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彩咨询集团管控

2024-04-14

华彩咨询集团管控(精选5篇)

篇1:华彩咨询集团管控

一、管控模式的四个层次

一个有效的管控模式,它可能会做到:

1、母合增值

2、降低损耗和混乱

3、复制和标准化

4、均衡与内部有序化

第一、母合增值,所有的子公司加起来,一共挣1块钱,但是仅仅由于母公司的调和作用存在,就使1块钱变成了1块2,

第二,降低损耗和混乱。整个集团公司非常混乱,通过母公司的管控,就可以降低损耗,降低混乱。比如,GE公司有一个非常笨的策略叫做非一即二,所有的子公司非一即二,在产业里要么排行第一,要么排行第二,排到第三都不行,都要把它砍掉。其实,这个看似很愚蠢的手法是一个有效的降低混乱的手法。GE的11个事业部,每一个事业部都可以在全球展开并购,每一个子公司的判断标准价值观如果不一致的话,公司早就傻掉了,最后一定会形成一个新的组合。尽管所有子公司提出的并购的要求,其实并不只是非一即二,因为还有一些很特殊的,由母公司董事会来判断,但是子公司所立即做决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即“非一即二”,子公司可以不经过母公司批准,当时就可以决定,因为这是一个很显然易见的价值判断。

第三,复制和标准化。所有赚钱的公司都有一个最基本的特点,可复制。事实上全球最大的公司都是简单化的。如果一个公司每一个业务单子的运作都是艺术化,每一次操作都是独创化、个体化的,这种公司赚不到很多钱。最聪明的人一起干的企业往往做不大,而可复制的企业才是可能做大的。所以呢,全球最好的集团公司管控都在追求一件事情,复制和可标准化。当然更多的是通过经营模式的标准化,对子公司操作的标准化来做到全球一体化的操作。

快餐巨头麦当劳在经营模式标准化方面堪称全球典范。麦当劳公司总部座落在美国伊利诺斯州,是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国际性公司。麦当劳是全球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快餐集团,从1955年创始人雷?克洛克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开设第一家餐厅至今,它在全世界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开设了三万多家餐厅,现在仍以快速的趋势迅猛发展。

在全球麦当劳的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然而餐厅并不是麦当劳这一世界品牌的全部,它只是冰山的一角,因为在它的后面有全面的、完善的、强大的管控系统全面配合,达到质与量的有效保证,而这强大管控系统包括: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的食品加工制造供应商、包装供应商及分销商等采购网路、完善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系统、世界各地的管理层、运销系统、 开发建筑、市场推广、准确快速的财务统计及分析…等等。

分店地点的选择和装潢。麦当劳公司主导对分店地点的选择。它不是片面追求网点数目的扩张,而是经过了严格的调查,在店址评估上给予加盟商指导和监督。在餐厅建筑上,进行标准店设计,并通过一个全球采购系统统一进行采购,从而降低成本。在餐厅的装潢上,麦当劳公司提供了标准规范,达到装修统一化。

通过制度进行标准化管理。麦当劳开发了一套设计科学、流程合理、高效运转的标准化的可以复制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放到任何地方去复制。麦当劳公司为特许分店提供了完善的制度支持和标准化管理支持,表现以下方面: 统一的、有限的菜单服务项目。每个餐厅的菜单基本相同,而且“质量超群,服务优良,清洁卫生,货真价实”。麦当劳确保各个分店提供食品口味的稳定性,这样无形中固定了产品的内在特殊性,形成顾客对其产品的忠诚度。

制定统一的服务规范。麦当劳快餐店把为顾客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放在首位。所有的食物都事先盛放在纸盒或杯里,顾客只需排一次队,就能取到他们所需要的食品。麦当劳在高速公路两旁开设了许多分店,当人们驱车经过时,向距离店面10米远的通话器报上所需食品,便可以一手拿货,一手交钱,马上又驱车上路。

制定详细的程序、规则和条例,规定规范的作业方式。世界各地的所有分店都遵循一种标准化的作业。如食品都严格执行规定的质量标准与操作程序,对制作汉堡、炸土豆条和清理餐桌等工作都进行详实的动作研究,确定工作开展的最好方式,然后再编成书面的规定,用以指导各分店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行为,

在食品的质量,饭店的清洁度,饭店的经营运作程序以及友善礼貌的柜台服务方面执行严格的标准。它的产品、加工和烹制程序乃至厨房布置,都是标准化的。

在技术、设备方面的支持 麦当劳使用标准化设备,采用机械化的操作,保证产品品质统一。在麦当劳,都是只有服务员,没有厨师,因为厨师都被机械替代了,这就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及劳动强度,保证食品品质稳定统一,而且极大地提高了食品生产速度。麦当劳的厨房与柜台之间是一排机器,包括饮料机,雪糕机等厨具设备由专门指定的公司为其提供。麦当劳不断开发新的生产设备和系统,提高饭店的能力。

提供统一的培训 特许经营需有统一的模式,因此特许经营企业的训练非常重要,因为加盟店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系统的速度、效率和标准化。新员工入职培训时间是 15-30天。 麦当劳还通过汉堡包大学为特许经营者、管理者和管理助理提供培训。麦当劳1961年开始了汉堡包大学的培训课程,其目的在于传承麦当劳的全球经营管理经验。

广告宣传和促销公关活动的支持 麦当劳构筑了统一化的品牌网络。麦当劳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统一制作广告,大规模进行媒体的广告宣传降低了成本。麦当劳的特许经营首先是一种文化,它实质上是通过对品牌、经营模式、文化的复制,来实现财富的快速积累。 麦当劳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为我们复制了一份恒一的口味、服务和美国文化。

在《追求卓越》的作者克里斯看来,任何母公司发展过程里的前,都是黑暗时期,它的发展曲线都岌岌歪歪的,只有在15年以后才会直线上升,为什么呢?克里斯认为这前15年主要是在探讨一套管理模式,主要是集团化的管理模式,而一套合适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并不是容易获得的,必须花大量的时间来探索,但是一旦获得了以后,企业就会直线地上升、成长。

当然有些人说,我刚创办企业就开始赚钱了,为什么我没有花前15年的时间呢?有没有这样的人?有,不过这是因为他在别的公司里干了很久了,他事实上已经获得了一个很长的成长曲线,他把别的公司经验带了出来,这是我们必须说的。所以复制和标准化是母公司管控模式发挥作用的重大层次。

最后,均衡内部系统,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们去看李嘉诚的生意经非常简单,他的所有的产业里面,要有现金流,就是每天有现金回来,比如说零售,酒店,还有物业,每天都有现金回来,另外,这些钱有些是短期回报,有些钱是中期回报,有些钱是长期回报,即现金流由短、中、长期三种构成,这样企业才是均衡的。然后,有一些集团公司会特别强调企业内在发展的有序性,对于一些需要长期培育的公司,就让其它的一些兄弟公司长期给它哺育,等到它壮大以后再反哺,然后慢慢地把一些过时的子公司推出去,要么让它独立,要么让它成为上市公司,要么把它卖掉,这样使得母公司总是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产业的组合。

以上就是全球所有的管控模式起作用的四个层次。在一些优秀的企业里,这四个层次可能一起在发挥作用,在少数企业里,可能只有个别模式在发挥作用。比如说在一些连锁型企业里面,复制和标准化是主要起作用的;在一些多产业、多元化的企业,均衡和内部有序化是在起作用的;一些全球运作的,各个子公司非常多的,产业解决方案特别多的,像IBM里面,降低损耗和混乱是IBM总部所干的一件最主要的事情。另外,像母合增值在微软就起了重大作用。微软公司刚开始在 彻底抵御微软以后,立即到中国给纪委的曾主任许诺了一笔60亿的科技基金,许诺完以后, 立即向微软开放了,这是任何一个子公司都不可能做到的,必须由母公司来做的。

二、集团公司管控之难

全球的所有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的问题,我们简单地在这里,讲了这么多以后,可以列举为八点。

第一,系统之难,设计出一个系统真的很困难。像你们刚才看到的,要设计出一个既能够复制,又能够降低损耗,又要一体化的系统,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更何况子公司是千变万化的,每一个子公司的业务成熟度是不一样的,子公司的业务负责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

第二,集分之难,是集权还是分权,分寸怎么把握,这是很困难的。更重要的是,这个集分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你集什么权,我分什么权,而是母公司如何把保障性,程序性这些东西控制好,而子公司具体做业务决策。

篇2:华彩咨询集团管控

一、高管层访谈提纲

1.您对行业发展的看法如何?

2.您认为未来5—10年外部环境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哪些重大影

响?

3.未来的贵公司应该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您对企业10年后的前景有什么展望?

4.请您谈一谈今后的发展思路?

5.在您看来,公司有哪些优势和不足?您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6.在未来的3~5年内,公司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即应该进入哪些新的业务领域,大

力发展哪些业务,保留并观察哪些现有的业务,退出哪些现有的业务?

7.5年内期望公司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年总销售额、利税、净利;成本控制情况;对

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有哪些构想;在开拓市场和提高市场份额方面准备做哪些工作;在技术方面,与国际同行相比,期望研发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如何处理队伍精干与稳定人心的矛盾问题等),实现以上目标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8.对于未来3~5年内应该大力发展的业务,公司应该如何把握发展的机遇?

9.采用既定的战略方案,在未来3~5年内,公司可以实现怎样的经营业绩,阶段性的目标(里

程碑)应该是怎样的?

10.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变化迅速的市场,公司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定位?未来公

司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承担什么样的使命,保持什么样的核心经营理念,建立什么样的愿景?

11.如何设置具有挑战性但又符合企业和市场实际状况的发展目标?过去5年的高速增长是

否会给企业带来错觉,从而给自己的未来发展设置了过于乐观的陷阱?但如果降低增长速度的预期,是否又会浪费市场提供的快速成长机会?

12.公司到底应该如何去看待和认识市场的前景?如何形成清晰、合理的判断(这将直接影

响企业对自身发展目标的预期)?如何使这种认识成为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的共识?

13.在核心业务领域的未来竞争中,哪些是竞争的核心成功要素,公司已经掌握了哪些要素,这种优势未来如何能继续保持,针对自身的劣势,如何进行规避或者强化和改善?

14.企业需要怎样分配自身的资源,重点利用哪些机会和领域,制定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来实

现核心业务的发展目标(前提是这一目标是科学、合理的,而且是为核心管理团队所共识的)?

15.面对产业利润区的迁移,企业需要建立何种盈利模式以获得持续增长的动力?

16.公司在战略模式(即做哪些业务,除了现有核心业务之外,是否介入新的业务,相关多

元化还是非相关多元化)、价值创造模式(即每个业务运用财务运作导向的模式还是产业运作导向的模式或者是混合型模式)、业务扩张模式(即每个业务主要通过内部增长来实现业务发展还是通过并购等手段来进行扩张)、公司竞争模式(针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博弈策略)、业务控制模式(操作型、战略型、财务型)等多个战略要点上如何定位?

17.您认为从战略角度考虑,我们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制约公司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18.您认为公司管理方面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19.您认为公司在产品结构调整的主要思路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

20.您认为公司在营销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您对营销方面改进的建议?

21.您认为公司在研发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您对研发方面改进的建议是什么?

22.您认为在塑造公司品牌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您对品牌战略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23.您对人力资源战略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24.请您对公司目前的企业文化作一个总体评价,您认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应主要集中在哪

些方面?

25.您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

26.您认为公司董事会(高管层)在发展战略上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对于多元化您是如何看

待的?

27.您认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利润为导向还是应该以市场份额为导向?

28.您认为公司的发展速度是否认为太快,保持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才是合适的?

29.您认为公司对中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和激励水平是否合理?

30.您认为公司对各子公司及子公司经营层的绩效考评是否合理?为什么?您认为应该如何

考评?

31.您对一个新项目(产品、服务)的市场前景是如何判断的?对它的成熟速度和投资回报

周期是如何判断的?

32.您认为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是应以自主发展型、合资发展型、购并发展型还是以联盟发

展型为主?

33.您认为公司对各子公司的有效管理应如何进行?现行管控模式如何?有那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请描述?

34.您认为将来公司应成为一个财务投资型母子公司管理模式还是成为一个公司型母子公司

管理模式更符合公司的战略与实际情况?

35.您认为如何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如何改善员工的绩效,提高员工的积极

性?

36.简单描述您个人的工作特点,管理风格

37.你觉得你本人从事管理的最大优点是什么?

你认为目前最关键的措施是什么,是否已经着手进行。

二、人力资源部访谈提纲

1.人力资源部门的具体职能是什么?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权责是否清晰?有无交挥或

多头领导现象?(主要是哪些事项上)

2.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直线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如何?

3.您认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如何?(从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上谈)

4.公司人员编制存在什么问题(人员短缺或富余,人员素质不符合岗位要求?人员编制如

何制定?谁有决定权?根据是什么?

5.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根据什么制定的,谁制定(有没有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策略

来制定)?现有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和公司的长期发展相匹配(员工年龄、流动率、素质)?

6.近两年人员流动率是多少?什么类型的人员流动率较高?人员流动的原因是什么?流失

人员都去哪些地方?

7.是否有人进行工作分析和工作说明书的制定?如果有,和策划部是否有交叉?

8.招聘程序(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是什么?谁有决定权?招聘渠道?

9.甄选方法和标准是什么?是否根据岗位需求及人员素质要求来招聘人员?是否有对招聘

工作的考核及反馈?

10.是否有内部调动、岗位轮换?工作安排和调动决定根据什么做出?考虑个人的特点、意

愿及专业特长,还是工作需要?

11.您认为各级员工的培训有必要增加吗?对我公司的发展有多大的影响?

12.公司有无培训计划?公司为员工提供如外派学习、岗位交流、员工培训等是否经常?这

方面的培训是否需要增加?在哪些方面增加?(有哪些培训,新员工培训、员工在职培训、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对外客户培训)培训经费如制定?谁来决定使用?培训人员教师来源?公司有无培训工作的评价、反馈制度和手段?

13.公司现在有无管理人员的聘任(或任用)制度?管理人员任用的标准是什么?

14.员工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晋升体系是否使员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有无员工在职务

晋升方面认为不公平?在这方面您认为公司内部有哪些不公平现象?

15.对员工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重视,并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有无职业生涯规划

方面的职业辅导?)

16.不合格员工如何淘汰?淘汰率是多少?有无激烈的抵触情绪?对其他人带来的影响是正

是负?

17.考核体系如何?考核效果如何?直线部门配合得怎样?考核结果如何反馈?考核与薪酬

及晋升挂钩的情况如何?员工对考核的反应,满意与公平?

18.您认为各级、各类员工目前待遇水平如何,高或低,与谁比较(与其他同行业、同地区

企业、公司内部门之间、层级之间比较)?您本人认为个人的收入水平如何?您的直接下属的收入水平如何,高或低,与谁比较?

19.对关键人才有否特殊措施?如津贴等,是否合理?是否有效?

20.劳动合同如何管理?有何问题?是否发生过劳动争议和纠纷?如何处理?

21.(公司还有哪些福利?)公司福利对员工有否吸引力?是否应该增加?或减少? 现有管理制度有哪些不健全的地方(缺什么制度)?

三、营销部门访谈提纲

1.营销及营销部门在企业的地位如何?

2.是否有产品发展的战略目标和策略?是否有考虑未来公司的发展和产品定位?

3.如何解决研发,技术革新与营销的问题?

4.是否有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如何研究?是否有专人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系统分析收集的情报?

5.是否有与国际同类企业及产品相比较?有何差距?如何制订缩小差距的相应措施和方

案?

6.与竞争对手存在怎样的差距?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如何改善?

7.如何提高企业与产品的竞争力?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情况如何?

8.近三年来开发了哪些新产品,销售状况如何,在销售总额中所占比例,在同类产品中领

先程度如何?

9.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是否充分考虑到成本?

10.业务人员在与客户达成协议之前是否对客户的整体信誉和支付货款能力进行调查?是否

有提出具体的分析报告交公司?

11.是否有专门针对应收款项从企业内、外部寻找具体原因?有无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

12.在应收款方面是否有具体的奖惩制度?

13.是否有具体的市场销售计划?

14.主管经理是否清楚销售人员工作具体情况?

15.有无具体的考核标准?

16.招投标和常规产品在销售额中分别占多大的比例?招投标直接的竞争对手是谁?失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改进如何提高投标率?

17.企业是否有致力与建立营销网络?

18.目前的销售方式对企业的发展有哪些限制?

19.营销网络是否结合长远目标有计划的建立?

20.是否有不断对业务人员的培训?

21.对业务人员是否有强有力的约束制度?激励制度?

22.营销人员流失率多少?有无把客户带走?营销人员是否有不正常的现象?

23.对财务部门有什么看法?

售后服务的具体做法如何?您认为收益何在?其它竞争对手如何做?有售后报务上企业是否有竞争力?

上海华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提供

篇3:华彩咨询集团管控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控制度不够全面, 管控效果不佳;信息化管理技术欠缺, 管理透明度较差以及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管控风险较高等方面。

1. 财务管控制度不够全面, 管控效果不佳

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向下属各公司的会计核算、资金运用以及预算编制等活动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控方式下, 能够在遵循企业集团整体发展目标的基础上, 促进各个子公司的发展, 有助于强化企业集团的管理职能, 促进企业集团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企业集团财务管控过程中, 却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够明确, 管理效果难以得到突出的问题, “一支笔”签批制的问题普遍存在。尽管当前很多企业集团中建立了授权审批、集体审批会签等制度, 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形同虚设的问题, 不利于企业集团各项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

2. 信息化管理技术欠缺, 管理透明度较差

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各类现代信息技术软件开始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得到应用, 但是很多企业集团中却存在着信息化管理技术较为欠缺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有助于提升财务管控的总体质量与效率, 明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 并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制定明确的发展规划。信息化技术的欠缺会使得企业集团整体发展受到限制, 财务信息落后, 对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

3. 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管控风险较高

当前很多企业集团中的相关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控的关注程度较差, 没有深入意识到财务管控风险评估的价值。现代经济环境下, 财务管控中的风险普遍存在, 而企业集团没有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则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面临更多的发展危机, 企业集团的风险承受能力、应对能力也会相对下降, 严重的情况将会直接造成企业集团倒闭等问题, 所以加强对企业集团风险管控风险的评估十分必要。

二、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控的方式研究

新时期背景下, 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控可以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 构建会计核算体系以及注重风险的评估, 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等方式循序渐渐的开展, 构建良好的企业集团发展环境。

1.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集中管理

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控方式下, 可以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度、有偿使用、加快周转”的原则, 实行“一个钱包”的管理模式。其一, 集团企业可以根据所核实的融资规划, 统一管理企业集团内部的各项外部融资, 重点分析各个项目的开展价值, 注重集中性的综合授信额度工作, 切实发挥企业集团的信誉优势, 进而达到降低企业集团运行成本的目的。其二, 企业集团还可以借助统一结算模式, 子公司中职能在财务公司中设立基本结算账户, 并由财务公司提供资金核算、理财服务等等, 企业集团需要定期检查子公司中资金的流动情况, 并检验子公司的发展状态, 通过财务流水来综合判断子公司的发展情况, 借助财务管控活动实现资金的监督与企业的管理。其三, 统一净额结算。企业集团可以采用“现金池”等当前国家社会中普遍较为流行且深受好评的资金管控方式, 将外源性融资转变为内源性融资, 通过集团公司进行资金的合理调度, 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企业集团的各项资金使用效率。

2. 加强信息化管理, 构建会计核算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企业集团也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加以创新, 将现代信息技术软件灵活融入到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 促进企业集团的全面发展。

比如企业集团可以依托信息管理平台, 实施全程监护, 集团企业需要对纳入预算范围的资金收支进行预算控制, 对预算外资金进行严格审批控制, 定期根据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考核评价。

同时, 企业集团需要构建高度集中的会计核算体系。企业集团内部只存在一个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和“一个账薄”, 由会计科目级次到编码等活动, 均由企业集团建立统一的编码体系标准, 各个子公司都需要按照要求执行各项活动, 企业集团中可以委派优秀人才到子公司中进行辅助, 通过定期轮岗、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 不断提升企业集团的集中化财务管控模式。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远程控制等方式, 实时了解子公司中的各项财务管理情况, 完善会计信息核算制度, 保证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实现企业集团中财务活动与核算的有效连接, 不断提升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总体质量。

3. 注重风险的评估, 构建财务预警机制

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作为推动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升企业的“软实力”。新时期背景下, 企业集团必须加强对各项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视程度, 注重风险的评估和防范, 积极探索适合于企业集团的风险评估方式, 构建完善的财务预警机制。

企业集团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风险评估活动的重视程度, 并结合企业集团的实际发展规划, 制定明确的财务预警制度。比如企业集团可以构建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新型管控体系, 倡导“一个平台”的治理理念, 注重企业集团的财务集中化管理。企业集团需要注重对各类风险的科学评估, 明确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明确各类关键控制因素, 为企业集团的全面财务控制与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 需要加强对各类风险的分析和识别, 及时发现问题, 做好各项准备活动, 完善风险管控的信息系统, 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努力, 将企业集团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 将资金管理、全面预算、会计核算等管理流程与战略管理相适应、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构建财务、法律、审计、监督等多部门联合的风险管控体系, 准确识别和规避风险。

三、结束语

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控的方式,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保证。新时期背景下, 企业集团集权式财务管控可以通过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加强信息化管理, 构建会计核算体系以及注重风险的评估, 构建财务预警机制等方式循序渐渐的开展, 改善当前财务管理中财务管控制度不够全面, 管控效果不佳;信息化管理技术欠缺, 管理透明度较差以及风险管理意识较为薄弱, 管控风险较高等方面的问题, 构建良好的企业集团发展环境, 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寿敏.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初探[J].交通财会, 2014, 07 (22) :22-26.

[2]杨阳, 王凤彬, 孙春艳.集团化企业决策权配置研究--基于母子公司治理距离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15, 01 (15) :108-120.

[3]王凤彬, 江鸿, 王璁.央企集团管控架构的演进:战略决定、制度引致还是路径依赖?--一项定性比较分析 (QCA) 尝试[J].管理世界, 2014, 12 (16) :92-114+187-188.

[4]徐卫红.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实现集团战略目标--以海南省XX集团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外资, 2012, 20 (26) :95+97.

[5]孙连才.集团财务管控建设之二集权有道分权有序--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对策[J].中国石油石化, 2010, 14 (17) :82-83.

篇4:华彩咨询集团管控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团管控;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型

企业集团是指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布署,组建的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资产、产品、技术等为纽带,通过投资及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由众多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企业法人共同组成的经济联合体。

随着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如何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集团管控运行框架,已成为各大企业集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挥集团总部的职能,对下属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协调、高效运营内外部资源,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是集团管控建设的核心目标。

虽然对集团管控的模式存在多种不同观点,但“集团管控三分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战价值。集团管控三分法按集团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将集团管控模式分为 “运营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

而在上述三种管控模式中,“战略管控型”是统分结合型的集团管控模式,一方面,它要求下属企业遵从集团的整体发展战略,并从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资金资产等方面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对于符合集团发展战略的具体运营不作过多控制。“战略管控型”在集团管控模式中具备代表性意义。

一、集团财务管控的内容与重大意义

在“战略管控型”集团管控模式下,财务管控是实现集团管控最主要的手段,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制度与流程建设、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投融资管理、财务风险管理等内容。

建立高效的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对企业集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战略管控型”集团管控模式下,由于采用该管控模式的企业集团,一般在业务的多元化和经营管理的专业化方面程度较高,集团总部较难对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而主要通过战略、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部门的管理,来支撑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此时,集团财务管控更加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财务管控,建立对下属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动态的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集团总部对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成果以及风险的掌握,避免下属企业成为集团中经营管理的盲区,打破集团内部可能存在的“暗箱”操作,为集团统一管理提供了基础,有利于集团的规范经营。

2.可以深入了解下属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集团总部掌握下属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确保下属企业的发展战略符合集团总体的发展战略,避免下属企业的发展战略失控。

3.动态掌握下属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利用程度,可以灵活调剂集团内部的各种资源,发挥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了内部资源的利用率。

4.可以进一步掌握下属企业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因素,有利于集团整体的风险管理,提高集团应对风险的反应速度,控制经营风险,提升集团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5.可以建立起下属企业的各类经营信息的数据库,为集团内部的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岗位责任评价等等提供了基础。

总之,建立集团财务管控体系,有利于强化集团的竞争能力,有利于集团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采取更加灵活、高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

二、集团财务管控体系的建立

如何建立起符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的财务管控体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认为,在“战略管控型”管控模式下,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应该围绕财务管控的具体内容来建设,如此,既能够保证整体管控框架明确、条理清晰,也可以避免陷入到集团财务管理纷繁复杂的具体工作中去,同时也便于理解和掌握,有利于财务管控体系在管理实践中的推行、实施。因此,我们将从六个方面阐述如何构建集团的财务管控体系。

1.财务制度与流程建设

集团财务制度与流程建设的核心,就是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操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会计信息报告制度,梳理财务管理的操作流程、审批流程。

通过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使会计核算工作业务内容完整、科目使用规范、核算口径一致,为管理层提供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会计信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与效率;会计操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各类会计活动的操作规范化,有利于防错查弊、规范管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给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了制度依据,有利于做好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管理流程的建立和优化,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厘清岗位职责,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严密的流程设置,进一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2.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加强集团财务管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预算管理的关键是将企业战略、预算管理与年度经营计划结合起来。

实行预算管理,不仅可以提高集团经营管理活动的计划性,提升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且有利于明确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各自的责权利,有利于企业集团战略目标的实现。

3.资金管理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重点,在于实行集团内部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企业集团对资金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运用较多的有“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等几种。

在“战略管控型”集团管控模式下,“内部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具体来说,就是将集团内部的资金结算、下属企业超过限额的资金支付、下属企业的银行开户、下属企业的资金收入以及下属企业间的资金调剂等事项由集团总部统一办理和审批。

下属企业主要负责资金日常管理、制定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制订资金收支计划、组织资金收支平衡、开展资金收支业务的核算工作等;同时,为保证下属企业经营的灵活性和零星开支的需要,集团总部应该给予下属企业一定限额以内的资金支付权。

4.资产管理

企业集团资产管理的核心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应制订重大资产的购置、处置管理制度和审批流程,明确集团总部和下属企业重大资产的购置、处置的审批权限。

(2)应统一制订明确的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管理原则,健全资产管理责任制,规范资产管理的要求,明确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处置等环节的管理职责,建立资产出入库、盘点、授权审批、账龄分析等内控制度,加强资产的保管和维护,实现资产运行的安全、高效。

(3)落实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对盘亏资产应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相关制度。

(4)应强化财产保险意识,落实相关资产的投保工作。

5.投融资管理

企业集团的投融资管理分为投资管理和融资管理,而融资管理又可分为日常经营融资管理和项目融资管理。

在“战略管控型”集团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在投资管理与项目融资管理方面,应采取集权模式,即投资决策权、项目融资决策权由集团总部拥有,下属企业在上述两方面不拥有决策权力。而集团财务部门在上述两方面工作中,应主要承担财务专业方面的管控职责,协助集团总部的投资管理部门落实相关工作。

而日常经营融资方面,应由集团总部制订统一的管理制度和审批流程,由下属企业财务部门根据相关制度和流程,经集团总部审批后,具体负责本企业的日常融资工作。

6.财务风险管理

企业集团由于经营规模、业务的复杂性均超出一般的单体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集团财务管控的重要内容之一。

集团财务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集团上下均树立风险意识,进行深入的风险点分析,针对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企业集团需要重点关注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信用风险、合同风险、汇率风险等。

三、集团财务管控实施的环境因素

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集团财务管控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企业的影响巨大,如果企业集团不具备一定的实施环境,很难成功建立起集团化的财务管控体系。管控体系的实施,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财务部门有一批具备较高专业能力的财务人员,同时要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让集团财务管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而贯彻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去。

2.企业集团要拥有较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在集团总部与下属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集团总部可以有效实现对下属企业的信息控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行财务的集中管理,从而为集团财务管控的实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企业集团财务部门应建立有科学、合理、高效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人力资源管理上为集团财务管控的实施提供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演进,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企业集团作为全球化经济环境下的市场竞争主体,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从企业集团的管理实践来看,我国企业集团的集团化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加强集团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参考资料:

[1]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4年1月.

[2]王晓东:《略论企业内控制度设计原则、理念与思路》[J].中国管论文联盟WWW.LWLM.COM整理理信息化(综合版),2005(11).

[3]白万纲:《集团管控之财务管控》,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篇5:华彩管控评论:复星的人才公式

复星的人才公式

——经典人力资源管控案例

■文/白万纲

作者简介:白万纲,上海华彩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母子公司管理专家

2005年,福布斯公布的中国富豪榜中,年仅38岁的董事长郭广昌位列第7位,而他领导的复星集团则是成为中国500强名单中名列第83位的多元化民营控股企业集团,拥有医药、房地产开发、钢铁及零售业务投资这四个具有竞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板块。此外,还战略性投资了其它行业业务,包括金矿开采及金融服务等。

在这一系列辉煌的背后,如果仔细考察,你会发现复星集团是一个异常年轻的团队,除了郭广昌38岁外,最年轻的谈剑只有35岁,其他都在36岁~37岁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团队却在10年中创造了近百亿净资产的神话。如此年轻的团队是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的呢?

郭老师的“拜师路线”

作为复星的灵魂人物,担任过复旦大学团委干部的郭广昌,毕业于“什么都没学”的哲学专业,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专,那么为什么其他人会选择他担任复星的领导者,他又是如何凝聚这个年轻的团队的呢?在面对专业性很强的产业进入与退出时他又如何判定呢?

创业团队布局之谜

对于创业团队中谁当老大,往往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如果解决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团队人员分道扬镳,企业崩塌。郭广昌能稳坐复星头把交椅,其大股东的身份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与很多团队最终解散相比,复星团队能稳定发展上十年,已经超越了大多数亲兄弟式的家族企业,是否是大股东显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从团队二把手梁信军的多次公开表述来看,郭广昌无疑具备了一个团队领导者的综合素质:首先他情商高,具有较大的包容性,能很好的整合团队,并让团队的每个人都能畅 所欲言;第二,他不独裁,能给大家适当分权,很好地进行协调,满足了团队成员的参与欲望;第三,他有较强的使命感,在战略愿景上,每次当一件事达到一个水准,觉得可以歇一口气的时候,他都能提出重新创业,提出一个新的像大山一样的目标;第四,他的个人决策能力最强,看问题比较准,而且年长几岁,威望最大,大家都服他。除此之外,他善思辨,新奇的想法从来不断也成为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相比团队中梁信军、汪群斌、范伟等复旦遗传学毕业的人来看,专业性不强,但综合素质和情商高的郭广昌反而占了优势,成了最具领导力、当之无愧的一把手。另外,这一条件,似乎也是适合复星多元化发展的有利因素。

拜老师的逻辑

“身无长技”反而给了郭广昌最大的“特长”,那就是什么问题都要去请教人,什么事都要找专家,这就逼得郭广昌必须要学会用人。现在,郭广昌已经在复星提出了一套自己的用人哲学——“拜师”,把引进人才当作引进“老师”,认为企业家经营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找老师的过程。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拜师” 哲学阳奉阴违,流于形式,郭广昌还郑重强调,企业各级领导一定要学会使用比自己强的人,要学会用在某个领域比自己强的人,这些人往往就是专家。如此一来,对于多数经理、员工而言,引进老师意味着引进领导、引进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从而可避免引进的人才在薪酬福利、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对原有员工造成压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激发经理、员工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其自觉地保持终身学习的劲头,不断提升自己的才干,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复星能够快速发展到今天,也就是老师找得多、找得准。

投资团队的标准

企业高层的核心任务是什么?不同的企业任务不同,但多数企业往往还是在强调“做对事”,通常意味着是选项目上,而复星高层的主要任务是选人,而不是做事。他们认为企业最大的投资失误,不在于一个项目的得失,而在于找错了人。

按通常的惯例,集团要创办一个新项目,首先是由董事会找几个人调查,研究新项目的市场空间,然后出资,最后招个总经理就开始干了。而在复星却不同,一件事要不要做,一个项目要不要投资,复星的标准有两条:一是从事的行业、开发的产品有没有机会做到前三名,这是从产业的角度看的。二是企业是否拥有国内一流的团队,去实现经营目标。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再好的机会他们也不去做。复星的程序是:在经过前期调研和初步决策后,接下来是把同领域内的能人找过来,让他们谈谈复星能不能办这家公司。如果能,复星会组织两个或更多的团队去论证并分别听取他们的意见,复星只要判断他们说的 对不对就行。这两者的差别是复星主要发挥决策作用,至于如何做事,则是复星选的团队考虑的问题。

复星的医疗器械产业就经历了这么一段严格的考验。复星实业总经理汪群斌在1997年时就看好这个行业,但是直到2000年他们找到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时才开始涉足。在他们看来,好的团队比产业机会更重要。有了好的团队,产业机会总是有的;但如果团队没有抓住,即使你抓住了现在的产业机会,将来也会失去。因为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人的竞争,没有人就缺乏核心竞争力。就像再好的行业也有很差的企业,再差的行业也有好的企业。

那么,什么样的团队是复星需要的呢?汪群斌总结了这样几个标准:首先看这个团队有没有一个行业领军人物;其次,这个核心团队有没有过往业绩,他的业绩有没有非常良好的口碑;第三是有没有一些理想和抱负;第四就是讲不讲游戏规则。

团队的正反决策

由于各个行业的专业性很强,特别是对多元化产业集团来说。而且即使请来了各行业专家,但是决策是如何做的,最终都会影响到决策的效果和效率。

在复星,为了避免外行领导内行,团队管理流于原则,也为了解决集体领导下最不熟悉情况的人在作决策,而专业化的意见无法得到及时采纳的问题,复星采取了分工授权的团队管理方式,决策权下放给了最专业的人士。这使得团队决策都是由团队里智商最高、最熟悉情况的人拟定,真正实现了决策的群体智商高于个人智商。这就是使复星失败的绝对值尽可能小的重要原因,也是“复星系”茁壮成长的根源所在。

在复星的团队决策机制中,专业人士和一把手的权重比较大,采纳的是最专业那部分人的意见。目前,复星董事会有7人,对于房地产3人是内行,4人是外行。若一人一票,决策某块已经经专业人员鉴定过的地,投票结果可能是4:3,有4人投反对票,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谦虚,知道自己不懂,所以弃权;2.负责,认为自己没想明白对公司有利的事就反对;3.自私,涉及到公司外更多的个人利益,或被收买。最后结果表现为在这次决策上尊重了非专业人士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决策不明了。而复星实施的是团队决策机制,同样一块地,4个非专业人士先讲出自己认为存在的问题,说出自己反对的理由。再由3位专业人士中的两人回答这些疑问,并反思自己在做决策时,是否考虑到了这4个人所提的意见,自己采取了什么对策,最后再由一把手拍板。这一决策机制中,最大的尊重了专业人士和一把手的决定,同时又兼顾了专业外的风险,考虑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高层治理方略

既然要找就要找专家,怎样才能吸引各方专家光顾,并流连忘返呢?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称“我们是通过合适的激励机制,让那些我们需要的人才与复星整体的利益高度一致。”

再看一下福布斯2005中国富豪榜我们还会发现,复星集团中,上榜的不仅只郭广昌一人,还包括37岁的梁信军(第25位),36岁的汪群斌和范伟(同列第115位),5人创业团队中,只有最小的谈剑还未进入富豪榜。

空降兵软着陆策略

对于以复旦师生为主的元老们稍微好办,但是随着复星事业的高速扩张,要引进大量知名的企业家空降兵进来怎么办?

很多企业家在引进空降兵和职业经理人的时候都有顾忌,主要不是怀疑他们的智慧和能力,而是担心他们缺乏对企业的激情和感情,因为激情和感情是需要时间来培养的。为了找到合适的人选,复星在找人的时候,首选就是要找那种充满激情的人,并且宁愿长时间与对方耐心沟通,沟通工作做足了,对方对复星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同以后再进来,否则即使暂时割爱也不惜。

另外,“空降兵”还会带来很多其他问题:一是“空降兵”着陆后如何迅速转变为地面部队,二是怎么磨合“空降兵”与“元老”之间的差异。复星的经验是在组织架构上,预留空间。郭广昌说:“企业就像一个小孩,每天都在成长,衣服永远是偏小,因此企业的组织架构搭建得大一些,甚至说是浪费一些,这样才能适应企业的迅速长大。”所以,复星在建设组织架构时,充分考虑到了既可以不断吸收新的精英进来,又能保持“空降兵”与“元老”积极互动、动态平衡的问题,以给企业急剧扩张准备空间。事实上,很多知名空降兵的进来也为复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发展空间。

复星从来不对高级人才实行定编、定岗、定责式的管理,这种“三定”管理方式只在复星的底层员工管理中才用。高级人才的激励方案不与纵向比(同一岗位的历史比)、不与横向比(集团同一级别、规模的其他人比),主要应与这个人才的市场行情比,与他进入企业后可能带来的价值比。高级人才引进上的“一人一议”政策,极大地加强了复星与国有企业甚至外资企业的人才竞争力。

复星为了获得现在的人力资源总监就是费了相当大心血的。最初他们是从1995年起就开始接触,但当时付不起他的薪酬。后来一直保持沟通,直到2000年,企业的各方面条件成熟了,复星才邀请他加盟。这个过程,虽然缓慢,但彼此之间有充分的了解,从而使今后的合作更长远。

“领地激励”制度

与空降兵不同,由于被收购而进入复星集团的管理人员怎样激励呢?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很容易导致收购或整合困难,甚至由于他们的阻挠而失败。

复星采取的是一种很专业化的人才运作体系。复星集团为进入钢材行业,以控股的形式进入南钢后,原来的专业管理团队继续存在,只是充实了更多国际化的团队进去,让公司变得更专业,在财务管理等各方面让它变得更优秀,并提供各方面的资源支持。复星在人才的运用上破除“老死不相往来”,不用南钢人的观念,而是全方位的来考察南钢的人才结构,从全世界的角度来吸引最合适的人才。

对于管理层,复星的解决方式是在收购一家新的企业时,通过让管理层持有部分股权的方式来达到整合的目的。现在,除了集团层面就郭广昌5个人有股份外,新来的人都会在他分管的专业公司里面有股份,这样既有激励,也使得他必须把他分管的业务做上去。

“复星医学”的股份就是这样安排的。该公司原本为“上海复瑞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后转向做诊断试剂,于2002年11月进行增资,“复星实业”增资8075万元,占95%股份,“广信科技”和自然人朱耀毅各出资200万元和300万元,分别占2%和3%的股权,将“复星医学”的注册资本增至1亿元。这里,自然人朱耀毅目前是“复星实业”的副总经理,同时还是“复星长征”的总经理。而“复星长征”,原本由“复星实业”直接持有75%的股权。为了将作为总经理的朱耀毅的利益与“复星长征”保持一致,“复星实业”在2005年6月份将持有的“复星长征”75%股权以账面值5721万元转给了“复星医学”,由于朱耀毅持有“复星医学”3%的股权,这样他也就间接持有“复星长征”的股权。

此外,在“复星朝晖”、“复星药业”等企业中,我们也发现“复星实业”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股份一般都是百分之九十几,而剩下的百分之几,则很可能就是管理层持有的股份。

“非禁即可”的授权方式

有激励并不一定能保证经理人的忠诚和效率,因此必须辅以监督,有监督自然也就得有明确的授权,否则就会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对此,郭广昌认为“一定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果我要投资一家企业,最好的监督不是要我太太进去,最好的监督是信息对称,是他的情况我都了解了。比如,复星实业的财务系统,下面投资的任何一家企业的老总,报销任何东西,在我们的账上随时都可以看到。而实现信息对称最好的方式是提供服务。我对他进行财务、法律等全方位服务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不断完善信息对称的过程。”

复星通过董事会行使监管权力,对董事长、总经理进行授权。但是授权的前提是透明,复星通过三个保障来保证透明:一是人事保障,复星对于投资控股企业至少要派两个 人,财务总监和监事,财务总监是专职的,监事可以是兼职的,有条件还会派个管法律和管公章的法律总监或办公室副主任。二是制度保障,明确什么层次的人盖什么章,不管什么章,任何人批准都要经法律总监的审核,另外所有章都必须留档,两个人在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公章;三是信息抄送制度,即报告打给总经理后,还要分别抄送两份给总经理上司和自己的职别上司,并且批复也抄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干部得到充分授权,但明白行使权力的过程是有人监督的。有抄送件的人不干预其决策,但要了解决策过程。

复星的授权跟国企不同,国企授权非常多,是规定可以干哪些事。在复星,只规定不许干的哪些事,其他的自己把握,只要不越“红线”就可以。复星的分权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集团公司学会跟子公司分权;集团公司严格界定子公司应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同时监督好子公司,把该下放的权力授权给它;第二层意思,领导层要学会分权,提倡多个层次的一支笔,避免把权握在一个人的手里;第三层意思,经营上的放权和加强监控调节能力是互为因果的,一般要先有监控体系,再有放权机制。

出资人代表管理机制

复星对出资人代表的管理机制也是以复星三层级管理体制紧密相连的。复星在产业板块层面和产业公司层面都会派有出资人代表。出资人代表(专职监事)并不直接参加和干预日常的经营管理。专职监事的主要职责是配合、支持、监督具有高度专业性的管理团队。复星出资人管理的机构是公司的董事会,由公司董事会组织战略部、财务部和审计部门进行出资人代表管理。

在复星的管理体系中,对于产业板块和产业公司层面的经营者有着系统的绩效管理办法。但是,任何复杂、精密的绩效管理办法,必然需要较多的基础管理数据,必然消耗更多的管理资源,没有相应的基础管理支持系统配合,这套机制将难以实现。

复星的出资人代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障这套系统的正常运行:他们负责保障基础管理系统,特别是复星所特有的经营环境管理系统、经营计划执行系统、公司治理的监事系统、财务预算管理预警系统和审计稽核系统的正常运行,能够稳定的提供绩效管理和公司经营决策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复星对于出资人代表的管理采取了一种平衡管理团队和出资人代表关系的复合管理模式。出资人代表不仅具有监督功能,还具有服务功能,因此与专业的管理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在具体操作上,复星对于出资人代表采用了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蕴含平衡记分卡思想的系统考核体系。重点考查在监管、服务两个领域的工作表现。

人才投资责任制

高速成长必然面临人才瓶颈,尤其是在高端人才奇缺的中国,这几乎是所有中国高成长企业的通病,而一旦迈不过这一关,企业就将止步不前,在商海中不进则退。那么,一路狂飙的复星,是如何贯彻人才引进是一种投资行为的理念,并如何取得人才投资的最高收益率呢?

人才增值体系

复星一是把人才作为资产来管理,即把好人才资产的保值增值关。以前企业丢了一部相机都会有人赔偿负责,可走了一个人才却很少有人承担责任,这种制度最大的缺陷是没有把人才当成资产来管理,容易造成人才流失。他们力图通过切实的措施,把人力资源落实为资产,在企业资产表中建立“人才报表”。要像保管有形资产一样,“领用”、“维护”、“保管”好人力资源,流失了一个人才,相关领导都是要负责任的,并形成一种制度。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限度地开发、管理和维护,并使人才不断保值增值。近年来,复星中高层人才的流动率一直都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就缘于这种理念。

二是把引进人才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并且是回报率很高的投资行为。因此人才养护就对留住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复星已经形成了一套制度,每60天由各级领导与他所领导的人才逐一进行一个小时的谈话,并记录在案。谈话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才对薪酬、岗位、环境的满意度三方面。之所以以60天为一个周期,是经过科学研究发现的,即激励政策对一个人的积极性一般只能维持60天左右,在这个周期内,跟员工进行一次思想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人才的消极、抵触情绪减少到最低限度。

另外,为了尽快构建复星的人才资源高地,复星制定并实施了以职业发展、职业培训、职业福利为重要内容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项员工梯队建设计划,也就是关键岗位的接班人培训计划。在这套计划中,每个关键岗位,他们都会选择1到3位继任者,并通过各部门轮岗或外派方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和锻炼。此外,他们还会帮助每位员工规划3~5年的发展轨迹,使员工明确不同阶段的个人定位与相应任务。复星每年还拿出约占工资总额4%的培训费用,专门成立了自学成才奖励基金。在薪资方面,复星实行了“个性化工资”的薪资政策体系,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有机会扩大自身的价值贡献度。还积极探索股权、期权等激励模式,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成就意识。

人才经营“策划师”

在复星的人才经营理念中,有一个观念牢牢地树立起来,那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合作伙伴,为其他部门提供战略上的支持和保证。

复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不再限于完成日常的招聘、培训、员工发展、薪金福利设计等任务,而是和其他业务部门一样,深入了解企业的业务状况,洞察企业发展的走 向,研究、预测、分析制定计划,解决企业的根本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已成为复星人才经营的“策划师”,为企业组织维持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

近年来,复星已实现了人力资源部门的重新定位。集团、各产业部及各下属企业都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且各有侧重点。集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注重于整体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制订,参与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各产业部、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在集团的授权下开展日常工作,并按照集团制订的总体规划,结合各自的经营战略,设定人力资源工作重点。为了使人力资源部门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策划师”工作,复星积极与一些专业化公司合作,将一部分行政事务,如某些专业人才的招聘、员工培训、薪资设计等等,交由专业化的公司来运作,以提高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

“360度评价法”的运用 为了让所属企业领导班子发挥团队的组合作用,引导每个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并让每个人正确认识他人的优点,复星采取了一套卓有成效的办法,即复星的“360度评价法”:在专业管理水平、拓展能力、领导艺术和战略思考能力四个方面各出3~4题,拿同样的这几道题询问这个人的上级,对其进行署名评价;询问这个人的同僚对其进行不署名评价;还询问这个人的直接下属并对其进行不署名评价。为保证评价的正确性,取样时,若同僚有六人,一定只能访问五人,且不署名;但是评价是不跟工资挂钩的,问卷仅仅用来评价其能力的强弱。

上一篇:挺起诚信的脊梁作文下一篇:对外担保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