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阅读记叙文

2024-05-02

我爱阅读记叙文(精选6篇)

篇1:我爱阅读记叙文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觉得这话说得没错。我小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一些故事书,书让我学会了善良与邪恶。我为美人鱼凄美结局泪流满面;我为《皇帝新装》狂笑…这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开启了我与书的故事。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去百色玩,路过书店,我就说:“我们进去看书吧!”弟弟说:“好啊!好啊!去看书啦!"走进书店我就看中了一本童话故事书。看着看着就到下午了,后来去玩再也不先看书了。

周末一有空,就会去书店看书,一到书店就看书。我读过的书可多了有:《西游记》、《唐诗三百首》、《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我们班流行写小说》……记得刚刚开学的时候,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深深被里面的一个个故事所打动,刚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很无聊,后来越看越过瘾。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感恩。

学习紧张后,时间再也不让我读书了,站在书柜前,指尖划过以前读过的书,心里有很多感概:书,你真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爱书!因为有书我的生活才这样充实,这样快乐!

篇2:我爱阅读记叙文

书是我们的朋友,它能给我带来学习的动力。

还记得我年幼时,妈妈送给我的第一本书,名字叫丑小鸭,书中的小鸭子深深吸引到我,它笨笨的样子很可爱,遇到了很多挫折,但它始终没有放弃,也让我从它身上学习到,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成功!

我以前很少看书,直到有一天,我在书店无意中看到一本名字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我从中学会了,不论在什么时候,爱和勇气都是我们所需要的。身体上的残疾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心灵的“残疾”。我们一定要学会勇敢的面对任何困难、挑战,这样,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

篇3:记叙文阅读

如果说语文试卷是每年中考的一道“大餐”, 那么记叙文阅读则是其中必上的一道“大菜”。细看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我们不难发现 ,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不外乎一般的写人记事文、散文和小说,其考点紧扣新课标,主要考查以下能力和知识点:

1. 整体感知的能力。具体知识点有:

1把握文章的总体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理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和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做总体把握,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

4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提取归纳的能力。具体知识点有:

1能从文章中提取描写人物或叙述事件的重要细节和表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语句,归纳作品的主题思想或作者情感;

2能对信息进行辨别并适当归类,提炼作品某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3能从表面的叙述中发现隐含的信息,揣摩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

3. 分析理解能力。具体知识点有:

1能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形象意义加以分析;

2能依据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准确表达自己从作品中获得的感受和启示。

4. 欣赏评价能力。具体知识点有:

1能结合语境,推敲词语的意义和作用;

2能联系上下文,阐述关键语句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用;

3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情感倾向,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5. 实际运用能力。具体知识点有:

1品味作品中的形象和语言,有效地丰富自身的语言表达;

2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典题诊断试一试:你掌握得怎样了?

(一) (2013·江苏省南京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粥里春秋

陆建华

1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3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4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5五月,六月,七月。

6追肥,拔草,治虫。

7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8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生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9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0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11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12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 对《悯农》的内涵 ,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刚刚懂事,________→年龄稍大,________→上大学时,________

2. 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

(1) 阅读第7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 ”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10段中,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列各句中,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3段中的“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两者各有侧重。

B. 第4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 ,充满美感。

C. 第8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 第11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4. 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13·江苏省盐城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起来了,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 莫言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一句中,“爬行”一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品味“我们钻进了风里”一句中“钻”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结合全文说说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1)“爷爷,那是什么?”

“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腰。

(2)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

(3)“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画线段描写了大风降临前的情形,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13·江苏省南通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与植物一同生长

李晓

1当我躺在乡村的草丛中,长久地凝视一滴露珠的时候,我会在一瞬间变成一株植物,失去了对人类生活的记忆。在风中,我听见我的骨节都在响。

2而我真的对现实生活有过温存的记忆吗?走在回家的路上,远望那一节一节像火车车厢组成的楼房,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滑稽可怜。我这一具一百多斤重的肉体,每天的生活都是被囚禁在这沉闷的车厢中,在那里排泄病毒和废气。我仿佛看见,一幢一幢楼房的顶端,林立着一座又一座虚拟的烟囱,把喘息的废气飘散到天空中去,形成一团又一团阴云,将我们彻底覆盖和笼罩,让我们的身躯不断萎缩,可怜如蚁地在大地上艰难蠕动。

3许多年前,看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我就着迷似的寻找我的瓦尔登湖。终于,在我老家的山梁上找到了一座群山环抱中的水库。我在烟波粼粼的水库旁边,相遇了几间废弃的农屋。夜里,躺在床上,听着稻花香里的蛙鸣、满山满坡昆虫的合唱,我的身体常常呈现一种羽毛的状态。

4渴望在自然中生活,这只是让灵魂里穿着一双草鞋的我,于假寐之中的一次脱身。因为在人群中,我得常常紧抿厚厚的双唇,和哑巴一般的大地保持沉默的姿态。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其实已经没有了对大地表达感恩的方式。

5对大地表达感恩,其实,与对母乳表达感恩又何其相似啊。回归自然的最佳姿态,就是让我们做大地上的一株植物,不需借助任何想象,与大地肌肤保持最贴身的亲近。自然界中的繁殖力,总是让我们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于浩荡的天宇之中,触摸到我们在大地的根须。

6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周旋于人群中之时,我发现,我的身体总是呈没有规则的摆动,失去了最自然的生活,也失去了内心里最需要的生活。

7在创造着物质生活巨大繁荣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已经远离了最自然的生活?平时,我们总以为这棋盘式的建筑群就是生活的全部,在这狭隘的空间里为生计蚂蚁一般忙碌,蚂蚁一般无助,我们几乎忘记了这天幕下的大地上,还有季节的流转,还有最原始最美感的生活。

8当我们把房屋建在郊外,独享最豪华的别墅,采取粗暴和自私的方式践踏、占有大地,我们把肉体暂时寄存在这个大地上,灵魂是否已经脱窍?

9静静聆听大地之歌吧,稚童一样守望着大自然的风景,我们的心灵才会饱满多汁,心胸与天空一样开阔。

10在自然中生活,人的天性,与植物一样生长,找到最贴近幸福生活的状态,与自然友好相处,自然使一切存在于美丽之中。

(有删改)

1. 作者在文章中流露了对大自然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全文来看,第2段写现实生活的状态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3段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自然界中的繁殖力,总是让我们下意识地屏住呼吸,于浩荡的天宇之中,触摸到我们在大地的根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结合文章内容 ,探究第9段中“稚童一样守望着大自然的风景”的深刻意蕴。

实际上,很少有成年人能真正看到自然,多数人不会仔细地观察太阳,他们至多只是一掠而过。太阳只会照亮成年人的眼睛,但却会通过眼睛照进孩子的心灵。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

———爱默生《论自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评析听一听:你一定会深受启发!

同学们,以上三篇文章分别是一般的写人记事文、小说和散文,第一种出现的频率最高,最后的散文,尤其是写景状物类的散文出现得比较少。很多同学往往由于答题的习惯不好,未能掌握答题的方法,常常在此“饮恨沙场”。怎样有效地提高记叙文阅读题的得分呢? 大家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

1. 认真阅读原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

阅读原文时,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边读边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关键的语句,如首段中的概括句、中间的过渡句、后面的总结句、文中的议论抒情句等,不可一看到题目就到文章中找答案。

概括文章内容时,如果只要概括一件事,要尽量按照“某人在什么情况下做某事,有什么结果”的句式作答。如果是概括几件事,只要指出“某人做某事”即可。比如《粥里春秋》的第1题,只要分别概括出“挂在嘴上”“掂出分量”“倍感深刻”即可,“某人”都省略了。而《大风》中的第1题,则要答出三件事,即“爷爷和‘我’—起去割草,遭遇大风,与大风搏斗”,这里的“某人”则包括“爷爷”和“我”两人,由于有三件事,只要指出做了某事即可。

做这类题目,同学们要善于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同时还要学会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有时也在段落的中间。一般来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这类题目,同学们最普遍的失分原因在于概括不全面,挂一漏万,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仔细阅读全文。命题者有时还要求同学们整体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这对阅读的要求更高,需要同学们边阅读边揣摩。比如《与植物一同生长》一文的第1题,即考查同学们对作者情感的整体把握,同学们在阅读原文时,就应在文中找到那些能反映作者态度的词语。如第4段中的“感恩”,第5段中的“亲近”。再如,从第8段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尊重。

有时,命题者会直接抓住标题来考查同学们整体感知的能力,如《粥里春秋》的第4题。解答这类题,要注意仔细地审读题干,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准确答题,千万不能答非所问。要看清是考查标题的“作用”还是“含义”,是“如何理解标题”还是“标题蕴含的情感”,问法不同,答案自然就不同。在记叙文和散文中,标题一般有以下作用:1交代文章的主要人物;2概括文章的内容;3是全文行文的线索;4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5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标题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6一语双关,暗示文章主题。这道题要求指出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无须答作用,因此,只要扣住内容答出以下四点即可:对农人辛苦种植粮食和珍惜粮食的敬重;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的怀念;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

2. 紧扣作品的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形象意义。

记叙文阅读中,命题者时常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指出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常把人物描写的方法作为考查重点;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需要结合原文进行分析;对文中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解答这类题型,我们可从四个方面入手:画出文中有关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句子,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人物的性格;要将人物置于具体的环境中去理解;要结合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描写来分析人物;有时,还要借助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人物性格。

如《粥里春秋》一文的第2题,结合文中的语言描写以及神态描写,你会发现,尽管天热虫叮,但村民们说出“没关系! 为了庄稼好,受点苦也没啥! ”这样的话是很自然的。而下文中女生平时留心男生挨饿、找借口送饭票,男生们推让饭票的细节更显示出一种“相濡以沫”的真情。第3题的C项,联系语段中村民们不辞辛苦种植粮食的情景 ,不难发现“房大伯”舔碗的动作中,所蕴含的那份对粮食的无比珍惜之情。而《大风》一文的第3题则综合了“爷爷”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只要略加分析,就不难看出“爷爷”是一个坦然镇定、刚毅坚强的人。

3. 结合语境推敲词语的意义和作用,阐述关键语句在文中的深刻含义及作用。

这是记叙文阅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该考点主要考查对词语或句子的理解、评价、感悟、品析与赏析。其中,锤炼推敲语言、感悟品味和赏析语言的能力是考查的重点。

推敲词语这一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结合语境解释具有临时性语义的词语;根据要求筛选合乎语境的词语;确定代词或其他指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分析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品评词语所蕴含的感情。而品味句子这一考点则主要包括考查句子的含义(表层意、语境意、言外意)和对句子的赏析(修辞、描写、句式、表达方式、用词、不同感官等)。

这类题要注意答题的全面性,要尽量按照这样的格式答题:指出手法(如修辞、描写等)+(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写出了(内容、心理等)+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

如《大风》一文的第2题,要求品味“爬行”“钻”的妙处,结合语境,我们应该能明白,“爬行”一词形象地写出了“爷爷”的歌声低沉有力 、节奏缓慢 ;而“钻”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之大,表现了祖孙俩敢于面对大风的勇气。很多同学之所以丢分,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全面答题。而第4题,看似是在考查语段的作用,实则还是在赏析语句,要求指出描写大风降临前的情形好在哪里,我们只要选定“视觉、听觉、嗅觉”这一感官角度,或是准确生动、富有变化的用词角度作答即可。而《与植物一同生长》一文的第3题,只要选定“想象、比喻、拟人”的修辞角度进行赏析即可。第4、5题则考查对文中语句含义的理解。这类题,要善于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结合语境仔细推敲,认真揣摩,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完成第5题,只要弄清楚为什么要像“稚童一样守望着大自然的风景”,即可写出答案了。

当然,要在考场上快速而准确地解答记叙文阅读题,需要同学们在考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经常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那大家就要把其常见的作用熟记于心: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这样,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考试时再结合语境作答,就可以提高答题的速度和正确率了。

专题强化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一) (2013·重庆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1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酸涩而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2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3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4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5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6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的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那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则开始抱柴火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子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7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8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了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9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10常听有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 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 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了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5段的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地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末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13·湖北省黄石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

(1)已经客满的大巴车打了个饱嗝儿,停了一下,又上来两个青年男人,一个甩着手,一个夹着公文包。“公文包”的脚后跟还在车门外边,客车就又开动了。

(2)甩手青年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公文包”顺手将公文包放在行李架上,就直奔车后座去了,那样子,好像他买了对号入座的票,最后一排正有一个空位子热情地等着他的屁股呢。事实上,他奔的不是座位,而是座位上的人,最后排靠左的那个胖男人正在熟睡中,“公文包”的手灵巧地伸进胖男人的上衣衣兜里,夹出一把单据名片之类的东西,显然,这类东西不是“公文包”想要的,就又放回原处,然后揪住了胖男人的衣领,甩给他左右两个嘴巴。

(3)胖男人抹了一把脸,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只一下就反剪了“公文包”鸡爪子一样的手,然后拨打110,将贼人绳之以法。

(4)事实上没有,胖男人只是活动活动肩膀,整理一下衣服,继续睡去了,发生了什么全当梦一场。

(5)“公文包”又瞄准了一个打瞌睡的小伙子,小伙子的手机在牛仔裤的裤兜里,清楚地凸现着它的形状。“公文包”细长的手指在这个形状外游弋了一阵子,牛仔裤绷得太紧,硬拽怕是要惊醒梦中人了。

(6)原来,这个小伙子在假寐,他一把就抓住了“公文包”的手,像扔抹布一样地将他扔出车外。

(7)事实上没有,小伙子的确在假装睡觉,他也抓住了“公文包”那只游弋的手,不过他悄悄地给放了。“公文包”感觉到这只手的力量,小伙子真跟自己斗等于缚鸡。对这样的主儿还是离远一点。

(8)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一个女式皮包上,皮包被抱在女孩的怀里,由于女孩也在打瞌睡,抱包的胳膊有些松弛,但拉链的开端在女孩的胳膊下压着。“公文包”变戏法儿似的手里多出一个贼亮亮的刀片!他用食指和中指夹着,修长而白皙的手指看上去那么优美。

(9)“叔叔,你的手真好。”

(10)女孩旁边一个七八岁的男孩打破了车里黑夜一般的寂静。自从这两个人上车,大胡子司机和女售票员的说笑就戛然而止,女售票员将马扎腾给甩手青年,自己坐在大胡子身后一个袋子上,将肥硕的屁股伸给所有的乘客,然后一丝不苟盯着前方,天塌地陷与她无关了。

(11)“叔叔,”男孩又开始说话了,“你的手指这么长,钢琴一定弹得很棒,老师一定很喜欢你。老师也喜欢我,只是我的手还小,够不到八度。”

(12)男孩的一番话使那个贼亮亮的刀片离开了女孩的包,被握在有着细长手指的手里。手的主人随着车身的颠簸,身子斜歪了一下。那个甩手青年递过来一只马扎。“公文包”坐下,额头上亮亮的,是汗。

(13)“叔叔,我才考钢琴二级,我要是有你这么长的手就可以多考,至少四级。叔叔,今天你也去考试吗?考几级啊?”

(14)“公文包”看了一眼男孩,男孩也看着他,期待着他的回答。

(15)“叔叔的确弹过钢琴,‘六一’的时候还上台演出过,这双手曾将钢琴七级的曲子弹得流水一般,不过那是十三年以前的事情。我的钢琴老师说我是他教的学生当中资质最好的。父母也希望我将来是最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可是后来父母离婚了。虽然他们争着要我,可是我谁也不跟,我离家出走,流浪街头,就被一个团伙看上了这双手。从此,这双手在滚烫的肥皂水里接受另外一种训练。(A)看见门口那个人了吗?看见大胡子了吗?看见大屁股了吗?就是司机和卖票的,都是一伙的。我只是干活,等着分成的人不止这仨呢。小弟弟,这双手如果不给他们干活,回去就得少一截指头,这辈子就别想弹琴了。”

(16)“公文包”想用手去抚摸一下男孩的头,告诉他这一切。

(17)事实上他没有。他只是将那双手攥紧了,躲开男孩期待的·目·光1,也回避门口那人刀剜一样的目光2,他知道自己已经被乘客的目光3包围。

····(18)(B)男孩等不到回答就只好盯着那双手,盯着盯着,就见一只红色的小虫子从指缝里探头探脑地钻出来,接着第二只,第三只。

(19)“叔叔,”男孩说,“你的手,流血了。”

(20)“公文包”用另一只没有流血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在大巴车再次打了饱嗝儿停下的时候,“公文包”夹着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车了。

1. 本文故事情节简单 ,但人物个性鲜明 ,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征。

胖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 (17)段写“公文包”发现了三种目光同时盯着自己 ,他清楚这些“目光”的内涵各有不同。请为这三种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写人物心理的语句来诠释它们各自的内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说的情节讲究有“伏”有 “应”, 请仔细阅读上下文 , 看看哪一个自然段藏有第(15)段中画线句(A)的伏笔。第______段

4.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径。请简析文章第(18)段中画线句(B)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章的题目“手”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通过“手”寄托了什么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男孩到底有没有发现“公文包”是个小偷 ? 请结合你对小男孩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2013·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1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2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3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4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5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6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7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8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9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选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 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3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 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6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 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

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雪天里中年女人抱起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雪地里乡亲们帮助我们拖车;雪景中感悟到雪花蕴含着一种力量。2. (1)是指文中给作者带来温暖的人和事(或“感动作者的人和事”)。 (2)指作者被感动的心灵深处。3. 洁白的雪花和火红的冰糖葫芦形成对比,有力地烘托了(衬托出)中年女人这一人物形象: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热情似火。4.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雪花”是明线,因为作者雪天所见到的、雪夜所经历的、雪景所感悟的都与雪花有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雪花积累蕴含着的希望等,都让作者感到温暖。5. 作者赞美雪花,就是赞美那些给我们带来温暖和希望的人。

(二)1.“胖男人”怯懦怕事;“小伙子”明哲保身。2. 1叔叔,你停手吧!(或“叔叔,你回答我的问题呀!”)2小子,你不想混了吗?3你的不轨行为我们都已经看在眼里了,住手吧。3. 第(12)自然段4.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公文包”在与小男孩的对话中有激烈的思想斗争,以致让刀片划破了手。5. 线索。主题(答出以下任意一点即可):1文章通过叙述“公文包”从演奏家的好苗子到后来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手可以用来弹奏美妙的音乐,也可以做出偷盗这样为人所不齿的事。我们要让自己的手像心灵一样向善向美,做出正确的选择。2文章通过叙述小男孩频频夸赞“公文包”的手,最后使“公文包”中止犯罪的故事,赞美了小男孩的纯真可爱(或“智勇双全”)。3文章通过对车厢众生态的描写,如胖男人束手受辱,小伙子出手有忍,乘客袖手旁观,批判了人们对邪恶势力的纵容。4文章通过“公文包”离家出走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反思家庭教育在青年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6. 这是一道开放型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发现了。小男孩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小英雄,他目睹“公文包”在前两次偷窃一无所获之后即将第三次行窃,用赞美“公文包”“手真好”的方式,巧妙地使后者中止了偷窃行为。示例二:没发现。小男孩天真无邪,率真可爱,他由衷地欣赏、赞美“公文包”的手“真好”,并真诚地与“公文包”攀谈。小男孩的天真举止触动了“公文包”,从而使“公文包”中止了偷窃行为。

篇4:我爱阅读

创设温馨的阅读环境

首先,在家里布置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阅读区域,好的阅读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例如,在靠窗采光、通风良好的地方创设一个图书角,给孩子提供充足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籍,并适时进行调整和更换。对于孩子而言,随处可见的书、可以看到的封面会刺激他们产生阅读的欲望,家长要想办法通过多种多样的图书摆放方式向幼儿发出阅读的邀请信号。

其次,为幼儿营造愉快、宽松的阅读心理环境。父母不应过多考问孩子,以免造成孩子情绪紧张。可以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等地方,感受那种浓厚的读书气氛,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为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选择适合孩子不同年龄阶段需求的读物是吸引孩子喜欢阅读的关键。3岁左右的孩子可选择图文并茂、画面清晰的绘本,文字要浅显、生动、有趣、琅琅上口、易学易记。到了中大班,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图书,只要内容健康向上、画面清晰美观、孩子又喜欢读,家长就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5岁以下的孩子也许不一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对此家长要仔细观察,根据孩子平时的喜好来确定给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图书。孩子的兴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喜欢百科知识,明天也许又对童话故事非常狂热。所以家长在给孩子买书或读书时,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才能更好地给孩子选择读物。除了书籍以外,与孩子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报纸、杂志、包装纸、路牌、书信、多媒体、音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孩子随机阅读的材料。

每日共读榜样示范

亲子共读并不需要太多时间,每天只要20~30分钟就可以,关键在于持之以恒。亲子阅读是一项授之以渔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将阅读变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父母本身喜爱阅读,暇时一卷在手,陶醉其中,孩子便在耳濡目染中,油然对阅读产生一种喜爱的心情。同时家长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要一页一页地翻书;不折书、不撕书、不用脏手触摸书;看完书主动放回原处;专心读书,保持安静……

趣味猜想快乐阅读

随着孩子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在阅读时家长可不时地增设“悬念”:让孩子观察封面猜猜书名、猜猜下一个情节、猜猜角色的语言等,这样可以增强阅读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对图画、文字、符号转换关系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如读《爷爷一定有办法》时可以这样提问:这一次爷爷又会想出怎样的办法呢?假如你是《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的小兔,你对妈妈的爱又有多少呢?这样才能使孩子爱听、听懂,更好地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能力。

亲子互动精彩表现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亲子阅读时可运用角色扮演、情境虚拟等多种游戏形式展开阅读,一方面减轻孩子阅读过程中的疲惫感,另一方面增强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完成阅读活动。父母表演时切勿敷衍了事,要注意采用适合角色的语气、语调、动作投入扮演。角色表演可以大大增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自主创编快乐分享

篇5:我爱竹笛记叙文

透过云雾,我听到了那竹笛声:既尖锐又柔软,能传向很远;那声音里有水:水,拖着菊花点亮的灯盏;那声音里有光:有星星和少女闪动的眼睛、有水面上斑斑点点的碎影。那笛声里涩着一种苦黄,把全部的孤单吹得那样忧伤;那笛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其实是另一种谛听,谛听一些心事。这就是我初次接触竹笛的印象。

恰好有一天,妈妈带我去乐器行。在乐器行里,我正好看到一位老师在吹竹笛,老师执笛的优雅,笛声的婉转,一下子就牢牢地吸引了我,我下定了决心:嗯,就学它了,竹笛。这竹笛吹起来太动听了。

上第一节课,老师摆好姿势,让我们模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摆好了。老师告诉我:“吹竹笛初最重要的当然是把竹笛吹出声来。要提高自己的肺活量,从而把声音吹得更优美、更动听。”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便在一旁练了起来,我使出了全身的劲儿,但竹笛仿佛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吹不出声。我泄气了,打退堂鼓了。老师好像明白了我的心思,便走过来对我说:“淇淇,别灰心,这笛子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吹成的。你看,我花了几十年才能吹得这样好,你才花了十几分钟呢。加油,吹吧,老师相信你。”听了老师的话,我用微微颤抖的手再一次拿起了竹笛,一丝不苟地吹了起来。我知道,只要我一直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我就这样练啊练。Ok,吹出声音来了!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接着,老师就开始教我吹do,ri,mi,fa,so,la,xi,do这几个音。由于我的努力,不到一会儿就学会了。后来,老师又教我如何吹一支曲子,我也跟着学。后来,我能熟练地吹许多首曲子了。我的进步也是特别大的!我也有了许多的感受。学竹笛让我懂得了要耐心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情,认真的去做每一件我要做的事,这样会受益良多的!

有时在夜里,看着皎洁的月亮,看着被月光照得发白了的小溪,看着满天忽闪忽闪着的星星,心生一念,吹一首《月光曲》来欣赏一番,陶醉一番,这该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啊!在这悠扬婉转的琴声中,我仿佛真的看见了大海,看见了汹涌澎湃的浪花,看见了一切美的景物;有时心情不好,或者考试考得不理想,回到家中,抽出竹笛,吹一首竹笛版的《渔舟唱晚》,在那轻柔舒缓的竹笛声中,我仿佛步入了仙境一般。鱼米之乡,晚霞照在碧波荡漾的碧绿的湖面上,我仿佛看到活蹦乱跳的鱼儿,心里无比欢喜。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面啊!还有时感到无聊,随便吹一首《康定情歌》,或《红军秧歌》,它们让我沉浸在了另一个世界里!

篇6:我爱音乐记叙文

我记得我妈第一次对我说:“你从今天开始弹钢琴,坚持吧!”想都没想,慢慢的又弹回了一些简单的练习曲,但是随着难度的加深,对钢琴的兴趣也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坚持看似只是两个普通的词,却这么难做到。对我来说总是像是一种折磨,渐渐的对钢琴厌倦了。我以为只要会打哆、来、咪、发、缩、拉、xi七音就万事大吉了,没想到老鼠拉锹――大头在后面。“八度”“分”“落滚”又快又顺,总是让我一个头两个大。现在想来,我已经不止一次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学。”然而醉人的钢琴曲总是在电视和vcd上播放,我的心又开始动摇了。看着通过努力获得的证书和奖项,我发自内心的发出坚持下去的声音。

是的,我确实热爱音乐。音乐是我的精神支柱。难过的时候弹肖邦的夜曲,体会音乐诗人的悲哀;开心的时候玩个“喷泉”,让我美好的心情随着喷泉绽放;生气的时候玩“波兰舞”,让我的愤怒在音乐中发泄。音乐是我万能的好朋友。

转眼间四年过去了,我学了四年钢琴,甚至是我自己。我不信。我从一个只会弹哆、来、咪的孩子,变成了一个会弹波兰舞曲的小钢琴师。好惊喜!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优秀美术教案《自制连环画》及教学反思下一篇: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