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2024-05-16

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共10篇)

篇1: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为了加速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建立使骨干教师滚动发展的有效机制,有力地推动新区的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现制订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市、区基础教育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要求,遵循骨干教师成长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方法,分期培养、滚动发展区级骨干教师,并为本区学科带头人及为市级、国家级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输送人选,努力建设一支面向21世纪,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

二、工作目标

根据市教委及新区的要求,新区教育学院已于1995~1999年选拔并举办了三期有90名区级骨干教师参加的培训班。2000年(第四期)拟再培养90名,至2003年滚动发展至330名左右,占全区教师总数的2%。

要使骨干教师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与学术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素养和水平,在区内有知名度,其优秀者将被推荐为市级、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区学科带头人。

三、推荐选拔的范围与条件

推荐范围:在本区中学(职校)、小学、幼儿园等基层教育及教研单位从事教学与教科研的专任教师,具有专科(指小学、幼儿园教师)或本科(指中学教师)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的,一般均可入选。校级行政领导列入骨干校园长培养系列,不再作为骨干教师推荐。

推荐条件:

(一)师德风范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二)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一定的学术水平和坚实的业务基础;

(三)教学观念新、教学能力强、教学方法活、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效果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实绩显著;

(四)积极参加学术活动,为提高全区教学质量作出贡献,在全区本学科范围内有知名度;

(五)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所撰论文或著作具有一定水准。

四、评选程序与办法

(一)区骨干教师总人数为330人左右,每2年选拔调整一次,分期评选,优胜劣汰,滚动发展。重点推荐选拔表现突出的青年教师,中学、小学和幼儿园的人数比大致为6:3:1。

(二)建立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造就人才的机制。基层学校按要求推荐人选后,由区师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请市、区有关专家考核评审、确定名单,报社会发展局核准。

1、基层单位推荐。根据推荐条件,学校与学区根据规定名额提出推荐对象,并填写统一印发的推荐表。近两年获区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及市教学评比、教科研评比一、二等奖和区一等奖者,可由学校直接推荐,不受名额限制。

2、初步筛选。由师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听取教育学院、教科所有关同志意见,对名单作初步筛选后返回基层。

3、建立档案。骨干教师推荐对象建立1人l份档案,包括推荐表、职称证明、奖状复印件、论文、教学录像及教案等。

4、专家评审。骨干教师推荐对象一般都需开课,应组织市、区有关专家听课并查阅各人档案,审定名单。

5、公开评议。将骨干教师初审名单发至学区及各基层学校听取意见。

6、局里复审。将名单报社会发展局复审、由师资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向全区公布。

五、培训办法

(一)参加培训班学习。区骨干教师必须参加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培养周期l~2年,两年进行一次考核选拔与调整。区、学区、学校共同培养、管理。教育学院会同教科所等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

根据“注重能力、讲求实效、发展专长、形成特色”的原则,安排培训内容,一般由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三个模块有机结合而成。45周岁以上的骨干教师,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采用自培形式,原则上不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集体活动,但凡骨干教师都需参加考核。

(二)列出培训计划。培训要调动学员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学员要订出关于读书、科研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计划。

(三)实行导师制。导师应订出指导计划,并指导学员根据个人特点订出自我发展计划。

(四)实行动态管理。骨干教师在培训等方面不能达到规定要求者,经社会发展局师资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随时予以调整。

(五)颁发证书。培训结束,合格者由教育学院颁发“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

六、权利和义务

(一)45周岁以下的区中青年骨干教师,均可输入信息库,报市师资处备案,享受市教委规定的有关待遇。其中优秀者可作为市级、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推荐对象。

(二)推荐的区骨干教师经教育学院培训合格,由局师资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才能取得社会发展局“区级骨干教师”证书。

(三)区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区级示范课1次,每年至少开职务培训微型课讲座1次,指导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青年教师(或新教师)1人。

(四)区骨干教师在培养期间,必须参加1个区级课题研究或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l篇。

(五)区骨干教师有参加市有关教科研活动的优先权。

(六)积极参加全部活动,完成规定要求的区骨干教师每年由新区颁发政府津贴1000元。所在学校可支付骨干教师资料费每月30元。

(七)区骨干教师外出考察交流活动,其经费由区、学校、个人各负担三分之一。

(八)区骨干教师每两年评选一次,优胜劣汰,滚动发展。

七、经费保证

建立新区骨干教师培养与发展专项经费(除政府津贴),用于骨干教师选拔培训、考察交流、评审考核、导师指导等,每年每人3000元,由社会发展局拨款,区师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使用。

八、考核发证

取得教育学院“浦东新区培训骨干教师合格证书”之后,由师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基层学校、导师对培训对象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包括教育教学成果、教育科研成果、教育教学实践等方面。复核合格,由师资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并上报新区社会发展局统一发给“浦东新区骨干教师”证书。

九、组织领导

区骨干教师选拔、考核培训工作、由社会发展局师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规划、领导,下设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

2000年6月20日

篇2: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2013年11月25日至30日,我参加了龙华新区教培中心精心组织、科学安排、严格管理的龙华新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感觉获益良多。培训期间的每位专家教授都学富五车,课程上得精彩纷呈,从理论的高度到课堂的实践都涵括在内。让我从另一个深度和广度意识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转型,从一名勤奋的教师转型为学者型的教师。

这七天来,我从一个教师的身份转变成一个学生的身份。清晨上学校,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聆听不同类型的讲座,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日暮放学,和同学行走在宁静的校园里,那是久违的幸福与充实。培训虽然结束,但“我思故我在”,所学的内容留给我无限的思考空间,以下谈两点我较深的体会:

一、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良言一句三冬暖 春风化雨润心田”。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系副教授张舸老师来给我们上课,张老师的笑容始终灿烂如花,语言时而如泉水叮咚,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时而变成“大灰狼”、时而成为小学生;一个个鲜活的案犹如一条条鱼儿在课堂上激起了圈圈涟漪,听这样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我想,这应该就是张老师所追求和传递的――“教师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语言艺术”的魅力吧!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到底有哪些专业的要求?我们该如何去提升呢?

张老师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了三个标准:1.说话准确、清晰(第一层意思指的是意思明白;第二个层面的意思指的是抽象意义的表达要清晰);2.说话要有节奏感、要有感染力;3.说话体现专业性、技巧性。

我们身边的很多人普通话说得很标准,但表达的意思却不清楚,让人误会,甚至伤害到别人。“我们公司在湖的这边。”“我在一棵树下等你。”“我这儿办完了,你到那边去办吧!”像这样都是叙述上很清楚,但实际意义表达不清楚的。

老师用她的高超的语言艺术给我们讲这些案例,就像在欣赏一场春晚的单口相声。我脑子里甚至还闪现出老师在电台主播、在给动漫配音的虚幻镜头,我想这就是声音的魅力,更是语言艺术的魅力。在讲到说话要体现专业性、技巧性这一点时,有这么一个反面的例子:上海某电台主播因为用了不恰当的言语,侮辱了农民工听众而最终引起众议被辞退的事件。是的,作为老师,对任何时候的沟通都要慎重,你代表的是一个职业角色,你过激的语言所造成的后果也必将由你自己承担。所以要向温总理学习,向克林顿学习。像温总理一样面对飞过来的鞋子从容淡定,像克林顿一样幽默风趣。

(二)3V法则提升教师的语言艺术

对于何为3V法则?张老师是这样阐述的,3V就是听觉、视觉、意义,也是7:38:55法则。3V理论提出了视觉、听觉以及意义在当面沟通中的信号传递都非常重要,三者所占比例分别是视觉占55%、听觉占38%、意义占7%。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和形象的塑造达到更好的演讲效果,英国副首相克莱格就是非常成功的典型。在我们的日常交往、教学工作中也可以结合学过的3V理论来观察、调节我们的行为。结合教师语言的职业特性,我们在课堂教学的导入语、阐释语、提问语、结束语的艺术,应做到:演讲与对话、计划性与临场性、通俗性与规范性、简约型和丰富性、教育性与情感性等五方面的统一。总而言之,教师讲给学生的话要入耳、入心,更要入脑。

二、语文课程形态的变化势必推动语文学习型课堂的建构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应是课堂学习行为的主要发生者。因此,广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专家陈建伟教授在为我们培训时提出“先学后教”的学习型课堂构建。

但反观目前的课堂情况,学生都齐刷刷地干一件事,总是在被提问,被思考的圈套中,学习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因为学生没能从老师的讲解中,学到自主整合知识的学习方法,叶圣陶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应该是举一反三的。”课文是典范,教师应立足课内,让学生学会怎么读,然后迁移到生活中去才是根本,而且语文是个综合性课程,并不单一,用教材时,不能只着眼于课文,课文不是知识的讲解形式,而是语文知识运用的形式和结果。要根本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的教学模式为多向的立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陈建伟教授认为,迈入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做到这三要:一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二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现状。三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并且,在《怎样用好语文教材》一文中亦道:“语文教材肯定是用来阅读的,但目标不能停留在读懂课文,要用教材去教“语文”,重在对语文之道的掌握。如果不从课文中提取教学内容的老师只会照本宣科,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由此可见,用好教材,除了教师要善于思考,还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以学法指导。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法与学法有同一性,双方的目标指向同一认识过程,完成同一个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与学辩证地统一起来,并及时地迅速地获得转化。

篇3: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一、我区心理骨干教师队伍现状

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小组的人数来看,其中骨干教师有25名,学科带头人有6名,总共31人。相对于浦东新区数量众多的中小学来说,这支队伍的数量还相对偏低。

从职称分布上看,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7名(占55%),有中级职称的教师14名(占45%)。可见该小组的骨干教师大多已处于专业发展中期,业务熟练、经验丰富,每位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都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长。

从学历分布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占35%。可见我们的心理骨干教师队伍是一支学历水平相对较高的队伍。

从年龄分布来年,该组骨干队伍年龄在30~40岁的教师有16名(占52%),40~45岁的教师有9名(占29%),45岁以上的教师有6名(占19%),平均年龄为39岁。相对而言,这还是一支比较年轻的队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

从学段分布来看,其中小学学段的教师有6名(占19%),初中学段的教师有8名(占25%),高中学段的教师有12名(占39%),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研究人员有5名(占16%)。从各学段比例来看,显然高中学段骨干成员较多、实力较强,如何发挥他们在全体骨干教师中的带动作用值得我们思考。

调查表明,该骨干小组成员中拥有科研专长的教师有13名(占41%),拥有教学专长的教师有12名(占38%),拥有咨询专长的教师有13名(占41%)。多名骨干教师拥有多项专长,在浦东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从调查来看,多数骨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希望通过实践和学习,能在专业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但从队伍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如:队伍总体人数较少,各学段心理骨干教师数量不平衡;心理骨干队伍中学科带头人比例较低;心理骨干教师之间还缺乏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开展心理骨干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实务培训课程,目的就是要为我区的心理骨干教师提供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这对促进浦东新区心理骨干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推动浦东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心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实务培训课程的目标定位

心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实务培训课程是一门教学实践类课程,接受培训的都是具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已不满足于单向传递知识型学习方式,而更希望能在实践活动的参与和观摩中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并能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难题的处理方法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中强调以实践性活动为主,如参与教学实践、观摩研讨、网上互动交流等。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在课程目标、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上体现鲜明的实践倾向,力图打造成为一门真正的应用性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为:(1)教师能进一步掌握基本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2)教师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最大限度地获得岗位所需要的经验和技能,并能学以致用,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提高教师的隐性职业素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心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实务培训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心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实务培训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主题活动、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技术与实践等。以心理辅导活动课程为例,我们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组织学员听课评课、开展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使学员之间充分互动交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再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例,我们主要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特色品牌活动的展示与观摩,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开展研讨与交流。

本课程在培训中注重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结合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理论讲座、教学实践、现场观摩、网上互动研讨、读书学习等多种培训方法,以头脑风暴激发思维,以案例分析分享经验,以情景模拟身临其境,以游戏活动激发兴趣。培训形式的设计主要强调为学员提供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让学员在实践中思考和学习。

本课程主要聚焦心理教师实务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每个主题的培训中,要尽可能聚焦实践中的操作性问题,并且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系。此外,每个主题都应安排教师进行实践示范和经验分享。

四、心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实务培训课程的主要特点

1. 能有效激发心理骨干教师学习的动机。

心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实务培训课程的设计,是引导学员去发现、思考、解决自己教育教学问题的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通过培训过程中的专题研讨、现场观摩、同伴交流等形式进行自我反思,以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标。在培训中,培训者是课程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员是课程的主动构建者。培训者要努力发挥学员在培训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培训学习之中。

2. 能有效体现心理骨干教师培训的自主性。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影响心理骨干教师培训实效的原因主要是培训目标不明确。只有设置基于学员需要的培训目标与内容,才能使学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在实务培训前,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座谈和交流,深入了解心理骨干教师的学习需要,从教师的实际问题出发,确定合理的培训目标,使培训建立在教师的需要和认同之中。

3. 能有效落实心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性。

教师的工作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师参与培训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习理论,更希望把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方法和策略。实务培训课程重在帮助学员发现并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培训内容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学员的培训过程就是自己的实践与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员必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重构自己的实践经验。

总之,心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实务培训课程,旨在建立一个学习、实践、研究的共同体,有效地激发心理骨干教师学习的动机,落实培训的实践性,从而提高心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五、心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实务培训课程的评价方式

考核和评价是检查学员培训效果的一种手段,是达到最佳培训效果的保障。本课程的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以及对课程实施对象的评价设计。

1. 课程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设计。

为了客观评价本次实践性课程,使今后类似的实践学习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探讨心理骨干教师学科学段实践培训活动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设计了培训效果调查问卷。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对相关培训内容进行测评,分别于培训前、培训后统一发放与回收,检测课程的实施效果。

2. 对课程实施对象的评价设计。

这一评价设计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个环节,评价内容主要有出勤情况、实践活动情况和完成作业情况,并设定相应的权重,力求客观地评价教与学的实际效果。

篇4: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一、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价值分析

1. 理论价值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一概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美国在题为《明日之教师》的报告中正式提出,指的是“初学者的专业训练、有经验者的继续发展以及教学研究和发展所能考虑的最佳的学校形式”。1988年,卡内基报告《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中进一步提出,为教师职业准备的最好环境是一所联系中小学和大学的临床教学学校。实践中的第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出现在马萨诸塞州的布鲁克林,随后在全美推行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典型特征在于它的合作伙伴关系,经验丰富的中小学教师与大学的监督导师组成合作小组,共同负责对实习生的培养。

2001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借鉴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国内首先尝试建设“教师发展学校”,这是适应时代特点和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改革的需要所做出的探索和尝试。几年来,教师发展学校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建立了师范院校与中小学之间的合作关系;二是激发了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意识、主体意识;三是探索了一条实践取向、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四是正在形成一种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前与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基础。

国家、地域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异性因素,已有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北京教师发展学校,尤其是其功能定位,是否适合浦东新区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呢?基于这样的思考,浦东新区试图在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北京教师发展学校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及浦东新区教师教育的特点,探索具有浦东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理论,完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理论本土化的构建。

2. 实践意义

近年来,浦东新区基础教育基本完成以数量扩充、硬件建设为特征的第一阶段发展,开始向以发展内涵、提升质量为特征的第二阶段跨越。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如何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善于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了师资队伍建设上,通过各种教育内涵发展项目提升师资队伍水平。2006年初,我们启动了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项目,以项目的形式来推动此项工作的开展。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意义在于,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进行拓展,探索出更为有效的途径和平台,为教师提供专业继续发展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实现提升自我、改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价值;同时,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机制,促进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并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从而努力打造浦东教育品牌。

二、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内涵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原有学校建制内,以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中心,借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并积极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其他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对学校功能的拓展,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养成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不断促进专业发展,最终实现双中心、三发展,即学校发展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本着“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课题中促研究,在研究中促反思,在反思中求提高”的工作原则,从五大机制入手,即通过教师的准入机制、聘任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示范辐射机制等的构建与完善,使学校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

建设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目标是:使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断获得提升,并探索出教师教育的新模式。其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机制健全,制度完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进行研究和沟通,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有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及教师的个人发展规划。

2. 载体多样,底蕴深厚

开展多类型、多层面的校本研修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有效手段。在注重活动对象全面性和活动类型多样性的同时,突出学校的研修特色,并借此形成学校的特色文化。

3. 引领示范,区域辐射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重视发挥示范、辐射功能,通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校际结对、带教指导等形式,为区、市及外省学校提供服务,并做到常规化、有重点,不断提高辐射层次。

三、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评审

1. 研制评估方案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项目组结合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开发了《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方案》。评估方案从指导思想、制定依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界定、基本原则、任务与政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申报条件、评估标准、评估程序、管理制度等九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评估标准分为A、B、C三级指标,A级指标包括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师队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项目、学生的变化五个方面;在A级指标的基础上,分支出B、C两级更为详细的指标。

2. 开展评审

在学校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项目组组织专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学校进行评审。评审分为两个环节:文本评审与现场评审。通过文本评审的学校方可进入现场评审环节。

(1)文本评审

申报学校自主提交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评报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规划、特色活动或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的工作小结三份材料。评审专家对申报学校进行文本评审,文本评审通过的学校进入现场评审阶段。

(2)现场评审

在现场评审过程中,项目组将评审专家分为规划及特色、管理、教师发展、示范辐射四个小组。专家组通过学生问卷、教师问卷等形式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

通过现场评审的学校在网上或有关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通过的学校被正式命名为“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项目组授予铜牌。

四、建立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长效管理制度

围绕《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工作协议》和《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手册》,项目组初步形成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长效管理制度,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 自评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应建立相应的年自评制度,特别要对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估,总结成绩,找出不足。同时,学校根据自评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正和完善措施。

2. 开展随访,实行年检制度

项目组每学期期中开展随访工作,随访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校方,这种做法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很有帮助。每学期期末开展年检,年检中会形成针对各校的年检报告,总结一学年来学校的建设特色及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如果下一学年度随访中依然发现没有得到整改,项目组将酌情考虑是否继续授予其“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称号。

3. 滚动与退出制度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评审为三年一轮,三年届满由学校提交自评报告和复评申请,根据自评报告和复评申请,项目组组织专家进行复评,依据复评结果确定是否继续授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铜牌。三年届满不提出评估申请者,视作自动退出,原来授予的铜牌将被收回。项目组每三年集中向社会通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变动情况。

五、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

目前,浦东新区共有8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分别是:建平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进才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福山外国语小学、竹园小学、南门幼儿园和东方幼儿园。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探索过程中,8所学校都显示出了各自的特色。

1. 建平中学

建平中学构建“课改、教研、师训”三位一体的教师培训机制,即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出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提升专业水平,形成以学校为基地、以问题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舞台、以“共同性、进取性”为组织文化内涵、以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校本培训系统,以期实现“课改引发教研,教研推动课改;教研带动师训,师训提升教研;师训启发课改,课改激活课堂,课堂引领师训”的目标。

学校以课程文化建设为中心,在必修课程中全面推出了“模块课程”实验,覆盖100%的基础学科。最近几年,又把课程文化建设的重心调整到对模块课程的校本化思考与总结、沉淀上,提出了“课程大纲、教材、教法、评价”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新要求,把各学科模块课程建设推向深入。

2.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学校以争创“德育金牌”为抓手,切实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形成学科德育的特色;以课题“针对学生差异的有效教学研究”为引领,采取各种措施,为教师专业发展搭设舞台。例如,学校通过实行首席教师制度、举办每周一次读书沙龙、组织青年教师学术沙龙、举行公开研究展示课、组织说课比赛、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充分发挥名师基地的作用等,形成教学、科研、师训一体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首席教师、特级教师、名师基地的优质资源,为教师开设讲座,提供教学指导和课题对话机会等;同时,又依托华东师大、市科协等外部教育科研的力量,参与学校发展的谋划、校本课程的研发、课题的研究、教师的培训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通过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同伴学习、合作与交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引领,建构了“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校文化和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教研文化。

3. 进才中学

学校依托“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课题,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评价系统,激励教师专业发展。该评价体系体现出多元化和发展性两个特点。多元化体现在:①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综合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同事评价和领导评价等,并通过校园网络反馈;②评价角度多元化,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及教育管理能力等;③评价方式多元化,包括随堂听课、期末评分总结、教学成果展示等,力争做到评价客观、公正。发展性体现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根本目的。依据教师发展的实情设计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结果既能肯定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又能指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不足,有很强的针对性。每次评价后将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点对点反馈,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发展现状。多元、完善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全面性。

4. 上海市实验学校

学校建立教研组层面的“学科发展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为核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总结交流等活动。每年都要举办“四课”展示,即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和资深教师示范课。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教师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层次不同的教学展示,“四课”展示环环相连,引领各类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不同层次教师的满足感和功效感。每一个教师均能在“四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在“四课”中不断学习,实现持续性的发展。

5. 福山外国语小学

学校注重激发教师发展的原动力,项目管理是其重要举措之一。学校领导以项目作为载体,引入学校整体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操作。通过发布项目参考指南、项目实施书的形式,部署、实施和落实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每位教师都可以积极申报项目,成为项目组长,这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从源头上保障了教师专业发展。

6. 竹园小学

学校采用校内岗位职级评审机制,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阶梯,满足教师的内在需要。岗位职级评审不受教师原有技术等级资格的限制,共分三等八级。合格教师分为一级、二级;胜任教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特色教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评审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工作实绩,先由教师本人对照标准提出相应的职级,再由学科评审组评议,提出建议后提交给学校评审委员会综合评审,最后公示反馈。

7. 南门幼儿园

南门幼儿园与多所农村幼儿园建立带教关系,园际互动引领发展成为该园发挥辐射作用的重要内容,其发展成效也有目共睹:园西、东港、晨阳三所幼儿园成功晋升为新区示范园、上海市一级园;施湾幼儿园顺利通过二级园复检。南门幼儿园坚持“多园携手,发展显著;多园联合,发展共赢”,并清晰地看到优质资源并非仅限于示范园,每所发展中的幼儿园都有其潜在的优势,深切地体会到要有效发挥示范园的多项引领作用,并不是单纯的资源辐射,而是相互的优势挖掘、资源共享。

8. 东方幼儿园

东方幼儿园全部教师都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重视引导教师对自身发展成效的诊断反思,重视调动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由此得到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得到有效的促进。

该园采取横向的“学习、实践、评析、反思”与纵向的“模仿、改变、创新、展示”相结合的发展策略,积极探索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在操作层面上的运作途径、方法和手段,融进了合作互助、重在研究、资源共享的教研氛围,创造与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总之,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开拓了教师职后教育的新途径、新模式,为教师职后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疑惑还没有得到很好地澄清,尤其是“浦东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特质研究。这将成为我们后续研究中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学院)

篇5: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一、研究方向

本学期,我会根据莱州市教研室以及镇科研工作部署,开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建和谐高效课堂》这一科研课题,探索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在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同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建和谐高效课堂。

二、研究重点

我会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能力培养。把学生自我言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重点。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自我价值和能力的认识,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满足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言语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一切活动立足于学生语文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创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和谐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过程

1、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坚持不懈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广泛地阅读导师推荐的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学习现代信息科技,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提升专业素养;向同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教育是相通的,不同的学科可以更多地取长补短;向有名望的特级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独特的教学艺术,深厚的人格涵养,研究他们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改变教师根深蒂固的旧观念,以适应教育的发展。

2.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与同行不断研究、探讨,取长补短,改变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会,对学习有兴趣,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让学生都喜欢学习语文知识。

3.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继续教育学习,浏览网页,认真记笔记,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读2——3本有关本学科专业知识的书刊,坚持写读书笔记。

4、善于反思。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将反思作为自己发展的源泉,靠反思推动自己的专业成长,力争做到,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审视今天——在审视中甄别;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把勤于思考与努力实践相结合,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和感悟。

5.每学期进行1——2次公开研讨课,与同行交流,与外校合作,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认真听取同行、教研员的意见,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式。

6.学习写博名师,建立和管理好自己的博客,学习写教育博客。除了将自己的一些原创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文章上传到博客上以外,还开展网上优秀文章摘录活动。

7.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效率课堂”听课活动和学科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和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四、预计达到的水平

借本次莱州市教体局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的东风,促发自己努力学习比较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结合自己的个性、气质、知识结构和教学现状,初步确立自己追求的教学风格是:清新、有趣、活泼、实效。祈望在名师的引领下,有所收获。

(1)每学期在本校上1节有明确研究主题的示范课;每学年在全镇执教1节或指导青年教师执教1节有研究主题的公开课。

(2)搭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创建和谐高效课堂”的框架结构,并付之于实践,主动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工作。

(3)每年完成一篇高质量、高水平的论文,并能在莱州市和烟台市教学刊物上发表。

(4)每年完成一个多媒体课件,不断提高自己的多媒体制作水平。

五、成果形式

(1)每学年撰写至少一篇教学论文、一篇好教案,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市区各部门组织的论文、教案等评比。

(2)每年完成一个多媒体课件,不断提高自己的多媒体制作水平。

篇6:骨干教师自我发展计划

1、优势:本人工作认真负责,虚心好学,积极投身于市、区级的课题研究,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走在课改的前列。同时,本人能善于总结教育教学中的得失,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不足:由于学校规模较大、科普活动工作量大及辅导竞赛活动频繁的原因,本人在课余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方面的时间花得较少,这样就有碍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及专业发展。

二、专业发展计划。

1、师德:本人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关心和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本人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任劳任怨,始终以学校的大局为重,承担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当学校需要我时,能毫无怨言,即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工作之中,充分发挥了一位骨干教师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会继续以其他优秀教师为榜样,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科技辅导员。

2、教育教学:在教育教学中本人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与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研究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做一位家长与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3、读书计划:

1)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育理论及科普教育教学理论。

2)学习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

4、科研:

1)、争取参加一个区级课题。

2)、每年有1—2篇文章在区级以上的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3)、有经验文章在学校以上层面交流。

三、专业发展的期望。

(一)、教学:

1、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为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2、每学期开设两节校级示范课,每学年完成一次区级展示活动。

3、与青年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

(二)、教研:

1、主持开展学校科普、环境教育活动。

2、积极开展 “校本教研”积累经验,积极研讨课改各年段科普活动计划的制定与完善。

(三)、论文:

1、继续完善《二期课改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文。

2、完成科普、环保教育教学论文;

篇7:骨干教师自我发展计划

留吕初中邵宁

一、自我分析

优点:

1、本人 1996年参加工作,从事连续15年的一线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由于思维活跃,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比较快,善于不断反思,能吸收其他老师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喜欢读书看报,从书籍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能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与学生较好的沟通。能及时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写教育教学随笔的良好习惯,能胜任初中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2、本人谦虚好学,对自己认定的事情很执着,能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心态不会浮躁,不会受外界事物的诱惑和干扰。

不足:本人在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整理提升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在理论学习方面还很不够,与同事的合作与交流还存在不足,缺乏名师引领,感觉进步不快。

二、专业发展计划。

(1)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知识学理论当成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校教育和科研活动中去,在教学上潜心研究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培养学生的素养和综合能力。在班级工作上,要精益求精,在继承自己的传统的基础上要不断创新,努力创建优秀的班集体,班级争取被评上学区文明班级。要多写教育心得和感悟,争取论文获奖。要在学校的课题研讨会和班主任工作交流会上作主题发言,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

(2)进一步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大机构中的参与者,坚持不懈地学习,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主动参与学校阶梯教育省级研究课题,每学期上好一节班队公开课,开好一次家长会,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撰写有质量的教育教学案例,争取在市级获奖。

(3)力求使自己的班主任综合素质更全面,更突出,争取成为学校终身感动人物。多与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需要,循循善诱,使他们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积极探究班主任工作方法技巧,促使自己一专多能,往复合型方向发展,永远把“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三、专业发展期望

1、在教育教学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熟悉与教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轻松驾驭所教学科,注重文字积累。继续研究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做一位家长与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科学备课、认真上课、做好教学反思、认真听课,争取考核“优秀”。上好每一堂课,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为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每学期开设两节校级示范课,每学年完成一次学区级展示活动,与青年教师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共同提高。

2、在教育科研方面:参与学校省级课题的研究,参与县名班主任工作室活动,每年有1—2篇文章在县级以上的杂志上发表或获奖,有经验文章在学校以上层面交流。严格要求自己,广求良师,博览群书,努力探索,成为知识渊博、教学技艺精湛的骨干教师,做一名领导省心、家长放心、同事欣赏、学生喜欢的科研型教师和被人称道的模范班主任。

篇8: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浦东新区“以校为本”的历史发展轨迹

浦东新区在校本研修道路上的行走脚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培基地、校本培训、校本研修。

“十五”前期,自培基地将一部分教师培训的自主权下放给学校,然而不得不承认自培基地的培训内容存在针对性、系统性不强,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十五”后期,我区组织全区学校开展了校本培训,突出“以校为本”——以各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但很多学校找不准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开展校本培训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导致校本培训出现了散漫、无效等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我区拓宽校本培训的概念,提出校本研修,将学校教研活动与校本培训相结合,即只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任何活动都是培训。我区提出了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的校本研修、基于专题研究的校本研修、基于教师个人教学改进计划的校本研修、基于校际合作的校本研修等四种校本研修模式。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延伸校本研修的内涵,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即在原有学校建制内,通过对学校功能的拓展,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养成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并积极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其他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

◎以区域教育内涵发展和难题破解的需求为出发点

推进校本研修工作,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我区在对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后,确定的教师教育创新实践方向。

1.教师专业精神引领和专业幸福体验的缺失,需要进一步激发专业发展动机

教师专业精神的品质对其专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最为重要的内因。而每个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专业体验,如新手时期的紧张无助、“蜜月”时期的得心应手、“高原”时期的倦怠和再次突破时期的“自我实现”。相比之下,最后一种专业幸福体验层次最高,也最难实现。我区从政策设计出发,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概念,正是为区域教师打造“以校为本”的优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让这些学校的教师在本校、本专业的实践中就能得到专业精神引领,获得专业幸福体验。同时,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还强调区域分享、示范辐射的功能,可以为更多区域教师提供专业精神的引领,激发专业发展动机,使他们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2.教师多维专业支持和专业团队砥砺的缺失,需要打造教师身边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是国内首家区域性教育研发机构,一直尽己所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如教研系统的教研支持、科研系统的科研支持、培训系统的培训支持。但这些支持是单一维度的,不易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我区中小学都有教研组、备课组等,但真正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并不多见。我区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是从学习型组织的机制设计上寻找创新的可能,将区域层面、学校教研组层面的各类教师专业支持组织打通,实现多维、立体的架构,努力打造教师身边的专业发展共同体。

3.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揭示和实践指导的缺失,需要加强针对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教师在实践经验与智慧的积累过程中,需要精准的临床型诊断技术来帮助其认知专业发展的瓶颈,需要符合其特定发展阶段需求的个性化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是这样一种具有临床型教学研究功能的机构,它的设立激发了浦东新区优质学校开展临床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研究的积极性,为教师教育的内涵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上述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需要破解的教师教育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区于2006年初启动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项目,引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个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人首先提出的概念,并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进行拓展,探索更为有效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和平台。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施要点

1.拓展概念内涵,确立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目标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汲取了国内外研究成果,但不拘泥于前人的研究,而是针对本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需求,进行了如下的内涵拓展。

两大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为宗旨。我区明确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教师、学校这两大发展主体,强调学校发展要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

四大原则: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创建应本着“以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在课题中促研究,在研究中促反思,在反思中求提高”的工作原则,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真正成为本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成为他们体验专业幸福的精神家园。

基于以上内涵定位,“十一五”期间,我区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通过制订《浦东新区“十一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合理确立“十一五”期间的建设目标。自2007以来,共有52所学校通过评审,并根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功能定位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创建活动,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努力做到各类学校、各个学段、各个教育署都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继续推进教师继续教育重心的分层下移,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主完成的研修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70%;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研修能力,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与区域学科基地建设相整合,促进先进经验向区域课程的转化,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分享。

2.重视机制建设,明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权利与职责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以准入机制、聘任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示范辐射机制等五大机制建设为抓手,明确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享有的权利和职责。比如,建平中学严把教师入口关,通过规范管理流程,用程序控制的办法把好师资入口,保证学校师资质量;上海市实验学校完善了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立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框架,即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对教师评价、教师电子档案量化等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五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有力地保障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自主建设。

3.加强研究,提升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品质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过程历时八年,在评审、监督、管理等方面总结的一套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区研制开发的《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方案》《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指标》等,为上海市开展市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提供了先行的经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课题研究,其中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以合作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基地”的形式,开展“教师教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基于区域与学校”研究,申报成为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此基础上,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协同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自主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对见习教师规范培训的临床型指导研究,并申报重点课题《支持职初教师专业发展的临床型组织建设研究》。

◎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突破与案例

1.五大机制创新,激发学校自主发展的动力,构建学习型组织

浦东新区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中的五大机制创新激发了学校自主发展的动力,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了多种形态的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风格。

以上海市实验学校为例,该校建立教研组层面的“学科发展月”研究制度,以教研组为核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总结交流等活动。该校提倡“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有效学习。该校还根据不同年龄教师的特点分别设计了层次不同的教学展,每年举办“四课展示”,即“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和资深教师示范课”。“四课展示”环环相连,引领各类教师专业发展,增强不同层次教师的满足感和成功感。

2.以临床型诊断为抓手,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打造成教师的临床型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最大的特点在于临床型,作为师范生、职初教师临床型教学的基地,既可成为教师职前教育的摇篮,也可在教师入职教育中发挥作用。

2011学年,在上海市教委推出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中,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挥了重要的临床型教学基地功能,所有见习教师除了完成集中培训外,50%的学时放到了基地学校。同时,针对《上海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统一规定的4大方面18个培训要点,我区认真地逐条消化、分解,使见习教师浸润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浓厚的成长氛围之中。此外,52所区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其他受聘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的校本研修学校,均组建了带教与诊断工作小组,开发了临床型诊断工具,将实践带教与专业诊断有机结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以洋泾中学为例,学校建立了一整套数字化课堂教学诊断系统,它由软硬件系统两方面组成。硬件方面由数字化的课堂观评课系统和网络化的教学研讨、反思系统组成;软件保障包括现场教学视频切片技术标准、视频课例诊断技术标准,以及数字化课堂教学诊断系统的运行、维护等一系列规范。数字化的课堂观评课系统由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和听评课教室组成,两间教室之间隔着单向玻璃与隔音墙。教师在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中进行课堂教学,教室中配有多角度、多探头录摄装置,在录摄教师教学行为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实时反映。听评课教室是听课者现场听课的场所,由于与数字化高清录播教室之间隔着单向玻璃与隔音墙,听课教师可以及时展开交流,也降低了听课活动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干扰。

以洋泾中学为代表的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正在深入开展临床型教学诊断的技术研究,期待再花三年时间,开发出各学科适用的“临床诊断书”,届时,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作为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临床型学校性质将更加明确和突出。

3.采用理念认同的方式,自主结对辐射经验,带动兄弟学校发展

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建设中,我区高度重视其示范、辐射作用,其中与兄弟学校结对的过程强调理念认同、自主结对,确保辐射的作用和效果。

以南门幼儿园为例,这所地处城郊的示范性幼儿园联合10所幼儿园,成立了“CHW”幼儿园发展共同体,以合作、互助、共赢为宗旨,通过教研联合体、城郊结对、委托管理等形式开展交流。根据发展主旨,共同体内各园商议并通过了发展共同体章程。对于共同体内发展相对薄弱的幼儿园,共同以“调研式”诊断为主,组织各园骨干教师成立专业指导小组,以观摩保教实景为重点,深入各园,帮助其寻找发展中的问题。

4.重视临床型导师标准的开发与队伍培育,为临床学校建设保驾护航

篇9: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发展计划

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国培计划”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河南省2014年“国培计划”中学体育骨干教师脱产置换研修项目共计培训200名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期限3个月。本次脱产置换培训围绕“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和指导水平”这个总目标组织实施。本文从中学体育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教学行为及其归因三方面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选取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院、南阳师院、商丘师院所承担的项目学员为被试,共200位学员,发放问卷196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

2.研究工具

综合已有文献及对学员的访谈,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问卷共三部分:一是体育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二是体育有效教学行为,三是体育有效教学行为归因。数据处理采用五级赋分,从高到低依次是5、4、3、2、1分。

三.研究结果

1.体育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该问卷从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成长途径四个维度进行设计,其中专业理念中体育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喜欢程度等平均得分较高,分别为4.86、3.92、4.78、4.66。而对体育教育价值、社会发展与体育教学的联系得分较低,分别为4.26、4.17、4.09;在专业知识因子中,被试者的体育知识得分较高,而社会科学、心理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平均得分相对较低;在专业能力因子中,被试者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的能力、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能力较强,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能力相对较弱,;在专业成长途径因子中,学员教学实践的要求比较强烈得分也高,而阅读体育教育思想书籍、同高级专家探讨体育教学的机会等得分较低。

2.关于中学体育有效教学行为

问卷从体育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及教学艺术三个因子设计。在教学方法因子中,被试非常关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练习,如鼓励学生、给学生纠错,及时反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等。在教学设计因子中,在体育教师采用分解练习而逐步掌握整个动作,使学生体会到体育是一门有深度的学科,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体育固有的美等得分较高,为4.73;在体育教学艺术因子中,组织好分组练习过程、引发学生练习欲望、强调学生对动作的结构认识得分较高,为0.85;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体育教师),进而喜欢体育,在练习过程中注重动作的基础性、层次性和针对性,用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进行得分较高,为0.64。

3.有效体育教学行为归因

问卷从内因、外因两个因子设计。在有效体育教学行为归因内因中,体育教师善于反思自身的教学工作,并及时调整,帮助学生形成发自内心的运动热情并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运动项目,提高练习的效率。体育教师具有效率意识,以学生的练习为核心进行体育单元教学设计等得分较高。在有效教学行为归因外因中,两个外因因子平均得分均较低。在有效体育教学行为归因中,外因与内因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12。有效教学行为归因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各因子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介于0.374与0.527之间。

四.研究结论

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平均得分排序依次为专业理念4.86分、专业能力4.78分、专业成长4.66分、专业知识3.92分,也就是说,专业成长途径、专业知识还不能很好地支撑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成长途径因子中突出的问题是理论功底较差,不能和高级别体育教育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专业知识因子中心理学、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得分较低。这既说明了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也是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努力的方向。有效教学行为各因子的平均得分依次为教学方法4.73分,教学设计4.46分,教学艺术4.57分,均处在得分的高位。从有效教学行为的归因看,内因得分为4.17分,外因得分为3.75分,均偏低,其中,外因得分是全卷各因子的最低分,因此,学校领导应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评价导向和团队影响。此外,本研究拟在学员所在的单位就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和有效教学扩大研究样本,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篇10: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计划

神木第八小学

白咏梅

为优化我校教师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神木县第三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语文教师快速、健康成长,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我校实行教师之间帮扶的方法,确定一对一的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以优促新、互学共进的帮扶制度。在教务处的要求下,本学期开始我担负起了帮扶青年教师陈珊珊的职责,从今天开始,在做好该教师教学帮扶工作的同时,也打算帮扶陈珊珊教师如何管理班集体,掌握管理班级的技能,具体帮扶计划如下:

一、帮扶对象:陈姗姗老师

对象分析:陈姗姗是第八小学一年级11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参加工作几来一直从事幼儿教育,该老师对工作还有热情,也是一位责任心较强,力求上进的老师。但是,由于她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对教材知识把握的不够准确,教学管理艺术还有待提高,所以需要帮助她迅速成长。

二、帮扶形式: “一对一”结对帮扶。

三、帮扶期限: 一年。

四、工作目标

1、努力克服教育教学中的低效行为。

2、帮助陈姗姗老师快速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和教育教学综合能力。

3、提高她所带班级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识字、规范书写能力。五、一年发展目标:

在一年的帮扶中,我希望能达到以下目标:让陈姗姗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有较大的提升,结合她从教班级的实际情况,能把她的语文课堂“活”起来;学生的朗读水平提起来;识字、写字能力规范起来;教师本人的语文教研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通过一年的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能上一节高质量的校级公开课。

1、与这位教师进行备课交流,让她尽快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备教案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做到每节课上课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及时对教学进行反思。

2、每学期我至少听陈姗姗老师三节课,她可以随时到我课堂听课,指导陈姗姗老师在15周左右上好汇报课,争取每学期上一节高质量的校内公开课。

3、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指导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很好的驾驭课堂,让课堂“活”起来、“真”起来、“亮”起来,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

4、推荐她学习有关理论书籍,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六、帮扶措施:

1、坚持每周与陈姗姗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其教学动态,及时排忧解难,解决教学困惑。

2、听课:我和陈珊珊老师建立一个不定期的互相听课的制度。陈老师可随时到我的课堂听课,了解我对教材的处理和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我也会随堂听陈老师的课,了解其最真实的课堂行为,发觉其课堂教学的优略所在。

3、评课:每一次听课,我们会从教学设计、教法、课堂组织、教学用语等多方面进行共同探讨,坦诚相待,畅所欲言。通过说课议课,力求让陈姗姗老师学会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思维,鼓励质疑,如何突破课堂重点和难点,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和节奏。

4、课后反思:要求陈姗姗老师养成每次课后反思的习惯。课后反思要坚持,主张一使用为原则,不搞形式化;要从实际出发,哪怕写一句话也行,要善于从教学现象中研究其本质,有效地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希望经过一年我们两个人的共同努力,能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为我校语文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通过帮扶措施,让我和陈姗姗老师在教学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甲方:白咏梅

上一篇:2024年秋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比赛活动方案下一篇:编程开发是程序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