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要求“理、度、方、恒、细”五字

2024-05-20

教师教学要求“理、度、方、恒、细”五字(精选3篇)

篇1:教师教学要求“理、度、方、恒、细”五字

教师教学要求“理、度、方、恒、细”五字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我觉得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生,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力求“理、度、方、恒、细”五字,具体有:

一、要对学生要严而有“理”。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二、要对学生要严而有“度”。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要严而有“方”。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四、要严而有“恒”。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五、要严中求“细”。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细”本身就是爱。

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慈母对孩子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种更崇高而伟大的爱,它强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感悟人生,走向人生。

篇2:教师教学要求“理、度、方、恒、细”五字

下面, 根据这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学语言有不同的说明类型, 如叙述性说明、描绘性说明、论证性说明、解释性说明等。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 根据教学需要选用恰当的语言说明类型, 是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总的要求是:条理清楚、清晰流畅、准确精练、生动形象、抑扬顿挫, 富于逻辑性、启发性, 具有感染力和美感。

2. 灵活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于地理教学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 做到应用过程中的及时提取和及时应用;善于按地理学科的逻辑对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等进行有意义的改造, 并在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应有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善于捕捉最新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信息, 应用新理论解决地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善于将自己的教学体验和经验用理论进行加工, 使之能上升为理论。

3. 把握地理教材的能力

地理教材的分析与组织包括深刻的教材阐释与有效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 是一种研究性的教学行为。要求地理教师能够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 分析地理教材的整体结构、编者意图;能够准确区分地理教学课程的知识构成与层次, 深刻分析地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智力价值与思想教育价值, 从而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内容特点, 灵活地处理教材, 注意弥合学习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差距;能对教材作必要的补充、修正。

4. 优化地理教学方法的能力

地理教师根据新课标对教材要求、学生的特点、教师自身条件、现有的教学设备等情况, 能够根据地理教学课题的特点, 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水平,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能根据实际情况, 灵活运用地理教学方法

5. 驾驭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是指地理教师为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顺利地制订地理教学方案与进行决策的活动方式。调控地理教学过程的能力, 是指地理教师根据地理教学方案及教学实际, 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方式与课堂管理方式, 使教学过程富于节奏、秩序与效率的能力。

6. 运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能力

要求地理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正确选择各种地理教学挂图, 掌握规范的读图技巧, 熟悉各种类型地图的识读方法;能够用地图灵活地讲解和提出地理问题, 引导学生运用地图获得地理知识, 提高读图能力。

7.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现代教学方式, 它充分利用计算机声、形、色等优势, 在动画演示, 视频播放、互动参与等方面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相比的、为地理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8. 选择、运用和制作地理教具的能力

由于地理知识具有较大的时空跨度, 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难于直接感知。因此, 地理教学离不开地理直观教具的辅助。要求地理教师必须熟悉地理模型、图片、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的教学功能、适应范围和运用方法, 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的要求、学生的年龄和智力发展水平, 恰当选择地理直观教具, 设计地理教学过程, 能够制作常见地理模型、能制作地理幻灯片, 掌握初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知识、能进行常规操作。

9. 进行地理教学研究的能力

篇3:教师教学要求“理、度、方、恒、细”五字

一、“严”就是要严格管理

1、内控标准要严

工程项目经理部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就从严要求。例如在评定分项工程质量等级中, 国家标准规定保证项目符合要求, 基本项目的抽检数全部合格, 其中优良占50%以上, 允许偏差项目的合格率达到90%, 就能评为优良。而工程项目经理部自定必须达到95%才能评优得奖。在工程质量检查中, 国家标准规定混凝土墙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值为8mm, 而项目经理部自定允许偏差值为5mm, 这样做是为了确保达到优良的目标。

2、要严把材料进货关

例如在5月份有一批Φ22钢筋经复试质量还可以, 但在现场弯曲时发现一部分有脆断现象, 材料员得知后马上将这批钢筋退回原进货单位。为了使混凝土强度的离差小, 该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在送料前每次都要求混凝土公司事先做水泥质量化验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试块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 才允许正式投料生产。例如有一次在试验中发现某市水泥厂生产的525号普通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较差, 混凝土公司立即换掉这批水泥改用某水泥厂生产的525号普通水泥, 确保了混凝土的质量。

3、模板对框剪结构主体工程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项目经理部为此配备了专职模板质检员, 定做了一批新钢模。在模板设计中柱子采用150mm大角模, 通风井、管道井采用了特制异型钢模, 这样做不仅保证了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尺寸, 而且外观质量也有了提高。

二、“细”就是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例如轴线引测和复核, 每一楼层都由测量员从地面定位轴线引测上去, 在楼面上弹墨线。确定墙柱轴线后, 与下一层轴线核对是否有误, 要求偏差值控制在3mm内。弹出墨线后要向钢筋工和模板工交底, 由钢筋和模板质检员复核无误后才能往上施工。钢筋、模板完工后由项目经理部质检员复核轴线和标高无误, 才能向监理工程师送混凝土浇筑令申请单。又如在高温天气里, 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 项目经理部要求混凝土工在混凝土即将初凝时增加一道用木抹子打磨的工序。

例如主体框架施工阶段, 项目经理部发现钢筋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影响较大, 就专门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 成立了QS攻关小组, 总结出钢筋工程存在的26个质量问题, 分析原因, 制定了对策措施。例如为了解决井字梁底和梁侧保护层不均匀的问题, QS小组研究出采用Φ25短钢筋穿在梁的架立筋下, 短钢筋的两头搁置在楼板模板上的办法, 对调匀保护层厚度很有效。

三、“勤”就是口勤、腿勤、手勤

口勤, 即抓质量要有一张婆婆嘴, 要经常向操作工口头交底, 及时表扬好的, 指出存在的问题, 提出预控措施。腿勤, 就是要勤跑操作现场, 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对照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手勤, 就是要勤吊、勤靠、勤套、勤量测。无论白天黑夜, 不管烈日寒冬, 只要施工不停, 都要到现场旁站跟踪, 按规定随机抽样检查。

四、“准”就是要有准确的预测

工程开工前, 应当预先研究出工程质量控制的难点, 提出避免质量事故发生的措施。例如某大楼工程井道剪力墙暗梁设计, 主筋每排3Φ22, 墙厚仅200mm和250mm, 暗柱钢筋Φ22, 箍筋φ8@100, 还有墙体Φ16双层水平筋穿入, 钢筋密集, 混凝土难以灌入。项目经理部考虑到这是一个难点, 事先向设计单位提议将暗梁一排3Φ20变更为2Φ25, 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等, 效果很好。

在浇筑主楼地下室底板2m厚大体积混凝土时, 5月份晚间气温才100C, 根据以往经验, 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 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间的温差, 很可能会超过300C。为了避免温差过大, 项目经理部在施工前预备了塑料薄膜和彩条防雨布, 每2h测温一次, 采取多层覆盖及灌水保温措施, 减少了因混凝土产生水化热造成的裂缝, 保证了地下室底板混凝土的质量。

五、“实”就是要如实反映工程质量, 不弄虚作假

有一次, 发现1号电梯井附近的管道井有一片2.7m×0.9m的墙厚度小了1.2cm。项目经理部分析了原因, 查明这是模板工班的责任, 就毫不留情地把这片厚度超差的混凝土墙凿掉重浇, 并扣罚模板工班的返工费。这样做对各班组的触动较大, 大家引以为戒, 把好各道工序质量关。

工程技术资料要真实。例如现浇楼板设计用Φ8钢筋, 但在市场上很难买到, 经设计单位同意变更成建设部推广的冷轧带肋钢筋, 在工程资料中如实地反映了这项变更。

上一篇:第九章、旅行社主要岗位礼仪规范下一篇:回到本属于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