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2022-11-06

第一篇:典型说明文阅读训练题

政治典型题训练

典型题训练

期末考试

201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截止2011年1月,19省市1600名援疆干部踏上了这片热土,让新疆人民感受到了中华大家庭的温暖。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以及怎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的战略部署;有符合少数民族发展特点的民族制度和政策;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3、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有什么意义?

4、新疆发生巨变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

网民1:我在外企工作,开车上下班,月收入万元。所住小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网民2:我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一直不景气,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住房。看病贵、上学难、物价高等问题困扰着我。

请你结合我国目前的小康现状谈谈两位网民为何会有不同的感受?并说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小康社会实现之时,我国社会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2008 陕西)蓝图是美好画卷,是奋斗目标。同学们,让我们满怀希望,去实现宏伟蓝图,奔向灿烂的明天!

【建设蓝图】为建设西部强省,陕西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08年新建和扶持10所县级职教中心和10所中等职业学校

★继续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

★在日本、韩国、泰国举行经贸文化“陕西周”活动。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

上述措施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1)上述措施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至少写出两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为实现我省的宏伟蓝图,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从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遵纪守法、保护环境、承担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等等。

(3)在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请你畅想未来陕西美好景象。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陕西强需要科技强。为了宣传陕西科技发展成果,某校制作了一块展板。

★全省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913项

☆获国家级奖励 50项☆居国际领先水平 16项

☆居世界先进水平 81项☆居国内领先水平111项

看了展板,小静和小鹏探讨起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将他们的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小静:我省的科技成果真多啊!

小鹏:这要归功于我国实施的战略。(2分)

小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水平如何呢?

小鹏:

4分)

小静:看来发展科技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利用科技促进家乡的发展?

小鹏:(4分)

3、材料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推出了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声音,中国行动,中国作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探究一: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表明了什么?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树立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材料二: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某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企业生产不仅未受影响,反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与上年相比,2008年利润增长了50%多。 探究二:该公司的成功,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等

材料三: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安排的2300亿元新增投资中,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资达到10%。

探究三:小明同学说:“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展经济,就不要再开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作了。”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只要围绕我国资源环境形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作答,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分析

4、2006年3月5日至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纲要》。

(1)材料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材料表明全国人大是什么性质的机关?行使了哪些职权?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3)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关系如何?

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比,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并向它报告工作

5、金华市政府提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带头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监督。

(1)上述材料反映了金华市政府坚持怎样的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实行该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该治国方略的核心和重要环节分别是什么?

依宪治国;依法行政

6、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材料二: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后,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材料三:我国宪法的制定,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代表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修改只需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

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说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材料二说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2)材料

一、二共同反映了宪法怎样的法律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7、2009年9月事我国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今年的主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1)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每年都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

(3)我国为什么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青少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绿色消费?

在日常消费中,我们可以进行的绿色消费有:

(1)认清绿色食品标志以保护自身健康;

(2)选用无氟制品,以保护臭氧层;

(3)选购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

(4)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汞镉污染;

(5)选择绿色包装以减少垃圾污染

9.宪法乃一国法律之“龙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为【 B 】

A.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D.宪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0、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芳,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了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上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李桂林、陆建芳的事迹启示我们【 C 】 ①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②只要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不计较代价回报,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④只讲奉献,不求回报,面对责任唯一的正确选择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第二篇:说明文阅读训练

爱恨交加说臭氧(2005年浙江省宁波市)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 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①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8. 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①段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不超过8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把第②段中划线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作为“臭氧”的定义。(3分)

臭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量气体。

10.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臭氧能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紫外线,能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

B、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近地面的臭氧浓度快速增高会造成地面臭氧污染。

C、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如果在近地面空气中浓度超标,就会危害人类健康。

D、臭氧既可助人又会害人,但只要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预报,就能克服负面影响。

11. 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2分)

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根据文意,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比喻意义。(4分)

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 .....①“保护伞”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毒药”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啸(2005年浙江省金华市)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2. 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全文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顺序。(3分)

纳 米 卫 星(2005年湖北黄冈市)

纳米的概念,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95年首先提出的。科学家们把卫星按重量分为好多类,1000千克以上的为大型卫星,100千克一500千克的为小型卫星,10千克~100千克的为微型卫星,10千克以下的为纳米卫星。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

首先,纳米卫星的研制成本低。目前,平均每l千克卫星的研制费用为8万~10万美元;每千克卫星的发射费用为2万一4万美元。研制发射一颗质量为1000千克的卫星,其费用至少需要l亿美元,而一颗纳米卫星的造价不互’门00万美元。其次,纳米卫星的研制周期短。目前,研制一颗大型卫星的周期为10年左右,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这样更适应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第三,纳米卫星不仅仅节约了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还节约了轨道空间。第四,纳米卫星可以发挥群体优势。科学家正在设计由小卫星组成的星座, 其功能使不少的大卫星甘拜下风。发展高频段的、 高速宽带的低高轨道星座系统,构筑太空信息高速公路,将成为21世纪的热点。因为它比光纤通信成本低、建造容易,是信息时代的主力军。若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等间隔地布置648颗功能不同的纳米卫星,就可以保证对地球上任何一点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监视。

纳米卫星突破了传统的“一星多用,长久工作”的设计思想,不追求全面、综合、完美,而主张简化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和模块化、标准化的硬件,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将广泛用于通信、遥感、天文等许多方面。这样就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可以介入纳米卫星的研制领域,从而扩大了卫星研制和应用范围。纳米卫星将成为未来卫星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它的研制会给空间技术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13.概括回答纳米卫星具有哪些优势?(2分) (1) (2) (3) (4) 14.比较文中划线句和下面的改句,你认为哪个句子好,谈谈理由。(2分) 原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仅仅需要两三年即可。

改句:而一颗纳米卫星的研制需要两三年即可。

15.文中多处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例,并说说运用这种方法的作用。 (3分) 例子: 作用: 16.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2分) 17.现代社会已离不开人造卫星,请列举人造卫星应用于生活的两个例子。(2分)

(1) (2)

破译植物的语言(2005年山东省泰安市)

①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斯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目前,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从事破译植物语言的研究,德国德勒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魏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的反应几乎一样。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啡呔。在动物身上,这些激素帮助把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前列腺素。而在植物组织里,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相当于动物身上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转化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性质和前列腺素相近的化学物质。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

③植物能与邻居联络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某些植物突然感到虫咬刺痛,它会马上招呼旁边的伙伴,提防虫子。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④槐树会产生有毒的苦味物质。一旦槐树的树叶被羚羊或长颈鹿吃掉,这时,不仅仅被吃掉的槐树的树叶会产生这种物质,周围所有的槐树像是接到预报似的也都争先恐后的释放出毒素。

⑤破译植物的语言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他们对于植物的语言已经有了多种解释。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往往听不到。据他讲,迄今他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

⑥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了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的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气体乙烯。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用这种气体的分子轰击标准激光束,会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⑦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正如施特恩海默说的那样:“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树木的联络声音变得容易听起来。”

⑧毫无疑问,破译植物的语言,不仅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生产中也将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科研人员相信,破译植物的语言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作用。例如运用波恩大学的研究成果,给农民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农民就能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同时,通过探测植物的声音可以形成预警机制,随时探查植物病虫害的情况。另外,了解水果和蔬菜的语言还有助于它们的储藏和运输。声学研究证据表明,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比其他植物高,能够引起周围植物枯萎。因此,科学家敦促果农要单独存放苹果。

⑨科学家们语言,植物语言的破译,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最适环境的调控,农业耕作的安排,乃至植物各种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11.本文主要说明的是 。(3分) 12.第①段文字中说:“植物会‘说话’”,从下文看,植物究竟是怎样“说话”的?(6分)

答:①

② 13.从第⑤⑥⑦段文字中,我们会获取到哪些具体明确的知识信息?(6分) 答:①

② ③

14.结合第⑧⑨段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破译植物的语言有什么实用价值?按要求写出两个实例。(4分)

答:①写出文中的一例:

②写出你想象的一例:

人类最糟糕的发明(2005年台州市)

英国《卫报》在2002年评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塑料袋不幸“荣获”这一称号——因为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似乎已经变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经无所不在。直到有一天,我们都已离去,这些家伙仍然占据着地球,因为它们是“永生”的。

该报称,蟑螂曾被誉为顽强生命力的象征,但是自从塑料袋出现后,它甚至超越了蟑绑,将成为人类文明的最后一个见证——相信它会带着人类历史进入下一个冰河期。塑料“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从70年代起,塑料袋垄断了欧美超市购物袋的市场。现在仅英国每年就要使用80亿个塑料袋。每次人们使用崭新的塑料袋装东西时,应该想想——也许有一天海龟会把它当作美味的水母一口吞下去,然后悲惨地死于窒息。

塑料食品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极其严重。它的分子结构非常稳定。自然界的光、热、细菌和酶难以将其化解,即使埋在土里数百年它也不会分化、降解;焚烧塑料也不是解决办法,塑料燃烧后残存在大气里的氯化物及重金属离子会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所以大量弃置塑料袋的堆积,已经造成农田和河流的严重污染,破坏了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 与其他国家相比,南非的“白色污染”更为严重。大风吹过,树木上经常挂满了塑料袋,居民还以为是下雪了。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自2001年3月起,爱尔兰政府开始征收塑料袋税,每个塑料袋9便士。而英国采取另一措施,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目前,其他国家正在效仿该方案,为“最糟糕的发明”做补救工作。但不知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告别“塑料时代”。 1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分)

答: 1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说明了什么?(3分)

答: 14.第4 自然段加点词“该方案”具体指什么?(3分)

答; 15.人类对处理废弃塑料袋感到头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限40字内)。(4分) 答:

神奇的彩色棉(2005年湖北咸宁市)

①不用染料,不用着色,你就能穿上色彩艳丽的衣服。这是变魔术吗?不,21世纪,一个新兴的产业——彩色棉产业就有这样的神奇本领。

②农村的孩子都知道,棉花的花朵是洁白的,人们收获洁白的棉花后,脱籽、纺纱,纺成了一锭锭的纱,再织成纺织物,就成了布料,如果染上色或印上花,就是美丽的衣料、窗帘、床单等等。

③而彩色棉花的棉花纤维中含有天然的彩色色素。不用印染,用彩棉织成的布就可直接做成花衣裳。彩色棉花是新的棉花品种吗?不是。彩色棉古代就有,可考证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千年之前。在十八九世纪,墨西哥和秘鲁以及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都种植有彩色棉。然而,由于彩色棉花产量低,纤维短,因此逐渐被人遗弃,以至许多人都不知道棉花还有彩色的。

④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苏联、墨西哥等国家,又开始对彩色棉进行研究。90年代初,美国在改造利用野生彩色棉技术上取得突破,培育出多种颜色的长纤维彩色棉花,并进行了大面积种植。不久,面目一新的彩色棉纺织品及服装进入市场。随后,其他一些国家在研究中也相继取得成功。缤纷多彩的彩色棉服装,在一些城市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1994年,我国也从美国引进了一批彩色棉种子进行试种。

⑤彩色棉花不仅色彩自然柔和,而且在种植过程中不需要农药,在纺织过程中也不需要化学染料。这样,就使得产品及周围不会受到污染。美国年销售额为100亿美元的牛仔裤用料斜纹粗棉布,再也不用染色了。制成服装后,柔软舒适,永不褪色。彩色棉因没有沾染任何化学物质,不会引起皮肤病,被人们誉为“绿色产品”、“环保产品”,而用彩色棉制作的服装则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

⑥我国对彩色棉的研究后来居上,使淡蓝、橘黄等8种颜色的遗传基因达到稳定状态。 1998年彩色棉种植面积一跃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产品远销欧荚和日本等国,供不应求。 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内,我国彩色棉年产量可达1.2万吨,可生产成衣2000万件,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了。

8.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3分) 9.与普通棉相比,彩色棉具有哪些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彩色棉服装被称为“生态服装”或“保健服装”,其原因是什么?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老百姓也有望穿上这种“保健服装”,其依据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相继”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葫芦之灾(2005年南京市) 水葫芦学名凤眼蓝,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

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孟加拉人将引自德国的水葫芦称“德国恶草”。南非的引自美国佛罗里达,人称“佛罗里达恶魔”。斯里兰卡的引自日本,被骂作“日本烦恼”。印度则称它为“紫色恶魔”。

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泰国湄南河一发洪汛,一座座盘根错节的水葫芦“岛屿”浮游而下,猛冲桥洞,直接威胁首都曼谷的安全。维多利亚湖是非洲第一大湖.20世纪80年代水葫芦泛滥成灾,覆满湾口。一些船只夜泊开阔水面.夜间起风,一早起来就开不动了,四周被几万平方米的水葫芦团团包围.许多航线瘫痪。未经处理的各种废水排入湖中.湖水富营养化,水葫芦疯长成半人高的“森林”,致使鱼类死亡,湖水发臭。当地水产锐减,渔民失业。人们生活用水也发生困难,用湖水洗澡还会导致皮肤瘙痒。

深受水葫芦之害的各地都已向它宣战。南亚各国采用人工捞取、火焰喷射;药剂喷杀、炸药爆破等手段加以销毁,可是过了三个月它依旧欣欣向荣。雏多利亚湖畔人们采用生物防治法,在湖区放养吃水葫芦的象鼻虫.但以繁衍100亿只象鼻虫计算,起码也要日夜不停吃上20年,才能吃光水葫芦。象鼻虫吃水葫芦还可能酿成更严重的虫灾。

上世纪60年代.我国曾将水葫芦当作度荒青饲料引入,后泛滥成灾,以闽台粤为甚。福建的水葫芦覆盖面积达300平方千米,盘踞了全省四分之一的湖塘库沟水域。目前,福建已打响了专项整治水葫芦的战役。

漂洋过海远道而来的水葫芦,竟然酿成了当今最大的绿色污染,这可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啊! 15.根据

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3分) 答: 、 、 16.人们为什么用“恶魔”一类的词称呼水葫芦?(3分) 答: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在水中,水葫芦就能疯狂地繁殖,不到10天就能翻一番。 B.在河中形似岛屿,在湖中状如森林,都说明水葫芦的观赏性强。 C.起码经过20年,才能繁衍出吃光水葫芦的100亿只象鼻虫。 D.上世纪60年代以后,亚非部分地区成了水葫芦肆虐的重灾区。 18.“绿色污染”已经成了当代世界性的难题。请结合文章内容与下列资料,说说你对“绿色污染”的理解。(3分) 资料一:上世纪20年代,来自美洲的仙人掌盘踞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2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与农作物、牧草争地,致使畜牧业的发展严重受挫。

资料二:来自亚洲的葛藤,上世纪70年代一度占领了美国南部283万公顷的土地,挤占了公路,给农业、交通业造成巨大损失。

答:

饮 茶(2005年莆田市)

喝茶是我国传统生活的一部分。

两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茶。公元780年,学者陆羽用几十年的工夫研究茶,写了一本《茶经》,总结了中世纪我国喝茶的经验。从此饮茶的艺术便日益精进。不单茶叶有多种多样,茶具、烹茶的水和烧水的方法也日新月异。

一般的茶叶可分为不发酵的绿茶,经过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蒸软后压成的砖茶和用茉莉、珠兰、玫瑰等香花窨(xūn,同“熏”)制的花熏茶。这些茶又因茶种、产地和制法不同而有无数的名称和品种。

在古代,我们的茶是煮的,这种茶汁液十分浓涩,需要加盐、香料、薄荷、枣等调味品来中和它。现在我们沏茶都用开水冲泡。泡饮的方法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了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我们喝一杯龙井,就感到它翠色可爱,香气清洌、略带甘涩。喝一杯红茶,那紫红丝绒似的颜色和浓厚甘醇的香味,又给人以迥然不同的感觉。

陆羽认为烧茶的水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讲究喝茶的人分辨得出水的味道。现在都市里的人,喝茶都用自来水煮沸冲泡,但在江南农村则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用杂质较少的雨水或雪水烹茶。这种茶味道纯清,更能显示茶的真味。

在我国,喝茶的工具——杯、壶和茶灶,也有无穷的品色。因为茶的品种和冲泡方法不同,茶具有各种不同的考究。

11.本文依次介绍了我国饮茶的历史、

、茶具等内容。(3分) 12.画线的句子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13.用开水冲泡茶有哪些优点?(4分) 答:

14.根据上下文,请你简单解释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意思。(4分) 答:

【答案】

8.臭氧越多越好

9. 地球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一种含有3个氧原子的 10.D 11.列数字 具体说明臭氧浓度过高对人体的危害 12.①能吸收(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的臭氧

②对人体有害的近地面浓度超标的臭氧 【答案】

12. ①海啸浪的波很长 ②周期较长 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 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

13. 举例子 列数字 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14. 不能去掉。用上这个词,说明海底地震并不是海啸产生的唯一原因。 15. 类型 发生地区 逻辑

【答案】

13.(1)成本低(造价低);(2)研制周期短;(3)不仅节约发射、回收成本,而且节约空间轨道;(4)可以发挥群体优势。(2分,每小题0.5分) 14,原句好。因为原句中“仅仅”一词更进一步强调了研制一颗纳米卫星的时间短。(2分,只答原句好不给分) 15.参考示例:“纳米卫星体积很小,仅仅比麻雀略大一点。”作用:将纳米卫星与生活中常见的麻雀作比较,直观形象地说明纳米卫星体积很小。(3分,例子1分1,作用分析2分。若举其他相关例子,作用分析表述清楚即可。) 16.参考示例:为什么科学家想把卫星做得这么小呢?(2分,句子完整并能承上启下即可) 17.参考示例:①利用卫星观测天气情况;②利用卫星转播电视节目;⑧利用卫星航天育种。(2分,每例1分,若能举出其他相关的例子亦可) 【答案】

11.破译植物的语言。

12.要点:①在冲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转化为茉莉酮酸。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能消除伤痛反应。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②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13.①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②已研制出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③可以通过“生于能量放大器”测量植物能量的光。

14.①利用窃听装置,区分健康与染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②给西红柿、黄瓜、西瓜等植物播放促发它们生长的音乐。 12.塑料袋

13.塑料袋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应用。 14.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造塑料袋。

15.埋在土里难以分化、降解,燃烧产生有害气体。 8.彩色棉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3分。每空1分,说明方法填两种即可) 9.种植过程中不需农药;纺织过程中不需化学染料;色彩自然柔和,永不褪色。(3分。意思相同即可。) 10.没有沾染任何化学物质,不会引起皮肤病。在未来5年内,我国彩色棉产量可达1.2 万吨,可生产成衣2000万件。(2分。每一问1分) 11.不能删去。因为一些国家对彩色棉种植的研究是先后取得成功的,如果去掉“相继”, 时间概念就不准确了。(2分)

【答案】

15.(3分)外表美、繁殖快、养分低(每点1分,顺序不限,意思对即可) 16.(3分)水葫芦影晌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销毁难,难以根冶。(共两个得分点,答出一点得2分,答全得3分) 17.(2分)D.18.(3分)外来植物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外来”“植物”“影响”为三个得分点,每点1分,意思同即可) 18. 略。 【答案】

11.(3分)茶叶的品种、泡茶的方法、烧茶的水 12.(3分)总领下文。

13.(4分)不仅手续简便,更主要的是能充分发挥茶叶本身的色、香、味等特点。 14.(4分)泡茶的水最好的是山泉水,其次是河水,最差的是井水。

第三篇:说明文阅读训练二

说明文阅读考点——说明顺序

2013年河南省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来源:学。科。网Z。X。X。K]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 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12.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3分)

答:

1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答:

14.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2分)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答:

15.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3分)

答:

玻璃之王

⑪“玻璃之王”是这样诞生的: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

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⑫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⑬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 ℃,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 ℃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 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⑭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

2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原文有改动)

29.从选文内容看,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玻璃之王”的?(4分)

答:

30.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1分)

答:

31.选文第⑬段划线句“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

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答:

32.选文第(4)段“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

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一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

33.依据选文内容,找出作为“玻璃之王”的金属玻璃目前都得到了哪些应用。(2分) 答: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1)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2)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3)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4)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5)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在把这些数据通过

3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6)从手机发出的信号达到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7)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8)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9)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10)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14.本文按照什么说明顺序说明了怎样的中心内容?(3分)

答:

15.第(2)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6.第(6)——(8)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

答:

17.第(8)段中划线的词“至少”能不能去掉?为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

2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2分)

23.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任意一种,并分析其作用。(2分) 答:

24.文中“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和“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是不是多余的?说出你的理解。(2分)

答:

25.文中说明造成雾霾漫天的原因有哪些?(2分)

答:

22.逻辑顺序。(2分)

23.示例①:列数字。(1分)运用科学的数字说明城市机动车数量之多,尾气排放量之大。(1分)

示例②:举例子。(1分)运用典型事例说明大量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困素,(1分)

示例③:打比方。(1分)形象地说明了小城市车辆之多。(1分)

24.不多余。(1分)表明下面的自容有据可查,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1分)

25.①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②细颗粒牧歌长途“奔袭”;③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答出任意两种即可,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12.肌肉从大脑处获得移动信号,便开始反馈信息。(1分)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就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肉记忆。(1分)从此肌肉的动作可以自动进行,不再需要大脑的指示。(3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13.逻辑顺序(1分)先举例说明肌肉记忆在生活中很常见,(1分)再说明肌肉已忆“不假思索”的原理,(1分)最后说明肌肉记忆“形成后很难遗忘”的特点。

(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14.示例一:放在文章开头部分。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引出说明对象,(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示例二:放在文章结尾部分。说明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会赋予肌肉记忆越来越多的不可思议的功能,(1分)让人感受到科学的无穷魅力。(1分)

(共2分)

15.示例:小明,别怕!你学过游泳,肌肉是有记忆功能的,形成以后很难忘记。你下水游几分钟就能找回熟悉的感觉,快来试试吧。(结合文章内容,2分;用鼓励的语气,1分。共3分)

玻璃之王

29.① 玻璃之王(或金属玻璃,后同)的诞生

②玻璃之王形成的原理

③玻璃之王的获得

④玻璃之王的应用(4分)

30.逻辑顺序(1分)

31.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3分)

具体准确突出地说明了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

质液体。(1分)

32.不能删掉。(1分)

“可能”表猜测,说明金属玻璃在将来也许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去掉了过于绝对化,与实际不符。(1分)

“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1分)

33.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 1分)

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关键部位的零部件。( 1分)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14.逻辑顺序。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或如何用手机来定位)

15.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无线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16.计算时间差定位,根据信号场强定位,测量入射角定位。

17.不能。“至少”表明“不少于”,在句中说明必须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6

第四篇:说明文阅读训练材料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元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根据2001·4《知识窗》有关资料改编)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罪魁祸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休养生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尽量用原文语句)

4.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学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简要概括上文第一段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介绍看,癌细胞为什么能够”永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第二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未尾一句为什么要用“也许”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造肺:让人像鱼一样畅游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始终被鱼到底如何呼吸这个问题所困扰。于是,传说中的关人鱼和其他的两栖动物就成了世界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今天,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一个由化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终于可以让人们实现像鱼那样在海洋畅游的梦想,因为他们发明了两种分别可以模仿鲤鱼和巨头鲸呼吸的人造肺,预计这种人造肺的第一个原型将在3年内研制成功,在5至10年内投向市场。

跟鱼类把水中的氧气直接输入血液中有所不同的是,人造肺是通过嘴上的呼吸器把氧气送入人的肺中的。从海水中提取氧气的过程是通过成千上百根由特殊复合材料制成的管壁极薄的超细纤维管来实现。当海水流过像细面条那样的密密麻麻的网孔的时候,海水中已经被溶解的氧分子就会通过薄薄的管壁成为可供人呼吸的气体。

目前人造肺的气体容量是10升。人造肺发明者之一松田法明认为,如果想把这种人造肺推广到市场上的话,那么其气体容量只需5升就可以了。海洋生物学家路易斯·威尔说:“人造肺的发明意味着人们在潜水的时候可以轻捷多了,用不着再背上笨重的氧气筒。在浅水中,带着人造肺的潜水者想在水中呆多久就可以呆多久。”但英国阿伯丁海洋实验室的海洋学家麦克·布莱恩对人造肺在深海商业潜水、比如说海底矿藏开发中的用途并不感到那么乐观,因为在海洋一定的深度,由于压力的关系,氧气变成毒气,危害人体健康。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另外一些人担心人造肺在娱乐潜水中的运用会给环境带来不良的后来,海洋旅游资源已经受到过多业余潜水者的威胁。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就因为潜水游客过多而受到危害。红海的珊瑚因为水下游客过多而受到破坏,现在不得不把游客限制在一定的海区内活动。不过,只要善加利用,相信这项新发明也必将能造福人类。

1.鱼类与人造肺获取“氧”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稻田大学科研小组已经发明的人造肺还不能投入商业使用。

B.人造肺是模仿鱼和鲸的呼吸机制发明出来的。

C.如何设法获取海水中的氧是人造肺模仿鱼等海洋动物呼吸的关键。

D.举澳大利亚大堡礁和红海的珊珊为例,是为了说明人造肺的使用给海洋环境造成了威胁。

3.简要说明人造肺的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中“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才行”,“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

5.分别概括第3段和第4段说明的主要内容,并指出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纹的奥秘

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

A.________人的遗传特性,B.________指纹人人皆有,C.________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绞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1.仔细阅读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A.______ B.______ C.______

2.请指出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三种说明方法?

答: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中的“这一特性”和“它”在文中分别指代什么?

答:“这一特性”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别指出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中心句。

答: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的介绍,请用简略的语言谈一谈指纹有哪些用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沙尘暴。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和严重危害。

2、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灾害的首要因素。大自然经过休息调养,恢复元气,达到生态平衡。

3、有沙源。生态环境遭到人为破坏。

4、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①……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连续三天……横扫三分之二土地(任举一个数字即得1分)。②这里运用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沙尘暴来势凶猛、规模巨大、危害严重的特点。

5、示例:对森林乱砍滥伐。封山育林(举例恰当,措施合理即可)。

二、

1、介绍两种永生的细胞。或:说明两种细胞可以“永生”。

2、因为它能与病毒或其它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3、作比较、举例子。

4、因为作者认为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

三、

1、①鱼类是通过它的特殊器官把氧气直接输入血液。②a.人造肺是通过许多超细纤维管,b.将溶解在海水中的氧分子变成可供人呼吸的气体,c.再通过嘴上的呼吸送入人的肺中。(每一点1分)。

2、D。

3、带着人造肺的潜水者可以像鱼一样在海洋中畅游。

4、在海洋一定的深度,由于压力的关系,氧气变成毒气,危害人体健康。

5、①第3段:人造肺的特点;②第4段:人造肺的功用和潜在危害;③顺序:逻辑顺序,由特点到功用。

四、

1、由于,虽然,但。

2、①作诠释,②分类别,③打比方。

3、“这一特性”: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它”:指纹。

4、第一段: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第二段;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性,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5、当图章;借助指纹破案;研制出“指纹锁”。

第五篇:说明文阅读训练[范文模版]

说明文阅读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日益深入人心,科普读物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对科普读物阅读能力的要求自然地相应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考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成为中考试题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年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设有说明文阅读的考题。

由于优秀科普读物数量增加,为选择中考阅读材料提供了优越条件,因此,入选的说明文丰富多彩,特色鲜明。从内容看,主流是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例如《你家纳米了吗》

从种类看,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差不多各占一半。从表现形式看,基本上是平实的说明,但是,为了突出材料的可读性,生动形象的科学小品开始进入命题者的视野,尽管数量很少,可是受到广泛的好评。

以上分析了说明文阅读材料的特点,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情况,有助于增强平日练习的针对性。特别需要同学们认真理解、把握的是说明文阅读考查的内容,以下分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辨别、筛选、提取信息。

说明文写作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技能等,以实体事物为对象者,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方位、构造、类别、功能等,以事理为对象者,往往解说概念、原理、成因、规律等。阅读说明文的首要任务是获取知识和技能。因此,辨别、筛选、提取信息是说明文阅读题的考查重点。这个方面的试题包括以下类型。

1.确定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试题一般出现在事理说明文中,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说明的事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可以提取文章中的成句作答。例如,2003年青海省试题说明文是《植物缠绕的方向之谜》,说明事理,第一题“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通读全文可以看出,标题就是说明对象,当然也可以概括为“植物缠绕茎的缠绕方向”。标题或开头点明对象比较常见,判断对象,首先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里。另一种情况是没有可供提取的成句,需要考生提炼、组织。提炼的途径是认真通读全文,条件是准确地把握整体内容,方法是抽象出对象的本质特征。组织语言应该尽可能利用文章中现成的词语。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文章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不止一个,解说的内容比较具体,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特征,就需要对较复杂的内容进行筛选、提炼和归纳。解题过程是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明确条理,准确把握支撑段的内容和这些段落之间的关系,善于提取段落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要捕捉体现特征的关键词语进行组织。例如2002年南京市试题要求读《轻体育 世界体育新潮》,概括出“轻体育”的特点。 3.概括语段的内容。

前一个方面要求辨别、筛选、提炼信息涉及的是文章的整体,概括语段的内容考查的是对文章关键部分提供的信息的把握情况。要求提炼要点的一个或者几个相关语段的内容往往比较复杂,不肯能有可供提取的中心句。解题需要结合全文,先分析,后综合,然后进行概括。例如2002年武汉市考题要求说出《雀鸟为什么不吃虫》一文第四段作者得出的结论。概括的是一个或几个段落的内容,但是不能脱离全篇的主旨;概括的内容必须紧扣题目规定的段落或段群,不能逸出或游离。也就是说,既要顾及全篇,又必须独立考察段落或段群的意思,二者不能偏废。 4.理解关键语句。

借助解释关键的句子或者代词、短语,考查辨别、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解题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根据题目要求,选准有效的阅读区域,再根据文章中心选择答案。如,2003年河南省考题要求根据《吃野生动物易患病》一文谈谈对蛇被称为“百毒之王”的认识。选择相关的阅读区域,可以提取这样的信息:蛇自身有毒,还携带大量的病菌、病毒、寄生虫。结合文章说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危害很大的主旨,还应该说明,人类食用蛇对身体的危害极大。再如,2003年杭州市试题说明文是《到火星上去种草》,题目要求根据上下文写出加点代词的指代内容,也是要求提取与代词相应的信息。又如2003年苏州市的说明文阅读材料介绍信息高速公路,题目要求解释“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

第二,理解和运用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另一部分考题着眼于说明文文体特点的考查,主要是要求考生辨识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分析说明文语言。 1.辨别说明顺序。

阅读材料往往不是单一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而是整体运用了某种顺序,局部又按照另外的顺序表述,题目要求辨明局部的顺序。解题需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仔细阅读相关的段落,作出准确的判断。还应该注意,顺序是为表达内容服务的,因此,解题时还要明确说明的主旨,依据主旨进行判断。此外可以参考与顺序相关的标志性词语。因为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比较容易,所以逻辑顺序是考查的重点。例如,湖北省2002年中考说明文介绍“返回式遥感卫星”,题目有“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作者分别介绍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的构造、成功发射所需的尖端技术、卫星拍摄回的照片的价值等,按照关于卫星的一些知识的逻辑关系排列了合理的顺序,属于逻辑顺序。 2.辨识说明方法,分析其作用。

考查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绘图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要准确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各种说明方法的内涵,其次是分析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目的。比如2002年重庆市中考说明文阅读《你家纳米了吗?》,其中一个题目是:“指出下面两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①„筛子‟好使,却有点贵.②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也等于千分之—微米。”第①句话的意思是说,使用纳米技术设置过滤装置,应用在空调上,过滤杂质,净化空气,可以消除头晕、恶心等空调病,这就像用筛子筛除杂物一样,非常有效,但是价格贵。把过滤装置比作“筛子”,是打比方,作用是生动形象。第②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作用是准确说明纳米是极其微小的长度单位。 3.分析开头或结尾的作用。

例如,2003年福州市说明文《小海马为什么师父亲生的》,试题要求分析第一段描绘缤纷的海底世界的作用。应该明确这类试题着眼点是分析表达效果,答案是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引出下文对小海马的介绍。

4.分析语言的准确性。

有些试题通过解释文章中的词语,考查对语言准确性的理解。例如,2003年山西省的说明文是《“平台”,书面语中新热点》,题目要求写出“平台”一词的本义和在电脑业、其他行业中的不同含义。解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和准确理解文意,结合文章内容,提取相关信息。

有的题目要求分析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介宾短语等的修饰限制作用。例如,2003年河南省说明文《吃野生动物易患病》,第一题要求说明加点的“竟”字除了“出乎意料”的意思之外,还强调了什么意思①“有些病毒在高温下竟能生存十分钟”。②“被人们喜食的野生动物,竟给人类带来这么多疾病”。解题时需要联系语言环境和段落的中心进行分析。答案是前一个强调了病毒在高温下生存的时间长,后一个表明被人喜食的野生动物给人带来的疾病多。 第三,读写结合,依据所读的文章,说明规定的内容。

近年来,部分说明文阅读试题开始结合阅读理解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依据阅读获得的信息,说明题目所规定的内容。这些试题具有比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解答试题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组织语言恰当表述的能力。

1.给概念下定义。也就是利用从所读文章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下定义的方法,解说题目规定的概念。例如,2003年苏州市的试题要求从所读文章中获得的信息,解释“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就是给这个概念下一个定义。解题需要对获得的材料进行提炼和组合,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解释概念。答案是“„信息高速公路‟是以光导纤维缆作为载体,能高速传输信息的电子网络”。 2.解说科技问题。

一种是要求解说的科技问题一般是考生不熟悉的,它出现在试题提供的文章中。解题时需要精读文章,从中拣选与所要解说的科技问题相关的信息,按照说明的需要安排好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简明扼要地进行解说。例如,2003年山东省的说明文是《免疫功能好 抗病能力强》,最后一个题目是“最后一段„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的„正气‟指的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答案是“„正气‟指的是良好的免疫功能。只有健康、科学地生活,获得良好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才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另一种是要求参考所读的说明文,设计解决问题的防方案或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进行表述。例如,2003年广西的说明文解说人类仿生的成就,说明文阅读题的最后一个是“除了文段涉及的例子,你还能提出哪些„师法自然‟的美丽点子?请你发挥想象,谈谈自己的科学设想和创意”。这就要求平日阅读比较广泛,积累比较丰富,具备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还应该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 以上的归类分析包括了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试题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在认真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依据大纲和中考说明梳理内容,把握重点,踏踏实实地读书,有重点、有计划地做题,努力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预祝同学们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阅读说明文《纯蛱蝶与西番莲的故事》,完成后面的题目。

纯蛱蝶与西番莲的故事

人们往往把蝴蝶视为美丽与美好的象征,然而,蝴蝶并非每时每刻都那么可爱。

美洲热带一片草木繁盛的原野上,在藤蔓植物群落上方,一群美丽的纯蛱蝶在盘旋飞翔。它们在寻找所要霸占的植物,只因对方隐蔽太深,一时难以得手。突然,一阵微风吹过,它们立即振奋起来,因为它们“嗅”到了寄主的气息。

寄主是一种西番莲,纯蛱蝶以它的叶做“产房”和“幼儿园”。不仅如此,纯蛱蝶的幼虫还恩将仇报,一出世就大肆啮噬西番莲的叶子,使西番莲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工厂遭到破坏,性成熟受到影响。纯蛱蝶种群的繁衍使西番莲缺儿少女,甚至断子绝孙!不过,这种生存斗争,倒加速了西番莲与纯蛱蝶的进化,也丰富了生物多样性的内容。生物多样性,与动物、植物生态系统相互进化的多样化有直接关系,相关的动植物间常常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就连它们的“专性相关”(某些动物对相关植物选择的专一性)的类型的迥异也令人惊讶。

以纯蛱蝶和西番莲为例,这二者的“专性相关”,是纯蛱蝶对西番莲野蛮的专一选择,纯蛱蝶殖民主义霸权作派十足,属于侵占加毁灭的类型,可以称之为C类型。

无独有偶。在无花果生长的地方,必然有无花果蜂出没;而有丝兰蛾活动的所在,肯定会看到丝兰。因为,这两种植物都需要相关昆虫帮助传递花粉才能结果,它们即使献出自己的一部分胚珠供“客人”们的幼虫食用也在所不惜。而恰恰因为有了植物的“礼让”,昆虫的新一代才得以健康生长,动植物就是这样互相依存。这种“专性相关”是以其中一方的牺牲为代价、为条件的。诚然,毕竟双方都成为对方自然选择的动因。这就是B类型。

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替植物进行异花传粉,使植物得以“优生”;而植物则向蜜蜂提供酿蜜的原料,为其生存繁衍做出贡献。蜜蜂与植物之间互惠互利又不伤害对方,这是A类型。不过,A类型的“专性相关”也有其特殊性,蜜蜂所选择的植物不只一种,这一类型的“专性”,是指蜜蜂与多种植物的花“相关”。

现在,再回头看看C类型。

为了保存和发展自己,生物界的许多种类在适应立地环境、生态条件的过程中,会形成对抗灾害的各种本能。西番莲经受纯蛱蝶的伤害,为了自我保护,便分泌一种极其厉害的化学物质来驱赶昆虫。这是它同敌人第一回合的生死较量。

可是纯蛱蝶死死缠住西番莲,因为没有西番莲就不能产卵。为了繁衍后代,纯蛱蝶必须发展抵抗这种化学“药剂”的能力,它真的突破了西番莲的防线。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西番莲不得不使出别的“绝招”。

第一,它“造”出一种黄色假卵 叶柄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使纯蛱蝶误以为“名花有主”而转移阵地。“伪装术”和“仿生学”被西番莲应用得出神入化,并收到奇效。

第二,西番莲的一些腺体分泌出一种蜜露,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用这种“广招高手”和“借刀杀人”的手段,消灭入侵者。

第三,西番莲改变叶片形状,使其类似其他植物的叶子,纯蛱蝶找不到目标,失望地离去。西番莲迫于纯蛱蝶的寄生压力而改变形态,有利于叶片进化。坏事变成了好事。

第四,西番莲使出落叶抗卵奇招。这种特性,使叶上纯蛱蝶的卵全部死亡,若有幼虫,也因叶片干枯没有食物而毙命。西番莲牺牲局部保护整体,手段高明之极,生动地反映了生物界生存竞争的一个法则。

第五,倘若以上法术一一被破解,西番莲还会使出致命的“杀手锏”:它进化出抗幼虫的特性。比如腺脚西番莲,叶面上长有成排的细小钩状表皮毛刺,纯蛱蝶幼虫爬过时大多数被刺伤乃至困死。 面对西番莲的种种招数,纯蛱蝶为了生存,不会坐以待毙,它进化成异常敏锐的嗅觉气官。

面对西番莲巧妙的伪装,纯蛱蝶单凭“视觉启示”寻找寄主很难如愿以偿,有时甚至受骗上当。它能够借助“嗅觉启示”:一阵微风吹来,纯蛱蝶根据气味,找到了寄主的大概方位,然后接触物体,用前足“敲击”叶子表面,直接对叶子物质取样进行化学分析以辨真伪。

西番莲的变异和纯蛱蝶的进化,这种昆虫与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过程,是生物界剧烈竞争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就在这样二元或多元相互作用中持续发展。 1. 引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给“专性相关”下个定义。 答:

2.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引用文章中的词语,简要概括动植物之间三种“专性相关”各自的特点。 C类型

B类型

A类型

3.在文章中的横线上补出一句过渡性的句子。(10个字以内) 答:

5. 举例说明本文分类别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简要分析作用。 答:

6. 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答:

6.参考文章内容,再说明一种你所了解的动植物之间“专性相关”的例子。(写200 — 300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典型说明文阅读训练题】相关文章:

说明文阅读训练题04-18

阅读题训练04-19

说明文阅读训练09-28

说明文阅读训练材料05-07

说明文阅读训练范文06-15

课外阅读训练题05-01

背篼阅读训练题04-11

说明文阅读训练与答案02-23

中考名著阅读训练题05-12

陋室铭阅读训练题04-27

上一篇:大学生日语翻译求职信下一篇:大学生青春无悔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