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2024-05-03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精选8篇)

篇1: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学院学习心得

根据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和中共高邮市委组织部的培训计划安排,我参加了“高邮市第三期党政干部能力提升专题研究班”,有幸成为一名学员。这个专题培训,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提升干部队伍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实施跨越发展战略的有力举措。

一、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

我在市科技局工作,平时比较忙,上班时间可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网络培训学习时间非常灵活,我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8小时以外的时间,足不出户就可聆听各方面高水平的讲座,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

二、较好地解决了“学需”矛盾

干部培训网络学院设有11大类,800多门课程,内容非常宽泛,除少部分必修课程外,还有大量的选修课程供学员选择,学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有目的地选择相关课程学习,实现所学课程与自身知识的良性互补。课程都由名家学者、专家教授、部门领导等授课,思路超前,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分析深刻,浓缩的都是知识精华,短短的1小时左右就可学到许多知识点,深感“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三、较好地解决了“学用”矛盾

大家普遍有“知识用时方恨少”的感慨,我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明显感觉积累的知识量增加,在处理一些具体事情时,考虑的比较细、比较全,尤其是写材料时,思路更加清晰,词汇更加丰富,论证更加充分。我深刻体会到:学习,不是负担与付出,而是快乐与收获,知识可以使人聪慧,知识可以使国强盛,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从职能责任出发,归纳起来至少要学好六方面的内容。

一是多学哲学,辩证唯物。哲学是智慧的学说,是让人聪明的学说。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应学点哲学方面的书,以提高自己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学习《整理掌握我们》、《学习哲学与领导干部政治思想的提高》等必修课程后,在工作中能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较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

二是多学政治,头脑清醒。政治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从学习角度谈政治,主要就是加强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的学习。这是党的纪律,也是党的原则,是我们党实现统一领导,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成各项任务的保障。党政建设专栏:重温了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共产党员的义务和权利、毛主席战略智慧、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的党课,系统地的学习了中国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南方谈话、三个代表等重要内容。

三是多学历史,心静眼明。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知识是历史的总结。学习不能不学历史。毛主席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让“智慧指导冲动”,就能少干点傻事蠢事。“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现实的经验可以说服人,历史的经验同样可以说服人,历史里有可供今天人们借鉴的经验。在战略管理专栏中学习了大国之路:世纪美国、法兰西的崛起等;盛世中国: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忽必烈与元帝国等;改革变革启示录:商鞅变法、张居正变革等;民国人物:孙中山、蒋介石等,例如,唐太宗“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的观点,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是多学法律,知规守正。我们要建设法治社会,作为社会管理者,首先要知法、守法,然后才能做到更好地执法。不知法、不懂法的人是执不好法的。必修课程《行政案例分析》讲了“天津诚通公司诉天津客管办案”、“大连华运产业开发公司诉大连市房地产开发领导组办公室案”等民告官案,以及解读《劳动合同法》、江平透视《物权法》、《中国宪法新思维》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李真案”透视了领导干部要慎用、善用手中的权力,权力好比双

刃剑,用好了造福百姓,用不好祸害一方,只有弄懂法与理、法与情、法与人的相互关系,才能做到办事公正、正义、正人、正己,才有可能把这个社会管理好、建设好,群众才能信服。

五是多学科技,自觉主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中美撞击事件发生后,美国用了30分钟就制定出应急处置方案,50分钟后美国驻华大使找中方进行谈判,而我国在一个半小时后才得知具体情况,从这一突发事件的处理来看,我国在科技信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异,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把住大势、掌握主动。

六、是多学文学,修身养性。

六是多学文学,修身养性。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欣赏,而且是社会的写照、历史的反映、情感的宣泄、意志的升腾。一部《三国演义》,使忠义的思想道德流传千古,并使众多历史人物活跃至今,并影响着人的思想行为;一堂《文化与和谐社会》课,使我深刻认识到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所以,读书不可不读文学作品。我们做好工作,提高水平,也需要丰富的文艺滋养。

学习是手段,用才是目的,“学以致用”就是要实现从学习到实践的完美转化。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本身就是提高个人能力的很好途径。因此,我们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让知识在实践中升华,让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篇2: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2017年5月11日

王 珑

在市委组织部通知下,2017年4月是我第一次登录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学院参加了网络培训学习,进入学习中心,选修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贴近时事,视屏中各位老师们的生动讲解在我脑海留下深刻印象,在这个平台上我系统的学习了政治理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等一系列课程,弥补了我们因日常工作忙而疏忽的理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

篇3: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浦东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干部队伍。浦东新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对学校干部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进行全程管理,尤其重视校园长培训工作,坚持把校园长培训工作作为推进“人才强教”的战略,以及实现浦东新区从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转变的关键举措。

学校干部包含学校管理活动中不同管理岗位的干部。校级层面的学校干部主要有:中小学校长、书记,幼儿园园长、书记,中小幼工会主席。学校中层干部有: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办公室主任、人事干部、总务主任等。此外,还有学校推荐的青年干部、中小学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等。浦东新区学校干部的总量大(三千多名),类型多,不同类别的学校干部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因此,必须实行分类培训。即便是同一类别的学校干部,因管理经历不同,对培训需求也不相同,因此,不仅要分类培训,还必须实行分层培训。在确定了分层分类的培训思路后,我们开展调研,根据学校干部的实际培训需求,构建浦东新区学校干部分层分类培训体系。

二、学校干部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的构建

1. 了解培训需求,遵循按需培训原则

我们通过走访学校,召开座谈会,听取学校干部对培训的需求、意见等,认真分析学校干部队伍的现状,思考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校干部的培训目标定位,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的选择,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学分的设置,培训层次系列的设计等,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2. 构建开放的培训格局

优质培训资源是保障培训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广泛联络市内外的知名教授、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参与浦东的干部培训工作,积极引进市内知名教育专家以项目方式承担我区的校园长培训工作,建立浦东新区名校长培养基地等,形成以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为主体,区内外优质培训资源介入的开放的培训格局,提升我区干部培训的质量与水平,为学校干部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3. 形成分类分层的培训系列

我们根据学校干部专业发展水平、学校发展水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等因素,对学校干部进行分期、分类、分层次培训。校园长层面的培训我们设置了高端校长培训,如名校长培养工程、校园长研修培训、优青校长培训;校长岗位提高培训,如青年骨干校长基地培训、校长岗位培训;岗位培训,如新任校长培训、学校校级后备干部培训。学校中层干部设置了研修培训、岗位提高培训、新任中层的分类基础培训。分层分类的系列培训,为学校干部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优质的培训服务。在此,我们对高端校长培训中的名校长培养工程作一介绍,以此来详细说明我们的培训内容。

名校长培养工程

名校长培养工程是浦东新区学校干部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浦东基础教育发展迫切需要一批领军人物,他们能在浦东基础教育改革中起到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为此,我们从浦东新区校园长队伍中选拔了两批校园长作为名校长及其后备的培养对象。第一梯队为上海市进才中学王从连等5位特级校园长,第二梯队为上海市高桥中学胡瑞峰等11位一级校园长。

培训以“实践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为指导,围绕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办学影响力和增强校长的学术影响组织培训活动,聘请市知名专家教授、资深校长、政府官员组成的专家导师团承担咨询指导工作,从自我发展计划制订、学校现状诊断、学校发展整体定位、创新项目选择,到实践反思、走访名校、读书自学、参加学术活动、开展课题研究、总结办学经验、开发干训课程、承担干部培训教学任务、带教青年校长、主持重点课题研究等环节进行跟踪指导,逐步提升参训校长的学术影响力,扩大其办学影响力。

培训以实践为主线,每位参训校长都有实践项目。在推进实践项目过程中,参训校长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在总结办学经验,撰写学术论文、专著,参与学术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术影响力。

4. 组织专题培训

根据上海市教委有关文件和浦东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我们在分期、分类、分层次培训的基础上,组织主题突出的专题培训。专题培训主要有基于学校发展的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区素质教育实验校”的校长培训和基于校本研修工作推进的校长培训。专题培训采用任务导向、主题突出、目标明确的短期培训方式,讲求实效,受到校园长的欢迎。

此外,浦东新区层次化、系列化的校长培训为区内校园长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培训服务,促进了校园长的专业发展,增强了他们依法办学的意识,拓展了视野,提升了理论素养,加深了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提升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驾驭学校工作的能力,确保了校园长队伍新老交替、顺利过渡,为浦东教育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促进了浦东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三、学校干部培训分层分类培训的经验

1. 构建了浦东学校后备干部培训的有效模式

学校后备干部是校园长队伍梯队建设的重要一环,学校后备干部队伍的素质影响着未来校园长队伍的质量。浦东新区坚持每两年组织一次学校后备干部推荐工作,建立浦东新区学校后备干部人才库,并对推荐的学校后备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将党校培训与岗位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党性锤炼,开展军事训练,强化岗位见习,落实导师带教,关注实践研究,促进学用结合,加强培训管理,形成了成熟有效的学校后备干部培训模式,为充实校园长队伍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2. 探索了具有浦东特点的高端校长培训路径

加强培训针对性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基础。针对我区校园长队伍专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组织不同层次校园长培训,形成了从学校后备干部、校长岗位培训、校长基地培训、校长研修培训、优青校长培训、新区名校长培训工程等分层次梯度化的培训系列。不同层次培训班设置不同的培训目标、内容,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在校园长培训层次系列中,我们重点关注高端校长培训。浦东新区根据区教育发展的需要,组织了具有本区特点的名校长培养工程,在认真分析名校长成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的培训指导思想,探索了以实践项目推进为主线,以学校改革发展和校长专业成长需求为指向的培训新模式,为校园长成长提供了动态的专业支持,帮助校园长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并在这个过程中,梳理办学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从而提升校园长的办学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浦东新区已初步形成了富有浦东特色的名校长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 形成了浦东校长基地培训的成功经验

浦东新区从2001年开始尝试建立以区内知名校长命名的校长培训基地,探索师徒相传的工作坊式培训。目前,我区已进行到第五轮基地培训,校长基地培训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程序化的管理流程,规范化的基地工作要求,基于经验的培训课程资源,多样化的基地培训风格,针对性、个性化的基地培训服务。

篇4: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关键词 干部工作 ;挂职锻炼 ;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41.3

Abstract Post cadres training in 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training and exercising cadres,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dres. Since 2008, post cadres training in CATAS have achieved good results,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hope to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cadre work.

Key words cadre work ; post cadres training ; research

院校分离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和组织人事工作运行机制,挂职锻炼工作作为组织人事工作的组成部分,得以不断加强。

1 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热科院干部挂职工作取得较大进步。挂职锻炼渠道更加宽广,挂职干部数量稳步增长,挂职锻炼效果逐步凸显。

目前,热科院干部挂职锻炼渠道比较宽广,尤其是外派挂职渠道丰富多样。国家部委层面,中组部、农业部、科技部选派挂职工作运行较为畅通;地方层面,已经与海南中西部市县、四川攀枝花、广西百色、云南德宏等地方建立了选派科技副职的长效机制;院内层面,机关与院属单位之间、院属单位之间挂职锻炼更加密切频繁。

2008年以来,热科院先后派出挂职干部137人,其中院外挂职85人,院内挂职52人。院外挂职干部中:博士服务团5人,农业部等部委挂职15人,科技副区(县)、镇长32人。

挂职锻炼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推动了工作。尤其是在地方挂职的干部,依托热科院科技资源,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服务了地方的“三农”工作。二是建立了联系。通过挂职干部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热科院以及一些院属单位与相关挂职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机制。三是培养了干部。通过挂职锻炼,挂职干部加深了对“三农”情况的了解,密切了与群众的感情,砥砺了品质、锤炼了作风、增长了才干。

2 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经验总结

热科院做实做细挂职干部选派、挂职期间管理、挂职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与总结等方面工作,不断完善挂职锻炼工作管理链条。主要经验包括以下4个方面。

2.1 坚持标准,选派合适干部

热科院选派挂职干部,始终坚持满足事业需要与培养锻炼干部相结合、履行岗位职责与发挥干部特长相结合、科技帮扶工作与相关项目推进相结合的原则,选派最合适的人员到相应的岗位上挂职。正是因为标准高、针对性强,挂职干部能够较好地融入新的岗位,发挥好作用。

2.2 严格要求,做好跟踪管理

干部上岗前会安排谈话,要求挂职尽快融入,真心干事,舍得付出,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与身体的关系;定期了解挂职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帮助挂职干部解决实际困难;组织或协助做好挂职干部的期满考核工作,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2.3 总结经验,做好制度建设

2008年以来,热科院不断总结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断优化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机制。2011年,热科院出台了《挂职人员管理指导性意见》,对实施范围、基本原则、推荐程序、工作机制、待遇保障和考评管理等内容作了规定。

2.4 分享沟通,做好总结交流

热科院定期召开挂职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安排即将赴任挂职干部、近期挂职期满干部和之前优秀挂职干部代表参加交流沟通。通过报告、问答等方式,新赴任挂职干部对“挂职”这一概念的理解得到加深,对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近期挂职期满干部对其挂职收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存在问题

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着热科院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深入推进。

3.1 缺乏规划

热科院对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缺乏规划,对中长期以及每年选派挂职干部的规模、挂职方向以及要达到的培养锻炼效果缺乏预期。导致以被动选派挂职干部情况居多,主动推荐挂职干部的情况较少。

3.2 选派人选的质量参差不齐

随着热科院挂职干部渠道的不断拓宽,每年需要选派到院外挂职的干部数量逐年增加,很多时候如何推荐足量的挂职人选是最大的难题,更不用说推荐人选的质量。部分单位不是选“优”,而是选“劣”。

3.3 考核制度指标不合理

对于院外挂职干部,我们一般是协助挂职单位主管部门进行期满考核,并直接运用考核的结果;对于院内挂职干部的考核,还没有设计一个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目前考核偏向定性和主要领导意见。

3.4 挂职期满干部的使用态度不明确

部分单位对挂职干部重新融入单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缺乏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对挂职期满干部的使用态度不明确,对挂职干部成长缺乏必要的关注。组织、人事部门对挂职期满的发展动态掌握得不够。

nlc202309021121

4 对策

为进一步完善热科院干部挂职锻炼制度,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4.1 对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统筹规划

根据干部管理权限,从院层面来看,要根据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现有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等实际情况,拟定中长期以及年度选派挂职干部的总量以及结构分布情况;从院属单位层面来讲,要根据干部队伍建设需要,结合干部个人基本情况,合理确定拟推荐挂职的储备干部人选,原则上不少于3人。

4.2 对干部挂职人选选派工作严格要求

保证选派人选的数量,各院属单位要按照院里的安排,推荐足额的挂职干部人选;要确保选派人员的质量,坚持高标准、高要求,尽量推荐出最合适的人选;要强化人选推荐的考核工作,将挂职干部选派工作作为院属单位及主要领导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年度挂职干部选派工作组织不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4.3 合理设计挂职期满干部考核指标体系

设计包含定性考核、实绩分析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指标体系。定性考核方面,通过测评和个别谈话等方式,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了解干部挂职期间的综合表现;实绩分析方面,从挂职干部承担的急、难、险、重任务和常规性工作方面来考核挂职干部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探索定量考核的相关指标。

4.4 高度关注挂职期满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对挂职期间表现优秀的挂职干部,属于后备干部的,根据职数情况和工作需要考虑提拔任用;不属于后备干部的,列入后备干部管理序列,在能力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对于其他挂职干部,密切关注其回单位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表现,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对于挂职期满后,愿意留在挂职单位工作的,积极支持并按相关程序办理。

参考文献

[1] 翟年祥,姜 婷. 我国干部挂职锻炼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求实,2011(2):20-23.

[2] 张晓磊,杨 术. 干部挂职锻炼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6(3):57-59.

[3] 张海博. 干部挂职锻炼管理机制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 天津:天津大学,2009.

[4] 陈 昕. 挂职干部要正确处理四个关系[J]. 党政论坛,2011(10):55-57.

篇5: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心得体会

从2011年6月开始,经过三个月的学习,进一步树立和坚定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信念,在本次网络培训中,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要有大局视野,战略眼光与创新思维,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增强做好及成功者的本领。提升了我的能力,培养了我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本次培训内容总结

首先是学习《扎根对外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新中国的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辟和发展》,《全球大势与中国机会》,还有《中国发展的路径选择》等课程,让我了解基本国情与国际形势,认识了全球化背景下我过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国家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简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决心。然后学习大政方针与“三农”政策。主要学习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局面》,《“十二五”规划与深化体制改革》,《西部特色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通过学习这些课程深入理解当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增强了我做好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生态文明时代的村镇规划建设》,因为我本专业就学习化学与环境工程方面的,所以这对我非常有启发。接着是学习业务能力与文化素养,主要学习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意识》,《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公共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处置与媒体沟通》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了科学的工作方法,提高了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复杂突发事件的能力,完成艰险重任务的能力,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农村基层工作。最后是学习成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协调发展,主要学习了《成都构建新型村级之类机制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加强领导 充分发挥 人民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重点 作用》,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重点了解与掌握了成都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明确了发展思路,提升了破解难题的能力,帮助我更积极的投身本地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这对家住农村的我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培训感想

不知不觉当大学生志愿者已经快一年,开始只知道自己埋头苦干,如果没有这次网络培训,还不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现状开始改变思路,加强学习,要更加的积极进取,让自己快点进步。我要坚定信念,立足基层,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人生价值。我也深刻领会到了基层是我们汲取营养的好去处,是实现价值的好舞台,是锻炼意志的好地方。选择这条路不后悔,我要勇敢地坚定地走下去。我一定会立足岗位、服务群众、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干。

三、如何做好大学生志愿者

要建设新农村,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在农村工作的能力。工作近一年,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更加坚定了要做好志愿者的理念。

要做好一名大学生志愿者,要在愿干、能干、会干等环节上下功夫、求实效。愿干,是态度问题。要真正带着责任和感情深入到农村,不摆架子、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主动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脚踏实地干实事,凝心聚力解难题。多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努力在思考中提高素质。会干,是方法问题。要摆正位置,定准角色,进了农村门,就是农家人。要服从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自觉开展工作。要慎独、慎行,强化自我管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从大局着眼,注重细节,不搞花架子。其次,要做好大学生志愿者还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好:

1.认真学习、增强能力。要多学习,多思考,熟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也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经济管理等知识,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知识,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使自己在处理难缠事、粘手事上,既坚持原则,又掌握一定的分寸和灵活性,做到指导工作不越位,帮助增收有水平。

2.抢抓机遇,勇于创业。很多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都选择了创业来带动本村经济的发展,这说明创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促进农村发展途径。我们可以深入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多学习多请教多谈讨,寻求适合本村发展的创业项目。我们要做好长期扎根农村、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只要抢抓机遇,勇于创业,我们一定会带领着村民走上发家致富之路。

3.努力进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我会不断的努力工作,认真学习,增强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努力让自己向党组织靠拢,尽快达到党组织的要求,早一点加入党的怀抱。

篇6: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学习小结

XX市服务基层志愿者 XXX

我很荣幸有机会参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网络培训班。彭州市委组织部对本次培训班非常重视,对学员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培训班学习内容十分丰富,令我学习意识有所增强,视野有所开阔,知识有所提高,自我感觉收获颇丰。现将自己的培训体会简要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小结

(一)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培训的内容非常丰富。各会议精神专家进行解读、党内民主发展、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等课程,令我们初步领略了理论的魅力。共产党人的责任意识、农村村级治理机制、做好农村工作的经验及体会等讲座,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实践的意义。

(二)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培训课程针对现发展阶段和重点工作进行了设计,针对性比较强。学习农村村级治理机制、做好农村工作的经验及体会、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及土地流转的法律问题、农村常见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培养等课程,均紧扣我们工作实际,为我们的实践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课程紧凑,师资强大。课程内容全面、量大、内容贴近我们的工作。培训开始后,这一感觉得到了证实。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利用工作期间的间隙,单位同事组成小组,共同去收集材料、讨论方案,并将课程充分运用于实践。

与紧凑的课程相对应的,是培训班强大的师资。教学授课的,既有理论水平很高的领导干部,又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地方党委干部,又有深谙中国现状的国内知名学者,又有经历颇丰的思维方式大师。他们不同的风格、各异的理念、鲜明的特色,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果。

二、心得体会

这次培训班结束了,但是对我来说,学习和工作才刚刚开始。在有所收获的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一是学习还不深不透,二是对工作情况的了解还不够,三是工作经验还十分不足。为此,我今后将在两个方向重点努力。

(一)主动学习,养成良好习惯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的“一村一大”,我更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通过这次培训,我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今后需要提高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向书本学,向领导、同事、群众学,向实践学,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提高能力素质,提高实践经验。

(二)严以律己,牢记“勤”字

篇7: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9月5日,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以视频会议形式共同举办了隆重而热烈的20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在延安出席开学典礼并作重要讲话。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三所干部学院常务副理事长王尔乘主持主会场开学典礼,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殷一璀出席了开学典礼我院分会场并作重要讲话。

李源潮同志在开学典礼上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李源潮说,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位,是我们党一贯的用人思想。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就提出了“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丰富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形成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当今世界不同力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竞争日益激烈,要求党的干部要有更坚定的理想信念;我国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艰巨任务,要求党的干部有更优良的政治素质;长期执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要求党的干部有更严格的道德操守,广大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行有更高的期待。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

李源潮指出,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的德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忠诚党的事业、坚持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原则,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坚持执政为民。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真正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守责。三是坚守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廉洁自律,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领导干部要有自觉高尚的道德追求,以学立德,用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以行立德,在艰苦环境、危难时刻磨练意志、砥砺品质,在践行党的宗旨、为群众排忧解难中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以律立德,自觉接受监督,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尤其是掌有权力的领导干部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百姓,敬畏人生。

李源潮要求,干部教育培训要体现以德为先,帮助干部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党校和干部学院要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求落实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和学风建设中去,努力把学院办成培养新时期有优秀素质领导干部的大熔炉。

殷一璀同志指出,李源潮同志结合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深刻地分析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意义,强调当前干部教育工作要坚决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全体学员和全体教职员工要按照李源潮同志的讲话精神,对照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研讨,把讲话精神贯穿于学习培训的全过程,贯彻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殷一璀同志向新学员强调了中央建设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重要战略意义,介绍了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建设与发展情况,并对学员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学员们珍惜学习机会,充分利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良好的学习条件,加紧学习、深入研讨、潜心钻研,力争学有所成、学有所获,顺利完成好学习培训任务。

篇8: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10月11日上午,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市政府大楼会议室,专门出席讨论如何加紧建设上海金融中心的会议,并拿出具体方案做到“争取外资银行法人机构落地上海”。据杨建文介绍,与会的除了市政府相关人士,还有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其他专家——他们长期为政府提供信息搜集、咨询建议、调查研究及方案论证,堪称政府的“高参”。

会上,杨建文与大家就吸引首批外资法人机构落地上海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讨论。据称,一份吸引外资金融机构入驻的详细方案已经形成,很快将付诸实施。

而在8天之后,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自上海人事调整之后首次就金融中心事宜高调表态: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要努力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在业界人士看来,上海在短时间接连就建立国际金融中心采取的未雨绸缪之举,旨在回应天津的异军突起之势带来的巨大威胁。

2006年12月11日之后,根据WTO协议,中国金融业将在更大范围与全球金融市场接轨。随着庞大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脚步日渐临近,未来金融重镇之争也愈演愈烈。而在此前9月,借力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天津建设金融中心的步伐已经飞快加速。尤其鉴于京津两地经济优势的有效整合,上海长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地位恐难乐观。

“上海的金融实力在国内城市中是遥遥领先的。”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张幼文指出,但天津后来者居上的发展趋势,也对上海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上海过后是天津?

2005年5月,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特区被单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并成为金融先行试点地区后,这座城市迅速加快发展金融业的步伐。2006年,天津终于受到了全球经济界的关注。

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多次表示,天津滨海新区要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借鉴。目前,中央给予的试点政策已包括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离岸金融业务与保税港区。天津的东疆保税港更可以享受与上海洋山港同样的待遇,还可以先行先试。从这层意义上说,天津的试点工程部分超越了上海浦东。

曾任央行行长的戴相龙,在金融系统多年积淀的人脉资源起了重大作用。因此,天津的金融产业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在增长,特别是去年,增长了30%,之所以如此高速增长,其背后的又一动力是一些大型金融项目的入驻。

和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行开张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是天津成立渤海银行。2006年2月18日,渤海银行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试点范例正式开业,这是自1996年以来国家批准建立的首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在发起设立阶段就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商业银行,还吸收了自然人和民营企业入股。

而此前,因为中央对天津在金融领域的扶持政策吸引了外资银行的接连进入。继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等一批全球著名的银行在津设立分行之后,2005年年底,韩国第二大银行朝兴银行跟进入驻滨海新区。

10月31日,戴相龙在第二届世界工商协会论坛上透露,国家外汇管理局已经批复滨海新区进行7方面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与此同时,总额度为20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也已获得国家批准,由中国人寿保险、国家开发银行等6家公司发起的首期60亿元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即将成立。毋庸置疑,天津建设金融中心的步伐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正在飞快加速,其金融环境日趋走向成熟。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天津开发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45家,包括非银行机构25家,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88亿元,这一数值占天津市的近一半。

同时,作为金融项目的下游产业,天津就已紧锣密鼓地上马了许多国家大型项目,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两大飞机制造巨头之一的欧洲空中客车中国总装项目落地天津。2006年6月8日,国家发改委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宣布,中国政府已批准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选址天津滨海新区。该项目预计总投资80~100亿元人民币,将在2006年11、12月开始实质性基础设施和厂房建设。

紧接着的6月26日,中石化公司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在滨海新区大港石化基地开工。该项目总投资超过200亿元,2008年建成后,预计可拉动天津工业总产值4%以上,带动下游产业及配套工程投资约1000亿元。

与此同时,和上海洋山港形成鲜明对比的天津东疆保税港也将异军突起。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并允许东疆港区借鉴国际惯例在通关、外汇、物流、贸易、税收等多个领域先行先试,成为我国对外高度开放的示范区。此前3月,东疆保税港区第一个集装箱码头项目,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合资建设的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已经开工。将建设6个10万吨级集装箱专用泊位,岸线长2300米,能力400万标准箱,总投资66亿元。到2010年,10平方公里的东疆保税港区造陆工程将全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大量入区企业将正常运营。

“但这还远远不够,”对滨海金融街的发展以及滨海新区金融业发展充满信心的中国人民银行塘沽中心支行行长付连元说,“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冠以‘金融中心’的称谓,就要在整个地区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像香港,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现在还谈不上。但是天津滨海新区有良好的金融发展基础,只要我们抓住机遇,一定会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达到我们的既定目标。”

业内人士分析,在密集而且力度大的优惠政策推动下,天津金融中心正在异军突起,其剑锋直指上海。

上海被逼出手

面对天津金融中心来势凶猛的扩张,上海也不甘落后,并对此做出了“应战”策略。所以有了文章开篇所述的上海“高参”会议。

对于上海的高参们来说,迎接天津的挑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12月11日,WTO五年过渡期结束,人民币零售业务即将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此前,银监会8月下发《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规定“要在国内全面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必须先注册为独立的法人机构”。

虽然此举引发诸多争议,但汇丰、渣打、东亚、恒生等在内的外资银行均已表示,他们将尊重监管机构的决定,积极考虑注册为中国境内的独立法人。与此同步,他们正加紧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以期抢滩人民币业务市场。

与会的上海“高参”们纷纷表示,外资银行法人机构的落户及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重点,将对上海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产生强大辐射作用,极大地推动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杨建文透露,会议之后,有关方面提出了三个目标:争取三分之二的外资银行法人机构落户上海;争取标志性的机构,尤其是汇丰、花旗落户上海;争取第一家外资银行法人机构能落户上海。

业界普遍认为,上海未雨绸缪之举有其重要背景——在北方,天津在金融版图中变得愈加耀眼。而此前,上海也在不遗余力地推进金融中心的完善。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沪挂牌成立。至此,上海已形成了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黄金市场、产权市场等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集聚了世界上现有的主要金融市场种类。目前,上海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板市场、人民币汇率和市场化利率的生成地、国家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市场平台等,为实现“十年建框架”的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据上海市金融办统计,2002~2005年,上海市新增金融机构数分别为51家、77家、93家、94家,呈不断上升势头。2006年上半年又新增39家,使金融机构总数达到了649家,其中银行业机构239家,证券业机构111家,保险业机构299家。目前,已有340多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汇聚申城,上海金融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金融市场功能进一步拓展。

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上海也取得显著成绩。截至10月16日,上海本地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占到需股改公司的92.8%,市值比例超过97%。 沪、深交易所已将所有已完成股改并标注为G股的上市公司恢复原简称,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时期,也必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强大动力。金融产品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一批具有重要市场影响的新产品,如沪深300指数、权证产品、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等相继推出,其金融市场功能也日趋完善。

金融重镇花落谁家

虽然天津金融中心的发展趋势“咄咄逼人”,但作为国家战略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具备了优先于天津的基础。

据上海市金融办近日披露的最新数据,今年1~9月,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68.88亿元,同比增长13%,增幅同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金融市场交易总额42万亿元,同比增长六成。在去年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对全国主要经济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的综合评估中,上海综合评分名列第一。

目前,上海已形成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和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内的多层次市场体系。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等重大功能性金融机构也已经入驻浦东。

但上海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有不足之处。 上海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有关人士指出,上海失去了几次金融业突破的机会。比如,香港和内地签订的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协议。CEPA给予优惠措施的服务行业,几乎都是上海正在大力发展的领域,但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在与天津展开的竞争中,服务业将是上海金融中心的关键问题。杨建文表示,“上海作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经济重心,核心的产业应放在金融业,起到特殊的作用,而不单单是追求工业增加值和GDP增长。”

但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上海在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上遇过“两难境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远低于其他国际大都市。杨建文指出,“所谓金融中心,无非市场加机构。市场要做大做全,机构越多越好。虽然天津没有上海这样的条件,然而又非常有效地推动了市场的发展,靠的是产业金融。”

现在,天津这个优势似乎更为明显——国内首只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已经获批挂牌。然而,虽然有这政策优势,但天津的体制并没有跟上,滨海新区的发展瓶颈已开始闪现。

“与上海浦东相比,天津滨海新区尚处于消除基本制度障碍的基础性改革阶段。天津滨海新区全局性的改革刚刚由开发区和保税区不足40平方公里的范围扩展到新区全境,尚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天津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季任钧认为,因为经济发展还处于制造业扩张的产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围绕着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而出现的。对此,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表示,现在最大的压力就是怎么样能够保持滨海新区各个组成部分的平稳发展,这样才能够集中力量发展金融中心。

与此同时,天津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欠账较多,这让不少期待进入天津的金融机构忧心忡忡。有报道称,国家今后每年会给天津10亿元财政返还,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十一五”期间,天津的投资规模可能达到50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在1200亿元以上。

上一篇:【入党培训材料】入党常用文书写法及下一篇:高考动员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