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记叙文阅读

2024-05-12

典型记叙文阅读(共6篇)

篇1:典型记叙文阅读

全是头版

下午,陈总从市里参加“报刊整治工作会议”回来之后,一如霜打的茄子,一个人闷坐在办公室里,因为会上传达了上级关于“县(市、旗)和城市报刊将基本停办,只保留解放前由我党创办的报纸和民族自治县(市、旗)的报纸及民族文字报”。

而这份由他主办也是由他创办的《方石舟日报》还不到十周岁呢。当初他刚踏入不惑之年,满腔热血立志办一份青史留名的小城大报。刚创办时,报社才3个人,他既是社长、也是总编,是记者又是编辑。尽管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又采又编,又审又签,可成天乐得屁颠屁颠的。陈总是科班出身,脑子灵活,人缘也好。有这三条开路,《方石舟日报》自然办得红红火火——由旬报到周刊,由周刊到周三,由周三到日报可谓与时俱进;如今已是15员大将的报社,非但没要县财政一分钱发工资,而且每年还向县委、政府上交十多万元;当年挤在宣传部的一个角落里办报,如今可是一座五层楼的方石舟日报大厦,还配备了两辆档次不低的轿车,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创业力度。

当然,也有人说他这些年把这张报纸办得太不像报纸了,而是“领导的政绩广告”、“暴发户的婊子牌坊”、“奸商的高价托儿”、“老百姓的应急手纸”„„

还有人说他这些年之所以能赚到钱,凭的就是依靠县委、政府等几套班子的行政手段——摊派发行。可不,一个不到30万人的小县,年发行量达20多万份,虽没能达到人手一份,但可以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方石舟日报》。

在方石舟这个地方,你或许可以不完成中央、省、市报的征订任务,但是你不可以不完成《方石舟日报》的硬性指标,前后两届班子都把它作为一条原则。

21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214个村委会书记、主任,1868个村民小组长及县直单位的党政一把手排着长队争着上头版头条。尽管那头版头条不是白给你上的,但是能在全县人民面前显像露脸,对有些人来说,的确机会难得啊!因为有些刚上任不久还没轮到上头版头条,就出事了,留下一肚子的遗憾。

“陈总,县级报纸真的要停办吗?”办公室欧主任冷不丁地问陈总。陈总从宏伟业绩的回想中惊醒,瞪了一眼欧主任没好气地说:“你以为我吃了没事干,自己吓唬自己?”

欧主任又怯怯地问:“陈总,从什么时候开始停办?”陈总头也不抬:“你自己不会看文件吗!”

欧说:“你不是还没有传达吗?”可心里却不服地反讥道“看你还能当几天老总,还这么凶巴巴的!”

陈总打开公文包把会议材料抖落在桌上,“你看吧,这上面说是这个月底。”接着又用一种无可奈何的口气说:“你通知报社所有人员,晚上七点半在五楼会议室开会。”

大家准时到会,鸦雀无声地听完了陈总的传达,人们各怀心事。这时,王副总编手拿一摞稿子,似有些幸灾乐祸地说:“这下好,我们的《方石舟日报》就要‘寿终正寝’了„„可是前天陈总去市里开会的时候,二十多个乡镇局领导亲自把这些稿子送来而且都要求上头版头条,实在不行最起码也得上头版。如今既然咱们这张报要停办了,也就不存在什么头版二版,头条二条了。我们也省得为按排版面而绞尽脑汁还得罪人。”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可是,咱们上个月就收了人家各5000元的版面费,这下子还不得退还人家十几万元„„”

“根本不需要把钱退还他们!”办公室欧主任打断王副总编的话接着说:“我倒有一个主意,统统给他们上最后一个头版。”王副总编不屑地瞅了欧主任一眼说:“说得轻巧,二十几个单位,一期头版能摆得下吗?四版合起来才安排二十几篇呢!总不能在这最后一期头版上只登二十几个标题吧?”

欧主任胸有成竹地一笑说:“你们看这样行不行。”说话间拿起一张《方石舟日报》比划着“把八个版面连在一起,正面正好四版,(但别写一、二、三、四版),每版安排6个单位,正好二十四个头版。然后取一个总的大标题——“前进中的方石舟”。反面四个版也做一个版,就索性给它写上“庆祝方石舟日报诞辰十周年”。然后将21个乡镇和县直单位十年来的成果组成画面错落有致镶嵌其中,或者干脆留下空白。这样,展开一看就全是头版没有二版。”一气说完之后,得意地环视一下各位„„

起初,大伙都默不作声,突然间几乎是异口同声说:“高!实在是高!”

无题 一大早,秀水乡政府办公室就接到一个电话通知:上午县委组织部要来人,请组织委员将年初下发的中心组学习笔记及有关材料准备好,迎接检查。

组织委员赵大慌了神:年初组织部开过会,要求各乡镇办班子成员一周搞一次政治学习,并要做详细记录。为了将这项制度坚持下去,还统一印发了硬塑料封皮的笔记本,每个单位十本。当时赵大心想,不就那么回事,形式主义罢了。领回后将本子往办公室一撂,跟书记、乡长一汇报,也就完事了。

没想到上面还动真格的了。要检查,工作汇报没问题,赵大的嘴上功夫,可是全乡有名的。只是笔记咋办?赶制?六个多月的东西,怎么来得及?干脆说丢了?那更不行。赵委员背着双手,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脑门上沁出了一层亮晶晶的液体。

“赵委,电话!”声音脆脆的,是办公室守总机的胖妞。

跑到办公室,拿起话筒,赵大脸色变了:组织部的领导已到了毗邻的横山乡,一个小时后就过来!

“嘭!嘭!嘭!„„”赵大几乎听得见自己的心跳。他习惯性地咳嗽了两声,极力想掩饰心里的慌乱。

“赵委,怎么了?”正在伏案疾书的秘书小王抬起头。

赵大转过头,叹口气,张嘴想说什么,却被一片熟悉的红色吸引住了——小王的办公桌上,摆着个长方形的笔记本。他走过去,拿起来端详着。

“中心组学习笔记”——绛红色的封皮上,几个金字熠熠发光。

小王站起来,颇有些尴尬地挠着头:“柜子里的本子„空搁着怪可惜的,我„就拿出来做了自考笔记„„”

赵大没吭声。他一页一页地翻阅着:市场经济概论,现代企业制度„„分门别类,排列工整。倏忽间,一个大胆而独特的念头涌上脑际,他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来。

上午11∶00整,组织部的领导如期而至。他们对秀水乡的组织工作,尤其是党政班子政治学习笔记给予了高度评价,拿钱部长的话来说,就是:“赵大同志,你们的基础工作,很扎实嘛!中心组的学习笔记,内容丰富,条理清晰,有一定深度,可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

半年后,赵大被任命为秀水乡党委书记。小王亦因记笔记有功,被提拔为组织委员,从此坐上了赵委员的那把交椅。

渴望母爱

我一岁多时,母亲就去世了,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根本没有母亲的印象。我想知道母亲是什么样子的,就问奶奶,奶奶说:“你母亲长得很漂亮,跟阿香的妈一个样。”从此,我常常对阿香的妈出神,望着她,就像望着我的妈妈。

我叫阿香的妈做二婶,其实她不是我的亲二婶,只是同村人,大家都习惯叫得亲热一些。二婶对阿香很好,帮阿香编辫子,扎蝴蝶结,漂亮极了。我说:“二婶,你也帮我编辫子,扎蝴蝶结,好吗?”二婶说:“我现在没有空,过两天吧。”我以为二婶过两天真的会帮我编辫子,扎蝴蝶结,就准备好扎蝴蝶结用的花布条,可是两个月过去后,我的头上依然只有一头乱发。这使我更加羡慕阿香。

我差不多天天到阿香家去玩。她家院子里有一棵红枣树,红枣还没有熟,阿香就邀我偷红枣吃。我说:“我不敢,我怕你妈打。”阿香说:“我妈不在家。”我说:“你妈不在家我也怕。”阿香嫌我胆子小,就自己偷红枣。红枣树上有很多刺,阿香上不去,就用棍子打,正打得起劲,二婶就回来了。二婶气得破口大骂,揪住阿香,举起巴掌就打。我想,这回阿香苦了,谁知,二婶的手掌举得高高的,落下来却轻轻的,印在阿香的脸上简直就是抚摸。阿香丢下竹棍,嘻嘻哈哈地笑着跑了。

那一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二婶也像打阿香一样,轻轻地打我。她的手掌那么软,那么温柔。

第二天,我也像阿香那样,用棍子打她家的红枣树。打得三四下,二婶就从屋里出来了,她大骂:“小畜生,你竟敢偷我的红枣!”我扔掉棍子,站着不动,等二婶来捉我。二婶抓住我,又高高地举起巴掌。我闭上眼睛,等待她的巴掌轻轻地印在我的脸上。可是,我听到“拍”一声脆响,左边脸又辣又痛,嘴里又咸又甜,吐一口到地上,竟是红红的鲜血。

二婶的一巴掌,使我一下子长大了,从此,我再也不做渴望母爱的白日梦

无名母亲

我带母亲去医院看病,要打针,吊四瓶点滴。打针的人真不少,注射室里几乎座无虚席。医生插好针头,就叫我和母亲到走廊去。走廊里贴墙放着两排椅子,我把药瓶挂在高处,让母亲坐在椅子上。

在我们对面的椅子上,坐着一位农村妇女,年近四十,也可能只有二十多岁,因为她的脸黑黑的,皮肤也粗糙,很难估计年龄。女人不但脸黑,长得也不好看,尤其是嘴巴,牙齿太突,嘴唇太短,即使闭着嘴,也总有两颗牙齿露在外面。她怀里抱着一个小男孩,白白胖胖的。这么黑的母亲,竟能生下这么白的孩子,真是奇迹。孩子最多只有一岁,还没学会说话,但会哭会笑。这对母子的上面也挂着药瓶,药瓶连着管子,管子连着针头,针头插在小男孩的额角上。可能是小孩手上的血管不显眼,医生常在小孩的额头上打针。

我和母亲坐下一会儿,小男孩就哇哇直哭,还使劲挣扎。女人一边用手护着小孩头上的针管,一边把嘴凑近孩子的脸,叽叽咕咕地逗孩子玩。我正担心她吓着孩子,那孩子却咯咯地笑了,还抬起小胖脚,兴奋地拍打椅子。也许在这个小孩子的眼里,母亲的叽叽咕咕,就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母亲唇短牙露的嘴脸,就是人间最美的容貌。

小男孩一兴奋,就往母亲的怀里拱。女人撩起衣服,大大方方地给儿子喂奶。她喂着孩子喊:“医生,药水完了。”一个护士过来,给小孩换一瓶药水,忽然惊叫说:“不准在这里小便!”原来小家伙一边吃奶一边撒尿呢。女人毫不迟疑地一伸手,用手掌接住儿子的尿。护士把远处的痰盂踢过来,女人接满一手,倒到痰盂里。

快下班时,母亲才滴完一瓶。我要回家给放学的女儿开门,就把母亲托付给护士,又叮嘱母亲:“有事你就喊医生,我尽量快点来。”

等我重新回到医院时,对面那个乡下妇女和她的孩子已经走了。我问母亲刚才有什么事吗。母亲说:“没什么事,就是上了一次厕所。”我问母亲是怎么上厕所的,母亲说:“对面那个小孩刚好滴完,那位大姐就一手抱孩子一手帮我提药瓶,陪我去厕所。”

注射室和走廊里都有许多两手空空的人,没想到关键时候帮助母亲的,却是这位抱着孩子的女人。我问母亲知道她是哪里人。母亲说:“她是长坪人。”长坪是全县最偏僻的一个乡,在大山里。我又问:“她叫什么名字?”母亲说:“不知道,她没说。”

女人坐过的椅子上,有一处湿漉漉的,那是从她的指缝和手掌边沿漏下的儿子的尿液。别的母亲,也是这样照顾儿女的吧?可惜我们长大后,很少记得母亲伸手接尿这种感人的动作。

信仰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我刚打开办公室的门,他也跟进来了。我沏了一杯茶,坐定,自顾喝茶,没理他。

他没有像以往一样,毫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来,而是局促地站在屋子中间,抖瑟着。我没叫他坐,他也不坐。他姓蔡,70多岁了,是上访专业户,我们都叫他蔡老头。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上班了,看见他,都乐了,都说,蔡老头,又到北京回来了呀?见到某某了吗? 某某指的是中央的一个大人物。

他说,回来了。又给每个人都敬上烟。

抽的是大中华。老头今天有喜事了?

我不问,其他人也不问,都去忙自己的事,把老头一个人撂在屋中间。他有话自然会说。

他果然就说了,他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们都将头抬了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都一齐看着蔡老头。

老头高兴了,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猛吸了一口烟,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说,这么说,他们认定你是1940年入党的了?

老头说,不,他们说我是1949年入党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人差点笑出了眼泪。

只有老头不笑,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

蔡老头真是个怪物。就为到底是哪一年入党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上访。本来,不管是1940年还是1949年入党的,他都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固执得很,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的党,十几年里,他跑广州跑北京,几个工资都倒贴进去了。这一次,他去北京,是去找一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蔡老头说,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烧。

我对他说,这么说,蔡老头,这一次你没有找到你那位战友?

不,找到了。老头说,他也说我是1940年入的党,我确实是1940年入的党。就是那一年,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伤了我的左腿。老头说着就卷起他的裤腿,把那一个碗口大的疤指给我们看。

老头的固执劲又来了。屋子里的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按惯例,老头接下来会呈上他那一叠厚厚的材料。那一叠材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公章,老头每到一个地方申诉,就一定叫人家盖上公章,明明那公章一点也不管用,可老头信它。那一叠材料里,就有我亲自给他盖上的十九个公章。我拿出公章来,准备给他盖上第二十个公章。

可这次老头没带材料来,见我们都笑,老头张开的嘴又闭上了。

我说,蔡老头呀,你这次来,到底想干什么呀?

老头搓搓手,说,嘿,我要干什么呀?突然又说,你们都是党员吧?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道,蔡老头,党员又有什么用呀?你还是先弄清自己是哪一年入党的吧。

老头激动起来了,满脸通红,牙齿格格地响。他大声说,我告诉你,小子,我是1940年入党的,我是老党员了。入党没用,干啥有用?你说说,你说说。泡歌厅、包二奶,这些就有用了吗?你们这些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老头几乎要跳起来了。他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老头突然“啪”地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清脆的一巴掌,像打在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不说话,老头脸色发紫,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

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

女儿的婚事

晚饭后,阿茂让老婆拿出早已买下的一沓大红烫金的请柬,伏在饭桌上郑重其事地填写开了。女儿的婚期定在下月初,该把帖子派发出去了。

第一张帖子写给谁?阿茂想也没想,提起笔就在“恭请”后面的空白处工工整整地填上了“贾文彬”三个字。贾文彬是他的顶头上司,几次在关键时刻帮过他的大忙,例如去年公司组团到柬埔寨考察,阿茂由于业务关系不大,险些入不了围,幸亏贾文彬在会议上慷慨陈词、力排众议,才使阿茂好歹出了一次国。如今女儿结婚,不请此公,还请何人?考虑到时下有人把请客的帖子戏称为“罚款通知书”,为避免变相罚款之嫌,阿茂决定对单位里的同事只象征性地收受一两块钱礼金,其余的在餐后退回。

好了,现在开始填写第二张了。第二张又该给谁呢?这一回阿茂可费了点踌躇。他?阿茂脑子里随即出现了一个表情严肃、办事呆板的领导人——新来的秦书记,这位在部队里当过副营长的书记大人很难相处。记得有一次阿茂擅自将两箱碱性电池低价批给他的一个老同学,便被秦书记毫不留请地克了一顿,把阿茂弄得好不狼狈。说实在话,阿茂简直有点恨他。只是手臂拗不过大腿,作为下属就得永远扮笑脸。如今家里有喜,要是光请经理而置书记大人于不顾,不等于剃他眼眉?经过反复权衡得失,阿茂终于下了决心:为搞好上下级关系——请。

第三张该轮到在香港开杂货铺的那位远亲了。对于这位颇有家财的远亲,阿茂有时候简直搞不清楚到底该怎么称呼。他是阿茂老婆表舅父的堂兄,据说也该称他为表舅父。舅父而表,相互之间又极少交往,本来是请不请也罢。怎奈老婆今年以来老是吵着出香港去开开眼界,若能趁此次女儿结婚之机巴结上这位亲戚,日后到了香港不就有了一个落脚点?要知道到了香港最大的开销正是食和宿。于是,他提起笔信心不大地在请柬上填上“表舅父大人阖家”七个字。

接着,阿茂又一鼓作气地填好了十余张,几乎全是派给他的关系户的,例如证券公司的肥佬刘、建设银行的高佬忠以及工商局的大个王,等等。随后阿茂便点燃一支烟,美滋滋地吸了一口,忽然就一拍大腿,自言自语道:“限些忘了徐大姐!”徐大姐是儿子单位人力资源部的经理,有一次在市里听报告时偶然谈起时才认识的。阿茂对儿子在单位里当维修工一直耿耿于怀,迟早得拉拉关系把儿子弄 上科室去。总不能平时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吧?于是,他赶紧给徐大姐填了一张。

这时候茶几上的电话“嘀铃铃”地响了起来。

阿茂走过去拿起话筒一听,是乡下的堂弟打来的长途:“听说月霞侄女要结婚了,到时候别忘了通知我们前来喝两杯哪!”阿茂听了心想:究竟是谁向他透露了风声?八成是月霞那疯丫头!喝两杯?凡沾亲带故的都来喝两杯,我岂不要把整座饭店全包了?阿茂沉思片刻,当即回话:“……眼下提倡新事新办,月霞的婚事就一切从简了。摆不摆酒席,还说不准呢!”

邻居算账

周华去医疗保险所领医保费,共七百多元,他自己只有十来元,其余都是老张的。医疗保险所不给现金,给支票。周华拿了支票就搭三轮车去银行取钱,取了钱却忘记自己的是多少了,好像是18元多,又好像是16元多,因为钱太少,他在保险所没有仔细看单子,更没有记到心里去。周华想,就要16元吧,几毛钱零头算了。于是他拿出16元,把剩下的都给了老张。

老张和周华在同一个单位,又是对门邻居,他刚刚退休,闲得慌。第二天下午,周华去上班时,看见老张在门口和门卫说话,周华一到他们就住了声。周华逗趣说:“老张,什么好消息不告诉我?”老张涨红了脸说:“没什么,没什么。”周华也不介意。

下班回来,周华看见老张的妻子正在门口和一个女人说话,样子很神秘。她们背对周华,所以周华走到身边她们也没发现,这样周华就听到了她们的谈话。老张的妻子说:“真想不到,医疗费周华都敢贪。”另一个女人说:“不会吧?周华看上去挺不错的。”老张的妻子说:“他真的少给我们一块多钱,本来我不想说的,大家都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另一个女人一眼瞥见了周华,就碰碰老张的妻子。

被人说三道四,周华心里很不是滋味,就特意到医疗保险所去查底单,结果发现自己该得的是14元5角,也就是说他少给了老张1元5角。

从医疗保险所回来后,周华立刻到老张家,郑重地把一块五毛钱给他。老张却死活不要,还生气地说:“小周,你把我当什么人了?一块五毛钱也计较!”周华真想说:“那就请你和老婆闭上臭嘴。”可想到和老张是邻居,不能闹得太僵,只好怏怏不乐地回家了。

这一块五毛钱成了周华的心病,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把钱还给老张,或者让他夫妻闭上嘴。妻子说:“你去银行取钱的时候不是坐过三轮车吗?车费报销没有?”周华说:“两块钱,谁好意思去报销?”妻子说:“这就对了,按领钱的比例,这两块钱里,最少有一块九毛以上应该是老张出,他还欠我们的钱呢。”周华说:“账是这么算,可怎么好意思跟人家说呀?”妻子说:“你不好意思,我好意思。”妻子真的打电话给老张说:“周华去银行领钱时花了两块钱车费,请你自己去医疗保险所查一下,看那七百多元里你占多少,周华占多少,然后再算算两块钱车费该怎样分摊。”她不等老张回话就撂了话筒。

当天晚上,周华就发现自己的信箱里有四毛七分钱。两家人从此以后像陌生人一样,见面都不打招呼了。

淑女

许昀和主任狠狠地吵了一架,吵过之后,气得趴到桌了上哭了一场,哭得天昏地暗的。

其实,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在我们这些旁观的人看来,芝麻大的一点事,根本没必要吵那一架。但他们吵了,吵得还挺凶,这就给人一种莫名其妙、多此一举的感觉。但仔细想想却又觉得完全不必大惊小怪的,各人自有各人的生活习惯,也许是许昀心里的郁闷压抑得久了,需要释放一下,也许是在家里有了什么不痛快,带到单位里来了。

那天一大早,主任从他的小办公室踱出来,慢慢腾腾地进了我们的大办公室,顿着脸走到许昀的办公桌前,把一沓材料不轻不重地搁到许昀的桌子上。主任说,你把这个材料重新搞一下,最好用心去搞!

这是主任平常交待工作惯用的语言和方式。许昀就不愿意了,她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站得太猛,带倒了后面的椅子。她说,重搞就重搞,你没必要这样变脸带色的,黑着脸给谁看!

争吵中许昀指出了主任两点错误,一是交还材料的态度不对,不该摔摔打打的;二是主任最后那 句话,什么叫用心搞一下?难道这份材料我没有用心搞?是敷衍应付?是随心所欲?这不明明是说我工作态度有问题吗?

天地良心,主任是顿着脸走到许昀桌子前的,但说主任摔摔打打,就有些言过其实了。主任往她桌上放材料的时候,我们都是看见的,力气是大了一些,材料距桌面尚有二十公分,主任就松开了手,让材料自由地滑落下去,在桌子上弄出了一点声响,但绝对说不到摔上。至于主任说的那句话,也没有什么大的毛病,他对我们从来都是那样说的,我们也没有觉得哪里不对。

于是大家便想到了“借题发挥”这个词,也便知道今天这场架其实是许昀蓄谋已久的事,借此发泄对主任的不满。

许昀这人特淑女,腼腆得和男人一说话就脸红。如果你是男士,和许昀说话的时候,最好不要看她的脸,也不能看她脸以下的地方,哪怕是无意的也不行,那会被她认为是不怀好意,是别有用心。她会马上跟你翻脸,朝地上呸地一声,掉头走开。

我们办公室的人总有弄不完的材料和报表,稍有闲暇,就想说些笑话放松放松,有时自然地要说些无伤大雅的荤段子,图的是大家在一起乐和乐和,连二十来岁的小女孩都跟着傻乎乎地乐。

许昀不行,逢到这种时候,她就收拾桌子上的报纸书刊,在桌子上磕出嗵嗵嗵的声响,以示抗议。仅仅如此倒也罢了,如果荤段子继续下去,她会拂袖而去,走之前送你一声“无聊”或是“恶心”,把说笑话的人弄得很是无趣。

所以但凡是有许昀在场,办公室的气氛就很沉闷呆板,但你又不能说她有什么错处。

和主任吵架以后,许昀三天没来上班,说是病了,在家休息。虽然大家都看不惯许昀平时的作派,但毕竟是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又都是女同胞,真的有了病也不能不去看看,表示一点情意。

在许昀请病假的第三天,我们一行三人买了水果奶粉去看她。

许昀租住的是一家民房,主人出去办什么事了,大门敞开着,经过许昀窗下的时候,却意外地听到从屋子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你那天的架吵得挺像回事,真像一个出色的演员。许昀说:演戏就要演得像,否则我们会保持三年的关系不被人发现?

接着房子里传出一阵十分暧昧的声音。

大家一定想到了,男人是我们的主任。当然也一定会想到,那天我们没有看成许昀,而是把水果在回来的路上吃了,把奶粉带回家了。

上了班的许昀仍很淑女,照样不和男人对着脸说话,大家说荤段子的时候照样嗵嗵嗵地整理书刊,拂袖而去的时候照样说声无聊或是恶心。

不过我们已不再在乎许昀了,该说什么说什么,该怎么说就怎么说,没人再把她的假模假样放在心上。人这东西是啥就是啥,活那么累干什么?

送给姐姐的礼物

汲水县城的石榴巷里有个叫文杰的小青年,父母几年前相继去世,一直和姐姐文梅相依为命在一起生活。

文杰十九岁那年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榜上无名。姐姐拉着他的手说:“文杰,再复读一年吧,姐支持你,说不定你明年就能考进一所名牌大学呢。”文杰握着姐的手,使劲地摇了摇头。他深知姐姐这几年支持他上学的艰难,姐在一家效益不好的纺织厂上班,每月不足300块钱的收入维持着姐弟俩的生活。为了自己在学校安心学习,正该打扮自己的姐姐省吃俭用,没穿过一件好衣裳,更别提什么化妆品。姐不小了,和朋友谈了几年,该成立她自己的家庭了,姐本来在去年就要结婚的,因为他参加高考把婚礼推到了今年。

文杰固执地拒绝了姐姐要他再复读一年的好意。一连几日,文杰去寻找打工的地方,下决心要靠自己的收入养活自己,用挣来的钱在姐姐婚礼前送给姐姐一份厚重的礼物,文杰跑遍了整个城区,辗转几日,终于在城里一家装修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

可在这家装修公司干了将近一个月,人家嫌他手脚笨把他辞了。文杰茫然地徘徊在大街上,离姐结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如此下去,靠什么去买一份送给姐姐的礼物啊?

文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挺而走险的。这天傍晚他犹豫着走进一家收拾得挺干净的饭馆,用身上剩 下的几块钱要了一碗拉面。吃饭时他看见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在柜台前付款时耍阔似地从兜里甩出一叠崭新的票子。文杰的眼绿了,接着他哭了,自己要是有这么多钱多好啊,就可以了却送给姐姐一份厚礼的愿望了。几年来,姐姐像母亲一样呵护自己,要是连一件礼物都不能送给姐,还算什么男子汉啊!

文杰就是这时候蹦出了那个想法。他撂下饭碗,跟踪中年人走出了饭馆,在那个人走进一处阴暗的胡同时,文杰扑了过去。然而,钱没抢成,他反而被送进了看守所,因抢劫罪被判了三年徒刑。

文梅泪如雨下。她后悔没能说服弟弟去学校复读,后悔没有对弟弟尽到责任。她在父母的墓碑前大哭一场,请求父母的在天之灵原谅她。

文梅去监狱看弟弟。接见室里,文杰淌着满脸忏悔的泪水,想到姐姐的婚礼日期快到了,抽泣着说:“姐,我对不起你,真的对不起你,辜负了你的期望。我本来是想在你结婚前给你买一份礼品的,现在买不成了。姐,你婚礼快到了,弟弟只有在心里向你祝福了。”文杰说着,脸上的泪水哗哗哗哗流得更快。

文梅攥着文杰的手,使劲地摇着头。说:“姐把婚礼推迟了,姐没有理由在这个时候离开你,离开这个家,姐没有对你尽到心,姐要等你出来的时候才考虑婚礼的事。”

文杰惊异地看着眼前的姐姐,他的心针扎一样地疼。没有想到姐又推迟了婚期,姐26岁了呀!他哀求姐姐:“姐,你不要这样,不要这样行不行,我又连累了你,我对不起你!姐,你这样,人家还等你吗?”

姐攥着他的手,泪水在秀气的脸上小溪流一样地流。“文杰,你这个样子,姐能有心思结婚吗?他如果真心对我,会等我的。”

文杰要给姐姐下跪了:“姐,我求你了。”

文梅紧紧地拉住了他:“弟弟,好好地学习改造,不要再说了,姐相信你会提前释放的。姐等你出来,在你出狱的那天,姐举行婚礼。”

姐走了,文杰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姐姐的身影逐渐消逝。

文杰记住了姐的话。他劳改的地方是一家工艺厂,他学会了使用电脑,学会了电脑设计,他设计的一套技术管理程序被应用到企业管理之中。文杰受到表扬,被记功,被减免刑期。

文梅隔一段去看一次文杰,有时和她的男朋友一起去,每次文杰都会告诉姐姐他进步的消息。文梅说:“文杰,这就是你送给姐姐的最好礼物。”姐拉着他的手,抚摸着他的头,总会淌下不知是激动还是心疼的泪水。文梅说:“文杰,他答应了我,就在你出狱的那天我们举行婚礼。”

由于文杰出色的表现,三年刑期变成了两年。文杰出狱的日子是这年的国庆前夕,汲水县城被妆扮得格外亮丽,到处充满喜庆的气氛。一辆小车把文杰接回家的时候,几辆披红戴彩的小车站在石榴巷里。文梅身着婚纱站在门前等他,显得非常漂亮。文杰静静地看着姐姐,他觉得姐姐太美了,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他的脸上又淌下了泪水,他大声地喊着:姐姐,姐……”举着一把红艳的鲜花向姐姐奔去。

角度

镇政府办主任老张快要退休了。快要退休的老张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张啊,你别看这小小的主任,如果你起草的工作总结稍有一点疏忽,那我们政府工作就白做了。”

我不以为然,写写这种工作总结,起草份镇里的文件,还用得着花多少心思吗?要知道我可是市作家协会的会员啊!

我没有听老张唠叨什么,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反正我写的文字是有目共睹的,很多人知道我写得一手好文章。

过了一些天,镇所属的陈村村民把镇政府告上了县法院,起诉镇政府没有经过村民委员会的同意,强行把村里的一块土地划进了开发区,结果是村民胜诉。

就是这件事,县政府要求镇政府写个报告上去,听候处理。镇长当然急得不得了,指示老张亲自出马写总结材料。老张却让我写:“你写吧,看看你够不够格当这个主任。”

我一听老张的口气,心里就愤愤不平,嘀咕着:“你老张看着吧,我写给你看!”

我找来了所有的相关资料,通读了三遍,还摘出重点,为了把总结写得更有声有色,特意花了一天的时间,走访了陈村的许多村民。看看材料全部齐了,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写出洋洋五千字的总结材料。看了几遍,觉得非常满意,可以说文字优美,事件一目了然,哪个领导看了都会觉得好的。题目就是——镇政府败诉始末调查。

第二天一早就交给了老张,我心里挺得意的,看你老张还有什么话好说。

可老张只看了一眼题目就还给我:“不行,你得重写。”

我忙申辩道:“你看都没有看,就知道不行,你,你也太……太那个了吧。”

我心里尽管很不高兴,但又不好对老张发作。

老张却笑笑说:“你不相信?那好,你送给镇长试试。”

我一听心里更不舒服了,想道:“试试就试试,我不相信镇长会不满意!”

于是我二话没说,就气呼呼地送给镇长看。

镇长低头看了几眼,脸色阴得好难看,冷冷地道,“这老张怎么写这么个东西出来?”说着就把总结丢给我,没有半点商量的口气指示我:“你让他重写!”

我吓得什么话都不敢说了,心里也很不明白,怎么会不行呢?

没有办法,只好去请教老张。

老张见我哭丧着脸,就笑了笑问我:“如果让你看这个总结,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我想都没有想就道:“镇政府应该把工作做得更细一些,应该依法办事嘛!”

“对,你说得很有道理。”老张很肯定地说。

我听老张的称赞,心里忽然轻松了许多。

老张却又问我:“如果你是县长看了这份总结又会怎么想呢?”

是啊!如果我是县长会是怎么想呢?我得想想了,于是我说:“如果我是县长,那肯定是会认为镇政府没有把工作做好呗!”

“你说得对!”老张打断我的话就说:“你说这样的总结材料能上报吗?”

是啊!这怎么能上报呢?镇长肯定要挨批的!

我傻眼了,真的傻眼了,我真的没有想到这样一份实事求是的总结材料会产生这样的严重后果!

还好,老张进一步启发我:“其实镇政府官司输了,也不是坏事,对,应该说也是一件大好事嘛!”

“好事?!”我更莫明其妙了,只有洗耳恭听的份了。

老张说:“这不正是说明村民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吗?这不正是镇政府大抓法制建设的丰硕成果吗?这不正是镇领导的成绩所在吗?这不正是……”

我终于茅塞顿开,也终于很轻松地写出了第一份很有分量的工作总结

篇2:典型记叙文阅读

一、掌握记叙文阅读的基础知识

1.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结合议论和抒情的文体。它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2.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一篇记叙文中,并不是都清楚地交代出六要素,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其中的某个或几个要素也可以不交代。3.记叙文的线索及其作用

线索是记叙文谋篇布局的重要因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记叙文的线索有多重形式,常见的有(1)以人物为线索;(2)以人物感情变化为线索;(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4)以时间为线索;(4)以空间为线索(6)以时空转移为线索

作用: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4.记叙文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以“你”或“你们”的口吻展开叙述,使用第二人称叙述的文章较少,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5.记叙的方法(方式):

记叙的方法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的先后来叙述叫顺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倒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事情的结局先交代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一种是将事情的高潮提到前面叙述。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记叙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中语言特色,因文而异,阅读时要细加体会,既要求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微的细致分析。

1、朴实自然的语言特色用词(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言简意赅,清真雅洁,朴素自然;(4)语言简洁,气势纵横;(5)文字洗练,意境深邃;(6)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7)文辞畅达,沉静雅洁;

2、生动优美的语言特色用词(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

(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

(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4)笔意超逸,九曲回肠,有绘画的色彩美,也有诗的韵味美;

(5)汹涌豪迈的气垫,清丽隽永的风格,稳健深沉的笔触;

(6)血肉丰富,意蕴深刻语言深沉缠绵,感人肺腑 ;(7)大笔泼墨,尽情挥洒

(8)说理深刻,内容厚重;(9)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10)深婉隐约,耐人寻味;(11)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 ;

(12)行文起伏跌宕,含义深邃隽永。7.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有多种表达方式,包括叙述、描写、说明、抒情和议论,以叙述、描写为主。(1)描写

是指对人物的活动过程或事件的经过作述说和交待。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A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

a肖像描写;b外貌描写;c神态描写;d动作描写;e语言(对话)描写;f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a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 b渲染气氛;

c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d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社会现实。(2)议论

是指在写人、叙事时进行的分析和评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抒情

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记叙文中的抒情的作用:点明文章的题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揭示所记事件的意义等作用。

8.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作用

1、表现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3、表现手法的作用: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9.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记叙文的考试要点

1.体味重要词语/句子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文章内容,梳理和概括文章要点。3.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把握文章主旨。4.体会各种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作用。5.鉴赏评价作品的形象、情感和语言。

三、记叙文的阅读技巧

⑴看标题信息。

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到底是以哪个为主。⑵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记叙文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⑶理行文线索。

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⑷辨叙术方式。

即辨析志读文章的主要采用顺叙、倒叙,有无间有插叙、被叙或追叙等叙述方法。⑸挖中心思想。

目的是“理解作品的意义”,这是记叙文在思想内容方面要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⑹析表现手法。

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这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语文表达方式,象片、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种种修辞方法几个角度去考虑。但由于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阅读时间有限,因此一般宜结合记叙对象,抓其中最主要、最突出。

【典型例题】

例1.(甲)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晨雾和碎末。

(乙)①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缝隙里,又拨拉着岩石的壁垒。

②音响越来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③“彦,这里会塌了!”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④“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⑤退潮的时候,我扶着她走过窗边,指着海说:“一来一去,来的时候多么凶猛,去的时候又多么平静啊!一样的美。”

1.这两段文字都写了对大海的赞美,具体地看,(甲)文赞美的对象是__________,(乙)文赞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解析:(甲)文中写了乌云、雷声、狂风和波浪,表现波浪与乌云、狂风等恶势力进行的斗争,赞美的是波浪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乙)文主要写海潮的声音,从“我”与妻子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作者赞美的是海潮。答案:波浪 海潮

2.(甲)用象征手法描写了两种力量的抗争,其中,象征反动势力的有____________。解析:此题很容易,只要了解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答案就十分清楚。答案:乌云、雷声和狂风象征了反动势力。

3.(乙)前三节文字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方法表现大海的美。其中第________节就是间接描写。解析:本题要求了解间接描写,首先要清楚这段文字写的内容是海潮涨潮达到高峰时发出的各种音响,表现海潮的壮美。其中,海潮声音都采用了直接描写,只有“妻子”战栗地叫着“这里会塌了”、“我怕”。通过妻子的话,衬托出大海涨潮时的伟大力量。答案:③

4.(甲)里有7个加“”词语,其中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三个动词是__________。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是认真读题干,看清要求。题目要求找出三个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先从文中7个加“”的词中找出动词,有4个:压、抱、甩、摔,再从这4个动词中选择3个最能表现反动势力猖狂的动词。其中,“抱”表示把“海浪”抱起来,不足以表现猖狂,把它去掉,剩下的“压、甩、摔”符合题意。答案:压、甩、摔。

5.(乙)文中“我”说“海的美就在这里”,这里的“美”指的是()。A.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B.退潮时温柔平静的美。

C.既有退潮时温柔平静的美,也有涨潮时惊心动魄的美。D.涨潮时海浪的声音组合成的音乐美。

解析: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弄清“我”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前文描写海潮的各种音响,然后写妻子的恐惧,“我”是在妻子说“我怕”之后才说出“海的美就在这里”这句话的,显然,指的是雄壮的美。答案:A

例2.(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乙)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儿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1.下面对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中“别恼”一词表达人们对长时间下雨的厌恶之情和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B.甲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从侧面烘托春雨闪亮的特点,和“像花针”相照应。

C.乙段中“乱撞”一词形容风和雨点的急骤、猛烈,神韵毕现。

D.乙段中“砸”字既突出大雨点的气势和威力,又照应下文祥子的“哆嗦”,写得准确、精彩。

解析:甲段描绘的是春雨图,B项中写树叶、小草的绿,以及把春雨比成“花针”,都是间接地写春雨闪亮的特点,此项正确。乙段描写暴风雨到来的过程,C项“乱撞”是写狂风中雨点的情态的,突出了风的猛烈,雨点的急骤,此项也正确。D项“砸”运用得十分准确,突出了雨点的大,很有威力,使得祥子哆嗦,此项正确。只有A项不正确,俗话说:“春雨贵如油。”“别恼”是作者提示读者下文要写春雨的特点,这个词并不是写人们对春雨的感情,选项分析不正确。答案:A

2.甲段间接描写风的句子是______ 解析:风是无形的,因此,写风主要通过间接描写,即通过写其他事物的情况表现风。甲段是写雨的,字面上没有写风的语句,这就需要从描写雨的语句中寻找与风有关的句子。甲段开始用“密密地斜织着”描写春雨细密、绵长的特点,为什么雨会“斜织”着?显然是因为有风,风吹着细密的雨道,才会出现“斜织”的情态。答案:密密地斜织着

3.甲段从视觉角度写雨,运用一些表色彩的词语,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温和的感觉;乙段中运用比喻描绘夏雨猛烈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道题的第一问很容易回答,只需从甲段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词就可以了,如:青、绿、黄。第二问是要求写出用比喻描绘雨猛烈的词语,解答时,先要从文中找出描写雨猛烈的比喻句,再从比喻句中找出词语,实际上就是比喻句的喻体。写雨猛烈的比喻句是“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喻体就是“箭头”、“瀑布”。答案:青 绿 黄 箭头 瀑布

4.“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一句中加点词“掀”是否能换成“撕”,为什么? 答案:“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这句话是写闪电的威力,“掀”是揭起的意思,掀起之后,露出的是一块或一片,“撕”是将整块东西分成两部分,撕开之后,露出的是一条缝。两个词比较,“撕”略显闪电的威力小,只有用“掀”才能充分显示出闪电的气魄和威力。

5.这两段文字都是景物描写,但作用不同,请简答其作用各是什么? 解析:这道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应结合文体来理解。甲段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文中的景物描写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乙段是小说,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景物描写与刻画人物有直接的关系。答案:甲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乙段的景物描写是为了衬托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痛苦。

例3.礼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身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l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多次。女儿特别喜欢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上。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解析:这道题考查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依据题目的提示来思考,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母亲接受了没有?结果怎么样? 答案:女儿送给母亲礼物,但不被母亲接受,最后,雕像被摔碎了。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②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l万元人民币。

“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③母亲眼角挂着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答案:

①句中“焦灼”是写女儿的心情,能到向往已久的学校上学,她本应是高兴、激动,为什么“焦灼”呢?文中交代得很清楚,上学要交1万元建校费,她家里生活困难,“到哪去弄呢”。所以,“焦灼”实际上表现了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②句理解“小山似的”蕴含着的情感,可以先思考1万元人民币怎么能堆得像“小山似的”,肯定是纸币面额小,数量多。可见,钱来得不容易,是母亲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表明1万元来之不易,它凝聚着母亲的心血。③句的母亲“失望”的原因,在文中通过母亲的话已经写出来了,“你怎么学会乱花钱”、“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多寒碜人哪”。根据母亲所说的话,可以概括出母亲“失望”的两点原因:一是嫌女儿浪费钱,二是认为女儿的礼物不“健康”。

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应该先找出写女儿两次流泪的语句,再分析流泪的原因。第一次是看到母亲的白发,想到母亲的艰难,感激而流泪;第二次是望着破碎的雕像,为母亲的不理解感到委屈而流泪。答案:感激 委屈

例4.但愿有个梦

在我一生中,大概那一年是最值得怀念的了。

当院子里的柳树刚刚吐出新芽的时候,那间不大的院子里便传出了欢乐的笑声。

“姥姥,等我长大了,好高好高,就到村旁的树上,摘一朵白云,给你作衣裳!”“傻孩子,那白云咋能做衣服呢?”于是,欢乐的笑容,同时呈现在一老一少的脸上。春天,我最爱云,它像姥姥那银白色的头发在风中飘动;又像一团团棉花,要是铺在姥姥的床上,一定特别舒服„„

春天,是白云的季节。或许因为姥姥,我对白云有那样的感情;而因为白云,我对村头的小山、溪流有那样深刻的印象。

当炎热伴着烦人的蝉鸣声降临的时候,在葡萄架下和姥姥一起编席子的我,却比任何时候都更感到时光的美好。姥姥灵巧的手指,把一缕缕稻草捆在席中,似乎也把我对她和她对我的爱一丝丝地卷了进去。于是,这草席也就变得非同寻常了。

夏夜,枕着木凳,睡着草席,望着月亮,听姥姥唱起那古老的歌谣。我闭上眼睛,似乎觉得月亮、星星、小草、树木都和我一起睡着了。

我最盼望的季节——秋天,终于来了。桑椹还青着的时候,我就站在高高的桑树下,舔着嘴唇发愣了。这时,面对这高高大大的树木,我忽然感到自己的渺小。等到桑椹像一串串宝石一样挂满全树的时候,瘦小的姥姥便拿着长长的竹竿到我身边,用枯干的手举着竹竿在树上轻轻敲打着,_________________,被我捡进绿色的小碗。当许多邻居的小孩馋得流口水的时候,姥姥便把他们叫来,挑最大最饱满的给他们吃。以后,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给别人留一份。

可谁能料到,这最美好的秋天后面还有一个寒冷的冬天。

那是一个白雪纷飞的日子,姥姥穿一身黑色的衣服,躺在一个黑色的棺材里,我总觉得她那身黑棉衣里,应该絮上我摘的白云„„

天是白的,地是白的,树是白的,房子是白的,天地之间,似乎只有我面前这一片黑色。那黑色,一直铺到我心里去„„

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那双灵巧的、编过草席和打过桑椹的枯干的手,这时凉凉的,没有一丝血色。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希望那双手再重新温暖起来。

我被人拉开了。这时,两行热泪,滑过我的脸,落在雪地上,砸出两个浅浅的小坑,我只看见,一团黑色,从我眼前缓缓地降下去了。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再去姥姥家,小山变成了盆地,桑树也被连根拔掉了。秋天,我爱靠在土墙旁,望着蓝蓝的天,舔着嘴唇,像幼时那样等待着,等待着那个瘦小的身影,从那扇小门走出来„„

那段美好的时光,现在只能称做“回忆”了。我仍然期待着有一天,我能在梦中和姥姥一起重新享受过去的欢乐。

1.文题“但愿有个梦”,对全文所起的作用是()。A.概括全文记叙的中心事件B.引起对全文内容的回忆 C.含蓄地点明全文的主旨D.表明全文记叙的线索

解析:要了解题目的作用,先要了解题目的含义,根据其意思分析作用。题目的含义应该依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文章的内容是回忆与姥姥一起生活的日子以及“我”对姥姥的深情怀念。“但愿有个梦”这个标题,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再与姥姥一起生活的渴望,这也正是文章的主旨。答案:C

2.根据本文的行文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与姥姥之间的几件难忘的往事。

解析:解答这道题,要注意题目的提示:按照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几件事。先了解本文行文的顺序,从全文看,文章以季节的更替作为行文的线索,概括时要以季节为语言标志概括生活往事。“往事”的概括要注意描述“我”与姥姥之间的事,也就是“我”与姥姥干什么。

答案:春天“我”与姥姥共同观赏白云;夏天“我”与姥姥一起编席子;秋天姥姥为“我”摘桑椹;冬天姥姥离“我”而去。

3.为文中空白处选择最有表现力的句子,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A.桑椹就一个个掉下来 B.桑椹就一个个跳下来 C.桑椹就一个个落下来 D.桑椹就一个个飘下来

解析:这四个选项所用的动词不同,选择哪一个,要根据当时“我”的心理。当时“我”还是一个孩子,非常喜欢桑椹。“掉”、“落”都太一般,缺少表现力;“飘”用得不恰当,桑椹有一定的重量,不能用“飘”表示动态;只有“跳”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桑椹掉落时的状态,与儿童的心理也是一致的。答案:B

4.作者为什么能够做到“我吃东西的时候,总记得留给别人一份”? 解析:解答此题应了解文章表现的人物是姥姥,“我”的行动大都受到姥姥的影响。虽然,文中没有直接写姥姥对“我”的教育,但姥姥的行动对“我”有影响,所以,从文中找出姥姥的行为,“当许多邻居的小孩馋得流口水的时候,姥姥便把他们叫来,挑最大最饱满的给他们吃”。答案:因为姥姥总把最大、最饱满的桑椹分给邻家的孩子,姥姥这种纯朴、善良之心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5.“我愣愣的,不说话,也没有流泪,只是机械地蹲下来,握紧她的手”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活动? 答案:这句话中“不说话”、“不流泪”、“蹲”、“握紧”,以及下文中“希望那双手再重新温暖起来”,表明“我”一时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不相信姥姥已经离“我”而去。从全文可以看出“我”与姥姥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的这些动作,具体而深刻地写出了“我”极度痛苦的心理活动。

6.对本文的中心意思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回忆姥姥一生的经历,赞美姥姥的勤劳、朴素、大方。

B.回忆“我”小时候和姥姥在一起的几件事,表达了“我”希望再回到童年的想法。C.回忆“我”的童年时光,表现了“我”的天真无邪。

D.回忆“我”与姥姥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

篇3:阅读教学中两个典型问题的探讨

【问题一】:导课拖沓冗长,完全没有必要

请看《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片断,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少年闰土是怎样的孩子?

生:课文写了少年闰土哪些故事呢?

生:作者为什们要写少年闰土 呢?

……

师:能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的情况吗? (生介绍鲁迅情况,多照本宣读。)

师:下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 看课文到底写了闰土的哪些故事,你从中感受到他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阅读课文。)

【聚焦分析】上述的导入,既有据题质疑,又有简述内容,还有介绍作者,包罗万象,面面俱到。稍加剖析,就能发现有环节的重复和背景的宽泛,其间的高耗低效是显而易见的。

【策略探讨】 ——缩短文本 距离,尽快融入情境

教学《少年闰土》时,教师应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尽快带学生走向海边,走进农村,走进闰土, 让他们融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少年闰土“天真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特点,反映了作者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这才能体现背景拓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少年闰土》虽选自《故乡》, 但课文中心与原文相距甚远,对六年级学生而言,将选文置于原文背景下实在没有必要。至于课后安排追溯性阅读,则另当别论。再者,鲁迅可介绍的内容甚多,人物介绍对感悟《故乡》主题也许有必要,而与《少年闰土》的阅读关系不大,如此兜圈子, 只能是浪费时间。其实,本课导入, 可引导勾画海边月夜下看瓜刺猹图或冬天雪景捕鸟图,带着学生进入令人向往的境地;也可引导简述对已知闰土的初步印象,帮学生梳理课前自读的收获……这样以便整体把握内容, 初知人物特点。

【问题二】缺乏正确导向,偏离深谙其理

不少教师面对学生的偏差或错 误,或者不知所措,放任自流;或者敷衍了事,简单搪塞。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五彩池》一课的阅读教学 中,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执教者对学生的质疑进行了鼓励,并随即引导讨论。

【聚焦分析】面对美丽的五彩池,学生想在里面游泳的念头是真实的,这种课堂正是所谓的“童真课堂”。然而,在如此绮丽的风景区游泳显然不妥,教师便尝试着通过对话让学生深谙其理,弄懂了五彩池不能游泳的原因,通过引导也打消了学生想游泳的念头。而耗费了那么多时间后,铭刻于学生心中的再不是美的向往,而是畏缩和无奈的回避———五彩池连游泳都不能,有什么好的?更值得质疑的是教师最后的补问:“你还想游泳吗?”“你还敢吗?”从学生的回答中也恰好证实了这一点。本来通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感受五彩池的美丽,并由此产生赞叹、向往之情,结果却适得其反。

【策略探讨】 ———巧用教学 机智,灵活适时调控

要保证教学高效,须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有一个准确而有针对性地把握, 通过必要的提示、有效的点拨、适时的引领,让学生经历由错误走向正确, 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 由呆板走向灵活的过程,是课堂学习始终处于教学的目标系统之中。

如果教者能深明课文人文内涵, 深知此处的资源价值,就毋须带学生“转弯抹角”地在此浪费时间了。其实,上述的教学片段可以用一句话就可解决问题:“是啊,这么美的五彩池,能在里面游泳真是一种享受。如果真让你去游泳,你肯下去吗?想想这是为什么?”此时,学生就可能恍然大悟:这么美的五彩池,谁舍得跳下去呢?这样,五彩池留在学生记忆里的就是永远的美好和向往。如此点拨,顷刻间,便可解决学生困惑,借用了课堂资源,凸显了教学目标。可见,教师要发挥好“信息重组者”和“学习指导者”的作用,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偏差或错误,教师课前要有所预测,要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课上要巧用教学机智,灵活适时地进行调控。

篇4:小说阅读之典型环境分析

一、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一)根据作品自身分析小说的社会环境

比如鲁迅的名篇《药》,文中点油灯、用洋钱、士兵衣服上的大白圈、上坟摆菜饭和化纸钱等,都渲染了特有的时代气息,由此可推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如《祝福》开头及结尾关于“祝福”情景的描写,揭示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辛亥革命后,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民的思想意识依旧,即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从而展示出祥林嫂生活的典型环境,为她悲剧的发生提供了背景。

(二)了解社会环境与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社会环境决定、影响人物的性格;另一方面,人物性格也对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影响,二者相互统一。比如贾平凹的小小说《遗璞》,从作品看,遗璞村人环境闭塞,生活贫穷,思想意识被笼罩在遗璞的“光环”之下,迷信“遗璞”并以此自豪。他们辛苦劳动,无端笑话山外的人;眼界狭窄,始终视当官的为大人物,对官员充满莫名的期待,以与之有联系为骄傲。他们纯朴善良,不在意别人的政治错误,还不相信别人会说与自己认识不符的话;虽有和外界联络的愿望,但又很隔膜,没有主动精神,处于半明半暗的懵懂状态。又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胆小怕事,恐惧变革,只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与心灵,他本身是沙皇统治的受害者;同时,他的所作所为又对环境产生影响——长期辖制着整个中学乃至全城,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

二、分析自然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一)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形式

自然环境的描写,在小说中可以以多种形式出现。比如:

(1)集中描写。不少小小说起笔就是或长或短的景色描写,以展现特定的地域风光。

(2)穿插描写。可用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命运和心理。

(3)与事件、人物言行糅合着写。许多事情是在美好或恶劣的地域和气候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它与人物、情节密不可分。

例如亚美尼亚作家埃·格林的《晚秋》,作品第二、第三段中写道:“秋季里的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但这却让他的心情更加烦闷。温暖晴和的晚秋好像在故意戏弄他,嘲笑他,鄙视他……”“一阵已有几分凉意的秋风吹了过来,几片金黄的叶子在空中划着美丽的弧线轻盈地飘落到了地上。”这里的景物描写,既用“阳光明媚,风和日丽”“金黄的叶子……飘落”等照应标题“晚秋”,又渲染氛围,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主人公瓦萨卡心情烦闷,处境凄凉。又如在小说《峡谷》中,“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作家对“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同时,对“峡谷”的描写中还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当然,阅读作品时不要以为每一处自然环境描写都有深层意义。比如《药》开篇写“乌蓝”的天、“青白”的光、“灰白”的路等,说它们渲染了冷峭、阴森的气氛完全正确,说象征社会的黑暗,就非常牵强了。

(二)明确自然环境描写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比如沈从文先生的大部分小说,以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作家汪曾祺在《读〈边城〉》中有这样一段评价:

“我平常最会想象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湘行集·泊缆子湾》)。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使人如同目遇。小说里为什么要写景?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景即人。且不说沈从文如何善于写景,只举一例,说明他如何善于写声音、气味:“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有哪一个诗人曾经写过甲虫的气味?

请你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酒 婆

文/冯骥才

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

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洒脱放纵放纵吗?

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

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

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

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

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

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

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

(有改动)

1.“首善街”的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以“首善”称之?

答:

2.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通读全文,说说此句的作用。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玛 莎

文/(俄)屠格涅夫

许多年以前,我住在彼得堡时,每次雇街头马车,总要和马车夫聊聊天。

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他们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赶着拉着上过赭色油漆的小雪橇的羸弱的瘦马,来到京城,希望挣些糊口的费用,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

那一天,我就雇了一个这样的马车夫……他是个20岁光景的小伙子,身材高大,体格匀称,仪表堂堂。他有一对蓝色的眼睛,红润的面颊,他那一直戴到眼眉边的带补丁的帽子下边,露出卷成一个个小圈圈的淡黄色头发。而且,他那魁伟的肩膀怎么能穿得上这么一件褴褛的厚呢上衣!

然而,马车夫那漂亮的、没有胡须的脸上,露出悲伤和郁闷的神情。

我和他攀谈起来。从他的话语里,也听得出他的悲伤。

“怎么啦,兄弟?”我问他,“你为什么不愉快?难道有什么不幸吗?”

小伙子没有马上回答我。

“是的,老爷,是的,”他终于说道,“再没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了。我死了妻子。”

“你爱她……爱自己的妻子吗?”

小伙子没有回过头来看我,他只是低下头。

“我爱她,老爷。已经过去7个多月了……但我还不能忘掉。我心里难过死了呢!她年轻!健壮!仅仅一天功夫,她就给霍乱病夺走了。”

“她待你好吗?”

“唉,老爷!”贫苦的农人沉重地叹了口气,“我和她在一块儿生活得多么和睦啊!她死时我不在家,所以,我突然在这儿听到这个消息时,人们已经把她埋掉了——我立刻赶回村里去,赶回家里去。等到我回来,已经是半夜啦。我跨进自己的小木屋,站在屋子中间,就这样小声地说:‘玛莎!玛莎呀!只有蟪蚌的吱吱叫。我不觉哭起来,坐在小木屋的地板上——还用手掌拍了一下地板!我说:‘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吞噬了她……也把我吞噬掉吧!唉,玛莎!”

“玛莎!”他突然压低嗓子又叫了一声。他没有放松手里的缰绳,用手套揩了揩眼泪,抖了抖它,放到一边,耸了耸肩膀,就再也没有说一句话了。

我跳下雪橇时,多给了他剩下的15戈比。他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双手抓着帽子——随后踏着街上空荡荡的雪地,在一月严寒的灰白色的雾里,小步慢慢地挣扎着走去。

1.小说第二段开头写道“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试根据上下文及你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分析概括“夜间的马车夫”的两个特点。

答:

2.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小说在形象刻画上别具一格,玛莎这个主人公始终没有正面出场,作者将笔墨全部用在玛莎的丈夫——马车夫身上,借助丈夫的介绍,具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特点。

B.“贫苦的农人”“羸弱的瘦马”“凑些钱还地主们的代役租”“霍乱病”等,反映了俄国19世纪农村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了作品中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C.马车夫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还地主们的代役租”,一再称“我”为“老爷”,自甘被奴役的处境,表明他尚未觉醒。作家对此虽未作批评,但实质上持否定态度。

D.英俊的马车夫悲伤的神情、沉重的叹息和声声深情的呼唤,反映了他对妻子刻骨铭心的爱,并促使读者在无限的遐想中创造出玛莎动人的形象。

E.作品中的“我”“特别喜欢和夜间的马车夫谈话”,关心下层农民的疾苦,称颂他们的情感,表现了作家先进的思想倾向。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风雪夜归

文/何蔚萍

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会关着门。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了,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儿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她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

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对”得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哪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她觉得很冷。这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睛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

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

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还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她不能设想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门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

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吱”的一声,门开了。

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1.文章前后两次写到风雪,试分析其作用的异同。

答:

2.文章第五段“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意思?

答:

3.文章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4.文章结尾虽只寥寥8个字,却有着深刻的含意和极大的作用。试谈谈你的认识。

答:

参考答案

一、1.酒馆老板几十年以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以“首善”称之,表达了反讽之意。

2.酒馆是社会的缩影。用人们对“假酒”的习惯,表明“假”“骗”文化之深重。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文章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小说主题在于揭露“习惯于作假”的社会现象。同时,老板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说出来,则表现出人们只图喝了痛快、不想惹是生非的心理状态。)

二、1.①都是近郊的贫苦的农人。②车破马瘦,因当局禁止或自惭形秽而不敢在白天出来。

2.D E(A项错误,因为丈夫的介绍并未能“具体形象地”表现玛莎的特点。B项错误,小说并未表现自然环境,“霍乱病”仍属社会环境。C项错误,小说主要表现马车夫对亡妻的感情,并未对马车夫的思想觉悟表示什么态度。)

三、1.同:渲染气氛;衬托主人公心情;深化主题(“冷与暖”)。异:首段描写风雪,既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显现故事发生的背景;中间借风雪之冷反衬中年人有家的温暖。

2.由于下放农村,也由于高不成低不就,“她”感觉自己已错过恋爱时节,婚姻之门已经关上。

3.插入对中年男人的描写,既给“她”带来希望,为行文制造波澜;又衬托出“她”的孤苦和凄凉。

4.结尾一语双关,既给人以意料之外的惊喜,给小说平添无限暖意,更揭示出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求,生活之门永远不会将我们拒之门外。(阅读提示:①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描写风雪弥漫、气候寒冷的夜境表达出天冷人暖的人情美,也揭示出只要我们不放弃追求,生活之门(包括婚姻之门)将永远不会把我们拒之门外的道理。②写法特色:“她”站在门前是实写,门其实没关上,但“她”叫谁开门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是虚写;看到那位中年男人是实写,她的想象是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内容,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篇5:书香北泉全民阅读典型村料

——王重凯典型材料

“书香北泉”全民阅读活动突出人物:王重凯,32岁,文化程度本科,中国共产党员,毕业于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2003年参加工作,现就职于双泉社区,任干事、图书管理员。在“书香北泉”全民阅读活动中,他紧紧围绕营“造书香氛围、提升居民素质、建设文明北泉”的重大主题,以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和文明风尚为目标,创新工作方式、深入基层服务,为促进北泉市全民阅读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身书卷气——这就是他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在“书香北泉”全民阅读活动中,事迹先进,反响极好。

一、藏书丰富,读书广泛。

1982年出生在团场的他,从小就酷爱读书,尽管家庭经济困难,但父母省吃俭用,还是非常支持子女的学习,他节省下每一分钱,甚至连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服、买一双新鞋都不舍得,他将节省的每一分钱都用来买书,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用他的话说“自己没有到高等学府学习的机会,现在多学一点,也算是一种弥补,将来也就不后悔了。”每一个走进他家书房里的人,都会倍感惊叹,甚至发出不愧是读书之人之类的啧啧赞叹与羡慕之声。不是因为她有一间大房间作为书房,而是因为他家藏书品种丰富,种类齐全,不少同学、同事、朋友都喜欢到他的家中来借书,每一次都是满载而归、满意而回。

二、自学能力较强,不断进修,学习勤奋。

2007年,为加强对社区服务意识的培训考核,规范服务行为,社建办组织了全国社会工作者统一考试,他刻苦自学了三本考试教材,两个考试科目均取得优异成绩。他从没有放弃过学习、没有间断过学习,这对资料的分析、管理非常有用,对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成绩优异。同时,他还参加了各种业务知识学习,自参加工作以来参加的各类业务培训10余次,约160多小时。他陆续参加了“专升本”学历进修、且如期结业。如此自觉地马不停蹄地学习进修“给身体加油,给头脑充电”的同志确实是与众不同,总是给人留下“勤奋好学”的深刻印象。

三、学习,让他的生活更美好。

他很好学,这在双泉社区是出了名的,是好学改变了他的命运,是好学使他跳出了“农门”,是好学使他紧凑的工薪家庭充满着学习的气氛。实践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之古训。“广泛地学习,使他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水平。他在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道:“一直以来,我都在不断地学习,正是因为这种广泛地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身水平......”梅花香自苦寒来,如今的他在业务上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带动了同事们,为单位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单位的整体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目前他负责支部党建、八法工作制、社区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学习教育、宣传报道、档案资料搜集和整理、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门牌号、司法工作(司法宣传、人民调解、社区娇正),爱国卫生、环境保护、科普工作、安全交通村,电视电话教育,黑板报,墙报以及各种资料打印整理上报工作,按理说工作这么忙,学习的时间就很少了。可是,好学的他从不因为工作忙而放弃学习。令人佩服地是他特别能挤时间,每次进入他的办公室,看到最多的是他在电脑前查资料、看书。他的这种学习的精神着实让人钦佩,同时也感染着他身边的同事。这些都是凭着他对社区工作的强烈责任感,相信他一定会继续把自己的读书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都倾注在他所热爱的事业上,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把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溶铸于自己从事的事业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三个代表”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践行科学发展观,热爱工作!继续营造浓厚读书活动氛围!为北泉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篇6:小升初考试典型短文阅读训练9

看见伞,我便想起我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娘,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 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队里的收成不好,全指望娘织卖土布贴补家里,换回个油盐钱,还要给我交学费、买书和本子。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啊,娘织了一夜布。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地喊了一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

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从集市上卖布回来,一脸喜气。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ú(),喜眉笑目的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熟悉的朋友说我艰苦朴素;不知内情的人,笑我寒酸小气。我不去管它,只是笑笑,却不知,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文中的拼音处是什么词语,仔细拼拼,把它们写在后面括号里。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渴望()体会()落后()寒碜()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陌生()大方()华贵()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沉思良久:

欣喜之余:

5、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6、“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7、“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这句话表达了“我”。

8、用“——”勾出我得到伞后欣喜的句子。

9、为什么说“我带着这把伞就仿佛母亲在我身边似的,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0、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先写我看见伞,想到母亲;再写

;接着写

;最后写后来这把油布伞就一直伴随着我,多少年了我也舍不得扔掉。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1、省略号常见的用法有四种:

①表示列举的省略; ②表示语气的停顿; ③表示语意示尽; ④表示时间延长。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是哪一种用法?请把番号填表在后面的括号里。A、看见伞,我便想起我小时候的一把油布伞,想起母亲,心里涌起一种温暖的感觉„„()

B、下雨了,小巷深处,涌出许许多多的伞儿,红的、黄的„„()C、还有20米、10米、8米、5米„„近了,更近了()

上一篇:师德师风工作鉴定下一篇:英语初三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