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2024-04-24

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共9篇)

篇1: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京依法行政发„2010‟2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

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各单位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发现的重要问题请及时报告。

二〇一〇年四月七日

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0年是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背景”建设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也是本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的五年规划制定启动之年,全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全国依法行政会议精神和本市新的五年规划,精心部署,狠抓落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和服务型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加快首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首都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1.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投资制度,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放大作用。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推进公平准入,促进公平竞争,拓宽民间资本发展空间。(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推进海淀、大兴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北京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组织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调研,做好市和区县政府部门“三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促进机

6.加强社会建设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规范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完善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机制,进一步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服务机制与管理体制创新,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市社会办牵头,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7.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加快工程建设、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与市场监管水平。研究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中使用信用产品办法和促进我市信用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建立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机制。(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相关部门各负其责)

二、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不断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8.健全规范行政决策制度。加强行政决策程序的制度建设,指导区县政府和市属部门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制度,规范行政决策行为,加强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强化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政府办公厅、市监察局及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9.高质量完成年度立法工作。认真落实2010年市政府立法工作计划,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5项,制定市政府规章12项,重点抓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流通领域食品安全规定等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协助市人大常委会做好本

排查化解活动。(市司法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14.强化行政复议的行政争议化解功能。规范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探索建立行政复议宣传长效机制和渠道畅通保障机制,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坚持依法办案、公正裁决,积极调解、促进和解,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完善市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工作制度,丰富非常任委员参与案件审理方式,分析总结区县行政复议委员会经验做法,努力提升行政复议公信力和权威性。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出台加强行政应诉工作意见。(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四、认真履行执法职责,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 15.深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健全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行政执法协调、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检查程序和行为规则,加强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决定公开制度和行政许可案卷评查标准。(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监察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编办及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16.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提出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切实改进执法工作,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积极推行行政指导、行政执法层级管辖,加强对区县和乡镇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研究,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制度、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负责)

21.加强公务员依法行政学习培训工作。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岗前知识培训考核制度,把法律知识培训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的总体计划。各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做好本地区、本系统的依法行政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市人力社保局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及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22.大力营造推进依法行政的舆论环境。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社会安全保障、公民民主权利、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宣传;做好“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总结法律“六进”工作经验,完善新法宣传模式,加强法制宣传社会志愿者队伍建设,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国务院和市政府召开依法行政大会等时机,重点围绕《纲要》颁布以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取得的成绩,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市司法局、市政府法制办牵头,相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各负其责)

23.认真做好区县政府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继续抓好《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市政府实施意见的落实,认真开展区县政府依法行政考核,进一步促进区县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积极推进乡镇依法治理。(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负责)

篇2: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珙国土资发„2007‟20号

珙 县 国 土 资 源 局

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2007年年度计划的通知

各股、室、队、所:

现将《珙县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2007年年度计划》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三月三十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依法行政年度计划通知

珙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2007年3月30日印发(共印:20份)-1-

珙县国土资源系统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2007年年度计划

2007年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主要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统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建设法治部门的目标,为建设美好新珙县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法制环境。为实现上述目标,结合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现对我县国土资源管理系统2007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制定以下年度计划: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股、室、队、所要进一步深化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部门重大意义的认识,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部门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责任,狠抓工作落实,抓出实效,不断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行政行为更加规范,以推动社会生活在法制规范下有序进行,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解决,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开展。

二、进一步贯彻实施《纲要》,抓好宣传学习培训工作各股、室、队、所要认真把握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现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普法宣传,营造我县国土-2-

资源系统学法、懂法、讲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本年度全系统将以《宪法》、《物权法》、《全面推进依法行彭实施纲要》等为基本学习内容,并结合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学习宣传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1、各股、室、队、所要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动,贯彻学法制度、制定学习计划,年度集中学法不低于2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知识考试,增强法律知识水平,提高依法办事能力。

2、继续加大对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县局将举办一至二期执法人员培训班,对在岗执法人员轮训一次,培训内容以专业法律法规为主,结合案例评析会,同时现场观摩、实务培训,邀请专家讲座,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办案能力,在全系统掀起学法热潮。

3、强化社会宣传,提高管理相对人法律意识。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提高群众学法、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二是在日常宣传的基础上,集中利用“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8.29”测绘法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大法制宣传教育节日,开展集中宣传。三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

三、加强国土资源制度管理建设,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县局将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科学合理拟定国土5-

办法,开展依法行政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县局将组织法律培训和考核。

篇3: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质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需要工业战线各级单位持之以恒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单位, 在总结去年质量工作的基础上, 研究并确定了2010年质量工作要点, 明确了2010年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

现在将2010质量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 希望各有关单位按照或参照本通知的要求, 积极研究部署本地区、本行业和本单位的质量工作并抓好落实, 推进和深化工业产品质量建设, 为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做出贡献。

一、指导思想

2010年, 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重在落实、重在持之以恒、重在严格管理”的批示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中央经济工作精神, 通过推动工业产品质量进步, 为调结构、上水平,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贡献。

在质量工作中, 要突出企业的质量主体地位;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以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为工作要点, 积极推进质量工作。

二、工作重点

在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指导意见》 (工信部科[2009]180号) 的基础上, 2010年质量工作要突出以下四个重点。一是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大力实施名牌战略, 推动品种开发和品牌培育工作深入开展;二是通过开展“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和“质量兴业”等活动, 推动地方和行业质量进步;三是完成工业产品质量“十二五”规划的编制, 为持之以恒地开展质量建设打好基础;四是通过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质量公共服务等工作,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 制定完善工业产品质量规划和政策法规

按计划完成《工业产品质量“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十大行业在编制行业“十二五”规划时, 要对行业质量发展提出目标要求和措施;继续推动修订《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运用修订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重点行业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条件等手段, 推动工业产品质量进步;组织开展重点工业行业质量指标体系研究, 逐步建立工业行业质量水平评价和发布制度。

(二) 完善工业产品标准, 提高标准符合性水平

继续开展梳理工业行业标准体系和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2010年要完成3400项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在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组织开展达标工作的试点, 推动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 引导企业采用推荐性标准, 提高工业产品采标率水平, 稳定提高产品质量;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和消除标准性的贸易壁垒, 并组织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 争取逐步形成一批“以我为主”的技术和产品标准。

(三) 落实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在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中, 加大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支持力度。重点安排与新产品开发、产品共性质量问题攻关、提高实物质量水平和增加产品知识产权含量相关的项目;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促进企业实现生产改造, 增强企业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 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提高;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 支持和引导有关产业领域优化技术攻关组织形式, 加大研发投入, 集中力量攻克制约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技术。

(四) 发挥行业和地方在质量工作中的作用

指导和帮助地方工信部门落实质量工作职能, 积极开展工作。在“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示范项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 推广开展“示范项目”的活动;以“示范项目”拉动地方质量工作, 提高区域性重点产品质量水平和竞争力, 促进经济发展;组织工信系统开展质量工作研讨和培训活动, 提高地方工信部门质量意识和能力, 促进地方质量工作。积极促进和指导行业协会加强质量工作, 提高行业质量管理水平;在重点行业组织开展“质量兴业”活动, 2010年将确定3~5个行业和领域开展“质量兴业”活动试点;通过发挥行业协会在质量工作中的作用, 指导和帮助业内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 增强竞争力, 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五)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

开展对工业产品质量诚信体系的研究工作, 并将质量诚信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制定和发布食品质量诚信体系的标准, 抓好在黑龙江省、河南省分别开展的乳制品和肉类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建立完善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诚信体系。

(六) 落实“下乡”产品质量保证措施

继续配合财政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做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和“建材下乡”产品的质量保证工作;通过产品选点、制定目录、质量监督和签署质量责任协议书等工作, 配合有关部门切实保证下乡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 维护农村用户的合法权益;对农村消费市场的开发和保持进行研究, 巩固和扩大“下乡”政策的效果。

(七) 加大扶持中小企业质量发展的力度

积极宣传贯彻《关于推进中小企业质量建设的若干意见》, 推动中小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 增强平台的质量服务功能和水平。继续开展中小企业公共 (技术) 服务示范平台的遴选工作, 2010年要建成150个公共 (技术) 服务示范平台;在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中, 将质量管理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2010年为中小企业培养300名全面质量管理普及教育教师;鼓励行业和地方在政策、技术、资源等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指导和扶持。

(八) 推动工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积极推动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 提高企业质量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筑牢企业科学管理、严格管理的根基;宣传贯彻《关于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意见》, 依靠行业协会和质量协会等组织在重点行业、地区采用多种手段宣传推广适用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 逐步改变我国企业管理粗放的状况;鼓励企业推行ISO9000、ISO22000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切实提高体系运行和认证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关于鼓励工业产品开发品种和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 增强企业产品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加强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机构管理, 为企业提高质量管理能力提供技术保障;开展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研究, 提炼源于我国企业成功实践的质量管理经验并普及推广;组织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在我国企业中成功推进的路径研究, 为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供指导和帮助;研究开展评选工业行业质量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 为培养质量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 积极开展消费品领域质量品牌建设

开展对工业消费品品牌建设的研究, 制定《加快我国家用电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关于大力推进服装家纺行业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 以服装和家纺行业为切入点, 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开展对市场和用户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研究工作, 开展在重点产品领域的用户评价和市场评价工作, 了解和掌握重点产品的顾客满意度和市场认同度, 为质量改进和品牌建设打好基础;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产业聚集区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 提升区域和行业质量形象。

(十) 做好重点产品质量整治工作

继续配合执法部门, 做好相关工业产品质量整治工作;与质检、工商部门配合, 对国家监督抽查和国家市场监测的重点工业产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活动;做好与有关部门、单位配合, 做好农资产品和生产单位的管理, 做好农资质量监测和农资打假, 提高支农化工产品质量;开展做好通信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活动, 加强建设中的程序管理、质量责任制和质量通报制度, 切实提高通信工程质量;继续开展手机产品的质量整治工作, 重点治理手机生产和非法手机交易市场两个源头, 制定手机企业售后服务行业标准, 维护手机用户的合法权益;会同国家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 对手机、电视、计算机商品“三包”规定进行修订。

(十一) 组织和支持全国性质量活动

继续作为主办单位之一, 会同质检总局、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共同举办“第十七届中国质量论坛”和“全国工业质量管理和可靠性现场经验交流大会”;支持中国质量协会等组织开展“先进质量方法推广年”、质量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用户评价和质量宣传交流等活动;会同宣传部门, 广泛开展质量宣传, 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营造重视质量、关心质量的社会氛围。

篇4: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局、委)、公安厅(局)、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农业厅(局)、林业厅(局):

现将《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交通运输部

公安部

国务院纠风办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二0一0年四月二十七日

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现提出2010年治理公路“三乱”工作要点。

一、落实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政策.规范收费公路管理工作。加强税费改革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已经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有序推进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严格规范和控制政府还贷二级公路取消收费后改建为一级公路继续收费。坚决纠正违规设置收费站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违规延长收费期限等问题。

二、落实涉农优惠政策,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畅通。各地要严格执行交通运输部、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784号)要求,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着力构建由国家和区域性“绿色通道”共同组成的、覆盖全国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同时采取措施,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畅通,坚决落实免收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的相关政策。

三、落实治超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要继续保持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切实纠正以罚代卸、以罚代管等问题。尽快出台《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加强治超站点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管人员货运源头派驻和巡查制度,依法开展货运源头治超工作。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发现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行驶的,要对货运源头、车辆源头和监管源头实行责任倒查。追究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责任。研究建立超限超载车辆管理信用体系,尽快实行违法车辆信息登记抄报和信息反馈制度。对违法责任人的驾驶资格、从业资格等实施信用管理。

四、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路设站检查行为。严禁没有权限的部门在公路上设站或者上路检查车辆,加强和规范各类已设立的公路检查(收费)站管理,交通运输、公安、农业、林业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不得越权执法。严格规范木材检查站的设置和检查执法行为。严格临时动、植物检疫站设置的审批程序,切实做到疫情结束后立即撤站;进一步明确检疫程序和技术措施,坚决杜绝目测检查和收费放行。继续规范移动测速等电子执法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管理。

篇5: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家庄市2010依法行政工作要

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石家庄市2010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石家庄市2010依法行政工作要点

2010年我市依法行政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健全科学决策机制,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大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力度,努力提高我市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完善制度建设,大力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一)进一步落实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和专题法制讲座制度。围绕政府职能和城市建设“三年大变样”,重点学习土地管理、城市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突发事件应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年内组织一至两次各级各部门领导参加的大型法制讲座,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切实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市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查和测试,加大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知识测查力度。

(二)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年内组织在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学习依法行政通用法律知识和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不参加培训或考试不合格的,取消其行政执法资格。新法律法规公布后、实施前,负责执行的执法部门组织其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并进行考核,确保法律法规的全面正确实施。

(三)深入开展依法行政专题宣传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宣传通报各地、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先进事迹。加强政府法制信息报送工作,形成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四)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作出重大决策前要进行深入调研、组织专家论证、征求各方面意见,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还要公开听取社会意见并进行风险评估,决策事项应当听证的要组织听证;法制机构要对重大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在作出重大行政处罚以及行政裁决、行政强制措施等具体行政行为前,必须经本级政府、本部门法制机构审查,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的,政府及其部门不得作出决策。

(五)加强对重大决策的跟踪反馈和评估。重大决策的制定机关要跟踪了解决策的实施情况,实施机关要及时向制定机关反馈决策的执行情况。制定和实施机关要通过抽样检查、跟踪调查等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公众对决策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存在的问题。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适时组织专家学者或者委托评估机构对决策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是否予以调整的决定,切实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六)强化决策责任追究。强化对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和权限、对象和范围、程序和形式,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

序的决策行为。对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未经集体讨论做出决策的,以及应当做出决策而不做出决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要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给予责任追究。

(七)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工作。今年将下大力对各级行政机关落实《石家庄市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重点检查各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清理情况及清理结果执行情况,社会公众对规范性文件提出异议的处理情况;检查各单位制定规范性文件是否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是否经广泛听取意见、合法性审查并经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经事先审查和及时备案。

三、创新行政管理方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八)加快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的行政服务模式,加快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市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审批和服务项目进驻力度,将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审批和服务项目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市本级行政许可事项入驻率100%。各县(市)、区政府要结合实际,建立行政服务中心,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九)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项目,进行再清理、再规范;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率,大力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和网上监察,把网上审批暨电子监察系统覆盖到所有行政审批项目,使任何一项审批项目从申请登记、受理、审核到审批办结,全部实现网上运行,真正做到“程序最简、审批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

(十)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报告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加快政府网站信息的维护和更新;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并切实做好公民依法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公民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坚持科学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十一)科学安排政府立法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重点,把引导、促进和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急需解决的制度问题作为立法的重点,精心选择和安排立法项目。在继续加强有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立法的同时,着力加强有关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扩大内需和推进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立法。确定立法项目时,要对立法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凡是通过道德约束、社会自律、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一般不通过立法的形式解决。

(十二)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立法的范围,所有立法草案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征求意见;采取座谈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听取公众意见,选择社会公众关注、事关民生的立法项目,举行立法听证会。政府法制机构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起草、审查修改过程中,要努力发挥主导、协调作用。积极探索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成本效益分析制度。上半年,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做好地方性法规的清理工作,切实维护法制统一。

五、健全行政执法机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十三)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建立健全执法部门到企业执法检查行为的审批备案制度,确保执法权限的正确实施。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制度,确保公正执法;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处罚备案规定,作出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后,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报送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更多运用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检查,畅通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渠道,认真查处、及时纠正违法或者不正当的行政执法行为。

(十四)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完善各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结合机构改革,以新的“三定”方案为依据,明确行政执法职权,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制定行政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职责,并向社会公布。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年内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各县(市)、区政府要通过案卷评查、质量考核、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一次评议考核。

(十五)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认定制度。市本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后,要对各部门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进行清理、确认,重点是调整、整合和新组建的部门,并向社会公布。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和持证上岗制度,未获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

行政执法活动;法制机构要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档案,对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所需经费要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十六)改革行政复议体制,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积极借鉴其他省市先进经验,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探索相对集中行政复议审理权。制定关于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功能定位、职责范围、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工作规则等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根据行政复议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适时颁布《石家庄市行政复议规定》。

(十七)改进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认真把好行政复议办案的事实关、法律关、裁决关、善后关,切实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完善行政复议听证制度,明确听证范围,规范听证程序,提高听证效率。对行政复议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共性违法行政问题,要及时制发建议书或意见书,督促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予以纠正。加强对各县(市)、区政府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进一步规范行政复议文书。加强行政复议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行政复议工作动态,为行政机关作出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十八)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按照“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的要求,调整市政府行政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行政调解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行政调解工作制度,明确行政调解范围、工作职责、流程和目标要求。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努力化解行政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信息交流,年内组织召开行政调解联席会议,交流行政调解工作经验,提高行政调解水平和能力。

(十九)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建立完善行政应诉制度,积极配合人民法院的行政诉讼活动,支持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权。对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要认真进行答辩,并按规定向法院提交有关依据、证据和其他材料;要指派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关的工作人员出庭应诉,重大行政案件要由行政机关负责人亲自出庭应诉。要自觉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确保行政争议得到最终解决。

七、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扎扎实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

(二十)强化领导职责,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责任,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确定工作计划和重点任务,政府法制机构要加强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要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法律素养高的干部充实到法制机构,并加大对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的力度。

篇6: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办、局)普法办公室,中直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普法办公室:

现将《2012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日

2012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2012年是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2012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紧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的总要求,全面贯彻“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大力加强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1、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把学习宣传宪法放在首位,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基本构成,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发挥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积极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专项法律的宣传月、宣传周和宣传日等平台,组织开展好集中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2、深入学习宣传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深入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和信访、投诉、调解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深入学习宣传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学习宣传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和社会救助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法制宣传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努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加强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推进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4、深入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认真总结“五五”普法期间,开展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结合不同重点对象的特点和各地、各部门工作实际,组织开展适合不同重点对象需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确定具有本地、本部门特点的重点对象,开展好专项活动,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5、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加大考试考核力度,增强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强化对考试考核结果的使用。结合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的特点,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学法用法活动,丰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6、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各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制度,建立健全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考试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监督检查,推进重点对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建设。

三、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扎实推进“法律六进”

7、精心设计主题活动载体。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总要求,以“深化‘法律六进’,服务科学发展”育为主题,结合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和单位特点,设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教载体。建立健全主题活动的推进措施,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完善标准,量化指标,加强考核,确保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8、推进主题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坚持面向基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发动和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普法讲师团成员、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活动,把法律送到群众手中,满足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

9、努力扩大主题活动的覆盖面。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扩大主题活动的影响;加强偏远乡村、新建社区、企业和单位以及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学校周边、城乡接边、集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区等区域法制宣传教育,确保主题活动覆盖全社会。

10、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结合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实际,建立健全“法律六进”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律六进”内容、途径和方式,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完善“法律六进”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法律六进”取得实际效果。

四、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11、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明确创建目标,丰富创建内容;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进一步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基层法治创建,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12、健全完善法治创建工作考核考评体系。总结各地、各部门开展法治创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健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和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各项法治创建活动规范运行。

13、加大法治创建活动典型经验的宣传推广。组织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评选和第五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评选;适时组织开展法治创建现场会和各项推进活动,总结交流开展法治创建活动经验;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法治创建典型经验的宣传,树立不同类型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典型。

五、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14、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制度。在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并下发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和目标要求。

15、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坚持人民群众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文艺汇演、文学、戏曲、书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积极引导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满足人民群众对法治文化产品的需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移动通讯等大众媒体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16、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继续巩固和发展传统的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积极拓展新兴法制宣传教育阵地。进一步完善城乡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大力加强法制公园、法制广场、法制长廊等普法园地建设,发挥城市、乡村公共文化场所如图书馆、文化场馆的作用,使其成为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推荐活动,在全国推荐和树立一批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六、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六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17、切实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及时调整完善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健全工作制度,明确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和工作机构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六五”普法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8、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根据“六五”普法规划部署,通过各地、各部门推荐,建立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以点带面,推进“六五”普法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各地各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建立本地区、本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

19、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法制宣传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加大普法骨干培训工作力度;健全充实各级讲师团,组织开展培训和经验交流,加强工作指导;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普法志愿者活动,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健全普法志愿者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普法志愿者培训;协调有关新闻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规范,通过理论学习、业务培训等途径,提高法制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增强法制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有效性。

20、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身宣传和对外法制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加强媒体宣传,引导和运用各类新闻媒体,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好社会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的大型法制宣传活动,扩大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社会影响。

畅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的交流反馈渠道,建立健全信息报送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广泛开展对外法制宣传。

篇7: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眉山市水务局

关于印发2010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水务局,局直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和谋划“十二五水务发展规划”之年,全市水利建设和水务发展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水利厅的领导下,按照“提速增效、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农村大变样”的水利发展目标,坚持抢抓机遇、科学发展、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规划和项目工作

(一)着力做好前期规划工作。紧紧围绕夯实水利基础,加快水务服务保障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水务事业又好又快2-

保护、节约用水等工作,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竭力满足工农业生产生产用水需要。

(四)坚持不懈地抓好眉山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城市供水工程(二期)和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

三、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一)认真抓好已下达投资计划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努力争取2010年项目建设投资,大力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建后管理,全年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15万人以上。

(二)认真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确保今年整治加固20座病险水库。

四、抓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

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和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强化防汛安全责任制,加强对水库枢纽、堤防工程等重要防洪设施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加强大中型水库和洪雅青衣江梯级水电站调度管理,着力加快市防汛抗旱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减灾工作水平。

五、抓好水产助农增收工作

(一)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名优水产品的推广工作。加大水产专合组织建设和运行的指导力度,促进水产专合组织健康发展。

(二)全力提高水产品产量产值。全市水产品年产量力争突-3-

破10万吨;实现渔业社会经济总产值30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2.6亿元,农民人均渔业增收30元。

(三)掀起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高潮。重点抓好眉山市水产科技园区、东坡区名优水产种苗基地、市水产物流中心、洪雅县冷水鱼养殖基地、仁寿、青神水产标准化养殖基地、彭山县小水产养殖基地等6个基地建设。

六、抓好水土保持工作

一要积极向上争取水土流失治理资金,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步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平方公里。二要持续抓好预防监督管理,以预防监督促治理,依法加快对开发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督查检查工作。

七、抓好依法行政工作

一要抓好水行政许可和水政队伍建设,加强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重点抓好取水、用水、排水的监督管理,着力提高水的利用效益和水行政执法工作水平。二要严格取水许可,全面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发证和监督管理关。三要切实抓好在建项目和已建工程管理,抓好渔政管理和河道管理,抓好供水和水费征收管理,充分发挥水利投资效益,营造有利于我市水利建设和水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四要强化水行政执法力度。以执法为手段,严厉打击各种水事违法行为,保障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河道的畅通和水利工程的安全。

八、抓好机关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完善机关管理制度,进一步整合行政审批权,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作用。

九、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分解落实好任务,切实加强监督和管理,抓好惩防体系建设的配合工作,进一步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二〇一〇年一月七日

主题词:水利工作要点通知

抄送:市委、市政府,省水利厅。

眉山市水务局办公室2010年1月7日印

篇8: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2 0 1 6 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公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健全法治为可靠保障、以加强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其中, 对基础教育领域做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 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全面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包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学风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第二, 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包括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第三, 坚持改革创新, 不断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动力活力。包括制订实施教育“十三五”规划、推进民办教育分类改革、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着力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教育督导、大力推进依法治教、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第四, 坚持协调发展, 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包括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推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篇9:关于印发《北京市2010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我部牵头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并已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扩大人文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共同开创教育美好明天。

一、教育使命

教育为国家富强、民族繁荣、人民幸福之本,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沿线各国唇齿相依,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大家携手发展教育,合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

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教育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区域教育大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合作愿景

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增进理解、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互学互鉴,谋求共同利益、直面共同命运、勇担共同责任,聚力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形成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促进区域教育发展,全面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共同致力于:

推进民心相通。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不断推进沿线各国人民相知相亲。

提供人才支撑。培养大批共建“一带一路”急需人才,支持沿线各国实现政策互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

实现共同发展。推动教育深度合作、互学互鉴,携手促进沿线各国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区域教育影响力。

三、合作原则

育人为本,人文先行。加强合作育人,提高区域人口素质,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坚持人文交流先行,建立区域人文交流机制,搭建民心相通桥梁。

政府引导,民间主体。沿线国家政府加强沟通协调,整合多种资源,引导教育融合发展。发挥学校、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活跃教育合作局面,丰富教育交流内涵。

共商共建,开放合作。坚持沿线国家共商、共建、共享,推进各国教育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实现沿线各国教育融通发展、互动发展。

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寻求教育发展最佳契合点和教育合作最大公约数,促进沿线各国在教育领域互利互惠。

四、合作重点

沿线各国教育特色鲜明、资源丰富、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巨大。中国将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三方面举措为建议框架,开展三方面重点合作,对接沿线各国意愿,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

(一)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

加强教育政策沟通。开展“一带一路”教育法律、政策协同研究,构建沿线各国教育政策信息交流通报机制,为沿线各国政府推进教育政策互通提供决策建议,为沿线各国学校和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合作交流提供政策咨询。积极签署双边、多边和次区域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制定沿线各国教育合作交流国际公约,逐步疏通教育合作交流政策性瓶颈,实现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协力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

助力教育合作渠道畅通。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间签证便利化,扩大教育领域合作交流,形成往来频繁、合作众多、交流活跃、关系密切的携手发展局面。鼓励有合作基础、相同研究课题和发展目标的学校缔结姊妹关系,逐步深化拓展教育合作交流。举办沿线国家校长论坛,推进学校间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支持高等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专业,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应对经济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沿线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与机遇。打造“一带一路”学术交流平台,吸引各国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开展研究和学术交流。推进“一带一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促进沿线国家语言互通。研究构建语言互通协调机制,共同开发语言互通开放课程,逐步将沿线国家语言课程纳入各国学校教育课程体系。拓展政府间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培养、相互培养高层次语言人才。发挥外国语院校人才培养优势,推进基础教育多语种师资队伍建设和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扩大语言学习国家公派留学人员规模,倡导沿线各国与中国院校合作在华开办本国语言专业。支持更多社会力量助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建设,加强汉语教师和汉语教学志愿者队伍建设,全力满足沿线国家汉语学习需求。

推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鼓励沿线国家学者开展或合作开展中国课题研究,增进沿线各国对中国发展模式、国家政策、教育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解。建设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与对象国合作开展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领域研究。逐步将理解教育课程、丝路文化遗产保护纳入沿线各国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加强青少年对不同国家文化的理解。加强“丝绸之路”青少年交流,注重利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文化体验、体育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和新媒体社交等途径,增进不同国家青少年对其他国家文化的理解。

推动学历学位认证标准连通。推动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承认高等教育资历公约》,支持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范围学历互认机制,实现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关联互认。呼吁各国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认证机制,加快推进本国教育资历框架开发,助力各国学习者在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教育之间进行转换,促进终身学习社会建设。共商共建区域性职业教育资历框架,逐步实现就业市场的从业标准一体化。探索建立沿线各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促进教师流动。

(二)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

实施“丝绸之路”留学推进计划。设立“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为沿线各国专项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把中国打造成为深受沿线各国学子欢迎的留学目的地国。以国家公派留学为引领,推动更多中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坚持“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并重、公费留学和自费留学并重、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依法管理和完善服务并重、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并重”,完善全链条的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保障平安留学、健康留学、成功留学。

实施“丝绸之路”合作办学推进计划。有条件的中国高等学校开展境外办学要集中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做好前期论证工作,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模式、服务当地模式、公共关系模式,使学校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挥政府引领、行业主导作用,促进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中国优质职业教育配合高铁、电信运营等行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合作办学,合作设立职业院校、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教学资源和项目,开展多层次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当地急需的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整合资源,积极推进与沿线各国在青年就业培训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倡议沿线国家之间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实施“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开展“丝绸之路”教师培训,加强先进教育经验交流,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加强“丝绸之路”教师交流,推动沿线各国校长交流访问、教师及管理人员交流研修,推进优质教育模式在沿线各国互学互鉴。大力推进沿线各国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教材课件和整体教学解决方案输出,跟进教师培训工作,促进沿线各国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均衡发展。

实施“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推进沿线国家间的研修访学活动。鼓励沿线各国高等学校在语言、交通运输、建筑、医学、能源、环境工程、水利工程、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生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联合培养学生,推动联盟内或校际间教育资源共享。

(三)共建丝路合作机制

加强“丝绸之路”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开展沿线国家双边多边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

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中阿合作论坛、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现有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作用,增加教育合作的新内涵。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力量,推动沿线各国围绕实现世界教育发展目标形成协作机制。充分利用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日韩大学交流合作促进委员会、中阿大学校长论坛、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日大学校长论坛、中韩大学校长论坛、中俄大学联盟等已有平台,开展务实教育合作交流。支持在共同区域、有合作基础、具备相同专业背景的学校组建联盟,不断延展教育务实合作平台。

实施“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发挥教育援助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加大教育援助力度,重点投资于人、援助于人、惠及于人。发挥教育援助在“南南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沿线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力度。统筹利用国家、教育系统和民间资源,为沿线国家培养培训教师、学者和各类技能人才。积极开展优质教学仪器设备、整体教学方案、配套师资培训一体化援助。加强中国教育培训中心和教育援外基地建设。倡议各国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通过国家资助、社会融资、民间捐赠等渠道,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做大教育援助格局,实现教育共同发展。

开展“丝路金驼金帆”表彰工作。对于在“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和区域教育共同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产生重要影响的国际人士、团队和组织给予表彰。

五、中国教育行动起来

中国倡导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共同体,聚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首先需要中国教育领域和社会各界率先垂范、积极行动。

加强协调推动。加强国内各部门各地方的统筹协调工作,有序开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推动中国教育治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和教育综合改革,提升中国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质量和水平。教育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和全国性行业组织紧密配合,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大局,寻找合作重点、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畅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渠道,对接沿线各国教育发展战略规划。

地方重点推进。突出地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主体性、支撑性和落地性,要求各地发挥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抓紧制定本地教育和经济携手走出去行动计划,紧密对接国家总体布局。有序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建立“友好省州”“姊妹城市”关系,做好做实彼此间人文交流。充分利用地方调配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海内外平台,促进校企优势互补、良性合作、共同发展。多措并举,支持指导本地教育系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开展合作交流,打造教育合作交流区域高地,助力做强本地教育。

各级学校有序前行。各级各类学校秉承“己欲立而立人”的中国传统,有序与沿线各国学校扩大合作交流,整合优质资源走出去,选择优质资源引进来,兼容并包、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能力。中小学校要广泛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重点开展师生交流、教师培训和国际理解教育。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立足各自发展战略和本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规划,与沿线各国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交流,重点做好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来华留学质量、优化境外合作办学、助推企业成长等各项工作的协同发展。

社会力量顺势而行。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一带一路”教育民间合作交流,吸纳更多民间智慧、民间力量、民间方案、民间行动。大力培育和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通过购买服务、市场调配等举措,大力支持社会机构和专业组织投身教育对外开放事业,活跃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加快推动教学仪器和中医诊疗服务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和个人按照市场规则依法参与中外合作办学、合作科研、涉外服务等教育对外开放活动。企业要积极与学校合作走出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发展。

助力形成早期成果。实施高度灵活、富有弹性的合作机制,优先启动各方认可度高、条件成熟的项目,明确时间节点,争取短期内开花结果。2016年,各省市制定并呈报本地“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教育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培训及丝路合作机制建设。2017年,基于3方面重点合作的沿线各国教育共同行动深入开展。未来3年,中国每年面向沿线国家公派留学生2 500人;未来5年,建成10个海外科教基地,每年资助 1 万名沿线国家新生来华学习或研修。

六、共创教育美好明天

独行快,众行远。合作交流是沿线各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主要方式。通过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沿线各国人民生活福祉,是我们共同的愿望。通过教育合作交流,扩大人文往来,筑牢地区和平基础,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中国愿与沿线各国一道,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理念,共同构建多元化教育合作机制,制订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弹性化合作进程,打造示范性合作项目,满足各方发展需要,促进共同发展。

上一篇:为感恩父母话题作文下一篇:奥黛丽赫本成功名言