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发育性支持护理

2024-05-02

早产儿发育性支持护理(通用7篇)

篇1:早产儿发育性支持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共90例, 均来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出生的早产儿, 其中男婴49例, 女婴41例, 双胞胎婴儿22例, 三胞胎婴儿3例。出生时体质量1225~2500g, 平均1850g, 其中体质量在1225~1500g婴儿12例;1500~2000g婴儿76例;2000~2500g婴儿12例。胎龄:30~36周, 平均胎龄33.5周。并发症:出生时伴有窒息13例 (轻度窒息8例, 重度窒息5例) , 胎粪吸入6例, 颅内出血2例, 感染4例。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体质量及并发症程度等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45例早产儿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 主要护理内容为:对早产儿保暖护理、对早产儿早期喂养护理、预防感染护理、呼吸道护理等。观察组45例患儿均给予早期支持性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2.1 婴儿体温护理

因早产婴儿的体温调节中枢未能发育成熟, 对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 刚出生后棕色脂肪往往较少, 体表面积相对较大, 婴儿散热较快, 很易出现低体温现象。故在护理时应尽早的将早产婴儿放置于暖箱中, 并根据婴儿的体能调节暖箱温度, 一般将婴儿体温维持在36.5℃左右为宜。在进行其他护理干预时要集中进行操作, 尽量减少暖箱打开次数, 以免降低暖箱内温度。本组早产婴儿出生后均放置于暖箱内。

1.2.2 婴儿出生后环境护理

因早产儿出生后神经中枢系统发育并不完全,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故婴儿娩出后应尽量减少光线和噪音的刺激, 在护理时应要控制室内的声音强度, 护士及家属避免敲打婴儿暖箱, 患儿在暖箱内可采取“鸟巢”式体位, 并可在暖箱旁播放轻柔音乐, 避免强光直射, 以免刺激婴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婴儿呼吸情况, 若发现婴儿呼吸异常或呼吸停止, 立即采取适当的刺激, 以帮助婴儿迅速恢复。

1.2.3 早期喂养

对早产婴儿进行早期微量的喂养, 对肠胃激素及胆汁的分泌有促进作用, 在加速肠黏膜生长的同时促进胃肠道蠕动能力, 从而可减少胃肠道外营养时间, 增强婴儿体质。开始喂养时可用糖水先进行试喂, 若婴儿无呕吐, 可逐渐开始喂奶, 若母亲条件充足, 最好使用母乳[1], 对无母乳条件婴儿可给予配方奶粉喂养, 喂养时奶量应由少至多, 根据婴儿情况逐渐增加, 以婴儿不呕吐、不腹胀为喂养原则, 婴儿一旦发生呕吐、腹胀, 立即暂停喂养, 待婴儿恢复后开始少量喂养。对于部分不能经口喂养患儿可使用无孔安抚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 从而锻炼婴儿吸允能力。待婴儿体质量在2000g以上或出生4周后, 根据婴儿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铁剂及维生素D补充。

1.2.4 抚触护理

待婴儿体质稳定、耐受性较好后实施抚触护理干预, 抚触次数:2次/d, 抚触时间10~15min/次。在抚触前护理人员要温暖双手, 并涂抹婴儿润肤油润滑双手, 抚触时要播放轻缓柔和音乐, 面带微笑, 首先让婴儿取仰卧位, 对面部、胸部、脐部、下肢依次抚触, 面部抚触由中央至两侧抚触, 胸部以交叉抚触, 脐部做顺时针抚触, 下肢由大腿向脚依次进行抚触。然后让婴儿取俯卧位, 依次对头部、肩部、背部抚触。注意在整个抚触的过程中手法要轻、动作要慢, 若在抚触过程中婴儿出现哭闹、呕吐等反应时, 立即停止抚触。整个抚触要在暖箱内进行, 并与婴儿睡眠周期保持一致, 不可影响婴儿正常休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早产婴儿奶量摄入情况、平均每天体质量增长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及出院时24h睡眠情况, 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表示, 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在婴儿平均每天体质量增长量、24h睡眠时间及出院时奶量摄入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均<0.05)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 (P均<0.05)

3 讨论

早产儿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提前分娩婴儿, 一般胎龄在28~37周, 因胎儿分娩过早, 其身体各种器官及功能发育均不成熟, 致使早产婴儿体能较弱、适应力较差, 从而很易引发感染、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对早产儿的支持性护理已经有了较高水平。有关资料表明:对早产儿早期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 能明显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2]。支持性护理干预是较常规护理更具人性化、全面化的一种护理, 是护理人员在观察婴儿行为的同时, 思考自身行为可能对婴儿造成的影响, 并给予支持性的干预措施, 以促进婴儿发育[3]。

因胎儿在母体子宫环境已经适应, 早期分娩的早产儿体质较弱, 分娩后对新环境不能及时的适应。为此, 模仿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对提高早产儿的适应性有很大帮助, 将早产儿放置于暖箱内, 并保持“鸟巢”式体位, 在维持早产儿的正常体温的同时减少了外界对婴儿刺激, 增加了婴儿的安全感, 使婴儿对外界的接触有一定的延缓性。早产儿体质过弱、体质量较小是生长发育迟缓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早产儿早期给予科学合理的喂养是提高婴儿体质的关键。因此, 在早产婴儿体征平稳后给予适量的母乳喂养, 以保证婴儿体内热量大卡的供应, 并且非营养性吸吮能帮助婴儿兴奋迷走神经, 刺激胃肠道发育, 婴儿能尽早的进行科学喂养。抚触是帮助早产新生儿适应新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进行抚触护理时可增加婴儿迷走神经的张力, 促进消化功能的发育, 提高早产婴儿的免疫力和应激能力, 促使早产婴儿能够尽早适应新环境, 减少哭闹、改善婴儿睡眠。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近年来对新生早产儿实施了以上支持性干预措施, 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结果显示, 通过实施支持性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在体质量增长、奶量摄入、睡眠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并缩短了住院时间。说明早期的支持性干预措施能提高早产儿的摄入奶量, 改善睡眠时间, 增强婴儿体质。笔者认为, 住院期间对早产儿支持性的护理, 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婴儿体质, 促进婴儿早期发育, 但婴儿出院仍需继续支持干预, 护理人员要帮助婴儿家长制定合理的支持性方案, 以保证婴儿出院后的健康发育。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支持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常德市第一中医院出生的9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给予早期支持性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体质量增长、奶量摄入、睡眠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均<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早期支持性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早产儿,支持性护理干预,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薛艳霞.婴幼儿合理喂养与儿童生长发育[J].中国医药导报, 2008, 5 (30) :147.

[2]吉海燕, 沈晓洁, 尹萍等.低出生体重儿舒适护理的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8, 12 (14) :86.

篇2: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进展

【关键词】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765-02

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抢救成功率与存活率明显提高,但随访研究发现早产儿易出现注意力缺陷、学习困难、语言表达、理解能力障碍[1]。甚至会留有神经系统疾病和各种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等,这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要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必须提高护理质量。近年来我国各地对早产儿发育支持的护理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发育支持护理的概述

发育支持护理(Development Supportive Care,DSC)[1]是改变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环境和照顾方式,从而预先保障早产儿及其家人身心健康的护理方法。DSC重點是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护理,要求照护人员能预先估计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应激压力,给予支持性措施,缓解压力,尽可能排除环境中妨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如声、光、温度等,创造更好的环境,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3]。

2 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措施

2.1 改善NICU环境

早产儿常需要在NICU监护,而NICU的环境明亮而吵闹。由于早产儿的视听觉发育不成熟,刺激的输入与他们的发育预期需要不一样造成超载和压力时,会影响正常的神经发育——过早启动的皮质路径可能抑制日后的分化,干扰脑部正常的发育。

2.1.2 减少噪音刺激 NICU病房的噪音来源于各种仪器设备,包括暖箱、监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仪器报警的声音和医护人员活动及操作治疗的声音等等。早产儿长期暴露于过强的噪音环境中,可使听力减退的危险增加,造成脑及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和语言及交流障碍。相对低的生活环境噪音对早产儿听觉系统的发育是积极有益的[4]。减少噪音对早产儿的影响,为早产儿营造安静的治疗、睡眠环境,病室内声波<60dB。医护人员控制说话的音量,避免在暖箱、床旁交谈、记录。开门、关门及开关暖箱门时动作轻柔,勿在暖箱上放置仪器,以减少仪器振动对早产儿的刺激。监护仪及电话音量调节至最低,对各种报警快速反应并及时处理报警音[5]。

2.2 提供同步综合感觉刺激训练 患儿在安静觉醒状态下,在距离眼睛15—20 cm处悬挂颜色鲜艳的音乐玩具和红球,,从中线开始注视后慢慢向两侧移动,3—5 min/次,2—3次/d,以促进视、听觉发育[6]。

2.3 抚触 早产儿大脑发育具有较强可塑性,智能发育存在较大潜力。抚触能促进早产儿体格发育和行为功能的发育,促进其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7]。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而促进其生长发育,接受抚触的早产儿能增加迷走神经紧张性,促进食物吸收的激素如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增加,在不增加热量的情况下,使早产儿增加了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在患儿清醒的状态下,两次喂奶之间、沐浴前后或睡觉之前,保证其不疲倦、不饥饿、不烦躁时进行抚触。抚触前适当涂抹润肤油,以轻柔的动作分别对早产儿的头面部 、胸部 、腹部 、 四肢 、手、足、背部进行抚触,同时进行语言交流,每天1-2次 , 每次5-1 0 m i n[8]。

3 小结

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出院后仍需要对其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家长的护理相当重要,护士在早产儿出院前,需向家长讲解发育支持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出院后尽早开始视、听、嗅、触知觉、语言功能等的早期教育,做被动操,使早产儿在各方面均得到训练[7]。同时还需要成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早产儿出院指导中心,建立完善的体系,为家长提供支持和有效的资源,减轻家长的压力,帮助家长正确护理孩子,使早产儿的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让更多的早产儿及家庭受益,以最终改善早产儿预后。

综上所述,采取人性化、个性化的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可以促进早产儿身心的发育,使早产儿有安全感,改善睡眠状态,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增进营养,加快体重增长,促进疾病恢复[9],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发育支持护理模式对于早产儿远期预后的影响程度还需要我们广大医务人员共同研究和不断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张丽威.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支持[J].临床实践,2012,30(5):146-149.

[2]卢林阳.早产儿发育照顾护理综述[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l):85-86.

[3]张晓丽,董荣芝,王娜娜,等.发育支持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3,36(1):10-12.

[4]王莹,张巍,李兴启,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噪音对早产儿听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6):346-349.

[5]周冠蓉.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B):35-42.

[6]刘艳春,武艳霜,廉德花,等.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2113-2117.

[7]欧美荣,戴梓宁,苏琳娜,等发育性全程照护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6):54-56.

[8]余捷文,金伟.发展性照顾理念在NICU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2):64-65.

篇3:早产儿发育性支持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科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住院的早产儿168例, 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4例, 对照组出生男45例, 女39例, 观察组出生男50例, 女34例, 体质量均为1000g~2000g;胎龄28~36周;两组对其原发病及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 均给予静脉营养。两组早产儿性别、体质量、胎龄、入院时间、疾病种类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把早产儿置于暖箱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把早产儿置于已预热好的有自制鸟巢的暖箱中进行常规护理。

1.2.2 自制“鸟巢式”护理

用温馨颜色的绒布或棉布剪裁成长160cm×170cm、宽10cm×15cm缝制成椭圆形鸟巢状, 两侧做一条护带及一扣环, 方便捆包。或用方形包被对角折叠后卷曲成长条状, 沿早产儿身体四周围绕 (包括头部) 形似鸟巢。使用前先将“鸟巢”放入温箱中预热33~34℃, 然后将早产儿裸体放入, 颈下垫软枕, 以保持颈部伸展位, 在根据早产儿胎龄、体质量调节温度。

1.2.3 观察指标

以每天进奶量增加的进度、每周体质量的增长数、是否安静睡眠、体温波动、皮肤破溃发生率、住院天数、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无硬肿及窒息发生作为参与指标。两组均施予早产儿发育支持性护理手段, 如抚触、声光的控制等。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与对照组早产儿相比, 观察组的早产儿较对照组的早产儿出生时体温易升至正常, 日后体温波动小;体质量增长快;安静、惊跳少;住院天数缩短,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5) , 见表1和表2。

3 讨论

3.1“鸟巢式”护理对体温的影响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 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 皮下脂肪少, 基础代谢低, 体表面积相对大, 散热机会增大, 易随环境温度的高低而左右其体温。在工作中因为是早产儿所以要进行一系列的治疗、喂奶、换尿片、皮肤护理等等的操作要开关暖箱门, 就很容易引起暖箱内温度下降, 导致早产儿的热量丧失, 致使早产儿的体温不稳定, 波动大, 更易引起硬肿的发生。暖箱内放入“鸟巢”, 将早产儿睡在“鸟巢”内, 身体四周均有高约10cm的绒布护围环绕, 可使暖箱内的暖气较大部分的集中在“鸟巢”内, 亦可减少开暖箱门时的空气对流, 从而减少环境温度的波动, 减少散热, 减少对早产儿体温的影响, 给早产儿一个较为稳定的中性温度环境。

3.2“鸟巢式”护理对睡眠状态的影响

新生儿病区是无陪护的病区, 而早产儿同样具有心理活动、精神需求及需要被关注, 需要安全感和亲情的交流[1]。而且病区患者多, 较嘈杂, 有哭声、仪器的警报声、工作人员的说话声、操作声、走路声等, 刺激着每一位早产儿, 使早产儿不能安静有效的进行睡眠, 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而“鸟巢”的四周的围边是用优质的棉布或绒布制成的, 早产儿被松软轻柔温暖的绒布环绕, 似感觉在母亲的子宫里, 从而满足了早产儿的心理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早产儿的惊跳反应, 使其消除紧张情绪, 能尽快适应母体外的环境。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为抬头俯屈、颌部贴近胸部、四肢屈曲交叉于胸腹前, “鸟巢”的边缘高约10cm, 可以固定早产儿的体位, 使其保持与宫内姿势相似的体位, 即双手及双腿靠近身体中线呈卷曲状态, 不但使早产儿感觉舒适、安静、减少哭闹, 而且还可维持稳定的生理及肢体活动。

3.3“鸟巢式”护理对体质量的影响

早产儿使用“鸟巢”环绕后, 护围能触及面部, 促进手头互动以及吸吮手指或拳头等的非营养吸吮[2], 能提高吸吮力, 同时垂体激素分泌增多, 特别是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最高峰[3], 增加喂奶的次数及增进奶量, 减少肢体无意义的活动, 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 使体质量增长快, 有利于生长发育。

3.4“鸟巢式”护理对皮肤的影响

在工作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在暖箱内的早产儿, 大多数肢体活动较多, 经常会无意识的将四肢移动到靠近暖箱壁的地方, 烦躁的患儿甚至用四肢敲打, 然而暖箱内睡床与暖箱壁之间的空隙容易造成早产儿的肢体皮肤破损、挤伤等;早产儿因皮下脂肪少, 外踝、肘部、脊椎隆突处易造成局部皮肤破溃且不易恢复。“鸟巢”高约10cm的柔软绒布护围环绕, 就可以将这些不安全因素消除, 明显减少了皮肤破溃的发生, 减少了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

4 结论

“鸟巢”给早产儿提供了一个母体化环境, 安全舒适。使用自制“鸟巢”护理的早产儿比未使用“鸟巢”护理的早产儿吸奶量增加, 体质量增长快, 安静, 四肢惊跳次数减少, 生命体征较稳定, 皮肤破溃率减少、减少了呼吸暂停发生次数、硬肿及窒息发生少, 从而使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存活率升高, 提高了生存质量, 缩短了住院天数, 减轻家属负担, “鸟巢式”护理是从仿生学角度满足了早产儿舒适、安全与归属的需要, 完善了人性化服务理念,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4]。

参考文献

[1]樊立伟, 李雪芹.新生儿病房实施心理护理体会[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 5 (3) :213.

[2]屈晓红, 卢惠.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及胃肠道转运时间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 2003, 11 (2) :91-94.

[3]钟丰彦, 张镜如.人体生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472.

篇4:早产儿发育支持的护理

【关键词】避声;避光;非营养性吸吮;体位;抚触。

新生儿相关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早产儿的存活率得到显著提高但早产是脑瘫、脑损伤、智力低下等的高危因素,且相对早产儿更容易出现认知和行为发育方面的迟障,如精神发育障碍、视听和运动功能受损、语言表达和理解障碍、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因此,专业人员面临着使他们的预后和发育过程最优化的挑战。为了提高早产儿的长期生存质量,20世纪80年代开始专业人员对早产儿实施发展性照顾(DevelopmentalCare),即发育支持护理。

发育支持护理的概念

发育支持护理是一种针对早产儿所采取的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其护理原则是减少不良的环境刺激,并根据早产儿个体的具体情况给予能促进早产儿自身发展的良好支持。其理论基础主要是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子宫内外环境的改变,NICU环境对早产儿的影响,以及早产儿行为发育协作系统理论。发育支持护理比较人性化和个体化,要求照护人员改变工作形态,观察早产儿行为,了解早产儿,思考自身行为对早产儿可能的影响并给予适当照顾;视早产儿为主动参与的合作者,将早产儿的行为作为照顾上的指标,根据早产儿的表现及需求调整照顾步伐,提供个体化的体位放置、喂养计划及皮肤接触机会,让父母参与合作,提高早产儿和家庭的舒适性。国内外研究已表明,发育支持护理可改善早产儿近期预后,如促进生长,有助于喂养,减少住院天数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生理应激、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等

发育支持性护理5个方面

1、避声

监护仪音量调至在55-60分贝,这对大人来说也是十分舒适的。但是对使用呼吸机的患儿(机械通气,CPAP),这都是噪音超过75-85分贝能使成年人感到不适。响亮尖锐的声音可以达到100-200分贝,可以损害耳朵的听力;响亮或尖锐的声音可以改变体征,如:心率上升,呼吸加快,呼吸暂停血氧下降,也会惊吓寶宝而打扰睡眠。要求做到说话轻,轻关门关窗,不要在暖箱上面挂东西,调轻机器报警和电话铃声,关掉收音机声音以降低声音水平。在所有大的声音中父母的生音似乎对早产儿来说是最印象深刻的了。播放有父母谈话和对宝宝的说话声音的磁带有可能是一种使患儿安静下来的方法。无论如何,对VLBW来说,发出的任何额外声音都会成为打扰因素。播放磁带的时候需要观察患儿是否喜欢

2、避光 灯光会成为打扰因素的原因在于:

(1)明亮的灯光会损伤眼睛;

(2)经常的灯光刺激会打扰患儿的生活规律

(3)明亮的灯光会使患儿一直睁着眼睛东张西望

(4)模拟子宫黑暗的环境用遮光毯遮盖暖箱表面

3、非营养性吸吮

把早产儿手放在嘴上让其可以自我安慰。进行介入性操作时喂一些蔗糖水,减少疼痛对患儿的刺激和哭闹

4、体位

(1)理想的体位是:左侧或右侧的中心屈曲的体位,鸟巢模拟子宫内结构

(2)气促和呼吸暂停的患儿采用俯卧位,减少呼吸作功

(3)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避免下颌触及胸部的体位,以免妨碍呼吸,可在颈后垫纱布条起支撑作用

(4)经常变换体位或在更换暖箱时改变患儿头足的方向,以避免一侧扁头的出现而影响患儿日后的头型美观

5、抚触

(1)抚触的条件:

①保持房间温度在25度左右,每次做抚触的时间以30分钟以内为宜

②采用舒适的体位,居室里应安静、清洁,可以放一些轻柔的音乐做背景

③不易太饱或太饿的时候进行

④预备好毛巾,尿布及替换的衣服。

(2)抚触的准备工作:

①确保舒适,在15分钟内应不受到打扰,放轻柔的音乐。

②最方便做抚触的时候应是在沐浴后或给宝宝穿衣服的过程中,房间要保持温度。

③ 抚触者双手要暖和、光滑,指甲要短,以免划伤小儿皮肤。

④ 在做抚触前先温暖双手,倒一些婴儿润肤油于掌心

(3)抚触的顺序:

①抚触先从头部开始,依次为胸、腹部、四肢和背部,有序进行。

②先从5分钟开始,在逐渐延长到15—20分钟。每日1—2次。

③抚触后穿好纸尿裤和衣服。

篇5:早产儿发育性支持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住院的22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10例。对照组中男68例, 女42例。胎龄32~36周, 平均胎龄 (31.56±2.42) 周。平均出生体质量为 (1746.23±23.53) g, 平均出生身长为 (43.63±1.56) cm, 平均出生头围为 (30.12±1.43) cm。分娩方式:剖宫产59例, 自然分娩51例。观察组中男66例, 女44例。胎龄31~36周, 平均胎龄 (31.47±2.35) 周。平均出生体质量为 (1747.58±23.26) g, 平均出生身长为 (43.35±1.43) cm, 平均出生头围为 (30.03±1.25) cm。分娩方式:剖宫产61例, 自然分娩49例。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告知早产儿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同意接受随访。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分娩方式、体质量、头围、身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所有的早产儿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根据标准对早产儿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营养方案。在出生后2 d对其使用氨基酸, 第3天开始使用脂肪乳[2]。脂肪乳以及氨基酸的用量最初时保持在1.0 g/kg, 以后增加0.5~1.0 g/ (kg·d) [3]。当肠内所需要营养达到总量的70%时, 方可停止胃肠外营养支持。待早产儿出院后对其采用母乳或者配方乳喂养。观察组采用积极营养支持方案。自出生第1天开始对其使用氨基酸, 最初使用剂量为2.0 g/ (kg·d) 。增加0.5~1.0 g/ (kg·d) , 到第4天时氨基酸用量达到3.8 g/ (kg·d) [4]。与此同时对早产儿使用脂肪乳, 从最初剂量为2.0 g/kg逐渐增加至3.5 g/kg。对于葡萄糖的输注则从4.0 g/ (kg·d) 开始, 每天持续增加。当肠内营养达到总量的90%时, 方可停止胃肠外营养支持[5]。此外对于观察组还为其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母乳以及配方乳, 根据情况在住院期间为其补充配方乳。早产儿在出院后建议进行早产儿配方奶或母乳加母乳添加剂喂养[6]。

1.3随访方法矫正胎龄40周开始进行随访, 6个月内1个月1次, 0.5~2.0岁, 3个月1次, 根据随访情况进行干预, 及时纠正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问题[7]。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1~2岁体格发育指标比较在对早产儿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高、头围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情况比较观察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测定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各时间点两组比较, 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MDI:智力发育指数;PDI:心里运动发育指数

3讨论

孩子的降生无疑给家庭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对于整个家庭而言至关重要。但是产妇个人体质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早产儿的出现, 给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早产儿宫外神经发育迟缓是早产儿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 给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以及神经发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8]。传统的营养支持方案主要是当早产儿满足出院标准时改为对早产儿使用足月儿配方奶或者母乳喂养, 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够有效的填补早产儿早期的蛋白质以及能力累计缺失。早产儿配方奶含蛋白质相对较高, 这种蛋白质/能力比值能够有效地满足早产儿生长的需要。早产儿配方奶中所含有的足量易吸收的脂肪可以提供早产儿生长所需要的脂肪, 其中所存在的亚麻酸以及亚油酸有助于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而早产儿出院后强化营养主要指的是通过强化的早产儿配方奶、母乳以及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进行喂养的方式, 当早产儿出院后强化营养可以从校正年龄3个月~1岁一直应用。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高、头围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观察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测定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早产儿采用积极的营养支持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早产儿的发育营养状况, 减少早产儿宫外神经发育迟缓的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究早产儿宫外神经发育迟缓及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对其干预的临床影响。方法 22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10例。对照组早产儿采用传统常规的营养方案, 观察组早产儿采用积极营养支持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不同阶段的体质量、身长、头围以及早产儿宫外神经发育迟缓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高、头围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早产儿,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观察组早产儿智能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早产儿采用积极的营养支持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早产儿的发育营养状况,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早产儿,宫外神经发育迟缓,营养支持方案,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光, 贾西燕, 刘彦民, 等.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及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对其干预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 (24) :33-35.

[2]李慧琴, 陈平洋.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研究进展.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5, 29 (2) :158-160.

[3]范圆圆, 王婧, 蒋犁.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危险因素及追赶生长的评估研究.现代医学, 2014, 42 (8) :856-859.

[4]王学敏, 朱艳萍, 王莉.积极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影响.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 (12) :1054-1058.

[5]乔燕, 王红云.早产儿宫外发育迟缓的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2, 44 (12) :1449-1453.

[6]曾淑娟, 杨皓, 丘惠娴, 等.早期足量营养支持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中的作用.热带医学杂志, 2013, 13 (5) :644-646.

[7]梁玉美, 潘红飞.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研究进展.右江医学, 2013, 41 (4) :597-600.

篇6:早产儿发育性支持护理

[关键词] 早产儿;低体重;静脉营养;临床观察;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9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64-01

产儿指胎龄≥28周至<37周的新生儿又称未成熟儿,[1]早产儿。早产儿哭声低弱,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薄而微红等症状,早产儿的吸允能力差,吞咽反射弱,为容量小,常出现哺乳困难、乳汁误吸以及胃食管反流,造成喂养不耐受。经肠道喂养后,经常出现呕吐、胃潴留、腹胀等问题,限制其成活率的提高[2]。为了使早产儿能够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机体营养支持,促进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笔者现将41例早产低体重儿静脉营养支持临床观察与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4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婴22例,女婴19例,体重在1800-2500g,平均2120g,身长在35-47cm,平均身长41.2cm,胎龄在30-37周,平均胎龄34.4周。其中合并窒息的2例,合并呼吸暫停综合征的3例。此组病例均符合静脉营养支持的适应症。

1.2 方法 ①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时一般首选择患儿的头皮静脉,因头皮静脉具有血管丰富,血管呈网状分布,表浅明显,血液回流路径较多的特点,因此只有向心进针就可以,静脉回流快。手背和上臂静脉虽然较粗直,血液回流丰富,穿刺成功率较大,由于在活动的范围因此不宜护理,一般手背和上臂静脉作为备用选择穿刺点[3]。②进针方法:操作者应密切评估患儿血管情况,根据血管的位置,决定进针的角度与方向。头部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及额浅脉一般为进针角度为5°-15°的方向而耳后静脉为15°-30°的进针方向;手背和上臂静脉一般为30°-60°进针方向。④进针要领:操作护士的动作要轻、稳、准、慢,在未选择好血管后不要轻易下针,也不要将针刺入皮肤后再寻找血管,这样会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加大[4]。穿刺时针头斜面进入皮下后,以一定角度斜度由浅到深缓缓进针,见回血后用左手拇指和示指按住Y接口处,右手捏住针翼将针芯退出2-5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血管内,将针芯全部退出后固定针柄。当患儿哭闹时,头皮静脉回流压力升高,血管会有一次短暂充盈的时间,巧妙地抓住短暂的时间,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在静脉穿刺置管时切忌进针过速,否则易穿破血管造成穿刺失败。

2 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2.1 维持体温恒定

2.1.1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温度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护士每4小时检查室内温度、湿度是否适宜。

2.1.2 监测体温变化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放入婴儿温箱中保暖,并应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一般体重1001-1500g温箱温度33-34℃,1500-2000g温箱温度32-33℃,体重大于2000g在箱外保暖者给予头部戴帽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护士每4小时给早产儿测体温一次,使体温保持在36.5-37.5℃之间。

2.1.3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给氧指征是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中,动脉氧分压(PaO2)小于5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TcSO2)小于85%者,通过吸氧使动脉氧分压维持在50-80mmHg或经皮氧饱和度达到90%-95%,吸入氧浓度及时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氧疗引起的视网膜改变。呼吸暂停者给予拍打足底、拍背、吸氧处理。

2.1.4 合理静脉支持治疗:防止低血糖发生,遵医嘱采取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详细记录每一次出入量,准确称量体重,以便分析,调整补充营养[4]。由于早产儿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注射维生素K1,预防出血。

2.2 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准备工作 ①护士心理准备:穿刺的护士要充满信心,要有沉着、冷静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与技术水平紧密相连,但也受心理因素、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必要时可请患儿家属避开。②其他准备:协助者将患儿头部按压、按住膝关节、肩和四肢不让患儿身体扭动,固定牢靠。穿刺时光线明亮以及照射的角度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或太暗都不利于静脉穿刺,最理想的光线是明亮光线。③小儿头皮静脉血管充盈程度以及血管的弹性较低,在为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时,由于护理中为了操作的简单,用药的方便与快捷,首选一般均为头皮静脉穿刺,因此护士对于头皮静脉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超过于肢体静脉穿刺。而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的血管较细,而在穿刺过程中留置静脉留置针选择的静脉穿刺针的型号过大,与患儿的血管不成比例,往往造成穿刺失败。

3 小 结

早产低体重儿普遍存在的营养缺乏的问题,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早期采取静脉营养支持临床治疗。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促使早产儿的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作用;严格执行各项临床护理操作规范,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早产低体重儿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周传鸾.实施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0(2):215-216.

[2] 薛军民,全莲花.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8,6(9B):2392-2393.

[3] 朱爱武.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25):2395-2397.

篇7:早产儿发育性支持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1日—2009年6月1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64例为干预组, 男38例, 女26例;胎龄33~37周, 平均 (32.3±2.8) 周;体重900~2 000 g, 平均 (1 738±214) g;1 min Apgar评分 (8.5±1.7) 分, 5 min Apgar评分 (9.6±1.2) 分;阴道分娩39例, 剖宫产25例;其中出生后轻度窒息6例, 重度窒息2例。随机选择2007年6月1日—2008年5月31日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64例为对照组。两组早产儿性别、年龄、胎龄、体重、Apgar评分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给予吸氧、保暖、抗感染及喂养等常规治疗和护理,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

1.2.1 住院期间干预:

在住院期间对干预组早产儿进行发育支持护理, 包括减少噪音、光线和疼痛刺激, 建立“鸟巢”式体位, 实施母乳喂养、婴儿抚触以促进亲子关系建立, 预防感染和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1.2.2 出院期间干预:

新生儿出院时取得家长同意和配合, 建立早产儿护理干预随访卡, 定期 (6个月内每2周1次, 6个月后每月1次) 指导家长进行早期干预训练, 并复查新生儿行为智能发育情况。干预护理内容包括: (1) 视觉刺激:早产儿在吃饱1 h时处于觉醒时间, 是进行视觉刺激的最好时机, 可采用色彩、亮光和物品刺激等方法进行;1个月内可用色彩鲜艳的玩具、父母说话的笑脸, 引导孩子关注周围的人和物, 逐渐增加各种视觉信号刺激的频率和速度;1个月后可以用不同图案的物品、光亮的东西或手电筒, 慢慢扫过孩子的视线让其追踪;4~5个月后可以将孩子放在地板、沙发不同的高度, 从不同的高度看事物。 (2) 听觉刺激:母亲可以朗读诗歌, 听各种唱片声音, 从不同方位发出声音的方式, 训练早产儿方位听觉及对不同音调的辨别能力。 (3) 触觉刺激:科学研究表明[3], 由于皮肤和大脑在发育上存在同源性, 通过适度抚触早产儿皮肤, 能对大脑产生良好的刺激, 促进大脑发育。同时进行穴位按摩 (每天2次, 每次5~10分钟) , 还能增强消化功能, 促进营养吸收, 是早产儿最好的神经和精神营养。 (4) 前庭功能训练:可采用悬吊于被单内左右侧翻、荡悠、摇篮/摇床、转椅以及充气大球训练等。 (5) 被动体操:被动体操可使早产儿脑区血流量增加, 总血红蛋白上升, 不仅能促进运动发育, 对脑发育和损伤的修复也十分有利。 (6) 主动训练:按照婴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俯卧位抬头、翻身、平衡、抓握、坐位和爬行等强化主动运动训练。

1.2.3 观察指标:

(1) 测量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12个月时体重、身高和头围一般发育状况。 (2) 两组早产儿分别于生后3、6、12个月时应用Gesell (中国标准化) 婴幼儿发育量表[4]进行行为发育商 (DQ) 测试。DQ评分包括:适应性 (AD) 、精细动作 (FM) 、大运动 (GM) 、语言 (L) 和社会行为 (PS) 5项指标。判定标准为≥90分为正常, 76~89分为边缘, ≤75分为异常。

1.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形式表示, 分类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早产儿失访情况

干预组12个月内共失访3例, 失访率为4.7%;对照组12个月内共失访4例, 失访率为6.3%。两组失访率比较, 无显著性差异 (χ2=0.00, P>0.05) 。

2.2 两组早产儿一般发育状况及并发症比较

由表1可见, 干预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6.1% (22/61) ,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 (35/60) , 有显著性差异 (χ2=6.02, P<0.05) ;干预组早产儿12个月时体重、身高和头围一般发育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两组早产儿行为DQ比较

由表2可见, 干预组早产儿于生后3、6、12个月时行为DQ正常率分别为27.9%、52.5%和88.5%, 均高于对照组的23.3%、31.7%和63.3%, 其中出生后6、12个月时行为DQ正常率有显著性差异 (χ2=5.36, P<0.05;χ2=10.53, P<0.01) 。

%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 新生儿抢救技术的提高, 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越来越高;但随着存活率的提高, 伴随智力障碍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也日渐增加, 成为医学界越来越突出的课题。早期护理干预是通过对早产儿进行各种感官刺激、提供丰富的环境教育以提高早产儿的智力能力的各类训练。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一般发育状况和行为DQ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 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早产儿行为智能发育, 对改善预后、减少智力伤残和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Sajaniemi N, Makela J, Salokorpi T, et a1.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attachment patterns at four years of age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fter early intervention[J].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01, 10 (2) :122-129.

[2]全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 主编.实用儿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92.

[3]肖绪武, 孙长凯, 童雪涛, 等.早期综合干预改善早产儿智能和运动发育的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10) :1355-1358.

上一篇:礼仪之星 策划书下一篇:生鲜超市促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