有多少对夫妻,就有多少对不同的感情,但是,爱确实是分境界的,就像是宿舍老大说的那样,爱就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上去的,就像我们所说的三个境界,想为他(她),为他(她)想,他(她)未想,而顺着这个阶梯上去,得到的或许未必是激情的感觉,但一定会渐渐明白爱的本质和爱的极致。

篇10:公众演说的三种境界

第一,用口讲话。怎么用口讲话呢?是这样的,比如说我做一个演说培训课程,当我走进演播室之后,我向在座的观众说了这么一段话:“好,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上口才艺术课。既然是口才课,我们就以一个美好的气氛来开始。我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是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如果语气平平、毫无节奏,如同念经一般,这叫用口讲话,没过脑子。用心讲话是这样的:“亲爱的朋友们,我们今天上的是语言艺术课程。既然是语言艺术课,我们就从一个美好的氛围中开始,我给大家送上一首诗——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呵,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情真意切、起伏跌宕,再配合手势的话,效果就更佳了。所谓用心讲话,就是脑子里要有画面感,像一幅一幅画面衔接起来的电影似的。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要求领导干部要心怀人民群众?就是要有对象感。

最后略谈一下用生命讲话。用生命讲话就是要做到神我合一,达到忘我的演说境界。失去自我的同时,你也就和听众完全融合到了一起。

上一篇:弱电成本控制案例下一篇:融资租赁管理系统(第一阶段)业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