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2024-04-08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共9篇)

篇1: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把老师要求学生学的局面,改为学生主动要求学。在我第一次介绍这么课程时,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显示生活的具体应用,让同学对网络的宏观有个轮廓概念,明白网络的实用性,增加他们的兴趣。让同学举例说明他们自己使用网络的情况,觉得网络有什么用?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来介绍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给学生增加兴趣和动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的愿望。

教师在整个模式结构中总是起到导学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就是尽量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网上协作学习、上机练习,最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讲,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提出问题

利用各种方法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运用各种媒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将所有问题都自问自答,学生很多时候还是不能真正称为学习的主人。就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而言,很多成人学生上班单位都能接触到一些网络设备和网络环境。因此结合教材内容给他们提一些问题,让他们下去搜集资料、寻找答案,能促进他们增加他们的兴趣和促进他们的学习。

3.创设情境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计算机网络课程虽然都是围绕网络在进行介绍,但是课程内容概念比较多,抽象的介绍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结合计算机网络知识结合实际就是很重要工作了,整个教材的内容实际上可以以网络体系结构为框架进行展开。教学中直接给学生一个概念可能是晦涩难懂的,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情景将抽象的框架结构,变成学生脑海的印象和日常中相似的情境。

比如说,如陈文革教授所讲,介绍网络协议时,可以以航空体系结构举例说明网络协议间的关系,通过空中旅行组织图,介绍层次的特点。介绍硬件设备时路由器时,可以展示其各种常见产品图片,提问为什么路由器能完成这些功能,分析这些功能实现,再分析这些功能的实现条件,逐步回到网络层模型上。这时再重复介绍网络体系结构框架。

三、学习心得和实施想法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采用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黑板教学为辅的形式。对于需形象性思维、抽象性问题等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问题直观、形象、易理解,也可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公式推导等需演绎的内容,采用黑板加讲解的方法。

2.讲课中多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类比事件,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易懂,同时增加了趣味性 如讲“协议”和“层”的概念时,举“空中旅行组织”的例子,明白双方之间的通信协议的协调工作。再如讲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时,用城市中的交通问题作类比,使学生较为轻易理解。尤其是拥塞控制,通过类比,很轻易就能理解“网络中的Packet包太多”是导致“拥塞”的原因,然后就有采取一些算法来控制和解除拥塞。

3.网络教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不断完善的课程网络教学环境包括了该课程教学课件、教学大纲、试题库、参考资料等多项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自主地上网学习。

4.实习教学扩充课堂教学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计算机网络概念、原理、应用不断出现,单靠书本知识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除了结合教师科研给学生介绍本课程的前沿知识外,还需在教学中增加实习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将课堂知识外延,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篇2: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1,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通过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计算机网络》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三天学习,听取冯博琴教授以及李波副教授、陈文革副教授和程向前副教授的深入介绍经验和讲解,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对学习笔记总结如下几点,一、学习笔记总结

1、参考先进的课程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被列为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为以后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的应专题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未来的下网络设计人员和网

高级治理、维护人员。冯博琴教授、展展示了西安交大精品课程的的网络教学平台,展示了一一种先进的课程教学的模式,学生式可以通网络教学平平台向教师提出问题和提交交作业,教师也可以在线为学生答疑和批改作业。为为学生自主性学习计算机为网网络课程,传送电子化作业提供了条件。这种网站业式式的教学资源,首先经过富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精心设计,再配合音频、心

视频等多媒体效果,动态网频页与读者独特的互动性,页确实可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生的需要。的

2、精选教学内容,构建先进完善的课内程程体系

针对李波副教授的的介绍和总结,发现了目前前传统计算机 1 / 11 网络课程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在以往存的多数高校中,课堂教的 学内容大体是这样的,介绍内数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介绍计算机绍网络的体系结构、、OSI模型和TCP/IPI协议、分层结构中各层层应该完成的基本功能;介介绍一些具体的组网技术或或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实验教学内容一般情况下是验组建一个小型的局域组

网络,利用服务器操作系统配,置和治理这个网络置;或者利用串利形接口做一个点对点通信的实验。点

以往课堂与实验教学内容的缺陷堂是,对计算机网络内部是 的工工作原理介绍得不够透彻;;实验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学内容不吻合,没有体现出出分层结构中层间接口、服务以及协议的服

概念;以往课堂与实验教学内容的往脱节导致了所讲内容空洞脱、、枯燥,不轻易被理解和把握。所以,应该对课堂把与与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实验内容应和课堂教学学内容紧密结合,尽力让学学生体会、分析常用的网络络协议,加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为能力强的学生提供生设计、实现协议的实验环设境。境

3、精选的课堂与实实验教学应该坚持不断更新新的原则,紧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步伐网。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方法如运用不授当当,易造成以教师为中心,形成满堂灌、填鸭式,限限制学生主体参与和主动创造的精神。创

陈文革副教教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整体体教学过程进行总 2 / 11 结和归纳,对此门课程教学过程纳中难、重点进行深入剖析中,明确解决思路;进行了细致的案例分析和示范。细使我认识到在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 生的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的有利于积极主动、创造性有地进行地学习的情境,并引导和组织他们进入这个情导境。境

二、本人经验总结

下面,将针对本人平时授课过程,总结一些了个授人人观点和经验,供同行参考和评论。考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

兴趣是最好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动 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象主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最重机要的问题要就是首先要激发学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把老老师要求学生学的局面,改为学生主动要求学。在改我第一次介绍这么课程时我,首先介绍计算机网络的重重要性和显示生活的具体应应用,让同学对网络的宏观有个轮廓概念,明白网观络络的实用性,增加他们的兴趣。让同学举例说明他兴们自己使用网络的情况,们觉觉得网络有什么用?然后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来根介介绍整个教学内容的安排,给学生增加兴趣和动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 3 / 11 烈的学好《计算机网络》这的门课程的愿望。门

教师在整个模式结构中总是起到整导学的作用,教师的作导

用就是尽量激发学生对本课就程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程、引导、学生学习方向,让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网上协作学习、上机协

练习,最后后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讲,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2.提出问题 利用各种种方法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件内内容。运用各种媒体把学生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达到教学目标。如果教师将到所有问题都自所问自答,学生生很多时候还是不能真正称为学习的主人。就计称

算机网络这门课程而言,很机多多成人学生上班单位都能接触到接一些网络设备和网络环境。因此结合教材内络容给他们提一些容

问题,让他们下去搜集资料、寻找他答案,能促进他们增加他答们们的兴趣和促进他们的学习。习

3.创设情境

学习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义建构。计算机网络课程虽虽然都是围绕网络在进行介绍,但介是课程内容概念比比较多,抽象的介绍往往达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结合计算机因网络知识结合实际就是很网重重要工作了,整个教材的内容实际上可以以网络体内系系结构为框架进行展开。教教学中直接给学生一个概念念可能是晦涩难懂 / 11 的,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此情情景将抽象的框架结构,变变成学生脑海的印象和日常常中相似的情境。

比如说,如陈文革教授所讲,说介绍网络协议时,可以以介航航空体系结构举例说明网络协议间的关系,通过空络中旅行组中织图,介绍层次的特点。介绍硬件设备时的路由器时,可以展路

示其各种种常见产品图片,提问为什什么路由器能完成这些功能能,分析这些功能实现,再再分析这些功能的实现条件,逐步件回到网络层模型上上。这时再重复介绍网络体体系结构框架。

4.自主学习主 自主学习能力包括括, 确定学习目标表的能力能 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料;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有 5.网上协作学习

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交每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动机。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构

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能论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利。这些引导。的方法主要有,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导学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论深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内容的理解;5 / 11 6.效果评价评

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求题,学习过题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题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以

学习效果。这种源于学习过程效本身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本习习动力,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学,促进学生的,自我监督和调节。师生们正是在这种调相相互监督、交流、反思过程中实施着评价。程

三、学习心得和实施想法学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上下经验,通过学习这个课下程程之后,我将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先进理念,投学入入到以后教学中,谈几点想法,如下,想

1、增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网生生网络实验及教师网络课题的研究提供场所《计算题机网络》课的实践教学环机节节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实验术室也需要不断室地加强和提高水平。首先需要设计出高与课堂教学相应配套的与

实验教学内容,然后选择合验适的实验教材,最后选择适购买相购应的硬件和软件以构成网络实验室。构

实验室应有课程专用服务器、室路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等硬件设备,设备的数量视视满足学生需要而定,还要考虑相要关课程的需要,也可将设备分组来让学生也完成实验。软件方完

面,应该选择合适的模拟实验软该件件、网络治理软件及不同的的操作系统软件。/ 11

2、选择或编写合适的《计算选机网络》教材和实验教材机

根据精选的、与理论教学学内容完全吻合的实验教学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实验教材也是至关重要的。我教院选用了吴功院宜编著的《计计算机网络》,教材和软件件的特点是,按照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各层都有系简单协议的实现,让学生简充分体充会和理解协议、服务务、层间接口的概念;运行行软件所需要的硬件非常简单,只是若干条串型接简口连接线即可口;学生在做实实验的同时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扩展实验容网网络,进一步完善网络实验验的设计,为进一步的学习习和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现有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和实验教材,在内容教和和章节安排等方面也可能会与精选的教学内容体系会有较大的差别。有

编写合适的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和实验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实。在这方面我们也做过一些些工作,如结合我校的情况,面向独况立学院特色的《计算机网络》课件。我《们们也积极参与申请省级教学改革课题,如“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研究机与与实践”。

3、研究先进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人才《计算机网算络》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是络,满篇“协议”,比较空洞洞,不像其它课程具体一些。如何将学些生从枯燥的感觉中吸引到有趣的协议感学习中,研究先进的教学 / 11 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非常重模要的。要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教

课堂教学采用以多媒体教教学课件为主,黑板教学为为辅的形式。对于需形象性性思维、抽象性问题等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多

使问题直观观、形象、易理解,也可增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同时也也增加了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堂;对于公式推导等需需演绎的内容,采用黑板加讲解的方法。加

2.讲课中多使用一些生活中的课类类比事件,使复杂的问题变变得易懂,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味

如讲“协议”和“层”的概念时,举“空中层旅旅行组织”的例子,明白双方之间的通信协议的协双调调工作。再如讲网络层的路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时,用城市中的交通问题作类用比比,使学生较为轻易理解。尤其是拥塞控制,通过。类比,很轻易就能理解类

“网络中的网Packet包太多”是导致“拥塞”的太原原因,然后就有采取一些算法来控制和解除拥塞。算

3.网络教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生的的需求

不断完善的课程网网络教学环境包括了该课程程教学课件、教学大纲、试试题库、参考资料等多项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有教

选择地、自主地上网学习。择 4.实习教学扩充课堂教学学 8 / 1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计算机网络的概概念、原理、应用不断出现现,单靠书本知识远不能适适应时代的需求,除了结合教师科研给学生介绍本合课程的前沿知识外,还需课在在教学中增加实习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将将将课堂知识外延,扩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生

四、改革考试制度,最大限度地革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 和自主性自

规范试卷中考题的的类型和分值,使课程的教教学与治理规范化,知识条条理化;采取课程的最终成绩由期末、实验课分数成合合成的办法,治理课堂教学学和实验环节,如根据学生情况灵生活采分,如课程设计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设免除笔试。除笔试免

外,还采取机试综合大作业、小采组组课题设计等考试形式,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识的把握程度。

最后,《计算机网络》作为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全校公共课大和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必修课。扮演着举足轻重必的角色,的因此,我将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后,汲取有效教学经, 验和资料不断完善教学体系,提料高高教学质量!计算机网络络学习心得2,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络

今天开始认真真地查资料,应该是有史以以来最认真的一次,感慨很多,惊奇的发现了。以很前前脑海中的概念是网络很好好,很方便,改善了生活,可以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可以西这么说,网络对我来说是无所不能。可是我经经过这次上网查找 / 11 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后,我突算然然发现网络太陌生了,很多多很陌生的名词都不懂,如如“云计算”、“NGN”,”IMS”、”IP”VV6“、”IPV4”、等等。却天天应用在我们等生生活中。虽然我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却只算能能算是计算机网络低级的学者学

今天的收获, 云计算,计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算、效用计算、云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网均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三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能、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信业务。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义现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中,把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的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机起,更好起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不网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的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高三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电机上看电视剧,机

随需选择网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线信信、电视、上网等。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计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术 / 11 发展融合的产物。产 三网融合, 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网机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络三 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供等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三合是一种广义的、社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在信息传递中,把它广广播传输中的“点”对“面”,通信面传输中的“点”对“点”,计算机中的”存储时移融合在一起,更存好好为人类服务,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着线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合务应用的融合。“三网务

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合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控电视剧,电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视

三网融合现现状未来解析,机遇挑战并并存

IPV4:是互联网网协议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一

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今议。采用议32位地址长度,只有约43亿个地址。

IPV6,则采用128位地址长度,几乎可以不位受限制的提受供地址。主要的的优势有,扩大地址空间,提高网络的吞吐量,改善服务质量等等。善

篇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心得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多媒体,创造思维,心理健康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 《计算机应用基础》由原来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课变成了我校各专业 (包括钳工、焊工、电工、车工等) 的公共必修课, 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实训于一体的课程, 它的学习过程既浅显又深奥、既有趣又枯燥, 除了使学生掌握在信息化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 系统、正确地建立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微型计算机的操作技术;熟练地掌握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及常用应用程序的使用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 我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计算机中级技能和心理健康的有用人才。

如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呢?现将本人的一些心得综述如下:

1. 划分层次、因材施教

由于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技能有高有低, 为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 有必要在新学期开始时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 层现不同计算机技能学生的情况。对于计算机技能较弱的同学, 要零点起步, 从基础开始讲起, 从浅入深, 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对于已经掌握了计算机使用基本技能、具备一定基础的同学, 教学时可以高起点, 直接从解决实际问题开始, 以实践操作为主。

2. 上机与实践并重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 实践教学不容忽视。要想搞好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工作, 必须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计算机基础课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课程, 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实例操作, 教师应更加精心地组织实践教学。

上机练习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部分学生当老师讲解时像雾里看花, 怎么想也弄不清楚, 但是自己上机一操作,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鉴于这种情况, 我在上课时, 把教学内容尽量概括得简明、精要, 再把上机要掌握的内容列成题目, 尽量多化一些时间让学生上机, 而我在学生上机时起引导作用, 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探索交流, 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在教学中融入视频、动画、课件等多媒体元素, 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的特点, 并能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它的使用将使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课堂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使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在教学中有很多优势:一是手段直观新颖, 表现力丰富: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电影、电视等与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 从而改变了传统学习内容比较单一的特性,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学容量大, 教学效率高: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只需事先在计算机上将教育内容、操作过程, 课演练习等设计好, 上课时, 教师只需点击鼠标, 即可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方便快捷。不仅节省了书写时间, 增加了教学容量,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三是共享性好: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每天都在增加和更新, 我们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新课件与别人分享与交流。也可以在互联网中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所须的教学素材。

在讲《计算机应用基础》前两章节——计算机文化知识 (包括: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等) 时, 我就是通过两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讲授的, 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4. 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考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作为一个工具, 要检验学生学习的好坏不能完全凭一次书面或上机考试来判定。若是这样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 同时容易造成学生的死记硬背, 从而埋没学生的创造性和求知欲。例如, 在FrontPage2000的教学中, 我要求学生自己去找感兴趣的有关资料, 把这些资料整理成文件保存在磁盘中, 并合理地导入自己的网页。考试方法就是给学生3~4节的上机时间, 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心制作自己的网页, 考评时对学生制作的网页进行现场评分, 并把那些没在课堂上讲述的设计技巧作为附加分, 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样把作业与考试结合在一起, 学生们可以设计出很多个性化的网页, 当然不乏漂亮、雅致的精美网页。教学效果显著。

5. 积极引导, 启发学生创造思维

如果说刚接触新软件时, 老师课前精心设计的任务实例对学生还有吸引力的话, 当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后就不再满足于完成那些比葫芦画瓢的模仿性任务了。他们希望探索, 喜欢自己去寻找软件中新的精华, 但却常常不知该怎样入手, 此时我们可以为其设置尝试探索性任务, 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再创造空间, 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想象、学会学习。例如, 在Word 2000教学中, 给出用“绘图”工具栏里“自选图形”中的横卷形按钮画出“诗卷”, 在其内用“竖排文本框”加入某诗句的例子后, 就有同学不失时机地利用自己创造性的头脑大胆发挥了。他们有的从Word自带图片剪辑库中找到教师讲课的图片, 用“绘图”工具栏中取消组合的方式将其中的教师分离出来, 移于“诗卷”一侧, 做出教师讲解诗句的样子;而有的同学则从Internet网上下载人物图片作为教师附于“诗卷”旁;也有的同学用“绘图”工具栏里的“自选图形”中的注释图形按钮, 在教师头上画出注释标记, 在其中加上语句, 作为教师对诗句的讲解说明。学生们将这些技巧, 个性的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真是乐此不疲。在创造的同时, 也会遇到某些技术上的难题, 同学间的切磋、老师的点拨, 都会使得他们豁然开朗。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同学的交流合作、老师的启发引导的良性循环中逐步得到培养。

6.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之一, 心理健康的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积极思索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能和老师、同学友好合作, 易于配合, 能接受教师的批评和建议。然而, 在技校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有这种健康心态。这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沉迷于游戏厅、网吧, 不参加集体活动和文体活动, 不愿同别人进行思想交流、对教师和同学持一种排斥、敌对情绪。

我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特长和主观能动性。比如在第三章文字录入练习时, 一是不指定输入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不指定用哪一种输入法, 同学们可以自由使用以前用过的输入方法, 五笔字型输入法、智能A B C输入法、搜狗输入法等等, 只要可以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即可。二是对每分钟字数的要求也不一样, 对录入速度较快的学生可将标准定得更高一些,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最大限度地学到一定的技能就应该予充分肯定。三是在练习文字录入时, 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歌词、小说等作为练习题, 会有效地激发起学生自觉练习的兴趣, 不易产生心理疲劳, 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有时, 学生在长时间操作计算机后也会出现生理疲劳的现象, 课间督促学生休息, 加以调整, 以更高的效率投入到下节课的练习中来。

此外, 我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 教学速度不能太慢, 否则会使得很多基础好的同学感到疲塌;也不能太快, 否则会使得一些基础差的同学丧失信心。还是应该通过学生及时的反馈, 随时调整教学速度, 尽可能的使所有的同学受益。

以上就是我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看法, 希望大家给予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周祖平.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技信息.2005, (14) .

[2]丁俊.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6年第5期

篇4:计算机学习和应用心得

一、计算机组装的一般步骤

1.准备好各种计算机配件,如显示器、键盘、音箱、机箱、电源、主板、CPU、CPU风扇、内存条、显示卡、声卡、硬盘、硬盘数据线、软盘驱动器、软驱数据线、光盘驱动器等,并查阅一下主板、显卡、声卡等说明书。

2.主机和外部设备(显示器、键盘、音箱等)连接、组装。

3.进入CMOS设置程序,设置硬盘参数、启动顺序等。

4.用光盘或软盘启动计算机到DOS状态。

5.对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

6.重新用光盘或软盘启动计算机到DOS状态,进入光盘驱动器的盘符,找到安装操作系统的程序,并开始安装操作系统。

7.安装主板、显卡、声卡、Modem等驱动程序。目前很多的驱动程序都已包含在操作系统的光盘中,为我们省去了不少安装驱动的时间。

8.安装常用的应用软件,如Rap、Realplay、Office等。

这是组装计算机的基本步骤,如果步骤顺序不对,将会给我们的组装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二、计算机发生故障的原因

由计算机的组成可知,计算机的故障有两种——硬件故障和软件故障。有时候它们是相互依赖的,如软件参数设置不当,导致硬件不能正常工作等。常见的有显卡程序安装不当,会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显示。硬件故障的一般原因有:各硬件没有正确连接,接触不良,正常工作环境的参数设置不当,或是硬件损坏等;安装软件时对硬件参数设置错误,驱动程序安装出现错误或丢失,超频太过厉害导致硬件没有能力支持,病毒修改BIOS等。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增加显存出现死机。把显存由64MB增加到128MB后,在使用中就经常会出现画面不稳定和死机的现象。添加的显存与原来的显存不匹配或不稳定,从而产生此现象。一般增加显存最好用同品牌、同型号和相同的存取速度,否则会出现因显示内存不符而引起死机的现象。

软件故障的一般原因有:相应硬件的驱动程序没有安装,使用环境不支持此软件,更多的是操作不当,或是病毒干扰等。如大多数的显示类故障,都是由于驱动程序没有安装,或是安装错误,或是系统参数设置不当。

三、使用计算机的体会

因为工作需要,我不仅自学并掌握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还经常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别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借此对计算机初学者谈谈我使用计算机的体会。

现在的学生很少有自己动手组装电脑、维护电脑的机会,因此学校花大力气给学生购置了大量的电脑,以供他们拆装维护。有的学生仅知道自己要学电脑,但到底要学什么不知道。在学的过程中学生应多了解相关信息,多做笔记,多思考,多提问,要学以致用。例如风扇在开机的一刹那是正常转动的,但过了一会儿就停止转动了,电脑也死机了。对于这个简单的问题,我们不能直接得到答案。因为造成这个故障的原因有很多,这是计算机特有的一个问题,可能我们并不清楚怎么一一去找寻这些原因,有些人也可能只知道其中的一种原因而不知道其他的。但如果平时维护工作做得比较多的人,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风扇转动的特点就能够很快判断出故障的原因。如果平时接触比较少,身边又没有老师,那怎么办呢?计算机网络是我们的好帮手,我们可以到网上去寻找答案。

虽然教学的经验和技巧不能一概而论,但结合实际应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永远都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法宝。

篇5:计算机网络学习心得

这次在《计算机网络》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许多以前对计算机迷惑的地方。在姜老师的讲解和实际演练下我渐渐明白了。所谓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许多人以前都有接触,但真正了解网络的,首先要理解网络的层次结构。

也就是七层协议。OSI的七层结构并不是目前真正的工业标准,目前业界在广泛使用的是TCP/IP网络,应该算是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OSI模型提出的比较早,为计算机网络的个复杂事件提出自上而下,分层解决的一套完整方案。七层模型各层的作用不想多做总结。

TCP/IP分层模型的四个协议层分别完成以下的功能:

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协作IP数据在已有网络介质上传输的协议。实际上TCP/IP标准并不定义与ISO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相对应的功能。相反,它定义像地址解析协议这样的协议,提供TCP/IP协议的数据结构和实际物理硬件之间的接口。

网络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本层包含IP协议、RIP协议,负责数据的包装、寻址和路由。同时还包含网间控制报文协议用来提供网络诊断信息。

传输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传输层,它提供两种端到端的通信服务。其中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流运输服务,UD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用户数据报服务。OSI和TCP/IP七层协议参考模型图

应用层对应于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应用层和表达层。因特网的应用层协议包括Finger、Whois、FTPGopher、HTTP、Telent、SMTP、IRC、NNTP等。

我的感觉是:TCP/IP是从OSI模型演化而来。两个模型相比较来讲TCP/IP更关心的是网络之间互联,TCP/IP协议被组织成四个概念层,其中有三层对应于ISO参考模型中的相应层。TCP/IP协议族并不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因此它不能独立完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必须与许多其他的协议协同工作。TCP/IP协议层次相对少了,调用函数也会减少,相对于OSI模型,它的处理速度会更快。其次,就是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

通俗地讲,计算机网络是由多台计算机(或其它计算机网络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和软件物理(或逻辑)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基本上包括: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传输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无线网络的传输介质就是空气)以及相应的应用软件四部分。

要学习网络,我们还需要了解目前的主要网络类型,分清哪些是我们初级学者必须掌握的,哪些是目前的主流网络类型。

虽然网络类型的划分标准各种各样,但是从地理范围划分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通用网络划分标准。按这种标准可以把各种网络类型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四种。局域网一般来说只能是一个较小区域内,城域网是不同地区的网络互联,不过在此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这里的网络划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地理范围的区分,只能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局域网结构图

城域网结构图

广域网结构图

无线网结构图

再次,就是IP地址。1)IP地址基本概念

Internet依靠TCP/IP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不同硬件结构、不同操作系统、不同网络系统的互联。在Internet上,每一个节点都依靠唯一的IP地址互相区分和相互联系。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的地址,由4个8位字段组成,每个字段之间用点号隔开,用于标识TCP/IP宿主机。

每个IP地址都包含两部分:网络ID和主机ID。网络ID标识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宿主机,主机ID标识该物理网络上的每一个宿主机,于是整个Internet上的每个计算机都依靠各自唯一的IP地址来标识。

IP地址构成了整个Internet的基础,它是如此重要,每一台联网的计算机无权自行设定IP地址,有一个统一的机构-IANA负责对申请的组织分配唯一的网络ID,而该组织可以对自己的网络中的每一个主机分配一个唯一的主机ID,正如一个单位无权决定自己在所属城市的街道名称和门牌号,但可以自主决定本单位内部的各个办公室编号一样。2)静态IP与动态IP

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的地址,理论上讲,有大约40亿(2的32次方)个可能的地址组合,这似乎是一个很大的地址空间。实际上,根据网络ID和主机ID的不同位数规则,可以将IP地址分为A(7位网络ID和24位主机ID)、B(14位网络ID和16位主机ID)、C(21位网络ID和8位主机ID)三类,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发展的差异,A类地址和B类地址几乎分配殆尽,目前能够供全球各国各组织分配的只有C类地址。所以说IP地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网络资源。

对于一个设立了因特网服务的组织机构,由于其主机对外开放了诸如,用户可以方便地记忆,而对于大多数拨号上网的用户,由于其上网时间和空间的离散性,为每个用户分配一个固定的IP地址(静态IP)是非常不可取的,这将造成IP地址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这些用户通常会在每次拨通ISP的主机后,自动获得一个动态的IP地址,该地址当然不是任意的,而是该ISP申请的网络ID和主机ID的合法区间中的某个地址。拨号用户任意两次连接时的IP地址很可能不同,但是在每次连接时间内IP地址不变。

最后,说到路由器。

路由器是一种多端口设备,它可以连接不同传输速率并运行于各种环境的局域网和广域网,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协议。路由器属于OS I 模型的第三层。网络层指导从一个网段到另一个网段的数据传输,也能指导从一种网络向另一种网络的数据传输。过去,由于过多的注意第三层或更高层的数据,如协议或逻辑地址,路由器曾经比交换机和网桥的速度慢。因此,不像网桥和第二层交换机,路由器是依赖于协议的。在它们使用某种协议转发数据前,它们必须要被设计或配置成能识别该协议。

传统的独立式局域网路由器正慢慢地被支持路由功能的第三层交换机所替代。但路由器这个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独立式路由器仍然是使用广域网技术连接远程用户的一种选择。在此次学习中,我进一步体会到了网络的神奇,是网络能够使远隔万里之遥的人面对面的聊天,是网络能够使人们可足不出户就掌握所有信息从而运筹帷幄,是网络使人们能够更快的掌握更多的信息,是网络……

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姜老师只是一个指引的作用,他每次给定任务后,就要求我们进行自主性学习或分小组进行共同学习和合作完成,我们在操作学习中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解决不了的就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为师生间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彼此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建立了一定得友谊。

篇6: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在这个段时间里学习几门网络课程,感觉很受用。首先是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这门课程讲述了不同阶段的职业困惑,职场中的新人对关于跳槽和自我定位的困惑,职场中的而立之年精英对关于是否创业的彷徨,以及功成名就的商界达人对是否退休的困惑。这告诉我职场中的任何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现状多多少少有点不满足,但是我们要把握好职业规划大的方向及重点。如课中老师所讲:40岁之前做该做的事,40岁之后做想做的事。

《技术型管理者如何制订计划》这门课让我懂得了一名技术型管理者该如何制订计划。虽然现在还不是管理者,但是通过学习这门课,自我管理也可以有一定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工作做好铺垫。

《鲶鱼效应》这门课让我明白了在一个团队中“鲶鱼型”人才的重要性,并且促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成为“鲶鱼型”人才。从而使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提高。

《马太效应》这门课程告诉我在当今社会中,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我们要广交朋友,赢得良好的声誉,培养修养及内涵,因为做一件正确的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开始。要想以后职场的大道上比较顺畅,那就必须调整心态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学习进取的心态,自信。

《蝴蝶效应》告诉我一个微笑可以让你有机会赢得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要关注细节,防微杜渐,注重关联,控制全局。细节有可能决定了最终的结局,所以不要忽视任何一个细节。

《木桶理论》这门课程告诉我一个团队要注重自己的弱项锻炼,整体素质的提高,不能让弱项成为绊脚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意提高弱项,不能让弱项成为一个顽疾,要尽量克服。

《恩格尔系数》介绍了恩格尔系数的定义与意义,对于优化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对策,课程中建议了家庭收入的投资比例。

这些课程让我了解了一些很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以后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技术部:李丹

篇7: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教育质量是学校追求的永恒主题,课堂永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掌控好自己的主阵地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堂教学工作由备课、上课、布置课外作业、课外辅导等基本环节有机组成。其中,备课是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展开的前提,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课外作业是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辅导则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梁院长从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我们青年教师做了一次很详细的讲述。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学生的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特点,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

比如在我们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就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写作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写作能力是英语学习所必须掌握的四种语言能力之一,但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写作教学是由精读教学分担的,由于每一单元的教学课时较少,而课上所需要涉及的内容却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精读课文内容及语言知识的分析讲解上。若精读课能按教学计划顺利完成,教师就能利用有限的时间“蜻蜓点水”般地对写作进行简单讲解;否则,写作教学就被无情地忽视和删减掉,完全成为精读教学的附庸。这种教学现状导致学生对写作无论从字词运用还是篇章组织方面的知识都停留在一个不完整的、时断时续的认识层面上。而且教师一般都只用一本写作教材,由于篇幅限制,教材中所举的写作范例也是有限的,这样学生就难以通过大量阅读典范文章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个能写出好文章的人所应该具体的基本素质之一。还有些教师仍然使用较陈旧的写作教材,致使课堂上教授的信息滞后于当今的社会,学生很容易丧失对英语写作的兴趣。第二,批改作文流于形式。这样就使得许多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练习的兴趣,如此反复,有些学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停留在较低写作水平上,最终放弃写作练习。第三,由于高职院校传统英语写作教学仍然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英语写作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学生都觉得英语写作课枯燥,甚至一些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发憷。此外,由于现在过级考试的需要,许多学生在经过一定训练之后就只会写英文“八股文”了。第四,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缺乏活学活用,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笔者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使用单个字词及单句方面的能力较

强,对单句的语法结构处理显得游刃有余,可是当他们在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时,常常出现措辞重复、句式单

一、篇章结构衔接不流畅等问题。反映出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过于僵化,不能够将已掌握的语言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与其它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听说读写,而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教师的目的是教会他们在听说读写中学。在贯彻国家“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从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从注重教师的教而转向注重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一味地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要刺激他们的感官:视觉,听觉,感觉,知觉,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作为一名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师,为了推动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绩我们应着重研究改革的切入点,结合自己本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加大教材改革的力度,改变传统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提倡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教学,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处理好教学与考试的关系,针对素质不同的学生从各方面分级别具体对待,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首先实现教学指导思想从“语言知识为本向以语言运用为本的转变”。认真研究教材,探索教学方法,比如我们用的《新编实用英语》这本教材。它是一本主题性、主体性、交际性、实用性、循序渐进性很强的教材。“任务教学法”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是组织《新编实用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任务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法。它以计划和操作为中心内容,以意义表达为核心。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完成语言任务、习得语言。任务教学法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在完成一系列任务中提高交际能力,达到实践目标。该教学法为学习者架起了一座由母语通往目标语之间的桥梁,为学习者提供了互动机会,它即能开发学习者的运用语言的潜力,又能激发他们创造运用语言的活力。以该教材第二册第九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交际主题为“Apply for a job”,整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阅读,翻译招聘广告,学习模拟应聘对话,应聘应做的准备,注意的问题,怎样自我阐述和如何

写个人简历等。我们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对话情景,组织全班学生分组模拟应聘面试,如应聘工程师、技术员、会计、文秘、导游等。让学生进行表演,练习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指导。

篇8:《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建构心得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多门后续课程的基础,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同于软件工程开发类程序设计,理工类基础课程教学更侧重知识的理论性和连贯性,本门课程的教学以介绍编程算法和编程语言为主,培养学生的程序思维,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本文根据实际教学经验讨论面对信息化时代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融入建构主义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更好的适应教学要求,培养更多扎实的精英人才。

1 已有教学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1.1 传统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是教育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手段,归纳起来可以分为“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归纳总结”四个步骤,这种教学模式以课本为主,思路清晰,节奏平稳,但不利于发散性思维,因此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这样实践性强、内容变化非常丰富的课程来说显然是不适用的。

程序设计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C语言的语法基础,还要求学生培养一定的编程思想,传统教学法在课堂上把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定位到了一种方法上,从而会导致在后续实验作业中大家都照搬硬套,采用同样的思路,同样的算法,甚至同样的变量定义,束缚了学生编程思维。另外,学生生源范围广泛,基础差异很大,例题难易程度和作业难易程度很难在课堂中把握,这也正是传统教学法很难兼顾因材施教而造成的弊端。

1.2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比较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最早提出是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在“德国及欧美国家素质教育报告演示会”上提出的一则实例,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相关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需求进行分析讨论,并写出各自计划书和完成实施,然后通过各自的演示阐述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估,学生从中取长补短。这一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理论转换为实际需求来让学生上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使他们能更好的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并促使其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目前在地方部分高校的程序设计课程中推广,教学效果非常好。

但是,对于部队院校《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来说,此教学法的推广空间却很有限,特别对于部分教学班存在生源范围广、落差大、基础薄弱的情况,学生接触面并不广泛,缺乏工程锻炼。项目教学法对于完全没有程序设计知识概念的学生来说,所架设平台和要求过高,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完整项目实现的高度,而且课后时间有限,接触项目资料有限,没有太多借鉴、参考和学习的余地。

2 关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几点思考

2.1 更新观念,明确目标

军队高校的教学目标和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同,尊重学习者的选择、注重通识教育、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等等。因此,《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的关键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层面上,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树立与社会发展和未来高技术战争需要相适应的新思想,确立信息时代的人才观:“只有那些拥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能实现创新成果价值的人,才是信息化时代我军最需要的人”。

2.2 注重方法,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我国千年教育传统中早就被提出,对待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和沟通。孔子提出,研究人的方法是以承认人与人存在的差别为前提的,作为师长,他队每个学生的性格和特点都很了解,并要求学生学和思、学和行结合起来,这也正体现了现代教书育人的精神。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专长,通过因材施教来塑造学生动手能力的融会贯通。随着教学条件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由“光说不做”发展为“先说(课堂理论教学)后做(验证性实验)”,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在“实验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相融合,抓实验实践教学促进学科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注重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划分,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动力。

2.3 以人为本,创新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本的哲学,他认为现实世界,人是本,对于人来说的实践和感性活动也是本,没有实践就没有人;人是实践的主体,世界是人的实践,实践是包含人在内的全部世界的根基所在,而知识,是实践的产物。

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精英教育等思想已成为主导,其中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合各种思想的产物。所谓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格为实质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未来竞争的需要,响应胡总书记的号召,充分发挥教育是培养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而提出来的。

3 建构主义实践心得

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是重要教学手段,如何具体实现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重大课题。笔者通过承担多个不同对象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班,融入建构主义模式思想并讨论比较分析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和推广经验。

3.1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伴随着对认知心理学的批判和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以自己主动、互动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教学者也由此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给学生机会去发现新、旧知识的差异(纵向)以及身边环境中与优异者的差距(横向),从而鼓励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3.2《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建构分析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概念,又要动手编程、上机调试运行,任何活动,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这一点无论是首次承担《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还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的教师来说是深有感触。尽管承担的教学班级不同,学生水平差异明显,但从教学效果来看,无论原来基础怎样,最终知识掌握牢固的一定是那些善于总结算法、认真调试程序、不断探索实践的学生。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通常教师会成为教学的“引导者”,而在建构主义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应该成为教学的“协助者”,以上机实践为例,教师在布置作业到修改作业的过程中要完成的工作包括:选择适合学生能力要求的作业例题;要求学生在上机前弄清上机实验的指导思想和要求,编好程序、认真检查、反复思考;上机时输入程序并完成语法检查,再运行程序,检查运行结果;同时记录下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实验结束后检查实验报告。此过程的重点是培养调试程序的过程及经验总结,逐步积累调试程序的经验。从讲解算法到指导学生调试,到帮助学生独立完成程序设计,教师都应该扮演从旁协助的角色,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最后再提出让学生进一步优化自己的算法和程序,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

3.3 建构实践环节的实现

建构主义的学习不是让学习者被动的接受外在的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感知外在信息,构建当前事物的意义。因此《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前,要认真的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的科学知识落在学生可能的建构区范围内,并与学生的经验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习者有意义的学习。

在建构实践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于课程理论课时多于上机课时,学生实践时间不够的情况,教师应提醒并要求学生在上机前仔细思考,形成思路,以流程图或类C语言的形式将算法写在实验报告上,上机直接敲入调试,而不是等到上机课再一边想一边敲入代码,这样提高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2)针对学生在编译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警告,应该是传授有效的调试方法如分步调试法、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调试发、安插测试语句等,而不是直接帮助学生修改程序,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3)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完整规范的实验报告,包括算法思路、源代码、调试数据和结果,特别是调试中出现的错误、发现的原因和修改的过程,以及最终的体会,这样即使学生最终因时间关系没有调试成功某个程序,也可以在实践中学到一定的知识;

(4)对于基础教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再其完成课本制定实验后,发放一些有难度、算法相对复杂的综合性实验题目供其选择性学习,扩展思维能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一门非常重要衔接课程,不同的教学目标对应不同的教学手段,老师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在明确目标的同时,寻找适合我校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材施教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通过亲历教学和实践证明,建构教学法可以由学生自己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学习知识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推广并吸取更多的经验,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殷士勇.谈C语言的学习[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3 (7) .

[2]陈则芝.C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 (21) .

[3]C语言课程的教学实践[C].理工大学教学研究文集, 2008.9.

[4]杨立力.建构主义教学设计中学习策略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6) .

篇9: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此次网培课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视频学习、参加活动及提交作业。视频学习分为十二个章节,其中第一、二和三章节是由东南大学陈美华教授和郭峰萍教师主讲的基于PBL模式的大学英语探究与分析。其余的九章均是由东南大学李宵翔教授主讲的新教学模式与教改研究探索分析及教师角色定位等精彩内容。先介绍PBL大学英语教学,不得不说东南大学这所富有百年美誉的学府从上至下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支持和重视,不管是全校无线wifi的全面覆盖,还是多媒体教室、录播室、自主学习室、语音室、课程中心、实验室的全方位跟踪,无不体现高等学府跟国际语言教学接轨的步伐如此之接近。正是基于大学英语现状急需改变的需求,加之对目前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从2006年开始东南大学开始项目式英语教学的试点工作,并于2009年在全校全面铺开此项工作。值得肯定的是东南大学的英语教学学时安排,每学年除了春秋学时外,他们在每年八九月开展为期四周的大学英语课程强化英语学习。项目式教学包括教学目标、主要特点、教学流程、个案分析、教学反馈和存在问题。因为项目式教学本身的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发掘学生语言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虽然是辅助性和管理性工作,但对于学生无论做interview还是reflection等都有决定性作用。这种项目式教学模式给我的体会是:第一,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技术。第二,时间安排更个性化,教师的辅导可以见缝插针,可以是中午老师们下课后的时间,也可以是晚上下班后的时间,但又能保证渗透到每一个环节。第三,学生小组组长的领导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个别很有个性平时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在项目式活动中都成了领头羊。同时郭美华教授展示了每一周学生的任务,总共课时为16周,每一周教师工作任务和学生任务都很清晰地以图表形式体现出来。学完这几章后我的总结:第一,项目的话题比较能体现学生的心声。学生做此研究的积极性很高。第二,呈现方式比较独特,如电子杂志等。第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团队合作比较融洽。很多学生都认为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得到了锻炼。而教师虽然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精力,但其认知能力、文化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了极大挑战和提高。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最复杂的事情。一件事是政府管理,另一件事就是,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工作,我开始慢慢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因为在自己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疑惑和问题开始出现:(1)如何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有效地传授知识?(2)很多教师是否在弥补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缺失,如:语言语调的纠正,学习思维方式的转变?(3)现在很多大学的专业课程都用英语授课,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作用得到了真正体现,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学英语这门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听了李宵翔教授的课程讲座,我想用几个关键词概括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即“网络资源”、“教师角色”和“教师职业发展”。

网络资源。十年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基本运行环节如下:(1)基于网络平台,光盘的学习;(2)基于多媒体的教室面授和交互活动;(3)基于网络平台的自助学习;(4)基于小班的口语训练(依据不同学校执行)。以上教学模式的共同特点包括:(1)面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2)纸质教材与电子教材相结合;(3)师生互动与人机互动结合;(4)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资源说”的观点应该明确体现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感觉花了学习时间对他今天、明天将会有更大启迪。在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应该成为大学英语的终极培养目标,当然我个人认为这个目标非常高,也很完美,受各学院实际情况、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的限制,可能真的很难在短期内实践。

教师角色。现实中很多学院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教师层面而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和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脱节,教学技能和方法滞后,教师职业技能发展乏力。而在教学管理方面,机制创新滞后,导向和激励功能衰减,人文环境创造和优化能力有限。实际上,教师更新了观念,创新了模式,设计安排好了教学课堂,保持了舒畅的心情,得到了同行和学生认可,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工作就是一个很大的成绩。但是不是老师的功能就是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和提供标准答案呢?李教授反而认为教师的作用应该是更灵活生动地设计和安排课程,引导学生探寻答案。老师一定要摆脱安全感的束缚,因为大量生动活泼的英语教训形式和语言交际实践,将会向学生提供有利于认知英语语言的知识体系,提高应用英语从事交际的技能,形成和强化多元文化意识,促进个性和人格综合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我想总结的是教师就应该是在课堂上和课外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更多的生动活泼的高效的有意义的有社会实践体验的语言实践环节。学相伴,用相随,学以致用。

教师职业发展。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与灌输者,应变“我知故我教”为“我教故我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应该是当代教育的真谛。

此次培训的第二部分为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版块完成。我选择资源分享、主题讨论、调查问卷、有奖征文和网络调查等环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分享国家级教学名师刘庆昌教授的教学心得。最后一部分是论文作业的完成。

上一篇:和谐办公室 心理距离需安全下一篇:主楼屋面、车库屋面、卫生间防水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