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24-04-12

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选7篇)

篇1: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公安部

【发布文号】公通字〔2016〕21号 【发布日期】2016-08-03 【生效日期】2016-08-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公安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等

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公通字〔2016〕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厅(教委)、通信管理局、民(宗)委(厅、局)、民政厅(局)、司法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国土资源房管局)、卫生计生委,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民宗局、民政局、司法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卫生计生委: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国办发〔2015〕86号)精神,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和领域要求群众到公安派出所开具证明过多过滥的问题,公安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计生委、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印发给你们,并就做好贯彻执行工作通知如下:

一、全面清理需要开具证明的事项,做好政策措施衔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对照《意见》精神,按照于法有据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自提供公共服务的事项和办事环节进行全面梳理,对自行设定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一律废止。除《意见》中明确需要出具的证明外,对于确需申请人提供的其他证明,要严格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对公安派出所不再出具证明、应当或者可以出具证明和由相关部门出具证明的事项,都要做好政策措施的衔接,避免出现服务和管理空档。今后,凡再次出现擅自要求群众开具不合理证明导致群众办事难的,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予以纠正并追究责任。

二、大力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核查,从源头上减少开具证明的需求。相关部门和单位在办理公共服务事项需要核查公民身份时,可以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获取相关信息的,不再要求群众到公安派出所开具证明,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公安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为相关部门进行业务管理提供核查、比对等基础信息服务,实现部门间人口基础信息共享交换。公安部和各地公安部门要加快推进有关犯罪人员信息库建设和联网应用。各地公安部门和各有关部门之间要建立健全联络会商、业务对接、核查反馈、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部门间、地区间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共享。要加快建立居民身份证核查、人口信息联网核查和多种技术相结合的认证体系,推进公民身份号码作为确认公民身份的统一标识,避免重复提交办事材料、证明和证件。

三、简化优化办理流程,提高出具证明工作的规范化水平。对《意见》要求公安派出所规范出具的证明和由其他部门出具的证明,要分别制定具体式样、办理流程和操作规范。要最大限度精简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的程序,减少办理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改进服务质量,符合出具证明条件的,公安派出所应当在接到申请时根据登记掌握的信息,当场出具证明;需要调查核实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无法当场出具证明的,应当及时完成调查核实等相关工作并据实出具证明;对于群众有特殊需要的,公安派出所应当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最大限度地缩短办理时限。

各地各部门实施《意见》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分别报告。

公安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委 民政部 司法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土资源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卫生计生委 人民银行

2016年8月3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9-5-19 21:57:29 稿件来源:市督察支队 公安部文件

公通字[2005]81 号

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 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公安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警务督察工作,公安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ΟΟ五年十一月八日

公 安 部 办 公 厅 2005年11月16日印发

关于进一步规范警务督察工作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和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警务督察工作,确保各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依据《人民警察法》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依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坚持立足建设、强化监督、纠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拓宽警务督察工作领域,规范警务督察工作程序,加大警务督察工作力度,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良好服务。

2、工作目标。健全完善与《公安机关督察条例》配套衔接的督察法规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全面规范警务督察工作的职责任务、工作程序、方式方法,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运转协调、制约有效、权责一致的警务督察工作运行机制;统一规范督察机构,全面提高督察民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落实督察装备勤务保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精干高效、有权威的督察队伍。

3、基本原则。

——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督察制度是法律制度,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警务督察工作,确保科学健康发展。

——紧密结合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原则。着眼于警务督察工作的总体需求和长远发展,体现督察性质特点,把规范警务督察工作融入到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之中,并促进和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进程。

——全面协调、逐步规范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积极推进警务督察工作全面均衡发展,又要加强分类指导,及时规范警务督察自身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较为成熟的方面,真正形成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以重点工作带动整体工作的良性发展态势。

——与时俱进、尊重首创的原则。认真总结基层督察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探索、积累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把握新形势下警务督察工作的规律、特点,推动警务督察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二、职责任务

4、职责定位。警务督察是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监督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

5、基本任务。依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督察机构对重要的警务部署、措施、活动的组织实施,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立案、侦查、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治安、交通、户政、出入境等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内务管理、文明执法执勤和遵守警容风纪规定,处置公民报警、请求救助和控告申诉等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现场督察。

督察机构负责“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委员会”日常工作,通过及时出现场调查取证、认真澄清不实举报投诉,协调、配合、督促有关部门严肃查处抗法袭警、恶意诬告陷害民警、阻挠干扰民警依法履行职责的不法侵害行为,保障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和公安机关执法权威。

三、主要工作方式

6、现场督察。督察机构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进行的同步监督和检查,是最基本的督察方式。要充分发挥现场督察的优势,强化公安系统内部监督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对存在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纠正、早解决,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

现场督察可以分为明查、暗访、专项督察、集中督察等具体督察形式。

7、核查检举控告。督察机构受理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的检举控告并进行调查处理,侧重于受理对正在发生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控告,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澄清不实投诉,查究恶意诬告、陷害公安民警的行为,切实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和公安民警的合法权益。通过核查检举控告,掌握、分析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情况,及时发现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落实。

8、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督察机构针对涉及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违纪行为的投诉或在督察活动中发现的有关违法违纪问题线索进行初核,调查了解事实真相,提出处理建议。通过调查认定违法违纪问题确实存在而应当追究责任的,应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政工部门或司法机关办理。

9、警务评议。督察机构听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意见。

四、工作运行机制

10、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督察工作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地调整配置警务督察工作基本要素和各种督察资源,提高警务督察工作的整体水平。

11、现场督察工作机制。建立实行重大案(事)件现场督察制度、内务管理和警容风纪例行督察工作制度、公安中心工作和重大警务部署督察参与工作制度、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察制度。制定出台《督察暗访工作规定》,加强对民警涉黑涉恶和涉毒赌色等深层次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预警防范。规范督察机构核查检举控告和查处违法违纪行为程序,出台《公安机关受理处置人民群众110电话投诉工作规定》及值班备勤等其他配套制度。改进警务评议工作,制定实施科学、规范的警务评议制度和指标、评估体系。

12、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维护公安民警执法权益工作机构,制定受案、办理和处置工作制度,建立公安机关执勤风险评估机制、公安民警求助制度、澄清不实投诉正名制度、重大案(事)件及时介入核查、通报制度和新闻发布制度等。

13、基础业务建设工作制度。建立警务督察周报告月通报制度、派出督察组制度和警务督察业务基础台账制度,建立健全现场督察工作程序规范。完善公安部督察委员会工作制度,建立与其他警种和部门的协调配合制度,注重督察成果的转化和运用。

五、组织保障

14、理顺组织体制。落实关于地方各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对上一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和本级公安机关行政首长负责的规定,加大系统监督管理力度。落实关于督察长由同级公安机关领导成员副职担任和地方各级公安机关督察长、副督察长在任免前必须征求上一级公安机关意见的规定,为便于开展工作,督察长由纪委书记担任,专职副督察长由督察机构主要领导担任并主持本级公安机关督察工作,兼职副督察长由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担任;督察长、副督察长的任免严格按照规定条件、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根据警务督察工作自身任务和特点,督察人员的提拔使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属于本级公安机关管理的,在本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内部进行民主测评。

15、规范机构设置。严格按照《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建立健全省、市、县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并在公安边防、消防部队,出入境边防检查部门,铁道、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机关,海关缉私部门,以及有必要的专业公安机关设立督察机构。根据督察工作实践需要,督察机构实行队建制。

16、配齐配强人员。地方各级公安机关督察机构应配备适应工作实际需要的督察人员。按照《公安机关督察条例》关于督察人员的条件,严格实行督察人员任职资格制度、限期轮岗交流制度,探索实行实编制与虚编制混合编制制度、拟提拔干部到督察机构锻炼制度。

17、加强教育培训。严格落实“三个必训”的要求,并按照督察人员先培训后上岗的法律规定,拟调任的督察人员必须经过不少于1个月的专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授予专业资格才能上岗工作。实行部、省两级督察机构管理的岗位培训制度,明确承担培训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公安院校或机构。修订完善以《公安警务督察》为核心的警务督察教材体系,在有条件的公安院校试设警务督察课程。

18、严格内部管理。健全完善内部管理各项规定,完善警务督察工作考评制度,探索实行警务督察等级化管理和量化考核制度。

19、规范督察行为。制定督察人员工作规范和行为规范,严格执行重大督察事项审批、报告制度,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督察职权,严明纪律,坚决防止督察特权思想,主动接受监督。

20、落实装备经费。根据《公安警务督察队装备配备标准》,配备警务督察队开展警务督察工作所必需的交通、通讯、取证器材等装备、设备。警务督察业务经费列入各级公安机关经费预算,其中贫困地区由上级给予适当补贴。中西部地区督察机构装备经费保障列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

21、强化科技保障。开展“金盾工程督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005年年底前,建立以现场督察、违法违纪线索核查、督察人员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公安督察业务信息系统,以部、省两级及大中城市公安信息网络为依托,逐步向市、县督察机构延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先进科技手段,探索实施网上督察、网上投诉和督察办公自动化,努力提高警务督察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篇3: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 (卫生厅局、人口计生委) , 中医药管理局,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各直属联系单位: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卫生计生领域广大医学科研人员提高诚信意识, 遵守诚信原则, 养成良好科研行为习惯,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 (可从www.nhfpc.gov.cn下载) , 已经第34次委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

2014年8月28日

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医学科研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 预防科研不端行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指的医学科研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药学、护理学、计划生育等领域所开展的研究。

第三条医学科研人员应当遵守本规范, 追求真理、实事求是, 遵循科研伦理准则, 尊重同行及其劳动, 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 自觉抵制科研不端行为。

所有开展医学科研工作的机构均应当遵守本规范, 加强教育培训和制度建设, 倡导学术民主, 净化学术环境。

第四条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本规范, 加强对医学科研诚信建设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医学科研人员诚信行为规范

第五条医学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要遵循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相关规定, 自觉接受伦理审查和监督, 切实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医学科研人员在进行项目申请等科研与学术活动, 需要提供相关信息时, 必须保证所提供的学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获奖证明、引用论文、专利证明等相关信息真实准确。

第七条医学科研人员在采集人体的样本、数据和资料时要客观、全面、准确;对涉及秘密和个人隐私的, 要树立保密意识并依据有关规定采取保密措施。

第八条医学科研人员在涉及人体或动物的研究中, 应当如实书写病历, 诚实记录研究结果, 包括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 依照相关规定及时报告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信息。

第九条医学科研人员在涉及新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已知病原改造等研究中, 要树立公共卫生和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 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和监管。

第十条医学科研人员在研究结束后, 对于人体或动物样本、数据或资料的储存、分享和销毁要遵循相应的科研管理规定。

第十一条医学科研人员在动物实验中, 应当自觉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严格选用符合要求的合格动物进行实验, 保障动物福利, 善待动物。

第十二条医学科研人员在开展学术交流、应邀审阅他人投寄的学术论文或课题申报书时, 应当尊重和保护他人知识产权, 遵守科技保密规则。

第十三条医学科研人员在引用他人已发表的研究观点、数据、图像、结果或其他研究资料时, 要诚实注明出处, 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标注要符合学术规范。在使用他人尚未公开发表的设计思路、学术观点、实验数据、图表、研究结果和结论时, 应当获得本人的书面知情同意, 同时要公开致谢或说明。

第十四条医学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或出版学术著作过程中, 要遵守学术论文投稿、著作出版有关规定。如果未实际参加研究或论文、论著写作, 不得在他人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著作中署名。

第十五条医学科研人员作为导师或科研课题负责人, 在指导学生或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科研活动时要高度负责, 严格把关;对于研究和撰写科研论文中出现的不端行为要承担责任。

第十六条医学科研人员所发表医学科研论文中涉及的原始图片、数据 (包括计算机数据库) 、记录及样本, 要按照科技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以备核查。对已发表医学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 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公开承认并予以更正。

第十七条医学科研人员在项目验收、成果登记及申报奖励时, 须提供真实、完整的材料 (包括发表论文、文献引用、第三方评价证明等) 。

第十八条医学科研人员作为评审专家参加科技评审时, 应当认真履行评审、评议职责, 遵守保密、回避规定, 不得从中谋取私利。

第十九条医学科研人员与他人进行科研合作时应当认真履行诚信义务或合同约定, 发表论文、出版著作、申报专利和奖项等时应根据合作各方的贡献合理署名。

第二十条医学科研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科研经费管理规定, 不得虚报、冒领、挪用科研资金。

第二十一条医学科研人员在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普宣传中要有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避免不实表述和新闻炒作。对于来自同行的学术批评和质疑要虚心听取, 诚恳对待。

第三章医学科研机构诚信规范

第二十二条医学科研机构 (以下简称“机构”) 作为医学科研诚信管理的责任主体, 应当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中的诚信规范, 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 履行法人职责, 自觉抵制、杜绝科研不端行为。

第二十三条机构应当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科研人员职业培训体系和研究生教育体系, 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及手段, 树立崇尚科研诚信的良好风气与文化。

第二十四条机构要建立受理举报科研不端行为的专门渠道, 建立举报人保护制度, 对举报人的个人信息及举报内容列入密件管理;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

第二十五条机构在组织申请科研项目和推荐申报科学技术成果奖励时, 应当责成申报人奉守科研诚信, 可安排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并公示有关信息。

第二十六条机构要制订相应的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处理规定, 对本机构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对有关部门调查本单位科研不端行为应当予积极配合、协助。

第二十七条机构应当对查实的科研不端行为的责任人进行不良信用记录, 并作为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等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二十八条机构应当对涉及传染病、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及论文、成果进行审查, 评估其对社会及公共卫生安全的潜在影响, 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九条机构行政和业务负责人及科研管理人员应当率先垂范, 严格遵守有关科研诚信管理规定, 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获取他人科研成果和谋取不当利益。

第四章实施与监督

第三十条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医学科研诚信与行为规范, 协同相关部门对重大医学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指导各地区、机构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学科研诚信工作, 支持指导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机构科研诚信建设, 开展科研机构诚信评议, 督促诚信程度低的机构整改, 对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第三十一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依规严肃处理隐瞒科研不端行为、阻挠对不端行为的调查, 以及打击报复举报人等事件。

第三十二条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建立并实行医学科研诚信信用记录制度, 作为评估、评审科研项目及成果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三条医学科研机构应当切实承担对本机构科研人员诚信行为的管理责任, 建立健全内部科研诚信监管制度, 加强对科研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严肃处理科研不端行为。

第三十四条凡科研不端行为涉嫌违纪、违法的, 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 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规范自2014年9月1日起施行。

篇4: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第一条为规范本省公安派出所出具户籍信息证明工作,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公安派出所应以实际掌握的情况为依据,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尊重公民个人隐私相结合,依据申请人的申请规范出具户籍信息证明。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申请人分为单位申请人和公民申请人。

单位申请人是指因履行职责需要的政府有关部门和公证机构。

公民申请人是指被证明对象本人,或其监护人。

被证明对象本人可以委托配偶或者直系亲属办理。

第四条申请人需要公安派出所出具户籍信息证明的,应向被证明对象户籍登记地公安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申请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应是原件,原件不能留存公安机关的,同时提交复印件。

第五条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因调查办案需要公安派出所出具相关户籍信息证明的,不列入本规范证明范围。

第六条公安派出所可以出具以下户籍信息证明:

(一)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居民身份号码信息变更更正前的信息;

(二)曾经同户人员间登记的家庭关系;

(三)户口注销情况;

(四)户口迁移情况。

第七条以下内容的证明,公安派出所不予出具:

(一)未落户证明;

(二)死亡证明(非正常死亡除外);

(三)健在证明;

(四)实际居住地证明;

(五)同一人身份认定证明;

(六)除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外,其他户口登记项目信息变更更正证明。

第八条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是证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证件,公民在从事需要证明身份的有关活动时,应出示

居民户口簿和居民身份证。公安派出所不再对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记载信息出具证明。

申请人因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遗失或者记载信息与公民实际情况不一致,申请出具户籍信息证明的,公安派出所不予受理,应按照有关规定为申请人办理补办或者变更更正手续。

第九条公安派出所对本省有关部门在办理交通事故、工伤事项赔偿,交纳社会保险,落实计划生育政策,购买家电申请补贴等事项过程中,需要认定当事人当前户口性质的,应告知申请人根据当事人户口登记信息认定,不予出具当事人户口性质证明。对外省单位申请人要求出具户口性质证明的,公安派出所可以出具户口性质取消前被证明对象户口性质证明。

对公民申请人在办理相关事项时需要认定户口性质取消前本人户口性质的,公安派出所可以据实出具。

第十条单位申请人申请出具户籍信息证明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单位介绍信;

(二)单位工作人员有效身份证件;

(三)需要了解被证明对象户籍信息的原因说明。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需要了解当事人相关户籍信息的,应查询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对有疑问的,可以向公安派出所进行内部核查,不得要求当事人提供户籍信息证明。

第十一条公民申请人申请出具户籍信息证明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居民身份证;

(二)申请人需要出具户籍信息证明的原因说明。委托他人办理的,还应提交委托书、委托人和受托人居民户口簿。

公民申请人为监护人的,还应提交监护人和被监护人居民户口簿。

第十二条 公安派出所对申请人提交的相关证明材料,应认真审核,按照以下规定办理:

(一)符合本规范规定情形,手续齐全的,予以受理;

(二)符合本规范规定情形,手续不全的,告知应补充的材料;

(三)对不符合本规范规定情形或者申请人资格不符的,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公安派出所对受理的申请事项,应认真核查,按照省公安厅规定的格式出具户籍信息证明。

公安派出所出具户籍信息证明应报经所领导审核批准,对外出具的户籍信息证明,应盖公安派出所户口专用章。

第十四条公安派出所对受理的申请事项,能够当场办理的,应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第十五条公安派出所出具户籍信息证明的相关材料,应整理形成档案,永久保存、妥善保管、规范使用。

第十六条申请人采用编造虚假事实、隐瞒真相、提供虚假证明材料、冒用他人身份等手段申请出具证明,经查证属实的,由公安机关进行教育或者撤销相应证明;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公安派出所及其民警在出具户籍信息证明工作中存在违规行为的,视情追究单位和有关人员责任。

第十八条公安派出所及其民警弄虚作假或编造、篡改原始户籍登记信息出具虚假户籍信息证明的,追究当事民警和单位领导行政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各级公安机关治安(户政)部门是公安派出所出具户籍信息证明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本规范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篇5: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颁布单位】 国家教委

【颁布日期】 19970609

【实施日期】 19970609

【章名】 通知

为了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我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开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章名】 关于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职业教育法》,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 的任务

(1)在我国全面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蓝图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千百万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学校作为直接为各行各业 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及熟练劳动者的重要基地,必须全 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 化建设、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提高受 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实现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也是《职业教 育法》对职业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必须看到,由于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 的素质状况,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而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 直接的重要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直接关系我国 新一代劳动技术大军素质的全面提高,进而关系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全 面实现。我们还应看到,在我国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和科 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接综合国力剧烈竞争的挑战,面对敌对势力对我“ 西化”、“分化”图谋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是一项关系我国 能否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国家和 民族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战略措施。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 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近年来,党中 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了《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广大职 业教育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创造了许多德育工作的好经验,涌 现出一批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学校德育在引导青年健康成长、促进经济 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一些职业学校工作 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和忽视德育工作的倾向还存在;学校德育 工作的机构、队伍等方面还不健全;德育内容和方法与新的形势要求还不 适应;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还不够理想;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形势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课题,使加 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更加重要、更加紧迫。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 《决议》),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当前,认真学习《决议》,结合职业教育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决议》,是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3)根据《决议》的精神,职业学校德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 路线和基本方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用高 尚的精神塑造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其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一代建设者 和接班人。

(4)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职业学校开展的一切德育活 动,都必须坚持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与党和国 家对青年的思想道德要求相一致,与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要研究新时 期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使德育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政治方向。

——立足于培养“四有”新人。职业学校德育的根本任务是帮助学生 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具有一定的正确认识问 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奠定基础。学校德育必须遵循思想教育规律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学生传授德育知识,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并与行为养成 训练结合起来。

——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职业学校的德育有其特殊性。要注意结 合职业学校的实际,根据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特殊要求,确定德育工作 的具体目标及内容、方法,使职业学校的德育具有职业教育特色。

——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思想教育只有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吻合,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提出相应的教 育要求,并注意学生生理、心理以及相关因素对德育的影响,使思想教育 更有针对性。对学生中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积极引导,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

——努力讲求教育实效。思想教育只有为学生所接受,最终变为他们 的思想和行动,才是成功的。因此,职业学校的德育必须努力改进和探索 工作方式方法和途径,在讲求实效上下功夫。要把德育的每一项工作、每 一次活动做细做实,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要 使其懂得道理,更要知行统一,表里一致。

三、职业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5)根据新时期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 律,职业学校要对学生在校期间各阶段的德育内容做出整体规划,使每一 阶段的教育内容有所侧重、循序渐进、相互衔接。

(6)职业学校主要应对学生加强以下教育: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一代,是培养新一代社会主义事 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大计,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 本保证。要通过政治课教学和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理解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紧密联系思想实际,树立建设有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要对学生加强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的教育,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要教育学生把爱祖国与爱 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结合起来,与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结合 起来,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个人成材同 国家前途、社会需要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

——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职业学校德育的培 养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职业学校除通过单独开设职业道德课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要通过各学 科特别是专业课教学、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 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职业道德规范教 育为主要内容,着重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 献社会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应结合行业特点和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使教 育内容具体化。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要使学生逐步树立敬业意识、服务意 识、质量意识和法纪观念,增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职 业道德行为习惯。

——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思想教育。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哪 一种职业,都要有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生活日益优 裕的条件下更要教育青年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职业学校要加强相 关的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并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使其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习惯。

——法制教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必须知法、懂 法、守法。要把法制教育同职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使学生了解与将来所 从事职业相关的法规,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除以上内容外,职业学校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对人 才素质的要求,增加相关的教育内容,如美育、健康教育等。

四、拓展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

(7)改革开放以来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要克服“ 一手硬一手软”和忽视德育工作的倾向,保证德育的落实,必须把德育作 为一项系统工程去建设。德育工作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贯穿学校教 育的全过程,仅靠学校专职德育教师、仅通过德育课程是不能完成德育任 务的。只有建立一个学校各部门责任明确、措施得力、目标一致、相互配 合的德育工作系统,坚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才能做好德育 工作。

(8)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实施。

——以政治课为主渠道实施德育。政治课教育要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 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指示精神,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实际,指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认识 问题,以提高觉悟和能力为目的。要按照国家教委有关文件的要求开设政 治课程,要执行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保证政治课程的教学时数。要 进一步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各门课程(包括实验、实习)渗透德育。要调动各科教师的 德育积极性,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门课程自 身特有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挥德育功能。实验、实习等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特殊作用。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 德育的认识,而且可以锻炼意志、训练行为习惯,培养言行一致的品德。职业学校要抓住这一环节,在实验、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思想品 德方面的要求。要选好实习指导教师,明确其育人的责任,发挥其育人作 用。

——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 成长的各种课外、校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要开 展创建文明学校、文明校园活动,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建设以社会主义文 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 雷锋活动。各地要通过“学雷锋为民服务周”等形式,使学雷锋活动更加 扎实,更有实效。

——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和学生会等组织在德育工 作中的作用。职业学校的党组织应要求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起模范作用,并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学生德育工作。要健全学生工作管理机构,选拔 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要通过举办业余党校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党的 知识,推动学生马列学习小组活动,并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入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 部表彰制度,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带动学生进步。要理顺职业学校共青团 的组织领导体制,健全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活动制度。共青团、学生 会等组织要积极开展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活动,努力把广大学生吸引 到自己周围,带领他们共同进步。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德育工作。职业学校与社会、企业联系紧密。要主动与学校主管部门、联办单位、相关企业以及所在社区、学生家庭合 作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五、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9)思想教育要取得效果,首先要使教育内容能入耳入脑,被学生 所接受。因此,必须努力改进德育工作方法,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改进德育工作方法,要从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和实践,使德育工作更为学生喜闻乐见。

——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德育工作必须采取理论教育与社会 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开展社会调查、为民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为人 民服务的思想,增进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要加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与管理,提高教育实效。

——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教育与管理是德育工作实施中不可 分割的两个环节。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正面引导,以理服人,防止简单化;同时要从培养职业劳动者的需要出发,制定学校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各种公约等,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培养 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要使思想教育和 严格管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心学生思想进步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德育工 作者要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要深入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 询等方法,对学生在学习、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给 予指导。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 环境的能力。

——理论讲授与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理论 讲授是德育的一种方法;通过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适合职业学 校学生特点的活动进行德育,更为学生所喜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 段,使德育形式更活泼、形象、生动,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对在学生中播 放的音像制品要严格审查,严格禁止传播毒害青年的作品。

六、加强德育工作领导,保障德育工作实施

(10)完善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领导体制。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党组 织要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的领导,党政一把手都要抓德育,对 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学校领导班子中要安排专人负责德育工作。为加强协调,学校应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有教学、学生管理、后勤等 有关部门参加。要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明确各个部门的育 人责任,使德育工作落实在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上。

各级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把职业学校德育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省一级职教行政部门要明确负责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干部。各级教 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学校德育的领导,切实 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学校德育工作在人、财、物等 方面创造必要的条件。

(1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职业学校的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管理干部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选拔政治信念坚定、业 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德育工作。各级职教行政部门要建立政治课教师进修 制度,通过举办培训班、进修班等形式,使政治课教师能有进修机会,使 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他们 解决好职称、住房等待遇问题。

(12)增加德育经费的投入。德育作为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其实施过程必须有一定的资料、设备等物质条件作保障,并要通 过一定的活动来进行,这些都离不开必要的经费投入。从目前情况看,职 业学校对德育经费的投入普遍不足,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各级领导要 切实增加德育经费的投入。各地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职业学校要确定 德育方面经费投入的科目,列入预算,切实保证。职业学校要为政治课教 学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在报刊资料的订阅方面要对政治课教师有一定倾 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专门的德育资料室。职业学校要为德育工作购置 必要的设备,改善德育工作条件,优化教育手段。对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实 践活动也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

(13)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德育的科研工作。各类职业教育科研机构 要重视对职教德育的研究,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点确定题目,组织力量,开展攻关,以 加强对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指导。科研工作要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的方法。各级职教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鼓励职业学校的政治课教师和德 育工作者参加德育研究,开展社会调查。要加强总结交流,及时推广先进 科研成果和先进经验,提高学校德育水平。

(14)建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要制定科学的德育工作 评价体系,把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地区、一个学校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 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要及时给予表彰。

篇6: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一、群众到派出所要求出具证明的种类繁多

(一)、房产部门要求出具的证明。1.房产部门在办理登记时不按身份证姓名登记,按群众说出的姓名写一个,结果与身份证的姓名不符。待换房产证时,房产部门就会让群众到派出所开一证明,证明房产证上的姓名与身份证的姓名为同一人,而房产证上的姓名是根本不存在的。2.房屋的所有权在因房主死亡、赠予、买卖或其它事项而产生变更时,房产部门为防止意外,无论房主其配偶及子女户口是否在同一户上,都要求派出所出具是否原配夫妻和子女情况证明。

(二)、银行要求出具的证明。1.存款人的存折或者其它存单上由于存款人或银行的原因写错名字(同音不同字等)及其它项目,导致与户口本及身份证信息不一致,要求派出所出具证明。2.贷款人死亡的,为将贷款划为死帐、呆帐,要求派出所出具贷款人死亡的证明。

(三)、保险公司要求出具的证明。1.参保时不核实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户口本,等需要索赔时却以保险单与户口本或身份证信息不一致,要求派出所出具是同一人证明。2.保险公司在被保险人死亡后,要求受益人开具注销证明。

(四)、民政和劳动部门要求出具的证明。1.出具未婚或已婚或离异的证明,并要求在户口本上明确标注。2.办理低保要求办理低保人员先将户口单立户,还要派出所打印户籍底卡。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单立户与是否符合低保条件有必然联系吗?如没有,那户口就是法定的依据了,为什么还要户籍底卡呢?3.对于正常死亡(老死、病死),且家属没有异议的,要求派出所在制式的文书上加章。

(五)、邮政通信部门要求出具的证明:1.邮局汇款单上收款人的地址相符而姓名不符(同音不同字),要求当事人到派出所开具证明。2.电信局在开户人死亡后,用户名变更时要求派出所出具死亡证明。3.移动、联通、网通等通信公司对于冒用他人丢失的身份证办理开户业务时,不认真核对开户人的身份证件而予办理,等到该人欠费时,找到丢失身份证的人,要求其到派出所出具丢失身份证证明。

(六)、交管部门要求群众到派出所出具机动车非盗抢、走私、拼装车辆的证明。说实话,我不清楚这个工作是否应当派出所管辖,如果是的话,如实调查则要到海关、刑警、机动车销售行业等部门去查询,并且有的机动车在哪也无法确定。

(七)、公证部门在做出公证前,要求当事人到派出所开具相关的证明。

(八)、法院在判决缓刑前要派出所开具是否同意监管被判缓刑人员的证明。此事与法院探讨时,法院拿出吉林省高院的一个文件来证明他们的理由,即依据公安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适不适合缓刑来做为判刑时的参考依据。个人认为,《刑法》、《刑事诉讼法》及《五种监管对象管理规定》无任何规定要求判决前派出所出什么证明,只要法院判决了缓刑,公安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就行了。

(九)、各类证件职能管理部门要求出具的证明。由于各类证件职能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失误,在办理相关证件时,将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等项目输错,在年检和到期换证时,要求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

二、有关部门要求派出所出具证明的原因

(一)、个别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工作疏忽、业务素质低、片面追求业绩、对群众不负责任,等出现问题了又怕麻烦,就要求群众到派出所出具证明。如:群众存款时不核对身份,取款时却要身份证等证明;保险公司片面追求参保数以完成任务,而忽略身份核对;婚姻登记机构不加强自身档案建设,登记本应属自身职责范围之内事项,却由派出所出具未婚、离婚证明;相关证件职能管理部门登记时工作失误,不及时予以纠正,却要求群众到派出所开相关证明。

(二)、个别单位依靠派出所为其开展调查工作。如房产部门的工作完全应该由本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却靠派出所。

(三)、为推卸责任将派出所证明当成“护身符”。本来是因自身工作失误出现了问题而不及时予以纠正,却要求群众到派出所开证明,将矛盾转嫁到派出所。如:少数群众到银行或邮政部门领取存款或汇款时,确实是同一人,地址相符但姓名不符(同音不同字),但却要求群众到派出所开具系同一人的证明,以便在发生偏差时将派出所证明拿出作为“护身符”;公证部门为了省事和推卸责任,让派出所开具拟公证事项内容的真实性的证明等。

(四)、群众自身的原因以及派出所自身的原因。大多数群众认为政府部门说的都

对,也相信派出所出具的证明更有效力,加上公安机关承诺要“便民、利民”以及“有困难,找警察”的宣传,群众为了为了省事、省时间,常常跑到派出所要求开证明。派出所要不开,就与公安机关的承诺相违背,有些群众就会已各种理由借此上访,引发公安涉法信访问题。同时,由于没有依据,同一情况有的派出所给开证明了,有的派出所不给开,派出所往往感到无所适

从。

三、派出所面临出具各类证明的压力

面对上述繁杂的证明种类,派出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派出所不是万能的,它对职责范围的事情可以掌握的清楚和具体,但职责以外的很多事情是无法查清和界定的。另一方面,派出所作为与群众接触密切的部门,如果完全按照规定不给出具相关证明,各部门相互配合的链条就断了,群众的事情就办不了,这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更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还有一种情况是个别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其它部门已出具相关的假材料以蒙骗派出所出具关键环节的证明,一旦有问题,就把责任全推到派出所。要说到危害,则显而易见,派出所扔了主业,搞起了副业,把不属于自己干的工作全都干了,把不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也承担起来,在浪费了大量的警力资源的同时,也惹来了无尽的麻烦。

四、如何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派出所的民警应当严格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有关户口管理规定办事。同时要热情接待群众,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的给予解答,对属于公安派出所应该出具相关证明的及时给予办理;对不属于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应由有关职能机关出具证明的,应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建议居民群众去相应的职能部门办理,或者去相关部门咨询;同时经常性了解相关职能部门的办事程序,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消除群众的误解,不断增强警民关系。

(二)、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宣传力度,使群众真正认识到户口本、身份证就是自己公民身份的合法有效证明,除非丢失或有差错,不需要再出具任何证明。

篇7: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 (局)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 有关企业:

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 节约社会资源, 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 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我部制定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以下简称工作规范) 。现予印发, 请遵照执行。

工作规范施行前已经投入使用的会计软件不符合工作规范要求的, 应当自工作规范施行之日起3年内进行升级完善, 达到要求。

附件: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2013年12月6日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 节约社会资源, 提高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质量, 规范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 (财会[2009]6号) , 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化, 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 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本规范所称会计软件, 是指企业使用的, 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会计软件具有以下功能:

(一) 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采集数据;

(二) 生成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

(三) 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输出、分析、利用。

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系统, 是指由会计软件及其运行所依赖的软硬件环境组成的集合体。

第三条企业 (含代理记账机构, 下同)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软件供应商 (含相关咨询服务机构, 下同) 提供会计软件和相关服务, 适用本规范。

第四条财政部主管全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

(一) 拟订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政策;

(二) 起草、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技术标准;

(三) 指导和监督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四) 规范会计软件功能。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 指导和监督本地区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二章会计软件和服务

第六条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 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功能设计。

第七条会计软件的界面应当使用中文并且提供对中文处理的支持, 可以同时提供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界面对照和处理支持。

第八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科目分类和编码功能。

第九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的显示和打印功能。

第十条会计软件应当提供不可逆的记账功能, 确保对同类已记账凭证的连续编号, 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的删除和插入功能, 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金额、科目和操作人的修改功能。

第十一条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XBRL) 功能, 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XBRL财务报告。

第十二条会计软件应当具有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 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

第十三条会计软件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 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 在会计档案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真实性与完整性保障方面, 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

第十四条会计软件应当记录生成用户操作日志, 确保日志的安全、完整, 提供按操作人员、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查询日志的功能, 并能以简单易懂的形式输出。

第十五条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 应当在技术上保证客户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对于因供应商原因造成客户会计资料泄露、毁损的, 客户可以要求供应商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客户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使用会计软件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归客户所有。

软件供应商应当提供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供客户导出电子会计资料,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客户导出电子会计资料的请求。

第十七条以远程访问、云计算等方式提供会计软件的供应商, 应当做好本厂商不能维持服务情况下, 保障企业电子会计资料安全以及企业会计工作持续进行的预案, 并在相关服务合同中与客户就该预案做出约定。

第十八条软件供应商应当努力提高会计软件相关服务质量, 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解决用户使用中的故障问题。

会计软件存在影响客户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进行会计核算问题的, 软件供应商应当为用户免费提供更正程序。

第十九条鼓励软件供应商采用呼叫中心、在线客服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实时技术支持。

第二十条软件供应商应当就如何通过会计软件开展会计监督工作, 提供专门教程和相关资料。

第三章企业会计信息化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充分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和人才培养, 不断推进会计信息化在本企业的应用。

除本条第三款规定外, 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

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 由其委托的代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二十二条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根据发展目标和实际需要, 合理确定建设内容, 避免投资浪费。

第二十三条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注重信息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 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革新, 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工作环境的制度体系。

第二十四条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注重整体规划, 统一技术标准、编码规则和系统参数, 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 消除信息孤岛。

第二十五条企业配备的会计软件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第二十六条企业配备会计软件, 应当根据自身技术力量以及业务需求, 考虑软件功能、安全性、稳定性、响应速度、可扩展性等要求, 合理选择购买、定制开发、购买与开发相结合等方式。

定制开发包括企业自行开发、委托外部单位开发、企业与外部单位联合开发。

第二十七条企业通过委托外部单位开发、购买等方式配备会计软件, 应当在有关合同中约定操作培训、软件升级、故障解决等服务事项, 以及软件供应商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 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 减少人工操作, 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 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

第二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 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 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第三十条企业进行会计信息系统前端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应当安排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者岗位参与, 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需求。

第三十一条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 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行、维护全过程的控制, 将控制过程和控制规则融入会计信息系统, 实现对违反控制规则情况的自动防范和监控, 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第三十二条对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且具有明晰审核规则的会计凭证, 可以将审核规则嵌入会计软件, 由计算机自动审核。未经自动审核的会计凭证, 应当先经人工审核再进行后续处理。

第三十三条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的企业, 应当结合自身情况, 逐步实现资金管理、资产管理、预算控制、成本管理等财务管理信息化。

处于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的企业, 应当结合自身情况, 逐步实现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绩效考核等决策支持信息化。

第三十四条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 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实行会计工作集中的企业以及企业分支机构, 应当为外部会计监督机构及时查询和调阅异地储存的会计资料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十五条外商投资企业使用的境外投资者指定的会计软件或者跨国企业集团统一部署的会计软件, 应当符合本规范第二章要求。

第三十六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数据服务器的部署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数据服务器部署在境外的, 应当在境内保存会计资料备份, 备份频率不得低于每月一次。境内备份的会计资料应当能够在境外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独立满足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以及外部会计监督的需要。

第三十七条企业会计资料中对经济业务事项的描述应当使用中文, 可以同时使用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对照。

第三十八条企业应当建立电子会计资料备份管理制度, 确保会计资料的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第三十九条企业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和传输涉及国家秘密, 关系国家经济信息安全的电子会计资料;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不得将其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

第四十条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一) 所记载的事项属于本企业重复发生的日常业务;

(二) 由企业信息系统自动生成;

(三) 可及时在企业信息系统中以人类可读形式查询和输出;

(四) 企业信息系统具有防止相关数据被篡改的有效机制;

(五) 企业对相关数据建立了电子备份制度, 能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 企业对电子和纸面会计资料建立了完善的索引体系。

第四十一条企业获得的需要外部单位或者个人证明的原始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一) 会计资料附有外部单位或者个人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可靠的电子签名;

(二) 电子签名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第三方认证;

(三) 满足第四十条第 (一) 项、第 (三) 项、第 (五) 项和第 (六) 项规定的条件。

第四十二条企业会计资料的归档管理, 遵循国家有关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

第四十三条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企业, 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向财政部报送XBRL财务报告。

第四章监督

第四十四条企业使用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 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限期不改的, 财政部门应当予以公示, 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同级相关部门或其派出机构。

第四十五条财政部采取组织同行评议, 向用户企业征求意见等方式对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遵循本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规定的, 应当将有关情况报财政部。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 有权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反映,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反映开展调查, 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处理。

第四十六条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会计软件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 财政部可以约谈该供应商主要负责人, 责令限期改正。限期内未改正的, 由财政部予以公示, 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部门。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范制定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八条自本规范施行之日起,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 (财会字[1994]27号)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财会字[1996]17号) 不适用于企业及其会计软件。

上一篇:欺人的江琰日记下一篇:教务处期中发言稿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