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工作案例分析——一例同性恋咨询案例

2022-09-12

一、案例简介:

来访者L某, 女, 21岁, 14级学生, 浙江人。于2014年认识前女友, 认识后两人关系一直不错。后因另一方要出国学习, 想和L某分手, L某不同意, 两人产生分歧。于2016年暑假分手, 来访者前女友态度坚决, 不接、不回电话。来访者感觉心有撕痛的感觉。分手后自觉做事提不起精神、做事没有乐趣、失眠。娄某的母亲发现娄某状态不对, 带其去医院就诊, 医生建议服用氟西汀和帕罗西汀[1]。来访者及来访者母亲觉得没有必要服用药物, 遂未服药。

开学后觉得情绪低落, 常常失眠, 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困惑。想通过心理咨询缓解低落心情、确定自己的性取向。

二、案例分析

(一) 案例处理过程

1、主观印象:

来访者穿白色滑板鞋、蓝色牛仔裤、白色T恤黑色外套。160cm左右、体型偏瘦, 短发、相貌较清秀。表现情绪低落、交谈时思维清晰、领悟能力较好。

2、初步评估:

来访者无家族精神病遗传史, 无咨询史。根据来访者主述, 虽然情绪低落, 但未影响到社会功能, 且情绪低落有现实依据, 不考虑为抑郁症。来访者无自杀及伤人风险。

3、确立咨询目标

(1) 接受失恋, 明白过去的事情只是事实并不是想法本身。根据“ABC”理论, 引起情绪和行为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由事件引起的想法。让来访者明白, 失恋只是一件事情并不意味着自己不够优秀或者前女友没有爱过自己。

(2) 认识性别角色、性取向。帮助来访者了解性别角色的概念, 人的性别角色分为自我认同、家庭认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即对自己应该有的行为方式、处世方式以及对行为方式、处世方式的认识;家庭认同即家庭对子女行为方式等方面的要求;社会认同即在现有的制度和社会文化条件下对不同性别的约束以及个体由此产生的态度。性取向即对同性或异性成员表现爱的倾向, 包括思想、感情和性爱行为。

(二) 案例处理结果

1、第二次咨询时来访者情绪有所好转, 失恋事件产生的低落情绪有所减轻。

2、来访者对同性的感觉到底是不是爱产生思考, 对日后的人生伴侣的性别要求产生思考。

3、对自己的性取向产生思考。

三、案例反思:

同性恋是指:“在正常社会生活条件下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 同性成员具有性爱吸引力。这种性爱倾向指思想与感情而言, 伴有或不伴有性行为;与此同时, 对异性成员可以毫无性爱倾向, 亦可仍有减弱的性爱倾向或正常的性行为。”[2]

高校中存在这一群体, 因此有必要对以下方面进行了解:

1、了解学校学生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人具有社会性, 在社会系统中的人需要人际交往、需要得到社会、学校、教师、同学的支持。因此了解学校学生对该类群体的态度对掌握同性恋群体的生活环境的压力及其成员的心理健康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了解学校学生性别角色认同程度。性别角色认同指的是个体基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 通过互动行为而建构的, 作为对某一特定社会地位的特定认同。某一特定的角色认同都代表个体的一个侧面, 而所有角色认同的总和就构成了个体"同时, 性别角色认同并不是完全被动地被塑造, 它也作为一种社会力量通过对行为的影响以至影响社会结构。[3]因此了解学生的性别角色以便对学生进行引导及了解有重要意义。

3、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度的把握。心理咨询是咨询师依据一定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帮助来访者自立自强的过程。心理咨询需要遵循保密原则、以来访者为中心原则、道德原则等。[4]但是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有时为了工作需要, 咨询过程及记录需要和来访者的相关老师进行汇报, 这使得心理咨询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同时进行时, 两者的关系需要协调好。

四、工作建议:

1、完善学校特殊群体库涵盖范畴。学校特殊群体库中主要以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弱势三类群体为主要对象, 其中心理弱势群体并未对该群体作出明确说明, 即什么样的学生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可以列入该群体。列入该群体后, 该群体所处的学校、系部、班级应如何进行管理、关心, 以及态度引导、信息提供等措施。

2、加强学生工作者心理专业知识培训。学校普测后会有一些学生会列入“重点关注”群体, 作为这些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如何关注这些需要关注的学生, 显得尤为重要。在关注时如何从心理学的专业层面进行科学有效的关注或者状态识别, 对这些群体的意义颇为重要。

3、在学生群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对如何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了解自己、调试情绪、适应环境等方面尚未成熟。基于这些特点, 学生在自我意识、性别角色趋向成熟的时期应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以期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获得有效的指导。

4、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日常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教职工的心理培训以及心理危机干预需要建立完整的机制与系统。当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或需要时, 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机制运用什么系统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工作, 需要去探索以便日后在学生或是教职工群体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得到系统、规范的指导。

摘要:本文就来访者因失恋导致的抑郁情绪为着手点, 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和来访者讨论性别角色、性取向等问题来帮助来访者。通过两次咨询来访者基本认清失恋这一件事, 并思考自的性取向, 并对案例进行思考。

关键词:同性恋,合理情绪疗法,性取向

参考文献

[1]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国精神科杂志[J]2001年8月第34卷第三期

[2] Stryker, &Serpe, R.T. (1982) .Commitment, identity salience, And role behavior.In W.lckes&E.Knowles (Eds.) , Persoonality, roles, and social behavior New York:Springer-Verlag.

[3] 张日升.咨询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5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心理咨询工作案例分析——一例同性恋咨询案例】相关文章:

一例对咳嗽声敏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09-11

厌学心理咨询案例04-26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05-12

典型心理咨询案例06-27

焦虑心理咨询案例07-05

心理咨询案例大全07-20

优秀心理咨询案例07-26

早恋心理咨询案例07-28

心理咨询案例论文提纲11-15

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04-19

上一篇: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水和废水中的总氰化物下一篇:山西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