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峰镇镇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2024-04-19

安峰镇镇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共4篇)

篇1:安峰镇镇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安峰镇镇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镇依法行政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紧贴改革发展稳定中心任务,紧扣“争当践行科学发展观先行者,争创建设和谐新安峰”的目标,紧抓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目标举措,着力把建设法治政府与建设高效、廉洁、服务型政府融为一体,突出重点,创新举措,注重实效,有力地促进了我镇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高度重视,摆上位置

我镇坚持把推进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着力在领导上强化,在机制上优化,在力度上硬化:一是坚持强化领导,完善领导抓依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机制。根据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认真分解落实,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依法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情况,研究落实依法行政具体工作。二是有机协调,优化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商讨对策措施,明确相关部门任务,并注重工作的统筹、协调与配合,力求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三是把握关键,硬化依法行政的推进机制。结合开展“法治为民点题服务”活动,推进依法行政的开展,对涉及依法行政的重大事项,按照项目化管理、序时化推进、合法化实施的要求,开展全过程跟踪督查,确保工作推进到位。机制的完善、领导的强化、合力的形成,为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突出,全力推进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树立亲民政府、诚信政府、守法政府的新形象。一是着力推进决策的科学民主化。对事关全镇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重大事项,坚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注重把好“三关”:即把好程序关。决策前注重调查研究,以召开论证会的形式,倾听专家的意见,力求使决策事项体现科学的要求,如在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高效农业开发项目实施前,我镇都召开项目论证会,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会商,并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把好民意关,积极推进重大事项听证制度,尊重民意,体现民志,符合民愿,在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土地补偿、拆迁安置、物价调整、疑难问题解决等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方面的重大事项,都及时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如在万亩土地整理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我们召开了项目区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把政策交给群众,把拟定方案告诉群众,让基层干部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在上情与下情的有机结合中,使项目的实施赢得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同与积极支持。把好法律关,力求使政府的每一项决策、每出台一项政策、每作出的一项行政行为都符合法律规定,有效避免行政诉讼行为的发生。对政府制定的文件,事先都履行必要的审核、签发、备案程序,同时请法制部门审查把关,并适时提交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充分酝酿研究。同时对不规范的文件进行清理和废止。二是着力推进行政行为规范化。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断推进行政行为规范化。第一,规范执行主体。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制度,坚持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办事,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第二,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亮证执法、全面落实执法事项告知制度,尊重群众的知情权、申辩权、控申权,以负责任的态度处理好行政执法的相关事项。今年以来,全镇共立行政处罚案件37起,其中涉及违法生育处罚32起,涉及土地违规案件5起,目前已执行到位35起,行政诉讼案件件2起;第三,务求文明执法。把法律条文的钢性与执法过程的柔性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法律的严肃性,又体现执法过程人性化要求,既注重严格执法,又注重认真释法,使法律精神让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遵循,从而避免执法过程中新矛盾的发生;第四,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管事。针对区划调整后,政府债权收回难度大的实际,我们一方面做债务人工作;另一方面对一些债务主动上诉至法院进行依法清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着力推进政府行政信息公开化。不断完善公共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强化政府信息公开。首先,全面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实施上下联通、横向互通。为了提高政府服务效能,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方便人民群众。今年初,我镇将便民服务中心、工业经济服务中心、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其次,全方位拓展政务公开广度,对政务信息、科技信息、劳动力资源信息、土地需求、重大项目建设等信息做到及时公开发布,今年以来共发布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信息183条,科技需求信息50条,劳动力需求信息82条,土地需求信息24条。再次,全力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三、夯实基础,提升素质 坚持把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政府法制工作队伍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基础工作来抓。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开展创建群众满意机关、群众满意站所等活动,以开展学法普法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坚持做到“三个着力”:一是着力提升政府领导团队法治水平。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以中心组学习为载体,每月一学,每季一法,每法一考,做到学法计划、内容、时间、人员、效果“五落实”,并将领导干部学法情况列入年终考核范畴,通过强化领导学法,提升了政府团队的法治水平。二是着力提升执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一年来共举办行政执法人员培训10批次160人次,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三是着力提升全民法治意识。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依法行政的优良环境,结合开展科技、法律、文化“三下乡”活动,组建普法宣讲队开展巡回宣讲,利用广播开展法制讲座,自编自演法制题材文艺节目,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建设法治长廊,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法律咨询和以案释法,使广大群众置身于浓厚的法治氛围之中,提高了全民法治意识,促进了依法行政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我镇还结合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以提高群众对行政工作满意率为目标,有效开展行政执法部门“述、询、评”活动,与群众面对面访谈活动,对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认真梳理,制定措施,及时加以改进。

篇2:安峰镇镇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东海县安峰镇人民政府

自被省农委确立为农业现代化示范镇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及指导下,我镇严格按照省农业现代化示范镇建设的要求,探索发展模式、加大建设力度、创新服务手段,继续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加快农业标准化、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进一步增强“兴农富民”意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科技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发展,努力实现农业发展的新跨越。

一、找准切入点,改造传统农业,构筑现代化农业体系

按照《江苏省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各项要求,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在省农委挂职干部的指导下,科学编制《安峰镇农业现代化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山东高效农业园区、安北农业园区、大稠西甜瓜、石埠西红柿、毛北西红柿、阜塘水稻机插秧等农业现代化示范点,充分发挥示范点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我镇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其中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依托道年蔬菜专业合作社,辐射前放、大放等村,每年新增设施蔬菜1000亩。建设一座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占地100亩的蔬菜交易市场,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大稠西甜瓜示范区,依托大稠西甜瓜专业合作社,辐射小稠、蒋河、峰西、山西、陈东、陈集、阜塘等村,每年新增大棚西甜瓜1000亩。毛北西红柿基地以毛北村为核心,依托毛北西红柿专业合作社辐射毛南、库西等村,每年新增设施西红柿1000亩。石埠西红柿基地以石埠村为核心,依托石埠西红柿专业合作社辐射峰南、六马、钟何等村,每年新增设施西红柿1000亩。阜塘水稻高产万亩创建以阜塘村为核心,依托飞云农机合作社,辐射大稠、小稠、陈集、陈东等村,每年推广水稻机插秧5000亩。

积极申报现代农业项目。在省农委挂职干部的指导服务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1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安峰镇实际情况,积极申报现代农业项目,安峰镇山东村设施蔬菜基地项目、水稻高产万亩创建项目、阜塘村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已经上报省农委审批正在实施。

二、明确着重点,实施外向带动,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加大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投入。一是加大农田建设投入,根据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1年完成10000亩建设目标,目前已建设水泥渠32km,砂石路25.3km,土地复垦2000亩。二是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除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购买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外,镇财政拨出60万元用于农机合作社(农户)购机补贴。据统计今年全镇新增大中型拖拉机8台,高性能插秧机3台,步进式插秧机60台,联合收割机36台,植保机60台。三是建设高效设施农业,镇政府出台一系列高效农业优惠政策,当年新建温室大棚每栋补助2万元。目前,大稠西甜瓜基地面积达5660亩,大棚2000栋。安北农业园区温室350栋,面积1000亩。山东农业示范园区温室360栋,面积1200亩。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上海客商投资1000万元,成立江苏泽润现代农业公司,种植设施精品葡萄。

深化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革,一是大力推进规模专业组织建设,上半年已经申办希宝植保等2家专业合作社,二是积极探索合作社分账核算和按股分红,由农经站代为合作社记账,股东大会决策,实现股份合作社按股分红。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一是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目前已申报大稠西甜瓜、南山茄子等无公害农产品5个,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对全镇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进行全面跟踪,做好到期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产品换证工作,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上市质量。积极引导、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生产、管理与加工,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我镇农产品质量,向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发展,打响安峰农业品牌,不断提高全镇高效设施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

三、抓住关键点,优化要素配置,加快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精心规划,有序推进,城镇框架逐步拉开。以建设功能齐全小城镇为目标,继续对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沿湖、环山结合带进行详细规划,将山、水、城开发有机结合,进一步明晰了空间布局。实施镇区路网建设,在原有道路基础上拓宽、延伸、新建“三纵四横一环”道路体系,拓展了镇区空间。改造升级牛安路,栽植栾树1100余株,铺设彩砖4000多平方米,路牙石5000多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0余盏,建设灯桥、大型城雕各3座,城镇形象得到有效提升。持续加快旅游开发,年内圆通寺完成受戒台装修;滨湖广场完成规划设计和部分土建工程,成功签约高档商务会所项目,旅游产业链得到有效延伸。

巩固成果,综合整治,农村形象稳步提升。农民新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山东新村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推进,年内新建住宅楼50户,完成输气管网、雨水、污水管道和老村庄复垦。截至目前共建成标准化住宅楼360户。南山新村---农民新村形象提升的又一工程,目前村内道路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可容纳585户。农业产业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山东高效农业示范园在投入150多万元,完善沟、渠、路、道等设施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完成日光温室大棚360余栋。通过改良种植技术,科学引导大稠等村西甜瓜发展,连片种植达到5660亩,现代高效农业在农业结构的比重不断加大。扎实推进移民项目建设,年内共投入移民资金437.05万元,修建水泥路约2.05万平方米;大小桥涵58座;下水道5126米;砂石路8838米,促进了农业实施的完善。

四、选好结合点,提升服务水平,夯实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创建群众满意的农业窗口服务单位,提高农业现代化服务水平。根据省农委《关于开展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活动的通知》要求,镇农技推广站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定责定岗挂牌服务,改进农业服务方式方法,创新服务手段。一是抓好农业科技示范户工作,我镇今年稻麦、瓜菜、生猪、渔业等各类科技示范户310户,技术指导员定期上门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示范户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每个示范户带动周边农户15户以上,二是抓好农民培训工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组织农技站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头,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等方式做好农民培训工作,引进、推广设施农业生产新技术;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念,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聘请有关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担任技术指导,同时安排镇农技人员跟从学习,以便于以后为农民提供服务,提高全镇高效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今年已举办多期培训,培训农民6500人次。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既懂经营又善管理,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示范户,发挥了农业示范户的带头作用,拓宽了科技下乡的渠道,实现了技术、知识、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全镇的农业发展。

四、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建设,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基层的农业服务事业单位,是把科学技术直接传递给广大农民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教兴农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基层农技推广站的工作条件、基础条件和服务功能,建立一支适应新形势、体制通畅、机制灵活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使之成为我镇农业发展和科技传播的主渠道,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镇农业现代化工作出现了一个好的态势,但下一步工作还很繁重,我们要按照省农委的要求,加大组织推动力度,加快建设进程。总体思路是:继续以现代化统揽农业工作全局,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调整,以市场为导向,以富裕农民为目标,转变思维方式,拓展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狠抓现代化三大任务的落实,即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一是继续做好万亩高产创建工作,春季以安北、后放为核心,做好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确保小麦高产稳产。二是积极组织各村及相关单位建设实施2011年高效农业发展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基地建设的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建设大型育苗中心,大型交易市场,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化服务链,实现农超对接。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观念,提高农民科学技术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聘请有关农业科研院所专家担任技术指导,提高全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四是继续深化“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创建活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为明年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工作奠定基础,切实做到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打好思想基础;加强调研,打好思路基础;明确明年目标,打好工作基础。我们有信心乘势而上,开拓创新,使我镇农业现代化工作再上新水平。

篇3:安峰镇镇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2010年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一年, 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个背景下, 我国的社会保障工作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 新华社记者徐博、皮曙初日前专访了在武汉参加全国社会保险局长会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

落实新农保试点、养老医疗保险“漫游”

“全国首批新农保试点启动以来, 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各地要求尽快扩大试点的呼声很高。”胡晓义告诉记者, “从各地初步实践情况看, 新农保能否顺利实施, 能否及早推开, 关键在于基层经办管理服务能力。”

他说, 如果通过试点, 能够总结出宣传广泛深入、服务方便快捷、发放及时到位、信息规范准确、基金安全完整、并能持续调动群众参保积极性的成熟经验, 就完全有可能加快新农保推进步伐, 提前实现全覆盖。

“同时, 要确保养老保险关系转续办法平稳实施。”胡晓义说, “这个办法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层次问题, 既涉及地区利益关系的调整, 又涉及基层管理能力提升, 还涉及群众社会保障意识的培养, 要办好这件好事并不容易。”

胡晓义坦言, 春节前后是一个考验阶段, 大批农民工返乡过年, 会有一部分人提出退保要求;而春节后农民工返城重新就业, 是对接续关系承诺的真正检验。

“我们要抓住重点时段和重点人群, 持续宣传, 并积极主动开展与参保人员对账等活动, 用实例来证明‘续保、转保不退保’是更好地维护了他们的权益。”胡晓义说话掷地有声。

这位副部长告诉记者, 2010年还要全面落实医疗保险转续暂行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意见。其中医疗保险转续暂行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 他要求各地要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于6月底前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进一步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缺失问题

“近年来,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 陆续填补了一些制度空白。”胡晓义坦言, “但仍有部分群体游离在社保制度之外, ‘从无到有’的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

他告诉记者, 以下三项是今年制度建设新的突破点:第一, 研究制定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指导意见, 统筹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原家属工、“五七工”的养老保险问题。第二, 下大力气解决“老工伤”问题。通过多渠道筹资、多形式并举, 争取年底基本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第三, 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绝不是为了财政‘甩包袱’, 而是为了促进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胡晓义说,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统筹互济、分散风险的保障制度, 形成多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

他要求, 各试点省市要结合事业单位机构分类、实施绩效工资和人事制度改革, 根据实际情况, 认真测算, 拟订具体政策和实施方案, 保证原来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实现制度平稳衔接过渡。在整个改革过程中,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做好宣传说明解释工作。

继续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胡晓义说:“在当前背景下, 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力度, 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又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他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2010年要切实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 确保春节前发放到位。尚有基本养老金历史拖欠的地区, 要进一步加大补发力度。同时认真做好新农保试点地区的基础养老金发放工作, 确保60岁以上农民春节前领到基础养老金。

他强调, 要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保障待遇。各地要组织实施好新版药品目录报销工作, 确保参保人员得到实惠。今年各统筹地区封顶线要普遍提高到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开展居民医保门诊统筹重点联系的城市要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通过政策制订和运行服务管理工作, 在实践中细化完善门诊统筹政策和管理, 为全国推开门诊统筹工作打好基础。”胡晓义说。

全力维护基金安全

“确保安全, 是基金管理永恒的主题。”胡晓义直言不讳, “今年的重点是认真总结社会保险基金专项治理, 针对发现问题, 特别是制度上、流程上的漏洞, 做好整改工作;推广基金监管软件使用, 大力开展非现场监督。”

同时, 做好基金预算管理。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要求, 各地要切实履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编报和预算执行职责, 通过这一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切实建立政府的责任约束机制, 积极探索系统、科学的预算考核评价方法, 进一步提高预算的执行力。

篇4:安峰镇镇2010年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东海县安峰镇人民政府

今年安峰镇农民培训工程农民72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42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230人、农民创业培训21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340人。自2005年农民培训列入政府实施的民生工程以来,全镇已累计培训农民3.6万人。今年培训重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等为主体,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实行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普及性培训与提升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推行模块化教学,全面提高农民培训的满意度。

面向现代农业、农村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开展的阳光工程培训,对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的人员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上级财政补贴到人头,这些补贴不是发放现金,而是由培训基地对农民进行免费培训。

把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主要手段。全镇农民培训累计培训710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42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230人、农民创业培训11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340人。农民培训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科技支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培训切实提高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和领办合作社能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阳光工程以城镇用工需求为目标开展培训,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

依托农民培训工程的创业培训,一批有创业愿望和基础的农民实现了创业梦想,成为创业带头人。据统计,今年全镇共有135名农民经培训后实现了自主创业和回乡创业,创办企业和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95个,带动3000余人就业。

目前,镇政府已组织农技站的种植、畜牧、水产、林果、农机等农业技术人员,根据产业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进村入户深入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以小麦、蔬菜冬春管理、畜禽饲养管理等科技服务为重点,为农民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服务。同时,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和驻村干部,采取分片包干、联户指导、以点带面的方法,组建持续稳定、技术过硬的科技下乡服务队伍,探索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上一篇:自行车骑行团队年会致辞下一篇: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章程(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