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2024-05-11

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通用12篇)

篇1: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程序

2005-04-2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云南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程序。

一、企业产品标准审批发布前,须组织标准化、科研、质检、用户等有关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标准进行审查,提供如下材料:

1、企业产品标准送审稿;

2、企业产品标准送审稿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3、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

4、产品验证检验报告。

二、企业应在标准发布之日起30日内按照《云南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到各级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三、企业办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时,须提供如下资料:

1、企业产品标准文本(一式3份);

2、云南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申报表(一式3份);

3、企业产品标准编制说明(一式3份);

4、法定质检机构出具的产品验证检验报告(1份);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四、受理备案的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对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规定的应及时办理备案手续;在办理备案过程中,若发现企业标准违反有关规定时,由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企业进行修改,限期改正,符合规定后再予以备案,并颁发《云南省企业产品标准备案证书》。

保健食品批文、卫生许可证(加注:与原件一致,供标准备案用及公章)

原备案资料全套,批准的技术参数、联系人:3120694 彭处长——资料审查

篇2: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互联网申请指南

1.进入系统。申请单位登录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网上办事大厅”(NIC中文上网

附2:质监局用户处理外网申请操作说明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互联网申请指南

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外网申请-外网受理

点击【企业标准化】-【外网申请】-【标准备案证书申请】,点击企业标准备案证书申请查询页面中的【数据同步】按钮,可以将企业从互联网提交的企业标准备案申请信息同步到内网。

同步成功后,系统会提示“数据同步成功”并将在企业标准备案证书申请查询页面中显示同步到内网的数据。

勾选准备接收的申请,点击【明细】按钮,进入企业标准备案证书受理修改页面。

如果企业提交的申请信息有问题,请点击【申请驳回】按钮,申请将被驳回给企业。

篇3: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一、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及性质分析

1.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分析。备案制度是随着标准化工作改革而来的,标准是国家管理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统一发布、统一实施,它已作为国家实行强制性管理的技术工具。标准的制定被天经地义地认为是政府的事情,企业只需要也只能依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组织生产,因此在无制定权的前提下,更无备案选择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和标准的复位发生了变化。不但企业有了标准的制定权,而且还要对自己制定的标准负责。国家基于产品安全监管的现实考量,规定企业产品标准在企业自行制定后,要向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而在产品上工程建设项目与其他项目的产品有所不同,工程建设企业的备案制度的选择与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密切相关。工程建设企业的固定性和生产流动性使得工程项目的建造多为露天作业,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极大;工程建设项目都有自己独特的经济用途和功能要求,其多样性和建筑的单件性特点,使得在生产过程中会遇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问题,这些因素往往会成为提高工程质量的不利因素;由于工程建设项目是由很多分部项目组建的一个严密的、有序的完整工程系统,建造的协调性这一特点对企业层面的标准化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证工程建设项目建造的高效、高质量。上述工程建设的一系列特点就决定了工程建设企业更需要监管,也对企业标准备案这一制度的需求更为强烈,而不仅仅依靠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应该激发企业自身能动性,更好地提升了生产运营水平,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

2.备案制度的性质分析。备案就是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有存案以备查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对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都规定了备案的要求。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表达了国家对产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管理的理念。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更加表达了国家对保障工程建设企业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转换政府的管理职能,同时也表达了企业标准备案的必要性,经备案或认定的企业标准允许作为使用和验收的技术依据,使企业的技术得到认可和应用,顺利地完成生产,提高了企业标准化的积极性。而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程度及难度显著增加,规模普遍扩大等问题。从全国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来看,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一些企业仍然存在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企业自身缺乏推进标准化工作的主动性,在这些情况下,就需要激励性的措施,更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来保障。

二、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的博弈分析

1.企业产品标准规制制度的策略空间。如上文所述,企业标准经历从最早的“政府包办”到“放权企业”的路径转换。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抑或是在现有政府职能和企业运行模式下,完全由“政府包办”都是不可取也不能取的,因此只能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条件自行制定标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是政府提高产品质量监管的有效手段,也是强化企业主体,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及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必要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路径选择,不采取备案制成为制度选择的另一种方向。因此,在企业产品标准规制的策略空间上应在备案制度或不备案制度中选择。

2.企业产品标准规制制度的博弈分析。在规制主体和规制受体的不同方面,政府及企业对于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的偏好是不一样的。政府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控制产品质量,实现监管绩效等会更加偏好备案制度。而企业以追求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对经营成本的增加,都使得企业更倾向于不备案制。作为政府监管的手段,备案制度不是终极方式;作为经营主体的企业,不备案制也不是降低成本的唯一选择。由此看来,政府和企业对于备案制或不备案制的制度设计选择都可以接受。假定政府和企业对于“偏好”的效用值为a,“可以接受”的效用值设为b,效用值可表示为a>b;政府与企业对企业产品标准的规制矩阵如表1 所示。

根据纳什的博弈均衡理论,这个博弈有两个纳什均衡点(b a)(不备案制,不备案制)和(a,b)(备案制,备案制)。正如现实所反映的那样,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确实对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企业合标生产的概率增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际贸易不断拓展深化、标准化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创新的背景下,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制度却存在如备案制度不适应产品更新换代、严格的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不符合现有的产品质量管理模式、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并未能真正实现政府的管理目标等问题。基于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制度的双面性,两个纳什均衡点的选择成了均衡各方因素、协调各方利益后的折衷。对于工程建设项目,考虑项目的特点,其质量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及人民的安全生活,对工程建设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政府作为制度设计的决策主体采用备案制;而对工程建设企业来说,备案制度对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有推动作用,备案制度已成为使用和验收的技术依据,可以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这也即是工程建设企业标准采取备案制度合理性的最优体现,故下文对备案制度具体的路径选择进行探讨。

三、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

既然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存在合理性,那么具体的备案制度应采取何种方式、何种路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分析哪种备案制度是最主要的形式,下面我们对告知性备案和审查性备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从博弈的角度阐述两种备案制度的适用范围,哪种更具合理性。

告知性备案制度也称为程序备案制度,工程建设企业只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料给有关机关,负责备案的机构只能进行形式审查,而无须进行实质性审查;其针对的对象是符合企业标准的定位和要求,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技术内容,这种备案制度使得行政主体行使适当监管职能,实行有效的事后监管。但是告知性备案通过有关监管部门的认定及认可后,条款技术等可以推广和应用,一旦出现了质量安全问题,政府将不会承担责任,那么通过审查的监管部门将全权承担责任,备案部门却成为了企业标准质量的“担保人”。对于企业来说将承担更大的技术风险,而对于政府来讲,更倾向于选择告知性备案,既发挥了企业作为主体的能动性,有效地推进技术科技的进步;又分散了政府的压力及风险,将权力转移给有关部门,让企业和相关部门从依赖政府监管、行政主导的思维模式中独立起来。

审查性备案则需要专家认证,行政主体对涉及到重大质量安全的技术内容实行审查,使技术得到有效保障,但此过程周期较长,认定机构需要对技术内容负责,投入的人、财、物较大。企业则更倾向于选择审查性备案,将风险转移给政府,更多地让政府来承担,政府需要对技术内容负责,这样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压力及工作量,对于企业来讲则会缺少自主性,不利于推进新技术的发展。

这两种备案制度均是行政备案的主要方式,由行政主体承担适当的监督职能,由完全依赖政府监管向接受市场自我调节过渡,两种备案制度均有合理性及不足。但从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方面来讲,告知性备案对促进企业的主体意识,接受市场的自我调节,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起到了更为积极的作用;审查性备案中国家及机构将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工作量较大,政府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审查。

对于企业,基于促进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科技技术进步,告知性备案制度比审查性备案制度所要承担的风险更大,效用值小于审查性备案可用数值,可用数值a>g表示。基于在工程质量安全可以保证的前提下,告知性备案则比审查性备案投资更少,利于节约成本,利于市场竞争,分散政府压力,获得的社会效益更大,可用数值表示为a+b>g+h。对于政府来讲,审查性备案制度比告知性备案制度所要承担的成本更大,效用值小于审查性备案,故h>b。此外对于政府和企业双方,如果双方是采取不一致的制度,则会造成备案效率的低下,故max(e+f,c+d)<min(a+b,c+d);同时,不一致备案制度下,审查制度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拥有更高的成本,故e>f,c<d。故此,政府与企业在备案制度路径选择上选择矩阵如表2 所示。

显然,这个博弈有两个个纳什均衡点:(3,1)(审查性备案,审查性备案)和(1,5)(告知性备案,告知性备案);现在政府倾向于次优选择(1,5)(告知性备案,告知性备案),而企业倾向的却是(3,1)(审查性备案,审查性备案)。(1,5)(告知性备案,告知性备案)的选择基于发挥企业的自主性,推进科技技术的进步,分散政府压力,保证安全生产,而成为工程建设企业备案制度的首选。(3,1)(审查性备案,审查性备案)的选择基于涉及到重大质量安全的技术内容,但如果所有企业均选择审查性备案则规避了企业本身的风险,没有转变政府全权监管的职能,没有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增加了政府的压力和工作量,也加大了对于人、财、物的投资。所以,我国当前应以告知性备案作为最主要的形式,告知性备案的对象应为工程技术应用标准,适用于需在一定抵御范围工程建设中适用,但尚无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政府的责任是保护标准备案的程序正义,通过提供合理、严谨的备案程序,让企业自行完成备案的过程中保证编制的标准符合工程应用要求。经备案公布的企业应用标准可作为特定地域范围内工程建设实施和监督的技术依据。协调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明确职能,不断发挥企业标准化工作在国家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程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怎样完善制度使得告知性备案既有利于政府也有利于企业,降低企业风险、分散政府压力使得企业标准繁荣发展,提高企业标准的地位和贡献,这一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研究。

四、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路径选择的改进

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主要以告知性备案为主,审查性备案只针对于重大质量安全的项目。告知性备案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希望将风险转移给政府,让政府来承担责任,但是政府的行政资源有限,没有办法满足所有企业的要求,而且会加大政府的投入。为此,必须提出新的方法来保证告知性备案更加顺利的实施,达到各方效益的最大化,保险制度则是保障企业利益的最佳选择。

企业作为标准制定的主体,如果标准出了问题,企业则需要付出更多来弥补和处理事件,无疑给企业很大的压力,所以企业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发展和创新,那么就需要保险制度来保障,制度主要是要保障企业标准告知性备案带来的工程风险,将保险制度和告知性备案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促进标准化的工作,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让标准化工作真正为企业带来效益。

因此笔者建议,国家和政府在制定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相关条例中增加风险控制制度,实现告知性备案和风险规避完美的结合,推动标准备案工作更加规范和高效,保障社会、人民的安全生活。

五、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纳什均衡理论,分析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的必要性,而工程建设标准作为企业标准的一部分,根据工程项目特点,讨论备案路径的选择,对告知性备案和审查性备案进行博弈分析,得出当前企业应以告知性备案为主。同时为了减少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的自主责任意识,推进科技创新和进步,本文也提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保险制度,规避企业的风险,而保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待我们继续研究。

摘要:为了加强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化工作,标准备案是地方标准依法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其具备实施效力的前提条件。文章从工程建设的特点及备案制度性质分析备案制度的必要性,以及探究告知性备案和审查性备案制度两种制度的适用性。文章基于纳什均衡理论模型,博弈分析是否备案和采取何种备案路径,得出应以告知性备案作为最主要的形式的结论,对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备案制度路径选择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程建设标准,企业标准,备案制度,博弈纳什均衡

参考文献

[1]董欣.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6):3-6

[2]唐来祥.企业产品标准备案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质量与标准化,2013(12):41-44

[3]穆祥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的综述及展望[J].特种结构,2005(3):89-92

[4]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化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5]肖志勇.政府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中角色转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6]刘洋.基于企业层面的工程建设标准效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7]杨申武.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工作现状与建议[J].研讨与探讨,2014(3):59-60

篇4: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野生蘑菇味道鲜美,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为百姓所喜爱。但是,野生蘑菇中有毒品种较多,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死亡。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主,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

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帮助,目前尚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着一些识别方法经证明并不可靠。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地区,切勿采集未食用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催吐,尽快就医。

上海出台的《生食动物性海水产品地方标准》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代替原上海市地方标准《生鱼片卫生标准》。

该标准的适用范围由“三纹鱼、鰤鱼、鲷鱼等深水海鱼片和活龙虾、象鼻蚌以及鲜冻北极贝”扩大到所有即食动物性水产品(不包括腌制生食动物性水产品)。

与原《生鱼片卫生标准》相比,新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理化指标

鉴于原料要求中规定所用原料应符合《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其中包括理化指标挥发性盐基氮和组胺,因此新标准删除了组胺和挥发性盐基氮这两项指标,不再对其进行重复规定。

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菌落总数与食品种类和加工过程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新标准对菌落总数的限量要求作出了修订。

大肠菌群:不再对大肠菌群进行限量要求,因为大肠菌群不能作为粪便污染的直接指示菌。

大肠埃希氏:增加了大肠埃希氏指标及限量要求。大肠杆菌或粪大肠杆菌是粪便污染的直接指示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增加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要求。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加工过程控制不良时会污染食品,包括水产品。新标准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定为不得检出。

沙门氏菌:明确了原标准中的肠道致病菌以沙门氏菌为代表,定为不得检出。

副溶血弧菌:副溶血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水中,污染水平达到103~104/克,一般认为是操作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不当,超过102/克可能导致食物中毒。新标准增加了对副溶血弧菌的限量要求。

寄生虫:保留对寄生虫污染水平的要求,定为不得检出。

附录A

将原标准中附录A内容“寄生虫囊尾蚴检验”修改为“即食动物性海水产品加工卫生要求”,规定了即食动物性海水产品加工、贮存、运输、销售过程的安全控制。加工过程食品安全控制包括细菌污染的控制和寄生虫污染的控制。

致病菌的生长与温度有直接关系,标准规定:加工过程中加工区域的温度应当控制在21.0℃以下,解冻水温应在0.5小时内降至4.5℃,解冻、清洗后的原料应当及时加工,不能及时加工的应贮存在低于4.5℃的条件下,贮存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冷冻生食动物性海水产品在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产品的中心温度不应超过-18℃,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5℃,且应尽快降至-18℃。为彻底杀灭寄生虫,标准规定:供生食的冷冻或冰鲜海水产品应经过在-20.0℃以下连续冷冻24小时或-35.0℃以下连续冷冻15小时。为防止交叉污染,标准规定:加工区域、工用具与非即食水产品及其他食品原料严格区分,工用具使用前清洗消毒、使用中适时消毒,人员操作前清洗消毒手部、操作中应适时消毒。

饮食安全 健康生活

本栏目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HFDA)主办

篇5: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发布时间:2007-10-25 沪发改调(2006)047号

上海市发改委 二○○六年十二月一日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第39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申请受理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06]774号)有关规定,为明确本市创业投资企业备案工作的操作流程,特制定本办法。

一、(办理机关)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本市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相关工作。

二、(备案对象)凡在本市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创业投资企业(含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包括已经设立并按照创业投资企业方式经营运作的企业,均可按《办法》的规定,到市发展改革委进行备案登记。

对2006年3月1日《办法》实施以前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若经营范围、资本金规模和合格的高管人员数量尚不完全具备《办法》第九条规定有关条件的,应接受市发展改革委指导,按规定条件进行规范改造,待条件具备后方可申请备案。

三、(申报材料)申请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向市发展改革委提交《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申请书》(格式见附件),并填写相关登记表格(格式见附表一至五):

1、《创业投资企业基本情况表》;

2、《创业投资企业或其管理顾问机构高管人员情况表》;

3、《创业投资企业资本资产分布情况表》;

4、《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创业投资情况表》(尚未从事实际投资的可不填);

5、《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退出情况表》(尚未实现投资退出的可不填)。

上述材料均一式三份并加盖公章,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四、(办理时限)市发展改革委在收到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申请文件后5个工作日内,审查备案申请文件是否齐全,并决定是否受理其备案申请,签发《备案申请受理通知》或《备案申请不予受理通知》。市发展改革委在受理创业投资企业的备案申请后20个工作日内,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备案条件,并向其发出《已予备案通知》或《不予备案通知》。

五、(监督管理)已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 应在每个会计结束后的4个月内向市发展改革委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与业务报告,及时报告投资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并接受市发展改革委监督。

市发展改革委定期对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顾问机构进行检查。对未遵守规定进行投资运作的,对其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并责令其在30个工作日内改正;未改正的取消其备案资格并在自取消备案之日起的3年内不予受理其重新备案申请。

六、(受理时间)每周二、三、四(节假日除外)

上午9:00~11:30 下午13:30~17:30

七、(受理地点)

办公地点: 上海市威海路48号1202室 邮编:200003

联系电话: 23112816、23112819

电子信箱: daisy@shdrc.gov.cn

八、(解释权)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开始实施。

附件:

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申请书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现报上我公司申请备案的有关文件,请予审查。

我公司对所报以下文件材料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

1、公司章程(委托管理的,还应提供受托机构的公司章程及委托管理协议;以非法人制形式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提供非法人制创业投资企业合同);

2、工商登记文件与营业执照复印件(委托管理的,还应提供受托机构的工商登记文件与营业执照复印件);

3、投资者名单、已缴出资证明和承诺出资协议;

篇6:天津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指南

编写与备案 Q1270007512 T***

天津市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

主体部门 市卫生局

事项性质 配套服务

承诺期限 8 个工作日(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除外)

法定时限 10个工作日

附加时限 需要专家认证

办理窗口 天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一楼A厅021号窗口 联系电话 24538874

办公地点 天津市河东区红星路79号(顺驰桥旁)

法律依据 法律依据名称 条目 原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二十五条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 第二条

申请条件

(一)企业标准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

(二)企业标准应贯彻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三)企业标准技术指标应先进合理,数据是否可靠,试验方法是否科学可行;

(四)标准编写格式、结构和表述规则应符合GB/T1要求;

(五)企业标准的内容应全面、准确判定产品质量状况;

(六)引用的标准资料应齐全有效;

(七)计量单位应符合法定计量单位。

所需材料 材料名称 空表 范本

1、企业标准备案登记表

2、企业标准文本及电子版

3、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4、验证机构出具的检验、验证报告和必要的评估报告

5、专家论证报告

6、产品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

7、新建企业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8、市卫生局规定的其他资料

9、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申报系统

办理流程 企业标准

编写与备案 Q1270007512 T***

第一步:

申请人到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1楼A厅市卫生局第021号窗口领取《企业标准备案登记表》(申请表也可通过天津市行政审批服务网直接下载); 第二步:

申请人备齐申请材料后,可通过两种途径申报办理。第一种:

直接到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报送申请材料,窗口工作人员接收、核对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出具《受理通知书》;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当场一次性告知清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及标准。第二种:

通过天津市行政审批服务网上传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以手机短信形式告知申请人;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通过网络一次性告知清楚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及标准。第三步:

窗口工作人员对申请人报送的申请材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初审,并当场出具初审意见,报市卫生局驻“中心”首席代表; 第四步:

篇7: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访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会长黄仙堂

中国食品报社记者 梁庆华 邱德生

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制修订工作一直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为加强标准管理,卫生部、质检总局在今年出台了“第6号公告”,规定“不再对食品添加剂产品企业标准备案”。浙江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会长黄仙堂认为,这一规定既不合理,也不合法。行政主管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标准备案,有利于产品质量控制和执法监管、促进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发展。

“第6号公告”的全称为:卫生部质检总局关于规范食品添加剂标准管理的公告(2011年第6号)。该公告第三条的内容为: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或者指定的食品添加剂标准组织生产,生产企业不需要制定食品添加剂产品企业标准,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不再对食品添加剂产品企业标准进行备案。

黄仙堂会长认为,“第6号公告”的内容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是“第6号公告”的内容违反了《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款,因为《食品安全法》承认国家际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的合法性。该法的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生产的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在本企业内部适用。

二是不利于行业的进步。企业标准既然严于国家标准、地方标准,那么,企业为了达到这种标准的要求,必然要在科技开发、工艺改进、设备更新、人才培训等方面加以努力,这将有利于推动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科技创新、提高食品添加剂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行业的进步。但“第6号公告”却要求行政主管部门不对食品添加剂的企业标准备案,这是很不妥当的措施。

三是不利于质量管理工作。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产品的标准缺失问题非常突出,很多食品添加剂产品还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指定标准的确定和采用日期也是遥遥无期。黄仙堂会长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再不制订企业标准,不仅企业自己无法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控制,行政执法机构对食品添加剂企业生产的产品也无法进行有效监管,因为监管缺少判定标准。

我国大多数食品添加剂缺乏标准,而复合食品添加剂的标准问题就显得更加复杂,因为,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无以计数。到目前为止,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尚未出台,即使这个国家标准将来正式实施,单凭一个国家标准,也很难包含所有种类的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特征指标,这个未来的国标最多只能算作一个指导性标准。为了体现产品特性、规范行业秩序、促进行业有序发展,复合食品添加剂产品更应制订企业标准。

四是不利于公平竞争。在标准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食品添加剂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将因为缺乏科学的判别依据,而陷入混乱状态,科技含量高、质量好的食品添加剂和科技含量低、质量差的添加剂将混杂在一起,体现不出“优质优价”的特性,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会出现劣质产品低价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根据我国现行的有关规定,食品添加剂必须要先有产品标准,才可申领生产许可证、投入生产;否则,生产企业将被按照“无证生产”查处。我国有关部门规定,只有具备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或指定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产品,才能申领生产许可证。黄仙堂会长人为,这种规定不符合行业实际情况,并不合理,因为,我国大多数食品添加利产品都不具备这几种标准,这就导致了我国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处于“被无证生产”的境地。按理,这是法规缺失带来的问题,责任不在企业,但有些地区的行政监管部门已经禁止这类食品添加剂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有些添加剂企业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黄仙堂会长称,很多食品添加剂产品在我国尚未生产或刚刚投入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还缺乏制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批量数据和经验。即使卫生部要制订某种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也要先允许这种添加剂生产,在获得批量生产的数据之后,再制订科学的产品标准。

篇8:如何编写农机企业产品标准

一、农机企业产品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农机企业产品标准起草前,首先要弄清楚按照什么样的要求和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进行编写。对于农机产品来说,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写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和原则:

1.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产业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技术内容应当力求反映当前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还要充分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把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统一起来。

3.标准的内容应完整反映产品的质量特性和功能特性,满足使用要求。应当充分考虑用户的使用要求,保证产品的质量特征和功能特性充分满足用户的要求。

4.试验方法科学,检验规则可操作。制定企业标准要考虑试验方法的科学性,方法尽可能明确、细化,避免由于试验方法的不科学、不确定带来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检验规则中的抽样、检验内容和判定规则应具有可操作性。

5.标准编写应符合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产品标准的条文应用词准确简明、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不能模棱两可,使人产生误解。标准的结构要合理,内容的编排要层次分明。产品标准的编写顺序、编排格式、章条划分、图表、公式、计量单位和各种注释等都要符合GB/T1.1-2009、GB/T1.2-2002的要求。

二、标准的结构

标准的结构是指一项标准应包括的内容和必要的章节。在编写标准时,首先要确定标准的结构。标准的结构完好与否决定了最终标准文本的质量。

1.农机企业产品标准的内容

通常一项农机企业产品标准中应包括的内容:封面、前言、标准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产品分类(包括:型式、型号和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括:抽样和判定原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可选内容一般包括:目次、引言、术语和定义、规范性附录、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可选内容可根据农机产品标准中涉及的具体内容进行增删。企业产品标准内容的一般构成如图1所示:

2.标准的层次

通常一项农机产品标准中应包括的层次:章、条、段、列项和附录。

章: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是标准或部分中划分出的第一层次,因而章构成了标准结构的基本框架。每一章应有标题和编号。

条:条是对章的细分。凡是章以下有编号的层次均称为“条”。条的设置是多层次的,需要时,可以分到第五层次。条可设标题,可不设标题。在同一章或条中,其下一个层次上的各条有无标题应统一。对于有可能被引用的章或条中不允许出现悬置段或悬置条。

段:段是对章或条的细分。段没有编号,这是区别段与条的明显标志,也就是说段是章或条中不编号的层次。

列项:列项是“段”中的一类子层次,它可以在章或条中的任意段里出现。列项要由一段后跟冒号的文字(称为引语)引出并列的各项,分为有编号列项和无编号列项,可细分至第二级列项。不能将列项与条混淆,在条标题后引出列项。

附录:附录分为两类,一类为“规范性附录”,一类为“资料性附录”。标准的附录与标准条文具有同等效力。

三、标准通用内容的编写

农机企业产品标准通用内容包括:封面、标准名称、目次、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附录和参考文献。

1.封面的编写要求

封面是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同时又是必备要素。每项农机产品标准都应有封面。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标准的标志、标准的类别、标准的编号、标准的名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标准的发布单位等。

2.标准名称的编写要求

标准名称是标准的规范性一般要素,同时又是必备要素。产品标准应有名称,它置于正文首页和标准的封面。标准名称力求简练,应反映产品的真实属性。

3.目次的编写

目次是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同时又是可选要素。目次具有显示标准的结构框架、引导阅读、方便检索等功能。是否设置目次,要根据标准的具体需要来决定。

4.前言的编写

前言是资料性概述要素,同时又是必备要素。前言应位于目次(如果有的话)之后,引言(如果有的话)之前,用“前言”作标题。前言中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型条款,也不应包含公式、图和表。产品标准的前言一般包括: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标准代替的标准的说明、有关专利的说明、标准的提出信息、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等。

5.引言的编写

引言是标准的资料性概述要素,同时又是可选要素。引言不应包含要求。

6.范围的编写

范围是规范性一般要素,同时又是必备要素。每个农机产品标准都应有“范围”一章,范围应位于每项标准正文的起始位置,不应包含要求。“范围”一般用两段话表述,第一段是用陈述的方式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如,“本标准规定了XXXX(产品名称)术语、定义、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第二段话用陈述的方式阐明标准的适用范围,如,“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XXXX(产品名称)产品”。编写“范围”时力求简洁,能够概括标准的主要内容。

7.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编写

规范性引用文件是规范性一般要素,同时又是可选要素。规范性引用文件通常应采用引用文件中的章、条等特定条文的方法,而不重复抄录需引用的具体内容。凡是在标准中规范性引用了某些标准或文件,应在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清单中列出。在引用时首先判定文件的适用性并要查找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编号及名称应书写准确。该章内容的表述形式由“引导语+文件清单”组成。

8.附录

附录为可选要素,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当起草标准时,如果某些内容与其他相关章节相比,篇幅较大,影响到标准结构的整体平衡,为了合理地安排标准的整体结构,可考虑将这些内容编写成一个附录。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资料性补充要素, 同时又是可选要素。参考文献是为了便于查询时, 将标准中资料性引用的文件列出, 它的位置是在最后一个附录之后, 不应将参考文献纳入资料性附录。

四、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编写

农机企业产品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术语和定义

如果标准中有需要界定的术语, 则应以“术语和定义”为标题单独设章, 以便对相应的术语进行定义。“术语和定义”的表述形式由“引导语+术语条目”构成。

2.产品分类

对所规范的产品进行分类, 是编写产品标准的重要内容和步骤。通常农机企业产品标准“产品分类”的表现形式为“型号和基本参数”、“型式和基本参数”, 主要内容包含:产品组成 (结构) 形式、产品型号的编制规则、产品的基本参数 (包括结构参数、动力参数、性能参数等) 。

3.要求的编写

“要求”是为满足产品使用功能所规定的条款, 产品不仅要完全满足使用性能而且还需要证实, 它是产品标准的核心, 是决定产品好坏的重要因素。选择要求内容时应遵循目的性原则、性能原则和可证实性原则。

通常农机企业产品标准中“要求”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要求、整机装配质量、安全要求、性能要求、环保要求、整机外观要求、可靠性要求等。

4.试验方法的编写

试验方法与要求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对已确定的要求应有相应的试验方法证实。对要求项目进行试验、测定、检查的方法统称为试验方法。在编写试验方法时, 应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已有的方法, 如没有的情况下, 由企业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制定。

通常农机产品标准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装配质量及外观检验、使用性能试验、安全环境保护试验、可靠性试验等。

5.检验规则的编写

检验规则是对产品试样和正式生产中的半成品进行各种试验的规则。它是考核和测定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农机企业产品标准中的检验规则一般包括:

检验分类 (包括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每类检验所包含的试验项目、产品组批、抽样或取样方法、判定规则及复验规则等。

6.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的编写

在产品标准中应对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作出统一规定, 目的在于使产品制成出厂后到交付使用过程中, 便于识别产品, 并保证产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坏、质量完好。

(1) 标志:在农机产品上使用的标志有产品标志、产品标牌和包装标志三类。标志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和型号、商标、基本参数、制造商名称和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或强制性认证标志 (属生产许可证或强制性认证管理的产品) , 执行标准编号、产品的出厂日期和编号等。

(2) 包装:产品包装出厂时, 应对包装材料、产品运输时的包装要求, 随机携带文件清单作出规定。

(3) 运输:产品对运输有要求时, 可规定运输要求。运输要求的基本内容包括: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输条件、运输中的注意事项等。

(4) 贮存:贮存条件应与运输条件相协调。应规定产品的贮存要求, 贮存要求的基本内容包括:贮存场所、贮存条件、贮存方式、贮存期限等。

五、运用《标准编写模板》编写产品标准

运用国家TCS《标准编写模板》软件编写农机企业产品标准, 是一种科学、规范、便捷的方法。TCS《标准编写模板》是国家根据GB/T1.1-2009要求开发的软件, 运用TCS软件来编写标准, 就相当于从封面、前言到标准条文以及从字体大小到图表符号等的编排, 都达到符合GB/T1.1-2009规定的效果。

实践证明, 运用TCS《标准编写模板》来编写标准, 不但提高了编写标准的效率, 还提高了标准编写的质量。

六、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农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 最关键的是要生产出适合农业生产需要的, 让农民喜欢、满意的农机产品。而一个农机产品要想获得广大农民的认可, 就必须制定相应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农机企业产品标准。因此, 在农机企业产品标准制定过程中, 要求标准编写者一定要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 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农机专业和标准化理论知识, 了解和熟悉与产品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及标准, 熟练地掌握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写方法, 除此之外, 还应具有一定的编写标准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编写出较高质量和水平的企业产品标准。

摘要:文章阐述了企业产品标准对于企业至关重要, 它不仅反映企业产品的质量水平, 还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指出标准编写得好坏与否, 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标准的质量。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编写方法, 才能制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企业产品标准。

篇9:上海市浦东新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该标准适用于非即食调理肉制品和调理水产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按冷冻工艺加工,并且在冷冻条件下贮存、运输、销售的冷冻调理肉制品和调理水产品,另一类是按冷冻或冷藏工艺加工, 并且在冷冻或冷藏条件下贮存、运输, 在冷藏条件下销售的冷藏调理肉制品和调理水产品。

主要技术指标

理化指标

该标准未设置酸价、过氧化值及挥发性盐基氮限值,企业应依照《鲜(冻) 畜肉卫生标准》、《鲜、冻禽产品》、《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卫生标准》等标准控制这些理化指标,严把原料质量关。

感官指标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组织形态,裹浆或调味料分布均匀,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气味和滋味,无异味,无杂质。

致病菌限量

该标准对产品中的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了限量规定。

指示菌限量

我国居民大都无食用生或半生调理肉制品和调理水产品的习惯,因此该标准中未设置指示菌限量。

包装与标识

产品标签除应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的规定外,还应标示非即食等提示信息以及烹调方法等内容。散装食品销售或供应的产品,容器、外包装上除标注法律规定的内容外,还应标示产品包装(或拆除外包装冷藏产品的分装) 日期和保质期等内容。

冷链控制

冷冻调理肉制品和调理水产品应在零下18 ℃以下贮存,并在零下15 ℃以下运输、销售,禁止拆除外包装后分装销售。

冷藏调理肉制品和调理水产品应在4 ℃以下贮存,在7 ℃以下运输、销售, 产品中心温度应在10 ℃以下。

饮食安全 健康生活

本栏目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HFDA)主办

姓关注 安全

百佳好味 食尚

要安全食用生鱼片,首先要保证原料的安全、卫生。不同鱼类的生长水域环境对鱼肉的食用安全有很大影响,淡水鱼由于受到病原体和化学污染的可能性较大,生食的安全风险相应较高;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周边海域,环境污染一般较为严重,所以不建议生食在此类海域中获取的水产品。而在远洋以及一些岛屿附近的海域,由于水体比较洁净,鱼体受到污染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因此可作为生食的原料。

另外,用于生食的鱼在捕获之后一系列的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都需要遵循严格的规范,以保证鱼的新鲜品质。王锡昌说,相较于猪、羊、牛等肉类,鱼体组织脆弱,鱼肉更容易变质,保鲜的难度也更大。大多数鱼类尤其是远洋鱼, 一旦离开其原来的生活环境便很难存活, 极易死亡。由于鱼肉富含水分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死亡后容易被微生物污染, 所污染的微生物多为嗜盐、低温微生物, 更加大了保鲜的难度。不仅如此,鱼体内还含有活性很强的组织酶,如果保鲜措施不到位,在短短的1~2 天甚至几个小时内鱼肉就会因自溶而变质、腐烂。

那么,从海洋中捕捞之后,如何保证鱼肉新鲜、避免变质呢?王锡昌介绍,鱼在捕捞之后基本上就已经死亡, 所以在捕捞船上就应立即对鱼进行初步加工处理。鱼的血液极易腐败,大型鱼类如金枪鱼首先要放血,否则鱼肉不仅容易变质还会变色。之后便是急冻, 一般采取零下60℃至零下80℃的超低温快速冷冻。快速冷冻可使鱼肉在冷冻过程中避免产生较大的冰晶破坏鱼肉组织的细胞膜,否则一旦解冻,细胞液从组织内部渗出,不仅使鱼肉中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大量流失,而且影响到生鱼片口感和色泽外观。

此后的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 鱼肉应始终保持在零下50℃以下的超低温冷冻状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寄生虫和致病菌的危害,保证其卫生质量,还能保全生鱼片的营养和感官品质。以金枪鱼为例,研究表明,若要使其色泽、风味、口感在生食时保持最佳品质,一般家用冰箱能达到的零下20℃只能存放2 个月,零下35℃则可保存5~6 个月,而零下50℃则保存时间可达1 年以上。

在生产、加工和批发销售过程中, 只有专业的大型企业具有超低温冷冻条件,而作为一般零售业者和消费者无法提供超低温贮藏环境。所以消费者买回生鱼片后,即使存放在冰箱冷冻室也应尽快食用。一旦解冻,则应立即食用完, 不宜再次冷冻。

研究表明,金枪鱼解冻后0~1 小时, 色泽鲜红、气味纯正、滋味鲜美,处于理想的食用状态;解冻后1~4 小时,色泽由亮变暗,鱼香味和鲜味随汁液流失, 品质逐步下降;解冻超过4 小时,失去固有的口感、色泽,不具备生食的价值。

一般超市、餐馆每天的营业时间大多在10 小时以上,解冻后的生鱼片在4 小时内未被售卖的现象很普遍,此时生鱼片的卫生指标即使没有超过国家安全标准,其食用品质也已大大下降,生食价值丧失。生鱼片的消费模式建议是即做即食、即食即做。

不过,王锡昌强调,变质和腐败是两个概念,食品腐败是区别食用与不可食用的分水岭,而其品质变化会影响到食用消费的方式。生鱼片只有在极高的鲜度状态才有生食价值,当生鱼片的品质下降到不可生食的程度时并不代表不可食用,可以加热烹饪,通过熟食加以利用。

篇10:企业产品标准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企业产品标准论文,请参考!

企业产品标准论文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体制的不断变革,我国各类企业开始将信息化发展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发展起来的各类信息系统,将信息化管理融入企业发展与决策中去成为可能,未来的企业成本核算工作也将会由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应用进行辅助与监督。针对这样的信息化环境,钢铁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应该形成一个完善的核算体系。本文通过对目前企业中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现状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适合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的相应体系构架,进而研究总结出使该方法得以通过相应软件及数据应用来实现该体系的具体途径。并通过相应实例的验证分析,对所构建的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进行确认,使相关企业都可以在成本核算方面构建信息化管理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钢铁产品

就目前的市场与企业竞争程度来看,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均呈现出几乎饱和的状态,企业若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市场中寻得一个稳步发展的位置,在保证企业核心生产力的基础上,控制成本成为了各个企业最为重视的发展关键。成本核算方面的管理在整个企业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1信息化给企业成本核算带来的影响

根据目前已有的数据显示,一个企业主要生产环节的成本消费情况和这个企业对生产环节的控制与调制息息相关。因而结合信息化的环境可以给企业的成本核算控制方面带来巨大的益处。

1.1信息化为成本核算注入活力

企业每天要面对各类的信息与数据,而这些数据与信息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内容,信息的冗余会拖累整个生产链的数据反馈,而信息化的手段就可以实现对企业成本核算方面的深入了解,从而实施有效控制,为原本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注入新鲜血液,增添能量。

1.2信息化成本核算提高生产效率

企业生产链在进行运作的过程中,资源的流动与变化会不断形成成本方面的逐级累积,一旦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与技术将成本的动态形成过程明确的实现再现与分析,就可以有效地对企业内部成本核算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掌控,从而实现最大程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与过度消耗,进而实现提升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率与生产效率,在保证核心生产链的质量与数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消耗,以获得更大的利润,同时有利于科学化的长久发展。近年来,在信息化环境的影响下,钢铁企业开始逐步应用一些较为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进行内部管理,这些模式复杂高效,以柔性、敏捷性制造系统为代表,更是有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在钢铁企业中也崭露头角。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钢铁企业内部的生产与运作,涉及到物料的复杂流转与交替,相应的数据信息极为多元化、多维化,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方面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能够真正符合目前信息化环境中成本数据的更新交替进度,使企业无法从庞大的数据库中选取或抽提有实际意义的相关信息,而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不够明确,成本相关信息的精准性没有后盾保障,进而无法对钢铁产品成本进行进一步控制。

2当前钢铁产品成本核算的特点

钢铁企业产品成本的形成多数是在整个生产环节中不断累积出来的。根据既有的钢铁生产工艺来看,物料在整个生产链中的良好流动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信息与资源得以流动的源动力。只有在保证生产链可以生产出一定数量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成品时,才能保证企业内部对各种资源以及生产力投入使用产生实际意义,才能真正为企业带来经济价值。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源流动、经济活动以及信息传递过程,而这三者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相互交错,同时存在正向与逆向的流动状态。一般来讲,企业的直接原材料以及人工雇佣及生产费用都统一计入成本核算当中去,而原材料通过企业生产线逐渐演变为半成品,进而形成精致的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成本消耗也随着生产链进行转移,不断承接上游环节,将成本核算内容融入到下游加工中去。综上所述,可以总结出钢铁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具有以下特点。

2.1生产呈现混合流程型,成本构成复杂

由于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既包括原料的处理,又包括半成品的轧制以及成品的精加工,因而一般将其定义为混合流程型的工艺类型。钢铁企业一般会采用分段作业的方式,将生产,运输,贮藏等生产链环节进行时间与空间的分散,因而成本形成的过程并不完全统一,使得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经常出现多种形式共存的状态,使得成本构成极为复杂。

2.2原材料成本占据成本形成的重大比例

不同于市场的其他类型企业,钢铁企业是一种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因而大部分成本的形成来源均来自于生产链中原材料的选购。一般来讲,钢铁企业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中,后续加工所花销的成本仅仅占到四分之一,而最初的冶炼过程所消耗的原材料基本不低于四分之三,对于加工过程中的成本消费,制品坯料的成本更是高居百分之八十,因而可以看出在整个钢铁产品生产链中、原材料,或是坯料的成本花销占据了整个成本花销份额的巨大比重,成为了生产链中成本控制核算不可忽略的部分。

2.3物流关系复杂,成本形成难以还原

从整个钢铁产品的生产过程来讲,整个生产链中的物流、资源流以及信息流相互交错穿插,这使得成本的消耗来源过于多元化,追踪成本形成过程相对困难,而成本的具体转移又取决于资源的流动方向与具体途径,最终难以对资源消耗进行准确追溯。虽然整个钢铁行业存在其固有的生产规律,如钢材、钢坯、钢锭之间的逐级转化,但企业内部的`物料以及生产环节极为复杂,整个生产环节无法做到完全不受外界干扰,一些不确定因素经常存在,不确定事件常有发生,这些变动参数使生产工艺不得不进行相关的调试与变动,如此一来,不同批次的产品必然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的成本消耗往往难以追查,但实际情况又与其估算相差甚远。

2.4成本核算过程过于动态

从最初的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最终制品,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种制品状态,这些不同的状态相互衔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链,满足了企业对目前市场需求的供给,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库存产品的增多会加重企业内部的成本压力,对企业的经济运作产生不良的影响,最终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所生产产品的数量与种类均是不确定的,所以整个钢铁企业的生产链处于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另外,即使工艺相同,不同批次,不同规格的产品也肯定存在着成本差异,这使得整个成本核算的控制极为不容易。

3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架构

本文研究并讨论构建了一种符合当前钢铁产品成本核算需求,体现当前钢铁企业成本核算特征的体系,在信息化环境的背景下,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既有数据,遵循着钢铁企业成本资源消耗的成本核算原则,实现该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最大程度的符合当下钢铁企业的真实需求。

3.1资源归纳集中

如上述提到,整个钢铁产品生产链中涉及到成本消耗的过程,包括多个不同的环节,如原材料的选购,相应配件的采买,对一般固定资产考虑到的维修与护理,乃至相应设备的折旧费用。同时还包括了雇佣工人的薪水与酬劳等。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将以上内容所产生的经济活动花销,均算作成本形成的途径。一般以某一个生产周期为固定时间标准,将此周期内部的相应资源及经济业务通过一定的归类与调配,将不同用途,不同种类的资源进行整合管理,选择合适的集结点,以便于日后对成本控制的过程可以明确追溯到成本形成的根源,根据不同集结点进行相应的合理资源分配,避免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变动影响预测水平与真实结果的对照。

3.2原材料成本核算

将经过上述归集整合的相应资源,以原材料为项目单位整理到整体钢铁产品的成本核算当中去。由于目前存在着钢铁企业在正常生产作业中会交替使用多种原材料问题,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主观的操作或者记录上的误差,使得原材料在理论上的使用与剩余数量,与真正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使钢铁产品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出现并不明确的项目。与此同时,最初的预算无法全面考虑到每个时期的市场动态发展,在整个生产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很有可能面对钢铁原材料市场的经济变化,使不同批次的原材料间存在一定的价格差异。因而一个适合当前钢铁企业的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应当通过资源的分类归集,进行直接与差异的复合型供给,以解决在钢铁产品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差异问题。

3.3在制产品的成本流转追溯及核算

钢铁产品原材料在经过一定程度的加工后,会按照市场要求制作成不同规格、拥有不同性能的各类产品,随后再转移到生产链的下一个环节去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加工,这样的过程使得生产作业水平从集中处理变化到离散加工。随着整个加工过程的推进,物流以及资源流的转移,会伴随着制品成本的流转,随即出现一般所说的成本流转追溯问题。在企业不将半成品或是成品按照生产工艺转移到下游环节进行继续作业的过程中,信息化的管理成本核算体系应当以生产物流以及销售管理物流为基础,对上游的各个环节进行衔接性的成本核算信息整合,实现对制品成本形成的追溯与核算贯穿于整个工艺生产链。

3.4特殊品成本核算

各个企业在完善各自主体竞争生产力的基础上,一般都会考虑到对特殊品的成本核算与处理。比如在主体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不足参数大小的尾料,不适宜继续生产实用的切头或是原材料产生的碎屑。当然这些特殊品也包括生产线上没能达到生产实质标准的残次品。这些特殊品对于每个企业来讲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一类特殊品大量出现,势必会引起企业较大的损失,不仅影响了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大大影响了实际工厂的生产效率。对这些特殊品的不合理处理也会影响整个钢铁生产产品过程的成本核算工作。因而对其核算的时候一定要紧抓其自身特点,不仅仅要严格按照种类进行归纳整合,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详细的损失摊销,更是要从根本的生产工艺来寻找问题的根源,降低这些特殊品的产生,并且对该类已经产生的特殊品进行合理控制与利用。对特殊品的成本核算分析应该立足于对其信息化环境下的数据应用,以物资及相关资源的消耗作为特殊品成本核算的基础,以上述所得的管理成本核算体系所供给的相应信息作为保障,将成本、质量、物流等相关参数进行融合的定性,才能真正地挖掘出特殊品产生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成本的浪费与损失。

4结语

经过课题研究所构建出来的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可以在相关的钢铁企业继续实行与应用,为钢铁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基础,对钢铁企业细化并明确成本核算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工作量内容,同时大大降低了主观操作的核算失误,使得钢铁企业内部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关注度放在核心竞争生产力上,促使企业更加完善成本核算的规划与管理,从根本上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方蓓蓓.作业成本法在T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

[2]孙运艳.面向订单生产钢铁企业结转成本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3]崔发婧.信息化环境下钢铁产品成本核算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4).

篇11: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

第七条 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应遵从的原则:

(一)有利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护环境;

(二)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三)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四)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五)有利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篇12:企业产品标准管理规定

(一)规范性审查是指对产品标准制定的必要性、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以及标准格式等方面进行的审查。

(二)技术性审查是指对产品标准的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藏等技术性内容进行的审查。

(三)企业产品标准审查一般应是会议审查。也可采取函审方式。

第十二条 企业产品标准审查由企业自行委托符合要求的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行业协会、其他技术组织或由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进行。

第十三条 专家委员会负责标准的审查,实行组长负责制。专家委员会应当由研发、生产、检验、销售、消费者、行业管理、标准化等方面人员组成,一般不少于5人。直接参与企业产品标准起草的人员和本企业人员不得作为专家委员会成员参加审查。

第十四条 从事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工作的专家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或者大专以上学历和3年以上从事相关行业工作经历,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强制性标准,了解相关产品生产的工艺、技术要求和国内外该领域技术、标准发展的状况。

第十五条 标准起草单位提交专家委员会的审查材料不得少于下列内容:

(一)标准文本(送审稿);

(二)标准编制说明;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和参考资料;

(四)试验验证报告。

标准审查必须经专家委员会全体人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方可通过,组织审查单位应当根据审查意见填写审查单或函审结论表(附件三、附件四)。

审查(函审)结论主要涉及:评价意见、主要修改意见和采纳情况;所审查的企业产品标准送审稿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低于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具有相应的理由和相关影响的说明;是否予以通过审查(函审)等内容。

上一篇:关爱农民工子女微公益活动方案下一篇:小区夏季防汛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