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2024-04-23

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共9篇)

篇1: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如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一、如何培养孩子勤奋学习,广开博见。每个孩子的求知欲望都很高,鉴于社会上一些新鲜事物好奇心特别强,任何事情都去弄个明白,但作为大人们的水平有限,有时孩子所提的问题,根本无法解答清楚,深感困惑。遇到这种情形,该怎么办?我想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有自己解决的办法,但作为父母要注意,不能含糊共词地乱解释,误导孩子。要坦诚地告诉自己的孩子:爸爸、妈妈对这个问题了解不多,等爸爸妈妈弄清楚了再告诉你可以吗?星期六或星期天带上自己的孩子到图书馆等书市查阅资料,把孩子所提的问题弄清楚,既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同时自己又学到了知识。大人们应该在万忙之中,多带孩子逛书市,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充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激情,增长知识,广开博见,孩子和大人都将获益匪浅。

二、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遇事不气馁,迎难而上。事非经过不知难。遇到小小的困难或者小的挫折,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学习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有一次,我陪同孩子去学特长课,有一个动作无论教导老师如何单独教了多少遍,都没有学会,当时听到教导老师严厉地批评声,我感觉到自己的脸都无处撂,心里特别不舒服。怎么办?我心里反复地问自己,是放弃还是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困难?放学回家后,经过我和孩子一番共同的努力,孩子已经很标准地学会了该动作,下一课时,我又陪同孩子去学校特长课,孩子顺利地通过了教导老师的测试,而且还当场表扬了自己的孩子进步快。此时与上一课时的心情大不一样,特别舒畅,孩子得到表扬,学习的劲头更足,所学各项动作也特别标准。如果受到教导老师的批评就放弃,且不是前功尽弃,半途而废。

三、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与人友好相处。有几次从外地回这有,刚进家门就看到孩子拉长着脸,面带泪痕,一言不发。心里肯定是与同学发生了不收愉跃的事情。经过一番强烈的思想工作后,孩子终于道出事情的原委,帮助孩子打开心结,让孩子破涕为笑。是自己孩子的过错要当面批评,是别人孩子的过错,要视情况给予充分的谅解,鼓励自己的孩子心胸要豁达,不要计较别人的小过错,积极地与人友善相处。

篇2: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儿正因为不满老师调宿舍而闹情绪,对老师有误解。我就继续补充,就如学校的宿舍管理制度,老师管理班级和宿舍卫生依靠的就是大家的自觉意识,如果大家没有自觉意识,那些制度也是形同虚设的!冒犯制度的人一时的疏忽,损害是那些遵守制度的人的利益。学习秩序和作息秩序都要大家来维护,不要做第一个破坏制度的人,而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而作为制定规矩的的人,要率先垂范不去破坏规矩!在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人就是自毁长城的做法。在家庭中司空见惯的场景:妈妈在搓麻将,看电视,煲电话粥......却呵斥孩子写作业去!结果遭孩子怒怼:不让我看,你怎么还看?!结果搞得自己颜面尽失,威风扫地!家长教育孩子要讲文明,自己却满嘴“生殖器”,有的人甚至出口成脏,成了口头禅!孩子效仿,却责怪孩子。究其原因,家长的垂范作用要比说教更有说服力!好的气氛一定是靠大家维护的,没有人第一个破坏就永远一片清宁!

篇3:重视家庭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目前,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的比例不断增大,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只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孩子的优劣,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在家庭中家长该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呢?

一、应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品德是不能用漂亮的宣传或单纯鼓吹来栽培孩子的脑筋中去的。”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为孩子做好良好品德行为的榜样。孩子的品德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而且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讲究方法,不要怕麻烦,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讲道理,这样才能将良好的道德观念牢牢地扎根孩子的心中。

二、要教会孩子学会求知

家长应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孩子的智力、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启迪教育,孩子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的,时常会缠着家长问这问那,家长应抓住时机进行恰当的教育,这样不仅会使孩子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且能在满足孩子的探究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篇4: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中,注意观察也不乏有存在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引导,那么他们的学习生活就会受到影响。比如:有些学生遭受一点挫折就承受不了;每天一到学校就感到紧张、不自在,见到某些老师就感到害怕;一写作业就心烦,一考试就心慌;有严重的厌学情绪等等。这些学生必须借助别人的指导和帮助才能恢复健康状态,而最能够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的人只有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对待这类学生,我采取的措施是:情景创设、分析引导、家访、个别谈话、深入研究、成为朋友等方法来走进学生心里,疏缓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潘菽说过:“我们因注意身体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就必须注意心理卫生。”由此可见,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心理卫生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著名心理卫生学家艾森伯格曾指出:“一旦基本生存需要得到保证后,心理卫生在决定人们生活质量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重视学生的心理保健,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注意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我有时是学生的老师,有时是学生的同学,有时是学生的学生,有时又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想方设法从多种角度给予学生帮助,有效的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保障学生个性发展。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以下是我的教育个案:

学生基本情况:张××,男,8岁,三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

父母是本乡政府干部,经济条件较好。父母比较要强,对孩子要求很高。但其父脾气较差,达不到要求就会打骂。此生聪明,努力,学习成绩好。酷爱画画,而且极有美术天分。作品曾在本校艺术节获奖。其父母为培养孩子,特意请家教教他学美术。

个性特征:

2人际关系紧张,总是和周围同学闹矛盾,总以弱者形象出现。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举手的习惯。

原因分析:

1从其父母处了解到,其从小一个人跟爺爷(年纪已经很大 )在老家生活,缺少家庭温暖,渐渐形成了怪性格,不愿与他人交流。

2父母工作忙,对其照顾较少,父亲对其要求较高造成心理压力过大。

3上学以后,老师对其行为引导不够,以至于性情怪僻,与同学关系紧张,学习习惯不好。

具体措施:

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

3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

动员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其父母配合教育。让他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集体温暖。

4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培养自信,提高威信。家访时,提醒其父母,给他请老师辅导绘画。其父母也听取了老师意见。

初步结果: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该生已经有些进步,与同学关系改善,行为习惯不再怪异,上课能积极发言,但举手现象不够。自信心有大大提高,绘画水平提高。

篇5:“心”的教育,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时间过得真快,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上了初三。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岁月,开始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初中学生又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正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开拓。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虽处于一定的主导地位,但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的许多好品质、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督促、帮助。这些年,伴随孩子的成长,我感悟颇多。

一、创造宽松、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 1.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古希腊哲学家罗塔哥拉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宽松、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是点燃孩子学习“火把”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这也是当代中国家庭所倡导的主旋律。我们家也在努力营造这样的家庭氛围。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支持儿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升入初中,学习紧张了,每个周末总有半天或一天是他自由支配的时间,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打篮球、听音乐、看电影甚至睡懒觉等,我们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自我放松和自我调整的空间。买衣服、报兴趣班等,都征询他的意见,以他的态度为主导。即使进入紧张的初三复习冲刺阶段,我们还支持儿子参加了全县田径运动会和篮球比赛。

任何自由都是有前提的,我们在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要求他必须充分完成所应肩负的学习任务,比如主动完成作业、自主复习所学知识等;要求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尽量避免疲劳战或子夜战。我曾向他许诺过,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宽松有度的学习环境是不会改变的。

在此氛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劲头很足,已渐渐适应竞争激烈的初中学习生活。虽然有时他遇到难题时产生急躁或气馁情绪,但我们都会及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平等协商,并帮助他出谋划策。我们和孩子一起不断努力探索如何将宽松有度的学习氛围与他的紧张学习生活相结合的途径。

2.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然而几乎每个家长都犯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孩子稍有缺点和不足就指责和批评。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正好相反。我深知在每个人生命之初,需要身边最重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肯定。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扬,这样他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样的好,他会鼓起勇气做得更好。当孩子不断被父母批评时,他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

我们一直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儿子的所作所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是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所在。有了一点点进步,在别人眼里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我们都会给孩子足够的肯定。同时注意从来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唠叨孩子的缺点。

面对学习成绩,我认为,毫不犹豫地信任孩子是孩子不竭的动力,父母的冷言冷语可能是压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稻草。做一个有远见的家长,过程比结果重要,只有完美的过程,才会有无憾的结果。孩子想当第一名的愿望与生俱来,就像大树拼命往天上生长,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一样,这不是教育的功能,这是生物的本能。

二、做好孩子的榜样,要塑造孩子先塑造自己 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作为家长,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要注意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出榜样。

我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写字很认真。但自从上了初中,学习内容多了,字写得潦草了。我本身喜欢练字,于是,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练一会儿字。那一年,我的书法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耳濡目染,儿子对练字感了兴趣。平时学习忙,但一有空就对照字帖写几行。暑假里,在我的陪伴下,他坚持每天练一页。现在,大家看了他写的字,都会情不自禁地夸上几句。

生活中,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外出游玩,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遇到困难,积极去面对不退缩。我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现在,我的孩子积极向上,善良而富有爱心。

三、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经过多次“碰壁”,我尝试着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其实就是自觉。自觉是个好东西,不仅父母和老师懂得,连孩子们自己也知道。他们只是往往苦于不懂得怎么去自觉、怎么去实现“自我管理”。

我给孩子总结出“自我管理三句话”: 第一,我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我现在在做什么?

第三,我现在做的事情对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助?

管理好自己,对达成目标有利的事情,就抓住一切机会多做;而对影响目标的事情,就尽量少做甚至不做。这样才能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儿子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升上初三,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考个全校第一。说实话,孩子学习虽然好,但不是特别优异,从没考过全校第一。我鼓励他:“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爸爸妈妈支持你。”

有了这个目标,儿子学习更用心了,上课走神、说小话,回到家无节制地玩手机和网络游戏等等这些不自觉的行为渐渐少了,慢慢消失了。

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儿子把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容易错的知识点写在小纸片上,贴在墙上。睡觉的时候看几眼,上卫生间的时候看几眼。天长日久,这些知识点就牢牢地记在心里。这种自我管理的做法,我称之为加法,即不放过任何机会,尽可能增加学习时间。

再看减法。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儿子在写作业,因为下星期要考试,他该要复习的内容还没完成。一会儿,电视上播放儿子最爱看的《欢乐喜剧人》。以往,儿子都要跟上看,今天是决赛,奶奶连忙招呼。儿子看看桌上堆着的厚厚一摞书本,咬咬牙抵挡住了诱惑,谢绝了邀请。我明白,孩子的目标是拿好成绩,看电视固然有意思,但却会影响他完成作业,进而会影响他的成绩。所以他选择了放弃看电视,继续复习。

一加一减,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刻的自我管理的道理。只有管理好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高的成就。在这学期全校学科赛考中,儿子终于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些年,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好处是双重的:一方面孩子不断进步、成长;另一方面,我们做父母的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感到非常轻松。

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做事。孩子如果具备了优秀的做人品质,那么他将拥有幸福的人生。从孩子刚刚有自我意识起,我尽可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整理房间、叠被子、洗碗、倒垃圾等。让他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这样一点点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就慢慢提高了。现在上了初三,学习再忙,每星期都要做几件家务。我总是有意识教育孩子 “劳动是人的生活需要”,会劳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本领,要在生活中处处多学习、多参与。

孩子上小学时,有一次写完文章给老师发过去,当时都晚上十一点了,发完,马上收到了老师的回复:“你也累了,早点休息吧!”孩子很诧异:“老师,您也没睡?”“说好今晚批改你的文章,看了我就去睡。”我趁势引导他:“你瞧,老师真辛苦,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还要批改你们的作业到这么晚。你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更应该好好学习。”孩子从此对老师更加尊敬,更加有礼貌,学习更用心了。

我们家里是四世同堂。我的奶奶已经快九十岁了,腿脚不灵便。每天晚上,我给奶奶洗脸洗脚,服侍奶奶睡下。儿子也学着我的样子,经常帮老奶奶拿这拿那,捶背捏腿。奶奶逢人便夸:“孝顺孝顺,我这小重孙这么孝敬,长大一定大有出息!”

生活中,我时常告诉儿子,要拥有积极的心态,抬头挺胸做人。人生本来就有许多不如意,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都要寻找生活中的“阳光”,积极面对。所以,当儿子考试失利的时候,他会认真分析原因,坦然迎接下一次挑战;当儿子需要帮助遭别人拒绝的时候,他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微笑着再去帮助别人;当儿子感到疲惫的时候,他会静静地休息休息,他明白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

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儿子养成了诚实、勤劳、勇敢的品质,生活中懂得了宽容、感恩,学习上知道了和别人合作、分享。在小学,他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在初中,他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同学们都喜欢和他做朋友。他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被评为山西省三好少年,今年,还被评为晋城市优秀共青团员。

五、培养孩子顽强、坚韧的品质

儿子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因为从小他并不是很优秀,当他很努力了却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时,我就给他讲“麻雀和海鸥”的故事:

大海边,海滩上有一群海鸥和一群麻雀,一阵海浪扑来,麻雀和海鸥被惊飞,它们同时起飞想要避开大浪,麻雀总是比海鸥飞得快,飞得灵活;而海鸥每次都是很笨拙地飞向天空,有时被海浪打湿!但你知道吗?能飞过大海的不是麻雀而是海鸥!

我告诉儿子,当自己不自信的时候,请问“你愿意做海鸥还是麻雀?”一时的聪明并没什么,一时的笨拙也不需要灰心,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自己!即使没有成功,也没有什么,因为你在努力的同时,也享受了追求带来的快乐。

从此,儿子有了一个座右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刚上初一,孩子的体育成绩很一般,他曾经还告诉我,有人认为他只会学习。于是,他每天早起跑个几千米,课间一有空就进行跳绳、跳远、蛙跳等练习。中午回到家吃饭的空隙,他还是练习投球的动作。尤其到了周末节假日,他比平时起得还早,去体育场跑步,打球。

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儿子更健康、更显得朝气蓬勃了。在初二校运会上,他“一举成名”,夺得了三千米的冠军和跳高第三名,并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县篮球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是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儿子不光体育成绩突出,学习也是日益进步。升上初三,成绩基本在全校前十名,这学期的学科赛考中,他还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作为初三学生代表,在全校中考冲刺大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篇6: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一、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1、家庭教育及其特点: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它年长者自觉而有意识地对子女施加教育影响。具有全程性、紧密性、潜移默化等特点。

2、家庭教育的作用:由于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和依赖,他们的言行、欲望等表现得较真实而充分,因此家长能及时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家庭教育的任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一致的。即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各有侧重,内容方法不尽相同。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其次是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孩子的求知热情,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重智轻德。

重视智力因素而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学科成绩而视品德教育和意志品格的培养。我们曾对700多位在校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92.8%的家长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主科成绩。在探究孩子学习成绩为什么不好时,一些家长往往只考虑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他们错误地认为,把孩子培养成才,智力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而走入智力第一、成绩第一、升学第一的误区。

2、方法得当。

(1)缺乏连续性。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缺乏周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的,零打碎敲,随意性大,断断续续,时紧时松,造成孩子在成长中起伏较大,改正缺点,纠正错误行为的时间长,有反复。

(2)缺乏针对性。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是首先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等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弥补孩子的不足,而是套用别人的经验方法,不考虑对自己孩子是否有益有效。

(3)缺乏层次性。常采用同一种方法、内容,不考虑孩子在长大成人这一动态过程中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遇到问题,苦于缺乏良策,只是简单的说教,反复唠叨那几句话,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消极抵制。

(4)轻视劳动教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因此,不但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不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对家长的辛苦劳动缺乏体验和感受,必然养成好逸恶劳,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责任感,最终也会影响到学习本身,还会导致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构能而缺乏竞争力。

(5)轻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进退十分敏感,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不以为然。殊不如不良行为习惯必然会以粗枝大叶,杂乱无序,虎头蛇尾等形式在学习中反映出来,成为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

(6)忽视孩子心理情绪的发展变化。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不注意孩子在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各时期中思维、情续、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变化,教育方法死板、生硬,仅仅依靠外部指令式的他律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和主动自律精神,导致孩子对教育内容的怀疑和否定,甚至以消极、对抗、逆动的态度对待家庭教育。

(7)重言教轻身教。对子女的要求很严很高,却不注意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影响。试想,如果家长缺乏上进心,整日沉缅于打麻将、跳舞、看电视,而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又怎么可能要求孩子做到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呢?又怎能对孩子有威信可言呢?要知道家长自身形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的潜移默化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8)重大轻小。对孩子的小错误小问题不够重视,不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认为只要不

犯大错就行。长此以往,小错得不到纠正,积累发展下去,就会使孩子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到那时,出现的大问题就难以纠正和解决了。

(9)反差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孩子时,态度、方法反差过大,往往是一方一味迁就,一方简单粗暴,这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甚至让孩子钻了空子,以投机应付的心理对待家长的教育,因而整体教育效果极差。另外,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协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因而有“5加2等于”说。

(10)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的问题。生活在单亲不稳定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父母之爱,心理压力较大,所以他们不但学习、行为表现方面的问题较多,也更容易出现抑郁、孤僻、内向、胆怯或攻击性强等心理障碍。

另外,近些年来,家庭教育对孩子只廛竞争,不讲合格的倾向比较明显,这实际上是功利、自私、偏狭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三、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因此,要想使家庭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首先弄清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积极创设教育情境,因势利导,用学科的方法,生动的形式启发、引导孩子,使家庭教育的内容,内化、升华为孩子个体的品质,使他们由被动他律到主动自律,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1、家庭教育的原则:有效的家庭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材而异,因地而异,不能简单地套用别人的教子经验,哪怕是别人成功的经验,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实施教育,要随时间、地点、事由的变迁,以及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选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

2、家庭教育的要求: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育适时,内容适宜,方法适合,宽严适当。教育孩子要以身教为主,言教为辅,以引导为主,强制为辅,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以启发为主,说理为辅,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领悟教育内容,并自觉转化为自身行动。

3、家庭教育的目标: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使孩子具有:

一种愿望:即积向上的热情 和愿:

二种精神:即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做事踏实、负责的认真精神;

三种习惯:即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种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当然,更要使孩子具有健康的身体,因为这是健全精神和丰富知识的载体。

4、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

(1)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良好自身形象。建设健康高雅的家庭文化环境和整洁的居住环境,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人际环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家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行行为,以正直勤劳、好学、进取的自身形象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敬爱,对他人的尊重,对学习的热爱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有助于孩子形成热情、开朗、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安合感、安定感强,情绪智力及智商普遍高于不稳定和破裂家庭中的孩子。一般来说,工不宜向未成年的孩子倾诉自己对家庭和婚姻的不良感受,不要向孩子倾诉自己精神上的苦闷和烦恼,更不要向孩子数落别人的不是,不要把工作中的烦恼带回家中,不能把自己的不愉快转加给孩子,因为这一切都是强烈的精神和心理致畸因素,会造成孩子扭曲的人格和严重的心理障碍。

(2)加强劳动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家长必须重视和发劳劳动锻炼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首先,通过劳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缺乏吃甘耐劳的精神,孩子不

但不能战胜成长中的困难和拆卸,也不可学好文化知识,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其次,通过劳动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第三,劳动不但可以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还可以使孩子学会团结合作。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靠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靠人际关系和处包技巧”,可见,只讲竞争不讲合作的人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第 四,劳动可以消除孩子的依赖思想,形成靠自己能力解决问题的自信;第五,劳动可以让孩子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第六,劳动可以使孩子通过亲身感受产生对辛劳的父母真挚的敬意。有鉴于此,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安排劳动锻炼的机会,一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二要及时为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知道,对孩子来说,有些家务包含着超出本身的意义。

(3)重视意志品格的培养。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格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因为未来的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智力和知识的竞争,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坚强的意志比联明的大脑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个智力平平而意志坚定的人远比一个智力优秀而意志薄弱的人更有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意志品格。

(4)正确认识智力因素的作用。美国情绪智力商数EQ,一个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而EQ对人未来成就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一个EQ值高的孩子具有自信,有较强的自制力,有毅力,善于和别人沟通,善于和别人合作等特点,在明白道理以后懂得自动自发、自觉自愿,即自动作事、自觉读书、自觉完成功课等等,这正是一些IQ值不高的孩子即有好成绩的原因。由此可知,IQ是人类成功的指数,智力是人学习和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却并非最重要和唯一的。此外,一个不容忽实的事实是孩子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时的心坊、情绪相关,情绪好,则效率高,效果佳。所以,家长在孩子智力发展同时努力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首先要通过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自己良好的情绪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结晶,抑制怒气,解除忧郁;其次,要培养孩子愉快、开朗、活泼的性格,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三,培养孩子的恰如其分的自信;第四,教育孩子克制自己的欲望,控制冲动;第五,教育孩子善于倾听他人意见,识别和结交益友;第六,要注意帮助自卑、内向、抑郁或攻击性强的孩子进行情绪纠错。

(5)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会形成某种思维心理、行为定势,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有这样一句英国谚语:“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如果家庭教育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以此制约和支配孩子的行为,那么,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使孩子受益终身。由于习惯是由行为的多次重复而形成并巩固下来的,因此,家长要以良好自身行为习惯,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爱整洁、讲文明、有礼貌、做事认真细致负责,进而使孩子养成自觉预习、复习、认真上课和独立思想、独立完成功课这种好的学习习惯。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常督促、勤检查。

(6)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要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立志,还要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想方设法设法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并注意通过兴趣迁移,以兴趣培养兴趣。

(7)注重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应注意以能力培养能力,着力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从而形成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步使之强化。要抓住教育晨机,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具体事情和问题,比如:当别的孩子来召唤你正在学习的孩子一起去玩时,不要简单的挡驾了事,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训练孩子抑制冲动,克制欲望,安心完成既定任务。要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培养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打消依赖思想,不

但料理好自己的生活,还要上升为高层的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会的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8)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孩子的成长,无论其生理还是心理都是由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动态过程,尤其是初中阶段,孩子开始进入身心剧变的青春期,内心感受复杂,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特点,这一时间的孩子,对别人过多的干涉和简单的说教表示出毫不掩饰的厌烦和反感,甚至有意反抗家长和教师的管理,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错误较多,这一时期有“第二叛逆期”之说,此外,孩子对各种知识的认识和学习都是由简单浅显、形象直观逐渐过渡到复杂、抽象,并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抽象思想和逻辑思维。有鉴于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并注意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及时调整策略,以耐心细致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孩子愉快地接受你的指点切忌怕烦神图省事而将教育行为简单化。要结合生活,因事生情,以情感人,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有成效。

(9)了解孩子,也让孩子了解你。在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由于共同生活而接触密切,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孩子进行不间断的细致观察,发现孩子的特长、弱点,帮助孩子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并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表扬和鼓励进步,批评和纠正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要注意让孩子了解、感知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赢得孩子的敬重,更加珍惜为他所做的一切,自觉接爱教育。

(10)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家长应该通过激励等方法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借助于榜样、座佑铭、奖励的作用和力量,培养孩子力争上游的意识和愿望。

(11)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家庭教育要从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处着眼,从一时一事的小处着手。列宁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因此,家庭教育既要注意大方向上的宏观把握也要注意微观上就事论事,要从平时一些看似琐碎平凡的小事发拙教育素材,要注意因事生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对孩子进行点拨和启发。

(12)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因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因此学校和家庭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补充,相到配合,各尽其责,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影响,家长应经常与孩子的教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学习状况,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篇7: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无疑能够减少问题学生的产生。研究家庭教育的专家普遍认为,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场所,使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美国社会学教授马丁•哈斯克尔和路易斯•雅布隆斯基在《青少年犯罪》一书中指出,“影响人们生活的社会团体中,家庭的影响最直接最永久,家庭是决定一个儿童是否成为犯罪者的重要因素,使青少年适应社会的基本媒介”。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父母的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质都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有调查表明,2/3的未成年人具备良好素质的父母是自己成长的第一榜样。其中母亲的作用更大,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就沐浴在母亲最伟大的母性光辉中,理智、温馨的母爱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

但是,“有心有力无法,目前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能力的极度缺乏”。青少年教育专家鞠青如是说。全国妇联儿童部部长蒋月娥认为,许多家长注重智力投资、智力开发而忽视对孩子道德素质的培养,忽视孩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却在成了孩子娇生惯养、依赖、任性、自私的心理品质缺乏意志力,不易与他人交流沟通,不会合作相处。蒋月娥将家庭教育的问题归纳为五种表现形式:一是母亲对家教重视,但是父亲重视不够;二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和同事、亲朋好友念叨孩子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但是主动与学校教师交流、探讨不够;三是关心孩子智力培养和身体健康,但是对孩子心理健康关心不够;四是家庭成员在教育上观点不一致,造成孩子无所适从;五是期望孩子成才时更多的是让孩子成什么家、做什么官,轻视工人、农民等职业

篇8:浅谈家庭教育与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为树人之本, 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 家庭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 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因此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多数家庭, 结构简单, 生活空间狭窄, 大多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 父母白天上班, 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 和他们相伴的大都是玩具、电视、电脑游戏等。生活空间狭小, 造成孩子不善与人交往、胆小、性格内向、孤僻等心理状态。如果加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势必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 我们的精神生活也得到关注和逐步提高, 但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存在偏差, 他们重事业轻品德, 重身体轻心理, 重物质轻精神, 总是认为孩子吃好穿好学习好就可以了, 而忽视了孩子的品德、心理、精神等方面的教育。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很随意, 对家庭的是否尊敬以及自身的修养对孩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父母要以身作则, 加强自身修养。

许多的教育与发展都具有它的重要性, 但是道德教育更为重要。因此父母应该加强道德方面的修养, 崇高的品德和情操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影响, 较高的道德水平能身体力行地为孩子做表率。有时家长抱怨孩子习惯不好, 希望改掉坏毛病, 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 都不免要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 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的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心理幼稚、脆弱和不稳定, 富有极强的心理行为依赖性、模拟性, 特别是对所尊重、崇拜的人极其依赖和模仿, 甚至连起口音、声调、语气、表情、动作, 以及情绪情感、待人态度和行为习惯都会进行观察, 并学习模仿。因此家长要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才能帮助孩子实现社会化, 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文化知识方面的修养。父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才能帮助孩子点燃智慧的火花, 引导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从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同时父母应该热爱生活, 有生活情趣, 在家庭中形成一种社会氛围, 这对于丰富孩子知识、陶冶情操都是大有好处的。此外, 父母还可以用自己的求知态度去影响孩子,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逐渐为社会所理解和认同。要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就要求家长兴趣广泛地影响孩子, 不能让“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着家庭。学习固然重要, 但分数不是衡量成绩好坏的唯一内容。有些父母甚至把孩子的家务劳动承包了, 一味地逼着孩子去学习;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不惜一切地为孩子买钢琴, 希望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 能让孩子如愿以偿, 而孩子并不对音乐感兴趣, 往往造成意见上的分歧。这样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也不利于继续学习, 甚至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因此, 父母要了解孩子, 善于分析孩子的心理, 从孩子所有的潜能方面去发展兴趣爱好, 正确引导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来说具有很大的作用, 所以, 父母要以身作则, 用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比如:要教育孩子守信, 父母必须对别人、对自己的孩子守信用。如果自己因重要事情失约应该向孩子道歉并解释清楚, 这样不仅能体现家庭成员的平等, 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还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守信用、讲礼貌。如果父母与孩子在一起时, 只是一厢情愿地老生常谈, 孩子不但无动于衷, 而且极易引起反感。

篇9:重视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 教育 孩子 成长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富强了。人民丰衣足食了,就会行为有礼,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辱。

其实我认为这句话还有这样的含义:当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这些生活必需品而奔波劳碌的时候,自然会将人生的追求转向精神层面。他们会注意人与人交往中的礼仪,追求其生活的充实。于是自然产生人类精神文明。人们不仅希望自己生活得幸福,还尽力使自己的子孙后代生活得安逸、富足,甚至超过自己。因此,所有的父母会千方百计去栽培自己的孩子,以自己的期望去塑造孩子的未来,就是我们常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父辈的美好愿望却常常因为孩子的不合作而成为泡影。于是人们又无不感慨可怜天下父母心。

人们常说:庄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蠢材是笨蛋,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的未来会不遗余力,用尽金钱时间,只希望孩子是最出色的哪一个。可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忽略了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孩子,我们的投资主体自己的意愿。甚至不愿看到或忽视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有的甚至将父子母子关系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无可奈何地宣布自己的教育失败,然后弃甲投降,全部放弃。由原来的全心投入到最后的听之任之。这种忽冷忽热,走极端的做法最后只能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父母的影响,还有学校教师同学等的影响,以及社会诸如各种媒体书籍网络电视等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地第一任老师。孩子一出生处在父母家庭的影响之下。父母的言传身教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要想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这要求为人父母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自我完善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为人父母必须具备的品之。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孩子将来有所作为,父母首先要进行自我完善。比如孝敬父母,热爱劳动,勤俭节约,持之以恒,奉献精神,尊老爱幼,团队意识等。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是做父母的人必须承担的责任。父母的道德修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只有父母自己的修养提高了,才能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才能在孩子纯洁无暇的心灵上画出最美最亮的图画。

二、做父母的要有教育子女的意识

有了这种意识,我们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有的人总是以没有时间和金钱来推卸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失误,可是我们都知道著名钢琴家吴纯的妈妈吴章鸿女士为了使孩子成才,打工之余阅读各种报刊志,从中采英撷华,周复一周年复一年地给孩子准时寄邮的每周一信。正是这些写有“母亲心语”的精神食粮,滋养着孩子在异国他乡慢慢长大并成为来自中国的“钢琴天才”。只要有了强烈的教子意识,我们就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和孩子一起进步。

三、把握好几个时间点

1.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去幼儿园是他第一次独立接触社会,这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第一次挑战。我们在之前就应该教会孩子和其他孩子和平共处,学会忍让,关心别人,让孩子顺利适应社会。

2.青春期。刚上初中的孩子自己认为已经是个大人了,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主的行动。开始不再对父母言听计从,这时要多关心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尽量给孩子向你倾诉的机会。这需要年复一年的付出,而不是偶尔的心血来潮。很多的教师同行都一致认为初中二年级是孩子人生中最关键的一个分水岭,如果在这一年孩子上进了,那他将来都会好好学习,相反很多孩子在小学和初一学习很好的学生,因为初二一年甚至是一个星期的贪玩儿耽误了终生。这时家长要及时和教师沟通,多关注孩子,别把责任都推给教师。要知道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偶然的失误对学校来说可能是几十分之一,几百分之一,可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百分之百,我们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落下,那我们就得全身心地付出,即养又教。找出教育孩子的最合适的方法。

四、重视孩子人格的成长

作为孩子的参谋和顾问,有很多细节的问题需要做父母的重视。因为细节上的完美是任何成功的最重要的特征。即细节决定成败。人格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人字好写不好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做事。人格的养成大至爱国小至饮食以及生活的很多小节。作为父母肯定也不是天生的完人,所以当有了孩子之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和孩子一起。其实这也是所有优秀的父母们的共同特点。正是由于父母的进步,孩子才得以进步。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造成一些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的果实,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卢梭《爱弥儿》)。

五、家长应该有一颗平常心

孩子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避免的并必须注意的问题。尽管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不平凡,但是人与人的智力能力等是有差距的。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成名成家。不能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就对孩子另眼相待。古语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育孩子最大的成功就是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我们保持平常心,就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孩子的优缺点,不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看到孩子的优点,包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才。

只要我们为人父母的知道孩子应该有自己的人生,只要我们身怀有爱,在做人做事上为孩子做出榜样,堂堂正正地行走于人世间,那我们的存在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只要我们付出了爱,并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我们的孩子一定是健康快乐的人,他们一定能够健康快乐的成才。

上一篇:竹笛教学计划下一篇:时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