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研究实施

2024-04-14

护理研究实施(通用8篇)

篇1:护理研究实施

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研

【摘要】目的 对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 对80例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探讨,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2.51±3.26)天同对照组患者的(14.21±3.29)天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睡眠分级护理措施对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临床康复具有显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睡眠分级护理;临床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睡眠障碍为脑梗塞患者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病情康复带来直接影响。通过临床研究,78%脑梗塞患者伴有睡眠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为药物、疾病、住院环境和社会心理等。临床上,改善患者作息制度,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1]。为进一步了解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实施睡眠分级护理的临床康复效果展开对比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治疗组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54~73岁,平均年龄(63.58±8.02)岁;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64.07±9.71)岁。对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展开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不分白昼睡眠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睡眠习惯对其进行护理,患者分散在普通病房中,不对其睡眠习惯进行干预。

治疗组:睡眠分级护理措施,护理人员按照医院统一睡眠作息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患者集中在同一病房中,统一其睡眠时间。①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失眠同负面心理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应在适当时间同其交流沟通,疏导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睡眠。②为患者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减少光、噪声和气温等外界环境给患者带来的干扰,尽可能不干扰患者睡眠周期自然过程,保障患者睡眠质量。③制定合理计划,白天让患者做适度运动,进而增加疲劳感,使得夜间获得最佳睡眠。并为患者制定就餐、作息和活动表,督促患者严格执行,有规律的作息,提高夜间睡眠质量。④诱导睡眠,部分患者在夜间因条件反射变得激动和紧张,出现失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心情舒畅,便于睡眠,或是指引患者睡前热水洗澡、喝一杯热牛奶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取的80例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

治疗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后,其住院时间为(12.51±3.26)天,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护理后,其住院时间为(14.21±3.29)天。对两组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护理后住院时间展开对比分析,治疗组患者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 论

神经生物学因素、病变解剖部位和社会心理学因素等因素为导致脑梗塞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睡眠障碍不仅给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降低其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还给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带来一定影响[3]。睡眠环境为一个重要因素,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分级管理,对其实施统一作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同患者睡眠障碍产生的相互影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药物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睡眠状况,但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产生身体不适等[4]。睡眠分级护理措施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其对住院期间患者睡眠障碍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促使患者恢复躯体功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该种治疗护理措施主要是对患者睡眠习惯和不良睡眠观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出现的睡眠问题为其制定富含规律性的睡眠时间,限制患者睡眠时间,促使患者睡眠生物节律恢复正常,改善患者睡眠障碍[5]。因此,睡眠分级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睡眠质量,本次研究选取患者中,通过睡眠分级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2.51±3.26)天,通过不分白昼睡眠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4.21±3.29)天。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岑晓婷等学者研究中,通过睡眠分级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2.5±3.6)天,通过不分白昼睡眠护理措施护理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4.2±3.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本次研究结果较为相似[6],证明,睡眠分级护理措施对睡眠障碍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良好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睡眠分级护理措施为一种经济、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崔海琴,樊秀琴.综合护理干预促进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的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3,01(11):520.[2] 曾明梅,李瑞英,马 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05(16):83-85.[3] 辛芳芳,郑 涛,王扣英,等.行为护理干预对恢复期脑梗塞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02(24):

167-168.[4] 王嘉麟,郭蓉娟,邢 佳,等.脑梗塞伴发焦虑障碍相关因素研究[J].环球中医药,2009,02(01):35-39.[5] 荣福红.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方法以及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2014,02(18):181.[6] 岑晓婷,陈晓君,吴美芳,等.脑梗塞患者睡眠障碍分级护理管理与病情康复[J].内蒙古中医药,2014,01(04):

169-170.

篇2:护理研究实施

XX妇产医院在20xx年2月12日开始,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了护理理论及基础操作的全方位护理培训工作,各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参加院里“三基”培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用心练习,涌现出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护理操作过硬的优秀人才。为了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技能训练,促进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提升临床优质护理服务能力,将举行一次护理技术操作比武活动。

一、活动目的:

使护士树立“比武中学习,训练中提高,参与中成长”的理念,广泛开展临床护理岗位技能练兵。通过护理技能比武活动形式,进一步规范护士的日常操作,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营造立足岗位、永争一流、展示风采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管理:

组长:XX

副组长:

三、比赛项目:

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无菌技术、麻醉床、女病人导尿等基础护理操作。

以抽签形式参加比赛项目(一人抽一项)

四、参加人员:

全院在岗护士均为培训参赛对象。(45岁以下)

五、时间安排:

20xx年10月2-8号比赛、最后一天进行决赛。

六、考试地点

一楼学术交流厅

七、比赛流程:

1、科室该参赛人员均参加护理部组织技术比武比赛,作为年终护理考核成绩。

2、各科选前1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项目静脉输液、女病人导尿两项(选手抽签一项为决赛项目)。

八、奖励办法: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获奖者将给予一定奖励以资鼓励。

九、具体要求:

1.各护理单元应高度重视此次技术操作比武工作,把此项工作当做20xx年下半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结合本科室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各科室要严格按照技术比武的各项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此项活动,杜绝“搞形式”“走过场”。

3.各科从即日起,精心准备,坚持以技术比武竞赛为主,广泛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

4.参赛选手衣着端庄,按抽签顺序(下发名单)准时到场。

篇3:护理研究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工作模式的改变

1.1.1 根据《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 结合病房实际, 细化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服务项目, 在病房予以公示。依据护理的工作量和患者的病情配置护士达到1:0.4的配比, 采取护士长总负责, 实施小组包干责任制, 将护理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病房。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资质将全科护理人员分为两组, 每组白班护士3名, 夜班护士6名, 设立组长一名由高年资护师担任;把病房的床位分为2个大组, 每组负责24张床位, 每个组员负责8张床位, 危重患者由组长负责, 每个小组基本保证有3名白班护士, 6名夜班护士, 并相对固定, 做到岗位到人, 任务到人, 责任到人。实施方法: (1) 在治疗、护理上均以大组为单位, 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全面负责, 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于一体。采取8h上班, 24h负责, 对患者实施连续不间断的护理。 (2) 责任组长和责任护士每天参加本组患者的医生查房, 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 以便采取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 (3) 责任组长或护士长每天评估和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 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主班护士坚持床边交接班, 做到交班者清, 接班者明。

1.1.2 采用APN排班模式 进行排班模式改变, 经过反复讨论、推敲, 选择采用APN弹性排班方法, 即A班 (8:00~15:00) 、P班 (15:00~22:00) 、N班 (22:00~08:00) 三班的原则安排班次, P班和N班为双班。APN排班明显的减少了交接班的环节, 防止患者信息的衰减, 从而保证了护理安全和质量。同时由于工作时间的改变, 将原来凌晨交接班改为晚上10点交接班, 更好的保证了患者的睡眠, 采取双P班保证了患者护理工作的连续性, 又增加了薄弱环节的人员力量, 同时既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又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更体现了人文关怀。

1.1.3 对护士实行分层使用, 低年资护士负责病情相对稳定的危重患者, 而高年资护士负责疑难、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和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需要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和各项检验指标的患者。

1.2 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1.2.1 为了安全有效的实施和落实基础护理工作, 根据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 制定了《基础护理实施指南》。根据每项基础护理操作制定了符合危重患者的操作规程, 目的是使护士的一言一行都有统一的标准, 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1.2.2为 了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体现“多劳多得, 优劳优得”的原则, 建立激励机制, 制定《护士绩效考核分配方案》。首先, 每月将津贴的10%作为基础护理专项津贴, 根据基础护理完成情况作为单项奖励。再根据护士的职称、年资、岗位职责;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等进行综合考核, 根据每位护士的考核结果来核算津贴。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其培养的重要依据, 对考核成绩优秀者, 在外出学习、进修方面优先考虑;考核结果直接与晋升、年度考核挂钩。

1.3 评价方法

1.3.1 护理质量评分是根据我院护理部每月在基础护理、危重护理、专科护理、病房管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等八个方面进行督查的综合评分, 满分100分。实施后的评分统计是从2010年3月—2010年11月, 每月护理质量综合评分的平均分。实施前的评分统计是2009年同期每月护理质量综合评分的平均分。

1.3.2 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是患者在办理完转科或出院手续后, 护士长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 能配合的患者尽量由患者完成, 无法配合的患者由家属协助完成。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实施前抽取了100份满意度调查表, 实施后抽取了300份满意度调查表。

1.3.3 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是对在示范病区工作的护士和医生进行的问卷调查。

2 效果

自示范病区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以来, 未发生一起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3.1 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后, 责任护理组长要对负责患者的各项护理工作全面负责。护士长是以终末质量与过程质量相结合的质量控制方式来检查工作, 哪项工作没落实, 责任在组长。这就要求组长不仅只自己做, 还要指导、检查组员的工作。层层管理, 层层落实, 是护理工作质量提高重要方法[1]。

3.2 患者在住院期间始终由1名责任护理组长负责, 使患者和家属都有安全感;每位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增加了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 实施后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提高。

3.3 没有护士的满意, 就没有患者的满意。护士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认可, 增加了护士自身的价值认同感;实施《护士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后, 既考虑了护士的职称、年资、岗位职责, 又考虑了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 护士干好、干坏不一样, 充分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使之以饱满的情绪对待患者。

3.4 实行APN排班模式, 其优点有 (1) 三班的排班方式, 比原来多班交接的形式, 减少交接班次数和环节, 减少了患者信息的衰减, 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2) 加强了午间、夜间等薄弱环节中的人员力量, 降低了以往由于人员不足而存在的安全隐患[2]; (3) 对护士本人来说, 减少了上夜班的次数。 (4) 交班时间纳入工作时间, 拖班现象大幅度减少。减少超时工作, 使护士能有更多的支配时间。护士更认同APN排班模式。

3.5 通过对医生的问卷调查发现, 实行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 护士在病情观察方面更细致了。可能由于每位护士均负责相对固定的患者, 护士对分管患者情况更了解, 改变了过去一个班护士负责全病区的患者, 工作范围大而致观察不细致[3,4];在非行政班时间实现双班制, 避免了正常班护士多, 午间, 中班, 夜班护士少, 而导致的病情观察不细致, 减少了意外和风险发生。在病情观察方面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100%, 较实施前提高;在抢救处理方面实施整体护理责任包干制前后无明显变化。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我们深刻感受到患者有了自己的责任护士, 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主动为患者做生活护理, 密切了护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使患者得到了实惠, 病房比以往更干净、整洁了, 陪护的家属明显减少了, 患者自己聘请的护工率下降了10%, 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呈直线上升, 患者的口头表扬每天都有, 感谢信、锦旗不断地增加-患者满意。护士主动与医生交流患者的病情, 医嘱执行得更及时准确, 减轻了医生的负担, 保证了医疗工作的高效率运转及医疗工作对护理的需求-医生满意。护理人员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意识、观念得到增强, 明确了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就是护理工作的基本目标, 提高了自觉性, 增强了责任感。同时, 通过实施责任制小组包干的工作模式, 也促进了护士主动学习的意识, 更提高了护士听、说、干、写的能力, 实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护士满意。

参考文献

[1]赵光红.护理工作量与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8:259.

[2]陈晓红.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公立医院护理工作改革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 2010, 10 (4) :19-21.

[3]Rice BA, Nelson C.Safety in the pediatric ICU:the key to quality outcomes[J].Crit Care Nuts Clin N Am, 2005, 17 (4) :431-440.

篇4:护理研究实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20

分娩对于产妇来说是一个必须经历的心理过程,对于我们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国家来说,多数的产妇都是初产的女性,临床分娩过程常见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况,尤其是产妇由于害怕疼痛而存在的精神紧张导致出血、难产等不良反应。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妇希望能在温馨安全的环境中,在完全无痛或减轻疼痛的情况下完成分娩[1]。我科借鉴其他同行的经验基础上,探讨实施了“以产妇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产科全程护理模式。通过产科全程护理模式的开展,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使产科护理质量得以提高。现将这种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法介绍如下。

全程护理方法

具体方案:随着自然分娩的数量逐年下降,转变传统护理模式势在必行。坚持以产妇为中心,将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工作视为一个整体,把产房护理工作向两端延伸。采取产前助产士及时与产妇沟通,建立良好信任关系,了解其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态度;入院时实施健康宣教,采取必要的心理疏导方式,以减轻产妇对分娩的紧张情绪;产时亲自陪护助产,以缓解产妇的恐惧感;产后亲自指导母乳喂养,护理母婴完成产后康复直至出院,出院后定时段电话回访的全程护理模式。

具体实施过程:①实施过程:产妇入院后由当班助产士主动接诊并作为该产妇的责任助产士,主动介绍病房环境,使其尽快熟悉住院环境,做好与产妇的沟通,了解其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态度,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向其分析两种不同分娩方式的利弊,倡导和鼓励正常产妇选择自然分娩;采用必要的心理疏导方式缓解产妇对自然分娩疼痛的恐惧感,向产妇讲解产程全程护理模式的规范,让产妇熟悉正常分娩的过程及情况,克服产妇的紧张情绪及恐惧感,使其树立靠自己力量来完成整个分娩过程的信心,提升产妇对自然分娩的幸福感;视具体情况为产妇进行乳房护理。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前健康宣教工作,如采用集体授课,图片、多媒体演示产程,产程呼吸训练及哺乳姿势实习操作等,使产妇熟悉正常分娩。讲清正常分娩过程及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的好處,提高产妇对正常分娩和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作好迎接分娩和哺乳的心理准备。产时责任助产士亲自陪护上台助产,提示产妇按照住院时的宣教内容科学分娩,减轻产妇的精神紧张和疼痛感。胎儿娩出清理呼吸道后,即刻将新生儿裸体趴在妈妈胸前行皮肤接触30分钟。剖宫产产妇清醒者在手术室内进行,麻醉未清醒的产妇回病房后立即进行皮肤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协助新生儿有效吸吮母亲乳头。产后1小时再次帮助新生儿早开奶,巩固吸吮反射促进早泌乳[2]。以后实行母婴24小时同室,在产妇得到休息后再次到床旁指导哺乳。进行母婴康复指导,与母亲一起为婴儿进行抚触按摩。协助并鼓励产妇在分娩后头2天努力增加哺乳次数,按需哺乳和夜间哺乳,教会产妇乳房按摩及母乳喂养的技巧。产后2小时督促产妇自解小便,按摩子宫,检查阴道出血情况,观察血压并及时进食保暖。在责任区域病房内带领产妇做产后健身操,根据每一位产妇的实际情况适时做好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告知工作。在产妇出院后,由责任助产士电话跟踪回访至新生儿满月,解决产妇在家庭康复护理中遇到的问题。②与传统方法的区别:产房白班固定一位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准备消毒物品,及时清理补充用物,保证用物齐全,急救物品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做好空气、器械的消毒监测。协助产妇分娩时的工作。夜班助产士坚守岗位,产妇宫口开大3cm进待产室,助产士按上述具体方法一直陪护至分娩后2小时送回病房。相比较传统护理病房的产妇,虽然也同时享有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宣传及母乳喂养知识技巧的指导,区别在于把产妇的护理工作分阶段由不同护理人员完成变为由一名经验丰富的责任助产士全程指导,既增加了产妇的信心,又能使责任清晰明确,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产妇与护理人员沟通不一致造成的不必要的失误。

结果

住院分娩人数增加,要求自然分娩人数逐年上升,剖宫产率呈下降趋势。结果见表1。

讨论

有利于病情病理过程的早发现早处理:及早发现并预防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头位难产,减少新生儿窒息发生,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做到了专人专护产妇从住院到分娩出院的整个过程。

有利于开展早接触母乳喂养:早吸吮促进产妇早泌乳、充分泌乳,提高纯母乳喂养率,有效的早吸吮早开奶,使新生儿早得到满足。

有利于产妇心情的调整:产妇生产后,在抚摸婴儿的过程中,可以排遣苦闷,放松紧张的神经,有利于产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她顺利度过人生中的这个重要阶段,防止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产妇在护士协助指导下能进行护理婴儿、哺乳、更换尿布、正确对婴儿抚触等日常生活,能促使其转入母亲新角色,接纳新生儿,承担起产后责任。

有利于产妇的迅速康复:产后的康复指导,对于产妇的产后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产妇在心理山能够感受到医院的关怀,同时也能够在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积极做好自身康复工作。

产程全程护理干预模式是在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产妇生理上、心理上、情感

上的支持,有助于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消除焦虑、恐惧的情绪,使分娩时疼痛程度明显改善[3]。对产妇而言具有专一性,针对性;就护理工作而言,具有有序性,连贯性。促使该模式的操作者——助产士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加工作责任心,努力克服和纠正不正确的护理模式,保证产科护理模式更好持续地开展,不断提升产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小荷,张瑜,陈淑芳.产程中笑气吸入与全程助产责任制护理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8):709.

2 庄依亮.现代产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20.

3 何明娇,李耘,赖雪梅,等.陪伴分娩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5):24.

篇5:优质护理实施方案

2018年骨伤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方案

在总结上一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以“保障护理质量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目标,发挥中医特色,提升专业水平,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改进护理质量。结合我科专业特点制定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作目标

(一)认真落实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以患者满意为总体目标,立足专业发展深化服务内涵。

(二)规范护理行为,保障护理安全。

(三)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二、活动人员组成

以护理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为框架,在护理部的指导下,全科人员积极参与。把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列入目标责任制管理,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工作措施

(一)筹备启动阶段

1、召开全科医护人员会议,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强调医师、护士、患者的相互支持、理解和配合,强化服务理念,为科室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护士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必须履行的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3、制定“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计划,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管理奖惩办法。

(二)采取有效措施,在重点工作方面有所突破,持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1、进一步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分管病人,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8名患者。

2、全面履行护士职责。综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协助医师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师沟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提供心理护理。

3、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合理搭配各班高、中、低不同年资护士,保证重点时段的护理人力,保证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三)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己弹性排班

1、继续实施2017年护士分层管理,严格按照患者病情分工,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合理搭配各班高、中、低不同年资护士,保证重点时段的护理人力,保证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2、做好科室护士的临时调配以及调配登记工作,严格按照护理部要求合理排班,做好弹性排班,尽可能做到护理组长责任制。

3、充分调配护士积极性,关心护士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保证同工同酬,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为护士工作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

(四)健康教育

整理本科室常见病的健康教育资料,设有健康教育资料栏,每个病人由主管护士发放相应的健康教育资料并向病人讲解,每日不少于1次。

(五)加强护理查房

每月针对科室病例进行护理查房,尽快提供年轻护士的业务水平。

(六)进一步提供工作质量

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病房环境、基础护理、分级护理措施的落实、临床护理工作细节质量等纳入护士长每日查房必查巡查内容。

2、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制,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纳入每月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每月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

3、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减少家属陪护,做到陪而不护,提高患者满意度。

(七)优质护理服务相关情况的开展

1、继续为患者提供便民服务,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2、向新入病人及家属告知科内意见簿的位置,便于患者及时提出意见,意见簿由护士长每月查看登记。

(八)科室自查、行政督导评价相结合科室定期对照优质护理评价标准进行自查,对照本方案的要求认真加以落实。护理部在科室实施活动和自查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指导。

篇6:护理技术比武实施范文

随着医学护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护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护理人才,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家圆妇产医院在2014年2月12日开始,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了护理理论及基础操作的全方位护理培训工作,各科室护理人员积极参加院里“三基”培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用心练习,涌现出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护理操作过硬的优秀人才。为了鼓励广大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护理技能训练,促进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提升临床优质护理服务能力,将举行一次护理技术操作比武活动。

一、活动目的:

使护士树立“比武中学习,训 练中提高,参与中成长”的理念,广泛开展临床护理岗位技能练兵。通过护理技能比武活动形式,进一步规范护士的日常操作,激发护士的学习热情,营造立足岗位、永争一流、展示风采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管理:

组长:兰总魏院

副组长:

三、比赛项目:

静脉输液、氧气吸入、无菌技术、麻醉床、女病人导尿等基础护理操作。以抽签形式参加比赛项目(一人抽一项)

四、参加人员:

全院在岗护士均为培训参赛对象。(45岁以下)

五、时间安排:

2014年10月2-8号比赛、最后一天进行决赛。

六、考试地点

一楼学术交流厅

七、比赛流程:

1、科室该参赛人员均参加护理部组织技术比武比赛,作为年终护理考核成绩。

2、各科选前1名选手参加决赛,决赛项目静脉输液、女病人导尿两项(选手抽 1

签一项为决赛项目)。

八、奖励办法:

本次竞赛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获奖者将给予一定奖励以资鼓励。

九、具体要求:

1、各护理单元应高度重视此次技术操作比武工作,把此项工作当做2014年下半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结合本科室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各科室要严格按照技术比武的各项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此项活动,杜绝“搞形式”“走过场”。

3.各科从即日起,精心准备,坚持以技术比武竞赛为主,广泛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

4.参赛选手衣着端庄,按抽签顺序(下发名单)准时到场。

5.比赛以教学模型进行,实行“真人”模拟,有关交代(口述要点),人性化服务,沟通自然。

护理部

篇7:优质护理实施方案

星耀医院医[2013] 第004号

签发人:李建军

2013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服务水平,落实基础护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护士条例》为主线,以强化基础护理为重点,全面加强临床护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护理改革,规范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推进医院护理工作和谐发展。

二、组织准备

(一)医院成立“创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建军 星耀医院院长 副组长:张

艳 星耀医院业务副院长

龚道辉 星耀医院行政副院长

成员:朱延高 星耀医院医务部总监

刘惠英 星耀医院护理部主任 王锡勇 星耀医院医务部主任 刘建荣 星耀医院财务总监 张晶晶 星耀医院人力资源部主任

荆桂荣 星耀医院后勤物资部主任,供应室负责人 王

萍 星耀医院康复科主任 樊惠琼 星耀医院康复科护士长 罗建波 星耀医院康复科副护士长 宴和飞 星耀医院综合外科主任 洪丽萍 星耀医院综合外科护士长 李

伊 星耀医院综合内科主任 龙艳玲 星耀医院综合内科护士长 孙丽娇 星耀医院手术室护士长 张文英 星耀医院妇产科主任 王

蕾 星耀医院妇产科护士长 王露佳 星耀医院门急诊科护士长

(二)下设创建办公室:

主 任:刘惠英

护理部主任 副主任:王 蕾

妇产科护士长 成 员: 李

综合内科行政主任

荆桂荣

供应室负责人 樊惠琼

康复科护士长 罗军波

康复科副护士长 龙艳玲

综合内科护士长 孙丽娇

手术室护士长 王露佳

门急诊护士长 洪丽萍

综合外科护士长

以上人员负责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科室的现场指导及考核,创建办公室设在护理部。

(三)召开动员会,传达精神

1、传达昆明市卫生局关于《2010年——2012年推广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活动方案》的通知

2、传达《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及2012年“优质护理病区(房)验收标准”

3、传达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

4、解读我院2013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活动的主题、目标及临床护理工作重点

5、解读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评价标准

三、争取各部门的协调与支持

(一)分管院长组织财务部门协调支持,提高临床一线护士的待遇,延长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时间。

(二)给予人力支持

1补充临床一线护理人力资源。2参加护士岗位工作护士均持证上岗。

3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人数95%以上;病房床位与护士之比为1:0.4。

4、弹性排班,人力配置合理。

四、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使护理服务更加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努力实现护患关系零距离;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基础护理到位,专科护理达标,努力实现护理质量零差错;护理理论基础扎实,操作娴熟,努力实现护理技术零缺陷;廉洁从业,诚信护理,尊重患者隐私,维护患者权益,努力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

(一)患者满意

临床护理工作直接服务于患者,通过护士为患者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强化基础护理,使患者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改善,感受到广大护士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职业文化,感受到护理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二)社会满意

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服务,在全社会树立医疗卫生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政府满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通过提高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惠民、利民的总体目标。

四、活动主题

夯实基础护理、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建立长效机制、提供优质服务。

五、活动范围 住院部综合内科、综合外科、妇产科、康复科。

六、优质服务病房活动内容

(一)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根据《综合医院管理标准》配置护士,将新招聘护理人员充实到临床一线护理队伍,保证护理人力资源需求,力争科室实际床护比达到1:0.4。

(二)改革护理管理模式,提升护理服务品质。

1、实行整体责任制护理模式。实行护士与病人责任包干制,每位护士负责8名病人,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

2、实行弹性排班并增加帮班的模式。使得薄弱环节的护理人力有所加强,减轻护理人员的压力。同时尽量固定护士所管床位,责任护士真正做到掌握每个病人“十知道”,提高护理质量,体现护士自身价值,做到病人满意和护士满意。由责任护士根据病人不同的自理能力,通过实施完全代偿、部分代偿、支持教育三种护理活动,承担起全面、全程负责病人的责任,促使护士必须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病人病情、诊疗计划、护理要点,真正实现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的活动目标。

3、组建基础护理队伍。在推行护士分层次管理的基础上,将5年内护士作为基础护理的主力队伍——“基础护士”,以完成基础护理为主。将高年资护士作为基础护理督导员,承担基础护理指导和完成落实情况督查工作。

4、加强健康宣教和基础护理,完善细节服务。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第一面开始,对于新入院的患者,护士面带微笑、起立迎接新病人,给患者和家属留下良好第一印象。备好床单元。护送至床前,妥善安置,并通知医生。完成入院体重、生命体征的收集。主动进行自我介绍,入院告知: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管床医生和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的使用、作息时间及有关管理规定等。了解病人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和顾忌,建立信赖关系,减轻患者住院的陌生感和孤独感。

(2)晨间护理采用湿扫法清洁并整理床单元,必要时更换床单元。并注意及时与患者沟通以了解患者睡眠情况等,并协助患者清理个人卫生。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告知其饮食内容。做好失禁的护理,及时更换潮湿的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每日会阴护理2次。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卧位,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和肢体的功能锻炼。按需要给予翻身、拍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指导有效咳嗽。加强巡视压疮高危患者,有压疮警报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适宜的病室温度,嘱患者注意保暖,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支持,评估手术知识,适当讲解手术配合及术后注意事项。告知其禁食禁水时间、戒烟戒酒的必要性。按需要给予皮肤准备。做好术前指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拍背、训练床上大小便等。对于手术后的患者准备好麻醉床,并遵医嘱准备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证管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4)对出院的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术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术后换药、拆线时间、复查时间等)。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护送患者离开病区,并做好出院登记。对患者床单元进行消毒。

5、丰富服务内涵

(1)转变服务理念:根据病人身心特点给予细致周到护理,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专业技术操作中:多一声问候,多一句关照,多做一些健康指导;创造适合病人活动的环境,减少病人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发生率;特殊检查前后及时告知,减少病人疑虑,增强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2)拓展服务内涵:根据病人需求,提供个性化、连续性护理服务。继续完善出院病人“电话随防”,给病人提供更多疾病预防、饮食调控、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使护理工作由院内延伸到院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重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主动巡视,关注病人病情变化、感知需求、心理反应、社会支持等,真正体现护士围着病人转。让病人体会到周到、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感受到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热情。

(3)“六声三到位服务”,超越病人期望。在病人入院至出院的各个环节细化服务内容(六声:来有迎声、治疗护理有请声、巡视有问声、病人合作有谢声、工作不周有歉声、走有送声”。三到位:做到位、说到位、管理到位)每月护理部发放《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听取意见;护士长对每个出院病人发放《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护士长每日早晚巡视病房及时了解病人需求,保证了护患沟通的有效性、专业性。护士每班严格交接班,询问每个病人是否对服务满意,了解病人需求,从细微之处体现关爱真情,超越病人期望,使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

6、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管理

病房内禁止吸烟,禁止使用电器。病房内无杂物,床单元干净整洁,用物摆放整齐,使病房管理规范化。为扭转“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局面,减轻病人家属负担和困难。如陪检到位,病人住院有专人护送进入病房,外出检查时有专人护送,解决因病造成家庭与工作的矛盾,营造一个良好的医疗秩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也让家属了解患者病情、与医生护士沟通,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有陪无护,进一步落实基础护理服务和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促进护患沟通,构建亲情般的护患关系。

(三)持续质量改进

1、完善考核标准。修订有关的护理规章制度和质量考核标准,成立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研讨,以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加强基础护理培训。为保证基础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就饮食、排泄、活动、晨晚间护理、床上更换床单、更换卧位等项目进行专门的操作培训,使护理服务规范到位。

3、加强专科培训,提高专科服务实力。加大对专科护士的培养力度,利用高年资专业知识丰富的老护士组织专题讲座,开展专科疑难病例讨论、护士沟通技巧培训、专科疾病知识宣传和健康知识指导、专科护理会诊,进一步完善专科护理常规,落实责任护士随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提升专业护理内涵。主动给予专业的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康复护理,保障护理质量安全。

(四)建立激励机制,科学分配护士绩效奖金。

护士长负责对科室护理人员奖金二次分配,通过设置护理岗位系数、个人综合能力考核等实现个人的考核。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同工同酬、核算标准统一。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参与意识极大地被激发,整体工作绩效大大提高。

总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要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以新目标、新理念、新思想贯穿于每个护理人员的头脑,真正用实际行动做到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在加强服务内涵建设的同时,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长效持续的发展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引领星耀医院的护理工作跃上新的台阶,为等级医院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星耀医院

2013年3月20日

主题词:优质护理

实施方案

送:院长

行政副院长

业务副院长

发:医院各科室、部门

共印13份

篇8:护理研究实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241例, 均为安岳县人民医院2010年6至8月首次接受电子喉镜检查的有指证门诊耳鼻咽喉科患者, 无严重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者, 将该组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21例, 男67例, 女54例, 年龄17~81岁, 平均 (55.4±12.1) 岁;对照组120例, 男69例, 女51例, 年龄18~79岁, 平均 (56.3±12.5)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P>0.05。

1.2方法

1.2.1

两组患者的电子喉镜检查均操作技术常规进行,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即:做好检查前的准备, 讲解检查中的注意事项, 给予必要的安慰及解释, 获得患者的信任, 使其配合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

1.2.2干预行为

1.2.2.1认知干预

干预组在检查前首先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精神状态、职业等,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评估, 了解其对检查的认知程度, 心理状况,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1) 首先向患者讲解纤维喉镜检查作用和价值, 告知患者该检测痛苦小、安全性高、直观性强, 打消患者疑虑。 (2) 简单介绍检查前准备步骤及检查方法。 (3) 介绍表面麻醉剂的起效与持续时间、鼻咽喉部喷药后可能引起的不适及应对方法。 (4) 喉镜检查时的配合方法。 (5) 检查后注意事项。对多数患者需强调的是不适症状的原因与应对方法。

1.2.2.2环境干预

做到一人一诊室, 保护患者隐私, 室内保持安静, 检查者不说与病情无关的事情, 根据患者的喜好可播放悠扬舒缓的音乐, 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理念, 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诊查环境。

1.2.2.3情感干预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流,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检查时可一边轻按其上肢或握住手, 从身体上安抚患者, 增加其安全感。还可一边用轻柔的言语安慰, 指导其配合, 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使患者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 提高主动配合能力, 达到检查的预期效果。在患者感觉痛苦时, 护士及时介入,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 取得患者信任, 对有些重度焦虑、紧张的患者可允许家属陪伴, 通过与患者的肢体接触, 使其肌肉放松, 情绪平静[1], 使检查的顺利进行。

1.2.2.4行为干预

满足患者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缓解心理压力。检查结束后指导患者应在候诊室观察20~30min, 此时护理人员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术后鼻咽喉部的会出现的不适, 如麻药的作用致吞咽困难、咽喉部不适等, 并告知患者出现不适时的应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同时仔细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出现, 若有出血倾向或并发症者应严密观察并给予处理。

1.3评定方法

1.3.1生理指标

由专人负责测定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以及心率。血压用同一卧式普通血压计, 心率以脉率计, 测量方法与部位一致。分别于患者提交检查申请单时休息15min后和插入电子喉镜前各测量一次, 两次测量时间相隔约45min, 体位一致。

1.3.2术中不适程度评定

由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紧张、恐惧的程度进行评估。不适程度主要按照其行为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及表情, 分为完全没有、轻度、中度、重度4个程度。

1.3.3检查效果指标评定

两组患者完成电子喉镜检查操作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理指标测量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血压、心率、呼吸无显著性差异,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压、心率、呼吸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或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中不适程度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患者电子喉镜插入时间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电子喉镜插入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1, 见表3。

3 讨论

3.1 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电子喉镜检查的耐受性

电子喉镜是继间接喉镜、直接喉镜、纤维鼻咽喉镜、硬管喉镜后出现的又一新型鼻咽喉部疾病诊断工具, 是目前鼻咽喉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最直观的手段, 但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普通内镜检查, 患者在检查的过程中需接受一个难受的过程, 往往产生恐惧、紧张、敏感性增强等现象, 加之有些患者对电子喉镜检查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及认识上存在的误区等因素, 容易引起患者恶心及血压、脉搏变化等躯体性应激反应。本研究表明, 对电子喉镜检查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后, 患者恶心、呕吐、紧张及恐惧个强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且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3.2 实施护理干预可稳定患者情绪, 提高患者适应能力

音乐是自然界声音的再现, 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 是一种物理能量, 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 提高多种病症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认知能力、社交能力, 缓解躯体和精神痛苦[3]。在本研究中, 在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时为患者的检查过程中提供音乐背景, 选择患者喜欢的轻松愉快的音乐, 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 尽量柔和,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帮助患者通过听音乐能够转移其注意力, 缓解现实的压力, 协助个体达到生理、心理和情绪的整和, 改善不良情绪, 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的恐惧程度, 稳定血压, 减少恶心发生次数的作用。

适应是当环境改变时, 机体通过自身的代谢, 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 以生物体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提高适应能力, 可以增强患者对环境的应激性, 最大限度地减少应激反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患者在做电子喉镜检查时, 其耐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心理反应, 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往往反映为某些行为的改变[4]。本研究中观察组有7例患者在检查中出现憋气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给予有效的帮助和关怀, 鼓励其进行平静的深呼吸, 必要时进行吸氧, 使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缓解, 症状消失。

全程护理干预侧重患者的心理、认知行为及环境因素, 以减轻焦虑情绪。使机体处于高度节能状态, 保证患者的呼吸平稳, 心率、血压稳定, 从而使机体对应激的高反应性降低。有研究表明, 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十分必要, 其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减少对患者不必要的损害意义重大。其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 并在特定条件下能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5]。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取有效的全程护理干预方法, 提高了患者的适应能力, 使机体调整到最佳适应状态, 减轻其心理压力及生理上的不适反应, 有效地缩短检查所需时间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电子喉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241名首次接受电子喉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血压、心率、呼吸及不适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插入电子喉镜的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电子喉镜检查患者的痛苦, 并有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电子喉镜检查,全程干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粉婷, 丁哓英, 关锐利, 等.抚触对减低白内障患者局麻手术中焦虑水平的实验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10) :871-872.

[2]袁晓红.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焦虑状态调查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1, 16 (4) :240.

[3]Snyder M, Wieland J.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therapies:what is their place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pain?[J].NursClinNorth Am, 2003, 38 (3) :495-508.

[4]周霞, 王毅, 张燕.帮助患者做好内镜检查的心理准备[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9, 18 (2) :901.

上一篇:“利剑高悬警钟长鸣”警示教育主题展参观体会下一篇:无与伦比的馈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