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特点

2024-05-03

护理研究特点(通用8篇)

篇1:护理研究特点

护理礼仪属于职业礼仪的范畴,是护理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护理服务时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护理礼仪具有以下两项鲜明的特点:

(一)护理礼仪具有更明显的规范性

1.是服务本身的工作性质决定的。

2.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护理礼仪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护理礼仪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仪表礼仪、仪态礼仪、服饰礼仪、言语礼仪、日常交往礼仪等内容,它详细而又具体地规范了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的着装、发饰、站、坐、行走和下蹲时的要求,对护理人员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规范。护理礼仪的原则都相当具体、切实可行,而不是纸上谈兵,华而不实。对于护理人员来讲,护理礼仪是很容易学习和掌握的,操作性很强,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日常护理活动中。

二、护理礼仪的功能 护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质性较强的工作,其服务对象是那些有着各种各样复杂的生理、心理问题的人。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仪表风度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美化护理人员整体形象、协调护理人员的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帮助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1.规范护理人员的仪态。 2.规范护理人员的仪表和服饰。 3.规范护理人员的语言。

(二)促进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护理礼仪能够有效地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谈举止,能够使护理人员真诚宽容地待人,更好地向交往对象表达自己的尊重、关心、理解和敬佩,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护患关系。

2.医护关系。

(三)有助于护理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护理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来衡量的,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不仅是根据护理服务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依据所提供护理服务的质来评定的。

篇2:护理研究特点

作者:作者:关若珊

作者单位:淄博矿业集团公司中心医院急诊科,山东 淄博 255120 来源:医学期

刊 / 护理学与医疗保健收藏本文章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特点 护理

院前急救是指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进入医院前的急救,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途中的监护。院前急救的主要任务是抢救生命、减少伤员痛苦、减少及预防加重伤情和并发症,正确而迅速地把伤病员转送到医院,须分秒必争,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尽可能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作为施救者应熟练掌握它的基本特点,从思想上到工作上都要有充分的准备,以利于圆满地完成抢救任务。

院前急救的特点

1.1 突发性

需院前急救的病员往往是突发的,时间、地点、人员不定,涉及的学科不定。因此,就增加了院前急救的难度。

1.2 紧迫性

突发急症和突发性灾害事故发生后,病员病情复杂、危重,需紧急抢救、就地抢救的人数多。有资料统计,心跳、呼吸骤停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者可能有50%存活;6分钟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的损害;10分钟开始复苏者100%不能存活。因此,时间就是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就地抢救与加强运转途中抢救并重。

1.3 艰难性

艰难性是指灾害发生的病员涉及的学科种类多、伤情重,有时成批出现,一个人身上可能有多个系统、多个器官同时受累,而院前急救条件简陋,急救物品不很齐全。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过硬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完成急救任务。

1.4 灵活性

院前急救常常是在道路、家庭等环境下进行的,而救护车所备的抢救器材和药品有限。因此,在抢救工作中应灵活机动、统筹兼顾。先救命、救急,其他可缓一步的治疗措施,待转运至医院内再进行。否则,就会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1.5 关键性

医学急救包括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而院前急救是第一现场的急救,是非常关键的抢救,如果院前急救工作不到位,会直接影响到院内的抢救成功率。如对猝死患者及创伤大出血患者的抢救等。因此,只有院前急救做好了,院内更进一步的抢救才有保障。

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

2.1 院前急救对护士素质的要求

院前急救要求护士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院前急救患者大多是危重病人,首先,如果技术操作不过硬、不熟练,会延误抢救时机或无法实施急救;再者,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的现场有时是很可怕的,如果护士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连自己都被吓坏了的人,何谈救人呢?最后,护士要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如果身体条件较差,搬运病人就成为困难,也会造成治疗不及时的后果。

2.2 出诊前的准备工作

2.1.1 准确定位患者的地理位置、所患疾病或外伤情况

以便准确、迅速到达现场,又能备齐所需物品。不知道患者情况而盲目出诊,会因为延迟到达而失去抢救时机,或物品准备不全而无法实施抢救。例如,仅知道患者的地理位置而不知其病情,只带常用抢救药品,到达现场才知道患者是从高空坠落,因不备有夹板、颈托等物品,就无法保证将患者安全转运。所以,出诊前要尽可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

2.2.2 配备必要的通讯设备

以便在途中与患者联系,发现意外情况与医院联系,或者接到比较特殊的病人可通知医院相关科室预先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尽快抢救。

2.3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要程序化、规范化

到达现场首先要了解环境及患者情况,先确定患者最需要什么样的急救措施,再进行有序的急救护理措施。

2.3.1 体位

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要协助患者将其放置成舒适的体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这种体位可以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放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的发生,尤其在处理成批伤员,对轻症或重症患者不能照顾周全时,这种体位具有最大的安全性。放置好患者体位后,要注意给予保暖,如无必要,不要对清醒患者反复提问,要尽量使患者安静休息,并减轻心理压力。

2.3.2 开放气道

当患者意识丧失后,舌根或会厌部肌肉松弛阻塞气道,应立即开放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使患者头向后仰,抬起下颌,清除口内异物(包括义齿)。如患者呼吸暂停,应立即行气管插管,连接简易呼吸器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2.3.3 心肺复苏

遇心跳、呼吸停止患者,应立即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必须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1人急救按压与呼吸之比为15∶2,2人急救为5∶1。同时,建立并维护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继续进一步的生命抢救。

2.3.4 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

对于所有需要建立静脉通路的院前急救患者,如有可能,均选用静脉留置针,可保障快速而通畅的液体流速,对抢救创伤出血、休克等危重患者在短时间内扩充血容量极为有利,并且在患者躁动、体位改变和转运中均不易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

2.3.5 院前急救用药的护理

医生只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必须执行三清一核对的用药原则,即听清、问清、看清,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要与医生核对。切忌出现用药差错,用过的安瓿应暂保留,以便核对。

2.3.6 松解或去除患者衣服

需要在院前现场中处理的猝死、创伤、烧伤等患者,为便于抢救和治疗,均需适当地去除患者的某些衣物,尤其是创伤、烧伤等患者,衣服不仅可以掩盖真实的创口或出血,且有直接的污染作用。

2.3.7 保全患者生命,防止病情恶化

预防后期感染或并发症,迅速为患者做好初步处理,如给药、清创、加压包扎和止血等。一旦病情允许,应迅速将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就近的医院接受继续治疗。

2.3.8 心理护理

大多数院前急救,病情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患者及家属的心态和求医心理复杂多样,最突出和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焦虑和恐慌,此时患者及家属视医护人员为救星。因此,医护人员要有良好的应急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既要沉着冷静又要迅速敏捷、忙而不乱。首先,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同时快速实施抢救,避免慌乱给患者以不良刺激,对极度恐慌患者可以给予适当安抚及语言安慰,以缓解其紧张。同时,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克服场地、设备以及各种不利于抢救的困难,使患者尽快安全到达院内实施急救。

2.3.9 在转运途中的护理

根据不同的转运方式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在转运过程中,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注意搬运时患者的体位,搬运体位不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颈椎骨折的患者搬运体位不当会导致意外的发生。

2.3.10 转送患者后的交班

要对院前采取的急救措施、患者所用药物、各种管道以及目前状况等做好详细交班,以便院内医护人员有的放矢,争取时间进行处理。

2.4 保证院前急救护理文件的质量

院前急救的护理文件是非常重要的文书,要本着对患者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准确、及时地记录治疗所用的药物、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详细的病情发展过程,不出现遗漏、涂改现象,保证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完整的护理文件记录会给下一步抢救治疗提供一些必要的数据和信息。例如,在院前急救中用过的药物,当患者入院后再次使用时要考虑使用的剂量问题等。护理记录会给医生提供参考的数据信息,护理文件也会成为医疗纠纷的第一手资料。

篇3:护理研究特点

关键词:内科住院,老年患者,临床护理,特点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日益加重, 老年人的患病住院情况也越来越高, 老年人由于抵抗力较差, 具有复发内科病的特征, 通常因为细微的感冒就会将多种潜在的疾病引发, 而老年患者对以往所出现的病症无法良好的进行复述,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影响[1]。同时, 有大部分老年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沉默或者是难以理解的行为、脾气等, 会使潜在病症出现时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治, 降低了治疗的效果[2]。所以, 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医护人员应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 对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和临床护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本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70例, 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 女性患者32例, 最小年龄为64岁, 最大年龄为75岁, 其中64~69岁患者41例, 70~75岁患者29例。患有糖尿病患者12例, 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1例,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3例, 含有以上两种合并疾病患者4例。退休干部26例, 普通职工23例, 农民21例。

1.2 方法

在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 寻找患者感兴趣的话题, 树立良好的形象,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此外,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 如开展棋友会、病友之家等活动。同时, 护理人员还应对内科住院老年患者出现的部分疑惑和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 使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和身体状况能够了解和掌握, 使患者存在的焦虑情绪得到消除。护理人员还应对出血心理问题的老年患者进行精神方面自我调节放松指导, 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对部分不配合治疗的老年患者, 护理人员要和患者的家属进行沟通, 共同对患者的思想进行改变, 使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和勇气, 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治疗中, 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 在70例患者中, 64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方法十分满意, 占91.43%, 4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方法较为满意, 占5.71%, 2例患者及其家属没有进行评价。

3 讨论

3.1 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特点

3.1.1 心理特点

因为受到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的限制, 老年住院患者容易出现不愉快、紧张等不良心理, 主要表现为急躁、不安、紧张等情绪, 甚至会降低或者是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因为想象力、记忆力、视觉、听觉、知觉感觉等能力的下降, 会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下降, 极易出现敏感多疑、误解、误听等现象, 主要表现为患者说话吞吞吐吐、语言缓慢、重复等[3]。同时, 患者还会出现回避实质问题, 做事缺少毅力, 办事凭经验, 固执己见, 出现重大刺激时, 情绪激烈无法控制, 情感淡漠, 性格向内向转变, 不喜欢沟通, 出现自卑心理, 易怒, 行为古怪等现象。

3.1.2 生理特点

由于老年患者的听力降低不仅有各种疾病的因素 (如脑萎缩、脑梗死等) , 还有生理听觉功能衰退的因素, 使患者无法和他人进行信息共享[4]。患有脑卒中的患者由于伴有书写、阅读、语言等功能障碍现象, 对患者的肢体、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交流能力也产生影响, 出现患者在讲话时语言含糊不清、无法选择正确的语言和词汇等现象, 使患者无法对复杂长句的拼读和阅读。

3.2 护理方法

3.2.1 临床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的抵抗力较差, 饮食和饮水量较少, 在患病后的食欲会更加下降, 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的现象。患者长期的使用抗生素会使口腔内的菌群失调, 发生口腔炎、口臭、霉菌感染等并发症, 加重患者的病情, 护理人员应使用朵贝尔液、硼酸或者是生理盐水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清洁, 使患者口腔中的湿润程度和清洁程度得到保证, 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可以使老年患者出现吸入性肺炎的危险降低[4]。因为老年患者的抵抗力差, 需要进行长期卧床休息, 很容易出现压疮、泌尿道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使体质得到加强, 免疫力得到提高, 心脏功能得到改善, 血液循环系统恢复正常。由于患者的病程时间较长, 体质较弱, 所消耗的热量和蛋白质较大, 并且部分患者的牙齿出现退化的现象,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含有高热量、高纤维素、高蛋白等软质食物。

3.2.2 用药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的记忆力下降, 无法掌握用药的方法和目的, 并且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降低, 药物不良反应较为显著, 所以在对老年患者用药方案选择时, 护理人员要对常用药物的效果、剂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进行掌握, 按照患者的病情进行用药, 并根据所给药物的相关事项进行护理措施[5]。同时, 护理人员要做到正确给药, 在患者用药过程中, 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严格监测, 控制静脉输液的速度, 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停止用药, 告知医生, 进行相应的治疗、护理。

3.2.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 应对患者进行细心的观察, 和患者进行交流, 对患者的心理信息进行收集, 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和掌握, 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措施[6]。对伴有恐惧、焦虑、孤独心理的患者, 护理人员应经常和其进行沟通, 对各种治疗、检查、护理的方法和目的进行详细的介绍, 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 在外出检查时, 护理人员要陪同进行, 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对伴有悲观心理的患者,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劝慰和疏导, 对患者的内心感受进行了解, 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 使患者发泄内心的压抑情绪, 并给与安慰和理解, 使患者可以愉悦的进行检查和治疗。

总而言之, 按照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对患者进行临床、用药、心理护理措施, 可以使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殷宝媚, 金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11) :1749-1750.

[2]何敏兰, 刘云.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问题与管理对策.中国医药导报, 2010, 07 (19) :178-179.

[3]赵新娜, 马小青, 靳建宏, 等.4245例老年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 04 (19) :172-173.

[4]朱莉, 郑春梅.健康教育处方在老年内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2, 41 (24) :2556-2558.

[5]贺栋梅, 刘少娟.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自行离院的原因及护理策略.按摩与康复医学 (下旬刊) , 2012, 03 (1) :168-168.

篇4:护理研究特点

关键词 儿童 1型糖尿病 心理 护理对策

儿童糖尿病主要为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需终生注射胰岛素。由于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且患病后,患者及其家属均会产生许多不适应而致心理问题,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的难度。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1型糖尿病患者16例,通过分析其心理问题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儿童糖尿病患者16例,均为1型糖尿病,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4~17岁,平均10岁,其中11例以酮症酸中毒而住院,5例因血糖过高且不稳定而住院调整。

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入院评估,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点、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患病后的心理状态、家庭背景、家庭的饮食习惯等,由患儿及其家长填写,当场收回。针对其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

结 果

16例1型糖尿病患者经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血糖保持理想水平,达到了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讨 论

护理:⑴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①恐惧、焦虑心理:部分孩子对病房陌生的环境和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产生恐惧感,对测血糖、注射胰岛素害怕,特别见于年龄小的患儿。②控制能力差: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差,年龄小的孩子可能更喜欢吃零食,学龄儿童白天大都在学校,有些孩子还需要在学校吃午餐,而学校不可能单独为这些孩子提供糖尿病饮食,使患儿难以按医生的要求实施饮食管理,此外,运动量也难以控制,使得胰岛素日使用量变异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③处于生长发育期,饮食不合理:由于患者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不少家长在给孩子制定饮食时,能量大大超标,他们担心孩子吃不饱,长不高,因而他们不遵循医务人员的饮食指导,盲目给孩子加餐,吃零食,导致患者血糖的达标困难。⑵入院评估: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交谈、了解其家庭背景、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及入院的目的,详细地进行护理体检,查阅病历,发放评估表并解读填表方法。评估之后,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⑶健康教育:1型糖尿病患者年龄不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对疾病的认识、理解力不同,因此,在进行教育时,范围要扩大到整个家庭,而且要个体化。针对儿童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实施教育效果,我们利用“看图对话”、放映动画幻灯片等方式给小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快乐地参与其中。⑷给予心理护理:1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十分脆弱,让1型糖尿病患者清醒的认识1型糖尿病不可怕,只要接受好的糖尿病治疗、遵循医生的指导建议,您还有机会享受与健康人一样的幸福生活。也会让他们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幻灯片,让他们更深入地认识到糖尿病及其危害。从而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⑸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糖尿病是个终生性疾病,为了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困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互动联系,给患儿和他们的家长一个连心卡,上面有主管医生的联系方式,让他们随时随地与专业人士联系,为他们提供全程、专业、便捷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保证糖尿病治疗规范,促进患儿康复。

糖尿病是公认的身心疾病,儿童与成人一样,不但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和管理,而对于孩子的心理护理更为至关重要。对儿童糖尿病患者不同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大大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获得更好的代谢控制,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爱琼.儿童糖尿病的护理.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6,3(16):286.

篇5:老年患者的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在病期间与中、青年患者相比,最易伤感。由于他们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城中的思想负担;由于行动不便,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和创伤,不利于医治及康复。几年来,我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实践中注意研究老年患者的特点,根据病人的各种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1.根据心理需要做好护理

病人人院后,从家到医院,由于环境的改变、身体的完整性改变,老年患者不易接受,思想负担重,怕治不好,给个人不断增加痛苦,给家人带来经济上的负担及生活上的麻烦,再怕医生护士不耐心、不理解,嫌弃等等。顾虑重重表现出来表情淡漠、懒言,情绪低落,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我们根据这些不同的患者进行了不同的心理护理:

(1)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多帮助多解释,劝慰用和蔼的态度、温和语气与患者交谈,使患者有种依赖感。

(2)想办法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最佳心理接受治疗与护理。

(3)与家属配合护理。因老年人患者怕孤独,愿意子女家人在身旁显示他家族兴旺,我们对老年患者放宽探视时间,给些特殊。让其安心养病治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心理负担。

(4)可适当向病人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使病人安心养病治病。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根据生活需要做好护理

患者病后生活能力减低,尤其骨折病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家人陪护,更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的护理,我们在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不忽视每个小节的生活护理,如给病人喂药、打水、洗头、洗脚、剪指、趾甲、翻身、擦背、按摩等等。采取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不间断,经常性全面护理;掌握每个患者的生活起居习惯,不要千篇一律;一个护理方法。要因人而异做好全面护理,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更具饮食需要做好护理 老年患者对饮食的需要更有其特殊性,如有的需要三高饮食,有的需要一高两低,或糖尿病饮食,有的老人需要半流软食等,根据病人需要、帮助病人订饭,打饭,喂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患者住院期间能吃上可口又对疾病有营养的饭菜,也是对患者极大的安慰。护患沟通障碍对策

2.1 为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护士首先应在仪容仪表上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仪表整洁端庄,举止得体,语言、动作、表情友善温馨[4]。如站立迎接,主动问候,使用尊称,热情接待和介绍,给患者的渴望以满足,痛苦以安慰,恐惧以保护,处处体现慈爱、关怀和体贴,把握说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使患者产生亲近感,提高其接受治疗护理的情绪,从而为今后的沟通与交流奠定好基础。

2.2 了解患者的知识背景

护士要了解不同患者的知识背景,根据不同的对象、性别、文化和职业,选择谈话内容与方法,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解释疑难,多应用开放式谈话方式,鼓励患者陈述,并用点头“嗯”表示接受或重复患者的陈述等方式鼓励患者。对患者的提问不可急于回答,应先了解患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或问题,以便获得某些有意义的资料。对一时不能解答的问题不可断然拒绝,可请患者稍等,告知我一会来帮你解决或对不起,我帮你查一下等语言并付之行动。

2.3 环境因素

环境是保护患者康复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护士与患者交流多在病房,应时刻为患者创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在实施各项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患者,了解其病情进展和感受,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在评估患者病情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环境对其病情、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不可主观臆断,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修正医嘱,从而以最大限度取信于患者,促进双方的有效沟通。

2.4 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护理人员应坚持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术,在工作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人人具有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从而提高护理技能和护患沟通技巧。

2.5 学会换位思考

由于护患双方所处位置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当患者对护理工作有意见时,护士要抱着理解对方的态度,要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换,尽量消除误会,使患者从护士的语言上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愉快的接受治疗。

2.6 树立良好工作形象

一般来诊的患者心情沮丧,视医护人员为“救星”,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帮助。护士工作形象的好坏、技术的熟练程度等不仅对治疗十分重要,对护患沟通也有着很大影响。因此,护士要以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形象服务于患者,时刻保持镇静、忙而有序开展各项工作,用恰当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解释与交流,使患者得以信赖和精神安慰[5]。

2.7 仔细操作与适时关怀

治疗时应适时地给患者以关怀、同情、安慰和鼓励,并在仔细熟练实施操作的同时,做好对患者注意力的转移引导,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护理工作中,如果我们只注重常规的打针、输液、完成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的心理反应,从不与其进行沟通,则很容易产生心理负担和悲观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2.8 强化治疗性沟通,获取心理治疗最佳效果

大部分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需要采取的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缺乏了解,这就需要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向患者细心解释,通过进一步的治疗性沟通,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要成功地做好治疗性沟通,护士必须加强工作的主动性,增强责任感,注意自身素质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护理技术水平,丰富实践经验,增进护患沟通,满足患者各种需求,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护患沟通是护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了解掌握患者的思想情感及心理需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协调,搞好护患关系,才能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2.1老年病人呼吸系统特点与护理

2.1.1呼吸系统的生理变化老年人呼吸系统逐渐出现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主要表现为胸廓变僵硬、肺泡减少、肺弹性降低、小支气管扩张、肺活量下降、防御功能降低等。正常情况下,吸入肺泡中的微小尘粒及病原体均由肺泡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并带至细支气管,再由粘液-纤毛系统排出。随着年龄增长,巨噬细胞的数量、吞噬功能及纤毛的移动能力均降低,不能有效地清除这些微尘及病原体。加之老年人呼吸道黏膜表面的免疫球蛋白A分泌减少,从而降低了呼吸道的灭菌作用及中和病毒活性的作用,故老年人在围手术期间,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且有发病快、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临床资料表明高龄髋部骨折病人卧床后最易发生的并发症就是肺部感染,尤其是在原有肺部疾患的基础上。所以,预防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是高龄手术病人能否进行手术及预后的关键。

2.1.2护理

2.1.2.1病情观察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发病隐匿,进展快,症状多不典型。因此,护士密切监测病人的呼吸、体温、咳嗽、咯痰情况,加强肺部听诊,必要时监测血氧饱和度,全面评估病人的呼吸功能及呼吸道感染情况。

2.1.2.2增加肺活量根据护理评估为病人制定详细可行的肺活量锻炼计划,如病情允许给予半卧位,指导病人深呼吸的方法,拉吊环每日3组,每组5~10次,以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并发症。

2.1.2.3促进排痰老年人呼吸道清除痰液的能力减退,加之老年人神经系统衰退,对外界刺激反应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呼吸肌萎缩,造成咳嗽反射减弱、咳嗽无力、痰液不易咯出,易形成痰栓阻塞小气道。痰液阻塞与肺部感染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促进痰液的排除是预防和缓解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指导病人正确的咯痰方法,鼓励自行咯痰;对低效咯痰者2~3h给予翻身、叩背,刺激咯痰;痰液粘稠者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2.2老年病人血流动力学特点与护理

2.2.1老年病人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本组病例均为高龄病人,多合并多系统、多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和(或)器质性病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半数病人存在高血压、冠心病;静脉血管壁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同时术前骨折下肢活动明显减少,术后切口疼痛,麻醉反应等又使下肢活动明显受限,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以上因素可导致老年病人术后易发生静脉血栓,危及生命。

2.2.2护理

2.2.2.1抬高患肢术后下肢保护外展中立位,同时将患肢抬高20°~25°,促进静脉回流。避免患肢受压,保持引流通畅,以促进静脉回流。

2.2.2.2早期积极活动腿部肌肉尤其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存在许多静脉窦,这些静脉窦内的血液几乎只有依靠肌肉泵的作用才能向心回流。仰卧时这种情况更为突出,因此易发生静脉血栓。早期积极活动,如肌肉关节主动活动、肌肉按摩和关节被动伸屈以及翻身等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护理措施。根据护理评估,因人而异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并督促实施。一般待麻醉反应消失后即指导病人行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活动(20次/2h),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2h协助翻身1次,避免患肢内收、外旋;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主动等长收缩活动,每日4组,每组25次/15min;根据病情协助床上坐起,每天2~3次,每次不超过30min,同时行髋、膝关节屈伸活动,逐渐由被动活动过渡到主动活动。

2.2.3下肢血液回流观察治疗静脉血栓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般静脉血栓的高发期是术后1~4d,在此期间注意加强对肢体肿胀、肤色、温度、浅静脉充盈情况及感觉的观察,认真听取病人主诉,注意对比观察,必要时测双下肢同一平面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2.3其他重要器官的特点与护理

2.3.1老年病人神经精神系统特点与护理老年病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有反应迟钝、易疲劳、记忆力差、睡眠不规律、行为不能自制等特点。另外,创伤、住院及手术均易造成老年病人知觉剥夺,产生认知障碍,如错觉、幻觉、时间感觉障碍、谵妄等精神症状。护理人员白天应按分级护理巡视,经常与病人交流,防止病人过于安静、处于浅睡眠状态,使氧饱和度、氧分压降低,从而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对于骨折合并偏瘫的护理十分重要。将肢体放在舒适的位置,避免骨突部位受压,避免足下垂,定时对患肢行被动功能锻炼。对缺乏表达能力的老年性痴呆病人,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避免其白天昏昏欲睡,夜间吵闹,昼夜颠倒的情况。对外伤后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躁动严重者,除药物治疗外,使用约束带和床挡,24h不间断陪护,防止坠床等其他意外事故发生。本组并存脑血栓后遗偏瘫2例,摔伤后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9例,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预防并发症

病人长期卧床,不利痰液排出,易诱发坠积性肺炎,因此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定时通风换气,冬季注意避免着凉,鼓励有痰即咳出,可扶住病人坐起。为防止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鼓励病人多饮水,借助牵引床拉手尽量半坐位排尿,经常用温水擦洗阴部,以保持局部清洁。为防止褥疮的发生,应经常按摩皮肤受压处,保持床铺平整无皱褶,床单衬衣要柔软,勤更换,经常用温水为病人擦身,局部涂擦爽身粉,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为病人递送大小便器皿时,勿擦伤皮肤。病人骶尾处可垫气圈,气圈需有衬垫,不可与皮肤直接接触。患足跟可垫棉圈。如病人发生褥疮,根据情况每日清洁消毒创面后可上罂粟膏,严重者可用去腐生肌散,每日换药要及时,避免其继续发展。功能练习

病人行骨牵引后即指导病人做足趾活动练习,待骨折稳定后进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屈伸练习。病人健侧肢体也应适当活动,以利于改善全身血液循环。牵引撤除后在床上进行功能练习1~2周,然后拄双拐下地,患肢逐渐负重。讨论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骨牵引后护理,要求我们护士一定要有耐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做到护理周到,指导功能练习及时,为病人骨折愈合打下良好基础,坚决杜绝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不给病人增加痛苦,使病人早日康复出院。

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特点

1.1 随着老年人整个机体的衰老,神经系统、精神功能、社会环境的改变,可导致神经功能和心理活动的变化,这些构成了老年人独特的心理特征。

1.2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表现为:情绪、性格、外交改变,智力、记忆力减退等,复杂多样。不论男女都有共同特征,表现为悲观、苦恼、诉苦、自我为中心、躯体不适、易怒、胆小、过分控制、依赖性强、需要同情、紧张、焦虑、缺乏信心、反复思考、判断力差、好攻击、不能处理好关系、多疑、孤独、过于警惕与敏感、难以说服、性情古怪、好争论、接触现实差等一系列问题,说明他们存在着明显的个性问题和心理问题。1.3 从职业来看,老年干部有较多的心理问题,生活满意度差,这是因为不同层次的人员从不同岗位离退休后,从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及有较多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到较小的家庭,生活节律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心理生活上的负荷增加。1.4 从回答问题内容来看,老年人存在的问题产物是躯体疾病的困扰、经济状况的困扰及配偶有病或去世的困扰而引起心理问题,即表现为抑郁、焦虑、烦恼等,也有些是由于交往减少而 出现的心理问题,这说明躯体状况、经济问题、婚姻问题、社会交往等对老年人影响较大。2 老年人的就诊心态和护理需要 2.1 对初诊病人因不知自己得了何种疾病,希望早日确诊,就医心切。加上环境陌生,需要化验或仪器检查,因此情绪紧张,焦虑、心理负担加重。这时护士应该主动接待、热情指导、诚挚相助,力求使病人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让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使病人心身平稳,顺心就诊。2.2 对已就诊多次的复诊病人,诊断仍未明确,心中肯定万分焦虑,此时病人期望得到同情、关心、帮助和尊重,同时又希望尽早明确诊断和受到医疗保护。护士对此应尽量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给病人以心理安慰,同时应善于开导,解除患者的顾虑,同情和支持病人,必要时转请上级医生诊断和会诊,以使病人满意。2.3 对慢性病患者,除嘱其坚持药物治疗外,要根据不同对象做好康复疗养指导,并且用实例鼓励患者,增强其治愈的信心。患者一般年老体弱,常伴有器官疾病,就诊时往往行动不便,厌烦过多的检查,护士应以儿女般的心情,尊敬并关怀老人,当老人走路不便时,应主动上前搀扶,体检时帮助解衣或上床,如转科无陪护人员,应帮助陪送或指明路线,并主动帮助取药等,以免往返徒劳,做好这些工作会使病人感到温暖如家。2.4 对急诊的患者,要有救死扶伤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除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抢救措施外,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情绪工作,掌握好解释的尺度,让病人家属放心,消除焦虑、紧张心理,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抢救工作。3 心理护理的主要措施 3.1 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医护人员要加强医护心理学的学习,善于研究不同层次老年患者的心理情况,提高观察和分析患者心理素质的能力。要有深切的同情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以热情、温和、细心、耐心、认真周到的工作对待患者。3.2 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为消除老年患者的陌生感和紧张感,护士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以热情周到的心态,做到面带微笑,积极主动,亲切自然,精神饱满,服饰整洁,巧妙沟 通,以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患者及家属,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引导患者、服务患者,以消除其陌生、紧张和恐惧等心理。应从老年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出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候诊、就诊环境,注重自身的语言和行为,解除患者的疑虑,增强患者诊治疾病的信心。导医分诊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指导患者就诊,解决患者的疑问,减轻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和盲目就诊心理。3.3 缩短医患间的心理距离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种、不同程度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适时、主动、准确地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需要,因人施护,分别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创设 融洽氛围,拉近医患、护患之间的距离,为患者尽早康复奠定基础¨。减少患者检查、取药、治疗、收费等环节,采取开放式或一对一单独就诊的模式,拆开医患之间一道无影的墙,缩小医患间的心理距离,增进医患间的情感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度。3.4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术过硬和熟练的诊疗技术,是消除老年患者紧张心理的重要条件。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医学全科知识,必须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样才能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为上的配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诊疗效果。提高护士的各项业务技能,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按规章办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准确到位。尤其在穿刺时要掌握无痛操作技术,注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通过自己娴熟的技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尽快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3.5 就诊安排要灵活老年患者的情况千差万别,应区别对待。护士要正确认识和理解患者的就诊心情,给予正确的引导。重症、疑难病的患者,引导他们到合适的医生处诊治,缩短患者就诊的等候时间。一些急症患者要善于分析,灵活安排,同时要做好其他患者的工作,以求得理解和支持。

篇6:护理研究特点

一、正常反应

有发抖、大量出汗、面色苍白。症状可很快消失。

二、急性恐惧反应

无判断力,行为违常,想逃脱。虽然已脱险,但他还以为自己在危险中,企图逃离“险境”,有时又重新跳入火中或水中。

三、压抑反应

表现为迟钝、麻木状,无视周围事物,凝视前方,缺乏自制力。

四、过度活动反应

表现很活跃,似歇斯底里的笑,开不适当的玩笑,注意力不集中,不易限定固定于一处不动。

五、严重身体反应

四肢活动不自如,站立不稳,常有呕吐。

篇7:民营医院护理管理的特点及对策

民营医院护理管理的特点

1.1 医院面临激烈的竞争 企业是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获取利润,医院是通过为就医者提供医疗服务,满足就医者的各种医疗需求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我们说患者是“客户”、患者是“上帝”、患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患者医院就无法生存。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民营医院的与日俱增,医疗服务市场正在形成,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实行医保改革后,参保职工的就医具有一定的选择自主权,患者自动流向那些医疗质量高、费用合理、服务态度好、有技术特色的医疗机构,使医疗服务市场由传统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从而使医院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1.2 护理专业技能发展与提高缓慢 大多数民营医院都是以妇科、泌尿科为重点科室,即使是综合性医院也是以大专科小综合的形式开设,护理专业技能主要以基础护理和泌尿、妇科等专科护理为主,护理服务范畴狭窄、局限,护理技术操作主要是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皮内注射及为专科配备的各种物理治疗等。虽然也开设病房,但床位少、住院患者少、病情轻、病种少、护理服务工作简单易行,不利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与专业素质的提高,造成护理专业技能的发展与提高缓慢。

1.3 护理人员流动频繁 以上海的民营医院为例,护士来自五湖四海,大部分是由全国各地来上海自行应聘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主人翁意识十分淡漠,总感到自己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加之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极易流向待遇更好、工资更高的地方去。虽然每人都与公司签订了合同,但彼此均无约束力,加之各种福利待遇尚未完善,外地来沪务工,个人婚姻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等等,都是造成人员流动频繁的重要因素。

1.4 护理质量标准不统一 由于护士来源于全国各地,护理质量标准要求也不尽相同,各地有各地的要求,各地有各地的标准,就连体温计的消毒方法全国各地也千差万别,有的地方用乙醇消毒,有的地方用戊二醛消毒。加之青年护士多,临床知识及经验欠缺,无菌操作意识淡薄,临床工作中护理操作及消毒隔离工作存在问题很多。

1.5 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营医院的护理队伍结构参差不齐、良莠不一,尤其是医院初开业时,对医务人员的需求量较大,除少数高年资的护士从公立医院退休或因某种原因提前退休后受聘到民营医院从事护理管理工作外,其余绝大部分都是工龄3~5 年的青年护士,呈现老的老、小的小的状况,护师和主管护师等缺乏,有时1 个都没有,无法形成护理队伍的梯形结构,存在着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现象。

对策

2.1 增强服务营销意识 医院没有患者就无法生存,这是民营医院始终面临生存危机的根本。在公立医院,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不懂利润观念,也不关心医院的效益如何,认为关心效益是医院领导的事,护理管理者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在民营医院则不然,管理者除了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外,同时要更新观念,顺应形势,不断增强服务营销意识,培养和引导护理人员全身心的做好医疗服务,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的因人施护,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是民营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做好全方位护理服务工作

2.2.1 牢固树立以满足患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公立医院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在百姓中享有一定的社会信誉,所以患者不请自来。而民营医院是新生事物,患者多带有一种疑惑的心态来院就诊,服务好每一例前来就医的患者,使护理服务逐渐成为民营医院的一种优势,让每一例患者感到温馨、满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因为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不仅能成为医院的长期服务购买者,而且他(她)们还会向身边的人进行宣传,介绍他(她)们来这家医院就医,反之,可能会成为一锤子买卖。我们常说,金碑、银碑不如患者的口碑,必须认真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更多的患者成为我院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购买者。

2.2.2 尊重患者,保护隐私 医院设有导医台,对前来就医的患者做到迎来送往,实行从挂号到配药全程服务,认真落实1 人1 诊室,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人格,做到患者和医务人员完全平等的地位。

2.2.3 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 要求护理服务要做到细化,通过观察患者的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正确判断出患者的需求,及时主动地给予帮助,并且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假如我是此时此刻的患者)服务于患者开口之前。

2.2.4 耐心细心和无微不至的关心 给每位住院的患者送上一个花篮“祝早日康复”,搀扶年迈患者上下楼并协助交费与配药,天冷输液时,每人送上一个热水袋,给候诊患者及时送上一杯水,免费送上科普宣传资料,给饥饿的患者泡好方便面,甚至到餐馆协助买可口的点心„„等等。由于对每一例患者做到耐心、细心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患者十分感动,给我们送来表扬信和锦旗,对我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表示非常满意,他们说“我们在这里如同在家里:一样,感到亲切、方便、舒适、温馨”。

2.3 采取形式多样的“三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

针对民营医院青年护士多,临床经验缺乏这一特点,采取快速、短效培训和定期培训两种方法进行,一些常用的必须尽快熟练掌握的技能,如密闭式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皮内注射及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急救原则等,我们采取同一内容小范围、多次讲解和多次示范的方法进行强化培训,力争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尽快服务于临床;定期培训的内容以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内容为主,事先制订计划,全年不少于8~10 次,请有经验的老同志授课,输液组与物理治疗组定期轮换,参加护理学会组织的各种学习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都有了明显提高。

2.4 努力打造和谐团队,共创“双赢” 我们利用每季度进行护理质量讲评的时间和“5.12”护士节,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和主人翁意识教育,引导她们要热爱护理专业,安心本职工作,摒弃打工思想,以院为家,充分认识到“院兴我盛,院衰我亡”的内涵,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获得双赢的效果。通过工会组织与公司经理协商,逐步改善并不断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同时不定期与所属街道或社区、企业举办联谊会,为解决大龄青年个人问题创造条件。总之,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从对“物”的管理至对“事”的管理,从对“物”的管理至对“人”的管理,努力做到情感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为稳定护理队伍做不懈地努力。

2.5 规范护理操作流程 通过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方法进行,首先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护士长管理、消毒隔离和护理文件书写等,均按“标准”要求详细制订考核细则,由护士长组成的质控小组定期进行全面质量督查,查出的问题及时制订整改措施。开展技术练兵活动,组织护士去二级甲等医院参观学习,参加区护理学组的护理质量讲评会等,经过多种形式培训,使护理人员统一认识,掌握护理质量标准及操作流程,达到了规范护理操作的效果,卫生行政部门多次来我院进行考核与指导,给予肯定和好评。

2.6 重视对骨干力量的引进与培养 在公司及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加强与人才交流部的沟通与联系,按岗位需要对护师以上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选拔与招聘,护理队伍结构有了很大改观。老中青三结合的护理队伍基本形成,为进一步做好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篇8:护理研究特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到本院诊治的68例进行保守治疗并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的宫外孕患者,年龄(21.5±11.6)岁,停经28~36d,经过B超检查后,均无宫内妊娠,输卵管包块直径未超过4cm,且未破裂,无流产迹象,肝肾功能检测正常,无甲氨蝶呤(MTX)禁忌证[5]。

1.2 方法

1.2.1 保守治疗方法给予全部患者甲氨蝶呤每日肌内注射1次,治疗剂量为0.4mg/kg,连续治疗5d;米非司酮,每间隔12h口服1次,每次治疗剂量为50mg,药物口服治疗前后2h后需禁食,连续治疗5d。

1.2.2 心理分析方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并记录各种心理特点的具体表现,结合临床经验将各种心理特征整理归纳,制定成专人调查表格,再结合焦虑自评量[6](SAS)、抑郁自评量表[7](SDS)进行测评,并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记录在案。

1.2.3 护理方法在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后,召开座谈会,形成针对性、人性化、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具体包括搭建护患沟通桥梁、分析心理并实施干预措施、深入细致的贯彻健康教育、帮助并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尊重患者的隐私等。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和体征完全消失,血β-HCG降至正常水平[8];无效:临床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血β-HCG水平未下降。

1.4 统计数据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研究的68 例宫外孕患者行保守治疗,成功63例,3例破裂,2例放弃保守治疗转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成功率为92.75 %。住院10~25d,平均住院17.5d,患者出院1个月内,血β-HCG恢复正常,血β-HC(为282~9 567mIIU/ml,其中<1 000mIIU/ml 16例,1 000~3 000mIIU/ml 20例,3 000~6 000mIIU/ml 26例,>6 000mIIU/ml 6例)。

临床护理中,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评估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极大地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详见表1),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综合比较表1、表2、表3可得,A组患者与B组患者的心理变化比较差异十分显著,针对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对比,极大地体现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术后影响。

3 讨论

作为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治疗时,患者表现出的渴望孕育却非常沮丧的心理,同时患者也为宫外孕产生恐惧、紧张的情绪,表现出对病情过度的担忧;有的患者受经济条件制约,担心治疗所需的费用负担大;有的患者想采取保守治疗,又担心药物的毒副作用[9];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未见效果(血β-HCG下降不明显),患者易对保守治疗产生怀疑,动摇治疗的信心;当血β-HCG下降接近正常时,患者自认治疗结束,自行停药,放松遵医行为等,未婚的宫外孕患者,我们应指导其父母不要过多责备病人,而应该在情感上多支持病人,生活上多照顾病人,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未婚宫外孕者一般年纪较轻,阅历浅、经济条件普遍较差,文化程度较低,心理还不太成熟。而经济状况的好坏与患者的情绪存在着一定关系,经济状况差的患者思想负担较重,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我们应努力使患者的父母在情感上、经济上、心理精神上支持患者。对于已婚者,我们应指导其家属安排好家中的事情,妥善照顾好小孩,使其尽快适应病人的角色,安心养病。无子女病人,我们应指导家属多安慰、开导及支持病人,不要在病人面前流露出对该次怀孕失败而失望、沮丧等情绪。

有一已婚女性患者,两年前因宫外孕行一侧输卵管切除术,现又患宫外孕而入院治疗,由于病情需要又得切除另一输卵管。她非常忧虑自己以后的生育问题,担心自己以后的婚姻稳定性等问题,因而显得非常焦虑不安,一看到医护人员就向我们诉苦,情绪非常不稳定。对此,我们采取多与患者的丈夫沟通,告诉其丈夫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失望、沮丧等影响患者心情的情绪。指导其丈夫直接参与患者的生活护理,使患者能充分体会到亲情及家庭的温暖,让患者能够平安渡过情绪的不稳定期。使患者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建立治疗的耐心和信心,以最挂心理状态接受保守治疗。

同时作为护理人员的我们,我们应该同情患者,尽量创造条件满足其需求,如安排单人房间,平时不随便在其他人面前议论病情,在与患者交谈时,我们要考虑患者的思想顾虑及羞愧心理,注意交谈场合及交谈内容,必要时避开家人及病友,并且应注意语调,勿大声交谈。

摘要:目的:研究宫外孕保守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仙居县人民医院诊治的68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4人,全部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A组给予相关的护理干预,B组不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护理前、后患者的心里、生理改善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生理方面都有明显改善,A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B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上一篇:常政发2011-58号,市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标准的通知下一篇:弹电子琴的幻想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