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2024-04-10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通用11篇)

篇1: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买文具》。〖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个层次:

一、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位置。

二、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也是一位数,归纳计算方法。在解决第一个层次上教材安排一个教学情景,解决80 元可以买几个书包?给处理不同层次的计算方法:减法、乘法、摆一摆、竖式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第一种减法其实就是除法的含义;乘法是为了后面的试商作准备;摆人民币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

4、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除法的算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运用适当的方法求商。〖教学准备〗

教具:文具实物图、小黑板 学具:练习本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新

每到新学期,孩子们都会为自己添置一些文具,这学期你又为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

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了文具店(贴出挂图:每个文具盒20元),想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买些文具(揭示课题:买文具),你们帮帮他们好吗?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欢的情景,带学生去购物,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出示教材上文具货架

1、解决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1)教师引导出示课本59页情境图。(2)学生充分读图后汇报交流。

师:看来,文具店里的物品还真是物美价廉。一班班长想买些什么呢?咱来一齐看看。(出示课件: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师:8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谁会列式? 学生回答后师随机板书。

师:80÷20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来商量一下,将你们的想法告诉你们的小组长,由他写在纸上。

小组活动,将想法告诉小组长,由小组长写在纸上。(4)汇报交流。

小组上前交流汇报:有4种想法,重点学习竖式计算。学习中重点讨论商的4为什么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学生汇报交流。老师可适时讲出其实4为什么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 80元是8个十元,20元是2个十元。因为8÷2=4, 所以80÷20=4。师:老师将刚才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好不好? 师随即边板书边讲解。

2、解决14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四一班的班长用80元买了4个书包,四二班班长看到四一班班长买的书包非常漂亮,他也想买书包,他带了140元钱,能买多少个书包呢?

(课件出示140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2)估一估

学生估计,让生说明估计的理由。(3)教学竖式

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找一生上前展示。重点讨论为什么7与被除数个位对齐。

学生汇报交流,老师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适时板书在黑板上并随即讲解。

3、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2个竖式,它和我们以前学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学生交流后引出副标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并随即板书。

师: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2个竖式,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

小组汇报交流,重点结合算式理解商的定位问题: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再试除被除数的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三、深化认知,拓展应用。

师:如果老师不给一班和二班刚才那些钱,给一班90元,给二班165元,让他们去买计算器,他们又能买多少个呢?

课件出示:90元可以买几个计算器?165元呢?(1)学生估一估。(2)用竖式计算。

师:四一班班长和四二班班长买完文具高高兴兴回到了学校,三班和四班的班长一看可着急了,他们还没买呢?他们想买些什么呢?咱来一齐看看。

(出示课件:四三班长:285元可以买多少个书包?四四班长:285元可以买多少个计算器?)(1)学生试做。找生上前展示,并讲清算理。(2)让学生进行购买其他物品的口语交际练习。(3)老师随机点评、指导。

(4)比较285÷20和285÷30的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帮着梳理,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不够除就看被除数前三位。

四、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都很棒!想出了很多方法来计算小数与整数的乘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细心!

五、开放练习

听说要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买文具,学校先后收到了350元和562元的捐款。你能像刚才一样提出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并用竖式来解决问题和进行练习。〖作业布置〗

(1)完成“练一练”第1题。(2)完成“试一试”第2、3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节课设计的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除法的第一单元《买文具》,即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以及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本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呈现80÷20与140÷20这两个算式的解决,即整十数除以整十数,但在试一试中又出现新的知识点,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分为了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1、80÷20与140÷20,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学生在解决时通过以前学过的口算来完成,老师主要在于帮助其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并通过比较80÷20与140÷20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感知除法竖式的算理与法则,从而完成从口算到竖式的迁移。

2、通过具体情境呈现268÷20与268÷30,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在最后的练习中,老师通过呈现开放式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数学信息

提出问题并解决,目的在与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优秀的学生能完成更多的练习。

篇2: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买文具教学设计,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1、知道买文具时应该说些什么,能正确表达自己购买文具的愿望。

2、买文具时,能与售货员正确对话。

3、教育学生说话时态度要大方,语言亲切、有礼貌,听别人讲话时要认真耐心。

1、能进行买卖文具的对话并使用礼貌用语。

2、分角色对话时做到态度大方自然。

在买文具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应付。

1、课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到文具店或商场文具柜台买文具,也可以观察别人买文具,记住买文具的过程,感知买文具的一般知识。

2、每个同学准备一两件文具,并贴上价格标签。

3、用纸作一些钱。

4、有放文具的柜台课桌。

一、创设情境,看图想象,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到文具店买过文具吗?今天我们去文具店买文具,好吗?

1、你们瞧,已有两位小朋友比我们先去文具店买东西了。你们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售货员阿姨又会怎样说呢?

2、分角色表演。

3、师生评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做个这样的顾客呢?

二、学生试练,进行合作,实践。

1`、利用自备学具,小组演练。

2、指名表演。

3、师生评议。

三、举一反三,深化训练

1、师生表演,设置训练情境。

是啊,这位售货员非常热情周到,现在连老师也想向她买学习用具了。)

师边说边走向扮售货员的女生进行交际。

师拿着刚买的圆珠笔在手心写写画画说:这支圆珠笔真不错,还有香气呢。咦?怎么断水不能写了呢?这可怎么办呀?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了这种情况,请同桌的同学进行讨论。

2、鼓励发表意见。

3、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还遇到过别的情况吗?

如:以次充好;价钱太贵;忘了找钱;多找钱;态度不好

4、面各小组自主选择一种情况,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演一演。

5、根据学情,选择上台表演。

6、师生评价,激励扩展求异。

师小结:大家在买东西时,不管遇到任何意外情况,都要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读一读儿歌

五、总结提高,课外延伸

师:今天,小朋友们特别能干,学会了怎样买自己所需要的文具。回家后,能不能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帮妈妈购买一些日用品?

实践题帮妈妈买日用品

买文具

售货员 顾客

文明礼貌 表情达意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新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听课状态出乎我的意料,个个学习劲头很足,今天学习的新课是《买文具》,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是对小数意义最初步的了解。教学时我结合买文具的生活情境,在购物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标价牌上用小数表示的价格,自然引入小数;再经历把这些表示价格的小数改写为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和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为小数表示的过程,初步理解小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并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同时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有购物的经历,因此他们对于标价所表示的几元几角几分能够很清楚地知道,我及时地抓住这个时机,趁热打铁,研究这些价格的组成部分,让他们小组讨论这些数的共同特点,从而了解小数的意义:当我们不能用整数表示一个数的时候就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如5角是1元的一半,不能用1元来表示,我们就可以用元来表示。像、、、、等这些数我们就叫做小数。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篇3: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情分析:班级学生大部分来自城镇, 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认识, 都有随家长或单独购物的经历, 但是学生对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还不是真正的理解, 还有的学生无法正确购物。

设计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 生活又离不开数学。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同时, 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 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自主探究, 发挥个性, 力求“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导入时我创设了笑笑买文具的情景, 让学生知道买文具需要钱, 同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意识到要学会买文具必须先认识人民币。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 探索新知。

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城镇, 对人民币并不陌生,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过它, 有的还会正确使用。因此, 我就先让学生对本节课要认识的小面额人民币进行分类整理, 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认一认, 说一说每张人民币的钱数, 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用什么方法认识了人民币;小组活动后, 请学生汇报, 说说认识每张人民币的各种方法。还通过师生、生生兑换人民币的游戏,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元、角、分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教学,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对新知学习的方法, 淡化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分析和灌输, 不仅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 还让学生共同分享数学学习的快乐, 较好地挖掘了学生的信息资源, 初步感知“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的联系,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实践应用, 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由于学习“人民币”这个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 我重视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 进行在教师引导下的购物活动:“一张1元钱买学习用品”, 让学生体验同样的钱也可以买不同的东西;再拓展到“不是用一张1元钱买学习用品”的活动, 让学生体会买同一种物品[币值相同]有多种付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 强调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发现数学, 再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 主动地思考、交流、合作探索与问题解决, 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场所, 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之,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然后通过看、想、说、换等手段, 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在此过程中,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并且真正体会1元钱的币值,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将数学课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学反思:

这节课, 我觉得上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下面几点:

1. 创造性使用教材。

本节课是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的。通过笑笑买文具的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从观察商品的种类价格迁移到人民币的使用, 要合理使用人民币, 必须认识人民币, 这一环节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经验, 从学生的知识起点出发, 合理地处理教材。

2. 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开展各种学生熟悉、兴趣的数学活动, 注重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为学生开创充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践的空间, 解决一些对他们来说较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如对“1元=10角”这个关系, 不少学生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对于这个问题, 设计“1元钱兑换10张1角”的师生活动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1元=10角”这个进率, 解决了教材的难点, 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 遵循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 好奇、好动的特点,

篇4:《买文具》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思维灵活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操作活動中认识人民币。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把人民币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的意识,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

教学方法:情境法、操作法。

教具准备:

1.剪下附页二中的人民币小样。 2.搜集并整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学——创设情境,初学感知。

师:昨天,老师请你们到超市去调查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价钱,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

指生汇报。(学生在课前的调查活动中,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学习新知积累生活经验。) ) 师:(出示学具实物)它们是同学们学习时必不可少的帮手,我们要爱护它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价钱是多少?师:要买这些文具需要用什么购买呢?生:钱! 生:人民币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买文具

(二)思——师生互动,深思质疑

师:我们国家用来购物的钱币叫人民币,你还知道哪国钱币的名称?指生汇报。

师:同学们的见识真广!看!(电脑演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生:这是中国的人民币!(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国钱币,让学生开阔眼界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引入对人民币的认识。)

(三)议——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

师:请你们将学具袋中的人民币分分类,并和同桌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和同桌交流。 生1:我分成两类,一类是纸的,另一类是钢蹦儿。(电脑演示此分法) 生2:我把几元的分一类,几角的分一类,几分的分一类,共三类。 师:(电脑演示此分法)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计量单位。你能认出这些人民币是几元、几角、几分的吗?用什么方法辨认? 生1:我会认字,读人民币上的汉字就行了。

师:还可以怎么辨认呢? 生2:我认识数字和元、角、分几个字,把数字和元、角、分连起来看就行了! 师:办法真不错! 生3:还可以用颜色和大小分辨。 生4:……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分辨。我出示一些人民币,你们能准确认出它吗?

(电脑演示,学生抢答。)。

(四)导——小组合作交流,初步认识人民币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猜猜看”,猜猜我会怎样付钱!我想买一个练习本,会怎样付钱? 生1:拿一个2角钱。 生2:还可以拿2个1角钱。 师:我想买一把尺子呢? 生1:拿1个5角、3个1角。 生2:拿4个2角。 生3:拿1个5角、1个2角和1个1角。 师:我想买1枝钢笔! (同桌交流后汇报。) 生1:拿1个1元。 生2:拿2个5角。 生3:拿5个2角。 生4:拿1个5角,2个2角和1个1角。 生5:拿10个1角。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它们都得10角,也就是1元钱。 师:对!所以我们说1元=( )角?

板书:1元=10角 师:我想买一块橡皮会怎样付钱呢? 生1:拿2个5分的。 生2:拿1个1角的。 生3:拿2个2分、1个1分和1个5分。 生4:拿10个1分的。 师:你有什么发现,得到什么结论呢? 生:都得10分,1角=10分。

(五)测——联系实际,运用新知

1.小组模拟购物。

师:如果你有1元钱,会买什么学习用品呢?知道找回多少钱吗?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2人组),用学具练习现场购物。请说准要买什么,应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2.师生互动。

师:我来扮演售货员,你们来购物,好吗?看谁表达得清楚、准确。 生1:我想买一把尺子,给您一元钱,您找我2角钱。 师:为什么找你2角呢? 生1:因为1元是10角,尺子8角一把,10-8=2(角)。 师:你真棒,尺子卖给你了!谁还能像他这样棒? 生2:我想买……

师:怎么没有人买小刀呢?生1:因为小刀1元2角一把,钱不够啊!师:那怎么办呢?(再存2角钱,存够了再买。) 全课总结:

篇5:《买文具》教学反思

1、通过各种情境,感受人民币的功能。

2、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3、理解1元=10角;1角=10分。

4、培养学生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一、教学中做的好的方面。

1、感受人民币的功能。人民币是一种流通的货币,主要功能即是购物。问学生“去超市要准备什么?”有效的感受到人民币的功能。

2、在情境教学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认识人民币。

3、在具体情景中,通过不同的付款方式,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理解付款的多样性。

二、教学中的不足。

1、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估计不足,导致设计的课程进行了很多调整,没有凸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人民币的认识已作为预习布置回去,猜想孩子没有问题,但孩子们问题多多,想作为复习环节设计的课程,变为新课进行讲授,但由于准备不足,显得单薄。

2、对活动课的设计考虑不足,只想大的环节,没有考虑细微之处。

3、对教材的把握有自己的想法,但没有贯彻到底,有点走中间路线。

篇6: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小括号意义,会用小括号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体会中括号的意义,掌握带有中、小括号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主要是认识中括号和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买文具》这节课既要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重点是让学生熟练的认识并会运用中括号。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小括号的基础上学习的,知识内容上并不难。但对于已经学过小括号的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会在情绪上抵触学学过的知识,所以我在开课以添加括号这个小游戏开始,让他们自己发现小括号“不够用”然后觉得有必要用新的符号,从被学到要学这一情感上的转变。

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喜欢在活动中学习;并且每个同学都有一些动手操作的经验和合作学习的基础,这对他们学好《中括号》一课的内容有很大帮助。但仍有个别学生对脱小括号的计算过程仍有书写上的不规范,还需在书写上强调。

三、设计理念: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课改的开始,正是全国上下都在追求数学问题生活化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都要给它找一个生活原型。这种做法其实是另一个误区。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的数学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数学,这类数学往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当然容易找到生活原型了。另一类是数学的数学,这类数学立足于数学内部的的研究,是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基础的,这类数学就不容易找到生活原型。这两类数学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内容规律化”这两种数学研究方式。

中括号这一内容恐怕就属于很难找到生活原型的类型,在这里我们就是正视了这一现实,没有生搬硬套地去找生活原型,去创设问题情境,而是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在添括号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发明(学习)中括号的必要性。

这堂课我就想以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针对具体课堂及学生,从实际需要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整节课,没有任何一件多媒体教具,就是想给各位老师呈现一堂最基层的老师最普通的,却又是最实际,最科学的一节课.

四、教学策略

1、教学方式:

为了突破“中括号”在学生头脑中的抽象性,我们充分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游戏互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深刻体验“中括号”的意义.

2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本节课我们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五、评价方式

新理念强调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学生探究学习活动中,评价伴随着学习活动的始终,使学生在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中,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是一段艰难的过程,同时更是一段充满创造与激情的过程,针对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流程。

(一)猜想中创造

授课伊始,通过三个算式9÷10+5-2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猜想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课题,然后提问在同样的算式里如果要先算5-2该怎么办?加小括号变成9÷10+(5-2)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算出结果,接着再追问如果还想要先算加法又该怎么办?通过小括号引出本节课的中括号算式9÷〔10+(5-2)〕,这一情节巧妙地,不流痕迹的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激发了学习兴趣,为顺利传授新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讨论中理解

通过学生对三个算式的计算比较,发现了相同的数字,相同的符号,因为有了小括号和中括号,所以运算顺序不一样了,计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在学生动手动脑亲自体验的过程中,理解了中括号的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

(三)尝试中规范

我们有时在计算中会遇到比较大的数,有的计算比较复杂,那就需要我们有步骤、有层次地把它算出来,怎么办?如42×[169-(78+35)]脱式计算怎么做?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错误和学生一起改正错误,规范中括号在混合运算时的解答过程。学生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使认识逐渐完善,深化。并进一步规范,理解中括号的作用。

(四)质疑中发展

36+65÷5-20=100÷5-20,320÷[(24-16)×4]=320÷8×4,480-(30+350÷5)=480-(30+7)通过学生观察,讨论三道算式,看看每道题的问题在哪里,哪些括号可以去掉?哪些不可以,除了计算的这一步,其他不算的都要落下来,在这个环节中告诉学生简洁是数学永远的追求!

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生命的历程,师生本是相依为命的。相得益彰当是理想境界。如果教师能促成这种理想境界的达成,那么教师当然是成功的、能干的、快乐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课堂上,师生不就在共同创造和欣赏着风景吗?我们的人生不就都是为了创造和欣赏美丽的风景吗?

这节课学生整体学习气氛很浓,能积极的去思考和应用。特别是刘依彤、刘亦非、孔妍、周鑫钰等同学在展讲、回答问题时思路清晰,标书清楚,值得继续发扬。但在出现应用题时,一些学生还是会采用分步计算,还应多联系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列式的便捷。在最后一道题中个别学生不懂要是去掉小括号后能不能直接用大括号如果不能该怎么办。这一点完全符合学生现学现用的心理,在以后再教这节课时,还应强调先有小括号在“不够用”时,才有中括号,中括号不能独立出现。

在探究完我在这方面知识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导致这节课后半部分对中括号这个重点突破的不是很好,没有讲出中括号和小括号的意义,练习量较少;其次,评价鼓励学生方面做的欠缺,俗话说“不会表扬学生的老师不是好老师”,的确,老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语言,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在学生说出中括号时没有给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最后,在课前准备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导致课堂时间分配不均,没有完成课堂作业。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感受数学的乐趣。详细来说,我针对课堂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1、学生对商的定位很容易错。原因何在哪里?我认为学生刚刚接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没有注意到商表示的意义或者只是知道不够重视。所以当学生的练习中出现商的位置不对时,让其他的同学即使帮忙指出,学生很快就领悟了。

2、学生对竖式中商和乘数相乘的积不理解,有一个同学居然说是把上面的被除数移下来。老师即时指出:已经有了,为什么重复要移下来呢?是没有道理的。这里的数表示商和乘数相乘的积,只是有时候和被除数相同,有时候和被除数不相同。

篇7: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教学反思

《买文具》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除法的第一单元内容,是学生在三年级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基础上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本课教学中我首先通过“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题材中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而且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将问题集中到用“竖式计算”,突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掌握基本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估商,再计算;最后通过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笔算技能。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分为了以下两个层次来进行: 1、80÷20与140÷20,整十数除以整十数。学生在解决时通过以前学过的口算来完成,老师主要在于帮助其解决商的定位问题。并通过比较80÷20与140÷20的相同与不同,让学生感知除法竖式的算理与法则,从而完成从口算到竖式的迁移。

2、通过具体情境呈现90÷30与165÷30,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比较两个算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来进一步的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竖式的计算法则和算理,并且会进行运用。

篇8:买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 (下册) 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认识各种小面值的人民币, 知道爱护、尊重、正确使用人民币, 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3.在生动开放的活动中, 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各种小面值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创设情境

师:这是阜新市内最大的购物商场——新玛特 (课件播放情境图) , 你们和家长去这个购物商场买过东西吗?如果去过, 就请介绍一下买过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生1:我买过一个书包, 用了15元钱。

生2:我买过各种自己喜欢吃的小食品, 差不多用了30元。

生3:我爸爸曾经给我买过一双运动鞋, 花了63元。

师:像刚才大家说到的15元、30元、63元…..这些都叫人民币, 元是人民币的单位。除了元, 你还知道哪些人民币的单位?

(学生回答。)

师:对, 人民币有两种, 一种是金属制成的叫硬币, 另一种是纸制成的叫纸币。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 我们不但要认识人民币, 还要用人民币来买文具。 (板书:买文具)

【评析】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 了解学生有无购物经历, 既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 又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

二、开展活动, 引导探究

活动1展示图片, 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 把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人民币摆出来, 向其他同学说一说, 你是怎样辨认出来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的?

(小组交流。)

师:我给大家也带来一套人民币 (把人民币学具贴在黑板上) , 谁能到前面来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介绍时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分一下类, 并说明理由。

生1:按元、角、分进行分类。

生2:还可以按纸币和硬币分类。

(课件演示分类结果。)

师:一边说, 一边板书:元、角、分。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板书:人民币单位)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 元、角、分三个单位中, 谁最大?谁最小?说明理由。

生1:元是最大的, 分是最小的。因为1元钱能买两支圆珠笔, 而1分钱不能买。

生2:我还知道角排在中间, 1角钱能买一把小刀, 1分钱不能买。

【评析】本环节教学, 根据学生平时已有的经验, 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通过给人民币分类, 引出人民币的单位。

活动2观察人民币的特征

师: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 比较一下, 看你能从人民币上发现什么?

生1:人民币上有国徽, 有数字。

生2:有的人民币上有毛主席头像, 还有的后面是万里长城的图案。

生3:我还发现人民币上有小黑点, 有的还有明线条。

……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毛主席是我国的第一任主席, 是他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 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人们为了纪念毛主席, 所以把他的头像印在了人民币上。小黑点是盲点, 盲人摸的……爱护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对每一个人民币持有人规定的义务。我们在持有和使用人民币的过程中要注意妥善保管, 保持票面整洁, 不要故意裁切、损坏人民币;不要在票面上书写、涂划等等, 以免影响人民币的正常流通。

【评析】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观察, 热烈地交流, 找出各种面值人民币的特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领袖、爱祖国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从而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活动3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认识1元=10角, 1角=10分。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70页, 看书上的图, 你们能说出这些文具的价格吗?

师:在这些文具中你最需要什么呢?请你摆出所需要的人民币, 准备付钱吧!

生:拿一个2角, 3个1角, 或拿5个1角……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

师:哪些小朋友想买圆珠笔?怎么买呢?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摆1元钱, 并汇报。)

生1:2角+2角+2角+2角+2角。

生2:5角+5角。

生3: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

生4:1角+2角+2角+5角。

……

师:1元钱可以摆10个1角的, 那你知道, 元和角有什么关系吗?

生:得出结论:1元=10角。 (师板书)

师:谁知道1角可以换几个1分?

生:1角可以换10个1分。 (板书1角=10分)

师:谁还知道1角可以换几个2分?换几个5分?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分别汇报。)

师:想一想, 1元钱还可以买哪些学习用品?

……

【评析】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知道, 而买东西付钱的方法是学生比较熟知的。教者根据教材买文具的场景图, 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的付款方式, 使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探究求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同时在互动交流中澄清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人民币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4兑换人民币

师:现在我拿5元钱到你们小组去换相同数量的零钱, 你们应该怎样和我换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把钱拿起来给老师看看。

(学生以组为单位自由活动。)

师:生活中你们遇到过需要换零钱的事情吗?

生:我们每天上学坐环路汽车需要准备好1元的零钱。

……

师:从现在开始, 你们可以随便拿一张人民币, 去找同学和老师换零钱了!

【评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 以形象记忆为主,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教者在这个过程中, 把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动态化, 设计了师生“换钱活动”, 建立了开放式的教学空间, 学生在富有趣味性、应用性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 提升了智慧。

三、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1. 填一填教科书第71页第1题, 先读题, 然后按要求在课本上完成, 再核对填写的答案。

2. 做教科书第71页“填一填”第2题, 先观察, 然后按要求在课本上完成, 再核对填写的答案。

3. 独立完成教科书第71页“填一填”第3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 然后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

【评析】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环节, 教者对练习题的做法都有具体的要求, 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收获最大的是什么?希望大家回家后, 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家长一起到超市进行一次真正的购物活动吧。

篇9:口语交际教学谈《买文具》

一、 教学目标,课内关注课外

《买文具》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关注课内教学活动,还要把目光转向课外,为学生拓开一片口语交际的实践空间。笔者课前分别与学生家长沟通,共同商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市场。

1. 感知市场。课余假日,安排学生去超市、商店、综合商场等交易场所,观察市场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感受买卖双方交易时的礼貌用语、体态语言及交易成功的各种情态,记下最感兴趣的一个对话片段。

2. 自购文具。根据学生的需要,自主选择商店,购买自己喜爱的文具。要教育学生关心家庭的经济状况,体谅父母工作的辛劳,不挑剔,不攀比,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实用、耐用的文具,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

3. 学会交易。学会有礼貌地问价、试看文具;学会辨认次品、伪劣产品;学会比较不同商店的价格差,孩子亲历购买文具的全过程,家长不要包办代替,遇到疑难问题,让孩子自己解决,从而获得真切的交际体验。

二、 “文具超市”,全员模拟演练

“文具超市”模拟演练,紧紧围绕课时教学目标,每个学生参与演练全过程。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四人一组,分工合作,在纸卡上写上相关的文具名称,筹建“文具超市”。人人有机会当店主,人人有机会做顾客,人人有机会做评论员。活动过程互纠互导,自我展示,角色轮换,推荐最佳者参加班级展评。“文具超市”模拟活动,是开放的、综合的、动态的。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又是活动的指导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全身心投入,适时点拨,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其一,更新教学观念。口语交际能力是靠学生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练出来的。要放手让学生当主角,张开嘴巴说起来,无拘无束练起来。二年级学生刚接触市场交易,模拟演练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困惑和处置不当的地方,教师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把口语交际的课堂练习与市场交易的实践活动沟通对接、积极迁移,指导交际方式、方法,训练交际礼仪,运用礼貌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

其二,改变课堂模式。“文具超市”模拟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人,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一人思为群体想,变一人忙为大家创。小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超市”设置由学生自己筹划,演练过程由学生自己安排,成员优劣由学生自己品评。教师重在用发现的眼光评价交易情境的创设,口语交际活动的运行,教与学互动,师与生共长。

其三,构建多元评价。《买文具》模拟情境口语交际构建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家长参与的多元评价格局。小组演练中学生互导、互练、互评,人人参与,肯定优点,提出建议,推荐展示人选;家长参与孩子买文具活动全过程,关心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评价者;教师与家长及时沟通交流,相互反馈,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一位家长高兴地说:“我的孩子很羞口,以前见人脸就红,说话就像蚊子嗡;这次进超市,练胆量,自己问价,自主交易,买回一只理想的文具盒。爷爷、奶奶都夸赞小孙子会办事了!”

篇10:《买文具》教学反思

1、结合“买文具”问题解决的过程,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顺序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不包括带有中括号的),能正确计算。

2、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耐心细致计算的良好习惯。并找学生读一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印象。之后出示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随后跟随笑笑和淘气一起去买文具,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买三个计算器和一个钢笔需要多少钱?学生依据以前学过的知识不难列出算式,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我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几乎所有学生列的都是分布算式,只有一个学生列的综合算式,我立即让她把算式列在黑板上,+=,学生对这个综合算式都能理解,对结果也没有疑义,随后我就引导学生说出四则混合运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边的,并把这道题的脱式计算过程在黑板上呈现出来。然后课件出示课本上的练习题,我没有让学生立即就做,而是先一块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之后才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计算,看孩子做的差不多时,找了四个学生来黑板上板演,结果令我大吃一惊,四个孩子没有一个做对,提问时也知道运算顺序,我在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问题出在哪了?课的结尾我又回到了主题图,让学生自己尝试提出问题,并和同桌交换解决。

篇11:《买文具》教学反思

河津市第二小学

侯自博

本节课仅仅是对小数的一个初步认识,结合“买文具”这样一个具体的情境,以现实生活用钱(“元、角、分”)为基础,使学生初步建立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而理解小数的意义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联系生活情境买文具,认识商品的标价牌,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

“买东西”是学生都有的生活经历,读懂商品的标价牌又是购物所必须的一项技能。教学中我创设生活情境买文具,通过看懂商品的标价,在付钱给商人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我们通常用几元几角几分来表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现在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一一对应的联系。

2、设计同桌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人说小数,另一人说是几元几角几分,然后再交换进行,这 样既巩固了小数与元角分的互相转化,也加深了对小数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3、初步认识小数后再与整数进行比较,建立小数的概念。什么样的数是小数?让学生观察标价牌上的小数与以前学的整数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多了一个点,教师此时说明这个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接着探讨小数与元角分的关系,从形式上来讲,小数都有小数点,从理论上小数由三部分组成“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认识了这些就可以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小数。比如后来的“5.0”是小数还是整数。由于5.0有小数点,因此5.0应该就是小数。

4、读、写小数。通过“买文具”这一具体情境,先让学生们自己读一读,然后老师讲解,,整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读法一样,小数部分的读法象电话号码那样读,是几读几,小数点读作点,。

5、加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带有元角分的数的相互改写。本环节利用主题图让学生试写,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方法。

6、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尽量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上一篇:结班家长会主持人开场白下一篇: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7年第1号 关于发布《火电厂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