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2024-05-24

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精选9篇)

篇1: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审计人员在日常使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简称:ao系统)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使得审查账簿相当不便,笔者列举这些问题,跟审计同仁们一起探讨,也渴望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专家,能够解决,让ao系统变得更加完善,真正成为审计人员的好帮手。

一、主要问题

1.往来账审查的问题。一些被审计

单位的账簿成功导入后,在进行会计科目审查时,发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不能逐步显示下级科目及明细账,而是打开整个明细账。该单位使用的是用友软件,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一些被审计单位的往来明细和发生比较多,在应收应付系统中单独核算的。在用友软件看往来账,明细是显示的,而ao系统没有很好地实现转换。

2.辅助账审查的问题。一些被审计单位内部设定一些部门,平常进行单独核算,便于年终业绩考核。使用ao系统的辅助账审查功能时,发现跟某个部门的所有相关会计科目,简单地按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列示,也将一些往来科目混列其中,这样的辅助账审查,显得没有价值,因为看不清楚某个部门具体实现的利润。

3.会计科目审查的问题。安装补丁升级后,在会计科目审查时有时会出现问题,需要点到科目的最后一级,才能显示明细账,想具体看二级、三级科目的明细及余额,没法打开。

4.导入项目信息不稳定的问题。审计人员之间相互拷贝审计项目信息时,导入ao系统的时候,有时会出现问题,显示导入失败。通过检查发现,参加项目人员的信息是一致的,后来只有将需要导入项目信息的机器,重新进行一次ao补丁的更新,这样居然可以成功导入了。

二、几点建议

1.ao在数据采集转换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比较成功,但在账表分析模块,需要进一步完善。

2.更好地解决ao的取数功能,特别是在辅助账审查和报表审查时,涉及利润结转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将所有科目按照借、贷方进行取数;涉及报表生成数据时,将一些会计科目反方向核算的负数,也要纳入取数范围。

3.解决好补丁升级兼容的问题,不能解决一个问题,又出现另一个问题。

篇2: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为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发展,人民银行下发了《关于完善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管理,支持扩大“三农”小微贷款投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支持三农、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金融机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却影响了此项政策实际效果的充分发挥。

一、人民银行总行“通知”执行中遇到的问题

1、宏观经济下行趋势影响,造成涉农市场风险因素难以把控。

涉农小微企业正承受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剧烈变化带来的严重冲击,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能源、环境等制约因素增强,造成涉农小微企业经营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客观上增加了我行涉农小微贷款的投放风险。

2、“三农”融资抵押物及担保方式不落实,进一步增加了该项业务的经营风险。

目前我市农村承包土地及宅基地确权还未到位,以涉农土地抵押为主的“三农”贷款出现不良贷款率上升,执行中易受到政策性因素影响,造成相关抵押物债权无法落实。此外,我市尚未建立完善的涉农贷款担保及风险补偿机制,完全依靠银行资本金来抵御风险,无疑增加了“三农”贷款的经营风险。

3、涉农小微企业及农户不良贷款执行难,难以有效化解信用风险。由于“三农”、小微企业第一还款来源难以有效 把控,而在抵押物、担保等保证方式下,我行对不良客户的法律清收执行难度较大,造成“三农”、小微企业融资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4、资金成本高,影响支农政策效果的充分发挥。我行成立时间短,业务规模小,经营费用大,再加上专项低息资金不足,使我行涉农小微企业融资利率较高。而“三农”及小微企业以微薄的利润,难以承担高额的融资成本,造成“三农”及小微企业融资推行困难。

5、惠农政策“时滞”效应,造成本次调整利率难以惠及“三农”及小微企业。在涉农贷款未到期偿还之前,我行缺乏低息资金来源,只能继续按筹资成本执行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

二、对人民银行总行“通知”的政策建议

《通知》中严格限定涉农贷款利率标准,不利于利率市场化,对我行的经营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此提出两点建议:

1、监管部门严格监管支农贷款的投向,但对利率标准应适当放开,由各行根据风险程度和本行筹资成本及运营实际,确定合理的“三农”、小微贷款利率水平。

2、由地方政府出面,拿出一定财政涉农补贴资金成立涉农贷款担保基金,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三农”、小微贷款利率水平。

三、我行运用支农再贷款推行金融服务的应对措施

1、推行新的涉农小微农户信贷模式。进一步丰富我行已有的“循环贷”产品,推出“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调整”的涉农小微农户信贷模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

其中在客户覆盖上,采取区域包干,逐区域建档、推动小微企业建档“增户”和授信“扩面”。

2、推广涉农小微企业产业链金融资模式。

以涉农龙头企业为依托,针对其上下游产业链客户,推广保理融资业务,以金融手段辅助整个涉农产业链的发展。此外,灵活采用中小企业联保、上下游合作担保、动产质押等方式,全方位满足涉农产业链经营主体资金需求。

3、根据涉农小微企业类型不断创新专属服务产品。针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仓储物流设施、连锁零售等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按客户类型分别推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根据新型小微企业经营主体生产经营周期和还贷来源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在利率、期限、额度、流程、风险控制等方面根据企业需求及我行管理实际,采取“私人订制”方式设计专属的金融产品。

4、大力推广应用微贷技术。针对那些缺乏担保人、抵押物,且经营正常的小微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服务。主要以 “纯信用”为特色,强调“眼见为实原则”和“交叉检验原则”,检验出客户的贷款额度。

营销方式上要求我行客户经理改变坐商式的模式,采取上门扫街式、行商式的营销模式,逐村逐户陌生拜访发掘新客户。

5、尽快推广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支付服务环境,构建快捷支付通道,提供简易便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6、推广以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动产抵押贷款,大胆探索和试点承包土地经营权质押,农村宅基地和农房抵押等新型抵押担保方式贷款。

篇3: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一) 数据核对机制缺失, 要素保存不齐全。

数据报送系统往往是金融机构最先应用的反洗钱信息系统。根据数据报送的要求, 金融机构通过总行 (部) 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 (FIU) 报送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在这一模式下, 金融机构依据数据接口规范, 采集来自业务系统的数据要素生成相应的数据文件并发送给FIU, FIU则定时读取数据文件并归并到相应的数据库中。在这一机制中, FIU和金融机构未能对数据进行实时的核对和反馈, 难以保障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机制上存在缺失;另外, 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接口规范经过不断修改, 需要报告的要素在不断增加和完善。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要素却难于获取。例如, 网上银行交易时, 由于同一银行跨行间受权限限制或跨行之间信息无法共享等原因, 要获取报告中交易对手的信息 (账号、名称、IP地址等) 极其困难, 从而造成报告中经常缺少这些要素的内容, 不利于反洗钱监测分析和行政调查工作的开展。

(二) 数据报送量过大, 交易报告报送有泛滥趋势。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的核心业务, 但从近两年的实践看, 金融机构在履行该义务上效果不佳。究其原因, 在于金融机构实行了总行 (部) 级的数据集中后, 根据反洗钱有关规定的判断标准, 只需在总行 (部) 级的业务系统中设定这些客观标准, 就可以自动筛选出大额和可疑交易的记录, 再由相应的基层网点对筛选的交易数据进行确认后由总行 (部) 报送给FIU。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信息系统对交易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不具备智能判断的能力, 同时基层网点又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来对筛选的交易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造成确认流于形式, 但凡筛选出来的交易数据都被确认上报。仍以网上银行为例, 其交易方便快捷、不受时空限制, 可实现卡对折、对公与对私账户、跨行转账等多种转账方式, 以及交易成本低廉等特点, 导致了众多企业和个人借助网上银行进行交易, 特别是利用网上银行作为中介, 实现跨行、跨地区资金转账, 然后又将资金转回原地区不同类型账户的交易明显增加。在上述数据报送机制下, 网上银行还会出现不同银行对同一笔 (类) 资金交易多次报送的情况。如果以上情况长期发展下去, 将导致数据报送和接收的泛滥, 影响到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质量。

(三) 基层网点数据查询和分析手段有限。

一是证件识别手段有限, 电子化程度较低。依据现行反洗钱的有关规定, 金融机构在与客户第一次建立关系时, 要核对有效证件 (身份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目前, 金融机构除了通过公安部“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对身份证查询验证外, 其他证件的行政主管部门虽然实现了对所管理证件的信息化管理, 甚至是全国数据集中的信息化管理, 但金融机构却没有途径对这些证件进行联网实时查询并核实, 只能通过人工识别。二是金融机构 (尤其是银行) 依据有关规定通过业务系统 (如网上银行等) 筛选出来的可疑交易数据, 其资金来源和去向往往都在异地, 而本地账户常作为中介过渡, 基层网点对异地账户信息几乎无法获取, 没有更好的技术手段去分析资金链上各个环节的情况, 从而造成可疑交易报告的有效性难于提高。三是在数据集中模式下, 基层网点使用的反洗钱信息系统一般都不能根据需要自主设置查询筛选条件, 对于非辖区内数据的查询需要层层授权, 使得反洗钱监管部门在对金融机构进行检查、调查时, 查询所需数据较为困难。

(四) 现有技术手段识别客户真实身份困难。

互联网的普及, 使得金融机构借助互联网推出的网上业务 (网上银行、证券买卖、电子保单等) 越来越多, 但金融机构在对网上业务履行反洗钱客户身份识别和尽职调查时却极为困难, 主要表现在注册开户和交易两个环节。在注册开户环节, 网上业务一般要求客户填写个人信息 (如姓名、证件类型、证件号码、住址等) , 提交确认后即成为网上客户, 金融机构无法实时核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在交易环节, 网上业务主要通过密码、密钥、证书、数字签名等认证方式来确认客户身份, 属于“认证不认人”的认证方式, 是一种非柜台式交易业务, 不需要实际的业务办理人 (代理人) , 识别客户的真实身份困难。

二、改进措施和建议

(一) 改进数据的报送和接收模式。

从金融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来看, 以数据文件形式报送和接收反洗钱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不是一种好的技术模式。笔者认为, 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作为反洗钱工作的基础, 在反洗钱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以后, 应及时对数据的报送和接收方式进行技术改造, 通过采用合理的信息系统技术架构, 把数据提升到战略资源的高度, 重构数据报送和接收信息系统, 以解决当前系统中存在的不足, 并为长期利用这些数据资源建立起良好的基础。此外, 监管部门应适时转变监管思路, 逐步把监管的客观标准转变到主观判断上来, 逐步淡化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的客观标准, 充分信任和发挥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一线的作用, 强化其勤勉尽责义务, 通过金融机构对交易数据的分析、审核和判断, 真正筛选出具有充分、合理理由的可疑交易数据, 以提高报送数据的有效性。

(二) 不断扩大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

金融机构在进行反洗钱工作时需要查证核实许多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行业, 作为反洗钱的行政主管部门, 短期内要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绝非易事, 但可借鉴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的技术模式, 将账户管理、征信管理、工商登记管理、组织机构代码、税收征管等信息系统进行实时互联, 并为金融机构提供统一的接入端口, 实现基本信息资源的共享。同时, 建议建立反洗钱“黑名单”系统, 用以收录联合国安全委员会、国际反洗钱组织以及我国发布的恐怖分子、高风险人员和高风险机构等的名单, 并按规定授权给反洗钱义务主体查询, 以满足金融机构对风险客户身份的信息核对和风险评估。

(三) 加强客户身份识别技术的应用。

篇4: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烟草;空气采样;维保

0 引言

卷烟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烟丝、纸张、丝束等可燃物和酒精、油墨、天然气等易燃品,防火工作是烟草加工企业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烟草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先进的安防设施在烟草加工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空气采样报警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它能大大提高火灾预警能力,及时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系统安装后,如何使系统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空气采样报警系统极早期预警、灵敏度高、误报率低的优势,降低维护保养成本,成为消防技术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空气采样探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优点

空气采样探测系统主要由吸气泵、过滤器、激光探测腔、控制电路、显示电路和采样管网(含采样孔)等设备组成。空气采样探测系统通过高灵敏度的感烟探测器主动吸取被监控区域内的空气样本,进行分析并检测其中是否含有烟雾成分。空气采样探测系统相比传统报警系统的优势如下:极早期预警;灵敏度高;误报率低;抗干扰能力强;多点采样形式;消防联动控制;具有完善的软件系统;安装调试方便简单,维护量较小等。由于空气采样早期烟雾探测系统在火灾预燃阶段就能发出报警,从而赢得了宝贵的救火时间,有效防止了火情的进一步蔓延。

2 空气采样早期报警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

2008年12月份,河北白沙烟草有限责任公司在制丝车间、卷接包车间、物流中心片烟库等区域安装了VESDA空气采样报警系统。系统安装7年来,报警系统发挥了报警早、误报率低的技术优势,同时由于系统运行初期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现场粉尘较多的区域易发生低气流故障,频繁更换过滤器,致使维护保养成本居高不下

系统使用初期,由于混淆了质保和维保的区别,错误地认为系统发生故障后,有设备厂家负责,不需要专业维保人员。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又未掌握空气采样早期报警系统的工作特点和维修保养规律,导致低气流故障频繁发生。通知厂家维修后,设备厂家为片面追求利润,只是简单建议更换过滤器,从而大大增加了系统的维护保养成本。

2.2 吸气泵采气量低,吹扫作业工作量大

维保人员吹扫采样管前,需将采样管与主机接口拆开,作业完成后再安装到位,维保人员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另外,采样管为PVC材质弹性不足,多次拆卸主机上方采样管导致接口扩大,造成采样管与主机进气口密闭性能降低,影响单位时间的采气量,降低了样本的浓度,进而延迟报警时间。

2.3 制丝车间粉尘较多区域吸气泵、激光探测腔易损坏

制丝车间在清扫保养时,由于采用空压气吹扫作业方式,导致作业场所粉尘大幅度增加,采样管吸收大量粉尘经过滤器进入激光探测腔。当过滤器粉尘增加时,过滤器堵塞后吸气泵负载增加,长时间过载运行,导致吸气泵电机线圈烧坏。激光探测腔内粉尘增加,降低光敏元器件使用寿命。

3 提高系统稳定性,降低维护保养成本的途径和方法

3.1 根据工作环境的不同,合理安排采样管吹扫频次、清洗过滤器海绵

随着对空气采样报警系统认识的加深,公司逐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培养了自己的专业技术人员,聘用了专业的维保队伍,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对系统进行测试、维护保养。根据工作环境清洁程度的不同,适当增加了制丝车间烟草尘浓度较高区域采样管的吹扫频次。系统原装过滤器为整体结构,只能整体更换,更换过滤器成本较高。对报废过滤器破拆后发现,过滤器结构简单,里面只是一块过滤海绵。经过咨询调研,其他厂家生产的过滤器可拆开取出过滤海绵,清洗后可多次使用,能够满足系统的技术要求。更换过滤器的生产厂家后,大幅度降低了维保费用。

3.2 对吸气泵采样管进行改造

如何能既便于维保人员日常吹扫作业,又能保持采样管与吸气泵连接处的密闭性呢?我们采用在吸气泵采样管上安装三通并在采样管进气口和吹气口加装开关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系统正常工作时,吸气泵与采样管畅通,吹气部位管道开关闭合;当维保人员进行吹扫作业时,关闭吸气泵与采样管通道,吹气口与采样管连通。采用此方法,吹扫作业时状态转换操作简单、可靠,改造成本低,较好地解决了多次拆卸采样管造成的采样管与吸气泵密闭性降低,影响采气量,延迟报警的问题。

3.3 改变生产现场保养方式,推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以其独特的理念,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公司制丝车间、卷接包车间、动力车间生产现场清扫作业采用空压气吹扫,导致清扫保养时,现场粉尘大幅度增加,不但增加了对现场员工的职业危害,还增加维保人员的清扫频次,影响空气采样系统的正常使用。解决生产现场粉尘浓度大影响空气采样报警吸气泵、激光腔使用寿命的问题,可采用改变设备保养方式的方法,变吹扫保养为吸尘保养,使用吸尘器吸附生产现场的烟尘、烟沫。保养方式改变后不但可以减少采样管网吹扫和过滤器保养频次,而且可大幅度降低吸气泵、激光腔等部件的损坏率。

4 结束语

通过几年来空气采样报警系统在我公司的应用,我们在建筑消防设施自动报警系统维护保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走了一些弯路。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安防技术和设备被大量应用,而使用单位无熟悉设备性能、维护保养知识的相关技术人员,有些领导片面认为设备质保期不需要专业维保人员,造成了设备出现故障后只能被动接受厂家的安排,大大增加了设备的维保成本。先进安防设备的应用不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提前进行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想使系统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减少故障率应立足于自身的技术支撑,培养空气采样报警系统方面的专业人员。只有系统使用单位自己的技术人员掌握了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才能打破生产厂家的技术垄断,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大幅度降低维护保养费用。

参考文献:

篇5: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企业上市的规模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管理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区谋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基本现状

当前,政府十分重视企业上市工作,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目前已拥有拟上市企业 家,分别为 公司。综观我区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上市氛围日渐浓厚。我区自开展上市工作以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中介机构推介和召开上市报告会、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等形式,并制定出台了 区《关于鼓励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权证过户、土地费用、上市成功后有关人员奖励等都作了明确规定。通过这些措施,激发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范管理的热情,全区上市氛围日渐浓厚。

(二)上市后备资源不断充实。截止 年底,全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 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 家。尤其是 “三十强工业企业”中,纳税过千万的有 4家,这些企业具有一定资产规模和产销能力,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科技含量较高,有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把这些企业筛选列入培育视野,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大力规范经营运作、内部管理,通过努力是有条件实现上市的。截止目前,第一梯队: 公司已进入上市审核阶段。第二梯队: 正在对 年财务进行审计,股份公司名称获市工商局核准,预计 月初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公司已与券商签署上市保荐协议,正在着手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三梯队: 等企业作为今后发起设立的重点企业,依据上市要求进行培育。

(三)推动企业上市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返还土地收益和土地成本问题,已按照《 0号》、《 8号》、《 会议纪要》等有关精神,顺利完成; 司土地、房产手续已办理完毕,所需缴纳费用的区级收益已按政策执行,市级部分待上市辅导正式报 证监局后,按《 0号》文件执行; 公司正在券商的协助下进行财务调整,其上市过程中的有关土地问题的请示已上报市政府。

(四)拟上市、改制企业运行再上新水平。我区拟上市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在券商的指导下,按照《证券法》要求,建立了完善法人治理机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公司还积极引入战略投资,优化了股权结构;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改制企业及非上市股份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已有很大提高。针对当前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对改制企业和非 上市股份公司的要求,结合新《公司法》,并下发了《 改制企业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市非上市公众公司规范运作管理办法》,指导全区改制企业、非上市股份公司规范运作,以适应国家加快多层次证券市场发展的要求,培育更多的上市后备资源。

二、存在问题

我 的企业改制上市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 等先进地区还有很大差距。虽然已拥有一定数量的优势企业,其资产规模、科技含量、盈利水平等也具备了较好的上市条件,但是,目前仍存在着认识不够到位、信息沟通渠道不畅、企业治理机构不完善、土地房产证照不全等问题,成为影响企业上市的“软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一是对融资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相对于资本市场融资来说,大多数企业更习惯于通过银行等传统渠道解决资金问题。二是对上市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家族制管理模式占主导地位,企业上市意味着要实行股份制改造,担心股权多元化后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上市后公司经营透明、公开,监管严格,担心企业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受影响。同时,存在着“小富则安”的思想,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对上市的愿望比较淡薄。三是大部分企业缺乏上市经验的专业人才,以致与中介机构沟通过程中,不能及时准确地准备的提供符合相 关要求的应披露资料,影响上市时间和进度。

(二)企业上市成本高且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财务规范成本较高。由于历史原因,我区部分企业财务制度有待规范,同时由于政策倾斜享受的国家和地方有关优惠政策,企业需要对前三年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整处理,个别企业还需要补缴税金、职工保险等;预期成本较高。企业在上市过程中,要缴纳土地使用证、房产证、车船使用证过户等费用,过户交易服务费,支付评估、验资、审计等成本费及不可预测费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投入还不一定有回报。此外,严格的上市审核制度、较长的上市等待期及其他不确定性也加大了企业上市的风险。

(三)企业上市推进工作缺少手段。缺少系统规划,目标责任考核不到位。由于企业上市规划未能纳入全区对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考核,形不成强有力的目标考核责任制,直接影响到工作实效;工作方法创新不够,激励政策落实难。在推进 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上市过程中发现,虽然 政府领导明确表态完全按政策执行,但具体操作起来有困难,尤其是在土地、房产权属过户,建设、规划手续办理的费用免缴及先缴后返等方面,依然很难做到不打折扣。

(四)企业发展中运作不规范。很多企业不能完全按《公司法》进行运作,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公司运作我行我素,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甚至成为装饰品,不能充分发挥各 自的职能作用;有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人兼,既是投资者又是管理者,人才机制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导致企业权利过于集中,决策不科学。

三、对策建议

现阶段,我国多正在加速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随着天交所成立,深交所创业板的即将推出,资本市场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因此,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们要立足 实际,通过政府引导、政策驱动、大力培育、规范企业运作等手段,积极扶持更多拟上市企业早日实现上市目标,努力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政府引导,落实工作责任制。一是借鉴先进经验。积极把推动企业上市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议借鉴绍兴县经验,将上市工作列入对全 各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考核目标体系。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形成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具体抓,拟上市企业由董事长挂帅,财务副总负责具体操作的三级联动网络。二是建立领导联系责任制。建立各级领导联系责任制和重点企业专人督办制,帮助企业做好各项规范、协调工作,督查有关政策的落实和工作进度,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上市目标。三是建立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对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涉及的各项审批,按照“一企一议”原则,特事特办,快速办理,提高企业改制、辅导的工作效率。

(二)构建培育体系,大力扶持企业上市。一是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在坚持现有上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想方设法降低企业改制成本,对企业在财务调整过程中的,应补缴的各种税收实行扶持,并对企业相关信息进行保密。二是建立上市企业梯度培育机制。首先要深入调研,每年对上市后备资源进行调查摸底,掌握全区上规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股改上市意愿,归类分档建立调整后备资源库。其次要建立梯队,分类指导。重点是采取企业自愿和政府推介相结合的原则,筛选出2至3家拟上市企业,主动关心、重点培植,实行区级领导挂钩联系、有关部门下派指导,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加快上市进程。三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不断提高主业产品科技含量,培植形成一批具有高成长空间、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完善其内部治理机构和财务制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构建持续发展平台。

(三)规范企业运营,积极引入创业投资。一是深化改革,规范企业运营。按照《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健全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构成的紧密有序、互相制约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要积极引入创业投资。现今,股权结构不合理是企业上市的重大障碍。企业要把利用资本市场与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结合起,通过引入多元化的 投资主体,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尤其是对市场前景和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入股,优化企业的股权结构,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为引导、培育企业上市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6:工程审核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1 合同制定要详细规范, 专用条款清晰明确

合同是工程审核的最主要的依据。合同制定的严密与否直接决定了工程审核争议的多少。合同引起的争议问题主要有工程类别、人工单价、大型机械费、材料价格、取费程序、合同包括的工程内容范围、联合试运转费、保运费等。如果这些内容约定不清, 直接导致工程结算无法进行。此类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合同专用条款中直接明确。特别是联合试运转费、保运费和大型机械费等定额没有明确, 实际发生费用难以确定, 竣工结算时难以核定价格, 建议在合同中一次性包死。主要材料价格要在合同中明确;取费程序中的一些不发生的费用如环境保护费、已完工保护费、总承包服务费、排污费等费用在合同中明确不计取等。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合同条款约定不清导致的纠纷。

2 工程签证单实事求是, 简单明了, 能够附示意图的要绘制示意图

工程签证单在工程审核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有的工程签证单造价甚至占了整个工程造价的30%~40%。所以工程签证单审核也是工程审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工程签证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签证模糊不清, 重复签证、过失签证和恶意签证等。现在许多建设单位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审核是独立的两个部门。建设单位签证人员不懂造价, 造价审核人员不管施工。这一点很容易被施工单位所利用。在做签证时故意模棱两可, 甚至重复签证、恶意签证等。模棱两可的签证在定额套用时容易出现大的争议。这一点在检修工程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管道拆除工程中的大小头、弯头、法兰等除利旧部分外一般不发生单独拆除。但是施工单位经常把管件和法兰都列入工程签证中。这样, 在工程结算时扣减此部分工程量就造成极大争议, 并且落实起来难度较大。因为工程已经结束, 现场不复存在。由于现场技术人员对工程定额的理解和掌握不足, 导致签证中经常发生签证与定额内容重复的现象。这也是结算争议中的一个方面。这一点容易发生在施工措施费部分。譬如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费及安全文明施工费等已在定额内包括, 但是现场签证中经常出现倒运、领料的人工和机械费用安全防护费用等内容。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签证应清晰明确, 避免歧义签证的发生。对工程数量、工程单位更要严格复核修正。对模棱两可的签证必须重新签证。杜绝施工单位各种钻空子的机会。坚决剔除恶意签证。有图纸或示意图纸能说明工程量的就不再签证工程量, 按图纸或示意图纸结算尽量减少人为工程量误差。另外要加强现场技术人员对定额的必要的培训和学习, 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定额常识, 对签证做到心中有数, 签证有底, 避免因对定额理解不够造成的签证争议。

3 严格定额套项, 提前控制一些定额套价偏高子目的使用

无论94全统定额、96综合定额还是03消耗量定额都综合性定额, 定额编制过程中是综合考虑的, 所以难免有一些定额编制的不是十分合理, 甚至有的定额子目严重偏离实际造价。套用不同的定额子目会严重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譬如在防腐保温工程中, 合同或签证对锈的级别划分就会严重影响工程造价。按94全统定额砂轮机除锈来说:轻锈基价7.09元/10平方米, 中锈基价23.66元/10平方米, 重锈基价67.03元/10平方米。作为一个装置来说, 都是几万甚至十几万平方的除锈面积。假设一套装置除锈面积10万平方米, 按轻锈基价7.09万元, 中锈基价23.66万元, 重锈基价则为6703万元, 取费后差距更是巨大。如何做好这方面的控制工作而减少建设单位的投资呢?首先从合同条款中约定除锈级别是最为妥当的方式。只要工程总体有利润可图, 施工单位还是能够接受合同条款中约定的较低锈级别。严格控制较高锈的级别的签证, 从源头上控制了较高锈级别定额子目的套用。

4 严格遵守约定, 严格执行合同

众所周知, 现在只有少数的建设单位按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付款, 施工单位也很难按合同约定的工期竣工。尽管大部分合同中约定双方违约各自的处理方式, 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很少得到实施。双方都会互相妥协以保持继续合作的关系。但是暂时互相妥协的结果最终会在竣工结算时完全暴露出来。譬如有的工程由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还是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 历时时间长, 跨度大, 实际竣工日期间远远超过了合同规定的工期, 在此期间国家根据市场形势又对人工费和部分材料费做了调整, 并且与合同规定的人工费和材料费差距较大, 但是合同中又没有明确人工费和材料费的调整方法。对于此类问题的处理应该采用以下措施:建设单位在制定合同付款方式时要充分考虑到本单位在整个工程期间的资金流动情况, 项目工程款要专人负责, 专款专用, 留足备用款。这样就能按时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 避免因付款问题造成的违约。施工单位也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建设单位拨付的每一笔工程款都要百分之百的用于本工程上, 严禁挪用到其他工程上或用于其它和本工程无关的事情上。对于人工费和材料费的价格调整应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这样有了合同的明确约定, 工程竣工审核时就会有法可依, 不会因争议而导致工程结算无法进行。

总之, 工程审核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还有很多, 不同的工程会遇到不同的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是在工程审核过程中一些常见的比较共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没有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的事情。但是工程审核的原则是一致的, 就是公平公正合理地反映每一项工程的真实造价, 这也是工程审核的最终目的。

摘要:作为从事工程造价工作多年的人来说, 在工程审计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譬如合同条款约定不清导致的问题, 定额套项子目的问题, 工程签证模糊或重复导致的问题以及工程材料价款合同没有约定而在结算时的材料定价问题等。在实际工程审计过程都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但是所有的争议问题都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

篇7: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煤炭资源整合;健康稳步发展

中图分类号:TD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6-0075-03

资源整合,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是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是优化配置的决策。

煤炭资源整合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足十几个省份,事关我国煤炭工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布局和可持续发展。各地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按照煤炭工业生产集约、经营专业、管理科学、安全长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引进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发挥集团管理、技术、装备、队伍、销售等优势,通过资源整合、企业重组、租赁托管等方式,深化煤矿体制改革,提高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改善经营管理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配置优化矿井布局、提升资源整体开发水平、煤炭企业产业集中度和安全保障能力,切实解决了煤炭生产客观上存在的多、小、散、乱等突出问题。

1存在问题

1.1整合规则变数大、整合周期长

从2004年以来,国家统筹兼顾,快步提高了矿井的安全准入标准、保留矿井的规模及采煤方法改革标准。资源整合后,基建、技改矿井数量多,技改时间长,加之有些矿井资金投入不到位,整合矿井投资者之间意见有分歧或者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引起设计变更等也影响了技改进度。技改工作尚未完成,政府又出台了新的整合标准,原来整合矿井规模又远远低于新的标准,令整合矿井再次进入整合重组的复杂程序,原有整改方案不得不重新设计,已结束或正在施工的工程不得不报废或叫停。

1.2对资源整合的观念和认识不足

尚未整合的矿井矿主对国家资源整合的政策认识不足,尚存消极观望的侥幸心理;已被整合的矿主,在新企业的投资问题上存在意见分歧,与矿主的沟通,需要一段痛苦的磨合期。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小煤矿的过度开采已经对煤层造成了破坏,大企业要想整合并进行开采的难度很大。事实上,那些已被整合关闭掉的矿主,凭借手中掌握着的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过剩财富,更迫切地寻找新的资本投资方式。

1.3安全生产问责制的副作用在作祟

受国家安全生产问责制的影响,地方政府工作中存在“宁要乌纱帽,不要煤矿开”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地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煤矿安全生产的主体、原煤矿属地监管部门各自为政,造成省、市、县、乡、村及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村企业办高举冠冕堂皇的监管大权,下矿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或督查,往往一纸停产通知伴随封闭井口的处理决定了事。隐患必须限期整改,但事实上却没有给企业提供必要的整改条件,造成企业安全隐患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不安全局面。这种自相矛盾的作风,常常使企业举步维艰,哭笑不得,无意识地坑害了国家、企业及地方百姓的利益。企业停工,安全是保证了,各级官员的乌纱帽是保住了,可企业如何生存、地方经济如何发展,孰重孰轻,权衡利弊,官员们常常为推脱责任,倾向于前者,久而久之,便成为了资源整合进程中事实上的绊脚石。

1.4旧观念制抑企业发展

地方政府,特别是职能部门,习惯了过去与矿主打交道时履行职能的模式或规矩,遵循着早已根深蒂固的管理思维,一时难以适应大集团控股或托管后的经营模式,在大集团的日常运作中,存在代沟现象,不利于企业正常发展。

1.5对矿井的真实情况把握不准

整合煤矿相当一部分资源储量匮乏,发展潜力不大,周边煤矿越层越界现象严重,没有火眼金睛或配套的探测手段,在短暂的调研时间内,要想准确把握矿井的储量等基本情况难度很大。更何况矿主没有提供矿井真实资料的诚心,对矿井的真实情况遮遮掩掩,即使是已完成改制的煤矿,真实情况也只能像挤牙膏似的挤一下,出一点,这给资源整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整合后的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矿井的安全生产、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隐患和难度。

1.6审计和评估工作可操作性不强

审计与评估工作因为整合时间太紧,往往缺乏对整合企业客观公正的评估,如果审计和评估工作中再掺入腐败行为,受害的恐怕就是整合主体了。目前,各地均没有建立对煤炭资源的贮量、价格等法定的专门评估机构,因此,在煤炭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主观随意性大,导致纠纷不断,阻碍着整合的顺利推进。国家相关部门又没有出台法定的补偿标准与中小煤矿退出的法定补偿机制。

1.7利益关系错综复杂

随着煤炭主业基地跨地区、跨省、跨境的转移,地方外部关系错综复杂,在利益分配上,大到税收、小到福利,甚至村与村之间都有矛盾。原煤矿遗留问题较多,整合后,各类矛盾相继出现,令负重的新企业应接不暇。对整合主体来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全新的关系网,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去适应社会、融入关系网。多数地方政府完全依靠协商的办法解决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已经成为煤炭企业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处理不好区域经济的关系,就难以优化经济运行环境,就不可能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和谐发展。

1.8资源整合发展不平衡

各地资源储藏量、矿井产能不等,整合形势不平衡,产业发展格局也不同。有的地方整合方案脱离当地实际,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但对当地特别是贫困县的就业和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环境和绿化也会带来压力。而实际上现有资源已支离破碎,形不成规模,整合后的企业缺乏积极性,不愿意再加大无为的费用。部分整合煤矿企业整合工作的主动性差,在整合过程中,矿主缺乏大局观念,致使整装的煤田四分五裂。还有个别地方采取政府行为,领导站在地图前规划整合,但不尊重客观事实的强制性整合,反而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

1.9整合审批手续时间过长,证件办理繁琐

由于整合难度大、建设步骤缓慢等原因,导致审批手续复杂、时间过长。煤炭生产企业设置证件多,办理证件就多,加之证件适用周期短,审批程序复杂,常常是一个证刚办下来另一个证又需要开始办理,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工作。

1.10整合成本过高

国家在整合这个资源流转过程中没有收益,地方政府及煤炭主管部门等相关利益主体及一些矿主借煤炭资源整合之机,趁机渔利,加大了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在整合中、小煤矿过程中的投入及成本;此外,被整合的小煤矿由于多年的滥采乱挖,煤层的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都非常复杂,采空区接连采空区,水、瓦斯、采空区、老空积水等地质问题给大型煤矿的技术改造带来许多新的困难和安全隐患,增加了新的成本投入。企业在投入生产之前,每年高额的资源价款仍得缴纳,这一问题同样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涉及到产权转移这一法律问题,但政府对煤炭资源整合的范围、措施、产权关系变更及有偿使用制度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在整合过程中,不少地

方往往过分地依赖行政手段。

1.11资源整合方式存在弊端

控股方式的最大弊端在于控制力不够,虽然名义上整合了,但管理模式很难改变,隐患仍然存在。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小煤矿的过度开采已经对煤层造成了破坏,大企业要想整合并进行开采的难度很大。托管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整合,其形式不是淘汰落后、提高生产力,仅仅是一种责任的划分,没有资产的控制权,大型企业先进的管理很难输入到中小煤矿的管理中,其监管力度显得苍白无力。

2建议

2.1制定政策法规引导资源整合

国家应出台适合各地煤炭工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出台和完善支持大型煤炭企业整合中小煤炭企业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健全和完善资源整合的配套措施。明确煤炭资源整合的范围、产权关系变更及有偿使用制度。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法定的经济补偿标准与中小煤矿退出的法定经济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中小煤矿积极参与资源重组。通过规划和政策支持,从体制和机制上提供保障,促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2.2扶持大型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

制定符合实际的扶持煤炭资源整合的政策,明确并细化整合主体的标准和责任。鼓励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合作,制定优惠政策,从项目安排、资源价款、税收征缴、资源储量等方面扶持大型煤炭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2.3打击非法违法开采正确引导资源整合政策

各地应借力“三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违法开采工作力度,同时加大对煤矿体制改革、资源整合重组实施意见的宣传、发动力度,提供正确的政策导向。并根据煤炭资源的整装程度规划煤炭整合主体。为大型煤炭企业提供比较整装的煤炭资源,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合理规划资源整合布局

政府统一组织编制煤矿整合重组规划,打破行政区划实现有效整合,对资源状况进行综合调查分析,根据资源规划和改制政策,对煤矿摸清底数,具体分析,科学分类,统筹规划。大中小型煤炭基地建设布局要与城镇发展规划、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相结合。

2.5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关系

对煤矿实行收购、控股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或其成立的新控股公司是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承担安全生产全部责任,地方政府部门不再实行安全监管;对从事租赁、托管的煤炭专业公司须经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签章委托认可承担安全生产相应责任,安全考核指标单列,同时接受属地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地方煤炭企业应接受属地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完成改制后的煤矿,必须依法依规从事生产经营,政府及有关部门实行依法保护和规范监管,不得乱停产、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

2.6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企业与属地社会关系的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好与区域经济融合的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充分研究企业产业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政策、资源、环境的融和度,防止出现发展上的“水土不服”。有条件的煤矿企业内部管理可实行军事化管理,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有碍企业正常发展的各类矛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对被整合煤矿实施改造,在资源、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

2.7建立煤炭资源贮量、资产等法定评估机构

国家应制定资源核查、资源论证、资源评估、资源审计等责任制度,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真实有效地出具煤矿现有的地质储量及可采储量报告,对有形固定资产和采矿权价款等进行公正的评估,依法办理法律手续,为整合企业把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8科学安排可持续发展规划

国家应向当年农村承包土地50年不变那样,制定相对稳定的矿井规模及生产年限规划,有利于企业能按部就班地科学安排可持续发展规划。各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大型煤炭企业要超前谋划,做好基础工作,对整合矿井的规划要尽量一步到位,避免整改过程中二次或多次整合。

2.9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

要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经济的手段,全面推进资源整合、能力置换和采煤方法改革,坚决淘汰生产能力落后的矿井,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和循环利用率、原煤洗选加工率、主要污染源治理达标率、煤层气抽采和利用量。引导煤矿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煤、电、路、港、化工相关产业联营或一体化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被整合煤矿实现可持续发展。

2.10简化资源整合矿井的审批程序

国家应采取政府行为,对建设的相关程序矿井建设、运力匹配、采矿权出让、用地指标、资源价款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简化资源整合矿井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的审批制度。

2.11兼顾各方利益。实现煤矿经营高效化

因矿制宜,互利共赢,通过兼顾各方利益,实现煤矿经营高效化。对不同区位、不同资源、不同规模、不同技术的各类煤矿。区别对待,分类实施,采取不同的改制形式,充分尊重和保障所有权人、参与改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国家、集体和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利用市场手段合理兼顾各方利益,通过利益调整取得煤矿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2.12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整合矿井

企业应提炼适合自身社会环境、发展特点的本土企业文化,用全新的企业精神对内凝聚人心,激励员工锐意进取、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对外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扩大企业影响,拓宽经济发展思路。同时借鉴中、小煤矿在劳动用工、工资管理、办事效率、责权利统一等方面优秀的管理经验与模式,剔除大集团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等致命缺点。

2.13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各级政府部门应按照商务部发布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积极倡导、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缓减国内资源整合压力,保护国内不可再生资源,促进国际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

篇8: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1 药品过度包装, 拆零困难

PIVAS工作人员在排药时需要将注射剂拆除最小包装后放入排药筐以备配置, 某些厂家的药品包装较为过度。如某品牌泮托拉唑注射剂, 1支1个包装, 10支1个中包装, 100支1个较大包装, 500支1箱。造成拆零时层层破拆, 耗费人力。还导致医患使用不便、资源浪费严重、患者经济负担增加、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2]。还有我院使用某厂家的大输液, 每瓶用塑料薄膜密封包装, 厂家的解释是防止在运输途中互相挤压导致瓶签磨损, 影响大输液瓶体外观, 但对于静配中心来说, 就要安排专人扒掉每个瓶上的塑料薄膜, 这对日均配置3 000余瓶的我院来说, 大大增加了工作量。

1.2 注射剂外包装相似, 造成调配差错

该院PIVAS目前有340种注射剂, 其中有些药品药理作用不同但外表相似, 如某厂家生产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葛根素注射液;有些药品规格不同但外表相似, 如某厂家生产的血栓通100 mg和150 mg两种规格;还有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种药物外表相似, 如某厂家生产的参麦20 mL与另一厂家生产的参麦20 mL差别仅在玻璃安瓿壁上多了一个商品名字。PIVAS工作人员每天面对不同规格、种类药品, 工作量大、任务琐碎繁重, 在熟悉药品后, 外包装成为识别药品的重要因素, 因此外包装的颜色、形状和大小相似是调剂错误的危险因素[3]。

1.3 玻璃安瓿注射剂容易破碎, 损耗较大

PIVAS工作人员排药时要求注射剂没有外包装, 破拆外包装极易造成这类药物的破损, 如参麦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排完药后传递进配制间时由于排药筐的相互叠加, 也容易造成这类注射剂的破损。该院PIVAS 2012年1~6月份注射剂破损品种9类及破损金额总计14 146.47元, 上半年破损率0.31%, 超出医院规定的0.25%损耗率。见表1。

1.4 节省药品数量较大, 无法处置

该院PIVAS在遇到病人处方剂量小于单包装剂量时, 通过合理的拼用, 可以节省出来部分药品。某儿童医学中心2001年的一项调查中, 一个月内通过拼用, 节约药品金额10万元[4]。这些节省出来的药物, 在盘点时造成溢库, 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 不能重新入库销售, 堆在库房等着失效当做医疗废物处理, 这反而又造成药品的浪费。该院2012年上半年节约药品种类及数量, 总计8 801支, 22 633.08元。见表2。

1.5 审方药师自身能力不足,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任务艰巨

由于临床药师的缺乏, 该院的审方药师来源大多是药房调剂师或药学专业大学毕业生, 缺乏临床查房经验, 这与国内审方药师专业知识不足、医学知识不足[5]等观点相符, 致使药师不能切实履行自己职责, 提出的意见医生不认真对待。而主要依赖药品说明书和注射剂配伍禁忌表等, 且参考书中有关配伍及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理论依据少有记载, 可借鉴性差, 以致审核医嘱时难觅有力的说服依据, 为不合理用药埋下隐患[6]。

1.6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没有收费标准, 静配中心地位尴尬

该院于2010年投资200余万元建成PIVAS, 运营支出及维护费用平均每月近八万元, 由于我省没有静脉药物集中配置收费标准, PIVAS处于免费为临床科室服务状况。投入大无产出, 领导不重视, 处于半开工状态。没有收费标准, 更使得许多医疗机构失去建造PIVAS的动力, 周边县市、兄弟医院也处于观望状态。目前也仅有云南、广东、山东等几个省份出台了收费标准, 但各省份收费差异较大, 有高有低, 造成收费混乱, 损害病人利益[7], 损害PIVAS形象。

1.7 PIVAS配置任务要求药学人员承担, 现阶段难以实现

该院PIVAS运行以后, 参照国内存在的3种管理模式[8], 经综合考虑, 选择国内大多数医院的运行方法, 确定了药护协同模式, 即配药工作由护士来完成[9,10]。2010年卫生部下发《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管理规范》要求“负责摆药、加药混合调配、成品输液核对的人员, 应当具有药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护士不能再参与配药工作。目前医改背景下, 药品加成即将取消, 医院不愿再招聘药学技术人员, 造成各个部门严重缺编, 静配中心药师岗位缺编更大, 目前没有能力使药师替代护士承担加药工作。

2 建议

对于药品过度包装, 建议厂家在药品生产时简化包装结构, 取消一支一个包装, 做大包装, 如10支1个最小包装, 避免破拆困难和资源浪费。同样, 为避免摩擦导致瓶签磨损, 大输液也可做成20~30瓶用塑料薄膜密封。对于外包装相似的药品要求不在同一区域摆放, 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 严格遵守“四查十对”, 同时建议药品生产厂家对本厂家生产的不同规格的同种药品在外观上做到差异化。对于玻璃安瓿容易破损现象, 建议厂家用西林瓶或塑料安瓿来解决, 同时教育工作人员加强责任心, 取用药物时轻拿轻放。对于节约的药品, 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 以使医疗单位依法处理。审方药师自身能力亟待加强, 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11,12], 接受再教育再培训迫在眉睫。对于收费标准, 呼吁国家尽快出台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的收费参考标准, 让各地在制定收费标准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以使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健康发展, 同时鼓励更多医院投入静配中心的建设。对于<规范>要求由药学人员承担PIVAS加药调配工作, 建议已按药-护模式来运行的静配中心早作准备, 逐步培训逐步替换。

3 结语

我国PIVAS发展历史刚超过10年, 该院开展此项工作也不到2年,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 有些是单独的, 有些是共性问题。如何正视这些问题, 解决这些困惑, 不仅靠药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也靠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只有这样, 才能调动PIVAS建设的积极性, 也能促使PIVAS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永佩, 焦雅辉.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393.

[2]林文华.改进药品过度包装的几点意见[J].海峡医药, 2010, 22 (6) :258-259.

[3]支小毅, 马晓鹂, 陈广斌.门诊药房外包装相似药品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房, 2009, 20 (7) :554-555.

[4]郭秀利.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目的与意义[J].海峡医药, 2007, 19 (5) :28-29.

[5]陈志东, 沈炜明.我国“审方药师”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中国药房, 2005, 16 (19) :1444-1446.

[6]陈志东.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平台的合理用药及存在问题[J].上海医药, 2010, 31 (10) :441-442.

[7]陈志东, 章萍, 陈燕.我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现状的思考[J].中国药师, 2009, 12 (6) :785-787.

[8]龙项, 冯默, 陈小敏, 等.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若干问题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药房, 2008, 19 (13) :1030-1032.

[9]陈燕, 许璜, 肖舜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学人员配药培训方法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4) :265-266.

[10]张丽萍.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建立及工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70-171.

[11]盛男, 严卫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展热中的冷静思考[J].中国药房2004, 15 (5) :266.

篇9:AO系统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故障;处理方法

引言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电能分配的枢纽,在电力系统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担任电能的汇集与分配功能,所以,当变电站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容易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出现问题,从而造成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供电,以及造成电力系统供电设备的损毁,所以针对以上现象,本论文详细的阐述了变电站在运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从而提高电力系统事故处理的速度,进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小电流系统的接地告警

在35kV及以下系统中均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接地时,正常相电压变为线电压,而线电压依然正常,所以用户能够正常用电,但是当长时间运行时可能导致非故障由于电压升高导致的绝缘击穿问题,从而造成多点接地,所以,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者不接地系统中,当系统发生接地时,需要发出系统接地告警信号,提醒运行人员进行处理,有时电压互感器熔丝熔断、二次回路断线等故障也会发出系统接地告警信号。

1.1电压互感器高压熔丝熔断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或谐振时,常常会导致高压熔丝熔断和低压熔丝熔断。当高压熔断丝熔断时,会导致电压互感器一次侧失去电压,这在二次保护上是无法判断出来的,因为断线或者其他问题都会造成接地告警信号动作。如果此时高压熔断器没有明显的异常点,我们首先需要用一次电压感应器来判断是否是熔断器熔断,判断的方法是在熔断器两侧去感应电压,如果熔断器正常,两侧都可以感应到电压,如果熔断器熔断,只有一侧有电压,熔断时及时更换。

1.2二次回路异常

当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回路发生异常时,如某相电压消失,则会产生零序电压,当零序电压值大于接地告警继电器的动作值时,接地告警继电器动作,从而发出接地告警信号,当二次回路发生异常时,我们可以用万用表先测量各相的相电压,再测量零序电压,如果某相电压缺相,则停运电压互感器并进行检修。

2、系统振荡

如果并列运行的系统或者发电厂失去同步时,破坏了原来的稳定运行,于是出现系统振荡,这是电力系统最为严重的系统故障,可能发展为电网大停电,造成大量的用电设备损坏,为了避免由于电力系统的稳定遭到破坏,我们需要防止电力系统的振荡,一般的变电站中均配置故障解列装置,其保护原理是当电力系统的电压或者频率发生问题时,该装置选择性的切除部分线路,以终止振荡。系统振荡时,部分继电保护也采用了闭锁的保护的功能,所以在发生振荡时,我们首先观察一下全站设备是否保护启动过,如果所有保护在同一时刻出现启动,则说明发生系统振荡现象,如果出现由于系统振荡导致的变电站跳闸现象,则当系统停止振荡时,根据调度要求重新恢復送电。

3、变电站的事故跳闸

3.1线路跳闸

3.1.1线路故障导致的保护跳闸。当线路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正确动作,此时,需要打印所有动作装置的动作报文以及故障录波信息,从而分析故障类型,判断故障发生点,将分析结果上报调度,如果是正确的保护动作则进行统计,如果是误动,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3.1.2开关偷跳。当线路发生开关偷跳时,首先保护装置会重新发出重合令,如果重合不成功,则可能的故障原因是断路器的跳闸回路异常,或者有人为的误操作,经现场确认无人为误操作后,需要用万用表测量跳合闸线圈的电位是否正确,并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其具体原因。

3.2主变跳闸

3.2.1区外故障引起的分侧差动保护动作。当主变发生严重的外部故障时,流过高压侧或者中压侧电流互感器以及流过公共绕组的故障电流数值相同,大小相反,但是电流互感器的伏安特性不一致,导致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电流值大小不一致,从而产生分侧差动保护的差流,使得分侧差动保护动作切除主变三侧的断路器,如果在主变运行中发现主变跳闸,需要分析是否由于外部故障严重时引起的主变差动动作,分析的依据是打印出主变的录波图,分析电压电流的波形是否正确。

3.2.2励磁涌流引起的差动保护动作。主变合闸时,会在合闸侧产生励磁涌流,该电流可能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远超过差动保护的动作值,从而引起差动保护动作,如果在主变合闸时,发生主变跳闸的现象,首先判断是不是由于励磁涌流所致,其判断方法是打印主变的故障录播信息,分析波形图,如果电流的波形明显偏于一侧,则说明该故障的确是因励磁涌流所致。

3.3直流接地引起的主变跳闸

对于电缆较长的出口继电器,如果继电器的正极接地,则会通过整个系统的对地电容形成回路,从而引起主变的跳闸,主要的跳闸继电器有非电量继电器,有哪次针对以上现象,当变电站直流接地时,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当出现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的接地报警信号应该处理到现场进行处理,如果因为直流接地引起的故障,要对接地点进行及时查找,查找时,应该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规定的要求,防止造成两点接地,从而导致更大范围的事故,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事故的严重性。

3.4非电量引起的主变跳闸

非电量保护一般反应的是主变内部发生的故障或者套管引出线所发生的故障,在这种情况下,变压器本身存在或者出现的问题和状况应该成为本次事故的主要排查对象,如果排除了主变的内部故障后其原因可能在非电量的继电器上,继电器误动,出口误动或者直流接地造成的非电量继电器动作,如果在瓦斯继电器内部发现气体,应该采样检查,并根据这些现象判断出故障性质。

3.5风冷引起的主变跳闸

根据规程规定,变压器的上层油温不应超过85℃,所以,风冷系统对变压器的可靠运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风冷的电气回路比较复杂,所以需要对风冷回路有很详细的了解,如果发生风冷全停,需要运行人员快速的处理问题,因为根据相关规定,当风冷全停达到一个小时时,应该跳掉三侧断路器,当风冷全停尚未达到一个小时,但是主变油温超过75℃时,则在20分钟后切除主变三侧的断路器,而风冷全停的原因有风冷回路异常、工作电源异常、三侧断路器位置异常、空开跳闸等情况,具体问题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4、总结

如果变电站在电力系统运行当中出现故障后,运行以及调度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及时的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将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理并恢复设备的正常供电,本论文是现场运行人员的多次总结、验证之后得到的相关解决方案,已经经过多个变电站的运行,结合以上情况,本论文具有以下特点:(1)可靠性较高。本论文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在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之下得出的,所以其可靠性较高,能为以后的变电站可靠运行提供保障。(2)具有普遍性。本论文提出的问题是所有变电站运行中都可能遇到的普遍问题,各变电站在发生以上问题时,可参照以上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文洪.浅谈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11).

上一篇:2022管理评审报告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