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问卷调查

2024-05-07

社保知识问卷调查(共9篇)

篇1:社保知识问卷调查

盱眙县希望小学节能知识问卷调查

班级:姓名: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为了了解我们节能意识,倡导节约之美,我们特意开展此次小调查。支持节能,就是为我们未来的生活,以及后代人的生活开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需十分钟左右,认真完成下面的几个问题,重新看待自己的生活方式,重新定义您心中的节能,您会发现原来自己能做的事有很多。谢谢你们的合作!

1.放学或者下课你会随手关灯吗?

A 一直如此B 有时会C不会

2.在你用完水时你会一直把水龙头打开着吗?

A一直打开着B中途离开会关闭

3.你觉得学校是否存在浪费能源的问题?

A 很严重B 有但是不严重C 没有

4.你觉得学校面临最严重的浪费能源的问题是什么?

A 浪费电能B浪费水能

5.如果单位提倡每天提前断电15分钟,你会支持吗?

A支持B不支持

6.知道全球气候变暖原理以及未来变暖的趋势吗?

A知道B不知道C听说过但没深入了解

7.你认为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如何?

A很高B高C一般D低

8.你认为在参与节能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选)

A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对环保认识不足B有“搭便车”心理,希望别人多出力C可能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时犹豫D认为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自己没关觉得没问题E其它

9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节能意识?

A在学校增加环保方面的课程B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C通过专业人士做讲座D通过广告形式宣传

10再次感谢你填写这份调查问卷,感谢你对节能事业的帮助,通过填写这份调查问卷,你今后会怎么做?(多选)[多选题]

A.自觉减少使用塑料袋,增强环保意识,并督促其他朋友也一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B.平时注重环保,随手关灯关电,积极节能;C.实施“生态文明”,促进人与大自然和谐,少食野味,关爱动植物;D.分利用资源,不随便丢弃可再次利用物品;E.减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比如塑料袋、筷子、餐巾纸„

篇2:社保知识问卷调查

姓名

1.中国的国土面积是:

A、960万km2 B、1000万km2 C、1260万km2 D、1100万km2

2.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为:A、32000公里 B、25000公里 C、18000公里 D、14000公里

3.海洋与我们的生活:A、关系密切 B、有点关系 C、无关紧要 D、不清楚

4.海洋被污染后会通过食物链等途径影响人类生活吗?A、会 B、不会 C、一点点 D、不清楚单选 5.您听说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吗? A、比较了解B、不知道

C、听说过,不知道详情D、看过,但是没研究过

6.对于“地球上海洋面积广阔,因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表述,您认为:

A、正确 B、不正确 C、不确定 7.对于“赤潮”现象的原因,您认为:

A、是洋流运动的结果 B、是海洋环境遭到破坏的结果 C、是岩浆活动的结果 D、不知道

8.近年来,我国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南极科考,您认为这钱花得值得吗?

A、有必要 B、不值得 C、不清楚 D、无所谓 9.对于“海洋不仅是我们的,海洋更是子孙后代的”的表述,您的态度是:A、非常赞同 B、不赞同 C、不知道

10.为了保护海洋,如果“海洋保护基金会”希望您能捐出一元钱,您的态度是:

A、积极响应 B、没想过 C、不会D、我会捐出更多钱

11.世界上最大的海是()。A、地中海

B、红海

C、珊瑚海

D、黑海

12.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但多数资源目前难以直接利用:A、是 B、不是 C、不清楚

13.您认为身边人的海洋意识多数情况是:

A、非常强

B、较强

C、一般

D、没有

14、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近()。

A、2% B、51% C、71% D、91%

15、联合国于2009年首次庆祝世界海洋日,主题为“one ocean, one climate, one future”。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为“世界海洋日”。

A、5月12日 B、7月18日 C、6月8日 D、10月12日

16、()是地球上第二大洋,它位于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篇3:社保知识问卷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涉外纠纷日益增多,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指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而目前最稀缺的就是能用英语进行知识产权实践操作的人才。从教育部于2001年9月做出的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双语教学的通知至今已近10年,法学作为教育部特别要求急需开设双语课程的专业之一,为数不多的高校开设的法学双语课程主要是涉及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等课程,开设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寥寥无几。为贯彻教育部通知,有效开展知识产权双语教学,我们对本校的法律专业四个年级学生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3份,经过对问卷的分析,结合国内现状,笔者对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提出一些初步设想。

1 师资力量

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师资力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从事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与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在本次调查中,师资力量来源的选项为外国法律专家学者、国内法律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的教师,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外国法律专家学者的占56%,国内法律专业教师的占28%,英语专业的教师占16%。由此可见,有外国法律专家学者到高校任教当然是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的首选,其次,在英语国家获得过学位,并在国外的有关学科领域开展过前沿的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样也是高校迫切需要的人才,只是前两者可谓凤毛麟角。而我国目前的高校师资基本状况是:外语水平较高的教师一般不具备专业知识,而懂专业知识的教师其外语水平,特别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低下,难以胜任双语教学任务。

在现有高校双语师资匮乏的情况下,无疑应加大相应师资力量的培养。知识产权法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主要有职后培训和职前培养两种。(1)职后双语教育师资培训,是对在职教师进行双语教育的专门训练或短期再教育。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学教师中,有一部分人已经具备了外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经过强化外语和双语教育原理及技能、技巧的培训,借助现代多媒体外语教学技术的帮助,将能够逐渐用汉语和外语进行双语授课。职后培训的主渠道是教师进修院校的脱产培训,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师出国进修。通过职后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高校对知识产权双语教育师资的需求,但从长远看,职后培训无论在人数、质量还是效果上,都存在局限性,它只能成为知识产权法双语教育师资培养的辅助途径。主要的教育师资应由职前培养来担当。教师的职前培养,是指对就业之前的人员进行正规和专门的教育、培养和训练。笔者建议在开设的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招生的高校中,大量采用双语教学授课,同时提高学生的知识产权法学专业水平和英语运用能力。这一途径不失为当前培养知识产权法学专业双语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它依托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学硕士教育为基础,不用单独开设本科专业,比较灵活,易于实施。

此外,培养双语师资,还可通过以研读双学位的方式和主辅修的方式。但因高校师资的高学历要求,此两种途径仅为权宜之计。

2 学生英语能力

由于近年的高校扩招,直接导致了地方性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下降,笔者在13年来的专业英语教学中对此深有体会。扩招前,法学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四级通过率达到80%左右,上课时极易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扩招后,以2008级学生为例,通过四级的学生为60%左右,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我国的英语教学,包括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偏重读写训练,忽视听说练习,即使通过四级的学生大多也只能阅读英文文章,却不能用英语来进行相互交流。本次调查问卷涉及知识产权双语教学课程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一项中,12%的学生认为上双语课的前提是通过六级,19%认为应通过四级,有44%的同学认为不仅要通过四级,还应通过相应的口语考试,否则双语教学无法开展。在其他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中,听说能力不足也是致使许多学生不能坚持学习双语课程的主要原因。如西安交通大学的数学双语教学,一开始有100多人左右报名学习,可仅有53名学生坚持下来并参加了考试。而清华大学开设的物理双语必修课中,听课的学生两周就从130人降至102人。(2)在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的前提下,是否有必要在各高校全面推广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另外,教育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知识产权双语教学尤为如此。

3 课程设置

3.1 开设课程时间

就词汇量而言,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较少,听、说、读、写能力均较差,如果这时候实行双语教学,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教学效果较差。就专业知识而言,知识产权法属于专业课类型,不适宜在低年级开设。因此,对知识产权法学双语课程的设置,最好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开始。高校的大学英语一般开两年,在大学三年级,相当部分学生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统考,学生普遍已有了较好的英语基础,这时采用双语教学对学生来说困难相对较小。

3.2 前期课程的设置

为了配合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开展,在开展该课程教学之前,应设置一些前期课程,主要是在学生已积累的原有普通英语的基础上适当加强专业课和专业词汇教学。(1)结合学生的听力,口语现状,建议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增设针对发音、听力和口语开设特别选修课,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双语的课堂教学互动做好铺垫。(2)把《专业英语》作为双语教学的准备课程纳入双语教学的整个流程,并提前开设。由于课堂教学十分有限,而知识产权法律英语中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在日常生活中极少使用或是其词义与日常词义大相径庭,因此在课堂上有时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专业词汇,这不仅导致双语课堂的信息量缩小,也有悖于双语教学的初衷。因此,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尤为重要。

3.3 教学大纲的修订

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传统教学不同传统教学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双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传统教学目的基础上,主要注重专业文献的教学与训练,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增强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因此,知识产权法双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应围绕这一目的作相应修订。

4 教学方法

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教学模式。现有的主要模式有:一是全外型。即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作业和最终考核都用英语进行;二是混合型。这种双语教学模式,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而教师板书和学生作业以及最终考核用英语进行;三是半外型。即采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板书亦是汉语,学生作业和最终考核仍用汉语进行,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

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有72%的学生选择了混合型教学。采用混合型授课方式,建议课堂教学时首先用中文对本节课的内容简要介绍,然后将本节课内容涉及的重要和常用专业词汇板书,最后开始正文的教学。教学语言尽量用英语,课堂答疑阶段,鼓励学生用英文提问,实在无法表达时,亦允许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或是别的同学用英文复述。在进行法学双语教学时,还有以下方法可以采纳:

4.1 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知识产权法双语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最大优点是原版资料易于收集。目前,美国的判决资料在网络上被法律界人士广泛使用,上至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下至各州法院判决,都能从网上获取。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课前必须细心研读有关案例,上课时,老师对该案例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对该案例中所体现的原理和原则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素养,也推动学生驾驭法律英语的能力得到提高。

4.2 采用调查表的方法

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产权双语课程的适应程度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除了课后和学生聊天,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之外,发放不记名的“教学情况调查反馈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用调查表可以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调查学生能听懂的比率和对教学过程的意见和建议,然后据此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3)

4.3 采用多媒体教学

双语教学由于使用两种语言教学,语言的相互转换会影响到教学的进度,缩小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是解决双语教学时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任课教师设计制作全英语或兼有中英文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节省大量课堂板书时间,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帮助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消化理解。尤其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时,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多媒体大信息量、大容量性也节约了案例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观看影像式的教学手段毕竟不能代替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教师仅凭多媒体手段,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反馈,无法了解学生理解程度及实际需要。因此,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在整体课堂组织教学中,难点疏通、提问、回答、答疑甚至讨论之类面对面师生间交流,仍是帮助学生理解、汲取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环节。多媒体手段只有结合这些传统性环节,课堂教与学才可能成功进行。(4)

4.4 开设网络课堂

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开展,应充分利用校园网提供的电子平台,开设网络课堂,进行辅助教学。授课教师可以编写出双语课程的电子教案和专业词汇汇总,将其和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一些教辅材料放到互联网上。通过网站,学生可以下载相关内容,并能和教师进行网上答疑和交流,对双语教学起到辅助作用。

摘要:本文在对一次学生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知识产权法学双语教学在师资力量、学生英语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阐述了笔者对开展知识产权双语教学的一些看法,在加大职前师资培训、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合理设置双语课程、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调查问卷,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注释

1杜秀花.初探双语教育及其师资培养的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2.1:90-91.

2任长虹.高等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4:17-18.

3张程向、刘洋.“双语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实践[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3:84-86.

篇4:社保信息漏洞调查

面对民众忧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坚称:“全国社保系统总体运行平稳,未发现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

多名专家表示,普遍存在的信息漏洞,为个人社保信息泄露埋下了隐患。而地方政府的懒政,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则是这些漏洞存在的重要原因。

4月26日,针对 “数千万社保用户信息或泄露”造成的影响等问题, 补天漏洞响应平台安全专家邓焕表示,社保信息包括参保人的身份证、薪酬等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如果被泄露,有可能导致个人隐私全无,还会被不法分子用于复制身份证、盗办(盗刷)信用卡等等。

“我们许多决策的参考数据都是绝对保密的,这是因为通过对一个地方的整体社保数据关联分析,就可以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决策模型。”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表示。

近日,记者登录补天漏洞响应平台,发现平台早些时间公布的社保漏洞信息,有的已显示修复成功,有的显示正在修复。那么,“数千万用户社保信息被泄露”新闻爆出后,涉及省市做了怎样的工作?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一位工作人员说,已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应对,未出现用户信息泄露情况。“根据近期各地市上报情况来看,我省仅金华一地监测到了网络异常。现在也已经没有问题了。”

关于“河北沧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局某系统存在漏洞,多达270万参保人员敏感信息疑遭泄露”这一条,该平台显示沧州人社局已在2015年4月23下午3时33分提交反馈,表示已经修复成功。该市人社局相关部门告诉记者,沧州社保系统已经没有漏洞。

记者又致电陕西人社厅网络管理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对系统进行全面排查,目前系统已经很安全。同时,记者获悉,涉及822万人的沈阳市社保局某系统SQL注入问题、涉及643万人的烟台市社保网上办事大厅安全漏洞等问题,均已经得到修复。

记者在补天平台发现,永康市社保网上办事大厅漏洞、重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SQL注入漏洞、山西省社保卡应用统计报表系统漏洞,均显示正在修复中。

补天漏洞平台显示,还有部分省市社保系统漏洞未能修复。比如,长春某医保系统漏洞,涉及人员772万人。该信息漏洞已存在3个多月,至今未能修复。陕西铜川市某系统漏洞导致居民信息泄露,从今年1月发现信息漏洞至今未修复。

针对这条新闻引发的民众疑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做出了回应。

4月23日,在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从目前的监控情况看,全国社保系统总体运行平稳,未发现公民个人信息泄露事件。无论媒体报道中所指出的问题是否存在、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人社部门都会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修补。”

一天后,在人社部新闻发布会上,该部新闻发言人李忠针对“至今还有60%的漏洞没有修复”报道答复称:“实际情况是,这次报道所说的漏洞,40%是以前发现且已经修复的漏洞,其余的我们正在核实漏洞是否真的存在。”

针对这种答复,补天漏洞响应平台安全专家邓焕表示,他们的平台只是检测到这些系统存在高危漏洞,存在泄露信息的风险,并不能由此得出这些居民社保信息就已经被泄露的结论。

“一般人做不到,但是掌握技术能力的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盗取用户个人信息。”邓焕说。

现实生活中,民众信息被泄露的事件时有发生。

4月27日,重庆市民沈先生在天涯社区发帖,讲述了自己信息被泄露的遭遇。

他说, 2015年2月3日,有人在大渡口社保局,用假身份证(身份证号码、姓名等与本人一致)补办了一张他的社保卡,补办后本人原卡失效。补办当日,不法分子在重庆江北区万和大药房建新东路店盗刷2000元整。他在发现原卡失效后,在渝中区社保局查询方得知被人盗办。

事发后,沈先生到派出所报警。4月19日,警方告知他线索中断,原因社保局、药房均无监控,药房所谓的手工台账更无法获取相关线索。

专家提醒,如果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后,要在第一时间更换账号,从源头切断泄露源,同时重置密码。若个人信息泄露并造成严重危害,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

近日,记者登录了多个省市的社保系统发现,如果要进入查询系统,必须输入个人身份证信息、姓名等,如果不知道这些信息,很难进入系统。

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也特别强调,人社部也已建立了覆盖全国部、省、市三级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并委托国家网络安全专业检测机构,对人社系统的网络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

那么,看似密不透风的社保系统如何出现了大量漏洞?

有专家分析,相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很多政府网站都由传统机构进行维护,有的甚至简单外包给第三方企业管理,显然是对系统安全性不够重视。技术人员的知识储备也不足,已经不能符合当今信息安全的要求。

与政府网站相比,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系数普遍要高很多。

对此,互联网实验室浙江总经理张伟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包含很多商业机密。“这些信息一旦被窃取,就极易转化成经济利益,因此各企业不惜下重金给自家的网络安全打造一副‘金钟罩’。相比之下,政府网站管理人员长期存在技术水平和人员配备的局限,导致很多技术性安全漏洞产生。”

乌云漏洞报告平台负责人孟卓表示,與企业相比,政府机构网站的信息安全漏洞都非常低级。比如弱口令泄露在技术修复上不存在任何难度,要不了几分钟就可修复,而有的网站历时多月而不修复,往往是管理人员的懒政导致的。

nlc202309041913

补天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对信息安全漏洞的发布和处理,会经过提交漏洞、确认漏洞、通报机构、机构确认、机构修复5步。漏洞数据将被同步实时通报给公安部、网信办和国家漏洞库,相关情况会及时反馈给涉事机构。“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涉事对象是政府网站,就往往得不到回应。”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已经建成的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摸清真实的安全状况。他還认为,国家还应该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以解决在网络安全人才方面的培养和储备方面远远不够的现状。“政府部门,从中央一级到地市县,涉及信息系统,都应该有专人负责网络安全。这已经是一件很紧迫的事了。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想到亡羊补牢。”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中国早已制定了相关法律条文。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但有法律专家指出,中国目前尚未制订《个人信息保护法》,《刑法》中所说的“违反国家规定”,概念非常模糊,即便相关单位或个人被认定存在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也较难将其认定为犯罪。

另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虽然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起草,但至今未见下文。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呼吁全国人大加紧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负责人的声音不绝于耳。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李建春就提交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议案。

“现阶段,我国与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已多达200多部。但这些法律对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责任过多地侧重于直接侵权人,也就是实施盗取、非法搜集、利用和买卖者,却很少涉及到政府作为个人信息保有者的追责方面。”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巍告诉记者,这就导致一旦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出了问题,信息保有者往往可以置身于责任之外。如果事后找不到直接侵权人,就只能不了了之。

关于政府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责任问题,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第10条规定:“有关部门应履行职责,采取措施维护信息安全,及国家工作人员对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

“上述决定强调了政府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法定责任,也明确了罚款、警告等处罚措施,但却回避了信息泄露后的事故责任主体问题,而谁来查泄露和罚款范围幅度也没有提及。” 朱巍说。

启明星辰首席战略官潘柱廷表示,目前,中国对信息安全泄露的问责机制尚不完善。政府内部往往没有人对信息泄露负责,有些所谓的“集体负责”或“一把手负责”实际上是“无人负责”。他建议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在社保等重要部门设立“首席信息安全官”等职位,专门负责信息安全问题,并加大经费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篇5:安全知识调查问卷

一、选择题。

1、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车,没有人行道的()。

A、随便行B、靠路边行走C、靠路右边行

2、未满()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A、10B、12C、143、火灾时脱身不正确的是()

A、当处于烟火中,烟太浓,卧地爬行,并用湿毛巾蒙着口鼻B、遇山林火灾时,朝下风方向跑C、山林火灾时,朝上风向跑D、当楼房发生火灾时,若火势不大,可用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从火中冲出去

4、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信号是:()

A、红灯亮B、绿灯亮C、绿灯闪烁

5、下列答案中属于遵守交通法规的行为是:()

A、穿越隔离带B、在车行道上滑滑板C、在机动车前排乘坐系安全带

6、我国在道路上行驶车辆,必须遵守()

7、火灾现场不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B、披上用水浸湿的衣物向安全出口逃离 A、右侧通行的原则B、左侧通行的原则C、中间通行的原C、慌不择路,从高楼上跳窗而逃。

8、每年的6月16日被确定为:()

A、消防安全日B、安全生产日C、禁毒日

9、乘坐出租车要在车停稳后从()门下车。

A、左边的B、右边的C、随意的10、汽车的转向灯左边闪烁时,汽车向(A、左转B、右转)):

11、在有人行道的路上,你应该:(A、走人行道B、走非机动车道C、随心所欲,哪儿没车走哪儿

12、我国规定,每年的()月份为“安全生产宣传月”。

A、5B、6C、713、乘坐汽车时,前排乘车人必须()。

A、侧坐B、系好安全带C、眼盯前方路面

14、在马路上行走要注意交通安全,下列哪种行为具有安全隐患?(A、不跨越、攀登道路上的隔离护栏。

B、列横队通行,纵队不准超过两人。

篇6:知识产权保护问卷调查

知识产权保护一直以来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一方面我们感慨于盗版的猖獗,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却购买了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您对知识产权保护有何看法?请您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我们承诺对您填写的信息保密,请您放心填写。

1.您的性别是*

A 男

B 女

2.您的年龄*

A 20岁以下

B 20-30岁

C 30-45岁

D 45岁以上

3.您的学历*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B 大专或本科

E 研究生及以上

4.您知道下列哪些知识产权*

A 著作权

B 专利权

C 商标专用权

D 发明权

5.您听说过下列哪些*

A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条约》

B 《专利合作条约》

C 《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

D 《世界版权公约》

E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F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G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

H 没听说过

6.您认为侵犯知识产权会削弱社会创新精神,影响社会长远发展*

A 会

B 不会

7.您认为温州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怎么样*

A 非常好

B 一般般

C 不是很好

D 太差了

8.你认为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对知识产权拥有人有损害吗*

A 没有损害

B 损害非常大

C 有损害,但不是很严重

9.您认为保护知识产权主要是谁的责任(单选;若选择第四项,请您指出)*

A 政府

B 消费者

C 知识产权拥有人

D 其他

10.如果有机会您愿意参加知识产权的保护吗*

A 愿意

B 没有想过 可能愿意

C 只是在涉及自身利益时才愿意

篇7:卫生知识调查问卷

你我同行

XXXXXX 员工卫生知识达标情况调查问卷

一、判断题

1、创卫是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简称,创卫既能加强城市管理,加快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又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卫生文明素质。()

2、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3、健康就是指身体不生病。()

4、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人造成伤害,还会对被吸烟者造成伤害,害人害己。

()

5、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办公环境只是保洁人员的事,跟我们无关。()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健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B、能吃能喝就是健康

C、只要不发病,自己也没有不舒服就是健康 D、以上都不对

2、健康的四大基石是()

A、丰富营养、多运动、限烟、限酒、心里平衡 B、合理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里平衡 C、营养适量、合理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3、预防某些传染病(如:麻疹、乙肝等)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A、加强营养 B、锻炼身体 C、接种疫苗 D、注意个人卫生

创卫路上

你我同行

4、怎样预防营养缺乏症?()

A、食物多样化 B、改变挑食和偏食的不良习惯 C、加强运动以促进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 D、以上都是

5、牙刷是口腔保健的重要工具之一。请问:使用多长时间应更换牙刷?()A、3个月 B、6个月 C、用坏后更换

6、怎样预防肥胖症?()

A、要注意平衡膳食,控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 B、提倡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 C、加强体育锻炼 D、以上都是

7、下列哪个不属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输血、性接触。B、哺乳、静脉吸毒。

C、蚊虫叮咬、握手、拥抱、同吃、同饮等日常生活接触。

8、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A、喝开水、吃熟食、冼净手 B、勤锻炼、多营养、休息好 C、营养、保暖、通风

9、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为多少次?()

A、40-60 B、60-80 C、80-100 D、100-120

10、维护公共卫生应做到哪些?(多选)()

A、经常打扫卫生 B、不随地吐痰 C、不乱丢纸屑果皮 D、随便摆放办公用品

篇8:社保知识问卷调查

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传授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基础知识与一般技能的基本途径,是灌输和影响公众应急意识与思想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1]。近年来,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应急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在应急管理的多方面开展了实践与研究,也开展了一定的突发事件的宣传和教育, 积累起了较为丰富、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经验[2]。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应急宣传教育不够,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并没有制度化[3],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为了掌握目前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了解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认识,分析公众对应急知识类型的需求,以及期望获取应急知识的方式与渠道,对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以切实提高公众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有效增强公众的应急危机意识,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培养处理危机的能力。

1 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基本情况

1.1 问卷调查方式和样本量

对在全国七个大区(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西北与西南),31个省份,采用入户访问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人口分布情况确定调查样本,根据抽样误差控制技术和抽样方法测算,在全国实际完成调查共完成有效样本5065个[2]。实际样本情况见表1。

1.2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1.2.1 性别情况

本次问卷调研受访者中女性比例为48.9%,男性占51.1%,男性被访者比例略高于女性。见图1。

1.2.2 年龄结构

本次调研中,20-29岁、30-39岁、40-4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总体的27.9%、26.0%和21.8%;50-59岁受访者占总体的14.5%;15-19岁和60-69岁受访者比例相对较少,分别占总体的4.8%和4.9%,见图2。

1.2.3 城乡结构

本次调研受访者中,69.2%居住在城区,16.3%居住在城乡结合部,13.5%居住在农村,见图3。主要是考虑重大灾害发生时,城市人口密集众多,灾害影响大和后果较为严重等情况。

2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需求调查结果

2.1 公众对学习应急知识重要性的看法

在调查中显示,有88.2%的公众已经意识到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相关知识,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其中45.8%的人认为非常重要,42.4%的人认为比较重要。说明随着近些年各类灾害的不断发生,学习应急自救、预防灾害、提高应急自救能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可,见图4。

2.2 公众需求的应急自救知识类型

调查结果还显示,公众中有74.0%的对于地震相关的应急自救知识关注度最高。这应该与近几年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有关。其次,由于火灾、交通安全/交通事故与公众日常工作生活联系较为密切,希望学习火灾预防及逃生、交通安全/交通事故相关应急自救知识的公众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占到64.8%和64.6%。事实上这些灾害类型也是与人民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

此外,分别有60.3%、58.7%、58.4%、58.0%、54.4%、46.3%、38.8%的公众希望学习关于防止暴力侵害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依次还有关于突发性疾病、洪涝灾害、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电器安全、旅行等户外活动的安全防护方面应急自救知识。见图5。

2.3 公众期望获取应急自救知识的方式

通过对于应急知识的需求分析,进一步了解公众倾向于通过何种方式能够获得这些知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更愿意通过“宣传手册、宣传册”、“电视上播放宣传片”和“在报刊、杂志上刊登相关知识”的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相关知识,分别有61.0%、57.8%和54.1%的公众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获取应急自救方面的知识。这也表明媒体在公众应急知识的传播中也以起到的重要作用。政府有关部门在宣传上也应适当参考,为民众提供更适宜的方式。见图6。

2.4 公众获取应急自救知识渠道与途径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有电视、电台(34.4%),网络(29.7%),知识讲座与宣传(16.9%),这与上面提到希望获取的方式还有一些差别,也是今后在制定政策和进行有效地宣传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的空间。按照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学校教育占到很大的比重,有些在课程中明确设置这些相关内容并作为毕业时需要考核的内容,这对于我国今后的素质教育也可提供参考。具体见图7。

2.5 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

在调查上述内容之后,了解对于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在应急宣传方面有何要求和建议,结果显示公众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多种方式并举: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69.6%);对于学校教育的关注度较高,如将相关课程纳入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应急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等(68.6%);加大相关知识的宣传范围(66.2%);鼓励和组织企业、学校等集体单位集体参加相关方面的培训、演习活动(59.2%)。见图8。

3 结论

(1)电视、电台、网络等主流媒体的知识讲座与宣传已经成为公众获取灾害预防、自救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和拓展应急知识宣传,并扩大宣传覆盖范围,节目多样性、知识性,并对于重大事件的讨论和案例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2)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青少年,建立不同层次的应急教育[5]。应将应急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加强基础教育,重点强调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以上层次应在提高风险意识的基础上强调应急响应中的各种能力学习。帮助和引导青少年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保障安全的方法技能。针对公众层面,加强社区应急文化建设,组织对于应急知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演练,提高公众应对各类常见危机类型的技能。企业和和社会团体应将应急文化教育和演练作为常态化的管理内容。

(3)政府和各级组织应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的提供给公众应急知识多样化宣传与教育,宣传应急知识,增强吸引力,扩大宣传效果;积极开展应急演习活动,增加公众的实战经验,使得在各种灾害来临时能从容面对,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

摘要:公众是突发事件应急的一个重要的责任主体,公众应急准备素质与能力的水平高低关系到突发事件应急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公众应急准备能力的重要手段。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应急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在全国大范围的入户和网络调查,具体了解了公众对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态度与认识,公众对应急知识需求的具体类型,以及对加强我国公众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的建议等。根据问卷调查了解到的公众需求现状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要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扩大应急知识宣传方式和覆盖范围,建立有针对性的常态化、社会化应急教育体系,将应急知识和文化的教育列入到政府和各级组织应急管理工作中,可为今后制定应急知识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知识,宣传与教育,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陈立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17-23CHEN Li-mei.A strategical research on propagation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public affair management[J].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Journal of Nan jing University of Postsand T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2007,9(2):17-23

[2]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现状调研与分析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6):79-85XING Juan-juan.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emergencypreparedness cultur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2,8(6):79-85

[3]姚迪.当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的思考中国应急救援[J].灾害学,2009,24(2):134-137YAO Di.Some thinking about the current propaganda andeducation of emergency management[J].Journal ofCatastrophology,2009,24(2):134-137

[4]邢娟娟.应急准备文化的推进与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9):115-120XING Juan-juan.Promot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cul-ture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7(9):115-120

篇9:调查:后现代知识观

知识不应该被功利地计算。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

李嘉诚的“知识改变命运”,被无数年轻人视为人生励志的至理名言。当年他说:“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知识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其实,知识一直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就是知识阶层步入仕途的有效途径。古语有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是说一个人如果想出人头地、成就大业,必须具备以上这五个条件,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获取知识的途径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授获得,即理论;另一类是体验获得,即实践。两者不具有替代性。就如同,一个没有经过游泳实践的人,只学习游泳理论是不能够学会游泳的。而靠体验获得的知识与传授得到的不同,体验获得的知识是终生不忘的,而传授就不一定了,比如微积分,有多少人在毕业之后仍能牢记?

学习,也就是获取知识这件事自我们出生以来就未停止过,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渠道可谓五花八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等。但资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这里讨论的知识其实更倾向于一种能力。

作为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的你,面对各种可得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你会怎样选择?你的知识观又是怎样的,本期调查随机采访200位路人,看看他们的知识观是否有助于你进行借鉴和参考?

1、你主动获取知识的动机是什么?

A 为生活更好,无保留信奉“知识改变命运”47%

B 为得到尊重,实现理想 终而获得精神满足38%

C 为卖弄学识,炫耀资本1%

D 不为什么,兴趣使然 14%

成长的烦恼中总有一个问题:学习为了什么?当我们还是学生时,我相信无数人都有过这样的迷茫。其实,获取知识对于现如今的大部分人来说从来都是一种手段,而非结果。很多时候人们会发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读书的目的都不尽相同。要学会生存,就要学会生活;要学会生活,就要学会学习。

2、你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A 阅读书籍41%

B 与高深的人交朋友16%

C 总结反思在做事中学习14 %

D 利用搜索引擎学习29%

没有将课堂授课拿出来做选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教室里端端正正坐着听课的一员。而四个选项可以说是一种是以探究和体验的主动学习。笼统划分下,选择AD选项的人应属于理论派,而BC选项者应属于实践派。不过二者并不矛盾。

3、你如何来认知经典?

A 请领域专家推荐24%

B 通过网络查看评价48%

C 自我积累后辨别经典22%

D 无关经典全盘接收6%

经典在哪里?我们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选电影、歌曲甚至美食,总要先挑经典,知识也不例外。网络信息的便利性让很多人会选择直接网上查看评论,从而确定其是否足够经典,醉心于此的网友或者多是“豆瓣”的常客。

4、对你而言,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取知识效率最高?

A 课堂学习41%

B 兴趣指引32%

C 道听途说19%

D 通过人工智能植入电脑芯片8%

大部分人还是在学校里获得最多的知识,但也总有一些天才是可以通过兴趣自我完善,最终取得成就。道听途说是一种偶然的机缘,可能是旅途中的幸运,而通过人工智能这种方式,是理想的一种状态,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5、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你认为助力最大的是什么?

A 幸运10%

B 勤奋41%

C 天分28%

D 财富21%

牛顿因为一个苹果发现万有引力,是幸运?是勤奋?还是天分?世人各执一词为此争论不休。与此同时,我们大部分人所熟知的爱迪生那句关于天才的名言是这样说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然而鲜有人知道,教材中漏掉了紧接在后面的另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6、你最渴望得到生活中哪些方面的知识?

A 人生哲理14%

B 生活常识21%

C 社会经验42%

D 专业知识2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从第一台计算机产生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假如一个60、70年代毕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如果不学习,那么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计算机知识到现在已经派不上用场了,不学习就意味着将从计算机行业中失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知识从来都不应该被懈怠和忽略。

7、你如何看待在学校中所获取的知识?

A 是继续深造的基础52%

B 可以改变思想和观念31%

C 仅仅便于更好就业12%

D 于未来基本无用5%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确立观念。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如果把在学校中获取的知识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的阶段上,那也无怪乎会将其视为无用之物。我们的基础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学校教学,那是我们整个知识系统的前提与基础。

8、当遇到不确定问题时,你更倾向于信任哪一种途径获取来的知识?

A 亲自实践6%

B 书本学习71%

C 网上查询21%

D 电视教育2%

书本涉及的知识范围比较小,然而由于局部知识介绍的清晰,是主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人们看书时候,一般会比较专心,而且书本是长期的获取知识的传统途径,这些都决定了书本应该是人们获取知识以及验证知识准确性的首选。houxiandai zhishiguan

调查:后现代知识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做天下事。知识的获取,从来都是个技术活。

知识不应该被功利地计算。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的是人生向上的机会和能力,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知识货币化。

李嘉诚的“知识改变命运”,被无数年轻人视为人生励志的至理名言。当年他说:“我们正在跨入的21世纪,是知识和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将最大程度地决定经济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富强以及人类文化的提升。知识是推动发展的最重要工具,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其实,知识一直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就是知识阶层步入仕途的有效途径。古语有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这是说一个人如果想出人头地、成就大业,必须具备以上这五个条件,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知识的重要。

通常情况下,人们把获取知识的途径分为两类,一类是传授获得,即理论;另一类是体验获得,即实践。两者不具有替代性。就如同,一个没有经过游泳实践的人,只学习游泳理论是不能够学会游泳的。而靠体验获得的知识与传授得到的不同,体验获得的知识是终生不忘的,而传授就不一定了,比如微积分,有多少人在毕业之后仍能牢记?

学习,也就是获取知识这件事自我们出生以来就未停止过,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渠道可谓五花八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图书馆、阅览室、书店等。但资讯不等于知识,知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这里讨论的知识其实更倾向于一种能力。

作为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的你,面对各种可得的获取知识的渠道,你会怎样选择?你的知识观又是怎样的,本期调查随机采访200位路人,看看他们的知识观是否有助于你进行借鉴和参考?

1、你主动获取知识的动机是什么?

A 为生活更好,无保留信奉“知识改变命运”47%

B 为得到尊重,实现理想 终而获得精神满足38%

C 为卖弄学识,炫耀资本1%

D 不为什么,兴趣使然 14%

成长的烦恼中总有一个问题:学习为了什么?当我们还是学生时,我相信无数人都有过这样的迷茫。其实,获取知识对于现如今的大部分人来说从来都是一种手段,而非结果。很多时候人们会发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读书的目的都不尽相同。要学会生存,就要学会生活;要学会生活,就要学会学习。

2、你获取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A 阅读书籍41%

B 与高深的人交朋友16%

C 总结反思在做事中学习14 %

D 利用搜索引擎学习29%

没有将课堂授课拿出来做选项,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教室里端端正正坐着听课的一员。而四个选项可以说是一种是以探究和体验的主动学习。笼统划分下,选择AD选项的人应属于理论派,而BC选项者应属于实践派。不过二者并不矛盾。

3、你如何来认知经典?

A 请领域专家推荐24%

B 通过网络查看评价48%

C 自我积累后辨别经典22%

D 无关经典全盘接收6%

经典在哪里?我们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选电影、歌曲甚至美食,总要先挑经典,知识也不例外。网络信息的便利性让很多人会选择直接网上查看评论,从而确定其是否足够经典,醉心于此的网友或者多是“豆瓣”的常客。

4、对你而言,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取知识效率最高?

A 课堂学习41%

B 兴趣指引32%

C 道听途说19%

D 通过人工智能植入电脑芯片8%

大部分人还是在学校里获得最多的知识,但也总有一些天才是可以通过兴趣自我完善,最终取得成就。道听途说是一种偶然的机缘,可能是旅途中的幸运,而通过人工智能这种方式,是理想的一种状态,我们都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5、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

你认为助力最大的是什么?

A 幸运10%

B 勤奋41%

C 天分28%

D 财富21%

牛顿因为一个苹果发现万有引力,是幸运?是勤奋?还是天分?世人各执一词为此争论不休。与此同时,我们大部分人所熟知的爱迪生那句关于天才的名言是这样说的:“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然而鲜有人知道,教材中漏掉了紧接在后面的另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6、你最渴望得到生活中哪些方面的知识?

A 人生哲理14%

B 生活常识21%

C 社会经验42%

D 专业知识23%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从第一台计算机产生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假如一个60、70年代毕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如果不学习,那么在学校里学到的那点计算机知识到现在已经派不上用场了,不学习就意味着将从计算机行业中失业。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知识从来都不应该被懈怠和忽略。

7、你如何看待在学校中所获取的知识?

A 是继续深造的基础52%

B 可以改变思想和观念31%

C 仅仅便于更好就业12%

D 于未来基本无用5%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去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确立观念。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如果把在学校中获取的知识仅停留在记忆和理解的阶段上,那也无怪乎会将其视为无用之物。我们的基础知识绝大多数来源于学校教学,那是我们整个知识系统的前提与基础。

8、当遇到不确定问题时,你更倾向于信任哪一种途径获取来的知识?

A 亲自实践6%

B 书本学习71%

C 网上查询21%

D 电视教育2%

上一篇:祝朋友学习进步的话下一篇:涉外法律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